编织艺术论文范例6篇

编织艺术论文

编织艺术论文范文1

关 键 词 :纤维艺术 编织 工业文明 手工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昔日人类赖以生存的手工劳作被大工业生产所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对工业化程度的过度追求,在某些方面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为摆脱不了机械的生活方式而感到困惑。正如著名艺术理论家张道一教授所讲的那样:“对于生活与日用,科技和工业化的程度越高,手工的东西便越显珍贵,不仅是人们怀念失去的田园诗般的生活,主要是在手工制品上能够直接体味到人的智慧和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手工艺术的崇尚、对自然的回归、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就越发迫切了。

纤维艺术便是将人们的“怀旧”与“追逝”融于手工艺创作的很好载体。人类有着悠久的编织历史,“经天纬地”便是对经纬编织的形象比喻。从结绳记事的蛮荒时期到纺车遍及家庭的农耕年代,从机械化生产的工业时代到网络化普及的信息时代,编织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纤维材料质地柔软,色彩丰富,从视觉上能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被人们所喜爱。利用各种纤维材料,通过编织、缝缀等手段表现的平面或立体的艺术形式被称为纤维艺术。在纤维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传统的编织技艺还是创新发展的艺术形式,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壁毯还是与现代艺术同步发展起来的纤维艺术,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彰显出时代赋予的人文精神。

中国是丝织的国度,从商周的织锦的出现到汉代的缂丝的产生,丝织都是主要的纤维编织形式。北宋的缂丝工艺高度发达,已经可以与工笔画相媲美,其细腻精美令人惊叹,达到“寸绣寸金”的程度。作为古老的艺术种类,编织的技艺是靠师徒相授来流传的,这种作坊式的师徒相传对于技艺的沿袭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的手工艺人的技术很少能够通过书面记录下来,大多采用口传心授,通过各个时期不同样式的艺术品,将经验技术世代相传。今天我们通过大量技艺精湛的作品可以体会古老的艺术魅力和朴素的文化价值观。

欧洲12世纪至16世纪壁毯艺术盛行,主要作为王室和贵族所居住的城堡或教堂墙壁的装饰品,同时具有防潮、保暖的作用。题材大多表现《圣经》等宗教故事以及叙事性的传说,如:《贵妇人与独角兽》《启示录》等,一时间成为上层社会争相求购的奢侈品,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宗教思想、生活观念和审美时尚的追求。著名的画家拉斐尔、鲁本斯都曾经为王室创作过壁毯的画稿。15 世纪的法国,以奥比松(aubusson)为中心兴起了一批手工艺作坊。巴黎的高比林(gobelin)家族,以技艺精湛闻名遐迩,使高比林成为壁毯的代名词。①17至18世纪,巴洛克、罗可可风格的壁毯盛行,编织技术达到极高的水平,毛、丝线的色彩种类达到1万种。19世纪,英国人莫里斯将编织这门艺术形式作了巨大推动,他重新发现了原始编织艺术的活力,设计制作与传统手工艺本质相适应的艺术样式,倡导了著名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用莫里斯自己的话说:“我们应该懂得人类智慧所创造的作品的价值……虽然手工制作的作品可能比较粗糙,但它也要胜过机器制作的东西。”20世纪初,现代设计摇篮的包豪斯建立了编织艺术车间,对纤维编织语言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艺术与工艺紧密结合,至今对纤维艺术教育产生影响。②30年代,法国让·吕尔萨将传统壁毯与现代设计结合,促进了现代纤维艺术的诞生,他使纤维艺术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融入现代建筑空间,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学术思想和超越时代的追求体现了高度的人文价值。

古老传承的技艺记载着辉煌的文明,当代纤维艺术家的创作传达了对生命、自然及社会现象的思考。艺术家通过对纤维材料的触摸,造型技巧的运用,成为表意、象征的精神载体。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文化熏陶、所受教育、生活阅历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了不同思想、性格、修养、气质的个性差异,这些因素会通过艺术作品体现出来,展示出独有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内涵,欣赏者可以通过作品的体悟,解读其中的韵味,这是工业化机器的加工产品所难以企及的。

走进现代文明的人们住进了钢铁、混凝土、玻璃包围的“容器”,过去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环境早已远去,密闭在“容器”内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心灵需要慰藉,情感需要交流,对自然的向往油然而生;工业生产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成为了完全的脑力劳动者,然而机器的一次瘫痪,便会让人们重新怀念过去的时光,原来手工劳作的日子是那么值得怀念……③

事物的发展总是两面的,人们在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要承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疮痛,因此,社会整体的人文精神构建就越发显得重要。伴随而来的“手工文化现象”“手工艺热”与“民间艺术保护”之声日涨,其背后显现出的是学术界感性研究层面的探讨与现实社会手工艺行业发展的萎靡;传统手工文化遗产濒临失传;传统技艺后继乏人;“艺考”的热与工艺美术就业的冷……笔者认为,这些深层问题绝非感性的说辞与无力的呼吁可以解决的。要真正理解手工文化和它的人文精神,就要对手工艺真正理解,片面的“怀旧”与“感伤”毫无益处。

通过纤维艺术作品在空间中的应用的确可以软化建筑空间,消除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大量使用硬质材料所带来的乏味与单调,在纤维艺术作品中凝聚着自然气息和手工制作的情趣,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对天然织物本能的、热爱的情感会激发。当人们用手触及羊毛纤维那松软、极富自然气息的质地,体味手工编织带来的韵味情调时,会觉得重新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正如著名建筑师弗朗索瓦茨·格莱尔·普洛东讲的:“当纯欣赏的壁毯从实用织物中脱离的那一刻起,纤维艺术便从对人类直接的物质关怀转向深层的精神关怀。”④

在今天的文化背景下立足于艺术创作、拓宽纤维艺术表现语境艺术家是应该重视的,在艺术创新的同时,传承手工艺术的精神、观念和文化有助于提高社会文明。让我们用纤维艺术编织的纽带,薪火传承,构建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注释 :

①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414,430.

②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1-13.

编织艺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蜀绣;传习历史 ;技艺;必要性

(一) 西汉至清初,蜀绣历史研究状况

蜀绣历史本应于中国刺绣史、中国织绣服装史中独树一帜,却因藏品弥珍不易保存、提款之举晚清尚靡、蜀绣技艺贯为口传心授,见诸文字较少等因素,致使历代记载未尽其详,此间尤缺乏师承技艺的详实记载。如,1陈娟娟女士所编著《中国织绣服饰论集/故宫博物院学术文库》、2常沙娜女士主编《中国织绣服饰全集.?刺绣卷》、3孙佩兰女士编撰《中国刺绣史 》中所囊举顾绣、苏绣、广绣、苗绣等不胜数,唯蜀绣语焉不详。在1957年,朱凤女士著录《中国刺绣技法研究》一书中,将以地域为分类的刺绣归纳为,4“各大绣派在仿真绣方面基本受顾绣的风格影响最大。其中苏绣完全继承顾绣的传统……川绣以套针为主,分色清显”。蜀绣共计一百多种针法,《中国刺绣技法研究》所列十类传统针法和二类创新针法,蜀绣皆涉及。另外,蜀绣自有针法不胜枚举,单“拉锦针”一项,其下衍生出众多子类。

蜀绣自汉以降,载誉恒古,各朝文人骚客不吝激辞,史书中亦不乏记载。据《纹道:蜀锦.蜀绣.漆艺.流光溢彩的国家技艺 》考证5:西汉,杨雄作《蜀都赋》,记载蜀郡展膊刺绣之规模“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又“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成帝好之。”至东晋,史学家常璩记载弥珍蜀绣可堪金银“其宝,则有碧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赭、垩、锦、绣……”(见《华阳国志.蜀志》);隋唐时期,四川绣业因持有众多雕缕巧匠被载入史册“成人多工巧,绫锦雕缕之妙,始牟于上国”(见《随书.地理志》);至宋,朝廷始设“文绣院”,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蜀土富饶,丝帛所产,民织作冰执绮绣等物,号为冠天下”; 明末清初,以地域特征为流派、传承关系迥异的“四大名绣”奇葩同绽。此时蜀绣更讲究艺术性,开始出现以刺绣专业鸣世的家族和个人。

诸上珠玑,已是难得,但未曾对蜀绣技艺进行系统梳理,后人每读之浮想联翩,却难遏望洋兴叹。

(二) 近代四川劝工局刺绣科成立后,蜀绣历史研究状况

清光绪年二十九年(1903), 四川劝业道在沈录昆、周孝怀的先后主持下,成立四川劝工总局, 局内设刺绣科, 由张绍氵巨领导, 集中绘图、刺绣高手60 余人专门研究和生产, 逐步形成了严谨细致、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的蜀绣作品。据《成都通览》记载:“劝工局所出绣品为天下无双之品,以东洋之绣较之,出于东洋十倍矣。”由于官方支持,民间蜀绣也盛行起来,成都周边如郫县、新津、邛崃、崇州刺绣从业人员甚多,以至于分类归宗、因人而异、因技而异形成风格不同的蜀绣大型刺绣作坊兼商号数家,至宣统三年(1911)共计75家。1920年前后, 古建筑学家,工艺美术家朱啓鈐先生写成《存素堂丝绣录》、《清内府刻丝书画考》、《清内府刺绣书画考》、《女红传征略》、《丝绣笔记》. 其中,《女红传征略》为记载古代织绣女艺人传略专书。分织作、刺绣、针工、杂作四项,其中织作艺人13名,刺绣艺人84名,针工艺人16名,及其他艺人7名。此书是中国第一本以工艺美术技师为主线编著的女红传习历史专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人民政府将蜀绣老艺人组织起来, 1956年3月在成都市和平街11号建立成都蜀绣厂, 以后又成立蜀绣研究所。1978 年迁成都市草堂东路15号建新厂。1985年,成都蜀绣研究所致力于整理传统技艺,欲编撰《蜀绣传统针法技艺集》,遂因高级技师相继弥老、资金不足等原因搁浅。1991年,王少雄编著《锦绣成都》;2008年凸凹编著《纹道:蜀锦.蜀绣.漆艺.流光溢彩的国家技艺 》;2008年何世平 、卢泽明主编《成都民间的33双手》,三部书中部分篇章论及蜀绣及其传承,但不成系统。以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检索为例,用“四川、巴蜀、蜀、蓉、成都;绣、刺绣、织绣、锦绣、川绣、蜀绣”为题名分别搜索相关文章42篇,其中约90%为报道性文章,偏研究性文章仅有孙先知的《蜀绣》、曾小清、魏新星的《蜀绣复兴的集群化选择?》;郑瑶、张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何走向明天》等。

因此,梳理蜀绣传习历史及技艺数据库整理迫在眉睫,一方面,活跃在50年代蜀绣行业中的技艺大师年逾古稀,当代良匠于2005年四川蜀绣厂改制后部分赋闲,部分各自为营散布全国各地。时值我国国力充盈,民族自信回归,人民对传统工艺的认识逐步深刻,且蜀绣本为劳动密集行业,所需后继绣工、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寺伺待提高。所以,归综蜀绣技艺、梳理中国近代蜀绣传习历史,不但为行业发展所需要,也为国家整个民族工艺、民族文化的复原所需要。

参考文献:

《中国织绣服饰论集》 陈娟娟编?紫禁城出版社2005/06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刺绣卷》常沙娜编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01

《中国刺绣史 》孙佩兰编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5

编织艺术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进纸,体验,永春,民间工艺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其中一个体现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校本课程资源来源于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民族民间艺术等,无疑承载着发展与传承地方文化资源的重任。

永春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悠久的传统工艺。其中“纸织画”以其画面纸痕纵横、井然有序、经纬显现、设色淡雅、精巧细腻、形象鲜明、清新大方之技艺,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因此,我从永春民间纸织画入手,把制作纸织画的工艺加以简化,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学习和创作,在操作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促进了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还有助于师生传承灿烂的本土文化,共享人类社会珍贵的文化资源。

一、欣赏工艺作品,品味艺术的魅力

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视觉器官发挥着重要的审美功能,但仅从视觉感知经验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恰当的辅以其他感官,如听觉、触觉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感知美的兴趣,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体验,增强学生视觉审美感受能力。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参观永春五里街“真武画室”,欣赏纸织画作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较,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然后,我邀请“真武画室”的创史人林志恩老师现场介绍纸织画,“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我闻桃源场中客,妙技别出关徐荆;并力劳作万万缕,缕以素纸痕分明;烟云斯须出素手,笔墨化发尽恒畦盯……”林老师从纸织画的传统工艺、朦胧的绘画效果、神奇的手工编纸、丰富的文化内涵等方面为学生做了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学生感受“中国纸织画之乡”这一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的“雾里看花”之美,品味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在参观活动中,精彩的民间工艺品给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从视觉上得到美的享受和感性的认识,心灵上受到了一次艺术的陶冶,加深了对家乡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在绘编操作中,提高创作的技艺

纸织画——融绘画与编织于一体,经纬纵横,朦胧隐现,犹如隔帘赏月、雾里看花,让观赏者浮想联翩,心旷神怡,如临仙境。如何把这两种技能融为一体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我改变以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画、剪、编、创的活动中提高创作技艺。

(一)发挥想象,“画”中创题材

艺术创造就是表现感受,抒发情感和想象,利用纸织画丰富的文化内涵,把孩子们带入创作联想情境中,与儿童一起分享童趣。学生有丰富无边的想象,教师应借助传统的纸织画题材促进儿童的表现欲望,并根据他们的绘画特点,在绘画和表现手法上给予适当的引导。例如,人物画创作,塑造人物的动态要鲜明,服饰的色彩要大胆表现;风景画创作,从构图上,要注意空间关系,主体的位置的突出,色彩的搭配要合理……在师生的交流、探讨中让学生学习构图、形象、色彩、立体空间等绘画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造型有趣、富有儿童特色的纸织画稿。

(二)、剪裁经纬,“剪”中练耐心

纸织画与湘版美术四年级下册中的《编纸条》一课有些相似,它的制作工艺是将绘有图画的宣纸裁成粗细均匀的经线,另用同样粗细的空白宣纸条作纬纸,以特制的纸织机编织成画。教学时,我先出示一些纸条编织作品和纸织画作品,让学生围绕这些作品进行观察、比较,并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纸织画的制作方法,从中了解到剪裁经纬纸条是制作纸织画的前提。然后,示范讲解如何把图画和纯白纸切成宽为5毫米、头尾不断、细长的纸丝作为经条和纬条。最后,让学生尝试操作。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探索、操作,在亲身体验中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三)、编织梦想,“织”中获技能

1、感知“提压”

学生对编织方法还不明确,根据这个特点,就要求学生从“一提一压”最基本的穿编方法学起。提、压是编织的基本构成原理,“提”是使“经”上浮,而“纬”则下沉,被遮挡;“压”则与之相反,即“经”压于下,“纬”则浮于上。

2、编织画面

编织画面是纸织画的关键,如何让学生在操作中,做出作品纹样密实、经纬条间隙小的作品。教学时,我采用演示法教学,从固定画稿、穿编纬纸、粘接纬纸的首尾、补色、点神、作品的装裱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直观展示中感受、模仿、理解,最后掌握编织的方法。

(四)、敢于尝试,“创”中求发展

敢于尝试的精神是极其可贵的,尝试是创新的前提,不经过尝试,何来创造?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人们敢于尝试。敢于尝试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师要更新观念、突破思维定势,允许并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我出示一张正背成画的纸织画作品,以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为指导思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为什么正背都有图画,怎样才能做出这样的纸织画呢?”,“我们可以改变纸织画的外形吗?”……接着,我让同学们在问题中进行讨论,让他们主动想自己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交流中取得共识。最后,他们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进行尝试操作,在创新意识的驱使下自由的发展。

三、在交流评价中,共享成功的喜悦

《课标》指出: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使每一个学生——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这是每个儿童都有的共同愿望。在纸织画的评价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共享成功的喜悦。1、架起看台,让学生“互看”,共享成功。“互看”指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观赏别人的作品,使学生得到启示。2、创设平台,让学生“互说”,共享成功。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教师应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多给他们交流创作体会的机会,让学生在互动中充分表现,发表见解,使课堂中由“独脚戏”变成“群英会”。学生通过这纸织画的学习,把一张平凡普通的纸,赋予了生命价值。他们对传统民间艺术由浅到深地认识着;他们创作的时候很累但快乐着;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憧憬,用纸、剪、织来表达着、传递着。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纸织画学习和创作,对发展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功效是很明显的。在细心耐心的性格品质支持下,学生通过敢于尝试、动手操作,他们的作品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在作品交流中,共享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只要勤于挖掘民间艺术资源,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参与学习和创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校本课程发展、推进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石鼓小学

作者姓名:陈章杰

联系电话:13030990823

编织艺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国元素;美术教育;艺术传承

一、历久弥新——中国元素震撼世界

震撼首先来自2008中国北京奥运会……

从击缶开始,史诗般的故事编排将孔子讲学、笔墨纸砚等弥漫着中国历史长河沉淀过的古老文明的元素串连起来,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丝绸之路,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到太极拳,一台极具“中国元素”的视觉盛宴呈现在世界面前!水墨洇开,日月山川,或恣肆,或灵动轻盈……世界,在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看到了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踏着“焰火脚印”的足迹,一幅山水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光影旋动中,身着黑衣的写意画以舞蹈的方式在黄色如宣纸的画布上留下一道道墨迹,在最后一个舞者华丽的转身后,一幅山河日月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长卷上,中国文化从历史深处尽情流淌出来,无论是活字印刷的表演,还是孔子三千弟子的吟诵,无论是木偶京剧的喜悦之声,还是丝绸之路的艰辛之旅,无论是簪花仕女的优雅,还是击缶而歌的朴拙,无论是《清明上河图》的恢宏大气,还是“春江花月夜”的轻盈动人……在紧张中把悠久绵延、浩然大气、底蕴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规模宏大的背景把和谐、团结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传达给世人。

二、精彩纷呈——中国元素的艺术多元化

打开美术课本,从中国画,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到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再到中国古代建筑和中国民间美术…无不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和美术的博大精深。

1.形神兼备——神奇的中国画

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2.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1)中国工艺美术的原始发生可追溯到远古先民的第一件劳动工具的创造。新石器时代的石玉、牙骨、编织、缝纫,特别是制陶工艺,已鲜明地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视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意图。

(2)商、西周时期,中国工艺美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原始青瓷和漆器获得初步发展,而青铜器和玉器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工艺美术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经济实力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由此而产生的轻利活泼、飞动奔放、雄强古拙的美学特征,在陶瓷、漆器和丝织品上得到充分的表现。

(4)三国两晋南北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上的转折,造成工艺美术生产格局和价值追求的变化。生产中心逐渐由北方移向南方,工艺造物趋向内在人格和心性的显示。这一时期崇尚主体人格精神的造物倾向和空疏、清静、平淡的审美风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整体发展。青瓷、建筑物件和宗教工艺美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5)中国工艺美术在初唐和盛唐获得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

(6)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染织工艺的织金锦、陶瓷工艺的青花和釉里红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

(7)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时代。资本主义因素的萌发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和科学的产生,促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段,织锦、棉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和建筑装饰等门类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具有端庄、简约、健实等审美特点。

(8)现代工艺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工艺造物活动开辟了新的领域,并树立起新的审美风范和价值标准。

3.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总的来说,可分为: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② 雕塑:有彩塑、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③玩具: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④刺绣染织: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⑤服饰: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⑥家具器皿: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⑦戏具: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 。⑧ 剪纸 :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⑨纸扎灯纸:各种花灯、各种纸扎。⑩ 编织 :草编 、竹编 、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 、纸编等。

三、艺术上的民族荣誉感——本国艺术的传承

在美术教育中提倡民族艺术融入中国元素,是希望保持民族艺术能得到发展。在学生中提倡民族艺术,是希望在民族艺术发展中能加入时代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国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能让学生更好地建立民族的自尊心。

参考文献:

[1]美术鉴赏

编织艺术论文范文5

青岛大学是国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坐落在黄海之滨、浮山之麓,依山傍海,风景秀丽。

目前,在校学生达到4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8000人,本科生32000余人,留学生1300余人。学校设置了文、艺、史、哲、理、工、医、经、管、法、教等11个学科门类,开设了100个本科专业,拥有4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240余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学术学位类型和专业学位类型);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5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41门,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与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7个。

学校实施特聘教授人才工程,拥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000余人,院士2人、外聘院士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7人。

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设立了交流学生、交流学者、学术合作、联合办学、留学生教育以及海外孔子学院等118个交流项目。

音乐学院现有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学四个专业,下设音乐学、音乐教育、舞蹈、声乐、键盘、作曲、西洋管弦和民乐八个系科。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硕士学位和艺术硕士(MFA)专业类型学位授予点。学院拥有100间教学琴房,两个舞蹈厅、一个大排练厅和一座1200座席的剧场音乐厅,教学设施国内一流。学院坚持规范化的专业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一批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国外留学归来的专家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各个系科的主任和教学骨干,把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教学经验引入音乐学院,聘请国内外的艺术家、演奏家担任兼职教师,聘请小提琴家吕思清担任名誉院长,舞蹈家李春华、唢呐演奏家左继承、长号演奏家赵瑞林、圆号演奏家朱昆强担任我院兼职教授,作曲家徐沛东先生担任客座教授。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德国陶森根音乐学院、俄罗斯国立艺术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和教师进修互访关系。学院现有双管制的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等音乐实践演出组织,大学生交响乐团连续三年承担“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高校巡回演出活动。学院教师与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比赛并荣获奖项,在科研立项和科研评奖方面也获得有多个奖项。

美术学院是山东省最早的美术院系之一,现由全国中青年画家王绍波教授担任院长,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精良。学院以培养新型高素质艺术人才为宗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和艺术创新。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在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绘画三个本科专业中含十个专业研究方向,其中环境设计专业有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装饰雕塑与陶艺三个专业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有平面艺术设计、数码媒体艺术设计、纺织艺术与装饰设计三个专业研究方向;绘画专业有水彩、油画、版画、国画四个专业研究方向。学院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计艺术学、美术学两个学术类型硕士点,以及艺术硕士(MFA)和工程硕士(艺术设计)两个专业类型学位点。美术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水彩画为山东省特色专业。水彩教学成果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设有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青岛学术研究中心。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成果卓著,教师已在学术展览中获大奖、金奖7项,其他奖项80余项,学生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和艺术设计展,并获多种奖项,院长王绍波教授的水彩作品《渔歌》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荣获金奖。

纺织学院(服装学院)专业教学历史悠久,纺织、服装学科独具特色。学院现拥有全国一流的服装CAD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和装备优良的表演厅,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含服装设计、服装表演两个专业方向),并有设计艺术学(服装设计方向)硕士点和工程硕士(工业设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点。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方向)培养掌握服装设计理论与实践、服装材料性能和服装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能从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品牌运作、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纺织品艺术设计、成衣工艺研究和技术改造的高级专门人才。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方向)培养掌握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表演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可从事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编导与组织、服装设计、公关礼仪等工作,并能担任高级服装模特、服装表演师资或教练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文学院设有广播电视编导、动画两个艺术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及艺术文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策划、编导、编剧、电视节目创作的复合型应用电视学高级专门人才,注重电视编导(导演)、电视摄影、电视动画、电视美术设计等方向的培养。动画专业培养二维、三维动画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能在视觉传达媒体领域内,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电视台、动画、游戏公司、教育等行业及有关单位从事虚拟现实动画创作、教育研究和其他工作,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美术类专业招生计划(山东省)

学 院

专业名称(方向)

层次

招生

科类

学制

招生

计划

联系电话

纺织学院

(服装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26

0532-85953038

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装饰雕塑与陶艺)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59

0532-85953828

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艺术设计、数码媒体艺术设计、纺织艺术与装饰设计)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59

绘画(水彩、油画、版画、国画)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26

文学院

动  画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20

编织艺术论文范文6

近几年,高职院校对各专业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践行了不同于以往传统学科结构系统化体系的设置,以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达利女装学院作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与国内丝绸女装行业的领军企业达利公司合作办学,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方法及途径。该学院自2006年开设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以来,与达利针织中心密切合作,开展了对毛衫课程体系的深入建设与改革,现就《横机工艺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作一探讨。

1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在对毛衫行业岗位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确定了毛衫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为“横机工艺师”,从而形成以横机工艺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学生三年的学习中,横机工艺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的始末。而且,基于学生对毛衫专业课程认知掌握的特点以及顺应当下毛衫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本科和高职院校针织专业开设的传统课程《羊毛衫设计与生产》课程内容进行了大胆、细致的梳理与改革。最终形成横机工艺基础(专业平台课程,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毛衫工艺技术,电脑横机工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毛衫工艺单编制、毛衫组织开发、首样开发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横机工艺师”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而基础课程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针织手摇横机编织工作原理和横机基本操作;能熟练运用手摇横机进行毛衫织物组织编织;能熟练阅读毛衫编织工艺单,并按照工艺单的工艺要求进行达利典型款套衫的编织。这些都是毛衫工艺技术相关工作任务实施中所需的最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后继课程毛衫工艺技术、电脑横机工艺技术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因此,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在课程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2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引导式教学设置

2.1课程总体目标定位

学完基础课程后,学生能熟练运用手摇横机按照企业操作规范进行各种织物组织的编织,能读懂达利典型套衫编织工艺单并独立进行编织、套口缝合、后整理。

2.2项目内容选取

基础课程以达利企业为代表的毛衫行业专家对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工作领域的任务和技能分析以及学生所面对的“横机工艺师助理”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为依据,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用性的四大项目“认知横机、横机的基本操作、横机常用织物组织编织、达利典型款套衫的生产工艺”作为教学载体,并且按照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及学习领域的难易程度,从小到大,从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地实施项目设计。

2.3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基础课程与达利针织中心达成共建协议,达利公司的专家团队、技能要求、产品标准、操作标准等都可以作为丰富的课程资源。“认知横机、横机的基本操作、横机常用织物组织编织、达利典型款套衫的生产工艺”这四个大的能力训练项目,从横机机器结构、工作原理认知、横机机器的运用、横机织物小样的编织、达利典型款套衫的编织逐步递进,并贯穿基础课程能力目标。基础课程能力训练项目又由若干个任务支撑,企业真实而典型的工作任务归纳、整合、优化为19项学习性任务引入教学,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下,将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融入到每个任务中。每个任务包括任务描述、任务引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反馈、工作总结整个过程。教学中做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新型学习模式[1]。每个任务的学习工作过程看似是重复的,但实际上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项目实施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基本工作内容的了解与掌握,养成遵循标准和规则完成日常的和周期性工作任务的职业习惯,初步树立职业认同感,初步建立质量意识。表1是基础课程项目及工作任务的具体展开。

3教学设计多元化

3.1教

工作任务引入阶段,教师在传授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以工作任务分析,演示操作为主。并且在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所中,配合先进的录播视频系统,反复循环播放技能操作,规范作业标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工作任务实施的其他阶段,教师发挥个别辅导、个别示范、监督检查作用,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此外,还将动画flash、样片组织观摩等融入具体工作任务中,从不同角度理解横机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培养学生对样片编织的感官认识及操作兴趣。

3.2学与做

《横机工艺基础》四大项目的完成,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所以在保证以每个学生为单位,人手一台手摇横机的前提下,以分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观摩,但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任务。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调沟通能力,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项工作任务都有相对应的小组讨论记录表和任务书,全程记录、跟踪、反馈小组成员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任务书包含对工作任务理论知识点、实践操作成果的内容,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的可视化。此外,将达利企业车间的技能比赛穿插在工作任务的实施中,采取竞赛方式,比测横机操作速度,引导学生注重操作方法的效率性、正确性,并调动学生在比较中思考、改进并实践操作方法的主动性。

3.3评

基础课程操作性强,平时的学习过程很重要,配合项目教学,能力训练贯穿始终。所以考核以平时课堂表现、课内外训练为主,具体比例见表2:过程评价方案(认知横机、横机的基本操作、横机常用织物组织编织3个项目的平时作业考核)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