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例6篇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1

【关键词】针刺联合心理疗法;失眠;治疗

失眠症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主要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多梦、白天困倦等。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失眠患者呈现日渐增多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失眠症的发病率高达15%左右,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因此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失眠的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重大的意义[1]。目前治疗失眠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镇静催眠药物治疗;中医辨证用药治疗;针灸疗法;心理治疗等方法等,但仅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的效果不是甚好,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10年5月开始采用针刺联合心理治疗法治疗失眠症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失眠患者,男24例,女32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3.4岁,随即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针刺联合心理疗法,对照组仅采用针刺疗法。两组患者均无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系统等疾病,均为发病1年以上来就诊者,治疗过程中无去其他地方治疗及中途退出。平均年龄都是在50岁左右,在性别等方面也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参照王启才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相关治疗方法,主穴取神门、内关、百会、安眠。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丘墟,阴虚火旺加太溪、太冲、涌泉,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风池,痰热内扰加中脘、丰隆、内庭[1]。双侧取穴,针刺均以平补平泻为主,留针30min/次。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疗法,根据不同的失眠原因及症状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策略,如认知治疗、放松治疗、矛盾意向法等。

1.3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对于治疗后患者的康复情况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类。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呈深度睡眠,醒后精力充沛,无困乏现象;显效:睡眠质量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失眠症状减轻,但睡眠深度不够,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到3h;无效:治疗后失眠症状无改善反而更加严重。其中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患者例数×100%

2结果

经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实验组28例患者中21例痊愈,占总患者的75.00%,3例显效,2例有效,2例治疗后无效果,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28例患者中20例痊愈,占总患者的71.43%,1例显效,3例有效,4例治疗后无效果,总有效率为85.71%。经对比可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失眠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失眠症状的方法有很多,有相当部分的人是通过服用药物来缓解失眠症状,但部分药物对人体是有副作用的,为保证人们的健康,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对治疗失眠症状有着好的疗效,它可促进大脑皮层机能恢复使皮层的兴奋状态有所抑制,改善了皮层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但对于睡眠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生理现象,这种现象除了受身体的状况影响外,还容易受到人们情绪及心理上的干扰,如在生活中生活压力过大、生气、郁闷、不开心等都可能导致失眠,对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失眠症状若仅采用针刺治疗的话效果不是很明显,这就要采用心理疗法联合治疗。心理疗法可以从心理层面上有效地减轻和缓解失眠症状。由于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在进行心理疗法时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模式和策略,才能获得有意义的治疗结果。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心理疗法对于失眠症状的缓解及治疗有良好的疗效,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2

【关键词】失眠;推拿疗法;临床疗效;安全性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的患病率越来越高,患病人群多集中于中青年。西医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长期用药患者会产生药物依赖,不但影响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病情[1-2]。中医上对失眠的治疗有悠久的历史,也有丰富的经验,推拿是中医治疗中的常用方法[3]。本研究观察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治疗的失眠患者1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8~69(48.56±2.28)岁;病程3个月~8年(4.03±0.56)年。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7~68(48.42±2.31)岁;病程4个月~8年(4.04±0.57)年。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唑仑(江苏吉贝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0501,2mg/片)2mg口服,每天1次,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推拿疗法[4]:取仰卧位,操作者用一指禅推法抹神庭、眉弓、印堂及太阳穴,分别用指按、指揉太阳、晴明、神庭、攒竹、百会和印堂穴,每个穴位按揉1min。行扫散法推拿,推拿1min,指尖顺时针摩腹,反复推拿3~6次。用掌摩法顺时针摩腹后行逆时针摩腹,每次5min。取患者俯卧位,对背部肝俞穴、心俞穴、命门穴进行按揉,每个穴位按揉1min。捏脊3~4遍,每天1次。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比较

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其中PSQI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5-6]。

1.4疗效判定标准

[7-8]显效:患者治疗后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h,睡眠质量佳;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睡眠质量较治疗前改善,但未恢复正常;无效:相比于治疗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均无显著改善,甚至出现病症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χ2=4.891,P=0.026)。见表1。

2.2PSQI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口干2例,头晕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00%(χ2=4.167,P=0.041)。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失眠;穴位植线;艾司唑仑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065-02

失眠指的是患者睡眠不足导致白天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妨碍的一种主观体验,在祖国医学中此类疾病被称为“不寐”、“不得眠”。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生率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有文献调查研究显示[1],60%左右的成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现象,而50%的失眠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中国人的睡眠时间正在不断的减少,睡眠质量正在持续的下降,失眠已成为人类健康强有力的“杀手”。我院从2010至2012年采用穴位植线治疗失眠,并进行疗效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门诊、住院的失眠患者82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2]中提出的失眠证诊断标准。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包括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48.5±11.4)岁,病程1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1.2±0.2)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3]在7~16分,平均(12.4±2.2)分。对照组包括男性13例,女性24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8.9±11.7)岁,病程1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1.2±0.4)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3]在6~16分,平均(12.1±2.3)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穴位植线,主穴: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安眠(双),配穴: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阴虚火旺配心俞、肾俞;肝郁化火配期门;胃气失和配中脘、天枢;在上述穴位上植入羊肠线,操作方法:选择好,选定好穴位后,按照无菌操作消毒后,选用8号注射针头,镊取一段约1厘米长已消毒好的羊肠线,放置在注射针管前端后接针芯(可用30mm的2寸针灸针),左手拇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所需深度,待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敷消毒纱布,胶布封贴2~3日,每两周做治疗一次。对照组则给予艾司唑仑(北京北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248)1mg/次・d口服,每晚睡前服用。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指数和不良反应情况。PSQI指数[3]调查共包括19个自评条目,总分0~21分,分值越高则说明睡眠质量越差,所有患者均在统一指导下独立完成调查并当场回收。

1.4 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8年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失眠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患者恢复正常睡眠,或夜间睡眠时间>6h,醒后体力充沛,症状消失;好转:患者睡眠时间增加在4~6h之间,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睡眠时间增加在2~4h之间,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未能达到以上三种标准,或出现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PSQI指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组患者无一例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0.0%;对照组患者出现口干3例,乏力2例,嗜睡2例,低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1.6%。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中医角度来看,失眠的病变涉及心、肾、肝、脾四脏。人体阴阳调和,运行正常则睡眠正常,阴阳失衡则易导致睡眠障碍。从现代研究结果来看,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包括[5]:①患者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在疾病影响下导致失眠发生;②环境因素影响,在温度、光线、噪音等的刺激下,人体的生理机能会出现一定改变,导致失眠发生;③心理因素,心理压力过大,焦虑、紧张、烦躁、恐惧等不良因素也会造成失眠;④药物或其他物质所致,例如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在停用后也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失眠。

目前对于失眠的治疗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7]:①理论研究;②辨证分型研究;③单味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④方药治疗失眠的研究;⑤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⑥其它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现代医学疗法主要给予患者镇静催眠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和成瘾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医常用疗法有针灸、穴位植线等,但针灸疗法治疗时间长,显效慢,作用不持久,患者较难接受。本法通过辨证取穴在足三里、三阴交、安眠等具有安神作用的穴位上植入羊肠线,肠线液化、吸收产生的刺激作用持久而温和,兼有穴位刺激疗法的作用,直达病所,使穴位的安神作用效果更好发挥,标本兼治。

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治疗组应用穴位植线治疗的治愈率和有效率达到64.4%和95.6%,这个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6%和7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穴位植线疗法操作简单,投入较小,但效果好,而且每两周做一次治疗,容易被患者接受,在基层医院容易推广,有利于发扬中医的特色疗法。

参考文献

[1]吴新泉,彭建.艾灸配合中药敷贴治疗失眠3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1):32-33.

[2]王成伟,康杰,周建伟,等.滚针对非器质性慢性失眠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7):461.

[3]罗玲,胡幼平,余曙光,等.滚针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3):183.

[4]李黄彤,黄泳.薄氏腹针治疗慢性失眠62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5(5):3211.

[5]寇吉友,卫彦.调脏安神法针刺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M].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6-9.

[6]粟漩,巫祖强.针刺颈夹脊为主治疗颈性失眠166例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5):426-427.

[7]周全,杨大艳,崔晓,等.脑fMRI观察电针神门及三阴交穴治疗失眠机制.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8(3):204-207.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4

[摘要] 失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大部分慢性疾病均和失眠密切有关,现今失眠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怎样选择一些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中之重。在中医内科中,失眠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中医很早之前就认识到失眠症。为此,该文在介绍失眠病理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中药与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并对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情况予以全面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失眠;中药;针灸

[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c)-0196-03

Analysis of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Insomnia

PAN Hai-yan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Kaizho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Chongqing, 405400 China

[Abstract] Insomnia is a common sleep disorder, most chronic diseas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somnia, currently, the insomnia problem has gradually been the key issue and also the hot topic of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how to select some treatment plans with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mild side effect and high safety is the key point in the clinical research. In the department of TCM internal medicine, insomnia is a kind of common diseases, and the TCM has recognized insomnia for a long time, therefore,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insomnia and comprehensively elaborates the treatm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

[Key words] Insomni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失眠指的就是入睡困y或者维持睡眠障碍,致使睡眠时间减少或者睡眠质量降低,造成个体生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当今社会压力不断增大与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失眠发病率越来越高。经调查表明,全世界约25%的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已经成为了世界难治性疾病之一[1]。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针灸治疗应用越来越普遍,且优势越来越明显,值得推广普及。现对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失眠的进展予以如下综述。

1 失眠的病理机制

睡眠是一种人类正常生理现象,和人体精神、躯体健康息息相关。一旦睡眠不足,就会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其抵御疾病与康复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非常容易得病[2]。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经常受到失眠困扰。失眠患者多伴有焦躁、不安、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都会选择用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失眠病理机制为神经衰弱、下丘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属于功能性疾病范畴[3]。从病理生理特征方面分析,失眠是一种大脑轻度功能障碍,是由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平衡暂时失调导致。从中医病理机制角度分析,失眠病理机制尚无统一说法,多数认为,失眠病理机制为心神不安、脏腑功能失调、难以入寐。在《黄帝内经》中,不寐是由“卫气不得入阴”导致,由此可知,失眠病理机制为阳不入阴[4]。

2 中医治疗失眠的进展

2.1 中药辨证治疗

根据失眠发病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应让患者保持神经松弛,减轻神经压力;改善血液循环,维持各脏腑功能正常;促进消化与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5]。然而,常规用药治疗只能发挥安眠、镇静的作用,易使患者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长期服药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停药后易复发。在传统中药治疗中,具有方法多样、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轻等优势,临床治疗失眠的效果更加突出。在失眠治疗中,常用中药主要有:酸枣仁具有交通心肾、清心火的作用;茯苓具有清心肺之热的作用;川芎具有清心养阴的作用;甘草具有益气扶正、补脾胃的作用;五味子具有敛心气的作用;合欢皮具有解郁安神的作用;丹参具有安神、清心的作用;柏子仁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6]。现对中药辨证治疗失眠的情况予以如下分析。

2.1.1 心脾两虚型 心脾两虚型失眠多是由年迈体虚、久病大病或者劳心伤神之后导致气虚血亏,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目眩、梦易醒、面黄色少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病理机制为心脾不足,导致血虚,进而不寐。在临床治疗中,多以补养心脾、化生气血为原则,宜采用归脾汤、血府逐瘀汤治疗[7]。有关文献报道显示,在心脾两虚型失眠治疗中,采用归脾汤、血府逐瘀汤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失眠症状,达到安神效果;此外,二者联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1.2 阴虚火旺型 阴虚火旺型失眠多是由身体虚精亏、遗精、过度导致心火独亢、肾阴耗竭,临床表现主要有耳鸣健忘、心烦不寐、舌红、脉细数[8]。阴虚火旺型失眠的病理机制为阴阳失交、阳盛阴衰。在临床治疗中,多以清心安神、滋阴降火为原则,宜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

2.1.3 肝郁化火型 肝郁化火型失眠多是因为心烦无法入寐,临床表现主要有烦躁易怒、头痛面红、胸闷肋痛、口苦、舌红、脉弦数[9]。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治愈效果非常高,可高达97.8%。

2.2 针灸治疗

在针灸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阴阳调节,直接作用于脑干、大脑皮层,进而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从而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同时也可以加强神经能量代谢,进而激活睡眠功能,促进心神脏腑机能平衡,实现恢复气血、疏通经络等作用,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睡眠状况,达到治疗效果[10]。

2.2.1 体针 古人将脑称之为元神之府,主导者人体神明功能。百会穴属于督脉要穴,是各静脉汇集所在,处在巅顶,针刺百会穴可调节人体脑部经气,进而引阳入阴;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是肾经经气所在,针刺可发挥温肾水的作用,进而达到水火相济的效果[11]。在失眠治疗中,针刺“安神点”配合腹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此外,针刺背俞穴的效果也十分明显。有关文献报道表明,与常规针刺(内关穴、三阴交穴、神门穴、四神聪穴、百会穴)治疗失眠相比,针刺背俞穴的治疗效果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睡眠障碍,远期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2.2.2 电针 有关研究显示,通过对比电针头部腧穴与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可知,电针头部腧穴的临床效果更好,且具有取穴快速的特点,临床应用推广价值更高。在慢性失眠治疗中,电针头部穴(四神聪穴、太阳穴、印堂穴)联合脉冲电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与针刺体穴(内关穴、太溪穴、神门穴、照海穴、三阴交穴)治疗相比,可显著减少患者夜间觉醒次数,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快动眼睡眠时间与慢波睡眠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2.2.3 特色针灸法 在失眠针灸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恰当的特色针灸法,以此减轻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12]。特色针灸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交通阴阳针法:通过针刺承浆穴、印堂穴、神庭穴、百会穴,达到镇静、安眠的效果,其中承浆穴作用最为显著。②安神解郁针法:采用毫针予以针刺百会穴、太冲穴、环跳穴、神门穴、安眠穴、三阴交穴,可充分改善患者睡眠症状,达到安神、助眠效果。③调督健脑针法:通过针刺百会穴、神庭穴、神门穴、本神穴、三阴交穴、至阳穴、神道穴,可明显改善患者身心状态与睡眠质量,二者呈现正相关。④镇静安神针法: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四神聪穴、三阴交穴、神门穴、印堂穴,可充分发挥镇静、安神作用,达到治疗效果。⑤阳光普照针法:人体背为阳,腹为阴,胸背为阳中之阳,以腧穴为论,均可调节人体的阳气。取上胸段夹脊穴、背俞穴,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1.5寸、3寸诸穴,可有效调节多种疑难杂症。在失眠治疗中,通过阳光普照针法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手麻脚麻、手痛脚痛、手足血管硬化的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⑥靳三针法: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四神针穴、三阴交穴、内关穴、照海穴、申脉穴、定神针穴,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睡眠障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治疗效果。此外,颞三针疗法对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⑦项从刺:横向取哑门穴、风府穴、下脑户穴,横向自风府穴至完骨穴均分成6等份,每份取1个穴位,左右取12个穴位,配合阿普唑仑口服治疗,临床效果更好。

2.3 推拿治疗

近些年来,在失眠治疗中,推拿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疗手法也在传统推拿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继承与改进。在推拿治疗失眠中,头面部采用点按方式,穴位主要取百会穴、太阳穴、印堂穴、风池穴、神庭穴、四神聪穴等;腰背及腹部采用揉、擦、滚等手法,以脾胃经、膀胱经、督脉为主。通过推拿治疗,能够有效调和阴阳,调节脏腑功能,M而达到镇静安神的效果。与此同时,在失眠治疗中,还可以采取通督治脊配合传统推拿法,其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进行头面部及腹部推拿,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除此之外,在失眠治疗中,采用引阳入阴推拿配合气息导引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4 艾灸治疗

艾灸是针灸的一个重要分支,临床应用非常普遍,并且临床效果良好,得到了患者及临床医师的认可。在失眠治疗中,采用温灸神阙法,取中脘穴、下脘穴、关元穴、气海穴为主穴,神庭穴、印堂穴、足三里穴为配穴,针刺之后,在神阙穴施盒灸,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在失眠艾灸治疗中,取百会穴、心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三阴交穴,同时口服舒乐安定,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舒乐安定。

2.5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

失眠的病理机制是阴阳失交、阳盛阴衰;中药治疗失眠具有养血生津、疏肝解郁等效果,加之针灸治疗,可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常规穴位针刺治疗中,多以安神宁心、调理踽脉为原则;八脉交会穴取申脉穴、照海穴,心经原穴取神门穴、心藏神穴,督脉取百会穴,以此达到安神宁心助眠的效果。在中医辨证治疗中,多数学者将失眠分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等,可采用清热化痰、滋阴补肾、宁心安神、活血调营、健脾和胃、调和肝脾、消食化积等方法予以治疗,以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治疗进展中,推拿治疗失眠多以安神、养心为主,通过手法刺激,对体表特定部位予以刺激,进而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具有适用性与安全性的特点,最后将信息传递至相关脏器中,以此达到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与效率。与此同时,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失眠的时候,必须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变化予以调整,从而有效达到治疗效果。可以说,在临床治疗中,失眠病机不是一成不变的,推拿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综合考虑,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在失眠治疗中,应加强针对性中医情志护理的实施,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舒适度,以此便于提高患者睡眠效率与生活质量。催眠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在失眠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失眠、紧张、焦虑、不安等症状。除此之外,音乐疗法也是一种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不仅可以对人体生理功能产生积极影响,还可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疲劳,进而调节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安眠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失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危害人体身心健康的病症,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在西医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而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在失眠治疗中发挥了显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轻,临床应用价值更高。经临床研究显示,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更好,为失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燕,杨双,李晓娣,等.宁心安神中药组方联合针灸推拿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12(6):856-858.

[2] 王强,卢建荣.中医针灸配合中药、按摩等方法综合治疗失眠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349.

[3] 吴红英,陈秀玲.针灸中药结合治疗胆胃不和型失眠9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5):119-120.

[4] Hamid Montakab.Acupuncture for Insomnia: Sleep and Dreams in Chinese Medicine[J].Medical acupuncture,2014,26(5):304-305.

[5] 盖海云,聂亚娥,吕富荣,等.安神足浴散足浴与穴位贴敷配合西药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8):1009-1010.

[6] 何玲.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临床观察[C]//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北京:中华医学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2015:1-2.

[7] 张俊杰,曾科学,龚雪,等.中药熏洗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4(7):41-43.

[8] 杨颖辉,陈海勇,钟家辉,等.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R床试验--现状与展望[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2(1):54-58.

[9] 高爽.耳穴按压疗法联合中药贴敷疗法对肾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观察与体会[C]//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北京: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始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3.

[10] 张红,吴群,刘国云,等.自拟安神汤结合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5):80-82.

[11] Hamid D,Montakab.Acupuncture for Insomnia: 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s[J].Medical acupuncture,2014,26(6):315-325.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5

襄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卫生所 湖北省襄阳市 441000

【摘 要】目的:分析对失眠症患者采取中医推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 例失眠症患者,将86 例患者进行分组,分组需要依据随机分组的原则来进行,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推拿治疗。比较2 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的随访统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失眠症患者采取中医推拿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中医推拿;失眠症;安全性;有效性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多数患者是由于心神失养或者内心的恐惧不安而导致的睡眠失常。中医将失眠症称之为“不寐”,睡眠的时间、深度等不能达到正常睡眠的标准,会导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1]。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身体病变以及精神疾病等等。失眠的发病率较高,并且不易治愈,因此对于失眠的治疗更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西医对于失眠症的治疗多数按照按需治疗以及小剂量间断治疗的原则对患者进行用药,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往往不能让人绝对满意[2]。本文为了研究中医推拿对于失眠症的治疗效果,选取本院收治的86 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4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失眠症患者86 例。86 例患者中,女性患者41 例,男性患者45 例,年龄36-51 岁,平均年龄(45.3±1.2)岁。86 例患者,病程3 月-40 月,平均病程(22.3±3.5)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失眠症的以下诊断标准,1. 患者有入睡困难,以及难以维持睡眠;2. 睡眠困难持续时间超过4 周以上,并且每周至少发生3 次以上;3. 睡眠紊乱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发生此类睡眠困扰并非因为神经科疾病或者因为药物因素导致。将86 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数指标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中医中药治疗,对患者辩证的选取中药治疗,患者如果有心火炽盛情况出现,选择朱砂安神丸进行治疗。对于有肝郁化火情况出现的患者,则选择龙胆泻肝丸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有痰热内扰的情况则可以选择温胆丸进行治疗。患者如果出现阴虚火旺,则可以选择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心脾两虚的情况,则可以选择归脾汤进行治疗。患者如果出现心胆气虚的情况,则可以选择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进行治疗。对于失眠症的治疗应该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灵活治疗,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3]。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所选取的穴位包括百会、四神聪、神门以及印堂穴等。对选取的穴位进行推拿按压,以指腹按压至有酸胀感为止。每次治疗的时间应至少保证10 分钟,需在患者睡前进行推拿按压[4]。

1.3 评价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记录分析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参照以下标准进行评价。痊愈:患者睡眠完全恢复正常,治疗后没有明显的不适。有效: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仍然有时会因为失眠而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无效:患者的睡眠质量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 标准差(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后的随访统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近年来失眠症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失眠症的发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烦恼,对患者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均会带来不良影响。西医对于失眠症的治疗多数为使用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此类药物多数会有不用程度的副作用甚至成瘾性,治疗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5]。

本文为了研究中医推拿对于失眠症的治疗效果,选取本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于失眠症传统中医有着广泛的研究,“人之精与支,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神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不能寐”。本院对于此类患者依据患者病情选取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所选用的中药以及推拿手法与穴位均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进行过验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显示,经过治疗后的随访统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失眠症患者采取中医推拿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明君. 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1):223-224.

[2] 马树田, 汪玉忠, 陈丽丽.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 广州医药,2012,01:45-47.

[3] 粟艳梅, 王欢欢, 王华, 等. 推拿治疗失眠症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J]. 湖南中医杂志,2014,04:142-143+147.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6

关键词:中医按摩 失眠 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33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15-01

失眠是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状态的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称不寐,这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失眠患者大多伴有头晕健忘等症状,现代医学称之为神经衰弱。近几年来,笔者运用中医按摩推拿的方法治疗失眠患者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现随机抽取100例失眠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所研究的100例失眠患者均为本院患者,并且是在患者资料库中随机抽取所得,这些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中失眠症状学诊断标准。在这100例失眠患者中,其中男患者54例,女患者46例,年龄最小的为22岁,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最短一个星期,最长达到8年,平均病程3.4年。以上失眠患者均接受过本院的中医按摩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 治疗方法

2.1 综合按摩法。患者平躺,按摩者先开天门,即从印堂直上至上星,反复10次,再点按攒竹、鱼腰、太阳、四白、迎香、安眠诸穴,约10分钟,接着用两手大鱼际分抹前额3分钟,轻抹眼球2分钟;再接下来是头两侧足少阳胆经循行区域,持续3分钟。足底按摩:先全足轻揉,擦抹数遍,约3分钟,再选择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垂体、头部、甲状腺、肝区等反射区重点按揉10分钟,最后找出其足底敏感点加强刺激5分钟。体表穴位点按: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约5分钟。综合按摩法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3天为宜。

2.2 穴位推拿法。患者俯卧位,对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这几个穴位采用推、揉、按的手法。然后患者仰卧位,先推、按摩膻中、中脘、气海、疏胸及两侧胁部,按足三里,再按、抹太阳、印堂、上星、头维、百会。最后患者坐位,拿风池、肩井、合谷,搓两肩至两胁。一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一般在一个疗程以后,患者的病情就会明显好转。

2.3 头面部推拿配合足底按摩法。头面部推拿:患者仰卧位,按摩者先用右手拇指轻揉百会200次,再用双手拇指由印堂至上星至百会交替推5~6次,总共持续4分钟;双拇指自印堂起向内外依次点揉晴明、鱼腰、丝竹空、太阳、四白等穴,共3分钟;患者坐位,按摩者右手5指均匀张开,中指吸定印堂穴,其余4指对称吸定鱼腰及头维穴,通过腕关节及前臂的摆动,均匀地向后摆推,至风池上,并点按风池,反复4~5遍,持续5~6分钟。足底按摩:着重点按肾、膀胱、垂体、头部、甲状腺、肝、胃肠、腹腔神经等反射区,约1.5分钟。一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2.4 足部健康法。患者仰卧,全身放松5分钟。取足部必须反射区:肾上腺、肾脏、腹腔神经丛、排尿管、膀胱、尿道;重点反射区:腹腔神经丛、三叉神经、小脑、大脑、脑垂体、心、小肠、性腺;辅助反射区:肾上腺、肾脏、排尿管、膀胱、尿道、颈椎、甲状腺、眼、胃、肝、肋、骨、淋巴结、肩胛骨、横膈膜。酌用点、刮、搓、揉、按、拔等手法,重点反射区按摩2~5遍。每次30分钟,6次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

2.5 额三线法。前额及头顶前半部,印堂至百会为一线,眉中(双侧)至百会穴为二线。点按时,患者取坐位,按摩者先将右手掌把住患者脑后枕部,左手拇指指腹开始点按一线,然后再点按二线,每线反复进行3遍,点按时要点点相连,不留空隙,力由轻到重,每线点按时速均为1分钟左右,平均治疗11次。

2.6 抑制-兴奋手法。抑制手法要求轻柔连续,选从印堂开始依次揉攒竹、鱼腰、四白、太阳、上星、百会、四神聪、安眠点、风池诸穴,10~15分钟;抹眼球、分抹前额各2分钟,按揉头两侧足少阳胆经等区域3分钟,最后按揉曲池、神门、内关、睡眠点、足三里、三阴交8~10分钟。兴奋手法要求相对重、快、短,先依次按揉印堂、百会,振按太阳、风池诸穴3~5分钟,再用指端叩击头皮三经(督脉、膀胱经、胆经)然后拿捏风池、肩井,按揉厥阴俞、心俞、肝俞,最后拍打背部膀胱经,共约4~6分钟。

3 治疗效果观察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中医按摩治疗失眠的效果,对失眠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平均睡眠时间和醒觉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3.1 治疗前后平均睡眠时间比较。

表1 治疗前后的平均睡眠时间

从上表1可以看出,在治疗前后,失眠患者的平均睡眠时间明显延长。治疗前,接近一半的患者的平均睡眠时间在2~4h,治疗后,有将近一半的患者的平均失眠时间达到了4~6h,并且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患者的平均睡眠时间达到了6h以上,趋近于正常的睡眠时间。

3.2 治疗前后平均醒觉次数比较。

表2 治疗前后平均醒觉次数

从上表2来看,失眠患者的醒觉次数在治疗后明显减少。治疗前,醒觉3次及以上的患者有70位,治疗后,醒觉3次及以上的患者减少到25位,降低了45%,由此看出,中医按摩对于提高睡眠质量有明显的效果。

4 结果与讨论

中医多将失眠的原因归结于心血不足、肾水不足(不能灭心火)、肝火太旺(导致心火也旺)、痰迷心窍等。中医按摩治疗失眠也是根据“证”来决定的,所谓“辩证论治”指的就是这个。很多人一旦失眠,往往通过口服安眠药进行改善,熟不知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对药物的依赖。从上文分析可知,中医按摩在没有服用任何药物的前提下,对于治疗失眠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选取患者的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作为评价中医按摩治疗失眠效果的标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本文如果将入睡时间作为评价中医按摩治疗失眠效果的一项指标,将会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总的来说,中医按摩对于治疗失眠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失眠患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