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图书馆工作计划范例6篇

村委会图书馆工作计划

村委会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1

今年四月份,本主持人借赴深圳参加会议之机,调研了深圳南山、宝安、龙岗、福田四个区的总分馆。在座谈时,宝安区图书馆的周英雄馆长为我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宝安区几次基层图书馆建设都见效甚微,而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的直属分馆建设又非常成功和高效。听周馆长对宝安区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展望、内部结构设计、规划布局,知道周馆长是一位有思路、很前瞻的馆长,于是约了这篇稿。

周英雄馆长的文章波澜不惊,从深圳宝安区建设百村书库开始说起,到目前直属分馆的建设,似乎在讲述一段平凡的故事,但实质上却是告诉我们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上的历史和演变,一个从盲目建设到理性规划、从惯性思维到尊重规律、从无效投入到经济高效的过程。读来让人思绪万千,可以有许多借鉴之处。

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目的之一,在于方便读者利用,而阅读是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前提。阅读从青少年抓起,往大处说是培养民众的信息素养、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往小处说是巩固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山市图书馆是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青少年阅读推广委员会的主任单位,在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而又自身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许多做法都值得大家学习,于是,本主持人特地约了吕梅馆长的文章。文章写得朴素,六个案例一字排开,通过活动的目的,分析活动的背景,设定活动的主题,确定活动的方式,寻找合适的伙伴,策划活动的运作,充分利用了教育、媒体、作家、出版、发行、企业等单位的资源,不断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总结出一套在与社会合作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中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探索和实践的总结,可以运用到图书馆与社会合作的方方面面,但看似容易,真正做到却并不简单。如果我们在与社会合作中,能够如吕梅馆长总结的那样:加强沟能、换位思考、合作共赢、宽容大度,那么事业的发展就会更快一些。

邱冠华

摘 要:深圳市宝安区是全国最早开展图书馆网络建设的地区之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宝安经历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起步发展、大规模“百村书库”工程建设、街道图书馆建设、以及“图书馆之城”建设时期的总分馆制探索等不同的阶段,道路曲折坎坷,但光明的未来发展也引宝安图书馆人期盼。宝安在建设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供其它地区在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时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百村书库 总分馆 直属分馆 深圳宝安区

中图分类号: G258.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1-0086-05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s Service Systems in Bao’an District , Shenzhen

Zhou Yingxiong (Bao’an Library, Shenzhen, Guangdong, 518101)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uduces the experiences of Bao’an library’s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network,and aims to provide other libraries with some reference.Bao’an is one of the districts which first started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s service network.From the early of 1990s, Bao’an library has going through the starting of public library、 the project of “Hundred villages with library”、the construction of steet library、the central and branch library system and so on,and all these experiences are very rough and hopeful.

Key words:public library; hundred villages with library; main-branch libray; branch libray; bao’an districtshenzhen

CLC number: G258.2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1-0086-05

宝安区是深圳市六大行政区之一,是深圳市人口大区,几乎占深圳市总人口的一半,也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在六个行政区中经济总量最大,外来劳务工最多进程。目前宝安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不含光明新区,下同), 总面积570多平方公里。2008年全区常住人口317.7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1.22万人,暂住人口276.52万人。作为全国率先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宝安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文化建设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从最初的只有一个县区级图书馆和几个村图书馆开始,到政府启动“百村书库”工程建设100个村级图书馆,而后的“文化先进镇”创建活动建设镇(街道)图书馆,再到“图书馆之城”建设时的提升办馆质量与效益,走过了一条由点到面,逐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较为曲折的探索之路。截止2010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公共图书馆150个,初步实现了以区图书馆为龙头,街道图书馆为骨干,社区图书馆为服务网点,遍布全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宝安区独特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高速的城市化进程背景,它在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方面所走过的路,积累的经验教训,值得其它地区参考。

1 宝安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几个发展阶段

1.1 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

1979年宝安撤县建市,更名为深圳市,并成立深圳经济特区,原宝安县图书馆更名为深圳市图书馆。1981年,国务院批准恢复成立宝安县,将深圳市经济特区外的行政区域划归宝安县管辖。1983年宝安县图书馆成立。这是深圳市的第一个县区级图书馆。1991年县图书馆大楼开始设计并开工建设,1993年1月1日宝安撤县分区,同年7月16日区图书馆大楼落成开放,新馆面积建筑面积8119平方米。当时的宝安区图书馆在全国县区级馆中率先引入ILAS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并免一切证件向所有读者开放。在基层图书馆建设方面,宝安的村级图书馆在这个阶段也开始起步。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当时作为深圳市郊区的宝安县(区),许多村镇因为引进“三来一补”企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村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村集体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些有远见的村干部,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在村里开办了村图书馆供本村村民和工厂工人使用。如沙井镇的万丰村、松岗镇的溪头村都建起了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其中松岗的溪头村图书馆因其规模较大,受到了上级文化部门的关注,当时的文化部部长、图书馆司司长都曾亲临考察指导。这个阶段的村图书馆主要由村集体自建,并由村委会管理,开放对象一般为本村居民和本村工厂的工人。

1.2 “百村书库”工程建设阶段

1996年,国家九部委发文,开展“知识工程”建设,1997年,广东省委宣传部在宝安区沙井镇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千村书库”工程现场会议,借此东风,宝安区委、区政府决定启动宝安区“百村书库”工程建设。1998年、1999年宝安区委、区政府拨款1000万,把每年建50个村级图书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当时采取以村集体建馆为主,区、镇两级政府资助为辅。村集体自己解决建馆所需场地设备。每建一个村馆,区镇两级政府各补助5~10万元的图书或设备。各村图书馆由村委会派人管理。在全市大规模开展“图书馆之城”建设之前的2002年底,宝安区在市文化局组织的村级图书馆达标评估验收中,全区127个行政村中共有98个村图书馆和4个社区图书馆达标,全区村(社区)图书馆藏书总量约90万册,接待人次为113万人次,外借册次为40万册,累计办证27000张,各项指标均居全市各区之首。宝安区“百村书库”工程建设被视为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源起。

1.3 “文化先进镇”建设阶段

2001年宝安区委区政府发文要求各镇(街道)开展文化先进镇建设活动,要求每个镇(街道)实现 “十个有”,其中要求每个镇(街道)有一个中型图书馆,面积要达到600平方米以上。这一活动促进了每个镇(街道)的镇级图书馆建设。至2003年该活动结束进行评比时,全区10个镇(街道)有9个建立起了镇(街道)一级图书馆,另外一个镇和辖区中较大规模的村图书馆合作建馆。镇(街道)图书馆隶属于各镇(街道)文体中心,业务上接受宝安区图书馆指导。镇(街道)图书馆建设起来以后,宝安区初步实现了区、镇(街道)、村(区)三级图书馆网络架构,对全区图书馆业务的开展,特别是对村图书馆的指导,因为镇级图书馆的建立得到了加强。

1.4 “图书馆之城”建设时期的业务分馆建设阶段

2003年“图书馆之城”建设工作在全市正式启动,宝安区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宝安区图书馆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基层图书馆建设之路。在此阶段,宝安区经历了农村城市化的巨大变化。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深圳用了一年时间,将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区的所有镇建制撤销,改成街道,农村集体土地除了保留村集体必要的建设用地和村民宅基地外,全部收归政府所有。村民变身为居民,原村委会变成了居委会。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建制上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这种变化对原来的基层图书馆,特别是村(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原来的村集体变身为股份合作公司,不再愿意承担无直接经济效益的村图书馆的开支。原本就不稳定的村图书馆的经费保障更加困难。考虑到农村城市化的这一现实情况,这一阶段,社区图书馆建设除场地由社区提供外,全部设备书刊资源由区财政承担。仅2007年区政府就投资240万元建成了12家社区图书馆。所有这些新建社区图书馆在业务上作为区馆分馆,纳入区馆的统一技术平台管理,但人员由社区自行管理。这种松散的业务总分馆体制,由于人财物不是由总馆管理,实际上总馆是没办法保证分馆的办馆质量。

1.5 “图书馆之城”建设时期的直属分馆建设阶段

2008年宝安区在总结以往基层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开始以新模式建设基层图书馆。以建设劳务工图书馆为契机,在全区人口密集的工业园区挑选场地建直属分馆。全年共建成11家图书馆,其中8家馆为直属分馆。这些直属分馆的建设由街道、社区、工业园区或企业提供场地,区图书馆提供书刊、设备、资源,建成后,由区馆派人直接管理。街道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和监管。场地提供方、区图书馆以及街道文化主管部门三方签署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与主务。2010年又在龙华街道的富士康工业园区周围建两家直属分馆。这次的直属分馆建设由区政府全额投资建设,包括场地的租赁和装修,建成后由区馆直接管理。这些直属分馆的运行经费已纳入区图书馆年度预算。

2 宝安区图书馆在建设全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过程中的努力

宝安图书馆人一直致力推动在全区建立一个全面覆盖、普遍均等、惠及全民、高效便捷并能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对全区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建馆和运营模式中的困难与问题,宝安图书馆人尽着自己的良知和图书馆人的职业精神一直在探索着解决的路径。

2007年、2008年宝安区图书馆连续组织专门的课题调研,对全区的基层图书馆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写出了调研报告,提出了总分馆制的试点方案,拟定并修改了《宝安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等。可惜的是这些管理办法和试点方案暂时没得到上级政府的支持和有效的组织实施。

2008年的宝安区社区图书馆调研表明,在宝安区128个达标社区图书馆中,大致可划分为发展良好、一般、较差和名存实亡四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18%、51%、9%和22%。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一些社区图书馆选址不当造成居民和劳务工使用不方便。如有些社区图书馆将图书馆设在居委会大楼的楼上,读者不能自由进出,影响开放效果。二是居委会(村)领导不重视图书馆,办馆随意性很大,有些社区(村)随意关闭图书馆。三是一些社区图书馆馆舍条件较差,对读者没吸引力。四是社区图书馆管理员素质普遍偏低,流动性又大,工作不专业,影响图书馆开放效果。五是图书馆后续运作资金没有保障,几乎一半的图书馆在被调查的前三年没进过一本新书,没订过一份报刊。

为了解决社区(村)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实际问题,宝安区图书馆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并在“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新阶段探索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2004年开始试行新建的社区馆纳入区馆业务分馆管理。在当年年底宝安区图书馆与广州图创公司合作,引进开发出基于广域网上的图书馆管理系统Interlib,将全区40多个社区(村级)图书馆以及各街道图书馆纳入统一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平台,为实现全区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一体化打下了基础。新系统不需要分馆对系统维护和管理,一举解决了了社区图书馆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方便了基层图书馆利用计算机管理。也首次将全区的书目资源信息和读者信息统一纳入了区图书馆的服务器进行管理。

2005年打破按社区行政区划建社区图书馆的惯例,在宝恒大洋工业区建成深圳首家直接面向劳务工的分馆。并于同年通过深圳市文化局组织的社区图书馆评估。

2006年启动流动图书馆项目。为区内那些开放较好,服务效益也尚可的街道和社区图书馆因经费不足而造成的图书资源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政府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2006年至2010年,政府每年提供180万元,由区图书馆采购图书配送到社区、企事业图书馆,并定期将这些图书在馆与馆间流动,让这些图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五年来共建成90余家流动图书馆。

2007年提出建立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总分馆制试点方案。

2008年按统一管理的方案建立直属分馆,即实质性的总分馆制试点。全年建设11家劳务工图书馆,其中直接管理的图书馆即直属分馆8家。另外3家作为业务分馆,其中2 家交由街道文体中心管理,1家由企业自行管理。经过两年的运行,实践证明,这种有别于以往的建馆与运行模式确实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益。这些直属分馆的建馆与运营方式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馆建成后其运行费用纳入了区图书馆的年度预算。由区图书馆统一管理人、财、物,统一业务技术平台,统一采编图书,统一选派区或管理培训工作人员,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宣传标识,统一提供各种数字资源、讲座资源,真正做到了向读者提供与区图书馆基本相同水平的服务。这种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基层分馆后续经费无来源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保证了分馆建成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街道、社区图书馆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在这种建设直属分馆的建设与运营模式中,考虑到政府目前还没办法统一解决建馆场地,采取了由街道或者工业园区、企业提供场地,由街道文化部门、场地提供者、区图书馆三方签订协议,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在协议中明确规定。街道文化部主要起协调与监管作用。区图书馆主要是管理与负责直属馆的运营以及非直属馆的业务指导。

2010年在富士康工业园区周围新建的两个直属分馆与2008年的直属分馆相比,又有不同,采用了由政府全额投资建馆与运营的新模式。此外,宝安区图书馆还在探索将原有社区图书馆“收编”为直属分馆,宝安区新安街道翻身社区图书馆成为第一个“收编”试点馆(新的建馆模式及运营效果见表1)。

注:类别一:区全额投资设备资源,区或街道提供政府物业作为办馆场地,区馆直接管理;

类别二:区全额投资设备资源、工业园、企业免费提供办馆场地,区馆直接管理;

类别三:区与街道共同投资建馆,街道接管作为街道图书馆,区馆派1名业务馆长管理;

类别四:区资助书刊资源建馆,企业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自行管理运作;

类别五:由区财政全额投资,场地由区馆租赁,区馆直接管理;

类别六:原由社区(村)投资建馆,现交由区图书馆管理,区馆派1名馆长。

3 关于建立完善的城市内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思考

本文所说的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特指一个城市内部某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它是这个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之所以单独提,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城市的财政分级体制决定了大多数城市对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都是采取市、区(县)、街道政府分级负担的形式,另一方面,是城市内部各个区域的差异性。比如深圳的宝安、龙岗地区与原深圳经济特区内的四个区发展水平,管理体制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两方面的原因就决定了负责各个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区一级政府的政策、提供主体、设施建设条件、群众文化需求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本区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同时要求所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与本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融合,与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相衔接。

回顾宝安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公共图书馆建设方面所走过的路,比较过去与现在的基层图书馆建馆模式与管理模式的优劣,对现有的模式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研究后,可以得出以下一结论:

(1)明确公共图书馆的办馆主体是区政府,这是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公共图书馆是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阵地。它提供的是纯粹的公益服务,理所应当由公共财政负担为主,企业与社会赞助为辅。公共服务如果指望由社会中的个体来无私的承担,宝安区的“百村书库”工程的经验教训,以及历史上和现实中其它各地区的经验也证明了那些办馆模式和运营模式都不可能长久。目前,宝安区政府在社区馆的建设上愿意承担建设责任,但对过去已经建好的社区图书馆一直都没承担起运营经费的保障责任,致使一部分已经建成的馆因后续投入的不足或关闭或失去图书馆的功能。原有投入被白白浪费,对市民的文化权利的实现也是一种损害。如果说在农村城市化前,因社区馆资金分为区镇村三级投入,各级投入的重视程度不一,造成社区(村)图书馆运营无法保障的话,城市化改造后,区成为本区域的唯一一级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来提供本区域内所有公共图书馆的运营所需资金。这需要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区街道财税体制改革中提出建议,将全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运营事权全部放在区这一级,相应的经费由区文化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均衡发展。当然,这样做也可能部分削弱街道与社区建设图书馆的积极性。

(2)统一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基础。将总分馆制作为一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是保证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水平、发挥公共图书馆应有效益的有效体制。总分馆制好比是连锁店,让每个分馆按照总馆的专业标准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让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资源,包括专业人员、图书报刊、设备等能够科学的配置,流动与共享。宝安区2008年以后新建的直属分馆的效益明显地比以前的那些业务分馆和由居(村)委管理的社区图书馆服务效率高。这种效率的提高来自于区图书馆更专业的管理。

4 宝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未来构想

完善宝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关于公共图书馆的法规的出台。我们期盼着《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能重新修订后出台。考虑到条例的修改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程序,要促请区政府出台《深圳市宝安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以政府规章的形式,确立宝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地位、体系结构,从而保障全区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与人员配备。解决全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因法规的缺失而无可持续发展保障的问题。法规保障是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二是要做好全区公共图书馆的规划建设。未来的宝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将由一个总馆、若干个街道分馆、众多的小型分馆的组成部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才能保证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真正做到全面覆盖,让所有居民和劳务工便利地享受到图书馆服务。三是按照总分馆制对这三级分馆将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

按照宝安区全区人口实际超过400万的现实,设在宝安中心区的总馆,按照大型公共馆标准建设,面积近三万平米,是全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资源中心,管理中心,网络中心。在10 个街道,按照中型馆的标准,各建设一个面积约为5000平米到8000平米的中型图书馆,作为总馆的街道分馆,直属总馆管理,每个中型馆服务约45万人口;在现存的社区图书馆和劳务工图书馆中,挑选一批位置合理,面积较大(达到800平米以上)的馆改造充实为小型分馆。这些小型分馆由附近的街道分馆管理。并按每15万人建设一个小型分馆的标准,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在人口密集的一些大型住宅区和工业园区再建设一批小型分馆。全区大约建设30个左右的小型分馆。对现有的社区图书馆全部改造成报刊和电子阅览室,主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报刊和可上网的电脑。并在其附近设置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社区阅览室(或自助馆)按每1万人建设一个。社区阅览室由居委会或工业园区自行建设管理,政府根据开放效益给予补助。

目前,宝安区中心图书馆已开工建设,十个街道图书馆,已基本规划完毕,在“十二五”计划期间基本能成投入使用。

要进一步解决问题是:一是促使区政府明确规定新建成的街道馆能作为区图书馆直属分馆运营管理。二是现有的直属分馆模式能在现有试验基础上得到提高,要按小型分馆的规模在全区进行规划布点,对现有的直属分馆馆舍面积要扩大,馆舍要逐步过渡到由政府建设和租赁,以保证办馆的稳定性,同时,现在的区馆直属分馆要在将来交给就近的街道分馆管理。三是要出台对对现有社区图书馆进行改造的政策,将它们变成社区报刊和电子阅览室,由各社区自行管理,由政府考核资助。四是停止流动图书馆项目。原来的流动图书配送项目将不再继续,代之以集体外借形式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工业园区图书馆合作,满足这此单位员工阅读需求,从而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作用。对偏远地区市民和外来劳务工将用流动图书车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宝安区图书馆课题组.宝安区基层社区图书馆现状调研报告[J].深图通讯,2007,(4):13-15.

[2]于良芝等.走进普遍均等服务时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31-40.

[3]周英雄. 城市化与社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论坛 ,2006,(6):29-31.

[4]王晶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研究[J].图书馆,2009,(6):84-86.

村委会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2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图书馆重新获得发展的机遇。2007年,国家推出了“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到2010年底计划建设20万个“农家书屋”,乡镇图书馆迎来了新的建设高潮。

到现在,我国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已初具规模,然而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东西部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比较好。农村社区图书馆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中部地区经济基础一般,随着综合经济能力的增强,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到了一定的发展;而广大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差,综合实力虽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是与其它地区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较慢,水平不高。其次,与城市图书馆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相比,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还严重滞后。底子薄、问题多、盲目建设,其作用和功能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充分关注。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大多数农村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由于经济原因,很多地区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村社区都没有自己的社区图书馆(室),即便是有农村社区图书馆(或文化站),很多存在着服务设施简陋,房屋年久失修,书籍的更新缓慢问题。

以上问题的解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

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进行,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有利于确保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力度。具体方案如下:政府主导、做好规划、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力度。由市政府牵头,制定全市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方案,将方案分解落实到县市、乡镇各级政府。要把图书馆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每年或每个阶段对图书馆建设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开发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建立县级图书馆网络

建立健全组织,形成区(县)、乡、村三级文化人员组织网络。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各乡镇应安排2名工职的图书馆管理干部,每个村也要选聘1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热爱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人员,逐步形成区(县)、乡、村三级结构合理、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文化服务组织网络,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到大众阅读活动中来。以区(县)包乡镇、乡镇包村的形式,建立责任分包制度,从市、区(县)图书馆中选派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带动辐射作用。同时。联合科委、科技馆、剧团、电影公司等部门,组织开展科普讲座、送书下乡、文艺演出、影视播放等文化活动,激发农民群众学习的积极性,搭建城乡间、县区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平台,提高农民群众科普意识。

三、发挥公共图书馆业务辅导功能

市、区(县)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辅导功能,加强对农村图书馆的业务辅导,对于乡镇经济实力较强,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可与其建立图书馆业务上的指导性关系,对其藏书结构,图书加工整理、读者服务、图书借阅、管理制度等开展业务辅导活动。使其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更好地为广大农民读书开展服务工作;同时利用这个乡镇图书馆的优势,开展业务协作协调,把服务工作辐射到周围乡镇的农民读者中,对于乡镇经济实力不是很强、藏书量少的图书馆(室),公共图书馆可与其建立图书馆流动站的合作关系,由乡镇图书馆出场地、设备和管理人员。由公共图书馆配备文献资料,提供业务辅导等向服务,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两种调配图书资料的形式,保证乡镇图书馆有充足的文献资料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文献服务;图书流动站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的,文献数量可多可少,文献的载体形式可以互相补充,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建立特色文献图书流动站,使其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

四、重点发展乡镇馆电子阅览室

乡村图书馆(室)是农村图书馆的骨干力量。它的建设应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成果来重点发展乡镇电子阅览室,节省人力、物力。第一,通过与“共享工程”省、市分中心联网。可以使乡镇馆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几倍乃至几十、几百倍,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第二,依托“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利用网络,使农民能便捷的享受到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第三,节省了购书经费。购书的重点,可以放在读者借阅量大的书籍上,借阅量少的可以利用网络服务;第四,还可以带来一些经济利益。目前,电子化、网络化是一个趋势,乡镇馆有电子阅览室的为数不多,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乡镇馆创办电子阅览室十分重要。此外,对于那些不具备建电子阅览室和上网的乡镇,可以通过最简单的配置(一台投影仪和一套计算机设备),来用非在线的方式,由省、市、县馆对农村特点制作不同内容、不同专题的文化信息免费提供给他们。

五、提高从业者的业务素质

村委会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3

一、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继续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20年省、市未下达旅游脱贫带动任务指标,下一步对已建设完毕的3个省级旅游扶贫村(乡村、镇村、镇村)旅游基础设施继续进行完善提升,重点打造民宿及农家乐项目,寻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发挥省级旅游扶贫村的脱贫带动作用;依托符离大道沿线3个乡镇、16个村选取有农业产业特色、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丰厚的村庄,如符离镇清水村、符离镇沈圩村、镇胡疃村、镇黄山村,按照“八个一”建设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按照省A级旅游村庄的评定标准,支持培育一批农家乐、民宿,打造特色鲜明、产业振兴、美丽宜居的乡村特色旅游小镇、村。

目前,村民宿已完成设计初稿;对符离林场改造为休闲、美食、田园观光为一体的民宿有关事宜正有序推进,我局已和畅达交旅等相关单位对接,已对符离林场进行了初步调研,正在谈租赁有关事宜。

二是编项目抓招商,全力推进中华孝文化园项目及符离大道沿线项目建设。推进观景台、乡村驿站、乡村民宿和游客集散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我区乡村旅游质量与目的地吸引力,同时谋划开展音乐文化节、旅游节庆等活动,打造文旅品牌;适时在等地召开文旅项目推介会,宣传推介文旅项目。

三是依托符离镇、镇、乡、乡等重点乡镇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并进行宣传推广,振兴乡村产业,推进旅游强镇建设。指导灰古镇申报创建省特色旅游名镇,指导灰古镇付湖村、镇村申报创建特色旅游名村,指导市外桃源生态园申报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村咖农部落申报市级休闲旅游示范点,乡村、镇村、镇村申报省2019年旅游(扶贫)示范村;指导乡、乡村、镇村等旅游品牌单位制定市级旅游旅游品牌奖补资金使用计划,同时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对沈圩等乡村旅游示范村、五柳提升改造等招商项目、民宿等新型业态等进行宣传推广。

四是继续继续指导鼓励旅游项目、农家乐、景区等雇佣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提高贫困户收入。通过引导贫困户加入涉旅专业合作社、在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或农家乐、景区务工,在旅游旺季售卖土特产、土地流转至旅游项目等多种形式提高收入,实现脱贫。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一)全面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着力提升全区基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配置水平,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全面落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2020年)》,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统筹建设多功能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5%。2020年计划建设完成79个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文化广场等功能于一体,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村(社区)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目前,已初步制定《区2020年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完成宿马园区2个代管村、苗安乡1个村,此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积极谋划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创新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元月份,全区公共文化场馆在免费开放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乡村文化服务平台,围绕“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20幸福春节联欢晚会;全区党政机关团拜会、文艺联欢会、乡村春晚、新春笔会、迎新春送春联、民俗展演等活动,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10余场,举办乡村春晚15场,文化馆(站)服务人次12.8万人次;图书馆流通人次2.8万人次。因受疫情影响,按照上级部门要求,于2020年1月23日下午下发通知,关闭公益性公共文化场馆,取消各类春节性系列文化活动,区文化馆、图书馆抗疫期间文化服务转线上“无接触”活动,文化服务不打烊,积聚文化力量为疫情助力。推出线上曲艺培训、非遗战“疫”20期线上非遗文化展、防疫知识公益课、线上好书荐读、书香三八---向战“疫”中的巾帼致敬等线上活动,读者还可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获取线上电子图书、有声听书、数字展览等数字资源,变线下为线上,做到阅读无障碍。区文化馆组织文化馆曲艺社等,创作快板、琴书、大鼓书、疫情防控宣传广播稿等疫情防控宣传文艺作品,对区文旅局疫情防控宣传工作起到重要保障。截止目前,取消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16场。

2.谋划、筹备2020年“送戏进万村”工作。为全面推动“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区文旅局精准谋划,积极筹备,于3月10日上午召开“送戏进万村”专题会议。对中标单位演出内容、演出效果、规范制作回执单、演出背景及标识等方面作了明确要求。

3.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按照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关于有序开放全市文化和旅游场所的通告(第十九号)》公共文化场馆疫情防控及恢复开放工作指南具体要求,做好全区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准备。

三、存在问题

1.旅游扶贫缺乏省、市相关扶持政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缺少上级资金支持。

2.我区行政村数较其他县相比较多,未建成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较多。根据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指标,要求到2020年达到95%,为达到指标,2020年需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在管理和使用上还需加强。已建设完成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大部分未配备专职人员,多数由村干部兼管,缺乏有效管理,影响了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发挥。建议实行有偿服务、专人负责,保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正常运行。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村委会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4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本文以商洛市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总结商州区基层图书馆现行发展概况及现存问题,分析了阻碍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因素,结合目前国内出台的关于支持图书馆等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相关政策,以及国内利用总分馆体制构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应用模式和成功经验,提出了通过构建总分馆体系协调促进商州区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实施措施,以期达到促进该区基层图书馆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目的,切实贯彻图书馆“普遍、均等、免费”的服务理念。

关键词 基层图书馆;总分馆制;公共文化服务

0 引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全社会文化信息集散中心、文化资源利用与服务中心,本着“普遍、均等、免费”的服务理念,以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目标,成为了新时期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一环。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为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对面向更广泛的普通大众的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商洛市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在文化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其发展基础条件差、发展起步晚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仍不能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对文化信息资源的需求。笔者通过对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结合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发展模式和思路,探索一条适合商洛山区基层图书馆发展、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

结合商州区行政区划设置及图书馆发展的基本现状,本文所研究的基层图书馆对象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图书馆体系。

1 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

商州区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现新馆建成于2004年,馆舍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现有职工9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大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人数的70%。馆内藏书近10万册,其中古籍线装图书4000余册;计算机30台。现向读者免费开放的有少儿阅览室、成人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资料室以及总书库,读者座位量60余个。拥有固定读者2000余人,年接待读者3.8万人次。并于2007年被纳入陕西省第二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区)级支中心建设,2008年9月正式挂牌设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商洛市商州区支中心”。

商州区现辖23个乡镇(街道),80%以上的乡镇拥有图书馆(或称文化站图书室),笔者选取了人口相对比较密集,地理位置较靠近城区的5个乡镇进行实地考察。据调查了解,其中只有一家乡镇图书馆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有效查询,该乡镇馆由该镇的文化干部具体指导工作并委派人员管理。但在走访中发现,该馆无独立的馆舍及相关的基础设施, “寄居”于一家出售学生教辅书籍的书店内,且在走访的近半个小时内(14:50—15:20),该店一直处于关门状态,只能从玻璃门外看到室内设有一四层书架,书架上方安置着“**镇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试点”等牌匾。附近居民均不知此为镇图书馆,且对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和对本人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内容知之甚少。而其余四个乡镇均设有文化站图书室,且在“送书下乡”工程的帮助和指导下拥有一定量的书刊,但文化馆的宣传力度差,利用率极低,很多当地居民并不了解文化站书刊免费阅览的文化服务,没有利用文化资源的意识,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乡镇有这样一个免费提供文化服务的场所。

商州区共有行政村(社区)409个,近年来,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推广、送书下乡活动的广泛开展以及农家书屋工程的推广,村(社区)图书室发展迅速。据调查,近两年来,全区新建村(社区)图书室四百多家,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室内图书全部为上级文化部门统一调配,多置于村(社区)的党员活动室中,由所属乡镇的文化部门委派人员进行管理。图书种类较齐全,以农用书籍为主,涉及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但利用率不高,大多数图书室内的藏书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并没有达到图书室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提高村民文化水平的目的。

2 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现存问题及障碍分析

立足于对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在此对商州区基层图书馆目前存在问题和阻碍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作了如下分析:

2.1 规划布局结构形式单一,经费短缺,馆藏建设严重滞后

商州区基层图书馆依照传统的行政区域划分进行设置,各级图书馆分别由各级政府的文化部门主管和建设。由于商州区地处秦岭山区,地形复杂,乡镇与城区之间、各乡镇之间交通便利程度不一,从而使得本应为全区民众服务的商州区图书馆只能为城区居民及距城区较近的个别街道民众服务,大大缩小了区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范围。此外,经费短缺也是山区图书馆建设的最大瓶颈。据调查了解,商州区图书馆年购书经费为一万元,仅用于订购期刊、杂志;书籍购置经费为零,新增书籍主要由“送书下乡”、征集、当地作家捐赠得来;数字图书馆建设缺失,不能提供数据库等数字文献资源服务。而乡镇图书馆(包括文化站图书室)、村(社区)图书室的馆藏建设更令人尴尬,除了乡镇、村政府提供相应的馆舍以外,馆内藏书均由省文化厅文化资源共享工程项目和农家书屋工程项目统一配置分发,无独立的运作经费。

布局结构的单一化,经费的短缺,馆藏建设的滞后,不仅使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也使其文化服务水平大打折扣。

2.2 政府主导地位的缺失

商洛市商州区属于中国西部的贫困山区,长期以来,政府的发展方向和立足点都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对于图书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支持。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积极引导和财政支持下,基层图书馆特别是农村图书室的建设出现了跨越式的进展,但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商州区来说,各级基层政府部门的关注点依然在经济建设上,而对于以图书馆为主的文化建设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对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社会职能和作用的正确认识,从而难以在财政上投入相当的经费来进行区馆和各乡镇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有效开展乡镇图书馆建设和文化服务活动。在没有强有力的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和具体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基层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

2.3 技术支持条件不足,网络管理系统缺失

由于长期以来基层图书馆建设经费和馆内专业人才的欠缺,各级馆均未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网络系统化管理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从而难以实践基层图书馆在开展文化服务过程中应涉及到的馆藏文献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

2.4 人才力量的缺失

受当地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的限制,基层图书馆中专业人才缺乏,安置性人员较多,馆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高低不一,不仅难以提供统一的、均等化的高水平文化信息服务,也使图书馆在服务技术和手段、管理系统、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引进和应用上障碍重重,从而无法提供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馆际互借、个性化文化服务等相关的更高水平、更高要求的文化服务。

3 商州区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构建

针对商州地区特有的地理状况以及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商州区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障碍的分析,充分发挥总分馆体系的优越性,借鉴目前国内发展总分馆制的有效模式和经验,因地制宜,博采众长,构建适宜于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利用总分馆制的优势解决目前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总目标,以满足广大民众的文化信息资源需求。

3.1 加强商州区图书馆的自身建设,为总分馆制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利用目前党和国家所提供的政策支撑和财政支持等有利形势,争取更多的经费进行馆藏建设:一方面,丰富纸质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借阅服务;另一方面,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现状和需求,有侧重的购买数据库等数字化信息资源,拓展文化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为总分馆制的实践提供最基本的文化资源支撑。其次,把引进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人才与培训馆内职工相结合:一方面,向上级人事主管部门争取相对独立的人事管理权,根据本馆的发展需要招聘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图书馆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在职人员对图书馆文化服务基本业务知识的不断学习,提高其工作技能,学习关于总分馆体系建设和运作的相关知识,从而为总分馆制的建设和实施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最后,引进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和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的网络化、系统化,为总分馆制的建立和运作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

3.2 以点带面,初步形成自下而上的半委托的总分馆体系

由于区馆基础地位薄弱,各乡镇馆发展不平衡,故采用“以点带面,试点先行”①的方法,区馆与一发展较好的乡镇馆通过协商建立具有联合性质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乡镇馆将双方认同的一定数额的年度购书经费委托给区馆使用,区馆按双方认同的书刊数量和资产管理方法为乡镇馆配置藏书,乡镇馆按双方认同的标准保证图书馆运行所需的设备、场地、人员和其他工作条件,并按时开放,读者用一张读者证通借总馆和分馆的图书。②

在此构建过程中,需注意:

(1)区图书馆需同乡镇图书馆及区政府、乡镇政府的文化部门进行协调,上移分馆的建设主体,使作为总馆的区图书馆和作为分馆的乡镇馆隶属于同一个管理单位——区政府文化部门,并在总馆的主导下实现总、分馆在建设方向、管理制度、运行方式、部分经费管理上的统一规划和布局。

(2)由区馆具体负责乡镇分馆文献资料的统一采购和编目、统一调配,并实现总、分馆馆藏文献的通借(由于技术力量、经费和交通的限制,暂不适于开展通还),同时注意明晰产权,将图书资料的产权与使用权分离开,通过贴标签等方法区分图书的归属问题。

(3)由区馆组织定期对分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相关业务素质的考核,结合选调一两名分馆工作人员在总馆进行一定时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之后再回到分馆工作的办法,提高分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便利读者,规范服务,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服务理念”③。

(4)由总馆统一组织和领导、策划读者活动,有效的将总馆的文化服务延伸至乡镇级分馆,不仅得乡镇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区居民同等的文化服务,也使作为分馆的乡镇图书馆有效的支持了总馆的发展和文化服务的延伸。

3.3 积极开展文化服务,有效引导政府行为

通过先行试点,总、分馆之间广泛开展馆际互借、资源共享、讲座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每一项延伸、每一个服务点、每一个分馆的建设都产生显著成效,从而让每一个服务点和分馆都成为对政府的示范”④。通过有效实践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推动政府承担起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责任,用实际行动引导政府从政策制定和落实、财政投入、规划管理等各方面入手,主导基层图书馆建立自上而下的全委托总分馆体系,从根本上实现总馆对分馆在设施建设、制度管理、运行经费、图书采购和分编、业务活动开展、人员设置和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使总分馆制在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普遍均等免费的服务理念得以落实。

3.4 延伸基层服务,构建全覆盖文化服务网络

由于商州地处秦岭山区,地形条件复杂,交通状况较差,实行总、分馆之间通借通还的成本过高且实际效用不大,因此,只能通过在村(社区)建立服务点的方式将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借助“农家书屋”工程之东风,村(社区)提供相应的房屋、基础设施、人员,并将一定的购书经费上交给总馆,由总馆按照各村(社区)的具体文化需求配置重点突出、覆盖全面的文献资料,并负责定期在各村(社区)之间进行书刊的调换,使文献资料在基层各服务点的合理流动,以实现在更大的范围内提供更全面的文献利用服务,图书产权归原所属图书室所有。同时,区馆负责对图书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业务考核,提高其服务能力,尽量使广大村民都能就近享受到与区馆相一致的同等的文化服务,从而使基层图书馆在总分馆体系的框架下,将文化服务延伸至每一个村镇,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充分行使自身利用图书馆的文化权利。

4 结语

长期以来,地处贫困山区的商州区基层图书馆由于政策指导的缺失、经费欠缺、人员匮乏、基础设施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各种问题,其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难以真正担负起为社会、民众提供文化资源服务的社会职责,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文化阅读需要。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图书馆等文化事业的政策和财政倾斜,商州区基层图书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机遇期,作为具有优先发展优势的区图书馆,更应该抓紧机遇,开拓创新,不断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管理技术,学习各种总分馆模式的发展途径和思路,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创新体制,革新技术,探索一条适合本区基层图书馆发展建设的道路,最终实现覆盖城乡的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不断满足基层民众的文化信息需求,切实有效的为社会提供福泽全民的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1]蔡艳青,张瑞芳.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1(11):18-20.

[2]曹海霞,李振.县以下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探究[J].图书与情报,2010(4):62-65.

[3]朱福英.嘉兴市构建城乡一体化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实践和思考[J].图书馆,2011(2):110-111.

[4]王元.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探讨:以朝阳市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01):74-77.

[5]曹宝琴.试论县级公共图书馆网点整合[J].图书馆论坛,2002(4):102-105.

[6]谭舒.基层社区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9(9):9-12.

[7]邱冠华,等.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与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86):16-23.

[8]王昕,张勇.商州区农村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OL].blog.sina.com.cn/s/blog_4e462b550100yubr.html.

注释:

①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152.

②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58.

③邱冠华.人民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向基层延伸的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7(6):19-24.

村委会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5

(一)文化工作

1、举办××县XX年春节联欢晚会。春节前夕,由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县广电中心承办的××县XX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县文工团小剧场举行。该台晚会参演节目丰富多彩,其表演形式有舞蹈、小品、器乐、歌曲演唱等,为全县人民奉献出一道丰厚的精神大餐。

2、举办××县“万众一心抗大旱 同舟共济渡难关”文艺晚会。3月26日晚,由中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县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主办,××县文化馆承办的××县“万众一心抗大旱 同舟共济渡难关”文艺晚会在××县城通玄广场拉开帷幕。××县老年文艺工作者协会、西华社区老年文艺队、丹凤社区东兴街老年文艺队和部分在职职工、音乐教师共130余名演职人员义务参与此次演出活动。经过主办方和承办方的精心组织和策划,演出活动非常成功。整台晚会充分展示了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大灾面前互助友爱、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抗旱精神,同时向全社会呼吁都来为抗旱救灾献一份爱心,出一份力量。演出节目内容紧扣抗旱救灾主题,参演节目形式多样,有舞蹈、小品、花灯歌舞、合唱、独唱等17个节目。在演出的过程中,还举行了现场捐款仪式。现场累计捐款1312元,将由主办方交到县民政局安排使用。

3、举办××县XX年“十佳”农村文化户表彰颁奖文艺晚会。XX年1月12日晚,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县文化馆承办,在县城通玄广场举办了××县XX年“十佳”农村文化户表彰颁奖文艺晚会。与会领导为获得补助的农村文化户(联合体)颁发了奖状和奖金。评选出的“十佳”农村文化户(联合体),每户给予一万元的奖励a硗猓允ψ谙?0XX年7月份以来至XX年6月底前新组建的符合补助条件的15家农村文化户(联合体)进行补助,每户补助4000元。随后,举办了由5支农村文化户(联合体)抽调优秀节目组成的一台文艺晚会,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观看。

4、开展文化下乡活动。XX年1月16日,由中共××县委宣传部牵头举办的××县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丹凤镇大同集镇举行。县文体局积极组织县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文化市场稽查队和新华书店参加此次活动。县图书馆、新华书店为丹凤镇古城村委会农家书屋赠送了价值近万元的图书500余册,发放《科技使者》科技资料1200余份,发放文物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资料XX余份。由于当日正值群众赶集,文化下乡服务台前人头攒动,赶集的人们蜂拥而至,领取相关宣传资料,对文化下乡宣传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5、文物普查工作。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工作已全面完成,并做好各项验收准备工作。

(二)体育工作

1、XX年2月1日至2月5日,云南省第13届运动会摔跤(青少年组)比赛预赛在文山举行,××县积极组队,派出9名运动员参赛。参赛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沉着应战,最终夺取2金3铜的好成绩,另外,还获得男子古典式团体第一名。

2、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决定授予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等420个单位“XX年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北京市西城区体育局等835个单位“XX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县文化体育局名列其中,被表彰为“XX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省仅20个单位、全市仅2个单位受表彰)。

3、2月初,争取到云南省体育局全民健身路径设备2套,每套设备有各类健身训练器械、器材14件,分别配送到彩云镇政府所在地—槟榔村委会、五龙乡政府所在地—狗街村委会。

(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村委会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6

文化部先后召开了8个工作会议,去年10月以来。特别是、文化部于4月9日在浙江省台州市召开了全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这些会议都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对全年的文化建设、文化活动作了全面的安排。今天,召开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认真贯彻文化部系列会议精神,总结布置任务。局党委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进行了专题研究,特别是汪俊局长还对会议提出了具体要求。就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近年来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全市在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近年来。以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宗旨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正在不断提高。

(一)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成效显著

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多彩。群众文化硕果累累。年仅我市群文系统直接创作的各类作品(节目)近970件(个)辅导创作的各类作品(节目)近2000多件(个)举办文化活动1551场次。中国群文学会年会暨百馆论坛、全国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论坛、全国四个直辖市群众文化“共识”渝成功举行,第一。第三届全市乡村文艺汇演、小品大赛、第十二届库区摄影艺术展效果好,影响远。图书馆服务方面:年全市公共图书馆新购图书73.8万册次,总流通人次504.9万人次,外借图书达53.9万册次,馆人数达247.7万人次,累计发放有效借书证15.2万个;举办讲座279场次,参加人次10.1万人次。圆满承办了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年,有7个区县全面完成古籍普查任务,有19种目录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入选首批51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市有15个区县全面完成了初期普查任务。已累计列入部级名录29项;已累计列入部级代表性传承人13名(已去世2人)初步确定列入国家第三批传承人19人;已公布首批市级名录62项,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7人。已累计公布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18项。全市初步建立起了部级、市级、区县级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年全市有18个项目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电影惠民工程稳步开展。全市基本实现农村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观影率100%和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正在形成。红色经典歌曲热唱山城。去年7月以来,第二。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的亲自倡导和参与下,全市的红歌传唱活动由点及面,全面展开,有力地提升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精气神。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共组织大中型红歌传唱活动3000余场次,观众4000万人次。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刘云山对此进行了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城乡文化互动深入推进。今年春节期间,全市开展的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共送戏下乡演出1890场,演职人员7000多人次,观众达500万人次;送电影下乡7286场,观众达218万人次。读书服务活动扎实开展。结合“读书月”和“全国图书馆宣传服务周”市着力打造“为祖国喝彩”同在蓝天下”爱心接力服务”三大少年儿童品牌读书活动。

参加全国组织的重大赛事活动中,第三、参加部级赛事喜获丰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获得23项奖励。中国故事·祥云小屋》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展演,获得奥组委和文化部颁发的最佳策划奖”最佳组织奖”突出贡献奖”3项大奖,成为与台湾荣获“三项大奖”仅有的2个省市;太阳出来喜洋洋》赴天安门广场参加“城市奥运广场”演出,成为全国仅有的6个省市之一;春蚕》进京参加了文化部组织的群星璀璨”舞蹈专场演出,成为全国仅有的9个被邀省市之一。铜梁龙舞》进京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暖场压轴演出。

(二)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日益健全

建立政策支撑机制。去年,第一。市先后出台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渝委发〔〕17号)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渝文广发〔〕184号)市委宣传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文化广电局关于认真落实渝委发〔〕1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乡镇文化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委宣〔〕134号)等文件,为我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年全市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第二。由原来的10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县支中心、乡镇基层服务点、村级基层服务点20%地方配套资金全部由市级财政承担。去年我积极争取中央和市财政投入2700多万元,用于支持全市区县文化馆、图书馆购买设备。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全市共培训文化馆和共享工程工作人员各500余人次,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近1000余人次,古籍保护工作人员100余人次。

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去年,第四。文化建设已纳入到市委、市政府对区县领导班子实绩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主要是考核区县财政对文化体育建设的投入、区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管理、电影惠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三)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断创新

创新文化馆(站)服务方式。各级文化馆(站)实行开门办馆,第一。深入社区基层开展辅导培训;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深入广场、院坝开展文艺辅导和演出。乡镇综合文化站利用乡镇腰鼓队、农民乐队等,组织小分队活跃在全市各乡镇农村。

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全市公共图书馆共兴办图书流通点248个,第二。每年更换图书10万余册。流通点已经延伸到农村、社区、学校、机关、部队、监狱等基层,进一步拓宽了图书馆服务范围。同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始走进高校和企业。

创新群众活动服务方式。为活跃丰富不同类别、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第三。各地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大渡口区发动全区700多名文艺骨干,每周在大渡口区公园演唱红歌;北碚区、九龙坡区发动全区业余辅导员作用,深入社区、农村,把“送文化”变为“种文化”

但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市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老化严重、文化技能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二是市生产的公共文化产品,以及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短缺突出。三是公共文化单位机制不活,工作思路缺乏创新,因循守旧,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四是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足,资源整合不够。一方面是投入不足,设施不齐,另一方面,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不够,存在着资源浪费闲置现象。

二、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几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将其作为“文化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培育文明风尚,党的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推动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受去年金融风暴的影响,作为全国劳动力输出大市,返乡农民工增多,一些社会矛盾逐渐显现。实践证明,越是经济困难,文化越要先入为主,凝聚核心价值,巩固共同理想,培育精神文明,促进文化认同。公共文化服务以崇尚和谐为价值取向,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为一体,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共同追求。要把握住“以文化人,以人化文”关键点,使文化细雨无声,滋润万物,促进和谐,提振信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动力。

(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

党的工作宗旨,服务人民群众、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也是文化工作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并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目前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已分别下降到35.8%和43%人民群众正在把更多的消费需求转向文化领域。据调查显示,社会公众认为当前妨碍进一步享受文化生活的主要因素是费用太高、难以承受”认为当前最需要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是各种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公益性文化活动需求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任重道远,公共文化服务存在城乡、区域的不平衡,农村地区在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活动频率和参与对象等方面,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摆在全市文化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期盼、新要求,面对我国文化蓬勃发展的态势。党的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为我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人民群众源源不断地供给公共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群众快乐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了衡量一个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让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

结合我市实际,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当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应重点把握以下6点:

应该明确广大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广大人民群众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者,一是指导思想上。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力量。要注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激发蕴含在广大群众中的文化创造力,既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把“种文化”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内容建设上。并与当代文化相结合,体现民族性和时代特征,使之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要以乡镇为中心,三是工作布局上。以村和社区为重点,充分发挥家庭和邻里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要注重整合资源,四是工作方式上。特别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更要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文化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享机制。

要坚持“专兼职结合、两条腿走路”要特别注意对业余文化队伍和骨干的培养,五是文化队伍建设上。通过发展壮大业余文化队伍,带动和影响更多群众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六是经费投入上。保证政府兴办的公共文化单位的正常运转,不断提高公共文化单位的活力;另一方面要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经费保障机制。

三、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按照“政府主导、广泛覆盖,可持续、保基本,人人共享、公平公正”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文化产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增强服务活力(一)深化内部改革。

文化领域的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但文化系统内的改革整体上滞后于全市改革进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上突破不够。今年要通过改革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增强服务活力。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第一。要抓住两个重点环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要着重解决“改革与己无关”改革只是专业院团和国有企业的事情”错误认识。这种思想有害于发展,对改革的肤浅理解。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必须在内部机制上不断深化改革。实践证明,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才能发展”早改主动,后改被动,不改没有出路。

解决改革路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改革的重点是加大投入,第二。转换机制,改善服务,增强活力”要紧紧围绕这一改革重点,以人事、分配、社保三项制度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机制,解决出工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鼓励出作品、勤服务、出人才。市将制定区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明确服务内容,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服务水平和质量考评机制,以考核促管理、提质量、出水平,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大效能化。

(二)加强公共服务,突出发展主题。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命所在要坚持一手抓建设,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一手抓活动,以建设促活动,以活动促发展。

认真抓好建设,第一。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加快推进年度23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一是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今年我要借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确保7月底前全面完成。同时,已于今年4月初下达了年度32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这也是市最后一批建设计划。要求明年3月底前基本建成,6月底前全面完成,实现全覆盖。其中南川区、巫山县要在今年12月前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也鼓励有条件的区县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建成后,市将比原计划2010年提前一年,比国家原计划2012年提前两年完成建设任务。局将在5月组成督导组,重点就年度未动工、建乡镇综合文化站,以及年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启动情况进行督导,并通报当地党委政府,将此次督导结果,纳入年市委、市政府对区县四大班子,以及我局对区县文广新局重要考核内容。

利用国家今年提前下达建设计划的契机,二是加快推进共享工程建设。今年要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我市26个区县支中心、32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6627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任务。同时。加快建设剩下的1个区县支中心、576个乡镇基层服务点、3439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确保今年10月前完成任务,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三是加快推进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建设。今年我市要新建成4个文化馆、5个图书馆,确保年内投入使用,达到文化部规定的评估等级标准。力争在2012年前我市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文化部规定的评估等级标准。四是配合推进村文化室(农家书屋)以及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确保2010年全市村村有文化室(农家书屋)和社区有文化中心。

认真抓好活动,第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以“唱红歌、诵经典、讲故事”为重点,今年我市群众文化活动要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和第二届中国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开展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参与,确保各项活动圆满成功。

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巡演,一是抓好群众文化活动。1要抓好部级群众文化活动。重点抓好在市举办的永远的辉煌”第十一届中国老年合唱节。都市风采”全国直辖市青年通俗歌手大赛决赛,全国少儿阅读故事大赛决赛,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作品暨科普图书展等部级大型文化活动。积极组织节目参加全国农民合唱大会、全国农民合唱歌曲征集活动、全国农村小戏小品大赛,力争取得好成绩,为争光添彩。2要精心组织全市群众文化活动。重点抓好第二届中国文化艺术节“祝福祖国·赞美群众文艺表演赛,文化遗产汇展暨年“文化遗产日”活动,以及协助万州区举办′中国库区移民文化节,黔江区举办第二届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艺术节。二艺节”集中呈现时间段9月6日—15日期间,各区县(自治县)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设置“二艺节”分会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体现“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与此同时,要认真抓好市第十三届摄影艺术展,以及今年的城乡文化互动活动。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数字放映“2131工程。3要广泛深入推进“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活动。各地要结合全年重大节庆活动,组织适合农村、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军营等不同层面的唱、读、讲”活动,既要有一定规模的比赛,又有吸引广大群众参与的各种形式的活动,使之常规化。4强调两点:一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已命名的小品创作基地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必须要有新作,要着力培养创作人才、深化创作主题,抓好全市农村文艺会演、小品大赛等,着力打造一批群众文艺精品,也为明年推荐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舞台艺术优秀作品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二要请各地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精心安排好“二艺节”分会场活动,可以将国庆活动与“二艺节”分会场活动打捆包装,做出规模,做出效果。

公共图书馆要提供针对性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二是认真抓好图书馆服务活动。首先。服务至上”理念,及时掌握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需要。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特色馆藏、特色资源建设,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生产致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次,大力开展读书活动。要抓好以“开展读书征文、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读书知识、科普绘画等”为主要内容的市少年儿童“为祖国喝彩”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读书活动。扎实推进“全市少儿图书爱心接力服务活动”确保少年儿童爱心图书接力服务活动全覆盖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21个公共图书馆,努力打造成欠发达地区具有“模式”特色读书品牌,力争创建为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服务奖。再次,延伸图书馆服务。由图书馆牵头,逐步探索所有区县图书馆、行业图书馆的一卡通”服务,此基础上逐步建设市图书馆联盟。各公共图书馆要实现开门办馆,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建立图书流动点,开展图书流动服务,把图书馆办到人民群众的家门口。要继续推动共享工程走进高校。要以认真开展全国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定级为动力,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整体提升我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今年上半年要全面完成我市一、二级古籍普查任务,力争有一批古籍列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有1个以上的古籍保护单位列入全国第二批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发展。今年上半年要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三是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方针。各地要研究工作方法,可与古籍、文物的普查工作结合起来,扎实推进,接受文化部的检查验收;争取有一批传承人列入第三批部级代表性传承人;积极申报第三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力争我市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列入部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首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积极组织申报一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抓好文化队伍建设第三。

重点是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文化建设关键在人才。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激发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积极性,从而使其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投身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

落实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一是配齐配强人员。要争取当地编制部门的支持。配齐配足人员,做到专编、专岗、专人。各地要根据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带动本地文化人才的成长。要培养一批业余文艺骨干和民间艺人,使其成为一支不走的农村文化队伍。

落实措施,二是加强培养培训。各区县要明确目标。将文化人才培养纳入各地人才培养总体计划,做到与其他人才培养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要建立分级培训的机制,市里培训区县骨干,区县培训乡镇专干,乡镇培训村文化干部。要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上挂下派、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培训文化干部。今年,局将按照文化部和市里的统一部署,拟培训文化馆、图书馆干部500人,集中培训乡镇文化专干500人,力争在2012年前全市所有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干部普遍轮训一次。要充分发挥基层业余文艺骨干、民间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批群众文化骨干。只有培育更多的活跃在乡村、社区、企业的乡土艺术家、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充分发挥他骨干带头作用,基层文化活动才能多姿多彩、长盛不衰。

建立从业人员准入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按需设岗,三是转变用人机制。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目标管理责任制。公开公平竞岗,择优上岗,真正建立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探索开展科学客观的人才评价体系,实行“文化业绩”评价,真正形成“重能力、重业绩”用人氛围,让人才贡献得到应有回报,让人才价值得到应有体现。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服务质量,注重服务创新。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永无止境。文化更要创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实现服务内容、模式、手段的全面创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积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一是创新服务内容。要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创作。多创作反映改革和发展、歌颂新人新事、新风新貌,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要成为党和政府的宣传教育阵地。要把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和未成年文化工作,以及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中,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作用,着力发展特色文化;要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结合传统的风俗习惯,开展各种民俗和传统文化活动,活跃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一些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还可以通过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加以合理利用,转化为经济增长点,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国家数字图书馆无偿提供的电子图书及特色资源,开展数字图书服务。要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平台,以及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开展远程服务。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二是创新服务模式。要积极开展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要发挥文艺骨干与民间艺人的作用,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开放,要利用流动舞台车、文化广场、院坝开展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文化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要采取政府采购、委托承办、以奖代补等方式,探索公益性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方式,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良好局面。要根据不同层面、不同类型开展服务活动,增强其针对性、实效性,要真正使群众受益,得到实惠,不断满足农村、城市社区不同人群(农民工、居民、老人、少年儿童等)需要。要鼓励和扶持群众兴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等,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民办文化的健康发展。要组织群众自发参与,切实加强互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扎实开展。今年我将根据文化部《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和复查全国文化先进县的通知》文明电子〔〕13号)要求,三是创新活动抓手。要以开展创建活动和评选表彰为抓手。结合实际,开展推荐评选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和复查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工作。同时,要开展市“十佳特色文化广场”十佳特色文化社区”十佳特色文化校园”评选,要继续开展市级文化先进区县的创建。今年,首次开展了市先进文化馆、图书馆和市公共文化服务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工作,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评比的条件、办法,形成长效机制。

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取得实效,狠抓落实。

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群众文化工作逐步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人民群众也对我寄予了更多的期盼。应当说,任务很重,上级要求很高,群众的期望很大,而我困难不少。但是大家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每项工作,以我优异的成绩去争取领导的重视、群众的支持。明天肯定会更美好!

(一)形成社会合力,加强统筹协调。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责任大、任务繁重。统筹兼顾,求真务实地抓紧抓实各项工作,更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协调各个部门的支持,社会各个部门的参与,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各项措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激发全民参与,广泛宣传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