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教育的意义范例6篇

苦难教育的意义

苦难教育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尼采;酒神精神;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一、“酒神精神”的含义及其在尼采哲学中的地位

19世纪70年代初,尼采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可以说这部著作标志着尼采真正开始建立自己独特的哲学。在这部著作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他一反启蒙运动时期德国思想家对于希腊艺术研究的认识,破天荒地指出希腊艺术之所以如此繁荣,乃是在于希腊人内心的痛苦,是因为他们看清了人生的悲剧,故用两种艺术的冲突来肯定这个无意义的世界、肯定人生,而非是歌德、席勒等主张的那样将其归结于希腊人与自然及其内心的和谐。

希腊悲剧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相互作用的结果,两者须臾不可分。正是两种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不同本能的结合,“最终产生了雅典这种既是酒神的又是日神的艺术作品”。而在理解这两种本能上,它们互为前提:日神是一切造型力量之神,同时是预言之神,更是光明之神,它统治着内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表,而这正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前提;酒神是一切非造型的音乐艺术力量之神,具有真正形而上意义的酒神精神的价值在于打破日神仅仅教人停留在外观、给人以幻象的局限,从而教人直面人生的痛苦、探索世界和人生的真相,对本体发起追问,复归世界本体,追求永恒。酒神精神是这样的一种精神――痛苦与欢乐的交织――它毫不留情、不加隐瞒和逃避地揭示人生的痛苦,为了给予无意义的人生以审美的意义和“形而上的慰藉”,要以审美的眼光审视生命的创造和毁灭――肯定生命就要肯定生命的一切,包括其中的痛苦,在痛苦中享受狂欢的自由,将苦难化为审美的快乐,在此之中获得。

二、“酒神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塑造中的启示作用

(一)加强生命教育,直面痛苦,塑造当代大学生乐观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酒神精神”的基本要义是肯定生命,肯定生命中必然包含实然存在和经历的痛苦。对于一个“酒神精神”的崇拜者而言,在面对一切困难和痛苦的时候,要表现出在酒神节时的那种欢愉,勇敢地正视痛苦、接受痛苦、战胜痛苦,伟大的幸福正是来自于这样的一种崇高感――以与痛苦的搏斗来增强生命力,又以增强的生命力来战胜痛苦,循环之中寻找生命的趣味确立审美的信仰。

在我国,因为恋爱失败、仇富心理、人际关系、缺乏道德等原因选择自杀或杀人的现象数不胜数,其中不免有诸多高材生。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便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对于知识、学习成绩、一所好学校的过度追求,从而忽视了在中小学期间加强人生观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缺乏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等基本观念,不健全的人生观导致其在生活中失衡,意志的薄弱让其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

加强生命教育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人生观教育的时代内涵。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是创造历史和一切价值的基础和前提,尊重、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是大学生应有的正确的观念。

(二)加强审美教育,提升生命质量,构建精神家园

追求物质享受是人类的本能,必须肯定个体生命自身固有的物质追求的合理性,尼采所主张的“酒神精神”实质上也是对于人的本能和欲望的释放和满足。另一方面,人的高贵之处在于对精神的不懈追求,一个人在获得身体上满足的同时,还需要有精神的慰藉和对生命个体的升华。过度地将生活的目光放在世俗生活上,沉溺于泛滥的物欲中,以感官刺激代替精神追求,是造成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的重要原因。

其实,对生命的热情肯定就是对生命的信仰,当大学生从美学的视角来审视生命中的一切痛苦,以酒神的姿态面对的时候就建立起了对生活的忠诚和信仰。大学生应当通过精神性的追求,丰富、充实生命;另一方面,从人生负面的痛苦来认识生命的积极意义,体验审美情趣,树立审美的人生观,确立美学信仰,升华生命,以享受超脱的人生、自由的心灵和欢乐的生命,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从“酒神精神”理解大学生应当建筑的精神高地应当是:在这样的一个精神王国里,有坚强的意志和生命力,将生命视为“为了超越恐惧和怜悯,为了成为生成之永恒喜悦本身―――这种喜悦在自身中也包含毁灭的喜悦……”

(三)加强理想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酒神精神”在实质上是与强力意志等同的。尼采肯定生命,以痛苦来求“强力”,主张做一个强者。当代大学生也应当树立短期和长期的理想,在克服困难不断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生命,增强生命的力感。在当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远大理想即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与现阶段理想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使共产主义理想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当代大学生自身则立足于学生角色这个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充分满足个体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为实现个人价值而奋斗。同时,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如果面对困难就打退堂鼓、畏葸不前,中国梦就难以实现,“两个一百年”也难以实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当代大学生更应当有“酒神精神”,积极地面对困难、笑对挫折,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有机结合和统一。

参考文献

苦难教育的意义范文2

[论文关键词]节约型校园 艰苦奋斗 勤俭意识 教育和培养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不断加大,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人民逐渐意识到能源短缺、资源浪费给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困难,于是“节约”正以一种文化理念的身份走入公众视野,成为当今社会讨论的热点。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引导、发动全社会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共同努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该指导方针为我党推进高校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友好型校园及升华执政理念指明了方向,在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进程中,高校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摇篮,更应充分意识到珍惜教育资源、构建节约型校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新形势下构建节约型校园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树立优良党风的有力口号。艰苦奋斗精神与勤俭节约品质对于民族、国家乃至全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推进作用。现如今,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及节约型社会的步伐,坚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宝贵精神更具时代意义。另外,高校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库,更应该大力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为此,学校应该从教学、实验、后勤、管理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适应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新形势下艰苦奋斗和勤俭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

在当今形势下,高校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和勤俭节约意识培养应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高校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方式,引导大学生积极客观认识我国国情,并使大家逐渐认识到: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距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还有待加强。我国人民也仍然不富裕,生活水平也有待提高。要认识到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通过教育,希望可以使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个更长远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结合党的历史使命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我国要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党的历史使命,只有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这样伟大目标。因此,在全国高校中进行勤俭节约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必须有效推进的工作、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作风。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强国梦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是全体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阶段。从这一现实出发,我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大学生没有资格去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高消费”与超强消费,尤其不能铺张浪费。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及时引导,使之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日常的生活中,无论思想还是行动上都践行这一优良作风。

3.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空前伟大的事业。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就,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之后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还将继续在崎岖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也将创造更伟大的成就。在高校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一定要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明确消费水平与生产力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并非拒绝改善人民生活,相反,正是为了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建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只有生活和消费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才能使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同时提高。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摒弃并不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的消费理念,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用实际行动营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新形势下艰苦奋斗和勤俭意识培养的重要方式

新形势下,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是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一群掌握了大量知识、初步形成了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活力群体,他们的思想、言论及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目前,部分高校学生存在贪图享乐现象,经济上消费无节制,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学习上更是缺乏钻研拼搏精神,工作中则存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等弊端。同时,还存在心理素质较差、心智不成熟的现象,如缺乏团队意识、奉献精神,面对挫折易悲观失望等问题。基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现状,结合高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大学校园中弘扬艰苦奋斗品质、普及勤俭节约刻不容缓。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和勤俭意识培养,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然而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工作,以及节约型校园的成功构建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实现需要高校抓住时机、创新形式、营造气氛,从学校的教学、后勤、办公及生活等细微处着手,以逐步实现。具体来说,构建节约型校园,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意识需做到如下几个结合:

1.实现艰苦奋斗和勤俭意识教育工作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紧密结合。在日常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融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教育,站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宏观角度,引导大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宣传雷锋、焦裕禄等先进模范人物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邀请当代的先进人物来校作现场报告,从而为大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三观树立榜样。另一方面,高校应该积极倡导政工领导干部及在校老师在各个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注重大学生身边的模范行为并予以表彰,从而为广大高校学子树立现实版的良好范例。

2.实现艰苦奋斗和勤俭意识教育工作与水滴石穿的养成教育的紧密结合。2004年5月28日,召开的在全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主线,贯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方针,把勤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融入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强化劳动观念,从而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3.实现艰苦奋斗和勤俭意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强调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接受实际锻炼,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1958年,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出了在学校中实行半工半读,学生要参加生产劳动、接受实际锻炼的思想。认为学生可以从社会劳动中体会到知识的宝贵、创业的乐趣,尤其是可以明白奋斗的艰辛,从而激发刻苦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锻炼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进而去回报社会、服务人民。为此,学校可以组织青年学生走访革命老区感受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组织大学生到相对落后地区开展社会调查,亲身观察老百姓的疾苦;鼓励学生为失学儿童、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捐献爱心等实践活动,都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勤俭节约意识。

4.实现艰苦奋斗和勤俭意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目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普遍偏弱,并且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针对当前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改变原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增加受挫能力培养力度,如有需要可适当加入受挫能力的实际训练,帮助大学生磨炼意志、增强自信,从而使当代大学生走入社会后可以从容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此外,由此还可以增加更多接触困难的机会,在战胜困难中明白困难也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从而增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自觉性,并在同龄人中掀起艰苦奋斗的热潮。

苦难教育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反复提醒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江泽民也反复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继续发扬光大。党的十六大召开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号召全党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论述社会主义荣辱观时特别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理解和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和时代要求,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艰苦奋斗及其新内涵

艰苦奋斗就其本质意义上讲,就是不畏艰难困苦而坚持不懈地奋争。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今天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更不是要人们再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我们所要反对的是那种脱离国情、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消费和奢侈浪费,反对的是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从精神层面上看,艰苦奋斗要求我们保持不畏限险、坚忍不拔的精神状态和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有害的。

二、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的一贯作风

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也是我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千百年来,无数劳动人民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亲身体验了创业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领悟到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深刻哲理,形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传家宝,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在艰难中成就伟业,在困苦中创造辉煌,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一个人要自立,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三、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新形势对我们的必然要求

1.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许多重要产品的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也要看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人均收入低,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到2005年底,全国农村尚有2365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城镇也有上千万企业职工和居民的生活依然存在困难,实际需要帮助和扶持的对象接近1亿人。要使贫困人口稳定地脱贫致富,任务仍相当艰巨。对于困难群众,既需要国家财政加大投入进行扶持,也需要全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我国每年社会捐赠的物资和资金大约有150多亿元,不足gdp的0.1%,而一些发达国家则占到gdp的8%~9%。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继续艰苦奋斗,力戒骄奢淫逸。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没有丝毫理由讲排场、比阔气。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好传统、好作风,才能励精图治,求真务实,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2.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决定的。目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而努力奋斗。在这个重要时刻,用什么样的精神来凝聚党心、民心,用什么样的精神来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关系到跨世纪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甚至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     (下转第68页)

(上接第66页)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伟大的创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物质基础的薄弱,宏伟任务的艰巨,都需要我们的党员子部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永远把艰苦创业精神作为民族的精神力量,使之代代相传。

3.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由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决定的。物质匮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艰苦创业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具备了这种精神,就意味着具备了一种百折不挠、顽强搏击的坚韧斗志:一种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一种不怕牺牲、忘我奉献的不懈追求:一种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一种常怀忧患、居安思危的清醒态度;一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高尚节操。一个具备了这种精神的政党,才是一个能够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朝着远大目标奋勇前进的先进政党;一个具备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才是一个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万劫不灭,不断发展的优秀民族。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对外开放中,我们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有用的东西,但又要注意防止把腐朽当神奇,痈疽当宝贝。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在学习别人好的东西的同时,必须坚持发扬自己的优势。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

四、新时代如何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首先,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深入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并不是要大家以苦为荣,以苦为本,而是教育和引导大家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继承革命前辈那种敢于藐视困难、克服困难,在逆境中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所做的重要讲话,其中的“四个牢记”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继续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其次,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只有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任务教育,才能激发大家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观念,以顽强的精神刻苦学习和工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再次,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继续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能否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说到底就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能使艰苦奋斗精神在思想上真正扎根、在行动上自觉体现,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

第四,要加强典型宣传,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正确引导,积极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风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仅有一般号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和引导作用。要充分调动各种宣传媒体,坚持典型宣传,正面引导。对不求进取、懒惰成风、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的不良倾向要严加批评与惩处。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第五,完善政策措施。抵制骄奢淫逸,反对铺张浪费,不能仅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而要制定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畸形消费要通过采取征收更高税费等措施加以制止。在新的形势下,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一方面,要在法制建设上形成遏制铺张浪费的约束机制,强化对各项支出的预算约束和管理监督,并在有关法规中明确对铺张浪费行为的处罚规定,同时要严格执法,对造成铺张浪费的单位和个人,除给予处罚外,还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制止各种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在这样的历史时刻,需要用什么样的精神来进一步凝聚、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勇于奉献,努力进取,去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呢?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伟大的创业,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3]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睨建设的论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1996.

[4]詹玉英,等主编.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苦难教育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 政治思想品德课程 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同志曾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作了《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讲话。在学习考察的基础上,重温“两个务必”,并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同志强调:“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他要求全党:“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这对于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编写、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都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要求必须加强中小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的确,我国通过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实践,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了,但是必须注意,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更何况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不断地削弱我们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商业广告、各种舆论宣传,引导人们高消费、超前消费、贷款消费,人与人之间形成攀比之风。值得警醒的是,这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一部分党员、干部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那里甚至被丢得差不多了。

再从中小学生本身来看,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也令人堪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大多数家庭都不会再为衣食发愁,这是事实。要看到我国城市95%以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掌上明珠,地位越来越高,平时怕孩子饿了、冷了,怕同学瞧不起。结果在孩子中形成了一些与艰苦奋斗精神严重背离的现象,60%以上中小学生头脑里根本就没有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概念,家庭、学校、社会这方面的教育都有弱化的趋势。因此,中小学生的消费现状、教育现状,都要求必须强化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三、关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现状与建议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对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只是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分目标“行为与习惯”栏目中提出了“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保护环境,爱护资源”;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遵守社会规范”栏目中提出了“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只是在分目标中提出了培养“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我与家庭”的栏目中提出了“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提出了“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在走进世界栏目中提出了“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案例3“买与卖”的活动中提出了“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这就是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中涉及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内容。

而在现行的部分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中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仍有不足之处。某版本的《思想品德》教材中第十一册第九课《勤劳节俭》中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整个讲述不足1 000字。总的说来,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在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方面,无论是目标要求还是内容要求,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加强。

虽然,我们教师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但在近年的中考中涉及相关内容的并不多,而高考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笔者建议,首先,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应当在课程目标上强化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应当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科学地强调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要求。特别是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当首先在课程标准中强化,仅仅靠在课程目标的分类目标栏目中的一句话,显然是不够的。

其次,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部分现行教材的内容不是分量太重,而是分量太轻。笔者建议,在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都应该增设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更应强化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这个阶段应当把艰苦奋斗教育相对集中,至少每一学期有一课的内容。高中阶段,则要从国情、现实、传统各个方面进行艰苦创业的教育。

再从教育方式来看,笔者认为小学阶段主要进行感性教育。比如讲故事、看实物,从父母身上着手,使儿童从小就明白勤俭节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艰苦奋斗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思想;初中阶段则坚持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并从传统人物、先进人物以及身边的艰苦奋斗的事迹来进行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上升到一定的道德理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习惯;高中阶段,则是通过系统的理性教育,使学生明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使高中生自觉用这种传统要求自己,把这种传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律令,真正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人生价值观。

苦难教育的意义范文5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永远的主题 它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是每个人实现当身价值的体现,它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做人,首先就要教会他们做一个爱国的人。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国素,有意识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小语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形象鲜明、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教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见识不多、想象力差、有许多情景不可能直接感受到,可以利用直观教具,感情朗读,再现文中情景,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壮观,诱发爱国之情。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在当前显得十分必要,针对学校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病,更应强化集体主义精神,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先人后己、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精神和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现在学生中,自私自利,对他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的人不少。记得某校有两个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既是同班同学,又是邻居,有一次他们结伴下河游泳,游到河中心时,一个小孩突然沉入水中,另一个急忙游向岸边,跑回家中,他既不呼救,也不给邻居家报信,直到第二天孩子的尸体浮上水面,家长才知道,这就是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面对这些令人担忧的现象,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利国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第十册课文《丰碑》,记叙的是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教师可以边讲边质疑:"红军需处长管什么?他的手上掌握着什么?为什么他自己却冻死了?课文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成了一座丰碑?"当讲到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时,教师动情的朗读,全体少先队员起立,向军需处长(挂图)行队礼。如此种种,学生必然产生情感体验,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程度,以情明理,以情激行"。再如第六册课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孤儿阮怛的为了救护受了重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

三、让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观念

在艰苦奋斗教育中,要重点确立艰苦朴素的观念,劳动观念,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劳动观念差;甚至许多家庭对孩子实行"四包",乃至更多的承包,衣服包洗、饭食包做、用钱包给、上学包送,致使孩子屑于自我服务。懒惰、自私、挥霍浪费,甚至整体人格畸形。针对这些现象,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用课文中的"懒狮子"、 "小灰兔"来教育学生,启发他们向"勤奋狮子"、 "小白兔"和"王冕"学习,不怕吃苦、热爱劳动,刻苦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孩子。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时,通过两只小动物不同态度和表现的比较,使学生明白道理,热爱劳动。将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表现到表板书:

小白兔(图)要菜子种白菜送白菜小灰兔(图)拿白菜吃白菜要白菜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名三个同学分别扮演老山羊、小白兔和小灰兔,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加深体会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不能坐吃现成的东西。在教学《手》一课,教师可以发挥板书功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凭借"手"的象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手勤劳的手技术高超

教法严格

坚硬有力的手像钳子

像铁耙

灵巧的手破荆条

扎笼子学成这手

教师通过板书指导学生获得启示:学习任何一门技术都要不怕苦,不怕累,要有恒心,坚持不懈,才能学成。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利用《的睡衣》、《艰苦的岁月》等课文,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前辈艰苦朴素的好作风,继承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在个体的意识活动中,意志过程又表现和形成各种品质,即意志品质,它主要有自觉性、自制性、独立性和坚持性品质,意志品质对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影响,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密切联系。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学习目的,对个体的学习、成长,取得成功具有定向作用;良好的意志品质能使学生克服困难,排除不良情绪干扰,振作精神,坚定信念,不断进取,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用"人物激励法"渗透意志品质教育。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学习那些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心理品格,这些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甚至不惜为科学事业而献身,如美国的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了做实验,一只耳朵被打聋了,眼睛也差点弄瞎了。他以顽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而成为发明大王。明朝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写出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历尽千辛万苦,踏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亲口尝遍了许多药材,终于写成了这部举世闻名的巨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这些优秀人物的不平凡的事迹和优秀品质引导、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逐步形成良好意志品质,自觉地、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克服各种困难,积极进取。五、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世界

通过语文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养料",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在讲授《蛇与庄稼》时,可以通过板书渗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只有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蛇与庄稼

通过学习《科利亚的木匣》、《西门豹》等课文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相信科学,要全面地看问题等方面的教育,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苦难教育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青少年;思政教育;作用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出来的伟大革命精神, 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宗旨,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首创精神, 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这种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光辉,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升华而成的。井冈山精神集中体现了我党、我军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和道德风貌,体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样是我们当代社会人应该学习的宝贵精神。

1青少年思政教育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寻找和探索出能适应新形势所需的教育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品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和教育界需解决的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和国家要求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青少年为目标要求,浅谈井冈山精神对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现代物质文明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但物质生活的富足也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因素,给人们带来了物质利益的膨胀。不少青少年学生缺乏明确而崇高的政治信仰和远大理想。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因素使他们变得重视物质利益,追求个人享乐,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同时他们还受到来自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思想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因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国家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急需加强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指出, 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 “以道德教育为核心” 。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精神与革命传统精神有机的结合体和统一体, 它已经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中, 内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

道德理念就要把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它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人们政治信仰和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认为,现在都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了,用不着这东西等等。确实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也给我们带了一些负面影响。

(1)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道德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受到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诱惑之下,在一定条件作用下,就很有可能会走上犯罪的不归道路。同样我们知道,优良和高尚的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人的思想,而且可以促使我们在生活和事业上奋发向上。低俗的文化不仅会腐蚀青少年的灵魂,而且会严重阻碍社会文明前进的步伐,当今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杂志,各种凌乱的音像制品,文化娱乐产品等等充满大量的封建迷信、暴力、污言秽语和色情以及一些其它的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等等这些不仅严重的给我们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污染,而且也对涉世之初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的负面影响。这样就使一些青少年在道德理念方面发生了偏移。我们在弘扬井冈山精神中,要紧紧抓住人生观这个根本,注重学习井冈山军民把人生观融入崇高理想的时代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观。

然而对于当前青少年人生观、 道德观状况的分析,当代青少年普遍树立了科学正确的人生观、 道德观。但一些青少年在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人对价值目标的实现表现出实用性和功利化的现象。我们培养青少年积极、 向上的人生观、 道德观为主要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将培养青少年积极、 向上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教育活动有效地融入今后的学习、 生活和实践中去。

①加强“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应将诚信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使广大青少年做人做事都要重诚信,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

②增强勤俭节约的意识。青少年是未来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者, 厉行节约责无旁贷。青少年更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在学习和工作中, 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节约资源。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各个行业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力,无论是在市场还是在企业和学校都表现出激烈的竞争,也正是这种竞争形式才促进了市场的正常运转,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这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各行各业之间存在的竞争是好事,正所谓物竞天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良的竞争行为,造成了一些人不顾损害他人利益,做出一些道德沦丧的事情。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追求物质利益是合理的,然而物质利益的“冲突”必然会造成人们之间产生不和谐的声音,形成不和谐的环境,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等等,又何谈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呢?在促进社会和睦,社会和谐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周围的广大人民,也只有广大人们拥有正确的道德观,才能营造出和谐的环境。

因此,井冈山精神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神,而是一种优良的文化,更是一种经过时间积淀和并升华的精神文化。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有着重要的学习意义。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红色的井冈山精神,充分利用井冈山精神特有的价值观和和时代性来教育他们。

3树立坚定的信念

今天对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要弘扬革命前辈那种对革命一定会胜利坚定的信念。弘扬在敌人和困难面前不畏牺牲和克服困难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井冈山精神在当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意义,它能帮助和引导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信念。对事业和生活等目标的追求,始终要充满着坚定的信念,这就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处于十分强大的反动势力的四面包围和反复围剿之中,各种条件都十分险恶,。但是尽管在当时险恶的生存和斗争条件下,革命队伍没有退却,因为他们有着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坚定信念。这种坚定信念,是工农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当时中国共产党正是拥有这种任何东西都敲打不碎的信念,领导中国革命突出困境从而走向胜利,也是半个多世纪前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迎来曙光的的精神动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有外面的压力,同时也要处理内部的困扰。在以毛泽东领导下,井冈山军民上下一气,下敢于斗争的决心,打持久战的勇气。凭借着坚定不移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斗争勇气,坚持不懈的推行和贯彻落实“工农武装割据”,坚定不移的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迎来了井冈山红旗不倒,迎来了党的第一次历史性大转折。也为我党今后取得更大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此,坚定信念,树立百折不挠的信心,对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和学习井冈山精神的积极意义所在。转贴于

4培养创新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当年在井冈山上进行了将近两年半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此次艰苦的斗争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逃跑,有些人受不了这里的艰苦环境逃走下山也就罢了,但是他们为了一时的荣华富贵,对人民利益不顾,居然出卖我党投敌。如此艰苦的环境,经受住考验的红军战士留了下来,他们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这些革命的先辈们正是凭借这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宏伟篇章。今天,我们这一代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能干,也不是我们不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等等,而是在我们身上看不到了以前那些先辈们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品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们缺乏一种信念,一种在和平条件下,在物质条件比较丰富的情况下还能保存勤俭节约的艰苦奋斗作风,没有这样的信念和作风的支撑,我们的学业和事业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坚持,就会朝三暮四,心猿意马。没有这样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更无法承受未来生活中巨大的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作为当代青少年的我们如果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重要性,紧迫性,到国家需要我们这一辈人成长并要成为国家栋梁、社会的中坚力量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去保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凭什么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的井冈山精神依旧在,青少年一代的我们,要承传这种优良的文化,认证学习和体会,让它在我们这一代中重新燃烧,成燎原之势,烧去娇气、俗气,锻炼出一批能够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人,保证我们伟大的国家、民族的明天不断的上升。

5小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引导少年健康成长,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井冈山精神是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神,它经过时间积淀,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一种优良的精神,对当代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来说更是一种有着积极意义的教育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用它来坚定我们青少年的信念,养成在物资条件相对丰富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保持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这样才能让青少年稳步成长于发展的社会中,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余伯流, 陈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 [ M ]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