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例6篇

对兽医专业的理解

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文1

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动物药学的学科发展

据统计,我国约有80%的兽药生产企业具备研发机构,但从事生药研究开发的人员仅1500人左右,远远不及国际动物保健企业。近几年兽药企业、饲料厂和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及兽药监察管理部门对动物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用人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为动物药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机遇。只有培养既具有一定的兽医学基础知识,又具有动物药学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才能满足我国兽药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我国动物药学专业兽医药事管理学教学探讨

兽医药事管理是指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新兽药研制、兽药登记注册、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标签与说明书等诸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以及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以达到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目的。兽医药事管理学课程承担着介绍兽药行业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规范的重要职能,它是帮助学生了解动物药学行业行规的一门课程。

由于它是动物药学专业中的一门新兴课程,且我国的各项兽药管理办法和法规还处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中,所以该课程体系的设置、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统一和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

目前兽医药事管理学课程尚未在全国农业院校动物药学专业普及开设。开设的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不统一,如出现了兽医药事管理、兽药管理、药事管理及兽药管理与药事法规等多种课程名称;另外,各学校限于实际情况,整体课时均偏少,且实践课时几乎为零;多数院校设为限选课甚至选修课。建议根据国家兽药管理政策的整体要求和动物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制定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内容和重点难点。同时兽医药事管理学内容涵盖了动物药品从研发到使用的各个环节,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增加实践课时数。

结合社会需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目前已出版的兽药管理相关教材只有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用于药学畜牧兽医专业的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兽药管理》(于文蕴主编)和《药事管理》(宋冶萍主编)。

国内还没有高等农业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的兽医药事管理学方面的统编教材,所以应该加快教材建设进度,统一整体教学思路和内容。但在具体授课时,教学内容不应局限在某本教材,应将农业部不断出台的新行政法规及修订的法规和最新的政策动态及时整合至授课内容中,及时更新陈旧和落后的内容,并适当地增加国际最新药事法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适时更新,实现兽医药事管理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对兽药生产、质量管理、兽药销售代表、兽药研发人员及兽药企业管理人才的需要。

加强师资力量,配备专兼职教师

由于兽医药事管理学是新兴学科的课程之一,不像人医药学高等教育中有单独的药事管理专业,所以目前尚无该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或博士。该课程师资主要来源于动物药学其他学科、兽药行政机构或兽药企业的兼职教师,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发展不平衡、高学历层次人员少等问题。所以应该配备经常深入到药事管理实践第一线并熟知兽医药政、兽药检验、生产、使用和经营的专职教师。

更新授课模式教学手段多样化

兽医药事管理内容繁杂枯燥,所涉范围广,政策性理论强且更新较快,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讲座、课堂专题讨论等,课堂可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授课。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应该重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为了深刻理解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兽药经营质量规范(GSP)以及兽药管理的意义和各项要求,可以组织学生到兽药生产企业、兽药监察所、兽医院药房进行参观、实习等,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在校期间就能接触社会,了解兽药行业动态,真正理解兽医药事管理的具体工作,对确定未来就业方向和岗位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现状;问题;对策

预防与救治动物疾病是每一位兽医的职责与任务,只有全面提高兽医诊疗水平、配备全套先进诊疗设备、加强诊疗人员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并采用科学诊疗理论,实施有效的诊疗方法,才能更好的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以及提高治疗水平,加快动物恢复速度,促进畜牧业更好的发展。下面文章中将从基层兽医诊断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现今兽医诊疗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能够有效改善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对策。

一、基层兽医诊断现状分析

基层兽医诊疗手段与水平对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状况有着重要的体现意义,但是由于很多人过于注重对人的健康诊疗水平研究,相比之下,动物疾病方面的研究却明显少了很多,尤其是基层兽医对动物疾病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导致现实动物诊疗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下面就以比较明显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1、设备落后,诊疗人员素质水平低

基层兽医诊疗过程也需要具备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设备、技术、人员以及知识等方面都应该做到齐全、充分,甚至应该建立一个专属机构。然而在很多畜牧场中,对于动物诊疗方面不但缺少专门诊疗动物疾病的部门,在诊疗系统上也有明显的不足,先进医疗设备匮乏,只有一些比较普通的体温计、针管和输液管等医疗工具,而这些工具比较老年化,先进的专业设备严重稀缺,诊疗人员在对动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基本是靠以往的经验为判断依据,所采取的诊疗方式也不具备科学性,若是判断的对了病情也许能起到缓解的效果,若是判断结果不准确,则会出现救治无效,造成病情愈发严重的后果,设备落后、缺乏是拖累诊疗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同时诊疗人员素质水平也是影响动物疾病诊疗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畜牧场中,诊疗人员结构是由一些饲养员兼职组成,并不具备专业的诊疗能力,Χ物疾病诊疗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常常造成当动物患病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最终导致动物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特别是在我国基层地区,兽医诊疗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很多兽医未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多是从长辈那里学到的诊疗方法。在开展诊疗工作时,他们根据个人经验进行疾病判断,容易造成误诊。很多兽医不愿意将自己诊疗的方法告诉给其他人,担心存在竞争对手,按照这样的形式发展下去,我国基层兽医诊疗发展必然受阻。

2、种类增加,兽医诊疗知识更新不及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肉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新鲜肉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动物养殖户在不断引进新的动物种类,例如,部分养殖户已经开展养殖野猪、梅花鹿等动物。而基层兽医所接触的动物常常是猪、牛、羊等,并没有接触过其他的动物,为此,在诊疗工作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使用采用的诊疗方法诊疗新增加的动物。由于大多数基层兽工作者都将兽医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在兽医学习上并没有重视。不但没有参与到专业的培训中,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不善于总结,依旧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比较复杂的疾病,很难准确的诊疗出来,误诊现象严重。

3、新疾病频出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型疾病出现在动物身上,并且新疾病出现的频率还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国基层的兽医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许多动物因为诊疗水平有限而无法接受合理的治疗。

二、提高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有效对策

要配合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基层的兽医诊疗水平必须要快速提升,一般用来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改善诊疗设备,提高兽医诊疗人员的专业水平

我国基层兽医诊疗工作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要想全面提高我国集成兽医诊疗工作水平,首先,要改善硬件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兽医诊疗人员使用的设备都比较落后,相关部门要加大设备改进力度,回收陈旧的诊疗设备,并加大财政投入,为基层兽医诊疗采购新先进的设备,为提高集成兽医诊疗水平做好基础。其次,鼓励兽医诊疗人员积极参与到动物诊疗培训工作中,尤其是诊疗机构,有固定的诊疗团队,定期为团队中的诊疗人员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及时更新诊疗知识,重点研究新种类动物疾病,由专家进行疾病的讲解,诊疗人员可与专家进行交流互动,全面提高兽医诊疗人员的诊断技能,降低误诊的发生率。

2、完善兽医学习资料

我国基层兽医的诊疗水平一直处于瓶颈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基层兽医没有条件掌握到信息的兽医知识,且很多基层兽医从业人员不会使用电脑,从网上获取诊疗知识,加之缺乏学习资料,导致有些兽医想自我提高,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相关部门要重视兽医诊疗工作,对兽医学习给予大力的支持,鼓励基础兽医从业者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掌握更多动物品种的诊疗方法,及时更新疾病知识,从资料中学习新疾病的救治方法,以及疾病的预防。为了使基层兽医从业者能够不断的提高自我,相关部门要定期为其订阅兽医学习资料,采购动物诊疗书籍,让基层兽医从业者第一时间掌握行业动态,将自己打造成为与时俱进的兽医工作者。

3、改变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的思想

基层兽医从业人员不愿将自己的诊疗方法分享给他人,这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而资源共享不但能够促进基层兽医行业的发展,而且能提高基层兽医从业者的自我能力,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基层兽医从业者不愿意分享的原因在于,害怕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为了消除这种思想,动物诊疗部门要端正兽医从业的思想,进行正确思想的宣传工作,让兽医从业认识到诊疗方法共享的好处,并加强兽医从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大力开展研讨会,在研讨会中探讨诊疗方法。另外,在专业知识交流的过程中,可聘请专家参与其中,兽医从业在吸取新的知识,新的诊疗方法以及新的理念,自己的传统理念就会慢慢淡化,在工作中与兽医从业相互沟通,相互提高,全面提高基层兽医诊疗水平。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动物养殖工作中,而现如今,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完全达不到人们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现状,需要改善诊疗设备与学习资料,为基层兽医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提高诊疗人员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思想,进行诊疗资源分享,对提高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1当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备落后,资金紧张

当前,我国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主要通过基层畜牧技术推广站开展进行。但由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身发展,政府对推广站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造成基础畜牧兽医推广站的医疗设备陈旧,技术手段落后,无法满足当今畜牧业的发展需求,更无法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1.2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基层畜牧兽医推广站对于人员的招收没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是将民间具有兽医从业经验的人员进行组织,其中大部分人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更没有相关的从业证明,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另外,由于基层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较差,很难招收到专业院校毕业的高素质人员。

1.3缺乏完善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制度

由于基层政府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重要性缺乏了解,没有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更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推广手段,导致基层的技术推广工作开展不到位。对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没有专门的负责和管理部门,各部门间责任不明确,无法对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对于基层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情况没有及时跟进,影响了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进程。

1.4畜牧养殖人员对畜牧兽医技术缺乏重视

基层养殖人员对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认识不深,对于畜牧养殖缺少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过度重视经济成本,不愿学习先进技术,缺乏科学的养殖手段,无法保证饲养动物的存活率。一些养殖户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养殖规模较小,也不利于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

2对于基础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大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

想要实现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首先要完善推广机构的设备和技术,从根源上提供保障。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畜牧技术推广站的扶持力度,提高资金投入,给基层推广站配备专业的现代化设备,学习先进的畜牧兽医技术,改善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科学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

2.2提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基层畜牧技术推广站应对工作人员提高素质要求,通过政府的资金扶持,提高畜牧技术推广站的薪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招收高学历高素质的新型畜牧兽医人才。对现有的人员组织定期培训和技术学习,提升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文化素质水平。结合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先进思维和现有本地兽医的工作经验,让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学习、提高。同时,还要对站内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人员的去留。

2.3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首先要统一管理部门,明确部门的管理责任,加强管理手段。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兽医技术推广机制,对推广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2.4提高养殖人员对畜牧兽医技术的认识

政府应加大对畜牧养殖人员的政策支持,鼓励进行大规模饲养,提升基层畜牧养殖人员的经济收益。在此基础上,畜牧技术推广站应加强对基层畜牧养殖人员的走访和调查,向他们宣传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疫苗免疫手段,提高畜牧养殖人员对兽医技术的认识,了解畜牧兽医技术在养殖活动中的重要性。

2.5建立健全的技术推广机制

畜牧技术推广站应选出部分高素质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推广工作,脱离基层的兽医工作,提高技术推广效率。对于这部分人员应给予一定的福利和补贴,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我国畜牧业稳定发展,首先要大力进行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各地政府应加强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采用各种手段加强推广工作的有效性。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制定完善的技术推广策略,促进基层畜牧养殖规模的扩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文4

目前我国只开展了兽医综合知识的考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分为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和综合应用4份试卷,具体内容涉及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相关法律法规、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和中兽医学15门兽医重要专业课程。

目前,我国兽医专业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潮流下与其他学科基本相同,相当于通才教育,尤其近10年来,兽医高等教育在实践环节上较之前有所滑坡,致使中国兽医专业教育在体制上、在人才教育质量等方面难以与国际接轨。2009年,我国开展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在执业兽医的甄别选拔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执业兽医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动物生产及疫病防治行业从业人员准入门槛的提高和管理的更加规范。但一个好的执业兽医不是考出来的,执业兽医接受教育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其执业水平和从业能力。因此,兽医专业教育是培养合格执业兽医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在新时期下,推行执业兽医制度的举措与兽医高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密切相关,这必将大大提高我国兽医高等教育机构对培养合格兽医人才的重视程度,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兽医专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更好地与国际兽医专业教育体制接轨。尽管我国的兽医制度尚在建设中,但与国际接轨是必然趋势,兽医专业高等教育是为兽医公共事业培养人才的基地,为适应我国兽医制度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兽医专业高等教育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及时变革兽医教育。面对这一新课题,兽医专业教育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科学设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利用好高等教育资源,保留已形成的优势与特色的同时,兼顾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真正让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2.1参考执业兽医制度,改革课程与教学内容

本着“厚基础、重专业、高素质、强实践”的原则,结合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对课程建设与整合的合理性进行重新审定,力求在确定课程及名称时,避免为了迎合考试而过于强调学科分类,但也要考虑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所涉及内容确定课程,尽量使所开设课程与国家规定的考试科目一致;同时能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客观实际和要求,合理分配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在不增加课程理论学时的基础上,将考纲中规定的考点纳入课程学习标准,融入到常规课堂教学中,同时根据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适当修订人才培养体系与考核标准。此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将尽量选用该校教师编写的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并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临床实践经验引入到平时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对当地畜牧业发展和现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作风。

2.2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采取分层次的方式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宜。从大学三年级开始,依据学生志向,将学生分为2个层次。第1层次:为有志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者,对这类学生采用“高级科技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第2层次:为准备参加工作者,依据学生兴趣和志向采用“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用于临床生产实践的人才。

2.3专业方向分流,按兴趣学习

从大学三年级开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对属于第2层次的学生,依据其兴趣和志向进行专业分流教育,如拟将动物医学分为小动物医学方向和普通兽医学2个方向。其中小动物医学主要进行小动物,如犬、猫等小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教学工作,普通兽医学主要进行奶牛、猪、羊及禽类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教学工作。

2.4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多途径拓展实习基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应用“校企共建、双向受益、产学结合、教研同进”的建设模式,建设了20处标准化实践教学科研基地,制定了标准化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实习基地网络平台,创新了“2•2”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创建以培养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为目标的课程实验实习和专业生产实习;以培养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社会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2个层次4个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将前期的2个实习与后期的2个实践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逐渐加强。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实践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周六、周日和假期时间进入校内外实习基地,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从事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小动物方向学生在宠物医院进行实习,学习从接诊到化验、诊断、治疗的全过程,最后达到单独完成全过程的程度;奶牛场实习的学生在校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年多的临床实习,可全面掌握奶牛的生产过程。

2.5建立专业综合实验培养模式

为了更有利于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与学习,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制定以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为基础的动物医学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体系,力争创立以点及面,点面结合的综合性、创新性培养模式。1~5学期主要为专业基础兽医学课学习时间。在该基础上,第5学期实施基础兽医学实验,将所学课程进行整合,实施综合试验计划;第6学期主要为预防兽医学学习时间;第7学期主要为临床兽医学课程学习时间。因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计划在第6学期开设预防兽医学综合实验,第7学期开设临床兽医学综合实验。经过7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有了较好的基础,因此在第8学期,结合学生的毕业实习,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计划开设动物医学专业大综合实验。通过对动物医学专业综合实验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业务能力,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有利于所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文5

1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等,影响着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期间,存在教学思路不明晰的问题,主要因为动物医学专业教师还在通过兽医专业教学思路开展兽医药理学教学活动,缺乏兽医药理学中“药”的教学特色,教学重点讲解药物作用、机理、用途等知识,难以为学生讲解全面的药物特性与基础知识等,导致学生在学习药理知识与作用知识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时间,还会导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技术性服务与临床指导工作的时候,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临床用药出现的问题,难以快速为用户解释清楚。在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难以根据动物药品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第二,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只能应用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在死板的教学情况下,学生会感觉课程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导致学生的情绪更加压抑。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难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第三,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内容。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的时候,不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只能设计简单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药理实验教学中,只为学生讲解与演示,学生的实际操作内容很简单,教师也无法全面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导致实验教学效果降低,学生无法通过药理实验验证药物理论,不能提升实验真实性与准确性,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降低。同时,实验教学质量降低,会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降低,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2]。

2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重视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必须全面評估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汲取国外教学经验与教材内容,补充现有的教学内容,删除各类重复的课程体系,完善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教师需要明确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重点,将教学内容与兽医实际临床情况联系到一起,将动物医学临床用药动态与趋势显现出来,及时更新药物与技术,将药物应用新方式添加到教学内容中,重点为学生讲解此类知识。最后,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要使学生可以将相关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在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快速投入到工作中[3]。

2.2 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网络系统中的教学素材,将其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中,除了要丰富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之外,还要形成生动形象的教学体系,将重点知识内容凸显出来,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图片、标注等将教学难点凸显,利用视频与动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建设多媒体课件网络系统,阶段性的对其进行更新,引导学生在课程预习与复习的时候,在网络中下载学习资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实验教学方式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方式,阶段性的丰富实验内容,融入先进的实验技术,摒弃传统的实验模式,增加现代化医学实验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机能实验内容的添加,例如:要求学生掌握外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药物试验知识与原理,并开设综合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

2.4 重视双语教学

目前,英语动物医学专业文献较多,文献中的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丰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兽医药理学课程理论知识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安排专业素质较高的双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动物医学专业知识,提升学生英语文献的理解能力,增强其发展效果。

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 基层兽医 畜禽疾病 防治问题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246-01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力度也越来越大,使得畜禽疾病的防治问题称为人们的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畜禽养殖基地基本上都是在农村,一般用户的养殖规模比较小,缺乏养殖知识和畜禽疾病防治意识,而对畜禽疾病的处理往往是依赖于基层兽医。本文就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止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 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止中存在的问题

1.1 用药及用药量的不合理

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基层兽医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对动物的病理和药物的知识掌握不全,往往会凭借着经验对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而且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胡乱开药的现象,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者出现副作用的情况。一些兽医的专业知识比较匮乏,对药物的具体用量和操作就十分不规范。当畜禽产生疾病时,有的兽医会根据经验给畜禽打一定量的药剂,如果没有效果,就会盲目的加大药剂量,这样治疗畜禽的疾病方法可能会加重畜禽的病情,甚至会导致畜禽的死亡。近些年来,农村地区的猪瘟和新城疫是一种常见的畜禽传染病,像在治疗猪瘟疾病时,基层的兽医一般都是先使用安乃近加青霉素加地米,如果在这样的治疗下疾病没有改善,兽医就会盲目使用其他药物,使得治疗的效果更加不理想。

1.2 用药操作不规范

畜禽的治疗药物一般分为口服和肌肉注射两种,不同药物的使用方法不一样,一些基层兽医的医药专业知R欠缺,会不规范的对药物进行操作,像抗生素一般是注射型药物,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和操作情况,有的兽医在没有查清畜禽的病因的情况下,盲目的使用抗生素,其实畜禽有些疾病对抗生素是会产生反效果的,像畜禽消化不良、中暑等疾病,如果盲目的使用抗生素会使畜禽的肠道菌群出现失调,也增加了肠胃病菌的抗药性。基层兽医应当了解抗生素的基本医药常识,尽管抗生素可以消灭一部分细菌,但是对一些不敏感的细菌或者敏感细菌能继续繁殖,会导致“二重感染”。因此,要规范兽医在行医时的用药以及用药量。

2 对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问题策略

2.1 提高基层兽医的专业医药知识

根据调查发现,基层兽医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较大一部分的兽医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治疗的,并且从来没有经历过专业性、系统性的医药培训。其实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重视这个问题,给基层的兽医提供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组织对基层兽医的专业行医技巧的培训,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员对基层兽医开展“进山活动”,组织科普的讲座,对基层兽医的医疗行为进行指导和培训。另外,可以促进基层兽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基层兽医在交流中了解更多的畜禽疾病防护知识,掌握更好的畜禽疾病防护技巧,这样可以保证基层兽医可以科学、合理的进行用药和治疗,优化畜禽疾病的防治工作。

2.2 提高畜禽养殖者的疾病防护意识

养殖者的疾病防护意识直接关系到畜禽的健康状况,一些畜禽养殖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畜禽疾病防治知识,导致畜禽在养殖过程中畜禽的大量的生病,增加了养殖的成本,造成了养殖的损失。因此,要提高畜禽养殖户的畜禽疾病防治知识,增强畜禽疾病的预防意识。政府可以组织专业的畜禽养殖人员对畜禽养殖户进行培训、教育,相关部门可以印制一些关于畜禽养殖小知识的宣传手册,分发给养殖户;对于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养殖户,可以指派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和培训。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养殖户掌握畜禽养殖的基础知识和疾病防治的办法。

2.3 基层兽医自身的诊疗水平

基层兽医要自我认知的意识,反思自身的行医和诊疗水平,并且要有提升自身能力的学习欲望和意识。基层的兽医可以多关注一些兽医方面的医学杂志和报纸等,对这些阅读材料进行研读,进而提高自身对畜禽疾病治疗药理、病理的了解和掌握,学习一些优秀兽医的治疗经验,掌握全新的兽医医疗知识。另外,兽医在行医时,要注意诊疗的细节工作,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和制定用量。对于一些畜禽的突发疾病,要对动物进行药敏实验,这样可以更加科学的选择用药。而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保证对致病因素充分了解,关注饲养和护理过程中管理问题,重视动物机体对药物的抵抗能力,避免根据经验进行盲目的诊疗和用药。还有,要根据畜禽病情的具体情况,对药物的疗程和用药进行科学的判断,避免因为用药或者用量不当出现畜禽病情恶化的情况;还有要规范自身对药物的操作方法,要明确药物的用途,避免因为用药操作不当造成养殖户的损失。

总结

基层兽医要意识到畜禽疾病防治中的问题,主动承担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提高自身的行医和诊疗水平,避免养殖户的出现经济损失。另外,地方政府也要重视这个问题,提高对兽医行医水平的关注度,给基层兽医提供一个学习机会,还要加强对基层兽医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的管理和监督,帮助基层兽医更好地服务养殖群众。

参考文献

[1]潘琪.基层兽医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及应对思考[J].当代畜牧,2015,1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