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管理的看法范例6篇

对艺术管理的看法

对艺术管理的看法范文1

关键词:现代艺术;管理;特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41-2

一、引言

作为艺术世界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艺术管理涵盖了若干层面以及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艺术世界的日常运行、发展以及繁荣,而且凸显出相应的行为性、对象性以及主体性。在艺术世界中的艺术管理不断地创新,将艺术活动和艺术市场当成了自己的管理对象,能够体现出它的目的性;艺术管理在人类思想的支配下开展相关活动,有字数的行为性特征;艺术机构或组织是它的主体,并非个人。此外,传统艺术管理有强烈的艺术性,以文化艺术工作的特性为基础,以艺术的、科学的方式保证艺术领域的持续发展,而且这种管理活动和技术有密切的关系。

当代艺术管理要注重管理艺术,不但要遵照一般的管理原理以及规则,而且还区别于一般性质的管理,因此要借助较为特殊的方法和形式,要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氛围、操控艺术品以及艺术机构,从而达到体现艺术的功能、内涵以及价值,更好地符合人们的文化艺术需要,达到有机融合的目的。可见,艺术管理不等于简单的艺术加管理,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二、艺术管理专业所具备的特点

该专业是国内的新兴学科,有独特的教育要求。它以艺术、管理知识的结合为基础,融合了感性教育以及理性教育,尽可能地运用社会实践以及课堂学习的两个平台,能够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内培养出复合型的高层次艺术管理人才。

(一)感性培养与理性培养的有机统一

艺术融合了大量的感性意识,管理则属于归纳好的理性思维,为了有机地结合二者,要利用理性思维把握艺术和相关的艺术形态。当且仅当在客观、理性以及规范的管理体系中将艺术的专业化、个性化、抽象化以及多元化的形态表现出来,方能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实现理性的规范。从该专业来看,它很好地融合了感性艺术和理性管理,从相通的知识内容中探求规范、动态以及秩序井然的管理、研究以及教育体系。借助高效的管理方法、手段、策略以及程序,将其贯彻在相关的市场运作环节,确保项目整体的合理性、有序性、系统性以及规范性,成为了培养艺术管理教育和相关人才的重要目标。

(二)艺术知识与管理知识的充分融合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在工商、人力资源、企业、信息、经济等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国际社会已经逐步接轨了,而且还在我国的管理教育中运用了最流行、最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理念。从艺术管理专业来看,决不可生搬硬套、按部就班,也不可存在“拿来主义”,更要提防不懂装懂和张冠李戴的现象。在艺术专业研究和鉴赏方面,要能够体现出相应的理论深度,切实把握好组织、计划、统筹、管理、领导相关艺术活动的多层次管理人员,从而更好地融合艺术知识和管理知识。

(三)社会实践和课堂学习的巧妙平衡

艺术管理学科具有交叉性,课堂教学能够向学生传授最基础的理论知识。

从该专业来看,社会实践、培养以及训练学生的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是重中之重。课堂学习和实践教学相伴而行,必不可少。所以,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堂课就应该到艺术市场中体验和市场竞争。唯有如此,此专业才能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三、中国艺术市场内艺术管理缺失问题

从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来看,核心问题是艺术管理。我国艺术市场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艺术管理却相对滞后,在制度、人才以及机制等方面有不小差距,从而为相关操控者创造了利益温床,将市场格局给搅乱了。假如遭遇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或经济危机,就会对它产生极大影响,带来艺术市场的剧烈波动。这样就会严重地危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暴露出它的不稳定性以及市场弊端。

(一)制度问题,是艺术管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假如将艺术管理当成是一体两面的话,则制度问题是艺术市场管理的外在层面,也是硬件面。它的工作对象是艺术管理自身的对象,也就是艺术市场。艺术市场涵盖了非营利机构、盈利结构、组织以及企业等构成。日益增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艺术市场是艺术品不断交易的过程,而且还涵盖了市场运作、学术研究、艺术批评以及创作等诸多错综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艺术管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能够对追逐商业利益以及艺术创造的矛盾进行协调,也就是平衡这个“天平”的两端。所以,不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肯定会造成艺术市场出现随意定价的现象,无序发展,缺乏相关标准,出现投机者“兴风作浪”的现象。

(二)机制问题,是艺术管理的内在软件问题

假如将机制当成实施艺术管理的固有程序,那么艺术管理者要处理好怎么样开展管理、步骤以及方法等难题。对相关研究者而言,当前艺术品市场处在封闭化的畸形发展状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优秀作品、投资资本、经营机构和艺术家不能很好地进入到市场核心位置,在艺术市场出现了普遍的伪作、投机资本、经营不规范以及赝品等诸多丑恶现象,进一步加大了艺术市场的投资风险。从此处能够看出来,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艺术管理机制,这也是对艺术市场进行规范,从而引领我国当前的艺术市场发展到生态化艺术市场的必经之路。

(三)人才问题,是艺术管理中最为迫切和紧急的问题

纵观国内的艺术市场管理,因为没有真正懂得管理艺术市场的杰出管理者和优秀专家,艺术市场始终处在粗放型的低端发展态势;加上受到了市场利益的巨大驱动以及情绪化的追捧现象,导致我国的艺术市场出现了如同房地产和股市一般的迅猛上升或下降态势。从绝大部分收藏者来看,并非来自于对艺术和艺术品的热爱和追求,通常是为了投机而进行收藏。事实上,国内当前未能真正地培育与艺术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收藏群体。因此,培育高水平的艺术管理人才,成为了破解艺术市场诸多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

(四)观念问题,是艺术管理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从古典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看,追逐最大化的利润是管理者的最大责任,然而从社会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管理者自身的社会责任并非仅仅是创造利润,而且还要确保和增加社会福利。研究者们在深入分析了相关数据后清楚地意识到,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之间呈现出正比例关系。它很好地表明,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构以及艺术盈利组织等在开展管理的过程,相关管理者要确立社会责任理念,他们首先要为广大观众奉献优秀的艺术作品,然后才能获取一定利润。假如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盈利组织就不会存在亏损现象,而是被大众支持和信赖,从而推动它的持续发展,这也是艺术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和义务。

(五)执行问题,是艺术管理的绩效问题

艺术市场的相关还款,要切实落实和执行相应的组织、计划、安排以及调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管理职能。对任何组织而言,有效执行的责任属于领导者和员工的事情,还是这个组织最为核心的任务。世界级的管理大师认为,假如“企业未能构建‘有效执行’的相关组织架构,可能显得有点晚了”。因此,在笔者看来,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艺术市场的管理水平,要求我们有出色的艺术品、行之有效的制度、科学合理的政策,而且还要很好地落实管理措施,执行具体的管理战略。

四、结论

艺术管理并非是简单地将艺术和管理叠加起来,它务必要凸显出艺术自身特点,要达到现代社会的相关要求。在现代艺术管理活动中,要关注不确定的艺术评判标准,关心艺术审美选择中的情感色彩,切实注重艺术作品的民族宗教性以及意识形态性,强调艺术消费者自身的参与性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互动性特征,更要分析和把握传媒与艺术间的互渗性。

参考文献:

[1]佟琳.关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的探讨[J].理论界,2010,(03).

[2]邓芳芳.艺术管理专业办学实践模式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05).

[3]孙仪先.论艺术与经济[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对艺术管理的看法范文2

——题记

美国耶鲁大学于1966年开办了第一个艺术管理专业,我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很快的速度在各个大学开办了这一专业。但是,对于艺术管理这一新兴专业,目前国内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特别是关于该专业的学科属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底艺术管理是艺术属性占第一位,还是管理属性占第一位?它应该是大艺术管理还是具体的小艺术管理?且这种管理是否应该以盈利为目的?等等,这都是该学科属性中所需要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艺术管理属于管理

艺术管理是人文学科还是社会学科?艺术院校的学者则更多倾向于人文学科,强调该学科的精神性、艺术性,强调艺术的神圣和崇高,仿佛艺术管理如果强调其管理性的话,一不小心便会构成对艺术的巨大伤害。

的确,从字面意思上看,艺术管理首先是一个偏正词组,它的落脚点是“管理”,其次才是“艺术”,也就是说它是关于对艺术如何进行管理的学问。虽然它不是纯粹的为管理而管理,纯粹为利益最大化而管理,但是它仍然要通过计划、协调、控制等来实现对艺术行业的最优化组织,否则它的名字就应该是“管理艺术”,或者是“艺术与管理”。艺术管理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卫生管理即使不是平行关系,至少应该是趋向于平行的关系。它是管理学问中众多分支学科之一,尽管有其专业的某种特殊性,但不能以这种特殊性作为抹杀它与管理的某种血缘关系,不能认为沾上“艺术”二字就显得与众不同。带有“艺术”的学问就真的那么特殊吗?殊不知,其他哪个学科门类没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呢?旅游管理在进行常规的项目开发外,不同样也需要思考人文历史因素,难道旅游管理的最终结果也会造成对旅游资源糟蹋,变成一群唯利是图的“水果贩子”吗?笔者不敢苟同。

艺术本身包含了很强的人文成分,这注定艺术管理比起其他管理学科会带有更多的人文性质,但这也只能表明艺术管理是带有很强人文性质的社会学科,而不能否认其专业属性是社会学科,只不过这种社会学科需要更多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思想、艺术品的审美内涵等精神层面的内容。众所周知,人文学科是以人的观念、精神、情感、价值以及精神世界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而社会学科是以人类社会及人的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艺术管理自然是研究人在艺术领域里的社会行为、社会现象,它所关心的重点不应该放在艺术家观念、精神世界的层面上,精神层面的东西是“艺术学”学科所关心的内容。如果把它看作是人文学科的延续,那么管理者、组织者所需要关心的也就仅仅是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创作状态等,而对于其他与之无关的事情都可以无须理会,这肯定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管理,而是艺术评论、艺术观察,或是其他什么的!艺术管理除了要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空间的同时,也需要为艺术家寻找合适的项目、资金、资料、作品销路等相关联的其他事项,而后面的事宜似乎更是艺术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此看来,涉及到项目、资金、销售、策划等系列问题,这已经不单单是艺术家个体性的创作问题,而是群体性的社会问题了。

因此,艺术管理其归属点最终还是管理。无论是宏观性的国家对艺术文化的行政管理,还是微观性的艺术中介管理,管理都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需要通过这种手段来促进艺术事业的繁荣。

二、艺术管理培养“通才”

如今年代大师缺乏,形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当前整个社会的学术氛围过于功利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中学科过分孤立,导致了学生的治学空间狭小。一个只会在自己狭小的专业空间里打转,难以以更广阔的思维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人,怎么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家型”大师?如此说来,其他管理也好,艺术管理也好,总局限于具体艺术门类的微观视角,局限于“视觉艺术管理”“表演艺术管理”或“戏剧艺术管理”的思维,怎么能培养出具有战略眼光、宏观思考能力的艺术管理人才呢?

本科教育是“通才”教育,不是“专才”教育。“专才”教育有硕士、博士。学生将来的职业方向可以在行政部门做宏观的艺术管理,也可以在艺术中介部门做综合性管理。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一种能站在艺术学层面看问题的学识和能力,那就失去了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也就是说,如果毕业生只能局限在某个具体的演出部门或者美工部门工作,将来某一天工作环境变换了,便无法开展工作,笔者认为这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肯定是非常无益的。如此看来,高等院校也不需要开办“艺术管理”专业,可以直接开办“美术管理”“音乐管理”“戏剧管理”更符合具体需要,这样也会显得更“专”。但是,作为本科层次的教育,这种划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殊不知,在美国的大学教育中就非常重视学科的交叉和交流,注重“通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综合性大学,许多艺术院校也遵循着这一理念。

美国国际艺术管理教育者协会前任主席琼·杰夫瑞教授也认为:“艺术管理涉及到的学科门类非常多,但不管涉及到多少门类,最核心的东西是应该统一的,比如要有核心课程,从事艺术管理的教师在学科发展的大方向上要有一定共识,对于这个领域的总体理念要一致;每个人必须有一个大的眼光,然后才能由大及小……”这些正是我们所缺乏的。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各个不同的院校在培养方案上确实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个院校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育质量上的差别都相当大,都极力强调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这在艺术院校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文理的截然分科,艺术类与其他文科的过分分离,所导致的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素养的贯通性弱,就是连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存在着某种缺失。展望大学教育的发展,未来人才素养的综合性是越来越强,艺术管理专业的定位也将是越来越明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艺术管理是为整个艺术门类服务的。

三、艺术管理也需盈利

艺术管理也需盈利,这是无须争论的一个命题。而部分人士却认为艺术管理会导致对利润追求的最大化,(转第18页)(接第6页)最终造成对艺术的践踏。人类文明进程中,历来也都是把艺术与利益相对立,似乎艺术天生就不能与金钱、利益等字眼儿放在一起,放在一起只能是对艺术的不恭。艺术就真的不能盈利?艺术管理盈利最大化会导致对艺术的践踏?事实上,许多能在利益与艺术两方面都能取得成功的好莱坞电影就是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艺术管理不能为艺术家提供良好的创作项目,不能为艺术作品寻找一个好的销售渠道,不能使艺术家付出的精神和物质代价得到及时或更大的回报,那么我们还需要艺术管理来做什么?艺术管理不就是要对艺术行业的人、财、物进行规划、组织、协调,不就是要求管理者通过艺术家所不具备的营销知识、公关知识及法律知识等来实现其作品利润的最大化吗?否则艺术管理存在的理由何在?虽然,利益追求不是衡量艺术管理作用的唯一标准,但是它至少也应该是众多标准中的一个重要衡量尺度,很难想象连一点利益价值都不能产生的管理在现代社会算是一种成功的管理。

艺术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它的基本目标是为最广大的普通大众所服务,为最广大的普通大众所接受。如果艺术管理不把好的艺术宣传出去、营销出去,而只是一味地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共鸣者、交流者,这样的艺术管理就是大大降低了其社会存在的价值。而这些艺术最终也只能成为水晶玻璃盒中做摆设的艺术,成为不能与人共享的“孤独艺术”!纵观艺术史,我们会发现,历史上的艺术家当中仅少数是富有的,大多数艺术家都是贫困的,都无法从其创造的作品中去实现利益的回报,这难道仅仅是艺术家的遗憾?或许我们能从艺术历史中悟出些什么。实际上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就像散落在乱石沙砾中的珍珠一样,如果得不到及时发现、保护、推广或价值回报,就有可能会消失于茫茫的历史尘埃之中,有的甚至最终被毁坏。许多民间艺术的消亡就是最好的明证。如今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的现象理应不需继续上演下去,而需要通过艺术管理的途径来把优秀的艺术积极推向大众,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关起门来“孤芳自赏”只能是走历史的老路!

有些人担心艺术管理者会把艺术作为牟取暴利的对象,成为艺术的贩子。这种担心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把这种情况的出现归结为是艺术管理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像车祸的出现不能归结为是因为汽车的产生而要求要取消汽车一样。这种情况的出现只能说明是艺术管理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进一步提高,真正艺术管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是艺术的贩子。

结语

艺术发展规律告诉我们,艺术作为一种为人们精神服务的形式,它必定会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有的艺术形式会慢慢消失,新的艺术形式又会产生。形式总是会变的,人文精神的主题却是永恒的。过分强调艺术管理中的具体艺术形式,将不利于艺术管理学科的健康发展,也不符合艺术史发展的规律。合理的构建是:我们可以在培养综合艺术管理人才的基础上,适当分支出艺术管理的下一级专业方向,这样可以保证国家培养出来的艺术管理人才有一个基本常态,同时又兼具了方向的多样性,不至于艺术管理人才类型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现象。

对艺术管理的看法范文3

[关键词]设计管理艺术设计 转化最大化

设计管理,是用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管理设计。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设计和被设计的时代,各种艺术设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作为一个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够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但只有艺术本身似乎不能完成这个目标。艺术具有感性层面的特征,直觉的、经验的、非线性的,而艺术需要用理性去指导感性,设计管理恰具有理性层面的特征,量化、分析、控制。设计管理通过对人、组织、项目、市场的分析和有效的程序调控,把各项资源转化为有利于创新的资源,控制着艺术发展的脉络与方向,从而让大众更好的接近与了解艺术,实现艺术的最大化传播。

人类社会经历了形体和信号时代、语言阶段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网络传播六个时代。而在每一个时期,艺术设计都呈现着某一种趋势,从早期的洞穴壁画到今天高科技下的数字新媒体设计,艺术实现了从单一到全息形式的发展,而互动和大众化正是这个全息时代所关注的话题。随着我们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我们身边的各类艺术形式层出不穷,我们的经历和我们身边的艺术逐渐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WWw.133229.cOm我们的行为。甚至我们的语言。所以设计管理者必须在不限制创造力发挥的前提下,发挥其指导作用,与社会进行不断的交流,以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

马修·巴尼的作品《悬丝》系列,有效地运用设计管理来进行资源的转化,从而实现了艺术作品的最大化传播。

马修·巴尼是美国九十年代后期走红的新一代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混合了多种语言形式,表演、摄影、录像、装置和电影等,这些视觉符号的混搭塑造了这位幻想与捏造大师。他的作品一般以极其漂亮、时髦的视觉构图和色调为风格,是继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之后又一位使用新潮视觉的天才。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无不体现着设计管理的思想,将各种资源整合到作品中,同时将设计理念始终如一地贯彻到各种传播媒介中去,成功地传达作品。马修·巴尼的作品中广泛使用了各种艺术媒介手段,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从九四年开始拍摄的电影短片系列《悬丝》。这个电影短片系列每集半小时左右,没有完整的故事和对话,只有一些怪诞的情节片断、意象、声音和臆想的化妆、道具、场景和人物的造型。所以。《悬丝》从胶片的角度说是一部前卫电影,但从当代艺术概念说是一部用胶片作为手段的观念艺术作品。这种前卫短片代表当今前卫艺术的最高水平。应是被当作作品收藏的。因为这种前卫艺术与大众的理解水平相差甚远,所以很难在社会流通。也很难走进大众的生活与记忆之中,大众的感觉是他们主动去接近艺术的前提,没有这个作为基础,就无法实现艺术的最大化传播。正如我们所购买的一种产品,我们所观注的一片景象。甚至我们所选择的一个盛水的杯子,这些行为都始于感觉,我们亲近于某种事物,也同样和我们的经历与记忆有密切关系。艺术的首要目标就是使观众形成感觉,随后才会有对艺术作品的体验。因此,设计管理的目标就是确保组织机构有效地使用设计资源来达到这个目标。马修·巴尼运用了一系列的设计策略来解决前卫艺术创作和流通之间矛盾,将各种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现艺术作品的转换与再生长。

他首先将数小时长的电影在公共电影院放映,然后把电影中的图像制作成大众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即装置、物体、摄影和素描,并将其在美术馆和画廊展出,同时,出版包括电影图片的书籍。那些只能在影片中看到的镜头。画面,变成了一件件真实的艺术作品,他用观众们熟悉的传播媒介及语言表达方式,特别是利用观众的记忆来重新诠释他的《悬丝》作品,观众看到这些真实的艺术作品,切实的感觉到这种高水平的前卫艺术就在身旁,触手可及。从而使这种高级艺术真正地走进了大众的生活,这便增强了观众对他的作品的感觉与记忆,同时也增加了艺术作品无形的价值,即在作品和观众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那些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出现的经验,新颖的展出方式。信息传达,材料以及结构和最后的处理。加工等都会影响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又会进而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熟悉和喜爱程度。这些在设计管理指导下所形成的传播策略。较好地实现了艺术作品的最大化传播。就像信息被转达成产品形态,色彩,质感和人机互动方式语言一样。正因为如此,此次展览在当时的欧洲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马修·巴尼一举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的宠儿。

所以,设计管理就是要设计管理者必须创造出一个环境氛围,在这个环境中,让目标来推动工作进程的集中、有效和高效。一个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就是在早期开发阶段保留所有的判断,并允许考虑所有的想法、概念的产生,使得整个艺术作品产生一种涟漪效应,

对艺术管理的看法范文4

关键词:艺术管理人才;社会实践;对策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各个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艺术事业的发展,使得对社会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迫切。而目前的艺术管理人才在社会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及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对待,认真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1 艺术管理人才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思维缺乏科学的指导

目前,很多高校艺术生都缺乏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化设计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是因为很多艺术高校没有及时地了解现在大学社会实践的真正含义。另外,在社会中,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蒙蔽和诱惑,这是因为在校期间,进行相应工作的教师并没有尽到教学的真正作用,他们都只是马虎行事,简单讲解一些思想政治内容,而缺乏实践性的教学,这就导致艺术生选择了与之学习不相关的行业,造成这类人才的浪费,也没有很好地理解社会实践的发展作用。

1.2 学生素质不高

由于艺术专业在大学所有的专业中较为突出,凸显了艺术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因为学习艺术的原因,他们的文化知识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是缺乏优势的,这样就使得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不能全面地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没有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另外,由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单独进行绘画、舞蹈等联系或学习,这样就缺少团体合作的意识,这样就使得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比较自我,这样就使得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在人际交往等方面会比较困难。[1]

1.3 缺乏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目前,社会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并不怎么支持,因为一些社会实践单位并不认同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这些企业部门大都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看作一种形式,并不会认真对待,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学生在部门单位实习时被安排到与自己专业不符合的岗位。很多情况下,在艺术生进行社会实践时都被安排到现在最受欢迎和最火爆的行业,如房地产、销售等。这对于艺术类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没有很大实习效果的,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学习艺术管理专业的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1.4 教学缺乏正确的设计

目前,很多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社会开始实习工作,表现出什么都不懂或什么都不会的现象。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在校期间,学生大部分的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忽视实践的作用,都是进行灌输式的理论性教授,这样怎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这个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没有半点可操作性,大大降低了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又怎能很好地运用于工作中。当他们厌烦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后,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心态,不达标、不能完成日常的基本工作,甚至会丧失学习艺术管理专业的信心。[2]

2 艺术管理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第一,学校要有明确的教育理念,艺术管理专业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实用人才,而不是培养学术人才。这要求学校在入学考试时考试的内容要多针对目前社会的现状,让学生探讨应对的策略。艺术管理涉及广泛的行业,从事这方面的管理,不仅能够熟悉不同行业的艺术形态发展,而且还能熟悉不同的管理方法。政府要加强对艺术管理专业的重视,面对该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做到不和其他专业课程管理方法发生冲突。[3]

第二,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专注于案例教学。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学生的教育需求,并且不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然而,从目前的社会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西方国家在进行艺术管理教学时,教师教学的时间占整个教学时间的一半,其余时间供学生提问和讨论,在这样的教学中,案例分析占了很大比重。在实施艺术管理类教学时,教师应简短地传授基本知识和理论观点,其余时间都可以让学生讨论案例,更符合时间教学的模式。教师在案例分析时,先不给出固定答案,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学生除了回答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花费大量时间准备资料,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并提供解决方案以用于课堂讨论。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可以为艺术管理课程实施项目教学,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想要更好地加强学生的认知水平,高校就必须把实践操作推入课堂教学中,只有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白实践教学的意义,才能明确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学校要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地进行规划和管理,这样才能很好地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另外,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大力宣传,提高学生正确的认识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主动参与到实际社会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很多情况下,教育不是学校一个部门的任务,也是政府、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任务,所以政府要重视对艺术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企业也要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质量,确保学生在各种背景情况下都能成才。[4]

第四,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在艺术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因为该专业课程的特殊性,所以要求指导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另外,教师要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多发掘新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用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只有不嗯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才能使艺术管理人才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展,实现自身价值。面对艺术管理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校、教师、政府、企业单位都要及时进行反思,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以后艺术管理人才教育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鞠向玲.培养艺术管理高端人才 保障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访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谢大京[J].艺术教育,2012(03):24-25.

[2] 马峰.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2(04):99-101.

对艺术管理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石油机械;制造;工艺;看法

引言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石油总产量由无到有,现在已位居世界第四位。由于石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国内的石油机械设备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国内各石油机械企业在不断扩大设备产量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推进自身制造工艺技术的提高,争取做到生产出的产品不仅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也包含着先进的制造工艺水平。这样我们的石油机械设备产品才能从内而外的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1.现今石油机械制造工艺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工作,现今中国国内的石油机械企业制造工艺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跟欧美等制造业强国相比,我们的工艺制造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1石油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缺乏系统性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只依靠机械学知识的技能。在越来越多的石油机械企业大力引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新理念新技术的同时,相关的机械制造工艺却没有及时跟上这些新技术的脚步,在整体制造上还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

1.2石油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水平不高

我们看到欧美等制造业强国在机械产品工业化的工程中,大量运用到了自动化生产。尤其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引入的自动化流程,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制造精度、保障了产品质量。虽然近些年我国在石油机械产品自动化生产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距离实现自动化强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1.3石油机械制造工艺对管理的重视不够

石油机械制造工艺看似跟管理学毫无联系,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两者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中所谓的管理即包括了优化控制、成本和时间管理等技术层面的管理,又包括了组织管理、体制管理和生产模式管理等广义上的管理。而这些工艺管理理念正是现在大多数石油机械相关企业所缺乏和不重视的。

2.石油机械制造工艺的几点看法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看法。我们看到在石油机械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歇,无论是设计上还是技术工艺上都有了一定的创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工艺的智能化和精密化

可以断言,未来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一定是朝着智能化和精密化的方向发展。在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愈加成熟的今天,如何解放劳动力和提高加工精度,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是摆在所有石油机械人面前的问题。而只有向着智能化制造方向发展,这一切才能成为现实。另外,随着精密工程的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机械制造技术的前进方向。类似超精密的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特种和复合加工都能给机械制造工艺提供大量辅助作用。

2.2工艺的绿色化和低碳化

就当前而言,我国的石油机械行业远远谈不上绿色环保,反而是有着极大资源和能源消耗的能耗型企业。在资源和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提倡绿色环保生产,所以对石油机械行业来说,尽快实行绿色制造工艺是当务之急。在我们每个企业的产品制造过程中,就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在保证产品满足性能、安全、成本等技术条件下,统筹兼顾产品的资源能源消耗量,尽量做到用最少的资源能源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具体来说,在设计产品之初就应该多考虑设备的尺寸和比例,做到产品轻巧且可靠,用料少而稳定性好,多采用对称性设计;全面推进产品的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综合产品工艺设计、营销、内部管理等方面工作;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废料、多选择绿色材料和可回收物料;优化液压系统配置,提高产品集成度,合理选择元件,以及建立健全相关绿色评价体系,都是石油机械行业为生态环保做出的贡献。

2.3工艺管理的深化和细化

一件产品的制造水应的是一个团队的技术水准,要想提高一个团队的水平,首先要从管理上下功夫,对于工艺水平的提升尤其如此。目前,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以此为契机推动整个工艺管理系统的全面深化和细化,一方面推进了整个制造技术的革新和变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制造的效率和能力。尤其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讲,机械制造工艺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能使整个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大大提升制造工艺的水平。

3.结语

在整个国家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石油机械的制造工艺再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而是各个学科多种技术相融合后所形成的新体系革命。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石油机械人加入到这场革命过程中,我们的行业一定会得到更加科学有序的良性发展,石油机械的制造工艺也会在不断地融合中展现自己独特的新魅力。

参考文献:

[1]吴振雅.关于深化石油机械制造工艺工作的几点看法[J].石油机械,1991,(12).

[2]郭志坚.组织起来,抓住机遇,努力开创机械制造工艺工作的新局面[J].机械工艺师,1994,(08).

[3]沈阳.试论石油机械中的绿色制造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

对艺术管理的看法范文6

段俊平:企业家从工匠到艺术家的蜕变

市面上的管理书籍多如牛毛,观点亦是千差万别。其中有一本书介绍的是美国的一家以极苛刻管理方式著称的公司居然取得了商业上巨大的成功,这家公司许多不近人情的做法让人错愕不已;刚放下这本书,拿起另一本,结果却描述了让全球所有职场人员都羡慕和神往的一家公司,在这里可以牵着狗,可以穿着拖鞋,可以自行决定上班时间,甚至自己决定奖金多少…就这样一个过度人本精神管理,毫无制度章法可言的公司同样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看完这两本书,不禁使人迷失了管理方向,细细想来,其实这两本书所论述的并不矛盾,只不过是就管理现象而言说出了两种不同的成功路径,但其管理的哲学理念却是相同的。 我们学管理,学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最怕看现象,学表面功夫,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前面所述的这两家公司,虽然采取的管理模式截然相反,但管理哲学理念是相同的,管理其实无定式也无边界,管理永恒不变的原则就是“因地制宜,人企合一”,什么时候管理的主体目标都是服务于企业,而不是为管理而管理!这就是管理的艺术和境界。 前者苛刻的公司是一家制造业性质的公司,所以要用严格刻板的管理来成就产品的品质;而后者一家公司却是一家软件创新型研发公司,所以需要创意和激发员工的头脑风暴来成就卓越的创新能力。孰是孰非,可见一斑。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企业家其实就是把企业当成作品的艺术家!邯郸学步似的模仿管理理论只能是工匠!管理的精髓是神形兼备,而不是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要想使管理流畅如行云流水,让管理真正到达一种境界,企业管理者必须成为艺术家而非工匠!一个企业管理者如完成了工匠到艺术家的蜕变,这个企业就离成功不远了。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中国化管理相关观点可以参见《管理如同放风筝》 在世界许多领域成功的企业人士都是伟大的艺术家,我们所熟知的通用前CEO韦尔奇,在他的管理感悟中提到最多的词就是境界,境界其实就是艺术家所追求的最终理想目标。只有把管理化为艺术,使自己的心境达到了管理哲学的境界才堪称管理大师。世界500强企业的行业不同,从事的领域不同,管理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折射出来的企业文化更是千差万别,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按照自己企业的特点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式的管理艺术境界。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哲学先哲老子其实在《道德经》中早已对管理的真谛做出了解释。《道德经》的中心思想就是道法自然,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彩论述说明了这一点。“道法自然”的境界其实就是艺术家的境界!管理者如能对自己的企业从简单的工匠式的打磨变成察知企业的最本质的“道”而去追寻探究,找到它的根本管理精髓并艺术的进行加工,使它变成符合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这才真正的找到了管理的钥匙。 管理的艺术之道看似是虚无飘渺的,其实它就是“愿景、价值、战略、制度、文化”五个我们常说的概念。因为一个企业家要想成为艺术家,首先必须给企业设定一个目标,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在正确的价值观支配下还要制定正确的战略,这才能完成冗长而又艰辛的艺术加工过程,在艺术加工过程中还要有一套不变的规则,这就是制度,有了规则还要有一种如影随形的东西就是文化。没有文化的管理者只能是“匠”而不是“家”。我们阐述最多的中国化管理其实就是管理的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这五个方面都按自身的特点构思的过程,就是管理艺术创作的的过程。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中国化管理相关观点可以参见《画好圈、饼、叉,就是管理大师》 企业家在管理实践中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地模仿具体管理方法,而是透过现象学习管理艺术;不是简单的工匠式的复制,而是裁而化之,使它真正成为管理思想的助推器。一个企业家要想享受事业带来的成就感,要想在人生的漫漫路上有意外的收获,要想使自己的企业走向成功,必须要经过从工匠到艺术家的蜕变。 作者:段俊平,爱维龙媒咨询集团董事长,著名国学专家,书法家,管理学者,联系电话:(010)57723522;联系邮件:nicktole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