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的盈利模式范例6篇

经销商的盈利模式

经销商的盈利模式范文1

“生意难做还要做”,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令经销商们感受到了盈利的艰难,大家都明白市场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自己的钱包,钱没有以前好赚了,商业机会也不那么容易找到了,以前轻松的赚钱模式现在不灵了,以前随便创新一下就立刻呈现出很好的盈利效果,但是现在,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了。环境对经销商盈利模式的冲击、对经销商利润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赚钱的能力和赚钱方式上体现出来。

为适应这种变化所有经销商都在寻找出路,使竞争强度加大,商机难找。在一段时间之内,经销商可以交流的盈利创新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在相当时间内,经销商的盈利模式实际上是重复的,也就是大家做的事情80%以上是重复的,重复的做法最终把大家逼到一个个墙角,在产品不可能差异太大的前提下,加上经销商本身的学习能力制约着很少从书本上学习,赚钱方式也基本一样,于是,同质化的经营过程最终让经销商的赚钱能力快速下降。

经销商除了创新能力差以外,还不具备把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整合的能力,往往从一个点或者几个点来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

这样,在相当长时间内,基本上是采取跟随策略的,除了跟随同行以外,还跟随制造厂商,于是,相当多的经销商总是在不断的督促厂家业务多给自己新产品做,找到好产品之后,商机跟进者很多,比如去年旺旺碎碎冰好卖,今年各种碎碎冰一定很多,包括蓝猫也在出这类产品,这样,说不定哪天一家作不好,引发连锁反应,把整个市场做死。

2003年10月到12月期间,统一冰茶在两湖地区由于兑现经销商反利时以实物兑现,结果造成相当的经销商在淡季拼命抛货,因为是反利产品,抛多少赚多少,经销商都采取低价的策略,但是市场上不但价格低的要命,促销频繁,而且直接造成了便宜冰茶漫天飞的情况,严重的败坏了冰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使原本良好的市场秩序遭受毁灭性的打击,2004年整个冰茶春季打款业绩下滑厉害,因为大家都在处理届期库存。因此当所有经销商都去按照行业的一般模式去经营生意的时候,其实就隐含了极大的风险。

经销商盈利能力的变化还体现在,原来靠单一盈利点如销售差价为主导的盈利模式,转变为需要靠多种盈利点的系统设计来获取高盈利,这种盈利模式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经销商要具备这样的目标掌握能力,在目标规划之下去进行相关资源的配置,就是在接到一个产品之前,经销商能够把这种盈利模式贯彻到谈判的整个过程中,这样即使开始谈不拢,经销商因为有了这样的策略处理能力,就可以为厂家提供一套新产品的上市推广解决方案,当然在这个方案里面是精心包装的经销商的盈利点。

2005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达到50亿,这个目标在央视招标小组的意料之中,因为早在半年之前,央视就招商问题,制定了遍布全国的巡回演讲团,在与厂家沟通的时候,并不说电视台多好,广告多么重要,而是靠案例说明,广告投放策略与建议、电视媒体资料分享等等一套解决方案,这样使很多企业即使今年没有预算明年很可能就排队来竞标了,其实从盈利模式来看,央视其实就是在做利润方案的规划了。

其次在利润结构上体现出来。

那些大路货的利润率首先下降,大企业的产品走量不赚钱这已经成为行业性的共识,中小厂家的产品赚钱不走货,销售过程中的利润贡献越来越小,而其他环节的利润贡献开始快速上升,首先是销售反利,90%以上的人都把销售后的反利看成是自己的盈利明星,其他的如不退货补贴、仓租补贴、打款出货补贴等收入当成次要的能争取就争取得不到就拉倒,很多在厂家的反击下就一步一步后退,最终从原来什么都想要,到什么都要不到,因为你没有做好目标管理,所以,在你心中虽然知道想要的很多,或者你听说别人是这么赚钱的,可是,你不知道怎么去获得。

二、经销商发生盈利困难的两大原因

靠以往的产品赚钱的方式,靠大路货来带赚钱产品的做法随着分销商的逐渐成长和厂家的通路扁平化,变的困难重重、陷阱叠叠,而且很多走着走着就走到半空中挂住了,是通路做不下去,也提升不了档次,增加人,扩大区域等等左冲右突找不到突破点,盈利犹如中午烈阳下的水塘渐渐枯竭。靠单点单产品单业务越来越难以赚钱了,至少赚钱不再那么简单那么轻松了,盈利结构发生变化了,盈利规律也改变了。

经销商现在的盈利理念是无边界盈利,主要从获取盈利的资源方面来说;从执行上是集中盈利,即经销商怎么在自己有限的空间内,使自己的盈利资源组合达到最大,这样盈利也能够最大。

从原理上来说,经销商赚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厂家存在需求,经销商赚钱是因为满足了厂家的许多需求,其实作为一个厂家,每年有很多的市场工作要做,很多的不同的产品上市计划其实很多部分经销商是可以从中找到机会的。

经销商盈利模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来源于两个:

一是权重逐渐下移,厂家快速实施渠道遍平化,从厂家身上赚钱更讲究技巧和关系,厂家和渠道实际上是生长在一个很大的利益共同体内,30%共赢,70%共生,其实这也是一个趋势,就是从单纯的产品(实物)交易转移到价值交易模式上了,可能合作双方看中的或者最终产出的不是现金,而是一种能力的互补,这样经销商具备赚钱的能力和资源比赚钱本身更重要,未来随着渠道遍平化的深入发展,有钱大家赚的局面不复存在,能赚钱的人赚钱的机会会越来越多,而不能赚钱的人会感到越来越难做,大经销商可以全面覆盖,而小经销商可以专注于一个或几个擅长的业务环节做精做出品牌和口碑,让更多的知道你来找你。商机难求的时代,机会就是金钱。

二是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发生变化,导致零售变化直接导致分销相应变化,零售卖场的崛起,直接导致经销商在结算方式和权力等方面上的弱势地位,2004年湖南长沙的一个姓王的经销商就是因为商场欠帐20多万迟迟不能结帐资金链断裂而倒闭。从产品难卖,卖出就赚钱到现在产品难卖,卖了也不赚钱,经销商的生存环境是明显恶化了。

在制造商方面,横向整合和纵向延伸上很好的规模盈利模式,而到了经销商这里,整合是很困难的事情。商业联合没有极大的利益诱惑加上时间短暂这两个条件,要达成所谓的稳定联盟,靠集体的力量来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美国就有这样的行业性协会,加入之后就可以享受统一的配送和其他集团化服务,大大加强了经销商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经销商盈利困难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在管理思路上存在短视想象比如以前的草莽管理经验主义就遇到挑战,容易被厂家和同行整合,要向企业学习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成本控制和绩效提升两手都要硬。

三、经销商盈利模式的误区

以上详细的介绍了经销商的盈利问题,下面从整体上,对经销商的几种盈利模式变化情况进行误区说明:

以客户多作为盈利模式,客户多但是往往是没有质量的,没有质量的客户不能给经销商带来盈利,这种经销商要加强客户集中度的建设,学会管理区域市场,一般这种模式对一些没有行销能力储备的企业是适合的,但是这种企业的生存质量本身就不是很好,怎么舍得花大价钱给经销商呢;

靠规模的扩张形成盈利模式,规模的前提一定是鲜明的专业化和差异化,没有这一点,再大也不会带来真正有价值的规模,反而会被规模拖垮,现在面对千变万化的终端企业,几乎每个经销商都不可能全面覆盖,这样这种靠规模的盈利模式是存在相当的风险的,当一些小的专门做某一业态的经销商出现之后,厂家更愿意与这些人合作。

以资历或者历史经验作为盈利模式,很多经销商实际上是存在这样的夜郎自大的想法的,看看我,当地首屈一指,我做生意的时候,这些人还在上学呢。这样往往产生故步自封的发展停滞,而且经销商太有自己想法了,厂家和分销商都会有看法,提起来就说:这个人太不好沟通了。这样生意机会都没有何来盈利?

经销商的盈利模式范文2

关键词:零售企业;顾客;供应商;盈利模式;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2)02—0007-06

近年来,我国商品流通规模一直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但零售业规模的增长并没有带来效益的同步增长。特别是随着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竞争不断加剧,零售行业反而成为了微利行业,一些零售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经营者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盈利水平,成为当前零售企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顾客、企业和供应商三者利益关系视角对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我国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发展建议。

一、企业盈利模式的实质

关于盈利模式的内涵,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在国外学者中,Linder和Cantrell(2001)认为盈利模式是创造价值的商业系统,它的核心是创造价值。成功的盈利模式具有三个共同点:一是能够提供独特的价值,并在产品和服务上比竞争对手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二是具有难以复制性,比如通过顾客忠诚、先进的物流体系或者管理模式建立核心竞争力;三是可以有效地实施,并随着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Osterwalder和Pig。neur(2002)在研究门户网站盈利模式的过程中指出,盈利模式就是在为顾客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产生持续收益流的方法。Schneider(2004)将盈利模式定义为一系列用于识别客户,开发客户,最终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流程的集合。Rappa(2003)认为盈利模式的关键是企业如何在价值链中确定好自身的位置从而帮助企业获利。slywotzky(2001)在对当代最成功的12家企业进行研究后提出,盈利模式的核心在于创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结构,而创新点又要以顾客和利润为中心。Hamel(2002)对盈利模式的组成作出描述,指出盈利模式在实际的商业应用中应该包括四个方面:核心战略、客户界面、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转引自冯春健,2010)。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宏观层面给出盈利模式的描述和定义,提出盈利模式的核心与构成要素,没有进一步讨论是什么因素影响零售企业对盈利模式的选择,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零售企业的盈利。

在国内学者中,王方华和徐飞(2005)认为盈利模式是企业整合自身和利益相关者的资源,从而实现价值创造并获得收益的组织机制和商业架构。栗学思(2003)认为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帮助企业盈利的商务结构和业务结构。盈利模式的设计有五个要素: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利润屏障和利润家。郭金龙和林文龙(2005)认为盈利模式就是商业模式,是企业通过对所有的经营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利润的来源,进而通过对利润来源的把握和挖掘找出合适的经营方式并实现盈利的一种系统方法。国内学者对于盈利模式的研究主要从业务结构、构成要素和盈利方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强调盈利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各种要素的组合,为顾客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并获得相应的利润。

结合以上有关盈利模式的讨论,本文将零售企业盈利模式定义为:零售企业在为顾客创造价值并帮助供应商实现利润的同时,实现在利益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取利益的一种盈利方式。

二、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及其局限性

李飞和汪旭晖(2006)认为盈利模式分析框架的核心就是识别出各个组合要素为顾客价值和企业利润做出的贡献水平。零售企业的盈利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零售企业由于承担了销售职能而由供应商转让的价值,称为让渡利润;二是零售企业在零售环节为顾客创造了新的价值,顾客会转让一部分价值给零售企业,可称为追加利润;三是零售企业通过提高自身组织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从而获得的利益,可称为内生利润。所以,零售企业的利润是通过与顾客、供应商的利益博弈以及自身经营能力的提高来实现的。盈利模式形成的核心是围绕着经济利益的分配,表现为零售企业的购销差价水平。采购价格水映零售企业承担销售职能而获得供应商让渡利润的多少,而让渡利润的多少取决于零售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博弈结果。销售价格水映零售企业为顾客创造新价值而获得的追加利润的多少,而追加利润的多少取决于零售企业与顾客之间博弈的结果。谁在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形成以谁为中心的零售业盈利模式(李飞,汪旭晖,2006)。综上所述,零售企业、供应商、顾客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零售企业为供应商提供销售平台从而获得让渡利润,零售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而获得追加利润,零售企业通过提升组织效率而获得内生利润。

(一)盈利模式

根据零售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的利益关系以及对中国零售市场不同发展阶段特点的分析,可以将零售企业盈利模式归纳为三种。

1.“商品毛利”模式。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我国商品流通市场上,供应商在与零售企业的关系中一直处于支配地位,零售企业由于货源限制以及自主定价权的缺失,只能以进销差价作为盈利的基础,利润的实现来自商品销售实现的毛利,这就是“商品毛利”盈利模式。

在计划体制下,我国一直存在商品供应短缺的问题,为了保证居民正常的生活需求,维护市场的供求平衡及稳定,政府实行了凭票证券进行供应的计划经济模式(李飞,汪旭晖,2006)。在这种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卖者主导着交易双方的利益分配,顾客向零售企业转让较多的价值。同样,因为商品供应的短缺,国家控制体系决定了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零售企业基本上只能接受供应商提供的配额,没有选择商品种类和数量的权利,也没有与供应商在价格上谈判的可能,所以,在供应商与零售企业的关系中,供应商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供应商向零售企业让渡的利润有限。由于零售企业只是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买卖,并且在买卖商品的数量上也没有决定权,所以零售企业不具有提升组织运营效率的激励因素,内生利润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其利润来源被限定为购销价格的差额,零售企业一直被动地选择“商品毛利”模式作为盈利模式。

2.“后台毛利”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连锁经营形式出现的超市以及大型购物中心发展迅速,在流通市场上改变了传统的供应商支配零售企业的格局,逐渐形成了一种反纵向控制的趋势。连锁经营的超市和大型购物中心等零售企业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使得单次采购量急剧增大,使得零售企业在与供应商交易中的地位有了大幅度提升。零售企业凭借巨大的采购量对供应商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供应商都希望零售企业能够帮助其销售产品,也愿意为获得零售企业的销售资源而支付一定费用。于是超市和大型购物中心等便利用自己日渐强大的销售网络向供应商收取进店费、店庆费、堆头费、广告费等各种形式的通道费用,这些通道费用和销售数量折扣两种利润来源被称为“后台毛利”。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逐渐凸显,大多数商品已经实现供求平衡,一部分商品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市场基本告别了商品供应短缺的状况。在商品充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买方成为市场的主导,逐渐控制交易双方的利益分配。尽管零售企业在与供应商的博弈中,凭借着规模优势不断降低采购价格,但是在与顾客进行的利益关系博弈中,零售企业处于卖者的被动地位,加上零售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趋于饱和,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零售企业大都依靠降价打折的方式来吸引顾客,所以降低采购价格所带来的利益并不能扩大毛利率,而是通过低价竞争策略直接把好处转让给了消费者。由于以上原因,零售企业要盈利就必须利用其与供应商博弈中所产生的有利地位,获取供应商的价值转让。这个转让不可能完全是购销差价,而是凭借其规模化优势来收取通道费以及销售数量折扣等在内的费用即后台毛利。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扩大,后台毛利为其带来不菲的收益,吸引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选择“后台毛利”模式作为盈利模式。

进一步地,可以运用双边市场理论分析在零售企业主导的市场环境下顾客、零售企业和供应商三者的利益关系,从而对“后台毛利”模式给予理论解释。石奇和岳中刚(2008)证明了现代大型零售企业的交易平台性质在于其为双边交易提供了匹配的便利。Armstrong(2004)指出所谓双边市场就是两组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另一组参与者的数量。对于大型零售企业而言,供应商选择零售企业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光顾此零售企业的消费者数量;而对消费者而言,为了在购物时能有更多的比较与选择的机会,对零售企业的要求也会体现在进驻零售企业的供应商的数量。作为双边市场交易平台的大型零售企业,向供货商而不向消费者收取额外费用,是因为供货商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而不得不向大型零售企业缴费以获取销售资源;而同时,大型零售企业面对众多其他零售企业与其争夺消费者,因此只能通过低价销售的方式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平台并进行交易。这样,就形成了零售企业对顾客采取低价甚至免费服务,而对供应商一方收费通道费等各种费用以降低运营成本并获取利益的“后台毛利”模式。

3.“资本经营”模式。零售企业通过采购和销售环节在资金交付上的时间差,可以沉淀出巨额的现金流,从而达到为企业筹资实现进一步发展的目的,并可能以无息资金投资相关项目以获利。这就是“资本经营”模式。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零售企业高速成长阶段,零售企业规模急剧膨胀,尤其是通过连锁经营的形式,零售企业采购量大幅度增加,增强了与供应商谈判的能力,在不断要求提高返利和增加通道费的同时,零售企业加大对供应商资金的占用,资金占用和后台毛利一样也成为零售企业的重要盈利方式。零售企业规模的急剧膨胀需要巨额的资金,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成为了零售企业重要的筹资手段。通过占用供应商的资金,零售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而规模的扩大又带来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使得零售企业采购量增加,进一步增加了与供应商谈判的砝码,进而能够要求供应商返还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通过增加采购量,零售企业可以占用供应商更多的资金,从而进一步扩大规模。同时,将占用的供应商资金投资于其他相关项目以获利也是大型零售企业常用的做法。由于以上原因,“资本经营”模式成为零售业常见的一种盈利模式。

(二)现有模式的局限性

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基于购销差价的“商品毛利”模式的运用受到了制约,“后台毛利”模式和“资本经营”模式成为当前我国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广泛运用的两种盈利模式。但在实践中,“后台毛利”和“资本经营”模式也日益呈现出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后台毛利”模式使零售企业片面追求规模扩大,出现了非理性的状态。零售企业一味追求业务拓展速度的增快,而忽略了经营能力的提高,导致零售企业在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业绩并没有同步增长,零售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还是很弱。而从长远看,我国零售企业必须致力于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

2.“后台毛利”模式和“资本经营”模式可能导致工商关系紧张。因为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收取各种各样的通道费,供应商认为零售企业索取的太多甚至难以承受,以至于出现了供应商联合起来向零售企业停止供货的事件。

3.“资本经营”模式使得零售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一旦新开门店的销售无法支撑采购量的增加以实现返利及进一步的资金占用,或者用占压供应商的资金所投资的项目失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由此将会给零售企业自身以及供应商带来巨大的损失。

4.“后台毛利”模式和“资本经营”模式不可能给零售企业带来取之不尽的利润。零售企业在总量上最终会趋于饱和,零售企业靠外延扩大规模的发展空间逐渐缩小,销售额相对稳定后,后台毛利和资本占用将难以增长,甚至由于竞争的加剧后台毛利还会逐渐减少。另外,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已经对通道费的类别和收取方式等进行了一些经济规制,例如日本的反垄断法规定零售商最多只能收取三种通道费(石奇,岳中刚,2008)。目前在国内还没有针对通道费问题的明确规定,但是未来肯定会出台相关规定来规范市场行为,对采取“后台毛利”模式和“资本经营”模式的零售企业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零售企业必须寻找新的或优化的盈利模式。

三、基于价值链优化的零售企业盈利模式

零售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长期处于供过于求,买方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特征将越来越明显。因此,顾客价值的体现是购有所值,也就是顾客不仅仅是要购得想要的商品,还会对购物过程中的人员服务、购物环境等有更高的要求(李飞,汪旭晖,2006)。所以,今后零售企业只能通过大力提高经营能力,努力在为顾客创造价值方面超越竞争对手,从而从顾客处获得更多的追加利润。零售企业要想在未来取得有效的发展,必须与供应商和顾客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改变现有的零售企业、供应商、顾客之间的价值关系,只能通过优化价值链,提升整个价值链的运营效率,使整个价值链的总利润增加,进而与供应商、顾客分享优化价值链所带来的利益。

因此,未来零售企业盈利模式应该是以优化价值链,提升价值链运营效率为基础的“整合价值链”模式。所谓“整合价值链”模式即指通过整合“与供应商信息分享一自有品牌开发一信息和物流系统建立一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一与竞争者建立合作关系”整个过程,降低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费用成本,与供应商和顾客合作创造并分享新的利润点,开发自有品牌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问,与竞争者合作实现规模经济,建立信息与物流系统,提升市场反应能力(见图2)。

优化价值链的核心是创造新的价值以及降低零售企业、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费用成本,特别是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费用成本。例如像沃尔玛与宝洁的关系那样,通过分享沃尔玛的信息系统,宝洁可以追踪自己所有产品的销售信息,从而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及时增加或减少生产,这不仅使得宝洁产品的销售量大大提升,也使得库存和物流等成本明显降低。所以,零售企业应该转变思路,从传统的与供应商、顾客争夺利益的竞争关系转变为通过合作创造价值、分享价值的伙伴关系。零售企业的发展,除了使得供应商和消费者受益以外,物流部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不断增大的商品交易量使得物流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它们借此机会可以扩充其经营网络,升级信息处理系统,形成规模优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将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并形成新的利润中心。尤其对于网上零售企业,高效的物流体系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能为顾客带来更多的感知价值,帮助企业实现更多的追加利润。零售企业除了作为交易平台提供服务以外,会有自有品牌的发展。在国外,自有品牌的发展非常迅猛,在超级市场和大卖场里,自有品牌的销售在总销售额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大一部分利润来源于自有品牌。

由于零售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会导致资源浪费,成本增加,因此,零售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将有助于增加整个价值链的利润。特别是国内零售企业面对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时,应与其他企业合作,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实现价值链一体化,使合作中的各企业的资产和核心能力能够互补,最终产生共生效应。

四、零售企业价值链优化的途径

根据以上讨论,零售企业未来的新增利润在于与供应商和顾客分享优化价值链所创造的新的利润,而这一方面来源于零售企业建立自有品牌,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而创造的价值;另一方面来源于与供应商、顾客、竞争者合作的过程中减少的费用成本。因此,零售企业实现价值链优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开发企业自有品牌。自有品牌产品成本低廉,也可以节省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费用,使零售企业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自有品牌的开发能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经营的能力,有利于促使零售企业与制造商建立合作共赢关系。因此,自有品牌的建立可以使零售企业在与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减少施加给供应商的压力,缓解工商矛盾。同时,也使零售企业能够让渡更多的利益给顾客,从而吸引更多的忠实顾客。国际上许多零售企业通过自有品牌在盈利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像瑞典的宜家家具,其销售全部来自于自有品牌,美国著名的零售企业西尔斯90%的商品是自有品牌(洪秀华,2010)。我国零售企业在自有品牌的建设发展上还不成熟,这将是我国零售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2.建立双赢的零供关系。零售企业在挑选有信誉的供应商以后,应与供应商信息共享,并建立有效的资源配置网络。柯美胜(2007)指出,有调查显示,在整个商品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间协作程度的提高将有效提升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大大提升整个价值链的利润水平。商品供应链上各企业间信息共享程度每提高3%将节约23%的流通费用,整个供应链条的库存可以减少34%,商品周转率可以提高30%,顾客的需求可以提前15天得到满足,整个链条的利润可以提高23,5%。因此,与供应商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并共享信息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价值链的利润。零售企业在帮助供应商提升销售业绩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实现双赢。

3.增加顾客增值服务的内容。我国未来零售市场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买方主导卖方的状况,零售企业要想在发展客户资源的同时不损害自身利润,只能通过培养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来实现持续的发展。例如,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安装以及维修服务的家电零售企业一定会为其带来良好的口碑和更多的忠诚顾客。再如,网上零售商店已成为零售业的一种发展趋势,能为顾客提供新的增值服务,如提供易于获取的商品详尽信息和送货上门服务的网上零售商店将获得更多顾客的青睐。传统零售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网上零售商店为企业带来新的销售和盈利增长。

4.深化零售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买方市场的背景下,零售企业数量会趋于饱和,通过扩大规模来寻求规模效益或者控制上游供应商来获利的方式只能加剧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而竞争会浪费企业资源,增加运营成本,因此零售企业之间也必须从以往的竞争者关系向合作者关系发展。同一地区的零售企业可以通过共建物流与配送中心,对商品的储存和配送进行集中管理,在不扩大规模的情况下也能体现规模效应,大大降低仓储和物流成本。零售企业还可以通过合作来共同开发自有品牌,这样不仅能集聚更多的资源来实现自由品牌的发展,更广阔的销售平台也自然增加了自有品牌的成功率。

经销商的盈利模式范文3

(一)研究背景

戴尔(dell)公司创立以前,计算机行业都是由制造商生产后,配售给经销商和零售商,再由他们卖给消费者。戴尔公司认为,电脑的间接销售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并且由于计算机部件更新率快,大量的库存积压会使计算机制造商的收益率降低。

基于上述分析,戴尔确定了其公司“基于网上目录的直销模式”,改进消费者购买电脑的过程,把电脑直接销售到使用者手中。公司凭借互联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向客户直接销售,使公司更贴身的为顾客提供价值及服务。

(二)研究方法

(1)通过戴尔官方网站,体验pc机的购买流程,以了解戴尔产品的品质特征,客户服务方式态度及售后服务的保证,为后续的定量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2)与周围消费戴尔电脑的同学进行访谈本文由收集整理和调查。受访者的经济状况有明显的层次区分,不同性别的人数各占一半,大多数为在校学生,小部分刚刚就业。

(3)通过“鱼骨图”分析法,找出制约戴尔“基于网上目录的直销盈利模式”的制约因素;通过“swot”分析法,找出戴尔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威胁和机会,分析戴尔的竞争力。

二、戴尔直销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戴尔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产品和服务,在过去的几年内戴尔的网上商店销售额在全球保持增长态势,在亚洲的发展逐步增强。

中国目前已成为戴尔全球收入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自2000财年到2010财年,戴尔中国的收入增涨了11倍,销售量增涨了52%。根据idc(internet data center)的报告,戴尔现在成为中国第二大计算机供应商,拥有9%的市场份额。

(二)戴尔“基于网上目录的直销盈利模式”制约因素

戴尔营销模式的主要制约因素有:搭建和维护电子商务平台网站费用高;建立相应的库存和配送系统耗时长;网上交易数量小,商家因为订货过少而承担相当高的订货的价格;整个商品目录庞大;支付和安全认证等技术因素制约。

(三)戴尔“基于网上目录的直销盈利模式”的竞争力分析

根据对同学们在网上商店购买,使用戴尔电脑的调查与汇总,利用swot分析方法发现戴尔网上直销盈利模式的特征。

(四)戴尔网上直销盈利模式运行原理

戴尔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与戴尔以企业外部网相

连,建立了一个供应商门户网站,客户订单每两小时更新一次,供应商根据客户需求立即供货。在戴尔公司的直销网站上,提供了跟踪和查询消费者订货状况的借口,使消费者可以查询已订购的商品从发出订单到送货的全过程。

三、戴尔直销电子商务模式启示

戴尔之所以能在网上直销盈利模式中获得成功,关键因素就是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商业系统,即一个富有成效的供应链以及零库存的经验模式。戴尔主要采取b2c网上商店的电子商务模式,绕过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环节,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到终端消费者。

经销商的盈利模式范文4

简而言之,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创造营收与利润的手段和方法。尽管这在概念上并没什么惊人之处,但每一个商业模式创新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因为在某一行业,由于商业模式不同而使企业的价值与盈利能力有天壤之别,更是因为基于某种创意所形成的商业模式创新,不仅颠覆了传统的盈利模式或发展模式,还成为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诸多企业的成功缘于偶然而失败归于商业模式者比比皆是。实际上,成功的商业模式非常一样而又非常不一样。非常一样的是这一模式创新性地将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盈利模式与经营机制等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盈利性、协调性、价值、风险控制能力、持续发展能力与行业地位等。非常不一样的是这一模式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的成功,更多的具有个性,不能简单的拷贝或复制,而且必须通过不断地修正才能保持企业持久的生命力。因而,借鉴基础上的创新永远是商业模式中商业智慧的核心价值。

成功商业模式的主要特征

首先,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分解所形成。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为以技术为基础、依托产业价值链、着力管理创新的方式。其中,基于产业价值链这一外生因素的价值定位、盈利源选择、盈利点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依托产业价值链挖掘商业机会、展开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商业模式建构与实践的分水岭。而商业模式最核心的部分—盈利模式,恰恰完全依赖于对产业价值链的分解。目前,将某一环节或细分领域做深、做专、拔高,或将不同产业的价值链条实现耦合,成为做强做大企业的主流。而纵向一体化、全产业链等产业整合,适合一个全新产业初期,但不能当做长期发展战略。

其次,有独特的、持久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式最为关注的不是交易的内容而是方式,其目的不在于概念的重整而在于实现营收与利润,因而盈利模式是成功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同时,一个盈利模式必须有一定的价值主张及运营机制的导向和支撑,因而是成功商业模式的集中体现。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特性与持久性。所谓“独特性”,就是能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且在同一行业中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采用;所谓“持久性”是指能够支持企业持续赢利。

最后,具有一定的原创性或较强的创新性。创新是一种商业模式形成的逻辑起点与原动力,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区别于另一种商业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创新性成为成功的商业模式的灵魂与价值所在。现阶段,我国企业商业模式的形成有多种路径,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成功商业模式”不必苛求完全原创但也不能完全模仿,需要将中国人的特定思维或特质与特殊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形成经世致用的商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的商业模式主要来源于两个层次:一是具有完全的原创性,或在关键环节实现了突破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原创性;二是模仿或借鉴了国外最新的商业模式,进行了一定创新,但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改革开放后十大成功商业模式

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十大成功商业模式”来源于一批在持续经营、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增长态势、影响力与体量等方面表现突出,在成功度、创新性方面优异的企业。

腾讯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抓住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形成新的业态的机遇,通过建立中国规模最大的网络社区“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嵌入主营业务。盈利模式:在一个巨大的便捷沟通平台上影响和改变数以亿计网民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并借助这种影响嵌入各类增值服务。创新性:借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之力切入市场,通过免费的方式提供基础服务而将增值服务作为价值输出和盈利来源的实现方式。

阿里巴巴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抓住互联网与企业营销相结合的机遇,将电子商务业务主要集中于B2B的信息流,为所有人创造便捷的网上交易渠道。盈利模式:通过在自己的网站上向国内外供应商提供展示空间以换取固定报酬,将展示空间的信息流转变为强大的收入流并强调增值服务。创新性: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国内外分销渠道和市场机会,使中小企业降低对传统市场中主要客户的依赖及营销等费用并从互联网中获益。

携程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抓住互联网与传统旅行业相结合的机遇,力求扮演航空公司和酒店的“渠道商”角色,以发放会员卡吸纳目标商务客户、依赖庞大的电话呼叫中心作预定服务等方式将机票、酒店预订、度假预订、商旅管理、特约商户及旅游资讯在内的全方位旅行服务作为核心业务。盈利模式:通过与全国各地众多酒店、各大航空公司合作以规模采购大量降低成本,同时通过消费者在网上订客房、机票积累客流,客流越多携程的议价能力越强其成本就越低,客流就会更多,最终形成良性增长的盈利模式。创新性:立足于传统旅行服务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完成一个中介的任务,用IT和互联网技术将盈利水平无限放大,成为“鼠标+水泥”模式的典范。

招商银行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抓住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业相结合的机遇,以“金融电子化”建立服务品牌,先后推出国内第一张基于客户号管理的银行借记卡、第一家网上银行,第一张符合国际标准的双币信用卡、首个面向高端客户理财产品的金葵花理财、首推私人银行服务及跨银行现金管理等业务。盈利模式及盈利能力:通过扩大服务面、延伸服务线取得多方面的利息收入与增值收入。创新性:将信息技术引入金融业的发展,并以“创新、领先、因你而变”时刻不断推出新服务,引领金融业的发展。

苏宁电器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以家电连锁的方式加强对市场后端的控制,同时加强与全球近10000家知名家电供应商的合作,打造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高效供应链,强化自身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盈利模式:基于SAP系统与B2B供应链项目、通过降低整个供应链体系运做成本、库存储备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一“节流+开源”的方式实现营收。创新性:以家电连锁的方式加强对市场后端的控制力,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向上游制造环节的渗透,使零售与制造以业务伙伴方式合作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进而打通整个产业价值链以谋求更高价值回报。

百度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力求“让人们最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为网民提供基于搜索引擎的系列产品与服务,全面覆盖了中文网络世界所有的搜索需求。盈利模式:采用以效果付费的网络推广方式实现营收。创新性:借助超大流量的平台优势,联合所有优质的各类网站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网络联盟,使各类企业的搜索推广、品牌营销的价值、覆盖面均大面积提升,并从中扩大盈利来源。

华为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定位为通讯设备领域的系统集成服务商与量产型公司,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端到端通信解决方案,并围绕通讯设备领域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形成完整的产品线。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整个通讯产品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赚钱。创新性:凭借通讯设备领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上完整的产品线的营收,以牺牲暂时的亏损为代价将投入市场的新产品按两三年后量产的模型定价,利用企业规模效益、低耗与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非核心环节外包、流程优化等方法挖掘出的成本优势挤垮或有效扼制国内竞争对手,并利用研发低成本优势快速抢夺国际市场份额,打压在成本上处于劣势的西方竞争对手,形成著名的“华为优势”。

巨人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集团紧紧抓住企业价值链上“营”与“销”的环节,通过颠覆式的“营”定义新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地毯式”与“侧翼进攻”的“销”加强对市场后端的控制力。盈利模式:尽管在表面上“脑白金”、“黄金搭档”、“黄金酒”用的是传统盈利模式而“征途”游戏采用“基础服务免费+道具收费”的模式,但实质上巨人是通过营销创新形成的产品服务新概念实现营收。创新性:紧紧围绕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决策处境、消费心理、消费心态等实际需求,用全新的“营”与“销”的方式将实际品质不高的产品或服务赋予全新的概念,并以较短的销售渠道、较宽的销售网络从侧翼迅速介入市场。

比亚迪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依托某一产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在相关产业转型或兴起的背景下,将其产业优势向这一领域进行逆向的产业转移,形成跨领域的、稳步攀升的产业扩张。盈利模式:在产业转移与扩张的过程中,通过改变产业景框、设定新的游戏规则、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顾客需求进行价值创新,以蓝海战略实现营收。创新性:基于电池领域的绝对竞争优势与产业优势,在已有商业领域取得成功后,以较强的复制能力、稳定性、技术创新等,集中利用内部资源、整合各业务群中的优势元素塑造向新兴领域或转型产业进行产业布局的转移与调整,繁衍一个又一个新业务,实现塑造蓝海、产业扩张与价值创造的统一。

联想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依托强大的销售网络,以“贸工技”向“创新驱动”的路径,围绕国际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产业价值链,从加工代销的低端环节向重研发、重服务的高端环节与高级业态攀升与演化。盈利模式: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逐步由以往的大规模低成本制造作为盈利源开始向以服务增值作为盈利增长点的方向转变。创新性:在缺乏,甚至一度弱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弯路”下,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与政府支持,利用民族情结建立起庞大的营销体系、服务网络与市场优势,逐步以产业后端(市场)的控制力提高对产业中端(资本)的控制力,进而以产业中端(资本)的控制力提升对产业前端(技术)的控制力。

对上述商业模式进行梳理不难发现:

第一,“十大成功商业模式”从年代的角度来看呈现出“两端少、中间多”的格局,所涉及的企业实现了持续经营并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一定的体量。

经销商的盈利模式范文5

关键词:大型零售商 常规商业功能 盈利模式

问题的提出

常规商业功能发挥是指零售商通过发挥自身常规或基本商业功能,包括媒介交换、时空调节、平衡供求和价值实现等流通基本功能,通过规模化采购,加速流通,降低交易成本等方式提升盈利的一种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本该是大型零售商天经地义的运营模式。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零供关系、顾客价值、产业环境和产品特性的变化,特别是大型零售商规模的扩大和纵向控制能力的增强,一些大型零售商为了追逐短期收益,通过收取“通道费”或“租金”盈利,仅作为制造商商品销售“通道”,而放弃了采购、销售、促销、商品定价、顾客服务等常规商业功能,被称为“食利型”盈利模式。

“食利型”盈利模式导致大型零售商经营能力基本丧失、店铺同质化和服务功能退化,一些企业严重依赖“通道费”或“租金”盈利,如果不收取“通道费”其利润额竟为负数,陷入亏损的境地,造成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和经营风险加大。迫切需要加快发挥常规商业功能,优化大型零售商盈利模式,促进零售产业链绩效提升。

大型零售商常规商业功能发挥的主要途径

与通道费盈利等盈利模式不同的是,大型零售商常规商业功能发挥的盈利增长点不再是从外部获得,即通过对供应商的压榨、消费者的盘剥而获得,而是从零售经营自身内部挖掘盈利潜力,并转化为现实,如降低采购和流通成本,提升经营效率等。因此,其功能发挥的主要途径也是以常规商业功能发挥为目标,通过提升零售商在顾客服务、品牌开发、整合供应链、促进供需衔接等方面的商业功能而实现。

归纳而言,常规商业功能发挥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开发自有品牌

加强自有品牌的开发是大型零售商盈利增加的有效途径。自有品牌的开发减少了商品供货的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还可以依靠超市自身庞大的销售体系,能迅速形成销售规模。同时,可以有效避开价格战,提升经营利润。根据AC尼尔森公司的调查,许多自有品牌的商品价格要比同类商品价格低20%-40%,而利润要高出10%-20%,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和竞争力。

(二)规模化采购

大型零售商通过自身的网点规模和销售额的优势,实现单一门店分散采购向总部集中采购转变,通过规模化、成批量的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从而提升经营效率。

(三)扩大自采比重

自采是指零售商直接与生产商对接,减少流通环节中的多层供应商和批发商环节,从而能降低流通成本,提升经营效率。

(四) 整合供应链以提升物流服务功能

现代物流业被公认为“第三利润源”,它也是零售企业实施逆向整合供应链的最佳渠道,在优化供应链高效回应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既获得了供应链整合的利益,又实现了对供应链的控制,实现需求、采购、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的全过程管理,从而建立起高效安全的供应链。

(五)增强零售服务功能

零售的本质是服务,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绩效,才能为零售盈利创新新的空间。如苏宁提出了“双重服务”,即“服务供应商+服务消费者”,构建现代商业新的“服务链”。通过及时向企业反馈市场信息,主动引导工厂制造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根据消费者需求,发展衍生服务等。

(六)网络渠道创新

网上销售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市场空间巨大,增长幅度大;无店铺租金成本,有助于提升毛利率;同时是以个人为对象的“定制化营销”,有助于实体店与虚拟店的互动,拓展市场空间,为零售商拓展盈利空间带来全新机遇。

大型零售商常规功能发挥的经济绩效

大型零售商常规商业功能的发挥,不仅仅能提升自身经营绩效,更会对整个产业链的绩效带来深远影响。不但可以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绩效,还可以增强流通功能,优化供应链条,甚至还会促进新的流通业态生成。其提升流通绩效的机理如图1所示。

(一)降低流通成本

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实施规模化采购、提高自采比重、整合供应链、开拓网上销售等常规功能发挥可以有效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零售商利润和整个产业链绩效。对自有品牌而言,零售商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渠道降低流通成本:一是利用流通企业长期形成的商誉资产,省去了大量广告等宣传费用;二是省略中间环节进货,节省了部分流通费用;三是通过规模化的生产或订制降低产品开发和生产成本;四是剔除了供应商交纳给零售商的经销返点、进店费、广告费等通道费用,而这些通道费用最终会附加到商品价格和消费者身上。

因此,自有品牌得以在实现顾客购买成本降低的同时,提升零售商自身绩效。有数据表明,自有品牌的价格通常比制造商品牌的价格低20%-40%,而利润却高10%-20%。类似地,零售商实施规模化采购、提高自采比重、整合供应链、开拓网上销售也可以实现采购价格降低和中间环节省略,从而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绩效。

(二)优化供应链条

传统运营模式下,供应链条的网络化程度和层级不断扩张,这种日益多元和交叉的网络化供应链条会有助于将商品精确地配送到特定需求者手中,从而满足产销衔接,实现商品价值,促进社会再生产发展。

但是这种扩张的链条也会产生大量的冗余,提高交易成本,并造成效率下降。实际上,零售商在与消费者进行良性互动沟通基础上发挥的规模化采购、加速流通、提高自采比重、自有品牌等常规商业功能不但可以有效简化供应链条层次和网络关系,降低流通成本,也可以做到精确对接供需(按需采购),从而实现供应链条的真正优化:既精简又高效。

(三)生成新型业态

大型零售商常规功能发挥生成新型业态作用主要体现在整合供应链、拓展延伸服务功能、网上销售或电子商务的开展等方面。大型零售商在整合供应链的基础上,通过对生产者、供应商、消费者等多方需求的协同催生“敏捷物流”和“精益物流”,并通过承接制造商相应生产服务外包为“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服务领域,通过对消费者售后服务、顾客价值评价、客户需求分析等消费者服务功能拓展延伸,逆向催生众多与消费者服务相关的新型业态,并将这些信息整理加工,增强零售研发和服务功能,以及对制造商的服务绩效提升;电子商务的开展则直接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利用因特网新型流通平台,以数字化电子方式完成商品交换和价值实现,促进新型流通业态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和一体化发展。

(四)提升流通绩效

零售商采购、研发、物流、服务等商业功能发挥在降低流通成本、优化供应链条、生成新型业态的基础上,还会进一步提升流通绩效,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绩效优化。在生产环节,由于零售商大规模定制、以及研发设计环节的创新,将有助于制造商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减少产品供需不衔接的矛盾,提升生产商效率;在分销环节,零售商自有品牌和自采等常规商业功能的发挥,直接减少了分销环节的层级和冗余,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通成本,提升流通绩效,同时,对品牌供应商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利润水平都带来驱使其下降的动力,从而促进分销环节竞争,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分销环节优化和绩效提升;在物流环节,由于优化供应链管理,缩短商品周转和仓储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物流效益,并可通过生产销售的直接对接,解决了困扰物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对消费者来说,商品零售价格的降低和商业服务功能的完善,将从两个不同维度优化提升顾客绩效及其福利效益。因此,零售商常规商业功能的发挥能够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绩效,促进产业链整体效益的优化。

(五)增强流通功能

根据马克思的经典论述,流通的基本功能有媒介交换、时空调节、强制均衡和利益实现。零售商业常规的发挥可以充分发挥零售商差异化经营优势、成本价格优势、渠道控制优势、促销优势、零售研发优势等多项优势,不但有助于流通基本功能的实现,还会促进流通的经济增长功能、效率实现功能(包括时间和空间双方面效率提升)等流通拓展功能的实现,从而增强流通功能。

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研究表明,大型零售商通过实施自有品牌,规模化采购,整合供应链、渠道和零售服务创新等途径发挥常规商业功能,回归零售本质,能够有效提升流通绩效、拓展流通功能,是大型零售商盈利模式变革和产业链整合优化的必然选择。然而,当前部分零售企业沉迷于“食利型”盈利模式,而不去主动适应流通创新的需要发挥常规商业功能,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学术界对于大型零售商收取通道费的合理边界仍存在争议,以及现实中缺乏对零售商滥用市场势力行为的有效规制。

为此,有必要: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在正视大型零售商收取通道费合理性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型零售商滥用市场势力和放弃常规商业功能行为的甄别,厘清大型零售商收取通道费的合理边界,同时注重对大型零售商常规商业功能发挥机理、作用路径和绩效的研究,为大型零售商盈利模式转型指明方向。

二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对大型零售商滥用市场势力的行为进行严格规制,并且引导大型零售商回归零售本质,使其发挥商业功能,促进零售产业链绩效优化。

参考文献:

1.徐从才,盛朝迅.大型零售商主导产业链: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新方向.财贸经济,2012(1)

2.宋则,常东亮等.流通业影响力与制造业结构调整.中国工业经济,2010(8)

3.石奇,岳中刚.零售商对制造商实施纵向约束的机制和绩效评价.中国工业经济,2008(5)

4.盛朝迅.基于业态变异视角的我国百货业盈利模式思考.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2)

经销商的盈利模式范文6

网游盈利模式是收费还是免费?是从虚拟物品中获利,还是从计时点卡销售中获利?或者是通过广告模式盈利,实现彻底的免费?关键在于哪一种能更长久、更赚钱。

网游发展十来年间,盈利模式的创新一直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目前的网游总共有以下几种盈利模式:

第一,点卡销售。这是网游最早的盈利模式,玩家购买点卡对账号进行充值,而点卡则根据在线玩游戏时消耗的时间进行扣除。自盛大的第一款休闲游戏《泡泡堂》推出以前,国内游戏运营商都采用这种计费方式。

第二,包月消费。2004年,国内以九城为首的运营商开始将点卡消费改为包月消费,玩家可以购买包月卡玩游戏,不再以秒卡方式计算在线消耗,该举措一经推出,《奇迹》玩家排队购买包月卡的景象,蔚为壮观。

第三,游戏免费,其盈利以销售道具和增值服务为主。2004年起,业界几大运营商,上海天之图、欢乐数码、北京一起玩、游戏橘子、久游开始宣布对其旗下的几款游戏进行免费运营,其盈利模式以销售道具和增值服务为主。网游的免费运营风潮以多米诺骨牌式的效应席卷2005年的网络游戏市场。

第四,内嵌广告。2005年底,上海天联世纪运营了韩国游戏《街头篮球》,该游戏同样以免费模式运营,但是其盈利模式却大大扩展,有先例的是韩国运营商公开对游戏中的一个“背版”进行广告招标,起价为4周6万美元。游戏中大量出现的类似于现实中的街头广告牌将会真正为运营商带来大量的利润。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出现另一条大道。

第五,异业合作牌。所谓异业合作,就是游戏运营商与传统行业各自做自己擅长的,取长补短或强强联合。异业合作的好处不言而喻,由于既定的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双方品牌的嫁接将对各自不同的消费群体造成影响和冲击。例如第九城市运营的《魔兽世界》与可口可乐的合作就属于游戏界较成功的异业合作例子之一。

第六,返利销售。返利销售在很多行业中并不新鲜,但对网游的盈利来说却是一种新生事物。返利销售,就是在当前免费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对玩家的利润返还,即玩家虽然通过购买道具消费,但只要游戏参与度足够高,就能从游戏中拿到红利作为报偿。玩家不仅是游戏的参与者,同时也成为游戏的兼职雇员。

第七,先体验后付费。金山的最新产品《封神2》在道具收费的基础上,推出先体验后付费的模式,并把银行的信用机制(玩家可以透支消费)引入网络游戏。

到目前为止,网游的盈利模式可谓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上述几点是几种主流的盈利模式,另外还有合作分成、比赛赞助、技术产品的租赁转让、技术平台、周边产品销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