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失能老人如何护理范例6篇

严重失能老人如何护理

严重失能老人如何护理范文1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护理 表现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02-01

1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护理的目标及原则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临床经验合理制定患者的护理的目标和原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的学科处于萌芽阶段,暂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公认的准则,因此,只能提出一些指导性的目标及原则。

无论病因如何,痴呆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结合临床经验,痴呆的基本特征有早期出现近记忆障碍,人格的改变(通常表现兴趣减少、主动性差、社会性退缩,但亦可表现为脱抑制行为),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对自己熟悉的工作不能完成,晚期生活不能自理,运动功能逐渐丧失,甚至穿衣、洗澡、进食以及大小便均需他人协助。

痴呆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因此有必要对痴呆的病期进行确认,这有助于对疾病的评估进行区间划分,方便确认相应区间的治疗方案,同时有助于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及时应对,还有助于整体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一些未出现的问题如何更好的避免做出预防性的治疗措施。

痴呆通常靠认知和功能损害的程度进行分期,适用于描述任何一种痴呆严重程度,但这一分期标准对非AD痴呆却不太适合,当前,特异的功能分期(FAST分期)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在界定AD和其他痴呆的病程方面十分有效。基线时的技能、所患损害以及社会环境决定了其执行某项特定功能的能力。因此,在对很多认知域起病前功能状况的了解之后才能建立对病患严重程度的评估。应引起注意的事,行为和神经精神症状没有分期特异性。

2 对AD患者护理对策的探讨

2.1 护理过程中的一般须知。①当痴呆患者容易产生不安的情绪,对待患者的态度保持耐心的态度,使患者有安全感。②对患者的饮食结构以及营养健康要多加注意,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帮助患者多关注个人生活起居以及多参加社会活动,注意加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减缓患者记忆力的衰退。③患者的行为动作较为缓慢,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配合患者的节奏,不急躁,不催促,不能勉强患者做超出其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这样会加重患者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加重。④预防事故的发生,AD患者多为老年人,在其患病之后认知能力下降,可能无法准确判断周围的环境,由于病情的原因,在语言表达方面会出现一些障碍,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耐心照顾,减少事故的发生,更好的保证AD患者的安全。⑤在对AD患者护理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患者,保护其自尊心不受到伤害,多激励,多赞扬,虽然老人的各方面的功能在衰退,但其意识存在,因此在对待老人的过程中,不能漠视他们,要尊重,有耐心,减少对老人心灵的伤害。⑥减少让老人独处以及外出的机会,减少其失落感的产生以及走失的意外状况的发生。⑦重度痴呆期的患者处于完全缄默,完全卧床,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状态,要多帮助其活动关节或翻身,预防褥疮、泌尿系统以及吸入性肺炎等一些合并症的发生。⑧AD患者的出现狂躁等症状时,其用药情况也应多家注意,要注意对症下药,多选用中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2 老年痴呆常见症状和问题的护理对策。

2.2.1 智力衰退的护理对策。①对待健忘者要多激励,减少对他们的批评指责,对其反复询问的事情要耐心解答,可用转移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减少其询问次数。②对于患者经常出现的场所,要教其用熟悉的标记标示。③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注意多使用简单的字句,要不断的强化他们的脑使用频率,以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对记忆过程要分步练习,对训练的内容要不断的复习,反复的强化,这样对延迟记忆力衰退有很大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①对患者喜欢吃的易消化的食物提高供应次数,减少其进食的分心频率,让其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食,同时注意其吃饭速度,对于拒绝进食的不能强制喂食,要转移其注意力,在适当时间再慢慢进食。②要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问题,要让勤洗澡,对卧床的患者,要多帮其擦拭,以保持干净整洁。对于洗脸问题,如无法自觉主动进行,要在旁边进行辅助,不能置之不理。③要密切注意患者的一举一动,例如上厕所问题,要观察患者的具体表现,对于无法准确认知的患者要帮助其做标示,认识标示,强化记忆,引导其上厕所。

2.2.2 对于精神衰退行为的护理。精神衰退具体表现为:①容易出现幻觉。幻觉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知觉障碍,在AD患者中,幻视和幻听都经常出现,据统计,幻觉出现得比率为25%,幻觉出现预示着患者的各方面的机能都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病情急剧加速,此时,护理者英更加关注患者的具体行为变化,以便医生更好的进行治疗。②抑郁,患者经常出现吵闹、心里极度不安、易怒等行为问题,这种症状多出现在下午或者晚上,对此可通过分散其注意力的方式来减少类似行为的发生。

2.2.3 针对晚期病患的特殊护理。晚期病患严重痴呆,处于完全缄默,完全卧床,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状态。常伴有恶病质、肌强直和大小便失禁。病患需完全依赖护理人员。对此,应给患者时常翻身,避免褥疮的出现,要定时对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排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其具体情况,要多陪伴老人,多对其讲话,安抚,增加其安全感。

另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人也应给予老人更加的关注和照顾,对待老人要有充分的耐心,要搞好家庭起居环境,对一些利器等物件要注意收藏好,要多帮助老人进行记忆训练,减慢其病情加重的速度,全方位照顾好病患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谌青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6

严重失能老人如何护理范文2

一、什么是“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医养结合基本内涵与特点

从内涵上来讲,医养结合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从保障目的来看,与传统养老模式一样,医养结合旨在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务,以使老人安度晚年。

从参与主体来看,它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

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从人性角度来看,它同时考虑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符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

从广义范畴来界定,医养结合不仅是将传统养老保障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探索,还意味着一种跨越式的养老新理念。

一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实践,都可以被界定为医养结合的范畴。比如,近几年青岛、重庆等地开展的老年长期照护制度探索,本质上也是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组合提供,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

因此,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2. 医养结合与传统养老模式有何不同

首先,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两者提供服务内容的差异最为明显。医养结合模式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的结合。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不同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比如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家庭,机构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各类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属主体。在具体实践中,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以是设有老年病科的医疗机构,或者是医疗机构分设、下属的养老服务单位,也可以是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院、福利院。

因此,医养结合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养老模式而存在,更多意义上,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而运转。它可以和任何传统养老模式相结合,在任何养老模式中以不同形式实现医养结合的服务供给。

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优势

很久以来,我国的养老院只能提供养老而无法医疗,而医院只能医疗而不能提供养老服务,这种 “医养分离”的结果,是养老院里的老人经常要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不仅得不到及时救治,还给家人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养老院无法提供专业化的康复护理服务,也造成许多老人将医院当成“养老院”,即使病治好了,也要占着床位不出院,形成严重的“压床”现象,使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无法发挥出最大效益。

医疗机构牵手养老机构建立医养联盟,打通了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割裂的状态,可以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养老机构可以整合医院的医疗资源,提高为老人服务的能力,医院可以树立社会公益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及医疗服务的覆盖面;老有所医和老有所养,可以减轻老人亲属及子女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让他们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

二、在国内,医养结合都有哪些模式

医养结合是国内外备受关注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丹麦、瑞典等国家,由专业护理团队、全科医生及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养老院的医养结合模式已经运营多年。目前,国内不少地区也在医养结合方面有了一些探索,主要存在四种模式。

模式一,将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辐射到养老院。比如,上海在中心城区推行全科医生模式,通过巡诊制和签订协议,将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辐射辖区内的养老院,并通过阶梯医保报销比例,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模式二,公立医院外派由数名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小分队”,长期进驻养老院,这一模式一般只存在于公办养老机构。比如,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中心敬老院的内设医疗机构,通过政府协调,由宝塔区人民医院派驻医生和护士,定期轮换。

模式三,养老机构自行投资医院,由专业医疗团队运营。比如,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内设的医院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运营,不仅对会员开放,也对外提供医疗服务。

模式四,医院团队直接经营养老院。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投资1.2亿元,建设君莲养老服务中心,今年上半年建成后,将是全国第一家由医院投资、管理的公立养老机构。这一拥有500个床位的养老院由医院专业护理团队提供服务,除了在医疗康复、慢性病防治上具备优势,还提供理疗、补牙、体检等个。

三、医养结合做起来有多难

“未富先老”现象突出、人口结构老龄化形势严峻、“4-2-1”家庭结构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劳动人口抚养比较高、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独特的人口、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等多重矛盾导致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中呈现多重问题。

1.机构定位模糊阻碍发展

作为一种养老模式的创新探索,准确定位是医养结合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定位上表现出的突出问题为:具备公立、民营大型、专业化较高等特点的养老或医疗机构基于自身已有基础,能够顺利增设“医+养”业务,并且市场前景良好,而民营、小型、基层的养老或医疗机构往往受自身基础条件限制,很难再拓展“医+养”业务,但如果任由这一趋势发展必然会加大不同级别医疗、养老机构之间的分化,使有限的“医+养”资源过于集中,不利于实现医疗、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不少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定位没有很好地契合本地区的人口结构、实际养老需求,往往定位高端市场、瞄准高端人群,难以满足普通收入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入住率。

2.主管部门交叉重叠,责任无法明晰

从实践情况来看,当前推行医养结合面临的最大困难应该是所涉及的业务主管部门交叉重叠,责任无法明晰。按照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从医养结合的业务范围来看,养老保障业务涉及的主管部门是民政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而医疗保障业务涉及的主管部门除了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外,还有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从机构管理来看,各级养老机构隶属于民政部门,而医疗机构又隶属于卫生部门,涉及到医疗保险费用报销事宜又由人社部门主管。交叉重叠的部门管理直接导致襁褓中的医养结合就处于“多龙治水”的局面,部门之间职责界定模糊,极易出现利益纷争、责任推诿等现象,阻碍医养结合的健康发展。

3.医院没动力,医保有阻力,“套保”隐患多

首先,三甲医院医疗资源接纳现有的病人流量已经难以承担,农村基层的卫生所和乡村医生由于条件和能力所限承担不了护理职能,而有能力承接的基层医疗机构却又缺乏动力。

其次,医保对接“隐形门槛”多,出现“想进的进不了、政策放开的进不起”的现象。西安未央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主任刘晓燕说,西安对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对接医保的政策口径已经放开,中心内设的护理院、卫生所和康复院也符合条件,不对接医保的原因在于门诊医保的经济成本太高。“安装POS机和搭建医保的联网系统就需要1万多元,每刷一笔医保还要再付一笔费用,养老院承担不起。”

最后,在各地医养结合的实践中,还出现了其他一些不良现象,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套保”风险隐患严重。某些已经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开设养老托老服务的民办医疗机构,把“养老床位”变相为“医疗床位”,套用医保资金支付养老床位费;把入住老人一般的康复护理服务变相为“医疗诊治”服务,用医保基金报销产生的费用;用医保名义给老人开营养液、中医调理等保健处方……变相套取医保基金。这些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造成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损失、浪费,损害了其他参保人员的权益,并人为增加了养老机构和医疗结构的合作难度。

4.养老理念亟需转变

预期寿命的延长并不等同于健康寿命的延长以及保障老年生活质量。老有所托、老有所养并不是老年保障的最终目标,提高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实现“健康老龄化”才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追求的方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我国刚刚起步,虽然社会舆论关注度较高,但在当前医疗卫生资源紧张、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医养结合形式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规避可能存在的“套保”“逆向选择”等道德风险,还需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标语、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解释力度,转变人们的传统养老理念,培养全社会“健康老龄化”的思想共识,为医养结合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行业标准自缚手脚

民政部2013年6月征求意见的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过于专业,地方上面临执行难。

西安民政局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处处长张执兵说,西安老人的失能半失能等级评定采用的是自己上网搜索得出的“土办法”。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中有5项或者6项“做不了”算失能,3项或者4项“做不了”算半失能。“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是专业的医务人员,没有能力进行失能半失能的鉴定,基层民政干部少,鉴定人手也不够,不得不用‘土办法’。”

四、医养结合难题怎么破

总体来说,应从降低医保门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全环节监管以及建立强制性、统一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级评价标准上着手,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互通。

第一,应放开政策,降低进入医保的制度和隐形门槛,实现“双向转诊”。上海医保办公室主任郑树忠说,2013年2月,上海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对养老机构中的内设医疗机构实行有条件的全部纳入、有资质就审批的政策。对符合资质的机构,第一年开放账户段,一年之后开放剩下的自付段和共付段,以避免监管上的风险。

比如目前,上海100多家有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中,85家已经纳入医保定点,还有数家已经向医保部门提交了申请,未来将会实现全部覆盖。通过医保政策的整合,实现有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为老人提供负担合理的护理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第二,解决医师多点执业问题,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中国癌症基金会秘书长赵平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目前云南等地也已经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允许医师在一定条件下多点执业,这对促进医师人才流动、解决医养结合的医疗人才资源瓶颈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明确监管责任,多部门共同参与,实现全环节监管。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说,可以借鉴日本厚生省下设老健局的模式,设立高一级的统筹协调部门,统筹协调区内养老医疗资源,强制“吃不饱”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近和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结对子”兜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协同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建立统一完善的养老和医疗服务标准,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保障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施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等扶持政策,由卫生部门批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成为有医疗资质的机构,由民政部门确认其非营利性并纳入医保。这样既解决老人的医疗和护理难题,又减轻了老人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同时还能促进养老行业护理水平的提高和老年医疗康复产业的发展。

第四,明确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级评价标准,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的全覆盖。杜鹏建议,应建立强制性、统一的老年人护理等级评价制度,兼顾可操作性和专业性,从使用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人开始,未来实现健康档案和护理信息的全覆盖。

目前,包括上海和广州在内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始由地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老年人护理等级评价体系。上海质监部门和民政部门2013年了国内首个老年照护等级评估标准,这一标准以国际通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量表)以及认知功能评估量表为评估依据,得出四个评估结论和三个照料等级,依托民政部门的近600名评估员,对有需求的老人进行评估并以此为据优先满足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

第五,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应纳入社保管理体系。2012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符合参保条件的失能老人发生的相关医疗护理费用,可由护理保险基金支付。目前该中心正积极办理相关手续,争取将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纳入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因此,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纳入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已是大势所趋。这样可极大地缓解失能老人的经济负担,进一步优化医疗养老资源配置,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医养结合的养老形式本质上仍是养老产业延伸的一环,也可以说是关键的一环,对于失能、失智老人来讲,离开医疗和护理,就提不到养老,二者是融合的统一体,缺一不可。

严重失能老人如何护理范文3

    1.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解剖上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老年人在生理上功能上出现许多障碍和病变。主要表现为活动能力的降低,听力、视力的减弱,记忆力和意志的减退;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营养吸收力降低;内环境平衡能力减弱,适应能力差,因而容易患病,患病后又容易合并感染,一旦患病,病程长,恢复慢,疗效差,易反复等。

    1.2 呼吸系统的变化:老年人呼吸肌萎缩论社区老年护理的模式,胸廓变形,变硬,顺应性降低;呼吸频率及深度受限;呼吸道粘膜和肌纤维萎缩;呼吸道管腔扩大,无效腔增加;肺组织萎缩,毛细血管减少,肺泡变薄,弹性减退,肺泡扩张,易形成老年性肺气肿。

    1.3 循环系统的变化:人到老年,即使在健康状况下,心脏组织也产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如心肌纤维减少,脂肪组织增加。这些都使得心肌J顷应性和收缩效率降低,功能明显减退,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血管系统的普遍改变是血管弹性纤维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变硬和管腔变窄,导致器官血流量减少。故易引起老年人血压增高,心肌缺血。

    1.4 神经系统的改变:脑细胞逐渐萎缩,大脑体缩小,脑重减轻,脑回变窄,脑沟宽,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脑脊液增多,脑血管发生程度不同的硬化,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内营养物质的合量和代谢水平降低,氧供应不足,出现记忆力减退,视力和听力减弱,反应迟钝及运动不准确等功能衰退的表现。

    1.5 空腔脏器的老化:胃肠平滑肌萎缩,弹力减退,韧带松驰,容易发生胃下垂,食道憩室等。胃肠粘膜萎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蠕动减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由于平滑肌纤维萎缩,器官或管腔变小,如膀胱变小,老年人夜尿量增加。

    1.6 实质脏器的老化:肝、肾、胰、牌等均因萎缩,结缔组织增生,导致机能减退。由于肾循环血管硬化狭窄,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使肾清除率下降。同时肾小管退变,使分泌和重吸收功能减退,对电解质的排泄减少,调节水盐平衡功能降低。肝脏缩小,血流量减少,发生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胰脂肪酶分泌减少,常引起脂肪吸收延迟。

    1.7 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变化: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在性腺表现十分明显,到了老年男性睾丸功能减退,生殖能力随之减弱并最终丧失。女性性激素分泌减少,不仅影响生殖功能,还易引起骨组织代谢私 血管等方面的改变。如骨质疏松,易骨折,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引发冠心病等。在老年,各种类型的淋巴细胞数量比例失调和活动改变,使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减弱,自身稳定功能紊乱和免疫监视功能减退。因此老年人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也较高。

    2 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导致机体调节功能不足,抗病能力减退,适应力下降,心理状态也随着老年人特有的变化而出现异常。

    2.1 惶恐遗弃感:每一位老年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作岗位上担负一定的职务,一旦离开工作岗位,会因年老失去地位而感到空虚和被遗弃。

    子孙不孝,家庭不和睦,生病后住院担心花钱多,怕疼痛,怕失去生活能力,尤其是一些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显着的疾病,更易使他们产生I皇恐感。

    2.2 孤独寂寞感:孤独寂寞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心理特征 .有些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当他们离开工作岗位时,则往往着有所失,子女成家立业,各奔东西,加之亲朋亡故,更加孤独寂寞,忧心忡忡。特别是生病离开家的住进医院周围都是陌生人,这样病人自然产生孤独寂寞。如有的病人住大病室时和别人交流一多,情绪开始稳定,一般状态较好。

    2.3 焦虑抑郁感:老年人爱操心,他们既关心儿孙的进步成长,对有些年青人的生活习惯又看不惯,管不了,只觉得自已年龄大了,力不从心,不中用了,因而焦虑不安。当有病时,这种心理更为明显,常担心自己的健康。往往因一些小事发脾气,性格孤僻、固执,不易与人合作,不能自制。特别是生病后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有的饮泣不语,还有的白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2.4 多疑、哕嗦,自卑感:由于存在自卑心理,别人说话时,总怀疑是议论自己。子女们因工作忙,不能及时看望,问寒问暖,使老人就以为儿女冷落他们,常因一些小事生气,流泪。甚至悲愤而轻生。另外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遇事好唠叨,使年青人讨厌他们,更加重了老年人的悲观情绪。

    3 社区老年护理的模式

    社区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照顾者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

    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社区老年护理重在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的目标是:延缓衰老及恶化,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支持濒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适及尊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社区老年护理的优点

    4.1 有针对性提供护理服务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从老年患者的机要出发,护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贴近患者,使护理观察变被动为主动。老年人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如何全方位地护理老年人,提高其生活质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对护理是一个挑战。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下降,同时面临退休、丧偶、慢性病折磨、身体功能下降、经济状况改变等人生大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使得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更为复杂。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护理也是一个挑战。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发病率高、慢性病多。因此,长寿之后如何促进其保持良好的健康功能是今后面临的重大挑战。临终关怀是护理老年人安详、尊严、无憾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站。我国的经济状况、传统的文化思想及医务人员长期形成的道德价值观与发展临终关怀有着强烈的冲击。护理人员不可避免面临伦理的挑战:尊重生命;关注护理而非治疗;注重生命质量;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协助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去者能善终,留者能 . 4.2 老年人对方便,廉价,优质社区护理的需求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患病几率较大,一旦患病都是比较严重;社区少数低保贫困人口,生活困难,其卫生健康问题理应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慢性病患者、心理疾病,先天性疾病患者等重点关护患者,他们除了接受医院的治疗外,还需要社区护理的安慰和帮助服务。因此老年人应成为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对象。社区护士在给予这类患者必须的治疗和护理,让患者配合治疗,减少疾病恢复时间和经费外,可以安排一些活动促进社区老年人健康,具体体现在组织社区老人开展一些全面健身的有益活动以及一些卫生保健常识上。

    4.3 社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4.3.1 离退休综合征指职工在离退休以后出现的适应障碍l。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做错事;由于情绪的改变而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易回忆或叙述以往的经历;有的老人因不能客观地评价事物甚至发生偏见;有的老人情绪忧郁,以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过热等。这种现象对于平时工作繁忙、事业心强、争强好胜的老人尤其明显,无心理准备退休的老人表现较重。据报告,因离退休引起情绪失落感的占75 .针对离退休综合征老年人的特点,社会要给予离退休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家庭要关心和尊重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权益,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与社会义务工作,做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儿孙分忧解愁,使家庭和睦。定期进行检查,及早发现急、慢性疾病的发生。

    4.3.2 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年人独守空巢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单身家庭。

    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结构向小型化转变,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及工作调动、住房紧张等原因,使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针对社会单身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最易患空巢综合征的特点,无论社会,还是家庭都应该多关心单身老人。作为子女,应尽量与老人一起生活或经常回家探视。鼓励老人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在那里结识多些朋友。

    4.3.3 脑衰弱综合征脑衰弱综合征的表现有:疲乏,整日精疲力竭、脑力和体力活动均极易疲劳,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易入睡、睡眠不安稳等。有些老年人及其亲属认为脑衰弱是人类衰老的自然规律,不予重视;而另一些病人则过度紧张,产生焦虑、疑病症。脑衰弱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应认真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关心老年人,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加一些温和的室外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向病人讲解要重视脑衰弱综合征,但不可要过度,以免产生焦虑疑病症,四处求医,补药不离身。

严重失能老人如何护理范文4

[关键词]湖南省;人口老龄化;长期护理保险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047

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卓志强就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就发表过许多看法,我国保险界和学术界也早已对我国如何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展开了广泛谈论,而如今的长期护理保险只在上海等几个一线城市有过试点,其他地区尚未正式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如何发展湖南省的长期护理保险成了一大民生问题。

文章的重点在于根据调查问卷及电话访谈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当前人们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程度以及长期护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从定量的角度说明了哪些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有影响、影响程度的深浅。并且根据问卷所得的数据结论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定价、湖南省的政策细节制定等的理论依据。

1长期护理保险概述

11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义

长期护理保险是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需要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补偿的健康保险。

12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特点

①长期护理保险保险金的给付期限有1年、数年和终身等不同选择,也规定有20天、30天等多种免责期;②长期护理保险的保费通常为平准式,也有每年或每一期间固定上调保费者;③所有长期护理保险保单都是保证续保的;④长期护理保险有不没收价值条款;⑤长期护理保险理赔标准:健康标准,失能标准。

2长期护理保险必要性分析

21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将“长株潭”地区作为试点城市进行问卷访谈,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00份。经过大量数据统计整理,课题小组得出结论:在湖南省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具有市场同时也存在实施困难,而这需要政府与相关社会机构不断深化合作才能完善解决。

22湖南省推行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行性总结

小组以“长株潭”地区作为试点城市,进行了为期较长的问卷调查研究。从问卷回收数据中可以看出民众对自身现在及未来的养老压力的重视以及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期待度。然而,作为一项新的尚未推行的政策,长期护理保险仍存在服务不健全,管理及监督制度不到位,相关医护人员稀缺等问题,且在保费的制定和保险试点及普及方面未有明确的指导。课题小组的基本认识是:长期护理保险具有广阔的市场,有其必要性。但制度完善方面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打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湖南推行的第一炮!

3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31研究结论

针对此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湖南省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可行的,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11可行性分析

从研究来看,湖南省老龄化现象严重:湖南历来是人口大省,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快、城乡失衡、空巢化、高龄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9555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454%;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6419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77%,比重严重失调。保费过高老人无力负担:湖南省医疗卫生费每年平均增长0265,老年人口的医疗总费用呈直线上升趋势。

312存在的问题

(1)护理人员紧缺。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在湖南省,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目前全省 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一线城市差距较大。

(2)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短缺。首先,老年长期护理工作刚刚起步,政府投入十分有限,缺少专项的老年卫生资金。设施建设、护理保险及人员培训均受到资金短缺的限制。其次,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现收现付制,过去没有积累。

(3)湖南省乃至全国社会总体医疗保险的不完善。我国现有的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险基本能够应付人口老龄化危机,但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保障水平上存在不足、我国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针对疾病给付,老年护理并不能够名正言顺地支付,需要老年护理的老人往往借所患疾病急性发作的名义住进医院接受短期疾病护理。

(4)将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商业保险发展困难重重。目前,我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从承保范围方面来说,目前市面上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年龄都限制在 60 岁以下;从给付条件方面来说,相对于国外对长期护理保险有着严格的诊断和审核标准,目前我国各家保险公司只要求医疗机构出示诊断证明,对给付标准并没有十分客观的认定;从条款的设计方面来说,尚未建立通货膨胀保护条款。

32政策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基本得知了湖南普通民众对长期护理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情况,从分析中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建议。

321保费过高可由多方缓解

严重失能老人如何护理范文5

1加强带教老师的自身修养,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习的启蒙者和指导者,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往往对护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个优秀的带教老师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 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娴熟的技术,工作中应注意形象,态度认真、作风严谨,具有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的能力。因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带教老师注重树立护生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使之能够把主动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作为自己的日常行为的宗旨,做到用心、用情为病人服务。加强护生的事业心、责任心、纪律性、思想品德及协作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1]

2如何良好的教学关系

护理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压力大,护生普遍年龄在19-22岁之间,阅历浅,经验不足,对工作压力思想准备不充分,容易产生紧张、自卑、厌学,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给予护生生活及工作上的指导,理解、信任他们,能提高护生的自信心和工作热情,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能力。[3]那么如何消除护生紧张、自卑、厌学感呢?

2.1紧张 护生到科室时要尽快消除她们的恐惧和陌生感。带教老师要有饱满的精神,平常的心态迎接护生,持友好接纳的态度对其做自我介绍,带领其熟悉环境,介绍各班工作内容。使护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有助于护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随时请教老师。尽量避免老师发号施令,由学生跑腿的情况出现。在操作成功或失误的时候,带教老师都应给予关心,指导护生放松,鼓励护生,增强其自信心,共同找出失误原因,及时改正。

2.2护生自卑的心理主要是没有满足尊重的需要,所以带教老师要以激励的方式去鼓励和支持学生,切忌在病人面前训斥护生。否则学生易产生逆反心理,对自己的职业有所怀疑,认为不能胜任。

2.3病人或教师的态度不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有些护生误认为实习只需要掌握好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而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老师应多提问、多与学生交流、多鼓励护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不定期组织小讲题,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要肯定护生的优点,有助于提高其自信心和上进心。

3如何带教

3.1尊重新生,增强其自信心 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会使护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她们往往缺乏心理准备,对自己没有信心,说话做事唯恐不当。

带教老师首先应尊重新生,态度应温和谦虚,要使护生明白,临床工作时间长了工作会更熟练、更有经验,要在无形中减轻护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对工作前景抱有乐观的态度,为开展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为人师表,严格带教,以身作则作为带教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带教老师要工作责任心强、作风严谨、操作规范、技术精良,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查对制度"。护理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学生开始实习,从零做起,老师怎么教、怎样做,她们完全模仿,所以带教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患者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强大的责任感,切实做好实习学生的思想和业务技术指导工作,保证实习计划如期完成。

3.3教人先教心 带教老师首先要解决学生紧张心理,让学生熟悉各科环境,工作中急救药品固定地方,用后及时补充归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物剂量、用量用法、不良反应,做到快、轻、稳、准,以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质量。另一方面,带教老师应详细讲解各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要求,针对学生专业的性质,向学生提出实习重点和目标,进行不同的带教方法。

3.4 示范、勤讲、观察、实践、解疑、再实践 采用老师示范,护生观察,护生实践。[2]老师观察、师生讨论、护生再实践的方法。示范:带教老师要示范性实际操作,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床旁教学,对一些难诊断、易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带教老师应反复讲解,对一些复杂的护理操作和难度大的技术操作,要手把手的教,让学生多实际操作,坚持放手不放眼的指导原则,有计划有安排的逐项进行护理技能的指导训练,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护理计划。临床带教不仅是让实习学生掌握各项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她们的多方位思维,使其能独立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及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带教老师不仅要护生在工作中做到多动脑、多动手、口勤、脚勤,还要引导护生按护理程序掌握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勤讲:随时随地结合临床讲课重点,强调认真查对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培养她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病案分析能力及书写能力。实践:带教老师给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进行基本功强化训练,巩固和运用指导护理实践。平时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技术考核,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及掌握情况,再有重点有目的地针对性辅导,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效果。解疑:提问与解疑是实习带教中常用的方法,一些简单问题,随问随答,但对疑难复杂的先让学生翻阅资料,找出答案,而在实际工作中疾病则表现错综复杂,应将其共性与个性分类,找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要求学生多提疑难问题,带教老师针对重点,进行综合讲解与解疑。然后让护生进行实践。

3.5 强化基础护理观念 有些护生在进行基础护理时走马观花,转一圈病房就出来,未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纠正护生错误的观念。使护生在得到病人认可时获得满足感,更加积极主动关心病人,满足病人心理、生活需要。

3.6晨间提问或定期组织护理查房 老师和护生共同参与,根据病情及病人知情同意权可以床边或另择地点进行,先由责任区护士和跟班护生介绍病人的一般资料,提出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等,其他护生相应补充。[4]然后大家共同讨论学习,老师对护生们的分析做出评价,可根据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问护生,加深护士对疾病的认识,护理查房不仅有助于增加护生的与感,也锻炼了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肖美莲,陶新陆,丁四清 临床实习护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科护理2010年2月第2期上旬版

[2]郑建梅 护理带教的方法和体会 中原医刊2003年6月第30卷第11期

严重失能老人如何护理范文6

[关键词] 临床带教;问题;护生;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24-01

作为带教老师,如何带好实习同学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主动吃苦的精神欠缺,心理承受力差、应变能力及专业技能不扎实等。如何才能让护生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内适应工作,成为一名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专业技术好的合格护士,这与临床各科指导老师带教关系密切。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老师在带教护士实习生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素质

护生的素质与老师息息相关,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作为带教老师在工作中应关心患者,一切都以患者的利益出发,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不能随意简化操作步骤,使护生书本“学一套”,工作“做一套”[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引导护生遵守纪律,克服作风散漫。在工作之余应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不断的完善行为举止,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素质。

2 注重自身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提高

因为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技术本领才能胜任自己的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实施带教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新业务,才能适应带教需要,才能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护生,使她们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谓给护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2]。另外,作为一名带教老师,一定要遵守操作规程,从“三查七对”到“无菌技术”等每一个细节,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忽视了正规操作,从而误导护生,久而久之造成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要培养护生的慎独精神。

3 因材施教,注意用理论指导临床工作

带教老师根据临床教学目标,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启发护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带教老师应规范的进行护理操作,同时讲解操作的流程和注意的要点,空闲时让护生复述整个操作过程,进行模仿练习,老师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且提问与操作相关的内容。比如练习鼻导管吸氧操作时,老师应讲述此操作的关键是:上氧时,先调氧流量,再插鼻导管;停氧时,先取鼻导管,再关氧气开关。同时应问一问:“吸氧的浓度,氧气管插入的长度?”,使护生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带教的时候,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会她们与患者沟通的技巧[3],帮助护生挑选出她们能接受易操作的护理对象,加以指导,真正做到离手不离眼,放手不放心的原则,确保患者的安全。

4 指导学习方法,重视能力培养

护生刚接触临床,无菌观念淡漠,在操作时不小心触及无菌物品、跨越无菌区现象非常多见,带教老师应将无菌操作原则、无菌技术重点提出来,在操作中边运用边讲解,让护生清楚认识无菌技术的重要性,规范日后的工作。临床带教时,在接触每种疾病后,带教老师应讲解疾病的观察要点,督促护生翻看教科书,将学过的知识串连起来,特别是一些征兆性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生的病情观察能力。带教老师应注重培养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指导护生怎样向患者打招呼、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如何与患者交流;引导护生注意自己的形象,提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学会尊重患者,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4]。

5 重视护生的心理,做好带教工作

护生们因其年龄差别和入校前生活环境的不同,养成了各自的性格和习惯,因此带教老师要根据她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因人施教,帮助护生消除不良情绪,指导护生尽快适应新的临床环境。当护生在初期为患者做操作或处置时,大多存在紧张心理,这主要是因为操作项目不够熟练,害怕操作失败会失去患者对自己的信任,也担心在老师心目中会留下“笨手笨脚”的印象。针对这种现象,应该采取如下方式:(1)先看后做,让护生先看护理操作常规和老师的操作示范,然后再操作。(2)讲究方法,做好沟通,为护生选定合适的操作对象,在患者面前多给护生以鼓励和表扬,不要在患者面前批评护生,同时在纠正护生护理操作时,一定要顾及到护生与患者双方的反应,避免矛盾和冲突的发生。带教老师应善于发现护生的细微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6 注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带教老师在工作中必须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严谨、认真、求实,以自己的行为影响护生,做护生的楷模;同时要求护生重视“慎独”修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忠于患者的健康利益,不做有损于患者健康的事情[5]。

临床带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美琴. 加强带教教师的素质培养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 吉林医学,2004, 25(1):45-46.

[2] 武慧. 浅谈新时期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素质要求[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19.

[3] 王红利. 评教评学法在护生临床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 中原医刊,2005, 32(13):58-59.

[4] 何宇芬,谭斌. 临床带教护士如何适应护理教育的发展[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3167-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