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范例6篇

对体育锻炼的理解

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范文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学生建立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以及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的管理设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对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获取的课余体育健身相关数据,同时可以为其他制度的制定、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持,并可即时监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及体质变化状况,也可利用数据库的相关结果,进行相应科学研究。针对于此,建议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与推免、评优等制度相结合有效实现督促与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余体育锻炼。高校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颖科学的管理模式,它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今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趋势。

关键词:

高校;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

国家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是基于当前,关注未来,合理的伟大壮举。高校的体育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点[1]。而且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基地,课余体育锻炼为实现健身计划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课余体育锻炼管理为这种可能变为现实提供了保障。课余体育锻炼是一种具有各种价值的活动形式,课余体育锻炼管理是将课外体育锻炼理论意义上的价值转换为学生受益的实际价值的保障体系。学校体育工作其实质是管理而不是体育锻炼内容的本身,管理的优劣体现在实现了价值的转换的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学校体育课余体育锻炼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特征、情绪特征、体育环境因素决定学生有意识地、科学的课外体育锻炼,所以在学校体育管理尤为重要,从而也就决定了它在学校体育工作中重要的地位。体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于一体,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2]。课余体育锻炼有效管理的难度较大,正因为如此,本文探索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方法,运用信息化的管理可有效督促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并可及时掌握监督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以期促进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

1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个领域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介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作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高校,拥有着强劲的科研实力。因此,高校教育的信息化是今后高校发展的必要的改革过程,先进科学的体育场馆管理方式才能够实现学生的锻炼需求和教学要求。在这种需求下,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模式就成为了一种必然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大学生近几年因为体质差出现恶性事件的报道很多。因此加强大学生课余生活体育锻炼很有必要,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需要,也是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3]。各高校都实现了校园一卡通,在锻炼场所安装一卡通刷卡机,利用这一信息资源就可实现高校学生课余体育的信息化管理,资本投入小,且切实可行。

2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设计以下是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具体设想

2.1实施办法

2.1.1在每个锻炼点安装刷卡机

利用现高校一卡通信息资源,在每个锻炼点安装刷卡机,在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前后,进行刷卡,以此来记录相应信息数据。

2.1.2用刷卡代号代表项目

利用每台刷卡机编号来对应运动项目,实现对该锻炼项目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2.1.3刷卡办法

课余体育锻炼者在锻炼前与锻炼结束后刷两次卡,记录锻炼时间与锻炼时间段。刷卡期间刷一次卡算无效,此次信息不录入数据库,同时如果两次刷卡时间不足半小时或超过4小时也按无效健身对待,也不录入信息库。因为不足半小时或超过四小时不符合我们科学锻炼的要求;超过四小时还有可能是后补刷卡,虚含了锻炼时间,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同一时间段参与不同项目的锻炼,项目可并列计入,时间累加记录,次数只记一次。

2.1.4数据应实时上传更新统计

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记录的一切信息应实时刷新,实时统计。

2.1.5刷卡管理

在每个锻炼场所,管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刷卡与持有效证件进入场地的制度,严禁不刷卡和无有效证件者入内,以及不符合着装要求主要是穿高跟鞋者和带有可能损害场地的物品者进入,杜绝与体育锻炼无关人员进入以保证锻炼着的安全,保障场地设施免于人为损害。

2.2建立数据库

2.2.1应包含的相关信息

(1)基本信息:信息库应包含姓名、性别、年龄、年级、专业信息。(2)课余锻炼的信息:通过学生课余锻炼前后的刷卡,记录完成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时参与的项目、锻炼的时间和时间段信息及相应统计。(3)学生体质信息:将学生的个人体质信息也录入信息库进行管理,如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或仰卧起坐等各高校测试的体制信息录入信息库中。

2.2.2信息数据库中可获取的课余体育锻炼相关数据

信息库建立后,通过输入不同的筛选项可统计相应的信息数据。(1)个人课余体育锻炼信息:此表记录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喜欢的课余体育锻炼项目;经常健身的时间段(每个月、每学期、每学年);一、二年级,一、二、三年级,二、三年级;二、三、四年级,三、四年级,大学期间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以此了解个人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情况,掌握学生参与项目的变化、锻炼次数的变化以及锻炼时间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可为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和体育课程改革等措施提供依据。(2)按年级统计健身锻炼相关数据:按照不同年级统计健身的项目、时间段及次数情况,分析不同年级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信息及变化。如表2所示:(3)按性别统计健身锻炼相关数据:按照不同性别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统计,可准确掌握男女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信息及区别。如表3所示:(4)按专业统计健身的相关数据:按不同专业统计全校学生的健身情况,可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信息。如表4所示:(5)按年级、性别统计健身锻炼相关数据:按照年级性别统计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以此方法进行统计,可对比了解不同年级同一性别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情况。如表5所示:(6)按年级、专业统计健身锻炼相关数据:同一年级,按照专业统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了解不同专业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如表6所示:(7)按性别、专业统计健身锻炼相关数据:按性别统计出不同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了解同一性别不同专业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差别。

2.2.3可获取的交叉数据

(1)体质变化与课余体育锻炼时间、次数的交叉数据:此表记录学生体质变化与课余体育锻炼时间、次数的交叉数据,通过统计学生的健身信息,将体质变化与锻炼时间相对比,方便学生了解锻炼时间与体质变化的比例关系。如表8所示:(2)体质变化与课余体育锻炼时间段的交叉数据:通过统计学生的体质变化情况与不同课余体育锻炼时间段,将体质变化与锻炼时间段相对比,使学生很明了的知道自己在哪一时间段的锻炼效果最佳。(3)体质变化与课余体育锻炼项目的交叉数据:通过统计学生的体质变化情况与不同课余体育锻炼项目的相关数据,将体质变化与锻炼的体育项目相对比,方便学生了解不同的运动项目将对身体的影响不同。

2.2.4数据应及时上传更新统计

信息数据库记录的信息应定期刷新,储存最新的信息,一方面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平时的锻炼情况,实施相应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方便学生寻找自身爱好,发挥自己的长处。

3电子化管理的优势

3.1易于获取相关信息及数据

3.1.1易于掌握相关基本信息

实施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信息化管理易于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个人的课余体锻炼信息;学生的体质信息,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

3.1.2易于统计课余体育锻炼的相关信息,及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与体质的关系数据

实施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信息化管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将学生的体质信息录入数据库,通过输入不同的筛选项,如按年级、按性别、按专业、按年级与性别、按年级与专业、按性别与专业进行统计,不仅易于统计掌握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信息数据;若再与学生体质信息相关联进行相关统计,即可获得体质变化与课余体育锻炼间的交叉信息数据。

3.2可为其他制度的制定、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持

3.2.1为确定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投入提供数据支持

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设施资源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但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影响到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4]。学校体育改革的趋势要求学校体育设施更加完备,学校体育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兴趣和爱好,这样就对学校体育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后,可准确地了解锻炼场地设施的使用情况,如不同项目场地使用不足或过剩,依据这些数据规划发展本校的体育设施建设。故建立高校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将可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投入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3.2.2为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在我国国内,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问题由来已久。1995年国家体委就下发了《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鼓励、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向外开放体育场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以后,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当时,针对地方、全国各高校、中小学的体育设施的现状以及开放的现状、模式、对策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5]。建立高校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可全面掌握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在不同阶段的使用情况,为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体育场馆的科学管理和高效使用。

3.2.3为体育部门安排课余体育锻炼指导提供数据支持

高校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都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及指导工作,以提高学生的运动锻炼水平[6]。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建立,可准确的掌握和了解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喜欢参与的运动项目、经常参与体育课余锻炼的时间等信息。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可根据通过这些数据来合理地安排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

3.2.4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持

体育课程改革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核心,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与实施,在全国普通高校掀起了体育课程新一轮改革的热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已成为高校体育领域最关注的话题[7]。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可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的项目、时间等信息,进而分析学生在体育锻炼、体育课程方面的诉求。依据学生的诉求来调整和改革高校的体育课程,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视角提供依据。

3.3可即时监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及体质变化状况

2014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出通知,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的文件,其目的是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和考试制度改革,系统设计和整体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8]。高校对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实施信息化管理,并将学生的体质情况纳入管理,即可实现对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级学生体质状况的及时准确掌握。

3.4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可以全面掌握学生体质状况;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体质变化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关系情况;以及体育场馆的使用信息情况等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数据可为进一步搞好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3.5可保障业余体育锻炼者的安全和场地的人为破坏高校对学生实施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在各锻炼场所实现刷卡和持有效证件入场,检查着装与物品的办法,就可有效杜绝与体育锻炼无关人员的进入,就可保证真正锻炼着的安全和运动场地免予人为的破坏。

4策略

4.1结合其他相关制度落实课余体育锻炼结果,引导并促进学生参与体育健身

教育部印发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不但加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度和频率,还提出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可参加评优与评奖[9]。新《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开展各年级学生的测试工作,并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

4.1.1与体育成绩挂钩

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等级化划分,如根据学生每周平均锻炼的次数或时间划定若干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分值,在学生开设体育课期间将对应分值计入体育课成绩。以此来促进和引导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1.2与评优挂钩

高校每学年学期都有评优及奖学金的评定,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与学校评优评奖定相关联,如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成绩纳入奖学金的评优之中,将会督促和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好促进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

4.1.3与推免挂钩

目前高校毕业就业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就业参加工作,另一种就是继续读研深造。而读研一种是参加全国统考,另一种就是经过学校推免方式进入高校学习,免去了备考的过程。同时,推免生在读研期间也可享受丰厚的待遇,是每位学生都向往的。因此,将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数据与大学生推免选拔考试相挂钩,这样会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2应用数据库相关成果,加强研究提升电子管理的有效价值

4.2.1完善体育管理制度

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全面掌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也可全面了解学生锻炼与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可根据体育场馆设施的在不同阶段的使用情况,科学的管理体育场馆,并完善体育管理制度[10]。因此,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将为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管理和完善体育管理制度提供大数据的支持。

4.2.2健全健身指导

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可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锻炼情况和体质健康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项目等信息。学校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合理安排课余体育锻炼指导,以及课程的科学调整,高效实现对学生的健身指导。

5结论

5.1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投入小,切实可行

各高校都实现一卡通,只需在各锻炼场所安装刷卡装置,就可实现高校学生课余体育的信息化管理,资本投入小,且方便切实可行。

5.2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易于获取相关信息及数据建立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数据库,在获取某一数据时即方便又快捷,便于及时准确的掌握和了解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体质健康状况;以及课余体育锻炼与体质的关联情况。

5.3对高校学生的业余体育锻炼进行电子化管理优势显著

对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实施信息管理其优势非常显著,不仅可即时监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及体质变化状况;也可为其他制度制定、决策的确定提供大数据支持,又可为进一步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资源数据。

5.4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提升体质

对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一方面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况,另一方面将学生的可与体育锻炼成绩与体育成绩、每学期的评优评奖、学历提升推免制度相关联,将很大程度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养成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质。

5.5应用好数据库的相关成果,搞好相关科学研究

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全面记录着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体质情况、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等真实的相关信息。应利用好这些资源数据做好进一步的进相关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淑红,龚良兵.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4):45-47.

[2]童健.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与管理开发[J].三峡大学学报,2010,32(8):216-217.

[3]向京.新时期学校体育设施多元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123-124.

[4]李志实,梁林.学校体育设施[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2(3):158-159.

[5]袁晓芳.高校体育设施管理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08,28(4):145-146.

[6]莫再美.关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及其建设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报,2007,27(1):77-79.

[7]《体育场地管理》编写组.体育场地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24-25.

[8]张矛矛.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体育团队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际研究———以瑜伽教学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76-80.

[9]李建臣.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与管理[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6(5):27-28.

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茶叶企业;体育锻炼;调查分析

众所周知,企业要向长远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竞争中,最基本的竞争不是专业技能,交际能力的竞争,而是身体素质的竞争,有了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这个压力不断增加的社会,我国茶叶类企业有很多种,本文调查了一些茶叶类企业,针对调查结果做了分析总结,希望能够为了茶叶类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企业要重视职工体育锻炼,不断的改革规章制度,宣传体育锻炼的精神,推进企业全员工健身。

1茶叶企业员工体育锻炼调查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取要本着能够全面深刻反应研究课题,对象种类的多样化为原则,多样化就是指调查对象的群里有着不同的特点类型,以茶叶类企业为例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等类型的人群,本文所选取的调查对象有内蒙古蒙佳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君成茶叶加工厂等几家企业数百男女员工为调查对象,调查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1.2调查方法

首先,查阅相关文献,对于很多理论研究的课题来说我们通常采用参考文献的方法作为研究方法的一直,文献中回记录了体育锻炼的类型、体育锻炼的优点、企业重视员工体育锻炼的意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研究的参考意见,这对于我们研究茶叶类企业员工体育锻炼有很重要的意义,希望能够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其次,调查问卷的方法,本文对于几家茶叶类企业男女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最后,访谈调查法,通过对企业体育管理人员、以及领导进行访谈,进而了解企业体育锻炼的真实情况。

1.3调查结果

通过对回收问卷的问题的分类总结得出几类结果,平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茶叶类企业职工有27%,有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茶叶类企业职工25%,不愿意参加运动的占48%。总结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的结果,47%的员工愿意在早晚锻炼,32%的员工愿意在周六日锻炼,21%的人选择在其他时间锻炼,体育锻炼时间长度调查,半个小时以内的占52%,30-50分钟内的员工占33%,50min以上的员工占15%。企业员工愿意参加的体育项目,女职工喜欢相对轻柔的体育运动,例如打太极,男员工喜欢运动量较大的项目等,例如踢足球。以上就是调查的结果,下面来看看下文中的具体分析。

2分析茶叶企业员工体育锻炼调查结果

2.1体育运动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调查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分析出茶叶类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业余生活情况、爱好情况、与同事交际情况,通过对这个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员工认为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工作能力,体育运动象征着企业朝气蓬勃的活力,对企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2.2职工的身体情况

市场经济下企业竞争增加,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胜出,员工为了实现自我,都不断的给自己增加压力,然而长此以往的压力下工作会使员工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导致员工出现疾病,尤其是从事维修、机床、电气焊、设备装配等企业员工,他们从事企业的一线工作,工作强度大,如果不经常锻炼就会是他们产生职业病的几率增加,给员工带来痛苦,给企业带来损失。

2.3影响职工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的企业员工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同时也有员工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无论员工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与否,都存在着其中的原因。喜欢体育运动的茶叶类企业员工,知道体育锻炼对于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另外就是习惯使然,有些员工参与体育锻炼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使其身心愉悦。对于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企业员工来讲,主要还是因为思想意识不到位,对体育锻炼没有深刻的认识,还有就是受到自身和外界诸多因素的印象无法进行体育锻炼。

2.4职工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分析

从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员工在早晚参加体育锻炼,这种时间安排是合理的,科学的锻炼时间为晨练30min,晚饭散步一小时,周六日的锻炼,往往做一些有强度的体育运动,增加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关系,时间一般控制在50min内,当然根据自己的体质而定。

3茶叶企业员工参加体育锻炼遇到的问题

3.1自身方面的问题

在茶叶企业内部有很多员工没有参加体育锻炼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的,有的员工是思想意识不到位,有的员工是收到自身各方面条件的约束,还有的员工是因为自身存在一定缺陷,总而言之,茶叶企业员工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身因素有很多,通过调查显示,企业员工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员工思想意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员工受到身体素质的限制。这两方面因素是大部分员工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3.2外部因素的问题

除了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还有一部分企业员工没有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是收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体育锻炼基础设施不完善、体育锻炼项目种类不齐全、适合自身的体育项目较少等等。基于以上外界因素,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体育锻炼活动较少,甚至没有。综合分析外界因素所导致的企业员工体育锻炼活动较少,这些因素都是由企业所导致的,都可以通过企业自身来解决,因此,针对外界因素导致的员工体育锻炼活动减少可以通过企业来解决,从而增加员工体育锻炼的数量。

4如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4.1完善企业管理,增强职工锻炼意识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要增加职工体育锻炼管理机制,让员工对体育锻炼活动更加重视,从而在思想意识方面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于企业管理机制的完善,可以增加体育奖励机制来鼓励企业员工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还要定期进行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体育比赛,逐渐加强员工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从思想意识上和行动上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另外,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体育锻炼理念的灌输,让员工体会到,体育锻炼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对生命负责。

4.2完善体育项目种类,适和更多人群

在企业中,之所以有很多员工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而使得企业员工的体育锻炼活动减少,甚至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为了改善和解决这一现象,茶叶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完善体育项目的种类,通过对企业员工兴趣爱好的调查,增设一些体育锻炼项目的种类,使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从而逐步加强体育锻炼,同时,体育锻炼项目种类的增加,还使得员工对自己没有接触的体育锻炼项目产生好奇心,从而进行体育锻炼项目的尝试,进行增强体育锻炼。

4.3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为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只有体育基础设施的齐全才能体现出企业对员工体育锻炼的重视,从而使得员工的体育锻炼增加。目前,很多的企业虽然也在呼吁内部员工加强体育锻炼,但是,企业对于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管理工作不到位,有的企业只是将设施置办,在员工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没有对体育锻炼设施进行维护,导致使用时间一长,很多的体育基础设施都有所损坏,影响员工的体育锻炼活动,针对这种现象,企业要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为企业内部员工的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4.4关心员工身体素质,定期为员工体检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让职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而体检能够对自己身体的状况做出全面的检查,让员工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定期体检也是企业的一项福利待遇,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让员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使其意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组织员工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尽早治疗,员工自己进行体育锻炼前后进行对比,通过医学数据来向员工展现体育锻炼给自身的身体素质带来的好处,从而使企业员工开始重视体育锻炼,制定好锻炼的计划,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育素养,了解体育精神。

4.5针对员工的特点,增设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

在企业内部,由于员工人数较多,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个人爱好的也不尽相同,企业应该根据调查结果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增加体育锻炼项目,慢慢培养员工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员工也较容易对针对自身而设置的体育锻炼项目产生兴趣,然后通过日积月累,达到增强体育锻炼的目的。另外,针对企业员工的特点而设定不同类型的体育锻炼项目还能是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得到保护,延长使用寿命,为员工的体育锻炼添砖加瓦。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对茶叶企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位的员工进行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员工没有参加体育锻炼项目,而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员工在平时的体育锻炼活动也较少,本文分析了茶叶企业员工在体育锻炼活动中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从企业出发,并结合员工本身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旨在加强茶叶企业员工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员工身体素质,提高劳动效率。

作者:关璐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

参考文献:

[1]马莉芳.高新企业职工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宁波高新区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0(7):45-47+35.

[2]陈为民,黄勇标.企业职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J].企业文化,2012(2):46-47.

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范文3

本文通过对盘锦市部分初中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研究,旨在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其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学生的体育意识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教育、宣传、榜样、支持配合、管理协调、激励指导等作用,因此,学生的体育意识,是搞好学生体育工作的前提。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体育意识、《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等书籍及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1.2 问卷调查法

制定了与本研究相关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0%。

2.1.3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材料进行整理,运用体育统计学知识对调查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统计出相应的指标。

3 结果与分析

3.1 盘锦市初中学生的体育意识

3.1.1 盘锦市初中生自身的锻炼意识和态度

3.1.1.1 初中生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和锻炼的态度

从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自身健康状况都比较理想。从表2中说明盘锦初中生对体育锻炼必要性认识水平较高,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倾向。

表1 自身健康状况认识调查统计表(%) N=180

表2 是否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调查统计表(%) N=180

3.1.1.2 日常生活学习身心疲劳的感觉程度

调查结果见图1。

图1 学生身心疲劳感觉统计图(%)

从图1结果表明:盘锦市普通中学初中学生大部分是在身心正常的情况下工作学习的。

3.1.2 盘锦市初中学生对进行体育锻炼的态度

学生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特别是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在学生的体育锻炼中起着组织引导、协调教育等作用。本文对盘锦市市学生进行了“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对学生锻炼的态度及是否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统计表(%) N=180

从表4统计来看:学生在体育对自身的成长和生活方面的影响有很好的认识,在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组织上可能因为个人的原因从而有所差别。学校应该重视学生自主锻炼中重要性。

3.2 盘锦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

3.2.1 影响盘锦初中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

表5 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统计表(%) N=180

表5显示:“场地、设备不足”是影响盘锦市初中男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现在的中学,体育设施比较缺乏,仅有的体育场馆、设备都用于教学,说明学校的场地、设备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学习忙没有时间”是影响盘锦市初中女生进行锻炼的主要因素,她们平时承受着与男同学一样的学习压力,而且女生由于有这独特的生理因素的影响,所以时间对她们来说更是宝贵,她们将“没有时间”排在第一位是可以理解的,而该影响因素在男生中排第二位。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第一,由于竞争机制,升学所带来的学习任务繁忙与个人压力加大,导致学习后疲劳,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参加体育锻炼。第二,客观上,学校领导不够重视,认识上有偏差;体育组织工作不够到位。

3.2.2 盘锦市初中生参加锻炼的目的

表6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统计表(%) N=180

从表6可以看出;盘锦市初中学生对体育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审美以及工作等方面都有全面的认识。但是不论男女学生都将“锻炼身体”排在第一位,尤其是男学生的比列高达46.7%,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基本功能认识明确,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明确,体育意识较强。排在第二位的男女学生的选择有所不同,男学生是为了“自身兴趣”,而女学生是为了“缓解工作压力”,但是男学生把“缓解学习压力”排在了第四位,而且选择的百分比还远远大于女生,说明体育在缓解学习压力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当今信息时代,生活节奏加快,使得具有双重角色的学生经常感到头晕脑涨,身心疲惫,而健康的身体需要不断的锻炼。女学生排在第三位的目的是“丰富余暇生活”,表现出女学生对丰富业余生活的迫切性。不再停滞于以前的观念上,她们有了体育锻炼的观念,这种观念使她们参加了体育锻炼。男同学排在第三位的是“缓解学习压力”,说明体育在社会娱乐方面的功能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他们把体育锻炼当作是生活中的解压剂,充分体现了体育的娱乐功能。

3.2.3 盘锦市初中生体育锻炼频度

表7 学生体育锻炼频度调查统计表(%) N=180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参加体育锻炼的占80%。从表7中可以看出:男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要多于女学生,男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也多于女学生,说明女学生无论在锻炼次数和时间上都要比男学生少。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盘锦市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观念体系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功能的认识逐步拓展,有95.1%的学生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体育意识逐步形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被他们作为第一追求,因此以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越来越多。

4.1.2 影响盘锦市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学习忙没有时间和场地设施因素。

4.1.3 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方面学生在思想上持支持态度,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学生在平时学生体育锻炼的组织上比较欠缺,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2 建议

4.2.1 学校应该重视并采取行动,适当加大对体育的投资,改善体育设施和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使学校学生的体育锻炼形成一种习惯并持之以恒。

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全民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1 前言

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的全民健身也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笔者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2 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会促进入的心理健康。对这一假设进行的检验首先来自于临床心理学,一些心因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等),在通过健身活动辅以治疗后,不仅生理疾病减轻,心理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对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己取得了一些有新意和有价值的结论。

2.1体育锻炼能延缓机体衰老

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相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此外,体育锻炼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提高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2.2体育锻炼能提高自我感知和自信心

体育锻炼在个体的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内容、难度、达到目的,与其他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体育锻炼活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感知。同时,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锻炼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在健身活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笔者通过对江西省随机抽取的200名中学生调查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中学生有更高的自信,这说明体育锻炼对树立自信心有影响。

2.3体育锻炼能增加社会交往

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和改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体育锻炼就成为一个增进人与人交往的最佳手段。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是人们团队作战,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减轻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缓解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增强和改善人际关系。

2.4体育锻炼有利于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从事活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然而,如果在从事体育锻炼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适当的强度的活动量,就有利于消除疲劳。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输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有利于消除疲劳。因此,体育锻炼活动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特别显著的作用。

2.5体育锻炼能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能带来集体的温暖和在比赛中获胜的情绪体验,并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的协作精神,这些效益是其他的许多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抑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而取得缓和,从而缓解和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和抑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

3 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锻炼早己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赫伯特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患有神经过敏性紧张,失眠中的30位老年人,分为三组:甲组服用400毫克氨基甲酸酯镇静药。乙组不服药,但愉快地参加一些喜欢的体育锻炼。丙组不服药,但被迫参加一些不喜欢的体育锻炼。结果表明乙组的效果最好,轻松的体育锻炼,胜于服用药物。而丙组的效果最差,不如吃镇静药的效果好。这说明:体育锻炼中心理因素对健身效果和医疗效果都会产生明显影响。特别是在竞技比赛中,心理因素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的运动员反应敏捷,注意力集中,表象清晰,动作迅速准确,有利于竞技能力的高水平发挥;反之,则不利于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在全民体育锻炼活动中,人们如何在体育锻炼中保持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

3.1要有明确的锻炼目的和强烈的健身欲望

在体育锻炼前要有一种积极参与的锻炼情绪,要有积极参加锻炼活动的自觉性和热情,避免那种“身随而心违的被动状态”。

3.2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将思想集中在如何调整呼吸、如何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关节和肌肉、如何掌握正确动作方法等方面上来。

3.3要尽力使体育锻炼轻松有趣

可以在体育锻炼前听听音乐,也可找自己亲人和知心朋友一齐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相互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

3.4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锻炼项目

特别是注意多参加一些户外野游、爬山、划船、滑冰、跳舞等体育活动,尽量使体育锻炼与娱乐相结合。

3.5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

不断地调节心理。心理调节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和意志。比如我们要跑步前,在屋里镜子前照一照,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看看自己的面容或者伸伸胳膊,摸模隆起的肌肉块。当看到自己脸色很好,肌肉强健时,马上精神振奋起来。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如果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面色苍白,眼睛有黑圈,精神不振时,这时就心里想:“一到户外,就会有良好的感觉。我不是那种精神不振,易受情绪制服的人”。于是挺起胸、毅然出门跑步去了。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

4 小结

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应抓住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健康的心理来保证健康的锻炼效果;利用体育锻炼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使全民都认识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有利于人们自觉、自愿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并以此来调节心情,促进身心健康,从而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去。

参考文献:

[1]高春东.体育锻炼需要好心情[j].家庭医学,2002,(1):42.

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快乐成才;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要分两部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每周一节的体育课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健身的需求,如何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兴趣,促使学生自我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并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让大学生快乐成才,既是大学体育教师面对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现状走访了部分专家,查阅了部分文献资料,对提高大学生课外锻炼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以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吉林大学、长春大学、吉林财经大学这6所高校,每所高校50名大学生,辽宁省的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每所高校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查阅有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的有关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了阅读和整理,筛选出适合于本研究的论文,将其作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②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黑、吉、辽三省的部分高校的专家,向他们了解各地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等,并根据他们的观点设计出了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问卷。③问卷调查法。根据专家访谈结果和文献资料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你是否喜欢体育锻炼;你是否经常锻炼;影响你锻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经常和哪些人一起锻炼;你最希望参加哪项体育运动,影响你没有参加这项体育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二、结果分析

(1)专家访谈结果。通过专家访谈了解到现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并不理想,影响学生锻炼的主要原因有几方面:①体育技能的缺失。由于我国是应试教育,学生在上大学以前,主要目标是高考,因此有相当多的学校在初、高中阶段体育课基本不上,学生没有掌握基础的体育技能;②就业压力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一上大学就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大多数学生的奋斗目标,因此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极少;③游戏、电视剧的影响。部分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和电视剧,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大多数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因此经常出现学生在上课时讨论游戏内容和电视内容的情况;④场地的不足或布局不合理。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投资力度,室内外场地的条件不断改善,提升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但由于高校校园的面积有限,部分学校场地不足,学生想去锻炼却没有他喜欢的体育项目的场地;有些学校场地布局不合理,个别项目场地建设完成后,没有专任教师传授技能,致使场地空闲或荒废。

(2)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情况有以下几方面:①学生喜欢体育锻炼;②参加锻炼的次数不多,男生的锻炼次数多于女生,女生的体育活动多在体育课上进行;③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场地原因和就业压力;④和同学去体育俱乐部一起锻炼的时候较多;⑤喜欢篮球、羽毛球、足球运动的学生较多,占问卷调查总数的63%,排球、乒乓球、网球的占22%,其他项目的学生占15%。喜欢这项运动但没有参加的原因是,没有伙伴或没有场地。

(3)结果分析。根据专家访谈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出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有自身内在需求和外在条件需求两方面,大学生自身希望多锻炼身体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由于自身技能技术没有掌握,因此限制了锻炼的积极性;外部条件主要是场地原因限制和课外活动开展的程度决定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现状是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锻炼,但体育基础技能较弱,影响了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业压力、考研等制约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网络游戏、电视剧等科技的飞速发展使部分学生沉迷其中;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的好坏和课外体育比赛的氛围,影响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需求的积极性;场地不足或场地建设布局的不合理,限制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范围。

(2)建议。在体育课堂上加强体育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大一时主要针对基础体育教学,如跑、跳、投等基础技术学习,在大二开展体育选项课,使学生掌握1~2项体育专项技术,为课外体育活动和终身体育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适当进行锻炼更有利于其他知识的学习;加强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的价值;加强对学生手中的计算机的管理和学生就寝时间的监督,保证学生正常的休息,以便更好地强身健体;根据学生实际锻炼需求合理建设学校的场地设施,保证场地的使用密度,使场地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率;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竞赛,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锻炼积极性和自我展示意识,让大学生打好成才基础。

参考文献:

[1]侯鹏,裴国新.山西省普通高校学生课余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3).

[2]何淑娟,蒋凯.大学生体育现状与需求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

学报,1993(4).

[3]张慧春.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需求的调查研究[J].安徽

体育科技,2003(1).

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范文6

课外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或自发地、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锻炼的一种行为方式。新时期,初中学生不仅要在文化知识上优秀,同时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要有所提高。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则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思想。从某种意义来说,课外体育锻炼比体育课进行锻炼更重要,因为体育课更多偏重于运动技能的教学,而课外体育锻炼则是自觉地兴趣锻炼,它是一种快乐体育运动,学生在锻炼中寻找乐趣。我认为,它不应只是充当体育课有益补充的角色,学校还应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并重。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并能有效补充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检验体育教学内容实施的效果,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学生课外锻炼能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充分发挥其个性和才能,为其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下基础。

针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笔者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现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观察,准确地了解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氛围,男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比例、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各项目的人数比例、锻炼的热门项目,以及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能否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需要的情况等,希望对学校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引导学生理性地科学地对待课外体育锻炼方面有所帮助。

2.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通过对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影响学生课外锻炼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运动场地器材不足”、“不会运动技能”、“学业紧,压力大”等方面。学校应在扩充场地器材上加大投入,并做好各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协调。如学校的篮球场地充分,但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吃紧,不利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多元化,同时也限制了部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不积极有客观因素,但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根本原因是不正确的体育观。学校、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学习轻体育的现象,他们认为体育锻炼不过是跑跑跳跳,不懂得自觉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学生的健康意识差,缺乏健康观念、保健知识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而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把体育课仅仅理解为单纯的一门课程,模糊了对体育教学功能的认识,由此导致了重运动技术的学习,轻健身知识的

传授和课外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较差。

3.校园体育文化的体现行为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学校体育锻炼的宣传可采取传统、宣传性体育宣传栏、报刊栏,因为校园精神文化是培养学生各种习惯的温床,在其中可以产生各种新的体育锻炼观念和思想。作为学校文化参与主体的学生,正处于最富有朝气,活力的青年时代,较强的鉴赏能力、较高的自我表现能力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较强的吸收并内化为指导思想和行为的能力,使他们不会因循守旧,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他们乐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校园的体育器材设施的状况。通过调查显示,目前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仍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体育物质文化是学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一种依托,学校加强体育物质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课外锻炼的积极性和愿望,从而改善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环境。

4.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途径及其对策

4.1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健康意识,培养锻炼能力

随着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体育教育的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总目标相一致,将教学目标、目的和内容视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参与锻炼、增强体质的硬件,为学生的课外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要增加健身的教学内容,加强目的性和科学性身体锻炼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健身的作用,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和健身的基本方法,能自觉运用课堂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及锻炼方法去参加课外锻炼;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逐步增加一些学生喜爱、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健康需要,以提高他们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持久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4.2加大对体育资金的投入、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改善与合理搭配。

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保障,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运动场地也要不断地增加和改善,以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学校要每年逐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逐步改善场地、器材的现有条件,保证学校能有计划、有重点地增置体育设备,维修场地,为课外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以适应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运动场地及器材设施,应根据学生喜欢的锻炼项目和人数的比例来设置。

4.3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学生体协

学校应有组织地成立学生体协,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使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以达到强化体育意识、增强体质的目的。根据学校情况,在体育组下设立各运动项目,每个项目都要制定出规章制度,由学生负责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体育组织和管理能力。各单项分别由体育教师担任监督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加一个项目的锻炼,满足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需要。

4.4举办运动会,促进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

举办运动会,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参与人数众多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学校每年应有计划地举行一次校运会,运动会的项目可列为比赛项目,使具有各种特长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举办的竞赛项目多,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观看体育项目的自由。学校要引导学生由产生运动兴趣,逐渐形成运动习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健身的氛围,带动校内体育锻炼的全面开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5.结论

5.1通过对学生健身教育,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5.2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无计划,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

5.3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他们主要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调剂自己的业余生活。

5.4学生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0―60分钟,女生锻炼时间比较统一,组织形式比较稳定。

6.建议

6.1随着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逐步形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体育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更多的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加强在课余时间里对学生的辅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