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素质问题分析范例6篇

身心素质问题分析

身心素质问题分析范文1

【关键词】 生活质量;因素分析,统计学;精神卫生;学生

【中图分类号】R 179R 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 17(2007)06-0513-02

Influential Factors on Quality of Lif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 tudents/MENG Heng, WU Han-rong, HUANG Yan. Department of Adolescent He alth and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ongji Medical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43003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n q uality of life(QOL) of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 heir mental health.Methods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QOL Sca le, MHT, Conner’sScale and PRS were conducted to survey a cluster sampling of 657 primary and se condary school students.ResultsLearning anxiety, lonelinesstrait, susceptibil ity trait, self reproach trait, somatic symptom, impulse trait, father’s educat ion level and the parents’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their children were sele cted for the logistic equations. With the variables about the mental problems of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xcluded, learning problem, physical health of father, the parents’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their children and the total score ofPRS were selected.Conclus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 ents' QOL are influenced by psychological trait,conduct and environment.

【Key words】 Quality of life;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Menta l health;Students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概念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逐步深入而被引入医疗卫生工作中,成为全面评定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功能和社 会化发展的关键期,从生活质量的角度关注其健康,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儿童生活质量研究列为“特殊人群生活质量研究工作”的第5位[1]。本研究对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 进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区抽取小学、初中各2所学 校,再从每所小学抽出二、四、六年级各1个班(共6个班),每班50~60人,共计340人; 每所初中各年级均抽取1个班(共6个班),每班50~60人,共计317人。合计中小学生657名 ,其中男生334名(50.84%),女生323名(49.16%)。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按统一的指导语及实施步骤,以班级为单 位,对学生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2]、心理健康量表(MHT)的调查,并在家 长会上,让家长填写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及自编的学生一般情况问卷;由各班的班主任 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进行学习障碍筛查表(PRS)的评定。

1.3 资料处理与分析 对所有问卷进行统一编号。在Visual FoxPro 6.0下 建立数据库,由2名录入者分别进行录入,然后进行录入准确性的比较,并修改录入错误的 数据。以累积百分率10%以下为生活质量低,10%~20%为生活质量较低,20%~90%为生活质 量一般,90%以上为生活质量高,将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分为4个等级,作为因变量;以心理 健康问题(m1~m8)、行为问题(c1~c6)、学生的一般情况( x1~x15)以及PRS总分x16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

2结果

2.1 内在因素 表1显示,中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 敏倾向、身体症状及冲动倾向等心理健康问题与父亲的文化水平及家长很难理解孩子等变量 入选,其中除自责倾向、父亲的文化水平外,其他各因素都产生负面影响,即心理问题越严 重、家长越难理解孩子,孩子的生活质量越差;自责倾向越严重、父亲的文化水平越高,生 活质量越高。预测值与观察值的符合率为81.8%。

2.2 外在因素 见表2。

排除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关的变量,以其他变量再次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入选的变量有学习问题、父亲健康状况、家长难理解孩子及PRS总分。学习问题越严重、 父亲的健康状况越差、家长越难以理解孩子,中小学生的生活质量越低;而教师所评的学习 障碍筛查表的总得分越高,中小学生的生活质量越高。预测值与观察值的符合率正确率为62 .8%。

3讨论

本研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的因素,共有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 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父亲的文化水平和父母难理解孩子8个变量被选入 方程。在排除与中小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的变量后,再次做Logistic回归分析,有 学习问题、父亲的健康状况及家长难以理解孩子4个变量入选。笔者认为,可以将以上影响 因素分为3个层次。第1层是中小学生内在的心理特征,它对中小学生的生活质量有直接的影 响。许多研究[3-4]表明,个体对生活质量的评定受个体的个性、需求、价值观及 应对方式等心理特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同样说明,心理问题是影响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主 要因素,其预测结果与观察结果的一致性高于其他因素,外部因素必须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第2层为中小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家长评定孩子有学习问题和教师评定中小学生的言语及 非言语能力,均是以中小学生的行为表现为基础,而中小学生的行为一方面是他们心理特征 的表现;另一方面会影响家长、教师和同伴对他们的态度,他人的态度又对中小学生的自我 评定有着重要的影响。第3层是环境因素,父亲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及良好的健康状况、家长 能理解孩子的想法,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有效的关怀,作 为社会支持因素对中小学生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包含内外因素的模型 预测一致率为81.8%,不包括内在因素的模型预测一致率为62.8%,可以认为不能忽视任 何一层因素对中小学生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本研究发现,自责倾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与预计不同,自责倾向越严重,生活质量反而越高 。周步成[5]认为,自责倾向的孩子在失败或做错事时常会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 己所做的事失去信心,经常担心,从而阻碍了自己的行动。这种心理倾向应该会对孩子的生 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可能因为自责倾向的中小学生多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自 己的严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学习,在学习生活顺利的时候,他们有良好的 自我评价。但应注意到,过分自责的孩子在遇到巨大挫折时,常缺乏灵活的心理调试能力, 不能客观地评定自己,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应开展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1]WHO.Measur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Report of a WHO/IACAPAP W orking Party.London,UK,1993:3-4.

[2]吴汉荣,刘普林,蒙衡.儿少生活质量量表信度效度分析及全国常模的制定.中国学校 卫生,2006,27(1):18-21.

[3]The WHOQOL GROUP.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WHOQOL):Development and gener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Soc Science Med,1998,46 (12):1 569-1 585.

[4]马弘,汪向东,新福尚隆,等.少年生活质量问卷的初步测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13(1):18-19.[5]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1.

身心素质问题分析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调查分析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然而,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素质如何呢?以下是我们的调研及结果。

一、研究方法

1.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调查量表构成。为了解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现状,我们编制了高校教师素质调查问卷。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第二部分为试题部分,其中设计了一道测谎题,用来筛选问卷的有效性,提高结果的客观性。试题主体分为8部分,分别从教学、心理、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政治等八方面对教师素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2.调查对象。本研究在河北省高校教师中随机发放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70份,无效问卷16份。在无效问卷中,2份没有答完全部试题;8份测谎题排除。在254份有效问卷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试卷为126人,非思想政治课教师为128人。

3.数据分析。采用SPSS12.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比较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总均分为24.5、标准差为3.9,非思想政治课教师总均分为23.7、标准差为5.3,二者在素质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深入分析素质的八个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和非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心理、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六个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教学水平上,显著低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政治水平上显著高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调查结果与分析

1.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学历和学位分析。在被调查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中,学历的状况为:专科学历占0.8%,本科学历占76.98%,硕士研究生学历占21.42%,博士研究生占0.79%。学位的状况为无学位的占5.5%,学士占53.17%,硕士占40.48%,博士占0.79%。由此看出,本科学历的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而且学历与学位不一致的人数较多,例如有硕士学位无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06%,这表明,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力度,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这支队伍的学历、学位层次偏低。这说明国家教育部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硕士、博士学历培养很有必要,必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性别分析。通过对思想政治教师的性别分析发现,男性思想政治教师在审美方面平均得分是1.75,标准差是0.89,女性思想政治教师在审美方面平均得分是2.51,标准差是1.13。结果显示男性思想政治教师的审美素质显著低于女性(P<0.001)。我们对男女教师在审美素质上的得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发现男女教师在服饰审美、审美意识、健美知识、色彩搭配、空间审美等五个方面正确选项的百分数都不高,男性教师均低于女性。在思想政治教师中,仅有9.5%人认为影响教学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仪表、举止。这说明思想政治教师不重视自己的仪表和举止,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现代学生追求品味,如果没有审美意识很难和他们沟通,从而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师要处处言传身教,可以从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入手。

3.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年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的占80.1%,这说明青年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提高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素质,要着眼于培养青年教师。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师四个年龄段在总分中以及教学、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政治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仅在心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这就需要进一步比较哪组年龄段之间有差异。如果把年龄段用如下字母表示:A代表30岁以下,B代表30岁~39岁,C代表40岁~49岁,D代表50岁以上。经比较得出结果发现A>B>C>D,而且A和C、A和D、B和D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年龄越大心理素质表现得越差,而且,相邻的年龄段间没有差异,而相隔一个年龄段间存在差异。基于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应该相互补充,老年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容易和年轻学生产生共鸣,二者相互学习,形成学习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效果。

4.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政治面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思想政治课教师中,中共党员占大多数(88.1%)。这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党的政策和理论的宣讲者,让学生相信教师所讲,教师自己必须身体力行响应党的号召,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践行,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不同政治身份的素质得分比较上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的少数非党员素质并不低,他们也能胜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样忠诚于、胜任于党的事业,他们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身心素质问题分析范文3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开题报告的质量写得好与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

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

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

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

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

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名称: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一、立论依据

研究意义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与核心,同时也是智能正常发挥的保证。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为此,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文献综述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物质和精神二者缺一不可。小学生的天生素质如何发展,有赖于他的周围环境,而其心理怎样发展,则取决于他的生活过程。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遗传、营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以及学生心理的自我强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自杀呈现低龄化趋势。应试教育与学习压力的超负荷造成少儿身心的亚健康。心理疾患的高发是造成自杀行为的低龄化的重要原因。我国未成年人在情感、人格、人性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普遍存在的校园欺侮现象也是造成少儿自杀的原因之一。家庭因素对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着重要关联。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减负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中小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有效防治自杀的重要途径。

田云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情况与目标取向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国内比较常见的提法还有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教育等。这类提法含义基本一致,即离不开心理二字,最终还在于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还有一类提法比较普遍,如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诊断、心理卫生等。这类提法沿用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术语,但含义十分广泛,在学校也多指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我们沿用心理咨询这个术语,从心理咨询自身的发展来看,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1984年)认为,心理咨询应遵循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指出咨询心理要始终遵循着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它试图帮助咨询对象得到充分的发展,扫除其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高平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影响三方面分析得出:生理因素是基础,心理因素是依据,环境影响是条件。要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必须从改善外部环境入手,开展广泛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各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就安康的实质;认识到了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适应问题、情感问题、学习问题、行为和人格偏离四大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二、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

1、通过研究,全面了解小学生心理状况,获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通过实验研究,获得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个案,探索出适应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内容

1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3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4社会环境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心理测试法、经验总结法、成果分析法。

三、论文大纲

1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

(1)遗传因素;(2)生理因素;(3)心理因素等。

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结构;(2)家庭氛围;(3)家庭关系;(4)教养方式;(5)家长的榜样;(6)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3、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1)校风与班风;(2)学校环境;(3)教学内容和方法;(4)教师素质;(5)师生关系。

4、社会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诱发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生活;(2)大众传媒;(3)社区环境。

四、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4(6):70-72.

身心素质问题分析范文4

关键词就业压力;心理问题;职业价值

1概述

1.1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大学生就业成为越来越热的话题,社会、家庭、个人都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只是在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父母的儿女不切实际的期望太高,学校家庭分配的作业太重,在巨大的竞争压力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下面笔者就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1.2研究内容和意义

运用实证科学分析方法,分析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对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起到了怎样的影响,应当如何对待大学生的就业,如何为获得就业的顺利做好心理素质上的准备,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问题,旨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并对今后的社会就业的趋势发展作出预估,以防将来出现更多的问题,并提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统计调查分析

2.1调查问卷的总体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于2016年2月20日,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随机发放,采取自愿填写的形式。问卷共发放52份,全部为网络调查问卷,实际收回5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2份,无效问卷为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2统计调查的基本分析

根据表1和表2调查表明,80%的人选择了就业,28%的同学想要创业,9%的同学想要出国,总的百分率已经超过100%,说明很多人想要尝试不同的道路,表明他们已经做好了自己毕业意向失败的心理准备。也侧面表明他们对自己的毕业意向并没有很明确的规划。根据表3所示,“来自社会的压力”这一项有63%的同学都选择了,“自我期望太高”也占答题人数的44%,而“看见同学朋友找到了工作,自我感觉受挫”的同学也占了答题人数的30%,由此可见外部环境和自身心理承受力对自己的就业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3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的培养对策建议

3.1接受客观现实、正确定位自己

在表3中显示,“来自社会的压力”这一项有63%的同学都选择了,“自我期望太高”也占答题人数的44%,而“看见同学朋友找到了工作,自我感觉受挫”的同学也占了答题人数的30%,由此可见外部环境和自身心理承受力对自己的就业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要从长远的发展去看,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现在的社会看似就业形势很好,也有很多的新机遇和机会摆在大学生面前,但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把握的不够到位,总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很多大学生都没有看到现实就业形势的残酷。任何人不会一开始就立马获得一个完美的职业生涯,因此一定要学会接受客观事实,根据实际情况和当今的就业形势来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不要一开始就期望太高,改掉眼高手低的毛病,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当你有职业可供选择时,可以首先,选择一个相对理想的职业,在职位发展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拓展视野,最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适当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将自身的价值实现。一部分大学生还可以放开自己的眼界,在一些冷门的产业或者地带,发现新的发展机会,并为之努力奋斗,说不定就成为了以后新兴产业的先驱者,取得自身事业的成功。表3表明,“自我期望太高”占到了答题人数的44%,这已然不是一个小比例,说明大学生在自我定位上依然有很大的问题。

3.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出击,抓住机遇

在表5中,依然有32%的人在“你觉得你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吗”这一问题上选择了“说不好”这一选项,说明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质疑。传统的观点认为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就是人们工作的意义所在,但是对于现在的人而言,基本生活需求早已满足,转而满足其他方面的一些需求成为了工作的目的,例如满足人们的交往、归属、责任的需求,因而在职业价值观的建立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定位职业发展道路,应当看到职业价值对自身发展的重大影响。要想抓住机遇首先要学会了解自身特点,多收集相关招聘信息,多去一些招聘的现场,根据招聘条件认识自身不足,再次做好充分准备之后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表4表明,约60%的人认为自身的能力还有欠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认识到欠缺就需要我们去改善欠缺,以便在机遇来临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机遇总是稍纵即逝,我们要做好足够的准备,才能在机遇来临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从而错失良机。要记住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发现就业机会的时候主动出击,不能优柔寡断,要有不怕失败的闯劲。

3.3直面求职挫折,提升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求职路大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碍,比如自身能力不够,所学专业不对口等,这时候委屈的情绪就会涌上心头。但是面对这些问题只委屈或者发牢骚是没用的,最重要的是接受现实,调整好心态,直面就业过程当中的挫折,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其实就业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大学生可以在就业遇到挫折的时候重新认知自己,找出之前认知的偏差,通过求职过程完善自己的性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求职中难免遇到挫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冷静地对待遇到的问题,客观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改变求职策略,学会自我安慰和调整。

参考文献:

[1]任燕.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09(5).

[2]刘慧,狄敏.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3(9).

身心素质问题分析范文5

其实,想心脏健康并不是件难事,而可怕的是控制心脏健康的“手段”你“挑”着用,特别是不重视“运动”这个手段。

现在许多心脏有问题的人和总感觉心脏不适的人都想去活动活动、健健身。然而当你走近“运动”之前,最好先了解什么是心脏健康的“运动设计”。

一、什么是心脏健康的“运动设计”

人的健康就像我们常见的篱笆一样,好篱笆如果没有若干个结实的“桩”,这个篱笆如同虚设。其实人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系统组成,如: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觉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造血系统。每个系统不光是在人的生命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且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果人体健康中缺少或削弱那一个“桩”都会带来健康上的问题。加之影响健康状况的“当前”因素(包括:疾病、污染、心理等)的不同,每一人的健康可以说是因“状况”而各异。从心脏特征上看,只要是患上心脏疾病的人,就表明其身上的许多“系统”开始出现了问题。因此,心脏病患者从事运动锻炼必须全面,决不要偏激,更不能偏废。其目的是防治心脏问题的同时将与心脏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有锻炼身体的效果,但是它与世界上没有一味“药”能包治百病一样,决不可能“一炼百就”。我们都知道,医生能治病是因有“药”,同时还必须有“方”,“处方”才是治病的关键。而心脏不好的人“运动”需要的是有“方”还必须得“法”。比如有些人在爬山运动后收效很大,而有些人则不但无效,反而出现问题。这就是说,每一个心脏不好的人去运动必须寻求适合自己“当前情况”的锻炼模式。

面对种种体育运动,不论你的健康现状怎样,最应该考虑的是什么样的运动适合自己,特别是适合自己的健康需求的个性化的“运动设计”。

所谓“运动设计”,指的是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健身体系,这个体系包括:

1.全面分析

体质分析 由于每一个人体质不同,加上形成体质的身体素质不同,所以需要通过对身高、体重、心肺功能、肌力、柔韧性、反映能力等人体的身体形态指标、生理功能指标、人体体能指标的单一分析、多项指标的综合分析,来对体质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病分析 许多心脏病患者由于控制得当,终生没有什么问题。而有些人“心脏病”一贴身,则立刻“夺命”。实际上许多人在患心脏病之前已是“一身多病”了,这类患者在其患病之前早就受到某些疾病(诸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症、糖尿病等)对包括心脏在内的许多人体器官造成的严重伤害。所以对每一个人在病情况进行分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内容。

因此,除心脏外对其它的病情、病况的分析也是对症选择运动方式的关键。

生活习惯分析 除先天的心脏问题之外,我们能见到的心脏病均与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对生活习惯分析目的是建立起一些规则卡住患病及体质下降的源头,譬如:不爱运动、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等。

心理分析 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己是不争的事实。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忧、思、悲、恐、惊都会引起心脏问题,因此,心理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心理的调节的方式,将心理因素对心脏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确定健身模式 包括针对个人的心脏训练模式、对个人的营养模式要求和生活方式的限定。

健身模式的调整 健身模式的调整就像医生为患者调药方一样,目的是为了改进健身内容和保障健身者体质逐步提高。

二、“运动设计”要因人而异

每一个心脏病患者由于体质、病情、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形成体质的身体素质等不同,个人状态千变万化。因此,不论采用什么方式和手段进行锻炼、治疗都要遵守一个原则,这就是“因人而异”。

也就是说,由于人和人、病与病都随着患病的因素、时间、环境等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而不尽相同时,相对心脏健康去增强体质必须要因人而异!只有以“因素”为依据,以“对应的健身方法”为手段,才能成为增强提高心脏品质的锻炼模式,同时也是获得了控制心脏病及防止心脏病的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例如:

兰老师 男,现年70岁,血压正常,血脂、胆固醇正常,心脑血管医检正常,现每天锻炼……

但第一次见到兰老师是在2000年2月,当时兰老师行走很困难,说话不清楚。听兰老师家人介绍,兰老师在1999年间同时患上心梗、脑梗。

兰老师以前是长跑爱好者,近几年又在爬山,患病之前几乎没上过医院。

患者病情分析:

1.兰老师是多年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患者。

2.兰老师有喜欢吃肉的特点,每天没肉不行。

3.兰老师为了怕起夜影响睡眠,晚饭后尽可能不喝水。

4.兰老师喜欢锻炼,但没有针对性。

点评:

1.许多人身体“很好”,从来不得“病”,面对血压高、高胆固醇、高脂血症总认为无大碍,只要用药控制住就行,忽略了这些因素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2.生活中缺少有效控制形成心脑血管病因素――饮食控制的认识:认为多吃肉身体就好,忽略了“热量”摄入与“热量”支出的平衡问题。许多人的“三高”与此关系密切。

3.晚间不喝水,夜尿后不及时补水易形成时段性的“血稠”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清晨到中午是中老年人高发心梗、脑梗的原因之一。

4.再有就是训练中没有针对性。针对心脑血管系统器官锻炼、针对辅助器官、针对血液品质锻炼。

5.没有监测心率变化的手段和方法。很多人不能根据个人制订运动心率上限、下限,无法准确把握心脏的负荷标准。

针对兰老师的锻炼原则:

1.利用运动特性,选择对心脏有良性剌激的运动,如适速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实施良性心脏负荷。

2.选择可增强胸部肌力的器械锻炼,如:上肢的卧推、拉臂,增加良性心脑血管的良性负荷。

3.选择可促进代谢功能的锻炼方式和方法,如:循环练习法等,有效改善“三高”。

4.选择可交叉性强的专门的练习手段和辅助手段对其脑梗后遗症进行康复训练,如:由家人帮助完成的读报、写字、下棋、行走等小肌肉群的锻炼,以及健身中心的全面综合的大肌肉群的锻炼和有氧运动负荷运动等。

在上述原则下,练习强度要小,然后根据病情来安排健身性锻炼。

另外,要注意锻炼和药物治疗相结合。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并提高药物的疗效。

三、接受全面的“体质锻炼”

控制心脏病的并发症是每一位患者必须严格注意的。刚得心脏病的患者,会马上减少自己的各种活动方式,采取“静态”性修养,结果非但心脏得不到“良性刺激”,反而由于“静态”使身体中许多其它问题迅速出现。

目前许多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康复手段仅停留在医药手段上是不够的,接受全面的体质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全面的“体质锻炼”是指通过运动手段对体重、心肺功能、肌力、柔韧性、反映能力等人体的身体形态指标、生理功能指标、人体体能指标的单一锻炼和多项指标的综合锻炼。通过锻炼以体质的改善来促进人体功能提高,而人体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对人体的“防御”能力和“自愈”能力非常重要。

美国研究发现,避免激烈运动期间心脏突然停跳的好方法就是增加运动次数。

这项以12年时间研究两万多名男医师的研究显示,每周5次运动者发生心脏突然停跳的几率是每周仅一次运动的七分之一。每周运动不及一次的,运动时发生心脏突然停跳的几率是休息的74倍。

心脏病学家辛德靳鼓励更多的心脏病患者至少能开展快走。

由此可见,心脏病患者的体育锻炼的意义就在于主动的增强心脏的工作能力。

提高心脏功能:当人体运动时,肌肉的做功对氧的需求加大,此时心脏跳动加快,同时搏血能力加大。而此时心脏肌肉在运动中得到了一定的刺激后,心肌的肌力会因运动增加而有所提高,泵血能力自然增大。另外是心脏肌肉的改变也会使心脏的血管系统相应发达。运动刺激是唯一的提高心脏功能的自然方式。

不同活动方式的动物和人心肌总量与体重的比(克/千克):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存方式、锻炼与否,心脏水平几乎相差一倍!这一点告诉我们,人的心脏品质好与不好与我们的心脏是否接受锻炼有关。患者心脏的锻炼决不可缺少,特别是病患者心脏功能的锻炼决非可有可无。

提高人体的“心脏功能”的训练模式:

①训练手段:包括电动跑台、健身车、椭圆运动机、台阶训练器、轻器械组合训练等;

②训练要求:包括个人心肺功能情况分析、制订个人训练方案;

③训练监督:包括心肺功能医检、体能测试、自我情况感觉等;

④训练评价、记录:包括量、强度、质量等。

参加有氧运动的运动处方(仅供参考):

每天下午3∶00至晚9∶00之间进行运动,时间控制在半小时至1小时。

最佳运动心律控制区域计算法(适合一般人):

220-现在年龄×0.8=心律控制上限

220-现在年龄×0.6=心律控制下限

最佳运动心律控制区域计算法(适合有心脏问题的人):

晨脉×1.8=心律控制上限

晨脉×1.4=心律控制下限

运动中如心率超过上限应该把跑速降低,如果达不到应该将跑速加上来。

一般运动时间在30~90分钟之间,如心脏有问题最好先请教运动专家或医生。

身心素质问题分析范文6

【关键词】 大学生;身体自尊;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

A Study on the Structure of Body Esteem College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Gao Dongdong, Li Xiaoyu. School of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 00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on the structure of body esteem in Henancollege students and develop body esteem questionnaire. Methods572 college students ta ke part in body esteem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were used to study 515 effective qu estionnaire. Results Questionnaire's α and split-half reliabi lity were 0.8834and 0.8072,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 the body esteem of college studentsconstructed of four factor,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prove four factormodel was good. Conclusion The body esteem questionnaire have a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t can provedimpotent information for furtherstud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Body esteem;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 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自尊(self-esteem)主要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 感成分,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简言之,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一种评价性和情感性体验[1]。我国对自尊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自尊研究成为热点,朱智贤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等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尊进行了关注和研究[2-4]。身体自尊(body esteem)是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 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身体自尊对个体的整体自尊及心理健康、生活满意感、主 观幸福感、参与体育锻炼等健康行为都有着重要作用[5,6]。如,Horn等人的研究 发现,随着处于低水平的具体领域的自尊水平(如身体自尊)的变化处于高水平的整体自尊也 随之发生变化[7],Melnick和Mookerjee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整体自尊的提高与其 身体自尊的增强有关[8,9]。目前,国内对身体自尊的实证研究较少,主要工作集 中在对国外量表的修订和使用上,已修订的量表包括段艳平等修订的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hy sical Self-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PSDQ)和徐霞等修订身体自我知觉量表(Physica l Self-Perception Profile,PSPP),研究领域仅限于青少年身体自尊的比较、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自尊和身体自尊是社 会性很强的概念,具有本土文化特点和跨文化的差异性,因此国外的测量工具和研究结果在 我国的文化背景下有多大的适应性还值得商榷。为了对我国大学生的身体自尊问题进行深入 的研究,本研究对河南省大学生身体自尊结构进行探索并编制了河南省大学生身体自尊问卷 。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样本1:用开放性问卷随机抽取54名河南大学各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男28 人,女27人,年龄18~24岁,让其写出5条以上与身体自尊相关的条目。样本2:从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学校选取被试共572人,在输入数据时剔 除了一些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15份。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被视为无效问卷:整个测 谎项目中,选择“不符合”答案≥2个项目的;整份问卷答案呈规则作答的,如直线型作答 、波浪型作答等;整份问卷漏答项目数≥3的。有效问卷中年龄17~25岁;男325人,女182 人,8人性别资料缺失;大一学生112人,大二学生160人,大三学生234人,9人年级资料缺 失;文科231人,理科272人,12人专业资料缺失。样本1和样本2之间无重复被试。

1.2 研究工具 采用文献检索法、访谈法、开放性问卷法得到有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项目2 67个,把内容相似的项目合并,筛选出具有较高价值的项目45个。把这45个项目和从Vealey 编制的《运动特质自信量表》中抽取的10个项目,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中的10个项目 ,还有从MMPI量表L分量表中随机抽取的3个测谎项目,共68个项目建构成李科特5点评分法 问卷进行施测。指导语为:下面是一些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征认识看法的陈述,请您根据您的 最近一段时间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描述的程度,并在相应的数字上打“√”,“1”代表“ 不符合”;“2”代表“较不符合”;“3”代表“一般”;“4”代表“符合”;“5”代表 “非常符合”。请注意,每道题只能选择一个数字。这里要回答的是您实际上认为您怎样, 而不是选择您认为您应该这样。

1.3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采集的方法为集体测试和随机抽样。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 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使用Amos 4.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2 结 果

把515份有效问卷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258人,一部分257人,分别用来进行探索性因素 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2.1 项目分析 对45个项目进行项目分析,以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每个项目的差异。检验结 果表明,45个项目均具有良好的鉴别度。因为Sig.的值均小于0.05,且所有项目中95%的信 赖区间未包含0在内,由此可判断项目具有良好的鉴别度。

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测验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值为0.881[根据 学者Kaiser(1974)观点,如果值小于0.5时,较不宜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球 形检验的值为1678.82 0(自由度为120)达显著,表示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因素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 素,并对因素矩阵作极大正交旋转,根据特征根值的得分及碎石图显示情况,获得4因素模 型,总方差解释量达62.668%。

2.3 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2.3.1 信度分析 分别以总问卷和各因素的克龙巴赫α系数及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作为信度 指标。一般认为,一份信度系数好的量表或问卷,其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0以上,分 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70以上。结果显示该问卷的总问卷α系数在0.80以上,分问卷α系 数在0.70以上,表明其信度良好。

2.3.2 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3道测谎题来鉴别被试是否真实的回答问题,并以被试在2道 以上的测谎题上有撒谎倾向作为剔除废卷的标准,初步保证了被试回答的有效性。①内容效 度:本问卷的项目来自文献综述、个别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并请体育学、心理学等方面 的专业教师对测验项目和内容的符合性进行了判断,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对问卷的项目进 行了多次审查、修改,因此,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②结构效度: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在于探讨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内容结构,因此,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是最 常用的方法。研究表明,大学生身体自尊由4个因素构成,其总方差解释量达62.668%,且 各因素的项目数大致相同。因此,该问卷的结构效度是良好的。再者,根据心理测量学家Tu ker的理论,构建健全的项目所需要的项目与测验的相关应在0.30~0.80之间,项目间的组 间相关在0.10~0.60之间。本研究的问卷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480~0.781之间,问卷 的各因素与因素所含项目之间的相关在0.676~0.879之间,问卷总分与各因素之间的相 关在 0.704~0.833之间,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404~0.645之间。③效标关联效度:以Rosenber g编制的《自尊量表》和Vealey编制的《运动特质自信量表》为效标,求问卷与它们的相关 。

《自尊量表》有10个项目,经过因素分析,能够解释总变异的61.296%,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864,分半信度为0.8489。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抽取《运动特质自信量表》中的10个 项目,经过因素分析,量表为单维度量表,能够解释总变异的75.032%,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9627,分半信度为0.9390。结果表明总问卷与各因素都与《自尊量表》和《运动特质 自信量表 》有较高的相关,证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2.4 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5个备择模型:①单因素结 构模型,即所有问卷项目共同负荷于一个因素之上;②2因素结构模型,考虑到运动能力因 素和积极活动因素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身体健康因素和身体魅力因素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 ,这里将运动能力因素和积极活动因素的所有项目负荷在一个因素上,身体健康因素和身体 魅力因素的所有项目负荷于一个因素上,构成一个2因素结构模型;③3因素结构模型,即运 动能力因素和积极活动因素的所有项目负荷在一个因素上,身体健康因素和身体魅力因素各 为一个因素,构成一个3因素结构模型;④4因素结构模型,即身体自尊是一个由4个相关的 因素所构成的多侧面的心理结构,如前面研究中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到的模型结构;⑤5因 素结构模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假设身体自尊由5个相关的因素构成。

用统计软件包Amos 4.0对探索性因素分析筛选出的由16个项目组成的大学生身体自尊问卷进 行比较验证(第二部分数据257份)。具体情况见表。

综合分析表4可知,从一因素模式开始,衡量模型好坏的指标都在逐步地改善,4因素模型达 到最好,到了5因素模型时一些拟合度指数开始下降,因此可以说,在这5个模型中,4因素 是最理想的。这样就进一步说明了本问卷的构想效度。

3 讨 论

3.1 大学生身体自尊结构问卷的因素命名。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自尊结构问卷可 提取4个因素,因素1为运动能力:它在大学生身体自尊结构问卷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其 贡献率达到了21.138%,主要是指个体身体的各种运动能力。研究表明,青少年体育运动能 力是与自尊关联最为紧密的因素之一。因素2为身体健康:主要指个体的身体健康情况,其 贡献率为14.773%。因素3为身体魅力:主要指个体对自己身体和长相是否有信心,是否认为 自己的身体具有魅力,其贡献率达14.111%,Franzoi等人在1985年编制的身体自尊量表中, 对于女性而言的性吸引力维度和对于男性而言的生理性吸引力与身体魅力因素相似。因素4 为积极活动:主要指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其贡献率达为12.645%。

3.2 大学生身体自尊结构问卷的信度、效度。国外有关身体自尊的量表除了在文化上与我 国存在一定差异外,在量表的项目上也有些不够节俭。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法、访谈法、开 放性问卷法编制了河南省大学生身体自尊问卷。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该问卷可以分为4个 因素(每个因素包含4个项目,各项目的因素负荷除X16为0.479外,均在0.500以上),共能 解释总变异的62.668%;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都超过0.80,分问卷内部一致性信 度也都高于0.70,说明问卷的信度较好;在效度方面,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总问卷和各分问卷与《自尊量表》、《运动特质自信量表》都有较高的相关,说明了该问 卷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国外早期关于身体自尊的研究,基本上都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 技术,由于验证性因素分析技术能够从构想模型出发,考察观测数据与构想模型的拟合情况 ,检验观测数据对构想模型的支持程度,其检验效力比起探索性因素分析更高,因而近年来 关于身体自尊结构的研究,较多的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技术。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分 别对5种不同的模型结构进行验证,各种衡量模型好坏的指标显示本研究提出的4因素模型在 5个模型中是最理想的。

4 参考文献

[1]Wang Y, Ollendick T. A Cross -Cultural and 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Self-Esteem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hildren.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 gy Review, 2001,4(3):253-271

[2]唐日新,林崇德,等.自尊水平划分方法与青少年自尊的现状.心理科学,2006,29 (1):550-552

[3]戴春林,吴明证,杨治良.个体攻击性结构与自尊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6,29(1 ):44-46

[4]陈红,冯文锋,黄希庭.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量表编制.心理科学,2006,29(5):11 90-1193

[5]Sonstroem RJ, Potts SA. Life adjustment correlates of physical self -concepts. Medicine & Sciencein Sport & Exercise, 1996,28(5):619-625

[6]Hagger MS, Lindwall M, et al. A cross-cultural evaluation of a mult idimensi onal and hierarchical model of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in three national samp les.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04,34(5):1075-1107

[7]Horn TS, Claytor RP. Development aspects of exercise psychology. Exe rcise P sychology: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1992:2 99-339

[8]Melnick MJ, Mookerjee S. Effects of Advanced Weight Training on Body -Cathe xis and Self-Esteem.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1991,72(3):1335-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