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盐析法的基本原理范例6篇

分段盐析法的基本原理

分段盐析法的基本原理范文1

【摘 要】围绕建材化学分析岗位任职要求,以《国家职业标准》中“建材化学分析工” 岗位的工作过程入手,对教学任务进行开发,使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任务紧密联系;构建并实施基于水泥原燃料、生料、熟料、水泥化验教学内容的“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

关键词 建材化学分析;岗位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66-02

我们从《国家职业标准》中“建材化学分析工”岗位的工作过程入手,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项目教学法”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让学生在模拟的或真实工作环境中“做中学”、“学中做”,达到培养目标,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一、构建“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前提

1.教学载体的选取。随着水泥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水泥企业需要分析检验人员的绝对数量在减少,而职业综合素质要求在提高。建材化学分析工是以抽样检查的方式,使用分析测试仪器、化学药品试剂,对制造建筑材料所用的原料、燃料、材料,建筑材料的成品、半成品及副产品的化学成分及生产中间过程进行检测分析的人员。为此本课程选取的教学载体是水泥原燃料、生料、熟料、水泥化验。

2.基于“建材分析岗位任职能力”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水泥企业针对 “建材化学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调研,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准确地贴近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开发出仪器的操作与维护、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SiO2、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Fe2O3、Al2O3、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CaO、MgO、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SO3、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烧失量和不溶物、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其他成分、硅酸盐产品与原料全分析8个项目、23个工作任务、10个实训项目,形成以“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实现校企紧密结合、无缝对接的合作模式,充分体现教学内容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可考虑了建材化学分析工工种应知应会的考证要求。

二、“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是以完成水泥企业建材化学分析工岗位能力为主要任务,针对仪器的操作与维护、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SiO2、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Fe2O3、Al2O3、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CaO、MgO、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SO3、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烧失量和不溶物、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其他成分、硅酸盐产品与原料全分析8个教学项目,按“明确任务、引导学习、项目实施、验收评价”四个阶段组织完成。在每个阶段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坚持“以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原则,突出任职岗位能力的培养,追求教学内容“重实用”,授课方法“重实操”,教学效果“重实效”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他们懂得“是什么、怎么做”,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使“教学做”一体,强化学生正确运用方法对建材进行检测分析,并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条件

1.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顺利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必须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我院已经和十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依托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训机会。开设该课程以来,由企业和学校共建的材料分析检测实验室,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建材化学分析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到企业真实环境的岗位中学习,感受建材企业的文化,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保障了“岗位任职能力学习化”的效果。

2.“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国培、企业顶岗实践、技师考证等途径,实施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四个梯队师资建设制度,教师通过在企业完成顶岗锻炼、收集教学案例等过程,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加强实验室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不断加大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

四、“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与材料专业教学规律及特点相结合,设计出了适合本专业的“四步教学法”,即:

第一阶段:明确任务,即颁发、讲解任务书,让学生明了该项目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教师以任务单的形式向学生下达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单描述工作任务的目标、确定实施任务的载体和地点。

第二阶段:引导学习,学生接到任务单后,查找相关资料,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实施项目需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项目任务书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第三阶段:项目实施,即教师指导学生按项目实施计划进行项目实施,完成项目任务。

第四阶段:验收评价,即师生共同考核验收各项目组项目完成情况,老师针对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学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并评定学生该项目学习成绩(见表1)。

在成绩评定时,笔试成绩由课程组教师评定,项目效果考核成绩由课程组教师与该教学班同学共同评定且各占50%,计算各项目组的平时成绩。除笔试直接考核项目成员个人外,其他考核方式是对各项目组进行考核,各项目组长根据该组成员为完成该项目所作贡献及项目组所得考核成绩公平、公正、公开地分摊给本组成员,即为成员个人该项目所得成绩。各项目成绩总和即为该学生本课程学习成绩。

在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从建材化学岗位的工作过程入手,围绕分析岗位能力要求,选取水泥原燃料、生料、熟料、水泥化验为教学载体,以完成建材化学分析实际工作为主要任务,通过这种“明确任务、引导学习、项目实施、验收评价”的“项目教学法”培养模式,制定了以职业能力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的成绩。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岗位任职能力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这一改革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职业综合素养、专业技能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欢迎,培养模式得到企业认可。

参考文献:

[1]张海军.本科院校高职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6).

分段盐析法的基本原理范文2

1前言

西台吉乃尔湖(简称西台)主矿区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中部,盐湖面积570km2。该矿床以硫酸镁亚型卤水为主,是一个多种盐类并存的盐湖矿床。海拔高度为2682.93m~2686.98m,该地区为典型的大陆型干旱气候,风沙多,降雨稀少;据矿区简易气象观测,年蒸发量为2505.9mm,降水量为17.8mm,具有优越的蒸发条件,且卤水矿化度高,储量大,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青海中信国安公司自2003年开始涉足与青海得天独厚的盐湖资源,综合开发西台吉乃尔湖资源(钾、镁、硼、锂等),以生产硫酸钾镁肥、硼酸、碳酸锂、氧化镁等产品。文章以西台盐湖井采卤水为原料,在实验室中以25℃进行等温蒸发实验研究,了解卤水在蒸发过程中的化学组成变化,盐类的析出顺序、种类和数量,各种盐类的富集规律,为该盐湖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数据参数。

2实验部分

2.1实验原料

原料卤水于2011年4月采自西台井采卤水南二级泵站处,样品具有代表性,密度为1.2294kg/L(25℃),具体成分见表1。从原卤的离子浓度组成来看Li+、B2O3的含量低得多,若略去卤水中的Li+、B2O3质量,原卤密度为1.2294kg/L,经过计算得出卤水中的组分数据见表2。

2.2蒸发装置

等温蒸发装置采用XMP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交流接触器、温度计、红外线灯泡、排风扇、恒温箱安装成恒温蒸发装置,蒸发容器采用与各阶段卤水体积相当的塑料盆,温度控制精度为±0.1℃。

2.3实验方法

实验中,取井采卤水38L,盛于2个直径为49cm的塑料蒸发容器内,蒸发面积约1884cm2,进行25℃等温蒸发实验。在蒸发器内放入一个表面皿,定时观测卤水密度、析盐种类等,在观测过程中采取必要的监测样品进行化验,有新固相开始析出时,固液分离,取分离后固液相进行化学分析,及时计算出相图指数,以25℃K+、Na+、Mg2+∥Cl-、SO2-—H2O五元体系介稳相图作理论指导,预测结晶路线,探求钾混盐矿和光卤石矿的最佳分离点。

2.4实验过程(数据见表3、表4,并标于图1,图2)

第一阶段:2010年4月6日将重46.72kg卤水放进2个塑料盆内,放进等温装置内。液相在L0~L4阶段,由实验过程中的取样检测发现,氯化钠含量逐渐降低,氯化钾、氯化镁等的含量逐渐升高,取固体样发现NaCl不断析出。在K+达到20g/L前3次分离出的固相矿物总重9.08kg,NaCl析出率占原卤的88.1%、KCl损失率为8.3%。由于缺少镜下鉴定资料,将化学分析结果进行配盐计算后表明,固体主要是NaCl,无法确定其它矿物。母液中应夹杂少许的氯化钾、氯化镁和七水硫酸镁,此时母液中K+含量是原卤的3.42倍,蒸发水份(含少量作业损失)22.387kg,占原卤量的48%,母液继续在蒸发器中等温蒸发。

第二阶段:液相在L5~L7阶段,K+在24g/L~29g/L时进行3次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相矿物总重1.82kg,可明显看出K+≥24g/L时MgSO4•7H2O达到饱和开始析出,NaCl析出率占原卤的7.8%、KCl损失率为4.5%。蒸发水份3.179kg,占原卤量的6.8%,母液继续在蒸发器中等温蒸发。

第三阶段:液相在L8~L12阶段,K+在30g/L时KCl达到饱和开始析出,至K+降至在22.983g/L时从相图可看出,体系已进入光卤石相区,此时开始有光卤石析出。此阶段共进行4次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相矿物总重1.4628kg,NaCl析出率占原卤的1.6%、KCl析出率为31.2%。蒸发水份1.192kg,占原卤量的2.55%,母液继续在蒸发器中等温蒸发。

第四阶段:液相在L13~L19阶段,当K+降至在22.983g/L时,体系进入光卤石相区,此阶段采取一晒到底的方式,只进行1次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相矿物总重1.56kg,NaCl析出率占原卤的1.5%、KCl析出率为48.2%。蒸发水份2.185kg,占原卤量的4.68%,此时母液中的B2O3、Li+的含量分别为10.275g/L、2.316g/L。

3实验结论

1)试验卤水的结晶路线基本符合25℃下K+、Na+、Mg2+∥Cl-、SO2-—H2O五元体系介稳相图。结晶顺序为石盐、七水硫酸镁、氯化钾、光卤石、水氯镁石,即结晶路线沿七水硫酸镁与氯化钾、七水硫酸镁与光卤石的共饱线浓缩进入水氯镁石的结晶区。

2)通过样品的等温蒸发实验得出在实际生产中的一般原理流程见图3。在实际生产中,第一、二阶段蒸发可放在钠盐田中进行,第三阶段蒸发可放在钾盐田中进行,第四阶段蒸发可放在光卤石盐田中进行。

3)在钠盐田的终了时刻,NaCl析出量8.051kg,析出率达到95.9%;MgSO4析出量402g,析出率达到26.5%。

4)在钾盐田的终了时刻,得到了优质的钾混盐矿,为制取硫酸钾镁肥(Pic)或硫酸钾提供了原料保障,钾混盐总量为1.463kg,K+含量为5.76%,SO2-4含量为24.07%,比较适合生产硫酸钾镁肥,但硫酸根含量较高,在实际生产中可考虑适当的甩掉一部分硫酸镁。

分段盐析法的基本原理范文3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盐业史发展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食盐的生产在前代基础上有了较大进步。井盐开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专卖制度也实现了由直接专卖向间接专卖为主的变革性过渡,出现了若干新的政策和专卖运行方式。唐宋盐业史的内涵更加丰富,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更为广泛。

(一)唐及五代盐业史研究

1.唐代盐业史研究

[日]古贺登《唐代井盐考》(日本《史观》)958年第53期)与《续唐代井盐考——再论关于《新唐书·食货志》的记事》(日本《史观》1960年第57、58合期)、[日]腾泽义美《唐代云南史上的盐井》(《森嘉兵卫教授退官纪念论文集(1)——社会经济史诸问题》,1969年)、吉成名《唐代的井盐生产》(《盐业史研究》1989年第1期)等文均探讨了唐代井盐生产问题。学者们还对《新唐书·食货志》所载的盐井数提出了疑问。古贺登指出,《新唐书.食货志》所载盐井数有可能是根据宋初盐井数量情况类推而成。吴天颖《<新唐书·食货志>有关盐井记载释疑》(《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则认为是客观反映了唐末盐井的分布情况,郭正忠也同意吴天颖的看法。吉成名《唐代盐产地的研究》(《温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1期)则探讨了唐代盐产地的分布情况。马新《汉唐时代的海盐生产》(《盐业史研究》1997年第2期)比较了汉唐时代的海盐生产,并详细论述了唐代的海盐生产。陈国灿则探讨了唐代盐户的身份地位和生产状况。陈衍德也探讨了唐代盐业生产的发展①。

这一时期的研究,盐政仍然是重点。唐初不课盐税,这是研究者的共识。陈衍德、杨权认为,盐税至迟武周初已实行。鲍晓娜则认为,无税制行至开元间。李锦绣还探讨了唐前期的盐池管理、盐监作用、盐课用途等问题②。关于专卖制实行的原因,傅举有认为,盐专卖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后的财政危机,根源却是当时:仁地所有制的变化③。陈衍德《唐代专卖制度新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1期)及陈衍德、杨权《唐代盐政》也认为,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后的财政危机,唐代税盐和榷盐主要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其次才是抑商。齐涛除了论及以上原因外,还指出均田制被破坏后,传统的赋税制度失去了基础④。吉成名指出了榷盐制对除陌钱的继承和发展⑤。前引鲍晓娜文则认为,禁榷的目的首先在于抑商。前引傅举有文论述了唐代盐政由税盐向榷盐的转变,并探讨了盐茶专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陈衍德《试论唐代食盐专卖法的演变》(《历史教学》1988年第2期)认为,因海、池、井盐的生产特点不同,专卖控制的方式和盐价也不尽一致,并探讨了三种盐制的具体方式及其变化。前引陈衍德、杨权文认为,唐代划区运销、人纳折博法及便换(飞钱)手段成为引钞盐制的起源。吴丽娱则认为,五代折博方式明确成为专卖制中官商交易的新形式,为宋代钞引制奠定了基础⑥。郭正忠认为,折博法见于五代后唐,钞引盐制见于宋庆历年间⑦。吉成名论述了唐代盐政从征税向直接专卖和间接专卖的演变。[日]金井之忠也探讨了唐代盐法。齐涛则论述了盐产的管理、榷卖、招商、榷利管理等问题⑨。前引陈衍德、杨权文及陈衍德《唐代专卖机构论略》(《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齐涛《汉唐盐政》都论述了食盐专卖机构问题,并分析了盐铁、度支的关系及地方榷盐机构的演变。王林善也论述了榷盐机构,但在盐铁、度支的管理方式、巡院是否粜盐等问题上提出了与陈衍德等不

——————————————

①分见陈国灿:《唐代的盐户》,载《中国古代史论丛》1982年第3辑。陈衍德:《唐代盐业生产的发展》,载《盐业史研究》1988年第4期。

②分见陈衍德、杨权:《唐代盐政》,三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鲍晓娜:《从唐代盐法的改革论禁榷制度的发展规律》,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2期。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③傅举有:《唐代盐和茶的专卖》,载《史学月刊》1960年第3期。

④齐涛:《论唐代榷盐制度》,载《山东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⑤吉成名:《论唐代盐业政策与王朝兴衰》,载《河北学刊》1996年第3期。

⑥吴丽娱:《食盐的货币作用与折博制的发展》,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4期。

⑦郭正忠:《宋代盐业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版。

⑧分见吉成名:《唐代盐业政策演变的三阶段论》。载《盐业史研究》2000年第1期。[日]金井之忠:《唐的盐法》,载《文化》第5卷第5期。齐涛:《论榷盐法的基本内涵》,载《盐业史研究》1997年第3期。

同的观点①。齐涛《唐代四川诸巡院设置时间考》(《盐业史研究》1988年第1期)探讨了四川榷盐机构。[日]妹尾达彦《唐代河东池盐的生产与流通——河东盐税机关的地址与机能》(《史林》1982年第6期)则探讨了河东池盐的生产情况。杨权《论销盐分界制起源于唐》(《玉珠师专学报》1987年第4期)则探讨了运销制度问题。

张泽咸《隋唐五代赋役史草》(中华书局1986年版)和《唐代工商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对唐代盐利收入作了概略论述。前引陈衍德、杨权文和陈衍德《唐代专卖收入初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1期)具体分析了海盐和池盐的收入,并推算了全国的盐利总数。陈衍德《唐代中央与地方争夺专卖收入的斗争》(《厦门大学学报》1987年增刊)则探讨了中央与地方的盐利之争。前引王林善文论述了榷盐制下的官商关系,并分析了有盐籍的盐商与私盐商的有关问题。陈衍德《试论唐政府与专卖商的关系》(《学术月刊》1988年第6期)也论述了盐商及盐商与官府的关系等问题。郑海峰、王力平《唐后期盐政的演变与盐商势力的消长》(《盐业史研究》1989年第4期)探讨了盐商与盐政的关系。

吉成名、齐涛、陈衍德等学者还研究了盐专卖制度与唐王朝兴衰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吉成名、[日]金井之忠、齐涛等都认为,唐代从征税到专卖以及专卖的兴废都与唐王朝盛衰相关②。齐涛《汉唐盐政》还分析了专卖盐利对中央及地方财政的影响,又指出了盐专卖对中央与地方政体的变革起了促进作用。陈衍德探讨了地方对盐利的争夺及宦官对盐政的干预,认为专卖制激化了唐后期的阶级和社会矛盾。吴丽娱还论述了大中两池新法的有关问题③。陈明光、陈丽菲、秦永洲、刘荣春、朱睿根、吴丽娱、唐任伍、杨健、马林涛等则探讨了刘晏盐法④。

2.五代盐业史研究

由于资料匮乏的原因,五代盐业史的研究困难较大,但成果仍然可观。张泽咸《隋唐五代赋役史草》认为,五代盐法对唐代相沿未改,除榷盐外,自后唐还配卖蚕盐。郑学檬认为,后梁虽未实行统一的榷盐制,但仍有局部地区的榷盐,而后唐榷盐制比唐代苛严,蚕盐则是专卖制的一种形式,后晋、后汉、后周都行榷制⑤。穆祥桐则认为,后梁虽无统一榷盐制,但设有盐铁转运使,他还论述了五代蚕盐、随丝盐钱等,并比较了唐代与五代盐法⑥。郭正忠专门探讨了五代蚕盐,认为蚕盐制确立于后梁与后唐之间,是政府干预丝蚕业的产物,特点是榷卖,并辨析了日本学者对蚕盐的若干误解⑦。前引吴丽娱文也认为,五代盐法基本继承唐代,并分析盐的官销与商销、城镇和乡村的粜盐方式,还专门探讨了屋税盐、表配制等问题。吴慧《五代盐政述略》(《盐业史研究》1989年第1期)指出,五代中原政权由于疆域狭小,各代虽宽严不一,但总的盐税苛重,专卖严厉。[日]清木场东《关于五代的盐贩卖制》(《日野开三郎博士颂寿纪念论集·中国社会制度——文化史的诸问题》,日本福冈,中国书店1987年10月版)则论述了五代时期的盐贩卖制度。[日]吉田寅《五代中原王朝的私盐对策——以盐禁为中心》(《东洋史论集》(4),不昧堂书店1955年版)则探讨了私盐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二)宋代盐业史研究

宋代盐业研究的成果颇丰,三四十年代就有赵靖《宋代之专卖制度》(《燕京社会科学》1949年第2期)、戴裔煊《宋代食盐生产及统制方法之研究》(《中山文化季刊》1943年第1卷第2期)、张家驹《宋代福建之盐政》(《中国经济》1936年第4卷第5期)等文刊布。在宋代盐业生产研究方面,关于中国海盐晒制的起源问题,以往学者多认为晒法起源于明代。近年来,学术界郑志章、白广美等日渐主张元代始晒⑧。但郭正忠则认为,海盐晒法的创始时间可以上溯到宋金时期。林树涵也认为,我国沿海晒盐的产生应推至宋代⑨。周炸绍《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王林善:《唐代后期榷盐与盐商》,载《山西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②前引吉成名:《唐代盐业政策演变的三阶段论》;[日]金井之忠《唐的盐法》;齐涛:《论榷盐法的基本内涵》。

③吴丽娱:《略论大中两池新法的来源、内容及对五代盐政之影响》,载《唐研究》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④分见《福建师大学报》1984年第2期之《试论唐代刘晏理财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华东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之《刘晏盐法中“官粜”、“亭户粜”考辨》;《山东师大学报》1994年第3期之《刘晏的财政经济改革》;《江西师大学报》1994年第2期之《试论刘晏的盐业管理思想》;《浙江商业经济》1995年第2期之《唐代刘晏对食盐流通体制的改革》;《平准学刊》第三辑之《唐代的榷盐和刘晏的改革》;《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1期之《试析刘晏理财的宫廷背景》;《河南师大学报》t994年第5期之《论刘晏的经济改革思想》;《学习与研究》1983年第4期之《谈唐代刘晏的盐政改革》;《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之《刘晏榷盐法与中国古代商业政策之转型》等。

⑤郑学檬:《五代盐法勾沉》,载《中国盐业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⑥穆祥桐:《五代盐政与唐代盐政之比较》,载《平准学刊》第4辑。

⑦郭正忠:《五代蚕盐考》,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

⑧分见郑志章:《板晒海盐技术的发明与传播》,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第3期。白广美:《中国古代海盐生产考》,载《盐业史研究》1988年第1期。

⑨林树涵:《我国海盐晒制产生年代考》,载《盐业史研究》1989年第3期。

谈宋代盐户的身份问题》(《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0年第2期)探讨了宋代盐户不同的身份地位,认为宋代盐户的身份地位十分低下,但就整个盐业来看,由于经营方式的不同,盐户的身份也存在着封建国家的工奴、小生产者和封建性的雇工等三种不同情况。郭正忠《古代的解池与池盐生产》(《盐业史研究》)988年第2期)探讨了宋代解盐生产的主要特点、人工种晒步骤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钱公博也探讨了宋代解盐的生产、运销及财政收入等问题①。此外,郭正忠、贾大泉等还探讨了宋代解盐、井盐的产量问题②。程光裕、许肇鼎、贾大泉、林元雄、宋良曦、钟长永、吴天颖、许世融等则专门论述了有关宋代井盐的问题③。特别是宋代四川井盐业中的生产关系问题一度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柯昌基《宋代雇佣关系的初步探索》(《历史研究》1957年第2期)、郭正忠《宋代四川井盐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6期)和《关于筒井风波的考察——宋代井盐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和夭折》(《中国盐业史论丛》,1987年12月版)、贾大泉《宋代四川经济论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等一致认为,在宋代四川井盐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王方中《宋代民营手工业中的社会经济性质》(《历史研究》1959年第2期)、上引吴天颖文和《井盐史探微》(四川人民出版社、自贡盐业出版编辑室1992年8月版)等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宋代四川井盐业中的生产关系不属于资本主义萌芽性质。林文勋论述了解盐在四川的营销。梁庚尧探讨了广南盐政,对广东和广西的盐法作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和实质,他还论述了宋金战争影响下的川盐管理制度的变化④。1933年盐务稽核所编《中国盐政实录》、张家驹《宋代福建之盐政》及郭正忠的有关论著则讨论了南宋福建盐政问题。

在专卖史方面,早期比较著名的成果是戴裔煊完成于四十年代的《宋代钞盐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中华书局1981年再版),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钞引盐制的有关问题。五六十年代,日本学者吉田寅、河原由郎等也探讨了有关宋代的盐政、盐法问题⑤。八十年代以来,尤以郭正忠的研究最为全面系统,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对宋盐生产技术和体制、盐户身份管理和负担、收贮体制、销售体制等作了系统论述,将宋代盐法演变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并对折博盐、钞引盐、扑买、合同场、蚕盐、食盐“过剩”等问题作了独立探讨,

并分析了各地盐法的差异⑥。漆侠在论述宋代食盐产销和盐政时,认为宋代盐制屡次变化的原因在于钞盐法⑦。

入中和钞引盐是宋盐研究中有特色的问题。林文勋指出,食盐入中在宋代中期取得主导地位,盐政也过渡到以间接专卖为主,盐钞又具有了货币的职能,对宋代信用和财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聪明探讨了盐钞在北宋西北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姜锡东论述了交引买卖市场和交引铺的情况⑧。郭正忠、漆侠、汪圣铎等还比较深入地论述了宋代盐利的问题⑨。史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钱公博:《宋代解盐的生产和运销制度》,载《大陆杂志》1964年3月15日28卷;《北宋解盐的生产、运销和财政收入》,载《宋史研究集》第7辑,1974年9月。

②分见郭正忠:《关于北宋解盐产量的一个数据》,载《文史哲》1982年第3期。贾大泉:《宋代四川井盐产量剖析》。载《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

③分见程光裕:《宋代川盐之生产与统制》,载《海疆季刊》1948年第1期。许肇鼎:《宋代四川井盐概述》,载《井盐史通讯》1981年第1期。上引贾大泉:《宋代四川井盐产量剖析》;《井盐与宋代四川的政治和经济》,载《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林元雄等著:《中国井盐科技史》,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12月版。宋良曦、钟长永:《川盐史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版。钟长永:《论宋代卓筒井的卓越成就》,载《盐业史研究》1998年第3期。吴天颖:《论宋代四川制盐业中的生产关系》,载(文史哲)1964年第1期。许世融:《井盐对宋代四川地区国防、财计、社会、经济等方面之影响》,载《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1994年9月版。

④分见林元勋:《北宋解盐人蜀考析》,载《盐业史研究》1990年第2期。梁庚尧:《南宋广南的盐政》,载《大陆杂志》1994年第1、2、3期;《南宋四川的引盐法》,载《台大历史学报》1996年第11期。

⑤[日]吉田寅:《关于北宋的河北榷盐》,载《东洋史学论集》第3卷,1954年版。[日]河原由郎:《北宋时期河北路盐政之考察》,载《史学杂志》第73卷第9期。

⑥分见郭正忠:《北宋前期解盐的“榷禁”与通商》,载《北京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上引《关于北宋解盐产量的一个数据》;《宋代官民联营运盐及其经营方式》,载《江淮论坛》1989年第4期;《宋代食盐政策的历史变迁》,载《盐业史研究》1998年第l期;《宋盐管窥》,山西经济出版社1990年5月版;《宋代盐业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版。

⑦漆侠:《宋代经济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⑧分见林文勋:《宋代盐钞功能试探》,载《中州学刊》1995年第2期。高聪明:《北宋盐钞与西北货币体系》.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3期。姜锡东:《宋代新兴商人资本交引铺的经营活动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宋代交引市场的形成、分布和政府的干预》,载《中州学刊》1988年第4期。

⑨上引郭正忠:《宋代盐业经济史》;漆侠:《宋代经济史》下册。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上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

分段盐析法的基本原理范文4

1.1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内容要求: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定线和杆塔定位、并针对具体杆塔的基础设计及其环境整治提供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为设计、施工提出岩土工程建议。

推荐场地稳定或岩土整治相对容易的杆塔位置。

查明各塔位的地形地貌、岩土特征、不良地质作用等条件。

对影响杆塔地基和基础的特殊性岩土和特殊地质问题进行勘察、分析和评价,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治理与处理意见。

查明塔位处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提出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评价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对杆塔基础型式提出建议。

对施工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岩土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1.2依据的技术标准及勘察技术原则

勘察工作主要依据的规程规范如下:

《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 GB50548―201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电力工程钻探技术规程》(GB/T5096―2008);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 50145―200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2005);

勘察技术原则;

本次勘测采用工程地质调查与岩土工程勘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逐基提供岩土工程资料;

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及深度:

平原河谷地区:

A.转角塔、耐张塔、终端塔、跨越塔应逐基勘探;

B.位于复杂场地或复杂地基的直线塔和直线转角塔逐基勘探;

C. 位于复杂场地或复杂地基的杆塔,每基塔应按塔腿位置布置2个-4个勘探点,

D.其他地段每隔1基-3基布置1个勘探点;

E.勘探点深度:直线及直线转角塔不小于基础下5m;其他不小于基础下8m。

山地丘陵区:

A.以调查为主,逐基进行,当不满足要求时,布置适量勘探工作;

B.对基岩的塔位,查明基岩的岩性、产状、结构构造,并对岩石风化程度与岩体结构进行分类;

C.对基岩埋藏较浅的塔位,查明覆盖层厚度和性质,并查明下伏基岩的岩性风化程度;

D.对覆盖层较厚的塔位,勘探点布置及深度应符合平原河谷地区的要求。

2.勘察方法及仪器设备

2.1勘察方法

该工程主要是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并结合岩土工程勘探逐基进行。

根据《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 GB50548―2010)等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本次勘探工作采用钻探(井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手段相结合的勘察测试方法。

2.2仪器设备

2.2.1钻探:采用 DPP-100型车载钻机,回转方式钻进。

2.2.2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锤重63.5kg,落距76cm,贯入器采用国内统一标准的标准贯入器。

2.2.3取土方法:粘性土采用敞口厚壁取土器,压入法取土样,取土器直径为108mm。黄土状粉土采用环刀取样,砂土及碎石土利用钻头取样。

2.2.4土工试验方法及设备:采用标准铝盒环刀、锥式液限仪、塑限搓条法、三联中压固结仪、电动四联直剪仪、标准分析筛等仪器设备和方法进行土样的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直剪试验、黄土压缩试验、颗粒分析试验等。

3. 沿线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

3.1地质构造

经过现场调查,线路沿线附近及塔位处未发现对塔位有影响的断裂存在。

3.2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

线路沿线地貌单元为戈壁、山间台地、丘陵、山地。塔位高程一般在1359.02m~1529.54m之间。其中戈壁、山间台地约占本段线路的48%,丘陵、山地约占本段线路的52%。层岩性特征如下。

根据本次勘察本段塔位处地层岩性主要有:

角砾:杂色,中密,母岩成分为砂岩、凝灰岩、花岗岩等。一般粒径为2~15mm,最大粒径约30mm,级配较好,分选较差,呈次棱角状~棱角状。粉土、砂土填充孔隙,混有少量碎石,局部可见薄层盐盖坚硬层。

凝灰岩:灰褐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碎屑成分为岩屑、晶屑及火山灰等组成。属强风化状态,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上部风化为角砾、碎石状,粉土、砂土填充孔隙。表层岩土个别塔位较松散。

凝灰岩:灰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碎屑成分为岩屑、晶屑及火山灰等组成。属中风化状态,节理、裂隙发育一般,岩体较完整。

花岗岩:灰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等,含少量角闪石。属强风化状态,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上部风化成碎石状,粉土、砂土填充孔隙。表层岩土个别塔位较松散。

花岗岩:灰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等,含少量角闪石。属中风化状态,节理、裂隙发育一般,岩体较完整。

4.沿线不良地质作用

沿线不良地质作用不甚发育,滑坡和崩塌现象主要发生在山区,根据沿线踏勘和收资情况来看,沿线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以小规模崩塌为主,发生滑坡、泥石流的情况较少,由于该地段地形陡峭,侵蚀切割强烈,岩石,岩体裂隙发育,小型崩塌现象较发育,滑坡作用反映在岩体之间的滑动,受岩性差异和岩体裂隙及地层结构构造的影响。另外该区域气候干燥,年降雨量极少,发生滑坡的规模一般不大或很少。个别塔位山势陡峭险峻,部分塔腿为陡崖,需足够的降基面,确保岩体稳定性。

5.沿线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对基础和施工的影响

5.1地下水埋藏条件

本次勘察时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0m,所以本线路可以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5.2地下水对基础和施工的影响

本次勘察时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0m,所以本线路可以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及施工的影响。

6.土、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由于地下水埋藏较深,线路沿线均大于10米,可不考虑地下水的腐蚀性;地基土对混凝土最大弱腐蚀性为中等,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最大腐蚀性为中等,对钢结构最大腐蚀性为中等。

7.沿线地震动参数、场地的地震效应及土的最大冻结深度

7.1沿线地震动参数及场地的地震效应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图B1),线路沿线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一2001)和该线路的地震动参数划分如下: 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20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7.2土的最大冻结深度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F:该地区标准冻结深度为1.60m。

8.沿线主要岩土问题的分析与评价,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8.1沿线主要岩土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根据各种试验及当地经验综合分析,沿线转角及终端塔处各主要土层桩基承载力计算参数见下表:

桩基承载力计算参数

8.2盐渍土问题

沿线存在盐渍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的山间凹地及沟道上;沿线除基岩出露区外,大部分含盐量大于0.3%,为盐渍岩土,根据试验资料,盐渍土按含盐化学成分分类为氯盐渍土~硫酸盐渍土;按含盐量分类为弱~中盐渍土,本区盐渍土主要为表层的角砾及各强风化基岩中。由于盐渍土一般分布在地下水位以上,而且受地下水位升降及其毛细水的作用影响,另外地面温度和降水对盐渍土的工程特性影响很大,由于哈密地区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在地下水蒸发时将盐分都带到地表,所以本地区地表含盐量都很高;根据当地资料及本次取样化验来看,盐渍土一般既无盐胀性也不发生溶陷,盐渍土主要的特性为腐蚀性。 腐蚀性评价详见《工程地质一览表》,所以设计可根据具体塔基情况进行适当处理,采取可行的防腐措施。

8.3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根据地层岩性特征结合本工程特点建议:

①丘陵、山间平地、戈壁地段采用掏挖基础及大块独立式基础为宜;

②山区基岩或覆盖层较薄地段可采用岩石嵌固基础、人工挖孔桩为宜;

9. 结论及建议

9.1根据现场踏勘,该段线路沿线未见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个别塔位有崩塌现象发生,在山势陡峭险峻,部分塔腿为陡崖,需足够的降基面,确保岩体稳定性。

9.2该线路的建设不会引发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9.3根据不同地层岩性特征,结合本工程特点,建议塔基采用天然地基为宜。

9.4线路沿线地下水埋深大于10m,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9.5为确保施工安全,基坑开挖过程中,建议对基坑进行有效的护坡处理。

9.6线路沿线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详见《工程地质一览表》。

9.7线路沿线盐渍土一般无盐胀性,盐渍土主要特性为腐蚀性。 设计可根据具体塔基情况进行适当处理,采取可行的防腐措施。

9.8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F:该地区标准冻结深度为1.60m。

分段盐析法的基本原理范文5

关键词: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盐;地质特征;水动力条件;化学示踪

察尔汗盐湖是柴达木盆地众多盐湖中最大的一个,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具有工业价值的大型第四纪内陆盐湖矿床之一,面积4704.8 km2。以液体钾镁矿为主,固液矿并存,并伴生有钠、硼、锂、溴、碘、铷、铯等有用元素。固体氯化钾资源量2.5424×108t,卤水液体氯化钾资源量2.4355×108t,总计4.9779×108t,占全国已探明钾资源量的97%。

一、察尔汗盐湖的开发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中东部新生代沉积区,地理坐标东经94°至96°,北纬36°40′至37°10′,东西长168km,南北宽20至40km,面积4706km2,大致呈“哑铃”状东西向展布,两端大而中间小,自东向西划分为4个连续而相对独立的区段:霍布逊区段、察尔汗区段、达布逊区段和别勒滩区段(图1)。其中位于察尔汗盐湖最西端的别勒滩盐湖面积约1500km2,距格尔木市约200km,格尔木至察尔汗为柏油路,其余为盐壳便道,交通便利。

察尔汗盐湖属于干盐湖。察尔汗湖区范围内地形平坦,湖区表面覆盖盐壳。达布逊湖水面得最低标高为海拔2677.5m,盐滩地面高程为2678至2683m。霍布逊湖及别达拱起附近地势略高,达布逊区段和别勒滩区段地势略低,全湖区高差仅5m。

察尔汗盐湖汇水面积广大,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造成南北两侧不对称的地貌景观。南侧从分水岭至盆地中心可以明显的分为两大地貌区:昆仑山区和柴达木盆地。两者最大相对高差达2500m,构造典型的“高山深盆”地貌景观。北侧山区不发育,仅有锡铁山和阿木尼克横亘于其东北部,而且海拔较低。西北部则是由第三系和中、下更新统做成的丘陵。

察尔汗盐湖湖区为盐积平原,以干盐滩为主,地势平坦。察尔汗盐湖汇水面积广大,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造成南北两侧不对称的地貌景观。为了更好的了解察尔汗盐湖的成矿条件和钾资源液化驱动的水动力条件,我们还需要分析察尔汗盐湖的区域地质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为固体钾的液化开采提供基础依据。

二、察尔汗盐湖区域地质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笔者主要从地层、构造和岩浆岩三个方面介绍察尔汗盐湖的区域地质情况,分析了解察尔汗地区的资源分布位置,并分析了解察尔汗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钾资源的开采提供基础依据,对我们了解察尔汗地区的成盐背景和成盐历史,以及分析察尔汗盐湖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帮助和指导意义。察尔汗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内最大的刺激成盐盆地,汇水区面积为13.2万km2。汇水区的南界为昆仑山主脊,东界以鄂拉山为界而与茶卡-共和盆地相隔,北边以绿梁山、锡铁山、阿木尼克山为界,西侧以一平缓的隆起而与东台吉乃尔湖区分开,形成一个独立的闭流盆地。

察尔汗盐湖别勒滩区段中部富水性最好,单位涌水量较大,渗透性较好,盐层富水性逐渐变弱。察尔汗盐层别勒滩区段晶间卤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松散层孔隙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侧向、下部的越流补给和大别勒湖、涩聂湖湖水的补给。天然条件下晶间卤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是蒸发和向湖泊排泄。地下卤水径流缓慢,主要向着湖泊流动。

察尔汗盐湖之所以蕴藏着丰富的盐类矿产,其主要原因是盆地周边山区火山岩发育,为湖区盐类矿产提供了丰富的化学组分。察尔汗盐湖区位于差异性运动的构造凹陷部位,为盐类矿产的汇聚、沉积提供了空间。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为盐类矿产的形成提供了外部必备条件。

三、察尔汗盐湖水动力条件的研究方法和工作设计

在察尔汗地区实验区进行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察尔汗盐湖驱动固体钾盐液化的水动力条件进行分析说明。主要设计测量的水动力参数为:渗透系数、有效空隙度以及地下水的实际流速。通过这些参数来说明察尔汗地区的水动力条件,为开采钾资源提供必要的基础依据。

主要进行了示踪实验的前期准备,设计了两个实验――渗透流速测试实验和渗透流向测试实验。进行了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材料准备、实验参数收集考察以及实验步骤的详细安排。为后面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准确测量打下基础。在示踪实验中,对渗透系数,有效孔隙度,地下水的流速和流向等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从而为钾盐开发提供基础依据和可行性保障。

结 论:

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察尔汗盐湖的自然地理、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阐述,通过野外示踪实验的方法,测试计算了察尔汗盐湖实验去的渗透系数、有效孔隙度、实际流速以及渗透流向。分析了察尔汗盐湖的水动力条件取得了如下认识和结论。

1、察尔汗盐湖的成矿条件主要包括:(1) 察尔汗盐湖之所以蕴藏着丰富的盐类矿产,其主要原因是盆地周边山区火山岩发育, 为湖区盐类矿产提供了丰富的化学组分。(2) 察尔汗盐湖区位于差异性运动的构造凹陷部位, 为盐类矿产的汇聚、沉积提供了空间。(3) 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为盐类矿产的形成提供了外部必备条件。

2、察尔汗盐湖地区水文地质参数:根据示踪数据计算得到别勒滩试验区的渗透系数平均值为180m/d,有效孔隙度的平均值为18.75%。示踪技术应用在盐湖区优势明显,一是盐湖区渗透流速相对较慢,投入的示踪剂较小;二是盐湖区抽水试验难度较大,示踪技术可以求算渗透系数、有效孔隙度(给水度)等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三是现场测量,准确高效,求算的参数与实验室对岩芯样品测定的孔隙度、给水度等参数相比,代表性好。

3、别勒滩试验区卤水亚硝酸含量小于1mg/L,野外化学示踪技术确定试验期间卤水的实际流速为1.28m/d,流向55°。

4、青海盐湖矿产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大规模开发配套条件基本具备,在盐湖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统筹规划、加强产业化研究和综合利用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资源观,走盐湖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袁见齐,杨谦,孙大鹏,霍承禹,蔡克勤,王文达,刘训.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的形成条件.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150-152.

分段盐析法的基本原理范文6

关键词:路基冻害、注盐法、工艺要求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 A

一、路基冻害形成过程及原因分析

路基冻害总的来说是由不良土质、过大的含水量以及较低的温度引起的。具体原因及形成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路基基床表面不平整,造成基床表面积增大,增加水分渗入基床表面,土层含水量增大超过了起始冻胀含水量时,表层中水结冰,体积膨胀的同时,水分又向冰结锋面补给,水分比冻前增加较大,形成了冻害。

2、路基土体的表层为非匀质。由于路堤地质来源不同,且在填筑时,土层的厚薄和夯实密实不同;在冻结期水分迁移、聚积时,由于这些地质、结构、层次等条件的不同,其聚流量也不尽相同,因此产生的冻胀量也不等,从而形成冻害。

3、地表水或地下水对路基体的不均匀浸湿。

二、注盐法整治路基冻害的机理

注盐后土体中水分的迁移受到明显的抑制,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这是注盐后土体冻胀率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注盐能够导致水分冰点降低,从而可以减缓或减少土体冻胀。因此,注盐量应与冻胀量相协调,冻胀量大,注盐量宜多些,冻胀量小,注盐量应少些,具体操作时可根据试验段确定。

注盐后在抑制土体冻胀的同时,还会导致土体强度的降低。研究表明,随着含盐量的增加,土体极限抗压强度也随着下降,含盐量较小时下降不明显,当盐渍度大于2.0%以后,下降趋势比较明显。相同盐渍度下,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极限抗压强度下降极快。因此,注盐法整治路基冻害主要适用于由土质不良引起的冻害,而且注盐量不易过大,一般控制在1.5%以内为宜。

三、注盐法整治铁路路基冻害的工艺要求

通过对长吉、长白铁路长春段路基冻害进行注盐法整治铁路路基冻害的研究,得出注盐法整治铁路路基冻害应遵循以下工艺要求和方法。

(一)作业范围

由于土质不良引起的路基冻害,可用注盐法整治。适用于路堑、路堤、站线及道岔的冻害整治。

(二)作业条件

1、在注盐前应先将盐粒碾压成粉末状为宜。如过了雨季,应将盐化成溶液进行浇注。

2、将枕盒道床扒成“V”型沟槽(V型沟槽上部两侧边缘为轨枕边),沟深距轨枕底面以下100毫米,不得扰动枕底道床。

3、此项工作必须在施工或维修“天窗”时间内进行,严禁利用列车间隔时间作业。

(三)作业标准

1、注盐范围

双股冻起时,为整个枕盒及枕头外100毫米以内部分;

单股栋起时,由冻起股枕头外100毫米至未冻起股钢枕内侧150毫米处。

2、注盐量应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10毫米以下冻害、中修清筛地段不注盐),超过10毫米以上冻害一般注盐量为:

(1) 双股冻起,每一毫米冻高用盐1公斤,由冻高最大处向两侧冻害起始点均匀递减到零。

(2) 单股冻起,每一毫米冻高用盐0.5公斤,从线路中心至未冻起股钢轨内侧150毫米处的用盐为该轨枕盒用盐量的1/4,用盐量由线路中心起逐渐向未冻起股减少;由冻高最大处向两侧冻害起始点均匀递减到零。

(3) 道岔内每一轨枕盒用盐量,按线路(Ⅲ型轨枕长度2.6m)用盐量的标准,视该处岔枕长度按比例增加。

(四)作业程序

1、确定注盐量

(1) 根据现场钢轨上标记的冻高,计划好每个轨枕盒内的用盐量。

(2) 将每个轨枕盒的计划用盐量,用划石写在钢轨腹部。

(3) 扒轨枕盒道床沟槽。

按注盐范围扒轨枕盒道床沟槽。

(4) 注盐

按计划准确衡量用盐量,按单、双股注盐效果图均匀注盐。

(5)回填道床

注盐后及时回填好道床,使道床饱满,并按标准整理、夯实。

(6) 作好记录

做好注盐的原始记录,建立档案,以便核对。

五、注意事项

1、注盐法仅适用于土质原因造成的冻害。

2、用盐量要准确,用衡器称量。注盐要均匀,钢轨下、辙叉下等部位,不要因作业不方便而少注。

3、渗水性强的土壤,用盐量酌减,反之用盐量酌增。

4、用盐量应本着“宁少勿多”的原则,以免用盐量过大,导致冬季路基产生不均匀冻起,造成线路大坑;同时还可能引起路基强度降低。

5、扒出的道碴不得超出轨面和靠近钢轨工作面。

6、无缝线路地段注盐作业,严格执行《修规》中的第4.6.6条有关规定。

7、对注盐后冬季效果不显著的,要具体分析,找出原因,切勿在第二年又盲目注盐。

六、冻害注盐量示例

(一)单股冻害,冻高15mm,长度7m/11空

纵轴代表每个轨枕盒注盐量,数字代表轨枕盒。

横轴代表轨枕盒间距离,均为0.6m。

计算公式:第5、7号轨枕盒注盐量=7.5-7.5/6=6.25kg,第4、8号轨枕盒注盐量=6.25-7.5/6=5kg,以此类推。

(二)双股冻害,冻高15mm,长度8m空

纵轴代表每个轨枕盒注盐量,数字代表轨枕盒。

横轴代表轨枕盒间距离,均为0.6m。

计算公式:第6、8号轨枕盒注盐量=15-15/7=12.86kg,第5、9号轨枕盒注盐量

=12.86-15/7=10.71kg,以此类推。

参考文献:

[1]皇淑森,《铁路路基基床病害与整治》[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