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范例6篇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范文1

[关键词]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护理;老年性

1健康教育

1.1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在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今天,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已跃居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骨质疏松早期无明显症状,病人多以骨折就诊。即便是腰酸背痛,往往也不以为然,待到重视为时已晚。其发病过程缓慢、渐进,比较隐蔽,不易被人们所觉察。其严重危害性是导致全身骨折,不仅经济损失过大,而且对健康威胁最大。我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地处亚洲,人口基数最大,老龄人群增加速度最快,这两个世界第一,决定了骨质疏松及其后果――骨折。骨质疏松症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它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疾病,与遗传、环境、营养、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除遗传外,其他因素均为可控,通过合理调整,不但有利于生命前期最佳骨峰值的获得,而且有利于生命后期尽可能减少骨丢失,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1.2.宣传教育健康知识是影响人们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提高患者的骨质疏松保健知识,有利于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阻止骨质疏松的发展和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年龄层次以及文化程度的不同,可采取口头宣教、文字宣教、集体宣教、单独指导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讲解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以解除其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最佳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分级预防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和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均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患者的预防措施分为三级:一级预防为无病防病;二级预防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为综合防治.包括:疾病知识指导;合理膳食;功能锻炼;合理用药;自我防护。因此老年人每年定期监测骨密度,以及时发现低骨量,并加以干预,预防发生骨质疏松。应尽早建议他们到医院寻求医师的指导或药物治疗。病情一旦诊断清楚,立即通过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如发生骨折,应由专科医师进行治疗康复。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护理强调人是一个整体,应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对疾病的转归,对患者能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常常同时患有一种或多种其他慢性疾病,加上不同的家庭因素,情感比较复杂多变,容易产生悲观、失落、孤独、恐惧、急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独特的心理特征,关心患者的病痛,为其尽快减轻病痛,协助患者取得舒适,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顾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生活护理

2.2.1合理膳食

饮食结构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很大关系,人到中老年,脾胃功能常不足,影响营养吸收而致骨质疏松。故饮食中既要吃富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饮食,如牛羊肉、奶类、海鲜、豆类、鱼类等,又要注意吃淮山药、党参之类健脾运脾的食品,使脾胃消化功能强健,营养物质充分吸收利用。另外,可选用胡桃肉、黑芝麻、阿胶等滋补保健品增强老年人的体质,保持一定的体重对骨质丢失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同时还应戒除烟酒。

2.2.2合理用药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使用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及雌激素等药物来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便秘、胃部不适、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告知服药的注意事项、正确服用方法,如:钙剂服用最佳时间在晚上临睡前比较好,因为甲状旁腺介导的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服用钙剂时要增加饮水量,减少泌尿系结石形成的机会。每日查询患者服药情况,防止漏服、多服和不按时服药的情况发生。

2.2.3适度运动

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发挥肌肉对骨质代谢所起的调节促进作用,防止由于肌力不足而导致的跌倒,从而改善症状,增强全身体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运动方案,采用负重锻炼,如:散步、慢跑、爬楼梯和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以身体能适应为原则,由小渐大,以轻度疲劳为限。每次锻炼的时间为30~40分钟,每周3~5次。锻炼的地方宜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进行,以增加日光照射,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磷吸收。

3小结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疏松改变,并可伴有骨折的一种疾病。由于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提高,长寿老人的数量迅速的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也随之增加。因此,做好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护理指导,把健康教育作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时,应多一点鼓励、关心、安慰。通过医生、护士、患者三方面的配合,使患者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锻炼,可以防止疾病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申竹香.骨质疏松症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观察.当代护士,2006(5):9798.

[2]李淑花.骨质疏松症病人的健康教育.当代护士,2003(7):5354.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范文2

在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学术研讨会上,美国骨科专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非机械因素(钙、维生素D、激素等)并非是最主要的,而在神经系统调控下的肌肉质量是决定骨强度(包括骨量及骨结构)的重要因素。与会的许多中外专家都支持这一论点。

传统的观点认为:骨质疏松症与人体缺乏钙和维生素D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等密切相关,补充钙和维生素D更是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对“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就可以增加骨密度”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比如人们发现:有些长期卧床的老人,尽管补充许多钙或维生素D,但他们的骨质疏松症照样发展;宇航员的饮食中并不缺钙,但他们在失重状态下大量丢失钙而造成的骨密度下降,在返回地球后很长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有关研究得出结论,提高骨密度,防止骨疏松,固然需要补充钙,但钙必须在负重状态下才能有效地吸收到骨组织中。也就是说,缺钙者只有参加适量的运动锻炼,便骨骼“承重”,才能助于防止骨质疏松,提高补钙的效果。

研究发现,肌肉负荷及牵张力(又称机械性因素)对骨强度的控制作用远远大于非机械性因素(如各种骨相关激素、维生素、钙及其他矿物质、氨基酸、脂肪、骨相关细胞因子等)。后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前者的效应,但不能取代之。这一理论可解释久卧病床的患者即使补钙也无法阻止骨质减少的现象。研究者认为,通过运动锻炼可增强骨承受负荷及肌肉牵张的能力,有助于恢复丢失的骨质及维持一定骨强度水平。

负重和运动对防止缺钙的确至关重要。一项调查表明:某高校200名平均年龄为68岁的老教授中,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为9%,远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在脑力劳动者的骨质疏松发病因素中,缺乏运动、神经肌肉锻炼不足等机械性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另一项试验也证明,绝对卧床1周后尿钙明显增加,2周即可出现全身骨痛症状。研究表明,适量地负重和运动对骨骼有强健作用,会不断地对骨质的生长、重建及维持产生积极效应。

所以,补钙结合适当的负重运动,是防止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中老年人可结合自身情况,参加一些运动锻炼,如慢跑、骑车、跳绳、登高、俯卧撑、举杠铃、网球、园艺劳动等。每天保证有30分钟的运动时间(分两次完成也行)。即使长年卧床的病人,也应每天尽可能离床1小时,使骨组织承受体重的负荷,促进肌肉收缩活动。这样对推迟或延缓骨质疏松进程大有好处。那些整天坐办公室的人也应抽些时间常运动一下肢体,哪怕坚持每天多走一段路,对其骨骼的健康也是有益的。此外,平时多喝牛奶,少吸烟,适量晒晒太阳,饮食荤素搭配,对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也是有帮助的。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范文3

其实早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提出骨质疏松治疗的三大原则:补钙、饮食调节和运动疗法。长期、规律的运动可以有效地减缓骨质流失。研究发现,运动员比同年龄、同性别的非运动员的骨密度明显地高,运动疗法作为非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它疗效可靠、副作用小、易于开展,正日益受到医生的推崇。

大家都知道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但对于运动可以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的机理可能不太了解。研究认为,运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第一,运动可使骨内血流量增加,带去营养,带走代谢产物,增加血钙向骨内的输送,使骨细胞活性升高,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内钙溶解,防止骨质疏松。第二,运动通过肌肉的活动对骨产生应力,骨骼应力增加使骨产生负压电位,使之容易结合阳性钙离子,促进骨细胞增生分化。第三,运动能促进性激素分泌(包括雌激素和睾酮),从而增加骨骼对钙的利用,增加骨钙含量。第四,经常在户外运动,可接受充足阳光,使体内维生素D浓度增高,改善胃肠功能及钙磷代谢,从而促进体内钙吸收。第五,运动可增加肌强度、协调性和平衡性,增强机体的灵活性、稳定性,减少跌倒,从而减少骨折等的危险。

既然运动可以防治骨质疏松,那么通过哪些运动可以使中老年朋友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呢?首先,大量研究发现,应进行对骨骼有负重作用的抗重力或抗阻力性运动,才有利于骨的形成及防治骨质疏松,比如举重、赛跑和游泳对增加骨密度的效果依次减弱。其次,对于中老年朋友。运动要适度。运动量以老年人能适应为宜(参考运动后的适宜心率=170-年龄),且以运动后轻度疲劳为限。运动要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加强、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

下面推荐几种能预防骨质疏松,比较适合中老年朋友的运动方式。

保持正确姿势的训练良好的姿势对预防骨骼变型非常重要,俗话说:坐如钟,站如松。在坐,立或卧位时,应有意识地保持正确的姿势,可有效地防止骨质疏松所致的脊柱变形。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应进行适当的训练,立位时应伸直腰背,收缩腹肌和臀肌,增加腹压,吸气时扩胸直背;坐时直背靠椅;卧位时应平仰、低枕,尽量使背部伸直,坚持睡硬板床。

平衡能力训练 90%的髋骨骨折均与跌倒有关,老人跌倒主要是由于平衡功能减弱。适当的平衡训练能显著改善身体动、静态平衡能力,减少骨质疏松患者摔跤骨折机会。建议每天进行一次平衡能力训练,包括总共30分钟的甩手走,侧方走、“一”字形行走、用脚尖行走、用脚跟行走、单腿站及用脚尖站立。另外,在有氧锻炼中,太极拳及太极推手已被证明在减少跌倒方面是很有效的平衡训练方法,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减少跌倒损伤的机会,特别适合中老年人。

跳跃运动 由于抗重力的运动能最有效地提高骨密度,故跳跃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方法。科学家对绝经前后的妇女进行观察研究,发现每天进行上下跳跃的女性,坚持一年后骨密度均有所增加,这是由于抗重力的跳跃运动既可激发骨质的形成,又可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跳跃运动的方法简单,场地、时间不限,根据个人的承受能力反复上下跳动即可。原地单脚左右轮流跳、双脚跳或选择跳绳都行。建议每天坚持跳3次,分为早、中,晚进行,每次20~30下。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范文4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治疗 护理

2007年10月~2008年8月,我们先后收治了30例骨质疏松症,采用密钙息加福善美配合加强性护理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56~89岁,平均年龄75岁。轻度8例,中、重度22例,均符合《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标准》,采用骨密度仪检查发现,其中绝经期后I型2例、药物性3例、营养性原因1例,肿瘤性5例、老年型(II型)19例,除外特发性和废用性原因。其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骨全身痛,以脊柱与骨盆及骨折处为主,当改变体位或上、下楼梯时更甚;身材变矮;易骨折。X线可见弥漫性的骨质吸收,椎体密度减低,血钙增高,尿钙增多等,亦可无典型临床症状。

2 治疗及护理

2.1 密钙息(鲑鱼降钙素注射液)50U皮下或肌肉注射,20次为1个疗程,第1周每日1次,第2周隔日1次,第3周隔2日1次,如此类推,直至20次。福善美(阿仑膦酸钠)70mg口服,每周1次,3个月1疗程。

2.2 为防止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过敏反应,注射密钙息前应先做皮试。通常耐受性较好,老年患者应适量减量。福善美口服时,应空腹,服后半小时内不能平卧,防止发生食道烧伤。注意服药时间应与其它药物错开。

2.3 预防发生骨折,尤其是病理性骨折(包括转移性肿瘤所致骨折),而预防骨折的重要环节就是加强骨骼的锻炼,增加骨密度,改变骨小梁的疏松结构,锻炼方法首先要加强对病人的锻炼观教育,改变因为有疏松而不敢锻炼的错误观点。我们每周安排一次骨质疏松教育讲座,具体讲解有关锻炼方法(包括负重锻炼、锻炼时间、锻炼力度、注意事项)等。体育运动能推迟骨骼老化,太极拳、体操、步行与站立等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也有很大意义。如果每日累计2~3小时的站立与步行可防止骨脱钙引起的尿钙流失,腹背和四肢适当的负重可使肌肉保持适当的张力,对抑制骨质疏松有良好的作用,对防治绝经后妇女的骨质流失亦有良效。所以多参体育活动,只要不超负荷,对人体都是有益的。应当注意的是,老年骨质疏松症伴发骨折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应适时适量,避免剧烈运动及硬性体位变动,预防再发骨折[1]。

2.4 做好心理护理,由于骨质疏松病程较长,患者容易有消极心理,往往出现焦急、悲观情绪。特别是伴发骨折的老年患者,更要注意其特殊性。老年疾病的特点是多病性、不典型、发病快、病程长,易有意识障碍,高龄患者不论何种疾病,都容易发生意识障碍。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容易发生全身衰竭,容易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2]。因此心理护理在治疗中起特别重要作用。护士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了解患者的感受,让老年患者了解乐观稳定的情绪能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3]。要争取社会与家庭支持,给予个性教育,与患者交心,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心理压力,不仅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疗效,而且还可巩固疗效,促进康复。

2.5 合理饮食,多食富含蛋白质及钙、磷等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绿色蔬菜、豆类及豆制品、海产植物、贝类等,应尽量荤素结合,切不可偏食。另外,各种维生素的摄入也很重要。

2.6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心境乐观、畅达、不嗜烟酒。抽烟增加血液酸度,使骨质溶解;过多过频地饮酒可增加钙质从尿中丢失,因而戒烟戒酒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

2.7 通常用按摩、针刺等传统方法,还可以用骨质疏松治疗仪理疗,每天1次,每次半小时,10次1个疗程。另外我们还加强院外随访,对骨折的高危出院病人定期要求复检骨密度,强化院外锻炼和及时药物处理。

3 疗效评价

以上药物治疗并加强护理以三个月为临床观察期,骨骼自发性疼痛减轻,乏力感缓解,自发性骨折减少,血钙下降,尿钙基本正常。30例中:疼痛缓解或消失共25例、其中疼痛完全消失10例、自发性骨折仅1例,病理性骨折3例,院外随访半年发生2例。

4 体 会

骨质疏松症是近年发病率较高的一组内分泌疾病,它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进行性的骨质吸收大于沉积,骨的转换出现异常。最常见的老年型,是由于人体内的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女性在绝经后易发生。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也可导致发生。恶性肿瘤晚期发生骨转移时,往往继发骨质疏松。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中毒以及变应性骨炎时也常有发生。而一旦出现骨骼的疼痛则标志病情已经发展到较严重的程度,许多临床患者在不经意间还出现自发性骨折。而所有的临床症状中最典型常见的还是疼痛,其特点是局部或全身性的自发性疼痛,可以缓解,但发生率相当高。最严重的就是出现自发性的骨折,这些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肿瘤患者看来无疑是加剧病痛的折磨。而没有出现疼痛的患者仅仅表现为乏力时,往往没有引起患者的注意或易误诊为其它疾病耽误了临床治疗的最佳时期。目前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上,还没有统一的最优方案,许多治疗处于临床实验性阶段。我们采用“密钙息配合福善美及加强护理”治疗方案在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自发性骨折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建议推广应用。密钙息是合成性的鲑鱼降钙素,比普通降钙素作用时间更长,能使异常的骨转化趋于正常,减少骨吸收,并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止痛方面尤其有效;福善美(阿仑磷酸钠)在细胞水平对骨吸收部位特别是破骨细胞作用的部位有亲嗜性,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使骨量增加,减少骨折的发生。二者配搭和加强性护理方案一方面减少了临床出现的疼痛症状,同时又有效阻止了骨折(包括病理性和自发性)的发生。我们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单一药物治疗和药物配合加强性护理对比,后者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病理性和自发性骨折发生率大大减少,这说明加强性护理在预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这些措施,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密钙息有二种剂型,鼻喷型对院外患者较适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种方案治疗时,要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密钙息加福善美配合加强性护理治疗方案治疗时间不能太短,通常是三个月1个疗程,最好使用半年疗程,效果更好,排除价格费用高外,建议终身使用。

参考文献

[1]Fordlyce MJ,ling RS.AVenous foot pwmp recluse thrombosi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J].J Bone Joint Surg Br,1992,74~45.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范文5

【关键词】骨质疏松;预防;症状;诊疗难点

随着老年人口的明显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位居全球常见病的第6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该病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由于合并脑卒中等躯体疾病往往患者行走不便,易摔倒,很容易出现骨折。老年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具有外伤力小、死亡率高、愈合率低、愈合慢、致畸率高等特点。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及组织愈合能力差导致骨折后预后慢且差,再加上骨折的刺激及患者长期卧床易并发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患肢深静脉炎等[1]。因此,对于如何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质疏松症尽管早在上一世纪就被提出,但对其病因病机的明确认识也是近几年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深入研究的结果,其研究结果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上,尚未看到特别的效果。由于骨质疏松起病的隐匿性,治疗起效的缓慢性和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对医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一系列难题。

1 骨质疏松症预防难

1.1 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坚持适当的运动,多从事户外活动,适当晒太阳,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促进体内活性维生素D3的形成,有利于维生素D的转化和钙质的吸收,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元素,使骨矿含量增加。因此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相当重要,如蛋黄、鱼肝油等。中老年人可适当增加体能锻炼,如老人体操、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量循序渐进,以无不适为宜,使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身骨骼肌收缩,增加其骨内血流量,有利于促进骨形成,减少骨量丢失,指导患者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以减少骨钙的溶出,导致骨矿含量减少[2];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把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1.2 减缓骨量丢失

对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中年妇女,在绝经后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如防止摔倒、服用维生素D、钙剂等,对于绝经后期妇女,可予补肾中药或中成药,可起到雌激素替代治疗作用,缓解因雌激素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不适及骨量的快速丢失;对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

2 制定适合国人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难

国内现在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WHO标准,由于地区、种族及饮食习惯的不同,其标准可能只适用于西方人而不适合于国人,有效诊断骨质疏松是治疗及判断疗效的前提。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骨密度的测定应成为最直接、最明确以及最终的判定手段,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广性能先进、价值昂贵的双能骨密度仪尚有困难,因此,制定适合我们自己的诊断标准很有必要。

2.1 生理年龄预诊法

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理论及骨骼生长发育衰老规律,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年龄预诊法,可以从患者的生理年龄及个体状况对骨质疏松症做出初步诊断。

2.2 综合诊断法

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2000年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 :必须具备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轻微外伤可致骨折;或脊柱后凸畸形;或骨密度减少两个标准差(2SD)以上[3],认为是适合国人的诊断方法。

3 骨质疏松症止痛难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多因骨转换过快或骨折所致,以腰背痛最为多见。有限而快速的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以及进一步的治疗具有现实的意义。采用局部和整体兼顾的综合治疗措施,必要时可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内服中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加用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三七、蜈蚣、乌梢蛇等活血、通络、止痛之品,临床研究发现此类药大多数有镇静、镇痛、催眠作用;威灵仙、防己、秦艽、乌梢蛇、独活等祛风通络类有抗炎、镇痛作用,能够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或局部骨与关节疼痛。土鳖虫、苏木、自然铜、骨碎补、续断、丹参等能够促进骨痂生长,骨折愈合作用。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灵活运用,有效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中医的推拿手法、理疗、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都有效,但以降钙素的起效较快,鲑鱼降钙素有鼻吸剂,使用简单、方便,其他如扶他林、芬必得等止痛药亦可以选择使用[4]。

4 骨质疏松骨折治疗难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发生时将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折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又会进一步加速骨丢失,严重者会并发危及生命的重症合并症。对骨质疏松的患者,首先做好心理上的治疗,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同时,外固定采用夹板或石膏托为主,这有利于复位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需长期牵引的骨折病人,条件许可的尽快作内固定治疗,减少卧床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预防内科并发症及减少骨质疏松。

对于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只要针对其致病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就会得到大大的缓解或恢复体能,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难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5 讨论

骨质疏松症病理过程是进行性且不可逆的,一旦发生便不能再恢复正常结构,发病机制是骨形成速度小于骨吸收速度,骨形成减少,骨量降低,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不能控制其发生和痊愈,只能从提高骨量峰值及减缓骨量丢失方面来减少发生几率和缩短进程,缓解症状。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骼的系统性、代谢性骨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概括为内分泌因素、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的异常,以及与某些药物因素的影响有关。这些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可为骨合成作用减少,分解增多,老年人肠对钙的吸收减少;肾脏对钙的排泄增多,回吸收减少;或是引起破骨细胞数量增多且其活性增强,溶骨过程占优势,或是引起骨细胞的活性减弱,骨基质形成减少。另外因各种原因导致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活动减少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而老年妇女在绝经期后因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骨中矿物质含量丢失而更容易并发骨质疏松症并较男性为多的首要原因[5]。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由于骨量减少,钙化过程基本正常,使骨变脆而易发生骨折。

参考文献

[1]宁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03:33

[2]王启群.关于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及康复指导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第九卷第一期中,2011.12:93.

[3]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4]邓晋丰等主编.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 422-424.

[5]李新建.筋伤内伤与骨病临床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0:390-391.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范文6

目前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它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是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被公认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因此,早期预防和健康教育已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策略。

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对于骨质疏松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能使骨量已经严重丢失的患者恢复正常水平。也就是说,任何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的丢失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到老年都一定会发生骨质疏松症,更不用说一定会发生骨折,关键在于如何及早有效的进行预防,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因此,我们只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就注意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抓住提高峰值骨密度和减缓骨量丢失的两个重要环节,就完全有可能降低随着及骨折的发病率。这不仅提高了中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而且大大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2 社区广泛深入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

我国现已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大多数离岗、离退休中老年人都进入了社区管理服务的范围,在社区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宣传教育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无症状,到妇女绝经后及中老年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都认为是人到中年,人老骨脆是自然发展规律。不像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立即危害生命,不像恶性肿瘤来去匆匆凶险可怕而受到重视。多数群众不知道这是什么病。因此,首先普及对这种疾病的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需要各级政府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大力支持,在社区中、在老年大学、各类学校、老年公寓等部门,通过宣讲、报纸、宣传单、板报、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及健康指导,逐步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3.1 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并贯穿一生: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病,这仅仅是指该病的发病时间,但其病因从儿童时期就已经潜伏了。一生中任何时期营养不良,缺乏锻炼及不良嗜好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儿童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大约20岁以前能获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的骨量,30岁左右骨量达最高值,称为骨峰值。获得最佳和理想的峰值骨量和防止骨量丢失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也就是说年轻时让骨库充实,就像一个人再年轻时银行存款充足,以便支付年老期消费的需要。虽然决定骨峰值的高低70%~80%是取决于遗传因素,但还有20%~30%取决于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已证实,富含钙饮食和规律的负重锻炼有利于建立骨峰值。因此,从儿童期开始进食含钙高的饮食如:奶制品、豆制品、虾皮、低盐和适量蛋白质、鱼类、蘑菇、木耳、绿叶蔬菜等饮食。注重接受足够阳光照射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积极运动如跑步、步行、爬楼梯、跳绳及负重锻炼,有助于增强骨骼,提高骨峰值。合理营养与规律运动时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3.2 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有益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是加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的主要危险因素。过量吸烟、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及碳酸饮料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骨量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症。有些女性追求苗条身材,限食减肥,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缺乏,使骨代谢紊乱。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内的单丸酮减少通过芳香化作用转为雌激素量少,所以,瘦小的女性脂肪组织少,雌激素较低易患骨质疏松症。现代人运动量减少,很少步行及负重锻炼,致使骨峰值低,骨量丢失加速。因为运动可使肌肉发达,运动和肌肉对骨可产生直接机械作用,是骨骼粗壮,免受骨折,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饮茶及咖啡,减少碳酸饮料、混合膳食,保持适中体重,极有益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3.3 关心高危人群,保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包括:中老年人,绝经后妇女、患内分泌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柯兴氏病、肢端肥大症等)、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病等)、肝肾疾病(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等),其他疾病(吸收不良综合症、骨软化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强 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鲁米那、苯妥英钠、制酸剂、利尿剂、抗凝剂、甲状腺素等)。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要认真关心,采取骨保护措施。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有条件时对高危人群做定期骨密度测定,根据骨量丢失的量及速度,给予不同的防治方法。如给予钙和维生素D补充预防,适量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及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应用。对中老年人最主要的是定期进行体检及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手段,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合理饮食结构,坚持户外运动,防止摔倒,保持健康的骨骼,强健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