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例6篇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1

凤凰县处于“大湘西文化旅游圈”的中部,地处深山高岭之中,民风纯朴,是苗族、土家族、白族等25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原始古朴的巴蜀土蛮文化、辰沉楚巫文化等多元文化长期进行着碰撞与交融,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1999年凤凰县确定利用自己厚实的文化底蕴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古朴的历史风貌、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俗风情、秀美的山水风光和辈出的名人英才展现于世间。2001年12月,凤凰县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给凤凰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机遇。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凤凰县文化旅游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成为凤凰县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但是,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也要给予重视,要探讨并制定出应对策略。

二、凤凰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竞争力水平较弱

一是从地理区位来看,凤凰县虽然属于大湘西文化旅游圈内,但是围绕在凤凰周边的城市基本都是人口在50万以下的中小型城市,因此凤凰县想要在周边开拓旅游资源市场,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二是从资源区位来看,凤凰县既有历史文化名胜,也有自然风光,还有民族风情,在大湘西旅游圈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其周围同样存在着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景区。如在自然景观上,邻近的张家界拥有着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头衔,其武陵源和黄龙洞等景点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凤凰县的国家森林公园南华山和奇梁洞;在民族风情上,吉首德夯苗寨的知名度也远远的超过了凤凰的山江和腊尔山。因此,凤凰县在开发旅游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被拿来和周边的景点相比,面对如此多的竞争者,对凤凰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带了很大的冲击。

2、民族文化逐渐衰退

一是现代文化的冲击对民族文化造成了空间掠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原有的民族文化受到了闲置和冷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在现代文化教育大力普及发展之下,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播,而且新一代的少数民族对于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兴趣淡薄,导致现在会说少数民族语言的人也越来越少,少数民族服饰、建筑和民俗风情渐渐衰退,苗族、土家族文化逐渐被同化。

二是原生态资源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清澈的沱江水和依江而建的吊脚楼是凤凰县的重要旅游资源,是其骄傲的资本和特别之处。但是近年来随着凤凰县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外来人口的流转,使得沱江水受到了污染,吊脚楼等本土的特色原生态文化受到了威胁,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资源、人文资源造成了明显且严重的破坏。如今,古城沱江两岸吊脚楼的老百姓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将原有的吊脚楼推倒重建,导致两岸的吊脚楼高低不齐,新旧不一,严重影响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并且居民为了增加收入,多半将房子租给外来商客,大量开设宾馆、酒吧、商铺、餐饮等,将不经处理的生活废水排入江中污染江水,使得原来古香古色的石板巷子已变了模样,变成了商业化十足的商业街,游客们很难再处身于原滋原味的凤凰风光中了。

三是专业人才匮乏,民间文化传承人锐减。凤凰县从古流传着很多民间传统工艺,如蜡染、玻璃吹画、扎染、凤凰纸扎、苗绣等等。但是据了解,目前凤凰县从事民族文化传授、研究、表演的专业人员和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十分稀缺,掌握这些工艺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基本都是65岁以上的民间艺人而且人数越来越少,如果这些民间工艺无人继承的话,那么一旦掌握这些民间工艺和技术的传承人相继去世,这些优秀的民间工艺也将随着他们的去世而消亡。

3、缺乏知名文化品牌和精品旅游路线

当前,凤凰县文化旅游产业处在资源丰富、品牌有限的尴尬境地,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缺乏专业的文化研究机构。目前凤凰县对于民族文化工作的研究、规划和执行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无法衔接起来,无法深度的挖掘和广泛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而且凤凰城内现有的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品位不高,与别的旅游景区的商品大同小异,做工粗糙、质量低下,缺乏真正能代表凤凰特色的商品。

二是宣传缺乏特色,品牌意识低下。旅游品牌的宣传缺乏特色,直接影响了文化品牌的发展规模和效益,遏制了知名文化品牌的诞生,导致了虽然凤凰县的景点开发较多,但是缺乏精品旅游路线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首先是缺乏统筹规划,管理漏洞明显,许多经营个体仅以单纯盈利为目的的开发,反倒浪费了文化资源,降低了景点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其次是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薄弱,县城内许多景点服务设施不齐全,缺乏大型停车场,每到旅游旺季就交通堵塞,大部分乡村景点零星分散,道路崎岖,难以连成一线。

三、推进凤凰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凤凰县文化旅游产业从开始的探索起步,到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步入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凤凰县应积极顺应十八大要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构想,凭借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凤凰县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将湘西州打造成民族文化彰显的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1、增强旅游竞争力,创优融合条件

一是找准定位,突出历史文化。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得知凤凰县周边面临着众多同质不同位的旅游竞争地,因此凤凰县应该首先找好自己的定位。凤凰县应该把握好旅游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利用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条件,在文化旅游开发上牢牢依靠历史文化这条主线,其中穿插进民族风情和自然风貌。历史文化要面向全国和全世界,必须上规模上档次;自然风光只能面向当地和省内,可考虑小而精。这样既可避免投资分散,也能避免与周边景点的不良竞争,形成共创旅游精品的局面。

二是加快建设,拓宽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对外大通道,推动湘西州尽快融入长沙、重庆、桂林、贵阳4小时经济圈;加快建设景区连接线,改善凤凰通往各乡镇等重点旅游项目目的地的公路等级,完善县城路网系统,特别是通往景区的道路建设;加快对景区配套设施的改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如修建停车场、旅游公厕、自驾车营地等等,从而促进凤凰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内联外合,形成大旅游、大环线、大市场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2、加强旅游开发力度,提升融合质量

一是传承传统,对接现代教育。对年轻一代进行现代化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传统文化的教育。凤凰县内的少数民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在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其特有的民俗文化开发民俗旅游的狩猎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手工艺文化、歌舞文化、节日文化等。这样,让年轻人参与其中,在学习到现代文化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二是保护开发,并行建设发展。首先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将凤凰古城的建筑进行统一规划,将不协调的建筑进行整治,严格规划审批新建和改建的房屋,务必保持其明清风格和民族风情;其次,将古城内的商铺进行整合,打造“凤凰小吃一条街”“民俗手工艺品一条街”等商业聚居场所,还原古城该有的古香古色。只有将这些具有历史人文内涵的文物古迹保护起来,才能真正吸引游客,让古城的文化旅游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寓教于游,推广民间文化。在古城内设置民俗手工艺品的展示区和参与区,建立展示区公开展示老工匠们制作工艺品的过程,并建立“银饰博物馆”、“蜡染博物馆”、“织锦博物馆”,加上现有的“古城博物馆”,将凤凰特色手工艺文化展示出来;参与区专门设立体验室,让游客们参与到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如蜡染、扎染、编织的制作中去,并能将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带回。这样不仅能让游客在古城逗留的时候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还能推广传承凤凰快要消失的民间传统工艺。

3、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扩大融合效应

一是政府主导,加强商品研究。文化作为旅游业的灵魂,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业在市场上是没有竞争能力的。因此,政府首先应该将文化产业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进行开发,对文化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扶持;其次,要深挖苗族文化,将浓郁的苗寨乡土文化特色和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苗族风情等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不能让“舶来品”冒充苗族旅游商品。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2

一、凤凰古城概述

凤凰古城位于我国湖南省的凤凰县,因其所独有的历史风貌以及历史文化,被旅游者称之为“中国最温柔的城市”。凤凰古城中不仅有熔岩与乌龙山等一些自然景观,同时还有虹桥风雨楼以及东门城楼等一些历史文化景观与充满民族特色的苗寨风光。在凤凰古城中,其最为突出的旅游资源就是文化资源,如原始的楚巫文化、具有民族气息的苗歌、苗族文化与风俗、文茶灯、银饰、刺绣、蜡染、阳戏以及各种民间工艺制作等,这些都构成为了凤凰古城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各地区旅游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凤凰古城如何脱颖而出,如何使凤凰古城所有的人文景观被人们所熟知,使人们能够更为深入地认识到凤凰古城历史悠久的文化之美与其所独有的民族风情,也成为了当前该地区旅游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

在凤凰县境内,有很多低山,如八公山、腊尔山、南华山、九台山以及凤凰山等,河流沟壑呈一种纵横交错的方式。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气候温差较大,尤其在夏季时,山顶位置处细雨纷纷,而半山腰阳光明媚,正是因为这种独天得厚的气候,也为该地区旅游也发展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旅游环境体验。

二、文旅融合创新之文学品牌的建设

在文化旅游融合创新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何谓文学旅游,所谓文学旅游其实就是一种文化气息相对较为浓厚的产品,就当前我国消费群体自身文学素养来看,很大部分消费群体都具备较高文学素养。鉴于这种情况,在构建文学旅游时,首先应加强精神文化内涵的构建,使人们可在文学旅游地所呈现出来的文化价值中得到相应的启发,从而进一步提高游客内在审美价值。

在文学旅游中,其更多的是强调人文景观,即通过各种人文景观的了解与欣赏,使游客对当地历史文化变迁以及社会发展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人士,这样人们在观赏或审美的过程中,就可从文学旅游地自身所特有的魅力中获得更多享受。试想一下如果在旅游活动过中,游客按照文学作品所阐述的这种意境来观赏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将以往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这种想象性特征转变成为直观性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游客就能获得一个更为直观且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还可借助于文学作品意象来对景观优劣进行客观评价。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文学旅游品牌的构建时,应将人文关怀以及精神构建作为其基本原则,基于旅游者体验需求与精神感受这一角度出发,争取获得旅游者的认可,符合消费群体审美情趣。这样才可使其旅游产品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通过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很多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文化性,而这种文化性也就是激发游客旅游欲的一个主要内驱动力。就当前旅游发展内驱力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软实力竞争时期,而作为软要素中的文化因子,也必然对旅游产业体系的发展以及完善带来更具有建设性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通过精神构建以及人文关怀,不仅可使旅游地文化张力得到相应的扩大,同时还可使当地旅游文化附加值更为丰富,这样就会吸引更多旅游者到此旅游,加大旅游消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在文学旅游建设过程中,文学元素的呈现以及注入其实就是旅游差异化、强大吸引力与独特性的关键之处,何种元素不仅能推动旅游地内在品位的提高以及整合,同时还可使该地区旅游发展运行方式获得体验式革新,继而进一步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新。

但事实上,近几年我国各地以历史古镇与名人效应来开发的这些旅游新项目,由于所开发的这些旅游项目缺乏一个完善且合理的开发体系,缺乏政府有序且统一的规划以及市场导向等,使得所构建这些景观缺乏文化内涵,旅游新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从整体上来看,可总结为:缺乏一定的创意和本地区旅游所特有的特点,特别是在古城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耗费了大量物力、人力以及财力,同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也为低下。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政府在宏观政策上的支持,对其政策及时进行跟进与调控,同时还需充分发挥市场对于旅游资源所产生的这种这种基础性调配作用,注重旅游地自身文化资源的价值以及差异性等。

(一)旅游地名人和文化的营销

文化、民俗、历史以及景观为独有且稀有的,是不可被复制的,这些因素作为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其所具备的竞争力也是整个旅游市场中所独有的。由于各地具有特色的绘画、音乐、民俗、饮食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等不单单仅限于某一具体时空范畴中,而是旅游地特色的构成要素之一,是除建筑以外旅游地文化的一种表现。对此,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保护本地区所有的这些文物古迹,同时还应加强无形资源的保护以及发展,这种无形资源其实就是指旅游资源自身所蕴含的各种文化底蕴。不管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地区,其所呈现出来的这些文化都为其所特有的,而这些文化也是该民族或者该地区历史文脉保护以及延续的关键之处。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文化和旅游之间的融合,使旅游地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与历史深度由于这种融合而更具历史浑厚感,继而进一步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以及魅力指数。

(二)基于名人文学,将凤凰古城人文情怀根植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中

著名的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对凤凰古城的评价非常高,在其看来,凤凰古城为中国最美小城。在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所著作品《边城》中,对凤凰古城的魅力就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借助于该文学作品的描绘,使得人们也开始对凤凰这座千年古城充满着向往。此外,艺术家谭盾所著《水兵》,其灵感同样也来自于凤凰古城母亲河,即沱江。凤凰古古城的名气不单单只局限于纯朴民风与秀美山水,还体现于名人,在凤凰古城中有很多名人故居以及古建筑物,如沈从文故居、万寿宫、杨家祠堂、北门城楼、熊希龄故居、东门城楼以及崇德堂等,即便是未去过凤凰古城的人们,在沈从文老先生所著的作品中仍旧可感受到古城的魅力。而各位名家遗留于古城各角落的这些文化遗产,也让整个古城充满着浓厚且强烈的文化氛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仅为古城文脉,同时也为古城所特有的文化价值。从观光这一角度来讲,名人故里游和主题公园、名山大川是无法媲美的,而名人故里游所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这些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名人故里游具备了相应的审美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教育功能。同时名人故里游的发展与开发也为自然景观增添了相应的人格化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旅游产品更为丰富,提升了旅游地景区的市场号召力以及其知名度。从上述内容可知,名人故里游便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搜集以及整合,有利于旅游景区人文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的弘扬。在旅游者处于这种充满名人文化气质的建筑中时,不仅能够感受到名人所散发的精神价值,同时还可在此基础上思考自己的人生,以此使名人故里游所产生的这种积极效应得以真正实现。在旅游地中,文学资源属于一种无形资产,为旅游地自身所特有的,其不仅可增强景区吸引力,同时还可塑造更具景区旅游特色的人文景观。

三、文化旅游的融合创新之措施

第一,构建合理且科学的文化旅游产业理论体系,创设一个健康、和谐且积极的文化环境。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旅游业不管是其国内影响力,还是其国际影响力均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文化产业作为国家一项支柱性产业,已逐渐成为了当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行业。对此,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旅游产业的强化也成为了其发展的客观要求之一,借助于文化旅游产业所独有的人文精神来弥补旅游产业所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足。在该模式中,其所强调的是文化氛围以及艺术氛围的创设。

第二,借助于文化创意思维来进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除了可促进经济发展以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带动就业,有效改善旅游地区文化环境,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形象,形成为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氛围。在文化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景区或者景点中,应将各种文化资源有机整合,使景区或者景点所特有的文化特色得以凸显出来,同时还应对各种文化资源合理且有效的配置与组合,积极打造多层次与多方位符合游客需求的文化旅游专线。此外,还应对文化旅游设施实施文化包装,积极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街区,依靠文化主题公园、名人故居以及文学纪念馆等的建设,通过文化创意这种形式把旅游开发和潜在的这些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将这种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变成为旅游者看得见且摸得着的一种文化旅游体验,使旅游者在这种环境中能够感受到文化所带来的各种乐趣。

第三,加强并完善政府管理制度,为文化旅游的开发以及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创设一个适合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意环境。在开发旅游产业时,应加强旅游创意氛围的构建,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合理且有效地整合,基于市场发展的需求来对其旅游产品进行合理地定位,以此确保其符合旅游创意产业市场需求与价值。在进行旅游产业价值体系的构建时,要加强旅游创意产业服务体系以及发展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使旅游市场、产品以及创意成为一个统一且完整的价值链。除此之外,有关政府部门同样也需要增强旅游产业方面的管理制度,予以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相应的制度支撑以及经济支撑,继而进一步推动旅游业良性循环的发展。

第四,加强旅游业外部发展环境因素的改善。首先应该制定合理且科学旅游业发展政策,基于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一角度来开发相应的旅游项目。其次,加强地方政府经济方面的支持以及相关的优惠政策,借助于政策来提高该地区旅游产业的整个层次,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优化。最后,加大具有特色旅游产品以及旅游形象的建设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同时还应树立一种大旅游发展的观念,改变以往旅游营销观念,拓宽旅游产业营销范围,将旅游产业链进行延伸,积极开发各种相应的旅游产品,从而进一步使旅游市场得到扩展,增强其吸引力。

四、结束语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3

1、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庐山是我国的十大名山之一,这里风景奇特,文化底蕴深,是部级的5A旅游风景区,这里夏季温度大约在23度左右,也是我国的四大避暑之地之一。端午节去庐山旅游的话,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凤凰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也是历史名城,边城里面的古城就是这里,因此是体验文化和风景的好去处。端午节去凤凰古城,也是一个好选择。

3、山东泰安,如果说泰安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说天下第一山泰山的话,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泰山就是在泰安,夏季这里气温最高也就在27度左右。因此,端午去泰安游玩,是不会错的。

4、河北省承德木兰围场,木兰围场是清代的皇家狩猎场所,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有连绵的山丘,景色怡人,适合游玩时间2-3天,端午去这里游玩刚好。

(来源:文章屋网 )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4

《中关村》:朱先生在旅游研究和策划方面涉猎广泛,不知道您是否接触凤凰岭这块地域(外延到阳台山、大觉寺等)的研究?对此地发展旅游业有什么看法?

朱万峰:凤凰岭及其周边的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阳台山自然风景区、西山大觉寺等景点属于北京海淀区大西山旅游区,与海淀著名的皇家园林旅游区、稻香湖旅游区并称海淀三大旅游区,地处北京市西北部的“海淀北部新区”。2010年,北京林业大学针对大西山旅游区做过一次针对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的调查,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代表性,可概括为:先天有余、后天不足;留不住人、花不出钱;主打不突出,无核心吸引力。针对上述状况,近两年来,海淀区加大西山旅游发展力度,从“配设施、创节庆”等方面发力,推进西山旅游向前发展。但是,要想达到西山旅游质的提升,只有借力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即海淀北部新区的发展机遇。

海淀区北部新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针对高端人才需求的高端旅游产品自然成为潜在趋势。2012年8月,海淀区人民政府将大西山旅游区发展定位为高端休闲旅游目的地,凤凰岭区域确定了“高端休闲”发展方向。

优秀的文化底蕴与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是成就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区域的必须条件。在这方面,凤凰岭得天独厚。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凤凰岭的文化资源。首先是修身养生文化,始建于辽代的凤凰岭古刹龙泉寺距今有千余年历史,道教的千峰先天派创立于凤凰岭中的桃源观历史也十分悠久,北京至今发现的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古代养生文化修炼群隐秘在凤凰岭中。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养生文化在凤凰岭的山水间和谐交融,营造了一片先人修身养性的原始氛围。其次是皇室行宫文化,“驻跸山”,这个古老的叫法可以将凤凰岭的历史拉回到金代,由当时金章宗完颜璟在此山上镌刻“驻跸”二字而得名。“驻”,可以理解为“暂时停留在一个地方”;而“跸”,意为古代帝王出行时,先要派兵沿路,禁止行人经过称为“跸”。“跸,止行者”。后来引申为帝王出行时车驾驻扎的地方或“行幸”到哪家的地方。“驻跸”二字连起来,就可以理解为“帝王出行时中途暂住的地方”。北京著名的水院便是在金章宗时期建造的行宫,其中的三大水院圣水院黄普院、清水院大觉寺、金水院金山寺就分布在凤凰岭地块及周边。由此可以说,凤凰岭地域文化在修身养生文化的发展基础上,还拥有“高端渊源”的皇室行宫文化。

同时,凤凰岭的优势区位及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旅游区发展的难得条件。首先,“远郊的景,近郊的路,北京的自然氧气库!”是今天凤凰岭景区的写照。凤凰岭位于海淀区西北部,临近中关村科技园区,距天安门直线距离51公里,短距离加上自然风貌,可以有效吸引休闲观光游客及中关村商圈的商务度假客人。近年来城区空气质量的不断下降,也让城区的居民更加向往健康、养生的山水生态环境。其次,随着人们休闲养生和旅游消费意识的增强,如今的凤凰岭景区结合自然及人文资源,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了许多具有体验性的休闲旅游产品,如凤凰公社有机农园、养生文化节、佛教文化节、秋季登山节、金秋彩叶节等。随着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消费需求不断提高;都市生活愈加繁忙,身心健康遭受威胁,市场对于休闲养生消费的热度不断升温,由此一来,休闲养生、康体运动便成为吸引高消费的有力手段。

如今,凤凰岭区域发展高端旅游市场,已经有了相关规划的支持,《海淀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就提到:“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首都经济圈和中关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休闲旅游市场前景广阔”。规划中将“西山脚下养心居”作为重点项目建设于凤凰岭景区东侧,用地性质为旅游度假用地,面积约24公顷。项目以北京西北部庞大的高端人群作为市场支撑,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静心养神、天人合一等思想精髓,借助龙泉寺的宗教氛围和人气,营造宁静惬意又富有文化底蕴的场所,成为核心区高智高知人群休闲减压的心灵驿站。建设内容包括养心度假酒店、静修园、佛学院等。

所以说,凤凰岭区域依靠优良的生态环境,上风上水的地理优势,“京城绿肺”之称的负氧离子浓度,优良的水质,宜人的气候以及丰富的休闲养生文化条件,发展部分高端旅游休闲产品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整个旅游区的功能建设过程中必须积极考虑大众需求,让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及优秀的文化资源惠及更多的消费群体,凤凰岭区域历来就是“天地人”和谐共处之地,一直默默地承担着传播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这一优秀传统不能摒弃。

《中关村》:凤凰岭地域文化在海淀乃至北京整体大环境的地位怎么样?

朱万峰:海淀原是一片很大的淀泊,历史上曾称为海店、海甸和海淀。“海店”原是以旱作为主的高地农耕地带,其余地带低洼,泉流水田散布其间,俨然一派江南美景,且享有水产饮食供应的便利,这为皇室最初建设离宫别院打下了物质及环境基础。元、明时期海淀转变为近郊风景园林区。清代“三山五园”的兴建使其成为京西重镇。海淀镇也随“三山五园”的兴建而迅速发展起来,它既是通向皇家园林的门户,又是为其服务的中心集镇。由此可见,海淀是伴随行宫文化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作为拥有早期东方养生文化及北京最早的行宫文化、水院文化的凤凰岭可以说是海淀整体山水行宫文化的引领者。

北京作为国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金代的金中都,喜爱游幸的金章宗完颜璟在北京西部山区建起了自己的水院,其中有三座水院倚临凤凰岭,由此可见以养生文化、行宫文化为代表的凤凰岭地域文化与北京的皇家文化是齐头并进的,其“山地生态休闲与皇家养生文化”高度统一的特点,在海淀区乃至整个北京市都是不多见的。

《中关村》: 凤凰岭文化和凤凰岭旅游有什么可以进一步挖掘?

朱万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使旅游区“日新月异”,除了完善旅游设施,增加和提升旅游休闲娱乐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挖掘它的文化内涵,从而保持持久的魅力。我们所熟知的成功案例很多。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浙江杭州的“宋城”,陕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园”都是以历史文化创意的成功旅游产品;而云南的“印象云南”、“纳西古乐”,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则以绚丽的民族文化作为创意的核心大受追捧。许多地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观念,重新盘点自己的文化遗产。他们发现过去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或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蕴涵着中华民族久远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信仰情结。一经创意包装,立刻一鸣惊人,成为好的旅游产品。但是,现在很多地方对旅游景区提升和文化走入误区,一窝蜂地盖寺庙、造佛像、建纪念碑,似乎这就是文化提升,其实是庸俗化、没文化的表现。由此可见,在旅游开发中,文化观念必须转变和突破,但也必须务真和求实,否则即使家藏千金也会视之为敝帚。

凤凰岭区域遗址、遗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多彩,佛、道、儒等宗教文化以及古东方养生文化积淀丰厚。佛教文化有始建于辽代的龙泉寺,有搁衣庵、上方寺、玲珑塔、飞来石塔、摩崖石塔等古寺名塔。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主,主要景点有桃源观、关帝庙及吕祖洞等。儒家文化遗存大多是文人骚客游景抒情留下的作品。北京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古代养生文化修炼群隐秘在凤凰岭之中,其中修仙椅、玄远洞、三佛洞、仙人洞凿刻于辽金时期,不同的洞穴所刻的人物姿态造型各不相同,代表古代练功者养生修炼的四种不同境界。

借鉴国内一些成功案例和经验,凤凰岭文化旅游提升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1)通过整理、挖掘景区文化资源,通过对旅游产品包装,提高产品档次,完善项目功能,形成产品系列,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文化审美需求;(2)在达到传承、弘扬本土(区域)传统文化的目的同时,找准一到两个与北京同质旅游区实现差异化的核心文化旅游“吸引物”;(3)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系统,以凤凰岭独特、原真的文化内涵挖掘塑造不同的旅游形象,进行注册、保护、推广,形成旅游市场的文化唯一性品牌。

就目前基于市场需求而言,挖掘凤凰岭中的东方养生文化将更加具有价值。东方养生文化因其久远的历史积淀,多种宗教理论、地域文化的系统融合,具有独特的文化神秘感。且东方养生文化是基于儒释道文化而发展成的一种应用文化,相对于宗教文化旅游产品来说,养生旅游产品更加全面、更具有体验性。我们对凤凰岭东方养生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挖掘,未来可形成集宗教文化养性、山水文化养情、美食文化养体、民俗文化养魂等于一体的养生文化旅游系统,一旦形成产品体系,将对休闲养生旅游者形成较强的吸引力。

《中关村》: 凤凰岭地域在未来的文化建设、品牌建设和旅游规划方面可以做什么创意设想?

朱万峰:中国旅游已经进入产业系统全面升级的新阶段,依赖初级的自然态资源、陈旧的观光观念、静态的市场手段,已经远远不能完成日益增长的景区旅游供给,满足消费质量日益提高的旅游者需求。结合这一发展趋势,凤凰岭的提升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表现本土文化,凝练景区主题。每个景区之所以成为旅游地,是因为拥有一个引发购买意愿的吸引核。这个吸引核唤起的是旅游者的期望。如果这一期望从游览层面上升到情感层面,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一个旅游地有明确的主题表现了独特的本土文化,必然会极大地满足旅游审美需求。我国许多景区出现同质化现象,缺乏吸引力的原因即在于此。

凤凰岭地区以自然山水风光为基础,依托本地儒释道文化、东方养生文化及皇家行宫文化发展至今,其中可以迎合游客需求、地域范围内个性鲜明、具有凝练性与体验性的文化便是它的东方养生文化。

挖掘资源精华,打造品牌形象。品牌就是对市场最有影响和号召力的旅游形象。和任何行业一样,在旅游行业中,众多的产品最后总是整合后形成企业最希望呈现给顾客的最美好形象。不同的是,旅游景区可能有很多旅游产品,但它们只是有形的旅游消费的一部分,许多无形资源精华,如生态、环境、氛围、文化等,也构成产品的重要内容,却往往被忽视。一个景区的资源不可能十全十美,打造品牌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我们总可以找到最核心的东西,经过文化包装形成景区品牌。

凤凰岭现有品牌形象为“远郊的景,近郊的路,北京的自然氧气库”,向游客传达了景观、区位及环境三个要素,缺失了对核心文化要素的传达。建议考虑“西山氧吧,养生秘境”,“西山氧吧”,传达了区位、景观及环境要素;“养生秘境”,传达了核心文化与气氛要素,构成对城市人的吸引。

整合各种资源,规划系列产品。旅游形象和品牌是概念和印象,景区的旅游形象和品牌最终要落实在项目中实现。因此景区提升效果要选择项目,围绕主题,组合完成。凤凰岭可以养生文化为核心,整合儒释道文化资源,形成儒家养生文化旅游产品、道家养生文化旅游产品及佛家养生文化旅游产品三大文化产品体系。依托地貌景观及区位交通优势,以海淀高端商圈为市场,发展高端养生体验型产品,内容可延伸至餐饮娱乐、商务会展、修学养身、老年颐养、会所地产等产品,逐步对接高端旅游市场。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5

一、品牌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的解释:品牌文化遗产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现代遗产”,是全人类享有的一类活性财富智慧资源。品牌文化遗产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包括品牌物质文化遗产和品牌精神文化遗产,是以品牌为载体,以动产、不动产的实体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及现代文化的多重文化共性为表现形式,涵盖了品牌传播与经营中的一切文化现象,镌刻于品牌,分布于品牌的各个层面,从文学艺术、利益、风俗、道德、科技等各个方面丰富着品牌的内涵,使其具有普遍性、商品性、价值性、文化性、科学性、民族性等特有特征,且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时代特色以及长久的社会效应,是人类智慧与科学技术、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品牌文化遗产”是权属人的品牌具备了品牌文化遗产评审的标准而被选入“世界品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濒危世界品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此而成为全人类的财富资源―品牌文化遗产,否则,品牌文化遗产便不是品牌文化遗产。由此可以看出, “品牌文化遗产”是不可拆分的专有术语,而不是被曲解的 “品牌的文化遗产”或“品牌文化的遗产”。从品牌文化遗产提炼特色文化元素,用以营造文化空间,对文化创意设计、新农村建设、打造观光乡村有很大实际意义。

二、凤凰人家主题宾馆室内外空间设计构成及路径

文化空间与社区营造,需要整体定位,形成概括的文学主题,挖掘出品牌文化核心代表,然后重塑形成视觉要素,把这些文字和图像按照形式美法则排成文化空间所需要的形式。这些形成了文化空间与社区营造的视觉构成及路径。

经过实地考察,湘西凤凰人家宾馆,文化营造并无系统性的设计,其基本元素主要有传统的小青瓦,飞檐斗拱,墙面为青砖结合实木板刷桐油。建筑符合地方风格,但尚不具备记忆识别特征。整个宾馆共 5栋,每栋为 3层楼,一层为商业区,无标志性的文化元素符号,本次文化空间的重点区域为门头及的休闲区、宾馆后面的休闲区。

该项目的具体设计理念,以“梧桐栖凤始有人家”为营造主要文化亮点。本次营造的特点是:挖掘湘西 7400年前高庙 “凤之源”的文化遗产,使用苗族地域文化元素来营造凤凰人家的共性和个性;使用传统的地方文化融入到氛围营造中,增加营造区的品味与文化内涵。达到环境塑造产生识别记忆的最终目的。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活动在湘西高庙留下了人类最早的凤凰图案“双凤载日 ”,比浙江河姆渡“双凤朝日 ”早400多年 ,在本次文化空间营造 ,如何结合地方风土人情提炼凤凰品牌文化遗产 ,成了本次项目设计的难点 ,也是项目成功的切入点 .下面是思路的详细体现:

1.门头:以凤凰图腾柱子、苗族少女银饰帽子为设计元素,反映少数民族风情。楼为厚重的文化色,银色的帽子与建筑产生对比,但有突出地方标志性元素,形成特别的记忆符号,同时点出凤凰人家是文化宾馆的主题。如图一:

2.休闲区、前后楼房之间的道路:用时间轴为顺序大门右侧―远古凤凰―神鸟之歌―图腾文化元素:中国湘西高庙出土 7400年前的最早的风凰模型,介绍 7400多年前

人类第一次将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寄托在凤凰上。对应的楼名称为:来风楼十字路口―古代凤凰―稻作文化元素 :水车,造水景;对应的楼为:得风楼十字路口往江方向―近代凤凰―民俗文化,元素 :背着小背篓的、纺织的的妇女对应的楼为:栖凤楼正楼后―现代风凰―借势不可复制的鬼文化,陈列黄永玉“酒鬼背酒鬼 ”小型模型,对应的楼为:凤凰楼宾馆后面休闲区―未来凤凰―和谐文化,元素:苗族的“鼓、舞、歌、乐”小雕塑,对应的为朝凤楼,以“凤舞九天”为

依据:陈列 9组凤凰诗词书法碑刻,集休闲元素为一体,打造“绿化、亮化、文化”步行观景区。如图二:

3.大堂创意、客房:文化空间设计元素挖掘:葫芦、石头摆件、凤凰织锦、牛头、蓝印画布、城墙、门钉。充分利用软装设计,节约装修成本,突出湘西地方文化特色。

4.《凤凰人家赋》挖掘凤凰、吊脚楼、苗绣、银饰民俗文化元素。文章短小精悍,对文化空间的营造有一定的点睛作用。文章如下: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6

关键词:凤凰古镇;保护与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15002

1 引言

随着秦岭隧道的修筑开通,凤凰古镇以其特有的环境氛围、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秦岭旅游新兴地。然而,在凤凰古镇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现代化、商业化的强烈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凤凰古镇的自然风貌与古朴景观,势必也降低了游客旅游感知度与满意度,破坏了凤凰古镇的旅游形象阻碍了古镇旅游开发。

2 旅游资源类型与特征

2.1 凤凰古镇概述

凤凰古镇位于秦岭南坡,东经109.36°~109.38°,北纬31.53°~33.53°之间。隶属于亚热带地区秦岭山脉,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年均降水量在1000 mm左右。凤凰古镇历史悠久距今有1400年的历史,是一个经历了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老镇。柞水风凰古镇建筑建于明末,兴于清末,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据说建镇初期凤凰古镇形同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因此得名[1]。

2.2 凤凰古镇的旅游资源类型

凤凰古镇主要街道的沿街建筑空间沿着垂直于街道的轴线方向纵深发展,大多数建筑中有天井,亦有部分为院落。凤凰镇的主轴是凤凰老街,呈“S”型为商洛独具。其代表性院落布局为三进(排)及三对三式特点。多数为立架式土木结构,极少数为架式砖木机构。房基一律用石条砌成。木柱支撑房屋,顶柱石雕刻精美图案,各户房屋山墙建有防火墙,前后檐镶有滴水瓦等,建筑风格保持了汉江古民居特色,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2]。旅游类型属于建筑及风土人情旅游,属于人文景观旅游。

3 凤凰古镇的保护现状与建议

3.1 凤凰古镇的保护现状

凤凰古镇的房屋大多年代久远出现了房屋破旧的问题,河道由于水流量下降堵塞淤积,垃圾停留在河道两岸及桥下,一些民间手工业艺人离开古镇对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造成了巨大的隐形损失,还有居民拆掉老房子建新房子,将木门及木窗换成铝合金门及窗户,甚至有人将家里的老古董如门墩卖掉,目前凤凰古镇旅游热潮呈现衰减趋势,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古建筑年久失修、树木乱砍乱伐、河道污染、环境封闭以及居民增收困难等,这些都成为制约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新的瓶颈。

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及柞水政府加大了对凤凰古镇的保护工作,不仅将古镇的等级上升为县里的大景区,还通过吸引开发商与游客的方式来保护工作[3]。目前,正按照“一心(明清古建筑核心保护区)、两轴(河流休闲景观轴,省道旅游发展轴)、三圈(核心圈、过渡圈、辐射圈)、六区(入口综合服务区,子房旅游新区,行政功能区,营盘山观光旅游区,桃园田园休闲区,子房寨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架构,着力融合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风貌、乡风民俗等元素,有效控制资源整合配置,全力打造“中国最北方的南方古镇”[4](图1)。

3.2 凤凰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的问题

凤凰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病症,总结一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凤凰古镇的现代化建筑增多破坏了古镇的原始风貌。凤凰古镇的居民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在明清古建筑后院或者是旁边建起了新建筑,与古镇外观格格不入的瓷砖,空调外挂机等严重破坏了古镇的风貌,降低了游客对于凤凰古镇价值的感知。

(2)凤凰古镇的现代化设施破坏了古镇的韵味。随着古镇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还有外来文化的入侵,凤凰古镇先后建起了一批现代化设施。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遵循修旧如旧,整新如旧,在配置现代化设施的同时要考虑其余大环境的整合。

(3)凤凰古镇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古代明清建筑的损伤。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凤凰古镇的生活在悄然的发生变化,一些古镇居民拆掉了古建筑建起了新房子,也有旅游规划部门不当开发政策古镇建筑的损害。

(4)凤凰古镇在开发中破坏了古镇的生态环境。由于传统的环保节能的生活发生的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将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排入河道造成水污染和河道垃圾漂浮;生活垃圾的增多与旅游垃圾的不科学处理存放,污染了空气与土壤造成环境的原则破坏,曾经静谧美好的生活环境如诗如画的一水而居的美景一不复存在。

(5)凤凰古镇旅游与保护对当地民俗的冲击。不科学不合理、一味追求经济效应的开发模式损害了古镇的民俗。

(6)凤凰古镇旅游开发影响了古镇居民的生活方式[5]。

4 凤凰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的建议措施

凤凰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必须坚持分区规划的原则,核心保护区、缓冲区、保护边缘区依次分区规划,建立科学有序的凤凰古镇旅游区域。

4.1 凤凰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要坚持人流及流量控制

凤凰古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游客井喷式涌入的现象,从而引发了停车位严重不足、交通通达性低、旅店住宿供不应求、当地餐饮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等现象[6]。针对以上问题凤凰古镇在保护与开发中应该立足于调查预测凤凰古镇的旅游接待能力及最大旅游容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旅游容量及人流的控制与管理。其次,还应该引进项目及开发商对景区的基础旅游配套设施进行建设与改进,保障凤凰古镇的扩延开发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游客的要求[7]。

4.2 加强对凤凰古镇居民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引导

凤凰古镇的旅游资源具有着不可复制性与不可还原性,一旦遭受破坏其结果损失是不可预见的。古镇当地的居民必须加强对凤凰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改变落后的生产及生活方式。改掉之前落后的生产及生活方式,从落后农业脱离出来从事古镇旅游工作,之前低效率的柴火变成节能灶,改善人居环境。

(2)加强对凤凰古镇文化传统的保护,提高当地居民素质。凤凰古镇的社会习俗,礼仪节庆,民间曲艺,庙会与露天集市是一种无形的旅游资源,还有当地的编织技术,刺绣手艺,印染工艺,小糕点,配卤和风味小吃。古镇居民是这些物质及非物质文化的直接实施者及继承人,居民应该从心底热爱古镇的旅游资源并保护利用起来[8]。

(3)培养高素质的凤凰古镇旅游从业人员当地政府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上,认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制定有力的措施培养吸引一批具有专业的文化旅游人才,从质量数量上保证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要求相关部门 应对当地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有规律的教育培训,从内外同时进修,更好的进行旅游服务古镇,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充分调动调动居民的积极性,自觉地维护凤凰古镇的风貌,意蕴与文明脉络[9]。

4.3 充分利用周边的旅游资源形成旅游区域

建设新农村试点,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使游客来凤凰古城的同时体验陕南独特的农业生活,感受劳动的快乐,比如游客可以去采蘑菇,摘核桃,种蔬菜,自己收集野味。与周边的矿山旅游相结合与融合,矿山旅游可以发展成为学生实习的旅游景区,与周边景区串联成一日游柞水溶洞、凤凰古镇与柞水九天山,进而与安康的景区跨区域合作发展周末两日游。

5 结语

凤凰古镇现在的开发现状与开发模式还属于初期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开发力度与深度广度都比较浅和狭窄,需要科学的规划与干预,在保护凤凰古镇珍贵旅游资源的基准下,最合理最适度的保护与开发凤凰古镇,造福于凤凰古镇的环境与当地居民,有利于凤凰古镇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高 琳,王 静.柞水凤凰古镇的保护与开发[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30).

[2]丁 珂,陆志东.关于古镇旅游保护与开发的文献综述[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3]邢 炜,陈传德.高速公路开通后商洛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0.

[4]田喜洲.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探讨[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2003(2).

[5]赵文成,张予.新农村建设下古镇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以陕南凤凰镇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4,60(11):91~93.

[6]胡 静.交通巨变后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陕西省柞水县凤凰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9(8).

[7]谢佩玺,杨文杰.陕西省柞水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西安:西北农林大学,2012.

[8]孙 文,郭 斌.县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以陕西省柞水县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