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例6篇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1

关键词:手外伤;病房作业治疗;手功能

手外伤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手外伤的康复更加强调主动参与、持之以恒、全面康复。然而,部分患者主动性较差,过度依赖治疗师手法,将手法治疗视为康复治疗的唯一途径,忽略了主动锻炼和持续锻炼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康复治疗的效果。2015年1月~2月,天津市工伤康复中心康复外科针对如上问题,拟定一套自我康复训练方法,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月,在天津市职工医院康复外科住院的手外伤术后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44.75岁;入选标准为手外伤史,手部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病、手指肌腱损伤术后、血管或神经损伤术后等,且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伤口愈合良好,无皮损、无破溃及红肿;②骨折内固定稳定、肌腱吻合良好、无其他风险因素;③排除截指、断指再植病例;④各项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良好。

1.2方法

1.2.1手外 12例患者,日间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在回归病房后,因人而异制定自我康复训练计划。对纳入条件的12例患者,由康复护士进行监督观察,根据是否能够按照自我作业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分为训练组和非训练组。凡每日能够按照自我康复训练计划进行训练者列入训练组,不能或很少完成者列入非训练组。训练组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41.6岁;手部骨折术后1例,创伤性关节病2例,手指肌腱损伤术后1例,烧伤后遗症2例。非训练组6例,其中男6例,女0例;平均年龄47.8岁;手部骨折术后2例,创伤性关节病2例,手指肌腱损伤术后1例,烧伤后遗症1例。

1.2.2自我康复训练计划 ①心理康复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对手外伤治疗与康复的重要性,使之树立正确康复信念,积极参与康复训练。②温热水疗:45°C恒温,水位没过所以瘢痕为准,30 min,3次/d。③各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嘱患者不超过痛点,每个关节5组,每组30个,3次/d。④作业训练: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兴趣爱好,进行不同作业训练安排,如初期捡拾豆子训练对指对捏,握矿泉水瓶扩虎口,毛刷擦刷促进感觉恢复;后期可以进行手工训练:十字绣、贴钻画、剪纸作业训练等。40min~1 h,2次/d。⑥ADL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鼓励患者积极利用患手从事安全范围内的日常活动。⑦支具或压力衣的佩戴。以上各项训练均在日间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回归病房后继续进行。

1.3评定指标 以患手全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对患者关节角度进行评定。全主动活动度=(远指、近指及掌指关节主动屈曲幅度总和)-(远指、近指及掌指关节的主动伸展幅度总和)[2]。以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要求患者用0~10这11个数字表示自身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3]。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经1个月的治疗及观察,训练组的TAM数值较非训练组明显升高,而NRS评分则较非训练组明显较低,结果见表1~表3。

由表1可以看出,训练组与非训练组拇指、食指、中指、环指和小指的疗效配对变量差值的t检验,P值均

由表2可以看出,以每7 d为1周期,观察当日治疗后及次日晨起的NRS数值,训练组与非训练组的疗效配对变量差值的t检验,P值

由表3可以看出,以1个月为1周期,观察当日治疗后及次日晨起的NRS数值,训练组与非训练组的疗效配对变量差值的t检验,P值

3 讨论

康复是一项主动、自觉的活动,是医患双方的活动过程。表1体现的是能够坚持病房自我康复训练任务的患者在该治疗周期所取得的关节角度进展较不能完成训练的患者更大,手功能得以综合提升。

Salter在实验室和临床方面所做的深入研究提供证明,在各种病理条件下,运动对组织愈合是有益的。正如表2和表3数据所示,训练组的疼痛较非训练组的疼痛均有明显缓解。能够坚持病房训练任务的患者,次日晨起累及关节的僵硬疼痛现象较不能完成的患者明显减轻。有观点认为:当施力超过一端较长的时间,组织会延展,造成永久变形。这与组织的黏度有关,因而是有时间依赖性的。低强度负荷,一般在弹性范围内,且长期施用,会增加结缔组织的变形,并允许的胶原组织键结逐步重新排列,并重新分配水到周围组织。这就要求医患双方均要重视并利用除日间常规康复治疗之外的那一段很长的回归病房时间,通过如上训练计划巩固维持训练效果,否则次日反弹足以抵消前日的治疗效果,导致功能恢复减慢甚至停滞。

目前,各种因素影响下,部分患者的康复理念陈旧,度依赖治疗师手法,忽略了主动锻炼和持续锻炼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手功能的恢复。自我康复训练使患者接基本达到患者24 h持续康复的效果,对手外伤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帅浪,冯珍.手外伤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J] .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2):73-75.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因脑血管病导致偏瘫并在我院接受过系统康复治疗的60例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出院前和出院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在年龄,性别,治疗技术方法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出院后门诊治疗方法:

1.2.1 按摩治疗:出院患者此时大部分处于BrunstromⅢ期或Ⅳ期。当患者痉挛较重时,治疗上要避免诱发和加重患肢痉挛,并尽量通过按摩手法来减轻痉挛。上肢操作以伸肌侧为主,可从肢体近端向远端运用拿、捏、揉、摩等轻手法,时间宜长以提高伸肌肌张力,拮抗屈肌痉挛;然后行关节部位三阳经穴位的点按法,穴位可采取肩曲池、少海、外关、合谷等,使用重手法,往往可立即降低肌张力,对于手部肌肉痉挛,治疗者可用指推法循经进行,往往可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下肢一般以伸肌痉挛为主,按摩时患者先取俯卧位,用拿、按法施行于患肢膀胱经,然后点按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穴位,手法要重;然后患者取仰卧位,运用掌根循经推患肢三阴及三阳经,先顺三阴经由足内侧推至股根部,再转至三阳经顺足三阳经推至足背侧为一循环,要求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徐缓有力,可以运用数十次。

当分离运动出现以后,患者的患肢肌张力降低、痉挛减轻,出现自主运动,运动模式越来越趋于正常,并向协调性及精细动作进展,此期应以现代康复治疗为主,在训练前后配合按摩作为辅助治疗,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提高组织的兴奋性[1]。

1.2.2 PT与OT治疗:出院患者此时运动能力有所改善,大部分能步行,但步行能力和步态还较差;上肢处于共同运动或部分分离运动期,手的精细动作较差或不能完成。PT治疗主要以提高步行能力和改善步态为主,具体实施的方法有髋、膝、踝痉挛的松弛训练;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的训练;迈低步的训练;足跟着地的训练;侧方行走训练;向前向后行走交替训练;交叉步训练[2];上下台阶训练;要想步态获得进一步的改善,还得加强膝关节的选择性屈伸活动、踝趾关节的背屈和髋关节的正常位置等独立运动的训练。在基本的运动的模式建立以后,患者还应加强各关节的分解活动练习和速度训练,以使步行更自如步行速度接近或达到正常,步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OT的治疗主要围绕两个部分来进行为主:对于痉挛较强或没有分离运动的要继续抑制痉挛和加强各上肢各关节的独立运动的训练,如上肢的各关节抗痉挛的抑制牵拉、冰水浸泡缓解手指痉挛;滚筒或双把的伸肘训练;前臂肌的旋后训练;桡侧腕伸肌的伸腕训练;手指伸展和屈曲的训练以及手指对指训练等等。对于有部分分离运动和分离运动较好的患者可进行上肢和手的精细活动训练,可根据患者重返社会的可能性以及即将从事的职业活动来安排,如拧螺丝帽,双手拼图、手工等训练。精细活动训练的主要目的主要是自如地应用患臂患手,以应付日常生活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训练患者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例如,让患者练习用筷子夹东西,开始可夹重量不大的小布袋,如能顺利完成,可让患者夹更小的物品如花生米、黄豆等;右侧偏瘫恢复时都可通过训练患手写字绘画,以及改善精细活动的能力。这些训练都可观察其速度的改善情况。若进行上肢速度训练可嘱其反复进行从前伸到上举或侧平举的练习,记录单位时间内重复的次数,次数越多越好[3]。

此外,感觉和知觉的检查和训练也是OT师考虑的重要内容。偏瘫患者的许多运动问题,是有感觉缺失和知觉障碍所致,一个准确的运动动作的完成有赖于一个正常感觉的输入。因此,感觉功能的改善,如冷热温觉、触觉、实体觉和本体感觉的改善是很重要的。如让患者闭眼感知治疗师用不同轻重的手法如触碰、压按、捏掐、叩击身体不同位置,说出位置,再睁眼判断看位置是否准确;或用粗糙的物体如澡巾、牙刷刷擦身体皮肤等;或让患者用手在米粒及黄豆中插搓;用手拿不同形状的物体闭眼感知物体形状等等方法来不断加强感觉的刺激和输入,促进感觉功能的逐渐恢复。

2 结果

经门诊治疗三个月后进行对照分析,经门诊康复治疗与出院后未经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评分。采用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Berg平衡评分,两组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后期康复治疗,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保持康复治疗的连续性,使许多患者丧失了肢体功能继续恢复的机会,导致部分患者出院后没能继续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未得到充分改善,使一部分具有相当恢复潜力的患者落下残疾。结果显示门诊康复治疗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态分析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尤其社会交往能力,如上街购物,乘坐交通工具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体现了长期康复治疗模式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体会到保持康复治疗的连续性,治疗时期的延长十分有利于患者达到最大的恢复程度。脑的可塑性是终身存在的,需要成年累月的坚持,因此康复治疗具有终生性的特点,如果要维持身体保持一个最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坚持长期的锻炼,否则不进则退。门诊的康复治疗以及将来开展的社区和家庭的康复对脑卒中偏瘫病人重返家庭和社会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洪忠,许健鹏。实用中西医结合偏瘫康复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204-2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97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3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肢体康复护理。方法:对40例符合康复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肢体康复护理,评定肢体的运动功能。结果: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恢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早期;肢体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95-02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多发病。随着医学诊疗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但大约有75%的存活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认识到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我科护士对在我院自2009年1~6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均为2009年1~6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2~70岁,平均58岁。

1.2入选标准

包括以下内容:①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②均经头颅MRI/CT检查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③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但能配合护士进行康复训练。④全部病例偏瘫诊断明确。

1.3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1.3.1卧床阶段训练

1.3.1.1肢体按摩由患肢末端向近心端方向,揉捏按摩[3],由轻至重,尤其要注意患侧手、肩、髋、膝、足等部位,每次30 min,每日3次。

1.3.1.2 肢体功能位的保持①仰卧位。头下、肩后、患侧骨盆及大腿下各垫一枕头。面朝患侧,上肢伸展置于枕上,前臂旋后,手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张开,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②健侧卧位。健侧在下,头下、患侧上肢、膝关节下各垫一枕头。患侧肩部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骨盆旋前,髋膝关节呈半屈曲位,患足与小腿保持垂直位,身后可放一枕支撑。③患侧卧位。患侧在下,患侧上肢前伸,肩部向前,上臂前伸,肘关节伸展,掌心向上,手指张开;健侧下肢在前置于枕上,患侧在后,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略屈曲。

1.3.1.3 翻身动作训练 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压疮。护士先把患者头部及上部躯干旋转呈侧卧位,然后将患侧下肢旋转,并摆放于自然半屈曲位;或护士先将患侧上肢置于外展90°的体位,再让患者自行转向患侧。

1.3.1.4 患侧上、下肢训练 ①上肢训练。肩部被动运动:患者仰卧,护士一手放于患者腋下,将肩上托;另一手固定患侧上肢,缓慢地进行肩关节伸屈、旋转等活动,动作轻柔,避免关节疼痛及损伤。患者主动辅助运动:患者十指交叉,用健侧上肢带动患肢,在胸前伸肘上举、屈肘,而后返回胸前[1]。其频率和次数依患者情况而定,一般每次10~20 min,每日3~5次。②下肢训练。训练骨盆的控制能力:患者仰卧,十指交叉,双上肢上举,双腿屈,将臀部抬起。起初,护士可按住患者双脚,托起臀部协助完成。当患者能独立完成后,可将健腿置于患侧腿上,单腿完成。髋、膝关节屈曲训练:患者仰卧,双手交叉至头上方,护士一手将患足保持背屈位,脚掌踏于床面,另一手扶患侧膝关节,维持髋关节成内收位,足不离床向后方滑动,完成髋、膝关节运动,然后慢慢将下肢伸直,反复练习,以有效地缓解下肢伸肌张力,提高下肢控制能力。

1.3.1.5坐位训练 ①正确坐姿。采取抗痉挛体位,尽量让患者坐直,背后放置枕头,患侧肘关节伸直,十指交叉相握,放于床前桌上,患侧髋、膝、踝关节尽量保持90°。②坐起的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十指交叉握手,用一侧前臂支撑坐起,护士一只手在患者头部给予向上的辅助,另一只手辅助患者下肢移向床缘垂下。③平衡重心训练。患者坐位时,常出现身体重心偏移,脊柱向健侧侧弯,躯干呈屈曲状态,所以应调整身体,保持直立姿势,完成重心向患侧转移,达到患侧负重的目的。同时训练患者把身体重心移向不同方向,反复练习。

1.3.2离床训练

1.3.2.1从坐位站起。护士站于患者对面,双足固定患足,膝关节屈曲,抵住患侧膝关节,双手置于患者肩部,并用肘部将患者上肢抵在自己的腰部,协助患者重心向前移动,当双肩前移超过双足,膝关节伸展,完成站起动作。站立时应使患足位于健足后方或双足并列,并提醒患者患侧负重,抬头看远方。

1.3.2.2步行训练。步行前需进行患肢在后,前脚掌着地状态下的患膝伸屈训练,反复训练,直至膝关节不僵直时,才示意患者向前迈步。患肢迈出时,护士应控制其足部,防止内翻和向地面的按压。训练时按照正确的步形动作行走。可先采用扶持方法或借助助行器训练,每次15 min,每日3~5次,以患者不疲劳为宜。

1.3.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训练患者更衣、进餐、入厕、沐浴等,积极训练患侧功能,还要注意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功能,借助工具学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技巧动作和方法[4]。

2结果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8周左右的康复训练,其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据以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

3讨论

脑卒中初期,瘫痪肢体多为弛缓性瘫痪。经过数天或数周后,大多数患者瘫痪肢体很快发展为痉挛性瘫痪,此阶段如不能有效地抑制原始反射和痉挛的发展,患者的运动功能将成为不可逆转的障碍。因此,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与康复护理开始的时间有密切关系,最佳时间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即开始。康复训练开始前对患者病情及肢体功能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制订肢体康复计划,其难度、训练时间安排合理,使训练既有效果,又不致患者疲劳,确保训练从康复到日常生活的泛化转移。与此同时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如增加与患者的交流等,使患者能正确认识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康复训练,并让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训练计划,掌握简单的护理技巧,避免患者养成不用患肢的习惯及废用性影响。结果显示早期、合理、科学的肢体训练,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尽早恢复[5]。

[参考文献]

[1]王彩德.各种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8,21(1):60-66.

[2]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9.

[3]岳炜,戴江.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诊疗护理方法的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7,13(22):1171-1173.

[4]林宗霞.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内容的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136.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4

【关键词】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在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对患儿进行严密的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存在的不良姿势,及时引导和帮助患儿进行纠正训练。临床研究发现,脑瘫患儿可以通过作业治疗法及运动治疗法来纠正不良姿势,并对肌力、肌体平衡起到良好的调节和改善作用,促进患儿手部动作的精细化。同时通过对患儿语言表达进行训练,能够使患儿认知能力有所改善,并促进患儿智力的发育。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应验谈谈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自身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间我康复中心收治的38例脑瘫患者病历资料,男20例,女18例,年龄0.5岁-7岁。按照国家诊断标准和疾病分型对所有患儿进行诊断,均确诊为脑瘫患儿。患儿早期症状: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头围异常;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固定姿势;身体发硬等。疾病类型:10例痉挛型脑瘫;15例手足徐动型脑瘫;6例强直型脑瘫;4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3例混合型脑瘫;并发疾病:8例语言发育障碍,10例视听觉障碍,20例智力下降。

1.2 康复训练方法

1.2.1 运动治疗法 脑性瘫痪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通过运动疗法康复治疗效果很好,可是在治疗过程中单纯的运动疗法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一些牵张训练、关节松动训练给患儿带来心理负担,致使他们惧怕训练,甚至对训练产生恐惧。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把游戏治疗有效地融入运动治疗中,通过运动治疗与游戏治疗相配合来提高和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肢体及运动功能;通过运动疗法与游戏治疗相配合来诱导患儿自主、自愿的接受康复训练,康复效果显著。

1.2.2 作业治疗法 在对脑瘫患儿采取作业治疗法时,注重的是通过作业治疗法,使脑瘫患儿手部及上肢能够有目的且随意的使用,尽最大可能使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患儿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改善,患儿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得到培养。首先,要对患儿上肢粗大部位运动功能进行锻炼,如果脑瘫患儿上肢粗大部位运动功能降低,就会对患儿手部动作精细化训练造成影响。所以,在实行作业治疗法时,必须加强对患儿上肢粗大部位运动功能的锻炼,使其能够对手部动作精细化训练提供支撑力。但是医务人员在训练过程中,需给予脑瘫患儿适当手感体验,在对患儿手部动作进行精细化训练的同时,要注重手部和眼部的认知练习。

对脑瘫患儿存在的对称型颈反射、不对称型颈反射以及迷路张力型反射进行有效的整合。首先医务人员需帮助脑瘫患儿调整好反射抑制训练的,例如,脑瘫患儿偏向身体一侧,应保证与其脸对应侧上肢处于屈曲状态,另外一侧的上肢则处于伸展状态,以使不对称型颈反射得到有效的整合,并对患儿手部动作精细化训练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目的性手部运行和造次视觉功能整合,能够促进患儿手部动作精细化。医务人员在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时,可巧妙运用玩具对脑瘫患儿视觉认知功能进行训练,并使患儿手部运动与眼部运动保持在协调状态。医务人员需与脑瘫患儿经常进行视觉接触,以使患儿视觉认知功能得到恢复。由于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要医务人员的帮助,所以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采用各种方式,仍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在不断练习和模仿中得到提高。

1.2.3 语言治疗法 小儿脑瘫是一种可怕的高发疾病,它对患者的伤害是双重的,很多人都认为该病是一种难治的疾病。其实在这个高科技的新时代里,治疗小儿脑瘫已经不再是一个难题。只要及时有效的采用科学的疗法,任何地方都是可以治疗小儿脑瘫的。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瘫痪肢体功能基本恢复,与同龄儿的智力运动、言语等无差异者,异常姿势消失,肌张力正常;头颅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显效:经过治疗后,部分瘫痪肢体的功能得到显著性恢复,智力有了显著性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性的改善,肌张力基本恢复,异常姿势基本消失;经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显示正常,而经过头颅CT进行检查,显示病情有所好转或无任何变化。有效:经过治疗后,部分瘫痪肢体的功能得到恢复,智力有所提高,生活自己能力得到改善,肌张力和异常姿势均有所好转,经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显示好转,而经过头颅CT进行检查,显示病情无任何变化。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临床病症、生命体征均无任何改善,临床指标显示无任何变化。

2 结 果

收治的38例患儿中,6例治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整体治愈率为15%,总有效率为94.73%。

3 讨 论

在儿童时期,人体脑部仍然在发育,并与世间万物进行接触,并处于不断学习的过程,才能使人体脑部得到良好的塑造,并能够将完好无损的神经细胞保留,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处理各种不停的问题。国内外研究发现,很多患儿在婴幼儿阶段,脑部就受到严重的损伤,甚至有些患儿半个脑部被切除,但是神经科室、儿童发育科室及康复科室的医务人员,通过多年研究,制定了能够促进脑瘫患儿脑部发育,并使其脑部功能得到恢复的康复训练措施,经过康复训练后,患儿在5至6岁的时候,其生活自理能力可基本恢复,并与正常儿童相接近。康复训练与常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区别,在常规治疗中,脑瘫患儿处于治疗被动状态,

在康复训练中,脑瘫患儿作为治疗主体,在康复训练人员指导和帮助下,能偶自主学习、自主纠正身姿、完成生活中的各种动作。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5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73-03

老年人髋关节病变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常导致髋关节功能的丧失。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总体生存质量,手术固然重要,但手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术后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如果忽视术前、术后的康复训练,就会给病人生活带来不便,也会加速关节的老化、松动,影响手术效果。我科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6例,进行系统的术后康复训练, 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6例中,其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55-85岁,平均67.5岁。外伤后股骨颈骨折23例,骨性关节炎8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均有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病史,其中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20例,全髋关节置换26例。所有病例手术均采用髋后外侧切口,单侧关节置换。

2 手术方法

人工髋关节假体由股骨柄、球、髋臼杯和配套的内衬3部分组成。所有病例在髋关节的后外侧,作一长为8-10厘米的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关节,使髋关节脱位。将变形的股骨头在颈部锯下,安装髋臼假体。准备股骨髓腔,依次安装髋臼内衬和股骨柄。缝合伤口,放置引流管2-3天。

3 康复训练

3.1 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康复训练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因此,术前康复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术前的康复训练有(1)增加手术耐受性及减轻疲劳的有氧运动,目的是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2)受累关节附近肌肉的力量性训练。如股四头肌锻炼、臀肌训练、髋外展肌力练习、引体向上运动训练、小腿后侧肌肉锻炼。(3)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4)学会正确使用拐杖或助行器(5)呼吸训练,如深呼吸练习、咳嗽训练法。

3.2 术后康复训练原则 总的原则是:合理安排每日的锻炼项目和均匀分配运动量。(1)循序渐进。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从小计量开始逐渐递增,并根据锻炼后及次日的反应(全身状态、疲劳程度、切口周围肿胀程度,切口引流量的多少及颜色、疼痛等)来决定增减运动量,锻炼后局部不应发生明显疼痛肿胀。(2)个体化。术后康复是因人而异的,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选择,拟订适合自己病情的康复计划并实施。

3.3 术后的康复锻炼 术后康复锻炼分可分为6个时期

3.3.1 第1时期(术后第1-3天) 此期的康复重点应以静养为主,避免大运动量的活动。:向患者说明术后为防假体脱位应采取正确的。可平卧或半卧位(30°-45°),不得取患侧卧位,两腿间放置三角枕,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必要时准备合适的防旋鞋,避免患髋过度内收、内旋、外展、外旋[3]。将患者安排至有床上拉手的病床。锻炼项目:目的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增加大腿和小腿肌肉的力量。(1)下肢按摩。自患侧足背开始向心性按摩,每次10分钟,每2小时按摩1次。按摩时动作要轻柔,并注意保护伤口及周围,以避免不必要的疼痛。(2)足上勾和下踩动作练习。平卧位,保持膝关节伸直,足尽量向上勾,持该姿势5秒,然后放松10秒;继续往下踩,不能再踩时保持5秒。每隔2小时重复20次。(3)健侧下肢活动练习。术后第2天,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就可以进行健侧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屈伸运动。(4)患肢肌肉力量练习。有3种方法:①股四头肌的等张收缩练习。平躺床上,绷紧大腿肌肉,膝关节伸直,用力将膝关节向床的方向压,使用最大力气时,保持这个姿势5-10分钟,然后放松5秒,重复10次。尽量每个小时做5-10次②臀肌等张收缩练习。夹紧臀部把两边臀部收缩在一起,坚持5秒,在放松5秒。每小时5-10次③腓肠肌训练。即足上勾和下踩动作练习,重复10次为1组,每小时5-10组。

3.3.2 第2时期(术后第4-7天) 此期康复重点是加强肌肉力量练习,除继续前3天锻炼外,应增加下列练习:(1)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训练。术后第3天开始使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此时患者的疼痛会随锻炼的进行而逐渐改善,起始角度0-3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天增加5-10°[4](2)人工髋关节被动活动。术后第4天开始,方法:利用绷带,长约2米,一端套在足底,另一端握于双手,用双手的力量将下肢抬离床面,保持5-10秒,然后放下休息10秒,再重复。注意刚开始抬离床面的距离不应过大。(3)膝关节训练。患侧膝关节下垫软枕,以膝部为支点,让膝部向下用力压小腿向上抬举离床面做伸膝动作,保持10秒,缓慢放下重复10-20次。(4)坐位水平转移训练。向患侧移动时先移动患肢,使其呈外展位,再利用手支撑床,移动臀部和健肢。向健侧移动时,应先用双手支撑床,移动臀部和健肢,再移动患肢。(5)悬腿练习。利用坐位水平转移技术将患者身体向患侧外移至床边,让小腿自然垂挂于床边,使膝关节屈曲,逐渐达到90°。

3.3.3第3时期(术后第2周) 此期重点是加强患侧下肢不负重条件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进一步提高肌力,增加床上自主活动能力。(1)屈髋练习。无痛范围内进行主动的患侧髋、膝关节屈伸能力锻炼,屈髋度数为45°-60°(2)继续加强床边转换训练。即卧位-坐位转移训练、坐位水平移动训练、坐位-站位转移训练。可借助助行器或拐杖。(3)患肢不负重下站立练习。患者适应从坐位向站位转移练习无任何不适后,在床边练习健侧支撑站立平衡,保持健腿能单独支撑站立5-10分钟,患肢不负重着地。

3.3.4 第4时期(术后第3周) 康复的重点是巩固以往的训练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腿逐渐恢复负重能力,加强步态训练。在前述训练项目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以下训练。(1)空踩自行车活动。患者仰卧位,患髋严格限制在90°以内。每组10次,中间休息1分钟,每小时做2-3组。(2)髋关节屈曲、后伸、前伸、外展训练。(3)步行训练。患者在陪护人员保护下,继续扶助行器或双拐在平地练习,患肢逐渐负重,扶双拐行走练习由“三点式”向“四点式”逐步过渡,术侧在术后第3周不超过20千克。

3.3.5 第5时期(术后第4-6周) 康复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第3周的治疗效果,逐渐改善患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患髋的负重能力。(1)下肢肌力训练。包括:股四头肌和髋外展肌力练习。(2)进一步提高步行能力。本阶段步行训练可从助行器逐渐过渡到扶拐杖。

3.3.6 第6时期(术后第7-12周) 此阶段重点是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继续练习使用双拐进行步行训练。(1)上、下楼梯练习。应遵循上楼先用健侧,下楼先用患侧的原则。(2)伸膝伸髋练习。每日3次,每次15个动作。(3)直腿抬高练习。每日3次,每次15个动作。

3.4 出院指导患者要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首先要进行下床方法指导,再练习步行。康复锻炼时应至少有一人在患者旁边给予保护,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较好地执行出院后康复计划,在从事日常家务劳动,避免重体力活及剧烈运动,减少患髋的弯曲和负重。注意做到 “六不要”: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患侧;不要坐沙发或矮椅;坐位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屈髋拾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5]。

3.5 随访指导术后1、2、3、6、12个月均来院随访,以后每年1次。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康复护理。

4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15d-19d出院,出院时伤口均愈合拆线。无一例发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对手术疗效及术后康复主观评价满意。随访6个月-12个月,均基本达到生活自理和不负重工作。

5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积极正确的护理方法和康复锻炼能有效预防并发症[6],改善和增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及关节的稳定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机体抵抗力、恢复日常生活的协调性,尽早恢复满意的肢体和全身功能。同时也能有效地克服患者的依赖心理,促进心理康复。在护理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的、系统的、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效果及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严乾淑,潘燕,王容良.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四川医学,2006,6:61.

[2]刘建梅.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19.

[3]甘玉云.人工假体置换,翻修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24-25.

[4]薛慧琴.骨巨细胞瘤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10.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6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人类寿命延长,但许多治疗后长期伤病和残疾的患者需要在身体和精 神上进行康复,康复治疗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广大,建立康复治疗中心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医院、疗养院完善功能,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本文针对建立康复中心的必要性、可 行性进行了分析,并简述了康复中心的结构布局及基本设施内容。

1 什么是康复医学

康复即“恢复",“恢复到原来正常或良好的状态"。针对疾病和损伤所致功能障碍,使其尽 可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而应用的医学与技术,称为“康复医学"。换言之,康复医学是一 门对 伤病者和残疾者在身体上和精神上进行康复的学科,其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患者功能上的障 碍,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与劳动能力,重返社会与家庭。

现代康复医学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各科医学,涉及物理学、运动学、工程学、心理学、护理 学、老年学、社会学与建筑学等多学科。其治疗手段不仅仅依靠药物与手术,而更加注重理 疗、体疗、工疗及心理治疗,提倡自身功能训练。鉴于康复医学对人类保健的重要性及其显 著特点,可以认为,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现代医学 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康复医学又被称为“第三医学"。

2 康复医学的治疗技术

在康复治疗中的几个主要技术,有物理治疗(PT),就是使用电、光、声、磁、冷、热、水 、力等因子治疗疾病、恢复与重建功能。主要包括运动疗法、电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 、磁疗法、冷疗法、石蜡疗法、水疗法、压力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作业治疗(OT),就 是“教”和“学”,“教”是治疗师的任务,为患者的学习提供环境,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学 习的内容,并给予细致、有步骤、有计划的指导;“学”是源于患者自身内部的过程,通过 学习,患者改变以往看问题的眼光和对事物的领悟,把新的理念和知识变为习惯。分为治疗 性练习、认知综合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娱乐活动和工作训练等;言语与吞咽治 疗(ST),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或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改善因不能经口进食所产生的心理恐惧;另外,还有心理治疗、按摩治疗、针灸治疗等技 术。

3 康复医学的社会需要

在医学取得巨大进展的今天,各种传染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目前人类的死因可以认为主要 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癌症和创伤,但这些患者除急性死亡者外,还有很大部分可以存一个 长时期,对于存活的患者,康复医学就有巨大的作用。如在心肌梗死后存活的患者中,现已 证明,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寿命,参加康复治疗者,其后的病死率比不 参加者低36.8%。

在脑卒中后存活的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能重新步行和自理生活, 可使30%的患者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 ,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地只有60%和5%。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比不康复组也低1 2%。

在创伤方面,以严重创伤引起的截瘫为例,1950年前截瘫后平均只能存活2.9年,50年代后 虽然延长到5.9年,但这些患者由于残疾不仅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反而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 担。由于采取了积极的康复治疗,1976年已有53%的截瘫患者能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及至 1980年,这部分患者已达到83%左右。这就使许多严重残疾的患者不但不致成为社会和家庭 的负担,而且还能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继续作出贡献,这也是康复医学能使消极因素变为积 极因素而日益受到社会重视的原因之一。至于肢体伤残,由于现代假肢技术的进展,很多患 者装配了肌电手或其他各种假肢以后,绝大多数能自理生活和重新选择一种合适的职业,这 更是显而易见的康复效果。

在经济发达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下述各变化向康复医学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人口平均寿 命延长,社会步入老龄化。已如前述,老年人中残疾者所占比例相当高,迫切需要进行康复 ,这就是近年来老年康复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老年人中心肌梗死、脑卒 中和癌症的发病率亦比年轻人高,这也使得康复医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残疾人口不断增多。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以后,尽管采取了各种安全 防护措施,但只能降低工伤和车祸的发生率,而因工伤和车祸致残的绝对人数却因生产岗位 和车辆绝对数的增多而肯定比以往多,这部分残疾人同样急需积极的康复治疗,才能使他们 残而不废。

文体活动日益发达,伤残不断增多。文体活动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蓬勃发 展。纵观杂技、体操、跳水、赛车、拳击、摔跤等难度较高或危险性较大的文体活动,无论 在训练或竞赛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受伤致残的危险。由于这种原因而造成残疾的患者 ,同样需要康复医学为他们的将来作贡献。

另外,在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和战争根源之前,地震和局部战争都是难以避免 的,世界各地的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残疾人,各次局部战争同样产生?了不少伤残者。对于这 些患者,是否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这也是必须重视发展康复医学的 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可见,康复治疗市场的前景十分广大。而康复中心也逐渐由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逐渐普 及,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和疗养员,完善医院、疗养院的功能,提高经济效益,很多的医 院、疗养院都开始重视康复医学,纷纷建立康复治疗中心。

4 康复治疗中心的评建

由于康复治疗对于其他医学治疗来讲,治疗的时间很长,有的甚至几年、十几年,尤其对缺 乏子女照顾的老年患者和有经济条件的人群,还需要提供全面的生活管理,因此需要一个相 对独立、安静的环境,如有条件应独立于综合医院的医疗区,但也可在原有的理疗科基础上 建设。

4.1 常见的康复中心结构布局及设施

4.1.1 常见的康复中心组成及布局 ① 偏瘫治疗中心:脑功能障碍治 疗仪、肢体运动康复仪、吞咽障碍治疗仪、神经功能重建仪等。②骨病康复中心:骨创伤治疗仪、骨质增生药物电泳仪、CPM关节康复器等。③ 物理治疗中心:中频电疗、超短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超声波、颈腰椎牵引治 疗、经皮神经电刺激、动态干扰电等。④熏蒸治疗中心:药物熏蒸治疗仪(熏蒸床等)⑤运动治疗中心: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 运动等),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康复医学所要解决 的最常见问题是运动功能障碍,因此运动疗法已成为康复治疗的核心治疗手段,属于物理疗 法(physical therapy,PT)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另一组成部分为物理因子疗法)。着重进 行躯干、四肢的运动、感觉、平衡等功能的训练,包括: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有氧训 练、平衡训练、移乘训练、步行训练。适用范围:适用于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常见PT运 动治疗中心布局见附图1)图1 PT运动治疗中心布局图

⑥作业治疗中心: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 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职业过去能力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训练, 使其恢复、改善和增强生活、学习和劳动能力,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适用范围:丧失生活自理和职业过去能力的患者。(常见OT作业治疗中心布局见附图2)⑦言语治疗中心:对各种言语障碍和交往障碍进行评定和治疗。包括言语的诊断评定和治 疗。适用范围:言语评定和治疗主要针对言语障碍的患者;吞咽评定和治疗主要针对吞咽障 碍的患者。⑧心理治疗中心⑨康复评定中心: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 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为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这种评定可以用仪器也有些 不需用复杂的仪器,这种评定至少应在治疗的前、中、后各进行一次,根据评定的结果,制 定、修改治疗计划和对康复治疗效果和结局做出客观的评价。康复医学始于评定,止于评定 。

4.1.2 常见的康复中心设施康复训练是康复医疗 的基本手段和主要内容,它针对各种原 因(如偏瘫、截瘫、脑瘫、截肢等)引起的机体功能障碍,运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使患 者的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并以最佳状态回归社会。

开展康复训练时,治疗师借助于一定的器械对患者作手法训练,或是治疗师指导、帮助患者 利用器械进行训练。这些器械就叫康复训练器械,多数由钢材、木材、塑料等制作而成。它 们的结构、形状、尺寸、重量、用途各不相同,有的由几十个、上百个零件组成,有的则非 常简单。现将康复治疗需要基本的器械按治疗项目分组如下:第一组(综合、高使用率):平行杠(!)肋木(!)阶梯(!)姿势镜(!)训练台(! )PT凳(!)运动垫(!)倾斜台(!)砂磨台(!)木钉盘(!)滚桶(!)平衡板(! );第二组(综合、较高使用率):套圈(!)粘木铁棍插盘(!)手指阶梯(!)分指板(! )踝关节矫正板踝关节矫正站立板(!)楔形垫(!)训练球(!)体操棒(!)肩梯(! )多用组合箱(!)实用步行练习装置(!);第三组(综合、次高使用率):治疗台、固定带式训练台、训练枕、站立架(!)滑轮训练 器、肩吊带、握木、握球、内旋矫正板、内收矫正板、内翻矫正板、外翻矫正板;第四组(侧重于肌力、耐力训练):支撑器(!)砂袋(!)挂式砂袋 哑铃(!)悬吊架 (!)墙壁拉力器(!)股四头肌训练器(!)手指肌训练台(!)划船器功率自行车跑步 机;第五组(侧重于关节活动度训练):肩关节旋转运动器(!)前臂内外旋运动器(!)腕关 节掌屈运动器 腕关节旋转运动器(!)膝关节旋转运动器踝关节历屈背伸运动器多功能组 合运动器;第六组(侧重于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其他):手功能综合训练板(!)生活自助具、取物器 、穿衣板、防洒碗、轮椅、轮椅桌、轮椅垫、助行架、腋杖、肘杖、手杖、四脚手杖、角度 尺、偏瘫综合康复器;第七组(儿童专用):姿势矫正椅(!)梯椅(!)爬行架、钻滚桶(!)钻笼、蹦床、球 浴、玩教具、矫形背带、保护头盔“!”表示该品种属康复训练器械基本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