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通信技术范例6篇

邮电通信技术

邮电通信技术范文1

在2005年金秋收获的季节,北京邮电大学迎来了她的50岁生日。50年的建校史,在我国众多高校中,这或许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经历”,但是从行业角度而言,这50年却是我国通信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这50年所折射出的是我国通信产业的沧桑巨变。北京邮电大学建校五十年来,一直与新中国的邮电通信事业风雨同舟,同成长,共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北邮人”自建校伊始,就以振兴民族信息通信事业为己任,厉兵秣马,辛勤耕耘,弘扬“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秉承“厚德博学、敬业乐群”的校训,培养了十万余名国家建设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历程中,“北邮人”创造过我国第一座实验电视台、第一台程控数字交换机、第一台ATM交换机的辉煌,为我国的信息通信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邮电大学,也由此被国人亲切地誉为”中国信息通信的黄埔”。

北邮50年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一是从1955年正式成立至1966年“”前夕,属于学校的初创与探索前进时期;二是“”中的“十年内乱”,属于学校蒙受浩劫灾难的发展低谷时期;三是“”结束后的1977年至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即全国第四次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机,通过拨乱反正进入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时期;四是从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开始,以“学院”改“大学”为标志,跨入了深入贯彻《纲要》,进军“211工程”,争创一流大学的全新发展时期;五是2000年北邮首批跻身“211工程”院校行列之后,不断向更高的领域攀登的持续发展期。

建校之初:在探索中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1953年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为促进邮电事业的发展,1954年9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复邮电部“同意成立北京邮电学院,望即进行筹备工作”,1955年7月,北京邮电学院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

那时候,我国的邮电通信行业还比较落后。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从1958年初开始,学院掀起了大搞科学研究的群众运动,获得了显著成果。仅1958年,全院共完成科研项目324项。其中有的产品如电话录音、电子乐器、彩色传真电报机、半导体高频H参量测试器等不仅国内首创,而且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有的产品还闯入了世界电讯尖端科学技术研究的领域。1959年底到1960年初,北京邮电学院完成了科研项目256项。其中有301工程微波终端设备、600路微波中继机、飞点扫描彩色电视系统、传真磁记录接转设备、12路脉;中编码系统等尖端项目,而在毫米波的研究方面,开始进入国际先进的研究行列。

北京邮电学院是我国最早涉足信息论研究的单位,1962年蔡长年教授和汪润生老师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信息论专著《信息论》。1963年进行的30项科研专题中,当年就有11项接近完成,7项在提高指标、研究改进电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余12项也都有较大进展。1964年,北邮参加邮电部组织的“6401大会战”,承担并成功地攻克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难关(连环码――卷积纠错码),为我国第一个数据通信系统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贡献。同年,叶培大教授和吴彝尊老师在全国最早开展了大气光通信的研究。1964年11月,学院正式成立了微波、信息、电子电路、仪表、邮电工程经济等5个研究室,1965年3月成立了光通信研究室,建立了专职科研队伍约50人左右,在主要研究项目如微波技术、信息论、新的通信技术、彩色电视系统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彩色电视、晶体管化的快速传输、声图仪和“综合软水法”等项目的研制成功,在国内还是首创,而快速传输则达到60年代世界科学水平。声图仪的样机,在全国仪器仪表新产品展览会上占着重要位置。1963/1964年,学院在国内外发表的科学论文64篇,其中在国际性书刊物上发表的2篇,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的25篇。

同时,北京邮电学院其它各个方面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力量也有所提高,建院五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毕业生10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毕业生被分配到全国各地通信部门工作。

1960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北京邮电学院被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院校之一。这对北邮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和全面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创业维艰:在风雨中执着坚持

20世纪60年代,我国处在经济建设恢复期,通信技术上没有跟得上世界的脚步。对此,北京邮电学院努力为同学们创造与世界接触的机会。1964年,校方邀请到出席社会主义国家邮电合作组织成员国经济专家会议的保加利亚、匈牙利、越南、朝鲜、蒙古、波兰、罗马尼亚、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代表22人来到学校参观、访问;学院还聘请了多位前苏联专家为学生们传授当时最先进的通信知识。

1970年到1975年,北京邮电学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学工作开始逐步恢复。1975年,电子交换专业师生与北京电信局宣武电信设备厂合作研制成100门半电子交换机,与无线电一厂合作,研制成多功能电子计算机。原机电专业彭道儒老师研制成功BY―2接点薄膜剂,为我国通信和电子工业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北邮从无到有地建立了我国邮电科研工作的基础,取得了包括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明线、对称电缆以及模拟微波通信系统以及各种电报通信设备等。同时,还承担了当时大量的通信网上全部装备的研制开发任务。

北京邮电学院教育学生要“学好本领、建设祖国”。看似平凡的语言,却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团结、勤奋、严谨、创新……这是北邮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校风。在“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的激励下,一批又一批的通信精英从北京邮电学院走向了工作岗位,如吴基传、、邢元敏、沙跃家、楚俊国等等,他们已成为当今中国通信事业的领导精英。

改革开放:昂首阔步大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过简短的调整,

北邮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获得了多项部级科研成果奖,谱写了自身发展的新篇章。

1977年,北邮为IAGAE准毫米波空间通信设备研制成1.7GAE中频放大器,达到国内先进指标,获市以上科研成果17项。随后.在众多师生的努力下,100兆脉冲与伪随机码两用信号发生器研制成功,并由工厂小批量生产。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北邮蔡长年教授、周炯磐教授、吴伟陵老师作为代表受院党委和全院师生员工的委托出席了大会。大会表彰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北邮有21项优秀成果、1个先进集体(“散射通信系统研究”107科研组)和1位先进工作者(蔡长年)受到大会表彰。1979年8月,根据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经邮电部批准,北邮建立北京邮电学院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科研所)。建立科研所后,科研队伍得到了充实,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取得一定成绩。建所几年,共完成42个科研项目,其中20多项受到国家和北京市的奖励。有148篇学术论文在各种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1983年,经北京市科委评审通过,北邮3项科技成果荣获北京市优秀科技成果奖。在令全校师生为主兴奋的600门半自动电话交换机全面试通后,北邮又迎来了科研项目的丰收年。1984年3月,世界通信年中国委员会秘书处在北京举行世界通信年发奖会,北邮所著的《电声技术基础》荣获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微波接力通信》获优秀科普书籍二等奖。同年,“BY-2电接触固体薄膜剂”被授予国家科学发明二等奖。为鼓励北邮在科研上再接再厉,当时的邮电部特别批示在北邮成立“北京邮电培训中心”,立足新技术的开发。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通信业大发展,一个以光纤通信为主,以数字微波、卫星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的电信传输网的建设兴起了。北邮在这场“信息革命”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1988年5月,北邮被获准成立“移动通信研究开发中心”;在第四届北京发明博览会上,北邮张家谋等完成的“电视消重影电路”获金牌王德隽等完成的“60路TDM/FDM复用转换设备”获银牌;赵荣华等完成的“红外光斑观测仪”获银牌;费时雨等完成的“波浪形散热带成形机”获银牌。这些成绩无不体现了北邮在科研项目上的战果与辉煌。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北京邮电学院的科研工作逐步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战场,转向为邮电通信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北京邮电学院除积极主动地承担国家的“六五”、“七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生的基金项目、部委下达的重点项目外,还积极承接了大量的横向技术开发项目,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和部委科研项目为主,同时兼顾横向科研开发项目为辅的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科研新格局。涌现出一大批科研骨干和人才,基本形成了以光通信与通信网、通信理论和信息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电子系统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和一支充满生气的技术开发队伍。取得的科研成果中既有像“空间机构位移分析”一类被国际学术界同行誉为机构运动分析中的珠穆朗玛峰的学术成果(获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有像“DJB一823电接触固体薄膜保护剂”一类年经济效益可超过10亿元的应用型新科技成果(获1984年国家发明二等奖、邮电部成果特等奖),还有像“150μm外差FSK相干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及其关键部件”一类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80年代中期水平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1年获“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奖和邮电部一等奖)。

在短时间内有如此巨大的成绩,北邮迅速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同时,北邮也逐渐向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邮首先在实验设施上加大了力度。1992年3月2日,邮电部同意北邮“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系部级机构,对于在科研上有所建树的学校来说,实验室是最核心的“基地”,而对于北邮而言,实验室被国家确定为系部级机构,这无疑是一种最大的肯定与支持。

北邮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为了加深与其他院校的联系,进行多方面的学术研究与交流,1988年,北邮与人大、师大、交大、北航、北医、理工大学、科技大学等八所院校联合成立“首都高校软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北邮开始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跨进。

新的时期:昂扬的新姿态

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和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总体思路和一系列重要措施,北邮这座已经全面复苏的“中国信息通信的黄埔军校”,举全校主力,为行业输送更新的科技成果和更多的人才。在这个时期,北邮以“学院”改“大学”为标志,跨入了以进军“211”为旗帜,以瞄准“通信领域国内领先、国际著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宗旨,以立足邮电、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己任的争创一流大学的全新发展时期。

在邮电部、国家科委等部委的支持下,特别是在“863”通信主题的执行、在科研水平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北邮完成了以智能网、ATM、多媒体与图像通信、光孤子通信、光纤用户接入网、PCN智能化研究以及ISDN网实用化设备等一批国内领先,接近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

1994年3月21日,经过师生研制成功的“光缆机械性能测试机”、“HjD200数字程控交换机”、“用户电话磁卡控制器MCT-9201”、“BYJF多路电话监控计费器”、“BPS―1智能信令检测仪”荣获国家新产品证书。1995年8月21日,北邮228电话支局(远端模块局)建成,总容量为5000门,原有的四个小交换机用户分机电话全部改为程控直拨电话。这项成果再一次实现了质的飞跃,全国乃至世界通信领域所出现的一些先进技术,有许多几乎都在北邮实现突破。1996年1月4日,北邮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863”项目――“面向现代通信网络管理的智能网研究与开发”顺利通过了国家科委组织的项目验收。1月12日,由校信息工程系承担的国家“863项目数字交叉连接系统”完成并顺利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鉴定和验收。

在科研项目上,北邮更是频摘硕果。1996年,北邮研制出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制并实用化的产品BTC9402;研制出国内第一个自主研制成功的ATM交换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由北邮ATM技术研究中心研制,上海贝尔公司生产的BTC-9500ATM交换系统,成功地被选为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的核心节点设备。这标志着自1998年初由北邮研制的第一代ATM交换机在北京经过鉴定以来,已全面开始提上我国信息高速公路。

1993年12月6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1994

年1月,同志亲笔为“北京邮电大学”题写了校名:1998年7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批准的《“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同意北京邮电大学作为“211工程”项目院校在“九五”期间进行重点建设。北京邮电大学实现了学校发展的新飞跃。

新的世纪:永不停歇的脚步

进入21世纪,北邮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不断向新的高峰进发。近10年间,北邮人为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国家通信网络的现代化建设又做出了令人瞩目的突出贡献。世界通信领域出现的诸如MPLS技术、智能网技术、TMN网络管理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CDMA移动通信技术、移动智能网技术、全光通信网技术、OTDM超光速光通信技术、彩色电视信号编码压缩技术、基于内容的信息安全监控技术、远程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等主要新技术,几乎都在北邮首先实现突破。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中,以北邮副校长任晓敏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项目“新一代通信光电子集成器件及光纤的重要结构工艺创新与基础研究”正式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从而实现了北邮在牵头申请、主持实施国家“973计划”项目方面零的突破。同时,由清华大学主持、由北邮陈俊亮院士和杨放春教授等合作参与的另一项“973计划”项目“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也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的批准。这表明北邮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决策过程中已具有较强的影响,已在国内处于优势地位。这些成果标志着北邮基础科学研究的实力正在增强,标志着北邮在向研究型大学进军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北邮从不放弃任何一次的机遇。近几年来,我国电信改革的主题是引入竞争及有步骤地向外资开放,打开了中国电信业大门,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北邮十分注意开展国内外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已同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大学有文化技术方面的校际交流和协作。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还先后邀请近5000位外宾来校访问、讲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邮电通信技术范文2

跨境电商信息系统的作用

中国邮政作为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商,在跨境电商产业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更好地拓展整个产业链的服务市场,必须和产业链上下游打通信息通道,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对产业链上游,需要和电商或电商平台对接,实现订单信息、邮件信息的对接。方式一是和电商平台直接对接,比如现在和速卖通、eBay等电商平台的对接;方式二是和电商普遍使用的第三方软件对接,比如与市场占有率较大的全球交易助手、网点精灵等对接;方式三是开放标准接口,和电商的ERP系统对接。这三种方式基本上可以实现与上游电商或电商平台对接的全覆盖。对产业链下游,在国内主要与海关、航空公司对接。与海关对接,是要传送海关需要的邮件报关信息、回传是否放行等信息;与航空公司的对接,主要是传输邮件总包的重量、体积等信息以及航空公司回传已装载启运的航班信息等。对产业链下游的寄达国,则是与寄达国海关和寄达国邮政对接,传送寄达国海关需要的邮件报关信息、回传是否放行等信息,传送寄达国邮政需要的邮件信息、回传邮件的投递情况信息等。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逐渐增加,跨境电商和海关的对接将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和航空公司的对接属于合同服务性质,可以实现对接,也容易实现对接。至于与国外的对接,则需要根据各国的不同情况逐步推进。跨境物流信息的云服务打通跨境电商产业链的信息通道,可以提高物流服务的响应效率和服务质量,但和寄达国之间的信息互通目前还很难全部做到。因而,邮件的跟踪信息仍然残缺不全,影响了客户的用邮体验。出了国境的包裹到哪儿了,电商客户和买家想知道,邮政更想知道。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电商会去寄达国的邮政官网查询,但面对每天几千件邮件、上百个寄达国,要一一寻找这些国家邮政的网址并查询,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跨境物流服务商,邮政必须解决这个令客户感到纠结的问题。由于这些邮件信息实际上存在的,只是散落在上百家国家邮政网站、以不同的语言存在着。现在有了互联网技术,帮助客户跟踪发往全球各地邮件的信息,实现统一入口查询的云服务,是邮政应尽的义务。

依据大数据组建跨境精品邮路

通过应用“互联网+物流”技术,中国邮政完全有理由把寄出的国际邮件跟踪信息提供给大客户批量查询。同时,有了这些物流信息的大数据,邮政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可通过对邮件的时限分析,推出精品线路。邮政具有先天的国际物流优势,在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中也占据领导者地位,但社会物流公司也正在崛起,并以其不断增多的专线蚕食着邮政的国际物流市场。为了维持邮政在跨境物流市场的领导地位,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邮政必须推出精品线路来对抗社会物流公司的专线。万国邮联规定,国家邮政相互间发寄的邮件由寄达国邮政进行投递,但相互之间的约束力比较低,没有时限的承诺。而社会物流公司则根据自身的优势,只发展某一条或某几条线路,寄达国的邮件投递也自己完成或者由强有力约束的合作公司投递,投递的时限有保障,对外有时限承诺。此举对邮政构成了很大的冲击。邮政的优势是全世界几乎都可以通达,但同时这也是邮政的劣势,时限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邮政物流的口碑。因此,邮政必须根据物流大数据,分析出优势线路,推出邮政的精品线路,对抗社会物流公司的专线。根据对物流大数据的分析,若能得出到达某些国家的时限比较稳定,其99.99%以上的邮件能在某个具体时间到达和投递的话,那么邮政就可以做出时限承诺。而对极少量逾期邮件可进行赔付,以提高邮政物流在整个跨境电商业务市场的竞争力。

依据大数据的跨境网运组织

“互联网+物流”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外部信息透明、提高衔接效率,对内部也可以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即大数据分析下的网运动态调配。邮政在与上游的电商或电商平台的业务对接流程中,电商首先申报订单,邮政即时分配运单号,电商再进行打单封装,发货时再把发货的邮件信息发送给邮政。通过电商或电商平台的订单申报、邮件信息的发送,邮政可以建立起订单和邮件的大数据系统。订单申报信息含有订单的寄达国、重量、寄件人地址等信息,后台对大数据实时进行分析,就能知道后续几天各路向邮件的收寄、封发、运输、航空运能等需求,可以实行动态调配。待实际邮件信息和实物到邮政后,邮政可以对实际的收寄、封发、运能需求进行修正,最终实现以大数据为敏感神经的动态生产作业组织。

对跨境电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邮电通信技术范文3

关键词:电子邮件;归档;病毒

Summary:Internet era , e-mail became e-government, e-commerce major communication tool to transfer files , data and information.In the e-mail archive,Virus Spread via SMTP and MIME, HTTP,brought the mail server crash , a lot of network bandwidth resources , the spread of more aggressive behavior , resulting in a lot of blocking spam mail and other hazards.In this regard,the author proposed use web-mail gateway anti-virus e-mail attachment filtering , email antivirus products installed to strengthen the block, restrict access to technical means such as e-mail attachments to guard against.

Keywords:E-mail;Archiving;Virus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电子邮件不仅给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带来一种新型的办公模式,而且还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提高了政务、商务效率。“几年前,专家们纷纷预测电子邮件将死,但现状并非如此,电子邮件的用量和数量仍在不断增长。Facebook、Twitter等信息流并没有取代电子邮件。”[1]但是,在办公成本降低的同时,病毒入侵也给电子邮件归档带来安全性问题。根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邮件用户的邮件安全现状和重视程度不容乐观,约60%的邮件存储于不受保护的台式机或笔记本上,受病毒、木马、系统漏洞以及其他认为不定因素的影响,时有重要邮件丢失问题。此外,48%的单位没有制定恰当的邮件安全策略”。[2]正是由于用户安全意识的薄弱和缺乏合理的邮件管理手段,才直接导致电子邮件的屡屡丢失和遭遇病毒的破坏。

1 电子邮件归档中病毒的传播

电子邮件作为一种相当便利的信息通信手段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电子邮件之父――美国程序设计师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在发明电子邮件时绝对没有想到,在40多年以后的今天,“对于普通用户,邮件病毒带来的是损坏文件和数据、造成系统崩溃,而对于企业网络来说,除上述威胁之外,由邮件病毒造成的网络堵塞将带来更大的损失”。[3]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表明,自2008年以来,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发生了变化,见表1。即时通信、博客、社交网站等类别的网络应用使用率在不断上升,而电子邮件的使用率在逐年下降。网民从2008年的22.6%上升到2013年的45.8%,电子邮件使用率却从2008年的56.8%下降到2013年的42.0%。但不可否认,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中,电子邮件仍是比较安全和符合要求的通信手段。尤其是文件的传输和数据的传递通过电子邮件比即时通信等要安全得多。

表1 2008年~2013年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对比

1.1 利用SMTP及MIME传播。SMTP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MIME是一种为把非ASCII码文件或者多部分文档当成电子邮件一个部分来传送而开发的邮件传送协议。有了此协议的支持,邮件就可以带有各种格式的附件,包括可执行文件、Office文档、网页,从而使病毒随邮件传播成为可能。病毒传播范围不受限制,而且被感染的用户不易发觉,所以,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攻击,这是一类需要重点防范的病毒。

1.2 利用HTTP传播。这种病毒是以超文本链接文件为载体的病毒。为增强Web页面的表现力和与用户交互的功能,HTTP协议允许在传输的网页中携带可由服务器端移动到客户端并在本地执行的代码,被称为可移动代码,它们可以随用户浏览而从外部网络通过Internet进入用户系统。随着Sandbox模型对Java程序限制的减少和有关ActiveX控件更多的安全漏洞被利用,这两种技术很可能被大量用来起到病毒投放程序的作用。这样可以使现在所有的基于文件系统的反病毒技术失效。

2 电子邮件病毒传播的危害

随着网络资源的共享,电子邮件系统的广泛应用,利用电子邮件作为主要传播载体的病毒越来越多,并且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根据瑞星“云安全”数据中心2008年~2013年的中国信息安全报告统计表明,瑞星“云安全”系统2008年截获新增病毒样本931万个,2013年增至3310万个,尤其是截获新增木马病毒在2013年有2463万个,占总体病毒的74.41%,利用电子邮件传播为主要通道的蠕虫病毒紧随其后。木马病毒、蠕虫病毒、感染型病毒以及后门病毒等疫情详见表2。

表2 2008年~2013年我国电脑病毒疫情统计

“邮件病毒”利用电子邮件的快捷传播特性作为传播渠道,除了具备普通病毒的特征之外,还有感染速度快、扩散面广、清除病毒困难、破坏性大、隐蔽性强等特点。虽然在原理和传播方法上电子邮件病毒与普通的网络病毒并无差别,“不仅存在于执行文件中,还可存在于网页、图片和文本文件之中;能够生成、删除、覆盖文件,破坏硬盘”,[4]但使用电子邮件作为传播手段的病毒在传播时往往会有更大的威胁和危害。

2.1 导致邮件服务器系统崩溃。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管理系统中一般都会有独立的邮件服务器。如果缺少安全防护,电子邮件及其附件无论是点击还是下载至本机,一旦有病毒传播时,就会产生大量的带有威胁的邮件发送和接收行为,导致邮件服务器系统崩溃,从而拒绝服务。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新泽西州的David Smith在1999年3月传播的“梅丽莎”(Melissa),伪装成一封来自朋友或同事的“重要信息”电子邮件,通过Word 97/2000、Excel 97/2000/2003等系统传播。“梅丽莎”一旦被用户打开就会向受感染电脑内Outlook 97/98地址簿上的前50个联系人发送,并通过这50个联系人继续“滚雪球”似的扩散。当然,这种病毒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删除电脑内的系统文件,但大量发送几何级数增长的电子邮件会导致邮件系统瘫痪,进而摧毁整个互联网邮件系统,“梅丽莎”病毒不仅造成用户损失逾800万美元,后来还衍生出至少4个变种,其中有些变种的病毒危害更大,不仅会像“梅丽莎”病毒那样导致系统瘫痪,还直接删除重要的Windows系统文件。

2.2 大量占用网络带宽资源。邮件病毒的传播过程往往是由点到面呈放射性扩散的。“由于许多病毒运用了社会工程学,发信人的地址也许是熟悉的,邮件的内容带有欺骗性,防范意识不强的归档者会轻信而运行邮件病毒的附件并形成感染。”[5]电子邮件下载到本机上归档,一旦本机受到邮件病毒的感染,电脑里大量的邮件地址就成为邮件病毒传播的“通讯簿”,通过互联网将邮件副本群发到这些地址并快速扩散,其直接后果是原本畅通无阻的大量网络带宽资源被非法占用,使网络“高速公路”受堵,网络速度变慢。如2005年5月3日,瑞星全球反病毒监测网及趋势科技均截获SOBER蠕虫病毒的最新变种S(Worm.Sober.s)。据介绍,该病毒变种和原病毒一样,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进行传播。邮件的主题以“世界杯门票”、“注册确认”、“你的密码”为诱饵。病毒大量发送邮件会导致网络带宽被严重占用,甚至整个网络系统被堵塞。

2.3 病毒传播行为更具攻击性。从病毒的传输方式上来看,电子邮件既有单纯附件携带方式,又有内容携带方式,或者是内容与附件同时携带。在电子邮件病毒早期阶段,邮件病毒基本上是被动触发,用户打开邮件内容并不影响,只有当用户点击邮件附件运行时才会被激活。早期的邮件病毒多为宏病毒,破坏性比较小,如“爱虫病毒”、“梅丽莎”等,其传播速度为一周左右。而在现阶段,新一代邮件病毒只要用户浏览电子邮件的正文就会传染上新型病毒。如“泡沫小子”(Bubbleboy)病毒,不需要打开邮件的附件就可染毒,它本身就是一种包含VBScript的HTML文件。“BubbleBoy”正是侵犯了Outlook/Outlook Express解读、表示HTML邮件时所利用的Internet Express部件的安全区域。这样的病毒,传播行为更具攻击性。

2.4 产生的大量垃圾邮件阻塞信箱。对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内的客户端来说,邮件病毒爆发时所产生的垃圾邮件也可能会堵塞用户信箱。如2004年2月1日发作的“诺维格”(Worm.Novarg.a)又称“Mydoom”,这种病毒自带SMTP系统,首次采用病毒和垃圾邮件相结合的战术。病毒会自动运行,并发送大量带毒的垃圾邮件,使个人邮箱在短时间内爆满,使企业用户服务器每秒钟收信10万封以上。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经过某种非彻底的安全过滤之后,未被彻底清除的病毒邮件会将用户有限的邮箱空间占满,导致用户无法收取正常的邮件。

3 电子邮件归档中对病毒的防范技术手段

电子邮件归档中对病毒的防范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加强对网络使用、邮件存储等管理的同时,要通过技术的手段,预防与阻拦病毒。

3.1 使用网络邮件防毒网关对邮件附件进行过滤。邮件防病毒网关是一种网络设备,是局域网内电子邮件进出数据安全保护的重要屏障。邮件防病毒网关主要功能体现在过滤关键字、杀除病毒、阻止垃圾邮件等方面,同时部分设备也具有一定的防火墙功能。对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系统的网络而言,一个安全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部署邮件防病毒网关,阻止病毒通过电子邮件及其附件入侵。

网络邮件防毒网关是从整个网络的入口开始,不仅要阻止来自Internet的病毒入侵,而且要防止病毒在进出单位内部网络时的传播。基于邮件服务器的方式实现,邮件归档单位以邮件服务器为网关,在邮件服务器上安装相应的邮件服务器版防病毒产品,将防病毒程序内嵌在邮件系统内,在邮件归档前对邮件内容及其附件进行扫描并清除,从而防止病毒通过邮件网关进入单位内部网络系统。目前,网络邮件防毒网关主要支持exchange server、lotus notes和以smtp协议的邮件系统。

此外,网络邮件防毒网关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对进出邮件网关、数据流网关的数据流进行高速过滤。由于防毒网关同网络中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的并存,会加重归档单位的网络负荷。因此,在安装网络邮件防毒网关时要选用高性能防火墙,以便减轻网络数据过滤对网络产生的影响。同时,防毒网关针对专用协议进行过滤,合理阻止垃圾邮件、高频率大流量邮件、木马黑客程序等。在网络邮件防毒网关系统正常运行后,管理人员实时察看网络数据流量、用户邮件发送数量,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

3.2 安装邮件防毒产品加强阻拦。近年来的蠕虫病毒传播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破坏性也越来越强,病毒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开放性,在归档部门没有防备的时候迅速进入并很快在网络中传播开来,造成归档部门网络阻塞等情况;近年来电子邮件病毒正在通过更多的传播方式进入归档部门内部,除了利用传统的EMAIL传播方式以外,WEB浏览、FTP下载等都已成为电子邮件病毒传播的主要手段,再加之终端系统不时地报出新的系统漏洞,让本就不怎么安全的网络更加岌岌可危。

在现有的Exchange或是Domino服务器上安装邮件防毒产品。防病毒产品有单机防病毒产品、网络版防病毒产品、网关防病毒产品、移动终端防病毒产品、在线防病毒产品和邮件防病毒产品等,电子邮件的防病毒软件最好使用专用的产品,如趋势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开发的趋势科技防毒墙-邮件安全版(IMSS)、趋势科技邮件安全网关IMSA、趋势科技防毒墙-群件版(ScanMail)Trend Micro ScanMail等产品都是在高扩展性的平台上,采用邮件信誉技术、智能分析引擎、IP连接控制、垃圾邮件比对数据库等多种技术阻止垃圾邮件的入侵,同时集成防病毒、防间谍软件和深度内容过滤技术,为邮件应用提供一体化的综合防护。现在的病毒技术发展得非常快,它们可通过Internet(外部)向企业的邮件服务器发送大量的病毒邮件(如Netsky可连续发送成千上万的病毒邮件),企业邮件服务器既要处理企业内部员工的内部邮件,又要处理来自Internet的病毒邮件,此时邮件服务器就有可能因为硬件性能急速下降而导致宕机。因此,如在网关处部署IMSA,则可完全阻止来自外部的病毒邮件和垃圾邮件,从而保证企业邮件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3.3 限制电子邮件附件的访问权限。在客户端(主要是Outlook)限制访问电子邮件附件中的特定扩展名的文件。可被设置阻止运行的邮件附件包括:.ade Microsoft Access项目扩展名;.adp Microsoft Access项目;.bas Microsoft Visual Basic类模块;.bat 批处理文件;.cmd Microsoft Windows NT命令脚本;.exe 可执行文件,等等。如果想要接收Outlook 所阻止的类型的文件,可以要求发件人避免使用Outlook来提供文件,或者尽可能避开Outlook的阻止。可以请求发件人重命名附件,以使用Outlook不会认作风险的文件扩展名。例如,可将文件扩展名为.exe 的可执行文件重命名为文件扩展名为.docx 的Word 2010 文件。请发件人重新发送重命名的附件。若要保存附件,并将其重命名为使用原来的文件扩展名,然后在电子邮件中找到附件,右键单击附件,然后单击复制;右键单击桌面,然后单击“粘贴”;右键单击粘贴的文件,然后单击“重命名”;将文件重命名为使用原来的文件扩展名,如.exe。

“随着IM(即时通信)、手机短信、博客、社交网站的出现,使用电子邮件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博客和媒体都称,电子邮件正在遭受遗弃。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网易、新浪、搜狐等老的电子邮件中的‘休眠’账号也日益增多。”[6]由于通讯方式的拓展而导致的电子邮件使用下降,是网民个体行为的选择,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邮件的使用仍占网络通讯的主体。目前,反病毒系统对抗电子邮件病毒仅仅针对电子邮件本身和所带附件检测病毒,这样做在当前形势下是不够的,因为病毒发送电子邮件的行为常常在应用层发起,所用的系统调用和方法与正常程序所用的是没有区别的,所以,依靠特征扫描不可能在邮件服务器一级把电子邮件中的所有病毒都过滤掉,这也是网络攻防对抗的必然结果。典型的反病毒系统没有解决未知的邮件蠕虫病毒侵入网络后对整个网络运行效率造成危害的问题。此外,现在的反病毒技术,都是基于对文件操作的。对将来可能再次大规模爆发的Internet蠕虫病毒,可能会不依赖于被感染者机器上的邮件系统,而是作为内存中的活动的进程不断扩散。当前的反病毒研究还没有提出针对这种邮件归档中病毒的有效防护技术和措施,现在不断发展的网络可移动执行代码技术,说明了存在这种类似的蠕虫病毒再次出现的可能。因此,在电子邮件归档中,防止病毒的入侵,确保数据的完整与安全任重而道远。

*本文为江苏省档案局档案科技项目计划《档案危机预警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为:2011―L13)、盐城师范学院2012年度校级教授、博士基金项目《基于文件管理的电子邮件归档研究》(项目编号为:12YSYJB0107)和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档案管理学》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CTO/CIO Peter Yared.电子邮件现在一样也是流[EB/OL].[2014-04-12].http://.http:///news/46259/email-is-now-just-another-stream.

[2]李竞成.邮件归档――为单位邮件安全护航[EB/OL].[2014-04-12].http://.cn/security-content/htm2012/20120412_244873.shtml.

[3]企业反病毒技术与策略:当电子邮件不再安全.[2014-04-12]http:/// c/2004/12/07/157000.shtml.

[4]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29.

[5]马宜兴.网络安全与病毒防范[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53.

邮电通信技术范文4

英文名称:Designing Techniqu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主管单位: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3043

国内刊号:41-1132/T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邮电设计技术》(月刊)创刊于195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原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月刊,是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的中国期刊方阵 “双效” 期刊,八年来连续四 次(每两年评选一次)获得工信部科技期刊一等奖。

邮电通信技术范文5

众所周知,短信业务作为电信业务的一种增值应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沟通方式。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前5个月中国手机用户共发送移动短信1679.5亿条,较2006年同期增长46.3%。但是与电子邮件相比,短信在表现形式和沟通方便性上还有不足。

随着3G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文字形式的短信了,市场需要一种可以灵活方便地实现点对点之间的多媒体通信,无线电子邮件(以下称无线电邮)这种新业务由此应运而生。

无线电邮的主要形式

无线电邮是相对于有线互联网电子邮件而言的,它是指以无线方式接入互联网处理邮件的服务业务,是以手机作为终端设备来处理电子邮件。

目前在各种不同的无线电邮方案中,用户类型、邮件安全性/保密性、邮箱服务器功能和类型、接受邮件方式、邮件接收格式和大小等方面差异较大。依据接收邮件的方式、用户类型可以将无线电邮技术方案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上网接收型、短信通知型和Push-mail型。

上网接收型上网接收型的无线电邮是比较早期的实现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时,邮件不能主动到达用户手机终端,用户仍然要手动通过手机的上网功能收取邮件,受无线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的限制,对邮件附件文件格式和大小限制较大。

短信通知型与上一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的邮件系统在用户设定账号邮箱有邮件到达时,用户的手机会收到“邮件到达”的通知,用户可通过电脑登录邮箱查阅邮件。

使用短信通知型方式接收邮件的用户只能收到邮件到达的通知,邮件不能自动到达手机终端,用户仍需要登录网站才能查阅邮件。这种方案只提供随时监控设定账号邮箱的状态的功能。

Push-mail型Push-mail是指把邮件服务器的邮件主动推送到相应客户手机终端上的业务形式,客户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浏览正文及附件,并可进行回复、转发和撰写电子邮件。

上述方案中短信通知型、上网接收型这两种方式只是无线电邮的过渡形式,Push-mail型才是无线电邮的最佳实现方案。

在Push-mail型中,根据对邮件安全性的区分,可分为加密和非加密两种类型。加密 Push-mail业务是指在邮件推送至手机前对电子邮件进行加密,并在手机接收到邮件后由手机客户端再进行解密的一种安全邮件推送业务,此类业务一般用于企业用户。非加密 Push-mail业务在邮件推送过程中并不对邮件进行加密,此类业务一般用于个人用户。

在 Push-mail型无线电邮技术方案中,用专业的无线电邮服务器设定服务器端和用户终端接收和发送邮件的规则,使电子邮件主动送达用户终端或者先发出通知告知用户邮件已到达用户终端。

支持无线电邮的主流产品

1.RIM公司的黑莓

从技术上来说,黑莓是一种采用双向寻呼模式的移动邮件系统,它兼容现有的无线数据链路,因其无线电子邮件接收器挤在一个小小的标准英文黑色键盘下,看起来像是草莓表面的一粒粒种子,故此命名。

黑莓是一个端到端的、实时的、安全的“Push”型无线分组数据解决方案,它使无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及时、安全地进行电子邮件通信,或接入公司内部网络,如 CRM、ERP。

黑莓之所以如此流行,是因为它最核心的功能在于可以实现邮件的推送(push mail),在手机上实现与电脑及因特网的连通。每当收到新的电子邮件时,手机就会像收到短信一样给予提醒。对整天要处理大量电子邮件的商务人士来说,可以利用排队、等车、坐地铁等一切时间来处理邮件,因此,可以省下不少时间。同时,在黑莓手机上还可以实现个人的信息管理,如安排日程、备忘录、记事本等。所以,它更像是一个具备通话功能的掌上电脑。实用再加上明星效应使得黑莓一经推出就迅速受到商务人士及中产阶级人群的追捧。

2006年5月,中国移动宣布和RIM公司达成合作,推出黑莓服务,从而解决了一些经常往返于中国和世界各地的黑莓用户在内地使用手机邮箱时,只能通过香港网络中转、再经由GPRS漫游服务到内地的问题。然而黑莓服务目前只对企业用户开放,在中国的高资费让人叹为观止,398元(GPRS流量50M)套餐和598元(GPRS流量400M)套餐对中国的许多移动用户来说还是偏高的。

2.PALM

作为Palm OS阵营的主力,Palm今年年初就推出了第二代无线手持设备Palm i705,该产品最大特点是能随时无线连接上网,从而引入了无线互联功能。基于无线电邮技术,不用PC,不用电话线,不用键盘,通过一个普通手机轻轻一点,一次可发送1500字的电子邮件,从根本上突破了封闭的数据处理能力。

3.中国联通的红莓

中国联通“红草莓(手机邮箱)”业务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手机”Push-mail”功能商用化,其英文名称为redberry。

中国联通的红草莓业务是基于联通彩e技术平台开发的,支持文字、彩图、音频流、视频流等多种文件格式,可轻松地发送和接收含5000字的正文邮件和100KByte的附件。该业务操作简便,只需三步即可实现开通业务。支持彩e功能的CDMA 1X手机用户,开通彩e服务即可使用红草莓(手机邮箱)业务,用户退订彩e服务功能即可取消红草莓(手机邮箱)业务。

无线电邮的未来发展

全球互联网用户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互联网应用具备了越来越广泛的用户基础。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了 10.9亿,较2005年同比增长12.0%。从2001年到2006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从 5.1 亿增长到了 10.9 亿,翻了一倍以上。

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稳定增长,形成了越来越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为互联网应用市场提供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与移动业务结合的移动增值业务在全球各国市场的快速发展,而中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和高比例的电子邮件应用使用户随时接收和交互电子邮件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同时,手机带动的新需求也不可小视。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手机用户量累计已经达到4.61亿。手机普及率达到 35.3部/百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拥有最为庞大的移动用户群的国家。调查显示中国手机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之一是手机的换机用户,现在,由创新功能主导的功能升级而引起的换机需求开始占居主导地位,而手机实现无线电邮功能已成为手机创新功能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关于无线电邮的未来市场,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最近的一份报告称,到2010年,全球使用无线电子邮件服务的商务用户和消费用户数量将达到3.5亿个,相当于所有电子邮件账户的20%。

尽管当前全球使用无线电邮的用户不足2000万,仅仅占到所有电子邮件服务账户的2%,但随着无线设备的发展以及服务运营商在无线电邮业务上的开展,预计到2012年,无线电邮业务将成为普通用户的日常通信工具。

无线电邮的迅猛发展将取代其他类似短信和MMS的短消息服务,Gartner公司副总裁Monica Basso曾表示:“在今后三年内,无线电邮将逐渐成为商务和普通消费用户的时尚通信工作。2012年,无线电邮产品的性能将会更加趋于完美,而且价格将进一步降低。长期来看,无线电邮会成为消费者逐渐单一化通信工具的首选。”

无线电邮竞争不可避免

随着3G及后3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无线电邮业务将拥有更为广泛的技术基础,业务服务质量将得到更多的提升空间,同时还使得业务支撑成本持续下降,这将使更多潜在用户的需求得到兑现,但未来竞争也会更趋激烈,这种竞争有以下特点:

1.全球化市场竞争导致无线电邮的全球推广。

包括全球原有的无线电邮领先厂商从其原有市场向着全球市场的推进、全球各国本土兴起新的无线电邮服务提供商的市场拓展,全球无线电邮市场将有望更为快速地深入推进。

2.全球无线电邮业务市场竞争导致服务定位的多层次化。

无线电邮定位于高端企业用户的业务定位将发生改变,服务于不同层次的企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业务需求定位将帮助服务业务的多层次化发展,从而使得无线电邮的潜在客户群体得到大大拓展。

3.全球无线电邮业务市场竞争导致价格的快速下降。

原有领先厂商的超额利润空间将在竞争中受到挤压,在利润趋于合理化的过程中,全球无线电邮业务服务整体价格水平有望快速下降,从而,让无线电邮业务的普及更趋迅速。

目前,全球无线电邮用户的主体市场仍然是企业用户。因为包括 RIM 等厂商在内的无线电邮业务目前的总体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其早期用户市场发展过程中又因用户基础相对小而需要较高的利润,加之企业无线应用的需求日益增加,如果选择以企业作为无线电邮业务的起点,将在无线电邮业务发展的早期保证其业务的收益,这对于无线电邮业务服务的发展与提高是有利的。

未来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发展以及无线通信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企业移动通信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开始潜滋暗长,能否满足企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成为无线电邮业务能否快速启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不同行业、规模、性质的企业用户以及政府、教育等机构用户开发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成为全球领先厂商一个利器。

邮电通信技术范文6

乙方:_________________

期货电子化交易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期货经纪机构的传统业务运作模式。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依照《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期货电子邮箱管理办法》,甲、乙双方约定使用电子邮局技术服务商提供的期货电子邮箱,用于甲方向乙方完成交易结算报告及其他通知的发送业务,保证甲方法定义务的实现和基本服务的到位。甲、乙双方作如下约定:

第一条 本合同所指期货电子邮箱是指,甲方按上海证监局和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倡导统一规范送达的要求,定购电子邮箱技术服务商提供的期货专项电子邮箱,通过互联网完成对乙方的交易结算报告和其它通知事项发送业务服务。电子邮箱技术服务商提供甲方发送邮件的发送日志以及收件记录并保存,应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要求时提供相关记录作为第三方证据。

第二条 期货专项电子邮箱的建立,旨在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诚信度的第三方,由其管理和存储客户数据,从而解决原有客户数据保存在期货经纪公司服务器、客户对数据没有控制权的问题,提高期货经纪公司诚信服务水平,有效保护客户利益。

第三条 甲、乙双方约定使用电子邮箱技术服务商提供的期货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甲方向乙方履行通知义务的首选方式。甲方须按《期货经纪合同》约定,按时向该指定邮箱发送日交易结算报告、交易结算月报告、追加保证金通知、强行平仓通知、解除合同通知等通知(以下简称结算报告及相关通知)

第四条 甲方承诺与电子邮箱技术服务商约定其发送业务的唯一身份,确保使用安全,并做到有效避免“垃圾信息”进入该电子邮箱。

第五条 乙方应当按《期货经纪合同》约定,及时登录到指定的期货电子邮箱,接收电子邮件,了解结算报告及相关通知的内容,对邮件内容有异议时应当按照《期货经纪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向甲方提出。当乙方邮箱的总邮件体积超过容量限值,甲方有权应用邮箱管理工具直接删除乙方邮箱的所有信息(包括所有邮件),此操作不可逆,以保证乙方邮箱有足够空间接收甲方所发结算报告及相关通知。

第六条 乙方应当在首次登录邮箱时更改初始密码、自定义并全权管理邮箱密码。若因乙方向他人透露密码或由于乙方密码使用、保管不当,造成乙方信息泄露,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乙方如遇密码遗失(遗忘)无法登录,须及时书面通知甲方采取措施协助解决。但由此造成的信息送达时间延误及其它损失,由乙方承担。

乙方只能用期货电子邮箱接收甲方发送的邮件,而无发送、转发等功能,如乙方将期货电子邮箱挪作它用而影响邮件接收的,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当乙方无法使用期货电子邮箱及时了解结算报告及相关通知时,应及时书面通知甲方。期货电子邮箱为专用邮箱,乙方不得将该邮箱转让给任何其他人使用。

第七条 甲、乙双方约定,甲方向乙方期货电子邮箱发送的客户结算报告及相关通知等,一经发出,依据电子邮箱技术服务商的记录到达乙方期货电子邮箱,即视为甲方已经履行了向乙方的送达义务;乙方未按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提出异议,则该结算报告或通知即为双方所确认的事实,并可作为未来相关国家机关认定事实的依据。

第八条 甲、乙双方如遇不可抗力事件,如甲方计算机系统无法完成结算报告及相关通知事项的发送业务时,应及时按《期货经纪合同》约定的其它通知方式通知乙方;如遇交易所系统故障等致使当日结算无法完成,甲方将以邮件形式通知乙方。乙方无法使用电子邮箱及时了解结算报告及相关通知事项时,应及时按照《期货经纪合同》约定的其它方式向甲方了解。

第九条 甲、乙双方若对某一邮件是否发送到乙方的期货电子邮箱或对某一邮件的发送时间和原始信息有异议,应向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提出书面申请。电子邮箱技术服务商在收到上海期货同业公会的书面举证要求时,提供其备份文件进行解密处理,同时提供该部分邮件的发送日志和接收记录,以及保存时间内的完整性和不可更改性的书面证明。

第十条 本合同作为甲、乙双方签定《期货经纪合同》的附属合同,其未尽事宜,参照《期货经纪合同》执行。

第十一条 本合同如有修改和变更,须经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本合同的终止,须由提出方提前七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如甲、乙双方签定的《期货经纪合同》终止,则本合同视为自动终止,无须通知对方。甲、乙双方终止本合同或终止《期货经纪合同》时,乙方应同时填写《销户确认书》后,甲方可注销该邮箱。

第十二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权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署日期: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受权人(签字及/或盖章)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