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范例6篇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范文1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做出的重大决策。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的群众路线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因为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我们应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取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我们要按照袁局长要求在工作中增强五种意识。

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我们认真学习党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

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党性,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政治鉴别力。在工作中绝对服从党的领导,信任党的领导,增强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倡导为民、务实、清廉。对照反对的要求,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剖析和查摆整改,深思细照,做到关心政治、服从政治,学习政治,体现政治。

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做到胸中有大局,把科室工作放在大局中去考虑和衡量,一切以大局为重。提高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和服务大局意识和自觉性。有了大局意识,胸怀和眼光才会更加高远,工作思路才会更宽,工作标准才会提高。工作中时刻维护财政局整体的工作和荣誉,以巩义市建设50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增强奉献意识。奉献就是不求回报。有了奉献精神,才能在工作中迸发青春活力和强劲动力,我们要像焦裕禄、雷锋那样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不要报酬,想事、谋事、干事、成事。不贪图安逸享受,不萎靡不振,不安于现状,不固步自封。在困难面前勇于迎难而上,敢于担当。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范文2

一、提高站位,切实增强法治意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认清法治宣传教育在坚定社会信心、稳定社会秩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市民政局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开展以疫情知识、防控措施、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切实增强职工和在院老人的法治意识,助推中心疫情防控工作的依法有序开展。

二、以案释法,有效提升法治宣传实效。

中心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重点关注公民义务、法律后果和法律落实的宣传,及时收集整理了在疫情防控期间具有重大典型教育意义、社会关注度高、与公众关系密切的法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向广大职工开展法治宣传,提高了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创新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范文3

点,建立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法宣传工作运行机制,全省政法宣传的导向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重点更加突出,方式更加多样,为推进平安__、法治__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为加强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省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__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应对国际国内环境重大挑战、又好又快推进__“两个率先”的关键一年,全省各级政法机关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创新方法,努力开创政法宣传工作新局面。

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政法宣传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hjt总书记指出,不论我国改革发展推进到什么阶段,不论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发生怎样的变化,宣传思想工作这个政治优势不能丢。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宣传思想工作只能不断加强,不能忽视削弱;只能继续改进,不能止步不前。政法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政法宣传工作,是政法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全省各级政法机关、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政法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政法宣传工作放到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放到整个政法工作全局中去思考和把握,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做好政法宣传工作。

加强政法宣传工作,是适应复杂形势、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必须看到,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增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同时,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各种灾害事故和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社会治安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全省上下正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一心一意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积极主动保稳定。在此非常时期,政法宣传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导舆论、维护稳定的任务显得尤为艰巨。加强政法宣传工作,有利于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有利于教育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大局观念,自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利于鼓舞和激励广大政法干警全力做好政法各项工作,努力在维护稳定中发挥中坚骨干作用。

加强政法宣传工作,是应对媒体变化、巩固舆论阵地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深刻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和传播方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传统宣传模式提出了挑战,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此,政法宣传工作必须自觉利用网络宣传、引导网络舆论,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权,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前沿阵地、提供政法权威声音的有效平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广阔空间。

加强政法宣传工作,是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政法工作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法机关、政法队伍的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稳定、社会安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因此,新时期政法工作要在坚持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的同时,主动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提升自身建设能力和水平,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政议政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希望更多地参与社会管理,了解执法部门的工作情况。政法机关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政法宣传工作的优势,运用灵活多样、渠道便捷、手段新颖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法律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宣传政法机关的各项改革举措和取得的工作成效,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政法工作,了解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提高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做学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加强政法宣传工作,是充分发动群众、落实专群结合的迫切需要。政法工作的基础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政法宣传工作是政法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是实现政法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平安__、法治__建设的实践表明,政法机关的各项工作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只有充分依靠群众、广泛宣传发动,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认同感与参与度;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落实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政治优势;只有充分宣传和放大实际工作效应,才能有效提升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的整体形象。总之,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政法宣传工作,才能保障和促进政法工作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把握导向,着力提高政法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对政法宣传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政法宣传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依据。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纷繁复杂,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样多元多变,政法宣传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省政法宣传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和政法中心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

主动仗,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科学的方法、更有效的措施,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我省政法工作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要坚持党性原则,切实提高把握舆论导向的能力。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宣传工作的生命。hjt总书记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政法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法律性,在宣传导向上,更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社会责任感,把坚持正确导向落实到每项具体工作、每次具体宣传活动中。在政治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唱响时代主旋律;在思想认识问题上讲究方法、注意策略,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不压服;在社会热点问题上主动引导、加强防控,把握好引导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在特殊敏感问题上严守规程、审慎从事,特别是要慎重对待、稳妥把握涉及群众利益和情绪、影响人们心理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人心安定,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重大敏感事件的妥善处理,有利于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为做好政法工作营造团结鼓劲、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

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服务政法工作的能力。政法宣传工作的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统一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疏导人的心理,鼓舞人的斗志。因此,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落实到政法宣传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切实增强政法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引导政法宣传干部和新闻媒体记者深入一线,随警作战,让基层政法干警成为版面、话筒、镜头、网页的主角,多报道他们的工作生活,多宣传他们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多反映他们的利益要求,树立政法干警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激励广大政法干警为实现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要坚持面向基层,多宣传政法机关为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所做的努力,多宣传政法机关各种便民利民措施,多宣传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在为群众服务中引导群众,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参与支持政法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要不断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把握宣传规律的能力。政法宣传工作和其他宣传工作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研究特点,把握规律,主动作为。要把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作为提高政法宣传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多做宣传引导、耐心说服的工作,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管理规范,认真落实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有关要求,使之成为创新政法新闻宣传工作的机遇、推动政法新闻宣传工作的动力、发展政法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起点;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政法宣传工作,按照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要把政法机关的要求与群众的需要结合起来,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正确处理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尽力为新闻单位创造有利条件,热忱欢迎、正确对待、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要正确处理新闻宣传与受众的关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要研究政法文化建设规律,制定政法文化建设规划,繁荣政法文化创作,促进政法文化发展。

要加强阵地建设,切实提高拓展宣传载体的能力。政法宣传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形势任务的要求,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巩固“根据地”,重视发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作用,扩大政法宣传在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特别是在舆论引导中形成强大的声音,做到强势主导、权威引领;要抢占“制高点”,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建设和利用,使新兴媒体成为主流舆论的放大器,成为传播政法工作成绩的前沿阵地,成为树立政法干警形象的有效平台,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广阔空间;要壮大“生力军”,充分发挥都市类媒体在传达党的声音、服务百姓生活、通达社情民意、推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使之成为主流媒体的有益补充,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从而实现各类载体功能互补、共同发展,使政法系统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

要提高队伍素质,切实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做好政法宣传工作,关键在队伍、在人才。各级政法机关要适应时展要求,选拔政治思想强、业务技能精、理论素养好、作风正派、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同志从事宣传工作。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宣传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要加强实践锻炼,平时多交任务、多压担子,特殊敏感时期要让宣传干部到第一线去经受风雨、接受考验,不断提高他们履行职责的能力。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宣传干部,支持他们更好地为宣传工作贡献聪明才智。从事政法宣传工作的同志要自尊、自爱、自警、自励,不断增强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树立政法宣传干部的良好形象。

强化领导,确保政法宣传工作卓有成效

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政法宣传工作涉及面广,政治性、政策性强,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努力开创政法宣传工作新局面。

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做好新形势下的政法宣传工作,领导是关键。是否重视政法宣传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一个重要标准。各级政法机关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政法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政法宣传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工作规划和总体布局,明确主管领导,明确责任部门,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履行好领导责任。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政法宣传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方式,认真分析研究工作中的一些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对一些涉及政治原则和全局性工作的宣传,包括一些重大选题和重点栏目,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具体负责。要严格宣传纪律,坚持用正面的声音引导舆论。

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是政法宣传工作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政法宣传工作的领导,在安排总体宣传规划时,把政法宣传工作纳入其中,给予关心和指导。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及时制定政法宣传工作的阶段性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各级政法机关要切实加强同党委宣传部门的联系,主动上门、主动通气、主动求教、主动接受指导和监督,积极争取党委宣传部门的关心和支持。要广交新闻媒体朋友,及时主动向新闻单位通报政法工作情况,提供宣传内容,明确宣传重点,接受舆论监督。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要继续关心支持政法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范文4

系统掌握公众对政治意识的整体看法、认知与评价;深入探索国家发展中政治意识的作用及其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有针对性提出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的意见建议。

重要发现

越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越需要高度凝聚的政治共识,需要强化社会公众、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作为“四个意识”之首,是根本的、基础的、统管全局的。只有讲政治,自觉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才能真正做到服从大局、围绕核心、自觉看齐。

公众对政治意识有着全面而系统的认识,而且在公众的政治观念与政治认知中,国家认同、政党认同、领袖认同与公民意识之间高度统一。

党的十以来,公众政治意识显著增强,政治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如何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6年10月13日-10月17日

调查方式: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电子问卷+面对面采访

调查样本:共发放11025份电子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672份,有效率96.8%

2016年1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排在了首位,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增强“四个意识”,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对整个社会公众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民论坛课题组此前围绕“核心意识”所开展的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核心意识”的增强,对国家发展动力的提升、国家治理效率的改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等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对于公众而言,对“政治意识”又是怎样理解的?在公众的眼中,“政治意识”究竟意味着什么?当前,哪些因素更加突出了增强“政治意识”的重要性……

为弄清上述问题,从2016年10月13日至10月17日,我们通过互联网电子问卷,多个微信公众平台同步推送电子问卷,面向全国社会公众开展了问卷调查,重点考察公众对政治意识的整体看法与认知、对国家发展中政治意识的作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认识、对提升政治意识的看法与意见建议。调查共收回有效样本10672份,有效回收率96.8%,从受访者日常居住地看,直辖市占22.5%,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占32.5%,地级市/县城占32.0%,乡镇村占11.9%,海外和港澳台占1.1%。

在发放和回收问卷过程中,我们搜集了百余篇与政治意识有关的公开发表的干部专家文章,对相关舆情材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力求较为全面、客观地呈现专家学者、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现将主要调查发现呈现如下。

公众对政治意识有深入且系统的认知,对政治意识作为“四个意识”之首所具有的重要内涵、重要意义高度认同

现实工作生活中,人们究竟应该具有哪些重要的政治意识?从受访者针对这一问题的选择结果来看,“积极维护国家和安全”(3.86分)、“自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3.82分)、“全力支持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3.80分),在众多选项中排在前三位。其后还依次包括“主动学习中央大政方针”(3.78分)、“依法行使民利”(3.78分)、“全面履行公民义务和责任”(3.77分)。这一调查结果,不仅说明公众对政治意识有着全面而系统的认识,而且在公众的政治观念与政治认知中,国家认同、政党认同、领袖认同与公民意识之间高度统一。

受访专家指出:“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是打头的。讲政治,自觉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才能真正做到服从大局、围绕核心、自觉看齐。正因此,在“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是统管全局的,其重要内涵和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一论断,在本次调查中得到全面证实。依据“当前公众的核心观念与核心意识调查”结果,在政治意识中,实际上内在地包含了“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维护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主动向中央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等重要内容、重要原则。

“缺乏政治意识或政治意识不强,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进一步的问卷调查显示,68.0%的受访者选择了“有损国家的国际地位”,占比最高。此外,还分别有67.1%的受访者选择了“阻碍改革发展的进程”,61.6%的受访者选择了“扰乱经济社会秩序”,59.9%的受访者选择了“降低社会凝聚力、向心力”,50.4%的受访者选择了“恶化政治生态”,38.0%的受访者选择了“削弱党的执政根基”。正如受访专家所指出的,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政治是灵魂、是统帅。也正因此,只有增强政治意识,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发展,才能提高向心力凝聚力,不断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

党的十以来,公众政治意识显著增强,政治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纵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史,其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壮大,与其一以贯之地坚持讲政治是分不开的。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正是充分发挥了讲政治的独特优势,使我们党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开拓前进,取得胜利。

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成为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关键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提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到要求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从“增强政治定力”,到强调“心中有党”;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到“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中,政治问题始终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政治上的要求始终摆在首要位置,讲政治、增强政治意识是贯穿始终的思想主线。调查显示,这显著地促进了社会公众、尤其是党员干部队伍政治意识的提升。针对此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71.6%)的受访者认为,党的十以来,社会公众、尤其是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意识比以前明显“提高了”。

更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政治意识的提高,对自身的政治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其中既包括公众政治理想(57.2%)和政治信念(55.6%)的更加坚定,也包括公众政治态度(57.0%)、政治立场(57.5%)的更加清晰和明确。需要指出的是,公众政治素质在近几年来能够取得全面提升,除了得益于自身政治意识的提高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之外,与新一届党中央对政治立场、政治理想的坚持和强调所发挥的示范带动效应也是密不可分的。正如专家指出,党的十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重要讲话是对党的十精神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旗帜道路的庄严政治宣示和对大政方针的全面系统阐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最新进展。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日益多样的经济形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问及“下列哪些因素,凸显了当前增强政治意识的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78.9%)、“日益多样的经济形态”(70.6%)为更多受访者所选择。此外,还分别有64.4%、54.5%和31.7%的受访者选择了“日益多元的价值观念”、“日益纷繁的舆论环境”和“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

很多干部专家表示,政治意识有助于形成一种社会的价值导向,让社会成员接受、认同该政治意识所要求的共同信念,达到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上的一致,凝聚政治共识和社会共识。而近年来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所带来的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协调各方面关系的压力不断加大等问题,决定了在现阶段最需要的是凝聚共识,最难得的也是凝聚共识。只有在关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加快形成政治共识、凝聚政治共识,才能在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等重要问题上,自觉地做到从政治上全局上来思考和权衡,深刻理解、积极跟进、准确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进而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 关键时刻不动摇。

尤其是近几年来,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多种话语体系、多个舆论场的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日益错综复杂,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意义更加重大。正因此,有专家进一步指出,在当前,强化政治意识,要求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

当我们问及受访者,“据您观察,当前,对于那些政治意识不强的人,主要的表现有哪些”时,有66.6%的受访者选择了“政治敏感性不够”。另分别有53.4%、53.2%的受访者选择了“政治鉴别力不足”和“政治坚定性不强”。相比之下,仅有27.8%的受访者选择了“政治执行力不强”。 这说明,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提高广大社会公众、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既是增强政治意识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增强政治意识,需要个人主动加强理论学习,同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组织机制安排

我们从个人和组织机制两个层面,围绕如何增强政治意识进行了调查。首先,在问及“从个人的层面来看,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关键是要”?受访者选择的结果显示,“注重加强理论学习”(53.9%)和“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方向”(51.7%),在众多选项中排在前两位。还分别有36.1%的受访者选择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34.0%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断提高思想境界”,15.4%的受访者选择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受访干部指出,增强政治意识,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方法路径,坚持知行合一。这其中的重点在于,一是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在加强理论武装上下真功,特别是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深、学透,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二是在对标先进先辈上下真功,在思想上对齐、作风上对照、行动上对标,从而真正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其次,问及“在组织机制上,增强人们的政治意识,关键是要”?受访者选择的结果显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60.5%)和“强化部门间的合作与配合”(43.0%)在众多选项中排在前两位。还分别有40.5%的受访者选择了“加强宣传和引导力度”,37.1% 的受访者选择了“健全立法执法体系”,19.0%的受访者选择了“拓宽民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进行相关的组织建设和机制安排,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富有效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人们政治意识的增强也是非常重要的,故而应成为有关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范文5

关键词:石化企业 矿区 法治 建设

油田企业一直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工厂,长期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在非法利益的驱使下,无视法律法规,大肆盗油、偷窃油田设备物资、破坏电气设备等,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因素。企业虽然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特点相继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但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运用巡逻、蹲点守卫、围追堵截等老方法已不能适应现阶段油田保卫工作的实际需要。如何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力量,提高全社会及整个企业的法治文化素质,显得尤为迫切。

一、企业法制教育、法治理念的提升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

十报告中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中央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总结多年来的治国理论和实践后所提出的创新理念。这一理念铸成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在灵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

化工集团公司法律事务部主任张吉星指出:领导人员的法制教育、法治理念的提升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要在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企业法治文化、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竞争力之间关系中加以确立。企业领导人员对法治文化的认识高度和重视程度,对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中国石化在法治文化建设中鲜明提出“领导重视是关键,重视领导更为关键”的警句,就是基于这一认识。

石化企业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员工更要牢固树立法治文化理念。防范和打击是治标,建设法治文化是治本。油区的长治久安、安宁和谐最终取决于员工群众法治文化素质的提高,自觉遵纪守法意识的增强。作为油田保卫工作者,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结合“六五普法”,深刻领会法治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和普法宣传、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的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油田的保卫者、法治文化的建设者、普法教育的宣传者。作为石化企业的员工,要用自己的行为做石化企业法治文化的践行者。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根据自己日常工作中发现的蛛丝马迹和不良势头,拿起手中的法律武器,及时准确地为保卫工作者提供相关线索,捍卫和保护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

这些理念和共识高度概括了日常法律工作,并上升为法治文化的层面和高度,强化了领导干部和职工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成为在法律系统内外广为认可、传颂和推崇的中国石化法治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精髓。

二、认真贯彻落实十精神,扎实开展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充分显示了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决心。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作为石化企业,我们要把开展企业法制宣传和教育作为推进石化企业法治建设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

加强普法宣传,强化警示教育。要切实加强法律风险防控,突出“事前预防”。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把“强化管理”摆在突出地位,切实下真功、出硬招、求实效,把关口前移,变“事后救火”为“事前预防”。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我们的员工进行法律普及与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不断强化重要管理岗位人员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宣传,使员工认识到他们不当行为不仅会使自己走向犯罪,而且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信誉和形象损失,做到事前提示,警钟长鸣。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广泛深入地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法治文化建设必须精心规划,统筹安排,建立起循序渐进的长效机制。要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油区居民的法治意识,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利用宣传车、宣传周、宣传月、宣传单、“送法进油区、进村庄、进家庭”等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学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可以制作法治台历、春联、雨伞等,发放到村民家庭。在油井较集中的井场设立法治警示牌,在集输站点设立法治文化专栏,积极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公园,在油区的城镇街道、中小学校建设一批法治文化宣传的基础设施,全方位宣传法治思想、法治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教育、熏陶、示范、引导作用。

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要树立共建双赢的理念。要做构建和谐油区的使者,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地下的石油是油田发展壮大的根基,地上的庄稼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两者互为依存。要从油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使油区群众真正分享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特别要帮助那些需要救助的油区群众中的弱势群体,经常送去油田员工的关爱,增进油地感情,使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渗透融入新农村建设。

三、 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建设的保护职能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范文6

刚才,李生副司长结合中央依法治国、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和全国农业法制工作实际,为我们上了一堂既深刻又生动的依法行政、依法治农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水平,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通过这次讲座,对我们加深对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农基本内涵的理解,正确认识权力运行的规则,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我省农业法制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农的能力水平,增强抓好农业法制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开创我省农业法制工作的新局面,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大又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宪法。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中组部、、司法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在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召开了3次全省的法制工作会议,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率先垂范,亲自参加了4次法制讲座和培训,表现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心。

依法治国是一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法律监督等各个方面。其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各级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关键在领导干部,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思想意识、思想观念,是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经常学法用法,崇尚法制,树立法制观念,才能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法制统

一、依法管理、透明公正意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逐步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事务的转变。因此,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根据中组部、、司法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我省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提出的要求,我厅近日印发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不断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厅党组和各单位处级领导干部要制订学习计划,列出学习书目,自学和定期集中学习交流相结合,并抓好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对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特别是涉农法律法规的学习;定期举办讲座,厅和各单位每年不能少于两次,做到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提高农业法律法规在全社会的普及和认知程度,为依法治农奠定坚实基础。

二、转变观念、转变职能不断提高各级农业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