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儿童教学案例范例6篇

多动症儿童教学案例

多动症儿童教学案例范文1

一、生态课程的内涵

特殊教育课程经历了从零课程、发展性课程、功能性课程后进入到生态课程。发展性课程关注儿童的发展以及存在的能力缺陷,只是侧重从“发展”这一个维度上建立课程机制;功能性课程则是在“能力”与“环境”互动机制上考虑儿童的生活功能。然而,功能性课程虽然包括了“环境”要素,但它将自己的立足点落实在“功能”基础上,对环境因素考虑相对泛化,难以落实到特定儿童的具体社会生活环境中[1]。而生态课程正吸收了发展性课程遵循身心发展普遍规律,适应性课程对环境、对适应力的重视,又避免这两类课程执行中少变通和过于功利[2],它主张将个案置于他的生活环境(着重指他的家庭、学校、社区、职业)当中,真切分析个案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对个案的影响,个案对环境的认知、理解、运用,从而生成属于“这一个案”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课程评量,设计等均源于、服务于个案的现实生活需求,是量身定做的高度个别化的形成性课程。

二、自闭症儿童学校教育实施生态课程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自闭症儿童的特征。自闭症儿童极度孤僻、刻板、缺乏主动性、语言发展迟滞,有的儿童逐渐失去了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缺乏对物体的想象力和灵巧运用的能力等。这些特征告诉我们,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兴趣少,学习的动机低,学习迁移能力差,存在内化的困难,很难将知识迁移到其他情景中,更难在学术上有较深造诣,甚至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把自闭症儿童的课程生活化、灵活化,从最贴近他们身边生活的内容入手,教授有关行为、沟通、生活常识和社会化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为自闭症儿童能够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打下基础。

(二)自闭症儿童接受环境生态教育的必要性。以往自闭症儿童的课程主要由家长参与和教师共同制定而成,而生态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从生态和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尊重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决策,让学生在课程实施者引导下确定教育目标和单元教学主题。有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亲自参与,教学内容才能够更紧扣学生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自闭症儿童对教学内容也不再感到陌生,能够使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从而真正达到教育目的。同时,生态课程是还具有动态性、弹性和灵活性的非预设性课程,是因时、因地、因人、因情景而调整的[2]。可随时根据当时的场景教授自闭症儿童生活知识。做到将教育融入自闭症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注意抓住最好的教育时机。

(三)建构自闭症儿童学校教育的生态课程模式的意义。学校、家庭和社区是自闭症儿童生活的主要生态环境。学校教育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中起主导的作用,统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协调发展。第一,学校的特殊教师更具专业知识和技术,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接受系统而正规教育。第二,在学校这样的大环境中,自闭症儿童可以接触到较多人,有很好的互动环境。第三,自闭症儿童在家庭与学校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可体会到社会中的环境转换和人际互动。第四,学校教育会避免家长的溺爱与迁就(很多事情都由家长代劳,自闭症儿童则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而且,不论自闭症儿童存在怎样的障碍,接受学校教育都是人生的“必修课”。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学校教育都是自闭症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自闭症儿童主要教育基地的特殊教育学校,生态课程内容的取材应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教学环境选择真实环境或模拟真实环境。这样,自闭症儿童才能在较真实的情景中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自然的应用到真正的生活当中。

三、建构“教师指导+人员、环境互动+个体模拟与思考”相结合的自闭症儿童学校教育生态课程的模式

自闭症儿童在生态化的学校教育中,不仅要遵从教师的指导,还要注重与教师、同学们和环境的互动及儿童本人对教学活动的模拟与思考。教师指导: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教师主要扮演教导、引导和协助者的角色,教师也要凭借自己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来确定教学内容,并逐步对儿童实施教学与帮助;与人员、环境互动:教师在互动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为自闭症儿童建立适合他们学习和交流的情景,使其与他人和环境产生互动的兴趣和愉悦的经验,从而增进自闭症儿童的主动性;个体模拟与思考:通过自闭症儿童在学习、互动过程中,不断的模仿、重复与积累,从而使自闭症儿童对生活常规知识有潜移默化的理解与掌握并内化,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诊断阶段。学生情况评估:在学生情况评估中除要采用传统的观察法,访问法,资料分析法外,还要有动态评量(生态化评量)。邱上贞认为,动态评量是透过介绍评量内容与方式的特性,并给予必要的指导或协助,使受试者的操作水准提高,而在评量过程中,所提供的协助程度与方式,是经评量者与受试者间频繁的双向互动的结果来决定的。它是一个跨越多个时间点,以侦测受试者在表现上的演变的一种结合教学与诊断的评量。动态评量所欲达到的评量目的,不仅要评估受试者“目前”的表现水准(现有能力),还企图了解受试者是如何达到目前水准以及受试者可能达到的水准(长、短期发展目标)。动态评量不仅具有诊断性、处方性和教学性[3],而且最接近儿童的真实生活,避免了仅在课堂上评估单一、被动的弊端。通过动态评量分析儿童的生活环境(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了解三种生活环境所构成的动态生活系统,积极建立学校的生态化教学环境,与儿童的家庭、社区、社会生活环境相接轨,将学校教育融入每个生活环节。分析自闭症儿童的现有能力和基本情况,预测长、短期发展目标,有依据和有步骤的安排教学内容。

(二)制定计划阶段。1.制定阶段性IEP。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现有能力、动态生活环境评量和基本情况,结合儿童个人偏好、意愿召开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个案会,确定长、短期发展目标,制定短期IEP(IndividualizedEducationProgram,IEP,个别教育计划),使其成为此阶段实施教育、编制课程的依据(根据每位儿童的IEP制定集体参与的班本课程、个训课程,使每位儿童在教学活动中都有各自的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使生态课程内容紧扣儿童具体的生活与环境,便于展开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将IEP融入生活,真正的实现“生活即教育”。2.确定教学内容。尊重自闭症儿童的个性,实施以生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包括生活数学、生活语文、体、音、美、休闲娱乐,康复训练等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使自闭症儿童能从多方面感受生活,培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的能力。不同年龄段自闭症儿童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小班学生的课程主要是以生活常规、基础知识和模拟生活等课程为主;大班学生的课程中增添了职业陶冶和转衔教育的教学内容,为就业打基础。3.确定教学形式和方法。以个训、小组、班级和全校师生互动的形式为主。

(三)实施教学阶段。1.实施教学。由于自闭症儿童能力有限,那么在学校教育中应开设生态教学和部分结构化教学。结构化教学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结构性的生活常规和基础知识,并把知识在较真实的生态化环境中个训、小组活动或集体活动,使学生对知识有积累和运用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实施以生态教学为主,结构化教学为辅。2.动态评量教学效果及改进与反馈。实施完整个教学流程后,应对教学效果进行动态评量,评量结果如存在问题则对教学环境、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对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方面再深入的讲解与训练。如教学案例:自闭症儿童的学校生态课程中的“主题单元”———向阳超市(重庆江津向阳儿童发展中心的教学案例)。通过这个主题,儿童们在学校中模拟开超市,他们亲身经历了经营超市的整个程序(开业大典、进货、订价、广告宣传、买卖交易和发工资等基本环节),从中可以交给儿童生活数学、生活语文,生活常规等。比如在“广告宣传”这个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学习主动与人交流;在“买卖交易”中学习使用计算器和找零钱等。在活动中,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有兴趣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进主动与人交往、使用语言和生活常规的能力。

四、实施自闭症儿童学校生态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多动症儿童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儿童自闭症;刻板行为;个案;矫治

一、研究背景

儿童自闭症目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界针对自闭症儿童这一群体已经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分布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自助的学科,虽然没有在这一领域失语但也存在发声不多的情况。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主要从这么几个角度展开研究:第一,需求论。即认为自闭症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的存在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所带来的经济、精神等各方面的压力巨大,因此需要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认真剖析他们生存的现状以及矫正过程所需要帮助。如杜东巍认为自闭症儿童家长面临着内部的经济、精神压力和外部的教育环境、政府和政策支持缺乏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为他们服务。类似的观点也在邵亚琴、王玉晶、刘青、李凤、雷敏等人的研究成果中得以展现,其中王玉晶更是突出强调农村地区的自闭症儿童。第二,方法论。即从社会工作的具体小组工作方法或者个案工作方法出发,探讨社会工作学科介入对于自闭症儿童矫治可行性的研究。如董清等人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自闭症社会康复的效果研究便是其中的一个努力。第三,反思论。即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立足于已有的服务实践,探讨社会工作者个人在介入过程中所发挥的效果,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体现在刘建民等人的研究中。他们从认知行为、支持―宣泄、自我提升三个维度总结志愿者服务效果,并就服务价值、服务内容及服务技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这些研究中,事实上都存在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关注自闭症矫治的方法以及效果。为此,本文试图通过笔者个人在T机构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经历,通过深描式的方法并借助个案呈现的方式介绍该机构的矫治模式,同时着重探究社会工作者在矫治儿童自闭症刻板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及成效。

二、个案简介及矫治过程

1、个案简介

桑桑,男,2010年出生。刚进学校便开始哭,一直哭到进屋,非常依赖他的母亲,而在进屋后只能在一个固定区域,并开始继续哭。在说话时,不看对方眼神,甚至边走边说,更不会主动与陌生人或其他人打招呼,见到生人也会有情绪。动作方面,比较精细的动作做不好,五指分化不好,总喜欢一把抓,不喜欢两指捏或三指捏,而且没有耐性,一教他东西就跑走。语言方面,模仿语言较多,最初总是会重复“你叫什么名字?妈妈干什么去了?妈妈停车去了”、“一会就下课了”。自己的主动语言很少,理解性差,不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对于人称代词“你、我、他”无法区分,且专注力相当差,容易被外界人或物干扰,注意力容易分散、无耐性。为此,T机构为他制定了相应的矫治方案,每项都涵盖了差不多十项左右。最终的效果也是相对令人满意,桑桑的家长在家长月反馈中曾说道:“我认为孩子的进步很大,从最初的抗拒哭闹到现有的积极配合,大概只用了7天时间,比我想象的时间要短很多”。通过时时记录、适时调整计划并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一年之后他顺利走出个案训练中心进入了全纳教育中心接受训练。

2、矫治过程

在与其他自闭症儿童组成一个小组一起学习、做游戏及相处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儿童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行为问题或者已经矫治成功的行为问题再次出现,在出现这些行为问题的情况下,倘若不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矫治,只会延误该自闭症儿童的矫治进度。此处仍以桑桑在全纳教育中心的矫治过程作为个案详细叙述他在这阶段出现的行为问题,并分析在此过程中作为介入者的社会工作者对其所存在的行为问题进行矫治所采用的方法及成效。

(1)游戏疗法。对于桑桑而言,玩积木是他最喜欢的游戏。每次的积木课,他总是非常认真的听老师的指导,非常有耐心的搭自己的积木,他搭的积木也是最形象逼真的。而在搭积木的过程中,一旦其他儿童不小心碰到了他的积木,他便会出现强烈的反应,不仅把所有的积木全部扔掉,同时还会用力砸积木,甚至把积木放进嘴巴里使劲的咬破,更严重的是有一次还会生气地咬自己的胳膊。桑桑的这种问题行为属于对突发事件过激反应的一种刻板行为,因此便由笔者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对此刻板行为进行介入。

这种情况下,笔者尝试采用故事疗法对其进行矫治,先将其带出教室以免影响其他儿童的情绪,带他来到宝宝图书馆由他来选择一本故事书讲故事给他听,在讲故事过程中,桑桑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依旧情绪很激动,时不时地喊着“积木碎了,积木玩不了了!”。故事疗法并不能缓解他的情绪,因此笔者采用游戏疗法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带他来到游戏室由他选择了“宝宝钓鱼游戏”,在他表现出对钓鱼游戏的喜欢后,笔者提出允许他钓鱼十分钟,但要求是必须停止哭闹。钓鱼结束后桑桑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此时笔者尝试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来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意识到别的小朋友并不是有意碰到你的积木,所以应当接受他人的道歉原谅他人,他摔积木的行为是错误的,不能破坏玩具。通过大概半个小时的陪伴与交流之后,他的情绪最终归于平静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经过这次介入,桑桑的这个问题没有再次出现。由此可见,游戏疗法对于改变儿童的认知、情绪,矫治刻板行为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2)正性强化法。桑桑在喝水或者洗手时,偶尔会不小心弄湿了衣服,每次只要一滴水溅到衣服上他都要求老师必须给他换衣服,有一次喝水时水洒在桌子上,并没有弄湿衣服,而他坚持认为衣服湿了哭闹着必须换衣服,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嚎啕大哭甚至用牙撕扯衣服的行为,在反复出现了几次后,老师意识到这是他出现的新的行为问题,属于一种刻板行为,必须及时进行矫治。

针对桑桑的这一刻板行为,笔者采用正性强化法对其进行矫治。桑桑的家长准备的有他最喜欢吃的巧克力豆,笔者用巧克力豆作为正性强化物,让其停止哭闹,这种方法能够很快地让他恢复平静,但是对于衣服是否湿的问题依旧没办法改变他的认知,笔者通过问问题的方式让其自己找出衣服湿的地方,若能找出便用正性强化物奖励他,并用直接评价的方法告诉他衣服不湿的情况下不需要换衣服,以此来不断地改变他的认知。用正性强化法对其进行了四次介入后,其行为出现了改善,初期在衣服湿的时候会用疑惑的眼神看向老师,待老师耐心的进行直接评价及指导后恢复正常,后期便不再有这种刻板行为。

(3)音乐疗法。桑桑不喜欢阴天和下雨天,在下雨、打雷时他的心情特别低落,情绪根本没办法控制,甚至一整天不停的哭闹,时不时自言自语道:“今天是阴天,外面下雨了,怎么办?打雷了,怎么办?”事实上,外面只是阴天,并没有下雨或打雷,而他一直坚信外面在下雨、打雷,老师的解释根本不起作用。桑桑的这种行为属于对外界环境的刻板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他的情绪及学习,因此迫切地需要对这一问题行为进行矫治。

针对桑桑的这一刻板行为,笔者采用音乐疗法对其进行矫治。当这一行为再次出现时,笔者将其带入训练室,通过设置情景播放一些缓和的音乐,或者弹钢琴给他听,桑桑听到音乐就会安静下来,很用心的去听音乐,笔者就用直接评价的方法给予奖励。每一次奖励后,继续引导其听音乐,当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后再让其外出观察天气,让他意识到并没有下雨或打雷的事实。用音乐疗法对其进行了两次介入,桑桑的哭闹行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因此,音乐疗法在稳定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减少其刻板行为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成效,舒缓的音乐旋律及节奏都会使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得到稳定。

从桑桑接受矫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在全纳教育中心由于更多的是采用小组方式进行自闭症儿童的矫治,由于班级自闭症儿童相对偏多无法做到全面管理,对于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哭闹以及扔东西等行为,如果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会影响整个课堂的秩序以及其他儿童的情绪。此时,作为社会工作者便可以利用本学科所学的方法单独对个别儿童进行介入,无论是游戏疗法、音乐疗法还是正性强化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并促使儿童能够顺利地接受小组训练。

三、结语

刻板行为属于自闭症儿童常有的问题行为,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正常交流,同时重度刻板行为会使自闭症儿童出现自伤行为危机他们的健康,因此需及时准确的对这一问题行为进行矫治。从上文桑桑的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诸多行为无一不是指向自闭症儿童的一个主要特征,即刻板行为明显。无论是痴迷于玩积木还是在意衣服被沾湿乃至于对于阴天的恐惧心理,都是刻板行为的集中体现,他不时的嚎啕大哭以及更严重的自伤行为无疑对他的正常矫治以及与其他的自闭症儿童沟通交流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社会工作者通过游戏疗法、正性强化法、音乐疗法等矫治方法对他的刻板行为进行矫治,无疑显得非常有必要。而通过矫治后的观察及评估也充分证明本文所采用的一些矫治方法对于他的情绪安抚以及刻板行为的矫治都有明显的积极效果。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刻板行为早已形成,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自然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具体的矫治过程中会遭到对方的抗拒,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根据儿童的具体行为症状采取适宜的矫治方式“对症下药”。本文通过桑桑这一个案的具体描述,详细介绍了社会工作者在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的矫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一定意义上为大家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工作者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进行矫治的成功案例。当然,笔者更希望社会工作者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矫治方法能够不断地发展创新,为自闭症儿童的矫治贡献自身的学科力量,使自闭症儿童早日矫治问题行为,减轻自闭症程度,使其能够更早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杜东巍.社会支持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研究――以Y机构为例[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 邵亚琴.自闭症儿童社会支持的社工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 王玉晶.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孤独症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 雷敏.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 李凤.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心里压力与调试[J].现代教育技术,2010(S1).

[6] 董清,张弘,刘文慧.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自闭症社会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1).

[7] 刘建民,吴旃,雷艳芳.自闭症儿童社会志愿者介入服务实践反思[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多动症儿童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特殊教育 疗效分析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其主要的三大临床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异常、刻板的兴趣行为,同时在感知觉、智能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特征。近年来,孤独症的患病率有明显的上升[1],而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比较困难。因此,探讨儿童孤独症的有效治疗更成为研究热点。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门诊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诊断为儿童孤独症的患儿48例,其中男43例,女5例。年龄为3~7岁,平均4.91±1.02岁。

方法:①收集患儿资料,倾听家长对患儿情况的陈述,并做好记录。进一步对患儿进行行为观察和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②利用特殊教育的方法,从交往行为、语言、认知、生活自理、运动能力几方面进行培训,一对一上课方式,每周5天,每天45分钟,训练时间为6个月。在这个过程中,让患儿家长陪同学习培训方法,课后的训练交由家长进行,这样,可使培训贯穿于整天的生活中。③教授过程要注意方法。④成立儿童孤独症家长俱乐部,每月组织活动1次。采取跟家长讲课、座谈会、户外活动等形式,让家长、孩子、培训师相互沟通,互取经验,并共享孩子进步的快乐。⑤在实施特殊教育前后作孤独症儿童ABC量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图片词汇测验(PPVT),所得分值做前后对比。

结 果

ABC量表分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讨 论

特殊教育对社会交往障碍的辅助:孤独症儿童与人交往非常困难,培养患儿对社会的知觉和兴趣。带领患儿与他人接触和亲近,当他受伤、痛苦时给予抚慰,帮助他正视你,自然地接近你,经常与他有眼神交流,教他理解他人的感受,跟他一起分享身边的事物。这样,孤独症患儿在面部表情、情感的认知与表达、对他人情感的关注以及与他人情感的分享等方面都有好转,提高了孤独症儿童的情感水平[2]。

特殊教育对沟通的辅助:孤独症儿童几乎无法进行语言或非语言的沟通,交往中主动性差,鼓励他开口发音,对于非语言交往,理解他的手势,教他发单音,说词语,组织短句,处理“鹦鹉学舌”的问题,并告诉他一些与人交谈的规则,尽快学会不把父母当作“工具”利用,使他在语言能力和理解语言方面得到提高。

特殊教育对缺少想象力、要求一成不变的辅助:孤独症患儿经常维持刻板、固定的行为方式,培养游戏技巧,让患儿模仿,迈出模仿游戏的第一步,学会与别的小朋友分享游戏的乐趣。对怪癖与重复性的动作(如:不断的甩手,敲打动作,可能是焦虑的征兆)的处理,可分散他的注意力,轻声提醒他“把手放下”,“把手放到口袋里”,并可引导他去做一些游戏或更有意义的事情。

特殊教育对处理异常行为问题:如自伤、破坏、尖叫、发脾气等。异常行为发生之前,往往会有一些征兆,准确把握这些微小的变化,采用及时表扬或马上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可使注意力发生转移,从而阻止异常行为的发生,长期坚持,异常行为发生频率就会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适的作息时间规律,对于孤独症儿童很重要。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的户外锻炼,如打球、踢球、跑步等,既可强健体魄又可消耗多余的精力,避免家庭中、课堂上活动过多难以控制,使多动行为、睡眠得到改善。生活中培养患儿听从指令,增加依从性和模仿性,提高认知学习、智能发育水平[3]。从而促进适应商、智商的发展,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

大量资料证明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对提高孤独症患儿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4]。因此,抓住时机,对孤独症儿童实施特殊教育,提高患儿的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让孤独症儿童接触外界,通过模仿学习,提高适应能力、促进智能发展,尽快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71-475.

2 魏轶兵.孤独症儿童家庭情感康复训练的个案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50-53.

多动症儿童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社会支持;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14-01

1.相关概念与理论

1.1 自闭症相关概念。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1.2 社会支持相关概念。社会支持的定义:按社会学学术上较为正式的定义,它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

1.3 生态系统理论。就自闭症患者家庭状况分析,自闭症患儿被确诊以后,案主及其家庭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便会发生改变,这就要求案主家庭对于社会资源的获取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同时,案主及其家庭还应紧接着努力适应新的问题。因此,生态系统理论可以说是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法,将整个家庭放入到社会大环境中进行思考,综合考虑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两者的平衡把握。

2.问题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国对于自闭症患儿的关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认识情况起步晚,早在1938年,美国Leo Kanner教授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了儿童自闭症概念并作出了相关研究,而我国对于自闭症的认识比西方国家晚了将近40年;患病率逐年上升,对专业干预的呼声越来越大;患儿回归社会困难大,民众对于自闭症的了解少之又少,使得自闭症儿童家庭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帮助,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日后恢复健康的困难将加大;相关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市场需求大、行业竞争少,导致许多训练机构短期快速产生,但是从业人员的素质却普遍低下,占用宝贵的救助资源,却无法发挥应有的救助效果;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时间较晚,直至2007年,中残联才将自闭症康复纳入到精神康复行列中,选择了31个试点城市,逐步探索政策体系的建立。

3.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的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民众对于自闭症的认知情况与了解程度、探究民众所获自闭症相关信息的来源通道、调查民众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接纳态度;同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历,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探寻自闭症儿童目前的生存现状,并提出相关专业意见与建议,着重改善社会大众对于自闭症患儿的认知情况,努力拓展信息交流渠道,致力于让更多的民众了解自闭症患者这一群体,并为他们提供实际、有效的帮助,以改善自闭症患儿、自闭症患儿家庭的生存困境,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系统的社会支持网络为目的。

4.问卷数据分析

4.1 关于自闭症大致了解情况分析。当大众被问及是否听说过"自闭症"这个词汇时,多于95%的民众表示曾经听说过,但是再进一步问及到了解程度时,"一般"程度所占比重最大--为52.23%,对了解途径进行探究时,83.44%的人表示多是通过媒体宣传获得信息的。

4.2 主观了解分析。对于自闭症信息,民众主观了解浅薄;宣传要抓住民众的好奇心。有38.22%的民众认为自闭症是由家庭教养不善引起的,但实则家庭教养并不是其主要导致因素;其症状表现,约有91%的人知道自闭症儿童有自我封闭的症状,53.5%的人认为该群体有肢体表达障碍,52.23%认为自闭症儿童无语言表现。

4.3 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情况分析。民众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多是怜悯、同情、愿意帮助他们的,但是由于社会支持网络不完善的原因,使得民众无法较为容易的找到帮扶途径,从而由于管理不成系统化,导致白白浪费了许多潜在资源。

4.4 康复机构组织情况分析。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得出:民众对于自闭症相关康复组织与机构了解并不多,70%的民众没有过任何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社会组织的经历,但是大多数人却认为社会机构、政府、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应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服务,其中,认为社会机构应提供服务的占86.62%,人数最多,其次是选择政府,占77.71%,同时民众也为自闭症儿童宣传机构提供了自己的看法。较多民众们从自身出发,希望通过亲身体验自闭症儿童的生活现状来找到帮助他们的途径。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对于自闭症儿童基本信息的保密,同时也应确定参与接触患儿的民众的认知情况以及救助愿望,避免由于无知和错误的帮助行为给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带来二次伤害。

5.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社会大众进行问卷调查和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专业探访活动,经过研究笔者发现,社会民众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并不全面,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解,这些都源于有关自闭症信息宣传不到位所致。宣传渠道单一、所传播的方式流于表面、宣传抓不住民众的眼球等等问题导致社会支持网络至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我们应将重点放在如何拓宽宣传渠道,让社会大众对于自闭症儿童以及家庭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认知,并且能够倡导民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献出爱心正确帮扶该群体成员,以降低他们的受害危险,保障他们能够有一个健康、阳光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空间,合力构建、完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重新融入社会。

只有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自闭症儿童社会支持网络,从政策和制度上解决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的生存困境,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才能真正实现自闭症儿童在社会生活中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敏.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支持研究[A].华中科技大学.2012

[2] 杜东巍.社会支持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研究[A].吉林大学.2013

[3] 温谋富.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社会福利需要--以福州市为个案的研究[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年06期

[4] 杜元可.自闭症儿童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以江浙地区10个自闭症儿童照顾者为例[A].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1

[5] 黄辛隐、张锐、邢延清.71例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需求及发展支持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11期

[6] 吴国栋.自闭症儿童社会支持活动实务与评估研究[A].华中科技大学.2012

[7] 刘青.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关注自闭症儿童家长育儿压力问题[N].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4期

[8] 林晨昕.美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及对我国的启示[A].华东师范大学.2012

多动症儿童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早期康复;游戏治疗

一、自闭症儿童康复现状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导致交流、社会交往和行为三方面同时出现严重问题的综合症。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加大了对自闭症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儿童自闭症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加拿大为万分之十,美国为万分之四,日本为万分之七到十一,法国为万分之五,男女比例为4-5:1。我国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五到七,而且成逐年上升的趋势。截止到目前,该病症既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也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自闭症儿童唯一的希望是走早期康复的道路,这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我国对自闭症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随着自闭症儿童数量的增加,相应的康复中心和治疗中心也相继成立,但机构的从业人员往往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缺乏正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因此,大量的自闭症儿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科学的康复训练,导致许多自闭症儿童错过了接受康复教育的最佳时期,使得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社会交往和行为方面的障碍不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负担。

二、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1、社会交往障碍

自闭症儿童情感态度冷漠,缺乏依恋关系,不能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他们对周围的人、事、物表现出异常的冷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喜欢独处,很少主动与人交往,不能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缺乏目光的交流,不会使用社会交往手势,面部表情单一等。

2、语言障碍

绝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伴随语言障碍,如语言缺失,不能理解和完成指令,不能运用语言与人交流等。他们讲的话大部分是模仿言语——逐字对他身边的人所说过的话进行重复,并且是一些不带任何明显交流目的的口头短语,这些短语没有语境关系。还有些自闭症儿童习得许多词汇,但不会恰当或有效地使用。

3、智力

自闭症儿童智力水平差距较大,有的自闭症儿童伴有严重的智力障碍,有的则具有超人的智力水平。在自闭症儿童当中,大约70%的儿童伴随着智力障碍。在自闭症患者中有一小部分在记忆、数学、音乐等方面有着超长的能力,而其他方面的功能都处于弱智水平。

4、刻板行为和兴趣范围狭窄

自闭症儿童具有日常规范和重复行为方面的问题。许多儿童表现出对一致性的强迫性需要。当家里或教师的日常规则改变时,他们表现出异常的烦躁和不安,甚至会大发脾气。习惯放在某个位置的物品一旦发生移动,他会坚持将物品回归原处。他们会对同一物品或同一兴趣表现出一如既往的关注,对其他事物却毫无兴趣。绝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会表现出刻板而重复的行为,如转圈、拍手等。

此外,自闭症儿童会更多地表现出问题行为,如攻击、自伤行为等。在大多数人关注自闭症儿童存在的交流障碍、技能缺陷和行为问题特征后,往往忽视了他们的潜力和积极品质。并不是所有自闭症儿童都不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环境,很多成功康复的自闭症儿童案例告诉我们,要关注自闭症儿童的积极品质和潜力。

三、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意义

对自闭症儿童而言,首先他是儿童,其次他才是有障碍的儿童。因此,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康复治疗,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认可。

1、游戏有助于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象征性理解”

通过游戏,使儿童懂得不同的玩具代表不同的生活中的物体,以这种方式运用象征性的玩具还可以帮助儿童了解真实的生活世界,学会如何与周围的环境交流,在游戏的互动中逐渐掌握言语交流的技巧,如过家家游戏。

2、游戏有助于发展自闭症儿童对事物间联系的理解、培养儿童的生活技能

游戏能使自闭症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看到不同用途的玩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且开始理解行为是如何改变结果的,如积木游戏、绘画游戏;自闭症儿童可以用玩具重演每天的生活情景,并且应用不同的故事情节和结果,如角色游戏、买东西的游戏等。

3、游戏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表达、理解社会角色

游戏为自闭症儿童创造了一种安全、自由、容纳的环境,使他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喜悦的或是恐惧的。如箱庭游戏,在游戏中,自闭症儿童在治疗者的帮助下处理不同角色的人与其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了解到不同的社会情境对人们行为的不同要求。可见,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

由于自闭症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独特性,导致其在游戏发展过程中缺乏自发的假装游戏和社会模仿游戏,象征性游戏的能力很差。反过来,自闭症儿童由于缺少象征性游戏,不能像其他儿童那样在游戏中发展相应的理解、模仿能力,所以这种能力就更薄弱。因此,在研究者提出了通过训练自闭症儿童象征游戏能力的方法来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游戏治疗方法本身还有其优点,首先,相比其他训练方法,游戏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容易被儿童接受;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自闭症儿童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与人进行交往和交流;再次,对于言语却是或是有重度语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来讲,通过游戏的形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其进行交流,并从游戏中获得更多关于自闭症儿童深层次的内容。这使得游戏治疗更容易进入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并得以长期坚持。

多动症儿童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 儿童;矮小;病因;健康教育

【中国分类号】 R9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45-02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1]。身材矮小很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社交、生活、求职,还很可能使孩子孤僻自卑,引起其他的并发症,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为了详细了解致使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找寻正确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法,本人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235例矮小儿童病例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矮小儿童235例。选择标准:其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的患儿,且其相关资料完整。

1.2诊断方法: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患者的家庭史和个人史,如:父母青春发育史、家庭成员身高、体重和生长速率母亲妊娠史、孕期用药史、围产期情况、分娩史以及患病儿童的出生体重、喂养、身高增长情况、发育、营养状况、疾病史、特别是有无心理障碍现象等。患儿体格检查:主要检查患儿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性器官、上下身长度等,观察其身材匀称与否,特别注意有无慢性疾病、内分泌异常、染色体异常情况出现。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电解质、磷、钙、血红蛋白、胰岛素、甲状腺功能、便常规、尿常规、寄生虫、肾功能和肝功能等的检查或检测,必要时做MRI、垂体CT和染色体检查等。

2结果

根据相关检查并将各病例分类,得出结果如下表:

3讨论

具有关报道称,矮小儿童的发病率达0.64%[2] 。因此有必要对儿童矮小症的病因进行深入研究,以减少其发病率。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儿童生长的因素有多种,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身体内外环境以及多种基因的影响,如:社会、心理、精神、疾病、营养等因素,且各因素之间还存在着因果关系。

原因不明的矮小又被称为特发性矮小,本组研究中,22.6%的患儿属于原因不明的矮小,在试验数据的多数。很多医学专家学者发现,在特发性矮小患儿中,其GH分泌更加紊乱和无效,部分特发性矮小存在部分GH不敏感,随着分子生物研究不断深入,以后这类矮小的原因会更清楚[3]。

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是引起儿童矮小症的内分泌疾病中最早被关注的疾病之一。在本组病例中,因生长激素缺乏而致矮小的患儿共有51例,仅次于特发性矮小。通过对病例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其中有10例存在着早产、胎头吸引助产、臀位助产、黄疸延迟、产后窒息等围生期异常史,因此,说明生长激素缺乏症与因围生期异常分娩史所引起的垂体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甲状腺功能低下而矮小的患儿一般有着明显的智力发育落后和面容特殊等特点,可检测出血T4降低、TSH升高。在本组研究中,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有50例,占全部病例的21.3%,表明甲状腺功能低下也是引起儿童矮小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研究中发现,部分患儿仅表现矮小而无特殊面容,且智力发育与正常儿童差异较小,难以通过临床表现来鉴别,这部分患儿易造成漏诊[4],因此,十分必要对矮小患儿进行常规的甲状腺功能测定。

Turner综合征是由于卵细胞或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不分离所引起,她们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矮小,性发育幼稚,肘外翻等[5.6]。研究发现,在矮小的女童中,以Turner综合征最为常见,经体检发现其无第二性征、染色体核型多样,B超检验发现卵巢无显示、子宫小,因此针对矮小的女童,尤其要注意其有无TS体征,必要时查染色体,以避免漏诊。

在本组研究中,由于患儿营养摄入不足而造成的矮小有18例,这些患儿多表现为体重轻且皮下脂肪少。营养不良最初会致体重减轻,但若长此下去,将会导致患儿身高低于正常儿童,但这种生长缓慢只是暂时的,一般来说,只要摄入足够的营养,同时逐渐调整其饮食结构,其生长可逐渐加快并会恢复至正常水平。

宫内发育迟缓也是导致儿童矮小的重要原因,在本研究中,因宫内发育迟缓而造成患儿矮小的病例有14例,占5.96%,因此,母亲妊娠期间要特别注意预防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事情发生。

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GHND)的矮小儿童临床特征与生长激素缺乏(GHD)相似,但对生长激素(GH)激发试验反应正常,其24小时GH分泌水平低下。因此,在针对这种相似症状的患儿时,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区分到小类。在本组研究中,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的矮小儿童有12例,需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体质性青春期延迟的患儿一般是由于父亲或母亲家族有青春期发育延迟的案例,以男性患儿居多,在本组研究中有7例,只要家长随时关注,并带孩子定期随诊,患儿的最终身高仍然可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儿童发育期间,如果摄入少量铅,就很有可能引起儿童智力发育障碍和体格生长缓慢。据报道,血铅每上升0.483μmol/L,儿童身高将下降1.3 cm[7],因此,家长需要高度关注孩子的健康,防止孩子铅中毒的发生。

4健康教育

医院针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是医疗救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宣传教育手段,使家长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识,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并采取正确的方法预防儿童矮小症的发生。

4.1健康教育形式:要让家长和患儿易于接受,就要采取多种健康教育形式。首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教育形式,让家长能够充分的了解患儿的病情,详细介绍对患儿的治疗方案,强调治疗的重要性,并提醒家长要坚持医嘱治疗,让家长能够积极认真的配合医生治疗,并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其次,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知识讲座的形式,针对特定案例和病情进行现场示范讲座,利用书面材料、广播或录像等加深其学习印象,细心解答家长或患儿的疑问;再次,针对患儿可以采取知识竞赛、游戏等方法或手段,使患儿能够主动积极主动的了解健康知识,并遵循医生嘱托,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提高治疗效果;第四,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邀请已康复的患儿家长和在治的患儿家长互相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在不经意间获取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知识的普及率。健康教育的方法有许多种,要根据患儿和家长的情况采用正确的教育手段,使患儿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4.2健康教育内容:患儿身材矮小很可能对其未来的工作、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有必要尽早治疗,根据患儿情况对症下药,且要定期复查,随访身高,以期能够达到正常身高。

对于儿童矮小症的防治,首先应该从重视婚前检查开始,减少因家族遗传而致的矮小儿童出身;其次,当母亲怀孕时,有必要定期进行产检,加强母亲围生期的保健,通过减少异常分娩史来减少儿童矮小症的发生;再次,家长要高度关注孩子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早带孩子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在院就诊期间,应遵循医嘱,配合医生,带患儿进行详细检查,帮助医生找准病因,以便对症下药。而因铅中毒而导致的儿童矮小症,则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日常生活环境,尽早治理环境污染,为儿童提供健康、安全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总之,矮小儿童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远离自卑和抑郁,促使其能够早日恢复健康,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OL]. baike.省略/view/2337224.htm,2012-2-22/ 2011-10-31.

[2]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24.

[3] 黄丽云,周经兴等.矮小儿童相关因素分析及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7,21(11):2968-2969.

[4] 顾学范.身材矮小的鉴别诊断和处理[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2):124-128.

[5] Antonmarkis.Down syndrome. n:Jameson JL, ed. Principles of Molecu-ar Medicine[M].Totowa: Humana Press,1998.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