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行分管理细则范例6篇

操行分管理细则

操行分管理细则范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1039-02

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安全、有效的输血是每个血站人追求的目标,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是成分科承担的重要责任,而成分制备过程环节多、工序复杂,尤其是手工制备过程人为因素较多,所以,成分血制备过程的环节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稍有闪失就会酿成大错,因此,成分制备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已成当务之急。为此,笔者将工作中的体会和体验整理如下。

1 建立健全成分科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整个体系。为了实现这些管理,应从3个方面着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即程序化、文件化和培训。

1.1 程序化 将本站成分科所有工作的全过程视为一个整体,绘制流程图使工作程序化,并找出其关键控制点,使所有的工作人员能明白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及对上环节和下环节的影响因素。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能推断可能对下环节发生何种影响。

1.1.1 根据成分科工作程序绘制流程图[1]血液滤白热合离心分离热合血浆穿刺加亚甲蓝打印标签贴签热合血浆照射滤亚甲蓝热合入包装组入成品库。

1.1.2 关键控制点 是指某一程序中那些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可能出现影响结果的质量偏差的步骤。在成分制备过程中应对以下几个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

1.1.2.1 血液 血液符合制备成分的要求:无凝块、无溶血、无渗漏、无污染;标签清晰、项目齐全;运输条件符合血液冷链要求;接收记录规范完整等。

1.1.2.2 设备 设备管理规范:定期对离心机的转速、定时器、温度指示装置校验、定期保养与维护;所用设备有常态运行记录;设备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操作。

1.1.2.3 成分血制备 严格遵守成分血制备的操作规程:血液装杯、平衡;离心力、离心温度、离心时间的控制;离心效果的判断;分离血液时轻拿轻放;按要求热合血袋,检查热合口;按要求包装好血液;做好入库记录。

1.2 文件化 文件是质量体系的关键,它有助于确保过程和程序的连续性并提供可追溯性。在成分科的管理中更应重视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

1.2.1 程序文件 是所有形成书面规定的程序,建立成分科的工作标准和标准操作规程(SOP)。SOP为现场和岗位工作人员“做什么”提供清楚的质量要求,标准操作规程为现场和岗位工作人中在知道“做什么”之后提供“怎么做”的质量要求,即提供逻辑正确、步骤严密的操作方法,SOP是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在特定工作场所完成特定任务方面的书面文件,是所有工作人员在任何时候全部工作都符合特定标准的书面指令[2]。

1.2.1.1 成分科标准操作细则 该操作细则规定了科室各岗位人员的职责、血液的验收程序、离心和分离的操作细则、各种血液成分制备的操作细则、包装入库操作细则等。

1.2.1.2 成分科设备操作细则 该操作细则规定了离心机、生物安全柜、血浆病毒灭活箱和速冻机等的开机、关机、各种检测、维护、保养等。

1.2.1.3 成分科清洁、消毒标准操作细则 该操作细则规定了离心杯的清洁、工作前后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离心破袋等意外情况的处理等。

1.2.2 质量记录 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用于为可追溯性事件提供文件,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证据,是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记录应保持清晰完整、易于识别和检索。

1.2.2.1 成分血制备记录 包括:成分科日统计记录、各种血液成分制备记录等。

1.2.2.2 设备记录 包括:各种仪器设备常态、维护、保养记录;仪器设备故障报修单等。

1.2.2.3 关键物料记录 包括:各种血袋、生理盐水等溶液的批号,有效期,使用时的情况记录。

1.3 培训 有计划的专业理论和技术规范培训学习,确保新进人员在未授权期间,掌握本科各项技术操作、专业理论知识、各种特殊成分的制备方法和临床适应症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方法,能熟练并独立的完成相应成分制备任务。培训结束后,对新进人员进行理论与技术操作培训考试,及时为培训合格的新进人员授权,以保证科室工作顺利进行。[3]

2 根据本站成分科的工作性质适当调整工作模式,细化日常工作

2.1 调整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 由原来的上两天班休息一天改为每周五天工作日,有利缓解工作人员日工作量的压力。

2.2 增设夜班 保证夜间急诊成分血的及时供应,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3 增设小夜 及时留取冷沉淀的原料浆,以保证临床供应。

2.4 增设白班 专门负责白天急诊成分血的制备,环境的清洁、消毒,仪器设备的清洁、保养、维护,关键物料的出入库。有效地避免了重复操作和职责不清。

2.5 细化主、副班工作 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员和设施条件,实现了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滤白、热合、核对、离心、分离、血浆穿刺、加亚甲蓝、标签核查、贴签、血浆照射、滤除亚甲蓝等各关键环节人员、设备及操作的可追溯性[4]。

3 做好精细化管理所达到的预期效果

3.1 确保成分科工作的顺利完成。

3.2 保证血液质量。

3.3 保证临床所需成分血的及时供应。

3.4 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

3.5 合理调整,保证工作人员的正常休息。

3.6 切实有效的完成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工作。

4 小结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细化考核。通过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在加强员工培训的基础上,对血液成分制备各相关环节进行质量过程监控并持续改进,规范了血液成分制备的各项标准,加强了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遵循《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对血液成分制备的各项要求,对血液成分制备过程进行细节管理,满足了血液质量安全需求和血液质量的持续改进要求。

参考文献

[1] 血站基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0]448号.

[2]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6]167号.

操行分管理细则范文2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目的是让高校对资金的管理、利用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化,让财务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认真负责,将工作中的每一个部分与细节进行完善。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对每个工作的每个部分、每个细节都需要作出明确的规定,明确各方责任,让责任落实到人头上,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工作部分与工作细节都能够被精细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工作规范与工作流程,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高校财务精细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突出重点,从高校自身的财务工作进行切入,对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进行明确规定,将工作的注意力放在重点内容上,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其次,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注重细节,对于财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该覆盖,达到事无遗漏的程度,并且重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作为工作遵循的原则。再次,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行为内容与行为准则进行规范,要求财务工作人员自觉遵守,让这一规章制度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建设节约型校园。高校每年的支出费用是庞大的,因此需要对校内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以此来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壮大,高校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对财务资金流动具有充分的了解,对高校的资金可以最大程度的进行控制,让资金的利用变得具有效率,保证资金可以应用在高校最为需要的地方,让高校内每一名师生都能感受到它带来的益处,形成与财务精细化管理相关的思维与意识,对自身行为进行控制,进行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让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被应用于高校工作的每一个地方。2.提高高校整体财务管理水平。高校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资金是维持着高校存在与发展的命脉,而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则是把持着这个命脉的人,他们的水平决定了高校能够在未来走多远,因此实行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让财务管理人员向服务型人员转变,改变目前的工作模式,由过去的验算记账型工作向现在的管理经营型进行转变,对即将发生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及时的作出相应准备,提高整体财务管理水平,让高校更加具有竞争力,为高校自身的存在于发展提供保障。

三、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1.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财务监督精细化与财务核算精细化是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这其中主要包括执行精细化、制度精细化以及考评精细化。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对整个财务管理界面以及管理体系的清洗,改变高校自身的管理手段,对各方面的行业准则、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以及操作方法进行研究,并且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守则,对各个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的责任、财务管理流程、会计计算流程、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建成指导性强,层次明显,功能全面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2.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原则。高校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标准化原则。需要对财务收支建立统一的标准,这是让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具体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保证与核心内容,实现标准化必须制定相关的纪律与条例,保证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顺利进行,杜绝财务精细化管理中的无序性现象和随意性现象。其次,数据化原则。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体现出数据的作用,以数据作为原则,利用数据来进行对财务的分析与控制,保证财务支出的正确性,并且以此对相关的工作要求进行确定,对得出的结果进行检验,让数据成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主流,保证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正常运行。再次,操作性原则。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中的一切内容都需要按照指定的制度、标准来进行操作,以此来作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高校领导需要对此进行重视,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每一的步骤进行监控,保证制度、标准的正常运行与操作,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基本保障。最后,程序化原则。将财务工作分为不同的程序,每一个程序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如同工厂中的流水线作业一般,保证各个程序处理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工作,为自身的工作质量提供保障,继而对各个不同的工作程序进行整合、分析、改进、简化以及优化,让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流程更为合理,提高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整体质量,让财务精细化管理为高校、为学生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1.建立相关的信息平台。在高校中进行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财务精细化管理必然条件,对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来说,需要做到精细化管理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别是成本管理精细化与预算管理精细化。成本管理精细化需要以部门为单位建立财务制度,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一般支出,减少不必要支出,减少资源的消耗,在信息平台上,很多关于成本的信息都一目了然,比如关于备品的支出,关于教学物品以及教学设备的支出等,这些都有利于财务管理部门对高校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控制高校的部分支出,减低高校运行成本,保障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了解高校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且利用信息平台对高校的正常支出,运行成本进行计算,降低成本;预算精细化管理指的是控制成本与提高收益,进行预算精细化管理需要在事前进行考核,事情发生时对动态进行控制,在事后进行分析与评估,继而对财务预算进行控制与管理,为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提供帮助,因此,高校在进行信息平台的建设时,应该将科研系统、教务系统、财务系统等加入其中,为财务预算提供标准,并且根据这些信息对高校接下来的财务工作进行预算,提高高校资金的利用率。2.建设相关财务团队。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有人员的加入,因此高校需要对相关的财务团队进行建设,并且提高人员素质。首先需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工作水平,要求他们对计算机熟练操作,可以使用信息平台进行工作;其次,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愿意为自身工作作出牺牲,为高校无私奉献;再次,改变财务管理人员的旧有观念,转变当前的工作模式,要求从原来的记账型工作向服务型工作进行转变,加强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这样的团队更加适合这个时代,也能够胜任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这一工作,能够帮助高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3.高校领导应重视这一工作。在高校中,领导往往决定着高校工作的具体走向,如果领导不重视某件事情那么即使各方再努力恐怕也只是收效甚微,因此高校领导需要认识到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对于高校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这一工作的实际作用,重视对这一方面工作的建设,统一各方思想,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让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可以在高校中顺利的进行。

作者:廖丹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丽丽.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64-65.

操行分管理细则范文3

关键词:装置 设备 精细化管理 运行周期 措施

前  言:设备管理是任何污水处理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工作搞上去才能确保外排水质稳定达标。污水处理厂具有设备数量大、运行环境差、设备设施腐蚀严重、“跑、冒、滴、漏”现象根治难度大、设备设施无法彻底停工检修,所以做好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运行周期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在中国石油全面推行装置设备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引领下,根据车间设备现状及多年的设备管理经验制定出了具有车间特色的设备精细化管理措施,使车间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迈进,提高设备的运行周期。

一、细化设备包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打破原有设备包机模式,进一步明晰车间各属地管理界限、权责,强化各属地内作业、人员、设备设施管理,细化、明确属地管理对象及各级属地管理人员管理职责,制定《炼油污水处理车间属地管理责任划分及管理考核细则》,即主任、书记对车间全面负责,生产、设备副主任对预处理、生化装置分片,专业技术员包班,班长包设备,明确“四位一体”的属地划分原则和管理要求,划清属地主管人员,实现各属地“全员、全区域、全过程、全天候”的管控目标,确保各属地范围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全员管。

二、车间领导主抓,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

在争创标准化及标杆装置活动中,车间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安排实施、亲自参与创建、亲自组织整改,在落实创标思路、细化创标措施中,精心部署,扎实安排,要深入明确设备管理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落实,根据各装置的设备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设备创标达标计划。车间领导班子要经常性地深入车间、班组、岗位,定期安排部署,参与现场整治,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班组长和党团员,分阶段检查验收和总结,为创标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推行设备故障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

设备故障分析和责任追究对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极为关键。重在分析和总结,而不在于追究。车间设备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广大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相关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并讲设备故障分析报告在周一调度会进行宣贯。责任追究制的。平时多通过一些典型案例认真分析,深挖事故根源并全面分析事故造成的损失,使员工逐渐认识到设备责任追究制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应将每年的设备故障和事故进行汇总,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作为职工技术培训教材。

四、做好基础资料和设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设备的基础资料和档案担负着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记录、累计、整理、归档等重要任务。准确完整的设备档案,

对实现设备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车间要按照公司、分厂下发的设备技术资料目录梳理出需要车间建立的各项台账,按纸质台账与设备管理平台台账进行分类进行建立,并随时进行更新。通过对设备台账资料的整理、汇总、分析、归档,能够对故障隐患的排除、检修方案的制定、设备技术改造等工作起到指导和推进作用。

五、凝聚全员之力  分步实施达标

将设备管理“6项标准化”相结合,制定出详细标准化创建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持续推进设备标准化工作,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在确保机泵类设备润滑、盘车、包机、点巡检、维护保养全面到位的同时,从消除设备“脏、松、缺、漏、锈”入手,全面排查,认真整治。将责任落实到人,并定期组织现场标准化讨论会,对检查情况、问题亮点、考核情况进行公示,对照标准找差距。在检维修费用少的情况下,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自助对各装置的防护栏、设备基础、池体情面进行粉刷,消除现场脏、损、绣等问题,提升装置现场的面貌。同时,车间要按照分厂相关制度、规范,将操作室定制化摆放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对操作室桌椅、安全帽、操作记录、记录文具、文件材料等均明确了摆放位置,强化监督考核,切实抓好落实,持续深入推进。在管理升级的大背景下,营造出全员齐抓共管,提高设备基础管理水平的推进态势,掀起现场标准化工作新高潮。

六、强化施工管理,规范检维修管理

要严格按公司全面升级管理的相关要求,在装置检修、隐患治理及日常检维修作业中,必须遵循“谁发包、谁监管,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项目主管、属地单位、作业监护人、承包商责任,从人员准入、机具准入、现场准入入手,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每天参加施工方“工具箱会议”,做到每个作业员熟知作业内容、熟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熟知作业风险的消减措施,全面进行升级管理,强化施工现场监督检查。作业现场严格按检修区、废料区、材料区进行划分,并在显眼位置设立标识牌,推进施工现场的标准化建设,规范施工作业。

七、实行“四个到位”管理措施

针对公司、分厂、车间周检出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查找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创造条件。

(1)责任到位。建立健全车间设备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操作规程和明确设备管理、岗位人员的责任人等工作。例如,

岗位人员巡回检查的内容、职责与频次;设备管理人员巡回检查的内容、职责与频次。并按时填写设备运行记录,便于管理人员监督与考核。

(2)润滑到位。车间按润滑管理制度,编制出年度润滑油使用计划,设备润滑手册,设备润滑五定表并在各个泵房进行悬挂,岗位人员按照润滑油五定表的要求定时对设备润滑油进行更换,确保各设备润滑完好,不要润滑不到引起设备故障。

 (3)培训到位。对重要及关键设备,车间应利用检修和日常维护机会,请专家为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操作规程、日常维护与修理知识,采取现场操作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每天对设备运行状态、润滑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对设备现场维护也能做到“三勤一定”,即勤检查、勤擦扫、勤保养和定时记录。

操行分管理细则范文4

关键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临床医学

血液细胞检验属于临床应用较广的检验项目,该检验项目检测操作过程简单,同时检验费用较低,受到广大群众认可[1]。血液细胞检验可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应用最广的疾病诊断为血液系统疾病。实际检验过程中,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因素较多,需要严格控制血液细胞检验水平质量,避免影响患者临床诊断。本文旨在研究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现作以下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开展研究,将其划分为管理组与一般组各40例。管理组中男性∶女性=21∶19,年龄上限为59岁,年龄下限为23岁,平均年龄为(49.2±1.4)岁,肿瘤类疾病患者14例,肾脏类疾病患者11例,脑血管疾病类患者15例;一般组中男性∶女性=22∶18,年龄上限为58岁,年龄下限为21岁,平均年龄为(48.5±1.3)岁,肿瘤类疾病患者13例,肾脏类疾病患者11例,脑血管疾病类患者16例。两组一般资料应用基线比较后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次研究已通过临床审核,核发有正式文件。

1.2方法

一般组血液细胞检验采取常规质量控制,根据常规血液检验流程进行。管理组则应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1)血液检验人员获得血液样本后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无菌保存,做好样本信息标记工作。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血液样本前需要就检验环境进行检查,确保排除环境干扰。(2)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以《当代医学血液检验管理标准》作为检验规范,对血液样本进行抗凝处理,做好检验记录,分析血液检验步骤的合理性;(3)血液检验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接受技术培训,学习血液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提升血液检验操作规范性。血液检验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接受考核,个人业务能力低的工作人人员需要重点接受技术培训。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血液细胞检验准确率,进行组间比较;(2)评测两组血液检测操作人员工作质量,从操作规范性以及血检报告分析专业度方面进行评测,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操作人员工作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课题研究数据导入SPSS18.0中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一概应用百分数(%)表示,接受卡方(χ2)检测,计量资料则使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测,当检测后的P值小于0.05时认为组间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率比较

管理组中共计有40例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准确,血液结果准确率为100.00%;一般组共计有33例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准确,血液结果准确率为82.50%。可知管理组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率高于一般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操作人员工作质量比较

如下文表1所示,管理组操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高于一般组,双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操行分管理细则范文5

关键词:地方国库制度;探索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地方国库制度建设面临的压力分析

随着系统的不断升级、总行制度的重新整编及业务人员对地方国库制度和国库业务操作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制度内容与制度执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对制度建设产生了需要继续完善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上位制度协调一致的压力。2011年底,总行对现行国库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修改、补充和完善,先后颁布了多个基本规定、管理办法及指导意见。新制度根据当前的国库业务环境进行整编,在内容上有所修订,且更偏重原则性规范。为了切实执行总行国库制度,更好地履行国库职能,当前各地方国库制度必须随着总行基本制度的重编进行相关内容的修订与完善,使之与总行新国库制度保持一致,且内容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

(二)增强制度执行力的压力。目前,部分国库业务人员在部分业务处理中存在“习惯化”以及“表面形式化”的操作,制度执行力表现不高。首先,部分支库业务人员在国库业务处理过程中习惯按照相关业务的旧制度规定来处理各类国库业务,致使某些国库业务处理流程和操作程序与当前适用的相关制度内容不一致。其次,在处理一些国库收、支、退等业务时,部分业务人员只满足于在纸制凭证上的鉴章,但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没有实际进行监督或执行内部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程序,未能实际履行国库职能和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只是在表面上执行了相关制度内容。

(三)业务制度内容规范到位的压力。当前制度对部分业务处理的规范内容只是做了“原则性”的阐述,对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也重视不足,显现出规范不到位的问题。首先,随着国库的整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制度的编写人员对新环境的情况并不了解,因此在某些业务规范内容方面大多采取“原则性”或“方向性”的制度规范用语,对业务操作程序的规范阐述不是很到位,导致国库业务人员在实际的制度执行中容易产生误判。其次,由于对国库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部分国库业务的内部风险控制程序缺失,比如:“在退库业务中,发生退库的收入预算科目在收入报表中的本年累计余额不可以为负数”等风险点。

(四)部分旧业务的制度内容继续完善的压力。随着各种业务的不断发展,当前存在部分制度内容与业务不适应的情况,相关制度对业务处理行为规范作用不强。首先,在TCBS系统上线初期,为了确保国库业务人员从原有系统业务角色尽快向TCBS系统业务角色转变,在考虑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基础上,制度内容尽量避免对原有国库业务处理过程产生太大的改变,少量业务处理程序的制度规范依然保留原有做法。其次,TCBS系统的不断升级改变了某些国库业务处理流程,优化了国库业务环境,导致某些制度规范内容过时。

(五)新业务的制度内容需进一步完善的压力。随着TCBS系统运用的不断深入,各地国库部门协同相关部门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工会经费、残疾人保障金以及地方社会保险金纳入国库管理等多项国库创新业务,开创了地方非税收入纳入国库预算外收支管理的先例。但由于创新业务是在相关制度出台后开展的,相关国库预算外收支业务处理办法及管理制度只是另行出台并使用,未能在基本制度内容中得到反映。为保证制度内容的完整性,需对该部分业务制度内容进行整编。

二、强化地方国库制度建设的建议

为了满足新形势国库业务需要,解决全国各地分、支国库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确保国库职能在可控风险范围内得到更好的履行,本文结合各地国库业务处理中制度执行的实际情况,提出各地分、支国库机构应采取执行有效的方案加强地方国库制度建设、完善海南省地方国库制度体系内容、强化地方国库制度实施效果等的建议。

(一)明确地方国库制度建设的目标。明确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地方国库制度建设的前提条件。地方国库制度应建成什么样的体系?制度内容应以什么尺度作为衡量标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问题在确定制度建设意图过程中应加以明确。一般情况下,地方国库制度建设的目标应体现为制度的一致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等方面。

(二)健全地方国库制度的制定机制。国库制度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为确保制度建设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地方国库制度建设应在总库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总结过去本地国库部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广泛征求各地及各部门对制度建设的意见与需求,针对不同的情况研究并采取不同的优化方案,不断完善国库制度内容,据此形成一个相对健全的地方制度制定机制。

1、学习与研究总行新制度。地方国库制度内容必须与总行上位制度保持一致。在国库制度建设前,地方国库应对总行基本制度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全面掌握总行基本制度内容的变化情况,了解变化内容对地方国库制度建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总行的地方国库制度及实施细则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国库业务的实际情况,确定总行各基本制度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制度条款,并将相关内容细化成地方制度实施细则与操作规范。

2、总结旧制度建设的问题。制度建设不是从开始就十全十美的,建设情况需要在实际业务中不断进行检验。一般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制度执行后,“制度内容不到位,无法执行”、“制度内容不符合业务规范”、“制度内容与上位制度相冲”以及其他在制度制定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为了促使地方国库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需要对过去制定的制度内容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制度内容不断优化,对制度执行不断加强。

3、广泛征求意见。国库制度是各级国库部门业务行为的规范依据,对国库履行监督职能行为、业务回单及相关资料的整理行为以及和相关部门的对账行为都会产生规范作用,从而也会对财税等相关外部单位产生影响。然而,基于不同的现实需要,各级国库部门和各外部单位对某些国库业务可能会存在不同需求。为强化国库制度的执行力,在地方制度实施细则制定前,应事先征求各支库及各外部单位的意见,在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各支库或相关业务外部单位对国库业务的现实需求。

4、拟订方案,完善制度。首先,将总行基本制度的每个条款进行细化并汇总,编制每个总行基本制度的地方实施细则;其次,将各地方实施细则的相关条款内容按国库业务种类进行归类与划分,使规范每种业务操作的实施细则能按每种国库业务处理的过程进行整编并按顺序排列,汇编成地方国库业务操作规范等制度。

(三)完善地方国库制度的内容框架。对于每种国库业务,地方国库制度及实施细则应分别从业务要求与风险、业务凭证与监督、业务操作与账务处理及凭证整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1、规范业务要求与风险内容。国库业务处理的业务要求与风险是地方制度实施细则应首先明确的内容,具体是指总行基本制度所规定的每种国库业务处理应达到的目标、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总行对地方国库业务的年度考核点以及相关财税政策对国库业务的要求。业务要求与风险的内容一般可以根据总行国库基本制度内容及相关财税政策进行细化。

2、规范业务凭证与监督行为。国库业务的发生都需要各相关凭证作为依据。为规范国库业务处理的标准,实施细则应对国库业务发生时的必要凭证,以及凭证要素的必要项做详细的规定;在此基础上,还需明确国库业务人员应如何根据凭证要素内容和各凭证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对外监督。

3、规范业务操作行为与国库会计账务处理。TCBS系统上线后,国库业务基本上依靠各种国库系统进行处理。为保证国库业务的系统操作有法可依,地方国库制度及实施细则应对系统业务操作行为进行规范,明确各业务岗位在国库系统中的操作内容,并确保该规范内容与各国库系统操作手册保持有效的衔接;其次,地方国库制度及实施细则还应详细阐述国库业务经国库系统处理后所产生的业务处理信息、国库会计核算的会计分录、登记的会计账簿种类以及汇总的会计报表,以便国库业务人员据此对国库业务处理结果及国库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实施细则还应对国库业务处理信息以及国库会计核算信息的查询方法及操作行为进行规范。

4、规范凭证整理行为。国库业务在国库信息系统中处理完后,相关凭证资料如何进行处理等业务行为也需要在实施细则中得到明确的规范。其内容主要应包括对国库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资料、相关部门的国库业务凭证回单、会计凭证及相关报表的清分、签章及整理等行为的规范。

(四)强化地方国库制度的执行机制。国库制度建设不仅仅是指健全制度体系与完善制度内容,还包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强化国库制度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制度执行力。

1、加强制度学习与培训。深刻理解并全面掌握国库制度内容是制度得以执行的前提条件。各级国库部门应通过组织培训班、网络视频培训、录制光盘、编写制度汇编、组织大分区国库知识培训以及其他创新培训方式与手段,积极组织国库业务人员开展新国库制度和财税政策学习及研究,着力增强制度培训效果,确保各国库业务人员对制度内容及国库业务相关政策理解到位。

2、强化制度监督与检查。为确保各项国库制度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得到切实的执行,各级国库部门应重视对辖内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工作。根据条件不同,国库部门可以灵活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确保监督行为及相关检查业务操作程序符合制度与相关政策的内容,对发生的各种制度不执行情况予以及时纠正;保证各种业务凭证合法、完整,业务处理结果真实、准确,业务资料整理符合制度规定等。

操行分管理细则范文6

关键词:数据集中 内控管理

一、技术可行性研究

1、数据大集中的实现

目前,工商银行已经实现了全国数据大集中,其他商业银行也在陆续实施自己的大集中工程。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实施使得各分行业务数据和业务处理全部集中到总行数据中心,银行实现了以全新经营管理和信息统计、分析模式代替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业务数据和处理的高度集中,将逐步改变当前银行普遍采用的“自下而上”层层汇总上报的经营管理思想和统计报表方式,避免信息汇:总和统计过程中存在的不及时、一致性差以及大量重复劳动等现象。通过对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和分析,整合上下级、各部门之间割裂的数据,银行对所拥有的业务进行真正的决策分析、决策支持和经营管理变为可能。

数据大集中后,日终批量生成的报表数据通过报表返传系统下传到各一级分行,一级分行再按照所辖二级分行进行分类拆分,各二级分行根据接收到的拆分数据进行入库处理,生成各种报表。所以,在总行、省行,全辖业务处理的数据明细都非常详细,交易数据里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会计核算信息,完全可以作为内控监测数据的来源。

2、数据仓库技术的日益成熟

数据仓库技术是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途径,或者说是传统观念的管理信息系统向决策支持系统进展的重要途径。数据仓库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是“面向主题的、综合的、不同时间的、稳定的数据的集合”。数据仓库的目标是将不同来源的业务信息存入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化的中央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对大容量数据的加载、存储、处理过程,在逻辑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数据的获取层、数据的存储层、数据的输出层。

3、集约化平台管理

目前银行界在应用数据仓库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这里就工商银行综合业务系统下实现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CMIP)进行说明。 CMIP是一个具有一级分行特色的中型数据仓库,它实现了管理集约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要求,充分发挥了丰富的业务数据资源的作用,提高了各级部门业务管理和决策支持的水平。CMIP是基于BI框架设计的一个数据仓库,它根据不同的业务种类选择主题进行建模,具有严格的事权控制。CMIP分省行、二级分行、支行三个管理层次,用户权限分系统管理员、省行业务管理员、二级分行业务管理员、操作员四类级别。内控预警系统可以很方便地建立在CMIP之上,只需要在平台上增加一个主题应用,确定建模规则,不需要对事权控制作特别的设计。

二、规范化的操作行为是提升内控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关键

操作行为规范化,就是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按业务流程规范操作。毋庸置疑,规范化的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违章行为,堵塞制度漏洞,弥补操作风险。从实际工作中发生的诸多风险事件来看,大部分都是由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而引发,分析此类不规范操作的诱因,有的是因操作人员对制度政策理解不到位从而执行偏差;有的则是因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发生误操作;有的则是操作人员无视制度底线,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人情代替制度人为引发风险事件。因此,操作行为规范化的关键还是在于对“人”的管控,唯有不断增强员工内控案防意识和制度执行能力,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才能有效规范操作行为,p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系统设计方案

1、设计目标

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分析、监测、控制、评价,根据管理者决策需要和业务发生的监控、预警的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内控预警管理机制,使各级内控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准确从现实业务数据库中获取所需要的会计核算业务统计、分析和预警数据,并对进入监控范围内的操作、交易等可疑活动及时下发查询查复书,逐步提高内控自动化程度,实现核算全过程监控。

2、系统设计原则

(1)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移植性,采用B/S模型设计,数据仓库采用COGNOS BI建模工具。

(2)集中式管理,CMIP放置在省行或者总行,因而能保证内控预警主题应用是集中式。

(3)用户界面采用IE浏览器,操作直观简便。

(4)具有安全保密机制,用户与权限控制由CMIP管理。

3、系统功能设计

(1)用户管理功能:用户管理功能主要完成系统用户的增加、修改、查询等。

(2)权限控制:包括用户权限、交易权限控制。用户权限主要是通过用户岗位权限控制表设定。系统交易的权限控制主要是通过用户交易对应表设定,该对应表主要是设定系统用户与系统交易对应关系。

(3)系统参数管理:包括管理网点和所辖网点的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以及其他系统用到的参数表维护。

(4)数据加载:系统每日从报表拆分服务器接收前台报表文件,从中间业务平台接收相应文件,并将这些文件分别导入系统相应的数据表中。

(5)数据挖掘:主要根据内控预警系统的模型对加载的相关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清理、抽取、处理,采集内控预警数据。

(6)内控预警与分析:通过对报表的核对进行业务监控或实时监控,对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7)查询查复功能:系统对符合查询条件的数据,可自动或手动生成电子查询书,当具有查复功能的操作员登录平台后,系统会自动检查该操作员所在的支行是否有需要查复的信息,然后提示用户有需要查复的数据,并显示相关数据信息。

参考文献:

[1] 杨毅.论商业银行的精细化管理[J].福建金融,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