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例6篇

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

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1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 课程开发 实施

[作者简介]戴微微(1978- ),女,辽宁绥中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吉林 吉林 13202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56-02

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力。必须对“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学习往往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内容,包含技术、社会甚至环境等与工作过程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本文以“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课程为例,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

一、课程定位

“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中小型企业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维护的网络工程师,培养学生的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能力、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的能力。课程定位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瞄准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一次岗位为网络工程师,大部分学生经过学习成为网络工程师,主要从事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及一般性的网络维护工作。晋升岗位为网络专业人员,少部分学生经过深入学习达到专业水平,主要从事大型网络的组建与维护工作。发展岗位为网络专家,个别学生经过一两年工作积累,达到专家水平,为具有特殊要求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专业人员。要实现培养目标,就必须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二、课程开发思路

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要想实现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就必须熟悉课程所面向的工作岗位和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教师利用下厂实践的机会,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对于网络组建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典型工作任务是网络需求分析—收集资料—制订网络规划方案—制订工程施工计划—网络设备选型—绘制网络拓扑图—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网络性能测试及验收—网络运行管理及故障排除。根据网络类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具体实施过程中,邀请合作企业的网络专家对课程的开发过程进行把关。

2.行动领域归纳。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能力整合将典型工作任务加以归纳形成行动领域,并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3.学习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是经过系统化教学处理的行动领域,以典型企业网络组建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围绕实践过程的需要选择、组织和学习理论知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

4.学习情境设计。以组建不同规模网络任务为载体,以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过程重组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情况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三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企业网络组建的工作过程,根据完整的思维过程,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设计各学习情境工作任务。每个情境的工作任务逐渐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

三、项目教学实施

1.教学内容。基于用户需求,为某企业组建小型办公网络,为员工提供上网了解市场商品信息、收发邮件的平台,部门之间可以实现高速访问。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教学法。课程三个教学情境的教学活动中,将每个学习情境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以学生小组为团队,每组6人,共同完成网络规划方案的设计、局域网组建、广域网接入、无线网络组建、设备测试与故障诊断、任务评价等。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网络规划的方案和实施的分工,训练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随着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每个细节的基本要求,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小组协作学习。主要目的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模拟企业网络组建工作中的项目组,共同完成项目的网络规划方案的设计、设备选择与配置、故障诊断与排除。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既能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角色扮演法。模拟企业的机构,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企业的部门经理和工程监理。在每个学生小组中,由技术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项目经理,其他学生为项目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各学习情境中的网络的组建与维护。

引导文教学法。通过教师对教学项目的设计,借助专门教学文件,通过工作计划和自选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使得教学更科学化。主要实施步骤:获取信息,学生得到由教师提供的项目工作内容、网络规模、网络设备的型号及功能、网络接入种类及标准等,回答教师布置的引导问题,为下一步做好充分准备;制订计划,绘制网络拓扑图,选择组建网络所需的设备,IP地址规划,制订工程进度计划;作出决定,教师倾听学生对网络组建方案的决策,引导制定科学、正确的决策;实施计划,学生团队完成网络组建中的设备连接与配置,同时检验计划的合理性,对计划不断完善;控制,学生对完成的学习情境项目进行自我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公正的评价,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过程。确定角色定位后,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阶段,分阶段完成学习领域的学习。

第一阶段,项目准备(资讯)。情景一,大仝公司领导到我公司介绍并洽谈项目内容,双方相互了解各自关心问题。该公司决定我公司为其组网;情景二,我公司成立项目组,项目经理获得任务,与该公司领导沟通并实地调研考核,获取项目资料。第二阶段,项目分析(决策、计划)。情景一,项目经理介绍项目背景与项目需求,统一认识项目需求,进行工作分工;情景二,在统一认识项目需求的基础上,经讨论研究,项目组将项目工作划分为六个任务,即网络规划、局域网组建、广域网接入、无线网络组建、网络故障排除、测试验收;情景三,项目经理下发任务单,项目组成员准备实施。第三阶段,项目规划(实施)。情景一,项目组分三个单元内容进行网络规划。IP规划设计、拓扑图绘制、网络设备选择;情景二,提交网络规划方案至大仝公司审核,该公司提出主干网络采用的超五类双绞线不能满足公司的网上业务量需求扩大时的网速需要,应换成六类双绞线;情景三,修订网络规划方案,再次提交确认,审核通过;情景四、项目经理根据网络规划方案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第四阶段,项目实施(检查)。情景一,项目组按照进度计划进行项目实施;情景二,大仝公司总经理作为公司的最高级官员与项目总监沟通,希望计算机使用固定的数字最小的IP地址,项目总监向总经理保证这不成问题;情景三,项目组成员重新将总经理的计算机配置成使用静态IP地址,并将地址排除在DHCP服务器分配的地址范围外。第五阶段,项目验收(验收)。情景一,项目组如期向大仝公司提出验收申请,递交相关资料;情景二,大仝公司员工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上网时会出现下载中断、网页无法打开、在线多媒体流突然中断等现象;情景三,项目组成员迅速开始分析并排除故障,验收通过;情景四,验收人员继续验收其他方面,验收全部通过。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考核重在考核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和训练情况,主要目的是督促和激励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技能。因此,课程考核成绩不能以试卷的形式得出,而要突出强调技能的操作,充分体现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形成性考核。评定每个小组得分的同时,要对组内的每个成员分别给出评价,如责任心、知识点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完成作品态度等。这种评定方式会使平时表现突出的喜欢动脑筋的学生成绩遥遥领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得以警告,能促进有领导才能的学生浮出水面,使他们更加自信,在成功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对投机取巧、华而不实的学生也是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道路上树立起正确的坐标,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以及生活态度。

五、课程实施过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全面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思想,必须提供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实训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是实训室,校内实训室应是“教学工厂”,突出其教学功能和学习功能,为课程服务。学校要加强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真正实现教室和实训室一体化教学。

开发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迫在眉睫。在学科体系下,教师和学生使用一本教材。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不可能统一,因为各学校使用的网络组建设备型号不同。目前没有一本教材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必须将现有的教材内容按照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成长阶段序化,编写以学习性工作项目为核心的教材。

要以业界主流公司的技术标准为依托,加强学生课外的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实践活动及课外实践活动,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兼职教师所在企业正在承担或已经完成的网络工程项目,加深学生对企业工作岗位的了解,清楚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现场环境、设备配置、网络调试与维护的流程。再如,吸收部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参与对企业的服务项目,在实战中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积累职场经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的开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真实的企业情境,强调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倡导将“要我学”改为“我要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学习积极性极高、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徳)劳耐尔.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戴颖达.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教育,2010(24).

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2

关键词: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施工管理;应用

引言

网络计划技术方法既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又是一种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但其在我国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容乐观。

1 现行施工企业现状

1.1 普及率不高 我国现有施工企业规模和企业内部人员素质差异较大。据统计,中央直属和省级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达40%左右;地市级施工企业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在15%左右;而县级及其以下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差,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仅为5%左右。

1.2 管理水平低 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

1.3 深度不够 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项目中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工作单元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

2 产生原因

造成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施工管理中应用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施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的结果。

2.1 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工程设计多变、工期的确定受行政干扰多、工程进度付款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联系、工程款拖欠等。工程设计经常变化给网络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带来很大困难,使施工企业应接不暇,无法使用网络计划实行施工管理;有些工程建设期限的确定违反科学规律,工程竣工日期一再提前也使企业无法按网络计划去组织管理;工程付款不及时以及付款时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结合,也在客观上减弱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的责任感。

2.2 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 ①传统工作方式的阻碍。传统施工管理采用手工管理,且很多工作都是靠经验来完成的,企业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是因为觉得它会限制行动自由,没有传统管理方式那样得心应手。②施工管理粗放。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随意性比较大,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进度数据的整理、统计、加工、分析能力差,无专人负责等。③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度的管理依赖于横道图管理,对网络计划技术知识的掌握不系统。

3 处理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施工企业提高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水平除了从源头抓起,尽快规范建筑管理体制,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积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高度,通过全面实施网络计划促进企业管理上质量、上水平。

3.1 规范建筑管理体制,为应用网络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 ①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合理确定建设工期。通过建立规章制度,促进工程设计和工期确定科学合理,严禁设计的频繁变更和建设工期的主观确定。②完善项目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理,保证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③建立严格按网络进度计划拨付工程款的机制。工程款拨付与网络进度计划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进行施工管理的自觉性,同时也促使网络计划编制更可行。

3.2 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 ①制定有关规程,加强标准化工作。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制定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管理规程,统一画法、术语和各种类型的网络模型,便于推广和应用。②多途径培养人才。行业协会和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实用的培训教材,举办网络计划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对施工企业的技术领导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掌握网络计划技术;高等学校要增加现代化管理技术课程,使学生毕业后即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③开发适用的网络进度控制软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施工企业应通力合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开发实用的网络进度计划与控制的通用软件,培训使用人员。

3.3 提高认识,注重实效,扎扎实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主体,施工中全面实行网络计划管理是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

3.3.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重要性 网络计划技术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能够提供施工管理所需的多种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合理的组织生产。施工管理中推广应用网络计划方法必将取得好、快、省的全面效果,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对于这个问题,企业的领导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把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放在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去重视,逐步抛弃传统的凭直觉管理的方式,克服困难,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资金,推动网络计划的应用。

3.3.2 采用易于控制的形式 横道图是工程技术人员最熟悉的控制形式,具有直观、易懂、绘制简便、所需时间少、费用低的特点,但缺点是不能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大中型工程的进度控制困难。

3.3.3 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紧密结合 网络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建立在已知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的,施工管理人员除了熟知网络计划方法之外,还应了解各项工作的工艺及组织。根据网络计划法的性质和特点,并非应用网络计划法就一定能任意缩短工程期限,它只限于给管理人员提供应在哪些工作上合理赶工以及工期与成本的关系等信息,从而使增加的费用最少,成本最低。至于能否实施赶工,最终还是取决于施工组织方法和物质技术条件。因此,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控制计划必须与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结合。

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3

自从我国加入WTO,就要求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要尽量与国际接轨,不断的参与到国际性的市场竞争当中去,国外企业参与到我国市场竞争中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为中小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中小企业在物力、财力和人力等各方面都远逊于国外大型企业。它们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开拓能力、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以及获取市场信息能力、融资能力不强,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中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迫切需要解决市场营销问题,认真研究,妥善解决,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

二、网络营销成为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营销手段――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其理念和战略、原则和手段略有不同。传统营销是建立在传统的营销理念和竞争手段的基础之上的,网络营销集传统营销理念和手段的优势,有其自身独有的原则和方法。

在网络营销中,企业必须顺应环境的变化,采用新的竞争原则,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个人市场原则:在网络营销中,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适应个人的需要,有针对地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适应性原则:由于互联性的存在,市场竞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呈现出瞬息万变之势,企业产品能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个人需要,企业行为要适应市场的急剧变化,企业组织要富于弹性,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伸缩自如。价值链原则:一种产品的生产经营会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增值。我们将其整体称作价值链。企业不应只着眼于价值链某个分支的增值,而应着眼于价值链的整合,着眼于整个价值链增值。个性化原则:首先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偏好和品位,据此设计并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企业找出同类型的大量潜在客户,把他们视作一个独立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品牌化原则:为了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网络品牌,而网络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企业最初建立数字产品和基础设施的费用很大,但继续扩张的成本却很小,由此产生了新的规模经济。

三、中小企业参与网络营销的竞争战略分析

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自身能力,改变企业与其他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对比力量,巩固企业现有的竞争优势:利用网络营销的企业,应对现在的顾客的要求和潜在需求有较深了解,对企业的潜在顾客的需求也应有了解,这样,制定营销策略和营销计划才能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便于实施和控制,顺利完成营销目标。企业在数据库帮助下,营销策略具有很强针对性,在营销费用减少的同时,还可提高销售收入。加强与顾客的沟通:网络营销以顾客为中心,其中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相关数据资料。企业可以根据顾客需求,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可大大地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理性和知识性,要求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进行参与,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需求。通过互联网和大型数据库,企业可以以低廉成本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入侵者设置障碍:设计和建立一个有效和完善的网络营销系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旦某个企业已经实现了有效的网络营销,竞争者就很难进入该企业的目标市场。因为竞争者要建立一个类似的数据库,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

网络营销系统比传统企业营销有大的多的竞争能力,是可以获取更多收益的无形资产,提高新产品开发和服务能力。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可以从与顾客的交互过程中了解顾客需求,甚至由顾客直接提出需求,因此很容易确定顾客需求的特征、功能、应用、特点和收益。通过网络数据库营销,更容易直接与顾客进行交互式沟通,更容易产生新的产品概念。对于现有产品,通过网络营销容易取得顾客对产品的评价和意见,从而准确决定产品所需要的改进方面和换代产品的主要特征。稳定与供应商的关系。供应商是向企业及其竞争者提品和服务的企业和个人。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一方面考虑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考虑时间上的需要,即计划供应量要根据市场需求,将满足要求的供应品在恰当时机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生产,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和控制质量。企业如果实行网络营销,就可以对市场销售进行预测,确定合理的计划供应量,保证满足企业的目标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了解竞争者的供应量,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在供应紧缺时能预先订购,确保竞争优势。

四、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作为中小企业,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网络营销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有别于那些资金和组织较为健全的大型企业,因为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创业型或者是发展型的企业。

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必须考虑企业的目标、规模、顾客的数量和购买频率、产品的类型、产品的周期以及竞争地位等;还要考虑企业是否能支持技术投资,决策时技术发展状况和应用情况等。网络营销战略的制订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确定目标优势,分析实施网络营销能否促进本企业的市场增长,通过改进实施策略实现收入增长和降低营销成本;二是分析计算收益时要考虑战略性需求和未来收益;三是综合评价网络营销战略。企业在决定采取网络营销战略后,要组织战略的规划和执行,网络营销是通过新技术来改造和改进目前的营销渠道和方法,它涉及企业的组织、文化和管理各个方面。如果不进行有效规划和执行,该战略可能只是一种附加的营销方法,不能体现战略的竞争优势。

策略规划分为:目标规划,即在确定使用该战略的同时,识别与之相联系的营销渠道和组织,提出改进的目标和方法;技术规划,即网络营销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强大的技术投入和支持,因此资金投入和系统购买安装,以及人员培训都应统筹安排;组织规划,即实现数据库营销后,企业的组织需要进行调整以配合该策略的实施,如增加技术支持部门、数据采集处理部门,同时调整原有的推销部门等;管理规划,即组织变化后必然要求管理的变化,企业的管理必须适应网络营销需要。网络营销在规划执行后,一是应注意控制,以评估是否充分发挥该战略竞争优势,评估是否有改进余地;二是要对执行规划时的问题及时识别和加以改进;三是对技术的评估和采用。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要参与到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必须适应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企业参与网络营销必须适应组织变革,结合市场的特点和不同的消费群体,充分了解消费者的习惯以及当前的竞争环境,制定出实在可行的网络营销方案。

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4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 策略

abstract the lessons and experie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 for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are summarized. the coordinated configuration between hardware platform and system software of mi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plat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software are analyzed. the principle for mis construction which should be followed, i.e., construction by stages, effectiveness for a given period and endurance, is put forward,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and the result of applying it in practical works are expounded.

key words mis; construction; strategy

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mis)工程的组织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一条符合我国电力企业特点,能满足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电力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之路,是从事这一系统工程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的职责。本文在结合组织东北电力信息网络及mis建设工作的实践,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建设原则,并用以指导东北电力信息网络及mis建设实践,带动各基层单位的mis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企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管理的手段与工具。

1 正确认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利用图1所示的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提出的“诺兰(nolan)模型”来分析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单位所处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可以发现大部分单位处于初、中级阶段,少部分单位处于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之中。其表现是:

(1)分散的、独立运行的事务处理(tps)较多,应用之间交换数据多数是采用手工方式,只有少数单位设有数据转换口或共享数据库。

图1 企业mis发展阶段的诺兰(nolan)模型

(2)少数单位有小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mis),还没有中等规模的(即能覆盖几个职能域、信息共享的)mis,而且单位内部的数据还缺乏规范化。

(3)全系统的信息联网困难很大,除了通信和计算机设施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没有建立全系统的信息标准化管理。

(4)人们的信息观念、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传统的管理方式阻碍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

图2为90年代初的研究成果“米歇(mische)模型”,它进一步指出,企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更新阶段。这些阶段的特征不只表现在数据处理工作的增加和管理标准化建设方面,而且涉及知识、哲理、信息技术的综合水平及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成本效益的实时性好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应从5个方面来衡量发展阶段:

(1)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状况及支撑力度;

图2 分析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米歇(mische)”模型

(2)企业核心业务应用和集成程度;

(3)数据库和存取能力;

(4)信息技术组织机构和企业信息意识;

(5)全员文化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

在相当长时期内,由于未能按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办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例子不多,因而使一些企业领导心有余悸,从事这项工作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信心也不足。

2 企业mis实用化困难原因分析

在我国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工作的难度大,成功率低。经研究分析认为有以下原因:

(1)人类经济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农业型经济阶段,工业型经济阶段,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型经济阶段,同时向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过渡。信息化起步较美国晚25~30年,较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晚10~20年。我国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观念、意识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较明显。

(2)自从1946年美国应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始,从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布线,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从生产到网络协议、规约、规范、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各种应用平台软件投放市场、更新开发不断升级、不断改进等,几乎全是按照西方人的习惯而研制和开发应用的,并均由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这对于东方人,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写方块字的中国人来说,在应用开发、网上信息交流等方面困难很大,加之我们对此认识较晚,汉化的工具开发研制没跟上,信息交流的难度就更大。

(3)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对象或服务对象是人与运行机制,这与电力工业信息化的其它方面如调度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所、火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机炉协调控制系统(ccs)、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及计算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信息化诸方面的研究对象和设备或系统相比,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呈现多变性、随机性的特征,因而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实际应用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4)我国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是世人可见的。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适应,企业组织机构、机制、人员等多方面的变化,使得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后,应用效果不理想,造成浪费。虽然一些单项应用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大型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地用于生产实践的范例很少。

(5)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没有进行企业数据环境建设,没有按照自上而下、面向数据的方式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和建设企业数据环境,进而指导自下而上,面向对象进行mis系统集成开发。一些mis扩展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就难以运行和管理,数据加载难度大,应用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与及时交流。

3 坚持mis建设“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原则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遵循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目标,采用信息工程方法,科学地实施mis工程控制策略,是作好这一工作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原则,并以此较好地指导了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mis建设的阶段性

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市场价格在不断变化,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平台开发工具在不断升级,而人们对信息网络系统及mis的认识与需求尚未达到成熟阶段,网络设备与信息资源开发组织也还不够协调,在此情况下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系统信息管理的统一标准是不可能的,应分阶段进行。在初级阶段,采用集成与开发相结合,或先将原有设备与信息资源进行集成,为第二阶段实现统一标准、较高的数据共享打下基础。确定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大型企业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包括企业全面业务信息过程管理也是不可能的,要集中精力解决企业领导最关心的、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和效率、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突出矛盾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和内容。例如mis实用化验收的必备子系统就是第一阶段的基本要求。此阶段内所建设的项目不必多,但要用好,以提高企业领导及各类人员的认识。在资金投入、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可以逐步加以解决。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是要应用,要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急需。一旦目标确定就应在总体数据规划指导下,尽快组织开发,形成成果并迅速组织应用,成熟一个应用一个,使繁杂的日常工作不断地被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所取代。调动和激励业务技术人员主动参与mis建设的积极性。衡量阶段性成果好坏的标志,就是集成开发的系统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逐步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

(2)mis建设的时效性

由于我国企业目前处于改革的新时期,新、旧机制的转变,机构、人员变动较大,因此一个mis开发的周期越长,成功的概率就越低。这就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内抓紧工作,在短期内实现阶段性目标并尽快投入实际应用,待用户需求提高后重新起动,保持经常性的使用。这样,企业领导就会感到投资效果好、见效快;应用者就会感受到确实解决了实际问题;对开发者来说其工作成果得到了社会承认,增强了信心。这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3)mis建设的持久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实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各级干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信息工程开发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1)企业领导的支持与重视,是这一工作成败的关键。企业领导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参与程度,直接影响mis形成后的可用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深度。

2)有一批热爱这一工作,熟悉本企业业务和具有较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软件开发能力的骨干,以不断进取、埋头苦干的精神使mis得以不断完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

3)企业进行mis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较大,约束条件较多。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快,因此就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以保证开发、维护和管理的费用,使固定资产发挥作用。否则投资虽较大,作用越来越小,将造成前期投资的浪费。 4 实践与成果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现代通信网和计算机信息网,以及信息资源网和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实现更困难。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人员、编程人员与各专业部门的专家相结合,互相学习,才能不断地完善mis的集成开发成果。同时必须协调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信息主干网络与广域网建设的关系,系统软、硬支撑与应用软件系统应用的关系,原有子系统的集成与新系统的开发的关系,总体数据规划与应用子系统开发的关系,集团公司与基层单位mis实用化的关系,近期mis建设与长期mis建设目标的关系等。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于1998年初适时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百日工作,抓住机遇,全面组织培养信息化意识,努力压缩“起步”、“蔓延”和“控制”各阶段时间,采用领导动员与专业技术讲座相结合、系统分析人员与业务代表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分散交流相结合等方法,配合总体数据规划工作的同时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在全局范围内进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培训。整个工程经过22名系统分析人员和36个部门的70多名业务分析人员奋战100多天,产生了由47个主题数据库和280个基本表组成的13个系统中的全域数据模型。

在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中,注意了系统网络的建设与机关干部、业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步进行。根据原有子系统的应用情况和工作急需程度,选择一部分子系统进行先期集成开发。在集成开发工作中,充分利用总体数据规划阶段性成果,减少后期修改。在信息资源开发和数据库工程中,强调了总体数据规划成果对后续应用开发的指导作用,由信息中心专业人员和程序设计人员以及业务专家组成56人的集成开发队伍,各个子系统开发小组结合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每周的工作计划,多次滚动修正,确保总体目标的完成。课题领导小组定期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全面协调与检查。1998年9月底,东北电力集团公司mis的20个子系统中已经部分或全部投入试运行,平均数据加载已达60%,初步应用效果已经得到用户的肯定,完成了第二个100天的工作任务。现在东北电力信息网主干网络已联接38个部门1050台桌面计算机和82台网络打印机。广域网络联接国家电力公司和吉林、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及电力企业有关单位的82个局域网,联接桌面计算机达28000台,基本构成了跨省、跨地区的超大型企业信息网络系统。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注重企业数据环境的建设,在总体数据规划的规范下,建立了适应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数据库系统,形成了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集成了办公自动化、计划统计、电网实时信息等20个子系统,积累了3至10年的主要历史数据,运用internet技术,建设了internet站点和“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了综合信息的浏览查询,利用先进的系统平台与软件实现了对系统资源及网络系统的在线监视管理。1998年11月18日,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了由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实用化验收,并被授予mis实用化达标单位的称号。

5 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工程组织的各种关系如何协调处理,直接影响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的成败。

(1)前期准备粗、细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总体方案。由于因素影响多,现状调查和业务目标分析只能作较粗的处理,但目标与任务必须明确,资金与进度要有一定的裕度,以利于实践中进行修正。

(2)服务器、网络设备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的选择要匹配,否则就影响其中某项功能的充分发挥。要优先选择当前市场主推产品、成长性好的厂家,软、硬件支持与技术服务良好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

(3)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是搞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性选择。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也应成为企业领导和业务人员提高信息意识、观念的过程。要正确处理好总体数据规划与数据库设计及子系统应用开发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总体数据规划对应用系统集成开发的指导作用,同时应用开发也要不断补充与完善总体数据规划。

(4)一旦工程项目确定,则应尽快组织网络建设。网络水平是通过应用来检验的。网络建设可分期进行,只要具备条件就应立即运行公共网络信息,例如intranet浏览器、e-mail、ftp、办公自动化等,这样既可检验网络平台建设水平,又可以起到计算机应用人员在网上自我培训的作用,增强使用者利用网上进行信息交换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支持数据库及子系统开发的数据加载、系统调试等工作。

(5)在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中,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主干网的建设,适时开通广域网,使网上信息资源尽快交流。通信网络建设也要尽量超前,如果专线通信条件不具备,也应使现有通信信道联网运行,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5

公路工程施工与一般工业生产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在:生产空间不断变化;施工期限较长;工程项目个性化强。不同工程项目因共用途及地理位置的不同会带来自然和技术经济环境的变化,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增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持续增加。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就有必要实行专业化,因而必须加强项目施工中各工种的协调。

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存在的问题。应用普及率不高。我国现有施工企业,企业素质差别很大,企业发展也很不平衡。据统计,中央直属和省级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达40%左右;地市级施工企业,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在15%左右,而县级及其以下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差,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仅为5%左右;应用管理水平低。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应用深度不够。有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工作单元中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

原因分析造成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施工管理中应用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施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的制约,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工程设计多变、工期的确定受行政干扰多、工程进度付款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联系、工程款拖欠等。工程设计经常变化给网络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些工程建设期限的确定违反科学规律,工程竣工日期一再提前也使企业无法按网络计划去组织管理;工程付款不及时以及付款时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结合,也从客观上减弱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的责任感。另外,目前市场上网络计划的编制软件很多,但适用于进度控制的软件却很少,而且通用性比较差,从客观上阻碍了施工企业应用网络计划实施项目进度控制。

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传统工作方式的阻碍。传统施工管理采用手工管理且很多工作都是靠经验来完成的,企业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是因为他们觉得它会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没有传统管理方式那样得心应手;施工管理粗放。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随意性比较大,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进度数据的整理、统计、加工、分析能力差,无专人负责等;高素质管理人员缺乏。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度的管理依赖于横道图管理,对网络计划技术知识的掌握不系统。

3提高应用水平的对策

3.1规范公路管理体制,为应用网络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合理确定建设工期。通过建章立制,促进工程设计和工期确定科学合理,严禁设计的频繁变更和建设工期的主观确定;完善项目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理,保证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建立严格按网络进度计划拨付工程款的机制。

3.2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制定有关规程,加强标准化工作。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制定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管理规程,统一画法、术语和各种类型的网络模型,便于推广和应用多途径培养人才。行业协会和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实用的培训教材,举办网络计划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对施工企业的技术领导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掌握网络计划技术;高等学校要增加现代化管理技术课程,使学生毕业后即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开发适用的网络进度控制软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施工企业应通力合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开发实用的网络进度计划与控制的通用软件,培训使用人员。

3.3提高认识,注重实效,扎扎实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施工企业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主体,施工中全面实行网络计划管理是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企业的领导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把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放在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去重视,逐步抛弃传统的凭直觉管理的方式,克服困难,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资金,推动网络计划的应用,受的采用易于接控制形式。横道图是工程技术人员最熟悉的控制形式,具有直观、易懂、绘制简便、所需时间少、费用低的特点,但其缺点是不能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大中型工程的进度控制困难。可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调整进度计划后,转换成横道图形式去实施,这种做法既有网络一样的严密性。又兼有横道图简单易懂的优点,减少网络计划实施中的阻力;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紧密结合。网络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建立在已知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的,施工管理人员除了熟知网络计划方法之外,还应了解各项工作的工艺及组织。根据网络计划法的性质和特点,并非应用网络计划法就一定能任意缩短工程期限,它只限于给管理人员提供应在哪些工作上合理赶工以及工期与成本的关系等信息,从而使增加的费用最少,成本最低。至于能否实现赶工,最终还是取决于施工组织方法和物质技术条件。因此,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控制计划必须与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结合,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应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稳步推进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

应用网络计划,从工程规模上讲,应先从较小的工程项目或分部分项工程做起,逐步积累和总结经验。同时还应慎重地选择工程项目,充分证明执行网络计划的工程既省事且效益显著,增强人们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信心;从编制和调整深度上讲,应先粗后细,逐步深入,不断积累管理所需的信息,形成规范的信息收集、整理、统计和加工方法。

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6

同国际电信企业一样,在不断地兼并剥离的过程中,中国电信企业也在设计并实施流程重组。从1995年起,电信管理论坛(简称TMF)总结归纳了电信运营图(Telecom Operations Map,简称TOM),为国际电信企业的流程重组提供了整合规范的流程架构,并为最终实现流程自动化打下了基础。2000年,TOM逐渐发展成为eTOM(Enhanced TOM),成为新一代运营系统与软件(简称NGOSS)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TMF将eTOM递交给国际电信联盟,成为国际电信行业标准。

eTOM的特点

eTOM流程架构是一套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运营与管理的流程组合。

虽然eTOM为电信企业的流程重组提供了框架性的指导,但在中国电信企业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流程都对企业普遍适用,也并非所有的流程都对企业同等重要。因此,在eTOM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程架构,来指导实施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重组。

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架构同国际电信行业标准的eTOM流程架构相比,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架构是eTOM流程架构的子集,反映了中国电信企业现阶段最为关注的流程,即客户管理、产品管理、网络计划建设、网络运行维护四大业务流程,与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大管理流程。每一个业务和管理流程在eTOM流程架构中都有相应的位置。

其次,与eTOM流程架构所不同的是,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架构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流程提高到了与业务流程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些在欧美电信企业已经运行得相当成熟的管理流程,在国内尚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并为广大电信企业所关注。

第三,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企业流程与组织结构相辅相成。近三年来,很多中国电信企业,例如中国电信的本地网与中国移动的省公司,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再造。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分为客户端与服务端,客户端为前端,服务端为后端。市场营销的职能集中在前端,面对客户可以统一界面,并根据市场导向统一调度后端资源。网络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集中在后端,通过流程化的管理模式支持前端业务。与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相对应,流程架构中的业务流程分为客户管理、产品管理等前端流程,与网络计划建设、网络运行维护等后端流程。

电信企业流程重组的八大内容

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信企业也在逐渐探索尝试着流程重组,普遍采用的是“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中国电信选取本地网作为试点,而中国移动则以省公司为单位来推行。流程重组的主要范围在于客户管理、产品管理、网络计划建设、网络运行维护、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七大流程。流程实施通常按照“先业务、后管理”,“先客户、后网络”的顺序。

客户管理流程

在客户管理流程中,电信企业普遍关注的是大客户的管理。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大客户通常指集团大客户;而对中国移动而言,大客户则包括集团大客户及个人高端客户。少数的大客户为电信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收入与利润。我们在客户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按地域、按行业、按产品等分类对大客户进行多维度细分,并通过定期、定性、定量的分析制定个性化的需求方案;

2对大客户所处行业发展趋势和未来业务需求进行分析,从大客户自身发展战略、所处竞争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设计严谨和持续的客户发展计划,以提供前瞻性的服务和产品;

3通过成本盈利分析,根据大客户所能带来的收入、利润以及增长趋势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的大客户管理。

成功实施的大客户管理流程可以为电信企业挖掘大客户的消费潜力,使得大客户能够带来平均5%~10%的额外收入。

产品管理流程

在产品管理流程中,电信企业普遍关注的是新产品的管理。对于中国电信而言,新产品通常指ADSL、IP等宽带或数据业务;而对中国移动而言,新产品则指GPRS、MMS等数据或多媒体业务。成功的新产品是电信企业的收入与利润增长点。我们在产品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客户需求细分为基础的新产品开发体系,并辅以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如产品管理委员会;

2分析竞争对手的新产品策略与企业自身的成本盈利状况,制定相应的新产品开发策略;

3建立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评估机制,衡量新产品的成功率和销售渠道的有效性。

成功实施的新产品管理流程可以帮助电信企业促进新产品的增长率,使得新产品带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一年内翻番。

网络计划建设流程

在网络计划建设流程中,电信企业普遍关注的是网络的投资与工程项目的管理。对于中国电信而言,主要是固线网络的计划建设;而对中国移动而言,主要是无线网络的计划建设。计划建设的网络包括战略性与滚动性两种,战略性的网络计划建设为的是提供新的产品与服务,滚动性的网络计划建设为的是升级扩容与维护现有的网络。合理的网络计划建设可以提高投资效益。我们在网络计划建设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基于集团战略与资本市场的要求,建立网络计划建设投资收入比,每个用户投资额等国内外标杆,预测网络投资范围与投资结构;

2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投资回报率与收入增长率等维度将投资区域与投资项目分级,确定优先投资的区域与项目;

3建立网络计划建设的立项、采购、设计、施工、验收与评估等项目管理流程与项目考核指标。

成功实施的网络计划建设流程,可以给电信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平均节省资本支出达10%~30%.

网络运行维护流程

网络运行维护流程的最大挑战在于一方面要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另一方面要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而这两方面在网络运行维护中是一对矛盾。高效的网络运行维护可以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并节省网络资源。我们在网络运行维护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协调和规范营销中心与网络中心之间的关系,引入服务水平协议(简称SLA),其内容包括协议量与服务等级。协议量在于将市场预测信息反馈至网络中心;服务等级,如开通时间,价格和限制条件等对营销中心和网络中心都具有约束性,从而平衡市场响应时间同资源利用率;

2设计本地网,本省及跨省调度流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形成流程的闭环;

3通过网络资源信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对网络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成功实施的网络运行维护流程,可以帮助电信企业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与网络资源利用率。例如,将跨省电路开通从60余天缩短到30余天,接近国际领先的电信企业四周开通的水平。

战略管理流程

四十余年中国电信行业的垄断,使得战略管理流程成为中国电信企业最为缺乏的流程。严格的战略管理可以增强战略规划与战略执行的联系。我们在战略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建立完整的,由长期战略规划,三年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跟踪及控制,评估及调整这五个关键步骤组成的战略管理体系;

2建立“战略管理委员会”,在公司层面对战略、计划和执行集中管控,完善与预算和绩效流程的接口。通过规范和质询,明确战略、计划、目标、行动和绩效指标的逻辑关系,作为跨部门和单位之间沟通的依据;

3结合战略绩效的管理,建立月度跟踪,季度行动方案调整,和半年度的运营目标调整,贯彻战略的执行。

成功实施的战略管理流程,可以帮助电信企业从基于经验的决策转化为基于分析的决策,帮助前端、后端、职能与区域各部门从分散化的运作转化为整体化的运作。

财务管理流程

在财务管理流程中,电信企业近三年来的努力主要集中于全面预算与成本核算。专业的财务管理是战略规划的信息基础,也是战略执行的资源保障。我们在财务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建立预算管理流程,对营业收入、资产投资、运营成本以及财务结构进行预算编制、跟踪、分析、调整与考核,通过财务模型模拟不同战略环境下的可能成效;同时建立预算管理与战略管理、绩效管理之间的接口,使其三位一体,确保战略与年度计划的执行;

2通过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将电信企业的网络成本与作业成本,分摊到各个地域、客户与产品,分析其盈利状况,以效益为目标,为战略决策与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3结合成本核算的结果进行全面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并减少不盈利的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