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1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教育改革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以往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20__年苏州市和北京市都宣布:从20__年开始,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义务教育。这似乎昭示着,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拉开序幕,农村的义务教育即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峻。20__年,中央党校组织的“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先后奔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并不是20__年统计所说的小学和中学入学率分别达到了98.6%和90%,辍学率远远高于普九所规定的3%,在很多地方达到了6%以上,一些农村学校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比如说武汉市新洲区20__年11所学校有危房,撤掉了8所,按照规定,应该把撤了的还建,8所学校危房全部还建至少需要30万元,而上面的经费只有15万,实际上落实到位的只有3万,基本上都没有还建。目前在农村,一方面由于生源减少,主要来自于计划生育和外出打工,学校进行合并,有些学校没有学生,成了空的;另一方面,村里面因为普九的债务,又把学校固定资产作为偿还债务的重要资本,学校合并并未形成资源整合,达到改善学校环境的目的。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房屋漏水,卫生条件状况很差,现代化教育环境离他们还很遥远。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和心态等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平等,加深城乡之间的隔阂,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比如武汉新洲区的三店街,教师不是超编,而是缺编,50岁以上的老师比重偏大,因为学校工资低,优秀的老师和毕业生都不愿意去。一般说来,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有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300多元,这样还不如出去打工。尽管如此,很多想要进来的毕业生还进不来。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量往城里调,另一方面,学校宁愿增加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学质量,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如城里的二三年级的学生,连自己的姓名都拼写不出来。

(三)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吃紧,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目前农村的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大致徘徊在GDP的2.5—2.7之间,而教育法则规定政府应努力使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远远跟不上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果政府对此漠然,对应负义务举重若轻,则民间设置再多的这个工程那个工程,都近乎杯水车薪。

20__年第二轮农村税费改革彻底取消了农业税,也给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税费改革前,农村教师的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乡级财政拨款、农村教育费附加、从学生中收取的教育集资和中央专移支付;税费改革后,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被取消了,乡级政府和农村不再直接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其经费基木上全落在县级政府身上,而大多数县财政较为紧张,基本上为吃饭财政。这使部分财力落弱的县不堪重负,于是出现了教师工资难以兑现、教育负债偿还无期、学校正常运转困难等问题。在缺乏国家财政拨款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农村教育部门由于财政困难,不得不把增收超过学费的杂费变成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尽管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工资发放已基本有了保障,但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修缮投资经费不能得到落实,学校公用经费运转困难重重;有部分学校欠债问题久拖不决,利上加利,学校已不堪重负。比如武汉市新洲区的58所小学,1998年因此拖欠教师工资68.5万元,1999年拖欠工资29万(一次性奖励工资),20__年是15万,20__年是106.5万,20__年是58.5万(包括一次性奖励工资、班主任津贴、教师药费、“三伏津贴”),共计287.5万元。为了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福利,学校就想办法变相从学生那里收取各种费用。(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性

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错综复杂的改革过程,其中的改造教育思想、重新设计课程、制定评价标准、改革教学活动等都需要有专门的研究。

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主要还是在追求“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总是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改革总是迟缓的。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即除了不断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外,再没有其他的功能。农村与城市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根本不可能都去上大学。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成为这种教育体制和目标的牺牲品。他们中的大多数,苦读八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处境,农民感受不到教育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乡镇企业面临缺乏大量的初、中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工人的尴尬局面。

(五)学生辍学较多,读书无用论出现回潮

一方面受传统愚昧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联系甚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观念陈腐,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之事,而送孩子(尤其是女孩)上学是一大损失;另一方面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小学都没有毕业。

(六)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和人员流动的加强,农村的生源数量在不断下降,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于生源不断减少,人口分散,有些地区非常偏僻,学校进行合并后,学校不能相对集中,无法达到规模效益。加上交通等条件的限制,贫困地区“一师一校”、“小学三年级以前教学班”或“复式教学班”屡见不鲜,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比如说武汉市江夏区的青山岛小学,处在梁子湖上的小岛上,几个年级就2个老师,代所有的班级,所有的课程,这样的教学效果令人堪忧。(2)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也处于尴尬的境地。据推算,全国约有200万流动人口的子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确保他们享受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然而,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以及各项配套措施尚不完善,又受到政策、经费管理困难等多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教育也常常是名存实无。

二、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产生

(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长期以来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稍微有头脑和能力的农民又都去打工,农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村民留下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虽然打工者可以赚些钱回到农村来补贴,但是他们给城市所作的贡献更大,进一步拉大了工农业之间的差距。农村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发达国家一般是在工业化1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反哺农业,我国已经进行了20多年,反哺农业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当然国家这几年对于“三农”的问题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了。

(二)农村教育目标错位,升学教育、离农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

现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大学入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苦读八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同时教育支出是农民最大的负担,很多家庭为此负债累累,陷入恶性循环。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不改变,这一现状也很难改变。但农村职业学校和继续教育受体制和农村产业化还不发达等多重条件的影响,还没有发展起来,导致“有校无生”的状况。

(三)财政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

县、乡财政难以承担两次税费改革后的财政责任。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只负担城市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村、农民自己负担。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后,60左右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义务教育支出,农民的教育负担仍然很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费和大部分教育集资,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大为缩减。在农村地区,教育费附加是补充教师工资不足部分的主要来源,农村教育集资则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国家对于义务教育大概是承担9%,省里面承担13%,大头由县里承担。教育经

费几乎要占去县财政经费的半壁江山,还有公务员工资等很多事务需要完成,县财政就经常克扣其他的教育经费来维持县财政的正常运转。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根本无法填补的,学校公办、民办教师的津贴费和代课教师的工资没有了来源,只好纷纷外出打工。城乡之间同等教师工资差距一般是在一倍以上,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必然是使得好的资源流向城市,进而造成了城市越来越发展、农村越来越困难的马太效应,陷入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四)社会、家庭、家长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教育产业化改革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最现实的结果就是很多农民不愿意承担这种高昂的教育风险投资,读书无用论开始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乡镇企业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农业劳动力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甚少,甚至相对还在下降。家庭收入的减少直接影响农村学生的求学积极性。很多特困户、贫困户家庭辍学的原因就在于此。加上农村很多地区观念陈旧,家长文化水平低,没有法制观念,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是自己的私事,不知道送适龄子女读书是家长法定的义务。而某些家长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让学生辍学早点赚钱,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三、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政府要转变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要废除一切与民夺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通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要提高农村的社会地位,这既要清除来自社会的障碍,又要清除农民自身的障碍,培养农民维权、用权的权力观。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要向农村有所倾斜。

(二)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0__年总理提出了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一要推进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成人教育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两者都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在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积极发展公办教育,同时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三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办好农村学校,关键是要有好校长、好教师。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通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四是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几年有一个较大发展。

(三)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总理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特别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要广泛动员高校和科研所参与。对于农村的扶贫不能局限于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技术的扶贫上来,由高校出技术,由农民出劳力,资金由几方共同投资解决,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发挥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同时高校要通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通过农村职业学校逐渐形成规模和效益,把农村职业教育办起来,使得当地农民可以就在当地打工,促使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要建立为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服务的科研体制,如建立农村教育研究所、农村科技推广培训中心、农村教育学院等。借鉴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重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农村教育的经验,加强对农村发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主体地位,预防辍学率的上升

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年开学前,地方政府必须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把好入学关,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

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一经发现在校生辍学,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责令其复学。对16周岁内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参考文献

[1]《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教育部出台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

石油教育20__年03期,第94页。[2]张军凤、王银飞,《平等配置义务教育经费──兼谈“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基础教育参考20__年01期第33~34页。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2

关键词:农村 家庭教育 现状 对策

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个体出生后社会化的第一个环境,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家庭教育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因此,研究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学术界对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作了不少研究,出版了一些相关著作,也发表了不少文章。但相对而言,对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研究不够。为了解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情况,笔者对具有显著农村地区特色的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山区的家庭教育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据此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相关情况及我们关于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略作论述。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恩施州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辖长梁、茅田、龙坪、三里、花坪5个乡和业州、红岩、高坪、景阳、官店5个镇,共有368个村(社区居民委员会),3614个村民小组。Www.133229.COm总户数148676户,总人口507672人,其中城镇人口7.48万人,农业人口43.29万人。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长梁、高坪等乡镇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197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为193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6%。其中男家长85人,占44.04%,女家长108 人,占55.96%;小学文化程度6人,占3.11%,初中文化程度46人,占23.8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120人,占62.18%,大专文化程度21人,占10.88%。其中幼儿园家长8人,占4.15%,小学生家长66人,占34.20%,初中生家长106人,占54.92% ,高中生家长13人,占6.73%。问卷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共27个问题。此外,还收集和查阅了相关家庭教育的文献,以便比较当前家庭教育与过去之间的差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1、部分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通过访谈及相关文献发现,过去不少家长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观念的影响,只顾及孩子的学习成绩,想让他们考大学上重点。因此不断向子女灌输读书上大学最重要的思想,且把上大学作为孩子成才的衡量标准和唯一出路,从而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及心理的健康发展①。但是,这种教育观念已经逐渐发生转变,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逐渐打破了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培养目标单一的弊端。调查发现,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有不同的侧重,其中有30.05%的家长认为思想品德在孩子发展中最为重要。(如表1)

2、大部分家长更加关心孩子的教育。在过去,由于社会节奏急剧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在农村也不例外。一些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地里的农活或是其它的一些琐事,很少有时间来教育孩子。据调查,这种现象逐渐在发生转变,现在大部分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更加关心了, 52.33%的家长几乎每天都会与孩子进行交流,他们交流的主要方式是正式谈话或闲聊。当被问到“孩子跟您聊起学校的事,您的反应如何?”70.47%的家长愿意专注地听并给予意见。同时大部分家长也表示愿意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之中(如表2)。

3、大部分家长更加重视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民主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前提,教育方式也有民主和专制之分。据相关资料表明,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去特别是在农村家庭中长辈具有绝对的权威,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习惯于打骂孩子②。据调查,当前这种现象正在逐渐转变,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逐渐转向赏识教育、说服教育,77.20%家长开始重视民主的教育方式(如表3)。

(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1、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仍有失偏颇。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前苏联教育家苏

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所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③。但通过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家长认为孩子成才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成才要靠学校老师(如表4)。因此,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只是停留在满足物质层次,而忽略对孩子必要的家庭情感教育,把本来属于家长责任范围的事推给了学校老师。通过访谈发现,许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期,外出打工赚钱,留下了许多缺少家长关爱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外出务工者对自己孩子的成长特别是教育关心极少,使得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成为当前农村教育中的难题之一。

2、不良的特别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仍然存在。孩子往往喜欢模仿成人,而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孩子模仿最多就是家长。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的准则和楷模,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虽然许多家长口头上常说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只重言教却不重身教(如表5)。同时调查发现家庭教育也缺乏良好的氛围。例如,孩子在学习时,许多家长沉湎于聊天、打牌、打麻将等,这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访谈中还了解到,一些家长虽然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教育孩子应该赏识、鼓励、说服,但在行动上教育孩子仍然简单粗暴,以抱怨训斥为主。尤其是对不爱学习的孩子,有些家长或放任自流或打骂训斥。据我们的调查,有10.88%的家长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粗暴地对待孩子,而有59.07%的家长偶尔会粗暴地对待孩子。只有30.05%的家长选择了从不粗暴地对待孩子。还有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太调皮,不得不采用强制手段。

3、家庭教育信息获取渠道闭塞。在地处比较偏僻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各方面的信息都还比较闭塞。因此,一些先进家庭教育方式和关于家庭教育的专家讲座是许多家长从未接触过的。从调查结果来看:52.33%的家长开始关注教育方法,但有近一半家长还没有关注教育方法或是不知道怎么关注(如表6),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而不知道怎么关注或是由于经济条件差而没有条件关注。比如,不知道如何去订阅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报纸或是没有足够的资金等等。

三、对策与建议

青少年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辅助,政府支持是保障。所以青少年的教育不能只看作是学校的事,只依靠学校来完成,还必须有家庭、社会、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一)强化政府统筹与指导作用

1、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优化公共教育资源。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要 “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

2、重视家庭教育立法,确保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由于家庭教育缺少立法,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长期得不到确认,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的投入与保障、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等等,也都受到严重影响④。因此,有关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家庭教育条例与法规,建立和完善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确定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具体实施,使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

3、开办家长短期培训班,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考虑到在农村,许多家长空闲时间并不多以及可利用资源稀缺。农村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积极组织一些短期的教育培训活动,请专家进行函授,使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相信通过这样的短期培训可以使家长逐渐懂得或者是学会探索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不断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各种教育资源

1、大众媒体应该充分发挥为家长提供获取家庭教育理论、方法与经验的平台的作用。虽然农村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但是电视机早已普及。因此,可以倡导在地方电视台设立农村家庭教育专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创办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报刊或者开办网站,教给家长科学育儿的方法,为家长们提供经验交流的平台,共同解决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

2、充分发挥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作用。在农村,校外教育机构较少,有关部门应该逐步建立起校外教育网络。如在每个镇、每个镇下的办事点都建立起具有藏书、教育、娱乐等综合教育功能的社区学习活动中心,并定期开展相关的免费的教育活动,以使人们特别是学生和家长在这里获得多方面的教育。

(三)充分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1、重视教师家访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教师家访给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创造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教师家访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通过教师到学生家访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居住环境、家庭结构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等,是获取家庭教育信息的有效渠道;其次,教师可以把家访作为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情况的好机会,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内容、计划、方式、目标,以便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最后,通过教师家访,可以有效地巩固和延伸学校教育的成果,以便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2、切实办好家长学校,搭建信息平台。家长学校是当前普遍推行的一种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学校可以组织有经验的班主任教师,通过系列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组织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教学。通过家长学校的活动,不仅搭建了学校和家长联系的平台,利于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而且能够使家长获得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的指导。

(四) 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1、扬长避短,积极疏导,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扬长即发扬优点,避短即克服缺点。家长应学会抓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引导孩子用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使自己的孩子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身上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并给予鼓励,需要注意的是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对于孩子身上的缺点要明确指出,正确引导,使其改正,从实际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家长应改变“棍棒下面出孝子”这种落后的教育思想,切忌打骂或侮辱孩子的人格。简单粗暴的方法也许在短期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现象或是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增加了孩子的反抗抵触情绪。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将赏识教育落实在观念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2、身教与言教相结合,学会运用榜样教育。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古以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而且还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家长应通过自身的读书学习,努力为孩子创设出一种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家长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履行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同时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也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将家庭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去。

参考文献

①鲁忠义、刘国学.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调查报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1):129-133.

②于佩琴、张玉霞等.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高校教育研究,2009(1):106-107

③ b. 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a].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67.

④熊少严.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若干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4):46-49.

⑤赵文华、马国彦.教师家访的教育功能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1993(4):25-29.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3

[关键词]西部农村 英语教育 城乡二元结构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评价制度 教育公平

一、引言

1949年以来,中国教育在曲折前进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解决了教育发展和实际工作中的若干问题,使教育事业有了迅速地发展。毋庸讳言,60年来中国西部农村英语教育业也存在若干问题与失误,而只有发现问题、认识失误,才能防止重蹈覆辙,并使西部农村英语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的向前发展。

当前,西部农村英语教育的问题

(一)教育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水平差距过大,教育公平的问题突出

1.学生基础差,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严重脱节

现在国家要求小学三年级就开展英语教育,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但实际上,很多农村小学还没有开设英语课,不够重视,使小学英语教学效果不良。而中学英语起步高,跨度大,使中学英语难以全面提高,难以使学生共同发展,导致学习两级化。

2.办学设施简陋,教学设备陈旧

目前只有极少数学校建有语音室和电教平台,部分学校有录音机、电视等电教设备,但与教材相关的配套材料缺乏,农村和初中的英语教学在很大范围内仍是“一支粉笔,一名教师,夹着课本走进课堂”的局面。

3.缺少语言环境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勉强说几句英语,而课后一旦对他们说两句英语,他们就认为不正常。学生缺乏说英语的语言环境和说英语的机会。

4.英语师资欠缺,部分英语教师水平不高

英语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对英语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的要求不言而喻。由于农村教师流动性大,所以农村教师缺编严重,很多英语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在英语专业知识上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课改”之下,许多农村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不知怎么教”、“按经念教”、“自以为是的教”、“摸着石头过河的教”等现象。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政府再教育在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往往出现“锦上添花”,导致西部与东部、农村与城市、同一区域的不同学校之间差距拉大。从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很来看,中西部教育落后于东部教育。调查表明:东、西部生均预算类教育事业费一项的差距就超过三倍。从城乡发展不平衡来看,近年来全国预算教育经费约60%用于义务教育,其中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只有35%左右。教育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

(二)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模式任然左右着英语教育

中、高考考哪儿,教师就教哪儿,考什么教什么这一现象早已成为现实。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仍注重讲解,讲透语言点,语法及句型结构反复造句,课文及对话加强背诵,这样做大大加大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中考、高考,考试内容以笔试为主,即使考听力所占比重也很小。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月月考、周周考,月月排名、周周排名。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将大量的时间用来改试卷,很少注重听、说、读、写。学生满脑都是语法的概念,听说等应用能力很差。学生花几乎全部在校的时间来应付考试,可一旦考试结束后,脑袋里面什么都没有,更不说学生能力地培养和提高。

(三)教育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法单一

上课时所采取的方法要么是“老师以前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学生”,要么“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四)教育评价制度不够完善

过分强调教学的甄别功能,忽视教学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传统评价的目的单一。传统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教学的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而评价结果往往与被评价者的奖金、荣誉、职称和职务的晋升、聘任等直接挂钩。甄别成为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通过评价把教师分成三六九等。由于教学评价的结果被凝固化,被评价者对评价反馈的内容没有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分析和反思更没有制定和实施改进的措施,很难真正调动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学评价促进被评价者发展的功能。

评价主体单一,忽视多元参与与和自我评价的价值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往往被拒绝介入,常处于被动消极地位。这种单方面、直线的评价,造成信息资源单一,评价结果很容易片面,不利于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由于评价结果没有得到交流和沟通,是被评价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动能的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评价方法单一,过分依重量化结果和传统的纸笔测验分数,忽视多种方法的运用

评价内容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三、当前面临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要从非均衡配置走向均衡配置,尽快建立公共教育体系

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在教育配置方面必须取消重点学校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教育二元体制,逐步建立由公共财政依法保障的城乡统一的基础教育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二)在教育评价机制方面,要从单维度、单因素评价走向多维度、多因素评价,尽快建立现代学校教育评价体系

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观。“应试教育”评价观在于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依据。建立素质教育的学校教育评价观,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符合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素质教育有效进行的由多维度、多因素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逐步实现教师交流,增大教师培训力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英语教育的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农村区域的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力度、交流力度,形成统一管理制度,促进区域内城乡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要尽快建立起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定期流动和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扩大实施农村教育硕士培养计划,探索教育硕士培养与特设岗位相结合的新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农村学校任教,全面推动师范生实习支教行动计划。

(四)教育行政作为,治理“应试教育”,改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一个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历史起点,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注重内涵建设、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在这个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是最为重要的任务。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4

论文摘要: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认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关注的重点将逐步由数量向质量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和教育研究的焦点问题。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学校,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认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而,在此阶段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进行研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贫乏。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最大的实际,也是最大的困难。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这些年农村的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仍是远远低于城市教育事业费用支出。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都非常缺乏,甚至有的学校连教室都还是危房。试想,在这样一种条件下何谈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说,正是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学师资薄弱,制约教育质量。

农村教师素质是制约农村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民办、代课教师支撑着农村基础教育。现任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较难胜任新时代的教学工作,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虽然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大量的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来,但总的来说比例还是过低,难以应付教学的需要。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大量存在和公办专任教师的严重短缺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与健康发展。

(2)青年骨干教师大量流失。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许多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或是通过关系调到上一级学校,或是调离现有教育教学岗位,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师资力量。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影响了当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换散,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3)教师素质与能力水平偏低。我国农村小学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当前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需求。近年虽然经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教师的学历达标了,但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而且不少教师的职后学历教育与其所授科目不配套。

3.新课程改革的“城市取向”并不适应农村小学。

现行新课程改革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全国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有明显的“城市取向”,无视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少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这无疑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是不适应的。加之农村学校课程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校长还是行政干部、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农村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将学生送出“农门”,进入大学,或进到城里。新课程的理念并没有深入农村教师和学生心中。而且现行教材以城市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切实际和偏难,致使部分农村学生难以胜任,成为学业的失败者,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而被迫辍学。

4.教学缺乏规范管理。

一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过于重视县一级中心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村小当作小儿科,疏于管理。加之一些农村小学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当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有些学校沿袭旧制,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全体,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而现今许多农村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失衡。现在农村许多成年夫妇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将子女交给老人或亲戚照顾,甚至将他们独自留在家中。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平时缺乏父母的管教,再加上老人们的溺爱,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督促,而老人的管教毫无力度和效果,部分学生经常缺课、逃课,还影响了其他学生,造成学校学风不正、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下降。

二、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的思考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偏低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仅仅应从制度、机制上来改革,还应从人们的观念上来更新。因此,就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呈现的状况来看,理应从以下入手。

1.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经费短缺带来的困难是农村最大困难,无外乎是校舍、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的缺乏。构建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保证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下限”投入是当务之急。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理应法制化,而且要重视农村地区差异,按东、中、西部三类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不同的政府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资源不合理的状况。

2.提高师资,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鼓励和引导有经验的教师和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任教。在切实落实工资和国家规定的各项补贴补助待遇的同时,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在住房、医保、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待,拓展他们的生存空间,增加教师的发展机遇。二是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切实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教育和经常性培训。鼓励和要求教师通过在岗培训、定期进修、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按照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提高学历学位层次。三是认真组织中小学短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实施骨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整合课程,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农村学校无法适应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国家制定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的问题,应该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整合优化。在坚持《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改革现行教材。可由各省(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编写教材,有必要考虑城市普及型和农村普及型两种版本,在农村版本中要体现对农村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教材改革要坚持两个适合的原则:一是难度适合农村大部分学生,着眼于所有学生打好基础;二是尽量适合各地实际,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要理清思路,合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课改,以职业指导为突破口,分类分层教育,让人人都能进入不同的学校升造,最终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4.规范管理,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学校管理层要积极为提升自身教学管理水平、改变落后观念、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而努力,尽力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形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办好学校要依靠全体教师,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教学、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措施,调动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5.转变观念,学校、家庭相互支持。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虽然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家长在观念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就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因此在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办好学校,充分利用有限的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农村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共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王嘉毅.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研究述评[J].教育评论,2007,(11).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5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思考

一、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基本现状

1.思想认识偏离

体育是一项对学生理论知识、认知能力、实践技能都有巨大指导意义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思想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对于农村小学来讲,小学体育教学市被当做一项“副科”进行教学规划的,教学课时少、专业教师少、新教学理念难以实施是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只注重班级的体育教学的授课数量,忽略体育教学的质量,久而久之,学校对体育教学的指导和检查就流于形式。由于小学(特别是农村)绝大多数体育课老师,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体育教学认识不够,把上体育课完全当成了老师个人行为,我行我素。相对而言,很多时候体育课成了自习课或别的课等。由于诸多原因的制约,很多小学体育课没有专职老师,学校在课程编排上尽量包管语文、数学课程教学,再考虑其他课

程的任课情况。所以出现了老、弱、病残的老师带体育课,并且这部分老师还兼职学校其他事务,学校其目的,是为了减轻这部分教师的包袱,认为体育课没有作业,只要把学生管好,不出安全难题为原则,所以这些老师从思想上就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久而久之,使其他兼职体育课老师也抱着应付的态度上体育课。

2.教学设施短缺

随着小学入学高峰的渐退,各地都以布局调整,撤并部分村小和边远山区的学校,整合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达到聚全体之力,办优质教育之举。这样以来,合并校很难承受突如其来的压力,尤其,学生的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很难承担体育教学和大课间活动,好多体育课老师不能克服暂时的困难,采取了悲观应付的态度,认为上不上体育课无关紧要,只要上好语文、数学是明智的选择,并且学校在课表的编排上,没有考虑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合理分配和科学的统筹,使本来不能重负的场地和有限的器材,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活动场地、体育器材短缺现象愈发严重。无形中使体育课老师,把体育教学当做是“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皆自由”。采取了放羊式的教学,没有真正发挥现有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最大功效。

3.经费投入不足

就拿我所处在的学校来说,一些体育活动和学校运动会都难以正常进行,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制约,学校经费只能维持学校的日常办公,没有更多的资金去购置、维修学校体育器材。这些年以来,上级配发的器材也未及时补充,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体育课使学生无味,老师乏味,大课间活动成了全校老师的包袱,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受到大大的折扣。

二、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1.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要改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提出了四点课程价值内容。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及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单纯的教师布置任务与游戏课堂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标准终身体育的理念才能走出体育这门“副科”的雾霾。鉴于此,作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树立“求知创新”、“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把教育作为目标的思维定势,对体育的目标、功能、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重新认识。

2.不断加大重视力度

对于偏远的农村学校而言,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明确体育教学在学校中的重要意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还对教育教育功能应该有足够的认识,掌握本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针对本校体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结合本校实际,订购适合学校体育教学的教材。当然,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用于课堂教学。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还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积极争取在高等院校的体育专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来,缓解体育教师不足问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体育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对待,使得体育教学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

3.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对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也顺应了现在提出的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的口号。如果一名体育教师没有渊博的文化内涵,没有过强过硬的专业技能知识,怎么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呢?因此,要当好一名优秀的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素养,有过硬的专业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带来的教学新形势,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身体力行,用自己高尚情操来感染学生。为此,应主动建立起“以人为本”新的体育教育观念,改进过去那种偏重于一个技术动作如何教、一个身体部位怎么练的“物化”思想,坚持以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要对学生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求同存异,因材施教,创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强身育人”、“健身育人”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4.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这是绝大多数教师研究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的教师而言更是难上加难。之前记得在一次全县教师培训中,教研员说,只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充分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课。其实,这种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于农村小学。通过九年的亲身经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找到能满足学生精神需要的方法,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想法,不能让学生觉得上操场好象上刑场一样。提出了现在的体育教学有些教师还是以竞技项目为主,以增强体质为教学目标。如果干巴巴地讲授,会使小学生本能的好奇心、参与欲望和表演能力受到压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生理、心理疲劳,严重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学习效率。若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的优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就会变得丰富、形象、有趣味,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同时,教师应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激发出对学习的无限热情。因此,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润青.关于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考[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4):11-13.

[2]邵华,顾美蓉等.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1996(1)11-12.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6

1.思想认识偏离

体育是一项对学生理论知识、认知能力、实践技能都有巨大指导意义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思想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对于农村小学来讲,小学体育教学市被当做一项“副科”进行教学规划的,教学课时少、专业教师少、新教学理念难以实施是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只注重班级的体育教学的授课数量,忽略体育教学的质量,久而久之,学校对体育教学的指导和检查就流于形式。由于小学(特别是农村)绝大多数体育课老师,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体育教学认识不够,把上体育课完全当成了老师个人行为,我行我素。相对而言,很多时候体育课成了自习课或别的课等。由于诸多原因的制约,很多小学体育课没有专职老师,学校在课程编排上尽量包管语文、数学课程教学,再考虑其他课

程的任课情况。所以出现了老、弱、病残的老师带体育课,并且这部分老师还兼职学校其他事务,学校其目的,是为了减轻这部分教师的包袱,认为体育课没有作业,只要把学生管好,不出安全难题为原则,所以这些老师从思想上就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久而久之,使其他兼职体育课老师也抱着应付的态度上体育课。

2.教学设施短缺

随着小学入学高峰的渐退,各地都以布局调整,撤并部分村小和边远山区的学校,整合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达到聚全体之力,办优质教育之举。这样以来,合并校很难承受突如其来的压力,尤其,学生的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很难承担体育教学和大课间活动,好多体育课老师不能克服暂时的困难,采取了悲观应付的态度,认为上不上体育课无关紧要,只要上好语文、数学是明智的选择,并且学校在课表的编排上,没有考虑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合理分配和科学的统筹,使本来不能重负的场地和有限的器材,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活动场地、体育器材短缺现象愈发严重。无形中使体育课老师,把体育教学当做是“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皆自由”。采取了放羊式的教学,没有真正发挥现有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最大功效。

3.经费投入不足

就拿我所处在的学校来说,一些体育活动和学校运动会都难以正常进行,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制约,学校经费只能维持学校的日常办公,没有更多的资金去购置、维修学校体育器材。这些年以来,上级配发的器材也未及时补充,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体育课使学生无味,老师乏味,大课间活动成了全校老师的包袱,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受到大大的折扣。

二、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1.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要改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提出了四点课程价值内容。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及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单纯的教师布置任务与游戏课堂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标准终身体育的理念才能走出体育这门“副科”的雾霾。鉴于此,作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树立“求知创新”、“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把教育作为目标的思维定势,对体育的目标、功能、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重新认识。

2.不断加大重视力度

对于偏远的农村学校而言,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明确体育教学在学校中的重要意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还对教育教育功能应该有足够的认识,掌握本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针对本校体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结合本校实际,订购适合学校体育教学的教材。当然,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用于课堂教学。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还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积极争取在高等院校的体育专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来,缓解体育教师不足问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体育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对待,使得体育教学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

3.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对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也顺应了现在提出的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的口号。如果一名体育教师没有渊博的文化内涵,没有过强过硬的专业技能知识,怎么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呢?因此,要当好一名优秀的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素养,有过硬的专业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带来的教学新形势,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身体力行,用自己高尚情操来感染学生。为此,应主动建立起“以人为本”新的体育教育观念,改进过去那种偏重于一个技术动作如何教、一个身体部位怎么练的“物化”思想,坚持以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要对学生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求同存异,因材施教,创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强身育人”、“健身育人”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