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科目学习经验总结范例6篇

优势科目学习经验总结

优势科目学习经验总结范文1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寒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300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公文有约编辑)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入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掌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情况,总结了以往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我院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各学院不仅发动广大同学深入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各年级、班级还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学后组织了学生召开座谈会,汇总掌握有关情况,向院团总支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院开展好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各个年级的汇报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次调研显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区优势,知识优势以及年龄优势,通过调研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不为所知的东西,获得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考察访谈活动。我们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访谈活动,青年学生在学习考察访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的生动现实和杰出成就,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学习领会了党的十七大的精神实质。我院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考察访谈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优势和优良的政治素质,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品、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支教扫盲、文艺演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等多种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在服务中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寻访党的革命历史旧址、走访老党员、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地方党政干部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了基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学习和借鉴新鲜经验,接受正面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1)组织留校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社区,宣传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社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事、做实事;

(2)组织返乡同学依照“就地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律咨询、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活动,为城市、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四)“繁星计划”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按照中共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去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基础上,继续利用了寒假的时间,深入研究分析社会各方面状况开展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开学后各年级抓紧汇总了有关调查报告,择优上报院团总支参加评奖。

(五)寒假社会调查和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利用的返乡机会,自主的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了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

(六)“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挑战杯”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全面展开。参赛学生充分利用了寒假时间,做好课外学术科研项目立项准备,并投入项目运作。经济学院的各个系、各个年级重点准备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做好了重点项目的论文撰写、调查实施和实验测试、实物制作等工作。下学期初,学院将选择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备战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活动的特点

1、我院的本次活动将宣传实践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把社会实践与个人青春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今后学生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自发性和有组织性结合。本次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同学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去实践“三个代表”及科技下乡知识宣讲活动

优势科目学习经验总结范文2

今年寒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300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

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入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掌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情况,总结了以往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我院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学院不仅发动广大同学深入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各年级、班级还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学后组织了学生召开座谈会,汇总掌握有关情况,向院团总支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院开展好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依据。

通过各个年级的汇报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次调研显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区优势,知识优势以及年龄优势,通过调研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不为所知的东西,获得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考察访谈活动。我们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访谈活动,青年学生在学习考察访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的生动现实和杰出成就,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学习领会了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实质。

我院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考察访谈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优势和优良的政治素质,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品、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支教扫盲、文艺演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等多种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在服务中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通过寻访党的革命历史旧址、走访老党员、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地方党政干部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了基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学习和借鉴新鲜经验,接受正面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1)组织留校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社区,宣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社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事、做实事;

(2)组织返乡同学依照“就地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律咨询、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活动,为城市、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四)“繁星计划”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去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基础上,继续利用了寒假的时间,深入研究分析社会各方面状况开展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开学后各年级抓紧汇总了有关调查报告,择优上报院团总支参加评奖。

(五)寒假社会调查和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利用的返乡机会,自主的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了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

(六)“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挑战杯”山东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全面展开。

参赛学生充分利用了寒假时间,做好课外学术科研项目立项准备,并投入项目运作。经济学院的各个系、各个年级重点准备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

做好了重点项目的论文撰写、调查实施和实验测试、实物制作等工作。下学期初,学院将选择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备战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活动的特点

1、我院的本次活动将宣传实践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把社会实践与个人青春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今后学生创业打下良好基矗

3、自发性和有组织性结合。本次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同学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去实践“三个代表”及科技下乡知识宣讲活动。

优势科目学习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Mann-Whitney U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地理科学;文理成绩

中图分类号:K901;C922;C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39-03

中学阶段文理分科问题在中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关于文理之分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综观各种观点,人们争论的焦点大致有两个:一是站在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赞同取消文理分科;二是站在学生学习负担角度反对取消文理分科。随着学科的交叉性及综合性越来越强,发达国家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钱学森也提出理、工、文兼容并蓄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理分科对大学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微观尺度上,中学阶段文理分科对地理这一学科的影响无疑是尤为突出的,因为高中阶段地理科目属于文科,而在大学阶段地理科目属于理科,甚至有些年份或有些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只招收理科生。随着社会发展,地理科学专业已文理兼收,但检索到的关于地理科学专业文理科学生学习成绩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的研究尚少,针对文理科生在学习地理科学专业方面谁更具有优势等问题,本文展开一系列地探究分析,以期为是否取消文理分科及制定地理科学专业招生政策等方面提供参考。

一、数据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以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2006~2010级学生学习情况为例开展研究,所需要的2006~2010级学生成绩数据来自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务处,2006~2010级学生的文理背景数据来自河南大学档案馆,通过Excel进行两类数据的连接合并,进行数据有效性检查,并生成SPSS软件所需要的数据格式。

(二)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简称M-W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简称K-S检验)进行文理成绩的均值检验比较。Mann-Whitney U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它们相对于T检验等参数检验的优越性是不要求样本总体服从某种分布。运用标准差分析文理成绩的离散度。以上统计分析均在SPSS软件中进行分析。

(三)课程性质划分

本文根据河南大学教务系统的学科分类办法将地理科学专业大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分为公共基础平台课、公共教师资格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课和专业任选课5大类。(见表1)

二、结果分析

(一)差异性检验概率统计

在SPSS软件平台中对2006~2010级地理科学专业文理科学生成绩的差异性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差异性检验概率统计结果见表2。如果检验概率大于或等于0.05,则认为差异性不显著,反之则认为差异性显著;如果Mann-Whitney U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中一个认为差异性显著,另一个认为差异性不显著,则认为差异性一般。

横向分析发现公共基础平台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两类课程的文理科学生成绩差异性显著,公共教师资格课和专业任选课的文理课学生成绩差异性不显著,学科基础平台课的差异性一般,将所有科目汇总检验结果显示文理科学生成绩差异性总体显著。

从纵向分析看,差异性不显著的课程呈减少趋势,文理科学生成绩差异性朝着总体显著的趋势发展,2010级文理科学生的所有课程成绩均呈现显著差异。

(二)文理平均成绩对比分析

前文分析得到文理科学生成绩间存在显著差异,下文进一步分析两者差异的具体表现,分析是否文科生在学习地理科学专业方面比理科生更具有优势。

2006级文科生的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均高于理科生的平均成绩。其中就文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的公共基础平台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而言,文科平均成绩分别高于理科成绩3.4分、3.3分,说明在这两类课程中文科成绩明显优于理科。其他课程成绩差异性检验表明其文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别,但文科平均成绩较理科平均成绩高。据所有科目综合分析,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成绩2.3分,具有显著优势。

就2007级文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的专业基础平台课而言,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成绩2.7分,明显优于理科成绩。其他课程文理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就平均成绩而言,理科学科基础平台课成绩高于文科成绩,其他课程均为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成绩。据所有科目综合分析,文理成绩总体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稍占优势。

2008级文科生的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均高于理科生的平均成绩。其中就文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的公共基础平台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而言,文科平均成绩分别高于理科成绩1.8分、2.7分,明显优于理科成绩。据所有科目综合分析,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成绩1.3分,具有显著优势。

就2009级文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的专业基础平台课而言,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成绩2.1分,明显优于理科成绩。其他课程文理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就平均成绩而言,2009级理科成绩高于文科成绩的课程有公共教师资格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理科分别高出文科2.4分、2.8分,但差异性检验分析表明这种差异并不显著。其他课程成绩为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成绩。据所有科目综合分析,文理成绩差异性一般,文科稍占优势。

2010级所有课程中文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成绩,其中两者在公共教师资格课、专业基础平台课及学科基础平台课中的成绩差异均在10分左右,所有科目的平均成绩相差6.7分。

横向分析,2006~2010级地理科学专业中,文科生的公共基础平台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的平均成绩均总体上显著高于理科成绩。这是因为文科生在高中阶段对公共基础平台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中的多数科目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学习,而理科生在高中阶段对这些科目则很少或没有深入学习。2007级和2009级理科生的学科基础平台课平均成绩高于文科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高等数学两科的影响,因为文科生受高中数学功底的影响,在这类科目中的成绩明显低于理科生。因此,高中文理分科对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影响。

(三)标准差分析

标准差反应了数据序列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就越大;反之,离散程度就越小。分析表4,文科成绩标准差大于理科成绩标准差的课程仅有2007级的公共教师资格课、学科基础平台课,2008级的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任选课和2009级的公共教师资格课,其他课程的成绩标准差均表现为理科成绩标准差大于文科成绩标准差,说明总体上文科成绩较理科成绩稳定。纵向分析,理科成绩标准差增大趋势及幅度显著,说明理科生成绩有两极分化趋势或现象。

三、结论

通过对2006~2010级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文理科学生成绩的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总体上文科平均成绩较理科成绩高,其中在公共基础平台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两类课程上,连续5届文科成绩显著优于或一般优于理科成绩,所有科目中无理科成绩显著优于文科成绩的现象。

2.总体上文科成绩的标准差较理科成绩小,文科成绩较为稳定,理科成绩有两极分化的趋势或现象。2010级中,出现了文理成绩显著分化的现象,文科成绩明显优于理科成绩。

3.综合以上分析,高中文理分科对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影响,适当扩大地理科学专业文科生的招生比例,将可能有利于提高专业总体成绩。

参考文献:

[1]钱钟.关于文理分科相关问题的认识[J].教育与考试,2009,(2):27-31.

[2]顾彬彬,杨小微.从分科施教到分类育人——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的纠结与转换[J].基础教育,2011,8(1):41-47.

[3]邓晖,宋文.从教育评价制度中看文理分科问题[J].科学教育,2009,15(3):1-3.

[4]陈明龙,傅敏.从高中学科地位的异化看文理分科的取消[J].教学与管理,2010:71-74.

[5]罗立祝.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与高考改革[J].教育与考试,2009,(2):32-35.

[6]李叶峰.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阈下的高中文理分科[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4):14-16.

[7]霍益萍.也议“文理分科”[J].基础教育,2009,6(8):3-5.

[8]别敦荣.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值得期待吗[J].教育研究,2009,(4):36-39.

[9]庞跃辉,许尚立.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求解“钱学森之问”[J].高校教育管理,2011,5(1):45-52.

[10]陈永刚,丁丽霞,葛宏立,等.基于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和SVM的竹类高光谱识别[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1):3010-3013.

[11]杨梅学,姚檀栋,何元庆.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方法及其在冰心气候学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19(4):83-87.

[12]王璐,王沁.SPSS统计分析基础、应用与实战精粹[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22-128.

[13]张丹钢.试卷成绩分布的正态性检验方法[J].考试周刊,2008,(48):5-6.

[14]许树声,叶斐斐,李文婧.学生成绩正态分布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9,(4):6-9.

[15]丁梦扬,蒋波.关于测验成绩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8,(6):85-87.

优势科目学习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试验区 共享平台建设

1 前言

近年来宁波高教得到了极快发展,明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探索经济发展中心城市发展高等教育模式为目标,不断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做强宁波高等教育,进一步推进宁波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宁波高教由大到强转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宁波高等教育教学试验区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宁波是较早在国内创建高教园区办学模式的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一些体制尚未完全理顺,与筹建园区时的构想也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浙江省内、国内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的兴起,各种模式均在探索和实践中,涌现了一批办得较成功的高教园区,总结了很好的经验,为宁波建设高教试验区提供有益的借鉴。

宁波高等教育教学试验区建设应在高教园区建设基础上,根据现有宁波高等教育发展格局,综合考虑宁波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结合未来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统筹和优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不简单拘泥于地域,树立一盘棋思想,重新统筹,整合资源,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开放式、共享型高等教育,构建多个基于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产学研创新平台的教学试验区紧紧围绕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总目标,在10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20个高校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建设、10大应用型人才公共技能培训平台、高端培训和教材建设方面划分多个教学试验区,构建六大平台建设对策,促进高等院校合理分类,推进大学组织结构的创新,大力推进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验室实训室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图书馆公共资源平台建设。

2 宁波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2.1 宁波高校布局、层次结构分析

宁波市现有本科、高职高专院校16所,宁波市各高校建校时间不长,特别是开办本科、高职层次时间较短,高校的办学层次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也有利的地方,宁波整个城市区范围并不是很大,从办学地点来说,经过南北高教园区的建设,基本上集中在这两个高教园区,另外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工商职院、宁波工程学院老校区路程也较集中,随着宁波轻轨交通建设启动,宁波高校间的距离会更短;从办学层次来说,由于宁波高校办学模式敢于创新,门类比较齐全,特色也逐步在凸现,办学机制非常灵活,没有历史较长的学校那些羁绊,这些都为建设教学试验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保障。

2.2 宁波高校现有师资状况分析

宁波高校由于办学历史普遍不长,师资欠缺,要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只能通过调配师资资源来解决,同时采取跨学校建设教学团队的办法来整体提升宁波高校教学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还要继续加大引进力度,特别是院士、长江学者等特聘教授才能有效解决宁波各高校目前存在的高水平师资短缺现象。

宁波市现有部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数量还较少,宁波高校“名师工程”建设力度不够大,教师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有待整体提高,这些都是制约宁波高教从大到强的关键因素。

2.3 宁波高校专业布点及建设情况分析

宁波本科院校目前共设有109个专业,其中5个以上高校同时开设的专业有13个,这13个专业基本上是宁波市产业发展结合较紧密的专业,有一定的现实性,还有相当多专业一支独秀,其中不少专业也是宁波市产业整体布局发展及新兴产业所需的,往往受制于各种约束而不能开办,应说宁波高校本科专业的面已经很广,问题是如何将他们做强,做出各自特色。

高职院校专业相对本科专业来讲,由于其较强应用性,名称尚未完全统一,与本科设置相似,专业主要集中在宁波地方经济服务需求量较大的产业上,如外贸、模具、IT类等专业都是各学校普遍开设的专业。

目前,宁波市高校中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省重中之重学科、省级重点专业、市级重点专业数量总共约为60多个,通过这些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一批特色学科专业亮点逐步呈现,为打造宁波高教品牌树立了典范,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等现象,势必影响到专业建设的最终成效。

3 宁波高等教育试验区建设策略

3.1 教学试验区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目标,深入剖析“十一五”期间宁波高等学校整体规划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在明确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的基础上,以南高教园、北高教园为主体构建资源共享型教学实验区,争取形成一批国内有影响、有特色、有优势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形成一批标志性的学科专业成果。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建立适应并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走一条不进行校校合并同样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宁波特色高教教学试验区建设之路。

3.2 教学试验区建设思路

教学试验区建设应该是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的全过程努力,大力推进高校资源共享,其落脚点是教学合作,通过开放式教学模式,从教师授课、教学实践等各类教学活动中进行合作与互通,特别是要从人才资源共享、教学物资源共享方面等具有操作性层面上多元推进,逐步扩展校际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

具体来说就是要推进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学分互认选修课共享平台建设、实验室实训室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产学研创新一体化平台建设、图书馆公共资源平台建设。

3.3 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策略

从前面对宁波各高校的师资分析中,可看到制约宁波高校从大到强关键因素是师资队伍,从量上来说基本能满足宁波高校教学需要,宁波高校教师间的兼职上课情况较少,跨校合作课题也不多,这与宁波各高校在教师管理的体制上有很大关系,如果不能从高层面推动,建立一种全新的“宁波式”高校教师管理办法,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就会落空。

要建立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宁波高校名教授管理中心,实行名教授共享制

对优秀教师要进行资源共享。打破名教授一校所有制和只能为本校服务的旧体制、旧观念,积极建立教授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建立若干个以名教授领导的学科专业教学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可以是来自宁波各个高校的教师,团队管理权由教授负责制,教授人事管理权由学校上交到市教育局,工资发放、福利待遇、科研经费由市政府统筹,考核由教育局会同相关单位共同进行,充分放权,待遇优厚,考核严格,优胜劣汰。

②建立宁波高校教师资源库,实行教师互聘制

杭州下沙高教区互聘教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这种教师资源共享方式能极大提高教师利用率,同时也能促进不同高校同类学科专业教师间的竞争与合作。

3.4 学分互认选修课共享平台建设

3.4.1 宁波各高校内允许跨校选课,积极推行学分制

从对宁波高校现有学科专业布点分析来看,除宁波大学兼具多学科类型外,其他高校学科专业相对分散,可通过这些教育资源由于空间的邻近形成了一个整体资源。高校之间发挥各自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在学分互相承认的基础上实行跨校选修、辅修,使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学分管理体系,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空间,同时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知识架构变得更加科学与合理。

3.4.2 开设第二专业,为学有余力同学提供选择

高校招生在录取过程中,由于专业人数限制,往往有学生就读专业并不是第一志愿,还有调剂志愿,这些学生入学比较苦恼,表现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但学校由于资源限制,虽然有一定调换专业,但不可能满足大多数学生愿望,如果通过各高校合作,进行第二专业学习,采取学分互认及增加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办法,让他们能享受到其他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也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无疑对促进宁波高校学生的教学质量、学习风气有极大作用。

3.5 实验室实训室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3.5.1 宁波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共享

实践教学在培养高水平的应用性人才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实践教学共享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实验室含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教学试验区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能够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强化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水平,合理利用实习基地和示范中心,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改革管理模式,整合利用物资源,改变传统办学投入模式与管理、使用权限。建立管理数据库,突破画地为牢的管理模式。区域内积极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高校联手开展科学研究。目前宁波理工学院开放实验室做法值得研究和推广。

3.5.2 实训实验室建设共享机制需解决的问题

要实现实验室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首先要从组织机制上予以保证;其次要在制度上提供保证;再次要在设施、设备上提供保证;第四要在质量上提供保证。实验室资源共享是提高高校教学资源整合、配置、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更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在资源配置与利用、整合与共享中只有保证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效率、整合与共享的质量,才能实现提高效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办学目标。

3.6 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3.6.1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创建宁波特色精品课程

“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市各高校也积极参与到国家、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中,目前也有国家、省级精品课程产生,但总量不够,由于《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指标,宁波各高校各自为战,资源很难整合,因此在精品课程申报上与其他省市高校比较显然处于弱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教学试验区的过程中重视这块建设,一方面要启动宁波市级精品课程建设,支持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学试验区的优势,整合宁波各高校资源,共同建设精品课程,继而以教学试验区的名义申报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因为精品课程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实现共享应用,而共享式建设精品课程更容易实现这一目标,也能极大促进资源和经费利用。

3.6.2 以地方教材为开发方向,创建宁波特色重点教材

教材建设也是课程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宁波市提出建设百种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规划建设目标,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关键是要把握教材选题方向,制定好教材编写思路,以服务地方经济,应用型为原则,在成熟一本,出版一本,通过几个步骤提升整个系列教材的层次,打造宁波特色的重点教材。

3.7 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建设

目前宁波市的产学研合作呈现多种形式,其中“项目合作”是目前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宁波已构建产学研合作网,该项平台建设已经起步,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体系基本形成,接下来的任务是如何整合各方资源,让这个平台起到作用,而不是停留在信息层面,更重要的是推动每一个项目合作的开展、完成,以宁波大学为样本,市内高校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在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加强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功能上越来越主动,一方面广泛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另一方面广泛开展产学研结合、拓展,深化与宁波企业、政府的合作。宁波大学专门成立了地方服务与合作处,作为加强高校与企业、社会、政府的信息合作交流平台,为推进产学研结合提供组织保障。

3.8 图书馆公共资源平台建设

以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为基础建设平台,进一步整合各高校、社会图书馆资源,形成图书共享链,这方面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还是做得相当成功的,这里就不再多述。

4 结束语

探索资源共享机制下教学试验区建设,有助于高校突破多年形成自封性的教学壁垒,可以在物资源和师资方面实行共享,开展教学合作,也充分发挥各高校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有利于改变高校教育资源分割严重的现状,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

在构建宁波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大环境下,在不走校校合并的管理框架下,在已建有高教园区的基础上,建设好教学试验区是一个新尝试,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策策力,共同研究,才能让宁波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宁波高教的由大到强。

参考文献

[1] 基于资源共享机制下高教园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钱立青.教育前沿(综合版),2008/12.

[2] 浅析高教园区资源整合与共享—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王刚.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22.

[3] 我国高教园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以江苏省为例,刘义荣.学术交流,2008/10.

[4] 高校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问题探讨—基于浙江省高教园区高校实验室的调查分析,张勤.教育研究,2008/08.

[5] 河北省高校实行跨校选课的探索,李清俊.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6] 关于跨校选课跨校辅修专业的探讨,郎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07.

[7] 发挥网络优势,搭建选课平台,实现跨校选课,李琳.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02.

[8] 高教园区师资互聘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思考和探索,王俊豪.中国高等教育,2008/12.

[9] 一种新的办馆模式—宁波高教园区图书馆剖析,王静儿.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02.

[10]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的思考,华长慧.陕西教育(行政版),2007/03.

优势科目学习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文科生 教学模式 文理科综合小组 教学评价体系

纵观国内外文献资料和我国专家的实地考察发现,面向文科生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西方国家开展较早,且很受重视,哥伦比亚等美国大学的实验课,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有课题性质的“设计性、探究性实验”,这些课程也向文科生开放,其特点是注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国外的文科物理实验教学强调的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同样的,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部分大学也开始推行“文化素质教育”[1],但是研究发现,文科探索实验的开设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大程度上附属于理工科物理探索实验,只是课时比理工科少、内容相对而言较简单。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及与学生进行交流,提出以下建议。

1.改变教学模式

我校因为开设的文科生班级数目较少,所以还是延续以往的教学模式,即传统的讲授—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2]。即使开设很简单的试验项目,文科生也还是叫苦连连,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其实文科生对于物理实验的问题更多,他们能比理科生提出更多的假设性问题,只要稍作引导,即可收获较好的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教学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新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整个教学是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教师是学习的辅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2.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文科生虽然很多物理理论知识掌握不是很好,但是他们的实验成绩往往很高,实验报告完成得很优秀。其实这都是因为,文科分科的课程设置培养了文科学生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极强的思维活跃性,而且他们学习态度很严谨认真。但是他们知识结构单一、逻辑推理能力较差、不善于动手、缺乏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文科生的认知特性,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开展教学,通过发挥其思维优势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

3.建立文理科综合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促进、寻求发展

经调查分析[2],文科生由于长期受课程设置局限性的影响,实验学习中思维活动水平的层次不高,无论是观察、概括能力,还是推理论证能力都比理科生差一些。教师在进行分组时需要把握好这个优势,尽量使每个小组都有数理知识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监督者。每个小组有文科也有理科生,小组成员间和睦相处,小组协作学习必会针对某些问题产生不同想法,大家各抒己见,甚至产生争执。这样的氛围有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还可以活跃实验气氛,有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理科生可以辅导文科生,有益于培养理科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增强自信心,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文科生的细心仔细对理科生有促进作用,他们良好的习惯也会影响理科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可以使实验取得很好的效果。

4.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化。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同时,学生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2)评价内容多元化。在内容上,我们不应只看重知识获取、能力提高、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报告展示方面,还要把学习态度及过程等主观因素考虑进去,注重对学生的全方位评价。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增强文科生学习实验的信心。

(3)评价方式多元化。实验不同于理论,我们不能只看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更应该重视平时。对学生的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倾向、思维能力和学习状况,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掌握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达到最佳教学状态。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为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提供参考信息,给学生成果定位,激励学生。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文科学学物理实验,探索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教育面临的挑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提出了符合文科生学习物理实验实际的建议,切合大学物理实验文科探索实验的学科特征,在实际教学中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校专业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2):93.

优势科目学习经验总结范文6

根据省、市、县、乡的文件精神,在全面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其实质就是进一步深化学习实践活动,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这是中央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部署的又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平坝县十字乡会议精神,对我九甲村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切实抓好创先争优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要深刻领会和大力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精神实质

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着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要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是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加快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统筹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真正把“创优争先”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要紧密结合活动主题,做到思想更重视、行动更坚决、方法更科学、工作更扎实,确保“创先争优”活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开展

重点从五个方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要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创先争优

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勇于破除各种陈规陋习,在敢想敢干中解放思想,在奋发有为中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我村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因时因地制宜,用发展的眼光、开阔的思维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要在加快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创先争优

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发展水平,尤其要提高广大党员科技素质,培养知识型、科技型的新型农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可持续、高效益农业,用科学促发展,用发展促和谐,实现“党员群众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

(三)、要在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上创先争优

要紧盯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强化领导责任和工作措施落实,一环一环严督查,一项一项求突破,最终实现农业产业有新发展,重点难点工作有新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再创新佳绩。

(四)、要在服务群众、践行宗旨上创先争优

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在群众最盼的时候慰民心,在群众最急的时候解民忧,在群众最难的时候办实事,真正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实践者和推动者。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解民忧、排民愁,用心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五)、要在抓基层强基础,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上创先争优

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化农民增收工程,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切实发挥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等群体的引领帮扶作用,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三、创新载体,突出特色,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

要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和党员的岗位特点,精心设计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找准开展活动的着力点,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这次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开展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有效推进我村各项工作上台阶,要按照要求,结合实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制定本村“创先争优”活动方案,明确“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具体要求和工作步骤,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统一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工作责任和工作措施,确保活动的每一个阶段都取得相应成效。

(一)落实领导责任。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关系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要以此次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

(二)抓好典型示范。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采取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基层党组织先进经验和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不断加强舆论引导,努力在全村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三)加强督促检查。采取召开座谈会、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活动进展,通报活动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