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中的元素范例6篇

地壳中的元素

地壳中的元素范文1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上110种元素中的90种元素在自然界存在,正是这90种元素构成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与非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因此,对地壳中所有元素精确含量和分布的探测,对于了解地球演化、生命起源、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要实现对地壳物质成分的探测,首先需要解决探测技术问题:高精度地壳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地壳深部物质成分的地球化学示踪技术盆地穿透性地球化学探测技术海量地球化学数据库管理与图形显示技术。其次,对地壳化学元素的精确探测,需要一套基准参考数据作为探测数据可靠性的标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按照地球化学基准网格,建立中国各主要大地构造单元不同时代地层、侵入岩和疏松物的76种元素基准值,制作元素含量基准地球化学图,为全面地壳物质成分精确探测提供基准参考数据和图件。在上述技术研制和基准参考值建立基础上,通过选择穿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和重要成矿区带的3个走廊带的试验与示范,精确探测走廊带内地壳的元素含量和时空变化,构建走廊带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地壳地球化学模型,揭示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物质成分演化历史和大型矿集区的成矿物质背景。最终成果表达需要一套搜索和检索软件,能对地球上化学成分信息(海量数据、图像、空间坐标等)在全球不同尺度的分布进行快速检索和图形化显示。类似于GoogleEarth软件。我们暂且称其为“化学地球”(GeochemicalEarth)。

1地壳全元素探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地壳化学元素组成、丰度、分布和基准值研究现状

科学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对地壳物质成分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上110种元素中的90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存在(其他为人工合成的)尽管地球化学家对地壳元素的丰度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Clarke18891908;Clarke&Washington,1924;Goldschmidt1933;Taylor,1964;黎彤和倪守斌,1990;Taylor&McLennan,1995;Rudnick&Fountain,1995;WedepohL1995;Gaoetal.,1998;鄢明才和迟清华1997)但人类至今对这90种元素在地球的分布知之甚少(王学求等,2006)。这里所说的分布包括在地壳表层的分布和地壳不同层圈的分布。

地球化学家一直在探索使用具有均一化的代表性样品来研究元素在地壳表层的分布,并用地球化学图来刻画元素的空间分布。这种刻画化学元素在空间上分布的地球化学图为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发挥了巨大作用(谢学锦,2008a2008b;Garretetal.,2008)。全球地球化学基准计划(GlobalGeochemicalBaselineIGCP360)(Darnleyetal.,1995)目的就是为了尽快获得化学元素在全球尺度的分布,并为研究全球变化提供参考基准。在全球部署5000个基准网格覆盖整个地球陆地面积,每个格子大小为160kmX160km,落在中国的网格约500个(包括边界不完整网格)。具有均一化特点的泛滥平原沉积物或河漫滩沉积物被广泛接受作为全球基准值计划采样介质(Bolviken,1986;Darnleyetal.,1995;Xieetal.,1997;Salminen,2005)。这种次生均一化介质可以反映化学元素的空间变化特征,但它的缺陷是无法反映具有时间特性的地质演化特征。因此,要满足对化学元素在全球时空分布和演化的了解,就需要能反映时间尺度的原生介质一岩石。

从平面上研究化学元素的空间分布在技术层面比较容易实现,而对于垂向上的分布就要构建地壳参考模型才能实现。Staudigel等(1998)提出了地球的地球化学参考模型GERM(GeochemicalEarthReferenceModel)这一模型为我们研究包括大陆地壳在内的地球不同圈层及地球化学储库的化学性质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张本仁等(19942003)构筑了东秦岭地区华北陆块南缘、北秦岭、南秦岭和扬子陆块北缘4个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一岩石组成一地球化学模型,RudnickandGao

    2总结了大陆地壳物质组成和演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地壳化学成分和分布的探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对元素周期表上所有元素含量的精确测定还存在困难;②对化学元素的含量的了解较多,但对其分布了解非常有限,如中国区域化探扫面计划,只分析了39种元素,覆盖的面积也只有6X106km2(Xieetal.,1997);③对元素分布的了解还仅限于使用次生的水系沉积物介质,这种介质是表生均一化以后的分布情况,还缺少对化学元素在各个时代地层和侵入岩中时空分布的了解,迫切需要能反映时间属性的原生介质来研究化学成分在中国大陆的演化历史和成矿的物质背景;④地球化学基准参考值还没有建立起来,也就缺少衡量元素分布和研究未来变化的标尺;⑤对中下地壳化学成分的认识还缺少有针对性的地壳地球化学模型和实测数据。

1,大规模成矿物质背景一元素的巨量聚集研究现状

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必须有巨量成矿元素的聚集。地球化学省或地球化学块体就是巨量兀素聚集的体现。Hawkes和Webb(1962)将地球化学省定义为:较大的地壳单元,其化学组分与平均值有很大差异。地球化学省是进行矿产资源的区域评价的有效方法。人们对地球化学省的认识大多是从矿床分布的密集程度以及有限的岩石和矿物分析数据而提出来的,如Peru和Chile的铜省、加拿大Abitibi带的金省、东南亚的锡省、东格陵兰的锶省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范围的大规模的地球化学勘查计划覆盖了越来越大的地区,特别是中国区域化探全国扫面的全面开展,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大,从而使许多地球化学省,甚至更大的地球化学模式被发现(Xie&Yin1993)。

Doe(1991)提出地球化学块体(geochemicalblock)的概念,将其解释为“具有某种或某些元素高含量的大岩块,能够为矿床的形成提供物质源'但他并没有说明如何圈定这种块体。谢学锦院士提出利用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圈定地球化学块体,并将地球化学块体定义为面积大于1000km2以上的地球化学异常(Xie,1995;谢学锦和向运川,1999)。地球化学块体实际上是大规模立体地球化学异常,即在平面上具有一系列套合的地球化学异常结构,在垂向上具有一定的深度,也就是说具有较大规模立体异常的地壳物质体(王学求和谢学锦,2000)。

地球化学省与成矿省是密不可分的,地球化学省或地球化学块体在资源评价中能较早的圈定出 来,而成矿省或矿集区直到发现大量矿床才能确定,二者的关系更像是因果关系,地球化学省可以作为确定成矿省的地球化学依据,地球化学块体可以作为确定矿集区的依据(王学求等,2007)。过去在使用水系沉积物圈定地球化学省,进而发现矿床起了巨大作用,但水系沉积物这种表生均一化介质,无法确定矿源层,也无法给出地球化学块体的厚度,因此使用原生介质圈定地球化学省或地球化学块体,追踪矿源层和进行资源量预测将更为科学。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去圈定这种立体的地球化学块体,更为科学地预测资源量?对全国元素分布的了解还仅限于使用水系沉积物或泛滥平原沉积物做为采样介质,这种介质是表生均一化以后的分布情况。尽管对找矿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对深入研究中国大陆元素的时间演化历史就无能为力。也无法知道地球化学异常源是来自于那个时代,那个地层。对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块体的圈定用于资源评价都是使用的表生介质,要真正圈定立体的地球化学块体,追索矿源层还需要利用原生介质,目前利用原生介质圈定地球化学省或地球化学块体还是空白。1.3千米深度穿透性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都集中在地表及不超过几千米深度之内,因此对地壳千米深度的物质组成和时空分布的探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澳大利亚的“玻璃地球计划(GlassEarth)”主要目的是查明1km以内的金属矿产资源。对金属矿而言,中国约占1/2的陆地已被盆地和各种覆盖层所掩盖,成为找矿的“处女地”或“甚低工作区”。据统计我国500m深覆盖区面积约50X104~80X104km2,相当于我国已调查、勘探的陆地面积的1/5,是一片极具潜力的金属矿产的新区或“找矿新空间”。因此对能探测这一深度的矿产资源直接信息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要求已迫在眉睫。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找矿界都在致力于研究能探测更大深度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统称为‘深穿透地球化学”(王学求,1998;谢学锦和王学求,2003)。这些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包括电地球化学方法(CHIM)(Ryss&Goldberg1973),地气法(GEOGAS)(Kristiansson&Malmqvist,1982);酶提取法(ENZYMELEACH)(Clark,1993),活动态金属离子法(MMI)(Mannetal.,1995)金属元素活动态提取方法(MOMEO)(Wang,1998)和动态地球气纳微金属测量法(NAMEG)(Wangetal.,

地下水化学测量和活动金属离子测量列入探测技术研究内容。

目前国内外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①建立覆盖区元素从深层向表层传输和分散的三维地球化学模型,为覆盖区地球化学勘查提供理论支撑;②将探测技术扩展到盆地地球化学调查和几百米覆盖区;③发展专用提取试剂和技术的标准化与可操作化;④建立能适应各种复杂景观、各种比例尺和各种矿种的技术系列。

2地壳全元素探测的关键技术

要实现对地壳物质成分的探测,必须重点突破地壳物质成分探测的4项关键技术,包括①地壳全元素精确分析技术;②深部物质成分识别技术;③盆地穿透性地球化学探测技术;④多层次海量地球化学数据管理与图形显示技术。

2.1地壳全元素精确分析技术

要实现对地壳成分的精确了解,发展能分析地壳中所有元素(约80个)的分析技术是关键。建立81个指标(含78种元素)配套分析方案和难分析样品的精确分析技术重点是突破含碳质岩石和有机物土壤的贵金属(金、铂族)元素精确分析技术。配套分析方案是以现代先进的大型分析仪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仪(ICP-OES)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为主,配合其他多种专用分析仪器及技术而组成的方法体系(表1),所有元素的检出限、报出率、准确度、精密度等指标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2中下地壳物质成分识别技术

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研究的现有方法主要包括:①根据因构造运动抬升出露到地表的深部物质(如麻粒岩、榴辉岩、角闪岩等)②根据产于火山岩中的深部地壳包体如麻粒岩包体;③根据地球物理测深与深部岩石物理性质的高温高压实验测定结果之间的拟合;④壳源岩浆岩源区地球化学示踪法。由于以上4种深部地壳物质成分组成研究方法均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对深部地壳研究最好是各种方法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根据中国大陆地壳特点,不同构造单元出露的岩石类型,初步构建地学断面的岩石组成模型;不同构造单元内各类岩石的地震波速高温高压实验室测试;将实验获得的岩石地震波速数据与实测地震波速数据进行拟合,完善地学断面的地壳结构一岩石

球化学示踪研究成果,综合限定和进一步约束区域地壳结构一岩石组成模型;根据获得的不同岩石单点样的地球化学数据,计算每类岩石单位的平均成分;在所建立的地壳结构一岩石组成模型基础上,按照有关的每类岩石单位在地壳每个结构层中所占的比例,进行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地壳每个结构层的元素丰度;按照每个有关结构层在整个地壳中所占体积比例,通过体积加权平均计算出地壳总体的元素丰度;根据其他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检验深部地壳物质成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图1是Wedepohl所构建的大陆地壳岩石组成模型(Wedepohl,1995),根据其代表性岩石组成,就可以获得元素的含量,构建地球化学模型。张本仁等(2003)、路风香等(2006)以东秦岭造山带各类岩石实验测定的v,,值与地震测深获得的秦岭地壳v,,观察值的相互拟合为主,配合岩石变质相、深部岩石包体、壳源岩浆源区等研究,构筑了东秦岭地区华北陆块南缘、北秦岭、南秦岭和扬子陆块北缘4个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一岩石组成一地球化学模型。

1.盆地穿透性地球化学探测技术

盆地及其周边蕴涵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如盆地中的地浸型砂岩型铀矿、石油等,盆地边缘的大型金属矿。但盆地及周边被认为区域化探扫面禁区,覆盖物的影响、技术条件不具备和获取指标的单一,难以满足对盆地及周边资源潜力的全面了解。发展能探测盆地矿产资源直接信息的穿透性地球化学技术,将地表采样与钻探取样相结合,建立立体地球化学分散模式,为盆地及周边覆盖区深部矿产资源调查提供有效方法。

对盆地千米深度探测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在地表快速获取深部信息;二是利用钻探手段,直接获取深部样品。

深穿透地球化学(Deejrpenetrationgeochemistry)是探测深部隐伏矿或地质体发出的直接信息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王学求,1998)。矿床本身及其围岩中的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可以在某种或某几种营力作用下(地下水、地球流、离子扩散、蒸发作用、电化学剃度),被迁移至地表,在地下水和地表土壤介质中形成异常含量,使用水化学测量技术、地球气测量技术、元素活动态提取技术和电化学测量技术可有效发现深部隐伏矿信息。

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有以下几类:①物理分离提取技术;②电化学测量技术;③活动态提取技术(MOMEO);④气体和地气测量技术;⑤水化学测量技术;⑥生物测量技术。澳大利亚的“玻璃地球计划(GlassEarth)”在地球化学技术上使用地下水化学测

即使少部分地区进行了区域化探扫面工作,但由于量和活动金属离子测量技术中国的盆地深穿透地

球化学探测拟使用4种技术:①细粒级采样与分离技术;②金属活动态测量技术;③ICP-MS地下水化学测量技术等;④空气动力返循环钻探粉末取样技术。图2是使用穿透性地球化学技术在吐哈盆地对砂岩型铀矿的探测试验,可以有效探测300m埋深的砂岩型铀矿(王学求等,2002;Wangetd.,2007)。

3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的建立

对地壳化学元素的精确探测,需要一套基准参考数据作为探测数据可靠性的标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按照地球化学基准网格,建立中国各主要大地构造单元不同时代地层、侵入岩和疏松物沉积物的76种元素基准值,制作元素含量基准地球化学图,为全面地壳物质成分精确探测提供基准参考数据和图件。地球化学基准值的建立,对我国基础地质、理论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矿产资源潜力预测、大地构造划分、地球动力学、生态与环境、农业、卫生与健康等研究领域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地球化学数据,对中国大陆化学元素的时学基准值研究体系,对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值的建立和最终建立‘化学地球”具有重要奠基性意义。

地球化学基准值(GeochemicalBaselines)的概念来源于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值计划(GlobalGeochemicalBaselinesProjectIGCP360)它的原意是用系统的全球网格化采样,获得全球地球化学基线图,作为未来衡量全球化学元素含量变化的参照标尺。从它的原创性含义不难看出:地球化学基准值不仅以数据的形式表述含量特征(abundance),而且还以图件的形式表述空间分布特征(distribution),它是用一组数据来刻画元素含量的总体变化水平。这种刻画比采用单一的丰度值能更为客观地反映地质体或某一区域元素的含量值分布。可以是系统采集均一化介质的土壤、水系沉积物、泛滥平原沉积物等来刻画元素的总体分布,也可以是采集不同时代的典型岩石来刻画元素在某一特定地质体中的分布值。基准值既可以作为“点”上某种物质成分含量的基准参考值,又可以作为“面”上元素含量变化的基准地球化学图,用于衡量元素在空分布和演化历史的研宄’对创建全新的中国地球化自然界含量和分布的标尺。克拉克值和元素丰度不

考虑空间分布,只用数值来表达,而地球化学基准值要考虑空间分布,可以制作出基准地球化学图,因此它既可以以数值来表达,也可以以图件的形式来表达。克拉克值和元素丰度表述的是含量特征,而地球化学基准值不仅表述含量特征,而且还表述空间样品地质年代表述时间属性,因此地球化学基准值具有时空分布特征。

根据上述特点,笔者将地球化学基准值定义为:按照统一的基准网系统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在严格标准监控下实测元素含量,以一组数据和图件形尺,即它不仅表示元素含量,还表示元素分布。

“全球地球化学基准计划”(GlobalGeochemicalBaselines)部署5000个基准网格覆盖整个地球陆地面积(Darnleyetal.,1995)。全球基准参考网网格(GlobalReferenceNetworkGrid,GRN)大小为160kmX160km,全球共有约5000个网格。落在中国的网格约500个,完整格子300个左右(图3)。此次全国地球化学基准值的建立将遵循国家基准值数据密度应高于全球数据密度的原则,将每个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格划分成4个子网格作为中国基准网格,每个网格大小相当于1个1:20万图幅,因此根据中国的实际和便于岩石样品的采集以及地质解释需要,将采用1:20万图幅作为中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格。中国大约有1500个1:20万图幅,也就是布设1500个基准网格。在每个1:20万基准网格内系统采集有代表性的不同时代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和疏松沉积物组合样品,总样品量约18000件,精确分析元素的含量,建立中国大陆地球化学基准值,制作化学元素时空分布基准地球化学图。为下一步地壳物质探测提供基础参考数据,并为研究元素在中国大陆的时空分布奠定基础。

4地球化学走廊带试验与示范

地球化学走廊带是指沿着穿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和重要成矿区带的地质剖面,并跨越一定的宽度,构建一条化学元素的含量和时空变化走廊。国内外尚无可借鉴的现成技术和经验。将“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项目的其他3个课题所发展的技术(全元素分析技术、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地壳地球化学模型构建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进行地球化学走廊带探测试验,为下一步地壳探测奠定技术基础,并起到示范作用。

选择穿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和重要成矿区带的3条地球化学走廊带进行试验与示范(图4)。3条

走廊带总长度3300km,每条走廊带宽度100km,

预计样品数约14000件。通过常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和同位素分析,精确探测走廊带内沉积盖层与结晶基底,不同时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76种元素的含量和变化,构建地球化学模型,揭示大型矿集区形成的物质背景和地球化学标志。编制3条走廊带元素时空分布地球化学图,提供给社会使用。

4.1华北陆块一兴冡造山带走廊带

华北陆块一兴蒙造山带地球化学走廊带(约1500km)精确探测地球化学走廊带内76种元素含量和变化,构建走廊带地壳地球化学模型,研究华北陆块北缘和大兴安岭大型矿集区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标志。东海县大陆科学钻为起点,穿过郯庐断裂、胜利油田、燕山造山带、兴蒙造山带。该走廊带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找矿意义。如跨越两大地质单家16个油田中金含量最高的油田,石油中金含量可达0.132~1.06g/1(林清等,1993)。Wang(1998)发现沿郯庐断裂存在巨大金异常带,同时在胜利油田上方和胶东金矿上方出现Au高含量浓集中心。胜利油田金来源与胶东金矿金来源有什么关系?是因为胶东隆起剥蚀的物源沉积到渤海湾盆地带来的高含量金,还是金是来自于深部(油金同源)?

4.2华南造山带一扬子陆块东南缘走廊带

华南造山带一扬子陆块东南缘(武夷山一南岭一扬子陆块东南缘)走廊带(约1000km)穿过武夷山成矿带和南岭成矿带,精确探测地球化学走廊带内76种元素含量和变化,构建走廊带地壳地球化学模型,提供大型矿集区成矿的地球化学背景和找矿标志。

4.3西秦岭一阿拉善走廊带

地壳中的元素范文2

1前言

壳聚糖化学名称为(1,4)-2-氨基-2-脱氧-3-D-葡聚糖,是由甲壳素(N-乙酰-D葡萄糖胺聚糖)糖基上的乙酰基用强碱水解或酶解脱去一部分或90%以上形成的多糖,也叫脱乙酰甲壳素。它为白色或灰白色,无定形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片状固体,属碱性多糖。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阳离子动物纤维。壳聚糖其来源丰富,是自然界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类有机化合物[1]。由于壳聚糖对人体的特殊生理作用,1991年欧美科学家把甲壳素列为继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之后人体的第六生命元素,使其在医药方面也得到很好应用。本文主要阐述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2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1壳聚糖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功能食品的对于人体的影响体现在:提升抗病能力,延长青春,提升脾胃内部运转功能,催化成长,对某些原因引起的贫血可调节,加强精神,抵抗癌症,稳定血压血脂血糖,提升睡眠质量,美容、减肥、改善视力、促进排铅、保护化学性肝损伤、改善骨质疏松、清咽润喉、耐缺氧、促进泌乳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制成的功能食品具多种保健功能,被认为是继卵磷脂、螺旋藻等第二代保健食品之后的第三代保健食品[2]。

2.2壳聚糖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壳聚糖,该元素在对于青菜水果等食品方面的作用有:应用于保持青菜水果不腐坏不干缩,二是能够作为有效的抗菌剂来使用,推迟蔬菜腐烂的时间。除此以外还具有的优良特点有对人体损害小,材料的出处多种多样,价格能为大众厂家所接受,提炼技艺简单明了,一学就会,并且一材多效,节省蔬菜保鲜工序时间。我国是临海国家,能够获得海产品的渠道较为广泛,从硬壳类动物中都能够获得这种元素。据统计这个数字能够达到1000亿吨,而且不是一次性消耗掉,是可以反复利用的[3]。鉴于上面这些优点,对于壳聚糖的深入开发和普及应用给予肯定和支持。

2.3壳聚糖在食品抗氧化剂中的应用

肉类食品中由于含有高含量的不饱和脂类化合物易被氧化而使肉类食品腐败变质,从而缩短肉制品的贮存寿命和破坏肉制品的风味,因此常常需要在这类食品中加入抗氧化剂以便保存。壳聚糖对鲜肉贮存过程中的脂肪氧化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为新型的抗氧化剂近年来取得了不少进展。Darmadji和Izumimoto研究了用壳聚糖处理过的牛肉的氧化稳定性效果。结果发现,加入1%的壳聚糖,在4℃下贮藏3天,牛肉中的硫代巴比妥酸减少70%。Shahidi报道,羧甲基壳聚糖(NOOC)及其乳酸盐,吡咯烷羧酸盐对抑制熟肉的氧化非常有效,冷藏9天后的熟肉风味几乎不变。Pasquel等人报道了蟹肉中含有大量抗氧化剂,而这种抗氧化剂极有可能是蟹肉中存在的少量壳聚糖,用壳聚糖处理后的鲜肉,其感官、色泽和整体可接受性提高。Pumama研究发现,用壳聚糖醋酸溶液处理的鲜肉,在贮藏过程中TB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降低程度与壳聚糖的浓度有关,低温贮藏效果更明显。Author用同一种方法对鱼肉片和鱼排进行处理,可有效降低脂肪酸败[4]。

2.4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利用壳聚糖和有机酸生成盐的能力,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应用于工业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目前工业上应用阳离子型工业絮凝剂绝大多数是合成高聚物,危害人体较大,所以不能用于食品行业,壳聚糖在这一点则弥补了会产生毒副作用这一缺陷,并且其不污染环境,可自行利用生物手段化解掉,可以食用。此外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在果汁饮料中加入此元素会消除悬浮固体保持纯净,而不会有额外的不良味道产生[5]。

2.5壳聚糖在食品加工助剂中的应用

地壳中的元素范文3

[关键词]虎头崖铜铅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P5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26-2

虎头崖铜多金属矿床分布于巴音郭勒河以西虎头崖一带,东径91°40'21"-91°43'09";北纬37°02'52"-37°03'18",呈近东西向展布,由两条矽卡岩化构造破碎带,21条铜多金属矿体组成,属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管辖。

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元古代狼牙山群上岩组、寒武―奥陶纪滩间山群碎屑岩夹火山岩组、早石炭世大干沟组和晚石炭世四角羊沟组以及第四纪。

1矿床地质特征

1.1矿体形态

虎头崖矿床主要有两个矿带:Ⅰ号矿带处于下石炭统大干沟组含碳灰岩和狼牙山组上岩组灰岩夹石英岩之间。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65°~82°,通过工程的追索揭露,已圈出大小20个铜铅锌银矿体。Ⅱ号矿带位于Ⅰ号矿带南侧,两带之间相距50~300m,局部有交合趋势,局部倾向南,但总体仍为东西走向,北倾,倾角 55°~78°,78°,两带地表延长均大于4.8Km。

1.2矿石组构

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浸染状、条带状、斑杂状等。矿石结构主要有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残余结构、骸晶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填隙结构等。

1.3矿物组分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及方铅矿、闪锌矿,伴生金属矿物有少量的磁铁矿,偶有毒砂、白铁矿等;

矿石的化学成分复杂,矿石以铜为主,其次有锌及铅、铁等。矿石的矿物组成、化学组分复杂,是本矿床的突出特点。这些金属矿物大部分颗粒细小,晶形差,大部分为它形晶-不规则形态。

矿石中的脉石矿物主要有透辉石、蛇纹石、方解石及石榴石、硬石膏、绿帘石等。

脉石矿物的种类比较简单,主要为碳酸盐、硫酸盐矿物及硅酸盐矿物。石榴石矿物中含有镁铁成分反映出形成于上地幔环境下,方解石重结晶及其蚀变为后期热液改造,硬石膏的形成反映其受到了高温热液的改造。这些不同类型、种类的矿物的形成与出现均反映了该矿床的形成过程受到了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物质的促使、干扰及破坏。

1.4围岩蚀变及成矿期次

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硅化、蛇纹石化、大理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透闪石化、石榴石化、透辉石化等,具有典型的矽卡岩化矿化特征。

根据野外观察以及室内鉴定综合分析,将成矿期次划分为矽卡岩期、热液期以及表生期三个期次。

2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2.1矿石地球化学特征

虎头崖铅铜矿床矿石的∑REE 值为 10.13×10-6,稀土总量很低;LREE值3.16×10-6,HREE值6.97×10-6;LREE/HREE 值 0.47;重稀土总量大于轻稀土总量。其特征值处于大洋地壳与原始地幔稀土含量特征值之间。La/Sm值2.11;变化较大,表明轻稀土分馏较明显。La/Yb值6.00,(La/Yb)N值4.05;(Ce/Yb)N值2.49;以上特征均表明矿石中轻稀土特征变化较明显。Gd/Yb值2.77,表明矿石中重稀土分馏较明显。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明显的右倾的平滑线,基本上处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状态。Eu处呈较浅V字型谷,负Eu异常,δEu值为0.43,说明了矿石在形成后的矽卡岩化作用的过程中发生Eu的丢失;δCe值 0.51;铈呈明显的负异常。矿石的这些稀土特征值与上地幔与下陆壳的特征值比较相似。这些特征反映了矿石的物质来源及经历的成矿过程十分复杂,其成矿的物质明显的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且经历了多次的富集改造。

矿石中Co/Ni值2.27,高于陆壳与洋壳的特征值;Sr/Ba值8.09,高于下陆壳及洋壳特征值;U/Th值0.52处于洋壳特征值范围;Th/Co值0.03与下地壳值相同;Nb/Ta值0.00与下陆壳特征值相同;Sr/Eu值处于上地壳与下陆壳特征值之间;Zr/Hf值高于陆壳与洋壳的特征值;Zr/Nb值高于洋壳与下地壳特征值,而接近洋壳特征值。Sm/Nb值处于洋壳特征值范围。这些特征值高于洋壳或处于洋壳或陆壳值之间,这反映出虎头崖铅铜矿床的矿石经受多次改造。同时也反映了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地壳深处并经历了地壳上部的重熔融造成的矽卡岩化作用的叠加改造的特征。

强不相容元素Rb、Ba、Ta等呈强亏损状态;Cr、Nb、Sr等中等不相容元素也处于亏损状态;弱不相容元素Y略富集;矿石中部分Co、Ni成矿元素显较高丰度值,Zn、Pb 呈特高丰度值状态呈富集矿化特征。矿石组成中成分特征的复杂性与其经历了多次不同性质、不同环境的成矿作用的改造叠加有关。同时也是可作为多期次成矿作用叠加改造的证据。

2.2放射性同位素特征

同位素计算中Rb的衰变常数λ=1.42x10-11/a,矿源层年龄取自468Ma;成矿年龄取自2146Ma。

虎头崖铅铜矿床矿石的Rb与Sr含量极低,而其Rb/Sr、87Rb/86Sr很低;但(87Sr/86Sr)i比围岩的值要高的多,与围岩形成了明显的反差特征,反映了与围岩的物质来源间有明显的差异。矿石的Rb与Sr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出其成矿物质来自上、下地幔等深部环境,但又受到碳酸盐成矿交代作用及成矿热液改造的影响而使Rb交代丢失。

3成矿机理与矿床成因

通过对虎头崖铅铜矿床矿物共生组合、矿脉穿插关系及控矿条件分析,该矿床明显受深大断裂构造、岩浆建造、热液作用的联合控制,且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成矿作用。

奥陶纪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海底火山喷流带来了铜、铅、锌、铁等成矿元素,并使其初步富集。同时在盆地内形成了富含 铜、铅、锌、铁等成矿元素的硅质岩及碎屑岩,为后期热液改造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成矿演化模式如下:在矽卡岩期,印支晚期的二长花岗斑岩经分异演化沿着东西向与北西向分支裂隙上侵,与灰岩接触交代形成矽卡岩,构成Ⅰ号与Ⅱ号矽卡岩化蚀变构造带,并在其中析出少量磁铁矿、磁黄铁矿。在热液期,随着矽卡岩期大量矽卡岩矿物的形成,上升溶液中的挥发性组分和金属离子浓度增高,在上升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后,以硫化物方式交代充填产生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矿物。在表生期,深部矿体因剥蚀和新构造运动的影响,遭受地表风化,原生的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等遭到风化,形成孔雀石、铜兰、等氧化物。

综上,认为虎头崖铅铜多金属矿为热水喷流沉积-矽卡岩叠加改造型矿床。

参考文献

[1]方维萱,柳玉龙,张守林等.全球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的3类大陆动力学背景与成矿模式[J].西北大学学报,2009,39(3):404~412.

[2]何书跃,祁连英,舒树兰等.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斑岩铜矿的成矿条件和远景[J].地质与勘探,2008,44(2):14~22.

地壳中的元素范文4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品种

经春季试验感病,但产量较好的品种隆安玉8号。

2.试验物品

养分含量(N(12)-P2O5(6)-K2O(7))≥25%)三星堆牌硫酸钾型复合肥;格丽达牌20%啶虫脒、10%烯啶虫胺;红拂牌6%烯.羟.硫酸铜、中保克毒宝牌40%烯.羟.吗啉呱、瑞德丰牌20%小叶灵、好普牌2%氨基寡糖素:亿旺牌养分含量(Zn+Fe+Mn+B)≥10%的硫酸锌、万通牌Zn≥20%的硫酸锌、生命源牌(Mg+S)≥10.00%,Zn≥2.0%的硫酸锌;翠茂牌甲壳素(含菌毒导抗剂)、奔福牌芸苔素内酯;粘着剂好湿。

3.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长17m,宽1m,试验地肥力较为均匀一致,地势平坦,四周设保护行,农事操作规范并且在一天内完成。播种规格50cm×75cm,每窝播种4粒,出苗后留健壮苗2株,亩植3556株,试验小区均播种24行,每行2窝,共计96株。

4.试验处理

所设置的处理除喷施清水、施尿素作对照外,其余处理均在使用复合肥和锌肥的基础上进行的。

(1)清水、施尿素作对照

(2)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4次。

(3)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3次。

(4)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2次。

(5)防治(蚜虫和灰飞虱)3次;施用病毒诱抗剂、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2次。

(6)防治(蚜虫和灰飞虱)2次;施用病毒诱抗剂、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3次。

(7)单用叶肥甲壳素施用3次。

(8)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施用3次。

(9)单用微肥硫酸锌,亩用2.8kg,养分含元素(Zn+Fe+Mn+B +Mg+S)。

(10)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3次;施用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2次。

5.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在仁和区布德镇、布德村、捍马拉组谭昌会的承包地中进行,地块地势平坦,土壤为沙质壤土,肥力一般较均匀,海拔1300M。试验于2011年5月31日播种,6月4日浇水,6月13日匀苗、补苗。

6.综合防治措施实施过程

6月13日玉米植株3叶1心至4叶1心时第1次施药,按亩用20%啶虫脒20g,红拂牌6%烯.羟硫酸铜80g,甲壳素4套、芸苔素内酯4袋,粘着剂好湿4包,对照用清水喷施;由于苗子小,实际只用了一半的剂量就喷施完毕。6月21日玉米植株5叶1心至7叶1心时第2次施药,按亩用10%烯啶虫胺40g,中保克毒宝牌40%烯.羟.吗啉呱120g,甲壳素4套、芸苔素内酯4袋,粘着剂好湿4包,由于苗子小,实际只用了一半的剂量就喷施完毕,对照喷施清水;同时施用拔节肥,亩施三星堆牌硫酸钾型复合肥75kg加亿旺牌硫酸锌1kg、万通牌硫酸锌1kg、生命源牌硫酸锌0.8kg,混合均匀后,用同样的器具每窝施50g;对照每窝施用25g尿素。6月29日,第3次施药,按时处理设计施药,亩用20%啶虫脒20g、瑞德丰牌20%小叶灵120g、甲壳素4套、芸苔素内酯4袋,粘着剂好湿4包,由于苗子已较大,实际只用了4分之3的剂量就喷施完毕,对照用清水喷施。7月15日,第4次施药,按时处理设计施药,亩用10%烯啶虫胺40g、好普牌2%氨基寡糖素200g、甲壳素4套、芸苔素内酯4袋、粘着剂好湿4包;对照喷施清水;同时施用攻苞肥,亩施三星堆牌硫酸钾型复合肥125kg,用同样的器具每窝施75g,对照每窝施用40g尿素。

7.试验调查内容、取样方法

分别调查处理各个小区的发病率、严重程度。调查方法是:发病率,严重程度整个小区植株全部调查;调查时间是:5—7叶期、小喇叭口—大喇叭口期调查发病率,齐穗灌浆期调查严重程度,调查和记载人员相对稳定,减少人为误差。

8.收获及产量计算

2011年9月21日收获,每小区只收获中间22行的收湿产量。亩产量计算:抽取3—5个小区的湿重样品各2.5kg左右,晒干脱粒,用平均值折算各小区干产和亩产。

二、试验结果

1.综合防治以发病株计算的防治效果

7月29日玉米小喇叭口期,调查各处理(株)防效58.78—85.26%,以处理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4次及3次防效最好为85.26%,单用锌肥效果最差只有58.78%。详细防效,见附表1。

2.综合防治以病情指数计算的防治效果

8月19日,玉米齐穗灌浆期,调查发病严重度,病情指数防效46.76—81.99%,以处理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4次最好防效为81.99%,单用锌肥效果最差只有46.76%。详细防效,见附表2。

3.综合防治产量结果

小区产量6.33—8.96kg,折合亩产255.76—362.02kg,比对照增产1.89—41.55%。以处理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4次最高亩产362.02kg,对照最低255.76kg。详细记果,见附表3

三、试验分析

1.用小区产量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在0.05水平上,处理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4次及3次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0.01水平上,只有处理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4次与对照均有极显著差异,其他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2.投入与产出分析。各处理的投入为14.00—136.20,元,产出按市场价每千克玉米2.60元计算为12.77—276.28元,投入产出比1:0.46—1:2.81,以处理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3次最高,4次的次之分别为1:2.81和1:2.03;单用甲壳素4次最低只有1:0.46。

3.本试验产量亩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今年我区1-8月份,平均降水量仅356.7mm,比历年平均值585.7mm减少39%,创下自196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雨量小持续时间短土壤的浸润深度浅,部分肥料未溶解分解、未被植株吸收,药效的转化受到极大影响,综防效果未能充分挥现出来。

四、试验小结

1.试验证明,玉米病毒病综合防治应在施用复合肥和锌肥的基础之上,使用防治(蚜虫和灰飞虱)药剂、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3—4次效果最佳,(株)防效、病情指数防效均较理想,投入产出比较高达到2以上,亩增收140.08—148.91元。

地壳中的元素范文5

随着全球经济和股市的反弹,在金融危机中一度大幅缩水的各种资产价格已经回升了1-2倍,恒生指数也从2009年初的低位大幅反弹,但与历史高位仍相距甚远,只有一种资产的价格早已超越历史高位―香港的上市壳。近期买壳成为资本运作中的流行词,仅内地企业在香港借壳上市的案例就包括中核国际(02302.HK)借壳科铸技术、合生创展(00754.HK)董事长朱孟依之兄朱拉伊控制的广东珠光集团借壳南方国际(01176.HK)、罗韶宇控制的重庆东银集团借壳香港饮食管理(00668.HK)等。

在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控制权就像异常保值的商品,为了获得董事会的控制权,买家可以支付惊人的溢价。如果壳可以作为一项投资长期持有的话,过去10年其价格增幅甚至大于物业投资,例如1997年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壳价约为5000-6000万港元,而在目前的各种交易中,其价格在1.8-2.4亿港元之间,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壳价也达到了0.8-1亿港元之间。当然,市场上所说的壳,指的是可供作为收购对象注入资产的上市公司,壳价顾名思义是买家为控制其董事会所支付的上市公司净资产以外的溢价。计算壳价永远不是易事,因为股权交易中每股的收购价对价是由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溢价、控股股权溢价和壳价等四个要素组成,交易双方往往无法明确区分哪一部分属于壳价,要计算为单纯获得零资产上市公司而付出的代价有时相当困难,因为真正的零资产上市公司并不存在。

香港买壳的技巧

香港是国内企业最为青睐的买壳市场,然而,香港资本市场上壳公司的种类非常复杂,其流通股权的分布情况、壳的资产类型、原有业务情况、交易结构设计、资产注入的速度、股东组成结构等各种变数不仅影响借壳上市的速度和成本,也会影响上市后的二级市场表现。大致来看,针对不同类别的壳公司,需要注重不同的影响因素乃至陷阱。

经行家处理过的壳。壳公司早已被部分资本玩家变成一种产品和牟利工具,对懂行的人而言,上市壳的投资几乎成了稳赚不赔的生意。香港有一些人专门从事壳的买卖甚至造壳业务,他们在买家进入前就对上市公司进行了处理,作好了将其出售的准备。经过处理的壳一般净资产规模较小,运营性资产和业务很少,收购后较易管理,卖方通常希望吸引一些资产和业务具备较强赢利能力的买家。但是,其中也不乏陷阱。

有的壳公司大股东表面持股量少,但幕后人士实际操纵了大量市场流通股份。在幕后人士的安排下,卖方一般不会一次性给予买家高比例的股权,而只是把大股东已经披露的股权出售给买家作为诱饵,而以剩余的大量公众股份作为牵制,买家往往进场后才发现上当了。买家因为受上市规则对大股东买卖股份的限制,对纵的二级市场完全失去影响力,导致买壳后股价经常大起大落,形成了公司业务由大股东控制、股价和二级市场被庄家控制的局面,使公司后续的筹资活动受到极大的干扰,国美电器(00493.HK)大股东黄光裕就曾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由于黄光裕从资本玩家处获得的控制权是通过曲线买壳法在前后3年的时间内收购的,致使其在后续的资产注入中因为属于关联交易而失去大股东投票权,在资产注入对价上吃了大亏,被幕后人士狂赚了一把。为了增加对二级市场的控制,黄光裕不得不高价私自回购市场的股份。因此,买家在决定买壳前,应该仔细调查壳的实际公众股分布情况及其实际控制人,避免所买的壳成为庄家的赌桌。

未经处理的壳。这类壳一般仍正常运作,无重大财务或法律问题,股东也是有实际经营业务的企业家。其类型也是多种多样,比如,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看,有高(>70%)、中(60-50%)、低(<50%)之分;从净资产值指数看,亦有高(>4亿元)、中(2-4亿元)、低(<2亿元)之分。虽然净资产越高,资产注入的规模越大和速度越快,但净资产值越高的壳公司价格也越高,动用的现金也越多。特别是壳中均为现金或比较容易套现的资产时溢价就更高,这直接影响买家动用的收购资金量,基本上,购买4亿元净资产以上的公司需要动用的资金大约在6亿元以上。对于净资产值较高且业务以房地产为主的壳而言,难度在于双方如何达成互信从而完成资产置换,因为在香港资产的置换是受限制的。

未经处理的壳中,有许多壳主处于观望状态,出售意欲摇摆不定,除非能套现大量现金,否则不会出售。单纯以资产换控股权的方案恐怕难以被他们接受,一般买方须支付资金达1亿港元以上。如不涉及资产换股权方案,可能涉及的资金将更多。通过向壳公司注入流动性很好的优质资产,可以减少现金的总支出,但资产换股权方案只有在壳价相当部分用现金支付时才有商谈的余地。

许多地产界买家希望以资产换取上市公司股权作为部分股票对价的支付方法并不受许多壳主欢迎,因为地产在资本市场不属于具备想象空间的资产,资产注入的质量往往成为交易完成的重要因素。此时,买方应确保该资产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向外商投资企业的转变,并在与卖方谈判前获取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资产的审计报告和中国律师的法律意见书。由国际评估师出具的评估报告虽非必需,却是谈判重要的根据。在香港有一个潜规则,如拟注入资产未经以上步骤,卖方不会跟你动真格,只会应付了事,因为整个方案可能因资产注入失败和延误而取消,此时谈判会难有实质性深入。

存在财务困难的公司。这类公司往往已经是负资产,但仍未进入清盘程序,由于存在财务困难,需要进行债务重组。在公司没有资金进入就会面临清盘和退市的情况下,证监会可以同意豁免收购方的全面收购要求。买这种壳,动用的资金总量一般比前几种要小,壳价一般在5000-6000万港元左右,但却可以拿到相当高比例的股权。

理论上,香港市场不存在空壳公司,一家上市公司如被定义为现金公司(空壳)公司,就将面临除牌的风险。能成为壳的公司不仅有资产较少的公司,也不乏净资产达数亿元的公司。香港上市公司的上市载体不少在百慕大和开曼群岛注册,控股公司不从事任何业务经营,实际业务经营的载体可能在中国境内或者其他国家成立。这犹如一道防火墙,使可避免受其业务经营上的牵连(上市公司对银行担保除外)。

买壳需关注的重点

由于香港与内地市场存在差异,在香港买壳亦有不少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防止在资产注入时被作为新上市处理。2004年4月前,香港对买壳后资产注入的监管宽松,之后相关上市规则大幅收紧,规定买方在成为拥有超过30%普通股的股东后的24个月内,累计注入资产的任一指标高于壳公司的收益、市值、资产、盈利、股本等五个测试指标中任何一条的100%,则该交易构成非常重大交易,该注入可能要以IPO申请的标准来审批。这等于资产注入胎死腹中,许多国内企业家在买壳后才知道这最重要的一条,结果两年内无法完成资产注入,被迫把壳丢空24个月,这种案例不在少数。华宝国际(00336.HK)实际控制人朱林瑶2004年4月16日通过旗下BVI公司Mogul完成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力特后,即为了避免资产注入被当作新上市处理而等待了漫长的24个月,到2006年6月方把华宝上海等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详见本刊2008年5月号文章《朱林瑶:低调的产业与资本双面手》)。净资产值、销售额和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允许注入的资产规模大,不易被当作新上市处理,但其缺点在于买家需动用的现金量非常大,尤其是在方案涉及全面收购之时。当然,也有一些技巧可以回避这一限制(案例一)。

收购股权比例太小存在风险。通常,对大股东股权的收购价比一般流通股增加了壳价和控股权溢价,全面收购价往往远超过二级市场股价。有的买家为了避免以高于市场价向小股东展开全面收购,降低整体收购成本,而选择只收购壳公司30%以下的股权。有的则在取得接近30%的股权后,通过人继续持有超过30%部分的股权份额。若买家意图通过这种曲线方式进行全面收购,以降低成本并避开公司被作为新上市处理的限制,那么需要注意,此举违反股东应如实披露权益的条例,一旦被证明可能面临刑事指控。而且,香港证监会会关注原上市公司大股东处置余下股份的安排(如售予其他独立第三者) ,不会令买方对这些剩余股份行使控制权。过去证监会曾多次因不满意余下股份接手人士的独立性而拖延或不确认买方“无须提出全面收购”的要求。这一做法不仅不合法,日后也容易遭到其他股东的挑战。按照上市规定,大股东注入资产时自己无权投票,其最后命运会由小股东控制,如果原来的股东分散或者其他股东的投票权接近,不满的小股东可跳出来反对资产注入(案例二)。

尽量获得清洗豁免。根据香港《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回购守则》,新股东如持有股权超过30%,可能被要求向全体股东提出全面收购要约,并证明买方拥有收购所需资金。最近香港股市畅旺,壳价水涨船高,已达1.8-2.4亿港元,买壳加上实施全面收购须动用的资金至少需要3亿港元,要减少收购所动用的现金,就必须获得香港证监会的全面收购豁免(又称“清洗豁免”)。证监会对清洗豁免审批有严格的要求,除非证明如果没有买家的资金注入,壳公司可能面临清盘,否则不会轻易批准。

尽量避免被认为是现金公司而停牌。香港上市公司要保持上市地位,就不能是纯现金公司(只有现金没有业务),因此,假如收购对象的业务基本停顿,除非买家能协助壳公司在短时间内开展新业务,否则可能面对无法复牌的风险。在港上市的三元集团就因为壳公司已没有业务,新股东买壳后提出复牌建议不获港交所同意,最终被判摘牌而导致买方巨大损失。三元后来向香港高等法院上诉,要求港交所的判决并获胜,但其后又被上诉庭高院的裁决,目前看来已经无力回天。

注重原有资产清理的复杂程度。壳中业务的资产构成决定收购方在买壳后进行清理的难度和成本,一般在容易处理的资产中排名第一的是现金和有价证券,因其具备高流通性、有公开的交易市场和价格;排名第二的是土地和房地产,它们在持有期间极少需要管理,且价值不容易迅速减少;第三是不需要经营性的固定资产、资金回收周期短的贸易、软件和服务业务;第四是固定资产需求较少的加工业和轻工业;第五是带工厂和设备的工业类上市公司。买家应该尽量避免业务需要持续关注和精良管理的壳,涉及庞大生产性机器设备、存货、应收账款和产品周转期长的壳公司最难清理,该类资产套现困难,原大股东赎回也会因须动用大量现金而无法实施。而且,拥有大量经营性资产的壳如果资产置换耗时长,其业务和资产就存在贬值风险,且这些业务的管理需要专业技能,容易令外行的买方挠头。

交易期越短越好。股份交易与资产退出和注入的整个交易期越短,买壳的成功率越高。一方面,市场气氛和经济形势千变万化,任何因素都会影响价格和双方完成交易的决心,光汇就是通过在下跌趋势中拖延时间而获得超过1亿元的价格折让。而且,新旧股东在交易完成前有一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处时期,这一时期,如果董事会上两股力量互相牵制的话,可能导致双方的矛盾和火拼。为避免潜在争执,理想的做法是在新股东进入的同时把原有股东需要取回的资产剥离。

需周详地协调新旧资产更替。由于香港上市规则对原有资产的出售速度有所限制,部分壳中的资产难以在两年内售出,这使如何协调买方新注入资产与壳中原有资产的方案设计提出了较高的难度。

做好审慎调查。买方可买有业务的壳,也可买业务已萎缩的壳。买有业务的壳,危险在于公司过去的经营中可能有潜在负债、不良资产或者法律纠纷,因此,买方应从法律、财务、股东和业务等方面进行足够的审慎调查,否则会自咽苦果。香港上市的百灵达集团(02326.HK)就是因为国内买家放弃了做仔细的谨慎调查和让卖方出资产质量承诺,在金融危机来临时,其下属的百灵达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持续亏损、资不抵债,在2008年10月20日停业,并引致当地政府部门干预,虽未连累上市公司清盘,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股东价值,公司至今仍然停牌。

买壳是很多民营企业建立资本平台、进入资本市场的开始,而不是最终的目的。上市壳如不能发挥在较高股价上再融资的能力,这一平台亦失去意义。因此,企业买壳前应作全面的准备,包括考量公司内不同项目的价值和投资安排、融资计划、拟注入上市公司的价格、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等。选择壳公司时亦需考虑将来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时间及规模等。

在收购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原则按照重要性排列则包括:速度快,即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完成买壳交易,否则不仅成本增加,也延误后续资本运作;合法合规,交易中不要留下后遗症,特别要避免对未来产生不良影响的违规行为;未来能控制自己的命运,买壳后,要使壳公司具备足够的二级市场操作自由度,对二级市场和股东结构的了解是关键。有买壳计划的企业可以先对自身条件进行评估,如果具备相关的要素并遵从上述原则,加上有精于企业运作和资本运作顾问的协助,买壳可以使股东财富倍增、企业跃上新台阶。■

海外买壳的选择

买壳还是IPO?

企业选择IPO还是买壳上市,取决于自身条件、股东目标、大规模融资的急迫性和计划采用的融资模式。已满足上市要求的企业,IPO是最好的选择,上市和集资可一步到位。直接IPO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强迫”公司管理层按照上市地的监管法例和市场游戏规则玩牌,但这对一些企业是难以逾越的门槛或是远水难救近火,比如,IPO有固定业绩要求,企业最好处于业绩增长期,有一半的企业最终因为业绩倒退无法上市;有的企业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或税务原因无法达标,或者在复杂的重组过程中发现短时间内解决IPO的障碍有困难,以及业务重组的税务成本相当高,股东会考虑与其在不确认成败的情况下支付巨大代价,不如选择代价与成功几乎同时实现的买壳;此外,IPO对上市的时机要求很高,市场气氛不好时很难成功发行股票,例如一周的股市持续调整可以使孙宏斌的融创上市暂时搁置,有的企业甚至因错过时机而永远错过了上市的机会。

而且,香港交易所和香港证监会对中国企业在上市阶段的合规考量尺度相当严格,两地监管机构交流频繁,监管机构会有针对性地针对企业的软肋要求披露和确保合规,这对许多摸着石头过河的民企提出了重大挑战。有时,对需要短期大规模融资的企业而言,IPO也可谓远水救不了近火。买壳通常成为企业在IPO之外的后备方案。尤其在商务部2006年9月出台《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简称“十号文”)以来,民企海外上市的渠道被堵,不少难以在A股上市的企业把重点从IPO转向了买壳。

买壳的成本无疑高于直接上市,不过其优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难以替代。买壳可令企业先控制上市公司,再按时机成熟的程度逐渐注入业务,等待最佳的融资时机,无需为应付“考试”一次性付出重大的代价,无需等待而获得上市地位。但是,买壳更适合股东有一定资金实力、能先付钱买壳再解决融资需求的企业,盈科数码、国美电器和华宝国际都是买壳后抓住机会成功集资套现的案例,国美和华宝甚至为资产注入等待了24个月。而且,壳公司上市已有年头,有时能提供比IPO更广泛的股东基础,使股票更活跃。相反,企业IPO后如跌破发行价,会造成股票流通性和投资者参与程度较差,这会成为日后融资的难题。

选择最佳的买壳地点

企业买壳可选的主流地点分别为A股市场、香港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和美国的各个交易所,香港和新加坡分为主板和创业板壳,美国则包括美国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分小型股市场和国际板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柜台交易市场(OTCBB)等。企业选择哪个市场,需要根据自己的切身利益,针对壳价、壳干净程度、后续筹资能力、资产注入速度、股东个税筹划、成功率、交易时机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上市主体在内地注册的企业一般适合在A股买壳,要在境外买壳的企业,其控股公司必须为离岸公司,否则资产注入将存在障碍。因此,控股公司的注册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境内还是境外买壳的决策,如果拟注入资产未转变为外商投资企业,未来的资产注入将会存在诸多困难。需要提醒的是,过多比较A股和香港买壳的差异意义不大,香港的优胜之处在于其国际水平的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使壳的或然负债风险较小,面向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和多种金融工具使其拥有较强的后续筹资能力,具备整体成功率高和操作迅速的优势,但资产注入可能需要更精密的设计,否则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A股的优势是市盈率比较高,但一旦被ST,后续融资能力会受损。

整体而言,每个市场可谓各有利弊,而单看买壳的成本,由高到低分别是中国香港、中国内地、新加坡和美国。香港壳价在四者中最贵,但贵得有道理。香港在壳的干净程度、后续筹资渠道多元化、买壳成功率以及股东税务筹划方面均具优势。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不同的壳适合不同支付能力的买家,其融资成功率也有很大的差别,也许这不一定与买壳地点有关,而与企业的不同规模等因素有关。

美国OTCBB的壳成本最低,如果付现金加上基础中介机构费用,一般只需100万美元左右。但柜台交易市场并非交易所市场,受投资者关注度少,企业交易量并不活跃,这使二级市场维护难度和后续融资难度高,正是这些缺点使其门槛也较低。不过好处是这一市场对买壳后的资产注入限制较少,但因为没有针对中国企业的操作标准来维护投资者利益,大部分基金都不愿意投资在这市场交易的股票,如果不是为了以此作为转到纳斯达克或者其他主板市场的跳板,买OTCBB的壳意义不大。

与海外市场中介纷纷对中国民企老板进行游说不一样,一般香港的买壳无需游说,因为效果显而易见,需求也是自发性的,但当中门道非常多、水也很深。首先,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买壳属于“高消费”,非财力雄厚者不能为之。一方面,香港近年成为中国中大型企业的海外募资中心,动辄百亿甚至千亿港元的集资可轻易完成,壳价贵也因为上市地位这一“会籍”几乎是“终身制”,除非公司出现破产和成为净现金公司,否则极少被除牌。而美国则普遍采用“淘汰制”,在交易所市场上市的交易权属于“临时会员”,必须维持一定的标准,一旦公司无法满足有形资产规模、流通股数目、流通股市值及股价等方面的要求就可能被迫除牌,新浪、搜狐、网易、中华网这些公司都曾遭遇被除牌的威胁。

新加坡和香港的监管机构希望企业直接上市而不鼓励买壳,因此设置了限制。新加坡的壳价介乎美国和香港之间,但限制最多。有些买家为了避开限制和避免全面收购所需支付的成本,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操作,但这些操作由于属违规操作,在新加坡较难获得配合。

除上述因素外,在海外买壳还需作其他三方面考虑。首先,是投资者关系管理因素的考量。美国是做市商制度,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费用较高,需要花更多费用聘请做市商来维持交易量。其次,是董事承担的责任及风险。美国注重事后监管,也就是事后严惩违规高管和董事,董事承担的风险比较高。在美国,小股东集体诉讼比香港普遍得多。香港既重事前监管也重事后监管,港交所事前监管力度较强,事后监管力度比美国弱,因此,董事承担的风险比美国低。第三是股票活跃的程度。就同等规模的中国企业而言,三地投资者的关注程度及股票的活跃程度不一,在美国和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股票属于少数族群,除非是知名的科技型和新经济企业如新浪、搜狐等,其他企业除了在当地IPO的一刻较受瞩目外,难以长期被主流投资者关注,中小企业受到的关注更少。香港是投资中国概念股的首选市场,因其靠近内地,投资者更容易掌握最新的行业和企业资讯,这对提高投资意欲和交易活跃度有所帮助。一般而言,香港的中国股票活跃度比美国和新加坡高一倍以上,这直接影响着买壳的后续成功率。

案例一

光汇石油:

巧妙的资产注入

通过注入客户而不注入资产,光汇石油集团的海上免税供油业务大部分

被注入到上市公司,从而避免了资产注入构成非常重大交易被当新上市处理而

需等待24个月的限制。

近年能源和资源公司的买壳热一度使香江投资者获利甚丰,但在金融危机后也一度使投资人受伤不浅。若说买壳后能迅速令公司业务改善、投资者获利丰厚的,当数2007年底光汇石油对先来国际(00933.HK)的收购,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当属深圳石油大亨薛光林。2008年初,薛光林通过其持有的离岸控股公司收购先来国际大股东刘东海所持有的68.26%股权,该收购给予先来国际的估值约为10亿港元,如今事隔不到两年,光汇石油市值已达150亿港元,增长了14倍,而原股东保留的3%股份也从每股0.84港元升到10港元,获利10倍多。

洽购先来国际

光汇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是薛光林1996年在深圳成立的民营石油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石油仓储与保税中转、成品油批发销售、海上免税供油,并拥有国内多处港口货轮加油业务的特许经营权。其海上免税加油业务2007年从零起步,但成长迅速,当年为往来货轮加油约84万吨,当时预计2008年仅这一业务的销售额就可达到12亿美元。海上免税加油采用的船用重油属于大宗商品,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和信贷,光汇石油勘探业务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同样的需求,因此,在短时间内完成上市成为光汇石油的迫切要求。考虑到商务部“十号文”对内资企业海外上市的限制和海上免税供油的行业特点,其在未来两三年内直接上市不可能实现,在香港买壳成为最佳的资本运作方案。

对于光汇石油这样的公司,在选壳时考虑了多方因素。首先,公司对融资需求迫切,因此买壳要干净利落、速战速决,切忌与原股东出现大量纠纷和矛盾,这就需要一次性购买大比例股权。根据有关法例,买方因此将被迫启动全面收购要约程序,需动用的资金量很大;同时,还需要选择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壳,防止过多股份散落在市场或不明人士手中,导致今后操作的困难。其次,现行的上市规则规定,如上市公司在买壳两年内出售、注入资产和业务量超过规定限制,可能会被视为非常重大交易而当作新上市处理,因此,如果壳公司资产规模过小,会使得资产注入缓慢,影响上市公司迅速改善业绩;如果规模过大,又会衍生许多资产置换的问题。为寻找完全满足要求的壳公司,光汇前后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接触了不下20家壳公司,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业务量小但手上现金充裕的先来国际身上。

刘东海通过Linwood Services持有的先来国际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前曾担任成衣品牌“梦特娇”的中国总,后来因品牌商收回权业务开始沉寂。公司出售前,主要从事成衣的设计产销和证券投资等业务。由于长期持有大量现金和有价证券而缺乏活跃的业务支撑,其股价长期低于每股账面净资产值和现金值。截至2007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为6.74 亿港元,其中现金和可套现财务资产达6.7亿港元,主营业务资产不超过2000万港元。大股东长期维持如此小规模的资产通常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维持最简单的业务,以便找到合适的买家高价售出。先来国际由于持续运营业务少,无大量固定资产需要处理,较好地防止了买壳过程中原股东要求取回资产而带来的资产置换的问题,而维持较少的业务量可防止被港交所认定为现金公司而除牌。

光汇集团与刘东海的接触,使得先来国际股价在2007年11月突然大幅上扬,从徘徊在0.4港元左右上涨一倍达0.8元/股左右。2007年12月13日,双方谈判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双方开始谈判前,刘东海的开价很高,收购其手中71.31%的股权涉及的对价高达8.3亿港元。随着谈判时间的拖延和股市的降温,其大幅让价1.3亿元。2008年1月16日,先来国际公告,其主要股东Linwood Services与薛光林持有的Energy Empire及Canada Foundation(均为加拿大基金)原则上达成收购协议。最终,薛光林通过上述两家基金收购先来国际8.3亿股份,约占68.26%股权,每股对价约0.84337港元,总价约7亿港元,刘东海则通过Linwood Services继续持有3.04%股权。由于先来国际内部账面净资产达6.23亿港元,其中包括约6亿港元的现金,所以,7亿港元中很大一部分是支付先来国际净资产的价格。

为减少收购所用资金,光汇方面注入了一处香港物业(对价4200万港元)和一处新加坡物业(对价约6280万港元),并出售Everview、Pearl River两家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对价分别为1350万港元和2.4714亿港元)给原大股东(这两家公司主要持有原大股东有意保持的有价证券)。2008年5月13日,双方签订收购合同,随后,先来国际股价从每股0.97港元涨至最高2.98港元。

业务注入

要避免违反商务部“十号文”的要求和被港交所判定业务注入作新上市处理,买壳的操盘人给光汇的资产注入方案订立的原则包括:1、利用海上供油业务客户均在中国境外的特征,注入客户不注入资产;2、必须在上市公司内部迅速发展新的业务,让上市公司持有整个海上供油价值链的每个环节;3、资产注入和售出不能超过特定的价值。

在这一原则下,2008年6月10日,上市公司与光汇石油集团签订了相关协议,其具体内容包括:光汇石油集团向先来国际提供燃油付运服务收费报价协议;先来国际可根据其订单销售的需求向光汇石油集团采购燃油,并由其负责替指定的客户加油;光汇石油集团向先来国际提供燃油储存服务,并按月向上市公司收取相关租金。这一协议通过由光汇石油集团为上市公司提供部分物流、仓储、采购服务的方式,在未注入任何资产的情况下,使光汇石油集团的海上免税供油业务大部分被注入到上市公司。该交易不构成非常重大交易,但构成持续关联交易,成功避免了资产注入构成非常重大交易被当新上市处理而需等待24个月的限制。

成功的交易设计使公司的业绩迅速改善。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由于海上供油业务在短期内产生大量业务收入,上市公司在改名光汇石油后2008年给客户的供油量仍然大增,截至2009年6月底止纯利达2.63亿港元,同比上升3.16倍,每股盈利0.206港元(附表)。

光汇石油的股价也从2009年6月的每股1.9港元起步,进入上涨周期。2009年8月,光汇石油与大连工业区管委会成立光汇大连投资公司,双方分别占60%和40%股权。光汇大连将建设油管,以连接光汇石油仓储项目与国家油管,整个项目投资额约100亿港元。这一消息为光汇石油的股价又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使之从4港元每股最高涨到2009年12月的10港元(附图)。

仍需清除的障碍

光汇买壳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股价一度升到10港元,但该股票估值较高,加上股权过度集中的风险,也使一些机构投资者望而却步。

借壳上市后,光汇石油连续两次向公司主席薛光林持有的加拿大基金发行可转债。2008年11月28日,向加拿大基金配售1.1亿股和1.159亿港元的可换股票据:加拿大基金可以每股0.61港元认购1.1亿股,总价6710万港元;并可将可换股票据按初步兑换价0.61 港元兑换为1.9亿股。此次认购股份占光汇石油已发行股本约9.05%,占公司扩大后股本约8.3%;可换股票据占已发行股本约15.63%,占扩大后股本约12.53%。2009年6月,加拿大基金再次认购光汇石油9.3亿港元可换股票据,这些票据可按初步兑换价1.5港元兑换,最高将配发及发行6.2亿股新股。兑换股份相当于光汇石油已发行股本约43.2%,相当于公司扩大后股本约30.2%。这些可转债如果全数行使,扣除大股东2009年10月减持的股份,大股东将拥有公司扩大后股本的75%,加之采购、仓储和运输部分业务仍在上市公司之外,降低了机构投资人参与的热情。

另外,目前上市公司96%的采购成本来自与光汇石油集团的关联交易,这使投资者对公司真正的盈利能力怀有戒心,长远看,光汇要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认同,还须尽量减少关联交易,引入机构投资者,使持股更加多元化。■

案例二

失控的买壳

由于闽泰集团被质疑借道中兴集团曲线买壳上市,新股东不仅不断受到其他股东的挑战,买壳后的资产注入难以实施,买家最后也失去了对董事会的控制。

钧濠集团(00115.HK)由香港地产商曾炜麟、郭慧玟夫妇创办,其主业为在深圳、东莞等地从事房地产开发。1999年10月,钧濠通过重组香港“壳王”詹培忠旗下的忠德石油,以介绍方式在港上市。

2007年1月,曾氏夫妇通过旗下Rhenfileld Development向香港中兴集团出售1.805亿股钧濠股份,每股作价0.1057元,后再以同样价格与钧濠集团签订认购1.805亿股股份的协议,经过这种先旧后新的配股后,中兴集团成为钧濠股东。2007年7月,曾氏夫妇辞任董事,并于次月出售1亿股予中兴集团。香港中兴通过其后的多次配股,成为钧濠的单一第一大股东,完成了壳的收购。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兴集团持有钧濠22.32%的股权,而同期曾炜麟夫妇通过Rhenfield Development Corp.持有公司19.03%的股权(图1)。

按惯例,第一大股东自然成为公司的董事会主席,然而,中兴集团的持有人黄炳煌却意外地仅被选为钧濠的执行董事和总裁,董事会主席由未持有钧濠任何权益的深圳闽泰集团主席朱景辉担任,2008年10月,朱景辉更兼任钧濠行政总裁。由此不仅引起一些人士质疑闽泰借道中兴集团曲线买壳上市,一场长期的股东纠纷亦揭开了序幕,新股东的后续运作因而难以实施。

资产注入受阻

2008年6月,钧濠宣布以9600万港元收购朱景辉之妻翁玉莲持有90%权益的扬州地产项目,展开了资产注入的行动。但有媒体质疑扬州闽泰属劣质资产,此举严重损害股东利益。朱景辉控制下的钧濠董事会进行了反击,并发出传讯令状,指前大股东(即曾氏夫妇)违反公司受信责任。

2008年7月,钧濠计划以0.16港元每股配售1亿股,用于收购闽泰集团的扬州项目。但是,由于曾炜麟以董事涉嫌收受利益、盗用签名非法成立下属公司转移资金、多项交易涉及侵吞公司现金损害股东利益、股东大会选举不公为由,向法院申请到了新股配售的禁止令,这一配股计划胎死腹中。同时,法院也接纳了曾氏以上市公司名义对包括朱景辉、黄炳煌在内的多位董事的诉讼,成为香港有史以来第一宗该类官司,后续发生的许多事情在香港上市公司中都鲜有先例。

据报道,钧濠原股东向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提供的资料中指,香港中兴2007年1月入股钧濠的资金由深圳投资支付,而翁玉莲占投资60%的股权,中兴集团后续的多次股权收购资金大部分也由朱或翁的关联公司提供。

董事会失控

面对曾炜麟的指控及其重新控制公司的意图,朱景辉控制的钧濠董事会多次拒绝其作为超过10%的股东按照其享有的权利提出的召开特别股东大会的要求(这在过去没有先例),又向百慕大最高法院申请禁制令,阻止召开特别股东大会。2008年8月,钧濠又以市价向公司董事及部分员工发出了接近2.5亿份立刻可行使权证,成为香港第一家一次性向董事、员工和第三者发出接近总股数10%该类权证的上市公司。而这一行为又被部分股东向法庭提出诉讼,指此举向董事会成员输送利益,意图影响股东大会投票结果。

2008年12月2日,曾炜麟等钧濠旧股东自行召开特别股东大会,通过8位新董事加入董事会、否决与翁玉莲持有的扬州项目交易的议案。新董事的加入使纠纷在董事会内部蔓延。而为了防止失去对董事会的控制,在特别股东大会召开前一天,朱景辉控制的董事会就突击委任了5名新董事,加上6名旧董事,使得新旧股东提名的董事以11:8的比例展开对决。2009年8月,香港高等法院裁定突击委任5名董事的提名不合法,这意味着,朱景辉已经失去了对董事会的完全控制。2009年10月,朱景辉被撤销钧濠主席一职,调任为非执董,改由马学绵出任董事会主席。朱景辉所提名的董事大部分在刚结束的周年股东大会上出局,可以说买壳近乎失败。目前,钧濠原股东以公司名义对朱景辉等董事会成员的诉讼仍在进行中,而钧濠的经营也受到影响,2008年全年亏损扩大至9165.5万港元,其股票由2009年3月停牌至今。

买壳中的教训

这是一个典型的买壳失败案例,在这场股东争斗中没有赢家。从2007年1月曾氏夫妇第一次向中兴集团配售股份开始,随着多次配股,钧濠集团股价本已从0.1港元最高升到0.64港元,但在2008年6月展开资产注入后,其股价从0.34港元开始下行。而后,随着股东之间出现权益纷争,官司不断,其股价最低跌至0.07元,最终以0.12港元的价格停牌(图2)。根据最新的公告,公司正委任独立会计师对2007-2008年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核查,事态仍在不断发展。

一般买壳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资金紧张或需要迫切解决资金危机的公司不宜买壳;买方要习惯香港公司的规范;买壳后要马上产生利润,改变上市公司的营运状况。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如果新股东缺乏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和对全体股东利益的尊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会引起其他股东群起而攻之,所以,虽然双方持股势均力敌,但在周年股东大会和特别股东大会上仍以买方大比例失败而告终。因此,买壳后,新股东在公司的运作中应充分考虑小股东的利益,并按上市规则的要求披露信息。根据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要求,董事必须如实申报其在上市公司中的权益。部分买壳者若通过人持有股权,以降低成本并避开公司被作为新上市处理等限制,那么不仅在后续的资产注入时无法投票,受制于其他小股东,这一做法还属于用欺骗的手法绕开香港证监会的收购兼并条例和港交所上市规则的有关要求,若最后有证据证明钧濠的实际控制人为闽泰集团的话,有关人士可能因为触犯了香港的刑事条例而面临法律诉讼。如果因买壳而引起官非,无疑是得不偿失。■

案例三

中国矿业

之股价沉浮

2006年,通过注入两个矿业资产,创富生物科技完成了向中国矿业的华丽转型,股价大幅攀升,此后,由于没有实际业绩支撑和所注入资产的原小股东的诉讼,股价又迅速回落,业务也再次转向茶业,迹象显示其实际控制方可能已经换手。

有一种买壳方式手法更加隐秘,买家每一步运作的真正动机更加难以识别,有的买家买壳上市的真实目的往往并非以提高上市公司的长远价值为目的、着重于收购支持其主营业务发展的融资平台,而更多是利用金融手段和财技牟利。他们按照不同时期资本市场对不同行业的炒作兴趣,把一些具备想象空间的资产注入壳公司,这时,二级市场的公司股价会被人为推高,不明实情的投资者会被吸引入市,上市公司因此成为庄家和散户博弈的平台。

具体来看,这类买壳主要有以下特点:

1、买家一般选择大股东持股比例小而且股权分散的公司,并在收购过程中尽量不触动全面收购,因为当目的不是对壳的长远控制时,是否拥有绝对控股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2、收购资产的融资来源一般是一些不知名人士或公司,显示公司有极强的融资能力。有时买家会以发行可转债或者现金方式注入资产,收购原股东手上股份,买家对壳公司股权的现金收购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在二级市场交收,或由买家向原股东分批协议收购。

3、大笔持有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账户上的持股比例都不会超过5%,外人很难判断股票的分布状况,上市公司的股票真正由谁控制难以知晓。

4、实际控制人通过上市公司董事会,同意以天价收购一些未来想象空间大、一般人难以估算其价值的资产。这些资产的估值设定在上市公司有能力并能成功实施相关计划的基础上,因此容易从评估公司处获得较高估值,导致在注入上市公司时易被严重高估,但实际上,这些资产的估值存在未来运营时无法实现的风险,短期难以产生现金流。而且,因为面上不存在关联交易,大股东可以投票,监管机构则会尊重股东大会的投票结果,往往使得交易对价对小投资者不公平,一众股民的权益被严重摊薄。

5、买家会通过增发新股或者发行可转债,使自己的一致行动人在股价上涨前控制更大比例的低成本股份。

6、如采用发行可转债的方式注入资产,被注入业务的出售方股东(也是“人”)会获得大量可以低价换股的可换股债券;如采用现金收购方式,则上市公司通过配股获得现金的大部分会被用于资产的收购,而且钱很快会被支付出去,上市公司不会长期持有大量现金。

7、资产注入完成后,股价会被逐渐炒高,当大量散户跟入时,则开始长期的持续下跌。

8、严重高估的被注入资产逐渐会露出破绽,出现大幅亏损,这时公司再大幅拨备,把上市壳中高值的资产账面价格与实际价值并轨。

9、幕后控制人都是资本玩家,该走的程序往往一个不差,表面程序上完全合法,就算股民受到巨大损失,也是投诉无门。

分析香港股票市场,一度被热炒随后股价大跌的上市公司很多,而在种种特征上比较吻合的,可能是中国矿业(00340.HK)。在中国矿业借壳上市的操作中,资产注入采用现金、股份置换加物业换股的模式,足见操盘人实力不弱。但相关资产在注入上市公司前被低价转让,难免令人怀疑被注入资产的实质控制人与壳公司股权的认购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注入想象空间巨大的矿产资源,配合巨额成交和股价上扬,吸引了许多散户的参与,使其一时风光无限。随后其在2008年一次性减值和亏损31亿港元,股价也从2007年初接近2.5港元的高点下跌90%,到现在的0.2港元左右,令许多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

注入矿业资产带来股价节节攀升

中国矿业前身为香港创富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创富生物科技”),其在2001年1月借壳当时出现财务困难的广信企业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在被中国矿业再次借壳前,其股价也一直低迷不振,徘徊在0.415港元左右。而且,其股权较为分散,没有任何一个股东超过30%。根据公司2005年年报,大股东蔡原通过Greater Increase Investments Limited持股20.29%,第二大股东陆健通过Equity Valley Investments Limited持股14.06%。

2006年6月13日,创富生物科技宣布以8.126亿港元收购Lead Sun的57%股权,开始了中国矿业的借壳与资产注入行动。8.126亿港元的支付方案包括三部分:以4.33亿港元代价向Lead Sun的四家股东发行共10.8亿股(相当于当时股本的43.75%及经扩大股本的23.76%),每股作价0.4元;向卖方另一股东转让广州一处物业,作为支付1.75亿港元的代价;余下2.05亿港元用现金支付。随后,创富生物科技即通过配售集资约3.97亿港元。创富生物科技的股东权益只有区区2.27亿港元,主要资产是广州一处最终被作为支付代价的物业,公司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集资3.97亿港元购买一个未产生任何收入的矿产,融资能力令人惊叹,但到底是原股东融资能力惊人还是后续的持股人才是真正买壳者,至今只有局内人才知道。而且,通过以物业和现金支付收购款,创富生物科技把壳公司中原股东的资产和配股所获资金中的2.05亿现金置换出了上市公司以外。

被收购的Lead Sun,由郭敏、叶东明、吴晓京、吴凯持有(图1),于2006年4月6日才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除了全资拥有高标公司(Top Rank)外,并无其他业务或资产,事实上属于为本次交易专门成立的空壳控股公司。而高标公司则拥有山西神利航天钛业有限公司(简称“山西神利”)90%股权,因而,创富生物科技间接持有山西神利51.3%股权。山西神利拥有全国第二大钛矿金红石矿的开采权,据上市公司的评估师出具的报告估计,其天然红石矿的地质储量约为182.6万吨,有关矿产资源量约为189.35万吨,价值在18-22亿元之间。金红石矿是生产海绵钛的主要原料,钛在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运用广泛,近年国内海绵钛一直供不应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因此,收购消息公布后,创富生物科技的股价逆市大涨63.86%达0.68港元。

然而据报道,在注入上市公司前的2006年6月1日,高标公司100%股权才被股东以270万美元卖给了刚刚成立的Lead Sun,而且,买家黄士林和谢南洋放弃了其中的2699999美元,等于Lead Sun将高标公司收入囊中的实际代价仅为1美元。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高标公司的价值从270万美元增加到14.25亿港元,增值约66倍,新股东的眼光和创富能力可谓空前绝后,上市公司对所购资产价值的认同度更是非常高。因为就算在之前的2005年3月9日,高标公司45%股权的转让价也只有450万元。至于为什么这样的交易能获得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只能解析为在股东大会召开时赞成方已经控制了足够的同意票数。

出售Lead Sun的57%股权后,郭敏、叶东明、吴晓京持有的Lead Sun股权分别降至14%、14%、15%。但通过向其配售股份作为支付代价,创富生物科技的股权也发生了变动,原大股东蔡原的股权减持到10.63%。郭敏、叶东明分别各自持有其7.84%股权,吴晓京持有7.31%股权。另外,超大现代农业老板郭浩也收购了创富生物科技6.36%的股权。四人收购的股权共占上市公司的29.36%,没有超过30%,即使四人被确认为一致行动人士,也不构成触动全面收购要约,否则他们可能因构成一致行动人士要以同样的价格向全体股东提出全面收购。

2007年2月,创富生物科技更名为中国矿业。2007年5月23日,中国矿业又公告称,计划筹资约18亿港元,用于收购哈尔滨松江铜业(集团)有限公司75.08%的股权,后者主要从事铜、钼及锌开采与提炼,其中,钼的开采占企业生产及盈利的大部分。壳公司被两度注入矿业资产后,二级市场出现疯狂的炒作,中国矿业的股价最高时一度接近2.5港元(图2),公司市值也由5亿港元暴涨到60亿港元。

无业绩支撑股价大跌,转型茶业

如同绚丽的海市蜃楼,中国矿业买壳光环下的股价炒作持续到2007年中,此后,公司股价因没有实际业绩支撑和高标公司小股东的诉讼迅速回落。2008年9月18日,随着金融风暴的深化和受累于公司的盈利预警,股价更是暴挫,盘中最多下跌38.5%。其2008年上半年度业绩重大亏损来自于包括暂停旗下山西神利金红石矿建设,并为有关投资作出减值拨备;此外,哈尔滨宾县的铜锌矿亦暂停营运,以进行安全检查,要到2009年下半年才复产(该铜矿上年度收益1.15亿港元)。

2009年6月5日,执行董事杨国权在股东会上表示,因矿产市价下跌,当年上半年暂停金红石项目及钼矿开采,铜矿则因矿场老化而结束。中国矿业承认,此前进行战略布局的内蒙古诺尔盖铜矿资源已被证实品质不足,商业上并不可行,另外两处主要矿场则分别因老化暂停运营和市场遇冷延迟开发,半年巨亏近8.7亿港元,短短的两年时间,刚好把8亿多收购的资产基本贬值完毕。公司股价自2008年至今也已跌回买壳前的价位。

回顾中国矿业股价过山车式的大幅起落,跟该公司注入的矿产无法产生收入有着极大的关联。未正式进入产出阶段的矿,在价值评估上因为许多数据有猜测成分,评估师的估值主要基于乐观的价格估计和假设该矿能如期成功开采,也能如期成功获预测的销售,水分可以非常巨大,往往被买壳者作为注入到壳公司换取现金和股票进行增持的重要手段。

与公司股价走势相同,中国矿业自2006年买壳上市到现在的业绩也呈倒U形,在2007年时达到高峰,当年收入升39倍至6.96亿元,股东应占溢利达2.12亿元,每股盈利3.9元,之后业绩不断下滑,到2009年上半年又扭亏为盈,盈利828.6万元。

在矿产业务遭遇巨亏后,中国矿业的业务方向开始转变。2009年4月,其投资6.4亿港元收购King Gold的80%股权,从而在重组后全资控股星愿(中国)茶业公司和中国大红袍茶业。中国矿业表示,目前中国大红袍茶业尚未全面展开业务,而星愿茶业在武夷山拥有一座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的生产基地,主要通过向当地农民租赁茶田并订立分包协议经营,武夷山种茶区面积中约有28%供给星愿茶业,星愿茶业已自2007年开始盈利,当年净利润近990万港元。

地壳中的元素范文6

要】网架与网壳的安装是指拼装完成后的网架和网壳用各种施工方法将其搁置在设计位置上的一种安装方法。弯矩与网壳的安装方法应根据网架或网壳受力和构造特点(如结构选型、网架刚度、外形特点、支撑形式、支座构造等),在满足质量、安全、进度和经济效益的要求下结合当地的施工技术条件和设备资源配备等因素,因地制宜、综合确定。本文现就网架与网壳的安装技术做浅要研究。

【关键词】网架;网壳;安装

一、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各节点、杆件、连接件和焊接材料的原材料质量保证书和试验报告,复验小拼单元质量合格保证书。

2、对施工单位预埋件、预埋螺栓位置和标高,网架或网壳的定位轴线和标高进行复核检查。

3、进行网架和网壳施工图与实际网架或网壳的复核工作,检查有否差错。

二、安装方法

目前,工地上常用的安装方法有7种,即高空散装法、分条或分块安装法、高空滑移法、移动支架安装法、整体吊装法、整体提升法和整体顶升法。这里本文暂且重点讲解高空散装法和分条、分块安装法。

1、高空散装法

高空散装法是指小拼单元或散件(单根杆件及单个节点)直接在设计位置进行总拼的方法。一般首先将柱子定位,网架下面柱子地下主体用起重机吊车定位吊装好,采用钢管搭设脚手架,把屋顶网架底部满堂脚手架全部搭设好。用彩钢瓦围护,防止焊渣及其他杂物掉落下来。网架安装好后,用起重吊车把柱子上半部分安装好,用拉杆连接起来,焊制檩条,网架四周用铝方管骨架,再焊制不锈钢天沟,制作四周铝塑板、排水管,铺盖层面板,最后补漆,自检、互检、专检等合格后,拆除脚手架,注意拆除脚手架要按照自上而下的次序拆除,轻递轻放。

(1)一般规定。①当采用小拼单元或杆件直接在高空拼接是,其顺序应能保证拼装的精度,减小累积误差。当采用悬挑法施工时,应先拼成可承受自重的结构体系,然后逐步扩展。网架在拼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基准轴线位置、标高及垂直偏差,并应及时纠正;②搭设拼装支架时,支架上支撑点的位置应设在下弦节点处。支架应验算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必要时可进行试压,以确保安全可靠。支架支柱下应采取措施,防止支座下沉;③在拆除支架过程中,应从中央逐圈向外分批进行,每圈下降速度必须一致,应防止个别支撑点集中受力,宜根据各支撑点的结构自重挠度值,采取分区分阶段按比例下降或用每步不大于10mm的等步下降法拆除支撑点。

(2)高空拼装顺序的确定。高空拼装顺序应能保证拼装的精度,减小累积误差,应根据网架形式、支承类型、杆件小拼单元、施工设备的性能等因素综合确定。

①平面呈矩形的周边支撑两向正交斜放网架。总的安装顺序由建筑物的一端向另一端呈三角形推进。网片安装中为防止累积误差,应有屋脊网线分别向两边安装;②平面呈矩形的三边支承两向正交斜放网架。总的安装顺序在纵向应由建筑物的一端向另一端呈平行四边形推进,在横向应由三遍框架内侧锥形大门方向(外侧)逐条安装。网片安装顺序可先由短跨方向、按起重机作业半径性能划分若干安装长条区。网架划分为若干个安装长条区,各长条区按顺序依次流水安装网架;③平面呈方形由两向正交放桁架和两向正交斜放拱索桁架组成的周边支承网架。总的安装顺序可先安装拱桁架,再安装索桁架。在拱、索桁架已固定且已形成能够承受自重的结构体系后,再对称安装周边四角锥、三角形网架;④成品保护。钢网架安装后,在拆卸架子时应注意同步、逐步地拆卸,防止应力集中,使网架产生局部变形,或使局部网格变形。

钢网架安装结束后,应及时补刷防锈底漆、中间漆、面漆。螺栓球网架安装后,应用腻子将螺栓球上多余的孔洞和筒套间隙天填平后刷漆,防止水渗入。

2、分条或分块安装法

分条或分块安装法是高空散装法的组合扩大。这种方法是根据网架或网壳组成的特点及其设备的能力,先将网架或网壳在地面拼成条状或块状单元,用起重机械或设在双支柱顶的起重设备(钢带提升机、升板机等),垂直吊升或提升到设计位置上,拼装成整体的安装方法。

分条是指沿网架或网壳长跨方向分割为若干区段,每个区段的宽度是1~3个网格,而起长度即为网架或网壳短跨的跨度。分块是指将网架或网壳沿纵横方向分割成矩形或正方形的单元。每个单元的种类以现有起重机能力能胜任为准。

(1)一般规定。①将网架或网壳分成条状单元或块状单元在高空练成整体时,网架或网壳单元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并保证自身的几何不变性,否则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②为保证网架或网壳顺利拼接,在条与条或块与块合拢处,可采取安装螺栓等措施。设置独立的支撑点或拼装支架时,支架上支撑点的位置应设在下弦节点出。支架应验算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必要是可进行试压,以确保安全可靠。合拢时可用千斤顶将网架或网壳单元顶到设计标高,然后连接;③网架或网壳单元宜减少中间运输。

(2)单元的划分。①条状单元的划分。单元组合体的划分是沿着屋盖长方向切割。对网架结构,则将1个或2个网格组装成条状单元体;单元相互紧靠,把下弦双角钢分在两个单元上,此法可用于正放四角锥网架;单元体互相紧靠,单元间上弦用剖分式安装节点连接,此法可用于斜角四角锥网架;单元之间一节间,该节间在网架或网壳单元吊装后再在高空拼装,可用于两向正交正放或斜放四角锥等网架;②块状单元的划分。块状单元组合体的分块,一般是在网架平面的两个方向均有切割,其大小视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而定。切割后的块状单元体大多是两邻边或一边有支撑,一角点活两角点要增设临时顶撑予以支撑。也有将网格切除的块状单元体,在现场地面对准设计轴线组装,边网格留在垂直吊升后再拼装成整体。

(3)网架尺寸控制。分条(块)网架或网壳单元尺寸必须准确,以保证高空总拼时节点吻合和减小偏差。一般可采用预拼装或套拼的办法进行尺寸控制。另外,还应尽量减少中间运转,若需运输,应用特制专用车辆,防止网架或网壳单元变形。

(4)技术关键。①分条或分块安装顺序应由中间向两端,或从中间向四周发展,因为单元网架与网壳在向前拼接时,有一端是可以自由收缩的,可以调整积累误差。同时,吊装单元时,不需要超过已安装的条或块,这样可以减小吊装高度,有利于吊装设备的选取。若施工场地限制,也可以采用一端向另一端安装,施焊顺序仍由中间向四周进行;②高空总拼时应采取合理的施焊顺序,减小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总拼装的施焊顺序应由中间向两端,或从中间向四周发展。焊接完后要按规定进行焊接质量检查,焊接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支座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