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范例6篇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高校后勤;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2000年12月15日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的。它总结了当代世界质量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应用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以简单明确的标准的形式向世界推荐了一套适用的管理方法模式。它是世界上唯一被承认的质量认证体系,目前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采用该系列标准。为消除后勤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制约,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许多有识之士不约而同采取了在后勤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做法,以实现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一、高校后勤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ISO9000标准在各国的深入推广及广泛应用,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基础的第三方认证在我国迅速发展,就高校后勤而言,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下,计划是高校后勤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行政干预是其运行的主要机制,多年来形成了服务不讲成本,劳动不讲效益,管理不讲科学的状况。尽管这几年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有所改善,但高校后勤管理沿袭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工作随意性大、成本高、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运行效率普遍低下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提高后勤的管理水平以及建立现代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二)实现“三服务三育人”的需要

我国高校后勤应坚持“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即必须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这是由高校后勤“经济属性、教育属性”的双重性决定。在后勤社会化进程中,这一宗旨应成为后勤集团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否则高校后勤就失去了其核心的价值。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是要让学校参与社会分工,减轻自身负担,实现管理的最优化,突出教学在学校中的中心地位,实现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转变!为实现社会化目标,必然要求高校后勤组织从传统的行政组织向新型的经济组织转变,从行政管理方式向经济管理方式转变。因此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实现高校后勤的规范经营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然

要求。

二、高校后勤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一)高校后勤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客观存在的

事实上,每个组织都客观存在着自己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都客观存在着自己的质量管理方法、模式和体系。也就是说,所有的高校后勤不论它的管理是有效、完善,还是松散、滞后;不论它的管理制度是正式的和成文的,还是非正式的,实际上都有一种质量管理体系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正是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实基础。

(二)正在进行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为

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引入奠定了基础

自从我国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以来,不管是后勤领导还是一般员工,其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包括个人危机感都大大增强,从思想上基本具备了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在近几年的后勤改革过程中,后勤的政企分离、服务部门的整合都达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局面,而且基础设施也得到相对优化。因此无论是从人员思想还是从服务性支持来说,高校后勤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都是可行的。

(三)通用性是高校后勤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

高校后勤管理点多面广,涵盖餐饮、水电、图书代办、物业、商贸、物流、幼教、印刷等多种行业。管理者要做到行行精通的确不现实,但借助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把后勤所有行业、所有部门都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之中进行规范管理。ISO9000族标准覆盖物业管理、印刷业、宾馆及餐馆、发电及供电、医药品等39个行业。高校后勤所管理的各个行业,它都能覆盖。这种极具通用性的管理模式给高校后勤建立ISO9000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高校后勤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般过程

建立、完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般要经历策划设计、培训辅导、文件编写、试运行、体系认证五个阶段。

(一)策划设计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做好体系诊断、建立贯标机构、列出文件清单等几项主要工作。体系诊断包括确定后勤主要的工作流程、哪些是关键过程、哪些是薄弱环节、主要的接口是否协调;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是否精干有效,有无职责交叉不清、人浮于事等内容。为此,要和请来的咨询专家一起通过查阅文件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后勤的整体情况,调查、总结现有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了解最高管理者经营观念和对品质系统的期望;并对以前的管理工作进行诊断,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在此基础上写出体系诊断报告。建立相关的贯标机构包括任命管理者代表、确定ISO认证小组、讨论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初步方案、初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职能部门、进行职能分工等工作。要列出的文件清单主要是指质量手册框架、程序文件清单和工作文件类别。

(二)培训辅导阶段

人是质量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要素。人的理念、思维和行为都会直接影响质量体系的有效运作,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培训。

对后勤领导宣讲ISO9000质量管理的知识和观念,要结合体系诊断的结果以及高校后勤的实际情况,让他们了解后勤存在的问题,为建立一套有序高效的管理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审员是申请认证的组织在起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的主要编写人员,对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定内审员时,应包括后勤各实体的中层干部、技术骨干、文件编写员等。培训内审员必须使其通过认证培训机构的统一考试、获得国家承认的内部审核员证书。

全员培训应该让全体员工对于ISO9000的基础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但最主要的内容应是指导实践的工作手册,对涉及自己岗位的职责、作业指导书、管理规定等内容则要烂熟于心,不仅要能理解,更应会操作。

(三)文件编写阶段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所谓文件化管理体系就是要求将质量管理体系以文件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一套书面的体系文件,并以此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准则及其运行状况审核的依据。因此建立一套规范、完整、适宜的文件化管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编制体系文件需要对高校后勤原来的管理系统进行重新构思、规划和设计,使编写和使用文件成为具有动态的高增值的活动。

首先,编写时要把握好以下四个依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或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有关高校后勤的政策与法律法规;高校后勤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高校后勤以往的规章制度等。

其次,在编制体系文件时应注意以下五大原则:指令性原则。体现此原则,要做到内容正确、措辞严谨、概念准确、表达清楚、界定清晰,绝对不能模棱两可。系统性原则。体系文件必须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可任意删减ISO9001中规定的要素和内容。此外,文件之间的支撑关系必须清晰:程序文件必须支撑质量手册,作业文件必须支撑程序文件。协调性原则。体系文件中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作业文件及记录要协调一致,不产生矛盾,而且要各自为实现总目标承担好相应的任务。具体来讲,对同一活动决不容许在不同的文件中做出相互矛盾或者重复的规定。继承性原则。按照ISO9000标准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并不是要把高校后勤的管理全部推倒重来,而是要在已有的基础上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因此要从高校后勤的实际出发,总结以往的经验和良好做法,比较与ISO9000标准的差距,找出存在的问题,摒弃那些落后的、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习惯和规定。可操作性原则。质量管理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体系文件能否得到有效实施。而体系文件得到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其本身具有可操作性。为增强可操作性,体系文件在最终定稿前一定要认真征求有关部门、人员的意见,尤其是一线人员的意见,从而更好地保证文件符合实际、并有利于后的贯彻实施。

具体编制时,必须用文件的形式明确要开展哪些后勤服务和后勤保障活动,活动的目标及开展的程序,由谁来做、谁来查,做完之后怎样记录,如何分析和评价,如何进一步提高等等。为构筑一个科学的后勤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可由后勤集团统一组织制定,其余的工作手册和质量记录表格则由各个实体部门(中心)制定,从而保证体系文件在总体上和原则上满足ISO9000标准,在方法和具体做法上又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四)试运行阶段

体系试运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编写的文件是否有效、过程的运作是否协调。体系试运行阶段的重点在于执行。在试运行期间,高校后勤应该做好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和处理,这样才会发现暴露出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最后根据出现的问题,对文件进行修订,修改文件中无法执行或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

(五)体系认证阶段

在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后,若通过内部审核、模拟评审认为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的,就可以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在通过审核后,获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随后,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同时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审核和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届满,重新申请认证。

四、高校后勤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避免出现的误区

(一)贯标目的的偏离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之所以成为各类企业、各类组织提升竞争力的首选,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ISO9000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机制,它的引进可以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增强竞争力。二是由于ISO9000是一种通用的国际标准,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国际权威,就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因此它的引进可以快速提高组织的知名度,获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若高校后勤在引入ISO9000时,只看重其国际品牌的影响力,只看重其宣传功能,肯定会陷入为认证而认证的泥沼。若为了通过认证,甚至不惜努力寻找一些投机取巧的捷径,制造假文件和一些假记录等等,则必然会给高校后勤带来负面影响,产生很大的弊端。

(二)贯标过程消化不足

倘若建立体系过程中对标准理解不够、消化不足,则可能导致引入的ISO90000质量管理体系只是对照标准进行的简单模仿,建立的体系文件往往与后勤自身的实际情况脱钩;或者过分依赖咨询公司。

(三)全员参与不够

全员参与是ISO9000原则中的第三条。ISO9000标准认为: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员工是企业之本,企业的一切目标是依靠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来实现。因此,高校后勤在开始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时就应该让所有人员参与,而不是把这项工作安排给某个部门或某些人负责,其他人员就不管不顾;也不是等各种文件都制定好了,再安排全体员工学习、执行,这是对全员参与的一种误解。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族

1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ISO9000族标准并不是产品的技术标准,而是针对组织的管理结构、人员、技术能力、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文件和内部监督机制等一系列体现组织保证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管理措施的标准。ISO9000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ISO9000是ISO之12000多个标准中最畅销、最普遍的产品。

ISO9000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改进。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有:以顾客为中心、领导的主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的方法、系统管理、持续改进。

2 企业财务管理引入ISO9000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财务管理是从价值方面对企业进行的管理工作,例如对资金、成本、利润等方面的管理,这些管理是以货币形式反映了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过程。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相比是一种价值形式的综合性管理,因此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制度的总称,是企业完成理财工作,处理各种财务关系,实现财务目标的载体,它同企业的质量管理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ISO9000标准中突出了组织对资源的管理,以实现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保证及不断提高,最终达到顾客满意的目标。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工作如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监督等,在工作内容要求上与ISO9000标准中对质量管理的要求实际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例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往往需要对该项工作进行详细描述,撰写工作说明书,它表明在这项工作上要做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在什么地方做,怎样做,以及取得什么样的结果。而这样的要求在ISO9000标准中也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在ISO9000标准采用的是一种纵向的过程化定义的方式,这些要求往往是在程序文件中进行说明的。

不管是采取何种形式的文件,财务管理中对某一工作岗位的要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应当是一致的。但遗憾的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财务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部门之间事先缺乏充分有效的沟通,许多企业相关文件中的内容与ISO9000标准中工作程序规定的内容出现职责分工不一致,执行标准不一致,有时甚至是互相矛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ISO9000的贯标工作的有效性也就很难保证。因此,要提高ISO9000质量管理贯标工作的有效性,强化财务管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与ISO9000质量贯标工作的有机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某种意义上财务管理可视为质量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财务管理中导入ISO9000的理念体系标准要求,从战略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财务管理策略,从而全方位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 企业财务管理引入ISO9000的建议措施

3.1 树立对财务标准体系的认识 财务标准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是企业导入ISO9000标准体系的盲区,这与对标准体系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国内企业对ISO质量标准体系的理解相对片面,在导入工作中更注重生产活动,管理中更注重控制职能,要素中更注重技术,目标中更注重产品质量,忽略了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使得标准体系的研发中几乎没有财务标准体系,即便有也只是在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和在效益评价的过程中,实在无法逾越财务领域,才加上一些财务指标,但这与财务标准体系相距甚远。

当今,随着经济环境对产业和企业运作影响的程度加深以及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重要性的提升,构建财务标准体系可能会成为标准化领域中的一个方向,通过探讨和研发财务标准体系,促进财务标准化建设进程的深入进行。

3.2 财务标准体系的要素认定 IS09000标准,其“产品”定义为:“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产品包括硬件、流程型材料、软件、服务等”。财务管理工作,属于“服务”类“产品”,包括:对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规划、筹集、使用、控制;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和反映,提供会计信息。

使用财务管理提供的产品的组织、人员,都可视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顾客。外部客户有政府、财政税务当局、公众、供应商、承包商等;内部客户有股东、管理层、企业职能部门、员工等。

IS09000标准中的质量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财务管理的质量也符合这一定义。财务管理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对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会计信息满足需要、财务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内控制度的程度上。

3.3 财务标准体系的实施意义 建立标准化系统化的思维,统筹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广泛,包括: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融资、税务、投资决策等等。财务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也非常多,面对繁杂的工作内容和各项法规制度,需要有一个工作体系来统筹财务工作。而借鉴ISO9000质量体系,建设财务标准体系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转变财务管理工作的理念,提高服务意识。把财务管理看作是为企业内外部提供产品的过程。财务管理应该更有机的和企业的经营发展结合到一起。把财务服务的对象看作为顾客,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

3.4 财务标准体系的主要建设内容 财务标准体系至少可包括总体目标、法律规章、工作流程文件、工作指引文件。总体目标,用于确定建设财务标准体系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路线图等。

法律规章,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政府颁布的各项财经税收法规等各项规章制度。法律规章是财务管理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财务工作流程文件和指引文件是财务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程文件是将财务工作的各项业务进行标准化、流程化,并形成文本。指引文件是对流程文件中的具体工作进行解释指导的文本。

3.5 加大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力度,确保财务标准体系的顺利实施 为了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往往要求对工作过程的质量和过程结果的质量进行监测与测量;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为调动员工积极性,奖优惩劣,也需要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为促进财务管理,要把财务工作的质量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和激励的重要方面,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不妨适当增添或提高财务管理质量要求方面的考核指标或其权重,并对考核结果加大奖惩力度,将其在落实财务标准体系方面的表现与员工的个人发展挂钩,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员工对于财务标准体系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韩福荣.质量生态学研究——质量管理理论的创新[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3).

[2]杨丽萍.电力体制改革财务管理如何应对.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4月第23卷.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管理;管理及服务系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4-0000-02

Multimedia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ystem Design Based on ISO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eng Jianping,Huo Jieting

(Inner Mongolia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Hohhot01007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University multimedia management system and ISO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ombining,multimedia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ystem design based on ISO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mainly including two aspects,one is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service,second,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pplied to the internal management,and internal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teaching,both through the ISO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an be achieved unprecedented unity.

Keywords:Multimedia management;Management and service system;

ISO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多媒体教室管理现状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ISO9000族的核心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总结了工业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对推动组织的质量管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采用。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领导者有效的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其称之为“PDCA”的模式可适用于所有过程,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PDCA模式可简述如下: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做:实施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管理界普遍认为,PDCA模式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式,它是组织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改进任何一种管理工作的合乎逻辑的有效工作方式。可以说,PDCA模式是一个组织改善其绩效的必由之路

(二)多媒体管理现状

现阶段多媒体管理主要分传统管理及现代化管理两种管理方法。传统管理主要是指教师填写纸质多媒体预约单,再由管理员整理后在上课前开放预约的设备。这种方法工作量大,人工操作容易出错,不易维护,而且如果设备出现问题或是教师调课、换教室,就得去多媒体管理部门登记,不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现代化管理主要是利用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管理系统,教师在家通过网络就可以预约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地避免了人为的错误,但是现有的多媒体管理系统只是普遍实现了预约功能,而且预约时间多为一星期左右,这使得长期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师至少每周预约一次,带来了使用上的不便。另外,这类系统大多缺少关于多媒体设备的相关情况及教师或学生与管理员的互动,不利于多媒体的管理。

二、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多媒体管理及服务系统

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多媒体管理及服务系统(注:以下简称“系统”)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教学,还可以实现对内部服务人员的有效管理。

(一)提高服务质量,为教学提供保障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蕴涵了“预防、监督和持续改进”等科学管理机制。系统的设计应以学生和教师(顾客)为关注焦点,按照PDCA模式的要求,以保障教学质量、服务教学、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满意度为质量目标,以期实现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我校多媒体服务部门的质量监控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使多媒体教学服务的全过程中不同环节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了教师、学生的授课质量,为教学提供优质服务。系统强调PDCA,先策划好再实施,通过检查发现不足,通过改进过程获得更好的结果。

P―策划,依据客户(教师、学生)需求来建立目标及必要的过程。此阶段,系统设计了预约多媒体设备的功能。由于讲授的课程不同,使用设备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偶尔需要多媒体设备辅助讲授,比如高等数学;有的课程需要计算机全程参与,比如三维动画等计算机类课程,所以系统的预约又可分为临时使用预约和长期使用预约。其中,临时预约可预约一个星期内的设备使用,长期预约可一次性预约整个学期的设备使用,当教师上课情况发生变化时,可根据需要随时登录系统进行预约更改。

D―实施与运行,根据系统统计的设备预约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开放相关设备,设备管理人员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C―测量与评价,教师和学生可针对系统或设备在预约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系统中留言或填写设备报修记录,系统管理员会根据情况通知相关系统维护人员或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或设备的维护。

A―持续改进,针对上一阶段提出的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处理后,给予提问者回复并要求提问者对问题的解决结果进行确认。系统还可根据教师预约及使用情况提供设备预约、使用、维修等统计数据,提供给相关部门及领导参考。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多媒体管理服务部门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下图为多媒体系统服务教学PDCA模式图。

(二)加强内部管理,为教学保驾护航

高校的多媒体服务部门在高校的多媒体建设与发展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定位是否准确,作用发挥的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多媒体管理效率和发展水平。多媒体教学,除了老师认真教以外,多媒体的环境、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它既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多媒体服务部门必须要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发挥现有多媒体设备的作用,能够为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多媒体管理及服务系统按照PDCA模式的要求,对多媒体服务部门内部管理进行了规范,提高多媒体服务部门的竞争力。

P―策划,只有明确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的行使自己的职权。多媒体服务部门要实行科学化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因此,根据新形势的发展和需要补充和修订多媒体服务部门管理职责,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职责细则。这些规章制度可提高教师、学生遵守操作规程与爱护公物的意识,减少设备损耗,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度,也为多媒体服务部门行使职责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D―实施与运行,根据相应规章制度,系统要求需根据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认真做好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和故障排除等维护管理工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系统可对需要维修的设备进行跟踪,由管理员进行登记,保存有关的维修记录,维修后送回由管理员标注完成,还可以帮助管理员准确把握设备的状态,减少设备故障率。多媒体服务部门的内部管理工作,不只包括设备的管理,还包括服务队伍的管理。只有做好服务队伍的管理,才能保障设备的有序管理,才能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技术人员要从“管理员”向“服务员”的角色转变。系统对服务队伍采取上班签到、下班签退、值班记录及维护记录多方面、全方位的考核方法,强化多媒体服务部门内部人员管理。

C―测量与评价,系统可根据设备维护情况生成相关维护日志,从而可以全面反映出设备的使用情况及状态。系统还可根据报修人员提供的反馈信息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根据安全、卫生、纪律、成果、事故等情况对管理人员进行评级,使我们的服务队伍不但是“服务员”,还要成为指导员、技术员。

A―持续改进,服务创新型多媒体服务部门对服务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懂技术、会管理,而且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应急的问题。一流的服务就要有一流的人员,上级领导也可根据系统提供的各项统计数据对服务、对内部管理方法提出改进要求,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总结经验,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三、总结

从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整体看,多媒体教室就是一个成果和人才的加工厂:“客户”(教师和学生)拿出产品的设计要求(预约使用计划);多媒体管理人员进行审批;多媒体技术人员进行项目的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客户”进入多媒体教室成为“主人”,在工作中进行自我管理;多媒体技术人员进行快速的服务并对问题进行处理;(成果和人才)产品的生成;循环上述过程。

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多媒体管理及服务系统按照PDCA模式要求设计,多媒体服务部门对外服务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对内加强管理,力求打造一支结构和谐、诚信待人的服务团队,为教学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肖素芳,陈锦秀.构建高校实验室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平台的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8(17),4

[2]仝其根,李红艳,刘慧.超越传统管理模式创建服务创新型专业实验室的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4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范文4

ISO9000标准的核心管理思想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和的第一个管理类标准,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思想:

(一)全面满足顾客的需要,这是ISO9000的宗旨

对政府机关来说,由于立法机关(如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政府对立法机关负责,因此政府也间接地对人民负责,也就是说,政府的工作必须满足人民的需要,使人民满意。

(二)过程控制的思想

对所有过程进行控制的思想是ISO9000标准的基本思想,ISO9000标准对过程控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明确过程网络,即确定每一项工作由哪些过程所组成。二是确定控制方式。在过程网络确定后,应对每一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为达到质量体系要求,“过程”中必须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一般通过书面文件加以规定。三是实施制定措施,确保每一个过程都按规定的要求进行,从而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

(三)预防为主的思想

质量的优劣不是由检验决定的,而是通过过程形成的,因此质量管理要强调预防为主,即事先分析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导因素,采取措施将其消灭在形成过程之中,防患于未然。

(四)持续改进的思想

质量改进旨在提高质量,在ISO9000标准所规定的组织的五项主要质量目标和质量职责中,有三项涉及质量改进。质量改进主要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益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持续的质量改进应是组织管理者追求的永恒目标。

(五)制度化管理的思想

ISO9000标准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其制度化管理的思想,即要求组织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制作并保存质量记录,明确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和方法,从而使工作的考核标准(质量体系文件)、考核依据(质量记录)、考核方法(内部质量审核)都明确化、制度化,形成制度化的管理体制。

(六)自我管理的思想

ISO9000标准要求通过内部质量审核、纠正预防措施、管理评审、文件资料控制等四个支柱要素的协调动作来管理质量体系,使质量体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应用ISO9000标准的理论依据

税收征收管理为什么要按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答案是如果税收征收管理存在质量问题而且有改进质量管理的客观需要,再加上ISO9000标准适用于税收征收管理工作而且税务机关“贯标”具有可行性,那么将ISO9000标准引入税收征收管理就具有了充分的依据。

(一)税收征收管理中的质量问题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质量”,都有确立质量、保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和创新质量的客观要求,税收征收管理也不例外。那么,应该如何理解税收征收管理的质量。笔者认为,税收征收管理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质量问题:

1.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质量。是指税收征收管理业务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这些特性主要包括:①功能性,指税收征收管理发挥作用与效能(如组织收入、为纳税人提供经营用的发票),满足纳税人或其他受益者的需要;②合法性,即税收征收管理业务要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③合理性,即税收征收管理业务要在合法的前提下做到公正合理;如处罚不能畸轻畸重;④准确性,指税款、滞纳金的计算征收、发票的发售等业务要正确无误;⑤时间性,指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开展要及时、省时、准时,不能拖延;⑥文明性,指税收征收管理服务的文明程度,包括友好的态度、和谐的征纳关系等。

2.税收征收管理过程的质量。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完成都必须经历一个过程,而过程的每一阶段又可看作是过程的子过程。如税务行政处罚就要经过调查取证、审理、告知、作出处罚决定的过程。所以过程质量问题存在于任何税收征收管理工作。要保证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质量就必须对税收征收管理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3.与税收征收管理有关的工作质量。除直接参与税收征收管理过程的工作外,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完成还需要一些与税收征收管理过程间接相关的工作的支持,如资源配备、人员培训等,由于这些工作之间的整体性,一项工作的失误可能破坏其他工作,从而影响到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最终质量。所以,对每一项工作,无论是直接相关还是间接相关的,都必须认真对待,保证工作的质量。

以上阐述的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与国家税务总局1999年提出的征管质量有相通之处,即二者都强调了质量问题,但质量管理角度上的税收征收管理质量的内涵要比总局提出的征管质量的内涵丰富得多。国家税务总局虽然未对征管质量进行解释和界定,但从其“十率”考核指标来看,其强调的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工作要求,此时的征管质量成为税收征收管理业务满足上级机关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而忽视了征管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税收征收管理业务满足纳税人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尽管其与税收征收管理业务满足上级机关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有部分相同之处)。另外,总局提出的征管质量只强调了税收征收管理结果的质量,而不包括税收征收管理过程的质量。

(二)税务机关有改进质量管理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我国税务机关着力于完善征管模式、改进征管手段,税收征收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总体上看,我们的税收征管还属于“粗放式”的征管,征管方法落后,基础管理弱化,征管质量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和层次上,致使税收征收管理滞后于税制改革及经济发展的步伐。首先,在内部管理上,各级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和规定虽然很多,但由于没有按税收征收管理业务活动的流程特点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系统和完整的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体系,管理上存在很多“空白点”,管理和控制不到位。其次,在税收业务管理上,存在着职责不清、执法随意性大,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不强等问题。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近几年,税务行政诉讼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1990年,人民法院受理的税务 行政案件为123起,1996年、19997年已分别上升至969件、1389件。与此同时,税务机关在税务行政诉讼中的败诉率一直居高不下,1996年为34%、1997年为41.5%。在服务纳税人方面,税务机关较多地从自身角度考虑如何管住税源,较少考虑如何为纳税人提供管理上的便利,造成办税效率低、办税成本高,纳税人抱怨较多,不利于改善税务机关的形象。尤其是税收作为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较好地满足纳税人要求的税收征收管理将不利于投资环境的改善。上述一系列税收征收管理质量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发挥税收组织收入、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花大力气改进和提高税收征收管理质量。

(三)ISO9000标准的普遍适用性

ISO9000标准之所以被世界各国广泛推行,不仅在于其高度概括、总结和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保证理论的精华,统一了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而且更在于通用性和适用性,不受行业和产品的限制,对各行业均有兼容的实用价值。ISO9000标准要求以满足顾客及其他受益者的质量要求为目标,通过建立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文件化质量体系使各项质量活动及影响质量的全部因素都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并通过不间断的质量体系审核及管理评审,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预期的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见,任何一个组织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都可以按照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这几方面内容进行管理。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同样需要贯彻“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系统、严密、可行的文件化质量体系,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通过对税收征收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实施有效控制,构筑完整的税收征收管理质量环,促进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有效开展;通过确立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实行防患于未然的管理,把有可能发生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定期审核和评价工作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绩效。总之,尽管ISO9000标准起源于制造业并且偏重于涵盖制造业的管理特点,但它所蕴涵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同样适用。将ISO9000标准蕴涵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融入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有效开展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税收征收管理,对税务机关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依法治税、改善税收服务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税收机关引入ISO9000标准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在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引入ISO9000标准无非就是要求税务机关建立和运行一个符合ISO9000标准的质量体系。实际上,税务机关在引入ISO9000标准前客观上已存在着一个质量体系,也就是存在着质量体系所要求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内容,只不过这个体系并不一定完全满足ISO9000标准的要求。贯标的目的就是要求税务机关能够按ISO9000标准的要求来健全其质量体系,使之趋于完善、科学和有效。更为重要的是,税务部门本身的组织结构一般都较为健全,而且配备有开展税收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方面,近几年税务部门全方位加大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人员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税务机关都具有一套税收征管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等工作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就具备了建立质量体系的现实基础。另外,计算机在税收征管中已得到普遍运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按ISO9000标准的要求监控工作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质量记录管理的工作量,为贯标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国内外行政机关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例证

质量管理已从最初的由企业性组织采用发展到逐步引起国家机关的重视并被采用,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美国,克林顿当选总统后,提出在美国政府实施美国企业领先的质量运动。副总统戈尔按照克林顿的指示,在政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质量改进活动,把许多公司富有成效的质量管理经验引入政府,用质量管理方法解决政府的低效率,迅速改变政府的运行方式,将自上而下的官僚作用改变为企业式的政府。马来西亚政府自1989年以来,就决定采用质量管理以满足社会的要求,制定在政府中实施ISO9000标准的计划,该计划已于1996年7月正式启动,由马来西亚总理亲自领导,设在内阁中的马来西亚行政现代化管理规划局(MAMPU)具体组织实施。马来西亚政府认为,政府机构广泛实施ISO9000标准,既能明显改进服务质量,又能为强化管理提供一种有效手段,对履行行政职能、加速经济发展大有裨益。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公布的一项调查,美国保持了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的首席位置,马来西亚从列31位上升到第22位。这充分说明政府机关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对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国家机关实施质量体系亦有先例。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试点工作已初获成效,江苏、泉州、绍兴等局均建立了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大大提高了为国内外客户服务的质量水平,并通过第三方认证。另外,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项目审批处等单位也建立了质量体系,它们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ISO9000标准在国家机关中应用是可行和有效的。 (待续) 政府机关由引导、鼓励企业按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发展到根据内、外部管理环境的需要建立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树立高效、低耗、廉洁、提供一流服务的政府新形象,已成为政府机关质量管理现代化的一种新趋势。也正是这种趋势,为税务机关的质量管理工作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本文结合深圳市国家税务局蛇口征收分局贯彻ISO9000标准(以下简称“贯标”)实例,探讨建立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系的理论依据及如何建立等问题。

ISO9000标准的核心管理思想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和的第一个管理类标准,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思想:

(一)全面满足顾客的需要,这是ISO9000的宗旨

对政府机关来说,由于立法机关(如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政府对立法机关负责,因此政府也间接地对人民负责,也就是说,政府的工作必须满足人民的需要,使人民满意。

(二)过程控制的思想

对所有过程进行控制的思想是ISO9000标准的基本思想,ISO9000标准对过程控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明确过程网络,即确定每一项工作由哪些过程所组成。二是确定控 制方式。在过程网络确定后,应对每一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为达到质量体系要求,“过程”中必须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一般通过书面文件加以规定。三是实施制定措施,确保每一个过程都按规定的要求进行,从而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

(三)预防为主的思想

质量的优劣不是由检验决定的,而是通过过程形成的,因此质量管理要强调预防为主,即事先分析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导因素,采取措施将其消灭在形成过程之中,防患于未然。

(四)持续改进的思想

质量改进旨在提高质量,在ISO9000标准所规定的组织的五项主要质量目标和质量职责中,有三项涉及质量改进。质量改进主要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益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持续的质量改进应是组织管理者追求的永恒目标。

(五)制度化管理的思想

ISO9000标准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其制度化管理的思想,即要求组织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制作并保存质量记录,明确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和方法,从而使工作的考核标准(质量体系文件)、考核依据(质量记录)、考核方法(内部质量审核)都明确化、制度化,形成制度化的管理体制。

(六)自我管理的思想

ISO9000标准要求通过内部质量审核、纠正预防措施、管理评审、文件资料控制等四个支柱要素的协调动作来管理质量体系,使质量体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应用ISO9000标准的理论依据

税收征收管理为什么要按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答案是如果税收征收管理存在质量问题而且有改进质量管理的客观需要,再加上ISO9000标准适用于税收征收管理工作而且税务机关“贯标”具有可行性,那么将ISO9000标准引入税收征收管理就具有了充分的依据。

(一)税收征收管理中的质量问题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质量”,都有确立质量、保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和创新质量的客观要求,税收征收管理也不例外。那么,应该如何理解税收征收管理的质量。笔者认为,税收征收管理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质量问题:

1.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质量。是指税收征收管理业务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这些特性主要包括:①功能性,指税收征收管理发挥作用与效能(如组织收入、为纳税人提供经营用的发票),满足纳税人或其他受益者的需要;②合法性,即税收征收管理业务要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③合理性,即税收征收管理业务要在合法的前提下做到公正合理;如处罚不能畸轻畸重;④准确性,指税款、滞纳金的计算征收、发票的发售等业务要正确无误;⑤时间性,指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开展要及时、省时、准时,不能拖延;⑥文明性,指税收征收管理服务的文明程度,包括友好的态度、和谐的征纳关系等。

2.税收征收管理过程的质量。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完成都必须经历一个过程,而过程的每一阶段又可看作是过程的子过程。如税务行政处罚就要经过调查取证、审理、告知、作出处罚决定的过程。所以过程质量问题存在于任何税收征收管理工作。要保证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质量就必须对税收征收管理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3.与税收征收管理有关的工作质量。除直接参与税收征收管理过程的工作外,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完成还需要一些与税收征收管理过程间接相关的工作的支持,如资源配备、人员培训等,由于这些工作之间的整体性,一项工作的失误可能破坏其他工作,从而影响到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最终质量。所以,对每一项工作,无论是直接相关还是间接相关的,都必须认真对待,保证工作的质量。

以上阐述的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与国家税务总局1999年提出的征管质量有相通之处,即二者都强调了质量问题,但质量管理角度上的税收征收管理质量的内涵要比总局提出的征管质量的内涵丰富得多。国家税务总局虽然未对征管质量进行解释和界定,但从其“十率”考核指标来看,其强调的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工作要求,此时的征管质量成为税收征收管理业务满足上级机关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而忽视了征管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税收征收管理业务满足纳税人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尽管其与税收征收管理业务满足上级机关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有部分相同之处)。另外,总局提出的征管质量只强调了税收征收管理结果的质量,而不包括税收征收管理过程的质量。

(二)税务机关有改进质量管理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我国税务机关着力于完善征管模式、改进征管手段,税收征收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总体上看,我们的税收征管还属于“粗放式”的征管,征管方法落后,基础管理弱化,征管质量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和层次上,致使税收征收管理滞后于税制改革及经济发展的步伐。首先,在内部管理上,各级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和规定虽然很多,但由于没有按税收征收管理业务活动的流程特点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系统和完整的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体系,管理上存在很多“空白点”,管理和控制不到位。其次,在税收业务管理上,存在着职责不清、执法随意性大,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不强等问题。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近几年,税务行政诉讼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1990年,人民法院受理的税务行政案件为123起,1996年、19997年已分别上升至969件、1389件。与此同时,税务机关在税务行政诉讼中的败诉率一直居高不下,1996年为34%、1997年为41.5%。在服务纳税人方面,税务机关较多地从自身角度考虑如何管住税源,较少考虑如何为纳税人提供管理上的便利,造成办税效率低、办税成本高,纳税人抱怨较多,不利于改善税务机关的形象。尤其是税收作为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较好地满足纳税人要求的税收征收管理将不利于投资环境的改善。上述一系列税收征收管理质量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发挥税收组织收入、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花大力气改进和提高税收征收管理质量。

(三)ISO9000标准的普遍适用性

ISO9000标准之所以被世界各国广泛推行,不仅在于其高度概括、总结和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保证理论的精华,统一了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而且更在于通用性和适用性,不受行业和产品的限制,对各行业均有兼容的实用价值。ISO9000标准要求以满足顾客及其他受益者的质量要求为目标,通过建立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文件化质量体系使各项质量活动及影响质量的全部因素都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并通过不间断的质量体系审核及管理评审,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预期的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见,任何一个组织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都可以按照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这几方面内容进行管理。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同样需要贯彻“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系统、严密、可行的文件化质量体系,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通过对税收征收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实施有效控制,构筑完整的税收征收管理质量环,促进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有效开展;通过确立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实行防患于未然的管理,把有可能发生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定期审核和评价工作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绩效。总之,尽管ISO9000标准起源于制造业并且偏重于涵盖制造业的管理特点,但它所蕴涵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同样适用。将ISO9000标准蕴涵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融入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有效开展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税收征收管理,对税务机关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依法治税、改善税收服务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税收机关引入ISO9000标准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在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引入ISO9000标准无非就是要求税务机关建立和运行一个符合ISO9000标准的质量体系。实际上,税务机关在引入ISO9000标准前客观上已存在着一个质量体系,也就是存在着质量体系所要求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内容,只不过这个体系并不一定完全满足ISO9000标准的要求。贯标的目的就是要求税务机关能够按ISO9000标准的要求来健全其质量体系,使之趋于完善、科学和有效。更为重要的是,税务部门本身的组织结构一般都较为健全,而且配备有开展税收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方面,近几年税务部门全方位加大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人员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税务机关都具有一套税收征管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等工作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就具备了建立质量体系的现实基础。另外,计算机在税收征管中已得到普遍运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一方面有 利于我们按ISO9000标准的要求监控工作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质量记录管理的工作量,为贯标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国内外行政机关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例证

质量管理已从最初的由企业性组织采用发展到逐步引起国家机关的重视并被采用,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美国,克林顿当选总统后,提出在美国政府实施美国企业领先的质量运动。副总统戈尔按照克林顿的指示,在政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质量改进活动,把许多公司富有成效的质量管理经验引入政府,用质量管理方法解决政府的低效率,迅速改变政府的运行方式,将自上而下的官僚作用改变为企业式的政府。马来西亚政府自1989年以来,就决定采用质量管理以满足社会的要求,制定在政府中实施ISO9000标准的计划,该计划已于1996年7月正式启动,由马来西亚总理亲自领导,设在内阁中的马来西亚行政现代化管理规划局(MAMPU)具体组织实施。马来西亚政府认为,政府机构广泛实施ISO9000标准,既能明显改进服务质量,又能为强化管理提供一种有效手段,对履行行政职能、加速经济发展大有裨益。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公布的一项调查,美国保持了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的首席位置,马来西亚从列31位上升到第22位。这充分说明政府机关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对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国家机关实施质量体系亦有先例。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试点工作已初获成效,江苏、泉州、绍兴等局均建立了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大大提高了为国内外客户服务的质量水平,并通过第三方认证。另外,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项目审批处等单位也建立了质量体系,它们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ISO9000标准在国家机关中应用是可行和有效的。 基于ISO9000标准的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系框架设计

“贯标”通常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确定质量体系;二是质量体系的文件化;三是质量体系的运行与改进

其中质量体系是“贯标”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本文要重点阐述的内容。确定质量体系后的文件编写、培训、运行及改进等环节,由于与其他行业贯标的做法基本相同,加上受篇幅限制,本文不再展开阐述。

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即通过设置组织机构,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明确相互的关系和工作的程序,并以质量体系文件的形式进行阐述,最后形成完整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系。建立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系除了要贯彻ISO9000标准的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等核心管理思想外,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结合实际原则。质量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特点和内、外部环境来考虑,合理确定质量体系需控制的要素及控制程度。

2.整体优化原则。质量体系是由若干个有关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因此建立质量体系必须树立系统的观念,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整体优化为原则。

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相结合原则。建立质量体系既要考虑内部质量管理的需要,又要考虑外部质量保证的需要,使二者有机结合。

4.经济性原则。完善的质量体系是在考虑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双方成本和利益基础上实现质量最优化,不可盲目追求高质量而忽视成本。

在讨论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框架设计前,首先必须明确税务机关质量管理中涉及的两个重要概念,即产品和顾客。

关于产品,ISO9000标准将其定义为活动或过程的结果,包括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和服务四大类。服务是指为满足顾客需要,在供方和顾客之间交接时开展活动的结果以及供方内部活动的结果。根据这一定义结合税收工作的特点,税务机关的产品应届服务类。由于各级税务机关的工作性质不完全相同,产品也会有所差别。对于直接从事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基层税务机关来说,其产品为税收征收管理业务,具体包括税款征收、税务管理及税务稽查。对于不直接从事基层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税务机关,如国家税务总局及省级税务机关,他们负责领导下级机关开展工作,其产品应为行政管理服务,这类产品与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服务基本相似,不具备税收征收管理的典型特征,因此本文不讨论该类税务机关的质量管理体系。

关于顾客,ISO9000标准将其定义为供方所提品的接受者。根据这一定义,顾客是与产品相对应的,对税收征收管理业务来说,其接受者是纳税人、纳税担保人、扣缴义务人等税收征收管理相对人(以下统称“纳税人”),对行政管理服务来说,其接受者为下级税务机关。此外,对基层税务机关来说,其开展的税收征收管理业务除了要满足纳税人的要求外,还要满足上级税务机关或政府的要求,但上级税务机关或政府并不是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接受音,因此不构成顾客,但他们又与税收征收管理质量有利益关系,我们将其称为质量活动的受益者。显然,受益者还应包括社会、税务干部和职工。

在明确了税收征收管理质量系中的产品和顾客的基础上,我们以基层税务机关为对象,讨论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系的框架设计,包括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系总体结构设计和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系要素确定两部分。

(一)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系总体结构设计

严格地说,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不是质量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它是质量体系的前提和依据。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将其与质量体系总体结构的四个组成部分一并予以阐述。

1.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质量体系的灵魂,是一个税务机关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来说,“依法治税、优质服务”、“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等都体现了质量管理体系满足纳税人要求、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均可作为质量方针。

2.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根据质量方针的要求,税务机关在一定期间内在质量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质量目标必须是可以测量的,要清楚明确,要有时间要求。税务征收管理工作的质量目标一般可以用一定期间内的税务行政复议案件和税务行政诉讼案件变更、撤销数(率)、服务承诺兑现率、纳税人满意率等指标来表示,这些指标反映税收征收管理满足依法治税或优质服务的要求的程度。

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税务机关为行使其职能而建立的内部组织机构及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税务机关普遍有一套现存的较为完善的开展税务征收管理工作的组织结构。但为提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应按现代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现行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

(1)成立健全有力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质量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监督工作。确实无条件成立质量管理部门的单位,可将上述综合性质量管理工作分解到有关的综合性管理部门。

(2)合理分解质量职能。质量职能除上述综合性职能外,还包括策划、控制、改进等职能,对这些职能应进行合理的分解,明确各部门及部门工作人员的质量职责。其中,策划应由最高管理者负责,以质量管理部门为主,负责编制质量计划,包括方针、目标和实施计划。控制一般由质量管理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改进,即发现不合格,查找和分析原因并制订改进措施,该项职能应落实到各个部门。对部门工作人员,一般应落实以下最基本的质量职责:理解和执行质量方针和目标;熟悉和掌握整个业务流程;明确本岗位的质量活动和要求;了解相关岗位的职责和要求;积极参与质量改进。

(3)理顺各项质量活动的相互关系,明确各部门之间和工作环节之间的接口,确保质量活动的恰当衔接。

4.程序。 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只有对直接或间接影响质量的主要活动的程序作出规定,才能使各项质量活动能按正确的方法组织实施,并得到适当的控制和验证。典型的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①目的和范围:即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及活动所覆盖的领域;②职责:为达到上述目的,由谁来实施此项程序;③实施步骤:按逻辑顺序把实施流程和细节排列出来;④文件:即实施此程序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⑤记录:实施此程序所应制作的质量记录。一般来说,税务机关应对以下质量活动规定程序:内部沟通、质量体系文件控制、质量记录控制、管理评审、资源管理、过程实现的策划、纳税人要求识别、税收征收管理要求的评审、与纳税人沟通、采购控制、税收征收管理运作控制、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内部质量审核、不合格控制、数据分析、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

5.过程。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质量体系是通过过程来实施的。为了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税务机关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有哪些过程。过程和程序是密切相关的。质量活动是通过程序规定的途径和方法来进行的,而过程又是通过这些质量活动加上投入的资源来实现的,因此,程序是确保过程得以实现的前提。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过程涉及到纳税人要求识别、评审、标识、质量记录控制等多项质量活动,这些活动都是通过程序规定的途径和方法来开展的。税务机关现有的税收征收管理过程可以分为税务登记、资格认定、减免税管理、发票管理、证明单管理、其他税务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行政处罚、税务稽查等10大类,其中每一大类还可以细分若干个小类。

6.资源。资源是质量体系的物质基础。为实施质量方针并达到质量目标,税务机关应根据上述过程的需要确定资源的需求并提供必需、充分和适宜的基本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施、工作环境等。

(二)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系要素确定

在确定了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系的总体结构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确定质量体系需要控制哪些要素以及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1.管理职责。管理职责是一个纲领性的要素,除前述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外,还包括以下内容:

(1)质量策划。税务机关应对税收征收管理的现有过程、新增过程及专项过程进行策划,识别和确定所需的资源,确定体系持续改进的途径和方法,策划的结果应形成质量体系文件。

(2)管理者代表。税务机关应在机关领导中指定一名成员为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的主要职责是确保质量体系得到建立和保持。

(3)内部沟通。为确保在不同的层次和职能之间就质量体系的过程及其有效性进行沟通,应明确沟通的方法和范围,一般来说,税务机关内部沟通的方法主要有会议沟通、内部刊物沟通、文件沟通以及请示汇报等。

(4)文件控制。质量体系需要控制的文件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以及各类公文。质量管理手册是质量体系最高层次的文件,是对质量体系的概括性描述,为避免其过于繁琐,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质量活动,一般需要编制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对完成活动的方法和步骤作出规定,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对质量管理手册构成强有力的支持。

(5)质量记录的控制。质量记录是指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证明满足税收征收管理业务质量要求的质量记录,如各类业务申请表、审批表、通知书、批复书、纳税申报表、回执等;另一类是为质量体系要素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的质量记录,如文件收发记录、会议记录、人员培训记录、内部质量审核记录、管理评审记录(计划和报告)、供方评价记录、纳税人投诉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等。对上述所有质量记录,应制定程序文件,以控制质量记录的制作、标识、保存、检索和处置。

(6)管理评审。税务机关的领导应定期(一般每年不少于一次)对质量体系以及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正式评价,寻求可以实施的改进。

2.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为确保各类人员的工作能力,税务机关应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对各类人员必需的资格、经历和培训水平作出规定。要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入,通过持续的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2)设施。设施管理和控制的范围包括:工作场所和相应的设施;设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

(3)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管理包括为确保税收征收管理质量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管理。

3.产品实现。

(1)实现过程的策划。产品实现是完成税收征收管理业务所要求的一组有序的过程和子过程。对前述质量体系结构设计中确定的过程应该进行策划,确定每一项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质量目标、实现过程的程序和方法以及所需提供的资源、验证活动和验收准则、证明税收征收管理过程及税收管理业务的符合性所必需的质量记录。策划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如作业指导书。

(2)顾客要求的识别。对纳税人要求的识别包括对纳税人明确提出的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要求、纳税人未明确提出但预期的要求以及与税收征收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的识别。纳税人要求具体是指纳税人对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时间性以及支持的要求。对纳税人明确提出的要求一般由直接受理纳税人办税申请的工作人员识别,对纳税人预期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一般应在进行质量策划时进行识别。

(3)产品要求的评审。评审就是要确定开展的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质量要求,它与制造业需要针对不同的合同或项目临时评审产品的要求不同,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要求由于法治的原因需要在质量策划时作统一规定,一般不存在因个别纳税人的要求而改变税收征收管理业务要求的情况。

(4)顾客沟通。税务机关需要就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信息、业务申请的处理情况、纳税人反馈等内容与纳税人进行沟通,规定沟通的渠道和方法,包括税收宣传、咨询、、接受和处理纳税人投诉、问卷调查等,确保沟通的有效性。

(5)采购。采购控制的内容包括评价和选择供方、对采购产品进行验证等。采购控制的方式和程度应根据采购产品对税收征收管理业务质量的影响程度确定,对影响较大的计算机采购、发票印制等就要严格控制,对影响较小的零星采购可进行简单的控制。

(6)标识和可追溯性。此要素要求对税收征收管理运作的全过程使用适用的方法标识税收征收管理业务,并针对测量和监控的需要,对过程的状态进行标识,在必要时实现可追溯。根据税收征收管理的特点,标识的范围和方法主要有:对纳税人以名称、税务登记号进行标识;对文书和票据以名称、印章、日期、类别和编号进行标识;对工作场所以标志牌或示意图的方式进行标识;对过程的状态以办理人员签署的意见为标识。其中,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号,文书和票据的编号是唯一的,可以满足可追溯性的要求。

(7)顾客财产。对税务机关控制下的纳税人财产应该妥善保管,包括对纳税人财产进行标识、验证、保护等。当发生丢失,损坏或者说不适用的情况时应及时通知纳税人,并作出适当处理。税务机关控制下的纳税人财产主要有: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时扣押的财产;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财产;纳税保证 金和发票保证金;调取或代管的纳税人发票;代维报税设备等。

4.测量、分析和改进

(1)顾客满意。此要素要求监控顾客满意和不满意的信息,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定期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获取纳税人是否满意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实施必要的改进。

(2)内部审核。根据此要素的要求,税务机关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一般每年不少于2次),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实施和保持。为此,应制定内部审核程序,规定实施审核、确保审核独立性、记录结果并向管理层报告的职责和要求,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过程的测量和监控。此要素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满足顾客要求所必需的实现过程进行测量和监控。税务机关可采取不定期现场抽查的方法对过程进行测量和监控: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对本部门的过程进行现场抽查,管理层负责对整个单位的过程进行现场抽查。另外,税收执法检查,也不失为一种监控过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好方法。

(4)产品的测量和监控。此要素要求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测量和监控,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税务机关可采取以下方法对税收征收管理业务进行测量和监控。

——自我检查。税收征收管理各环节工作人员对办理的税收征收管理业务采取边操作边复核的方法进行自我检查,核对有关文书、票据,确保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符合要求。在自我检查活动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和交付。

——税收执法检查。税务机关可定期组织税收执法检查,测量和监控税收征收管理业务是否符合要求。

(5)不合格控制。此要素要求识别和控制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识别不合格的途径主要有: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办理的税收征收管理业务进行自查时发现不合格;不定期现场抽查发现不合格,税收执法检查发现不合格;内部审核发现不合格。对以上各种途径识别的不合格应在程序文件中规定纠正以及对纠正结果进行验证的职责和要求。

(6)数据分析。此要素要求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实施的改进。税务机关可以对来自测量和监控活动以及其他来源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数据包括纳税人满意率、服务承诺兑现率、不合格在部门和业务中的分布率以及上述各项指标的增减率等。通过分析确定质量改进的重点和范围。

(7)纠正和预防措施。对发现的不合格,除对不合格本身进行纠正外,还应分析不合格产生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消除这一原因,以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而对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可能出现不合格的隐患(即潜在的不合格),则应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税务机关应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规定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确定和实施所需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所采取的措施有效性等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确定了以上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系的框架后,即可据此编制质量体系文件并组织实施。

建立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系的实证分析

深圳市蛇口征收分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他们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按照ISO9002:1994和ISO/FDIS9001:2000标准的要求结合分局的业务工作特点精心设计了涵盖所有税收征管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了包括质量管理手册、16个程序文件和47个作业指导书在内的近30万字的质量体系文件,详细规定了分局42项税收征收管理业务以及为保证业务工作质量所必需的其他工作的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2000年9月底,该分局的质量体系通过了认证机构的现场审核,成为我国第一家同时通过ISO9002:1994和ISO/FDIS9001:2000标准认证审核的税务机关,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步建立了一个严密的税务机关管理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全面控制、高效运转、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模式的变革

该分局将ISO质量管理模式引入税收征管工作后,一方面规范了相关的管理活动和职责,理顺了内部管理关系,使机关的各个管理层面、各个操作过程、各个工作环节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满足了管理科学性、系统性、规范化的要求,克服了以往管理中存在的基础管理弱化、内部协调不畅等问题,明确了职责、规范了程序、改进了管理。一个全面控制、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已初步确立。

(二)确立了“职责明确”、“过程控制”、“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税收业务管理新模式,依法治税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

该分局的管理体系综合考虑了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紧密相关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各方面的因素,明确了税收征收管理过程的控制要求和税收征收管理质量的验证要求,建立了一套预防和处理不符合要求的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机制,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的税收征收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执法不严、执法随意性较大等老大难问题,带来了依法治税工作的新面貌。

(三)树立和实践了“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大丰富了税收服务的内涵,改善了税务机关的形象

该分局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在转变服务观念、配备服务设施、提供规范化的服务、与纳税人沟通、建立纳税人满意度评定制度、处理纳税人投诉、服务质量的改进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使税收服务更加贴近纳税人,税收服务的能力极大提高。当出现电脑故障时办税大厅就悬挂“电脑故障、暂停办公”指示牌的现象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暂时改用手工办税。税收服务的内涵被大大地丰富,税务机关的形象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四)ISO9000管理模式所具有的完善的检查监督机制确保了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使制度化管理落到实处

该分局建立了一支由15名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内部审核员队伍,一般每季度开展一次内部审核,对所有科室的全部工作进行全面认真的符合性审核,对不符合文件规定的工作和做法要开具不合格报告,并确定和落实纠正措施。另外,认证机构每年还将对该分局进行一次符合性监督审核,若不能通过审核,将被吊销证书,这也就迫使税务机关必须认真执行管理文件和制度。这种内外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大大强化了制度的贯彻执行,真正实现了制度化管理。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范文5

咨询方(乙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一、咨询的目的和范围

1.甲方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特邀请乙方为其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以下简称为咨询)服务。

2.甲方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服务范围:_________。

3.甲方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人数:_________人。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选用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为:gb/t19001-XX-iso9001:XX标准。

三、甲方责任

1.最高领导者亲自安排、指挥、监督此项工作的开展;

2.积极为乙方提供企业的与质量有关的管理和技术资料;

3.提供咨询所需的工作环境和必备的生活及物质条件;

4.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专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管理工作,并抽调适当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成立质量管理体系办公室建立文件编写小组;

5.积极协助和支持乙方的各项咨询工作,按咨询计划和要求开展工作。

四、乙方责任

1.依据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要求,结合甲方的实际情况,指导甲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其中包括:

a)指导甲方制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计划。

b)对甲方有关人员进行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的宣贯培训、内审员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培训。

c)指导甲方编写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确保文件符合gb/t19001-iso9001:XX标准要求,并进行审改、定稿。

d)指导甲方完善有关支持性文件。

e)指导甲方制订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计划并指导实施。

f)指导并参加甲方进行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派专家到甲方现场指导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3.指导甲方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实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4.在甲方申请认证审核前进行符合性审核,以使甲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达到标准要求,具备获得认证的条件;

5.协助甲方向质量认证机构做好质量认证申请准备工作。

五、合同履行期限、地点

1.履行期限: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甲方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时结束。

2.履行地点:甲方所在地。

六、保密约定

1.甲方不得将此项合同的价格(咨询费)以任何方式泄露给第三方。

2.乙方不得将甲方经营、生产状况及技术信息以任何方式泄露给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

a)此合同签订前乙方已了解的信息或乙方已公开的信息;

b)国家法律、法规有要求时。

七、咨询合格的验收和评价办法

依据甲、乙双方的责任,甲方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审核,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即为咨询合格。

八、费用、支付方式及期限

1.费用:根据甲乙双方商定,甲方应向乙方支付咨询费的金额为人民币:_________元整,¥:_________元。

2.支付方式:甲方应将总体费用分二期支付给乙方:

a)合同签订后3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首批咨询费(50%):_________元整。

b)甲方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现场审核、被宣布通过认证后3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剩余费用(50%):_________元整。

3.培训所须资料由甲方准备或由乙方提供(每套收取成本费_________元),内审员证书费每人_________元,以上两项费用由甲方在合同外另行支付。

4.甲方应承担乙方咨询人员、咨询管理人员为执行本合同,往返甲方现场必须的交通费和食宿费。

5.认证机构审核组在认证审核过程中发生的交通、食宿费用由甲方在上述费用外支付。

九、风险

1.因甲方原因无法开展或完成咨询认证工作的损失由甲方承担;

2.因乙方原因无法完成咨询认证工作或因乙方没有指导到位而导致甲方无法通过认证,乙方将不收取甲方任何费用,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

3.因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的损失经双方协商可延期本合同。

十、违约责任

1.在本合同签订后,乙方正式咨询工作前,如甲方违约,不履行本合同,甲方应承担乙方为准备执行本合同所发生费用的70%;如乙方违约,不履行本合同,乙方应承担甲方为准备执行本合同所发生费用的70%。

2.如甲方中途违约,导致乙方的咨询工作无法进行,乙方有权终止本合同,不必退还已收取的咨询费,同时甲方向乙方支付相当于3倍咨询费的违约费;如乙方违约,则应退还已收取的咨询费,同时乙方向甲方支付相当于3倍咨询费的误时费。

十一、未尽事宜、修改和分歧

如有未尽事宜、修改和分歧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并可签订补充条款规定,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十二、本合同一式两份,由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双方各存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附件:

补充条款

甲方委托乙方负责做好咨询后的服务工作,特拟定如下补充条款:

1、合同条款中第八条费用中已包含认证费。乙方负责帮助甲方推荐认证中心。

2、在甲方的大力配合下,乙方应保证甲方一次性通过认证。

3、认证机构的选择(选择的项目,请在内打√)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 管理;管理融合;建议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企业普遍根据国家标准GB/T19000(等同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不仅是因为其体系认证是招投标资格审查的条件之一,而且依靠其先进的管理体系提升和改进质量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不同于提供一般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产品的单件多样性、非标准化、生产的流动性,以及企业总部与工程所在地不在一个地方,其项目产品复杂、外界环境影响大、干扰多、施工技术复杂等因素,以及各企业业务内容、技术管理水平、企业实力、管理者重视,以及各地建设管理部门政策差异性,从而造成了各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深度和力度参差不齐,其问题也诸多。

1建筑施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1)重认证轻实施、重编制轻贯宣

ISO9000体系认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很清楚、明白,但在实践中,有的只是为了认证而去实施认证,只对其管理做表面的修正以符合认证要求。有的企业建立了、重视了,但执行敷衍。

质量手册、管理文件、程序文件每个单位都编制的标准、规范、漂亮,而在宣贯时敷衍了事。召集几个人宣读一下、下个文件、培训2天,再随便搞个试题做一下,程序闭合,收工。但实际有多少人了解这些东西呢?全员的管理直接被代表了。

现在工程有借、挂靠资质,临时招聘组建项目管理部,项目承包制等更增加了贯彻执行的复杂性和难度。

此外,质量体系效益产出表现不明显,体系管理部门的设立和投入却是实在的,所以其贯彻执行也拘泥于公司对其在人力、财力、规划上的投入量。

2)管理程序文件空有其表,有肉无骨,适用性差。

有的企业程序文件粗制滥造,执行实施纯粹是应付检查;有的程序文件编制人因自身认知、部门利益或其他因素偏视系统性和部门间的联系,在权限界定、信息传递、程序衔接等方面影响程序的执行;有些是过程流程层次、主次不清,造成不重要的工作太多、太琐碎,耗费大量的资源。

比如说建筑施工企业的总部的各个部门程序文件都编制的很完美,但在工地项目部、总部部门与项目部部门之间程序表述笼统,执行性差,造成信息数据无法查证其中的水分,不同渠道的信息又错、乱,数据相差较大,不能直接或难以采信,造成公司总部对于项目部情况稀里糊涂,项目部及各个部门对总部也无从应对或忙于应付。

公司无法规范的正确评价和掌控项目部的各项工作,而依靠项目管理者的能力和道德基准,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不可预料的隐雷,其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如不能解决此实质问题,就是不适用的。

3)项目部的差异性造成管理体系紊乱

建筑施工企业最主要的工作是工地项目部上,目前项目部管理的模式也多为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部除本身影响外,还受到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政府监督部门、社会监理部门等对建筑产品质量、安全、进度、环保、费用等的监督、管理,还有当地政府、居民等的社会影响,这种因地域、人、社会、自然环境而不同的内、外界的影响造成各个项目部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在项目管理上与公司总部存在差异。

另外项目部随时出现的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有应对政府和社会外界因素,管理制度文件中不可能全部都有解决的方案和方法,尤其是涉及到费用支出,这种差异性或意外将影响公司对项目部、项目部各部门、项目部对项目部部门的工作绩效评价的量化度弹性幅度,而度量都能够找到成立的充分依据和理由。

比如关于合约方面,各个项目上的劳务分包队伍和专业施工分包队伍也差次不齐,而且人员的流动性使其保证稳定质量输出,与其洽商的合同条款也要根据具体情景而不同。像公路工程项目战线较长,下放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多少也有差异。

项目个体的差异必然性与公司管理的统一性形成矛盾,因这个矛盾隐含着利益,主观和客观必然性。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在项目部、公司管理过程中必然出现矛盾和冲突。应对和响应的滞后必然出现管理执行的混乱。这就要求公司应该制定项目部差异性的评价、界定、处理、检查的限定和控制应对程序文件。

2关于正确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管理标准的若干建议

针对企业中存在的这些现象,以促使体系与原管理融和为目的,遵循质量管理八原则,提出管理应重视和加强的几个方面的的建议。

1)从上而下贯宣,领导重视,带动管理实施的深度。

在质量管理界有一句格言:质量管理责任“二、八”开,即发生质量责任80%有管理者承担,只要管理者参与并发挥作用,80%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改进管理解决。同样,管理体系的贯彻执行的责任80%也在各级管理者,尤其公司和项目部直接面对和处理决策事务的各级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提高和加强这些人的管理水平、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带动基层从上而下全员的管理深度实施。

2)管理过程设计模块化

管理首先要绘制业务过程流程图,分析设计管理层次、组织机构,不仅要简化流程和删减非增值的不必要的无效管理,还要流程简洁,信息主次清晰,反应全覆盖,优化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使“事事有人管”,点点受控,且职责权限不交叉,信息直接、及时、准确。

进行外挂式模块化设计,不仅可以保证静态的、常态的管理,而且能够适用各种突发的实时情况,信息全覆盖和反应有指引。管理过程模块化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减少执行过程中的对系统修正的工作量。各个项目部也能适应各种实时情况,且始终受控于公司的管理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针对于工程项目,应该制立项目信息处理程序,可以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性质、公司文件、技术管理能力,提出一个项目部管理办法,从人员配置、机构设置、管理职能等进行匹配删减设计,项目部在实施过程中再实时的调整,从而达到公司的各项管理目标。

3)企业管理制度化、更重坚持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没有明确“制度化”的字眼,但包含了“制度化”的要求,不论机构或岗位的职责权限,还是过程控制和过程监测、统计、改进、审核都要求有一个明确的可依据的手册、指导书、规范规程。

通过制度实现有序管理,使管理有法可依,并不断的完善。员工以制度为准绳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从而保证企业产品、服务的质量、社会效益和利润的实现。

制度没有好坏,只有执行的好坏。很多兼并企业仅派出几名财务或质量管理人员就能让被兼并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也验证坚持执行制度的成果。

执行制度会帮助员工更好的工作,是提供便利而非约束,是规范行为而非负担。但制度是人来执行的,其执行人必定要经受利益、人情、关系、传统等考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会逐渐的形成、固化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如何建立一个好的制度和企业文化呢?坚持不懈的执行制度;制度的“立、拟、审、批、检”能按照PDCA过程闭路循环不断地进行持续改进完善,集思广益,海纳百川。

4)工作的改进和绩效考评的融合

绩效考评的依据是岗位职责、工作程序、目标计划、规章制度等执行的指标的量化或定性。工作改进则是基础于外界环境、制度、执行人等的影响评价、分析。管理中最具有能动性、主动性的就是人,激励也是基于绩效。因此,绩效考核也应该作为一项过程或程序文件的必要组成部分,才能加快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中去,并提高工作效率。

5)质量记录兼容性和可扩延性

不管是公路建设部门还是市政建设部门,都有各自的质量检查、检测以及竣工验收的程序、制度、规范和对应的表格、样式,而且不同的地区也有差异或者特殊的专门性条款,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在运行公司质量过程文件和工地施工管理中是否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影响原来部门信息传递和系统性。有的项目部就有在内审和外审前专门恶补各种记录文件。这就要求公司的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在项目部实施时具有兼容性和可扩延性。

3结束语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应该从贯彻和消化的角度,结合公司和项目部实际情况,不断吸收、融合,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GB/T19000:2008/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2]GB/T19001:2008/ISO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1:2008HDT)

[3]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