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叶船范例6篇

芦叶船范文1

二十几年在北国的大城市里,我常常想念我远在南方的故乡。

生我养我的故乡啊,你给我留下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

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河: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

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汪汪油菜花;

那朗朗秋风下耀眼夺目、洁白如云的棉花……

然而,多年来最令我魂牵梦绕、永远不能忘怀的,却是故乡的芦苇—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迎着清风,摇曳着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漂浮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怡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的从还末退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青鱼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米,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唤着……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成舵,安在小船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枫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喽!开船喽!”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梦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季,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想……

啊,故乡的芦苇!因为你给过我不少童年的欢乐。所以我一直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每当想起你,我就会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

想起故乡,就想起芦苇。

芦叶船范文2

一路穿过朱桥镇、车桥镇、泾口镇,最后到达今天的目的地流均镇。当地的朋友已经寻好了船,于是连同船公一起六人分两边坐好,便向绿草荡开去。

小小的汽艇,简单得近乎空白,除了开船人的一张椅子和装矿泉水的纸箱外,就剩下六个人了。因为没有繁文缛节,所以开起来飞快!乘风破浪,船沿飞起片片的水花,两岸都是高高的树木,满眼都是绿色的植物,低头看绿水荡漾,抬头看云卷云舒,真的有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那种心情了。

船拐了弯以后,远离了人群居住的河流,湖面渐渐的宽敞,湖水渐渐的清晰了,湖面下的水草历历在目,仿佛绿色的珊瑚在水底飘摇,青青的亮亮的,特别惹人爱。一路前行,迎风而坐,只顾了眼前景,没顾身后的浪。小小的汽艇驶过,平静的湖面立马动荡不安,以为只会留下一道水痕而已,未曾想竟将湖水搅动得无风三尺浪,心下着实震撼了良久。

途中遇到几条小船,多是一对对老夫妻在驾驶,他们相对而坐,或在慢慢的收网,或在默默的划行,我不禁脱口而出:真浪漫啊!心中想:一辈子快要过去了,能与爱人相亲相爱相伴,还能共行一条船,哪怕是捕捕鱼,摸摸虾,也是人生美好的事啊。哪知遭到同行的两位美女的白眼:一头脑的浪漫,人家那是生计!我呵呵的笑了,她们哪懂我的心事,与相爱的人慢慢变老的情怀会让生活再苦也甘甜啊!

湖面越来越宽广,由于两边长满芦苇,将湖面缩小了许多;近岸处的菱角、荷叶、浮萍,还有其它的水草,又将湖面覆盖了一部分;再加上人工围绕的养殖水面,宽宽的湖面所剩无几了,只有中间一条可供过往船只行驶的水道了。芦苇真会见缝插针,这儿几丛,那儿一片,绿草荡分明成了芦苇荡了。这些芦苇给很多的小生灵提供了活动的场所,不时的可以看到机灵的野鸭、优雅的白鹭,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鸟儿。野鸭真是胆小如鼠的家伙,每当看到我们过来,它们就如同见了拿着猎枪的猎人,一下子惊慌失措起来,要么擦着水面飞走了,要么一溜烟钻进了芦苇丛中,哪有半点家鸭的从容啊!可喜的是不时的可以看到白鹭的身影,两只长腿,一只立着,一只弯着,仿佛一段精美的舞蹈即将开始,那种姿态是开场前的一个美丽的造型,真是好看极了。见到我们高调的过来,它一展白翅,优雅的飞到了远方,万里云罗一鹭飞的美景就徐徐的展开在眼前了。

越往前走,看到的动物越多,也越来越不怕人了。隔着芦苇,可以看到众多的白鹭停泊在芦苇深处,悠闲自在的戏耍,白色的身影在绿色植物的映衬下格外的醒目,也格外的令人惊喜!渐渐的走进了荡的深处,这儿几乎不受人打扰,所以才有成群的白鹭栖息,才有三三两两的野鸭悠游,才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此停息。大自然永远不寂寞,这儿清清的湖水,成片的芦苇、菱角、荷叶与水中的鱼虾,水面上的鸟儿构成了一个多么宁静多么和谐的世界,真不知道这样的湖荡是开发好,还是不开发好,真怕开发后,这些大自然的精灵就失了踪影,失了温馨的窝,现在哪怕远远的注视也好啊!

三十多里的绿草荡走完后,就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九龙口了,九条龙汇聚的地方。我们一个小时的行程,仅是走完了一条龙的身体罢了。

看过美丽的芦苇荡后,船公特地绕路,将我们带到心心念念的荷花荡。船轻轻的靠了岸,我们爬上岸,看到的是五百亩的荷花荡。接天莲叶无穷碧,可惜没有映日荷花别样红,已是过了荷花开放的季节,只有一两朵慢性子的荷花还在盛开,不仔细寻觅还难以发现。满眼都是亭亭玉立的叶,五百亩的叶成了气候、有了气势,似绿色的海洋泛起了微波,似绿色的翡翠镶嵌在芦苇荡的身边,发着圆润的光泽。要是提前一月到此,这里满池盛开的荷花该是怎样的盛况?繁花似锦,香飘十里!想到那时那景,不觉痴了醉了。虽然晚了一步,没看到花的盛况,但繁花落尽,在无穷的碧叶中撑出了朵朵的莲蓬,同样惹人喜爱。

芦叶船范文3

略红的湖泊,柔透了微黯的月。

子弹飒飒乱溅,穿破黯绿枝叶,款款残叶躺在湖面上。尖尖船尾犁过荡面,浮起阵阵涟漪。老头立船,白影斜映水,芦花,笑颜依旧。

深夜,隐在身后的无数双灌满杀气的眸子,不断地扫视2着周围。刺眼的探明灯,锐利地监视着。但一位老头却站在苇叶似的小船在监视区内穿梭自如,毫无畏惧。他年迈60,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在风中飘摇,身体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但却特别精神!在敌人紧紧的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早出晚归,心情悠闲,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他,乐观!

硝烟岁月中混沌一片,战火历史禁锢了整个芦花荡。蜻蜓无了点水之心,蝴蝶无了孕育之意,都远远地躲到深山老林。唯有这位老头,丝毫不在意身后的危险,就这样静静地完成他的任务,过他的日子。立在船头,飘在水面,早出晚归,怡然自乐。他的心,不被硝烟所玷污,不被战火所辱没。举着楫,打着水,尖尖船尾犁过荡面,望着初起的太阳,笑了笑。

在战火边缘,有一束芦花,展开的紫色的丝绒,笑颜依旧。

芦叶船范文4

终于到了,我一登上大堤就看到了一个大帆船上有几个大字:“华北明珠白洋淀。”旁边有一大片芦苇荡,好像是绿色的海洋。里面的小鸭子在庞大的海洋里遨游。我从船上下来走进了芦苇荡,四周高大的芦苇好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把我和外界隔开让我一人独享这如梦如幻的景色。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荷花大观园”,我便被这清新雅丽的荷花迷住了,荷叶和粉色的荷花多想慈爱的母亲和白白胖胖的小娃娃依偎在一起。我闻了闻,哇!清新的空气里弥漫了淡淡的花香。碧绿的荷叶上躺着晶莹透明的露珠,我用杯子接了半杯露水,我尝了尝,那感觉冰爽、清凉好像那纯洁无邪的圣水。荷叶和荷花就如杨万里所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

走过了“荷花大观园”,我来到了雁翎队纪念馆,馆内有好多枪,有机关枪、步枪、冲锋枪……,还有很多栩栩如生的塑像,有的坐着看一个小纸条,有的在房顶跑,有的和鬼子摔跤。我看到那些塑像,我仿佛看到了小兵张嘎和雁翎队在和日本鬼子作斗争。

最后,我们开始返回,我们坐上了一条小船,船开得特别快,到了一个拐弯,船都要被风掀翻了,“呀—!”“啊—!”我们害怕极了,可是船夫很镇定,放慢了速度,我们终于胆战心惊的过去了。

芦叶船范文5

芦笋是近年才走上上海人餐桌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少也很难见到蔬菜种在大田里的模样,更难知道蔬菜从播种、耕耘到采摘的全过程,所以也不知道这芦笋到底是一种什么植物,又是植物的哪一个部位。

人们常用“雨后春笋”描写初春雨后竹笋长得有多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笋通常指竹子的嫩芽,也指外形似竹笋的植物嫩芽。如《本草》:“菰一名菰笋,一名茭笋,可食。”又:“泽兰一名都梁,俗呼孩儿菊,其根可食,故曰地笋。”而芦笋就是芦苇的嫩芽。

芦苇是遍布世界各地的早熟禾科芦苇属植物,主要生长在湖泊、沼泽、湿地和河流边缘,植株较高,通常在1.5~3.5米之间,部分可以长到5米。芦苇在许多地方被当作柴草使用,其茎可以用于建筑材料、编篮筐,现在也作为造纸原料。古汉语中“芦苇”有不同的名称。《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芦》中讲:

(时珍曰)按毛苌《诗疏》云:苇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苇者,伟大也;芦者,色卢黑也;葭者,嘉美也。

芦苇是对这种植物的统称,芦苇初生的嫩芽叫做“葭”,长到未开花时叫做“芦”,长成熟后才叫做“苇”。李时珍透了一个底――“葭,嘉美也”,即芦苇的嫩芽――芦笋可以食用,而且味道不错。

《本草纲目》中又讲:

(时珍曰)芦有数种,其长丈许,中空皮薄色白者,葭也,芦也,苇也;短小于苇而中空皮厚,色青苍者,也,也,荻也,萑也;其最短小而中实者,蒹也,也。

这一些又是不同品种芦苇的不同名称。李时珍是一位生物分类学家,他能识别不同品种的芦苇,叫出它们的名字,但对一般人来讲,只要知道就可以了。

清乾隆时,上海人撷上海县城相近的八个风景点凑成“沪城八景”,其中一景为“野渡蒹葭”,并附诗曰:

金风飒飒响回塘,渡口呼船正夕阳。

知否侬家烟水外,蓼花红处近鱼庄。

清乾隆时的上海只是一个近海的小县城,在北城门外几里就是吴淞江(即今苏州河)。“野渡蒹葭”所指的风景点相当于今天的苏州河福建路桥一带,其名确实颇有诗情画意,但其透露出来的信息却是荒郊野外的一个渡口湮没在杂乱丛生的芦苇丛中。

李时珍把芦苇的几个部位分别叫作根、笋、茎、叶、蓬(花名蓬),显然,芦苇的嫩芽就叫作“芦笋”。还讲道:芦笋的气味“小苦、冷,无毒。(主治)膈间客热,止渴,利小便,解河豚及诸鱼、蟹毒,解诸肉毒”。

芦笋可以食用,但不见得就是没味的食品。宋人萧有《荻芽》诗,这“荻芽”就是芦笋。诗曰:

江客因贫识荻芽,一清尘退杂鱼虾。

烧成味挟濠边雨,掘得身离雁外沙。

春撰且供行釜菜,秋江莫管钓船花。

食根思到萧骚叶,痛感边声咽戍笳。

这位长期居住在江边的仁兄也是因家境贫寒才认识芦笋,还知道这东西可以充饥解馋。不过他胸怀大志,由芦笋而想到用芦叶为簧做成的乐器――笳,而“笳,胡人卷芦叶吹之也”,他又由此联想到边境低沉如咽的戍笳声。

清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物产》:

嫩白芦根入良药,味甘退热性微凉。

笋肥可作蔬充馔,青叶尖芽笔样长。

作者自注:

案:春初生芽,古称“芦笋”,可作蔬食。又称“芦笔”,俗呼“芦尖”。刈充牛食力胜稻草。

芦笋的形状确实很像古人用的毛笔,它可以充当蔬菜,但人们大多割取后用来喂牛,对牛来讲,芦笋的营养比稻草高多了。

江南是水乡,多河流湖泊,也多芦苇塘。人们用芦苇秆编芦席、芦帘,用芦花编织保暖性很好的蒲鞋。每到盛夏,农民就下塘掘芦根,拿到城里卖。用芦根煮汤,具有很好的清凉败火的作用,但是很少见有人采芦笋吃,或挑到城里卖。

西方人把芦根当作一种蔬菜,可以烤食,也可以煮食。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一些人才弄清楚,西方人所谓的芦笋就是芦苇的嫩芽。这种东西在中国实在太多了,据说是江西鄱阳湖畔的“共青团农场”开始利用湖边荒地栽培芦笋,仅几年后,芦笋就成了中国人喜欢的蔬菜之一。

芦苇中一种根和茎近似小竹,而叶片宽大的叫做“”,又写作“箬”。李时珍讲:“箬若竹而弱,故名。”又说:

芦叶船范文6

船过安仁时,两岸的芦苇更加茂密,郁郁葱葱的苇叶在轻风的抚摸下,弹奏出轻柔的乐章,平如明镜的河水清澈见底,脚下的船儿仿佛飘在空中。忽然,一叶小小的渔船映入眼帘,轻悠悠的,如同浮萍随波漂流。船上坐着两个小童,一大一小,大的只穿单薄的外衣,小的只套红肚兜。岸上的酷热与烦杂仿佛都与他们无关。他们一会儿用脚轻轻拨着水面,溅起水花;一会儿又捧出西瓜解渴;一会儿又捞几只小鱼虾逗一逗,真是无忧无虑。

过了一会,两个小淘气耳语起来,然后竟把船桨和撑竿收了起来!我纳闷,他们不是要划船吗?怎么把工具收起来了?接着那个穿肚兜的小孩子钻进船篷,那个蓝外套的小孩子拿起扇子坐在船头悠闲地扇呀扇,活脱脱像一个逍遥大仙——吕洞宾。一会儿功夫,红肚兜小孩子钻了出来,手拿一把大伞,然后撑开。我很是奇怪,难道要下雨了?可现在万里无云呀!难道他们也怕酷热的太阳了?可为什么又不把伞撑在头顶?

正当一个个问号蹿上我心头时,两小童用行动揭开了我的疑问。他们把撑开的大伞顺风举着,原来是借助风吹着伞的动力,让船前行呐!这俩聪明的孩子!清澈的江水、清凉的江风、生机盎然的芦苇、田园般的风光,还有这两个天真聪明的孩子,让我暂时忘却了世间的烦杂。于是,我也钻进棚子,写下了诗歌: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