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穿西伯利亚范例6篇

横穿西伯利亚范文1

关键词:成吉思汗西征;战俘;中西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032-01

元.蒙古骑兵押送战俘图,这幅具有西域特色的古画,描绘了蒙古军队在西征中,用木枷押送战俘的场景。该画的波斯史学家拉施特丁《史集》中的插图,现收藏于德国柏林。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在世界舞台异军突起。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中亚、西亚等地穆斯林国家和地区,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及有一技之长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学家、医学家随蒙古军队进入中国。元朝建立后,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识分子、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元时,人们把世界各地来华的穆斯林通称为回回人,其政治地位、经济力量、人口总数大大超过了唐宋时期来华的穆斯林“番客”。元代回回人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带来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一些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宝库。蒙古骑兵押送战俘图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呈现了中西交流的片段过程,更具备了蒙古骑兵押送战俘图的历史地位。

在《马克思印度史编年稿》一书中,马克思写道,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支军队,他“依靠这支军队征服了东蒙与华北,然后征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与呼罗珊,还征服了突厥族地区,即不花剌、花剌子模和波斯,并且还侵入印度。他的帝国的疆土从里海一直沿伸到北京,南面伸展到印度洋和喜马拉雅山西面到阿斯特拉汗和嘉桑。”

(1219-1225)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为了肃清乃蛮部的残余势力,以及消灭西域的强国花剌子模(Khorazm),便藉口花剌子模杀蒙古商队及使者,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他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以及大将速不台、哲别随行。蒙军长驱直入中亚后,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干(Samarkand),其国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台、哲别等穷追之。因此蒙军便西越里海、黑海间的高加索,深入俄罗斯(Russ),于1223年大败钦察(Kipchak)和俄罗斯的联军。

加拿大史学家斯塔夫里阿塔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即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往来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这条“横穿中亚的商路”,对于当时东西方商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美国作家哈罗兰姆将成吉思汗称为“人类帝王”,他在著作中说:“虽然当初的成吉思汗从未接受过物质文明的熏染,竟能为50多个民族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典章,维持大半个世界的和平与秩序”;“信使可以纵横50个经度,一个少女怀揣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

1999年6月,韩国总统金大中说:“有人认为,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倔强不拔、勇猛无敌的精神和机智敏捷的性格却塑造了伟大的成吉思汗。同样,我也赞成一些人的评价,网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却打通了世界各国的关系,建立了国际往来关系。”

法国学者格鲁塞在《蒙古帝国史》中说:“蒙古人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通道,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总主教。”

加拿大史学家斯塔夫里阿塔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即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往来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这条“横穿中亚的商路”,对于当时东西方商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经商与战争――打破东西方壁垒的千年伟人成吉思汗西征导因于一次东西方的商业冲突:讹答剌城守将海儿汗残杀蒙古商队,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线,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德山先生在《元代交通史》中说:“国际陆路交通是成吉思汗祖孙三代三次西征的产物。”由此“开辟了中国通往波斯的国际交通――波斯道”。

横穿西伯利亚范文2

第Ⅰ卷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下列关于亚洲(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在北半球 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C.全部位于东半球 D.跨经度最广的大洲2.红红打开电视,看到男男女女在街头、海滩激越地跳着桑巴舞,各种肤色的孩子欢快地踢着足球的一幕幕镜头,她马上认定这种景象出现在( )A.巴西? B.印度尼西亚 ?C.坦桑尼亚 D.沙特阿拉伯3.下列不能说明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是 ( )A.两国人都喜欢喝茶? B.通讯业都很发达?C.日文中有汉字? D.用筷子吃饭? 4.下列描述不属于亚洲河网分布特点的是( )A.大河多发源于大陆内部 B.河网呈放射状 C.河流流向自西向东 D.内流区面积广大5.明明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骑摩托车从澳大利亚东海岸向西横穿大陆,一直到达西海岸,穿越过程中,他们依次经历的三大地形区是( )A.山地 平原 高原 B.高原 平原 山地 C.平原 高原 山地 D.山地 高原 平原6.下列河流注入印度洋的是( )A.密西西比河 B.叶尼塞河 C.莱茵河 D.恒河读2011年日本地震示意图,完成7-10题。7.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日本海域 B.太平洋海域 C.大西洋海域 D.黄海海域8.图中A.B两岛分别是( )A.九州、四国 B.四国、本州 C.本州、北海道 D.九州、北海道9.下列自然资源中日本比较丰富的是( )A.水能资源 B.煤炭资源 C.矿产资源 D.石油资源 10.日本平均每年有感地震达1500多次是因为( )A.日本位于海洋板块内部 B.日本位于大陆板块内部C.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日本工业发达所致11.俄罗斯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产业是( )A.种植业和畜牧业 B.核工业和宇航工业C.建筑业和旅游业 D.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12.下列地区,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十字路口”的是( )A.西亚 B.东南亚 C.南亚 D.东亚13.东南亚成为世界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热量、水分充足 B.山地多,土壤肥沃 C.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D.世界对热带经济作物需要量大14.右图中P处地形区名称是 A.德干高原 B.恒河平原C.喜马拉雅山 D.印度河平原

15.“绿色革命”使印度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取得的成果大部分被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急剧增长的人口已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印度科学家呼吁,要在加速应用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尽快地大幅度降低人口增长率。目前,给印度农业造成巨大压力的源头主要来自( ) A.农村劳动力少 B.水旱灾害多 C.人口增长过快  D.劳动力流失16.下列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 17.近些年来,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迅速,既是“金砖五国”成员,又是亚洲经济发展中的“双子星”,受到世界普遍关注。两国发展经济共有的社会条件是( )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政策优惠 ④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⑤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18.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 A.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B.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东西伯利亚山地19.有关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均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 B.都位于西半球 C.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 D.地形都以平原为主读“美国地形简图”,回答20~21题。20.下列关于美国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美国大部分国土都在温带 B.美国平原面积广大,耕地广大 C.美国森林、草地、矿产资源丰富 D.美国河流、湖泊很少,内河航运不发达2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美国中部自西向东地势起伏的剖面图是 ( ) B22.下列属于澳大利亚特有的珍奇动物是( )A.袋鼠、鸭嘴兽 B.大食蚁兽、蜂鸟 C.卷尾猴、巨嘴鸟 D.孔雀、金丝猴23.澳大利亚这些特有生物得以保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澳大利亚有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B.澳大利亚的地形复杂多样C.澳大利亚大陆较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又无大型的肉食动物D.澳大利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近年来,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急剧减少,仅2004年就缩减了约2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24~25题。24.亚马孙热带面积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 ②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 ③土著居民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毁林开荒种地 ④修建亚马孙横断公路等,对沿线木材进行掠夺性开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5.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 ④削弱全球温室效应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26.(8分)图说亚洲。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 ⑴亚洲跨寒、温、热三带,是世界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 )(3)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 )(4)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5)生活在甲图⑦地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6)甲图中③所在地区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特点,湄公河是本区河流。( )(7)乙图中①所在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这里的水资源比石油资源更宝贵。( )(8)亚洲南部三大半岛自西向东是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 ( )

横穿西伯利亚范文3

[关键词]金斯伯格;《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追寻;惠特曼

[中图分类号] I1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17-03

一、引言

艾伦・金斯伯格(1926-1997)既是美国诗人也是20世纪60年代“垮掉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生活中的他强烈反对军国主义、物质主义、性压抑。他本人也因作品《嚎叫》闻名,在该作品中,金斯伯格强烈谴责美国资本主义的毁灭性。而《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是作者闲游加州超市时的所思所想所作,也是“垮掉一代”的主要作品之一。与《嚎叫》一样,《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重在对美国的批判。作者更多的是从社会的消费方面与惠特曼时代的消费进行了比较,意在批判战后美国的物质主义,他本人向往自由,却倍感孤独。本文将重点围绕“追寻”这一主题来探讨惠特曼对金斯伯格本人以及其诗歌的影响。

二、诗歌详解

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

艾伦・金斯伯格

今夜一想到你我就思绪联翩,沃尔特・惠特曼,因为我漫步在树荫下的小巷里心事重重地举头眺望那一轮满月。

饥饿,疲惫,为了采购意向,我走进了灯红酒绿的水果超级市场,幻想着你在这逐一挑选!

多美的鲜桃,明暗交加多么诱人!整家整户在晚上逛市场!走廊挤满了丈夫们!妻子们在鳄梨堆前挑选,孩子们对着番茄不转眼!――而你,加西亚・洛尔加,你站在西瓜堆旁寻思什么?

我看见你,沃尔特・惠特曼,没有子女,孤独年迈的穷文人,翻弄着冰箱里的冻肉用目光对杂货食品店的伙计示意。

我听见你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谁剔出的猪排骨?香蕉多少售价?你可是我的守护神?

我跟着你在一排排五光十色的罐头架中穿进穿出,猜想商店保安准在我们后面跟踪。

我们一起来到宽敞的过道在寂寞中奇想品尝洋蓟,拥有每一种冰冻美食而无须从收款员面前经过。

我们要到哪儿去,沃尔特・惠特曼?一个小时后商店就要关门,你的胡子今夜可指何方?

(我翻动你的诗集梦见我们在超级市场上的奥德赛式的冒险顿觉奇怪荒唐。)

我们可要整夜穿行在凋索的街道?树影重重斑驳,家家户户熄灭灯火,我们俩都会倍感寂寞。

我们可就这样漫步梦见美国已失去的美好的东西从车道上那蓝色汽车旁走过,返回我们那冷清安静的小屋?

啊,亲爱的父亲,灰胡子,孤独年迈给人以勇气的教师,当卡戎停止摆渡,而你登上烟雾缭绕的河岸伫立着凝视渡船在幽深的忘川河波涛中消失,在你心中美国将是何等模样?[1]

从形式看,《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是一首不规则的散文诗。无论是诗节还是韵律,这首诗都没有遵循传统的诗歌形式。这首诗形式上好比绵延曲折的演讲,需读者一口气读完才能体会出作者的语调。这一风格归功于惠特曼,他创作的《草叶集》正是以此种风格写成。摩根评价金斯伯格的这一风格是来自于“他对惠特曼长句风格的熟知”(Morgan,2006:206)。此后金斯伯格逐渐在自己的所有作品中采用了这一形式。在重复与押头韵方面,沃尔特・惠特曼以名字或“我们”的形式几乎出现在每节诗的开端,最后一节则是以“父亲”形式出现。惠特曼的重复暗示着在物质社会中金斯伯格对他的追寻,“我们”和“我”的反复出现象征着金斯伯格在精神上急需惠特曼的指引与鼓励。

从该诗第一节中读者得知金斯伯格正在想象惠特曼的存在。他自己身处“头疼”“饥饿”、“疲惫”状态,不能以传统方式看待世界。通过金斯伯格对自身状态的描写可以得知他本人对世界已感到身心俱疲。在超市的寻找中,他幻想着惠特曼是自己精神的源泉。事实上,惠特曼是金斯伯格文学创作与精神方面的榜样。金斯伯格在自己诗歌的很多方面都模仿惠特曼。他在诗歌中写到他在“灯红酒绿的超市购买意象”实际带有讽刺意味。因为一个人不可能“购买意象”,尤其是在超市。但是通过商业背景下寻找诗歌方面的鼓舞恰好揭示了该诗的主题:在物质世界中寻求精神的慰藉。加西亚・洛尔加这一意象让人意外但却非常重要,因为洛尔加像金斯伯格一样是深受迫害的同性恋作家、诗人兼剧作家,他在西班牙内战初期深受格拉纳达分子的迫害。金斯伯格则是一位赞同同性恋的诗人,因此遭到社会的反对。惠特曼与洛尔加作为同性恋诗人中的先驱可以缓解金斯伯格精神方面的疲惫,作为同性恋一员,他面对的是社会对他的不解。贝特西・厄基拉在《惠特曼――政治诗人》一文中指出,金斯伯格在这首诗中提到惠特曼是为了表明惠特曼时代的美国与金斯伯格所处的1955年的美国截然不同(Betsy Erkkila,1996:189)。在贝特西・厄基拉看来,此处的“美国”并非实指,而是诗人想象中的一个地方。

在这首诗中,金斯伯格通过一系列事件阐述自己对惠特曼的追寻。在第二节中,作者直呼惠特曼并想象其存在于美国现代生活中。超市中惠特曼提出一系列问题表明二人所处的时代已截然不同。接着金斯伯格想象他们被商店保安跟踪,此处意在暗指惠特曼对作者的影响。商店保安可视为代表传统道德的统治力量,是所有文化中诗人抗争的对象。保安的跟踪表明二人行为违背主流文化。两位诗人未付款便品尝商店的美味意在强调金斯伯格的幻想:自己在诗歌与社会方面与众不同,无需关注结果。他坚定地追随惠特曼,蔑视社会传统,而惠特曼是他的向导。

诗歌第三小节以询问惠特曼将走向哪里开头,因为“一小时后商店将要关门”。此处,金斯伯格并非实指商店即将关门,而是暗指美国改变自身成为开放、包容社会的时间不多。虽说美国有大熔炉之称,金斯伯格与惠特曼的行为还是有背传统。惠特曼的胡子暗指道德指南,金斯伯格将其视为向导。整首诗中唯一带括号的一行诗向读者指出作者所思来源:他正在阅读惠特曼的《草叶集》,一切感想皆因阅读此部作品而发。此行同时也暗示他在超市闲游是受惠特曼的影响,他想寻找与体验惠特曼的世界却令他失望。自己的作品不如惠特曼的作品,因此他感觉自己的超市幻想荒唐可笑。

金斯伯格怀念逝去的美国,即惠特曼《草叶集》中所描述的美国。金斯伯格以与惠特曼灵魂对话,询问他去世后的美国情形收尾别有用意。他将惠特曼置身地狱之门。(卡戎是希腊神话中将新近死亡的灵魂横渡忘川河送往地狱的一位老船夫,忘川河即为忘记之河。)金斯伯格似在询问惠特曼崇尚个人主义与精神自由的美国是否被人遗忘。诗歌最后一幕惠特曼伫立河岸凝视着船只消失意在强调金斯伯格的伤感之情,一连串的问题向世人道出了美国的今非昔比。

三、追寻

在西方文化中,追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拥有丰富的内涵。1955年金斯伯格完成了作品《嚎叫》,同年又完成了一首较为简短的视觉诗《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此诗完成之际恰逢惠特曼《草叶集》出版一个世纪。惠特曼对金斯伯格影响极深,这点读者很容易从该诗字里行间感知到。字里行间的那种追寻,使金斯伯格的孤独感跃然纸上。惠特曼是美国19世纪的一位诗人,既是现代诗歌之父,也是金斯伯格的文学偶像。金斯伯格借助超市背景寻找想象中的惠特曼,写作风格、形式也受惠特曼的影响。诗中惠特曼的多次重复暗示着金斯伯格在物质世界中对他的追寻,“我们”与“我”反复置首象征着金斯伯格急需指引与鼓励的迫切心情。

在《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中,金斯伯格的追寻源自于惠特曼诗歌中所歌颂的对美国民主的愿景,因此惠特曼多次出现在该诗中。诗歌中括号语的出现表明金斯伯格是在想象中闲游超市,《草叶集》是激发他想象的源泉。但是金斯伯格对惠特曼愿景的实现并不自信,还有很多担忧。他给加州超市这一实际场景赋予了象征含义,这与他生活在以物质主义为主的工业革命密切相关,这是一个与惠特曼时代不同的社会。《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既是对惠特曼作品的致敬,也是金斯伯格对脱离20世纪50年代主流社会孤独的一种宣泄。虽说金斯伯格生活的时代与惠特曼的时代相去甚远,但二人都从诗歌的角度评价了各自的时代。超市中的景象折射出20世纪50年代的人们更多的是注重、追求物质生活,而非精神生活。诗人跟随惠特曼的步伐闲游商场。第一节诗歌中金斯伯格召唤惠特曼在月圆之夜走进自己的思绪来缓解其自我反思的痛苦。夜晚的超市人潮拥挤,作者在人群中寻找惠特曼的身影,最后在冰箱旁发现了闲逛的惠特曼。在诗歌的第二小节,作者直呼惠特曼其名,并将其想象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一员。惠特曼的询问暗指二者生活的世界已截然不同。诗歌第三小节则以另一严肃的问题开头,再次强调了金斯伯格远离美国主流社会的孤独感。诗歌最后一问直呼惠特曼是一年迈却给人以勇气的教师,“啊,亲爱的父亲,灰胡子,孤独年迈给人以勇气的教师,当卡戎停止摆渡,而你登上烟雾缭绕的河岸伫立着凝视渡船在幽深的忘川河波涛中消失,在你心中美国将是何等模样?”读者从中可以感知惠特曼已经将周围的世界视为即将通向地狱的世界。在金斯伯格看来,美国仍是一充满贪婪、物质空虚、使人倍感孤独的世界。也许他不能精确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肯定急切地想对那个时代进行评判”(Marisa Anna Pagnattaro,1999)。金斯伯格终身崇拜惠特曼。在完成该诗多年后,金斯伯格在1984年于河北保定完成的诗歌《我是如此的热爱惠特曼》中再次肯定了他对惠特曼的崇拜。金斯伯格生活在以人文主义为传统的世界,期寄惠特曼那样的民主远景(Marisa Anna Pagnattaro,1999)。正如刘树森评价所言,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使得金斯伯格成为一名批判派诗人,而惠特曼却习惯于赞扬世界(刘树森,1997:43-50)。

四、结语

金斯伯格意在通过《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揭示这一主题:在物质世界中寻求精神的慰藉。此诗深受惠特曼影响,惠特曼是他现实世界的领路人。虽说惠特曼《草叶集》已发表一个世纪,但他的风格、思想依然对金斯伯格有很深的影响。因此,《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中四次出现惠特曼名字,这恰恰表明在物欲横流的美国,金斯伯格渴望追寻惠特曼并得到他的指引与鼓舞,倍感孤独的他在想象中渴望慰藉。因此,比较两位诗人诗歌的风格、创作、主题的异同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文楚安编著.金斯伯格诗选[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

[2] Erkkila, Betsy. Whitman the Political Poet.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1996.

[3] Marisa Anna Pagnattaro.Critical Essay on“A Supermarket in California”[J]Poetry for Students Vol.5.Detroit:Gale Group,1999.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Web.9 June 2012.

[4] Morgan,Bill.I Celebrate Myself:the somewhat private life of Allen Ginsberg.[M]New York:Penguin Group 2006.

横穿西伯利亚范文4

2012年7月25日,我乘坐K3次国际列车从北京出发,历时6天5夜,7月31日抵达莫斯科; 8月5日午夜时分踏上由莫斯科开往海参崴,覆盖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程的240次列车,历时7天7夜,8月12日午夜时分抵达海参崴;8月14日从黑龙江黑河入境回国。21天的旅程,仅仅在莫斯科的那一个晚上是在床上度过的,其余的20个晚上全部睡在火车上;21天的旅程,走过的铁路距离长达18000公里,涉及中、蒙、俄三国,纵贯了蒙古国南北,横跨了欧亚大陆东西,体验了世界上运行时间最长、运行里程最长和停站最多的客运列车。

K3次-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

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的K3次国际列车,是中国铁路运营里程最长的火车。从北京到莫斯科,运营距离为7826公里,每周开行一班,周三早晨从北京站出发,下周一下午抵达莫斯科。由于运行时间过长,这趟车只有硬卧和软卧车厢,没有硬座车厢;即便是硬卧车厢,和国内普通的硬卧车也不同,而是和软卧类似的四人包厢硬卧。这趟国际列车在上世纪50年代开行,和共和国几乎同龄。那个时代,车次为3/4次,从如此靠前的车次编号不难看出这趟车不平凡的使命(1/2次是北京开往的故乡韶山的列车)。

为了有更好的旅途体验,我特意破费一下,购买了这趟车的高级软卧票(俗称高包),这是一个二人包厢,只有一组上下铺,铺位对面是沙发和独立的淋浴间。由于此行我的包厢上铺全程无人乘坐,因此对我来说它就是个单间。北京—莫斯科的高包票价为6527元,大约是飞机票价的三倍。多花这么多钱,就是为了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感受沿途的种种未知。

我是乘坐高包车厢的唯一的中国人,也是这趟列车高包车厢旅客中的唯一落单者——别的包厢都是来自美国和欧洲国家一男一女的老外组合。由于这趟国际列车在西方国家的背包客中名气很大,很多从欧洲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都是从莫斯科乘坐回程的K4次列车来北京的。不得不承认,老外们就是会享受生活。二人包厢无疑是一个私密的空间,情侣或夫妻一起坐在包厢里,每天相依着看草原的日出日落,看贝加尔湖,看蓝天白云,看西伯利亚森林,是件多么浪漫的事情啊!而我也当即决定,今后结婚旅行,就携妻乘坐这趟车的高包,去西伯利亚拥抱自然,坚决不去三亚啦云南啦马代啦。

列车抵达中蒙边境城市二连浩特,列车停稳后,出境车厢的旅客不能下车,边防武警和海关工作人员要上车统一查验并收取护照,这项工作完成后,旅客才能下车来到站台上。这时列车要前往换轮库进行换轮,旅客可以留在车上,也可以前往二连站国际候车室休息。

中国铁路的规格和俄罗斯、蒙古的不同,中国铁路采用1435mm的国际标准轨距,而俄罗斯和蒙古采用1524mm的宽轨,故列车要在二连站的国际换轮库内更换轮对,方可继续前行。更换轮对时,列车先被拆成一节节的车厢,每节车厢用千斤顶顶起,然后准轨轮对被拉走,随即从另一个方向推入宽轨轮对,然后千斤顶落下,工作人员将轮对和车厢固定。整个换轮工作持续1.5小时左右,乘客如果一直留在车厢里,除了换轮前和换轮完成后列车被拆分时进进退退外加震动若干次,换轮进行时车厢内是没有任何感觉的。轮对更换完毕,列车返回二连站,边检人员发还加盖了出境章的护照,随后列车开车,驶出国境。

240次-莫斯科-海参崴

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及周边地区游玩了5天后,我于8月5日踏上了回程之旅,乘坐由莫斯科开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240次列车,开始最具挑战性的一段旅程——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全程运转。俄罗斯铁路运行的从莫斯科开往海参崴的列车有两班,一趟是名为“俄罗斯号”的002次列车,运行里程9289公里,历时143小时32分;另一趟就是我乘坐的名为“海鸥号”的240次列车。莫斯科时间8月5号00:35从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发车,当地时间8月12日00:55到达海参崴火车站,历时161小时20分,整整7天7夜;运行里程9300公里,沿途经停130个车站,覆盖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程,是世界上运行里程最长的客运火车。

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作“世界第十二大奇迹”,在150多年前沙俄政府攫取了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的大片土地后,便立即计划兴建。这条铁路,从莫斯科到海参崴,跨越8个时区,可说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线,没有之一。在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和海参崴火车站的站台上,分别有两座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里程碑:位于莫斯科的是起点里程碑,上面标有零公里;位于海参崴的是终点里程碑,上面标有“9288”字样,表示西伯利亚大铁路最初的里程。

和美好的二人软卧包厢相比,俄罗斯硬卧车厢的布置就显得有些拥挤了。俄铁硬卧车厢内部布置和中国的硬卧车完全不同,只有下铺和上铺两种,虽然也是上中下三层,但最上层不是铺位,而是行李架。最特别的是,在过道里和列车运行方向平行的地方,也安排了一组上下铺,最上层也有一层行李架,这被我称之为“过道铺位”。在俄铁官网订票选择铺位时,这组铺位也特别标明,方便旅客合理选择。不过我总觉得睡过道是件很头疼的事情。

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沿途有很多非常漂亮的、风格各异的,同样也有百年历史的老火车站。俄罗斯列车的检票是在车门口由列车员完成的,不在火车站进行检票验票,故所有的火车站都可以自由出入。只要停站时间超过十分钟,我一定会抄起相机下车,走到站台上,有时干脆出站,跑到站前广场上,欣赏一下漂亮的百年站房建筑。中国以前也有很多一样漂亮且历史悠久的老火车站,但是后来在扩建的时候被拆除了,十分可惜。俄罗斯的火车站大多数都非常干净,周围是城市公园或绿地,站前广场甚至站台上都会有当地居民前来散步,成群的鸽子和麻雀在广场上觅食,一点也不怕人。

由于我是7号车厢内从莫斯科到海参崴坐满全程的唯一一名旅客,其余所有的旅客都是一路上上下下的。莫斯科-海参崴的机票价格比这趟车的硬卧都要便宜,除了以旅行、体验为目的的极少数人,没有哪个从莫斯科去海参崴的本地旅客会舍得多花一倍的价钱、多花六天半的时间来坐火车。乘坐火车旅行,目的地真的不重要了。

列车从波罗的海岸边一路驶来,途中穿过欧洲辽阔的松树林、跨过乌拉尔山脉、穿越中西伯利亚高原、环绕贝加尔湖南岸、经过布里亚特蒙古草原和外兴安岭森林,最终抵达太平洋海滨。沿途森林、草原、湖泊、溪流、雪山等各种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在240次列车上我每天仅睡四五个小时,便迫不及待地醒来趴在车窗上,像欣赏一部纪录片一样静静地品味着窗外变幻的风景,7天下来竟然没有一丝疲惫的感觉。沿途一路上我拍了5000多张照片,回来后悉心整理,细细品味,每次翻看都心情大好。西伯利亚永远是我梦中的迷情仙境。

1.K3次国际列车高级软卧车包厢内部,铺位对面是沙发和独立的淋浴间。

2.由于轨距不同,K3次列车出境前需要将中国的准轨轮对更换为蒙俄通用的宽轨轮对。

3.分别位于莫斯科和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起点(左)和终点(右)里程碑。

4.俄罗斯的硬卧车厢,在过道里多安排了一组上下铺,显得十分拥挤。

横穿西伯利亚范文5

作者: 胡成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如果你在寻求一场漫长而刻骨的铁路旅行,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你不容错失的选择,而本书就是与你心有灵犀的那本读物。长9288公里、横贯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是俄罗斯的脊髓,无数历史与城市依附铁路而生。作者胡成两度行完全程,以沉静的文字记述沿途的风景与城市,记述在列车上与旅馆中相逢的人―人与城市的故事,即是国家的故事。偏爱胶片的作者精选114帧摄影作品用以佐证那些风景、城市与人的存在,更加直观地展示他所经历的西伯利亚。“我们终将分别,当我们相遇的时候。”本书一定会撩起你的文艺细胞和对远东那片广阔天地的向往。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作者: [法]西尔万・泰松

译者: 周佩琼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在西伯利亚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法国探险家西尔万・泰松曾自诩40岁前要在森林深处过一段隐居生活,于是,他去了贝加尔湖,在湖畔一座小木屋里居住了六个月。距离最近的村庄在120公里以外,冬季气温低至零下30℃;夏季有熊在湖岸陡坡出没。他携带六十多本书、雪茄和伏特加,在这片荒原中自创了一种朴素而美好的生活:砍柴,钓鱼,做饭,阅读,在山间行走,在窗前喝伏特加,面朝湖泊和森林,注视着日子流逝,经历了满足、狂躁、绝望以及最终的平和。其间所写的日记集结成书,被译成10种语言,获得散文类美第奇文学奖。

去往西伯利亚

作者: [挪威]佩尔・帕特森

译者: 文嘉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曾经看过《外出偷马》的你或许已经熟悉了作者佩尔・帕特森(Per Petterson),挪威极负盛名的重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之一。本书是他1996年的作品,获得北欧理事会文学奖提名。故事以二战为背景,描绘在现实压迫下,一场对爱与梦想最奋不顾身的追寻。在那苦寒的雪地中,青春与生命之欲望如流星短暂划过夜空,掀起一道道悲凉的光影。这是小说,虚构与想象的成分很多,但很有代入感,《时代》杂志评论道:读帕特森的小说,就像落入了一幅北方风景画―它们化为一道道寒意而来,轻盈又清晰,触手可及。

永恒的时光之旅

作者: [日]星野道夫

译者: 游韵馨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不全是关于西伯利亚的,大部分是关于北极、阿拉斯加,收录了星野道夫未公开摄影作品及西伯利亚绝笔日记。这位国际知名的日本生态摄影师、旅行作家,20年来穿梭在山脉、冰河、冻原拍摄大量自然生态作品,用镜头捕捉自然的至美和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用最纯粹的热爱记录风景、动物和人,同时,他的文字也如他的影像一样质朴温暖。1996年8月,星野道夫随日本电视台前往勘察加半岛拍摄棕熊时,遭棕熊袭击不幸罹难,终年43岁。他用镜头为人类留下那些珍贵的即将消逝的生命和风景,也书写了人与自然的永恒对话,本书是对他史诗般摄影生涯的回顾和致敬。

孤独星球:西伯利亚大铁路(2016年版)

编者:澳大利亚Lonely Planet公司

译者:雷亮子等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没有任何一条铁路线可以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相媲美,它一度被誉为“沙皇皇冠上最美的宝石”。尽管铁路行经的区域曾经是世界上最封闭和令人生畏的旅行目的地之一,但如今列车已变得越来越舒适,可以网络订票,住宿设施在铁路沿线得以普及,人民也并非你想象的那般冷漠无情,因此能掣肘你的只有时间、预算和想象力了。从莫斯科到北京,沿贝加尔湖岸徒步,探访东西伯利亚的森林,在蒙古草原上骑马驰骋―无论你的愿望是什么,都能在本书中找到适合你又令你振奋的行程。当这场壮观的铁路之旅开始,你便成了一个真正的旅行者。

西伯利亚训诫书

作者: [俄]尼科莱・理宁

译者: 杜舜年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我们常常调侃俄罗斯人是“战斗的民族”,这种印象的来源并非无厘头。从这本书里,你可以理解这种战斗精神与生存的关系。作者尼科莱・理宁(Nicolai Lilin),1980年出生于德涅斯特河沿岸(现摩尔达维亚地区)。曾参加过车臣战争,2003年搬到皮特蒙特的托尼诺,现在是一位作家、记者和文身艺术家。这本自传体小说中,叙述了他在西伯利亚的童年和青年生活。20世纪30年代,主人公生活的族群被强制要求从西伯利亚搬到德涅斯特河沿岸。在那儿,他们依旧遵循着西伯利亚式的生活,在生存的压力下,他们不得不与当局和其他犯罪团伙发生冲突。

西伯利亚好男儿

Becoming a Man in Siberia

导演: Beno?t Ségur

类型: 纪录片

生活在西伯利亚北部的涅涅茨人(Nenets),是俄罗斯西北方最后一个饲养驯鹿为生的民族。14岁的Edik回到位于冰原冻土地带的家乡,在这片被刺骨寒冷和恐怖狂风控制的天地,他必须学会牧民的艰辛生活。如果他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能成为家族的真男人。4000公里之外的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Alta?)中心地带,居住着一支饲养骆驼的巴克特里亚民族(Bactriane),随着过去几个夏季的炎热导致牧草难以满足整个牧群过冬所需的食物,族长Natsag决定是时候从两个孙子Altagan和Dsolbo中选出一个来掌管半个牧群了。被选中的男孩将从此独立并被认为是真正的男人。三个男孩,在西伯利亚这片并不友善的土地上,即将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探险家勇闯西伯利亚

Siberian Odyssey

导演: 尼古拉・瓦尼尔

类型: 纪录片

尼古拉斯・瓦尼尔(Nicolas Vanier),大北方地区一个充满激情的探险家,接受了一项够胆量的挑战:穿越西伯利亚8000公里的地域,在零下50℃的环境下,从东到西,从贝加尔湖到莫斯科红场,全凭10只雪橇犬和一个雪橇。

在浩瀚无边的西伯利亚地区,Nicolas带我们认识了这里生活着的骄傲而热情的民族、美到窒息的壮阔风景、尚未被尘世沾染触碰的纯净环境。这场冒险,虽然有时踏入危险的边缘,全靠Nicolas和他的狗狗团队之间纯粹的友谊与完美的共生关系,才得以实现。这部片子传达的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冒险,也是一个梦想成真的实践,更多的,是一首对自然的颂诗。

18岁的小栗旬

在西伯利亚

主演: 小栗旬

类型: 传记

日本著名演员小栗旬在18岁时,因为对前途的迷茫参加了一场西伯利亚之旅,在冬季的贝加尔湖上凿冰钓鱼、猎鹿,在这里他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又再次重新思考了自己的道路。2008年节目组再次回访,小栗旬说某种意义上这次旅行成为了他的原点。对于小栗旬来说,进入演艺圈受到家庭很大的影响,而对于一个18岁的少年,演员这样“变态”的工作是否真的喜欢和适合,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好好想想。于是,小栗旬借由节目的机会去到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和语言不通、习惯不同的当地人一起生活,从他们身上学习生存的意义―“放弃也需要勇气”,“一定记得贝加尔湖的寒冷”。

雪虎任务

Operation Snow Tiger

导演: Dick Sharman

主演: Liz Bonnin / Victor Lukarevsky

类型: 纪录片

在俄罗斯远东森林的深处,一种猫科动物至今还可以自由闲逛,西伯利亚虎,又称东北虎,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西伯利亚虎曾经生活在北亚的大片区域,现在的生存范围缩小到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海参崴以北相对狭小的区域,同时面临着偷猎者的威胁。今天,只有数百只西伯利亚虎还幸存于野生世界,在BBC的“西伯利亚虎行动”中,老虎专家Liz Bonnin与一队科学家共同在零下32℃的低温中对西伯利亚虎的栖息地进行监控,他们在树上安置了30个微型摄像机,这是BBC自然历史组首次制成的西伯利亚虎纪录片。

西伯利亚,我的爱

Siberia,Monamour

导演: Slava Ross

主演: Sergei Puskepalis / Pyotr Zaychenko /

Sonya Oleynik

类型: 剧情

故事发生在西伯利亚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名叫做“蒙拉莫”(法语中的“我的爱”)。小男孩欧什卡和他虔诚信仰上帝的祖父一起等待父亲的归来,而负责给他们补给食物的叔叔却显然把两个人给遗忘了。老人和少年在雪地中变得越来越衰弱,他们还需要面对可能来袭的野兽与强盗。影片展现了自然界的残酷,但人类对比自己弱小者的冷酷无情又要胜过这一切。影片获得了当年在西班牙举办的朱庇特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瓦伦西亚之月”。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Dans les forêts de Sibérie

导演: 萨菲・奈布

主演: 拉斐尔・佩尔索纳/ Evgeniy Sidikhin

横穿西伯利亚范文6

在他的协助下,经过移民局非常顺利,竟连落地签证也不需要了。

以杜拜为基地的阿联酋航空在近几年来大肆扩充机队和航线,令我觉得如果到中近东一带甚至非洲的北部旅行,选择它比选择要在欧洲城市转机的欧洲航空公司方便和经济。无疑是因为有石油与雄厚的财力做后盾才能令这样一个小国拥有如此庞大的航空网。当然我选择它更重要的是阿联酋航空在这片地区的众多航空公司中不但以飞机新著称,且机师都是欧美人。我上次去肯尼亚猎奇,就是乘它从内罗毕经杜拜回香港的。

待我们把行李推到门外,看见不远处酒店的司机正站在一辆白色的“劳斯莱斯”汽车旁边等待着。身穿笔挺制服的司机殷勤地请我们坐好,并端上冰冻的毛巾和矿泉水,细心的服务几乎已经到了极限,我和妻子说看来在这间收费昂贵的酒店住一天似乎很值得。

凌晨。杜拜。窗外是这个开汽车不需一个小时就可以横跨两端的小酋长国,一个凭着石油和贸易在30多年间从一个转运港迅速发展成为中东最西方化的摩登都市小国。虽然它现在以富裕著称,但路旁的建筑物还并非都令人看上去很顺眼。不过从机场连接市区的道路非常现代化,市容也颇整齐清洁,这在中东和北非一带阿拉伯国家中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和我想象的相反,并非在路上行驶的都是最新款的豪华汽车,窗外见到的多是些大大小小的陈旧货车,可能是因为是凌晨的缘故吧,都市需要早起的通常都是那些劳苦大众。

待我们走进那间面积大概有1500平方英尺以上的海景套房,高达二十几英尺的落地玻璃窗外天色依然是灰黑色的。身后那位穿着燕尾服的酒店管家先把房间的设备仔细介绍了一遍,端上果汁、甜点和巧克力之后,又不厌其烦地问我们需要什么好尽快送来。我说我们需要休息一下,他马上一边道歉一边告辞了,但再一次告诉我们他随时听候客人的吩咐,只需要按下电话机上的一粒按钮。住这种超级豪华酒店的不方便处之一是你永远不知道要给多少小费才不会显得寒酸!

我们在10点钟左右开始了杜拜城市之旅。我先让兼任导游的司机把我们送到旧城。和我们不久前到过的摩洛哥和突尼斯相比,杜拜的旧城实在小得可怜。我们参观了一座已经变成了博物馆的小学校之后,就在没有什么人的横街窄巷中穿行,试图找到更多一些旧时杜拜的掠影,但是并不太成功。杜拜闻名的街市是摩登的步行街,找不到多少阿拉伯旧市街的感觉和气氛。鳞次栉比的是售卖黄金和电器的店铺,我们觉得俗不可耐的金饰到处耀眼生辉,各式各样的电器堆积如山。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香料市场相比,阿拉伯人最少不了的香料市场却小得可怜。善于做生意的中国温州商人在这里几乎垄断了低价的鞋类市场,街上看到的中国人多数来自浙江,反而是中国的游客还很少见。

杜拜河的两岸是感受这个位于东方和西方十字路口,同时处在欧美与阿拉伯文化夹缝中的都市气氛最好的地方。低矮的房屋背后有摩天大厦群矗立着,靠近码头的地方是缩在一角的香料市场。岸边的路上找得到最新款的豪华汽车,港湾里渔民正在用最原始的方法修补着样式古老的大木船。坐在摆渡船上的阿拉伯人有的西装革履,有的白色长袍一件。正午时清真寺门口挤满了礼拜的男人,其中有些人看着不远处浓妆艳抹身穿超短裙的女人走过。

天色越来越阴沉,待我们从变成了杜拜博物馆的那座迷你城堡走出来会合司机的时候,雨点终于纷纷扬扬地洒下来了。司机一番好意地在结束这半日游之前要带我们到新的市中心去看看杜拜几座地标性的建筑物,转了一圈下来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可能比多数中国一个县还要小的阿拉伯国家执意要在世界上大出些风头。许多地方都在大兴土木,无论从哪里眺望杜拜的天际线都会见到几座高耸的起重机。这些建筑中有些称得上是大洒金钱的“惊世之作”。例如继豪华的棕榈树岛之后供世界超级富豪们认购的“The World”(称为“世界之岛”或“世界村”),据说是杜拜一个皇子的主意。我们不久之前刚好开车经过了他那座纯白色的宫殿,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门外放养着许多孔雀。还有计划中位于海水之下的6星级酒店和兴建中东最高的杜拜塔大厦等等,无处不是要表现这个有石油作后盾的小王国的超级财力和手笔。尽管对世界来说它实在小得可怜。

我们就在市中心刚刚开业不久的香格里拉酒店吃午饭,和我们住的酒店相比,这座由马来西亚富豪所拥有的新酒店看上去要逊色得多了,很令我有些失望。令我更失望的是它的中菜厅“香宫”,在香港它还算是颇有些小名气的,但到了这里味道简直全然不同了。据说这间酒店的服务员来自全世界四十几个国家,大概这就是为什么连正宗的粤菜也免不了掺入些异国的大杂烩风味的原因吧。

傍晚原来准备去沙漠中度过的,但天气不佳,于是变成在商场里消磨了一个晚上。不过我们在印度的吉斯米尔沙漠中曾经有过极美的日落体验,这里不去并不算太可惜。在杜拜商场里我们的收获是买了3只很大的青铜制花瓶,每只形状都不相同,各有2英尺多高,看上去更像是些用铜做的大水罐。虽然是全新的,不过每只不但都在当地以手工制成,而且上面有全部以人手雕刻的阿拉伯风格的花纹,倒是古意盎然的。因为我正准备把家里的一间休息室布置成有中东阿拉伯和非洲风格的地方,所以这3只铜罐将会是很适合的装饰品。想不到的是5天之后当我还在叙利亚的时候,铜罐就已经寄到香港了。如此高的效率实在令人惊奇,如此看来杜拜商人的成功绝非是偶然的。

晚饭就在位于商场的同名酒店吃的海鲜,杜拜的海鲜虽然不能和香港相比,但感觉至少比午餐要好。这间如同阿拉伯古城般的酒店与我们住的酒店为同一个阿拉伯财团拥有,面积超过40公顷。酒店内的人造运河有近4公里长,客人来回房间有时要乘随时在候命的木船,否则难保不会腰酸腿疼。我们回酒店的时候看到矗立的高楼亮起了迷幻色彩的灯光,在阿拉伯湾无边的夜色里,实在是美丽极了。

上一篇一次机会

下一篇台湾游记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