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感动中国范例6篇

刘伟感动中国范文1

幼年痛失双臂 足球之梦止于10万伏高压

如果没有14年前的那场事故,或许如今的刘伟早已是绿茵场上一名纵情驰骋的健将。但“如果”二字仅仅只是现实世界的另一种臆想,对于这场事故,刘伟用乐观的方式表达了他所有的苦难:“至少我还有两条完美的腿。”

那是1998年2月12日,刘伟10岁,新春的年味还没有散尽,作为大院里的孩子王,刘伟在领着一群同龄小孩玩捉迷藏时,不小心踩到了一块松动的砖头,当他再扒着那块砖往上爬时,砖头竟脱落了下来,他整个人顿时失去支撑向后仰去,双臂无意中触碰到变压器的裸线,就在变压器爆炸的一瞬间,他的双臂被10万伏的高压电烧焦了。

刘伟在医院里昏迷了6天,度过45天的危险期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已经被放到了没有双臂的断点上。这10万伏高压不仅击断了他的双臂,同时也击碎了他成为职业球员的梦想。10岁的刘伟,在没出变故前,已经是绿茵俱乐部二线队的队长,司职中场,哥伦比亚的“金毛狮王”巴尔德拉马是他崇拜的偶像。尽管失去了双臂,足球之梦无奈破灭,但刘伟没有放弃,更没有绝望,而是重新审视自己,展开了另一段人生。

残酷青春 梦想再次止步泳池

失去双臂后,刘伟在北京马家堡康复中心待了两年,他每天练习用双脚代替手来刷牙、洗脸、写字、吃饭……学习如何生活自理,“我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来适应。可以自豪地说,我从来没有享受过什么特殊待遇,就连重要考试,我用的时间也和正常学生一样。”两年之后,刘伟通过自学,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把所有的课程追了回来,开学考试,刘伟仍然拿到了全班前三名的好成绩。

重回人生轨道的刘伟,一直对体育念念不忘。在马家堡康复中心有一项水上康复训练,由于平日训练出色,刘伟被推荐到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学习游泳,而此前刘伟根本不会游泳。由于他的伤残程度属于最严重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级,尽管比别人付出了更多努力,但别人能游100米的时候他只能游50米。为了赶超这段距离,刘伟除了完成正常的训练,还额外下了很多功夫。每天晚上,刘伟都通过跑步、捆沙袋、扎马步锻炼大腿力量,坚持蛙跳练习小腿力量,有时候,双腿练得都抬不起来了。

疯狂的练习让刘伟的成绩越来越好,仅仅在两年后的2002年,刘伟就获得了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资格。这一次,刘伟一举夺得两金一银,此后又在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那时,刘伟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就在刘伟为残奥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他免疫力下降,不幸患上过敏性紫癜。医生告诉刘伟的母亲,高压电对刘伟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红斑狼疮或白血病的可能,刘伟必须放弃训练,否则将危及生命。无奈之下,刘伟只能第二次与自己的梦想说再见。

第三次起飞 天籁琴音在足下生辉

两次梦想在现实中夭折,但不肯向命运服输的刘伟并没有因此而沉沦。高中的时候,刘伟喜欢上了音乐,并自学了各种乐理书籍。此时高考已临近,刘伟的内心却平静不下来,关于到底要不要上大学,他思考了许久,尽管家人反对他走音乐这条路,但刘伟执意认为:“人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所以我最终选择了音乐。”

经过整整一个假期的深思熟虑,2006年6月,成绩优秀的刘伟最终没有参加高考,而是向亲戚朋友借钱凑足13000元买了一架钢琴,从此开始了一段难以想象的练琴之路。

用脚弹琴的艰难可想而知,由于指法和趾法相差太大,正常人用手指可以达到8个度,而脚趾能实现的却只有5个度,老师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教他。

于是,刘伟只能靠自学去练习,为了寻找合适的趾法,基本上除去吃饭、睡觉和上厕所的时间,刘伟从早到晚都坐在钢琴前尝试。由于钢琴比较高,脚没有支撑点,双腿完全是在半空中悬着,长时间的练习使他的脚趾经常被磨破,严重时甚至会腿脚抽筋,到最后腿都抬不起来了。

在一次次的坚持中,刘伟逐渐摸索出了如何用脚和琴键相处的办法。通过长久不懈的练习和超人的悟性,刘伟一年内就达到了正常人业余钢琴7级的水平。2008年4月30日,刘伟参加北京电视台《唱响奥运》节目,演奏钢琴曲《梦中的婚礼》,又为刘德华伴奏《天意》,并为其创作歌曲《美丽的回忆》。

此后,刘伟学琴的故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08年8月29日,中央电视台《讲述》节目特别播出了刘伟的故事《断臂琴缘》。2010年8月8日,刘伟在“中国达人秀”舞台上第一次公开亮相,凭借无可挑剔的实力和优美动人的钢琴弹唱征服了所有的观众,最终在总决赛上夺得“中国达人秀”桂冠。2010年11月,刘伟首赴美国迈阿密,在皇家加勒比游轮“海洋魅力号”上举办小型演奏会,为全球观众现场表演《梦中的婚礼》《神秘园》及自创钢琴曲《希望》。2010年12月,在2011东方卫视跨年晚会上,刘伟与王力宏合奏并演唱歌曲《手牵手》。2011年1月,刘伟代表中国,赴奥地利参加“庆祝中奥建交40周年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盛典暨2011年中国年开幕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这一世界级音乐殿堂里演奏了一曲《梁祝》,把一个中国青年热爱音乐、追求梦想的心声传递给全世界。

“我明白只要坚信梦想,一次不行我还可以再来一次,没什么好怕的。至于带给大家的感动,我相信那不是我,而是不分阶级、年龄、种族的音乐,是音乐背后人类共通的情感。” 刘伟淡定地说。

脚下精彩无限 有梦之人梦无止境

由于对音乐有着狂热的追求,刘伟在20岁生日的第20天,和两个朋友合伙在五道口城铁附近开了一家名叫“哥特”的音乐酒吧。2012年2月8日,刘伟发行了个人首张EP《伟所欲为》。

除了在音乐方面颇有造诣之外,刘伟的其他才艺也丝毫不逊色。2009年12月3日,他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双上肢障碍者书画及才能展示活动;2010年3月,刘伟远赴意大利,挑战世界吉尼斯纪录,创造一分钟用脚打251个英文字母的世界纪录;2011年6月至8月,刘伟参演青春励志剧《我的灿烂人生》;2011年9月至10月,刘伟本色出演个人首部励志电影《最长的拥抱》。对于这些,刘伟并没有因此而冲昏头脑,他说:“今天赢得了辉煌,这只能代表过去,明天的天空就可能暗淡下来,所以还是要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

为了激励更多处于人生低潮的朋友,刘伟用双脚敲打键盘写出了首本自白录《活着已值得庆祝》,该书已于2011年11月19日在全国上市。除此之外,刘伟还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对拥抱有着常人没有的理解和感动,刘伟在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支持下,倡导成立了“刘伟拥抱基金”,向全社会传递“学会拥抱,学会认识自己”的公益理念,通过全国高校公益巡讲的方式,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带领迷失方向的人们走出困境。刘伟认为:“人应该热烈地拥抱这个世界,很好地活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能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做完美,这就是很精彩的生活。”

刘伟用他积极向上的激情将一种坚毅的力量润物无声地倾入人心,变不可能为可能,创造了独特的人生奇迹。他的成长故事轰动全世界,在各国广泛流传。2011年10月,刘伟受邀前往英国,得到前首相夫人切丽·布莱尔的亲切会面,同年,刘伟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2年2月3日晚,在“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盛典”上,刘伟成为“2011感动中国人物”,荣获“隐形翅膀”的称号。

刘伟感动中国范文2

20年来刘嘉玲经历过神秘绑架“”疑案,并且和富豪级人物传出热辣绯闻;梁朝伟从小受家庭影响,对婚姻一直有恐惧感,看似不可能步入婚礼殿堂的这对情侣,终于牵手走上生命中最绚丽的红地毯……

独闯世界,合作生情共同告别失恋

刘嘉玲1964年出生在内地。1976年,刘嘉玲的父亲刘桂明从内地来到香港,在银行做职员。有了一定的积蓄后,1978年,他把妻子和儿女接到香港一起生活。

初到香港,刘嘉玲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和新鲜的。聪明的她想尽快融入社会,于是缠着爸爸给她买当地流行的衣服,从外表上先改变自己。

与当时很多由内地去香港的女孩一样,刘嘉玲一心向往娱乐圈。第二年刘嘉玲终于如愿成为第12期训练班的一员,由此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1988年下半年,香港排演舞台剧《花心大丈夫》。刘嘉玲接到邀请,十分开心。能和大明星周润发、梁朝伟等合作,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

此时在剧组里,刘嘉玲和梁朝伟都属于生活中的失意人。刘嘉玲与富家子许晋亨从1986年起相恋,热恋中的她心直口快,单方面向外界宣布了婚期,被外界指她为了钱期望嫁入豪门,而婚事也因此受到影响,拖了一年多,刚刚以分手收场。而梁朝伟也正饱受失恋的痛苦,他和圈中女友曾华倩相恋6年,经历三合三分,最终彻底分开。

这部舞台剧获得了巨大成功,在香港公演时,引起轰动。和其他大明星不一样,梁朝伟并不善于在圈子中交际,他觉得整个剧组中,唯一能够和自己说上知心话的,就只有刘嘉玲。刘嘉玲有男孩一样的爽朗性格,而且善解人意,梁朝伟觉得聊起来很愉快,让他心理上没有压力。

而梁朝伟的内敛沉稳也让刘嘉玲着迷,在她看来,两个人性格的互补是非常重要的。

当舞台剧《花心大丈夫》世界巡演结束的时候,梁朝伟和刘嘉玲的恋情大幕徐徐开启。1989年5月27日,梁朝伟和刘嘉玲第一次出外到泰国旅游。在香港机场办理手续时,被香港记者无意中拍下亲热镜头。回来后看到报纸上大幅的相片,刘嘉玲笑了:“大家早知道早好,我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梁朝伟心领神会地接过话头:“是啊,拼事业压力已经够大了,能轻轻松松拍拖比什么都好。”

性格有异,不婚阴影绯闻一击即中

生活中的梁朝伟性格的确非常内向,他极少参加交际和应酬活动,因为怕人多,尤其是面对太多不认识的人,他觉得没有安全感。他更喜欢结交年龄比他大的普通人作朋友,甚至连七八十岁的老翁都有。

而刘嘉玲性格则和梁朝伟刚好相反,是典型的开朗外向,她最喜欢和一班姐妹以及异性朋友泡酒吧,谈天说地一醉方休。她很少叫梁朝伟同行,不想让他在呵护爱情和改变生活习惯间为难。同时酷爱逛街的刘嘉玲大包大揽地把两个人的四季衣物都统统购置齐备,她的眼光无可挑剔,梁朝伟常竖起大拇指。

对梁朝伟和刘嘉玲来说,性格的差异、工作带来的摩擦等这些矛盾都不足以影响感情,但关于结婚的话题却是两人一个最大的心病,梁朝伟从小父母离异,他和妹妹跟着母亲生活。他的内心也由此产生了阴影,觉得婚姻没安全感,甚至觉得有点恐惧。刘嘉玲不止一次试探过他对结婚的态度,梁朝伟总是有些轻描淡写地说:“两个人开心就在一起,不一定要结婚。婚姻无非只是离婚时分财产的一个法律保证,所以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刘嘉玲心里也很矛盾,她很清楚梁朝伟自小内心的阴影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挥去的。如果在不成熟的时候勉强结婚,并且有了孩子,肯定对下一代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她也不再轻易提起关于结婚的事情。

2000年,梁朝伟和另外一位女星张曼玉合作主演了电影《花样年华》。梁朝伟凭借该片夺得国际“影帝”头衔,刘嘉玲自然非常为他高兴。而与此同时有关梁朝伟和张曼玉的传闻让她颇有些不安。此番《花样年华》前前后后拍了15个月,结果电影上映了,张曼玉和自己的法国籍导演丈夫阿萨亚斯也走到了婚姻的尽头。而梁朝伟一改平时低调的作风,屡屡被媒体拍到与张曼玉吃饭的场面。

刘嘉玲尽量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可接下来梁朝伟接受采访时的一席话让她顿感失望:“我想我不会用‘动心’来形容我对张曼玉的感觉,但我们真的很了解彼此,很聊得来。有关做演员的一些酸甜苦辣,我会跟张曼玉交流,反而不会对刘嘉玲说。因为张曼玉和我一样,拍戏时异常投入,对于这种职业的累,张曼玉能明白。”

刘嘉玲心里很酸楚,她没想到梁朝伟对外界说出这样一番令人浮想联翩的话,她下决心搬离梁朝伟的住所。

而梁朝伟也没有挽留她,他有些委屈,也很困惑。在和最好的朋友倾吐心事时,他说:“其实,在任何一个男人的心里,其实能倾诉一切的异性,肯定不是妻子,而是红颜知己。所谓红颜知己,就是世上的另一个自己。但并不像她(指刘嘉玲)想像的那样,她不信任我让我很无奈。”

梁朝伟和刘嘉玲就此进入冷战期。

悲愤丛生,不离不弃感情极速升温

2002年10月30日,香港《东周刊》521期封面披露一女星12年前“被虐”,一时震惊娱乐圈,并遭到香港各界强烈抨击。

当刘嘉玲看到杂志时不禁傻了眼,她陷入到了对往事深深的痛苦回忆中:1987年刘嘉玲在电影圈有名气后,遭到荷兰黑帮老大蔡子明的威胁,强迫她接拍电影《我要逃亡》,刘嘉玲坚决反抗,拒拍这部影片。

1990年的一天,刘嘉玲在深夜回家途中,被3名年轻男子劫持了两个小时。尽管事后她向警方报警,告诉说歹徒只是抢走了自己的钱和名表首饰,但她知道梁朝伟肯定会想到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她感动的是梁朝伟除了安慰她,其它任何话都没问,更没有离开她,。

如今12年过去了,黑帮老大因为电影公司亏损,日子不好过于是拿出向刘嘉玲勒索1000万港币,没想到刘嘉玲没有低头交钱。刘嘉玲也未料到对方采取了勒索的手段,她不后悔,但此时她感到异常无助。

突然,梁朝伟打来电话,直接开门见山:“无论到什么时候,我都是最支持你的那个人!因为你是我的女朋友。”梁朝伟还很肯定地说:“如果你真的不开心,我们一起离开娱乐圈!”

刘嘉玲在电话这端泪如泉涌,她感觉自己顿时力量倍增。她轻轻地说出心里话:“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梁朝伟也哽咽了,这种想法也时刻围绕着他。

梁朝伟坦然面对媒体谈自己对刘嘉玲遭遇的看法,而且他肯定的向外界表示:“我一定会和刘嘉玲结婚,娶她为妻!”

患难见真情,梁朝伟和刘嘉玲的感情越来越稳固,梁朝伟了解刘嘉玲就是这样一个活得十分真实的人,尤其是和自己父母的亲情,作为典型孝顺女的她用完美来要求自己。

2006年9月的一天,刘嘉玲的父亲刘桂明在香港大浪湾散步上公厕时晕倒,送院不治。刘嘉玲顿时感到天昏地暗,她赶紧告诉了远在外地的梁朝伟。梁朝伟马上放下手头工作,赶回香港。

此时,梁朝伟一直陪伴在刘嘉玲左右,帮忙张罗有关事宜。刘嘉玲的父亲火化仪式完毕后,刘嘉玲悲痛欲绝,梁朝伟在一旁搀扶她离开。

父亲的过世对刘嘉玲的打击很大,同时也改变了她的心境。她由衷地对梁朝伟说:“爸爸逝世,我才体会到生命无常,毕竟爸爸临终前看不到我出嫁,是一辈子都弥补不了的遗憾,现在趁妈咪还健在,我不能在生命中再多留一个遗憾!”

梁朝伟深情地表示赞同:“是啊,多少年来我们俩一直一起成长,我们不能让两个母亲再有遗憾!”随后两人感慨万千。

共赴婚约,相依相伴真爱从此无敌

2008年7月21日,是“梁刘结婚”的大喜日子,也是本年度娱乐圈最引人注目的一场婚礼,婚礼地点选在不丹,因为不丹有“最后的香格里拉”之称,该国为了保存这块人间净土,每年严格控管外国观光客人数,避免环境遭到破坏。梁朝伟和刘嘉玲的婚事在当地已是盛事一桩,不丹王室还特别打破惯例、提供皇宫的寝室给新人拍摄婚纱照,当天梁朝伟和刘嘉玲都穿上不丹的传统国服入镜,同时由不丹皇叔夫妇(即将登基国王之叔)特别亲自为这对新人着装,据说梁朝伟的礼服正是当年皇叔结婚所穿的礼服,而刘嘉玲所穿的礼服则是王妃他们为年仅两岁的女儿日后出嫁所准备的嫁衣。如此的礼遇令梁朝伟和刘嘉玲感动不已,也为两人在大婚期间带来更多的喜悦。

香港知名传媒人查小欣在自己的专栏中高度赞扬刘嘉玲此次筹备婚礼的能力,“能在短短三个月内跟不丹王室建立友谊,以至得到部级待遇,又能筹备一个离境的盛大婚宴,宴请八十位名人长途跋涉参与,又能顾及传媒需要,一切安排井井有条,动员能力甚高,组织能力极强。”她表示,“婚礼细节由嘉玲独立安排,近乎完美,伟仔娶得一位办事效率如此高,心思这么细密的太太,事业必定更上一层楼。”

刘伟感动中国范文3

2011年11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肝胆外科等13个学科强强联合,30多名专家经过10个小时的协同作战,中国内地第一例“心肝联合移植”手术大获成功。

爱子突变“孕妇”,

扁担父亲一路惊来一路痛

2004年7月13日中午,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拱桥村,刘祖志刚给稻子打完农药回家,正在洗手时,一个大肚子孕妇出现在家门口,逆着光,看上去像个剪影。刘祖志眨了眨眼睛,天啊,这哪是孕妇,这不是20岁的大儿子刘伟吗?刘祖志甩掉手上的毛巾冲到门前:“娃子,你这是怎么啦?”

原来,刘伟从15岁起,走路陡然变慢了,稍微小跑几步,立马上气不接不气。当时家里忙着干农活,父亲刘祖志和母亲申明兰都没太在意,只是叮嘱儿子不要大跑大跳。刘伟初中毕业后,随老乡到武汉江夏的纸坊街从事空调安装后,病情加重了,腹部渐鼓,无法下蹲,近期在墙外安装空调时,因身体发软几次差点摔下来,包工头吓得赶紧给他结清工钱,让他回乡治好病再来。

看着儿子六个月的“身孕”,刘祖志难堪地皱了皱眉头,这是什么毛病?

刘祖志将儿子带到随州市人民医院,经全面检查,医生说刘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伴有慢性心衰,雪上加霜的是,他的肝也出现硬化症状,腹部大量积水,从而压迫肺部运动,以致“上气不接下气”。避开刘伟,医生对刘祖志说,你儿子已没多长时间的活头了……

回到家,他将医生的话一字不落地讲给妻子申明兰听,妻子没能稳住,当场就抱着20岁的儿子失声痛哭,刘伟什么都明白了,颤声问道:“爸,我是不是得了死病?”

脾气火暴的刘祖志身子一震,暴怒地吼了一句:“什么叫死病?癌症都能治,何况你连癌症都不是。”他又吼妻子:“屁大点病,你哭什么?弄得娃子紧张兮兮的。”申明兰马上止住了哭声。

刘祖志有一万多元积蓄, 2004年7月15日,刘祖志取出这笔钱将刘伟送进了随州市人民医院。医生抽出了刘伟的腹水,好家伙,21斤,两大脸盆。医生告诉刘祖志,抽水只是权宜之计,病人最终要到武汉或北京的大医院做心脏手术,还要换肝,除了肝源难寻,费用也不是一个农家能承担得起的,几十万元、几百万元,都不稀奇……

刘伟在医院住了10天后,父子俩回到家,家里已没有一分钱存款了。儿子安慰说:“爸,我再休养十天半个月就出去做事,你不要急,我们很快会好起来的。”

儿子的病需要大量药物维持,刘祖志掏不起这笔费用,就求教当地的一名老中医。老中医指点他采摘车前草辅助治疗,车前草具有强烈的利尿通淋功能,还能清肝明目。车前草在当地很普遍,刘祖志带着妻子采摘了一大堆,晒干后煎水给儿子喝,家里不但弥漫着浓浓的中药味,还有夫妻俩脸上密布的愁云。

刘祖志决定好好攒笔钱,先将儿子的心脏手术做了再说。他打听过了,需要5万元左右,光靠家里的农产品很难攒到这么多钱。他想到武汉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去当挑夫,听说一个月可以净赚1200元,自个儿攒点再借点,儿子的心脏手术就有门了。

2004年8月10日,刘祖志扛着一根扁担来到了天下闻名的汉正街,从此,每天早上6点钟,刘祖志会准时出现在汉正街。

第一天,刘祖志赚了54元钱。

挑着儿子天下问医,

父亲的肩头铁骨铮铮

刘祖志住的是大通铺,5元钱一宿,一间房最多时住着40位“扁担”。夏天热得生蛆,刘祖志唯一的乐子就是躲在被窝里,借着被子口探进来的一点微弱的光,一张张地数着当天的收获,然后谨慎地放到安全的地方,这才酣然入睡。

刘伟尽管有母亲申明兰精心照顾,但车前草的效用也在他体内产生了一定的抗体,利尿功能渐渐退去,腹水照样升起来,腹水多了还得去医院抽水,刘祖志便隔三差五托人带钱回来治病。2006年4月,在汉正街当了20个月扁担的刘祖志,从电视上看到一条广告,山东济南一家医院只需1万元就能做心脏手术,他赶回乡下,抱着儿子连声说有救了。

刘祖志手上有9000元“扁担钱”,又找亲友借了3000元。为了让医生看到刘伟更真实的病况,他没让儿子抽水,可儿子不抽水就不能走路。刘祖志看了看扁担,灵机一动,抓起家里的一张椅子,将被子往上一铺,让儿子往上一躺,他打算一头挑着儿子,一头挑着生活必需品去山东。儿子刘伟觉得这样太折磨父亲了,不同意。刘祖志说:“做了心脏手术,你这块隐患就除掉了,我们再集中精力来对付肝脏。”儿子还在犹豫,刘祖志笑着拍了拍自己的胸:“你爸庄稼汉出身,啥担子没挑过,在汉正街,挑200斤重的货物我也能大踏步跑……”

2006年4月19日,刘祖志挑着儿子到武汉转火车去山东,经过三天的劳顿,父子俩终于来到了济南的那家医院,可医生的话让刘祖志一下就傻眼了。1万元做心脏手术是针对12岁以下的儿童,已22岁的刘伟不在此列,最少得2万元。刘祖志只好硬着头皮给妻子打电话,叫她再借1万元打过来。一个星期后,医生开始给刘伟做心脏手术,准备置换一个“三尖瓣”。谁也没想到,手术进行到一半时,一名医生跑出来叫刘祖志再准备1万元,他忍不住发了火,可医生反过来责怪他没有如实告知病情,因为打开刘伟的胸腔后,发现刘伟除了心脏病,还有一大堆其他的病,让他加1万元已是相当优惠了。

救儿要紧!刘祖志又给妻子打电话要钱,申明兰哭诉借不到了,刘祖志闭着眼睛硬着心肠说:“老婆,委屈你了,你给他们说我老刘只要活着就不会赖他们一分钱,我有肩膀,有铁脚,我上汉正街挑扁担也会还他们的钱。咱们的儿子,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在手术台上啊!”刘祖志兄妹6个,申明兰娘家有兄妹7个,两个家族加起来一百多人,可她还是费了天大的工夫,才算又借来1万元。

刘伟的手术终于做了,因再也拿不出钱,术后第7天便在医生的催促下出院了。令父子俩没想到的是,他们刚下火车转汽车回到拱桥村,刘伟的肚子又像打了气似的鼓起来了。刘祖志忽然间像泄了气的皮球,这离出院还不到48小时哩,3万多元没了,儿子依旧。他艰难地挑着儿子向家门走去,心上的重担已远远超过儿子的体重。

刘祖志急着去汉正街当扁担,为儿子下一次治病筹款。当地的老中医很同情他,主动要求收下刘伟,刘伟自带粮油,每月再付给老中医500元药钱。刘祖志这才放心地返回汉正街。

刘祖志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活都接。

2008年11月,50岁的刘祖志挑着24岁的儿子来到了成都,花了11000元却收效甚微。

小人物何来卑微,

“中国第一”背后父爱拳拳

刘祖志把儿子接到武汉治病,在武汉打针的刘伟却哭着要去北京治病,刘祖志说家里只有1300元,连个检查费都不够,拿什么进京?刘伟说北京大官多,好人多,有钱人多,活命的机会就多。刘祖志拦住儿子不让去,儿子最后豁出去了:“如果四处碰壁,我就不回来,当场就把尸体捐了。”

刘祖志被儿子的话震惊了。刘伟又说:“爸,家里不是还有1300元吗,带我去北京吧,就当带我旅游一趟。我这个样子,已麻烦不了你几次了。”话说到这份上,刘祖志牙一咬,走!2009年7月24日,他挑着大肚儿子去了北京。正值北京赤日炎炎的季节,父子俩住在天坛附近的一条胡同旅馆里,80元一间房,只有一台电扇,父子俩彻夜难眠,他们没想到北京居然比武汉还热得多。只住了一夜,刘祖志将儿子挑到西客站的地下室住了两天,自己到几家大医院去挂号,却被告知只能挂7天以后的号。他试着找了几个大部委,没有效果。刘祖志长叹:“天灭我儿啊!”刘祖志身上的钱越来越少,恐惧感越来越强烈,他说服儿子后,花306元买了两张返回武汉的硬座票。

这时的刘伟,病情越来越糟,不但腹大如鼓,两条腿也肿成了大象腿,每次能抽34斤水,因为儿子像一只貔貅,只喝不拉。

2011年10月20日,当刘祖志跪倒在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博导董念国教授面前时,董教授详细看完了刘伟这些年的病历和拍片后,深感惊讶,并直言不讳地说,刘伟从8年前发病并活到现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董教授决定看看这个顽强的病人。刘祖志挑着儿子来了,刘伟的腹部之大超出了董教授的想象,两条大腿有正常人的四个粗,满溢的腹水已导致小伙子的两片肺叶无法扇动,膝盖处,血管到此停滞,血管是黑色的,全是血块淤积,阻塞通道。腿部长年抽筋,一发病就痛得要死。这位27岁的小伙子含泪对董教授说:“是我爸在汉正街扛了7年扁担救我的,他挑着我跑了好几个省求医,我就是一个吸血鬼,将我爸妈的血快吸干了。”

在董教授的帮助下,协和医院高层决定,一旦有合适的心源和肝源,立即免费为刘伟做“心肝联合移植”手术。董教授告诉刘祖志,这个手术是中国内地第一例,亚洲第三例(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各成功一例),无论成功与否都会在医学界产生巨大的探索意义。

经医院确诊,刘伟患有终末期心脏病伴随肝硬化,心、肝联合移植的难度远大于两台单独手术。由于国际上可借鉴的经验极少,且刘伟多次住院体质很差,大量药物对他损害不小,手术难度极大。经慎重考虑,武汉协和医院13个科室专家无数次会诊和周密准备,并就各个环节进行讨论,建立多项预案,其中包括麻醉的管理及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供受体的准备及协调,心脏移植及肝脏移植手术的协调,术后心脏及肝脏的功能维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确保手术成功。

2011年11月23日,刘祖志被告知有合适的器官源到来,明天就做手术。医院还特别安排父子俩长谈一次。刘祖志怕给儿子添包袱,这位朴实而坚强的扁担父亲笑着拍了拍儿子:“孩子,你要珍惜这次机会,没有谁像你这么好运气,一不小心弄了个中国内地第一,你要对得起这个第一名,好好地活着出来。还是那句话,儿子不能死在爹前头,你给老子好好活着,我和你妈晚年幸不幸福,就看你的了。”

刘伟动情地说:“爸,我绝不当逃兵!”

24日上午10时,刘伟被推进手术室,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肝胆外科等13个学科的30多名专家、教授齐聚一室,展开了我国内地外科史上第一例心肝同时移植的手术。手术于上午10时45分开始,30余位医护人员轮番上阵。

当晚8时40分,手术结束,全部手术耗时595分钟,比欧美同类手术平均耗时638分钟短43分钟。术后,刘伟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各项生命体征稳定。27日,超声检查显示,其心功能基本正常,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通畅,且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中国内地第一例“心肝联合移植”大获成功,卫生部发来贺电,全国各大同行也发来贺电。最兴奋的是刘祖志,他握着医院的电话,隔着ICU病房给儿子打去了“贺电”:“儿子,这下不卑微了吧。叫我一声扁担爸,看你是不是真的活着!”

“爸,扁担爸,我感觉挺好,谢谢您和所有医护人员!”刘伟由衷地说。

刘伟感动中国范文4

一块块美丽的玉器背后,却是玉石加工者们沉重的呼吸、辛酸的血泪

“你洗肺了吗?”

“你洗肺了吗?”

8月4日下午,刘建伟接到了一位外地病友的电话,他用这句话问候手机那头的人。得知病友洗肺了,他非常高兴。洗肺,是目前尘肺病患者延缓病情的唯一方法,洗一次要花费18000元,甚至更多,如此昂贵的费用让太多的尘肺病患者望而却步。能够洗肺,对尘肺病患者来说,是一件泪中带笑的事。

尘肺病是由于在劳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导致末梢支气管下的肺泡积存灰尘,从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一旦患上,终生无法治愈。尘肺病病人常常感觉胸闷,呼吸沉重,肺里有咳不完的痰,他们的肺到最后会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他们不敢躺不敢卧,基本上是跪着、趴着或窝着死去。

刘建伟曾经是一位玉石雕刻工人,今年被确诊为尘肺病一期,七级伤残。今年3月14日,他在北戴河疗养院进行了第一次洗肺。这是具有危险性的手术,一个管子肺里,一个管子出来,需要全身麻醉,并不是所有的尘肺病患者都可以洗肺。从不同工种的尘肺病病人肺里抽出的回收液是不同颜色的,和他们长期吸入的粉尘颜色一致。刘建伟的回收液是灰白色的。“第一瓶是浑浊的,里面盛满了浓浓的石灰末,完全看不见瓶子对面的物体。直到第三大瓶,瓶子才透明起来,能看清楚了。”刘建伟做完手术后两个月,他都在家里不敢动,感觉肺里闷闷沉沉的。洗肺后应该最少休养半年,可是刘建伟迫于生计,洗肺后两个月就开始帮别人清洗空调了。

在这之前,“大爱清尘”微公益项目曾发起过对刘建伟进行捐助的活动,有位爱心人士联系到刘建伟,想承担他儿子从现在直至大学毕业的学费和生活费。“我说不行,我儿子现在上高一,大学毕业下来要好几万块钱,我有手有脚的,不能让别人接济。”就这样,刘建伟拒绝了爱心人士的接济,坚持自食其力,这次洗肺的钱是他自己借的。

这一切,要从20年前刘建伟开始从事玉石加工工作说起。

“我可喜欢玉雕工作了”

刘建伟的老家在四川省仁寿县。1991年,他家新盖了楼房,欠下了两千多元的债。1992年2月,刘建伟经二姐介绍,进入二姐所在的北京市顺义天竺福利工艺品厂工作,开始了他与玉结缘的日子。当时他很兴奋,觉得能有这个机会挣钱很不容易,既能还债,又能干出一番事业,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

一开始,刘建伟的工作和二姐一样,打磨一些玉石珠子。厂子里没有安排技术培训,刘建伟凭着自己极高的悟性,以及从老师傅那里学来的技艺,很快被调到雕刻组,成为一名玉雕工,一干就是16年。“没想到得不偿失。”20年后,刘建伟发出这样的慨叹。

刘建伟家里摆着两块他当年雕琢过的玉石。一块是绿色的碧玉,一条巨蟒缠绕着松柏,静静地盯着树上的松鼠,虽然是粗雕,但已栩栩如生。另一块是天然的图画石,玉石的纹理像图画一样。刘建伟说,“雕琢一件这样的玉石要三四天,现在一块能卖3万多元。”16年来,他雕刻成功的玉石大约有4万件,小件居多,价值上亿元。他当年雕琢的玉石,大多出口到了国外。“玉石行业是暴利行业,价格和国际接轨,受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影响不大。中国工人雕琢的玉石主供出口,不仅因为中国人精湛的琢玉技术,更因为中国劳工便宜、廉价。”

提起玉雕工作,刘建伟的语气变得舒缓,饱含感情:“我可喜欢玉雕工作了,这是我的骄傲。雕刻玉石需要心灵手巧,做的人都是能工巧匠,我们四川人适合干这个细活。”刘建伟深深叹了口气,带着惋惜,“唉呀,没想到会要我的命,还有兄弟姐妹们的命。”刘建伟的记忆回到了那间厂房。

100平方米的车间,房顶低矮,只有几个小窗户,没有排风设施。车间里摆满了玉石加工机器,纵排、横排,每隔一米就是一台。机器开动,整个厂房粉尘铺天盖地,噪声震耳欲聋。放眼望去,整个车间一片灰白,连工人的水杯里都落满了粉尘。工人们没有口罩,对着自己的小机器,一天工作将近10个小时。当一天结束的时候,刘建伟的工服上、鞋子上、帽子上、头发上、眉毛上、睫毛上、鼻孔里,全都布满了粉末,看上去像个掉进染缸里的人。红色、黑色、绿色、白色,灰尘的颜色取决于他所雕琢的玉石。

“不要拿生命换钱”

《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玉石不仅有观赏和收藏价值,还有保健养生的神奇功效。在制作了大量玉器,给别人带来好运之后,刘建伟和工友们却染上了疾病。

2004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疾控中心在刘建伟所在的厂子里查出了第一批尘肺病病人。顺义区电视台曝光后,工厂在车间的墙上安装了3个大排风扇,在车间大门口贴上防尘标语,发放了防尘口罩,几天后便恢复生产。此时厂方的醒悟为时已晚,因为十几年的粉尘已经被刘建伟和工友们吸入肺里了。改造后的厂房,粉尘依然满屋飞扬。

从那以后,安监局和疾控中心每年都来工厂检查。每一次检查,工厂都会提前知道,安排职工打扫卫生,不许他们在厂房里工作,等检查人员离开,工人们才能开动机器。刘建伟说,“每次打扫卫生从车间里冲洗出来的水都是浓浓的白色泥浆。”

刘伟感动中国范文5

平凡的生活中,总有一种爱让人感动,岁月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感动让人为之震撼,就像风的力量,那种感动足以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无须张扬铺排,却能让人铭记于心;无须渲染夸张,却能使人感动不已。扛起一份责任,献出一份爱心去诠释和谐、诠释人类、诠释感动。这其中有一位“最美妈妈”—吴菊萍。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在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有“最美妈妈”,也有“孝女当家”,也有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孟佩杰也便是这样,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着青春朝气驱赶重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幸填满四千多个日子,然而依旧笑容如花。一个27岁的少女,却沧桑的像个40岁的妇女,她,是留守学校的校长,却奔走在大街小巷,为了孩子们能有更多的书看,炎炎夏日,她叫卖着,收购着旧书刊,忍受着别人的误解,也从未向别人解释自己的身份。她花光了父母的积蓄,负债累累仅为了这座学校,面对着镜头,她不曾想为自己争取什么,却只想对自己的母亲说声对不起。提起那些孩子,她笑靥如花,满是沧桑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风采。刘伟,无臂钢琴师。他这样说过:“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这个小伙子的独特经历和强大的内心世界让很多人记住了他的名字。刘伟出生在北京普通人家,10岁时因一场可怕的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2岁的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他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当袖管两空的刘伟走上舞台时,所有人都知道他要表演什么,但没人能想象他究竟要怎样用双脚弹奏钢琴。而当他坐到特制的琴凳上之后,优美的旋律从他脚下流出,十个脚趾在琴键上灵活地跳跃着,全场陷入了一片安静。在刘伟表演结束之后,所有观众都起身鼓掌。刘伟的身后,站立着他的伟大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识字不多,但是懂得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以依赖,除了他自己。刘伟没有让母亲失望。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温暖着我的心房,又如一股股暖流冲刷着我们的心灵。聆听感动中国颁奖词作者说的一段话吧:每一年里,在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中,接触到每一个人时候,我已经习惯了用“感动”去理解,去发现“感动”的瞬间,在平凡的生活中领悟生活的意义,让我享受感动。

正是《感动中国》把我们聚到了一起,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感动这个层面上,应将他们的薪薪之火用我们的人生点亮,将他们奉献的潺潺细流用我们的生命倾注,这才是感动中国的初衷,也是我们应有的心境!

让我们记住这份感动,因为我们还要传递感动,让我们用心去爱,因为我们的世界还要用真爱去缔造!

六年级:月下弦

刘伟感动中国范文6

仁安羌一战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唯一的大捷,也是盟军于缅甸战场的第一次胜利,还是中国军队自清朝“鸦片战争”后在境外首次挫败敌军,史称“仁安羌大捷”。

为纪念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暨仁安羌大捷70周年,2013年1月13日上午,本刊记者应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落成典礼筹备会荣誉主席刘伟民先生的邀请,与从美国、台湾、香港和祖国大陆各地前来的抗日将领后人、参与仁安羌大捷的幸存老兵李玉昆、抗战史研究专家学者以及当地宗教界领袖、媒体记者等60余人,在当年仁安羌战役激战最惨烈、伤亡最重的501高地,共同见证了仁安羌大捷纪念碑的落成揭幕,祭奠抗日英灵。

中国远征军先后两次入缅,数十万将士转战沙场,与日军浴血奋战,有10万英灵长眠异域,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部不朽的抗日史诗。抗战胜利后,在缅甸曾建有数个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缅甸人炸毁了。由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次子刘伟民发起建造的仁安羌纪念碑,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华人在缅甸也是在海外修建的第一座中国远征军纪念碑。该碑落成典礼隆重庄严,是海峡首次共同纪念为国捐躯的抗日先烈的一场盛会,受到海内外媒体的空前关注,纷纷予以报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派出了两个栏目摄制组,不但播新闻,还制作了专题节目。

为建碑刘伟民倾心倾力

刘伟民是经商有成的美籍华人企业家,他数十年来致力于收集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的史料,为还原仁安羌大捷的历史真相,撰写了《刘放吾将军与缅甸仁安羌大捷》一书,还不遗余力向世人宣传中国远征军为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牺牲和丰功伟绩,终使长期因特殊历史原因遭湮没的仁安羌大捷和这场战役的现场指挥官刘放吾将军留载青史,名扬海内外。记者早在1995年为刘伟民的著作在大陆出版担任特约编辑而与其结缘,印象深刻的是每次他谈起其父和仁安羌大捷,总是激动不已,表现了他对父亲和追随其父浴血沙场的远征军先辈的无限崇敬。记者在缅甸又一次感受到他的那份深埋内心、流淌血中的特殊情感,也使记者明白了他究竟为何要倾力在父辈为国流血牺牲的古战场修建纪念碑。

“仁安羌大捷纪念碑的落成,了却了家父刘放吾将军生前的心愿,更重要的是能让先烈长眠安息。”1月12日晚,在缅甸故都莆甘来宾下榻酒店举办的欢迎宴会上,年近七旬的刘伟民感慨地说。

仁安羌大捷中有202位官兵牺牲。刘伟民说,父亲生前从不提战功,却常说当年带出去的子弟兵,许多却永远再无法把他们带回来。看不到妻儿,见不到爹娘,这些年轻的生命,为国家为民族战死沙场,甚至尸骨无存,先父每次和儿女提及此事,都会感慨而唏嘘。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老人家心底里的那份辛酸和悲凉。

近年来令刘伟民倍感伤痛难忍的是,二战之后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墓地和墓碑大多被铲平,以致中国在二战中用鲜血建成的功勋遗迹也被一一抹去;而英国在仰光建立的国家公墓,气势恢宏,整个大英国协在二战中在缅甸阵亡的将士,有遗骸的,没有遗骸的,有名的,无名的,都在那里得到了安息和祭奠。即便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也在战后通过各种途径,在全缅甸日军曾经作过战的地方,修建大量慰灵纪念碑,甚至连战马都受到供奉。

“我们的父辈,中华民族的英雄,为国家牺牲生命,七十年来,竟落得客死他乡,魂归无处,我们身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身为远征军的后人,面对此情此景,心中能无感慨?”这种油然而生的愤慨最后使他和刘家后人决定要尽一切所能去了却父亲最后的遗愿——修建仁安羌大捷纪念碑。

祭文《魂兮归来》撼人心魄

刘伟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在仁安羌古战场建成这座纪念碑。当记者在当地学生演奏的迎宾曲声中,顶着烈日,来到501高地脚下,仰望矗立的纪念碑阳光中金光耀眼,熠熠生辉,不胜感慨。

纪念碑正北的碑名“仁安羌大捷纪念碑”由中国副主席蒋孝严题写,东、南、西三面分别刻有仁安羌大捷战史、113团参战将士名录和刘伟民撰写的祭文《魂兮归来》等。据刘伟民介绍,纪念碑建成亦碑亦塔的形式,在于既符合当地风俗与佛教文化,也表达出筹建者的心意。所谓立碑,在为前辈先烈歌功颂德;所谓建塔,在为先辈先烈招魂安灵。塔高七层,寓意佛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碑塔建成坐南朝北,正是英灵归乡的方向。只要顺着碑塔的方向,先辈的忠魂就可以回到祖国,回到家乡。

在纪念碑揭幕仪式上,刘伟民首先代表大家,向现场唯一参与仁安羌大捷的幸存者、94岁的老兵李玉昆及参与此役的113团800多壮士致敬。他再一次深情地说:“建碑除了了却家父刘放吾将军生前的心愿,更重要的是,让父亲带出去战死沙场的200多位子弟兵,得以长眠安息。”他搀扶着李玉昆老人拾级缓步登上当年烽火连天的501高地,恭立纪念碑前,一起向抗日先烈默哀并献花致敬。当刘伟民站在纪念碑前,面朝英魂朝思暮想的故土,高声诵读由他用心血写就并镌刻在纪念碑上的祭文《魂兮归来》,一字一句,撼人心魄,令听者动容。

仪式结束后,刘伟民在纪念碑前接受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媒体记者采访,讲到那些牺牲在仁安羌的先烈,总是不能自抑地眼红哽咽。他有一段话至今仍在记者耳边响起:“想想看,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前辈,他们也是爷娘的儿孙,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许多更是无名英雄,我们这些后辈今后无论如何宣传,如何纪念,如何歌颂都不为过!”

历史盛会来之不易

记者参加此次纪念活动,不仅被刘伟民的建碑事迹感动,也被参加典礼的国共两党抗战将领的后人与两岸远征军史学者专家的热情所感动。如此盛会,来之不易,从一个侧面昭示着中国社会因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进步。

记得1995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编辑出版文史馆馆员戴广德的回忆录《缅甸之战——随孙立人刘放吾将军远征纪实》与刘伟民著的《刘放吾将军与缅甸仁安羌大捷》两书,其中遇到的困难今天说来似乎不可思议。两书出版后,文史馆在市政协举办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暨出版座谈会。当时研究抗战史的学者尚没关注中国远征军,也没认识中国的抗战除正面战场和游击战场之外,还有一个攸关抗战胜负的海外战场,更谈不上给中国远征军在抗战史作用和其对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在上海很难在从事抗战史的学者中找到涉及或专注于中国远征军研究的学者。那时对国人来说,中国远征军是一个多么陌生的名字啊!但十几年来,中国远征军通过史学研究成果、文艺和影视作品,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成为民族记忆的重要内容。如今谈中国抗战,谁还不谈中国远征军;谈中国远征军,也不会忘了仁安羌大捷和战役的现场指挥官、113团团长刘放吾。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