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年幼范例6篇

不再年幼范文1

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它们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因此,当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我园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混龄教育的尝试,试图补偿独生子女社会化方面的某种缺憾。本次活动设计是大班和小班的混龄活动,选材屏南民俗活动“走鸳鸯板”,力求通过本活动解决两个问题:一、探索闽东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在“大带小”活动中的实施;二、尝试解决“大带小”混龄教育中的异龄互动,使异龄之间形成一个非常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每个幼儿社会性发展。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走“鸳鸯板”的方法,体验民俗活动的乐趣。

2.小班:手脚协调地走“鸳鸯板”,体验活动的乐趣,并且乐意与哥哥、姐姐协商解决问题;

3.大班:尝试并总结齐心协力走“鸳鸯板”的技巧,培养关爱与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家乡的白水洋文化艺术节;

2.物质准备:鸳鸯板、鼓、救生衣、平衡木、泡沫垫、双人脚踏车、“宝物”等材料,走鸳鸯板的DVD,场地图纸、场地布置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欣赏文化艺术节中走鸳鸯板的 DVD。

2.第一次尝试走鸳鸯板,发现问题。

(1)大小结对子,尝试双人合作走鸳鸯板。

(2)分享经验;

师:你们觉得走鸳鸯板好玩吗?刚开始时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侧重于提问小班幼儿)

小幼1:好玩,我和哥哥玩得特别开心,但很容易摔倒。

小幼2:不好玩,我们都走不动。

师:为什么走不动、容易摔呢?那你们能解决这样的困难吗?(侧重于提问大班幼儿)

大幼1:我走这边脚(用手拍左脚),弟弟却走另一边脚。后来我拉了一下弟弟的左边手,和弟弟说,走这边,弟弟就会了。

大幼2:妹妹走得很慢,我走得很快。我也只好走慢一些了。

(3)师小结:走鸳鸯板是一项集体的水上运动,需要所有运动员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它比的不是个人的力气与速度,而是团队合作的精神。

3.再次走鸳鸯板,解决问题。

(1)再次观看DVD,引发思考讨论;

走鸳鸯板的运动员采用什么方法使大家动作一致的?

(听口号声并定格镜头:预备动作、鼓)

师:CD中的运动员是怎么走的?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小幼1:我听到了运动员都在喊“1、2,1、2”。

大幼2:还有“左右,左右”,“加油,加油”。

大幼3:我听到了“嘿呦,嘿呦”。

师: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喊吗?

大幼4 :我知道,喊一声,走一步,那样大家就会走得一样快了。

师:对了,那样大家的步调就一致了 ,就不会象刚才的小朋友一样一个快一个慢了。

小幼5:老师,我看见运动员们准备走时,一只脚前,一只脚后。

师:那个叫预备动作,许多运动都有预备动作的,象跑步等。

大幼6:我还看见旁边还有人打鼓,是不是也是为了统一节奏。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

(2)配合节奏,再次尝试协调一致地走鸳鸯板。

——师幼以鼓、号子等指挥并以脚踏、手划等方式体验统一的节奏。

——大小幼儿自定统一节奏的方式,和着节奏再次尝试合作走鸳鸯板。

——请一大班幼儿尝试指挥全班幼儿。

4.游戏:水上广场夺宝奇兵

(1)(出示场地图纸)由大班小班老师以游戏的口吻讲解游戏的路线图。

(2)分组比赛:红、黄队各自设计游戏口号。

(3)开始游戏:

第一关:过索道,滑螺旋隧道;

第二关:过浅水区(穿鸳鸯板走);

第三关:过“深水”区(选择使用独木桥、钉桥或铺“浮木”);

第四关:过“荆棘”路(双人脚踏车);

5.大小幼儿互相鼓励,评价。

活动反思:

这次混龄班健康领域活动,结合了走鸳鸯板这一传统活动,将幼儿体育活动寓于民间游戏中。活动内容的生活化、游戏化,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们采用了播放幼儿感兴趣并较为熟悉的屏南文化艺术节“走鸳鸯板比赛”的DVD作为导入方式,有效地产生“唤醒”和“恢复”幼儿以往经验的效果。

整个活动以“尝试走鸳鸯板,发现问题——再次走鸳鸯板,自主解决问题——参与走鸳鸯板游戏”为主线,每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紧扣、步步递进,成功地调动了幼儿的情绪。这样的设计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也让幼儿积累了更多协作商量的经验,使幼儿从被动的执行者成为游戏的主导者。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再次走鸳鸯板,自主解决问题,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中,如何帮助幼儿直接面对本次活动的难点,提供一个宽松的活动氛围呢?首先,在幼儿初步感知、理解:口号、预备动作、指挥的作用后,引发幼儿再次进行尝试的愿望;接着让幼儿在协商适合的口号后,变被动为主动,大胆尝试,以脚踏、手划等方式体验;最后通过引导幼儿将间接经验与直接实践配合起来,从而掌握游戏的要领。这样通过“感知——协商——实践”的层层递进,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就突破了本活动的难点,从而也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混龄教育与非混龄教育的显著区别在于——利用异龄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差异性促进幼儿间自主地学习,使各年龄段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因此在混龄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考虑、挖掘每一个促进异龄互动的机会。那么,我们采取了怎样的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异龄互动呢?在实际施教过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甘当支架,惯于抛接。环节一,首次尝试中的谈话活动,我将年幼幼儿提出的问题——走鸳鸯板遇到什么困难,交给了年长的幼儿帮助思考、解决。也就是“把年幼幼儿抛过来的球抛给年长幼儿”。

2.关注等待,适时点拨。环节二,再次尝试中,也许有些年幼幼儿还是没能掌握好合作的方法,或还会遇到些小困难。如:没能穿好鸳鸯板等。我没有马上介入、干预,我相信依靠年长幼儿的能力,能够解决这些小问题。果然幼儿们有了令人惊喜地表现:年长幼儿表现出了很大的关爱,他们耐心、温和地帮助年幼幼儿,将合作方法传授给年幼幼儿。

不再年幼范文2

关键词: 中班幼儿 分离焦虑 幼儿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1.分离焦虑的概念及意义

“分离焦虑”主要指幼儿和抚养者分离时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孩子离开母亲或其他抚养者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情绪障碍,属于内化综合征。

陈鹤琴说:“大家都知道,幼稚园环境跟家庭环境是不相同的,因此,当一个小孩来到幼稚园的时候,在他心理上就发生问题了。”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每个孩子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如果引导不好或严重的话,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产生较大影响。焦虑还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这是因长期焦虑造成的。长时间的分离焦虑会严重影响幼儿的生理、心理,焦虑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并且容易诱发抑郁、孤僻、自卑等心理疾病。因此,在发现孩子不良情绪后,应予以科学引导,尽早让孩子摆脱困扰。

2.不同年龄班中存在的分离焦虑现象

一般分离焦虑这种现象在小班幼儿身上比较常见,此时幼儿年龄还小,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在长时间与抚养者接触后,对于幼儿园这种大家庭似的生活环境不能适应,再加上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在与人相处这一方面能力较弱,容易产生无所适从感,强化幼儿的焦虑情绪。每次开学,幼儿园的小班里都会传来阵阵哭声,很多幼儿都抱着家长不让走,这种情形屡见不鲜。

在我园2006年10月份学校组织的为期五个星期的教育实习中,我所在中班幼儿身上也出现分离焦虑。班上一名幼儿每天早上来园都会掉眼泪,找各种理由不让家长离开。幼儿经常性哭闹,不但会对老师及家长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幼儿的生理及心理产生影响。

在2007年3月1日至2007年5月18日的实习过程中,我偶尔会在大班幼儿身上发现分离焦虑情况,如幼儿黄醒阳因生病在家休息了几天没来上学,病好后由爸爸送过来,到了教室门口爸爸要离开的时候,醒阳突然拉着爸爸不想进教室,要跟爸爸回去,说是想妈妈,后来在座位上哭了大半天才在我的多次劝导下停止哭泣。

为什么在这么多年龄段幼儿身上都会出现分离焦虑呢?为了找到答案,我以中班幼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此次研究。

二、问题的设计

⒈研究对象

南京市一所幼儿园中(2)班两名幼儿。

⒉研究时间

2006年11月13日至2006年12月8日;2007年3月1日至2007年5月18日。

3.研究方法

⑴个别观察法:对出现分离焦虑的幼儿,有针对性地观察。

⑵记录法:将平时观察到的幼儿产生分离焦虑时的情况记录下来。

⑶访谈法:询问带班老师,该幼儿出现这种情况持续多长时间,老师是如何引导的,该用什么方法。访问该幼儿家长,该幼儿在家是什么情况,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的。

⒋研究的预期目标

⑴调查了解中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⑵提出解决中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办法。

⑶简析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不同表现及原因。

三、研究内容(过程)

1.调查中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

观察表明,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反映在痛苦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上,也反映在焦虑情绪表达方式上。例如:有的仅表现在与亲人分离的片刻情绪很坏,但亲人走后就转为正常;有的与亲人分离后还思念着,整天情绪很坏,容易哭闹;有的则神情紧张、呆板,不哭闹,独自枯坐,等等。

2.仔细观察后的结果(案例)分析

(1)案例一: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15日?摇?摇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小乐?摇?摇观察者:张静

小乐面带笑容走到身边:“老师早。”

“早,小乐。”

转头找爸爸,抓着爸爸的衣角,眼中含泪。

爸爸:“小乐,去玩吧。”

小乐:“我肚子疼。”

爸爸:“一会就好了,去喝点热水,和爸爸再见吧。”

小乐:“我头也疼,脚也有点疼。”哭着抓住爸爸。

老师抱住他,爸爸才离开,持续哭了一个多小时。

案例二: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23日?摇?摇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小乐?摇?摇观察者:张静

小乐和爷爷在门外讲话,眼中带泪地说找手帕,不让爷爷走,带着爷爷到处找,小乐找不到手帕,爷爷说要走,小乐的眼泪就下来,我让小乐的爷爷先走,小乐在我劝说了将近二十分钟后才停止哭泣。

案例三: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30日?摇?摇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小乐?摇?摇观察者:张静

今天舞蹈节快要开始时,老师请家长先到门外去,老师要和小朋友讲一些事情,小乐一边哭一边抱着妈妈不让走,好不容易才在老师的劝说下回到自己的位置,中午妈妈要走了,小乐又抱着妈妈哭着不让走,老师挡着小乐,小乐的妈妈才走,老师劝了好久,小乐才稍稍停住,小乐和我说想妈妈,要我打电话叫妈妈晚上早点来接。

吃饭时,毛毛指指小乐说:“他哭了。”小乐一边哭一边吃,还呛着了,吃一点吐一点,好久才吃完。

简析:小乐家长对小乐非常娇惯,比较溺爱。小乐由公公婆婆抚养,老人对孩子都比较溺爱,再加上与父母在一起时间较短,所以家里的大人对小乐几乎是有求必应,大人对孩子却没什么要求。小乐本人很内向、胆小,甚至有点自私、孤僻,比较粘人,不愿意和邻居家的小孩玩;喜欢一个人玩;从不像其他幼儿一样邀请小朋友去家里玩;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不喜欢与人交往;外出时,喜欢跟在大人身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小乐每天早上都不舍得家人离开。

(2)案例一: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14日?摇?摇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甜甜?摇?摇观察者:张静

妈妈说:“甜甜今天刚好了,还是要上幼儿园,跟妈妈再见吧!”

甜甜声音很小地说:“妈妈,再见!”

妈妈刚走了两步,又回来说:“哦,宝宝,你要记得多喝水。”

甜甜一听妈妈这么说,又跑出教室门口,抱着妈妈的腿:“妈妈,我要你陪我,陪我做完操再走。”

妈妈说:“来不及了,宝贝,妈妈要走了。”

甜甜听着就大哭起来。

案例二: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22日?摇?摇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甜甜?摇?摇观察者:张静

早上过来,在门外大声哭喊,抱着妈妈不让走。老师把甜甜抱住,甜甜用力向门外走,妈妈这时走到一半又折回来,甜甜哭闹得更厉害了,妈妈走后,甜甜慢慢停止了哭闹。

案例三:

观察时间:2006年12月1日?摇?摇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甜甜?摇?摇观察者:张静

早上过来抱着妈妈又哭闹起来,在老师的劝哄下停止了哭闹,并要妈妈早点来接,妈妈答应了,甜甜才安静地回到座位上坐好。

简析:甜甜是这学期新转来的插班生,刚开学时情况还比较好,前一段时间生病后,情绪(早上入园时)一直都不怎么好,加上爸爸妈妈有时走了又回来,调动孩子的情绪,这是造成孩子早上情绪不佳的原因。

⒊形成上述幼儿分离焦虑表现的原因

(1)家长的溺爱。我对小乐老师、保育员及家长的访问后得知:父母、祖辈对幼儿非常宠爱直接导致幼儿自理能力欠佳,事事依赖家人,情绪发展迟缓,独立性差,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2)家长不恰当行为的影响。这些家长常常送孩子入园后迟迟不愿离去,亲亲、抱抱、搂搂,可谓难分难舍,还有一些家长,当他无法制服孩子时,会不假思索地用“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教训你”的话制服孩子,无形之中使孩子对幼儿园蒙上阴影。其实家长不经意的语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感染幼儿,诱发孩子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3)幼儿自身因素。幼儿自身独立自理能力欠缺是导致分离焦虑的又一个原因。而幼儿自身内向的性格是造成焦虑的另一个方面。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太愿意亲近教师和同伴,不愿参与各类活动,这样依恋的情绪情感就更强烈,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偶尔还会出现攻击,社会性焦虑表现得更剧烈。

四、讨论

1.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有什么区别

根据我的观察,中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幼儿自小与父母分离,由爷爷奶奶照顾,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很短,对于父母的依恋得不到满足,使幼儿的性格变得内向、胆小,不喜欢与人接触,使幼儿每次去幼儿园与家长分离时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2)插班生。由于经历了一学期的小班生活,对原来集体已熟悉再加上此时幼儿的适应能力还不是很好,来到一个陌生的集体,让幼儿一时不能适应,只要老师正确引导,一段时间后,情况就会好转。

(3)身体不舒服。幼儿因为身体因素变得比较脆弱,会产生一些焦虑情绪,不舍得父母离开。

而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最大原因是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和不适应,再加上亲人的骤然离开,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会认为再也见不到亲人,亲人要把自己丢掉,心中就会产生恐惧感,从而哭闹不休。

表现:大多数幼儿都会选择以哭闹这种方式消除自己的情绪,引起家长的注意,小班幼儿哭闹的比例较中班多;少数幼儿则会用各种借口拖延时间,留住家长。

⒉如何解决幼儿分离焦虑的情绪

(1)老师方面。像小乐这样的幼儿应与他个别交流、谈心,让他学会独立,不要处处依赖家长和老师,要让他学会与其他幼儿相处;甜甜这样的情况应该多关注她的身体状况,培养她与同伴、老师多交流。游戏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游戏中幼儿很容易放松,减轻焦虑感,所以要让幼儿多参与游戏,并且多人游戏能帮助幼儿在无形中锻炼与同伴的相处及语言交流能力。

(2)家长方面。像小乐这样的幼儿应注重培养他的独立能力,父母要多花时间与孩子相处,以便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和感受,对孩子要多加关注,不要轻易满足幼儿的要求,对孩子不要溺爱。对于甜甜这样的情况,父母应与幼儿经常交流,消除幼儿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帮助幼儿尽快融入新环境。并加强家园联系,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早上送孩子时,送到就走,不要走了又回。

(3)同伴方面。同伴对幼儿有很重要的作用,《儿童发展心理学》指出:同伴是社会化动因,是强化物、范型,能帮助去自我中心并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同伴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减轻焦虑感。

不再年幼范文3

园长说:“幼儿园开英语班实在是形势所迫。”

X幼儿园是所市级幼儿园,环境整洁,师资力量强。园里除了足球、游泳、手工等各项特色活动外,近两 年也开始了英语课的教学。周园长这样告诉笔者:“幼儿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起他们的英 语语感,对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有利。再说,这也是社会的需要,何况现在已经有许多园都开展了这项教学活 动。”为此,这所幼儿园还专门外请了两位英语教师分别教中班与大班。一周两堂新课,其余的时间则由本园 老师给幼儿复习。半年下来,大多数幼儿都能说上一百来个单词,十几个日常用语,成绩颇丰。

P幼儿园是所民办幼儿园,由于资金紧张,不能像X园那样搞多种特色活动,他们便根据本园的条件,办 起了各种兴趣小组,英语班也应运而生了。在每周两次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大班、中班约有20个小朋友参加 了学习,至于平时,他们就很少有再练习的机会。赵园长说:“幼儿学英语应该是可行的。但我们办班更主要 的原因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现在幼儿园生源不很充足,家长送小孩来,首先要看幼儿园里有没有开英语班; 上级来检查工作,也要看你有没有英语教学。开英语班实在是形势所迫。”

幼儿在幼儿园里学习英语,已决非个别现象,幼儿园开办英语班已经成为上海幼儿园的流行行为。

老师说:“做个好的英语教师,难!”园长说:“找个好的英语教

师,太难!”

英语教学离不开英语教师。小戎是H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幼专毕业两年,在工作上很有股钻劲,她受命当 英语教师是在去年。“太难了!”每当回想起初次上任的日子,小戎总是感慨万千。第一堂英语课半小时,她 让孩子们不停地跟着自己学练。可不久,孩子们就困了,不停地打着哈欠。下课后问他们学了什么,没有人能 回答出来。第二堂课,她改变教法,讲了一个儿童故事,把英语单词穿插于其中,可到后来,孩子们记住了故 事,却忘记了单词。“我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学才好。小朋友们缺少英语环境,没有英语基础,就只能死记 硬背。”现在,她上课的经验虽然有了一些,但总觉得有些不中不洋。教学效果不理想,以至于园长怀疑起她 的能力来。

小吴也有她的困惑。她活泼好动,脑子灵,课上得很生动,却也常常犯难。有一次她教小朋友学习五官的 英语单词,教完了face后,有个孩子举起了小手:“老师,额头怎么说?”一下子被问住的小吴只得说:“老 师也不知道,下一次再告诉你好吗?”孩子们常常会问些措手不及的问题,小吴感到压力很大:“我真的没那 么多的词汇。小朋友想象丰富,我真是难以应付。”

据了解,幼儿园的英语教师一般都是外请的,或是高校老师,或是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园内有许多大专毕 业的老师,却偏偏去高校聘请英语教师的Y园的园长说:“不是我信不过我们的老师。语言不是别的,孩子们 一旦接受了错误的语音训练,不良影响就太大了。因此,我们情愿出钱外请发音纯正的老师,这是我们的责任 。”尽管如此,许多园长还是不满意,请来的老师大多不懂幼儿心理,上得呆板,没有特色。难怪园长们都说 :“要找个好的英语教师,真是太难了!”

家长问:“在幼儿园里真能学好英语?”

幼儿家长是促成幼儿园开设英语班的原动力之一,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已由促进者变成了怀疑者 。他们说,不知道幼儿在幼儿园是如何接受英语训练的,因为没有理想的教材,幼儿园的英语教学效果很难检 验。

秦玲的家长最初非常赞成女儿在幼儿园里学英语。“可每次问孩子学了什么,她总是回答不出。再说,幼 儿园里根本没有英语教材。”秦玲的家长不满意地说:“这种学法纯粹是浪费钱。”带着女儿退出了英语学习 班。

王成是个可爱的女孩,学英语很认真。她父亲对英语班的教学效果原本坚信不移,可是有一次,当他看到 老师在课堂上用中文故事调动小朋友学习情绪时,就再也不愿意让女儿去上英语课了。“这算什么英语课?小 孩不可能学得好。”他颇带气愤地对笔者说。

唐佳、李卉、欧阳的家长在孩子退出了幼儿园英语学习班之后,索性联合请了一位老师为孩子们单独上英 语课。他们说:“幼儿园里那么多小朋友在一起,孩子缺少练习的机会,哪里学得好英语?”

幼儿园英语班的幼儿进进出出是常有的事,这反映了家长对英语班教学的犹豫态度。就目前情况来看,家 长们对幼儿园英语班教学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幼儿园没有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老师 没有让幼儿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家长、幼儿园在幼儿英语的学习、教学上都陷入了困惑之中。

人们问:“幼儿园教学英语,利大?弊大?”

幼儿园教学英语现象的普遍出现,已引起了社会广泛的注视。关于它的利弊,主要有以下两种针锋相对的 意见:

一些人认为,幼儿园英语教学有利于幼儿从小培养起英语语感,为以后英语语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幼儿园英语教学利大于弊。

不再年幼范文4

关键词:幼儿;语言的运用;技能的提高

艺术是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而它富有的创造性、美感性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现象,从而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陶冶情操。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我认为美术课属于技能课。怎样在一堂美术课中做到“精讲多练”,能使幼儿在短时间内理解得快,又记得牢,还画得好。尤其是对中班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只在技能上下工夫是不行的,还要在语言上下工夫,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幼儿把通过感知所掌握到的整体的艺术形式和自然形式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幼儿对美术课的兴趣。

那么,在美术课中怎样运用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从用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利用幼儿喜欢的儿歌

儿歌有韵律、有节奏、又上口、又好听、又活泼,使幼儿喜爱。比如教幼儿画小鸭子时,幼儿感到画鸭子的脖子那弯曲的部位不好画,如果在教画时结合儿歌:

“1”像铅笔,会画画;“2”像小鸭,会游泳;

“3”像耳朵,会听话;“4”像小旗,迎风飘……

教完这段儿歌,再结合实物的特点进行观察,让幼儿看看鸭子的头颈弯曲多么象一个2字,再让幼儿练习写写2字,有了这个基础。再来学画鸭子,效果就好得多了,就容易把这个难点克服掉。例如白西丹小朋友,她不仅一下能画出几只小鸭子,而且还画出了池塘,小鸭子动态多样,她的画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再如教幼儿画人物时,由于幼儿观察、记忆都很肤浅,所以画画常有不完整的特点。如画五官最容易丢的是耳朵。那么怎样来克服这一现象呢?

也不仿教他们一段儿歌:

两盏灯,香油罐儿,

吃饭碗儿,小蒲扇儿。

两盏灯是指两只眼睛,香油罐儿是指鼻子,吃饭碗儿是指嘴巴,小蒲扇儿是指耳朵。这样画画时启发了幼儿想着好听有趣的儿歌,最后通过儿歌去检查画画,这样就再也丢不掉耳朵了。

二、利用幼儿爱听的故事

幼儿最喜欢听故事,特别是幼儿故事,它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故事通过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以及丰富的幻想来反映生活和自然现象,使幼儿印象深、接受快。比如教幼儿画小白兔时,结合小兔乖乖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兔妈妈有三个孩子,一个叫红眼睛,一个叫短尾巴,一个叫长耳朵……这三个小兔的名字一下就把小兔的外貌特征概括了。幼儿画的时候不仅抓住了这一特征,而且故事的情节又启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使幼儿能创造性地大胆画出小白兔。在幼儿故事中像“小蝌蚪找妈妈”“小猫钓鱼”“梨子小提琴”“小熊请客”等故事里的动物形象都是幼儿爱画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都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生活中的资源。

三、利用幼儿爱猜的谜语

谜语常把物体的形状特征、用途描绘得生动有趣,但却把物体的名称隐藏起来,这就促使幼儿开动脑筋,去想象、去联想。比如教幼儿画大象,老师可先创设教学情景,让幼儿先来猜个谜语:

脸上长个大勾子,耳朵好象大扇子,

四条腿象大柱子,身后长个小辫子。

幼儿一下子就被教师有趣的谜语吸引住了。幼儿不仅猜出了谜底是大象,而且大象的体形特征,深深地印在了幼儿的脑海里。教师这时再来讲画法、步骤。幼儿很快就学会画了。

又如教幼儿画香蕉也同样猜谜语:

弯弯身子似月亮,又像饺子和香肠。

许多孩子一个娘,吃着滋味甜又香。

这些都是从生动、有趣、形象的谜语里受到的启发,所以使幼儿不仅能画出香蕉的形状特征,而且能画得像,还给画好的香蕉涂上颜色,无形中又使幼儿潜意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利用形象的比喻

比喻就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用小的比喻大的,用简单的比喻复杂的。比喻要找出两个物体间相似之处。比如教幼儿画公共汽车,大部分幼儿对车灯、方向盘这些地方感兴趣,因为这些地方能亮、会动,最能吸引幼儿注意力。但注意了局部却忽略了整体。所以公共汽车的形状结构又画不好。假如运用比喻的方法,用生活中幼儿最爱吃的食品如面包、饼干、蛋糕来比喻一下:

先画一个大面包,再画两个圆蛋糕。

方块饼干排一排,公共汽车就画好。

让幼儿把三种吃的食品形状组合在一起,公共汽车就容易画好了。面包是车身,蛋糕是车轮,方块饼干是窗户。再比如画金鱼,用枫叶、鸡蛋和糖球这三样东西比喻一下,鸡蛋比鱼身,糖球比眼睛,枫叶比尾巴。这样比喻的方法对画形状复杂的物体帮助很大。比喻时要注意必须用日常生活中幼儿熟悉的物体形象,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幼儿由于年龄小,知识贫乏,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认识世界,理解事物主要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所以在美术教学中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很有成效。

五、要使用幼儿熟悉的语言

给幼儿讲课,一定要用幼儿熟悉的语言,要用浅显易懂、幼儿好理解的语言。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表现方式,在教学中少用或不用成人的专业术语。比如“透视”,幼儿就理解成去看病,会造成误解,以后不好扭转。就连开始讲横线、竖线幼儿也不理解,如果躺着的线叫横线,立着的线叫竖线,幼儿就理解了记住了。在讲课时要掌握幼儿的语言特点,幼儿喜欢用重叠词,所以在讲形象特征时,多用重叠词来强调,重叠词可以加深印象。

比如讲小白兔的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小鸡的头圆圆的,嘴巴尖尖的;小熊猫身体胖胖的;小猴子身体瘦瘦的等等。这些重叠词都加深了幼儿对不同形体特征的印象,画画时就容易把握。在讲色彩时如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黄黄的油菜花,绿绿的草地,红红的太阳……多美呀!这些重叠词更突出了画面美的色彩,使幼儿知道应该怎样去运用。

不再年幼范文5

一、幼儿教学中运用教育游戏的原则

(一)安全性

安全性是幼儿教育游戏开展的首要原则。在幼儿园阶段,小孩子的生长发育比较快,但是由于年龄比较小各方面还比较脆弱。在幼儿教学中选择教育游戏要注重对孩子安全方面的考虑。打个比方,在教具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体积相对比较大的,这样能够避免孩子吞咽下去,还要选择结实的游戏器材避免器材损坏之后伤害到孩子。此外,幼儿教师还要注重游戏秩序的维护,不能出现幼儿拥挤或者踩踏事件等。

(二)目的性

幼儿游戏教学属于幼儿教学方式的一种,还是为教学目的服务。作为幼儿教师,要坚持目的性原则,从而提高幼儿游戏的针对性。比如,为了培养小朋友的绘画技能,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可以选择“我有一个植物园”的教育游戏,给小朋友每人一张白纸一盒彩色的笔,分别让他们画出自己心中植物园的样子,并根据自己的想法为画出的动植物涂上色彩,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适宜性

不同年龄的幼儿有着不同的特点,在选择教育游戏的时候要根据具体实际来进行。比如,针对小班的幼儿,可以开展玩积木游戏,教师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把积木摆出不同的形状,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再比如,针对大班的幼儿,可以开展相应的“角色扮演”的游戏,幼儿教师扮演的妈妈是一位感冒的病人,孩子扮演医生来给病人看病,量体温、喂水等等,通过这个游戏来培养孩子的亲情意识,提高孩子跟家长的交流度。通过这些具体化的教育游戏能够很好的培养孩子综合素质。

二、教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动手游戏,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放在同一个地方。在游戏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游戏设计的趣味性,还要带给幼儿新鲜感,这样才能让幼儿觉得幼儿园是吸引他们的地方。比如,选择一些手工游戏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像“捏橡皮泥”、“串柱子”以及“剪纸”等等,在游戏的时候给教给幼儿通过搓、揉以及捏等动作,提高了幼儿动手能力,提高手与大脑的协调性。再比如,幼儿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拼火柴”的游戏,事先先给小朋友展示一些不同的拼凑图案,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多样化图案的拼接,最后再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学效果明显。

(二)运用音乐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表现,能够运用新颖的音乐游戏来成功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比如,在给小朋友教《木通》这首儿歌的时候,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有的小朋友在扮演角色之后就会提出疑问:“牧童在放羊的时候能够唱非常好听的歌曲,那小羊怎么就不叫呢?”这时幼儿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回想自己表演过的情景,给大家编出新的歌词并让小朋友分组演唱,一组小朋友唱牧童放牧的歌声,一组小朋友学小羊的叫声,这样的分组表演,小朋友就会非常开心。因为这个音乐游戏的主题就是动物与小朋友,这种角色扮演游戏能够激发小朋友的创造能力。再比如,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儿歌传花”游戏,让小朋友在教室中围成一个圆圈,老师坐在小朋友的中间位置,跟小朋友一起唱熟悉的儿歌,当第一次歌声停下来的时候,老师要把手里的花抛给其中一位小朋友,这位接到花的小朋友就要给其他孩子唱儿歌,唱完再平抛花给下一位小朋友,如此循环,小朋友都在期待花能到自己手里,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游戏成效。

(三)运用运动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在幼儿教学中运用教育游戏不只是为了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还要通过游戏锻炼孩子们的体能,提高其身体协调能力。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给小朋友开展“小企鹅造房子”的运动游戏,游戏主要是以冬天为背景,天冷了小企鹅要建造房屋了,先问孩子们冬天冷不冷,企鹅是不是也冷呢,之后带领小朋友们学习小企鹅来活动身体、扭动腰肢、伸伸胳膊踢踢腿,之后让小朋友用积木与小推车给小企鹅们搭建房子。再比如,还可以举行“为狮子大王过生日”的游戏,狮子大王要过生日了,让小朋友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去给狮子大王过生日,有的骑车去,有的走路去,有的划船去,并让小朋友模仿这些动作,骑车的做出骑车状,划船的摇动手臂滑起来,这些游戏既锻炼了小朋友的动手能力,还能够促进其身体发育。

不再年幼范文6

贫困地区甚至包括不贫困地区,政府对幼儿教育抓得也不够,没有实质性的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有些地方还有不少辅导班似的幼教模式,管理混乱,没有对幼教正规的事业建制。这样一来,出现很多不规范的幼儿园,也出现了很多不具备幼教专业和资格的老师“,赶鸭子上架”能教好孩子吗?在幼教事业发展上,政府是先导,项目规划可多往这方面考虑。政府的支持力度是以往薄弱的幼教发展的关键。政府可以加大重视和资金投入,如,可以向江浙等地区学习,规范化配置教学设施,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幼教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非本专业教师要再进修,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等,逐渐缩小幼教地区化差距。政府要带领农村在各项事业上向城市靠拢,推动幼教事业发展要步步落实,从根基做起,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

二、农村幼师地位和待遇不高

我常常看到农村教师穿着朴素,甚至“土气”,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认可度普遍不高,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有时还会被别人说是“孩子王、看孩子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一次安徽出差,大巴车上坐在旁边的是一位中年女士,闲聊时发现她是一位幼师,说是某乡镇农村幼儿园的,当问及她的待遇时,说比中小学教师差远了,不到600元,自己以前是技校学计算机的。推敲一下,不难发现问题。

1.基层农村幼教的待遇的确很低。暂且不说是公办还是私有单位,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没有低于600元的,江西贫困地区最低工资国标还610元呢,教师的工资待遇还略高于其他行业吧。幼教的工作其实比中小学教师还辛苦,他们默默耕耘,含辛茹苦,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工资待遇,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在社会人的心中地位当然不高。

2.配套的师资不符合标准。在农村,幼儿教师大都不是本专业的,学历也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从某种程度上看,农村幼师就是“看孩子的”,家长并没有寄希望培养孩子,而是自己没时间看,给孩子找个地方“玩”。所以,幼儿就得不到科学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以上这两个问题是农村幼儿教育亟待解决的,政府要采取有力的措施,社会要端正对幼儿教育的态度。如,要采取吸引人才机制,提高幼师待遇,激发从事幼教行业的积极性;招聘幼教专业的教师,对非幼教专业的教师要再培训和进修;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年青教师的知识理念新,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一个系统良好的教育是需要多方面运营的,可以向示范性幼教单位多学习,才能在农村幼教发展上取得特色和创新。

三、家庭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滞后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一个孩子有很多长辈疼爱,不愿意让孩子过早地步入学校。在农村,有些孩子不读幼儿园,到了七八岁直接读一年级,生怕孩子过早地入学“受委屈”。其实,学龄前的幼儿是最具有可塑性的阶段,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教育是必然的。农村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他们的教育观念很陈旧,有的还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想法,这是片面的、错误的,殊不知21世纪了,科学就是生产力了。再者,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都出去打工了,把孩子给爷爷奶奶养着,大多数农村家长就忽略了对孩子关键阶段的教育问题。研究表明,父母多陪伴的孩子智力高,学前幼儿是其个性气质的养成和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