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职典礼范例6篇

特朗普就职典礼

特朗普就职典礼范文1

1建设高职院校的谨信文化,培养高职学生的谨言慎行、讲求信用的良好品格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着力打造高职院校的谨信文化。谨信文化的建设,一是需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可以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来命名学校的建筑、道路、长廊;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饰品来装饰图书馆、宿舍、食堂;校园广播、宣传大屏时常播放一些古琴、古筝、戏曲等古典音乐作品,使学生们时常处于传统文化环境的包围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需要加强训练与引导。大量设定情景环节来练习高职学生谨言慎行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着重对高职学生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社会关爱的教育和人格修养的教育;充分利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知识、经典故事的朗读、说讲、模拟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普及教育活动,以培育培养并激发起高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期间开展“感恩师长、感恩父母,敬老孝老我能行”等感恩、敬老孝老活动,帮助高职学生学会感恩、心存感恩;以元旦、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生动活泼且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将经典教育生活化、实践化、落地化,从而在训练与引导中帮助高职学生认知谨信文化并弘扬谨信文化,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是着重培养学生讲求信用的诚信品质。诚信就是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说出去的话,就必须做到,承诺了必须去做,培养诚信厚重的精神。四是全面开展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高职学生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爱护公物、谦虚礼貌的礼仪规范。以敬人、自律、真诚、宽容、平等为原则,以“礼貌、礼节、礼仪”为主要内容,以二级学院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全面开展校园礼仪方面的系列讲座与活动,各二级学院组织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由团委来主持评选出校园年度文明礼仪之星。

2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和开展二课堂活动

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选修课程体系,以选修课的形式传播并弘扬传统文化。

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生晨读的必备内容,构建起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体系。需要制定详实的诵读计划,本着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以点带面、从少到多的原则,在各二级学院开展不同的诵读内容,可以将《弟子规》、《千字文》、《大学》、《中庸》、《唐诗宋词》、《二十四孝顺故事》等国学精粹引导学生诵读;可以将《大学》、《中庸》、《道德经》、《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组织教师们诵读,师生共同参与诵读,构建起国学经典诵读体系。

三是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诗词鉴赏与朗读、古典音乐欣赏、书画欣赏等二课堂活动。可以开展“诵经典、写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展经典”等二课堂活动,可以每月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一刻钟”和“书写国学经典一刻钟”活动,确保各二级学院各班级诵读内容的落实;可以把国学经典故事改编成情景剧,利用传统节日开展说唱、朗读国学经典故事、国学情景剧展演活动等;要求各班级每月的黑板报、橱窗、班级微信圈、博客、微视频等都要有一定的国学经典内容,定期安排校园广播播放国学经典音乐等,把国学经典教育贯穿于日常的点点滴滴活动之中。

3开展形式多样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

成立陶艺社团、空竹社团、风筝社团、古筝社团、茶艺社团、书画社等带有传统文化性质的社团组织,开展识字猜谜、唐诗宋词鉴赏、端午划龙舟、重阳走访敬老院、中秋赏月等具有传统特色的活动;以大学生科技艺术节、文艺汇演等为展现载体,围绕孝敬父母、心怀感恩、诚实守信、善待他人、日行一善等话题,借鉴朗读者、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等节目,邀请名师名人、校友、老教授等用?文朗诵、课本剧、说唱、快板等新颖生动活泼的形式可以把《论语》、《弟子规》、《孝经》、《礼记》等国学经典介绍出来并欣赏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帮助学生们深层次思考并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4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特朗普就职典礼范文2

古有帝王将相血流成河,今有新旧总统明枪暗箭。省油的灯攀不到权力之巅,交接班在即,美国新旧总统“较量”升级,政治主张针锋相对,连老婆孩子菜地玩具都跑来掺和一脚,这部不是逼宫胜似逼宫的大片,让我们更多洞察到“纸牌屋”的繁复与幽深。

玩具和菜地:哪是套路,哪是深情?

权力角逐的背后是利益的博弈,智囊和策划不是吃素的,他们看山不是山,民众也懂得了水也不是水。

奥巴马离开白宫,8年来在白宫的生活印记将被抹掉,新主人自然要改弦易辙,来强化自己的存在感。而旧主人不甘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互撕且唯恐天下不知,宛如政治真人秀全球直播。

“奥巴马将女儿玩具留在白宫给特朗普儿孙,被拒绝?”这样的消息自然出炉。奥巴马女儿的一套户外玩具从白宫搬走,这套玩具距离椭圆形办公厅不远,是奥巴马几乎每天的必经之地。据说,奥巴马一家有意将这套玩具留在白宫给特朗普儿孙玩,但遭特朗普拒绝。

这不是特朗普的第一次拒绝。第一次踏入白宫,他拒绝了现任总统派专机去接的传统,选择乘坐自己的飞机。所谓外交无小事。内交也一样。信号很明确:改弦易辙,而非萧规曹随。

这些把戏,新旧两个第一家庭彼此心知肚明。去年10月5日,米歇尔・奥巴马代表一家基金会宣布向美国国家公园基金会捐款250万美元,用于维护她开辟的白宫菜园。米歇尔称希望未来的“第一家庭”能够珍惜这片菜园,让菜园成为“白宫永恒传统之一”。菜园内设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白宫菜园,2009年由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所建,希望为我们的孩子养出更健康的国家”。在某种意义上,这个菜园是奥巴马的另一个阵地。菜园能否成为“白宫永恒传统之一”,并不是健康是否要提倡的问题,而是奥氏的政治遗产保护与否的问题。这250万美元,是一个强烈的立场。

媒体认为,在离任前的最后日子里,奥巴马“小动作”频频,对环保问题连出“重拳”、就移民注册问题“釜底抽薪”、宣布制裁俄罗斯制造矛盾……一系列举措都明显在针对与其政见相左的特朗普,意在保护自己的政治遗产。自卡特起,多位美国总统都会在任期最后时刻推出所谓“子夜法例”和行政命令,以确保自己的政绩不被继任者轻易。而前白宫顾问威廉・高尔斯顿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政治学教授肯・迈耶都认为,总统通过签署行政命令施行的几乎所有政策,都能被继任者的另一纸行政命令废除。

奥巴马与特朗普首次会晤后,特朗普就明确表示,他想要在医疗保健、移民、减税和创造就业岗位等问题上有所动作。竞选阶段,特朗普誓言要取消奥巴马下达的所有不符合宪法的行政措施、备忘录和行政命令,废除奥巴马的医疗保险计划、减税计划和移民政策。

有国际观察人士指出,美国的体制已经逐渐发展成一种“否决型政治”。在这种模式下,“互相拆台”突出,“边缘政策”盛行,两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斗争而斗争”,整个政体陷入僵局。2016年12月29日,奥巴马针对俄罗斯的驱逐举动,就被认为是给有意改善美俄关系的特朗普制造障碍。由此,“挖坑”说盛行。

拒绝同车、不打招呼,城头变换大王旗

2000年,布什跟克林顿交接,耗费710万美元。2008年小布什与奥巴马的交接被普遍评价为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预算达850万美元。而奥巴马政府此次交接预算将达到2000多万美元。可惜在这个事情上,钱多不一定事好办。

美国大选后的第2天,“最糟糕的总统”奥巴马与“特别没资格当总统”的特朗普白宫会面,两人的尴尬图片刷屏全世界媒体头条。美国行为学专家帕蒂・伍德则根据二人的坐姿和手势,判断奥巴马其实“极度疲惫、放弃和不抱希望”,特朗普则“紧张、严肃甚至惴惴不安”。

新总统的胜出,必然要伴随着对前任的否定和抨击,这导致他们的关系先天不足。1932年的总统交接中,胡佛将罗斯福比喻为“格子衫上的变色龙”,而罗斯福也将胡佛戏称为“小害羞的公鸡”。大选结束后,罗斯福只在1932年11月2日晚上给白宫打了一个自己称为“私人问题”的电话,而且找的人也不是胡佛,而是政府财政部长。电话结束后,胡佛评价罗斯福,“一个不了解情况且目光短浅的人”。次年3月,在前往就职仪式途中,两人在敞篷汽车里毫无交流。

安德鲁・约翰逊总统则干脆缺席了继任者的就职典礼,因为继任者拒绝与他同车。于是,就职典礼举行期间,安德鲁・约翰逊只好待在白宫。

1952年的总统大选中,杜鲁门指责艾森豪威尔没能去揭露麦克阿瑟,且出卖了自己的灵魂。杜鲁门在日记中写到:“艾森豪威尔是假装进行权力交接,而他的策划师们也老是喜欢出诡计,他们是错误的,对我来说,我只想进行一次完整的,成功的权力交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后,无视白宫在圣诞节前的午宴邀请。而就职日当天,艾森豪威尔拒绝和杜鲁门打招呼。

这样的尴尬在多党制国家和地区的政权交接中并不罕见。2015年,阿根廷政权交接成了国际笑柄。西班牙退休国王抵达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准备参加次日举行的马克里就职仪式。而老国王在机场等了近两小时,没人来接,他只好打出租车赴酒店。

特朗普就职典礼范文3

关键词:职业院校;仪式;形态;特点;功能;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4-0007-04

职业院校里的仪式从源头来说,属于人类学仪式的范畴,然而,特定的仪式必然建立在相应的结构基础之上。职业院校的仪式与原始部落和宗教生活中的仪式建立在不同的结构基础之上。正如鲁丝·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指出的“文化是创造它的那些人的人格投射”,职业院校仪式教育也是创造它的职业院校文化风格的投射。笔者将就职业院校仪式教育在形态、特点与功能等方面从道德教育的视角进行分析。

一、职业院校仪式教育的主要形态

职业院校仪式教育基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通过仪式。特纳认为通过仪式是“伴随着每一次地点、状况、社会地位以及年龄的改变而举行的仪式。”[1]其意义隐含在个人顺利通过生命某个重要的关口上。这一类仪式在职业院校里一般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宣誓仪式等形式来呈现。仪式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历程,记录着其成长轨迹。中学生向职业院校学生的转变通过入学仪式来进行,加入政治团体通过宣誓仪式来见证,学业的完成通过毕业典礼来宣布。如毕业典礼作为通过仪式,不仅仅是祝贺学生职业院校的学业圆满完成,更重要的是提醒角色的转变:即将由学校人过渡到社会人,通过仪式将这种转变由抽象变成具象,将行为放大,并且可以感知体验。否则,个人在心理上、社会结构上就难以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周期。仪式到位,人在时空和心理上的过渡才能到位,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党宣誓仪式、颁奖典礼等所代表的一系列职业院校特有的通过仪式,成为整个职业院校的公共文化,并且在高度分工和多样化的时代得以稳定地再生产。

第二类是庆典仪式。庆典是欢乐的仪式,是精神的漫游,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学生都非常需要,因为重大的事件、非凡的成就值得庆贺。此类仪式“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学世界,在这一世界中,每个个人的欢乐与其他人的欢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它被视为一种社会性的游戏形式。这类仪式夹杂着庆祝与典礼两种类型。庆祝倾向于狂欢、娱乐、游戏,而典礼则倾向于庄重、严肃、宏大,有时还具有浓厚的政治意味。不管是在仪式过程还是仪式内容上,更多的时候,庆祝与典礼常常紧密相联。这类仪式在职业院校里一般以校庆、节庆、文艺与体育活动的形式呈现。

第三类是纪念仪式。纪念仪式的原型是祭祀仪式或哀悼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吉礼和凶礼演变而来。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任何对社会的人有重要影响的事物和事件,或任何能够代表或表现这个事物或事件的东西,都会变成仪式态度的对象。”[3]职业院校通常以学校创始人或学校历史上重要人物的生辰、忌日等作为标志,举行纪念仪式,有时还会为职业院校本身或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事件而举行纪念仪式,这种纪念仪式通常以传承职业院校精神教育、传播文化思想、缅怀追思先贤功绩为己任,以激励在校师生。

二、职业院校仪式教育的主要特点

仪式的原生性特点非常丰富,研究者早有共识。荷兰学者扬·斯诺克(Jan A.M.Snoek)曾经列出仪式的特征清单,有22条之多。最有代表性的特点有:打破日常生活节奏,有目的的,重复的,周期性的,规范的,神圣的,象征性、美化、结构化的……[4]这些特点在不同的仪式中部分或者全部体现出来。但在职业院校的仪式中,仪式的特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

第一是主旨内涵的教育性、文化性特点。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认为“文化与教育虽然不是一件事,但却无法分割。”[5]学校是有史以来,除家庭以外最重要的社会化的主体。职业院校的仪式是属于教育和为了教育的。作为教育的手段,职业院校的仪式从主旨与内涵上更加注重教育性与文化性。在仪式中传递价值观、在仪式中传承文化特质。如开学典礼就是一次再社会化的过程——在特殊的时空里,对中学时代的生活及其观念进行弱化处理,给予一个更加积极的,更令人期待的职业院校学生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让新生相信并依赖职业院校学生生活对人生将更有意义。在仪式中职业院校的校训会被告知,职业院校的精英人物的代表会亮相,职业院校的文化精髓会被反复强调。毕业典礼上,通常以感恩教育、职业院校文化的弘扬、社会责任的承担为主题,通过标语、致辞等载体去体现。教育是文化的实现途径,而仪式则扮演实现手段的角色,而且更符合“隐性课程”的特点。

第二是教育形式的规模化、工业化特点。仪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参与者一般是学生群体而非个体。从数量上说,群体通常以班级、年级或学生全体为单位,从群体属性上讲,通常以同侪群体或特殊身分群体的形态出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万人,具有规模性特点。职业院校仪式教育的组织者希望通过大规模的学生集聚,对参与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希望产生普遍的教育成效,在组织目标上追求统一行动,具有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学生如同仪式这个流水线上的产品,教育理念被批量传播与生产,或完全按照组织者的意图进行思想植入。职业院校通常把庆典仪式视为设计、策划、管理和协调学校大型活动的重要因素。通过仪式,可以密切学生自身与社会的联系,以促进社会礼仪、强化公共意识。

第三是建构特征的表演性、象征性特点。“仪式行为是非实用、非常态的表现,而与这种表现性特征相应的,则是仪式行为的表演性特征”。[6]格尔茨认为,仪式涉及生活准则及世界观,“完全公开的仪式”可称为“文化表演”。[7]职业院校的仪式显然不是以个人主义的姿态出现,仪式行为被设计好、程式化、标准化,在操作的过程中,呈现“非反思性”特征——照要求做即可,不需要问为什么,所以行为本身只是表演。仪式是一种借助符号系统建构的象征文化,仪式中的符号充满着象征意味。如升旗仪式中,国旗就是民族国家的象征,宣誓仪式中举手握拳就是承诺的象征,学位授予仪式中“拨穗礼”的完成就是学业圆满的象征,庆典仪式中的席卡及其位置就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学校仪式把抽象的观念转换为具体的象征符号,通过文化再生产的方式来完成对国家观念、教育理想、人文精神、伦理道德等的传递。

第四是规律呈现的例行性、周期性特点。职业院校的仪式始终按照生活的时序来进行。九月的开学仪式(还有伴随着军训有关的仪式),十月的国庆,十二月的一二·九纪念,五月的五四青年节,六月的毕业典礼,七月党的生日,再加上学校的校庆,创办人的生辰或忌日纪念,春秋季运动会相关仪式等等,仪式的规律常常与这些标志性的日子保持同步。利奇把仪式看作“人类基本生存技术”,[8]认为仪式行为的持久重复性意义在于可以将知识与信息多次重复地发出去。保罗·康纳顿则认为周期性的仪式可以用来加强集体记忆。职业院校的仪式一般以年为周期,稍长的以五年、十年为周期(比如校庆),稍短的以月或周为周期(比如升旗仪式),呈现出例行化的特点。有些仪式甚至被制度化,不可或缺,如果缺少了被视为不正常或不圆满,比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就不是可有可无的。

正如仪式本身含义的多元与形态的多样一样,显然,以上所述的特点并非职业院校的仪式的全部,但包括了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作为职业院校的仪式,这些特点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因为它要为教育服务,但如果从道德的角度来审视,则可能产生伦理层面的质疑。

三、职业院校仪式教育的主要功能

提到仪式的功能,无论如何,涂尔干的群体团结功能观,马林诺夫斯满足个体需求的制度功能观,布朗的对社会产生制衡的“结构―功能”理论以及道格拉斯的“产生与复制社会关系”理论等等都是不能回避的研究起点。只不过,在一个以教育为旨归的领域里审视仪式的功能,更要注重从形态看功能、从特点看功能,才不至于目标涣散。

第一是身份认同、组织凝聚功能。职业院校学生常常面临着社会角色的分配与转变。根纳普认为:“在任何社会中,个体的生命都是从一个年龄阶段到另一个年龄阶段,从一种职业群体到另一种职业群体的系列通过……这些事件的每一个都有典礼,典礼的基本目的就是使个体能够从一个明确的社会地位到达另一个界定同样十分明确的社会地位。”[9]人的社会地位变化容易产生认同危机,而各种“通过仪式”的功能便在于减少这种危机的影响以保持心理、情感与思想上的平衡。入学伊始要面临中学生到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份转变,求学过程中可能会有政治面貌的转变,毕业时面临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仪式帮助学生解决身份认同危机,并帮助学生修正目标或者重新确立目标。其实职业院校学生并不缺少信仰,也不缺少价值观,而缺少把信仰和价值观合理综合的结构性网络,仪式则可以提供架构这个网络的可能性。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把民族国家看成“想象的共同体”,其实仪式也可以被视为一个临时性的想象的共同体。说它是想象的,那是因为其成员之间互相并不了解,甚至并不相识,然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团体归属与身份认同的意识,认同背景下的德育,是德育实现的前提。合理的认同应该强调的是“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如果只注意到自我是群体中的一员,没有分辨出自我与他者的区别,这种认同是迷失自我的认同,是服从、盲从。值得注意的是,职业院校的仪式有时会陷入这样的道德悖论中——过于强调“认同的同一性”,但忽略了“对认同差异性”[10]的自觉保持。

第二是道德教化、价值认同功能。无论是道德生活还是道德教育,其功能之一就是学会思考重要的问题——生活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仪式作为道德生活的一部分、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仪式强调秩序、伦理,强调共享价值观。仪式中的“礼”指向道德的维度。仪式不仅为个体行为提供道德约束,还为群体提供共同的道德目标和价值基础。仪式中充满着礼节、礼貌,散发着伦理、秩序的意味。纵览中国传统礼仪的历史变迁,“礼”和“仪”不可分割。“礼”具有伦理、道德的意味,大至政治、军事,小至衣冠陈设,无不有礼。仰天俯地,待人接物,言谈举止,无不有仪。所以,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礼仪是蕴含伦理学意义的“仪”,仪式是表现道德的载体,是道德的表现形式。仪式是“礼”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礼”之外的东西。仪式作为教育手段,其功能在于促使“精神的引导”。不论是“神道设教”,还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都强调精神层面的作用。区别在于是对神灵还是对祖先。孔子更是对祭礼赋予了道德、伦理的内涵,成为教化的手段。博尔诺夫认为人是一种需要外力推动的屡教不改的有惰性的生物,这种外力可以是唤醒,可以是告诫,还可以是号召。仪式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可以唤醒沉睡在学生心灵深处的道德意识,可以通过告诫进行道德纠偏,可以通过号召产生道德激励的效果。如果把集合在一起的学生比作一堆码好的但无法粘合的砖块,那么仪式恰如粘合剂,它创造了人为的关系可能,感到人际的存在;创造了人为的团结,感受到理想主义状态;创造了一种机制,确保力量被集中、价值被认同。只有仪式情境与学生自我认同越协调,仪式的教育效果才越好。

第三是历史传承、文化传播功能。文化是共享的、文化是习得的,[11]文化的代际过程被称为濡化(enculturation)。职业院校仪式教育部分地承担了这个功能。特别是周期性的纪念仪式、庆典仪式对历史的回忆发挥了“存储和解释”[12]的功能,历史与文化在重演和想象中再现,在集体的记忆中得以分享与强化,否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高等教育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与社会紧密相联,正如克拉克·克尔所说的那样:“高等教育既不能回避历史,社会的历史也不能回避高等教育。”[13]职业院校向仪式的参与者提供的不仅“是什么”的客观事实,还提供“应该是什么”的价值判断。纪念仪式把职业院校的历史掌故、人物传奇融入其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庆典仪式上,职业院校的徽标向每个人无声地进行提醒,我们共有一个身份,有共同的责任。毕业典礼上,校长的致辞一定不会忘记叮嘱即将离校的学子把母校的精神发扬光大。仪式就是这样创造了一个把学生与职业院校、历史与文化紧密缠绕的场域,把有关过去的意象和记忆通过仪式操演来传达和维持。而纪念仪式在历史传承、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大。通过仪式活动,职业院校将学生置于一个或生动活泼或庄重严肃的文化情境中熏陶。

第四是情绪体验、情感升华功能。仪式常常会创造不同的情绪体验。有时受伟大理念的感召会让人产生难以名状的激越感,有时受严峻的现实问题的压迫产生沉重的忧患感,有时受庆典仪式中的狂欢氛围传染产生忘乎所以的宣泄感,有时受哀悼仪式里低缓音乐的影响产生感同身受的悲戚感。聚集成群的人,感情与思想被凝聚和统一,很容易造成个体个性的消失,形成一种集体心理,集体心理在仪式行为的巧妙引导下,会表现出英雄主义、献身精神或最崇高的美德,这就是勒庞称之为的“群体的道德”[14]。群体会比孤立的个人更能表现出这些品质。仪式创造出来的“高峰体验”或“超验”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经历的,在独自一人的生命历程中也是难以形成的。正是在超越日常的仪式中,在巨大人群形成的“情绪场”中,这样的心理感受才会显得与平素不同。仪式不仅能创造像涂尔干所说的“集体欢腾”(collective effervescence),还能创造各式各样的情绪。如庆典仪式不仅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认同欲、表现欲、参与欲),而且还起到了宣泄离心的作用(宣泄紧张情绪,产生稳定因素)。[15]另外,仪式环境殊的色调、标语、音乐、装饰、布局、空间位置等都有助于孕育特殊的情绪,身处其间必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所以仪式不仅给人以表达情绪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人获得平常无法获得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升华,职业院校的仪式就是通过创设情感体验的方式来引进精神熏陶和道德教育的。

显然,仪式是一种充满着智力、情感、道德、意义的形式。仪式的理想功能当然是能够把价值和意义赋予操演者的生活。但事实上,这种想法过于理想化,也是对仪式的苛求。因为,事实上仪式不仅存在着正功能,在操演不当的情况下,还存在着负能量。仪式所能承担的道德教育的影响是有限的,但问题是,在目前的职业院校,仪式的功能还远没能充分实现,与人们期待的效果还有很大的偏差,甚至,以道德教育为目的的仪式还有不道德或反道德的情况存在。

参考文献:

[1]【英】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黄剑波,柳博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美】特纳.庆典[M].方永德,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3]【英】布朗.原始社会结构与功能[M].丁国勇,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4]王霄冰.仪式与信仰:当代文化人类学新视野[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5]【德】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彭富春,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

[6]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J].广西民族研究,2003(2).

[7]【美】格尔茨.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8]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根纳普.通过仪礼(第一章)[J].民俗研究,2008(1).

[10]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1]【美】哈维兰.文化人类学[M].瞿铁鹏,张钰,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12]【法】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2.

[13]【美】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特朗普就职典礼范文4

美国地产大王唐纳德・特朗普善于创造财富,除了旗下众多房地产外,他还有个无法用账面价值体现的珍宝――女儿伊凡卡・特朗普。她是商业杂志和时尚杂志最喜欢的封面模特之一,目前是特朗普集团房地产开发与收购业务的副总裁。她设计的同名珠宝品牌也在麦迪逊大街的“伊凡卡・特朗普”旗舰店热卖。

这样一个年轻、貌美,家境显赫的女强人,归属问题自然受人瞩目。今年7月,她和同为房地产大鳄查尔斯・库什纳的儿子、《纽约观察报》的年轻老板贾尔德・库什纳订婚。

这桩婚事让伊凡卡备感幸福,也让她的父亲颇为满意:“贾尔德是哈佛的高才生,伊凡卡是沃顿学子,两个聪明的孩子走到一起,我很开心。”据报道,他们的婚礼将于今年秋天在棕榈滩的某个特朗普乡村俱乐部举行。

王冠上的珍珠

“我既非父亲的翻版,也不是他的随从。他为家业创下了伟大的品牌价值,我要做的则是将它带入更高境界。”

2007年10月的美国版《BAZAAR》的封面可以完美诠释伊凡卡的身份:她穿着热辣的连体短装,踩着12厘米的黑色高跟鞋,站在自家的建筑工地前,手中是巨大的手提钻,眼神自信且笃定,仿佛是在宣告,她所到之处,便是“特朗普”帝国的领地。

“我生下来就知道自己要追随父亲的脚步。”实际上,她进入青春期时就比80%的男同学要高出许多,高中时离异的父母又决定不给她额外的零用钱,所以她的第一份工作是16岁那年给《Seventeen》杂志拍封面,随后给Versace、Thierry Mugler走秀,还出现在Tommy Hilflger、Boss的广告上。但成为最好的房地产开发商才是她真正的梦想。

一切并没有那么理所当然,因为父亲比任何人都信奉实用哲学。“与其在父亲公司挂个头衔,做些平庸的工作,不如先积累经验。”以全A的成绩从沃顿商学院毕业之后,伊凡卡去了福里斯特城合伙公司担任零售拓展部的项目经理,了解了房地产行业的各个环节。一年以后,24岁的她坐上了特朗普集团副总裁的职位。她负责的事务包括全球各地房地产项目的评估、前期准备、工程建设以及市场和销售。在这期间,她既要俯瞰全局,还不忘打点细节:“酒店装修、员工制服,甚至是房间浴室里的洗发水,都有我的设计。”

伊凡卡对自己在“特朗普帝国”的位置有着异乎寻常的清醒判断和野心:“我既非父亲的翻版,也不是他的随从。父亲为家业创下了伟大的品牌价值,我要做的则是将它带入更高境界。”在她头脑的蓝图中,特朗普的小旗不仅会插满纽约、美国,还遍布北美以外的世界。

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之一,便是通过媒体进行广泛渗透。父亲用真人秀《学徒》(又名《飞黄腾达》)把媒体推广做到极致,伊凡卡也深谙此道。她谨慎地选择所上的媒体,《GQ》、《名利场》、《福布斯》、《高尔去杂志》……一切以维持家族品牌高端、上流的触觉为中心。她还出现在多种女性时尚杂志封面,包括担任服装设计真人秀《天桥骄子》其中一集的评委。因为“这有助于我们吸引女性顾客”。仔细研究她在电视访谈中的每一句答话,会发现那是对特朗普精准又不失自然的宣传。“我的兴趣不是成为娱乐明星”,所以那些浮华空洞的八卦类杂志和电视节目被她称为“蠢东西”,从不在考虑范围之列。眼下,她掌管着特朗普旗下70多个项目,这不禁让人猜测,相比两个兄弟,她会否有更多的机会登上“特朗普帝国”的王座。

富家女Or工作狂?

“从我懂事起,就知道想要的一切不会从天而降。我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所挣。”

富豪的后代通常有两种选择:躺在钱堆上尽情打滚,或是玩命工作让钱堆升高。伊凡卡选择了后者。她是1981年10月31日的太阳天蝎座,据说那天出生的人都是工作狂。“房地产是我的工作和兴趣所在,它占据了我的白天和黑夜。”伊凡卡每天早上6点起床,行李被频繁地打包,最常出没的场所是办公室、机场和酒店房间。

“从我懂事起,就知道想要的一切不会从天而降。我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所挣。”她在特朗普公园街的那套价值150万美元的住宅是从老爸手里买的,和普通人一样交月供。媒体总爱拿她和帕里斯・希尔顿进行一番比较,她忍不住公开一击:“我们家中的小孩没人是瘾君子,没人开着名车到处胡来,更不会站在桌子上跳舞。”

父亲最享受的一件事,便是看到轻视伊凡卡的人和她打交道过后的惊讶态度。这背后是伊凡卡所付出的无数次努力。“我时常也能感到压力,因为父亲总是高标准、严要求,他不能忍受笨蛋和低级错误。如果你出现大纰漏,他不会用你第二次。”

除了父亲的耳濡目染,母亲伊万娜也是个强硬的女商人。伊万娜曾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奥林匹克滑雪运动员,后来成为模特,并推出自己的珠宝和化妆品牌。伊凡卡记得7岁时和母亲去特朗普城堡,走进大厅,天花板金碧辉煌的无数盏灯牢牢吸引了她的眼神。母亲甚至没有抬头,却向总经理指出“有个灯泡不亮”,便扬长而去。小伊凡卡从此便向往着拥有母亲这般洞察力,最终没有让自己失望。

实用爱情观

用“年收入”,“房产”,“家教”等关键词写就的爱情故事也能成为传世经典。

伊凡卡一直强调,她喜欢“强大”的男性。“他并不一定要财力雄厚,但经济上绝不能一团糟。我对需要父母或者女人供养的帅哥没*趣。”受到强势父亲的熏陶,她有这种审美很正常。之前,伊凡卡有过两段各维持了4年左右的恋情,结束时没有争吵也没有仇恨,“对年轻人而言,如果恋爱关系走到不能让对方快乐的地步,就应降低损失,重新选择”。这听起来颇有项目评估和决策管理的味道。

特朗普就职典礼范文5

关键词:小说教学;人物情节;典型环境;鉴赏能力

现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职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也是一个正在成长阶段中的中职生知识日益增多的必然要求。而对于大多数中职生而言,阅读小说仅仅是了解一下故事梗概而已,至于小说如何精彩,人物如何丰满,也只能说出“好”“不错”等赞颂语,再让他具体分析,则不知从何说起;或者学习了几篇小说,也就只能讲出这几篇小说的特色,让他分析没学过的小说,则束手无策。这就归结于他们没有掌握鉴赏小说的正确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我们在小说教学中,注重教授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能够鉴赏学过的小说,更可以举一反三鉴赏其他小说,长远考虑,对于提高学生鉴赏小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进而逐步提高写作、观察分析事物等能力,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通过这一概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剖析人物、理清情节、分析典型环境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效果很好。

一、剖析人物

人物形象是小说借以表现主题的主要因素。人物塑造的关键是刻画人物性格,鉴赏小说,首先要学会剖析人物性格特征。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概括地介绍,也可以作具体的形象描绘乃至细节描写;既可以写人物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既可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和抒情;既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烘托。

比如《守财奴》中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巴尔扎克运用丰富多彩的细节描写,将这一“守财奴”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授课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葛朗台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如“两讫了”“公平交易”“向我交账”“这交易划得来”等等,完全出自于一个小资产阶级暴发户之口。另外,“得了,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这是他将女儿的继承权骗到手后,情不自禁地欢呼,把自己与女儿的关系看成是一件交易,而一旦交易完成,就迫不及待地撕下了亲情的面纱,其对金钱的占有狂本性裸地表现出来。其次找出有关葛朗台神态的细节描写。如:当葛朗台发现梳妆匣时的神态,“瞪着金子的眼光”;当葛朗台要骗取继承权,而又未骗到手时的神态:“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这段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葛朗台极端贪婪的性格特征。第三,启发学生找到人物动作描写。要抓住动词这个关键,然后把动作与人物的思想联系起来分析。如:看到梳妆匣时运用了“纵”“扑”“撬”等表示动作的动词。这一连串的动作是葛朗台下意识的行为,因为他一看到金子,便要占有金子,所以本能地反应出一连串抢夺金子的动作。通过以上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葛朗台这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

二、理清情节

情节是指小说中体现矛盾冲突、表现人物关系、展示人物性格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它是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是相互依存的,鲜明的人物性格总是依存于生动的、丰富的、真实的情节之中;而人物性格又决定着情节发展的趋向并在其中发展、丰满。同时,情节也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说中,主题思想不能依靠抽象的议论,而是通过具体、生动、有联系的情节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理清情节,有助于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更进一步了解人物性格。

还拿《守财奴》为例,小说开端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女儿的矛盾冲突,接着作者在刻画他爱财如命的性格过程中,描写他与女儿之间冲突的第一个回合:为了占有金子,他不顾女儿的爱情,不顾妻子的病苦,不顾用人的劝说,眼睛里只有金子――梳妆匣。直到听说“太太死过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才放开了梳妆匣。葛朗台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第二个回合是围绕继承权展开的。葛朗台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继承权问题。为了得到继承权,他变得失去了常态,“在女儿面前打哆嗦”;他可以当面撒谎把一个要他命的重大问题,说成区区小事;他同时可以诱以小惠,假意许诺“按月付……大利钱”;他掩盖事实真相,甚至阻止公证人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总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要完成这项交易,就要撒谎,就要欺骗,就要玩弄手段,就要不顾廉耻,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满意足。通过情节的分析,同学们更进一步认清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把握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以及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分析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是指人物成长、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地点、周围的情况、条件和气氛。环境描写服从于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它又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地理风貌等。如《荷花淀》开头就点明了水生嫂劳动的时间和环境。她把院子收拾得很干净,借着月光编席。她坐在那编成的一片席上,就“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此处的劳动场面充满了诗的情调。“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里所写的景物,牵系着水生嫂的情思,情景相生。作者写荷花淀的夜景,写女人月下编席,意为后边情节的展开作铺垫。因为水生嫂等正是出于对祖国美好山河和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毅然送夫参军,保家卫国。

社会环境就是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如《祝福》中那“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年终祝福的气氛,鲁四老爷那阴冷、破旧的书房,柳妈的愚昧迷信,鲁家对寡妇的鄙视,鲁镇人与人之间毫不关心的冷漠关系,构成了一幅当时的社会风俗画。在这风俗画里,无不笼罩着封建礼教的浓重阴影,为悲剧人物祥林嫂设立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典型社会环境,把她一步步逼向生活的尽头。这也使小说中的人物与主题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意义。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以上三方面鉴赏小说后,还应注意启发学生认清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之间的关系。当然,如果对某部小说作全方位的鉴赏,还需从结构、文学语言、艺术表现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分析,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小说的精到之处。

特朗普就职典礼范文6

在惠普前CEO卡莉・菲奥莉娜的自传《勇敢抉择》中,第19章的标题是:你穿的是阿玛尼吗?

菲奥莉娜在书中披露:“记得我来到惠普的第一周,《商业周刊》杂志的编辑带着他的专栏记者来见我。他们前几个月一直在准备关于惠普的一个报道,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惠普都将成为他们的封面故事,大家都建议我和他们谈谈。编辑开口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穿的是阿玛尼吗?’”

卡莉・菲奥莉娜是美国商界的传奇女性,并连续6年获选《财富》杂志“最有权力的商界女性”。那么,她为什么要穿阿玛尼呢?为什么不是“穿普拉达的女魔头?”?菲奥莉娜将这个问题归结为媒体对一位“女CEO”的偏见。她说:“从第一天开始,我就难以逃脱别人给我扣上的‘女CEO卡莉・菲奥莉娜’的帽子……”

不过,乔治・阿玛尼设计的“权力套装”(power suit),的确是CEO的首选服装。华尔街的金融女猎头裔锦声在《怎样准备优秀面试从而成功就职华尔街》一文中,讲述了她的丈夫成功就职华尔街的故事,她写道:“当他来到华尔街面试工作时,他坚持要穿他习惯了的便装,我只好替他拿着西装、领带和皮鞋在美林、摩根与AIG的大厅里等候他,让他在面试之前换上这些‘power suit’。他一边换一边抱怨领带太红,衣服太黑,衬衣领子太硬,皮鞋太亮。结果,他一天下来,三家公司的面试使他轻而易举地得到三份合同:这是内(懂专业)外(形象好)结合的最佳结果。”

好莱坞的“阿玛尼定律”

若干年前,范思哲曾对乔治・阿玛尼说:“乔治,你知道吗,你为优雅高贵但城府世故的女人设计时装,而我却给设计。”

不知道卡莉・菲奥莉娜是否城府世故,也不知道以下女人是否城府世故,但她们绝对优雅高贵,并且都是阿玛尼的忠实拥戴者,她们是:索菲亚・罗兰、苏菲・玛索、莎朗・斯通、朱迪・福斯特、米歇尔・菲佛、朱莉娅・罗伯茨、梅丽尔・斯特里普以及咱们中国的章子怡。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朱迪・福斯特说:“你能确信,穿上它永远没错,它将永远时髦……”

在好莱坞,甚至形成这样一条时尚定律:“如果你不知道该穿什么,就穿阿玛尼吧!”时尚评论家里夫・蔡斯在《奥斯卡完全时尚手册》指出:“虽然阿玛尼的服装在1980年代才进入奥斯卡之夜,1990年的典礼上已经几乎一半人都身着阿玛尼了。90年代的美学――沉稳、成熟、世故――迎来了一个优雅的开端。”

今年2月24日,第7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前一天,贝弗利山庄隆重举行“乔治・阿玛尼幻想世界”时装派对,350多位一线明星前来捧场,包括本界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海伦・米伦、最佳女配角奖提名凯特・布兰切特以及碧昂斯、凯蒂・赫尔姆斯、佩内罗普・克鲁兹、乔治・克鲁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约翰・屈伏塔、阿德里安・布罗迪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格莱美天皇碧昂斯说:“我第一次穿阿玛尼的衣服是在‘Destiny's Child组合’时,当时只有16岁,我们当时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因为我们穿了阿玛尼设计的衣服,这就是女孩的梦想。”

而在次日的奥斯卡之夜,凯特・布兰切特穿的是阿玛尼黑灰色长裙,碧昂斯穿的是阿玛尼白色晚礼服,章子怡穿的是阿玛尼鹅黄色蛋糕裙……好莱坞时尚评论家玛丽・爱丽丝・斯蒂芬森说:“今晚红地毯上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阿玛尼先生。他的衣服几乎装点了今晚的每一位明星。”

男装的式样,女人的尺码

国际名模劳伦・赫顿曾经这样评价乔治・阿玛尼:“在乔治之前,意大利从来没有时装业,意大利只有面料业。”

阿玛尼的第一份职业为米兰的La Rinascente百货商店布置橱窗,但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设计的时装能够进入商店。他的母亲影响了他对时装的好奇与激情,他回忆说:“她的穿着总显得极为高贵,尽管她并不是很有钱。她的思想至少比她那个年代提前了二十年。”

1975年7月,38岁的阿玛尼和他的朋友Sergio Galeotti投资1万美元,在米兰成立了以阿玛尼名字命名的时装公司。在一间14平方米的工作室里,阿玛尼创作完成了1976年的春夏时装。进入80年代,随着阿玛尼设计的“权力套装”(power suit)出现在电影《美国舞男》以来,使以米兰为中心的意大利时装的进入最辉煌的时代。1982年,阿玛尼成为继法国的克里斯汀・迪奥之后的第二位入选“《时代周刊》风云人物”的时装设计师。

阿玛尼的处女作是一件给女人穿的夹克衫,他创造的经典风格是:男装的式样、女人的尺码。他遵循三条原则是:一,去掉任何不必要的东西;二,注重舒适;三,最华丽的东西实际上是最简单的。他认为:“服装可以设计成让人感觉内在奢华高贵的,但是外表看来却很简洁的。不是说奢华就一定要和夸张联系在一起,当一个人开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充满热情却没有经验,有时候就会表现得比较夸张一点。越简单的东西,可以做得越精致。穿衣服,不能喧宾夺主,衣服后面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阿玛尼帝国

阿玛尼不只是属于CEO和电影明星们的,他属于每一个追求优雅的女人和男人。阿玛尼帝国有高不可攀的Armani Prive高级定制时装系列;有面向白领阶层的Giorgio Armani、Emporio Armani、Armani Collezioni套装系列;也有给酷一代设计的A/X Armani Exchange休闲装系列、AJ Armani Jeans牛仔装系列。……巴黎的品牌分析师弗朗索瓦丝・波马尔说:“阿玛尼成功地让品牌大众化,但同时仍能保持它的高身份。”

除了时装,阿玛尼还有女士香水Armani Sensi、男士香水Armani Mania,甚至还开发了巧克力糖果Armani Dolci、家居用品Armani Casa、花店Armani Fiori、酒店Armani Hotel。他甚至还为奔驰设计过轿车,在2004年9月举行的巴黎车展上,阿玛尼设计的奔驰CLK敞篷跑车首次亮相,全球限量发行1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