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设计范例6篇

瓢虫设计

瓢虫设计范文1

摘要:

以华北棉田3种常见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为对象,依次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棉蚜密度对瓢虫种间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室内条件下,随着棉蚜密度的上升,一种瓢虫幼虫对另一种瓢虫卵的捕食量呈下降趋势。与不提供棉蚜的对照相比,提供20、200头棉蚜的处理的捕食量分别平均降低56.5%、92.6%。田间罩笼试验显示出了相似规律,每株蚜量为50、200头时,捕食量较对照(没有棉蚜)平均降低42.0%、56.9%。结果表明,猎物棉蚜的存在能有效降低3种瓢虫之间的集团内捕食作用;棉蚜密度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

关键词:

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七星瓢虫;棉蚜;猎物;集团内捕食作用

捕食性瓢虫是一类重要的天敌资源,能取食蚜虫、粉虱等多种农作物害虫,时常也会捕食其他种类的瓢虫或其他类型的天敌[1,2]。这种共享同一猎物资源的两种天敌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的现象,叫做集团内捕食作用(intraguildpredation,IGP)[3,4]。IGP的存在可能会削弱生态系统中天敌的控害功能,导致害虫种群的上升[4,5]。因此,研究天敌种间IGP及其影响因素,可为今后协调利用农田中的多种天敌、提升系统的生物防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捕食性瓢虫的IGP广泛存在,而且生态效应明显[6]。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Pallas)曾作为重要的天敌资源被欧美等地相继引进与释放应用[7]。但由于异色瓢虫集团内捕食能力强,严重威胁了本地其他瓢虫种类的生存;随着其种群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与扩散,造成的生态影响不断扩大[8-10]。影响瓢虫IGP的因素众多,其中不同种类瓢虫的相对体型大小[7,11]、化学防御[12,13]、集团外猎物密度[1,2,14]、寄主植物结构[15]和栖境复杂程度[7]等因素都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集团外猎物的有无和密度往往可显著影响IGP的强度[16-19]。在集团外猎物缺乏的情况下,IGP常成为瓢虫种间关系的主要形式[20]。异色瓢虫、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L.和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是我国华北棉田3种常见捕食性天敌。前期研究证实,上述3种瓢虫种间存在着IGP现象[21]。本试验分别于室内和田间,比较研究不同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密度条件下3种瓢虫之间的IGP,以期了解瓢虫IGP对集团外猎物密度的响应程度。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虫源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的成虫均采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廊坊科研中试基地试验麦田(E116°36′7′′,N39°30′31′′)。带回室内后,将各种瓢虫分别置于普通保鲜盒(长×宽×高=20×13×8.5cm3)中饲养,提供足量豌豆蚜Acyrthosiphonpisum(Harris),每天更换1次。饲养成虫及高龄幼虫时,保鲜盒上覆盖脱脂棉质纱布,防止个体逃逸并保证通气性;饲养体型较小的低龄幼虫时,覆盖120目的细纱布。瓢虫进入成虫期后,将滤纸折叠成的产卵片放入饲养盒,供其产卵;每天收集产卵片上的瓢虫卵块,放在4℃冰箱中备用。养虫室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65%~75%,光周期为16L:8D。供试棉蚜直接采自于廊坊基地棉田。

1.2室内试验设6个捕食者-猎物组合,分别为异色瓢虫幼虫-龟纹瓢虫卵、异色瓢虫幼虫-七星瓢虫卵、龟纹瓢虫幼虫-异色瓢虫卵、龟纹瓢虫幼虫-七星瓢虫卵、七星瓢虫幼虫-异色瓢虫卵,以及七星瓢虫幼虫-龟纹瓢虫卵。同时,提供不同密度棉蚜作为集团外猎物。试验过程中,在直径15cm的塑料培养皿中,首先放入一种瓢虫的卵200粒(猎物)、另一种瓢虫的4龄初幼虫1头(捕食者)以及一定密度(0、20或200头)的棉蚜4龄若蚜(集团外猎物),再放入一个湿润的脱脂棉球以保持环境湿度,放置后迅速盖好培养皿。24h后,查看瓢虫幼虫的存活情况以及对另一种瓢虫卵的捕食情况。试验前,供试瓢虫幼虫饥饿12h。每个组合重复10次。

1.3田间罩笼试验不同瓢虫幼虫-瓢虫卵的组合设置同室内试验。在棉花蕾期,调查棉株上的棉蚜密度,利用小毛笔逐株剔除多余棉蚜个体以及其他节肢动物,设置单株棉蚜数量0、50和200头3个处理。每株棉花接入一种瓢虫4龄初期幼虫1头以及另一种瓢虫卵100粒(用昆虫针将带有卵的产卵片固定在棉花顶端完全展开叶上),并迅速用80目网袋(长×宽=45×20cm2)将单株棉花罩上。24h后,查看瓢虫幼虫的存活情况以及对另一种瓢虫卵的捕食情况。供试瓢虫幼虫饥饿12h后用于试验。每个组合重复30次。

1.4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过程中瓢虫幼虫出现死亡的处理组,不列入统计分析。在室内和田间,比较不同棉蚜密度下瓢虫捕食量的差异时,先对数据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ROCANOVA),统计量用F值表示;如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进行非参数检验(PROCNPAR1WAY),统计量用χ2表示;不同处理间的多重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NK)法。两组数据间单独比较时,符合正态分布则进行T检验(PROCTTEST),统计量为t值;若不符合正态分布进行非参数检验(PROCNPAR1WAY),统计量用χ2表示。所有数据均使用SAS9.3软件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室内瓢虫集团内捕食在不提供棉蚜猎物的处理中,3种供试瓢虫之间存在明显的IGP。其中,异色瓢虫幼虫对龟纹瓢虫卵的捕食量最大,24h平均达132.0粒;捕食量最少的组合是龟纹瓢虫幼虫对异色瓢虫卵,平均为13.4粒。

2.2田间瓢虫集团内捕食七星瓢虫幼虫-异色瓢虫卵、异色瓢虫幼虫-七星瓢虫卵、龟纹瓢虫幼虫-七星瓢虫卵和七星瓢虫幼虫-龟纹瓢虫卵组合中,随着棉蚜数量从每株0头增加至50、200头。

3讨论

天敌引进与释放后是否能与本地天敌协同控害,从而增强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一直是生物防治研究的热点问题[5]。异色瓢虫原产亚洲,是其农田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捕食性瓢虫[22],也被全球多地作为生物防治因子引进与释放[7],但后来发现它能对其他种类瓢虫进行集团内捕食,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23-25]。Snyder等[24]发现将本地瓢虫横斑瓢虫CoccinellatransversoguttataFaldermann、集栖瓢虫Hippodamiaconvergens与引入种异色瓢虫置于同一空间时,本地瓢虫常沦为集团内捕食猎物,异色瓢虫在捕食行为中占绝对优势。而在与七星瓢虫的对峙中,异色瓢虫也更具攻击性,甚至能影响七星瓢虫的种群丰富度[26]。王甦等[27]的研究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在原产地比其他本地种龟纹瓢虫和多异瓢虫拥有更加强大的定殖扩散能力,对其他两种瓢虫种群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在本试验中,异色瓢虫同样表现出很强的集团内捕食能力,室内24h对龟纹瓢虫卵、七星瓢虫卵的平均捕食量分别达132.0、78.2头,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集团外猎物密度对IGP发生的强度和稳定性常起到决定性作用[28]。

瓢虫设计范文2

关键词 异色瓢虫;小麦穗蚜;控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41-01

小麦蚜虫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小麦抽穗后多集中在上部叶片和穗部刺吸危害,并排泄蜜露,影响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籽粒瘪瘦、千粒重下降,引起严重减产[1-2]。2012年穗蚜在全国大部冬麦区严重发生,小麦抽穗后,前期叶片及茎秆上蚜量大,穗上蚜量小,且60%为有翅蚜,由于抽穗灌浆期温湿条件适宜麦长管蚜及禾缢管蚜的发生,穗期蚜虫在短期内暴发,4月27日,蚜虫开始进入始盛期,水肥条件好的麦田发生重,平均百株5 600头,百穗600头,最高百株25 000头,百穗1 300头,导致穗部干枯,减产40%以上,严重的达60%以上。对蚜虫的防治,常规多采用吡虫啉、啶虫脒、菊酯类农药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由于抗药性的产生及农药残留,严重影响防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且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异色瓢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以捕食蚜虫为主的捕食性天敌,随着现代绿色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其在农业生物防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并被广泛应用于田间。镇平县植保植检站自2013年以来,开展人工释放异色瓢虫控制蚜虫研究,旨在探索害虫可持续治理新途径,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选在镇平县贾宋镇下户杨村连片种植的麦田内,中等肥力,管理水平一致。供试小麦品种为富麦2008。试验药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江苏利民农化),用量600 g/hm2;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郑州爱力生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用量450 mL/hm2。试验材料为异色瓢虫(1~2龄幼虫),由中国农科院动物研究提供(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每个包装(一次性口杯)有瓢虫约500头。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释放区、化防区和对照区,面积分别为1.87、1.00、0.33 hm2,对照区设在释放区和化防区之间,兼作隔离带。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待病害达防治指标时,喷施杀菌剂。

1.3 试验方法

在穗蚜发生始期(4月24日)释放瓢虫时,在田间打开口杯封口,把其中的小纸片连同上面的异色瓢虫幼虫均匀地放在释放区的小麦上,留存在口杯上的瓢虫同时抖落在麦田上,释放1.5万头/hm2 [3-4]。

4月25日在化防区用12.5%烯唑醇600 g/hm2+2.5%高效氯氟氰菊酯450 mL/hm2,用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喷药液450 kg/hm2。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分别在释放区、化防区和对照区的中心随机选取30个点编号挂牌,每点为1 m的垄行。在处理前和试验后1、3、5、10、30 d,分别调查每个试验点的蚜虫数量和异色瓢虫的数量(卵、幼虫、成虫分别记录),做好记录,计算防效[5-6]。

小麦收获前5月29日,在释放区、化防区和对照区分别采取5点取样,每点1 m2,收割后测产。

1.5 试验期间气候条件

4月23日晚大雨,4月24日下午释放瓢虫并有阵雨,5月11―13日有1次冷空气并有阵雨,5月30日有1次降雨。

2 结果与分析

2.3 产量

释放区、化防区、对照区小麦产量分别为5 401.5、5 602.5、4 902.0 kg/hm2,释放区与化防区较对照区增产率分别为10.2%和14.3%。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释放瓢虫1.5万头/hm2对蚜虫控制效果较好、持效性强,5 d后防效达103.7%,10 d后防效仍达183.7%。释放异色瓢虫应在蚜虫发生始期,尽量避开阴雨天气,以提高其成活率。化学防治蚜虫即效性强,但持效期短,同时杀死益虫。释放区释放瓢虫后5~10 d防效最好,10 d瓢虫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区。异色瓢虫控制蚜虫,可作为一项绿色防控技术在无公害产品生产区大力推广应用[7]。

4 参考文献

[1] 袁荣才,于明,文贵柱.应用异色瓢虫防治蚜虫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1994(1):30-32.

[2] 马菲,杨瑞生,高德三.果园蚜虫的发生及应用异色瓢虫控蚜[J].辽宁农业科学,2005(2):37-39.

[3] 薛志成.瓢虫防治蚜虫效果好[J].中国棉花,2001,28(8):42.

[4] 孙兴全,何继龙,叶文娟.利用异色瓢虫幼虫防治草莓上蚜虫的初步试验[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4(1):77-78.

[5] 王,张润志,张帆.异色瓢虫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9):195-204.

瓢虫设计范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17-02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学节奏的把握是否准确。如果教学的节奏调控得当,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相得益彰,甚至是达到和谐共鸣,那么,教学效率也就一定高。教学节奏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对于课堂教学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公开课、教学比赛的作用更为突出,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

一堂好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应该有怎样的节奏呢?现笔者结合自己参加教学比赛的大班科学活动《会爬杆的小瓢虫》中获得的启发,谈谈对教学节奏的一些思考。

教学信息:

(一)观察小瓢虫爬杆子的有趣现象

1.出示瓢虫和爬杆,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谁?它在哪儿?如果我把杆子轻轻倒过来,你们猜猜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2.请幼儿观察小瓢虫爬杆子的有趣现象。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杆子轻轻倒过来,小瓢虫就沿着杆子往上爬?有什么秘密吗?

(二)幼儿自由玩“会爬杆的小瓢虫”

师:你们肯定很想和小爬虫玩一玩,现在就请三个小朋友一组,一边玩一边想,待会儿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师指导幼儿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小瓢虫要回家了,请你们把它送到我这里来。

(三)启发学生发现小瓢虫和杆子的秘密

交流:1.你们发现了什么?(杆子里有水)有水就可以让小瓢虫沿着杆子往上爬吗?我这儿就有一根装满水的杆子,请你上来试一试。

2.杆子里还有什么呢?(铁丝)因为有了铁丝小瓢虫不会从杆子上掉下来,是什么原因让有铁丝的小瓢虫不掉下来呢?磁铁带着小瓢虫在水里向下爬很方便,怎么才能让磁铁带着瓢虫在水里向上爬呢?

启发:如果让磁铁在水里能够浮起来,我们的小瓢虫是不是可以向上爬?

(四)探索怎样让磁铁浮起来

1.首先来想一想,有什么材料可以帮助磁铁浮起来?

师: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小科学家。我给你们准备了海绵、木块、泡沫、塑料片、磁铁,一会儿三个人一组去试一试。在试一试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们注意把上面的小皮筋轻轻拉出来就可以把磁铁卡在上面了。

操作(师指导幼儿把两个磁铁分别绑在材料的两边)。

交流:你的磁铁浮起来了吗?是什么材料帮助了它?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小结:材料不一样,浮力也不一样。原来泡沫和木片可以让磁铁浮起来。

2.尝试让小瓢虫向上爬。

师:现在请你们把浮起来的磁铁放到这些玻璃瓶中,看看能不能真的带动小瓢虫向上爬。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请幼儿代表送磁铁,教师分别试验,幼儿观察)。

师:你成功了吗?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小结:泡沫帮助下的磁铁让小瓢虫往上爬,木头虽然能帮助磁铁浮起来可是力量不够大,所以小瓢虫只能停在原地不动了。

结语:你们肯定都想做个成功的实验吧,好,赶紧来做一个吧!

思考一:把握好教学节奏,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其实在设计活动时,我们就要开始换位思考,即从孩子兴趣与需求出发,而不仅仅从“我想怎么教”来设计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能敏感地觉察到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否则幼儿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讲得再好也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反之,积极的情绪会为优化活动氛围、形成良好的教学节奏打下基础。活动第二部分中的难点是:1.杆子里还有什么可以让小瓢虫不会从杆子上掉下来呢?什么东西可以帮助有铁丝的小瓢虫不掉下来呢?2.磁铁带着小瓢虫在水里向下爬很方便,怎么才能让磁铁带着小瓢虫在水里向上爬呢?3.启发:如果让磁铁在水里能够浮起来,小瓢虫是不是可以向上爬?。那么,怎样让幼儿发现其中的奥秘呢?在设计活动时笔者就考虑到如果孩子答不出来教师是不是就会出现反复纠结的情况,因此,设计了几种提问启发的方式,避免出现教师反复提同一个问题而幼儿又回答不出的情况。教师适当而缓慢的提醒可以让活动更流畅。

思考二:把握好指导节奏,避免发生“有教无学”的现象。教师应把开展科学活动看成是传递的过程而不是建构的过程,要遵循《指南》中“引导幼儿发展的规律性原则,以发展的趋势去关注幼儿小步递进的过程,使幼儿的认识从幼稚到逐步成熟、从不完善的理解到逐步接近正确的认识”。在试教环节,笔者没有留给幼儿更多思考、探索的时间,而是想以一连串的提问达到教学目标,也没有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产生了急于求成的错误思想,违背了幼儿发展的规律。经过反思,笔者认为活动中应创设宽松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和支持幼儿去探索、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活动中,幼儿有了“错误的”想法,就会出现“矛盾”,而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幼儿学会解决矛盾,使幼儿产生正确的认识,这才是教学任务的“水到渠成”。如果我们急于给幼儿灌输成人认为“正确的”方法或观点,很多时候幼儿只是被我们“教会”了,并没有真正内化和理解知识,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没有真正达成。

思考三:要把握好指导的节奏,让幼儿“吃得饱,吃得好”。一堂科学活动课的知识量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应以幼儿能够接受、消化为限度。过饱容易使幼儿消化不良,过少容易使幼儿产生饥饿感,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对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分配,遵循“主多次少”的原则,在重点和难点内容上多花时间,强化知识内容,在次要内容上少花时间,弱化知识,才能把握好教学节奏,让幼儿慢慢地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笔者认为,在活动开始前,教师最好先在头脑中过一过活动的过程,度量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应对活动中的突变;在教学中应把握舒缓而轻松的原则,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知识,如出示幼儿喜欢但又没玩过的“会爬杆的瓢虫”玩具;在教学重点难点时应从容些(如何利用各种材料让磁铁浮起来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尽量给足幼儿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及空间,不要催促,这样才能为幼儿下一步制作玩具提供可能。

思考四:要把握好指导的节奏,还需要教师“声”“神”并茂。在试教环节时笔者的导师就指出笔者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于激情,让听课的人觉得过于夸张,神经一直绷得很紧。对此,笔者找出了原因所在:语调过高和语速过快。在整个科学活动中,笔者的声音一直偏于高亢尖利,没有轻重缓急,分不出重点和要点,对于幼儿来说,听的时间长了,很容易疲劳。同时,过快的语速也导致幼儿在活动中不能听清教师的提问和要求。反思到此,笔者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语调和语速,让课堂活动能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一步步展开。例如,幼儿操作前的教学组织,说话的速度和语气可缓一些,“今天老师请来了谁?它在哪儿?如果我把杆子轻轻倒过来,猜猜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这样的适当停顿能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而操作后的提问,语调可重一点,以便引起幼儿的注意,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杆子轻轻倒过来,小瓢虫就沿着杆子往上爬?有什么秘密吗?”这些着重强调的提问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来解决重点问题。

当然,教师不同的神态(或庄重、或幽默、或恬静、或豪放等)也可能引起幼儿不同的心理节奏,而不同的心理节奏,又势必会影响幼儿探究知识的节奏。例如,活动中的第二部分“有水就可以让小瓢虫沿着杆子往上爬吗?我这儿就有一根装满水的杆子,请你上来试一试。”这时教师如果是带着充满疑惑的表情,就更能促使幼儿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

瓢虫设计范文4

1.会认“棉花”“生病”等12个词语,会写生字“别”。

2.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读好对话。

3.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4.初步体会“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读好对话。

2.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3.学习并积累ABAB式词语。

4.了解不同益虫益鸟的作用。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

1. 制作PPT课件。

2. 制作角色头饰。

3. 第一课时复习。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情境导入课文。

2. 书写课题,强调“花”字的笔顺和“姑娘”的读音。齐读课题。

二、复习词语

1.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3. 师生评议。

4. 重点强调多音字和后鼻音。

三、回顾上节课课文内容

1. 回顾了解棉花姑娘的状况。

2. 体会棉花姑娘迫切的心情。

3.分角色读燕子、啄木鸟、青蛙与棉花姑娘的对话。

4.总结三位小医生的不同能力。

5.读好对话的语气,师生评议。

6.学写生字“别”,注意笔顺、占格、间架结构,笔画的穿插。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握笔姿势。

7.评议展示学生写的字。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 学习七星瓢虫与棉花姑娘的对话,体会“惊奇”。

2. 学习棉花姑娘说的语气,读好问句,指名学生读。评议。

3. 学习七星瓢虫所说的话,感受它的心理,体会感情。

4. 认识七星瓢虫,观察图画,介绍七星瓢虫的相关知识。

5. 课文内容小结。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 读课文,说说棉花姑娘现在的样子。

2. 体会ABAB式词语的表达效果,拓展ABAB式词语,学生举手说一说类似的词语。

3. 体会棉花姑娘的喜悦和感激。

4. 练习说话:棉花姑娘会笑着对七星瓢虫说什么。

5. 师小结。

六、分角色读课文

1.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画出不同角色的对话,自由练习读。

2. 选择角色,分发佩戴头饰。

3. 分角色表演读。

4. 总结不同益虫益鸟的不同作用。

八、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益虫益鸟呢?

2.完成课后练习。

 

 

附:板书设计

              

    19. 棉花姑娘

 

七星瓢虫

生病了——————笑了

瓢虫设计范文5

活动名称:藏藏画

活动领域:艺术

适合年龄段:5—6岁

活动目标:

1、巧妙构思并设计制作有趣的画,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2、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体验采用多种创作方式创作美术作品的乐趣。

活动准备:水彩笔、素描纸、刻刀、双面胶、剪刀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他叫七七,不过它可不是我们人类,而是没有翅膀的七星瓢虫,这不,他来了……

(翻开隐藏式范画七七,因未打开隐藏页,幼儿并未发现)大家看到了吗?(翻开隐藏页)原来他的翅膀在这里,想知道七七的翅膀是怎么长出来的吗?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进入到奇幻的世界(观看图片边讲述七七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提问:小朋友们觉得故事怎么样,有什么感想?你喜欢这个故事吗?知道七七的翅膀是怎样做成的吗?

2、将范画传到每组让幼儿分组去触摸、观察、分析、讨论隐藏式绘画的做法。

3、幼儿分组讨论,讲述本组探讨后的成果。

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在这里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两种隐藏式书页的设计方法。

1、挖洞法:先在整幅画页上画上七星瓢虫的外壳,后用刀子沿外壳的边缘及外形

割开,两端不割断。这时,七星瓢虫就能掀开漏出下面的洞来。再在洞的下面附上一张纸,画上七星瓢虫的翅膀,当掀开外壳时,就能漏出里面的图像。

2、加纸遮盖法:将蝴蝶直接画在画纸上,再用其它的纸做一片花瓣,并在它的根部预留出多余的纸边,折回后粘在画页上。这样,掀开花瓣,下面的蝴蝶就露出来了。

3、提问:想一想,你认为哪一个故事最适合做成这样的藏藏画?是愿意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的形式?

4、制作的画不仅要有趣,还要整洁美观。

5、画的形状大小自定,可以是圆的、方的、三角形的、树叶形的、动物形状的甚至是不规则形的,都可以。

6、故事内容可以写在画的任意一位置,也可以写在画的背面

瓢虫设计范文6

类型: 动画 / 家庭 / 冒险

上映日期: 2014年08月22日(中国)

20世纪末,迪士尼的“总动员”风潮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最初令人惊艳的《玩具总动员》系列,还是步入21世纪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其他电影“总动员”,这3个字如今已被用滥。因此《昆虫总动员》能在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低调”亮相却“惊艳全场”,就显得如此地不同寻常。全长89分钟的电影竟然没有任何对白,在这个讲究声画特效的年代里绝对属于超乎想象。但没有对白绝不意味着内容沉闷得令人昏昏欲睡,时而是苍蝇奸诈的笑声,时而又有小蜘蛛幽幽地来卖个萌,这场89分钟的冒险之旅,每一秒都称得上精彩。而你要做的就是:千万别因为“总动员”的偏见,错过这趟惊心动魄的冒险……

故事梗概

在宁静的森林中,因一次野餐会的残羹引发了两个蚁群之间的战争。双方为了争夺一盒方糖而斗智斗勇,一只勇敢而鲁莽的小瓢虫不小心卷入其中,并与黑蚁队长结为好友。在伙伴的帮助下,黑蚁队长指挥着蚁群不紧不慢地将装载方糖的铁盒运送回自己的巢穴,却不想另一边,红蚁军团早已虎视眈眈。为了争夺可以迅速繁衍后代的方糖,一段史诗般的冒险旅程由此拉开帷幕……

从虚构到真实

当你看惯了迪斯尼动画片中一个个表情丰富、肢体夸张的动画人物形象,在看到《昆虫总动员》主角们的一刹那,相信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词汇一定是:丑萌。但如果你能这样想,那就说明《昆虫总动员》达到它的效果了。从最初勾勒草图开始,导演海伦和托马斯就不准备走迪士尼“过于拟人化”的老路。虽然电影中的角色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一只长着一张坏蛋的脸,那一只有点像牛仔,还有一个看上去很胆小……但得益于昆虫纪录片对角色创作的帮助,影片中所有出现的昆虫都向大自然借鉴了一些真实的特征,比如鼻子的线条、触角的长度等。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细微的特征改动,就像作为反派的红蚁身体是蟹足状的,有点甲壳般的质地,这让它们看上去更加坚不可摧。而在眼睛方面,三角形的倒钩眼也暗示了红蚁军团狭隘的心胸,时刻眯起的眼睛更是将他们具有攻击性的野心展露无遗。没有太过写实的恐惧,也不具过于卡通的俏皮,取二者之间精妙平衡的昆虫们,在电影中既保持了纪录片式的真实特征,也在设计上进行了相对简化的处理。虽然它们不会讲话,不会微笑、皱眉或者眨眼,但正是因为这些面部表情的缺陷,没有太过“人性化”的设计,你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这,才是真正的昆虫。

在电影的角色设计上,两位导演力求真实,在技术层面上,他们对电影的摄制要求则更高。作为一部3D实景拍摄的动画电影,影片中瓢虫被河水冲散、黑蚁巢穴被攻打等这些场景都是通过实景拍摄。为了真实呈现出蚂蚁眼中的世界,摄制组所有的拍摄工作都必须尽可能贴近地面拍摄,无论是草丛、人行道还是宽敞的马路,几乎都有他们匍匐前进的身影。而同时兼任拍摄工作的导演托马斯作为与大地的“亲密接触者”更是对“我们所见就是观众所见”这句话有着特殊的执念,“因为是实景拍摄,所以我们会寻找合适的自然场景拍摄,而不是在后期制作时加入3D特效去‘伪造’那种效果。”

从电影到生活

就内容看,《昆虫总动员》讲的似乎只是一个昆虫内部拉帮结派抢食物的故事,但细细体味这场冒险中每一帧的场景,不少观众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影片中出现的物品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生锈的可乐罐、火柴盒、杀虫剂铁瓶罐、棉签还有被蚁群和蜘蛛囤积起来的各式各样杂物,这些物品的登场用最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导演眼中现代消费社会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并借此巧妙地提醒人们应该重视对物品的回收利用。

《昆虫总动员》的立意高于生活,也来源于生活。曾花费大量时间仔细观察昆虫行为的导演托马斯就曾对蚂蚁喜欢收集、尤其是搬运人类使用过的物品这点非常感兴趣。而拥有高度纪律性的蚂蚁阵营,就好像进行军事化管理的军队一样非常符合影片紧凑的氛围。“虽然在昆虫的世界里,蜗牛也很萌很可爱,但是慢吞吞的蜗牛似乎并不适合冒险,选它做主角我们就不能打造昆虫界的‘指环王’了”。为了突出内容的戏剧性,昆虫之间进行战斗是无可避免的,因此,导演在蚂蚁内部也进行了阵营的划分。作为被攻击方的黑蚂蚁崇尚和平主义,因为它们想尽量避免冲突,虽然曾经向红蚂蚁示好,给它们一块糖希望放过自己,但激进的红蚂蚁却并不领情。这是一场由红蚂蚁挑起的战争,正如它们的色彩区分,红蚂蚁最大的特点是想占有一切。《昆虫总动员》融合了导演主观视角创造的艺术元素,比如瓢虫放的毒气,在影片中就变成了放屁。虽然这样的设定有点“无厘头”,但对于孩子们而言,这样的想象力其实更能帮助他们走进自然。而在法国,据说就有孩子看了这场大冒险后,写信给导演说自己再也不害怕蜘蛛了。

从电视到电影

对观众而言,深入微观世界,跟着50多种昆虫来一次冒险那叫新奇。但对法国导演海伦・格瑞德和托马斯・占波而言,《昆虫总动员》带给他们的却是一次从电视到电影的突破。今年3月,当《昆虫总动员》在法国银幕上刮起一阵旋风的时候,作为先锋部队的电视版《微观世界》其实已经为电影版的票房神话奠下了良好的基石。后者在2006年在法国电视台成功推出后,光是DVD就售出了65万张,并先后登陆100多个国家的电视台播出,其中就包括了中国的中央电视台,央视当年以《动物世界》中小版块的形式播出,还特地找了女声配解说词,绘声绘色的电视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当时所有参与制作的工作人员当时都没有想到的。为了能让更多观众意识到这个小世界的美好,银幕上一趟完整且独立的昆虫世界冒险就这样开始了。

电视版《微观世界》每一集时长只有4至5分钟,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但是,当两位导演决意把这个世界用更大的篇幅展现给观众的时候,他们并不只想做一个由很多片段拼成的大杂烩电影。在调整影片方向后,为了让电影更像是一个冒险传奇,他们抛弃了电视剧富有乡村田园风味的诺曼底,将电影的外景换成了群山耸立的艾克林斯和美康杜尔国家公园。在配乐方面也更为慎重。电视版中的音乐并不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只是在每集最后用19世纪法国作曲家那种浪漫曲风营造一种轻松新奇的氛围,但电影中的配乐却有完全不同的作用。这种基于好莱坞传统的电影配乐从头到尾与人物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此,制作团队请来了拥有60位乐师的管弦乐队录制电影原声,而电视版只有一位乐师。受到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启发,两位导演还为影片中的每个角色,包括瓢虫、黑蚁和红蚁都设计了不同的音乐主题,而配乐大师HervéLavandier的完美作曲更是为影片添上了“点睛之笔”。

对话导演

海伦・格瑞德&托马斯・占波

Q:《东方电影》

A:海伦・格瑞德&托马斯・占波

Q:作为一部没有语言的对白电影,不担心观众没法理解吗?

A:正相反,写的时候没有对白比较难写,但是因为没有对白,变得很有普适性,大家全都能理解。

Q:在微观世界中,其实可以拍摄的题材有很多,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昆虫世界?

A:昆虫是一种很让人很着迷的东西,虽然与我们人类不同,但是实际上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他们身上。我们挑选昆虫角色的时候,其实是有偏重的,也考虑到要选一些飞行的、爬行的,或者有些动作特别快的,只有这样才能包含到各种不同的类型,才会更生动。

Q:为什么会选择瓢虫作为主角呢?

A: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容易辨识的昆虫,它在视觉上又特别有意思,圆圆的、红色的,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

Q: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不会产生分歧?

A:实际上我们没有大的分歧,只有一些细节上意见的不同,比如说这个昆虫的脚有多长啊,用什么颜色啊。反正没有大的分歧,角色上一般都能够互相认可的。真要算的话,就是一些叙述方式啊,觉得哪样更好,会有这样的不同意见。

Q:电影中苍蝇给人的印象很深刻,创作时它有原型吗?

A:在电视系列和电影中其实有各种类型的苍蝇。有一种是成群结队的,一般比较谦和但是有点傻的那种苍蝇;还有一种是独来独往的,比其他苍蝇可能更精明和聪明一点。而这次在电影里面的苍蝇,他们好像看起来更凶残、更凶狠,块头也更大,但其实完全是我们发明出来的一种苍蝇,生活中没有这么凶的苍蝇。

Q:影片中瓢虫和苍蝇追逐的戏码,在电视版中也反复出现,这一设计有什么特殊意义?

A:设计并拍摄那个追逐场面的过程充满乐趣,这也是向巴斯特・基顿和卓别林电影的致敬。

Q:电影中还有其他致敬的场景和桥段吗?

A:从《星球大战》到《精神病患者》我们确实有很多向经典电影致敬的镜头。通过一种搞笑的手法,我们将那些被大家熟知且喜爱的电影DNA融入自己的影片中,从而营造一种与观众心照不宣的默契。这种多层次的设定也意味着电影的目标观众不仅仅是小孩子们。

Q:所以这部电影是在向默片时代的电影致敬吗?

A:从某些意义上讲,是在向他们致敬,但也不是说我要向他们致敬我就这样拍,而是说我们喜欢这样的影片。我们在拍摄过程中不自觉地把这些元素融入到我们的影片中,而且我们的影片本来就有一些不讲话的角色,所以和默片有很多相似之处。

Q:大家除了对小瓢虫感兴趣,对帮助他的小蜘蛛也很感兴趣,有没有想过把小蜘蛛衍生出一部新的电影?

A:我们正在写一部续篇,黑的小蜘蛛在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LINK:

幕后制作抢“鲜”看

阶段1:导演手绘故事板

阶段2:选景、试拍空镜

阶段3:动画、特效和3D专业处理

阶段4:电脑生成的图形研究

阶段5:道具与场景制作

阶段6:在国家公园进行3D拍摄

阶段7:棚内拍摄

阶段8:镜头的选择和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