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范例6篇

预设与生成

预设与生成范文1

“生成”是相对于“接受”所说的,“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在“非预设生成”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只要对教学有意义,哪怕是错误的生成也是有价值的,也是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华明《锁定“错误” 放大生成》)

当然,在现实的数学课堂学习中,不可能一切尽在预设中。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不是可以由教师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的。即使预设得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依然会有许多“非预设生成”。非预设生成往往给课堂带来两种结果——尴尬或精彩。如何善待“非预设生成”,使其成为激励师生提高学习质量的催化剂,不仅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深度和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还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智慧。

下面我们看唐爱华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

[案例]《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片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每生只有20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小棒表示35。只有部分学生合作完成了。)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1:我们的小棒都不够,我们就把小棒合起来了,摆了3个一捆的,5个一根的。

师:你们觉得自己的方法怎么样?

生:……

师:在遇到困难时,懂得寻找合作伙伴,共同解决困难,我为你们的做法感到高兴。下面再摆一个数——67。(学生们纷纷寻找合作伙伴)

生2:老师,生3不跟我们合作,他在玩彩笔……

(生3不仅没生气,还趴在桌上窃笑)

师(亲切地):生3,你有什么高兴事,说给我们听听?

生3:老师,我不用合作就能摆。

师(好奇地):是吗?快把你的摆法给我们讲讲。

生3:我用粗一点的彩笔一根表示十,用细一点的小棒一根表示一,6根彩笔和7根小棒合起来就是“67”。

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谁重复一遍?

(生4重复略)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假设的方法,使手中仅有的东西表示很大的数。这种方法真是太妙了!下面大家再来表示一个“98”。

生5:我有两种颜色的小棒,我用白色的小棒1根表示十,粉色的小棒1根表示1,9根白色的和8根粉色合起来就表示“98”。

生6:我左手里的每一根都表示十,我拿了9根,右手里的每一根都表示1,我拿了8根,合起来就是“98”。

……

师:你们想得真好!今天你们给了老师不少的惊喜,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预设与生成范文2

关键词:英语课堂; 静态预设; 动态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41-001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我们应用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命性。但倡导生成性教学并不意味着贬斥预设,而是对静态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教学目标而言,无论是静态预设还是动态生成,都只是实现教学优质高效的手段。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更应当兼容兼顾,让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互动共生,共同演绎初中英语课堂的精彩。

一、静态预设——设计弹性方案

新课程下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决定了教学静态预设的必要性。静态预设是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动”态的准备,为动态生成扬帆起航。

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学”为中心,课堂动态生成成为主流,这就没有必要再人为地设计教学,只需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动态生成决定课堂即可。于是乎,出现了很多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纠缠不清的课堂教学局面。这种放羊式的课堂既浪费了师生宝贵的课堂时间,又偏离了教育活动的目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预设。各种预设都有其特有的适用范围,教学预设更是一种态度,需要教师的智慧。新课程下的教学静态预设有别于传统的备课写教案,他所赋予的教学超前性和渗透性可以有效地防止教学僵化,使师生少走弯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定弹性的教学静态预设必不可少。教师在课前做出周密的筹划设计,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设置弹性的教学过程,精简教学设计环节。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教学活动有时与静态预设相符,更多的时候存在差异性。这时教师就面临着艰难的考验,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做出多维的静态预设,为教学的有效动态生成打下伏笔。

如我在教学Go for it 七年级(下) 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当引导学生讨论 class rules 时,很多学生会对自己所知道的rules 畅所欲言,包括family rules,school rules。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自己课前的多维预设中选择“对rules 进行分类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成功地构建了关于rules的知识体系,还经历了“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形成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动态生成——追求真实自然

世界是变化的,处于不断的生成之中,事物发展的变化性决定了教学活动的生成性。新课程倡导的“生成性”教学观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成为了教育教学的契机。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英语课堂肯定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在变幻莫测的课堂情境中,动态生成的思想行为是对静态预设的一种超越,课堂教学中往往能创造出很多未曾预设的精彩。“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这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更深的要求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所要做的是使这些转瞬即逝的动态生成资源更真实自然,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调整,让教学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再现原汁原味的英语课堂情境。一旦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形发生,或顺此展开或巧妙改变,这样既凸显生成的自然性,又兼顾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处——呈现课堂精彩

一个成功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教师从静态到动态,教学知识由固有到创新,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师生间的合作教学构筑了教学动静之和谐。

预设与生成范文3

关键词:预设;动态生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

课堂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真实的课堂会出现种种意外,如果课堂的凡事凡物都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掌握之内,教师的教学也就逐渐成为沉闷、机械、重复性的劳动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变化的情景,随时调节课堂的程序、内容、节奏等。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备课既定的思路,开放教学动态,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这样,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就增强了互动,师生的沟通,就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创造性,课堂就会因动态生成而精彩美丽,充满活力。

一、教学设计在情境中灵活生成,给生成留下空间

为了有效地上好课,教师无疑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应当是限制教师与学生探索、创造的框子,课堂上的教学操作也不应当是“教案剧”的照本上演。新课程提倡的“为学习而设计”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是围绕着学习而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为学习而设计教学就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舒畅,而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教师要因学生而动,因情景而变,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

如,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讲解ASCⅡ时,刚刚上了“数字”在计算机内的二进制编码就有学生站起来提出:“假如,内存中一个字节的内容是65,是表示是数‘65’呢?还是字母‘A’呢?又如ASCⅡ中‘6’对应的是‘54’。而数字‘6’对应的是‘100’,B即是‘6’的二进制,电脑如何区分呢?”这个问题真是意料之外,又惊讶学生的思维敏捷。“如果面对一个孤立的字节,确实无法区别,但存放和使用这个数据的软件,会以其他方式保存这些数码属于什么类型的信息,指明这个数据是‘数值类型’还是‘字符类型’或其他类型。”

教学设计需要预设,但是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预先设计进行,不考虑教学环境的变化,那么,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失去生机和乐趣。教师应根据教学情景、学生状况,及时加以灵活调整,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上充满笑语,充满生命的活力,动态的课堂也随之生成。

二、实施过程中营造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引发动态生成

教学目标是统领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教学设计首先要确立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唯一规定,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条件、学习情景随时会发生变化,当学生的学情发生变化时,预设的教学目标可能会显得不合理、不完善、不适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需要开放性地添加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超越既定的预设目标,及时动态地生成新目标。

如,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第二章《枚举算法》――涂抹数字问题。在算法实例教学中,枚举算法是一类问题,采用搜索的方法,逐一判断,过滤掉不符合要求的结果。两个实例就像数字游戏,在讲“涂抹数字”问题时,讲了一个小故事:最近警方抓获一批制造发票的犯罪分子,并发现制造发票用的模版,但是由于受到损坏,它的千位和百位的数字已经模糊不清,如下图所示。

另一方面,警方知道这个数能被57或67除尽。警方想找出该单据原有的可能号码及个数,对此,他们找到福尔摩斯,请他帮这个忙。同学们,你们能做福尔摩斯吗?这个小故事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情绪高涨,产生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不管他们的想法是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我想,只要对算法有了兴趣,学好它难道还是件困难的事吗?孔子曾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习情绪轻松、愉快、高涨,教学就容易激活。在程序设计领域,兴趣是成功的关键,要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将他们引领到程序设计的大海,让海的深邃和宽广开拓年轻的心灵,学习了以上的实例,学生会情绪高涨。

这种做法实际上给预设目标添入了灵活的创新成分,提升了教学目标的水平,及时生成丰富了教学目标,真正拨动了学生的心灵之弦,达到了比预期更完美的教学效果。

平等不仅有人格上的平等,更有求知行为上的平等。在课堂内,如果出现教师一言堂,或某些学习好的学生独霸话语权,那就无法生成。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必须注重交流。生成的持续性取决于生成的动力,生成的动力来自于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交流,能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彼此的共识、共享、共进。

三、教学程序在生成中及时调整,整合信息,驾驭动态生成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和同伴思维碰撞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努力在学习进程中,挖掘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更精彩、更充实、更丰富。

如,在“声音的数字化”这一课的学习中,当学到“采样频率的高低影响声音的质量,量化也影响声音的质量,但两者都会对声音文件的存储量有很大的影响。”时,一名平时爱动脑筋的男生提出两个新问题:既然声音与“采样频率和量化”的关系密切,那么能不能通过对“采样频率和量化”的修改对声音的存储量和音质做进一步的关系分析?两者间有没有切入点,即多高的频率变化与多少的量化是相同的?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随即我决定利用这一突发事件,开发成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己分析,上网搜索可用的软件,进以修改声音文件的采样频率或量化……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有的学生还提出将一段音乐进行修饰等等。考虑到教学要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开发,奇思妙想不断涌现,一个个有创意的想法呈现出来……激活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鼓励质疑,促进动态生成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人们每天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发明家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样是生成性课堂的关键。教师要从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想象开始做起,不要轻易去打击、束缚他们。当学生提问养成习惯时,教师再不断地启发、点拨、激发学生,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心灵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如,在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便指出“谁能提出更多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每次活动都允许他们独辟蹊径,允许他们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自鸣得意,即使提错了问题也要让他们完成全过程,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有的学生会问“什么是计算机病毒?”“黑客是什么人?”“蠕虫病毒是什么?”对于此种情况,不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从学生处寻找答复,不要怕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是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思考,主动学习。

鼓励质疑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活泼。课堂教学中,学生既体验到了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又感受到了个性张扬的魅力。教师在欣赏和倾听中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有创意的观点和问题的价值,及时调整教学的程序,变化教学的节奏。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预先的教学设计,影响教学的预期进程,但是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课堂教学也因为变化而生动、深刻起来。让学生的“资源”在课堂上闪光,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五、教学机智在生成中施展发挥

课堂是生成的、动态的,有些课堂的突发事件、生成问题是教师在教案预设时所无法预见到的,这就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融入智慧,妥善解决。其实突发事件并非完全是课堂教学的负面因素,其中也有一些可贵的积极成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随时捕捉利用意外的生成资源,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活跃学生的情趣,深化探究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鲜活、精彩。

如,第二册《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循环结构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有效记忆一直是困惑的难题。以往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或者作图强化,但是面对呆板冷漠的图形文字,学生难免厌倦。有一次课上,学生上课一会儿后,个别好动的男生开始坐不住了,这开阔了我的思路,何不借助一个小游戏呢?于是,我让一个学生扮演变量,一个学生扮演循环次数,手中都拿着一张纸。每一次的循环,手中纸上的数字就不断地增加或减少……该学生在讲台上走动,随意指定在座的同学说出此时变量的值。学生情绪高昂地投入到游戏中。

“学习如游戏,情趣在其中”,游戏的趣味性诱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缓解了纯知识学习带来的紧张焦虑,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轻松愉快,同时引发了我们的教学机智,促成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变成了游戏活动课,改变了课堂的机械沉闷,增添了课堂的无限生机,焕发了课堂的生命活力。

事实上,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绝不能完全依靠预设,教师需要随时审时度势,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把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中,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让课堂弹性化、开放化,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蓬勃的活力。

同样,教学预设客观上也有着“硬设计”与“软设计”两种不同的方式。那些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必须完成的课堂训练,是带有刚性的“硬设计”。在达成这些基本目标时的途径、方法、过程、手段则应当根据具体的学情,灵活应变,现场处理,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这些部分的教学设计,要求教者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科学的思路和精心安排后,不必拘泥于追求丝丝入扣,天衣无缝,而要让师生在课堂有发挥的余地,为“动态生成”预留时间与空间,这需要有教师的渊博知识、精深修养和丰富经验来临场处置、即兴挥洒。

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生成的课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常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科学教学设计中,时时处处有意识地注意生成的一些细节,及时“抓彩”,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将姹紫嫣红,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的价值观.教育研究,2002(05).

预设与生成范文4

【关键词】美术教案 预设 生产

一、存在问题

问题一:对课堂生成的预见性不够,教案的撰写“写、用”脱节。

所谓计划,既包括意料之中的计划,也包括预料之外的计划。只有预先做好计划,才能在那些意外发生的时候有额外的选择,来确保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那些用于教学的工具也需要事先准备好,才可以在使用的时候随手拈来。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随时做好教学过程偏离原定计划的准备,对学科问题的深入掌握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问题二:没有备学生,忽略学生主体。

教学中应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改变教学目标中只重视认知目标,而忽视能力与情意目标的现状,重视学生的发展。认识到自己的主要职责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地从情境和互动中去形成知识,唤起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分析问题

教师的备课不是为了“预设”,是为了“生成”。给学生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才能真正地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

编写美术教案的目的主要在于:

第一,整合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由于美术教案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过程设计、教法实施等的总体设计方案,因此它对课堂教学起着全面统整的作用。

第二,增进教师对美术教学目标与程序的思考。由于撰写美术教案时,教师必须设想多种教学活动,并明确体现在教案的图文中,因此能促使教师对教学目标与程序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思考。

第三,记录教师对美术教学观念的理解及班级教学活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

第四,了解课堂美术教学活动情况。通过美术教案,人们可以了解与讨论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教学过程是集知识传授、师生合作、多样方式、时间安排、需求评定、课堂评估以及责任心于一体的综合性过程。该过程本身的特点已经显示出了教学本身的复杂性,缺乏规划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一个反复摸索、极为忙乱、盲目乐观的过程。大量的、细致的计划是良好教学的关键。另外,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将有助于教师做好计划。

三、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一:教师的备课不是为了“预设”,是为了“生成”。

就教师而言,要努力做有思想的备课者,设计有创意的教案。如果只是为写教案而写,写、用脱节,就失去了写教案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备课兼收博取,培养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问题的能力;在备课信息的储备上,不仅是量的增加,还要有质的提高,更要有思想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自身的知识更新。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好自身的情绪、情感、风度和仪表等。这样,才能生成独具个性的、有创意的教案,才能消除“脸谱化”“模式化”的弊病;教师的备课能力也能不断生成和提高。

解决问题二:在备课时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

1.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鼓励探究与创新,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在备课时就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与“不教”、“讲”与“不讲”、“帮”与“不帮”的“度”的掌握,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学与玩”、“制作与创造”相结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出发,培养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重视思考的过程和综合信息的交流,关键要有新奇的创意,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起来。教学过程对学生造成的感受是学生能否积极学习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应突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

2.在美术教学中把其他学科知识带到到美术课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巧妙融合。新教材、新课标使美术课必须会涉及到其他学科或其他范畴,基础美术教育既要关注美术本体,更要关注教育功能。因此美术课程要努力与其他学科的内容和广泛的社会生活发生联系,增加自身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并以次增加美术课程的魅力。

四、思考与拓展

1.加强集体备课,优化教案。教师可以通过经常性的集体备课,进行全员的交流研讨,提倡实事求是的找问题,杜绝回避问题的现象。集思广益,科学扬弃、优化教案,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课前多说课,课后多写教后感。教师通过课前的说课锤炼教学语言、把握时间的分配、发现并修正教案中的不足……通过写教后感,反观教学实践。在反思失败和教训中,获得“吃一堑,长一智”的启迪;在反思成功和经验中,感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意。

3.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如: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第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如: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预设与生成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 预设 生成 和谐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8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意外,使课堂教学活动不能按照教学计划有序地推进。这就需要教师备课时多思考课堂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多做一些教学预设,课堂中要学会运用教学机智去发现有价值的教学信息,用动态生成的理念去看待这些教学资源,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整个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预设和生成

预设,是指预见和假设。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是指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及详尽的教学方案等内容,具有预见性和目的性。预设既体现在课堂上,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也体现在结果上,教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得到了结果性的发展。

生成,是指生长和建构。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指在认同师生个体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当前教育环境的复杂多变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教学的原生状态而产生的动态生成的活动过程,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预知性。生成性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以动态生成观来认识和重组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不断参与下,教师即时处理各种反馈信息,把控课堂,稳步推进教学计划,构建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二、当前教育背景下预设与生成的相对地位

人们对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预设很少争论,而在预设的限度上存在不同意见,在教学评论和实践倾向上,对预设和生成的作用也存在两种看法。普遍认为,预设除教学目标的制定外,还包括情境性极强的策略研究,如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准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以及动态生成策略。这样,教学生成性就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课堂的可控性产生了矛盾,而课堂实践中也就有了强调预设与提倡生成的两极倾向。

三、为什么既要预设,又要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的基本特征,是完成教学质量的保证。但仅有预设的课堂存在很大的弊端。这种教学形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围绕教师的教而展开,很少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及学了多少的问题,使教学活动变成了效率低下的灌输知识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问题意识显得比较淡薄,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仅有生成的课堂,会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目标的生成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浮于表面的没有方向的热闹伤害了教学的功能,失去的是教师的智慧启迪和价值引导。所以仅有生成的课堂本质来说是一种肆意放任,一种失责行为,更是一种教学事故。

总之,只有预设的课堂,虽然次序井然,但缺少创新与灵性;只有生成的课堂,也许生动活泼,但可能失控和低效。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不是对预设全盘否定,而是使传统的预设标准有所改变,提升到关注教育价值和师生的生命质量上来。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逻辑性和高效性,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质量和过程。而生成是新课改的难点,课堂放开了,就可能出现被学生的思维牵着走的情况,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综合素养。因此,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呼唤精彩的预设和高水平的生成。

四、如何预设,又如何生成

1.什么地方要预设,怎样预设

(1)预设“弹性化”目标

具体可将教学目标分为:①知识与能力目标,即达到双基学习目标,储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②过程与方法目标、价值观目标,即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实践,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引导,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当前学习基础、智力因素、性格特征和学习心理,对每个学生的现状都要做到了然于胸;③发展性目标,即着眼于学生综合发展而提出的较高层次的目标, 因此教师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把握教材,站到更高点,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2)预设“模块式”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案的过程是:复习回顾引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提高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这种教学方案按部就班。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一定按照这种流程操作。可以将教学环节设计成一个个灵活的模块,根据需要进行删减或换位;各个大模块中又可以分成若干个小模块,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使用哪个小模块。

(3)预设“层次化”练习

练习是对所学知识巩固深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情况的最直接的反馈。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要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对基础题掌握牢固,中等水平的学生除了基础题,对中档题要有所突破,学优生要在能力题和创新题上下功夫。在设计时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设计一些选做题,利用这些习题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

2.什么地方要生成,如何生成

再完美的预设也无法预知学生的每一次反应,课堂的每一个细节,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当这些意外出现时,我们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要灵活应对,也许它将会成为课堂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使一节课锦上添花。

(1)由质疑生成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情绪始终在最佳状态中,启迪学生思维。这种策略是通过学生的质疑来推进教学,当学生产生疑问,可以以退为进,先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下去,步步追思,找到矛盾所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生成新知识的生长点。这也体现了“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的教学观。

(2)由错误生成

学生由于现有的知识和智力水平,对新知的理解会出现偏差甚至会有一些错误的想法。教师可以追本溯源,点拨引导,推出矛盾,进而引出正确的知识,将会使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对知识的理解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这也体现了“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教学观。

(3)由意外生成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中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思路、新问题、新想法随时可能出现,教师如何用好这些扑面而来的鲜活的材料,创造出精彩的亮点,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机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有深厚功力的教师,可以水到渠成又不留痕迹地处理这些小插曲。它体现了“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教学观。

五、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具有预设和生成的双重特征,预设是由人类思维的简约性和概括性决定的,生成是由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决定的。因此课堂教学既要合理预设,又要精彩生成,让预设和生成这对矛盾统一体共同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吴玲,郭孝文.让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在消解中共生[J].中国教育学刊,2008(5).

预设与生成范文6

一、预设怎么会与实际不符?

教师的预设一般受限制于以下几个因素: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教者根据自身经验对课堂的判断、对学生的简单了解等。

由于教学内容的相对固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教学环节,但是学生的知识生长点是否与编者的设想一致,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是否与教学目标有出入,便成了影响教学预设的较实际的问题。即使这些因素都非常吻合,教学预设也仅仅限于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实际教学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不确定问题应运而生,促进了课堂生成。

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也会在教学预设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但是教学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是变化的,过往的知识经验只在一定范围内真实有效。而且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这样的个体的思维也是极其复杂的,学生的思路可以引导但不可控制,课堂生成不可避免。

二、出现生成怎么办?

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课堂生成怎么办?是按照预设流畅地走下去,还是立刻放弃预设全力投入课堂生成呢?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极左极右的处理方式都不能说是尽善尽美的。下面以一次“同课同构”的数学活动为例,简要地加以说明: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周期排列的规律》

教学预设:(研究盆花的排列规律研究)

⑴学生根据观察,发现排列规律;

⑵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⑶交流算法,作方法优化。

(一)甲教师的教学过程

师:观察盆花的排列,你有什么发现?

生:盆花的排列是以两盆花为一组,每组第一盆为黄花,第二盆为蓝花,依次重复出现的。

师:照这样排列下去,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一生抢答:是黄花。

师:为什么?

生:我用15除以2等于7余1,所以是黄花。(师相机板书)

师:你能说说余下的这一盆是第几组的第几盆花吗?

生:是第8组的第一盆。

师:所以根据每组的第一盆花是黄色的,我们可以判断第15盆花是黄色,都能理解吗?

生:能。

(此教学环节结束,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二)乙教师的教学过程

师:盆花的摆放有什么规律呢?谁来说一说?

生:盆花的排放是按照黄蓝黄蓝这样的顺序顺次排列的。

生:两盆花为一组,依次重复出现。

师:观察得真仔细,(出示: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你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师:把你的想法展示一下吧。

生1:我是用画图的方法做的。(实物展示台展示)我用三角形代替黄花,圆代替蓝花,画出来第15朵花是黄花。

生2:我是写的,我写黄蓝黄蓝……第15盆花是黄花。

生3:我是计算的,15÷2=7……1,所以是黄花。

师:能解释一下你的方法吗?

生:余数是1,就是和每组的第1盆花颜色一样,所以是黄花。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没人举手,师比较急)

师:小组讨论一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学生交流后,还是没有人举手)

师: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我们看一下,第一盆、第三盆、第五盆,这样的单数盆是黄色的花,而双数盆是蓝色的花,是吗?

生:是。

师:这样的判断方法简单吗?

生:简单。

……

在这两节课中,教师对待同样的环节处理的方法完全不同,甲教师因为一部分学生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有学生很快的说出了解题方法,所以教师跳过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直接对计算的方法做出了重点教学,实际上教师是根据课堂上的情况顺应了生成,忽视了预设,要知道,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地使用计算的方法,能无障碍的理解,并且学生不经过方法的比较与优化,就缺失了学习经历。而乙教师的处理则显得比较“墨守成规”,学生在探索中没有得出运用单双数来判断的方法,教师坚持着揭示了这样的方法,而部分学生也许因为教师的坚持而觉得这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果然在下面的环节中,许多学生是千方百计地想运用单双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纠缠了许久。

过犹不及,教师对待生成的处理是否得当对于教学的影响是重要的,是否精当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更合理精当的将两者关系处理好。

三、怎样提高处理能力?

要合理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1.加强理论修养与研究,更好地备教材、备学生,促进预设的合理性、仿真性。

2.提高课堂洞察力与掌控力,端正教学理念,将教学过程往最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上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