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课件范例6篇

笋芽儿课件

笋芽儿课件范文1

经过系列学习和研讨后,老师们纷纷在课堂实践中进行尝试。科组要求各年级的老师在科组教研时把自己读写结合的案例拿出来一起分析,共同整理出读写结合的一些指导方法。以下是一些老师的案例:

二年级语文老师在人教版语文第四册教材第3课《笋芽儿》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点,课文中有一段文字“笋芽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她高兴的说:“多美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老师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把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和阅读,写下了一段段充满童趣的小练笔:

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草探出小小的脑袋,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蜜蜂嗡嗡嗡地飞着,蝴蝶欢快地跳起舞蹈。

桃花笑红了脸,说:“笋芽,你看,我多美啊,红红的脸,还穿着粉红的纱裙,我们一起跳舞吧!”

笋芽儿开心地说:“是呀,有了春雨姑娘的雨露滋润着我,我正在快乐的成长呢,等我长大了,一定去找你。”

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说:“看,是春风姐姐给我梳了个绿色的长辫子。你喜欢我的绿辫子吗?”

笋芽儿高兴地说:“柳树姐姐,你真动人!”

小燕子叽叽喳喳地说:“我穿着燕尾服从南方飞回来啦,这一路的景色多么优美啊!”

笋芽佩服地说:“燕子,我真羡慕你呀!”

小蜜蜂兴奋地说:“ 这里真热闹,笋芽儿,你快快长吧,长高点就可以看到更多了!”

笋芽儿眨眨眼说:“是啊,我要脱掉一件件衣服,长成健壮的竹子!”

又如四年级老师在第八册27课《鱼游到了纸上》设计了这样一个读写结合点: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赞叹着,议论着……他们在说些什么呢?小练笔: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学生结合课文第6、7、8三个自然段和插图,围绕着聋哑青年作画的专注态度和画技的高超,老人、青年和小孩是如何赞叹和议论的,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方面进行了想象并进行了描写,以下是学生的一些小练笔: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 ,议论着,一个中年人竖着大拇指,说:“这个小伙子画得挺好呀!可不赖呀!”一个戴老花镜的老先生说:“这个小伙子画得真好呀!不错,不错。”一个穿着连衣裙的大姐姐笑哈哈地说:“这个大哥哥画得栩栩如生,好像鱼从水里游进了这张纸。 ”一个穿着洁白的连衣裙,留着长长头发的阿姨说:“这个人由星期一至星期天都来这里,坚持不懈,画得也很好,可能以后能当画家! ” “铛铛铛……”旁边的学校放学了,围观的人你推我挤,那位阿姨接着说:“孩子,你们要学习哥哥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做什么事,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嗯,阿姨,我知道了。”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一个带着眼镜的伯伯看着年轻人画的作品,点点头,说:“后生可畏啊!这个孩子以后必定成为一个画家。”一位中年男人双手搭在孩子肩膀上,说:“孩子,加油啊!以后继续练下去,可能会成为画家!”旁边两个女孩看着画说:“哥哥,你把金鱼的动态画得真细致,让人觉得鱼真的在纸上游动。”“ 哇!哥哥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一个男孩十分惊讶,“真美呀!” 那位带着眼镜的伯伯看着年轻人专注的模样,说:“全神贯注是做每一件事都要有的精神,正因为你能够聚精会神地画,才能画出这么生动的画。” 那位中年男人向老伯点点头,说:“我同意老先生的说法,我还要补充一点,要细心,这个孩子画画时的专注和仔细,值得我们学习。”

语文组的老师经过讨论、互相学习,认为读写结合的指导方法很多。

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

写感悟,重在情感体验。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课应指导学生写“感悟”,写出学习课文后产生的情感共鸣,或形成独特体会、感受。这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得到升华,习作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指导写“感悟”类课堂练笔,主要是针对情感表达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段或篇。

补写,发挥合理想象。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采用了“留白”艺术,有些内容有意不写完整,或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因此,阅读时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补白”。

主题教研活动方法总结

理论指引,论证主题。通过学习理论,研究这个问题有怎样的价值,切入点选择得对不对,让每位老师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也明确研究的方向,主攻的目标。

笋芽儿课件范文2

关键词:自主识字

在小学低年级学段,识字教学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博大精深,但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多,

学生在识字方面经常出现回生的现象。学生对汉字的寻求量越来越大,仅仅靠在课堂上的识字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变得非常的重要。在教学工作中,我着力研究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方法。我认为,要想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要想让学生自主识字,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汉字,喜欢识字,也就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识记生字本来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我们教师只要认真设计识字教学环节,就能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在教学《笋芽儿》这一课时,要求识记的生字有14个,识字量大。在引导学生识记生字之前,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意思的识字情境:同学们,笋芽儿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下苏醒了,你们想快点看到可爱的笋芽儿吗?同学们只有用心地认识这些生字,才能帮助笋芽儿钻出地面,大家愿意帮助笋芽儿钻出地面来吗?有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识字情境,学生的识字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有了识字兴趣,学生在识记生字的时候非常认真,很好的完成了识字任务。除了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外,还可以进行有趣的识字游戏,组内竞赛等教学方式,完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达到让学生自主识字的目的。

二、教会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中养成自主识字的学习习惯。

自主识字,顾名思义,也叫主动识字。要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主动地识记生字,让学生学会预习课文是最好的一种方法。在教学生预习课文时,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首先,我让学生明白预习课文时要做些什么。我把预习分成了四个步骤:1.读熟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3.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4.给“我会认”中的生字注音。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是很正常的。学生要想读熟课文,就必须扫清字词障碍才行。通过预习的后两个步骤,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自主的识字了。这样,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学习习惯。有了预习打基础,在课堂上容易识记的生字不再多讲,对于学生不认识的生字,在班级中展开讨论、交流,和学生一起探索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样,自主识字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行为习惯。

三、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灵活、准确地识记生字,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笔画比较多的生字,学生会出现不知道怎样识记的情况。有一些课文,要求识记的生字很多。对于这么多要识记的生字,仅仅靠借助汉语拼音识记远远是不够。因此,我们应该交给学生识记生字的一些方法才行。

四、增加课外阅读,促进并增强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笋芽儿课件范文3

有效策略解读

所谓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就是通过对小学生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指导,起到对连续文本阅读的高效学习作用。非连续文本阅读对连续文本阅读扮演了媒介与内容统一的角色。

疑难解决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文本,除了其自身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外,还具有特定的启发性,尤其在小学生文本的学习中,由于自身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导致他们陷入学习困境时,教师根据他们产生困境的成因,引导他们积极地阅读文本插图与其他图表等,从中去发现那些文本中所没有的相关信息,实现学习疑难的自主解决。如在一年级上册第12课《雨点儿》的学习中,针对植物生长与雨水关系的难点,小学生因为相关知识少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直接到校内的花园,或者直接观察教室内花盆里的花草等,让他们把水分充足花草和较为干涸区块的花草进行对比,从中找到他们之间的区别,以此来理解植物与雨水关系。

由于教材插图的静态性,小学生难以展开动态的理解与想象。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播放相关的记录视频;也可以带领小学生在适当的条件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切身体验的方式把生活中与身边的非连续文本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让小学生从动态真实的观感中解决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探究推进指导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在既有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基础上,开展不同知识和层次的探究学习活动。既有个人的独立性探究,也有小组内甚至班级整体的合作探究,让他们的学习处在非常积极主动地氛围中。此时,非连续文本对他们的文章学习起到了助推性的作用,一些点滴细节或背景等,都会引发他们深入地思考,甚至会指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四年级上册第19课《秦兵马俑》的学习中,对文章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问题展开探究。教师可以运用学校周边或小学生所熟悉景区的旅游地图,让他们在景区与景点的非连续文本阅读中,去寻找具体景点与景区的关系,如位置关系、从属关系与相互之间的作用等,通过对比与思考探究文章的介绍方法,即整体介绍与细节相结合。在探究活动中,教师选择与介绍非连续文本时,要注意对教材内容探究的启发作用。尤其注重运用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激活他们日常耳濡目染的非连续文本知识,在教材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非连续文本阅读类型

在小学教材中,所展示的非连续文本多为与课文内容具有直接关系的插图,以人物插图与景物插图为主。因而,在实际的非连续文本阅读与学习中,也就决定了阅读的类型不同,阅读教学指导的策略也就不同。

情节性阅读 所谓情节性非连续文本,即该文本是教材课文情节的直接展示,有全面性的展示,也有细节性的展示。让小学生在教材学习中,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与内容的学习中,让他们阅读非连续文本结合个人的想象获得学习信息。如文章结构发展、文本内容情节发展与人物情感过度等,发挥非连续阅读的情节推动,与小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作用。如三年级上册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的学习中,教师复制课文的情节,在学校的各种角落里埋下具有课文学习任务的木匣,让小学生在寻找和挖掘的实践中,进一步熟悉校园的布局、各种硬件设施的功能与空间设计等,随着木匣的全部起获,他们对整篇文本也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阅读指导中,由于非连续文本自身具有的趣味性与直观性,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运用导学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非连续文本,还原与想象文章内容的情节,以内容的吻合性和贴近性判断学生非连续文本阅读的效果,并鼓励他们动手写作。

背景性阅读 为了增加小学生的阅历、生活常识与自然知识等,非连续文本的直观性要比文字说明更具有高效作用。其中,有小学生身心成长阶段的限制,也有潜在影响的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材非连续文本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就是背景性的插图。虽然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直接描写,但却以较为真切的背景衬托整篇课文,为小学生有效学习语言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如二年级下册第3课《笋芽儿》,课文中的插图就是典型的背景性非连续文本。在两页的插图中,以充满生机的蓝绿色大背景,竹子、笋芽与远方的树,以鲜明的层次向小学生描绘着美好的大自然。通过这种背景的阅读,小学生会了解到笋芽儿生长的环境、气候条件与季节等,激发小学生继续了解笋芽儿的作用。

由于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背景,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教育小学生如何区别与认知。例如,在小学课文也有一些动漫人物的背景,就需要小学生与自己日常观看的电视与书籍等结合起来,完成对非连续文本正确阅读。

笋芽儿课件范文4

一、巧用部首

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抓住部首引导孩子区分形近字,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棵”和“颗”,我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两个字的部首是不同的。“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树木有关,如:一棵树、一棵青松等。而“页”字边的字大多指圆形的东西,如:一颗纽扣、一颗钻石等。这样一来,孩子很轻松地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两个字。我及时又问:“你们用这个方法,还能区分哪些形近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植是木字旁,与树有关,如植树、种植。而值是单人旁,大多与价钱、轮到有关,如价值、值日。”有的说:“抬是提手旁,大多与动作有关,如抬手、抬头。而苔是草字头,大多与植物有关,如苔藓。”还有的说:“我能用这个方法区分清和晴。”听着孩子们那奶声奶气的回答,我满意地笑了。

二、巧编故事

在学习过“洒”和“酒”这两个字,孩子们经常把这两个字弄混淆,怎么办呢?我编了一个故事,孩子们就非常轻松地能区分这两个字了。

《都是粗心惹的祸》

春天来了,小燕子在天空中尽情地歌唱,唧唧,唧唧……优美的歌声把桃花妹妹唤醒了。桃花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愈发开得漂亮,迷人!一阵微风吹来,引得蜜蜂翩翩起舞。

小糊涂虫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他拿起水壶,去掉壶盖,把里面的液体全倒在了桃花妹妹的身上。他想:不久后,树上一定会结出又大又红的桃子来。他想着想着,不禁流出了口水。可不一会儿,他却看见桃花妹妹涨红了脸,晕乎乎地打起了醉拳。呀,怎么回事啊?他拿起水壶一看。啊?酒水壶?这时,水壶说话了:"唉,你这个小糊涂虫,怎么把我和洒水壶弟弟搞错了?酒不密封怎么行?所以酒字里面有一横,那是瓶盖呀!而洒水时有一个盖子,盖得那么严实,还怎么洒?所以洒里面没有一横,即西水洒。"这时,桃花妹妹在春雨姑娘的帮助下,好些了,她听见了他们的对话,就对小糊涂虫说:“粗心是多么危险呀!它让我们好心办坏事,快快离开粗心,和细心交朋友吧!”小糊涂虫听了,脸更红了。

唉!都是粗心惹的祸。

三、巧画图画

对我们教师来说,画些简笔画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你可别小看这简笔画,在识字教学中,它还真能帮我们的大忙呢!如“钩”和“钓”这两个字,我就是画了一幅简笔画,孩子们就轻松地记住了。我在“钩”字的旁边画了一个大大的钩子,并且问孩子们没有钩的话能钩到东西吗?所以,“钩”的最后两笔是撇折、点。再如“休”和“体”这两个字,我在“休”的旁边画了一棵树,在树的左边画了一个人,引导孩子们观察,人靠在树边干什么?对,休息。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轻松地区分这两个字了。

四、巧编顺口溜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对于形近字,光靠老师的再三强调,效果不会太好。如果能根据形近字的特点,编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小儿歌,这样一来,孩子的记忆效果会非常不错。如“巳已己”这三个字,怎样快速地区分呢?我教给大家一句顺口溜:巳满已半己不出。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再如“绕”和“晓”这两个字,我引导孩子观察,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编了一句顺口溜:左边绞丝绕一绕,日出东方是拂晓。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自己能编顺口溜,而且还要引导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学着编顺口溜,有了自己的积极参与,这些形近字还能区分不开吗?

五、巧用加减法

一看小标题,你可能就会质疑了。加减法?那不是数学中才能用到的吗?在识字教学中也能用到?没错!笔者在教“狼”、“浪”这两个字时,就是让孩子们在已经认识的“良”字左边加上不同的偏旁,就成了要学的生字,这就是加一加。那怎么减呢?如“吃”这个字,低年级的孩子大部分都能认识这个字,我引导孩子们把“吃”字左边的“口”去掉,就成了“乞”字,这就是减一减。类似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我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寻找一些,利用加减法识记更多的汉字。

六、巧用课件

现在,多媒体课件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多媒体课件能放动画,能放音乐,孩子们特别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我会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情境,用多媒体帮助孩子们识字。如《浅水洼里小鱼》这一课,我会把与本课生字有关的形近字,写到小鱼的图片上面,如果孩子能准确地读出这些字,老师点击鼠标,这些小鱼就能跳回到大海里。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但能区分这些形近字了,而且还培养了孩子们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再如《笋芽儿》这一课,我把与本课生字有关的形近字,写到笋芽儿的图片上,如果孩子们读对了,老师点击鼠标,笋芽儿就会长成竹子。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认字方法,每次使用多媒体学习生字,孩子们的劲头就特别高。

七、巧做游戏

笋芽儿课件范文5

说到给孩子调节营养,家长们应从一日三餐的饮食入手。对于已入学的儿童来说,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它对学童的健康成长和增强脑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吃早餐不仅有助于保持旺盛的体能,吃好早餐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研究人员发现,不吃早餐和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上午第 1、2节课就出现精力不集中、疲劳、思考问题不积极,第3、4节课时以上现象更加明显。有关实验对比也表明,不吃早餐的学生在图形识别的错误率、反应能力等方面的成绩都低于吃早餐的学生。同时,早餐营养质量好的学生,标准考试的成绩、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身体耐力等明显比早餐吃得不好、尤其是不吃早餐的学生要强。这些都充分说明早餐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理解、分析能力和学习成绩。

医学专家指出,根据目前我国学生的作息制度和学习情况,通常上午课时安排很满,学习任务相当繁重,故大脑所消耗的能量也相对要多(约占全天总热量的40%)。血中的葡萄糖是大脑唯一可以利用的能源,它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而经过漫漫一夜,身体内的葡萄糖已经消耗殆尽。如果早餐质量不高、尤其是不吃早餐者,其所需的能量只能依靠体内的储备来提供。而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储存量是很有限的,体内储存的其他能量物质如脂肪和蛋白质能转化为葡萄糖,但速度和转化效率都很低。这样在上午的学习或活动过程中,机体得不到新能量的及时补充,将导致血糖浓度降低,出现头晕、乏力、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等症状,自然影响学习效果。尤其在临近中午的时候,严重者还可能发生低血糖休克,更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不利。

另外,如果早餐不吃直到中午才进食,胃已经长时间没有运动,突然间增加它的负荷会使胃酸分泌过多,对胃壁也是一个不良刺激,久之容易导致胃炎甚至胃溃疡。同时,不吃早餐还会使午饭和晚饭的饭量增大,而食物消化后多余的糖分大量进入血液,容易形成脂肪堆积。此外,长时间空腹,使胆囊中的胆固醇饱和度持续维持比较高的水平,还容易形成胆结石。

“早餐要吃好”,这是科学的膳食经验总结。吃好早餐,是改善营养、增强体质的一个实际内容,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广大家长应予以高度重视。作为家长,除了自己要每天吃早餐――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行为做出典范外,还要花点心思巧作安排,有条件的最好自己给孩子配制合理的营养早餐。

营养早餐的组成应包括四个部分。

一、谷类食物。如米饭、馒头、包子、面包、烧饼、发糕、面条、粥类等,含有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能量,特别是其中的葡萄糖还是脑细胞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有利于保证整个上午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要注意的是,各种谷类食物要粗细搭配。

二、动物性食物。如煮鸡蛋、咸鸭蛋、酱猪肝、酱牛肉、蒸鲜鱼以及鲜炒猪、牛、鸡肉片等,既能提供孩子生长发育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又能补充上午需要的部分能量,使精力更加旺盛。

三、蔬菜与水果。如炒芹菜或白菜、生拌洋葱丁或黄瓜、凉拌海带丝或莴笋条、菠菜汤以及苹果、杏、樱桃等,它们含有各种维生素与矿物质,有利于满足上午的大脑活动与各器官的代谢需要。

四、奶类或豆类食物。如牛奶、酸奶、奶酪、豆浆、拌豆腐、炒黄豆芽或豆腐干,能提供优质蛋白质,也能提供在儿童发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矿物质――钙。

营养学家建议,学生早餐既要能提供足够的热量,又要能活跃脑功能。早餐一定要吃好,且最好搭配一些新鲜蔬菜。为满足学生上午的各种活动需要,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需要量的30%。其中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11%~15%,脂肪应占20%~30%,碳水化合物应占55%~65%。原则是:主(主食如米、面等)副(副食如动物性食物、尤其是新鲜蔬菜等)相辅、荤素搭配(可解决蛋白质的互补问题)、品种多样、干稀平衡、味香可口,使孩子乐于接受。

下面介绍专家推荐的小学生一周早餐食谱,有兴趣的家长不妨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加以选用:

星期一:牛奶、馒头、豆浆、蒸鸡蛋、拌莴笋条;

星期二:豆浆、烧饼、煮花生米、酱牛肉、米粥;

星期三:牛奶、面包、炒豆腐丝、胡萝卜丝、煮鸡蛋;

星期四:豆浆、卷子、凉拌海带白菜丝、咸鸭蛋、米粥;

星期五:牛奶、小笼包、拌黄瓜、豆浆;

星期六:豆浆、蛋糕、拌豆芽粉丝;

笋芽儿课件范文6

【关键词】乡土资源;竹子;区角

发掘与优化、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目的,不仅在于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使幼儿园课程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也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园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大自然,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丰富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与满意度。

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我们大四班形成了独有的乡土资源主题活动《竹子乐》。“竹子”就是指我们武夷山的竹;“乐”就是指孩子们、老师、家长朋友在整个活动中得到的三位一体的快乐与成长!也许,在《竹子乐》的乡土主题活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有情、有力的现代幼儿园教师,消灭那些不足之处。

1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背景:

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我们武夷山产竹,也有“竹子之乡”的美称。武夷山竹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编织工艺的主要品种之一,武夷山有着许多民间的竹编工艺加工厂,产品远销欧亚美等许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相关“竹子”的主题活动,通过观察、讨论、欣赏、制作、游戏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对竹文化的兴趣与情感;与幼儿一起探访我们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

2 主题活动《竹子乐》的总目标:

2.1 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竹,了解竹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2.2 引导幼儿探索竹对我们生活所起的贡献。

2.3 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给幼儿一些探索空间,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

2.4 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 主题活动《竹子乐》的活动区域布置:

3.1 科学区――竹桶打水:幼儿利用竹水桶打水,记录绳子的粗细不同产生的打水时间的不同。竹筒运水:我们请工人叔叔帮我们制作好运水的水道,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感知竹筒的不同高度引起水的流速的不同。竹水枪:幼儿通过操作竹水枪,感知力与水流的关系。竹片滑道:孩子自己架起不同高度的滑道,用不同大小的珠珠在上面滚动,记录坡度与速度的关系。

3.2 生活区――香香的竹筒饭:孩子们利用竹筒和老师家长收集来的食物,自己配餐,然后动手制作竹筒饭并品尝洗竹碗、:根据主题的需要,我们的点心时间用的是竹碗,在孩子们吃完点心后,让孩子自己清洗竹碗编织毛衣:大班的孩子经过老师的指导有的会用竹针编织毛线了,我们就让孩子编织毛线。编织竹篮:孩子用竹篾编织竹篮。

3.3 语言区――猜谜活动《竹片竹片在哪头》。提供小竹片、五角星,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边念儿歌边游戏。如果幼儿猜中了竹片在哪个手里,就可以获得一颗五角星。

3.4 益智区――翻竹片比大小:我们先制作好一个棋盘,在竹片上设计一些适合幼儿学习的计算题,并将其盖住,幼儿同时各翻开一块竹片,各自计算竹上的算式,得数大的幼儿获胜。翻竹片碰碰乐:幼儿先在棋盘上将有图案的竹片盖住,然后同时翻开某个竹片,碰到有相同图案的竹片就碰掉并取下,不同的就盖好重新翻,考验孩子的记忆力。竹子计算器:我们在竹圈上设计算,请幼儿将竹圈上的答案算出来后穿在竹竿上

3.5 美工区――竹筒装饰画:孩子利用各种材料在竹筒上装饰。竹斗笠装饰。国画“竹子”:利用毛笔绘画竹子

3.6 运动区――好玩的大竹圈:提供大的双圈的竹圈,孩子在上面行走,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同时可以开展两个孩子的竞赛,看谁走的快。竹梅花桩:利用不同高矮的竹节摆梅花桩,孩子在上面行走,训练孩子的反应及平衡能力。

舞竹狮子:我们教师在竹匾上装饰狮子,孩子利用其玩舞狮子的游戏。竹竿舞:孩子根据节奏开合竹竿,并根据节奏在竹竿上跳。竹高跷:请家长制作好竹高跷让孩子训练行走。

4 主题活动《竹子乐》的家园共育:

4.1 请家长在家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吃竹制品,告诉宝宝豆竹制品的营养和竹子的神奇。

4.2 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家中小实验的活动《富贵竹发芽了》,引导宝宝对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4.3 通过“主题内容”的发放、“家长网上学校”的信息接收,请家长帮助宝宝收集各类家中常见的竹制品。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家长朋友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说说竹子制品的名称与作用,在融洽的亲情氛围中让孩子爱上竹子、爱上竹制品。

4.4 如果家里条件允许,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到田里去进行挖笋的活动,进一步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自然乐趣。

5 主题活动《竹子乐》的其他活动:

5.1 参观信特超市,寻找各种竹制品,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竹子的好奇和喜爱,从而爱吃竹制品。

5.2 娱乐比赛活动――捡竹片。将5-6个小小的竹片丢在地上,幼儿向上抛一个小竹片同时手去捡地上的竹片,然后接住向上抛的小竹片。

5.3 参观“农民丰收竹笋”的场面,知道竹笋是用汗水换来的,从而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5.4 体验活动“小鬼当家”――带领幼儿到农家帮助爷爷奶奶一起劳动:晒竹笋、剥笋壳、等。通过幼儿自己的辛勤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6 主题活动《竹子乐》的活动实录:

活动一:《认识竹子的种类》请家长帮助收集各种关于竹子的资料,认识各种各样的竹子。让幼儿回忆护林员讲的关于竹的生长过程。活动二:《谈话:熊猫和竹子的关系》认识熊猫所吃的竹子,讲讲竹子开花后给熊猫带来的不幸命运。

活动三:《歌曲:熊猫》听一听歌曲《熊猫》中唱到的相关歌词,学唱歌曲。活动四:《角色扮演:熊猫的故事》幼儿自行分组设计熊猫的头饰,安排熊猫故事的情节。创编熊猫一家在竹子开花,找不到竹子吃了,于是很痛苦的样子,然后表演人们关心竹子保护竹子的情形,最后熊猫为了感谢大家为人们表演节目的整个过程进行表演展示。活动五:《想象画:美丽的家园》

教师引导语:

小朋友我们都知道熊猫是我们的好朋友,可现在熊猫却越来越少了,变得很珍贵了,原来是熊猫的家遭到破坏,我们大家来为熊猫想一个好办法,怎样来保护它们美丽的家园呢?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