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英文范例6篇

大量的英文

大量的英文范文1

摘 要:本论文对《乐游大河南》英译文本中采用的修辞偏离操作进行定量统计,分析添加、抑减、替换、换位四种操作手段的使用是否顺应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规约,以期为旅游文本的英译提出建议。

关键词:顺应;定量;修辞偏离操作

1.研究背景

旅游文本是吸引游客的宣传手段,同时也承担着传播本土文化的使命。而如何顺应外国游客的语言和文化规约,提高旅游译本的可接受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乐游大河南》是全面介绍河南各旅游景点的著作,本文从语用学和修辞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针对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2.研究方法

书中介绍了河南省内19个主要城市,226个旅游景点。本文抽选6篇代表性文章进行量化统计:黄河、嵩山、云台山、白马寺、大相国寺、少林寺。

3.定量分析

本文主要统计修辞偏离操作的四种手段的使用次数,分析其运用是否顺应了外国游客心理。量化统计结果如下图表所示:

图表说明,6篇景区的英译中换位和替换操作的运用好于添加和抑减操作的使用。

3.1添加

添加操作属于实体量的偏离,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通过添加提高句子的完整性。译文恰添加代词it,its,you等词补充了句子的完整性。

(2)增添文化词的内涵意义。中国朝代更迭,但外国游客不熟悉中国王侯将相和朝代年份,应通过添加介绍性信息或标注具体年代以帮助其理解。但译文在此方面欠缺,如对刘邦、项羽、武帝等历史人物,秦汉唐明清等朝代没有添加补充性信息。

3.2抑减

抑减指减去多余信息,避免重复或冗余的信息。对抑减操作的使用情况如下:

(1)译文中对大量冗余信息恰当的采用了抑减操作,如将“浮天阁、极目阁、开襟亭、畅怀亭、依山亭、牡丹亭、等亭台楼阁”译为“many temples and pavilions…”中国亭台楼阁多被赋予高雅唯美的名字,但若翻译为英文,外国读者可能会不知所云,故省去不译,句子数量减少但不影响读者理解。

(2)抑减不等于随意删减,信息承载量大的内容不能采用抑减操作,但译文中存在着随意删减。如“岳山寺是俯瞰黄河的最佳处”一句交代了观景的位置,但译文中将其删去未译。

(3)由于中英文语言形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汉语中丰富的诗词典故很难翻译成英文,对待此类情况,可采取回避不译的策略。但译本中未删减诗词典故,如将的“峰回铁马响云间,一柱高标绝陟攀,舍利光含秋色里,岭欲压嵩岳”翻译为“The wind blows the horse -bells to resound.The pillar is too sleep and tall to mount.Buddhas holy light shines in autumn.So lofty as to overwhelm the Song Mountains.”此翻译虽传达了诗的大意,却丢失了诗的意境美,且所含旅游信息量甚少,应省去不译。

3.3换位

换位,是位置或顺序关系的变换。由于中英文句法结构的差异,翻译时应采用换位操作,以符合外国游客的语言使用习惯。汉语多后重心,由事实到结论,而英语多前重心,判断和结论在前,事实或描写在后。如“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文化景观,以及地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的终点等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译文调整为“a series of distinctive geographic landscapes such as views of river,cultural landscape,the starting point of ‘ Suspending River’ on the land,the end of Loess Plateau…”中文用“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将所有景点进行归纳,英文则要把“a series of distinctive geographic landscapes such as…”放在句首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

3.4替换

替换操作在译文中体现为利用代词或不定代词替换前指,以避免重复。中文习惯重复,而英文忌讳重复。如“经过近20年的建设,景区现有面积17平方公里”翻译为“Through about 20 years’ construction,presently it covers 17 square kilometers.”译文将上文提到过的“景区”用代词it替换,避免了重复。

4.启示

通过定量分析可知,英译文本在单词和句子层面,通过添加代词保持句子完整性,通过抑减减少冗余信息,通过换位迎合英文语言习惯,通过替换避免词汇重复。但是对中国文化色彩浓厚的历史人物、朝代未使用添加操作提供补充性信息,对诗词、典故未使用抑减操作,增添了外国游客的阅读负担。可见译者对汉英语言层面的转换到位,但对两种文化的了解和互译仍有欠缺。旅游译本的质量不仅体现在语法结构和遣词造句层面上,更体现在文化层面上,只有顺应游客的接受心理,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注:此成果为郑州大学研究生院2012-2013年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4.6.

[2] 从莱庭,徐鲁亚,《西方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

[5] 李云清,《乐游大河南》[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11.

大量的英文范文2

一、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词典的分类

若想让学生用好英语词典,首先必须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词典。英语词典分为传统纸质英语词典、电子辞典和网络词典。下面我们分别来谈一下这三种英语词典。

(一)传统纸质英语词典的分类

这类英语词典是我们接触最早,用得最多的一类词典。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给一个英文单词让学生查词典,大部分学生都会使用词典,正确找出这个单词。但谈到英语词典的各种分类,以及每种词典的作用,学生却并不了解。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会学生如何实用词典的同时,应给学生讲清英语词典的分类。

按照语言类别划分,英语词典可以分为英汉词典,汉英词典,英英词典,英汉双解词典,英汉汉英词典。其中,英汉词典是把单词的英文拼写放在前面,后面是词性和汉语注释。汉英词典是把汉语放在第一位,后面是对应的英文单词,每个汉语可能会对应多个同义的英文单词。英英词典是先列出英文单词,再给出其词性和英文解释。这种词典里没有中文。英汉双解词典是列出单词后,给出词性,然后分别给出这个单词的英文释义和汉语释义,后面还有英汉双语例句和同义词辨析等。这类词典是查英文单词最全面最准确的,适合英语学习。英汉汉英词典是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的综合,即词典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给出英语单词可查汉语意思,后一部分是给出汉语查它对应的英文是什么。

按照收词量或使用者水平划分,英语词典可以分为初阶词典,中阶词典,高阶词典。其中,初阶词典的收词量在2万以下,主要针对小学生。中阶词典的收词量约3~4万,适合初中英语水平者。高阶词典收词量在8万左右,适合高中及以上英语学习人群。

(二)电子辞典的种类

电子辞典的兴起至今也有超过15年的历史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子辞典品牌主要有:诺亚舟,卡西欧,步步高,文曲星,好记星,好易通,快易典,快译通,艾利和,夏普,译科思,方正,各个品牌在分类上也大体使用英汉,汉英,英英的模式,有些电子辞典还扩展到法汉、德汉、日汉等多个语种。

(三)网络词典的种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词典也以其方便快捷免费等优点而日趋流行。目前大家广泛使用的网络词典有:百度词典,金山词霸,Google网络词典,爱词霸百科词典,有道词典,灵格斯词典等等。

二、推荐学生使用纸质英汉双解词典

根据笔者自身英语学习的经验,根据英语系研究生导师的建议,根据对多名英语教师和毕业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大家一致认为,对学生英语学习最有帮助的是纸质英汉双解词典。

(一)纸质英汉双解词典PK电子辞典

从便携性来讲,电子辞典无疑占有优势。但电子词典也有很大缺陷。它们大多以收词量大和语种多来做广告宣传。它们的词汇量动辄就是几十万,而在帮助英语学习方面作用却不大。因为它们缺少例句,没有词汇辨析,未列出语法搭配。受显示屏面积的影响,单词的换行也存在严重问题。而翻开一本纸质英汉双解词典,从单词的拼写、音标、词性、英文中文释义,到常用词组、各词义的双语例句,再到近义词辨析,固定搭配,习语俚语,以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用法区别,一个单词可谓五味俱全,梧桐一叶而知秋。从任意一本纸质英汉双解词典的体积、厚度和重量,我们便可以感知其中沉甸甸的内容。对于英语学习者,这绝对是不可替代的全面知识。

(二)牛津英汉双解词典vs朗文英汉双解词典

谈到这里,我想先提一下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词典的几大“巨头”。英式英语词典有“五大天王”(the Big Five):朗文,牛津,柯林斯,麦克米伦,剑桥。美式英语词典有“二虎”:韦氏词典,美国传统词典。在英汉双解词典这一类别中,最常见最权威的是牛津英汉双解词典和朗文英汉双解词典。

牛津英汉双解词典是音标英音在前,美音在后。它历史悠久,并且不断更新,一向以释义精当、例证丰富、语法标准简明而著称。其中的词语辨析、词汇扩充等非常便利外国的英语学习者。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

1.英语学习者对词汇学习要求较高的,宜使用英汉双解或者英英词典为主。

2.有关词汇的音、形、义等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作为预习功课。

3.如果词汇较多,可以让学生分组查阅,之后进行交流,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4.鼓励学生摘录词典中的好词好句,并经常诵读,既培养语感,又可以积累语言素材。

有效的词汇教学体现在词汇教学的“量”(掌握多少词汇量)和“质”(掌握词汇的深度)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断增加。包括单词和习惯用语或者固定搭配;另一方面,从用的角度出发学习词汇。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这说明学习词汇不仅要达到规定的数量,能进行辨认、识记和理解,更要求达到一定的质量,能熟练运用所学词汇。

三、总结

归根结底,英语词典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如何正确适时地使用词典,如何清醒认识词典在整个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也就是学生的“词典观”是非常重要的。

大量的英文范文3

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育技术,并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效结合传统教学形式的优势来优化英语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是英语教育界在对英语教育手段的研究上特别关注的努力点和进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不仅能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更加合适的环境,也能为其提供更加充足和丰富的可利用资源。从英语的听、读、写、译各个方面加强学生英语能力,能更好地进行英语交流,为提前进入社会作好铺垫。新课标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写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体现得更为重要,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英语人才不能只会“纸上用兵”,而要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熟悉使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增强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成为被社会认可的高端外语人才。

1.听力理解能力:英语语音室是英语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场所。目前,很多高校已经装配了多媒体数字语音室,它以计算机为主体,通过网卡等传输介质,构建了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了通过声音、图像、网络进行教学,既利于教师示范性教学,又便于学生主动、操作性教学,功能更加多样,还有不少优秀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如《疯狂英语》、《走遍美国》、《洪恩GOGO》等再现真实语境,视听结合的外语教学方式能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先进的教育设备为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做好后备工作,大学时期的英语教学不同于高初中,教师的作用是相当的重要,除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恰当的利用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如较长的英文广播或电视节目,以及经典的电影对白等等。鼓励学生多参加国内外英语学者的讲座,学会如何抓住重点,分析结构,并且熟悉英语常用语,以及不同国家的方言等等,并踊跃参加各种听力比赛,这些都会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发生质的飞跃。

2.口语表达能力: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是教师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为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大学专门开设了英语口语课程,教师课堂话语对大学口语教学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对学生的口语起着引导和矫正的作用,对于以前只注重英语考试成绩而忽略了英语口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大学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矫正者的角色,让学生多接触地道的外语,教师在纠正发音错误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我修正错误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多参加英语活动包括:英语技能大赛、口语培训、英语俱乐部、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等。同时大学教师也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可利用资源,电影、电视、投影仪、幻灯机、无线电、录音机、语言实验室等手段,经典英美电影的赏析,有效地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强化自己的口语能力,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使学生掌握会话策略,能熟练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这也是英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3.阅读理解能力:大学英语阅读速度要求为每分钟80个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个词,培养英语阅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首先它在英语等级考试中是占分比列最大的,故而成为英语考试的“拦路虎”,其实英语阅读也是扩大知识量和词汇量的最好途径。教师应根据文章题材的不同来组织,设计教学,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文体就决定了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体外,应该针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要求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英语阅读的材料并不局限于教材,教师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比如英语国家报刊杂志,借助词典能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自己专业有关的综述性文献。在保证学生阅读质量和阅读速度的同时,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觉到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

4.书面表达能力:英语写作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最准确有效的方式,在中国学生的写作中,由于学生经常采取中式思维进行写作,因此在他们的写作中常常会留下被汉语干扰的痕迹,也就母语迁移的负面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对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的要求都很高,如今很多的公司在面试时要求学生递上英文简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测试毕业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中方式。在日常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写自己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字通畅,清楚地表达文章的思想。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

5.翻译能力: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信息传递,是译者用译语重现原作的文化活动;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文化交融;语言不是翻译的操作形式,文化信息才是翻译操作的对象。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使学生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存在一些固定的表达方式,学生经常采用“直译”,而使句子译文单调无生气进而失去了它原本的意思和意境。不能灵活运用和修饰句子是多数学生苦恼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师的作用是在译文时辅助学生了解和分析文化背景,使英语翻译达到“信”、“达”、“雅”的同时使译文“形”、“神”并茂。在英语翻译中,就算一个微不足道的单词也能起到画笔点精的作用,这也就是英文翻译的魅力所在。

6.词汇量:增加词汇量也是大学英语学习的重点。在高中阶段,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学习的都是常见的英文单词,词组等等,但是大学阶段更强调的是要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尤其是一些较为偏和不常见的单词,以及一些单词在不同场合的意思。大学英语新课表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6500个单词和1700个词组。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的重要途径,积累词汇量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

大量的英文范文4

【关键词】翻译;高职;词汇量;语法;文学素养

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在商业、科技、医药等各个不同的方面使用英语作为沟通交流的语言。英语正在被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广泛使用。正是因为英语语言的普及性和实用性,多数企业在选择员工时,往往将应聘者的英语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且必备的能力进行考核,企业对于应聘者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比较弱,因此,为了满足企业对于应聘者英语水平的要求,高职学生应该加强英语学科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以获得更多的工作选择机会和更好的工作职位。

常常一提到英语技能,人们马上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听说读写译”五个大字依次排列。为什么人们在排列时将“译”这项英语技能排在最后,而不是在前面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之前呢?是为了押韵或者是人们说顺口了?其实不然,将五个字这样排列顺序的真正原因是人们将“听说读写译”这五项英语技能按照它们的难易掌握程度而进行排列的。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最早学会的就是听说的能力,人们往往是先听,听得多了而后说,习得听说技能之后再通过大量阅读增加词汇量,从而习得阅读的能力,读得多了,自然就能写,最后才是译,翻译在五项能力中被放在最后是有原因的。它要求语言学习者在具备前四项能力的基础之上,将两种语言灵活运用进行相互转换,这无疑是对于语言学习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牛津英语词典》对于翻译的定义是:在保留意义的情况下,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当然,在这个语言转换的过程当中,除了要保留原始的意义之外,还应该要保证能做到符合目标语言的用语习惯和避免目标用语国家的语言方面的禁忌语。由于现在对于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要求的提高,翻译也成为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如何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呢?

一、词汇

众所周知,要想学好一门语言,词汇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词汇量是学好英语最基本的要求。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的任何一项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依托词汇量为根本。翻译作为五项技能中最难的一项,自然对学习者的词汇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在培养听说技能时,更多的是靠记忆力和口语常用词汇,而在读写能力训练时用得更多是用书面语当中的词汇。而翻译则需要用到口语和书面两方面的词汇。翻译分为口译和笔译,口译中更多的使用的是口语词汇而笔译则更倾向使用书面用词。没有大量的词汇量作依托,在翻译时往往会找不到与目标语言意义用法一致的对应词,这就迫使语言学习者得不断地查阅双语词典,这样做不仅会打断翻译思路,降低翻译速度,还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因此,要想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十分必要的。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特别是在词汇量方面,学生常常觉得单词记忆非常枯燥,而且花了大量时间背单词,却没几天就忘得干干净净了。反复背反复忘的恶性循环让学生对于单词记忆感到反感,渐渐地便不再花时间在单词记忆上,而我们都知道,单词就是英语语言最基本的结构,没有单词作为依托,人们根本就不可能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因此,掌握记忆单词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对于高职学生便显得异常的重要。单纯记忆单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既枯燥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效果也不理想。要让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的记忆单词,首先,应该将学生的音标基础打扎实,让学生知道单词的组成结构和字母组合的发音方式,做到会读即会写的程度。强化单词在口语当中的运用,使高职学生在口语的学习过程中,很轻松地记住单词的发音,从而在读写时可以根据单词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方式将单词完整地拼写出来。将单词的记忆融入听说学习中,使得语言学习者从单纯的单词表中脱离出来,不再一味的死记硬背字母组合,一但学生记住并且使用次数增加,也就不那么容易忘记了。对于学生在翻译过程当中经常遇到的专业用语的问题,应该将专业用语列表让学生中英文对照地反复地看,将单词作为整体来看来记忆,看得多读得多了自然就可以用上面所提到的方法来实现单词的记忆。同时搭配大量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不认识的单词联系上下文进行记忆,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能够逐步得到提高,词汇量的扩大对于翻译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二、语法

翻译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英语语言能力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前面提过的要具备的词汇量,二则是要掌握全面的英语语法。英语语法和词汇量在翻译当中是同等重要的,前者是英语语言中最基本的单词组织规则,后者则是英语语言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较好的语法基础,在翻译时肯定是会错误百出的。在英译汉时,若语法基础不好,对于原句的理解肯定会有偏差,翻译出来的中文译文肯定会和原句有不一致的地方,甚至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在汉译英时,尽管理解了汉语的句子,但出于语法基础不好,无法组织出像样的英文句子,就更谈不上翻译出的译文翻得很地道一说了。因此,针对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要想提高翻译水平,首先就得先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语法水平。找出一本权威的语法学习书,让高职学生按条理一章一章的认真地学习语法知识,再配上大量的语法练习,让高职学生将英语语法熟练掌握,这对于提高高职学生英汉互译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语法知识的系统条理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翻译时对英文原句理解力并且提高翻译出来的英文表达的准确性。在学生学完所有语法点及大量语法练习的之后,再加大英语原著阅读量,将其中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例如方言、土话和古时候或较早期的英语表达方式,以及一些新的词汇或者是早期英语作品当中使用的词汇,要求学生通过每天读书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定期反复回顾、记忆并练习使用这些地道的表达方式,再将这些地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应用于英语或者汉语句子和文章段落的翻译当中,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水平。

三、文学修养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不论是将汉语翻译成英语,还是将英语翻译成汉语,都需要翻译者对于两种语言都有相当好程度的了解,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在翻译时才能将语言准确翻译。但仅仅对两种语言都了解和掌握还远远不够,要想将原文翻译得优美而又准确,就必须要求翻译者具备较好的文学素养。在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时,汉语的文学素养将决定翻译者对于汉语原文的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而翻译者的英文文学素养将直接体现在翻译者翻译出来的英文译文当中。反之亦然,只有英文的文学素养好,才能将英语原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次的内在的思想挖掘出来,使得翻译出来的译文在汉语当中也要能够体现作者在原文当中所言表现的内在深层含义,并且还要能够体现作者在原文当中所表现的语言文字的魅力,翻译出来的汉语作品应该在保有英文原文语言优美的基础上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汉语译文也应该做到不偏离英文原文的原义的基础上,语言优美而简洁,又要通过汉语表达出作者英文原文当中的思想。这对于翻译者的要求来说,是非常高的,它既要求翻译者具有较好的英语语言和文学素养,又对翻译者的汉语语言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文学修养对于语言翻译者来说,是必须具备并且不断提高的一项能力。高职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仅仅靠扩充自身的词汇量和系统学习语法知识还是不够的,应该要更多地阅读英文和中文的文学作品,通过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逐步提高自身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于英语和汉语作品的理解力,努力提高英语和汉语的两种语言的文学修养。高职学生在扩大词汇量和系统条理学习语法知识之后,再一步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无疑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职学生应该在英文和汉语两种语言都增加阅读量,通过量的增加带来质的提高,使得高职学生在处理英文和汉语句子、段落或文章的翻译时,可以对于原文有着更好的理解力,对于翻译出来的内容也能够体现出翻译者文学修养。

四、广泛知识面

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前面提到的词汇、语法和文学素养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需要具备的内容就是与翻译内容相关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博览群书,增加自身的百科知识。对于翻译者来说,在已知词汇的意义,加之对语法结构的掌握到位,并且对于英文和汉语都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对被翻译的作品有较好的理解力的前提下,就需要翻译者对于原文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和掌握。翻译者应具备丰富的百科知识,当然不要求翻译者对于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都通晓,但都也应该要了解其中的基本常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常识,在翻译的过程中,就算词汇量再大,就算语法知识应用得再好,翻译者的语言水平就算再高,也无法将内容翻译得非常到位,就是因为对于常识掌握得不够多,知识面不够广。比如说在翻译英文作品中涉及到历史相关内容的文章,就必须要对作品所在时期涉及的相关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果要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就要对作品所在年代的风俗人情等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掌握。翻译者知识面的宽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出来的作品的质量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一定要在平时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知识面。高职学生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除了学校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有所了解外,通常最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知识面不够广泛,高职学生普遍只对自己有兴趣的内容有所了解,而对于很多翻译中需要用到的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和人文背景知识等并不太了解。这对于高职学生提高翻译能力是非常不利的。高职学生应该将英文和汉语相关的知识有所涉猎,当然肯定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有的知识都了如指掌,但至少应该对于翻译当中可能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知识面的扩大可以有效避免高职学生在翻译方面的局限性,使得翻译出来的译文更地道更有文学气息也更加的准确全面。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想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应该要从增加词汇量,系统学习语法知识,大量阅读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和掌握了解全面的内容相关知识四个方面入手,通过长期的坚持练习和积累,逐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新璋编.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大量的英文范文5

关键词:理工类高校 英语专业 问题 对策

1987年,国家教委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中正式将外语学科分成四大类,即外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化类、专门用途外语类、语言学类。理工类高校开办的科技英语专业被纳入“专门用途外语类”,其英语专业从此得以正名。一些院校还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创办了专门用途英语专业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点;一些重点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以其优秀的教学质量、特色化的外语人才培养而引起外语界的关注。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进程中,理工类高校创办英语专业进入高峰期。目前,我国约有1000所高校设有英语专业,其中理工类高校占三分之一左右。

一、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英语专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英语专业教育质量的主要评估指标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和学生的就业率。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已学完英语专业四级课程的学生能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核学生运用各项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既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测试学生的单项技能,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推动校际交流的一种手段。但是,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设置历史短,在英语专业教育方面的经验不足,一些学校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四级考试的通过率,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英语教学。

就业率是评价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社会对应用型英语人才需求旺盛,为了满足劳动市场的需要,提高就业率,各高校纷纷开设金融英语等课程,这些应用性英语课程的特点是学程短、见效快、变化快。从短期来看,这些课程的开设的确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但从长期来看,其危害是潜在的。应用性的课程专业口径窄、时效性强,过分强调这些课程就会助长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耐心,避重就轻,不愿花时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这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思想使得大学教育过于职业化,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背离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国内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看,英语专业课程大致分为三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主要指英语语言学)。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5%,专业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45%,专业方向课学时仅占总学时的20%。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外语专业课与公共课程的比例不协调,公共课程所占的课时偏多,削弱了英语专业教学;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重视语言技能训练,淡化语言文学课程的开设。一些设立英语专业的理工类高校甚至削减英美文学、文化课程教学,压缩该类课程的学习时间。

3.师资力量不均衡

新办的英语专业师资力量往往比较薄弱,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每个教师承担的课时量大、科目多。笔者对某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师的周课时数在12节左右,最高的达18节。其中,周课时在8节以下的占被调查人数的10%,周课时为8~12节的占68%,周课时在12节以上的占22%。一般教师一个学期要承担两门以上专业课程,在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甚至出现部分教师每学期承担3~5门专业课的情况。

师资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普遍比较低,缺少学科带头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经验不足,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4.学生个人定位不明确

有些英语专业的学生将英语看做便于从事某项工作的辅助手段,甚至作为出国留学或升学考试的敲门砖。因此,他们重视立竿见影的应用性课程的学习,重视语言技能的学习和各类资格证书的考试。实际上这恰恰阻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5.忽视学科建设

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科建设薄弱,缺乏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这一点与学校办学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在某些理工类高校领导的眼中,英语只是一门辅助其他理工类专业提高

毕业生竞争力的工具而已。尤其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他们甚至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英语专业发展的基础,搞好了大学英语教学,也就搞好了英语专业建设。“在一些理工院校的领导看来,之所以创办英语专业,是因为它是当前的热门专业之一,生源和毕业生出路都被看好;而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建设内涵是什么,恐怕并不十分清楚。于是,在一些高校中曾出现这样的情况:学校领导关注的只是大学英语教学,甚至把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看做衡量该校英语教学成功的唯一标志。”可以说,相当一部分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在办学理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多数院校只是看到了英语专业的工具性,对该专业的人文教育性质和特点缺乏理解与重视。英语专业设立了,学生也招进来了,怎么教、教什么,培养的学生将来干什么,却没有明确的目标。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从一开始就丧失了或者是部分失去了学校政策方面的支持,这反映在图书资料等硬件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学术梯队及科研团队等软件建设支持力度不大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与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发展历程有密切关系。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前身多为本校承担公共英语教学的基础教学部门,缺乏培养专门英语人才的实际经验。虽然也借鉴了其他外语院校的办学经验,但由于受公共英语教学思维影响和理工类高校缺乏人文环境因素的制约,还没有形成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方向,难以确立英语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

二、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建设的对策

1.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有五类高校设有英语专业: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高校、师范院校、专科院校。各类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功能、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为目的,往往不重视语言理论和文学的教学,是否为学生授予英语语言文学学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香港高校对英语专业实行内部分类的方法值得借鉴。香港高校将英语专业分为教育、传播和文学三类,三类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院:教育学院、传媒学院和人文学院。不同类别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授予的学位也不同。要制定出多样化的质量评价体系,以避免用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别高校的英语专业进行评价。可以在英语专业内部实行分层,并实行多元的质量标准,以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英语人才的需求,并为特色学校的发展提供空间。

2.明确学科内涵,合理设置课程

目前大多数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它是人文学科专业之一,其内容是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专门研究,它在大文科中与历史、文学、语言、哲学等相关专业有部分交叉或形成互补。英语专业的特征是技能加专业,复合而开放;其培养目标为纯熟的语言能力、自如的语言转换能力、深度的专题研究能力;其专业研究范围主要包括英语语言研究、英语文学研究、英语文化研究等。因此,要正确地从学科内涵和培养模式出发,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方法。一是适当地削减公共英语课所占总学时的比例,以保证专业课程的学时数。二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侧重训练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并提供文学、语言学的入门常识、分析方法等;专业方向课程侧重专题探讨,引导学生对文学、语言学专题深入研究,作系统性的阐释、分析和解说。三是开设选修课时要做到多样化和个性化,既要有人文学科课程,又要有应用性课程。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对英语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培养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由于理工类高校人文环境相对较差,英语教师应提高自身人文知识修养,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有关的人文知识融入课程教学。教师要具备比较宽泛的相关学科知识,如外交、金融、贸易、法律、新闻和科技等诸多学科领域。只有教师的知识结构首先复合了,才谈得上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结合理工类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等特点,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公选课和学术讲座等方式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校要制定有力措施,有规划地引进人才(学科带头人)、稳定人才和培养人才,尤其要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知识、较强能力和较高素质”的英语人才,也就是要在奠定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

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学生只有明确专业定位,才能有的放矢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随着英语的普及,整个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一味追求眼前利益,满足于语言技能和应用型英语的学习,就不能发挥英语专业的优势。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5.加强学科建设力度

如果忽视学科建设,英语专业就很难形成完善的学科研究方向,难以形成稳定的、能够体现学科建设强项和特色的专业课程,更无法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累积、创新和系统化。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之所以缺乏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科建设薄弱。因此,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要格外重视和追求自我发展,以自己的发展来引起学校的注意,让学校领导重视英语专业的建设。这就要求英语专业要本着“做小,做强,做出特色”的原则,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形成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专业教学梯队,以长远的眼光来谋划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先朝.对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1).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侯光明等.中国研究型大学理论探索与发展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 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5]秦秀白.发挥理工类高校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办学模式综述[j].外语界,1999,(4).

大量的英文范文6

关键词: 高职高专学生 英语词汇 广度 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相关性

一、引言

英语词汇在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语法,只有一点东西可以表达;没有词汇,则什么东西也表达不了”[1]。1980年,英国心理语言学家Meara在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s杂志上发表了《词汇习得是语言学习中一个被忽视的方面》一文[2]。自此,关于词汇各方面的研究相继展开,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词汇的广度(普遍指的是词汇量)和深度(对于词汇各方面知识的使用熟练程度)两个方面。

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者Goulden,Nation和Read[3]调查了本族语言学习者的词汇量,结果表明他们的词汇量为17,000词左右,每天习得词汇的数量是2―3个。Nation[4]给出了从词典中如何选取词汇来进行测试词汇量问卷设计的步骤,使得词汇量问卷设计更具准确性和科学性。Nation和Waring[5]调查了第二语言习得者或是本族语者词汇的广度,其研究结果给教师及学生提供了参考意见。Qian[6,7]分析了英语词汇广度和深度与阅读理解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词汇的广度、深度和阅读理解之间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关系,词汇深度知识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Schmitt[8]对学生词汇能力的四个方面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学生在拼写方面表现较好,但对于词汇的意思及其他形式了解不够。

国内的研究者桂诗春[9,10]、周大军[11]、邓昭春[12]就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词汇广度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了不同二语学习者的词汇量。文洁[13]研究了词汇广度知识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吴旭东[14]分析了中国学生在课堂环境下语言能力的发展情况。近几年来,白丽梅[15]研究了英语词汇的广度和深度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李俊[16]认为词汇的广度和深度与阅读理解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李争艳[17]研究了词汇深度和广度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吕长[18]调查了词汇广度和深度与语言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龚兵[19]与杨筱霞[20]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词汇广度和深度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龚兵研究了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词汇深度知识对阅读能力方面的影响;杨筱霞就英语词汇广度、深度知识与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

上述研究者大多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于不同的语言学习者的词汇广度或深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或者对英语词汇的广度和深度与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别研究,然后对于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结论。关于英语词汇的广度与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表明,英语词汇的广度与阅读理解、听力和写作方面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与语言综合能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关系。在研究对象方面,近年来的研究多集中在大学生方面,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研究较少,而关于高职高专分级教学环境下学生词汇的广度和英语综合能力之间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针对某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实行分级教学环境下,对一、二年级的A、B学生的英语词汇广度与他们英语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展开调查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二、分级教学下学生英语词汇广度、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研究

(一)研究对象

该研究对象为陕西省某高职高专学校大学一年级及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该校实行英语分级教学,英语教学班根据学生高考时的英语成绩将其分为A、B、C三个级别,其中A班成绩高于B班,B班成绩高于C班。该研究只涉及A和B班,C班人数较少,在研究中并未涉及。通过随机抽样,一、二年级分别有2个A班和2个B班参加此次调查,共8个班级,人数共389人。(注:一年级A班分别为45人和56人,B班分别为52人和55人;二年级A班分别为41人和39人;B班分别为49人和52人。)

(二)研究工具及方法

1.英语词汇广度的研究

对学生进行词汇量问卷测试。测试问卷来源于Nation(1983,1990)[21,22]设计的词汇量测试问卷。该问卷共测试25组,150个词汇;每组(组数按照词频从高到低排列:7,6,5,4,3)均由两个名词,两个动词和两个形容词组成。该问卷由左右两栏组成,左栏为六个测试词汇,右栏为左栏中某三个词汇的英文解释组成。受试学生根据要求选出这三个英文解释所对应的词汇。词汇量测试根据受试者给出选项进行打分。

评分标准:

2.英语综合能力的研究

以所有受试学生的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英语综合能力的成绩。该校每年冬季的期末考试都是全校统考,学校考管中心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选试题。该试卷包括词汇选择(20分)、阅读理解(45分)、句子翻译(20分)、作文写作(15分)。

(三)研究过程

在秋季开学时对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和在校已经学习一年的二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在学生开学四周后对受试学生统一由英语教师发放词汇量测试问卷,要求学生在一小时之内完成试卷,期间不允许学生查阅书籍和字典。英语综合能力的测试通过所有受试学生的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反映,考试时间两个小时,考试期间学生自行答卷,不允许查阅资料和互相讨论。

(四)研究结果

1.英语词汇的广度研究

经过对于学生词汇量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在成绩方面得出以下结果(表1)。

上表表明,两个年级的学生在各个词频上的平均成绩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从总成绩及各个词频来看,二年级A班均高于其他三个班级。其中,一年级A班和B班之间的总成绩和各个词频上的成绩差别不是很大(最小为0.4,最大为2.61);二年级A班和B班的总成绩差别较大(A班比B班高13.37),在Level 1、Level 4和Level 5上的成绩差异分别为1.04、1.83和1.04)。通过学生各个词频的成绩和总成绩可以发现,学生在词汇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二年级A班学生的词汇量最大,而一年级B班学生的词汇量最小。一年级A班和B班学生的词汇量总体上来说差别不是很大,A班的词汇量略高于B班;在Level 5上的差别最大。二年级A班和B班的总词汇量及在Level 2、Level 3与Level 4上的差别较大,在Level 1和Level 5上的差别较小。

2.英语综合能力的研究(表2)

上表表明,在试题难度程度相当的情况下,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成绩方面有所差别。

三、分级教学下学生英语词汇广度与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关系的研究

为了更进一步反映学生在英语词汇广度和英语综合能力之间是否有关系,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英语词汇的广度知识和英语语言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上述研究得出的数据,各个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的广度知识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关系如表3、4、5、6所示。

(一)大一A班

(二)大一B班

(三)大二A班

(四)大二B班

从上述表格3、4、5、6可以看出,所有受试学生的英语词汇广度和英语综合能力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说明学生的英语的词汇广度和英语综合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学生的英语词汇广度(英语词汇量)越大,英语词汇的综合能力水平也越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结语

在学校实行英语分级教学的大环境下,通过对高职高专一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的广度知识和英语综合能力的研究发现,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与此同时,他们的英语词汇的广度知识和英语词汇综合能力之间却都存在着较高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词汇广度(词汇量)较大时,相应的英语词汇的综合能力也较高,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提高词汇量是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英语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可以有意识地督促学生提高自身的词汇量,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英语语言水平。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时的难点和重点,在本研究中,由于测试词汇的选择、学生发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对测试结果有所影响,研究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London:Edward Amold.1972.

[2]钟志英.测试英语词汇的广度、深度和强度[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Goulden,R.,Nation,P.&Read,J.How large can a receptive vocabulary be?Applied Linguistics,1990.11,(4):341-363.

[4]Nation,I.S.P.Using dictionaries to estimate vocabulary size:Essential but rarely followed procedures[J].Language Testing1993.10:37-40.

[5]Nation,P.and Waring,R.Vocabulary size,text coverage and word lists.In Schmitt and McCarthy(Eds).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 and pedagogy.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6-19.

[6]Qian,D.D.Accessing the roles of depth and breadth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9.56,(2):283-307.

[7]Qian,D.D.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bulary knowledge and academic reading performance:an assessment perspective[J].Language Learning.2002.52:513-536.

[8]Schmitt,N.Tracking the Incremental Acquisition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A Longitudinal Study.Language Learning,1998.48:281-317.

[9]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词汇量调查[C].公共外语教学研究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10]桂诗春.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量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外语,1985,(1).

[11]周大军,文渤燕.理工科学生英语词汇量状况全程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

[12]邓昭春.英语词汇量调查问题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

[13]文洁.学生英语词汇量与语言能力和英语教学关系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9).

[14]吴旭东,陈小庆.中国英语学生课堂环境下词汇能力的发展[J].现代外语,2000,(4).

[15]白丽梅,陈艳玲.英语词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2.

[16]李俊.论词汇的深度和广度与阅读理解的关系[J].外语教学,2003,(2).

[17]李争艳.英语词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二语写作中的作用[D].扬州大学,2004.

[18]吕长.词汇量与语言综合能力.词汇深度知识之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2).

[19]龚兵.词汇知识深度对阅读能力的影响[J].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6,(2).

[20]杨筱霞.英语词汇广度、深度知识与综合能力关系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

[21]Nation,I.S.P.Testing and Teaching Vocabulary[M].Guidelines.1983.

[22]Nation,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基金项目: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09XQ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