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李白范例6篇

清平调李白范文1

【李白纪念馆】

【馆藏文物】

经过20多年的建设,李白纪念馆占地四万余平方米,收藏古籍1800余册,文物珍宝、艺术精品5000多件。这些珍宝中,李白诗集除有英文、日文版10余册外,还有宋代咸淳本和元代至元年间萧世斌本;有宋庆龄、陈云、邓小平等历届党和中国领导人题咏100多幅,石涛、仇英、祝枝山、杨慎、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等明清以来的大家力作近千幅;有左宗棠、翁同和、张之洞、于右任等历史名人的墨宝及郭沫若、周谷城、启功、吴作人等名家题写的匾额楹联110余幅,历代石碑、石刻、瓷器等文物数十件,其中以石牛和宋代石碑最为珍贵。石涛山水册页六幅,均为珍品,估价超过8000万元。石涛是清初杰出画家,经历传奇。他本姓朱,是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当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来削发为僧后,自称苦瓜和尚。他的画构图之奇妙,笔墨之神化,题诗之超逸,都表现了他的风骨,早脱前人窠臼,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他是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他的画极具创造性,为后人所推崇。张大千最早成名时,就是因为临摹石涛的画几到乱真的地步。

【太白祠】

进入大门之后,为一庭院,小径直达过厅。厅前有古桂二株,桂树右侧,立有民国时期剑阁专员林维干所书石碑一道,上镌(juān,雕刻)太白故里四字。过厅前廊有两道诗碑,左碑为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四川道台兼龙安府事赵金笏撰写的七言古诗。右碑为清嘉庆八年(1803年),彰明县令赵洪轩撰写的杂言古诗。过厅和主堂现为李白事迹陈列室,供游人参观。1989年以来,在原太白祠的大门外,先后兴建了双重檐李客亭、泮池(泮,读pn。泮池,指导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小桥、白玉堂,东西配殿等仿唐建筑,原太白祠与新建李白纪念体系建筑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是李白故居青莲镇颇具规划的、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文物名胜。邓小平同志题辞李白故里石碑立于新修大门庭园处

【太白碑林】

李白故里导游词

碑林以园林为基调,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根据李白诗风的脉络,分为李白诗精品园、清风明月园、故园山水园、磨针寻梦园、诗仙醉酒园等五大部份。碑刻的内容主要是历代书画名家书写的李白诗歌和颂扬李白的楹联诗文等近二千件创作精品,风格迥异,足以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的深刻魅力,极具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专门为此题写了太白碑林碑名

【陇西院】

陇西院位于江油市区西南15公里青莲镇天宝山麓。为唐诗人李白故宅。据院内原有的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记:先生旧宅在青莲乡,今旧宅已为浮图者居之。(碑今移县城纪念馆)元符二年(1099年)彰明(今属江油)县令杨天惠《彰明逸事》记云:清廉乡(白)故居遗址尚在,废为寺,名陇西院。宋建陇西院,明末毁于火。现存殿宇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又增修仓颉、太白、文昌、地母等殿,并祀李白塑像。至民国年间,诸殿堂多残破,仅山门照壁尚完整。照壁上方所嵌陇西院三字犹存。建国后历经修葺。院东数百步有李白妹妹李月园墓。

【太白洞】

太白洞位于江油市武都镇北2公里许涪江左岸。是一天然洞穴。相传唐李白青少年时常坐船来此游览,天晚,对岸灯笼洞出现灯笼一对,四周通明,李白乘兴在洞口夜读,合卷后灯光即自行消失。因此,民谣有灯笼洞对太白洞,灯照太白把书诵。洞口高约7米,宽约10米,可乘船入内。水泉清澈,清雅幽静。洞壁有历代游人题刻多处。

【李杜祠】

李杜祠在绵阳市东2公里的芙蓉溪东岸。后人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来过绵州而在此建李杜祠。祠前为清澈的芙蓉溪,祠后为葱茏的富乐山。

【海灯武馆】

清平调李白范文2

Calcineurin和心肌细胞肥大 张惠丽

生物医药的开发方向

肌浆网钙ATP酶及其调控蛋白与心力衰竭 鲁晓春,李小鹰

2000年全球生物医药公司专利申请情况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邹玉宝,宋雷,王继征

下期主题

扩张型心肌病 郑维越

KCNE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林春霞,滕思勇,马丽娟

Angiopoietin-2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蔡明清

骨形态生成蛋白Ⅱ型受体基因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陆立鹤

人Calcineurin B基因克隆、表达和纯化 张惠丽,黄赞春,张宇,徐平,陈宇,惠汝太

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 甄一松,谢攀,史海波,欧国斌,潘月亮,张利

高血压致病与相关基因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鞠振宇,黄晓红

分枝DNA原位杂交--一项新的基因检测技术 马丽娜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FWA1功能的cRNA原位杂交研究 陆立鹤,刘玉清,陈敬洲,惠汝太

激活心肌细胞Ryanodine受体对ERK/MAPK/PKC 信号通路的作用 祝之明,杨永健,祝善俊,王海燕

细胞色素P450羟化酶代谢产物与高血压 李宏伟,汪道文

尾加压素Ⅱ对血管的复杂调节及其机制 耿彬,赵晶,唐朝枢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损伤 马军,史剑慧,葛均波

核因子-κB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国栋,韩志岩,龙村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防治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陈书中

核因子-κB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 高静,赵炳让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研究进展 金丰,李隆贵

脂蛋白脂酶与冠心病 李颖莉,赵炳让,秦勤

内源性甲基精氨酸的病理学意义 刘晓雷,崔华东,惠汝太

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耿婕,秦勤,赵炳让,王庆彤,李颖莉

细胞外氢离子浓度对HERG通道功能的影响 李俊,武欣星,周新,郑芳,李霞,刘芳

高血压患者红细胞ATP含量、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与钙、镁代谢的研究 田红燕,马爱群,沈泾锡,李军良

CRP和LPS致单核细胞NF-κB活化及IL-6合成的比较 李建军,陈学军,夏泠,王晶,李庚山

卡维地洛对心衰大鼠心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吴强,李隆贵,蔡运昌,杨天和,王晓峰,耿召华

食管心房调搏在室上速诊断中价值新探讨 李为东,付强,潘娥娟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关系 寇璐,秦勤,赵炳让

扩张型心肌病基因突变及基因治疗 赵春霞,黎明,汪道文

Ikr/HERG钾离子通道 马丽娟,滕思勇,惠汝太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秦勤,赵炳让

机械牵张致心肌细胞肥大的信号机制 田翔,马爱群

心肌细胞再生与细胞移植 任晓庆,浦介麟,王方正,张澍

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的生物信息学进展 谢攀,甄一松,张利,惠汝太

内皮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 孟丽,陈纪林

以低钙血症、阵发性抽搐为首发症状的心肌炎1例 连卫平,林琳,潘志红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追踪检测小鼠心肌中柯萨奇病毒B3的表达 郭诗东,荆志成,于丽冰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 秦勤,赵炳让,崔让庄,毛用敏,耿婕,屈大展,陈倩,寇璐

细胞变态相关基因的筛选 陈宇,吴小芳,费江枫,陈晖,费仁仁,薛社普

病毒性心肌炎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 刘玉清,李佳,张禅那,宋晓东,刘晓雷,惠汝太

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路雅茹,秦勤,赵炳让

糜酶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 贾秀珍,刘晓雷

虚拟心脏:细胞水平的解决 甄一松,谢攀,庞博

"最后共同通路"假说与遗传性心血管疾病 黎明,赵春霞,汪道文

机械刺激与心肌细胞肥大 席雨涛,马爱群

红景天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马玉华,刘晓雷

核纤层蛋白Lamins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 王虎,惠汝太

心肌病合作通报 惠汝太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纪方,赵鹏,李成乾,纪祥瑞

组织因子与冠心病 冯津萍,赵炳让

分子搭桥术生成新血管治疗冠心病的展望 薛树仁

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裴艳,陈义汉

扩张型心肌病的自身免疫发病机理 陶荣,廖玉华

心脏间质(下) 荆志成,韩志岩,徐希奇

心力衰竭 蔡明清

七跨膜域受体和心脏功能 徐平

SNP与遗传流行病学的发展 李昭晖,孙莉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脑保护 田良鑫,孙立忠

脑卒中急性期和非急性期降压治疗 张宇辉,刘国仗

甘油三酯脂酶家族中的新成员--内皮源性脂酶 胥学伟,李小鹰

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治疗 马文君,刘国仗,党爱民

长QT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和现状 李为东,张奎俊

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关联研究 尚蔚,吴晓东

P27kip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韩小宁,董果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陈改玲,党爱民,刘国仗,惠汝太

鱼精蛋白在心肌再灌注期低血压效应及其机理 崔彬,马捷,李新华,陈建忠

心肌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国栋,龙村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王仑,宋晓东,刘玉清

药物涂层支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陈珏

CaMKIIδC在心肌肥厚中被激活并诱导扩张型心肌病及心衰 王晓建

遗传,环境和心血管疾病 汪一波,惠汝太

基因组信息学--现状和前景 谌琛

高密度脂蛋白(HDL)和甘油三酯作为治疗的靶点 张震,惠汝太

肥厚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王萍

完整的人工心脏 刘艳芬

瘦素(leptin)诱导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的肥厚 张震,惠汝太

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变异与寻找脑卒中相关基因的工作 张陆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 郭诗东,华伟,吴国梅

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原动脉弹性相关研究 胡全忠,孙宁玲

国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关联 张春玲,鞠振宇,孙静,刘晓宁,高润林,陈纪林,杨跃进,惠汝太

应用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 徐新,马绍椿,罗东云,唐良秋,林拓,张昌瑞

间隙连接通道蛋白不均一降解对心肌传导速度影响的研究 闫纯英,林吉进,李玉光,曾欣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表达研究 吴旻,李玉光,张欣,张钰,闫纯英,张元春

苦参的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 刘玉清,宋晓东,惠汝太

女性心力衰竭特点 叶绍东,李琳,王国干

PPARs在心肌代谢性重塑中的作用 杨晓敏,吴海英

体外循环中低温对脑电参数的影响 刘荣国,李立环

科技创新是推动医院发展的源动力 张雪燕,惠汝太

评估肥厚型心肌病的危险因素 赵超

基因组医学:疾病生物学的基因组探针 林春霞

调控性SNPs Thoms,J.Hudson.Nature,Genetics,张伟丽

糖尿病与冠心病人QT间期及离散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李绍生,刘澎涛,李兰荪,杨杰

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其初步应用 张惠丽,于晖,张春玲,张宇,黄赞春,明佳

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吴连岭,王士强,周维光,李营

柯萨奇病毒B3感染培养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mRNA表达的变化 黄淑君,田苗,廖玉华

同种带瓣管道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陈庆良,刘迎龙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李颖莉,赵炳让,秦勤

骨髓是各种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共同干细胞库 任晓庆,浦介麟,张澍,王方正

细胞凋亡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张陆,黄晓红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 孙爱军,王克强,葛均波

球囊引导床旁心脏起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吴连岭,李营,张晓文

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的Ⅰ型钠/钙交换系统(NCXI)引发盐敏感高血压 郑翼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吕键

利用SSH技术分析益气养阴法调控病毒性心肌炎细胞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 曹洪欣,张明雪

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李崇剑,高润霖

易损斑块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郭远林,张伟,陈纪林

高血压糖尿病的肾损害 油红文,刘国仗

病毒性心肌炎有效单体药物研究进展 辛颖,宋晓东,刘玉清,刘小雷,惠汝太

ACEI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傅春燕,周宪梁

ACE2的特性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林清,晋学庆,吴可贵

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清道夫受体 王娟,司书毅,洪斌

成肌细胞表达异源心钠素基因的研究 朱记法,卢永昕,李锋,田俊,王玉

第18届ISHR学术会议短讯 陈曦

洛汀新和倍他乐克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盛宇峰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及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陈宝霞

环氧化酶-2,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或仅是一个旁观者? 李昭晖,惠汝太

可溶性CD40L(sCD40L)可作为预测急性冠脉综合症危险性的一项新指标 晶美

缝隙连接与心肌损伤 陈灼焰,吴黎明

新"油田"的发现--关注基因的3'端 张陆

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病因研究 李崇剑,徐耕,傅国胜

ABCA1基因转录调节与胆固醇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刘胜林,郭志刚,刘凌,李欣

清平调李白范文3

【关键词】 艾灸;机理研究;综述

艾灸是指利用艾绒熏灼、温熨体表一定部位,并借助其热力及药物作用来平衡人体阴阳、扶正祛邪、调节经络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灸疗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医家重视,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保健和治疗经验,但其作用的现代研究至今仍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随着自然疗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行,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灸法作用机理的研究也备受重视。笔者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分别从器官-系统水平和细胞-分子水平两方面来探讨灸法的作用机理。现综述如下。

1 器官-系统水平

1.1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艾灸具有调节神经营养因子、神经递质和受体,从而起到调控中枢神经功能的功效。研究表明,艾灸不仅可以保护慢性应激大鼠的海马神经元,起到明显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功效[1],而且能够显著增加老年前期大鼠大脑皮质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5-HIAA)含量,延缓机体老化过程[2]。而艾灸增强胃运动主要是在中枢胆碱能神经、M-受体的参与下完成的[3]。此外,艾灸一方面能显著缓解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症状和体征[4],提高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含量,改善周围神经病变[5];另一方面,还可以应用艾灸血清促进体外培养神经节的生长[6]。由于机体多器官、系统都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控之下,艾灸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通过调节多种神经因子、神经递质和受体,协调外界的刺激,改变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组织形态和功能,从而起到调整体内多器官和系统的作用有关。

1.2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艾灸具有调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褪黑素和胰岛素等激素的功效。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提高卵巢摘除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7],阻止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大鼠血清总睾酮和血清游离睾酮含量的下降[8],并能显著降低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浆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升高血清皮质醇含量[9]。艾灸还可恢复和促进大鼠褪黑素的分泌[10],参与免疫作用的高位调节。临床试验显示,对于阳痿患者,艾灸能提高睾酮和促卵泡激素含量[11],从而调整血清性激素水平,使性功能恢复正常。对于糖尿病患者,艾灸则可降低血糖,增强胰岛β细胞对糖负荷的反应能力,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12]。作为机体的重要调节工具,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起到共同调节生长、发育、生殖和代谢,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以上研究表明,艾灸对内分泌系统

调节的机理可能与直接调控内分泌细胞或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垂体-睾丸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等功能从而调整体内激素水平有关。

1.3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灸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主要体现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方面。首先,灸法能够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杀伤活性[13-14],改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而且该作用对正常小鼠影响不大,对免疫低下小鼠则功效显著[15]。其次,艾灸不仅可以增强NK细胞的活性[16],也可提高T细胞总量,调整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Ts/Th的比例[16-18]。艾灸还能调节红细胞免疫,升高RBC-C3b,降低RBC-IC,促进免疫复合物的清除[19-20]。另一方面,艾灸可以调节体液免疫,对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产生影响。艾灸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不仅体现在降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还体现在升高白细胞介素-12,降低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6水平,调整Ⅰ型细胞因子和Ⅱ型细胞因子比例等方面[21-22]。对于白细胞介素-2,则可使之升高[23]或降低[21],这可能与不同的实验造模所引起的疾病病因、病理差异有关。由于细胞因子具备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调节免疫效应的功能,艾灸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能与此有关。艾灸还具有调节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功效。临床研究表明,对恶性肿瘤患者,艾灸组在提高免疫球蛋白方面优于穴位注射和西药组[24];对于宫颈癌放疗患者,艾灸能够显著抑制其体内IgG、IgM含量下降,IgA的下降幅度也小于对照组[25]。由于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的功能,可以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稳定内环境,并能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的细胞,因此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艾灸的作用机理可能与调整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NK细胞和红细胞的含量和功能,并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进而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关。

1.4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首先,艾灸具有改善人体微循环的作用。临床试验表明,艾灸可以改善患者甲皱微循环的血流速度、血流形态、血管管径等指标[26-28]。另外,艾灸不仅可以显著调整健康人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和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和全血高切相对粘度[29],还可显著升高老年人载脂蛋白A含量[30],对血清载脂蛋白产生影响。实验观察发现,艾灸不仅可以改善老年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31],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中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指标[32],还能降低大鼠血液中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34],降低血浆总胆固醇[33],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的含量,而且这种调节作用与机体的年龄和异常状态密切相关,总体上呈一种先升后降的趋势[33]。循环系统作为体内的运输系统,可以输送氧和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物,对机体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艾灸通过调节血流变学和脂质代谢,起到改善循环和代谢功能的作用。由于心脏和血管运动同时又受到神经系统支配,并受体液调节的影响,艾灸的作用机理可能与三者的共同调控有关。

1.5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对于呼吸系统,艾灸可以显著提高健康人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降低最大呼气中段流量、V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等指标[3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灸法组较西药组对于改善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36]。因此,艾灸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增加肺容量,从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有关。

对于消化系统,艾灸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胃黏膜血流量[37-38],提高血清胃泌素,降低生长抑素[37],提高胃黏膜前列腺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α含量,从而达到促进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的目的[38],还可以抑制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转化生长因子β1,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达到防治肠纤维化的作用[39]。因此,艾灸调控消化系统的机理可能与其直接或间接提高胃肠道血液循环、调节细胞分泌和增殖以达到改善胃肠等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有关。

艾灸还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骨痂形成[40],显著提升骨质疏松大鼠血液中碱性磷酸酶含量和降低尿中脱氧吡啶啉含量[41],提高骨质疏松大鼠骨折后骨钙素和血清雌二醇的水平,促进骨折愈合[7]。以上研究表明,艾灸对骨骼系统的作用机理一方面可能与促进骨形成,另一方面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有关。该作用对于机体骨代谢而言是一种良性的调整,具有防治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的功效。

2 细胞-分子水平

艾灸具有调控多种蛋白和基因表达、延缓细胞凋亡的功能。一方面,艾灸可以降低机体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42]、白细胞介素-8 mRNA和细胞粘附分子-1 mRNA表达[43],从而达到阻抑大鼠肺纤维化和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组织愈合的作用。另一方面,艾灸还可以调控细胞凋亡过程。艾灸不仅能明显降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大鼠γ-谷氨酰转移酶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在血中的活性,也可显著抑制相关凋亡基因C-myc、N-ras、突变型p53的蛋白表达,抑制相关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yclinD1、cdk4过度表达和p16的突变[44]。艾灸还可明显降低老年大鼠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和活性测定[45],增强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减弱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从而提高两者的比率[46]。对家兔骨关节炎模型,艾灸则可显著降低其软骨细胞凋亡率[47]。以上研究表明,艾灸一方面可以降低体内某些有害物质的mRNA表达,另一方面能调控Caspase家族、Bcl-2家族和p53等功能,而这些物质在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由于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调节生物体正常发育和生命活动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机制,灸法通过调控体内多种蛋白和基因,从而起到防止基因突变、延缓细胞凋亡和促进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恢复的作用。

3 展望

通过上述文献分析,笔者发现,对艾灸的现代研究在系统水平上主要集中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综合效应对机体的作用。艾灸对机体循环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影响也有相关报道。在分子水平上,艾灸则通过调控体内多种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起到防止基因突变、延缓细胞凋亡和促进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恢复的作用。临床上,艾灸对各种疼痛的缓解、癌症、糖尿病、骨关节炎、药物或酒精依赖、妇科疾病等都有一定的疗效,而这些疾病的产生也常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艾灸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可能与其同时作用于多个系统和水平,引发人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基因等协同对疾病或外界刺激产生积极反应有关,这与传统中医的整体观极为相似。

但有关艾灸的现代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研究仍缺乏系统性,很少见到针对某一种疾病从器官-系统水平到细胞-分子水平的全面探讨;在临床观察中忽略艾灸的取穴、艾料用量和疗程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疗效评价时常割裂整个诊疗过程,仅关注于某阶段、某项指标等局部变化,忽略对患者产生的包括生活方式、健康观念和预后信心等多方面益处,难以体现传统中医的优势。

笔者认为,今后艾灸对机体影响的相关研究应该更加系统化,以便构建较为完善的现论体系。由于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常常是在多因素协同作用下完成的,因此,在今后艾灸机理的研究中应该尽可能考虑器官-系统水平和细胞-分子水平的综合作用,从更多层面上对艾灸的机理做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刻的分析。此外,还应对艾灸部位、艾料用量和疗程等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或许可以得出与药物作用靶器官、累积效应等相似的研究结果,甚至构建出一个类似于药代动力学的“灸效动力学”新学科。在疗效评价时,应将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发挥针灸疗法对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综合调节优势。这不仅有助于完善针灸的疗效评价,也符合现代西方医学模式的转变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灸法研究达到与国际研究方向一致的目的,并通过充分挖掘灸法治疗疾病的实验依据和现代临床意义,形成独特的、较为完整的现论体系。

总之,艾灸对机体的作用机理表现为宏观上调控多器官、系统的功能,微观上调节细胞凋亡,同时受到腧穴特异性、艾灸量效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机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要求在实验设计时应将局部和整体指标、生理和心理作用、短期和长期研究相结合,并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才能得出更全面、合理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Xiao-Hong Li, Cui Han, Lu-Fen Zhang, et al. Effect of moxibustion at point Dazhui on express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chronic stress rats[J].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04,8(1):194-196.

[2] 钟 兰,蓝 群,陈晓莉,等.电热隔药贴灸对老年前期大鼠大脑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4):275-278.

[3] 孙世晓,王新梅,张江红.艾灸猫“足三里”穴增强胃运动的中枢作用机理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4):53.

[4] 曹春生,陈丽华,沈瑞清,等.“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06,12(12):1318-1319.

[5] 尹海燕,王 静,胥林波,等.艾灸治疗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周围神经保护机制[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41-44.

[6] 孙双历,汪 洋,宋秀娟,等.艾灸血清对背根神经节神经突起影响的体外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7):19-22.

[7] 吴明霞,刘献祥,吴炳煌,等.艾灸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5(6):46-47.

[8] 白如鑫,李 沛.温和灸对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大鼠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J].针刺研究,2007,32(4):229-233,236.

[9] 刘旭光,黄迪君,郝 亮,等.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2):137-139.

[10] 唐照亮,宋小鸽,李 俊,等.艾灸抗炎免疫作用中松果腺褪黑素高位调节的研究[J].中国针灸,2001,21(7):429-431.

[11] 刘存志.熏灸神阙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9):594-596.

[12] 王 海,王 韬.艾灸大椎神阙对糖尿病病人胰岛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9,19(5):305-306.

[13] 杨志新,张晓峰,赵英侠,等.艾灸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2,20(1):94-95.

[14] 杨志新,张晓峰,赵粹英.艾灸对小鼠淋巴瘤的治疗及对免疫功能的增强效应[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0):635-636.

[15] 朱文莲,刘仁权.艾灸大椎穴对免疫低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89-90.

[16] 袁 民,傅莉萍,陈雪华,等.艾灸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3,28(2):115-118,150.

[17] 鞠琰莉,王 黎,刘金芝,等.电针、艾灸、埋线对痛经大鼠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9):43-45.

[18] 伦 新,荣 莉.足三里、关元穴隔姜灸对老年人SOD、T细胞亚群的影响[J].新中医,2000,32(4):24.

[19] 宋小鸽,唐照亮,侯正明,等.艾灸对实验性炎症大鼠抗炎作用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12):31.

[20] 马德香,王晓燕.隔药饼灸延缓衰老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0):1433-1434.

[21] 李丽萍,华金双,孙忠人,等.艾灸百会和太冲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6,24(9):1757-1759.

[22] 李 戎,李文军,蔡永宁,等.艾灸“肺俞”“膏肓”对BLMA5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354-355.

[23] 李 戎,周蜜娟,李翠霞,等.艾灸“肺俞”、“膏肓”对博莱霉素A5诱导肺纤维化大鼠Ⅰ/Ⅱ型细胞因子平衡调节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5,30(3):164-166.

[24] 范 钰,杨兆民,方 铭,等.不同针灸方法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针灸,2001,21(5):259-261.

[25] 喻志冲,徐兰风,詹 臻,等.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6):15-16.

[26] 李爱华,万志杰.艾灸百会穴对中风偏瘫病人甲皱微循环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1,31(2):27.

[27] 张周良,李 斌,马 巍.艾灸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的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1):132-133.

[28] 张 蕊,王玲玲,吴中朝.艾灸对33例正常老年人甲襞微循环的影响[J].中医研究,2008,21(1):50-51.

[29] 张周良,李 斌,刘树林,等.艾灸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4):554-555.

[30] 吴中朝,王玲玲,刘跃光,等.艾灸对老年人血液载脂蛋白研究[J].中国针灸,1998,18(5):261.

[31] 黄 诚,陈汉平,赵粹英,等.艾灸对老年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5,14(3):130.

[32] 冯起国,裴景春,马铁明,等.艾灸内关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48-50.

[33] 解秸萍,李晓泓,张露芬,等.“逆灸”调节大鼠更年期血脂、体重的效应规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67-70.

[34] 翟景慧,李晓泓,张露芬,等.“逆针”与“逆灸”对去卵巢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5,30(2):80-82.

[35] 李 健,季宝琴,赵宁侠,等.艾灸肺腧穴对健康人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陕西中医,2002,23(4):346-347.

[36] 陈日新,康明非.灸之要,气至而有效[J].中国针灸,2008,28(1):44-46.

[37] 江庆淇,许文波,杨丹红.艾灸对大鼠胃黏膜血流量的影响及与胃肠激素的关系[J].现代康复,2000,4(12):40-41.

[38] 易受乡,彭 艳,常小荣,等.艾灸预处理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增殖修复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1):21-24.

[39] 刘慧荣,谭琳蓥,崔云华,等.艾灸大鼠天枢、气海穴对结肠成纤维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调控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9):9878-9881.

[40] 梁贵生,杨秩胜,胥英伟,等.针刺、艾灸治疗胫腓骨骨折延迟愈合临床体会[J].中医药学报,2000,28(2):59.

[41] 李 晶,王 艳,李 平.针灸对去势大鼠骨代谢影响的生化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8,25(1):26-28.

[42] 李 戎,李文军,蔡永宁,等.艾灸“肺俞”、“膏肓”影响BLMA5诱导肺纤维化大鼠TGF-β1表达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2005,25(11):790-792.

[43] 施 征,张 卫,吴焕淦,等.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IL-8、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22(6):1011-1014.

[44] 郭子衣,荣海波,刁灿阳,等.艾灸调控大鼠HCC癌前病变的细胞凋亡机制[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9):42-45.

[45] 杜艳军,宋 杰,孙国杰,等.艾灸对老年大鼠Caspase-3蛋白在凋亡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7):3-4.

清平调李白范文4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诗人

提纲:

一、李白生平介绍

二、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

三、李白山水诗的漫游

四、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

(二)李白的山水诗情景交溶,韵味悠长

(三)李白的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

李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一、李白生平介绍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家境富裕,轻财好施,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又关心国事,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十年之内,顺着长江南浮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直下金陵、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到黄河流域许多地方。四十多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很兴奋,以为可以辅弼君主时的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政治黑暗腐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生活在草野间的人)”?但是,此在长安不满两年,便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李白的诗歌创作于是趋于成熟,名篇叠出。天宝三年(744年),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两人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永王(玄宗第十六子)幕府工作。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中途遇赦。宝应元年(762年),62岁的李白,在穷困和飘泊中病死于安徽当涂。李白存诗九百多首。他热爱祖国山河,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其中,《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

二、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

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非常的飘逸和洒脱,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没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规律,这就造成把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和意境很难。但就像看梵高的画一看就是梵高的画,李白的山水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实际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着山水诗的形式和规律的。李白写的不是山水的细节,而是山水的气势,用他的话来讲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势,这也是写他本人的气势,正是他本人的气势推动着他写山水的气势,只有他桀骜放纵的个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气势从山水中张扬出来,张扬山水的气势就是张扬李白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即是把他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扩张到山水中,他的生命力是无限扩张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

三、李白山水诗的漫游

唐开元盛世的青年李白,爱好辞赋、剑术和豪饮,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和纵横术,受到奇而不正的教化,思想上的神游和狂想,养成一种傲岸不桀、放逸不群的游侠精神,这注定了他一生不走科试正途,而要走隐士兼侠士而成名士的独特之路。李白是不属于世俗世界的,他是属于酒的和山水的神仙世界。唐玄宗爱慕酒仙李白的才华,给其加官赐予金帛,可李白不受,其“志在青山”,只要美酒和山水的流连,以至于唐玄宗赐其金牌“逢坊吃酒,遇库支钱”,被传为千古佳话。诗人杜甫有一首诗赞酒仙李白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清风明月,留下许多含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山水诗的名篇。李白的一生游历范围很广,入蜀中,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出三峡,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空谷绝响;南行江浙,留下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长河画影;上庐山,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画卷;东至齐鲁,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苍凉景色;西游华山,留下“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雄奇篇章。

四、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

李白生活在唐王朝有强胜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鱼?,自爱名山入剡中”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热烈的向往之情。在诗人这些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中,“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李白青少年时代的作品。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有谢灵运、谢?I清新秀丽的风味和王维、孟浩然简淡清幽的情趣。又如《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以别开生面的写法,从峨眉山月入手,用清新的笔墨点染出明月照耀下的朦胧山水。那空中挂着的半轮秋月,在江中波动着的月亮倒影,清幽而静谧,衬托出一叶扁舟去国时思念故人的情怀,神采飞动,韵味淳厚,昔人曾誉为“太白佳境”。再如:《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带着慷慨报国的壮图和建立功业的幻想,离开四川、出三峡、渡荆门,来到了江汉平原。诗人从两岸绵亘的从山峻岭中来,面对渐远渐小而消失的远山,面对滚滚奔流于苍茫大地的江水,以新奇的感觉和豪迈的心情,写下了平原的广袤和长江的壮扩。作品在呈现极目无边的远景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当时的青年意气和时代豪情,显示了清新流丽,境界开阔的展新特点。就此而言:它比起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清,烽烟望五津”、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艺术境界,就更为壮阔。

古人环溪说:“李白长于才,故以篇见功”。这一评论,精辟地指出了李白在创作上,与晋宋诗人“比较呆板而且追求摹景的逼真,讲究练字,练散句,缺少整体美”的创作有着根本的区别。从而也充分证明了李白山水诗在接受前人的艺术滋养的同时,又发展了诗歌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如,《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秋景;《入清溪行山中》:“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的碧水;《鹦鹉洲》:“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的花木;《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楚江;《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山月,以及写江上风光和泛舟愉悦的《荆门浮舟望蜀江》;写洞庭湖开阔明净、意境极美的《陪族叔形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以峨眉山月贯穿全篇,有映带生辉之妙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等等,无不以新奇而隽永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画出壮美的山光水色,给人以明朗清新,境界开阔的特殊感受。

(二)李白的山水诗情景交溶,韵味悠长

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艺术表现上,诗人事常只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在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故而较之晋宋诗人的“情、景、理”三段式的风格情调更胜一筹,作品意向高远,感情更为真挚。除上一部分已举作品兼具这一特点之外,李白还有更多的山水诗篇可以作为这一方面的例证。例如,《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是现在公认的古代山水诗中最优秀的篇章。当时作者因永王?案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中途遇赦,惊喜交加,当即从白帝城放舟东下江陵。诗人那历尽艰险而遇赦的喜悦心境,久别亲友而归心似箭的急切念情,以及得以解脱之后的兴高采烈的神态,无不在空谷传响,夹岸秀丽的山峡风光之中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豪爽,情景交融,精妙至极。明·杨曾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具有民歌风采的《清溪行》中,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诗句,赞颂了大自然的明媚秀丽,抒发了对社会黑暗的愤懑之情: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人着意描述的是清溪水清如碧,清澈见底,然而却寄予了他对社会污浊混沌的愤慨,勾画出的是一个情调凄凉哀婉的清寂境界。又如《夜宿山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诗的语句看,诗人只是写了山中的一座小寺院,但仔细咀嚼,山寺的静穆,环境的净谧,以及超脱凡世喧嚣的佳境,都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味外之旨,正是作者抒发的厌弃世俗,向往自由的情怀。同样,《山中问答》也是一首含蓄蕴藉,情趣盎然的佳作: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情意趣,语出自然,浑然天成,秀雅的画面,色艳景幽,情真意远,韵味之美,意境之美,使人陶醉。再如《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计年。

拨云见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满是云雾的山林,是那样的幽静,在云雾中行走,是那样的闲逸。诗人成功地捕捉了他对自然景物、山光水色的独特感受,以刻练之笔出以平易面目,在继承谢灵运、谢眺、何逊、阴铿等前人的基础上,加以了更深层次的开拓。《岁寒堂诗话》云:“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兼而有之者,李杜也。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

李白有的诗,虽通篇不以写景为主,但以一二写景语而显得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抓住孤舟远影没入水天之际的动人景色,造就一种高远无穷的意象,表现出对故人的无限神往。它如《听蜀僧浚弹琴》中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夜泊牛渚怀古》中的“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等,诗人仅以一二写景之语,即穷形尽相地描状了景物,真切地显示出了自然景物的特征,深沉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挚感情,“它们都给人们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对于山水风景诗的发展有所贡献”。

(三)李白的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

在李白咏叹山水的佳篇美什中,《望庐山瀑布》、《横江词》、《蜀道难》、《鸣皋歌送岑征君》、《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一类缘江山之助,表现大自然宏伟壮丽,抒发自己逸思豪情的作品最具特色。《蔡百衲诗评》云:“李太白诗,逸态凌云,照映千载”。例如《望庐山瀑布》,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神奇英姿,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动气势,用夸张比喻,逸想遄飞,境界不断升华,形象地勾画了庐山瀑布的壮观,创造了无比壮阔的艺术形象。《横江词》六首,极力夸张当涂一带长江风涛的险恶,如第四首中“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形象雄伟,真力弥满。《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b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等描写了华山的雄伟壮丽和黄河的汹涌澎湃,劲健不凡,而且通过黄河那触天动地、奔流万里,不可阻挡的伟大形象,体现了作者向往不平凡生活的豪迈性格。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以梦游驰骋想象,用变幻莫测的神笔,描绘出了天姥山的种种图景,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自然美景,有“熊咆龙吟殷岩泉,??盍仲饩?汜邸钡目植榔婢埃?褂小澳尬?沦夥缥?恚?浦??夥追锥?聪拢?⒐纳?怵交爻担?芍?速饬腥缏椤钡纳衿嫦删埃?蚕⑼虮洌?矫?欢ǎ?渎?死寺?饕宓姆欠蚕胂蟆W詈螅??朔⒊隽恕笆兰湫欣忠嗳绱耍?爬赐蚴露?魉?钡娜松?锌??浴鞍材艽菝颊垩?氯ü螅?谷瞬坏每?难铡闭庖磺Ч琶?涞忝髁巳??闹魈猓??隽嘶巢挪挥鲋?康男纳??惴⒘怂?攘业刈非蠊饷骼硐牒妥杂山夥诺闹醋胖?椤?/P>

在诗人作于天宝元年(742)夏季的《游泰山》六首中,想象亦同样奇特,不仅写出了“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的旖旎景色,而且传达了登临绝顶时“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那样一种超凡脱俗的特殊感受。李阳冰曾说:“太白不读非圣人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原,鞭挞杨、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这段话,是对李白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的艺术成就的确切评价。

再如,曾为贺知章大为赞赏的《蜀道难》,更为这一方面的杰作。全诗共分四段:

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发,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开篇,诗人就通过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地表现了蜀道那不同寻常的险峻,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是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途,给险峻的天梯石?C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进一步描写蜀道的艰险作了铺垫。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紫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在这一段中,诗人极写山势的高危。那太阳的六龙车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冲波击浪,曲折回旋于崇山峻岭的奔腾禾川,再加上黄难以飞过,猿猱发愁攀援的反衬,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艰难。接着,诗人又以青泥岭上盘旋迂回、百步九弯,似枯藤缠绕危岩的道路,和行人在高处仿佛伸手可摸星辰的描述,使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有抚膺长叹!

通过历史上的险阻、峰岭的高峻、山路的崎岖等描写,蜀道艰险之状,似乎已经写尽,但诗人笔锋一转,以反问的句式,引出了一个新的境界:

问君西游何时还,长途?f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诗人在这里侧重渲染蜀道沿途荒凉悲凄的气氛。山势险峻,森林荒凉,野鸟悲号,子规啼鸣,更何况群峰接天,枯松倒挂,深河飞瀑轰鸣,行人闻声失色,充分表现了蜀道的惊险,悲凉的空寂,由此而产生出了一种排山倒海,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段,诗人由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形势险要,引发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人生的感慨: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诗人在段中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和左思《蜀都赋》中描绘剑阁雄险的名句,表现了地势的险要,进而奉劝人们吸取历史教训,警惕战乱的发生。最后,以再次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结,蕴藉了无限的感慨。

《蜀道难》形象雄伟,感情炽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通过从古到今,从总体到局部,从山路到行人,以及环境气氛的悲凉、政治局势的险恶等多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的艰险,展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全诗色泽光怪陆离,结构回旋往复,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充分显示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故而唐人殷潘称之为“奇之又奇”。还说“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李白的《蜀道难》,使历代描写蜀道艰难的诗篇相形见绌,黯然失色。虽然诗歌竭力描绘的是蜀道的艰难险阻,但人们读后并不感到情绪低沉,反而为诗中夸张的描写和雄健奔放的气势所激动,感受到一种崇高雄壮的美。

以上一类山水诗是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中创作的结晶。它们形象雄伟,气势磅礴,寄托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表现了向往雄伟不凡事物的精神风貌,具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就中国山水诗发展而言,唐宋两代是山水诗成熟和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在李白之前,具有浪漫气质,创作上显现出“气势雄伟,劲健有力”特点的诗人有王维、高适、岑参,后有韩愈、刘禹锡、苏轼,但其作品的山水形象和所表现出的气势,都不及《蜀道难》等杰作。就是金人元好问、明代高启和清代袁枚的山水诗,也不能与之匹敌。倪其心撰文指出:“道家的自然思想使李白对人生抱有一种朴素的唯物观点,认为人的生死荣辱如同万物。‘兴歇皆自然’。这就使他的山水诗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而且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具有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的突出特点。”这就是李白在山水诗创作上超过前人,启迪后来的功力所在。

综上所述,李白热爱大自然。他曾经以豪迈的胸怀、奔放的激情,将祖国壮丽秀美的河山描摩笔端,融铸清辞。他写月、写山、写水,明朗清新,境界开阔;他将自己对自由,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化入了山水诗作之中,情景交融,韵味悠长;他壮绘直落九天的瀑布,以及奔腾咆哮的黄河和崎岖险阻的蜀道,并给予了汪洋恣肆的描绘,再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形象,从而产生了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简言之,李白的山水诗,以卓然独具的艺术风采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达到了审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他屹立于浪漫主义的艺术巅顶,掉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诗文学发展史上“奇峰突起,意境独辟”的特殊地位。

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李晖.李白诗选读[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9.

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J],中国李白研究,1990,(下).

龚自珍. 最录李白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清平调李白范文5

词的句式长短不均,所以又名“长短句”。长句有九个字,短句只有一个字。

词较诗显得更重仄声。

兹辑录一百首常用词牌的“平仄”,并每词牌前都附有相应的词,以供填词参考。

由于篇幅限制,需分六部分发表

第一部分

目 次

一 菩萨蛮李白 二 忆秦娥李白

三 调笑令王建 四 长相思白居易

五 更漏子温庭筠 六 摊破浣溪沙李璟(南唐中主)

七 忆江南李煜(南唐后主) 八 捣练子李煜(南唐后主)

九 相见欢李煜(南唐后主) 十 浪淘沙李煜(南唐后主)

十一 虞美人李煜(南唐后主) 十二 一斛珠李煜(南唐后主)

十三 谒金门冯延巳 十四 踏莎行寇准

十五 贺圣朝叶清臣 十六 御街行范仲淹

十七 渔家傲范仲淹 十八 苏幕遮范仲淹

十九 锦缠道宋祈 二十 离亭燕张升

二一 诉衷情欧阳修 二二 阮郎归欧阳修

二三 南歌子欧阳修 二四 临江仙 欧阳修

二五 西江月司马光 二六 桂枝香王安石

二七 天仙子张先 二八 昼夜乐柳永

二九 雨淋铃柳永 三十 卜算子苏轼

三一 洞仙歌苏轼 三二 蝶恋花苏轼

三三 水调歌头苏轼 三四 清平乐黄庭坚

三五 画堂春黄庭坚 三六 蓦山溪黄庭坚

三七 忆王孙秦观 三八 如梦令秦观

三九 桃源忆故人秦观 四十 鹊桥仙秦观

四一 河传 秦观 四二 满庭芳秦观

四三 清玉案贺铸 四四 薄幸贺铸

四五 惜分飞毛滂 四六 河满子孙洙

四七 烛影摇红王诜 四八 减字木兰花王安国

四九 千秋岁谢逸 五十 琐窗寒周邦彦

五一 解语花周邦彦 五二 过秦楼周邦彦

五三 昭君怨万俟雅言 五四 感皇恩赵企

五五 好事近蒋子云 五六 贺新郎李玉

五七 潇湘夜雨赵长卿 五八 祝英台近辛弃疾

五九 南浦程垓 六十 齐天乐姜夔

六一 沁园春陆游 六二 醉太平刘过

六三 喜迁莺吴礼之 六四 双双燕史达祖

六五 换巢鸾凤史达祖 六六 瑞鹤仙史达祖

六七 风入松吴文英 六八 一翦梅蒋捷

六九 永遇乐蒋捷 七十 瑶台聚八仙张炎

七一 水龙吟张炎 七二 绮罗香张炎

七三 疏影张炎 七四 采桑子朱藻

七五 荆州亭吴城小龙女 七六 醉花阴李清照

七七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七八 声声慢李清照

七九 南乡子孙道绚 八十 生查子朱淑真

八一 鹧鸪天聂胜琼 八二 人月圆吴激

八三 望海潮折元礼 八四 玉漏迟元好问

八五 点绛唇曾允元 八六 满江红萨都拉

八七 念奴娇萨都拉 八八 陌上花张翥

八九 东风第一枝张翥 九十 摸鱼儿张翥

九一 多丽张翥 九二 夺锦标张【林下土】

九三 眼儿媚刘基 九四 误佳期汪懋麟

九五 柳梢青朱彝尊 九六 解佩令朱彝尊

九七 暗香朱彝尊 九八 庆春泽朱彝尊

九九 春风袅娜朱彝尊 一百 翠楼吟 黄之隽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一、菩萨蛮·闺情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换平韵)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换仄韵)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换平韵)

长亭更短亭。

二、忆秦娥·思秋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叠三字)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叠三字)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三、调笑令·宫词 王建

团扇,

团扇, (叠句)

美人并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 (换平韵)

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 (上句末二字颠倒,换仄韵)

弦管, (叠句)

春草昭阳路断。

四、长相思·别情 白居易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五、更漏子·本意 温庭筠

柳丝长,

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

起城乌, (换平韵)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 [换仄韵)

透重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

绣帘垂, 〔换平韵)

梦君君不知。

六、摊破浣溪沙·秋恨 李景 (南唐中主)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

倚阑干。

七、忆江南·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八、捣练子·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深院静,

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九、相见欢·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换仄韵)

理还乱,

是离愁。 (换前平韵)

别是一番、

滋味在心头。

十、浪淘沙·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十一、虞美人·感旧 李煜 (南唐后主)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换平韵)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换仄韵)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换平韵)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十二、一斛珠·香口 李煜 (南唐后主)

晚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绒,

笑向檀郎唾。

十三、谒金门·春闺 冯延巳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芳径里,

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十四、踏莎行·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

莺声渐老,

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

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

离情杳杳,

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

长空黯淡连芳草。

十五、贺圣朝·留别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

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

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

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

再相逢何处。

十六、御街行·离怀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

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

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

月华如练,

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

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

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清平调李白范文6

黄芩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回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牟明生 张祥 毛胜勇 朱伟云 (4)

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高以明 吴艳涛 王寿利 张小荣 薛峰 陆承平 (8)

谷氨酰胺对延边黄牛卵母细胞成熟及重组胚发育的影响韩岩 庄利利 王玉涵 孙武胜 李钟淑 方南洙 (11)

检测PRV野毒株、PCV-2及PPV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余波 谭诗文 冉懋韬 徐景峨 艾玉萍 魏赐开 刘兵 (15)

猪GPX5,FUT1和PRL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效应分析张冬杰 刘娣 杨国伟 何鑫淼 富相奎 王文涛 (19)

荧光定量PCR分析水牛胚胎致密化相关基因表达方法的建立黄时海 薛林涛 黄华 石德顺 李湘萍 (22)

pGRF基因质粒对猪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姚立楷 张宏福 卢庆萍 萨仁娜 刘福柱 卫星辉 丁国庆 (26)

日粮铬对高温条件下种公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程玉芳 肖桂云 陈秀茹 耿光瑞 王净 李换梅 (30)

猪A-FABP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及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高妍 张永宏 熊秋宏 赵志辉 孙博兴 张树敏 张嘉保 (34)

利用酶法简捷测定鸡蛋总胆固醇含量研究江均平 蔡丽君 卢卫东 杨绍伟 李海燕 (37)

绵羊胞质内显微受精的影响因素分析刘长彬 石国庆 任航行 万鹏程 李真 (40)

不同饲养层对牛胚胎干细胞培养的影响张守宝 柏学进 朱金香 王文明 刘玮 董雅娟 (44)

纳米载铜蒙脱石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杨荣芳 郝生宏 王敏奇 许梓荣 (48)

口蹄疫病毒2B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siRNA真核表达系统的建立崔丽瑾 王兴龙 段小宇 刘铠 党源 郎需龙 李晓艳 (51)

质粒介导的siRNA对犬细小病毒复制的影响贺英 曹旺斌 夏润玺 张曼夫 (55)

猪附红细胞体MSG1蛋白的表达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缪芬芳 刘明亚 李玉峰 陈闻 许家荣 王先炜 姜平 (59)

重组牛IFN-τ的纯化及其抗病毒活性的鉴定霍畅媛 何剑斌 刘宝山 (62)

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聚集物质Asa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王东 唐铭坤 黄震 周芳永 周霞 (65)

河南省部分地区兔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史柯 任绪朋 王强 齐萌 安春霞 陈龙飞 营复春 (68)

雏鸡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房海 陈翠珍 史秋梅 张艳英 d 张东林 (71)

云南地区部分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致病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舒相华 尹革芬 李文贵 刘勇 郑锦玲 刘旭川 杨贵树 (75)

荷斯坦奶牛产后高发真胃变位与血浆孕酮及电解质水平的关系秦睿玲 徐占云 张煜 (80)

山西黄土高原地区羊消化道蠕虫感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王瑞 丁玉林 王仲兵 杜长春 王金玲 刘兴国 焦光月 (83)

盐酸小檗碱和硫酸黏菌素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袁敏 杜茂鑫 马红伟 邱银生 (85)

舒泰与氯胺酮对猎豹麻醉效果的比较徐春忠 吴锋 文德亮 吴昆 谈智华 许建中 孙强 (88)

植酸酶与钙的互作效应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邱梅平 钟翔 王恬 (92)

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的研究进展何勇 周鹏 尹创成 袁子国 林瑞庆 (95)

耐药弯曲杆菌适应性代价研究进展蒋蓉 刘冲 张文婷 郝海红 袁宗辉 戴梦红 (99)

一起波杂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花卫华 徐志伟 刘泉 (102)

藏獒因长途运输和水土不服而致应激的理疗夏维福 郭冬生 洪冬胜 汤泽桃 彭小兰 (103)

库尔勒地区鸭球虫种类调查井波 赵爱云 陶大勇 (104)

青海省互助县边滩乡、南门峡乡绵羊寄生虫区系调查王启菊 (105)

肉仔鸡组织滴虫、球虫、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胡光林 李艳萍 李沐森 (107)

溶血对宠物犬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朱道仙 陆江 刘静 王传锋 贺生中 (108)

猪附红细胞体与PCV-2混合感染的诊治 赵光伟 税光伟 韩旭 张成伟 洪洋 魏攀 曹继平 (109)

高寒地区养殖七彩山鸡的技术要点张玲勤 魏华颖 (110)

母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防治及病因分析蒋增海 邓同炜 唐光武 娄飞 (112)

不同激活条件及半胱氨酸处理对猪ICSI胚胎发育影响研究孙爽 王媛 刘仲凤 吕明 王峰 刘忠华 (1)

孔雀石绿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王权 郭德华 李健 蒋蔚 赵新宇 (6)

日粮能量水平对皖南三黄鸡的生长和腹水综合征发生的影响萧晟 黄克和 王少兵 (10)

甘露聚糖酶对肉鸡肠道微生物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乔海云 王海宏 丁宏标 (15)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IMT5155株毒力相关基因片段E9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分析马新蕾 王少辉 刘永杰 戴建君 (20)

兔腰大肌和鸡胸大肌三聚磷酸酶特性的比较研究靳红果 何燕 彭增起 (25)

两种奶牛结核病检测方法的比较 徐贤坤 黄小武 蓝纪 黄胜斌 熊毅 刘棋 韦正吉 (29)

2种不同光照制度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王利华 王光 (34)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田树海 曹洪战 范苗 许晴 芦春莲 (37)

樱桃谷鸭、白羽番鸭、黑羽番鸭和苏牧鸭肉品质的比较研究王锦锋 包小成 (40)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陆桂平 贺生中 沈晓鹏 卞桂华 (43)

大蒜素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洪伟 龚月生 (45)

用B-超检测奶牛后第7天黄体大小与受胎率关系的研究孙树春 桑润滋 张艳普 (46)

奶牛酮病的诊治程子兵 钱永生 李树雄 马长丽 刘军 (48)

雏鹅曲霉菌病的诊治张步彩 (87)

和缓艾美球虫与堆型艾美球虫交叉免疫试验赵爱云 段嘉树 (100)

农村散养禽禽流感免疫状况与防制对策张玉芳 蔡相银 (101)

育肥猪感染猪瘟的诊治体会陈光明 刘玉华 (102)

奶牛热带假丝酵母菌性炎的诊断与治疗韩春杨 刘翠艳 冯士彬 陈通 吴金节 (103)

绵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曲悦 (105)

籽鹅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与屠宰性状的相关分析薛茂云 高玉时 唐修君 (106)

一起由疫苗污染导致的烈性网状内皮增生病李和平 孙亚男 刘旭晨 (108)

青海高原半细毛羊链球菌病诊治处理报告李楼太 王守政 张靖维 (109)

复方中药对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郑铁锁 王贵平 胡元亮 李春玲 孙俊颖 贾爱卿 (110)

孟加拉虎尿石症的诊治邓长林 马小萍 李明杰 李梅荣 程家求 王国栋 金玲 (111)

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纪长谨 荆强 刘仪 张源淑 (49)

甘氨胆酸在大鼠血清中的药动学研究李少春 李培锋 关红 (52)

犬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白雪 缪勤 温海 张汇东 陆承平 徐汉坤 (55)

毒害艾美球虫一次感染雏鸡局部黏膜组织抗体生成细胞的变化贾富勃 郑世民 (59)

奶牛炎样品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基因分型易明梅 朱建国 华修国 孟和 孙怀昌 (62)

副鸡禽杆菌河南株的分离及PCR鉴定苗立中 沈志强 王艳 吴忆春 李峰 林初文 (66)

猪瘟和伪狂犬抗体水平对疫苗免疫的影响刘明亚 陈闻 李玉峰 (68)

Iss蛋白在鸡源大肠杆菌不同毒力菌株中的检测樊琛 刘桂芹 王亚君 李一经 (71)

免疫应激对不同品种仔猪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王连珠 庞永刚 姜建阳 翟强 宋春阳 (74)

中西抗球虫药配合用药疗效对比试验刘素贞 简永利 吴春琴 (77)

小鹅瘟套式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王暖成 鲁承 杜鑫 王中光 杜秋明 付常明 赵云 (79)

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企业张衍海 刘俊辉 范钦磊 孙淑芳 蒋正军 郑增忍 (82)

我国出口羽绒制品的主要质量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宋保国 王华雄 (85)

雌激素受体在哺乳动物胎儿性腺中的分布白海 陶勇 (88)

猪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谢巧 李春华 (92)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张春红 黄毓茂 (96)

防治我国猪主要传染病的畜牧策略王林云 (1)

牛副结核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乔榛 张丽娟 秦建华 赵月兰 左玉柱 (5)

贝类派琴虫和单孢子虫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谢丽基 谢芝勋 庞耀珊 刘加波 邓显文 谢志勤 (8)

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疫苗的小鼠免疫保护试验 张宁 侯韶毅 韦英益 李茂宁 肖爱欢 谢丽华 刘芳 (11)

谷氨酰胺对犊牛骨骼肌和小肠黏膜蛋白质及其DNA和RNA含量的影响周玉香 张培松 卢德勋 孙海洲 (17)

牛新孢子虫NcSAG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免疫试验贾立军 张守发 栾杨 焦石 (20)

荧光定量PCR检测硬蜱体内莱姆病螺旋体的研究曹杰 仝彩玲 周勇志 张厚双 周金林 (23)

补充母源性有机硒与蛋氨酸对后代仔鸡腿肉过热味的影响陈文博 潘晓建 彭增起 徐淑琴 汪张贵 张伟清 (26)

牛孕激素受体SNP分析及其与品质的关系宋永利 刘伟英 张丽颖 秦丽红 张金玉 张嘉保 赵志辉 (32)

《畜牧与兽医》影响因子继续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16)

夏咸柱贺词 (I0001)

为了共同的事业,合力办好《畜牧与兽医》——祝贺《畜牧与兽医》创刊75周年王惠霖 汪志楷 (I0002)

温故知新承传统,普及提高铸精品——庆祝《畜牧与兽医》创刊75周年 (I0004)

第三届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术年会隆重召开 (I0005)

中国兽医专业学位设立10周年纪念大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 (I0006)

主成分分析在黑龙江垦区畜产品生产能力评价上的应用曲红焱 韦春波 黄玉兰 黄大鹏 (36)

乳尿素氮的监测及与乳蛋白水平相关性分析周国波 丁立人 沈梦诚 钱巧玲 牛鲜艳 李惠侠 韩兆玉 (39)

进口冷冻胚胎在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移植效果分析李波 许厚强 孙鹃 方华 (41)

青贮青稞酒糟替代部分育肥牛日粮的增重试验蔡生胜 张志平 (45)

北京鸭体重与体尺指标对皮脂率的影响李花妮 刘小林 侯水生 黄苇 喻俊英 (46)

东乡花猪的保护与利用万明春 尹德凤 (49)

从活拔绒事件看动物福利壁垒对我国出口羽绒及制品行业的影响王华雄 宋保国 (53)

福氏志贺菌2a主动外排基因acrA的克隆和分子特征 魏小娟 张继瑜 王松泰 黄娇娇 李剑勇 周绪正 牛建荣 (56)

犬细小病毒TZ2#株的分离与鉴定刘静 陈祥 陆江 朱道仙 贺生中 (58)

欢迎订阅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 (60)

PRRSVHN25株ORF5基因的克隆和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于新友 沈志强 管宇 南松剑 王金良 肖跃强 唐娜 (61)

复合多糖对鸭疫里氏杆菌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魏光河 (64)

ZEN染毒饲料中添加酯化葡甘露聚糖对小鼠生长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马小明 朱风华 吕翠 陈甫 朱连勤 (67)

多赛特羊与蒙古羊微量元素、超氧化物岐化酶和氧自由基的比较王开 吴树清 杜山 (70)

猫疱疹病毒1型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刘宝山 林颖 尹荣焕 刘金玲 (74)

鹅副黏病毒LS-1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张伟 董磊 (76)

役用牛肠阻塞病的诊治与探讨王作洲 樊珍兰 (79)

3种中药对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陈世彪 (8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磺胺氯达嗪钠含量邵耀东 尹登刚 周卫斌 由力 徐峰 张风 (83)

“消炎泌乳冲剂”对奶牛隐性炎相关血清酶活性的影响金兰梅 伍清林 金保方 刘畅 马一删 (86)

小动物静脉麻醉研究进展李培德 孙丽盈 侯凤香 贺卫华 翟晓虎 侯加法 (90)

幼龄丹顶鹤内脏型痛风的诊治卞红春 裔群英 (89)

巨型艾美耳球虫杨凌分离株的致病性周宏超 林青 宋军科 于三科 (104)

猪“仿生”人工授精和普通人工授精输配效果对比韦骏 陆玉安 欧崇跃 佘德萍 莫凤银 (105)

兔球虫病的感染流行调查及防治措施藏武红 李成梅 熊朝兰 (106)

青海天峻县牦牛弓形虫病的血清学调查和分析张晓强 李万财 陆艳 (107)

猪附红细胞体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单卫斌 (108)

1例复杂的犬腹股沟疝气病例的手术治疗马小蓉 (109)

蛋鸡新城疫与禽霍乱混合感染的诊治秦四海 (110)

父母代安卡红肉用公鸡与商品代海兰灰蛋用母鸡的杂交试验李永兰 李海基 (111)

果洛地区牦牛皮蝇蛆病防治效果观察彭毛 (112)

结合与内化外源DNA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赵永聚 魏泓 (93)

防控细菌生物被膜的新武器——噬菌体孟祥朋 孙建和 (97)

影响犊牛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因素李瑞岐 孙树春 赵驻军 李俊杰 桑润滋 (101)

我国奶业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杨利国 茆达干

一起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李平松 王燕

利用大规模F_2及F_3群体研究猪小肠长度及其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周利华 任冬仁 李琳 陈蓉蓉 郭源梅 肖石军 高军

细菌密度感应信号AI-2及其与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马艳平 陈豪泰 张杰 刘永生

鸡寄生虫流行区系调查 刘孝刚 于金玲 于本良 徐鹏 张元龙 李永洲 陈瑶

牛D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金鑫 任春宇 梁桂英 车达 陈莹莹

动物育种目标性状经济重要性研究的方法张清峰

警惕和防范尼帕病入境风险杨咏梅

伯氏疏螺旋体鞭毛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仝彩玲 李培英 徐前明

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抗马立克氏病毒的作用褚秀玲 苏建青 韦旭斌

细小肠管吻合术缝合方法的改进项振义 杨晓农 黄河

甘肃省甘南地区羊泰勒虫的分离与形态学观察潘越博

检测饲料中4种硝基呋喃类药物的简易高效液相色谱法闫晓东 王克宁 张会彩 刘静 刘聚祥 王建平

诱导奶山羊及解冻的配种技术王春华

甘肃省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流行现状调查卢旺银

癸氧喹酯抗柔嫩艾美耳球虫山东临沂分离株的效果观察王慧珍 徐福亮 周玉武 邹明

第三届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术年会隆重召开

青海省西宁地区藏獒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马文莉 王戈平

补铁对藏仔猪腹泻及断奶重的影响杨涛 辜雪冬 商鹏 达娃卓玛 强巴央宗

禽流感病毒M2e特异性多肽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郑其升 徐公豹 邓碧华 何家惠 侯继波

规模化猪场环境污染的营养调控刘卫国 戴玉瑞 石宁 李绍钰

CAG和MLP启动子控制的重组禽腺病毒构建张明明 秦爱建 庄骁颖 王小辉

乙脑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吴鹏 曹瑞斌 周斌 张羽 沈婷 陈溥言

雏鸭克雷伯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曲悦 尚宏伟

鹅终止填饲后肝脏的生理性恢复试验 陈维虎 鲍明道 江峰 孙红霞 俞照正 罗志豹 罗锦标

《畜牧与兽医》影响因子继续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萧山鸡的体尺性状、屠宰性状测定及相关分析 张军 卢立志 王继文 吕佳 杨福生 沈军达 陶争荣

父母代安卡红(公)×商品代尼克红(母)杂交鸡生产性能观测李海基

肉用羊二元杂交肥育效果观察潘越博 田宗祥

不同培养液对牛卵母细胞成熟及核移植效率的影响王文明 董雅娟 柏学进 村上正夫 刘玮 张守宝

京津廊地区霉菌饲料对母猪繁殖障碍影响的调查罗伟林 武嘉平

优势卵泡与促卵泡素对牛活体采卵效果的影响江明生 潘斌 韦英明 卢晟盛 张明 卢克焕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泌乳中后期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陈虹 魏恒杰 乔顺风 侯伟革

不同能蛋水平日粮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孙召君 陈楠 田树海 范苗 芦春莲 周汉华

猪源大肠杆菌耐氟苯尼考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郑朝朝 刘聚祥 李辉 刘静 李宏娟

EDTA对鸭疫里氏杆菌外膜蛋白表达及免疫原性的影响张炜 汤芳 刘广锦 鲁岩 邵靓 范红结 陆承平

脱氢表雄酮对AA肉种鸡生产性能和肌纤维发育的影响纪长谨 张源淑 徐国银 马海田 邹思湘

大鲵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徐景峨 余波 文正常 方开志 黄家良 唐杰

昭通市盐津乌骨鸡遗传资源调查覃兴合 李星丛 凤其友 曾孝元 周万超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母鼠乳腺肥大细胞的影响许丽 郭兵 王海凤 刘荣欣

伏马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王君 王元凯 严亚贤

猪霍乱沙门菌C500运载CSFV新型基因疫苗的稳定性及免疫安全性 韩国全 郭万柱 林华 王印 颜其贵 徐志文 朱玲

检测猪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沈婷 周斌 陈溥言 (1)

二色胡枝子提取物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吴洪新 单昌辉 阿拉木斯 呼天明 (7)

SD大鼠和BALB/c小鼠PRND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程艳芬 宁章勇 亓文宝 于博 (12)

苏太猪CAST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刘香 虞德兵 邱新深 方威 张淑敏 孙文星 陈杰 (15)

不同储藏温度和时间对长白猪肌肉pH、失水率及脂质氧化的影响郭建凤 王继英 张印 蔺海朝 武英 (19)

吡喹酮注射剂早期治疗小鼠血吸虫病效果的初步研究张磊 汪勇沛 平宪卿 朱传刚 林矫矫 钟旗 冉多良 (24)

副猪嗜血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吴诗敏 陈芳艳 陈瑞爱 刘颖 王林川 (28)

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鲜思美 文心田 曹三杰 黄小波 (32)

肉用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羔羊屠宰试验敦伟涛 陈晓勇 田树军 房国芳 邢艳蕊 孙洪新 白振川 (36)

影响斯格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分析 任丽琴 芦春莲 曹洪战 吕志强 张少华 闫恒普 梁竟开 (39)

不同胎次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曲线及其拟合的初步研究尹召华 毛永江 邢淑芳 徐庆龙 俞步清 (41)

新疆南疆7个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邢巍婷 石亮 汤存伟 黄锡霞 刘武军 余雄 (45)

重庆市巫溪县畜牧生产粪尿污染现状分析欧阳克蕙 钟华平 黄开国 王仁华 周萍芳 (48)

藏北高寒牧区放牧藏绵羊采食与消化率的研究李瑜鑫 王建洲 李龙 王宏辉 刘锁珠 强巴央宗 边次 (51)

苦酸法检测猪骨骼肌肌酸和肌酐的含量 文 黄升科 左建军 冯定远 叶慧 曹庆云 钟锐钦 (55)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邬成业 史平玲 张改平 郝慧芳 王爱萍 祁艳华 卜丹 (58)

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质粒pcDNA3—1E在鸡体组织中的分布张丽娟 王建永 乔榛 秦建华 赵月兰 (62)

副猪嗜血杆菌上海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与基因型分析 万世平 王建 葛菲菲 刘佩红 齐新永 徐锋 沈莉萍 (65)

4株IBDV分离株VP2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肖跃强 管宇 李书光 刘吉山 王金良 郭广君 沈志强 (69)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杨大伟 严云 丁焕中 郭桂芳 吴玄光 (74)

观察外阴快速鉴定奶牛怀孕期李正春 史可利 (7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治许家荣 李臻兴 陈岳建 (105)

犬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疗姚平 陆江 (106)

规模化猪场降低臭气的营养调控措施黄全明 於亚兵 俞妹娟 陆惠忠 (107)

中西结合治疗水牛产后子宫直肠全脱出徐健 汤德元 李春燕 黄涛 王彬 张晓杰 (108)

仔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病例分析徐丹 李华芳 (109)

青海省猪旋毛虫病的血清学检测马占全 李连芳 (110)

犬胸壁透创的急救治疗病例探讨 毛天翔 张忠传 施玲玲 黄钱君 沈妮娜 张炜阳 毛科科 (111)

皮尔蒙特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试验罗海青 祁焕贵 (112)

中药方剂对鸭疫里氏杆菌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肖琛闻 鲍国连 韦强 刘燕 季权安 (76)

影响胶东半岛地区合饲羊场生产的主要疫病分析赵金山 王君玮 程明 汪文鑫 戴正浩 (79)

宠物犬肠道寄生虫调查及其公共卫生意义分析 齐萌 王强 孙艳茹 董海聚 张君涛 王鹤磊 张龙现 (8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刘金彪 彭大新 吴艳涛 高崧 刘秀梵 (84)

炎奶牛血清和乳腺组织的氧化损伤许丽 郭兵 王海凤 刘荣欣 陈棉 卫书朋 (8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谭实勇 邓瑞林 罗满林 (90)

IUGR新生仔猪胃肠道发育早期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李伟 钟翔 王恬 (92)

弓形虫天然免疫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赵光伟 杨晓伟 (96)

细菌III型分泌系统装配的研究进展康海泓 杨倩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