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族舞蹈范例6篇

维族舞蹈

维族舞蹈范文1

关键词:维吾尔族;舞蹈;典型化动作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096-02

新疆维吾尔族聚居于中国西北边陲,这里也是举世闻名的歌舞之乡、瓜果之乡和金玉之邦。新疆幅员辽阔,是中国最大的行政省区之一,可谓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民俗各异。因此,我们要想了解和研究维吾尔族舞蹈及其典型化动作,就必须要先对维吾尔族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生活习俗、民族特点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发展概述

新疆维吾尔族古称回纥、回鹘等,早期生活在我国西北边陲的大草原上,后来实行农耕经济。维吾尔族曾信奉萨满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而且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西交通要道,也是古西域乐舞盛行的地方。维吾尔族不同发展时期的经济文化生活与,在他们的舞蹈中留下了多重的历史文化印记。现在维吾尔族的舞蹈,依然保持着乐舞精华,流传着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并在原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二、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

维吾尔族被称为“歌舞民族”,确实是实至名归。维吾尔族舞蹈表现形式多样,按表演用途来分,维吾尔族舞蹈可分为自娱性舞蹈、风俗性舞蹈、表演性舞蹈三类。自娱性和风俗性舞蹈中也常带有表演和宗教因素。按表演形式来分,现在流传于新疆各地的舞蹈主要有:赛乃姆、刀朗舞、萨玛舞、纳孜尔库姆、夏地亚纳、盘子舞、手鼓舞以及其他表演性舞蹈。

(一)赛乃姆

赛乃姆是广泛流传在新疆各地的自娱性舞蹈。赛乃姆的表演自由灵活,室内室外均可进行。在吉祥喜庆的日子,大家都可以来跳舞,舞者自由进场,可独舞、对舞、3-5人同舞,也可邀请周围的观众一起跳舞。舞者随琴声、鼓点由慢到快自由发挥,舞到高潮时,大家合着节奏拍手、呐喊欢呼助兴,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二)萨玛

萨玛舞是主要流传在新疆喀什、莎车等地,是伊斯兰教节日时由男子在广场上集体表演的风俗性舞蹈形式。萨玛舞场面宏大,表演者多为劳动群众,动作沉稳、舒展、粗犷有力,落脚时全脚着地,常用跳转、擦地空转等技巧动作,富有劳动生活气息,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三)纳孜尔库姆

纳孜尔库姆是流传于新疆吐鲁番、鄯善、托克逊等地区的表演性男子舞蹈。是婚礼、喜庆的聚会中,最精彩的节目,以双人对舞为主,带有竞技性。舞到激烈时,竞技成分愈加浓烈,两人互不服输,各出新招压倒对方。动作自由、活泼、乐观、诙谐、亲切有趣,很容易将现场的气氛带向高潮。

此外,维吾尔族舞蹈还有刀朗舞、夏地亚纳、盘子舞、手鼓舞以及其他表演性舞蹈,这些舞蹈形式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魅力,是维吾尔族舞蹈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新疆南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不同,使维吾尔族各种舞蹈既有共同的风格,又有不同的区域特色。

三、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典型化动作

维吾尔族舞蹈中,男女成对的表演比较常见,女子的舞姿优美舒展,男子的矫健有力。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特点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相互配合,传情达意。从头、肩、腰、臂到脚趾都有动作,讲究昂首、挺胸、直腰的体态特征,以使舞者自信挺拔、身段优美。维吾尔族舞蹈动作对身体的表现力要求非常高,其典型化动作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旋转

维吾尔族舞蹈动作多以旋转为主,舞者在音乐的伴奏下快速的转动,摇曳生姿、迎风回旋,而且在旋转中不断变换舞姿,戛然停止在舞姿上。通常在舞蹈的高潮时作竞技性旋转。旋转在维族舞蹈中不仅能够单独运用,而且也能够起到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衔接、承转启合的作用。各种舞蹈形式的旋转,均各具特色,但都能让情感表达的更加细腻,动作舒展的更加潇洒豪放、轻快利落,把整个舞蹈的韵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摘葡萄》中,就以表演和旋转贯穿于整个舞蹈,营造出少女像花儿绽放的感觉,表达了主人公火热的情感,加强了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扬眉动目

扬眉动目是维吾尔族舞蹈一个典型动作。“扬眉动目踏花毡”,唐代诗人李端将维吾尔族舞蹈动作描写的非常传神。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维吾尔族舞蹈的各种动作都要配合眼神,以此传情达意,触动观众内心的情感,引起共鸣,使舞蹈更加具有魅力和特殊的艺术效果。比如姑娘跳舞时的眼神是妩媚,神秘,咄咄逼人的眼神,使舞蹈充满魅力和想象,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和韵味。还有在《摘葡萄》中,舞者通过上挑的眉毛、若即若离的眼神和迷人的微笑,展现吃到葡萄后的酸和甜的自我情感,和对美好的未来的执着追求。

(三)腰部动作

腰部动作是维吾尔族舞蹈中展现女性身体柔美的动作,也是最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动作,它跟旋转一样重要。腰部的动作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最具特色的是侧闪腰、快速的甩腰和慢速的控腰,快速闪腰,控住,稳健起身直立。维吾尔族的柔软下腰有快慢之分,如著名的维吾尔族舞蹈家迪丽娜尔表演的舞蹈《摘葡萄》中的下腰,像雕塑似的,弯下去很软,起来时却韧性十足。

(四)摇身点颤

摇身点颤是维吾尔族舞蹈中常见的动作,要求“颤而不窜”,需要把握呼吸的节奏。膝部连续性微颤和变换动作前瞬间的微颤都可以使动作柔美、衔接自然。如具有代表性的维吾尔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舞者微颤而不窜,上身撒得开,脚步不离散,晃身带摇头,动作一气呵成,律动优美自然。

(五)翻身动作

翻身技术也是由女性完成的动作,是维吾尔族舞蹈最基本的动作之一,同时也是维吾尔族舞蹈的一大亮点。具有点步翻身、碎步翻身、有原地翻身、向前移动、向后撤步、向旁踏步翻身等多种表现形式。在连续性强的翻身过程中要思维清楚,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这样才能准确的完成各种翻身动作。

(六)晃头移颈

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晃头移颈的动作来源于生活,有的只为装饰性的动作,做为点缀增加美感。如:纳孜尔库姆中的男人的脖子前后移动的动作就是骑马时的动作。除此之外,还有绕腕、打指、耸肩等装饰性动作。维吾尔族舞蹈中各种动作相互结合,充分运用,使维吾尔族舞蹈动态多样,造型优美;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热情奔放但不轻浮、稳重细腻但不琐碎的独特风格。

四、结语

新疆维吾尔族是中国最热爱舞蹈的少数民族之一,维吾尔族舞蹈艺术来源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到脚等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再配合传神的眼神,使维吾尔族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巧,感染力很强,这也是对维尔族人民生命力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帆.浅谈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与特点[J].文学教育(中),2010(03).

维族舞蹈范文2

关键词:旋转 技巧 维吾尔族

新疆位于我国大西北地区,那里有一望无际的沙漠,宽阔的草原,那里的人们一直保持着游牧的生活方式,因而造形成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舞蹈形式。尤其在“丝绸之路”的带动下,有力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的涌入,推动了新疆等地的文化发展,大大推动了新疆与中原文化、经济、语言、宗教等的交流与融合,使得维吾尔族舞蹈文化广为传颂。从古至今,维族人民以歌舞著称,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即兴起舞。他们从骨子里散发出对这片大地的热爱,也不断感染广大观赏者。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特征

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积淀,蕴含的特点也不尽同。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要素包括:体态、律动、节奏。这些要素构成了维族舞蹈的主要内容,并且能够表现该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挺拔而柔美的体态

在其舞蹈体态中最为明显的特点是昂首挺胸,立腰拔背,加之维族人天生就高高的鼻梁,长长的脖子更让人有一种立体,高傲挺拔的感觉。这种体态的形成,得益于维族第一舞人,杰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康巴汗的规范和引导。

(二)灵性而连贯的律动

维族舞蹈灵动多变的局部动作最是让人着迷。包括颈部的摆动、头部的晃动以及手部的弹动、托帽、柔腕等动作,也有眼神与挑动眉毛的运用等。这些都是维族舞蹈体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示出维族舞蹈的动感与韵味。

(三)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旋转

说到维族舞蹈,那必须聊聊舞蹈中的旋转。它是舞蹈中情感的表达,更是技巧的展现。它能让情感表达的更细腻、热情、张扬,也能让动作更洒脱、丰富、饱满。舞者在音乐的节奏里,快速旋转或骤起骤停,都是技术的体现。舞蹈动作中难度最大的就是在连续旋转中不断变换舞姿,保持连贯和节奏。这也是维族舞蹈最精彩的地方。

二、维吾尔族舞蹈中旋转的主要种类

维吾尔族舞蹈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锻炼身体,更丰富了精神生活。作为舞蹈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旋转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更蕴含独特的美,表达着人们对舞蹈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原地旋转

维族舞蹈在表现原地旋转时要保持躯干垂直,一般以头顶到脊椎的部分为轴心,进行快速旋转。旋转时留头甩头,即眼睛盯住一个点,双臂打开,躯干和手臂开始转动,头部保持不动,肢体缓慢舒展。当转动到最大幅度时,身w和头形成反作用力,再利用反作用力甩头360度回到原位。舞者可随节奏的起伏自身对舞蹈的理解而变换旋转的速度,好的舞蹈表演既需要丰富画面表现力,更要求情感的传达和感染。

(二)舞姿旋转

舞姿旋转,是维族舞蹈和哈萨克舞蹈中常用的动作,主要表现为舞者在快速旋转中不停变换舞姿,像一朵花儿在美丽的大地上舒展、怒放。舞者时而“托帽式”,时而运用柔软的手做各种揉手,让舞蹈表现得更加细腻、生动、流畅。旋转后骤然定格在某一舞姿上,更突显舞蹈强烈的节奏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强力冲击。动作豪放洒脱,干脆利落的同时,重点考验的是舞蹈演员所必需的稳定性。优美的舞姿旋转能丰富舞蹈的内容和表现力,使整个表演更具观赏性。

(三)跪转

跪转在旋转中更加具有技巧性,其难点在于膝盖必须在地面上平稳而匀速的旋转。重点是躯干要保持直立,脚指充分抓地,在保持舞蹈形态的同时膝盖进行连续性的微颤或变换动作前瞬间的微颤,以单腿为轴拧转,旋转时留头甩头,到动作的另一半时更换主力腿。因此,在做这一类的旋转动作时,要求舞者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的身体素质。膝部必须柔软度与力度结合,才能使动作达到期望的效果。跪转的运动轨迹根据舞蹈的需要可大可小,凸显了舞蹈技巧性一面,使表演更为丰富、饱满。

三、“旋转”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的重要性

我们在观赏维族舞蹈时常常可以看到在舞蹈的高潮部分,舞者运用不同类型的旋转来表现人物情感,并以喜悦、欢快的情绪居多,当然也包含害羞、焦虑、悲伤等等,根据作品的需要而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正体现了“旋转”的重要性与多样性。随着维吾尔族舞蹈领域的不断发展,“旋转”不再局限于情感表达和感情升华,它逐渐向塑造人物形象、营造舞台意境等多种艺术表现方向发展。将旋转拓展、丰富成表达多种涵义的舞蹈动作,有利于准确而生动的塑造作品中人物形象和特点,以营造更深层次的舞台意境。有着强烈情感表现力的旋转技巧,能增强舞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剧情的展开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旋转大多奔放潇洒,轻快利索,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舞蹈中合理运用这个技巧性动作能使整个舞蹈更加流畅,更加凸显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情感世界,提高了舞蹈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观赏性。因此旋转是表现维族舞蹈特点的代表性动作之一,更是维族舞蹈中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维族舞蹈范文3

1、体态的基本特点: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这一体态的形成是经由维吾尔族的第一舞人杰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康巴汗的规范而形成的。

2、节秦的基本特点:多用切分音附点节秦和弱拍上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如舞蹈动作中的腕头的挑脚步的三步一抬中的后踢步都是弱拍做的以此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特点。

3、维吾尔族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有代表性。还要加上动脖子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更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

4、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继承了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的文化传统,并吸收了古代西域乐舞的精华,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是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与面部表情配合,进行感情交流,形成热情、稳重、细腻的风格特点。

(来源:文章屋网 )

维族舞蹈范文4

摘要:民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发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流失,维系,开掘,民族民间舞蹈价值

民族舞则是从地域、民族性角度来界定,指具有某种民族特性的舞蹈内涵或形式。它强调的是民族文化形态的形式表现。比如中国民族舞蹈,在中华民族特定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及风俗习惯等影响下,形成独特的舞蹈艺术个性及样式。民族舞蹈指舞蹈的内涵和个性——具有民族性。

一、民间舞蹈与民族舞蹈的现状

1民族流失

红河州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地受到别地域别民族的文化侵扰和当代高科技信息的冲击。由于当今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各种形式的舞蹈表现使得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的舞蹈艺术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同时也给民族民间舞蹈带来危机,目前,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现代文艺理念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变化,西方的动作、节奏等手法,冲击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其形式化,民族性的元素减弱。

“一个民族总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而民族民间舞这一特有的风俗文化的发展现状让人担忧。现在众多舞蹈打着民族民间舞的名义,却完全没有民族舞的内涵,壳是民族性,而魂却已完全不具备民族性。

2民间流失

在中国文化史研究上,自“五四运动”以来,尤其受文革影响,普遍认为传统的东西是陈旧的、有害的,应学习西方的、现代的文化。一度造成重视现代创新,而压制传统发掘,造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甚至对立。

传统的民族民间舞也成为革新对象,而当市场经济大潮涌来,刚刚向本位靠拢的民族民间文化又一次偏离轨道,受到冲击,不再保留其民间性本色。而在其变化过程中,民间性只是形式化的宣传口号,已经逐步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等相去甚远,而不能在民间普遍流传和发展,这也是众多民族民间舞只适应舞台表演的要求,而丧失广泛群众基础的原因所在。

二、民族民间舞的价值体现与开掘

(一)民族民间舞的价值层面

民族民间舞蹈价值大体分三个层面: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

首先,它是物质的,受原始的自然环境制约而产生形式。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出现的早期原始舞蹈,即民族民间舞蹈的雏形,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表现为原生形态舞蹈的基本节奏、步伐、动律和体态的基因及其功能、文化内涵。舞蹈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他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据长期研究舞蹈艺术的专家和行为艺术家的研究结果认为: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上古时代,它就充当原始人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的起源是随着人类生产劳动而产生的。动作和节奏与劳动是密切相关的,不管是哪一种劳动,人的手脚总是要活动的,手用以拍打,脚用以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有规律的节奏,再伴以呼喊或打击石块和木棍,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

其次,它是制度的。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性使得它逐步成为一种稳定的艺术形式。作为祭祀、庆典、群众自娱等,民族民间舞蹈在表演中呈现可见的物质性、动态性等符号,符号象征物具有指称、意味和记忆等功能,有选择的保存和新形态的重新整合,形成较稳定的舞蹈语言。在人类原始部落里,舞蹈具有全社会性,在他们组织散漫和生活不安定的状况下,需要有一种社会感应力使他们团结在一起,舞蹈就是产生这种感应力的重要手段。不论是狩猎,还是战争,都是整个部落一起行动,所以原始舞蹈总是集体性的。

第三,它是心理的,也是最核心的。心理是维系一个民族情感的最稳定的因素,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间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心理沉淀和文化积累,即蕴藏在民族群体头脑中的宗教观念、价值观念、生死观念等。这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就我们红河州来说,无论是哈尼族还是彝族,无论是苗族还是壮族,各民族都蕴藏着极为传统的,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艺术。它们融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祭祖祈神、婚丧嫁娶,小到亲朋欢聚、劳动小憩都喜欢以民间舞蹈的形式抒情达意、自娱自乐,可以说,民间舞蹈是社会文化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核心与内容的挖掘 

1技巧应该为表现内容而服务

技巧,固然在民族舞蹈上千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其稳定的象征性、表象性符号,而这只是局限于物质的和制度的层面体现。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在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是在新时期,红河州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同样要面对来自强势文化艺术的冲击,它同样面临着被同化的危险。从现阶段来看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存与发展正处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乡土文化与国际化,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的边缘徘徊。民族民间舞蹈常常被人忽视,其实只有民族民间舞蹈才是舞蹈发展的主流。民族民间舞蹈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它是一条永远不会枯竭的舞蹈源泉。重形式轻内容的作品成为了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普遍现象,不关注作品本身“意义是什么”,而只问“内容是如何构成的”。普遍认为,只要好看、只要美、只要让人快乐,就是“好舞蹈”。这便是本末倒置,完全将技巧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颠覆。

2内容应该表现为人与民族心理的体验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一种心理体验,一种文化状态,是指民舞的载体——舞群的思想观念,即其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婚姻观念、生死观念、审美取向等。舞群的思想观念受到社会主体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舞群的年龄、职业、接受教育的程度等对其思想观念也起到重要的制约作用。

文化观念集群中,最核心的观念是价值观念。比如说,原生形态的祭祀舞蹈的核心是万物有灵观念,其中以祖先崇拜尤甚,其目的是希望得到祖先神灵的庇护,通过参加祭祖民俗活动,与祖神进行勾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寄托。

3价值体现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1)社会价值

民族民间舞发源于生活,又经人们的创造而升华,挖掘它,不仅能充实民族优秀的民间艺术宝库、丰富了优秀传统民间舞蹈的内容,而且可向世人讲述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新时期的文化潮给民族民间舞蹈带来危机,同时也给我们弘扬民族民间舞蹈带来机遇,危机与机遇共存。这样就给我州的民族民间舞蹈生存与发展探明一条道路,我们只有毫不畏惧地站在外来文化冲击的风口浪尖上,迎难而上,借助现代化技术带来的便捷和快捷,利用一切机会把我们的包括民族民间舞蹈在内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熟悉中央乐团著名作曲家田丰的人都知道,田丰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就扎根云南,采集民间素材,在采风中他萌生了创建一座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的梦想。为保持民歌、民舞的原汁原味,他千方百计聚集了一批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营造了一个理想中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财产的封闭小区。让这批优选出的年轻人身着地道的民族服饰、口食粗茶淡饭,平淡人生地过着族群先人那种“日出而耕、日落而息” 的地道民族村寨生活。田丰出于一个作曲家的真情,以保护民族生态区,建造民族文化传习馆的思路,坚守民族文化应该是“求真禁变”“活化石”的理念。尽管田丰先生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心力憔悴,英年早逝,留下来的只是短暂的美好回忆与终生的遗憾……优秀的民族文化遗存与遗产到底应该作为“活化石”封闭在当今人造的原生态区域内,仅仅供给考古学者去研究,还是应当再现于当代舞台,建造一座活动的民族艺术博物馆,让当今的人去体味历史积淀中的人文韵味,在倾听祖母的脚步声中面对世界与未来。

就以红河州为例:屏边县大围山民族歌舞团将苗族冗长的仪式程序进行了简化,把民间舞蹈《芦笙舞》加以规范改编,加工后的《芦笙欢歌》不仅突出了民间舞蹈原有的风俗特色,还做到了观赏性与娱乐性并重,得到本民族的认可,并获得了云南省第五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

(2)历史价值

一个民族赖以生息的自然环境,会在一个民族的人民长期与自然灾害和野兽等斗争过程中体现。而民族战胜迷信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勇气,逐步积累的传统美德也会在民族文化中体现。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能从中体现出来潜在的历史价值,是研究民族民间舞的价值所在。

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感情,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劳动、狩猎、争战、祭祀等一切领域。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民间舞蹈,经过数百上千年的传承演变,至今仍流传于各民族群众生活中。它们的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及其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风土民情、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民间舞蹈是社会文化交织融合的总汇演。

(3)学术价值

从历史纵向来看,民族民间舞是一块“活化石”,它承载着一个时代或一段特定历史时期,一个民族的集体文化艺术意识及生活方式。以此为标本,追根溯源,我们可以通过民族民间舞这一特定的艺术形态,来了解、研究一个民族的过去历史面貌。同样民族概念从属于社会范畴,拥有稳定民族心理意识的社会群体,一点一滴积累和映射出这一群体在某一历史时期横向的社会关系,从这一层面来看,民族民间舞所浓缩的正是它所处在的艺术创作层面的真实写照,这样,更有利于对其所处社会的深入研究。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社会的角度,研究民族民间舞蹈,其价值无限,尤其具有了解过去,指导现在,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

片面的形式追求,而长期忽视、轻视内涵价值的挖掘,造成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歧路发展。而真正让中国民族民间舞这朵艺术奇葩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必须从根源——内涵价值——着手,以本正末。

红河州的文艺工作者,在党的文艺政策和民族政策指引下,相关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不是消极防御,更不是闭关自守,而是采取兼收并蓄,本土外来并存的态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处理这一文化矛盾。比如利用传统的火把节,祭龙、采花山等民族节日,采取歌舞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既满足了广大群众祭祖祈福、歌舞自娱的心理需求,加强经济技术开发与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文化生活氛围。这时的民俗节日和民间歌舞,无论从其外在的形态、表演形式以及社会功能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所以,我认为,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是真正具有民族个性,有其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从根本上,不只是体现某一个人的心理及生存生活状态,更能体现一个群种,一个民族的内心世界,及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世界观、价值观。也只有这样,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才真正有出路,才能真正有价值的被开掘,有利于现代社会的借鉴和发展。

充分利用各种文化平台展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州也相应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文化节日,比如屏边“大围山文化旅游节”、“妃子笑荔枝节”建水“孔子文化节”、弥勒“葡萄酒文化节”、石屏“花腰歌舞节”,以及元阳、绿春、红河等地传统的“长街宴”的举办,都为我州舞蹈艺术展示提供了舞台。彝族舞蹈《踩云彩》,《阿西跳月》等一大批舞蹈节目在央视“CCTV”舞蹈大赛中得到了展示。为弘扬红河州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作出了巨大贡献。

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机遇大力弘扬民族民间舞蹈艺术。

近年来,云南各地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契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打造《云南映象》、《丽水金沙》、《蝴蝶之梦》等一批演艺精品,成功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对接、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尤其是近年来以红河州少数民族为主题的电影《婼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红河》的拍摄上演,把中国和世界的眼光引向云南,引向红河,成为了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导游”; 我州在元阳梯田文化旅游节上表演的实景原生态的农耕文化节目《梯田印象》,也震惊来自世界各地游客。

通过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创造出旅游景区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用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同志的话说:云南旅游好似一个漂亮姑娘,但一定要有文化内涵才更有身价。因此,红河州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要扩展自己的市场和舞台,一定要抓住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机遇,发展增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命活力,永葆青春,长久不衰。

简言之,处于新时期的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必然要受到国内外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总的趋势是适应不同的职业、文化层次、审美情趣群体的需求,在接纳吸收各民族和外来舞蹈文化的基础上,不失原味地发展本土民间舞蹈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曾经带给我们快乐和享受的民族民间舞蹈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翻腾出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2]梁一儒.宫承波.《民族审美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3] 云南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个案研究

 

维族舞蹈范文5

关键词:民族;舞蹈;技巧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49-01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渊源文化的多民族国家,作为人们所喜爱的艺术之一的舞蹈在不同的民族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突出的表现就是民族舞蹈。民族舞蹈就是在不同的民族之间形成的流传于本民族之间的舞蹈,动作朴实无华,彰显本民族的特点。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苗族、哈尼族等舞蹈汇聚成了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民间舞蹈是受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影响的,不同的地区的舞蹈风格不同。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

民族舞蹈是在本民族额杂技、戏曲、武术的基础上创新、演变过来的,而且很多民族舞蹈之间有很多动作是相同的。

1、藏族舞蹈。藏族舞蹈是受女子热巴舞的鼓舞,旋转、翻身技巧性很强,多出现在、四川、云南、青海等地方。热巴舞是由迫于生活的压迫和现实的逼迫的流浪人所发明的,在表演时能够引起周围人的观看,通过它来挣钱。主要的表演形式是铃鼓舞,通过男艺人用牦牛尾和铃铛的不停摇动,女艺人手持长柄手鼓和长鼓槌,一同共舞。在这个舞蹈中,表演技巧集中在鼓上,跟着鼓,身体快速旋转,舞姿变化的很快,十分的豪迈十分的激动人心。

2、蒙古舞蹈。蒙古是能歌善舞的骑在马背上的在马背上飞奔的民族。蒙古舞蹈的突出他色就是节奏十分明朗,动作豪迈。蒙古舞的技巧就是快速的抖肩、柔臂、软手旋转,刚柔相济,技能表现出蒙古族女子的聪慧柔美,也能表现出蒙古族男子的刚劲硬朗,让人引人入胜。蒙古最流行的是盅碗舞,一般是由女子表演的。女子头上顶着瓷碗,双手持双盅在音乐中翩翩起舞,双臂缓缓的伸展与屈收,集旋转、抖肩、碎步等于一体,动作柔美含蓄。

3、维吾尔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丰富多彩,被称为“歌舞之乡”。维吾尔族舞蹈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麦西来甫”,是歌舞的海洋的意思。赛乃姆、纳孜尔库姆、手鼓舞、多郎等是维族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头、肩、腰、肘、膝、脚等部位在威武儿子舞蹈中的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制。而且传眼神是维吾尔族舞最重视的一个动作,最能准确表现维吾尔族人民内心的朴实的是看、眺、瞟、望、盯等眼神。另外,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特征还有动脖子、打指头、翻腕子、身体微颤、立腰、昂首挺胸等动作。

三、民族民间舞蹈的性质

民族民间舞蹈的性质就是多元性、多样性、复杂性。内涵和功能的大包容量是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变迁。在当今社会多文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民族舞蹈之间也逐渐的相互渗透、相互引进。民族舞蹈的种类是十分多样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专注于民族舞蹈的创造和学习中去,使民族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改进。另外民族民间舞蹈也有它们复杂的一面,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很多民族有其独特的不外传的舞蹈,仅仅只能本民族的人学习和表演,比如玉树的藏传佛教的法舞《羌姆》,严格的遵循传内不传外的原则。此舞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民族民间舞蹈的技巧

1、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化技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审美风格的完全体现。古典舞中的技巧同身韵可以独立的额分开的,而民族民间舞蹈的技巧同舞蹈的风格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是风格化的技巧,是民间舞蹈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和各民族间的舞蹈有的技巧的统一。从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中可以挖掘出很多丰富多彩的道具舞蹈形式,汉族的手绢、扇子,藏族的热巴鼓、背鼓,蒙古族的筷子、盅,朝鲜族的长鼓、象帽,等等,都是民族舞蹈中的道具。民族舞蹈中的旋转、抖肩等也是风格性很强的技巧,在跳舞的同时还是分注意动作的速度和灵活性。

2、民族民间舞蹈的情感性的技巧。人们在跳舞时一般都是为了放松和发泄某种情感。民族舞也不例外。感情的投入在舞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感情的衬托,也就变现不出舞蹈的光彩和风格。比如表演者在跳舞时面部表情都会丰富多彩,或喜或悲,特别注意的是用眼神来传达感情,使舞蹈变得更加有艺术表现力和艺术的感染力。

3、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化的技巧。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化主要表现在舞蹈的形象、人物的心理、舞台的意境等方面,跳舞的场地也逐渐从广场转向剧场。例如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千手观音》、《天鹅》、《雀之灵》等著名的舞蹈,是舞蹈中艺术技巧的完美体现,增强了舞蹈的感染力,给人的视觉和精神上同时都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结语:随着我国不同民族间的相互融合,不同民族间的舞蹈也不再仅限于本地区,而在其他民族也开始广为流传。掌握了民族舞蹈的技巧,在表演时就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维族舞蹈范文6

《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依米提・米合肉拉主编,中国ISBN中心,1998年版)正是一本十分全面的介绍新疆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书籍。书中以新疆地区分布的各个民族为脉络详细讲解了各个民族的每一种民间舞蹈,对这些民族和每一种民间舞蹈都做了详细的调查,其中包括他们的分布地区和所属民族以及发展状况。编者在书中依次介绍了新疆地区存在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塔克斯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和达翰尔族等民族的民间舞蹈类型,通过对他们的音乐和舞蹈以及服装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了每个民间舞蹈所隐藏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书中图文并茂,对一种舞蹈类型及其动作特点都做了十分详细的讲解。

维吾尔族是新疆地区的一个大族,其民俗民风都极具民族特色,善舞也是维吾尔族人民的一个象征,“维吾尔族人会走路就会跳舞”。维吾尔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赛乃姆历史悠久,流传范围广,一般都出现在大型的聚会场合,舞蹈形式自由而多样化,可以随着音乐即兴而舞。刀郎舞是一种节奏感很强的舞蹈,其动作粗犷脚步有力,从舞蹈的形态中还依稀可见原始部落时期的舞蹈影子。除了这两种舞蹈之外,维吾尔族还有萨玛舞、皮尔、木勺舞等十多种舞蹈类型。在《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中,编者都对这些舞蹈进行了整理和介绍,从舞蹈的动作到音乐的类型都做了十分尽的讲解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维吾尔族人民几千年历史进程和民族文化演变过程。

哈萨克族也是新疆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族。哈萨克族的舞蹈类型虽不如维吾尔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却有着一种名为“卡拉角勒哈”的舞蹈,不仅成为了哈萨克族的象征,也是整个游牧民族的代表。因为它舞起来像极了一匹奔跑的野马,步伐稳健,姿态优美,就像以畜牧业为生的草原人民一般勤恳,善良。对这个舞蹈进行介绍时,编者首先介绍了卡拉角勒哈的音乐,这首以冬不拉伴奏的乐曲欢快、活泼,在乐曲的伴奏中,使得卡拉角勒哈多了一份俏皮和灵活。

一部舞蹈史就是一部民族发展史。从最初的氏族社会到现在的文明社会,舞蹈都不仅陪伴着新疆地区每一个人的一生,也伴随着新疆地区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从舞蹈的每一个动作和乐曲的每一个音节都可见当时人类的生活和交流方式。充满智慧的新疆人将这些独特的生活方式都放进了舞蹈中并流传至今,现在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他们对待生活和生命的热忱。这些自由而奔放的舞蹈和乐曲就像这些热情洋溢的新疆人民一样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中散发着熠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