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寮步中学范例6篇

东莞市寮步中学

东莞市寮步中学范文1

关键词:莞香;莞香文化;东莞

本文为2016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djh2016b0497);项目组成员: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邝少君、郑雪馨、侯日凤、李彩华、李娜、萧晓璇、吴光玉、旋杨婷、王斌、姚智颖;指导教师:刘继云、陈海东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8日

莞香,常用名土沉香,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价值不菲。莞香同时也是在中国树木中唯一以东莞地方命名的树木,历史悠久,宋朝已普遍种植,历来是东莞的地方特产,在东莞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解放前后,莞香遭乱砍滥伐,致使东莞曾经满山披绿的盛况不再,并濒临绝迹。21世纪,东莞确立了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的战略目标,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不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沉寂多年的莞香树又逢生机。每一个东莞人都在深切地期待着,期待着“莞香”文化在莞邑大地的复兴。

一、东莞市民对莞香的认知现状

(一)莞香。正常生长的莞香树无法香结。莞香,是莞香树枝干或根部经虫蛀、雷击或人为砍伤等各种物理伤害后,经过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分泌出的油脂,被真菌侵入寄生,在菌体内酶的作用下,使木薄壁细胞贮存的淀粉产生一系列变化,最后形成瘤状的香脂,经多年沉积而成的固态结晶体。香脂呈黑褐色,坚实而重。在野生和人工种植环境中,莞香树生长至6~8年,多采用人工开香门等技艺方法进行结香。一般是将含有香油的木块大范围凿下,再用人工精心地将无香油积聚的木质铲去,留下的油质部分就是莞香。上品入水能沉,故名沉香,莞香是沉香的一种,又名女儿香、涯香、芽香、土沉香或白木香,是沉香中的上品,沉香药性微温,味辛、苦。受限于技术,莞香产品的加工及提炼尚无法进入精细化阶段,均在粗制加工的阶段。如今在东莞,发展较快的是莞香栽培技术以及莞香的制作工艺,而目前常见的莞香制成品主要为莞香香料、茶品、莞香香熏品、莞香工艺品等,莞香在生物医药以及香水、精油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尚处在初级阶段。

(二)东莞市民对莞香的认知现状调查。东莞理工学院课题组通过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对当前东莞市民对莞香的认知作了调查。据统计发现,在日常生活中,39.20%的市民仅是听过或见过莞香,46.00%的市民不了解莞香的用途,甚至高达71.20%的市民是不了解莞香及其产品的。而仅有4.80%的市民经常接触莞香,28.80%的市民了解莞香及其产品,37.60%的市民知道莞香可以观赏收藏,但也有50.00%的市民知道可以用作香料。高达94.40%的市民不知如何辨别莞香真伪的方法。这些数据表明,东莞市民对莞香的认知不足,只有一小部分的东莞市民有了解过莞香,大部分的受访者即使对莞香有所了解,也鲜有深刻认知。莞香不仅仅是香,更是一种文化。

在调查问卷中,课题组也试图去分析莞香及其衍生品作为东莞本地历史沉淀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普遍认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发现根源在于莞香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确切的辨别标准,94.4%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如何辨别莞香的真伪,辨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消费者需要一个公正、真实的机构告诉他们所购买的东西是真还是假;另一方面,48%的受访者认为莞香本身作为沉香的一种,其价格较高,大众的消费能力有限;莞香的宣传力度、文化活动都较为稀缺;市民对莞香文化认知的热情度不高等因素也是制约莞香及其衍生品推广的重大因素。这些数据表明市民对莞香的需求丰富多样,也愿意接受各种各样有关莞香的产品,但是还是有市民不信任含莞香的产品,说明莞香在市面上流传不广。对于购买莞香产品,有一半的市民是不能接受100元以上的莞香手珠,说明市民认识莞香产品物不能所值,高价不能进入奢侈品的行列。这将会是政府发展莞香产业链的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更多的市民会选择到实体店购买沉香,通过看电视、广告、推广得知莞香产品,极少数市民通过政府宣传得知,说明市民还是不了解沉香,要到实体店自身了解才会选择购买,说明政府对沉香的宣传尚不到位。

二、东莞复兴莞香文化产业的基础条件

(一)东莞具备莞香产业化发展的地理优势。在地理方面,莞香树(又名白木香、土沉香、牙香树)是我国唯一以东莞地方命名的树种。东莞属亚热带气候,生态条件优良,除水乡片以外,其他镇街的土壤都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莞香树,种植成本较低。与其他地区出产的沉香相比,莞香香气甜蜜清幽,芬芳宜人,且发香时间长。中国科学院植物化学所、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所、中国科学院物构所对莞香的有机物检测研究表明,莞香有147个有机分子对应其特殊功用,其中有60多个无法人工合成,所以莞香是珍贵的药物原材料。依托地理优势东莞发展莞香产业,生产高品质的地道莞香产品,打造其他地区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

(二)东莞具备莞香产业化发展的产业基础。截至2014年,全市共种植莞香树大约1.6万亩,数量超过90万株,主要集中在大岭山、寮步、清溪、凤岗、樟木头和东莞植物园。全市年产莞香约100公斤,其中高品质莞香30多公斤,莞香产业相关制品如莞香茶逐步上市,莞香产业规模近15亿元。目前,寮步镇以香市公园为载体,建设包括广东省沉香协会沉香展示中心、香文化博物馆和香慧寺等系列莞香(沉香)文化体验项目,打造沉香交易中心。清溪镇以野生莞香群落为依托建设莞香园,开发莞香酒、莞香茶、莞香烟等莞香衍生产品。大岭山镇在大岭山森林公园和鸡翅岭村建设莞香种植基地,占地超过1,000亩,莞香苗几十万株。东城街道正在建设莞香文化产业园和莞香精细深加工基地。

(三)东莞具备莞香产业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十二五”期间,东莞人均GDP连上五个大台阶,2011年跨上8,000美元大关、2012年跨上9,000美元大关、2013年跨上10,000美元大关、2014年跨上11,000美元大关、2015年跨上12,000美元大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表明东莞已经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四)东莞具备莞香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基础。莞香制作技艺是东莞市大岭山镇香农世代相传的沉香生产制作的传统技艺。莞香制作技艺与其他传统技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从原态香材的培植获取直至加工取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工序多达30余道,跨度十余年甚至几十年,是莞香人对自然界及宇宙知识认识付诸实践的突出表现。大岭山镇的香农根据前人文献及家传口述,恢复、发展了莞香制作技艺,并以家传方式传承至今。目前,大岭山镇拥有莞香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一名,市级传承人两名。而目前,东城引进了莞香制作技艺的部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黄欧及其生产加工企业尚正堂。尚正堂,全称东莞市尚正堂莞香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莞香科普、种植、莞香品种优化、结香机理工程实验研究、莞香制作技艺非遗研究、莞香文化研究及莞香产品生产的科研生产企业,至今已有23年的历史。

三、莞香文化产业在各镇发展现状

(一)莞香在大岭山重现产业种植规模。2003年,位于大岭山公园内50株莞香树作为种群之一被纳入东莞市第一批古树名木的保护名录;2005年,在开展植树造林和打造生态绿城的进程中,在大岭山森林公园内开辟了莞香种植基地,占地200亩,种植莞香树3,000多株;2006年起规划建设鸡翅岭村的莞香种植基地。截至2015年底,目前已经种植超过1,000亩,拥有大小规模的莞香种植基地数十个,培育莞香苗几十万株。

(二)莞香在寮步大地演绎传奇。寮步镇委镇政府十分重视香市文化建设,高标准启动了莞香文化“八个一”工程,成功举办了六届香博会,修复了牙香街,拍摄完成国内首部莞香题材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莞香》,种植了万亩莞香林,编写了《香市溯源》、《香市传奇》等系列书籍,规划建设一个以莞香文化为主题的城市主题公园――香市公园,在寮步莞香交易旧址复兴“牙香街”。“文化牌”、“产业牌”、“旅游牌”三张牌,犹如一组组合拳,让莞香在寮步这片古老的大地复兴并再次演绎传奇,千年香市文化繁荣呈现,寮步重振岭南古镇之雄风,“诚信、奉献、包容、创新”之香市精神再次传承和发扬,城市文化软实力及城市形象迅速得到了提升,“古代香市、现代香都”将名扬四海。

(三)莞香文化在清溪清晰可见。清溪镇莞香园内保留了迄今为止东莞市最古老、最原始的野生莞香群落。据统计,莞香园内现存天然野生莞香1万余株,其中株龄在200年左右、胸径在65公分以上的古树两株,百年以上树龄的约100株,50年以上的约400株,低于百年的中龄莞香树2,000余株,目前莞香种植面积1,000多亩。清溪莞香园艺科技有限公司陆续开发了莞香茶、莞香茶饮料、莞香烟和莞香优质苗木等莞香衍生产品,莞香茶已推向市场,期望年产值可达百亿元。

(四)东城区通过重点工程推进莞香文化产业发展。一是成立了政府、企业共同参与的莞香文化产业促进中心。莞香文化产业促进中心由东城区办事处莞香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及东城莞香文化协会组成,合理分工、有效协作;二是为解决初始期莞香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由东城区办事处财政投入3,000万元,设立莞香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三是建设香结与育种基地,依据《广东省公共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项目竞争性配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对东城区同沙生态公园1.1万亩林地,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有实力的莞香企业,进行市场化开发利用。

四、复兴莞香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

莞香已在国内乃至东南亚都具有一定知名度。但由于沉香树种植和结香周期长等特性,决定了当前整个产业发展尚处于复兴起步阶段,未来东莞发展沉香产业还将面临包括技术、市场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等。

(一)产业发展合力亟待形成。突出表现为:一是前期研究规划仍然不足,对莞香价值认识不深,且缺乏统筹整合;二是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未能有效融合;三是加工制造、研发检测和标准制定等关键环节仍然缺乏,龙头企业缺乏,产业盈利模式不明晰,推广种植范围有限,并受环境因素制约。

(二)全产业链面临激烈竞争。突出表现为:一是相比北京、苏南、上海等城市,东莞莞香历史文化根基在于种植和贸易,不在于消费;二是目前全国举办香市与香博会竞争激烈,东莞市场优势并不突出。如果以传统沉香产品作为在香市和香博会展销内容,东莞虽有一定历史文化和消费基础,但消费后劲明显不足,比不上北上深广甚至海南有优势。

(三)文化产业发展尚未走出政府主导模式。从整体看,东莞的莞香文化建设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尚未走出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寮步镇政府出资出力兴建种植园区、博览会、博物馆等莞香文化工程,前期投入巨大,收效并不理想。而尚正堂以市场和文化为导向,近年来呈现勃勃生机。因此,目前东莞莞香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存在成效不突出、市场散乱、规模偏小等问题,以莞香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挖掘和开发空间巨大,需推动市场化运营,才能在相应领域获得长远的发展空间。

(四)全市莞香种植规模偏小。历史上的东莞莞香鼎盛,据研究,东莞在莞香鼎盛时期育有莞香成树6,000万株,产莞香1,200吨。但是由于长期乱砍滥伐,东莞莞香树数量越来越少,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目前,东莞只有大岭山、清溪、寮步镇一带的个别村落有数量极少外,野生莞香树近乎灭绝,现有莞香树以人工种植为主,粗略统计不超80万株,市面上有机莞香为尚正堂一家生产。

(五)莞香技术研究有待加强。尽管近年来东莞从政府到民间都在关注并尝试恢复莞香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但是从当前的实施效果看,莞香产业当前仍然停留在粗制的加工阶段,工业产品以莞香茶、线香香片等熏香产品以及莞香工艺品等为主体,莞香树培育和香结等技术以及莞香制作工艺等的挖掘与研究还尚未成熟,莞香医药以及香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深挖,精细化深加工以及油脂提炼等产业链尚没有搭建起来。

(六)莞香文化常态传播渠道尚未建立。目前,在东莞莞香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局限于本级区域,主要集中在现已形成的莞香种植园区、少数以莞香为经营主体的香企业、寮步香市公园和牙香街沉香商铺、学者的研究资料以及曲高和寡的音乐剧等艺术作品里,其影响限定于特定人群,普通大众对于莞香尚未建立起真正的认识,莞香文化常态传播渠道尚未建立。

(七)莞香市场鱼龙混杂,行业乱象丛生。沉香广泛用于香料、药材、工艺品等行业,内含巨大经济利益。但大多数消费者不具备辨别沉香真假的专业知识,国内又缺少权威的沉香质量鉴定机构,行业规范化不足,导致沉香产品市场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东莞生产的莞香虽然质量上乘,但也难以同其他地区生产的沉香明确区别,莞香作为沉香中的精品形象尚未树立,直接影响莞香市场的健康发展。

(八)莞香产品的药效价值尚未完全得到实证,且存在廉价替代品。在莞香产品中,莞香被入药内服的历史相当久远,中医典籍的相关记述也甚多,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沉香片、沉香粉冲泡饮用,皆为传统的养生妙方。但是,很多的药用用途实际上只是中医上面的说法,其药理尚未得到实证,无法进行双盲实验,而且即使很多药效确实是有,但常用的药用功能在市面上有很多廉价的替代品,市民有更多的选择。

五、复兴莞香文化产业的措施及建议

莞香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有文化产业的属性,又具生产业的属性,特别是寄托了东莞人的特殊感情和美好愿望。一方面传承了东莞人对香文化复兴与崛起的期盼;另一方面寄托了东莞人要建立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性产业愿景。谋划好东莞莞香文化产业发展,推动莞香文化产业迈上新台阶是当务之急。

(一)建立全国性的莞香交易中心。目前,全国各地香产业千帆竞秀,蓬勃发展,但尚未形成一个全国性的交易中心,如果我们不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就会错失良机,全国性的交易中心就有可能被其他地方获得,这对东莞莞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在全国沉香产业发展中失去先机。为此东莞要从推动产业创新和城市形象再造的高度,依托牙香街、沉香博物馆为载体,打造沉香产品交易市场。

(二)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进莞香项目。政府一定要加强支持力度,跟进重点项目,全面跟进莞香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协助企业依法解决好工程建设或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土地、规划、森林保护、环保、城市管理等问题。加大当地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同时要联合企业打造营销推广平台,加强莞香文宣与资源保护等方面工作。

(三)推动莞香产业标准制定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督、完善监管体制,制定出沉香鉴定的相关标准,同时成立专门的检测机构,规范莞香市场竞争秩序,制定莞香原产地认证制度和定级分类标准。

(四)打造莞香文化品牌成为东莞的城市名片。以组织开展香博会为重要抓手,鼓励莞香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沉香展会;组织以莞香为主题的高级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促进行业信息研讨交流,推广宣传莞香品牌。突出打造以莞香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品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突出个性需求,积极利用新媒体拓宽莞香宣传渠道;突出社会参与,以莞香文化为主题组织创作系列影视作品、宣传影片、公益广告等,构建莞香文艺创作高地,打造莞香城市名片。支持镇街、莞香企业或莞香产业园举办重大莞香文化推介活动,从城市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高度来打造莞香文化大品牌。

主要参考文献:

[1]袁敦卫,刘建中.千年莞香及其文化血脉的传承[J].文化遗产,2010.4.

[2]丁玲.“莞香”传统的再造与困境――以东莞文化名城建设为例[J].文化纵横,2015.1.

[3]张承良.论莞香的文化价值及其当代实现[J].岭南文史,2010.2.

东莞市寮步中学范文2

摘要: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指高校利用其特有的资源,为地方和国家的公众利益而开展的实践活动。被广泛接受的社会服务工作与高校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两大职能并列,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在推动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示范,创新研究会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会计专业 服务产业 创新模式

校社会服务不仅是高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社会服务可以为高校获取社会资金,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越的条件,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高校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区域社会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其自身的高教性、职教性和地域性特征决定了立足和服务所在区域是高职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东莞职业技术性学院(以下简称“东职”)作为东莞市属高职院校,立足为东莞地区及珠三角区域的社会服务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专业作为学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为适应东莞各镇区产业的转型及升级,先后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提供继续教育、再就业技能、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等培训及企业咨询和记账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关于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上虽然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相对国外来说,理论研究上还是比较薄弱的,基本上处于引进国外理论阶段;在实践方面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会计专业虽然早在办学之初就开始开展各种社会服务,但涉及的深度、广度都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服务形式单一,服务积极性、主动性缺乏,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狭窄、服务效益低等问题。

如何整合东职会计专业资源优势,组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依靠服务公司的实体运作和基地网站的网络辐射,全方位展开对松山湖科技园区乃至周边大朗镇、寮步镇、大岭山镇的经济、社会、文化的服务工作,不仅对创新东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校企合作和实践基地平台的搭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塑造有益,还可通过对园区及周边地区政府、企业单位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包括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企业记账、企业纳税筹划、岗前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大幅度提升东职会计专业建设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学院对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东莞的地理优势为东职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特别是目前,东莞正处于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势必需要现代服务业的大力支持以及政策上的强力扶持。会计专业为松山湖园区及周边镇区提供全面且结合各地产业特色的个性化社会服务的同时,如果能将这些成果或专业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成立面向松山湖园区辐射大岭山-寮步-大朗三镇的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搭建更好更宽的资金技术和智力平台,将会极大地推动学院会计专业建设甚至对其他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对实现学院“建设东莞特色的面向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目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创建东职会计服务基地

创建一个以松山湖科技园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大岭山镇、寮步镇和大朗镇,延展至整个东莞市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包括实体化企业及虚拟网络两种服务形式。实体化企业是高校与社会实质性合作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虚拟的网络服务作为实体化企业的一个拓展和一种补充,实体企业服务与虚拟网络服务互补长短,能够更加全面地促进会计专业为社会提供服务。见图1。

实体服务形式又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模块是开办会计服务公司,一个模块是以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提供会计培训。服务范围主要是以学校所在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为主,辐射相邻的镇区。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记账――依法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服务公司;

咨询服务――会计咨询、税务咨询――会计服务公司;

职业资格培训服务――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培训――校内实训中心;

社区服务――社区就业会计培训、社区理财讲堂――校内实训中心;

技术服务――科研合作――校内实训中心;

真账实操――利用校内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教授会计技术――校内实训中心。

在线服务形式是以网络为平台,提供在线会计服务。由于在线服务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所以服务范围可以延伸至整个东莞市所有镇区。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远程培训――在线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培训;

在线咨询――在线回答关于会计和税收方面的问题;

纳税筹划――在线帮助企业提供税收筹划;

法规解析――专业视角解读财经法规;

以案说法――提供不同角度案例,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资源共享――学校各种会计软件、学习软件资源共享。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提供社会服务的现状调查和对学校周边园区、镇区、社区的走访调查,创建一个“一基地、二形式、三模块、四对象”“全方位、立体式”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一基地”指的是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二形式”是实体服务形式和在线服务形式;“三模块”包括服务公司模块、校内实训中心模块、网络在线模块;“四对象”指政府、企业、社区和个人。见图2。

二、示范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转变教师及系部落后的社会服务观念。目前,在服务理念上很多教师对会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和态度上存在误解和偏差。某些教师存在社会服务就是“创收”,认为会计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必要进行社会服务等错误的观念,严重阻碍了会计专业社会服务的实施。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采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 让系部教师认识到自己社会服务理念的不足。“走出去” 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或参与横向课题或醒目接触了解最新的社会需求,“请进来”是通过系部教师与企业专家座谈等方式教师体会到社会服务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院系部对社会服务建立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机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

(二)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构建财经系会计专业社会服务一体化组织机构,统筹管理社会服务活动。东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社会服务搞不起来,并不是因为缺乏人才、缺乏资源、缺乏能力,而主要在于院系社会服务管理观念落后、组织管理水平差。很多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是各自为政,在外兼职或是接纳会计培训课程,没有形成群策群力,也谈不上专业服务能力。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全面统筹各种社会服务,由基地负责社会服务的接洽、实施、控制和考核,提供社会服务的质量,形成品牌化的服务。同时,从系部层面构建运作机制,成立以系领导牵头,各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各专业领域社会服务的规划、召集、实施,各专任教师团队化服务的一体化组织机构,制定配套的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制定会计社会服务的1―2年,3―5年及5年以上的发展规划,加强队伍建设。

(三)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将服务对象拓展至政府、企业、行业、社区和个人。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社会服务一般是对外提供会计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学历提升等,面向的对象多是学生或社会人员,服务面较窄,对企业、政府、行业、社区提供的社会服务非常有限。课题组认为作为会计专业,专业教师除了为个人提供培训服务外;还要积极开展与社区的合作,为社区提供理财培训、投资讲座等智力支持和开放校园内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做到资源共享;还应该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及财政项目;为企业提供员工岗前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技能培训。

(四)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为不同的服务区域产业制定个性化服务。目前东莞高校会计专业在提供社会服务时大而全,盲目追求服务的数量,为所有的服务对象都提供类似的服务,忽视了服务的个性化特征。考虑到东职会计服务基地的服务定位以松山湖园区为中心辐射大岭山、寮步、大朗等周边镇区的特点,松山湖园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柱产业,大岭山镇以木材家具、大朗以毛织产业、寮步以电子、汽车等为主导产业的特点,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在提供会计社会服务的时候,要针对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为松山湖园区应提供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独特的税收政策培训、税务咨询为主,为大朗镇应提供针对毛织行业独有的会计真账实操培训等,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重点强调提高服务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

三、示范基地建设的成效

通过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主要体现在:

一是建立以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的示范基地的实体模块。目前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已有1间电算化实训室和1间会计手工实训室投入使用中;2间财会实战中心经过两年的筹建,已经在2015年12月份可以投入使用;还有1间带ERP沙盘功能的会计手工实训室也在2015年投入使用。这些实训室在满足日常的教学功能之外,可以利用起来承接课题组在社会上接到的各种培训,比如职业资格培训、公司办公软件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岗前培训、会计从业后续培训、其他财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更新培训等。每年面向社会举办各类培训累计2 590人次。

二是创立以网站为平台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的在线模块。模块内容大致包括远程培训、在线咨询、纳税筹划、法规解析、以案说法、资源共享等,通过网络这个虚拟平台,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快捷的服务。

三是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建设示范基地公司实体模块。以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形式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由本系负责人作为法人,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归口系部管理和运作,一方面,从有过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业务单,做记账或报税,按件收费,给学院带来一定的社会服务收益。另一方面,接过来的业务单,第一年由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派技术总监指导工作,系里专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记账和报税的实践业务,从第二年开始,业务可以由专任教师带领学生独立操作,这既锻炼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也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真账实操的机会,为学生将来“零距离”上岗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教师走入社会,宣传自己,寻找合作对象。在前三项建设过程中,伴随第四项工作的进行,示范基地的建设,就是为了提供社会服务,在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们走出校门,进入到周边的松山湖产业园区、大岭山镇、寮步镇、大朗镇等区域的政府部门、企业、社区,或通过其他方法和途径,宣传示范基地建设的目的,让外界了解熟悉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寻求合作对象,发展合作伙伴,提供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卜琳华.基于高等院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

[2]方晓珍.打破界限壁垒,推进地方院校人文社科协同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3,(1) .

[3]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3,(4).

东莞市寮步中学范文3

世人都钟爱威名远播、名垂千古的赵州桥和卢沟桥。而我,独爱我家乡的东江大桥。

家乡的东江大桥是位于莞深高速公路北端的石碣段跨越东江南支流处的一座大桥。从远处望去,像个正在起伏的波澜;又像一个大大的“M”字形:又像两座缩小版的小雄峰。东江大桥工程是在2006年8月8日开工,2009年9月28日才正式通车,历时三年建成的。最厉害的是她国内的第一座双层公路桥,采用国内首创的刚性悬索加劲连续钢桁梁结构形式,也就是打破钢丝悬索的传统,采用钢箱梁以直代弯代替钢丝悬索。是继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之后的又一座三片主桁钢结构桥梁。全长432米,采用了首创的桥梁结构形式,上层的莞深高速为双向六车道,下层的北五环路为双向八车道,全桥共14个车道,而桥宽仅36米。这为发展交通与节约国土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采用了有曲线加劲弦的的全新结构,兼有悬索桥的建筑景观,丰富了桥梁的结构形式。

大桥建成,不但东莞市拥有了一座与众不同的景观桥梁。而且对加强东莞对外联系,推进城市升级有着重要意义。使两岸居民方便了好多。让莞惠两地中心区本来来往一次也不易的。变成现在的交往密切了。也更为方便,石碣、东城、寮步等镇街的市民去广州市区或白云机场更便捷,比走广深高速还要省半个小时。可见东江大桥的作用重大啊!家乡的东江大桥,虽然没有威名远播、名垂千古。但我依然爱他。

石碣中学初二:钟凯程

东莞市寮步中学范文4

[关键词] 松山湖高新区 周边镇区 园镇统筹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7)01-0055-04

一、园镇统筹发展是东莞转型升级必由之路

(一)主动承接深圳产业溢出,加速东莞产业升级

东莞、惠州乃至中山(深中大桥开通后两者距离迅速拉近)受益于区位优势,成为深圳产业和城市外扩的主要受益者。东莞临深区域自然是深圳外扩首选之地,尤其华为终端总部进入松山湖,加速了深圳产业、人才、投资和消费向东莞转移,深圳由此也成为带动东莞转型升级的最强外部力量。在当前加工贸易退潮形势下,主动对接深圳、承接深圳产业溢出,必然成为东莞主要发展方向。但与惠州、中山比,东莞土地瓶颈制约突出,要克服短板,提高综合竞争力,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加快统筹园区发展,提升园区、工业区和城市发展水平,高水平规划建设TOD商务区,主动承接深圳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移,承接深圳投资、消费和人才的溢出。其中,松山湖高新区在区位优势、发展基础等各个方面,无疑都是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主阵地。但松山湖本部区域可用土地已非常有限,即使合并生态园,总规划面积达到103平方公里,且生态园与松山湖空间上隔离,松山湖要加速科产城融合发展,乃至定位于城市副中心,必须统筹周边镇区,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并与深圳无缝对接,才能更有效吸引承接深圳产业溢出。

从东莞自身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发展以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双轮驱动的园区经济。尤其当前,东莞加工贸易持续退潮,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必须改变过去依靠镇村分散发展加工制造业的格局,走创新驱动之路;必须加快发展园区经济,以园区平台支撑科技创新、支撑高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二)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加快市中心区扩容、构建多支点城市副中心

从城市发展趋势看,东莞前30年属于典型的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市进程包括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服务都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当前,服务业占比已超过工业,上升为主导地位,城市发展引领产业升级成为主流,产业转型有赖于城市升级。目前东莞镇村环境普遍只能承载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难以集聚高端产业资源,亟需通过区域统筹,为产业转型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从城区扩容看,目前市中心区商业与人口饱和,城市更新改造困难,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异常突出,不仅行车难,停车更难,向周边蔓延扩张空间也非常有限,必须依托轨道交通向外“裂变式”发展副中心区。无论从土地空间、区位优势和发展势头等各个方面看,相比市区周边其他区域,松山湖及周边区域无疑是建设东莞城市副中心区最现实可行的选择。松山湖及周边区域位处深圳、湾区与市区中间,是东莞名副其实的地理中心,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科技产业。莞惠城际开通后,松山湖及周边区域与市区时空距离将迅速缩短,将很快成为新一轮经济开发热点。整合松山湖及周边区域,有利于进一步依托寮步对接市区、整合生态园,通过大岭山无缝对接深圳和长安新区,通过大朗对接常平和惠州,带动原东部工业园区域加快发展,形成大高新区和科技新城格局。

(三)突破“各自为政”格局,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当前,东莞处于各种传统优势弱化,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之际,发展粗放、利益固化、产业低端、土地滥用、交通拥堵、城镇散乱、环境透支等诸多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暴露。其中,土地资源滥用、产城布局散乱和全市域范围交通混乱拥堵最为突出,深层问题则是长期“市辖镇”行政管理体制导致的“诸侯割据”和城市缺乏统筹规划、功能缺乏整合。要有效解决或者缓解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仍是强化区域统筹。而在目前行政主导体制下,区域统筹如果局限在“经济区”层面,不能在行政层面进行统筹管理,其力度非常有限。为此,必须强化行政统筹。有效破解松山湖受周边镇封堵而突出存在的“孤岛”困境问题,在更大区域范围而不是仅仅园区内进行资源配置,真正实现大区域范围的产城融合发展。

(四)提升综合实力应对外部竞争

园区发展已成为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和竞争的关键和核心,园区竞争呈白热化态势,各地争政策、争资金、争科技资源、争外资和大项目非常激烈。为增强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各地普遍加强了园区的统筹力度和集聚程度。包括苏州、宁波、珠海、惠州和广州等园区普遍扩张,园区与周边区域不断统筹发展。

与国内先进园区比,东莞的园区发展,无论在发展时机、发展力度、发展规模、管理水平、土地空g及政策优势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园区之间、园镇之间的产业发展、核心功能及规划管理方面缺乏统筹协调。必须整合各大园区与周边镇街资源,加强园区之间、园区与镇街之间的规划、政策、产业和管理统筹,转“单打独斗”乃至“内斗内耗”为“握紧拳头”、“合作共赢”,切实打造核心功能突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化园区。

二、加快松山湖与周边镇

统筹发展的重点目标及路径

加快松山湖与周边镇区的统筹发展,应以打造部级大高新区和城市副中心城区为主要目标,以无缝对接深圳和市中心区为主要方向,以区域统筹发展为主旨、规划统筹为引导和行政统筹为重点,发挥松山湖大园区、大平台、大项目、大品牌优势及周边镇区产业基础和综合发展优势,强化园镇产业合作,整合区域资源,构建互利共赢机制,在更大区域范围谋求科技、产业、金融和城市融合发展,建设全国真正有影响力的大高新区和东莞城市副中心。

(一)建设松山湖大高新区和部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1. 积极承接深圳产业资金与人才溢出。应抓住深圳产业外溢机遇,充分发挥松山湖区位环境、产业基础和创新平台优势,在配套服务好华为及其上下游产业发展同时,重点针对深圳高端产业项目和中小创新型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其中,大型高端产业项目,可重点向台湾科技园和生态园布局;中小微创新创业类项目,尤其是深圳南山科技园区成功孵化的高科技和现代服务类项目,可引导其公司总部设在松山湖各孵化园,生产布局在周边镇区的工业园或由本土制造商为其提供代工生产。在积极引进深圳项目的同时,要着力引进资本和人才,以资本和人才反向带动项目引进。引进策略上,要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灵活制定政策。

2. 引导总部和现代服务类企业向园区集聚。目前松山湖已建成一批重大项目、科技平台和各类创新科技孵化器、加速器、金融园、电商园,尤其以华为终端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的进入,奠定了其创新高地地位,对周边区域带动效应加快显现。但目前松山湖与全市尤其周边区域尚未构建有机产业链关系,园镇尚未融合发展,城市综合配套服务滞后,园内创新资源多处于闲置或者“半死不活”状态,“孤岛”困境突出,尤其北部工业园近年建设的包括中科创新园、创意设计园、光大WE谷、国际金融园、青年创业公社等一大批创新创业类“园中园”普遍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物业资源空置。要破解“孤岛”困境,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在全市域范围构建园镇合作和税收分成机制,引导大型企业总部、高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和中小创新型企业向松山湖集聚发展,激活松山湖创新活力,形成总部经济效应;引导穗港台深乃至市域各类金融创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休闲等各类现代服务企业项目和高端人才向松山湖集聚,形成创新集聚效应。

3. 推动园镇创新合作方式。考虑到目前,松山湖本部区域可用于工业发展土地和空间已非常有限,而周边的工业园环境和服务档次普遍较低,难以吸引高端产业和高科技人才。应推动园镇合作,共同改造一批高档大型的创新型工业园,承载深圳产业溢出。操作上,可以松山湖控股公司、镇属控股公司和村组集体为主体,按股权方式共同组建投资主体,统筹整合园镇村土地空间,遵照“资源整合、利益共享和企业化运作”模式开展合作,以松山湖某某镇某某工业园为统一品牌,松山湖方面重点提供招商、创新、人才、政策、资金和高端服务配套,镇村主要提供部分资金、土地物业和公共服务支持,力求以科技园区提升改造工业园区,以工业园支撑科技园发展,真正实现园镇联动发展。

(二)打造东莞科技新城和城市副中心

目前,松山湖与周边镇区初步形成配合发展格局,但整个区域由于各自为政,分散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区域城镇化水平不高,商业服务以低端为主,松山湖与周边联动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接下来,应抓住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发展机遇,跳出狭隘的园或镇概念,在更大区域范围综合考虑优化提升区域城市功能,提高城镇发展水平。重点应依托莞惠城际轨道交通的集聚功能,重新规划定位创意生活城的功能,着力把创意生活城打造成为TOD区域综合服务中心;应针对科研办公集聚区的白领阶层,尤其具有创新创业活力的年轻创客们,提供思想碰撞、人文交流和创新创业指导孵化等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应着力优化提升松山湖周边区域商务服务功能,引导寮步、大朗和大岭山三镇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与松山湖形成一体化发展。

三、以行政统筹管理为重点

加快推进园镇统筹发展

考虑到松山湖高新区及周边区域目前已是发展成熟区,要打造松山湖大高新区和城市副中心区,关键问题不是财政投入,而是要破解区划分割。应针对园镇融合突出存在问题,因势利导,在更大区域进行资源整合和功能布局,通过行政统筹、规划引导、资源整合并构建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区域一体化与产城融合发展。

(一)强化行政统筹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可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当务之急可借鉴虎门港与沙田镇、滨海新区与长安镇所实施的合一管理模式,不增设区级政府,只是在领导决策层实施园代管镇,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兼任松山湖高新区书记、主任,管委会与镇区相关领导互相兼任,甚至重点部门的领导也实施互相兼任,形成区域统筹决策领导机制,其他机构根据发展需要进行调整变动。

应该说,这种做法已有成熟经验可循,容易操作,能够避免改革可能面临的阻力,也能够充分发挥市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考虑到松山湖及周边区域与水乡经济区在开发程度、发展任务和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水乡经济区主要定位于规划控制区,而松山湖及周边区域主要定位为高新开发区,前者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要加大基础投入,后者主要是解决区域合作问题。就此而言,两者在统筹力度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领导层面的兼任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管理协调作用,但毕竟不是整体系统性的改革,因为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往往短期效益强,长期效应弱,仍难以根本突破“各自为政”格局,难以有效解决关键问题。因此,建议在恰当时机着手推进区划调整,推动区域统筹发展。

第二步:从长远考虑,应借鉴广州南沙区和黄浦区、珠海高栏区、惠州仲恺高新区等周边城市的区划调整经验,设置松山湖大高新区区级行政机构,按照“决策统筹、办事集中、管理精细和园镇联动”的原则,统辖寮步、大朗、大岭山3个镇和松山湖、生B园2园,形成市-区-镇(园)-村四级管理架构。

具体实施中有三个环节要重点关注,一是在领导安排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可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兼任,区级其他领导则兼任3镇、2园主要领导,由此在领导层面统筹管理架构;二是在机构设置上,建议以松山湖管委会为主体,参照深圳、顺德的大部制和国内其他园区先进管理经验,通过优化整合园镇相关部门职能和人员统筹组建区级政府,优化配置园镇管理职能,形成一体化服务和管理格局;三是在职能设定上,可参照广州南沙、黄埔区做法,实施经济与城市社会管理分离模式,大松山湖区级政府重点承担经济、科技和城市规划等方面领导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能,镇区应强化执行、服务和基层管理职能。

考虑到东莞长期实施“市辖镇”管理体制,增设区级政府,改革幅度和力度很大,会触动利益关系的调整,预计会有一定阻力。为此,建议先组织开展前期调研讨论和规划论证,形成思想共识后下决心实施行政统筹。在改革过程中,应注重市镇、园镇、镇镇之间的沟通协调,注重利益平衡和照顾弱势群体,支持欠发达村的发展,力求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做大做强,推动东莞更高水平发展。

(二)强化规划统筹

参照水乡经济区做法,编制区域统筹发展总体规划和系列专项规划,以规划统筹推动资源优化整合。在战略定位上,应突出引导松山湖及周边区域与市区和深圳无缝对接,定位于大高新区和城市副中心区谋划区域发展;在规划方式上,应突出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与国土规划的有效衔接乃至“三规合一”;在规划重点上,应突出轨道交通引导和TOD区域的综合集聚,突出园镇相邻区域土地空间整合,突出产业合作和城市功能优化布局,在更大区域范围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三)化土地资源整合

把“三旧”改造与城市存量土地资源整合、城市功能优化、城市产业升级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土地管理,打破镇街自行支配土地格局,创新区域土地资源统一调控;围绕公共交通导向和重大项目建设,科学配置土地资源。要以土地规划、开发、利用过程的执法保障为抓手,统筹部门利益,完善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园镇土地整备、集约利用机制,重点构建利益分成机制,保证重大项目落地,推动城市资源、空间和功能优化调整。

(四)加快公共服务功能优化整合

应进一步强化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统筹利用,着力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交通设施、慢行系统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智慧信息设施等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构建分工明细、布局合理、功能整合、利用高效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格局,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科学化配置水平和整体使用效率。同时,要以区域统筹为引领和平台,着力打通城市品牌资源节点,着力整合创新平台、旅游休闲、莞香文化和篮球城市等重点名片,形成区域发展亮点。

Coordination of Dongguan Songshan Lake and Surrounding Towns

Hu Qingshan

(Dongg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Guangdong Dongguan 523083)

东莞市寮步中学范文5

刘书记的回应

然而,刘志庚的回应并不能改变舆论的看法。有媒体指出,刘志庚急于为东莞摘掉“性都”的帽子,反映了其内心的焦虑和决心。但这种“偏见”的存在,从某种角度说明了事实的存在。没有问题,何来偏见?

就在刘志庚发表此番言论之后,一家法制类报纸刊发了近日暗访东莞的情况――当地的色情活动在扫黄数月之后,重新抬头,色情活动的场所,由洗浴中心转移到了高级酒店。而且,当地的打击力度越强,“小姐”们的收费就越高,已从300元涨到了700元左右。

“性都”的由来

东莞要想摘掉“性都”的骂名,似乎并不容易。在很多人眼中,色情业已经成为东莞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由来已久。

改革开放以后,东莞经济开始飞速发展,成为内地连接港澳台的一个中转站。东莞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港澳台地区提供廉价劳动力,而后者主要向东莞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有媒体曾这样描述早年的东莞:“如果说中国是‘世界工厂’,那么东莞就是‘世界工厂的工厂’。”因此,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拥入了东莞。据统计,东莞1988年被设为地级市时,全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占了总人口的近4/5,“无户人员”数量超过千万。这一庞大的人群,推动了东莞色情业的繁荣。

东莞色情业的崛起,也与当地酒店业的发展大有关系。1996年以后,当地的民营资本大举进军酒店业。东莞市旅游局原局长李善奴曾表示:“就是钱多了不知道放哪儿,只好做酒店。”据统计,2009年,投资东莞酒店业的资金超过250亿元。这个面积为2645平方公里的城市里,竟然有97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就有22家,四星级酒店有25家,成为全球星级酒店密度最大、中国地级市星级酒店最多的城市。酒店业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色情业的发展。

后来,桑拿业在东莞厚街镇、长安镇等地蓬勃兴起,致使色情业的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加。除此之外,在长安镇等地,还出现了以五六十间店铺组成的著名的“红灯区”。

再后来,东莞色情业开始出现变革和整合,诞生了传说中的“ISO制度”――“莞式服务”。据知情人士透露,根据管理方的要求,“小姐”“出台”一次,要在两个小时内从几十种色情项目中选择一些客人感兴趣的,包括艳舞表演、特技等,甚至要满足客人对次数的要求。每名“小姐”服务之后,都会有评分小组打分,综合客人的意见,根据评级给“小姐”提成。据透露,东莞的“小姐”根据服务地域的不同,被分为“酒店小姐”、“俱乐部小姐”、“洗浴小姐”和“发廊小姐”四类,收费标准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可怕的是,在东莞,无论老板还是一般职员,即便是来此打工的外地农民工,都能找到相应的“小姐”。这一产业链因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关数据显示,东莞色情业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一度多达500亿元,相当于当地一年GDP的1/7。如此庞大的规模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使色情业日渐成为东莞的一张“名片”。

难以摘掉的“黄帽子”

这顶“黄帽子”戴起来容易,摘掉却很难。为此,今年55岁的刘志庚,不得不一次次“站到台前”。

2003年,央视记者曝光了东莞樟木头镇几家重点娱乐场所黄色交易猖獗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几个月后,刘志庚从清远市被调到东莞,出任市委副书记。随即,他参与了一轮对全市娱乐服务场所的清查。就在那轮行动中,刘志庚意识到东莞涉黄问题的严重性。而这里的色情从业者,也认识了刘志庚。

自那以后,一个叫做“台风”的名词,开始在东莞传开。“台风”其实是东莞色情从业者对政府扫黄行动的一种统称,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们对政府每次扫黄力度的肯定,称其“如台风般强劲”;二是色情从业者对行动的不屑,说它“一阵台风刮过就会过去”。从2004年到2009年,东莞的周期性扫黄一直没停过,每次都能抓到不少“小鱼”,但没有一次能彻底网住“大鱼”。这一方面是因为很多色情业老板和当地的某些官员相互勾结,每到警方行动时,“大鱼”都会提前收到通知;另一方面,即便有人被抓了,也是“以罚代管”,“破财消灾”。刘志庚很快就发现,东莞的“黄帽子”真的很难摘掉。

此时的东莞色情业,已经形成了一条结构完整、错综复杂的利益链。在的上下游,分布了不同的产业,如给“小姐”提供化妆、美甲、服装、首饰、性用品等的“商业配套体系”。当地色情短信服务业也迅速兴起,几乎所有初来东莞的人,都会收到“温柔乡”类型的短信。有报道称,由于色情广告短信泛滥,一位到东莞出差的中央领导的手机也被“袭击”了。这位领导要求严查短信来源。广东省公安厅督查后发现,短信中宣传的公司确有其事。于是,中央开始责令东莞出重拳扫黄。本就对辖区内涉黄问题痛心疾首的刘志庚,出任了“急先锋”。

2009年11月,在中央综治委、公安部挂牌整治下,东莞开始了历时一年半的扫黄行动。行动共分三步:第一步是抽查摸底。调查组发现,东莞大量无证营业的桑拿场所,几乎每一家都有;数于家酒店大部分都有按摩服务项目。第二步是“组合拳”出击。2010年,东莞进行了5次“曙光行动”。当年3月29日,“曙光1号”最先打响;5月23日晚,“曙光2号”悄然展开……为了配合这些行动,刘志庚频繁在媒体前露面表决心。2010年11月,他表示要进行半个月的专项行动;12月,他要求当地的公安机关“拿出最硬措施、执行最严标准”,严惩“保护伞”。行动中,3名警长因监管不得力、工作渎职丢了官。这在东莞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第三步就是“清场抓鱼”。据悉,仅2010年11月的“雷霆行动”,就在厚街镇抓获了16名人员,在寮步镇查处涉黄案件26宗,在常平镇抓获“站街女”41名;曾经在全市“闻名”的天鹅湖酒店、中环酒店、新一族酒店等,都被查封。

是什么造就了“性都”

那么,为什么在刘志庚如此大力度的整治之后,东莞的色情业还是难以根治?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性都”?

东莞市寮步中学范文6

近2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绩斐然,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环境生态问题已经提上了改革和发展的议事日程。在谈到实现生态文明的路径时,贾峰指出,中国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和条件,需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既不能竭泽而渔也不能缘木求鱼。同时,他以国内外环境保护大事件、环保杰出人物、绿色经典著作为主线,结合大量生动案例、图片和详实数据,为听众奉献了一顿精彩的环境文化大餐。

据了解,四年以来香市讲堂的主题讲座已持续举办了31期,先后请到了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余明阳,民政部首席专家王思斌,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等各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前来主讲,讲课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养生等多个领域,并各有侧重地结合东莞实际,帮助政府和企业人员从不同领域广泛学习,提升知识积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牌。

培植环境文化,描绘绿色香市,相信在更多这样拥有文化眼光、环保意识的地方政府的带动和促进下,环境文化一定会蓬勃生长、愈加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