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续红楼梦范例6篇

刘心武续红楼梦范文1

2011年 三月中旬,刘心武续写《红楼梦》引起争议,且特别受到文化界的广泛关注。综合文化界人士的观点,不外乎是可续与不可两续种。不可续方面,一些学者、专家所持的理由似乎很充分,即刘心武与高 生活的时代悬殊太大,时空久远,唯恐难以把握到位。

文化学者夏辉映说:“虽然刘的续写还没看到,但我可以断定,这个续写28回很难突破程高的后40回,这不是怀疑刘心武的写作水平,续不续得好,更重要的是对曹著《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情态把握的程度如何,甚至是否熟悉。”仅凭“是否熟悉”就下此结论未免太草率太武断了吧?刘心武的续作还没完全出来,夏学者就说刘比不上程高,这不是长程高志气灭刘威风吗?试问,中国作家、学者中,有谁敢做此“补天之事”?做补天之事不仅需要胆量更需要能力!谁都知道,刘心武既是作家又是红学研究专家,已有好几部红学专著问世,这是他“续红“的条件。他觉得高续不合情理,人物命运结局前后不一致,于是他产生了“续红”的想法,这是他“续红”的权利。我们应该肯定他、支持他。毕竟,又有人涉足“续红”了,这一则说明我们的经典魅力至今犹存。二则说明刘心武挑战经典的勇气可嘉。在这个讲究和谐的社会,切不可见了“异端”连看都不看就来个“泰山压顶”,这也太不分青红皂白了吧。退一步讲,即便是“异端”,我们姑且呼之欲出,直到其公诸于世,届时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回归正题 ,夏学者还明确指出,毕竟刘生活的环境是现在,程高是过去,谁更接近曹著不言自明。窃以为,某个角度上,正因为程高太接近当时那个时代,所以他有诸般无奈,比如说来自政治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写出“违心之作”也未可知。就此而论,刘心武大可不必顾虑重重,他尽可按照红著原来的脉落一路写下去。只要刘心武的续作有出版社出版,有读者抢购阅读,我想,我们就不该说刘什么。

刘心武续红楼梦范文2

这样一部浓缩了几十个人物的新时代“清明上河图”的书中,出现了Cube敞开式Office,Hello Kitty,美声绅士的《再次坠入爱河之前》等比较新潮的符号,刘心武因此自称“是个潮老头儿”。

“我博客、微博、微信都没有,但我是关注者,我是一个愿意了解世道变化的人。”刘心武这样总结自己。 刘心武自称:“因为懂得忧伤,所以易于具备悲悯情怀;因为能够自嘲,也就易于忏悔。知足知不足,自重亦自轻,是我花甲后的精神常态。” 新时代史记,还是“电视剧文本”?

《飘窗》讲述的是高级工程师薛去疾退休之后,寄身江湖,从家宅的飘窗看风景早已习以为常。这天他看到昔日受他启蒙的小友庞奇出现在红泥寺街头,大家都在议论,这位黑道强人麻爷的贴身保镖,大闹之后回来,究竟会杀何人是歌厅妈咪、卖水果的夫妇、难以弄清的强人麻爷,还是一心争取副部级待遇的报告文学作家夏家骏、“”时期的造反派何司令……

故事便由此开始,刘心武也在三教九流的世相中,透射出“庙堂江湖”并非二元对立的自我认识。

“所有的生命被罗织在资本之下了。这是全球问题。我们怎么办?中国的反腐,西方欧盟的困境,经济的衰弱……这里有资本运作的艰难。薛去疾最后跪的不是麻爷,而是笼罩全球的困境。”刘心武觉得,“整个文本有充沛的时代气息,悬念迭出”。

“说《飘窗》不像72岁老头写的,我觉得是表扬我。”他在多个场合这样自我肯定,并告诉壹读记者,他在语言上追求海明威式的简洁,不搞语言瀑布,不造字数摩天楼,有时完全用对话推进情节,也不回避性的因素。那些对他而言颇为新奇的网络用语,在他看来便是“潮”的体现。

然而“目标读者”们并没有全都接招。豆瓣上有人评价此书“文学性弱,思想性也不强”,读来“味同嚼蜡”。有人说它不过是“对各种社会怪现状的复制粘贴、排列组合”,如同粗糙的电视剧文本。客气一点的读者说:“这只是想与时俱进的老知识分子在雅俗之间试图寻找自己新写作的合适位置罢了”。 未上大学终身遗憾

很多人都认为,《飘窗》中的主人公薛去疾有作家自己的影子:出身鸿儒之家,一生面临各种现实困境和心灵纠结。

刘心武的祖父是辛亥革命的仁人、党外人士刘云门,大革命时期家中曾经收留过不少共产党的流亡人士,在离国赴德前都住过他家。父亲虽是职员,也喜爱京剧和文学。母亲知书达理,对《红楼梦》如数家珍,刘心武受其影响似乎更大。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刘心武从小耽于幻想:从打破世界举重纪录,到成为北京人艺的著名导演,从考古学家到发明建筑材料,生活在眼前有无限的可能性。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最爱的文学。

没有取得一张大学文凭,是刘心武终生的遗恨。

他的一位高中同学,此前对年少展露才华的刘心武近乎崇拜,后来发现刘居然和自己一道考上师专,毫不掩饰地倾泻了自己的鄙夷。刘心武说,这件事令他对人生有了更立体的看法。

此后,刘心武在北京第十三中学教书,并以那时的经历为素材写出了轰动一时的《班主任》。日后在《人民文学》担任领导工作时,他刊发过孙甘露、马原的先锋小说,北岛最长的一首诗《白日梦》。那时的青年作家邱华栋和祝勇都很感激刘心武对自己的帮助和提携,说他“和蔼可亲,知识渊博,视野开阔,观点犀利但又待人宽厚”。

刘心武喜欢王小波的作品,便请他吃饭聊天;和法国使馆文化专员吃饭,会带上祝勇和邱华栋并大力推荐;对王朔和余华也大加赞赏。

然而,有一年,见到他欣赏的翻译家朱虹,聊天时对方忽然淡淡地来了句:“你当年是北京师院毕业的吧?”这不经意的一句,立刻戳到了他的痛处。 很早学会上网,但始终不用博客、微博、微信,刘心武说:“但我是关注者,我是一个愿意了解世道变化的人。” 与共和国随行的写作者

除了“”那几年,刘心武几乎年年有作品发表,他自诩“算得上共和国的一个贯穿性的写作者”和时代参与者。“始终没有出局,始终是随行。”

《班主任》和《钟鼓楼》的大热,让刘心武成为了风向标。“这些小说一经发表,很快得到了官方的肯定、认同,动员文化机器加以宣传流布。”

“救救被坑害的孩子”,成为当时振聋发聩的口号。他说,小说中的许多诉求,比如彻底否定“”,如对人的正当的情感和物质要求的肯定,这些都成了国家的方针政策。

有文学评论人士认为,刘心武早期的作品有明显的说教口吻,爱情的描写、人性的探索、代小说的形式等,都与现实政治功利地联系在一起,颇有“为党和政府分忧”之势。

1989年,《人民文学》登出了马建的小说《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那期《人民文学》被紧急撤刊,时任主编刘心武因“破坏民族团结”之名被撤职。

之后很多年,刘心武有机会前往美国访学,他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既尊重个人自由,又讲究契约”,连带写作意识也有了“著书都为稻粱谋”的意图,从之前的担负使命,到“传达自主选择的心灵体验”。

如果说,《班主任》和“舌苔事件”是刘心武人生中的两次转折,那么在《百家讲坛》讲解《红楼梦》和续写这部著作,就是第三次。但这一次,他遭到的口诛笔伐远胜于前两次。读者有说他“自不量力”、文笔惨不忍睹的,还有红学家表示要用政治手段来整他。刘心武没有特别生气,除了一次在接受央视访谈时,听到这个问题,终于掩饰不住,愤而离场。

刘心武说,发表有关红学的观点和著作时,自己已经被边缘化了。而从事对《红楼梦》的研究,除了爱好,也是为了准备长篇小说《四牌楼》的写作。“我想从曹雪芹那里取经,学到从生活原型升华为艺术形象的窍门。”

刘心武续红楼梦范文3

在父亲的帮助下,有幸我拜读了《红楼梦》。虽然不甚了解,但依然感到了震撼。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国人对它的熟知度很高,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句红楼中的词句和故事章节,甚至还有不少的学者专门去研究它,称之为“红学”。然而,除了那些“红学”专家,认真读完红楼的,又有几人?多少人又是为了附庸风雅而对红楼趋之若鹜?

最近关于《红楼梦》的消息很多,从翻拍经典到刘心武续写红楼,漫天的新闻铺天盖地,我们不禁要问,红楼惹谁了?曹雪芹惨淡经营数十年的红楼,一时间变成了大众娱乐闲谈点,这样对待一个文化经典之作,是不是对它的一种践踏?

八七版《红楼梦》是大家比较认同的一个影视作品,但是对于如今翻拍的红楼,却充满非议。对于贾宝玉这个人物外形,红楼中是如此描写“面如中秋之月”。何为中秋之月?洁白而圆润,老版中饰演宝玉的欧阳奋强还是很符合的。但在翻拍版中,贾宝玉的饰演者有着一张帅气的瓜子脸,虽然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是对原着的忠实度却是大大降低了。

除了《红楼梦》被翻拍,还有各种文学名着被拿出来不断地翻拍,但是效果甚微。为什么那些导演们都乐此不疲的来翻拍各种经典?因为经典不愁收视率,因为经典不用再去大力宣传,因为经典是经典。导演们摆着一副“我是经典我怕谁”的面孔,将我们心中圣神的各种文学经典改来改去,我们不禁再问一次,“经典惹谁了?”

对于这种对经典的不负责状态,我们应该竭力制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今天这种文化爆炸,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经典的生存到了一种尴尬的状态。厚厚的经典着作,晦涩的语言,让现代人失去了兴趣。而那些由经典改编的电视剧却深受大众欢迎。这似乎还给经典带来一丝希望。但,这始终不能代替那些散发着墨香的古典书籍带来的震撼。

对于这种文化的丧失,我们应该觉得可悲。不过,好在现在社上引起了“国学热”,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幼儿园,都在进行国学教育。被国人遗忘的《三字经》《弟子规》又进入了校园。希望这不是仅仅做个样子而已。

对于《红楼梦》来说,还有一个其他名着不能比拟的地方,就是它是半壁江山。

对于各种专家学者来说,她贵就贵在她是残的。于是乎,各种猜想,各种结论,各种版本,各种续集接踵而来。这个说香菱与宝玉在一起才是正解;那个说宝钗才是神瑛侍者。一本红楼,竟然让后人绞尽脑汁,我想说,曹公,真有你的!

对于红楼的研究,层出不穷。红楼之中处处都是伏笔,没有一个人物是闲人,没有一句话是废话。也许,也只有曹公在世,才可说清这红楼中的种种事情。

《红楼梦》的魅力是任何着作都无法比拟的。许多伟大的人都对红楼有着不一般的情愫。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曾说过,他读红楼不是当故事读,而是当作历史读。并且说,没有读过五遍红楼,没必要发表评论。可见,毛主席对红楼的喜爱。鲁迅也在《中国小说略史》中提到“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红楼梦》堪称清小说的巅峰之作。

看完红楼的人都会不禁感叹道曹雪芹的博学。首先,在红楼中,除了描景叙事,其中还有大量的墨笔来描写贾府中的奢华生活。建筑、现代企业管理、服装、饮食、医药、美容美发甚至于兵法等等,在红楼中都有细致的描写。同时这也证实了曹雪芹对贾府的生活描写乃是自身生活的体现,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如此真实的写作。试想一个普通百姓,怎能幻想出如此奢华的家族,则能写出如此真实细腻的文章?

第二,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十分到位,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王熙凤的泼辣,宝钗的风情,黛玉的忧郁,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人们眼前,鲜活生动。

第三,处处设伏。红楼中没有一句是废话,仔细回想,每句话都是隐藏着的伏笔。一环套着一环,彼此相连,使得文章中的人物链接起来,构成一个紧密的关系网。

第四,书中的诗词歌赋堪称一绝。在红楼中,宝玉他们的乐趣便是吟诗作对。当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风格。曹雪芹给不同个人配上了属于自己风格的诗作,使得人物更加生动。同时,也要感叹曹公的才华不可小觑。

第五,书中的各类人际关系的描写,入木三分,虽不能被奉为处世哲学,经营人生的经典,但也能给人以启迪。

第六,书中对大场景的把握能力让人难以忘怀,无论是元春回府亦或是贾家的落败,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

也许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崇尚圆满美好。从古至今不少人热衷于红楼的续写。最着名的就是高鹗的续写了。但是,后人对他的续褒贬不一。因为他是和书商程伟元合作的,所谓无商不奸,为了顺应当时社会市场,高氏的续写也会增加一些个人色彩。

除了前人的续写,现代的许多作家也是对红楼的续写充满热情。比如现在最热门的《刘心武续写红楼》,好不好的我还没有评论的资历。但就这个现象而言,大家很不高兴红楼的残缺,千方百计的要完善它,但又没有一人能够写出让所有人信服的结尾,所谓众口难调啊。

残缺就不好吗?断臂维纳斯,同样是不完整的,你能说她不美吗?假如给她接上胳膊,让她拿个苹果,这样的完整美吗?因此,红楼的残缺虽为一件憾事,但是一味的追求她的完美也是不可取的。

以上种种,不能俱全,后人热衷于红楼,创造了红楼热潮,钻研红楼,很多人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我始终认为,红楼梦是不朽的着作,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究其原因,是因为一切皆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书中描写的一切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切之体肤。

《红楼梦》只是一个代表,像红楼一样的经典名着在中国有许多,但是人们逐渐的把他们遗忘在历史之中了。中国最为一个文化大亨,应将自己的财产保护好,而不是恣意的挥霍他它。

刘心武续红楼梦范文4

“今年的效果超过以往任何一届”。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张燕平总经理十分开心地告诉记者,“紧压茶盒礼品茶最受欢迎,天天补货”。26日下午。广州茶博会即将闭幕。记者看到,在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展位茶台里,依然座无虚席。“发货量超过300万元”在海湾茶业的发货台,发货的工作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几天来,海湾茶业“老同志”系列普洱茶一直不间断地发货。

在茶博会现场,各类品牌普洱茶依然受到茶友的喜爱,“大益”,“陈升号”、“七彩云南”“古道问茶”、“澜沧古茶”、“八角亭”、“班章”等普洱品牌的展位前人潮涌动。除了普洱,还有湖南黑茶、雅安藏茶、广西六堡茶等也大受欢迎。

红茶在本届茶博会上也是大放异彩,各地红茶销售全线飘红。红茶参展企业较上届激增四成,成为与普洱“平起平坐”的另一主角。英德市怡品茗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信成透露,这几年,红茶一直在升温,“怡品茗”在本届展会上销售喜人,乌龙茶在本届展会销售呈现平稳上升趋势。武夷岩茶名品“老记”大红袍的工作人员介绍,老记推出的10多个品牌大系列的几十款产品给各阶层客户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天旨、天听、天诣等系列虽价格不菲,但其品牌的美誉还是引起不少大公司客户的眷顾;还有福建安溪铁观音、广东的凤凰单丛、岭头单丛、台湾乌龙茶等茶商也都对参展效果十分满意。

业内人士认为,广州是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广州茶博会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专业茶展,全世界的茶商都会来寻找商机,是名副其实的行业“风向标”与“温度计”。各种茶都有其消费群体。尽管每年的消费会有此消彼长的现象,但总体上,六大类茶的消费市场是全面繁荣的。

各地名茶推介成效显著

随着广州茶博会在全球业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地茶产区的政府与企业也更加重视在“全球茶业第一展”上的展示与推广,更加重视展会营销。

22日上午,由宁德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坦洋工夫红茶(广州)推介会在广州琶洲展馆二楼中心舞台万人品茗区举行。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福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世明、市政府副市长俞道雄、市政协副主席林平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推介会。推介会向中外客商推介中国历史名茶驰名品牌——坦洋工夫红茶。促进了外界与“中国茶叶之乡”福安市的合作交流。

22日和24日展会上连续举办了两场湖南安化黑茶怡清源典藏珍品品鉴会。中国知名黑茶专家蔡正安、怡清源总经理邓学武、怡清源总工程师张流梅以及广州各经销商代表、藏家朋友出席了品鉴会。据悉,怡清源本次三大典藏级珍品:年份原叶茯茶、野尖千两茶套组以及999天尖,相当受欢迎,现场订购火爆,年份原叶订空,野尖花卷茶套组、999天尖订货量60%,回笼资金1000万。

25日下午,“中国黄茶产业发展论坛”在广州茶博会隆重举行。原司令员李乾元上将、原政委高天正中将、原副司令员王继堂中将、原副司令员周玉书中将、原副政委刘新增中将以及广东湖南商会会长刘征国、湖南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万一等和国内茶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北京著名红学家、87版《红楼梦》编剧、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周岭作了《红楼梦与茶文化》的首场演讲。对中华古典巨著《红楼梦》和中华茶文化颇有研究的周岭旁征博引,对《红楼梦》中有关君山银针茶的前身“老君眉”及有关茶具、茶艺知识作了精彩的发言。论坛结束后,君山茶业当场签订了2300万元黄茶经销合同。

刘心武续红楼梦范文5

江城武汉,蛇山南麓,绿树丛中掩映着一组红色的建筑,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辛亥革命遗迹——鄂军都督府旧址。一大早一行人出发来到这里。站在大门外,看到院内那幢典型的西方议会大厦式建筑的的时候,依稀能够窥见当年的辉煌。院内很安静,绿树青草和红色的砖瓦相辉映显得格外的和谐宁静。可是当年的此地确没有今天的这份祥和!

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指引下,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敢为天下先,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随即在红楼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前清的咨议局蝶变为革命党人的反清司令部。可以说武昌起义为辛亥革命拉开了序幕,打开了“民国之门”,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皇权****政治。可以说这里是中国共和纪元的开端。

进入展厅,里面陈列着孙中山、宋教仁等人的画像,拾级而上,便是当年的武汉租借地,靠近江滩的地盘基本全部沦为租借,当年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展馆内展出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展现恢弘壮阔的武昌起义。看到当年的文献,革命刊物,还有当年打法国租借的石碑。最令我感到震惊的是彭刘杨烈士就义的照片,斩首示众这种我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场景,当亲眼看到真正的历史图片的时候,心还是深深地震颤,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真的让我感动,让我肃然起敬,让我想更好的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据说现在的彭刘杨路也就是为纪念这三位烈士。

刘心武续红楼梦范文6

《红楼梦》主要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家荣、宁国府之间,表现在婚姻、建筑、文化、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楼梦的笔记,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的笔记1《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600字左右,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流星为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飞蛾为追求光明,不惜燃烧自己的躯体;而作为学生的我们追求的是“腹有诗书,品别味人生”。

静静地合上《红楼梦》的书卷,沉浸在沉思中,默默地回味那悠悠的墨香。一位弱质纤纤,风韵淡淡的女子的人生命运,在我心中激起阵阵情感的涟漪:林黛玉,她犹如春天清晨的那一阵微风,清新怡人;她又似高山上生长的雪莲,纯洁无瑕。她有如水的灵气,她的名字永远烙印在人们的记忆里,抹不去,挥不清。

天界甘甜的露水孕育出这个孤傲的天之娇女。她就是一个希望,一面旗帜,激励人们去追求美好而奉献。她更像一场封建时代的梦。梦醒时,便是美好的破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的人生注定是悲惨的旋律。

命运不眷顾她。美好的时光瞬间即逝。她从小就孤仃一人,一袭白衣进贾府,便预示她一生的悲凉。她如一片白色羽毛,飘然而至,又随风而逝;她又如一场白雪,落舞而至,又见阳而化,她又似一拂柳絮,沁心而雅,又顺水而流。然而,她那苍白的生命却如残阳般血红。

“两弯似蹙非蹙菖烟眉,一双似喜含情泪。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首词将林黛玉美丽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林黛玉“娇袭一身病”,而她还是十分痴爱文学。她采撷书中的阳光,照亮她内心的孤寂,故黛玉乃天生丽质,才貌双全,在姐妹妯娌中出类拔萃,她的文采风流飘洒的确不是别人所及的。

有人说:“黛玉是个令人落泪,令人心酸的女子。”这话不假。“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黛玉内心愁苦的呼告。“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掉陷渠沟”,这是黛玉刚正不阿之歌。“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怜的黛玉,伤红,伤春,伤人!

黛玉虽然已经香消玉殒了,但她纯美的精神,她闪烁着艺术的灵魂,将永远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但是,我相信: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名百姓;不论是白发老翁,还是天真少年,心中都会有林黛玉的影子,那就是一份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爱的执着。

我坚毅的目光中,是她永不幻灭的身影……

红楼梦的笔记2一直久仰《红楼梦》的大名。但以前总是对他提不起兴趣。总是觉得贾宝玉一个堂堂的男人,整天和一群女流之辈瞎混的故事有什么好看。后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放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一个系列节目。讲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我也断断续续的看了几集,才对红楼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后来在图书馆来乱逛的时候偶然翻到了红楼梦,于是就借来看了。

到目前为止,书还没有看完。只看到了70多回,因为毕竟还是要以学业为重,只能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来阅读。读的也是囫囵吞枣的,很多东西都还没有细想。但是对我这个水平来说,也应该差不多了。按刘心武说的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才是精华。后四十回完全就是狗尾续貂,我还没有看到后四十回,还无法验证这句话,不过即使看了倒也不一定看的出来。

在红楼梦里,人物众多,但是发一个人物的人性都十分的鲜明,即使只有寥寥数笔,曹雪芹也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出来。而且对环境的描写,也十分细致,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红楼梦里所涵盖的知识面也非常多。以致于有人专门的开了以红楼梦里所描写的食物为基础的红数菜馆。还有的人就专门研究红楼梦里的诗,一本小说里的诗就值得人去专门研究,可见红书中诗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含意之丰富。

红楼梦里的人物之多,关系的复杂也是令我感到惊讶。以致我现在有些人物的关系我也不是理的十分清楚。这也是为什么曹雪芹历经数十年才完全这部巨著。只是后来由于借阅者的丢失,又有版本说是因为被为禁书而查禁,故意烧毁。才导致了我们只能欣赏到原版的80回,

在红楼梦的人物中,每个阶段我所喜欢的人物也是不同的。刚开始我对林黛玉每天都是哭哭啼啼的感到十分的厌烦,但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人物的性格也丰满起来,我也开始能够理解为什么曹雪芹把人物写成这个样子的原因,在大观园的众多人物中也数林黛玉的才华最出众。

对红楼梦的文学性的欣赏来说,我是没有什么太多的评价。主要是因为我自己知识能力有限。对小说理解不够深刻。对我来讲,只是看看其中的情节。对小说的所谓的反封建性质还不是能够深刻理解。我个人认为作者想通过贾宝玉来反映他对封建社会的深恶痛绝是有点不勉强的。贾宝玉厌恶读书,完全是因为他贪玩的天性所致。贾只是一个小孩而已,哪个小孩不贪玩呢?而且一个有钱的公子哥不愿读书也是可以想象的。没有生活的压力。读书有什么好呢。读不读书都是一样的生活。那边是大观园的姐姐妹妹,那边是烦闷的私塾,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有心情读书吧。

一些相关的红学研究的书,说实话,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中意于红学研究,因为这本书确实有它的独到和美妙之处,但是我同样认为有些研究是有些过火了。只是主观的臆断,而没有足够的证据。说实话,曹雪芹老先生死了那么多年,有谁知道他的脑子里到底想的是什么呢。虽然他的作品是能够反映他的思想,但是我们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放的啊。

毕竟他只是小说。但是却有人生拉硬拽的去找生活原型。我觉得未免有些牵强。毕竟这只是一部小说。不是回忆录。或者传记。

红楼梦的笔记3《红楼梦》里面的任务各有个的特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

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

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可是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是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

贾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可是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是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是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可是她不过是假慈悲罢了。

红楼梦的笔记4当我读完《红楼梦》时,几乎发了半天呆。想当初,宁荣二府车水马龙,繁华一时,极为奢华,到头来却陋室空屋、衰草枯肠。宁荣二府中的人物都曾拥有过金银珠宝,住着华丽堂,谁曾想沦为贱民,他人皆谤?宁荣二府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让我沉思良久。是人无止尽的贪婪和欲望,因为嫌弃乌纱帽太小,可却怎么料到枷锁扛身上,一些人妄想不劳而获,可是最终却被送进了铁窗下。权力的争斗,社会的黑暗,导致了红楼大厦的倾覆。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赋会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叹端娴处子,到底误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可叹却遇中山狼,一味骄奢淫荡,叹芳魂艳质,一载去悠悠……才情万种的红楼儿女们散的散,去的去,曾经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

《红楼梦》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合上书本,我觉得我离红楼儿女的故事是多么的遥远。我沐浴在党的春风中,生活在新中国,我是多么幸福啊!

再说那降珠草下界幻化为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泪水报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黛玉性格孤僻,并非与天俱来。她幼年丧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但这并非是一个有温暖与爱的家庭,而是一个龌龊之地。

贾母看似慈善,对刘姥姥施恩有加,实则自吹自擂,不过是出“携蝗不嚼”的闹剧,在“上层”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马手段,黛玉视之,指出那些是“贫嘴贱舌”。极善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凤,在黛玉看来,不过是“放诞”、“无礼”。自命清高的“槛外人”妙玉,黛玉也一眼识破了她卸却红妆的虚伪。就连被王夫人认为“识大体”的袭人,蒙得过湘云,却也逃不过黛玉的眼睛。黛玉一语点破她的本质——“我只拿你当嫂嫂待。”于是,黛玉被认为“小性、多心、心窄”,没有大家闺秀风范,不能入选“宝二奶奶”,终成了“世外仙姝寂寞林”。

到贾府,便“连下人也都多与宝钗亲近”,赵姨娘也称她厚道。生日会上,她知贾母“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使“依着意思”去说。蘅芜院她布置得素净简单,给人以恬静的淑女之感,让人觉得节俭。金钏投斗,她帮王夫人解除心中梗结。宴席上众人嘲笑乡下人刘姥姥,独无描写宝钗之笔,是曹翁忘了这号人物,并不然,只是她维持了大家闺秀的仪态。一方面她让王熙凤认为“不干已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一方面又让老太太、王夫人觉得“小惠全大体”。对黛玉的讥讽听若惘闻,让人以为她从不记恨,又在扑蝶误听小红与坠儿的谈话时,扯出与黛玉捉迷藏之谎。她处世的高明与黛玉的清高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宝钗被认为“大家闺秀、温顺、识大体”,选上了“宝二奶奶”,终成了“山中高士晶莹雪”。

黛玉死时,只说了半句“宝玉,你好······”,便命丧黄泉。如果要我填满这句,我想必当是“宝玉,你好狠。”为何狠心抛弃黛玉,另娶宝钗,这令黛玉情何以堪,一个空有痴心的女子,如果连痴心也化为灰烬,又如何撑得下去。殊不知,这只是王夫人的掉包计,宝玉并非无情,只是一直认为迎娶的是黛玉。再说那宝钗,堂堂公侯女,千金小姐,竟顶别人之名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成了宝姐姐大失所望,就那么把宝钗冰在那儿,不再理会,这叫宝钗又情何以堪。原本“任是无情也动人”,竟落得个独守空闺的下场。

思及至此,忽觉宝钗也是受害者,真正害人的则是吃人的封建礼教。

红楼梦的笔记5在课本里学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那一段,也看了关于课文的电视剧,来来去去,倒对这以前不怎么感兴趣的《红楼梦》生出些兴趣来。于是找书来翻了两翻,却也有了些感受。

听老师讲,《红楼梦》乃是四大名着之首,这倒是我所不知的,不由得吃惊,心下想不就是男男女女的悲情故事么,怎的如此重要了。不过话是这么说,回想起上学期那堂绘声绘色的“红楼课”,心里也就知道些大概了。光是一节“林黛玉进贾府”,老师就难得的讲了大半个星期,里面的人物给拆了个七零八落,形态,语言,动作分析了个透透彻彻,每个人里外都给赏析了一遍,心中不由得出了个结论——实在是些复杂的人啊!

其实这《红楼梦》的大半个主角林黛玉我是颇有好感的,毕竟是个“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大美人,也还为97版红楼里林黛玉和薛宝钗谁更美跟同桌争论得不可开交,可黛玉这姑娘实在是娇弱无比,当真是一副“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模样,这就叫我不怎么待见了,倒还想到一个广告,好像是一场足球赛,守门员太没精神了以致于足球射到门前时在大家眼中竟变成了林黛玉,摔在了地上不说,还被责怪了一番,后来吃了广告产品,突地有变回了生龙活虎的守门员,对手便如何都攻不进来了。回顾完广告后我不由得一阵莞尔,这倒也是有些形象贴切的,又想到,要是《红楼梦》中的黛玉姑娘也有这么个神丹妙药,也不会落到后面悲惨的黛玉葬花了。

再说贾宝玉,不论何时,这人在心中的形象可是眉目清秀,比女子还漂亮的人儿,当初觉得新版红楼理颇有“姿色”的于小彤来演有些不经如人意,看了87版,更是失望了。你一副普普通通的样子,何德何能害了这些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儿,不过我也得承认,这么以貌取人可不是好事儿,人宝玉在那会儿可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才德的。其实想来也替这颗顽石悲哀,补天不成,下凡寻爱也没个好结果,真是生错了年代,要是放在现在,这么个有些文才的富公子,保不准会有些大作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