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高地白梗范例6篇

西高地白梗范文1

【关键词】 长春西汀;脑梗死;S-100B蛋白

脑梗死危害严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目前得到广泛认同的治疗方法是超早期溶栓治疗,但由于其治疗窗口期短,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已失去溶栓治疗机会的患者来说,神经保护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既往研究表明,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敏感指标[1]。本文旨在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S-100B蛋白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入选标准:脑梗死的诊断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3],全部经头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并排除脑出血及混合性卒中。年龄40~80岁,性别不限;发病时间在24h以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在14~22分;均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疾病等;受试者无意识障碍,检查合作,无药物过敏史。110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50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7.8±6.9)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7.8±6.9)岁。对照组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60~79岁,平均(67.9±6.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差方面比较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给药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即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必要时抗凝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2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个疗程为14d。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评分。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d、7d、14d评分;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d、7d、14d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4.0ml,分离血清,-20℃冰箱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S-100B蛋白的水平,试剂盒由瑞典CanAg Diagnostics AB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

2 结 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后第7d、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

表1 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血清S-100B含量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7d、14d后治疗组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

表2 血清S-100B蛋白含量比较(x±s,ug/L)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 论

长春西汀注射液是从夹竹桃科小蔓长春花中提取的生物碱,经合成、筛选而开发的阿扑长春胺酸乙酯制剂[4],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①阻滞钙离子通道, 避免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过氧化脂质的生成;抑制腺苷的摄取,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过多释放。②改善血液循环,选择性抑制脑磷酸二酯酶,舒张血管平滑肌,增加脑血流量。 ③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提高大脑对葡萄糖和氧的利用率[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第7d、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采用长春西汀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第7d、14d血清S-100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

本研结果表明,血清S-100B蛋白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的脑损伤程度。长春西汀可以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进一步证实了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Sobolewska A, Lipska B, Plaznik A,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selected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rain damage for functional outcome in ischaemic stroke patients[J]Neurol Neurochir Pol,2009 Mar-Apr,43(2):126-33.

[2]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41

[4] Gulyás B,Halldin C,Karlsson P,et al. Brain uptake and plasma metabolism of 11C vinpocetine: a preliminary PET study in a cynomolgus monkey.[J]Neuroimaging,1999,9(4):217-222.

西高地白梗范文2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疗法

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进一步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6例,男44例,女42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9.5岁;全部患者经CT或MRI扫描,病情均得以确诊。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均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两组基本情况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西医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降纤酶5U加入0.9%盐水250ml静脉滴注3d;水肿明显,颅内压升高者给予脱水剂,同时合理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调脂稳斑,抗氧自由基,脑保护治疗等,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组合胞二磷胆碱0.5g加入0.9%盐水250ml与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0.9%盐水250ml,给予静脉滴注1次/d,1疗程为两周。合并糖尿病患者可使用降糖药和胰岛素进行对症治疗。

1.2.2中医治疗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应用现代医学采取降脂、扩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脑细胞保护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针刺疗法、中医中药等措施进行治疗。①中医中药:手足麻木、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口角流涎者均为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给予大秦艽汤加减。方药:羌活15g,独活15g,防风15g,白术15g,白芷15g,秦艽15g,丹参15g,甘草15g,黄芩15g,鸡血藤15g,茯苓15g,白芍15g。耳鸣目眩、腰膝酸软、少眠多梦、平紊头晕头痛、口眼歪斜、风阳上扰者,滋养肝肾、平熄内风,给予镇肝熄风汤加减。方药:钩藤15g,代赭石15g,生龙骨、生牡蛎各20g,牛膝20g,龟甲15g,玄参15g,白芍15g,15g,夏枯草15g,胆南星5g,乌梢蛇15g,石菖蒲15g,红花15g,石决明15g,全蝎5g,川楝子15g。依据患病情的特征,给予对应的治疗方案,各疗法以两周为1疗程。②针刺疗法:患者病情稳定给予针刺治疗。选穴,上肢:外关、曲池、肩俞等穴;下肢:昆仑、太冲、环跳、偏瘫穴、足三里等穴。均刺患侧,同时配合肢体功能锻炼促使偏瘫部位的恢复,避免姿态异常、肢体挛缩的发生。

1.3疗效判定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治愈:体征及症状消失,能够自由下地行走,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显效:体征及症状有所好转,患肢肌力提高2级。好转:失语偏瘫等症状有所好转,患肢肌力提高l级以上。无效:体征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t检验,P

2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中风患者发病较急且变化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变可损害多个脏器,均与饮食不节、优思恼怒、恣酒等导致的脏腑气偏、气血错乱、阴阳失调有关。其病变机制为本虚标实,治疗时必须以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处理,随症加减,涤痰祛瘀。一般来说,中风发病的病因较多,但发病的关键主要包括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交结及清阳之气不得舒展。为此,于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均可通过涤痰祛瘀进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实施过程中,石莒蒲、胆南星均有利湿豁痰的效果,可降低血脂,清除局灶性脑细胞水肿;丹参、红花、当归、桃仁等具有活血通瘀,促使血液粘稠度降低的功效;黄芪可扩张血管,配伍活血化瘀药可相辅相成,全蝎和地龙性善走窜、搜风通络,配伍黄芪、川芎、当归可促使脑细胞缺氧状态的改善,对机体免疫力的增强具有良好的效果。现代医学指出,动脉粥样硬化为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管腔梗塞的发生使血管弹性降低,增高了血液粘稠度、减慢了血流速度,脱落的斑块阻塞动脉血管,导致血脑组织缺血缺氧、变性坏死,对患者的机体及生命造成严重损害。为此,降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扩血管、增强脑组织的供氧等均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重要措施。本组病例之中,治疗组患者以活血化瘀法贯穿于各个疗法之中,在应用西药基础治疗的同时,选用活血化瘀中药、针刺配合方剂进行了辨证治疗,有效促使了患者病情的治愈及恢复。对此,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可促使致残率的减少,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苏玉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03).

[2]章俊卿.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4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04).

西高地白梗范文3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疏血通;治疗效果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 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和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 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与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有较大的相关性。其主要症状有言语不利、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脑占位性病变及共济失调等, 出现各种原因的脱水、局部水肿、脑疝、昏迷、语言和运动功能障碍、偏瘫、肺栓塞等[1], 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且有很高的致死率。本研究采用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 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治疗进行对比, 探讨分析该病的有效方法。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脑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 其中男42例、女36例, 年龄44~76岁, 平均年龄(58.7±10.7)岁, 发病到入院时间2~72 h。参照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 并且经过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 急性发作病程<72 h, 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遵照知情自愿原则, 采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9例。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 2 ml/支, 国药准字Z33020177,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2]静脉滴注, 将10 ml(5支)的药剂加入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 控制滴注速度, 需在2 h内完成滴注, 1次/d, 2周为1个疗程。实验组患者给予疏血通治疗。疏血通(疏血通注射液, 2 ml/支,10支/盒, 国药准字Z20010100, 牡丹江友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亦可)250 ml中[3], 静脉滴注, 1次/d, 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治疗期间患者均同时给予常规治疗, 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聚、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稳斑,硕士论文 辅以清除自由基, 改善脑细胞代谢等治疗, 并根据病情给予其他对症治疗, 有糖尿病者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有高血压者口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等。

1. 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为基本治愈;减少46%~89%为显著进步;减少18%~45%为无变化;症状基本无变化或者评分无减少甚至有增加者为恶化。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89.7%,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8%(P<0.05)。见表1。实验组无一例病情恶化, 对照组出现6例病情恶化,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起病突然, 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 起病在数小时或3~5 d内达到高峰。会交替出现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 可发生于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 且各部位病症程度不一, 并出现吞咽困难、言语困难、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 严重者昏迷不醒。临床常用脑CT进行鉴别诊断, 检测脑组织损伤程度、脑水肿发生部位, 采取溶栓治疗控制病情, 但并非对所有脑梗死患者都有益, 且交通不便地区难以及时抢救, 对病情进行控制。

疏血通注射液是以水蛭、地龙为组方, 经现代工艺加工提取有生物活性的成分而制成, 含有水蛭素样和蚓激酶样作用的物质, 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5]。其中, 地龙具有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和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溶栓作用;水蛭是凝血酶特效抑制剂, 其与凝血酶迅速结合, 可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质, 抑制血液凝固, 还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结合,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释放, 并有活化纤维蛋白酶原前活化因子, 分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的攻效。

总之, 采用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 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快, 治疗有效率高, 病情不易恶化, 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钟少.疏血通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 29(8):1-2.

西高地白梗范文4

中国首届国医大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

中国中医药学院首席研究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梗塞疾病近600-700万人,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最完善治疗手段,仍有75%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 !因此,血栓,这个血管中的幽灵,已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敌人。

与其在急性事件发生后“亡羊补牢”,不如提高防范意识,主动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

2005年8月18日凌晨,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突发心脏病去世”; 2006年12月20日著名相声演员“马季突发心脏病去世”;还有……! 他们都是一个个响当当的人物,但在活生生的世界里,遭遇罹难却是如此的突然,他们的不幸,对于他们所能享受的医疗条件,无疑是一种拷问!他们的渐行渐远,归根结底都可以说是血栓所谋害的!面对他们,普通老百姓又当如何深思?无数惨痛的事实敲响警钟:预防血栓才能消灭数百万的死亡事件!

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质组成,而将众多纤维蛋白质组合在一起的粘结剂就是血小板。长链纤维蛋白随着血液流动,特别喜欢与血小板缠绕在一起,这时的血小板好比是胶水,将分散的纤维蛋白质逐一黏结起来,并渐渐成块,就如同在血管里形成一道道挡水闸坝,非常坚固而且面积会不断扩大,慢慢会完全隔断血管腔,切断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供氧,造成细胞衰竭死亡。

当血管堵塞50%时:早期症状不太明显,仅只是感到疲惫无力;当堵塞超过70%时:中期症状明显,出现头晕头疼、胸闷心悸、心律失常、心慌、房颤、早搏、四肢无力、记忆力下降、视力模糊、失眠多梦、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接撞而来; 当血管堵塞超过80%时:晚期症状明显,出现四肢麻木、心肌缺血、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塞、脑中风、老年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致残致死机率随时都可能发生。

在中风和心肌梗塞发生之前,在心脑血栓形成的过程中,症状的出现或症状的轻重,完全取决于重要血管中血栓的阻塞程度。

如果所形成的血栓还未能将血管完全栓塞,或者栓塞的血管仅是一根非重要的血管;或者主干血管被栓塞,而侧支血管的血液循环马上重新建立,且具有足够的血氧灌注补偿能力,那么在上述情况下,患者通常不会伴有因功能损伤而引起的自觉症状或临床症状的出现。即使出现症状,也表现轻微,常常被本人(也包括医生)所忽略、所轻视。

因此,突发性的心脑血栓梗塞,通常都会给那些“自以为健康者”或“自我感觉良好者”一个意想不到的灾难性打击。

中老年人最怕的黑色3 秒钟,就是“隐性血栓”脱落的瞬间。“隐形血栓”未发生脱落前,人体可能无任何征兆,检测血脂、血压可能都正常,即使被CT、心功能全项检查,也无任何迹象,可一旦血压波动造成管壁上的血栓脱落,人体可在2-3秒内呈现高危状态,甚至丧命。所以说相对于已经存在于血液中的血栓而言,“隐形血栓”危险性更大!

隐性血栓脱落时,发生完全堵死血管时,有两个条件:其一就是血管壁上要存在陈旧性的血栓;其二,就是血液呈现高凝聚状态。可以说,前者是导火索,后者是炸药库。两者越充足,爆破的威力也就越大。当隐性血栓脱落在脑部血管,就容易发生脑梗塞,脱落在心脏血管,就会发生心肌梗塞!

因此,“隐性血栓”就如同一颗颗埋藏在身体里的不定期炸弹,使患者生命悬于它的脱落一瞬间,所以说,“溶脂化栓”刻不容缓!

血栓脱落时,能使纤维蛋白激活,并产生恶性繁殖、扩张,并迅速将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在纤维框架结构上,不断吸附血栓周围的红白细胞,在1-3秒内,即可形成新的膨胀血栓团,本就狭窄的血管腔极易被完全堵死,造成心梗、脑梗的急性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由此可见只有降低纤维蛋白质的数量和血小板的“粘稠度”,才有可能摆脱心梗、脑梗的伤害,大大减少死亡率。

现代医学证明:ω-3(欧米伽3)脂肪酸能阻止纤维蛋白质的产生,防止血液中出现过多的形成血块的原料;其次:高活性ω-3能有效降低血小板的粘稠度,如果日常服用一些高含量的ω-3补充剂,血液的浓度就会明显下降,黏结重叠在一起、而且毫无活动能力的红细胞就会逐个分开,并且变得十分活跃。

当高活性ω-3(欧米伽-3)将血块的“建筑材料”和“胶水”都抑制住了,那么血栓自然不会形成,就没了冠心病、中风、脑梗等致命的疾病,病人完全可以远离血管支架手术,以前僵硬的血管没了,从此拥有柔软弹性的血管,健康长寿就不会成了一句空话。

心脑血管疾病病在血液,根在血管,心脏里、大脑里、乃到整个身体的血管里,都靠“血液”来供给氧份,运走代谢垃圾,一旦血管硬化了,血液黏稠了,就会形成三高;一旦形成血栓块,堵在心脏上,就是冠心病;堵在大脑上,就是脑中风。所以要想彻底远离心梗与脑梗,必须清洗血液垃圾与软化血管“两手抓”。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品与保健品有2000多种,但从功能上来讲只有以下三大类型:

一、它汀类化学药品:通过抑制肝脏中血脂的合成来控制,需要长期吃药,一停就会反弹,对肝肾有非常大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应定期做肝肾检查。而且心脑血管患者都是肝阳上亢体质,容易造成肝纤维硬化,影响糖、脂代谢功能,血栓无法顺利排出体外,造成心脑血管病症的恶性循环,这样会便肝脏更受伤,这无疑是“抱薪救火”、“鞭打病牛”。

二、丹参、银杏等中草药类:通过扩涨血管来增加血流量,活血化淤来降血脂,也是不能停药需长期服药,且长期扩涨会使血管变脆和硬化;比如有些高血压患者发现,原来效果挺好的降压药吃了几年以后渐渐不管用了,甚至有些人误认为降压药也像抗生素一样有“抗药性”了。其实,这是因为血管弹性变差了,而降压药物没有增加,效果自然就不如从前了。许多患者朋友只相信药品能治病,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药品不是化学西药、就是一些活血化淤、扩涨血管类的中草药,治标不治本,就是长吃不停药,心梗、脑梗的突发事件还是无法防止,选产品看成份很重要。

三、溶脂化栓类:清洗血液,改善血黏度,化解血栓,软化血管,让三高患者远离心梗脑梗的危害。由于认识到“溶脂化栓”的重要性,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溶脂化栓”功效的鱼目混珠产品,由于“溶脂化栓”的效果不尽理想,只能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而且溶解后的血栓代谢物也不能及时排出,仍会存在于血液当中,这些血栓代谢物在一定环境下仍会再次聚集成新的血栓团,导致几个月后血管再次堵塞,如此循环反复,心脑寿命必然降低,患者寿命无形中随之减少。没有公司地址,没有药房销售的产品不可信(还有冒充国外进口的三无产品),请选择科研企业的品牌产品。

从上海张江药谷传来喜讯,药谷中唯一研发高活性ω-3的高科技企业――上海亿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80%高活性ω-3软胶囊,不但能溶血栓、清血黏、修复软化血管,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而且净化肝脏,通过肝脏代射将血栓溶解物顺利排出体外,打通人体内循环,让五脏六腑正常运转,使气血顺畅行走,全面解决心脑血管病的根源气血不足及“血黏”问题,使血管畅通无阻,终身远离心梗、脑梗!

为了验证高活性ω-3(欧米伽-3)的溶栓功效,上海张江药谷科研小组人员将一截堵满血栓、血垢,高度粥样硬化的动物血管置入高活性ω-3之中,10分钟后,血管被取出,所有科研人员当场都惊呆了,发现整个血管变的柔软洁净,粉嫩光滑,就像用力搓洗过一样,管内的血栓全部都化成了血水,一点残渣都没有留下,这表明ω-3(欧米伽-3)不仅可以溶栓,而且还有软化血管的神奇功效。

患者服用ω-3(欧米伽-3)一个周期后通过医院彩超发现:颈动脉、脑动脉及冠状动脉壁上的脂质斑块消失,就像给血液和血管“洗个澡”,血管逐步恢复到年青时的弹性,血好、血管好,从此不再担心梗塞,远离可怕的急性心梗、脑梗事件,避免梗塞的二次发作!

心脑血管患者服用80%高活性ω-3好处极大:高血压病人吃,能使血压下降,头清目明;心脏病人吃,能消除心绞痛,使心慌、胸闷消失;让动脉硬化的病人吃,能消除动脉粥样斑块,手麻、头晕症状解除;脑血栓病人吃,能使头脑逐渐清醒,恢复肢体功能。最主要的是,心脑血管患者每天晚上吃,药效能持续到第二天凌晨,防止突发心梗、脑梗,对于血管严重堵塞的病人来说,无异于保命。

服用过80%高活性ω-3(欧米伽-3)软胶囊的患者都说:服用3 ― 10天:血栓开始溶解,微小血管慢慢畅通,头清目明,手脚有劲,视物清晰,头晕、胸闷明显好转; 服用15天:血液中的甘油三脂等血液垃圾被排出,血液粘稠度下降,血液越来越清澈,大脑和心肌细胞供氧改善,血压平稳; 服用1个疗程:堵塞的血管被打通,心肌营养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升高得到缓解,心脑供血供氧充足,患者不会再有手麻、头晕、嗜睡、心悸、房颤、早搏、心绞痛等症状; 坚持服用2 ― 3个疗程:血液纯净、流畅,脑梗患者逐渐恢复肢体功能,血管恢复柔软状态,回到了正常弹,心脏搏动有力,全身感觉有劲,身体的各项功能都恢复到了正常的范围之内!

广西巴马凤山地区百岁老人居世界首位,那里的人不仅长寿而且健康,虽然年过百岁,依然上山砍柴,下地干活,耳不聋眼不花,穿针引线缝补衣服,从头到脚不生病,更不会发生什么心脑血管疾病,心梗、脑梗更是罕见,原因除了与当地环境有关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与当的饮食习惯有关,因为他们食用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ω-3(欧米伽-3)成份。这种健康的饮食让当地人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癌症等各种慢性疾病几乎为零。对于落后的广西巴马人,我们在大城市生活所能享受的医疗条件是那么的“先进”,今天查明天治,西医说血脂、中医说血淤,今天吃一种药品,明天吃二种药品,阿司匹林、它汀类进口药物以及各种降压药吃了个遍,药是越吃越多,身体却是越来越差,突然有一天,心梗、脑梗突然来袭,倒下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像巴马人那样健康长寿吗?科学家对广西巴马人的血液进行检测,发现他们血液中ω-3的含量是我们常人的2.3倍。

科学研究发现:当血液中ω-3的含量每提高10%,寿命可延长20―30年,这表明血液与血管越年青,寿命将越长。

ω-3让细胞柔软宛如新生

为了印证ω-3的神奇,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做了为期一个月的实验,并将自身细胞的活化过程作了记录:未服用ω-3产品前,细胞都粘连在一起,没有任何活力,偶尔有游离的细胞,但也基本不活动;使用产品半个月,原先粘连成块的细胞开始分散、游离,开始出现圆润的细胞,并明显的活动开来……,使用产品一个月,在显微镜下原先粘连在一起的细胞块,现在都已经分散成单个的活动细胞,细胞充满活力,“珠圆玉润”的健康细胞明显增加,细胞更新顺利进利……

ω-3是逆转衰老的新武器

西高地白梗范文5

湖南省邵东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邵东 422807

[摘要] 目的 进一步研究缺血性皮质下血管痴呆患者脑梗死灶MRI诊断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 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32例脑梗死灶MRI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我院收治的无痴呆脑梗死患者32例脑梗死灶MRI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梗死灶分部情况、各部位病灶梗死数、梗死体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基底节区梗死部位主要为豆状核20例、尾状核8例以及内囊前肢8例,皮质下白质主要为额叶20例、颞叶13例,半卵圆中线心主要为丘脑9例、后部11例,侧脑室体旁白质主要为前部13例,与对照组豆状核10例、尾状核3例以及内囊前肢2例,额叶10例、颞叶5例,丘脑3例、后部2例,侧脑室体旁白质前部6例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基底节区梗死数目在内囊前肢(0.7±0.24)、尾状核(0.4±0.23)、豆状核区域(2.3±1.7),半卵中心的丘脑(1.5±1.15)以及后部地区(0.9±0.16),侧脑室体旁白质的前部地区(1.4±1.07),与对照组内囊前肢(0.1±0.03)、尾状核(0.1±0.05)、豆状核区域(0.9±0.06),半卵中心的丘脑(0.5±0.05)以及后部地区(0.1±0.08),侧脑室体旁白质的前部地区(0.4±0.34)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梗死体积(cm3)在皮质下白质的颞叶部位(298.6±94.5),侧脑室体旁白质的前部(253.2±53.2)以及半卵圆中心的前部(251.3±13.5)、丘脑地区(323.2±45.3)与对照组颞叶部位(68.3±20.3),侧脑室体旁白质的前部(105.2±23.5)、半卵圆中心的前部(88.2±25.4)、丘脑地区(181.3±52.3)相比,梗死较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性皮质下血管痴呆患者的MRI检测发现,患者梗死灶分部、各部位病灶梗死数及梗死体积均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这些规律性可以完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诊断标准从而为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

关键词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脑梗死灶;MRI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137-03

缺血性皮质下血管痴呆,指的是由于脑部小血管发生病变所导致的,主要包括小血管闭塞引起的血管性狭窄、腔隙性硬死、灌注不足等等,进而导致脑白质的梗死现象。临床上痴呆的第二大常见疾病类型为血管性痴呆,而缺血性皮质下血管痴呆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最常见疾病类型,这也是导致中老年患者痴呆以及认知功能损害的最常见因素。相关研究资料报道[1],MRI检查在血管性认知损害诊断上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脑梗死灶MRI诊断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笔者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并设置为研究组。其中,20例男,12例女,患者年龄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8.2)岁。纳入标准分析:①上述患者均为首次MRI头颅检查。②由神经内科医生共同诊断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③对患者进行随访期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脑梗死。与此同时,选择同时期我院收治的32例脑梗死、无痴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设为对照组,其中,18例男,14例女,患者年龄在43~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0±8.2)岁。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体格检查、心电图、肾功能等指标均正常。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

64例患者均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5T用磁共振扫描仪。头部正交线圈,矢状位T1WI层厚6 mm,间隔1 mm。平行于胼胝体膝部和压部下缘的连线进行轴位定位,平行于大脑镰进行矢状位的定位。计算梗死灶:结合PULLICINO梗死体积公式进行(MRI阳性层数×长×宽×π/6)。如果梗死体积超过10cm3为大体积梗死;如果梗死体积在5~10cm3之间为中体积梗死;如果梗死体积小于5 cm3为小体积梗死。测定患者整体认知功能:收集患者详细病史,采用精神状态简易检测量表进行筛查。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与常规认知功能量表,有效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痴呆。

1.3 统计学标准

选择spss 13.0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梗死灶分部情况分析

研究组患者基底节区梗死部位主要为豆状核、尾状核以及内囊前肢,皮质下白质主要为额叶、颞叶,在半卵圆中线心主要为丘脑与后部,侧脑室体旁白质主要为前部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部位病灶梗死数

研究组患者基底节区梗死数目在内囊前肢、尾状核、豆状核区域,在半卵中心的丘脑以及后部地区,在侧脑室体旁白质的前部地区,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2。

2.3 两组患者梗死体积情况

研究组患者梗死体积在皮质下白质的颞叶部位,侧脑室体旁白质的前部以及半卵圆中心的前部以及丘脑地区梗死较大,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3。

3 讨论

传统研究资料证实[2-3],脑萎缩、脑梗死与缺血性皮质下血管痴呆有重要关系。痴呆与病灶的位置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比如说,额叶损害、丘脑损害、左侧半球病变、两侧性病变都有痴呆关系密切。MRI检查定位的精确性,确定其在血管认知损害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郑健等[4]采用MRI技术对30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痴呆患者检查,进一步证实患者额叶有明显萎缩,颞叶也有萎缩,且萎缩的程度与痴呆量表评分的降低呈正相关。我国研究人员[5]通过对27例缺血性皮质下血管痴呆患者的MRI检测发现,患者额叶与颞叶皮质下、内囊膝部和丘脑的梗死数目分别为(3.78±2.7)、(0.95±1.2)、(0.26±0.3)、(2.25±2.1)明显高于无痴呆的对照组(1.36±2.3)、(0.28±1.26)、(0.04±0.2)、(0.33±0.6)。本文研究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但是,上述文献对于患者的病灶体积、大小等尚无深入分析。

本文研究证实,研究组患者梗死体积在皮质下白质的颞叶部位,侧脑室体旁白质的前部以及半卵圆中心的前部以及丘脑地区梗死体积较大,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患者基底节区梗死数目在内囊前肢、尾状核、豆状核区域,在半卵中心的丘脑以及后部地区,在侧脑室体旁白质的前部地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提示MRI检查在血管认知损害检查中的重要性。

有文献报道[6],老年人脑卒中后痴呆由多种因素决定,它与病灶部位、 数目、大小及发病次数有关,推其机制因多灶损害数目多,可造成皮质下白质多处传导纤维断裂,对中枢某些结构造成损害,以及对中枢之间联系造成了影响,故容易发生痴呆。大脑半球机能定位学说与左侧及双侧病灶造成卒中后痴呆的发生可能与之相一致。双侧半球发生卒中,使整个高级功能中枢丧失功能,最终导致左右两半球联系不能而致痴呆。脑萎缩、脑白质异常是典型痴呆的病理特征之一[7-8],脑萎缩是卒中后痴呆的重要原因,脑萎缩存在及其严重程度与卒中后痴呆的发生密切相关。病灶大小与痴呆关系表明病灶损害组织越多,越易发生痴呆[9-10]。也有文献[1]报道,脑损害的体积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有关,当梗死>100cm3时,则多有痴呆表现。

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MRI,研究认为皮质下血管性痴呆与皮质下梗死灶的体积、部位、数目有密切关系。但因本文病例数有限,没有进行病灶性质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定性分析,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案例调查研究。

[

参考文献]

[1] 朱向会,李玲,杨运旗,等.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脑梗死灶MRI的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6):588.

[2] 高富强,姜宗衡,张年察,等.老年人脑萎缩的CT定量测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24(4):238-239.

[3] 白芝兰,齐乃新,任百超,等.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CT表现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24(4):136-139.

[4] 郑健,赵莘瑜,李风鹏.血管性痴呆患者颅脑影像学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5):1391.

[5] 王哲,郑丽莎,孙大勇.多发性脑梗死与血管性痴呆MRI表现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1):7614-7615.

[6] 刘举祥,张冬梅,蒋建章,等.老年人脑卒中后痴呆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10(5):236-237.

[7] 秦斌,蔡晓杰,王新德.智能障碍与多梗塞痴呆的病变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2(15):852-853.

[8] 白芝兰,齐乃新,任百超,等.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CT表现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24):136-139.

[9] Pohjasvaara T, Erkinjuntti T,Y IikoskiR, et al. CIiniealdetermi-nantsofPoststrokedementia.Stroke,2010,29(1):75-81.

西高地白梗范文6

关键词:脑心通;脑梗死;Meta 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1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死的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预后效果较差,易有后遗症。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如何选择高效、广谱,且不良反应少的抗脑梗死药物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课题。

脑心通胶囊由十六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及胸痹心痛、胸闷、气短;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上市十几年来,脑心通胶囊因其显著的疗效与安全性,逐步被临床医生和患者认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

本次研究通过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近15年发表的脑心通胶囊的临床应用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期更加科学、客观评定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塞(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据库(后文以“W.F”简称)、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 Med)、Cochrane图书馆(后文以“C.L”简称)

1.2 文献纳入标准 参照国际循证医学/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制定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塞(死)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的纳入标准。①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RCT),样本量≥10例的研究,是否采用盲法、有无失访不限。②其诊断标准参照国家或国际公认的脑梗塞(死)标准(至少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③文献中治疗组干预措施为脑心通胶囊, 以西药或基础治疗为对照,其他干预措施如常规治疗、其他药物加载须在两组间一致。④研究所纳入的病例均为脑梗塞(死)并经头颅CT/MRI证实。⑤预期获得的结局判定标准公认、权威,且至少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症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不良反应、生存质量评估中的1项。

1.3 文献排除标准 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者;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影响治疗因果关系判断者;描述性研究,无对照组;文献试验设计不严谨(如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不规范、样本资料交代不清或不全等),统计方法不恰当;重复发表的文献。

1.4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起止日期为1995年1月—2011年4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据库(“W.F”)、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 Med)、Cochrane图书馆(“C.L”)中相关内容;英文检索词:Naoxintong、Nao xintong、Nao xin tong、cerebral infarction;中文检索词:脑心通、脑梗塞(死)。

1.5 统计学处理 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输入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专用软件RevMan4.3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计数资料二分类数据采用危险比RR(risk ratio,RR)及其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计数资料采用权重的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及其可信区间95%CI表示干预结果。

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1;用I2评估异质性大小,I2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共有47篇[147]随机对照试验报告了临床疗效,I2=66.8%(有效率), 中度异质性,漏斗图可见,无明显的发表偏倚(见图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总体而言脑心通胶囊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比对照组高22%[RR:1.22,95%CI(1.17,1.27)](见图2)。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共有22篇随机对照试验报告了脑心通胶囊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其中17篇[35,9,11,17,21,24,25,28,31,32,40,4851]采用神经功能学评分(NDS),I2=95.1%,异质性较高;5例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I2=20.1%,异质性低。脑心通胶囊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DS评分[RR:-3.92,95%CI(-5.33,-2.51)](见图3);ESS评分[RR:4.29,95%CI(2.13,6.45)](见图4)。倒漏斗图提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

2.3 全血高切黏度 共有14篇[6,18,19,35,39,45,47,4953,55,56]随机对照试验报告了脑心通胶囊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全血高切黏度的影响,I2=91.4%,异质性较高。倒漏斗图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脑心通胶囊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RR:-0.35,95%CI(-0.59,-0.10)](见图5)。

2.4 全血低切黏度 共有14篇[6,18,19,35,39,45,47,4953,55,56]随机对照试验报告了脑心通胶囊治疗对脑梗塞患者全血低切黏度的影响,I2=96.3%,异质性较高。倒漏斗图提示存在一定发表偏倚。脑心通胶囊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RR:-2.04,95%CI(-2.69,-0.39)](见图6)。

2.5 血浆黏度 共有16篇[6,15,18,19,28,33,35,39,40,45,47,4952,55]随机对照试验报告了脑心通胶囊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血浆黏度的影响,I2=96.3%,异质性较高。漏斗图提示有一定发表偏倚。脑心通胶囊治疗后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RR:-0.21,95%CI(-0.32,-0.11)](见图7)。

2.6 其他指标 脑心通胶囊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红细胞比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7 不良反应 共有20篇随机对照试验报告了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塞的不良反应,脑心通治疗组的研究例数为1 346例,其中不良反应例数为28例。虽然从不良反应的情况可以推测一些反应可能与基础治疗有关,但报告内容不详细且未说明是否经过因果关联分析,因此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为:轻度恶心(11例)、胃肠道反应(4例)、胃部不适(9例)、上腹部不适(10例)、轻度头昏(1例)、反酸(1例)。

3 讨 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引起该组织坏死、软化。

从脑梗死的治疗包括早期溶栓、抗凝、扩血管、扩容、降纤、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亚低温、中药和康复等,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理论认为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故采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要治法。方中选用黄芪、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益气活血,桑枝、桂枝、鸡血藤、牛膝、水蛭、全蝎、地龙化瘀通络。临床上主治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证,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蹇等,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95.6%。药理实验表明,黄芪具有显著的抗氧化、降血脂作用;丹参可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及三酰甘油的含量,降低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川芎、红花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和解聚作用,当归、川芎还具有降血脂、抗血栓的作用;黄芪、川芎可提高心肌细胞的抗缺氧能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全蝎能降低纤溶酶原含量和凝血酶活性,具有抗血栓作用;地龙、全蝎含大量的如水解蛋白酶等多种血栓溶解因子(BDF)可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斑块,溶解血栓。脑心通能明显降低血液黏度、胆固醇水平,使沉淀于管壁的脂质、胆固醇逐渐从管壁移至血液参与代谢;并能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抑制红细胞及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以及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从而促进血液流畅,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使缺血区及梗塞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治疗前后结果比较表明,脑心通能明显降低血液黏度、胆固醇水平,使沉淀于管壁的脂质、胆固醇逐渐从管壁移至血液参与代谢;并能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抑制红细胞及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以及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从而促进血液流畅,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使缺血区及梗塞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另外,药理学研究证实,脑心通成分中的川芎嗪可透过血脑屏障,解除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加快了脑细胞功能的恢复。

从Meta 分析的倒漏斗图来看,纳入的研究质量高低不等,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 另外,各RCT 试验化疗方案和给药剂量、强度的不同,可能导致了本研究的局限性。但本研究结果表明, 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的结果。因此脑心通在治疗脑梗塞方面,无论从中医理论、现代药理研究及本研究结果,均进一步证实脑心通对脑梗死治疗的疗效确切,与其他药物相比较,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包聪妹.步长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0,7(12):6061.

[2] 包芳.步长脑心通治疗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8):1333.

[3] 蔡美琴,周蓉靖,杨坚伟.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74.

[4] 陈波,张晓英.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0):165166.

[5] 冯慧.步长脑心通在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应用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6):499500.

[6] 郭宏,赵永富.步长脑心通治疗脑梗死64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7):959960.

[7] 郭清华,郭焕,翟丽丽.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10):7071.

[8] 郭希正.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6):55.

[9] 何建明.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11):3638.

[10] 胡淑梅,王建华.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7):98.

[11] 黄庆松.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5):2627.

[12] 焦玲,张家菱,杜峰志.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40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4):3334.

[13] 孔毅.步长脑心通治疗脑梗死后遗症52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8):38.

[14] 李红宇,秦丽霞.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塞46例[J].光明中医,2010,25(9):16201621.

[15] 李军.步长脑心通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0):1415.

[16] 李晓钟.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100例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9):773774.

[17] 李瀛,高慧娟,王恩.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病人早期康复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4):351352.

[18] 刘爱军.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6):3132.

[19] 孟秀清.脑心通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6(9):3233.

[20] 牛勇爱.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40.

[21] 潘妍婷.脑心通治疗脑梗死病人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8):493494.

[22] 曲震理.步长脑心通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57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9):102103.

[23] 屈新华.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40例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1):16401641.

[24] 沈玉妍.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J].中国药业,2010,19(16):80.

[25] 石云丽.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7):810811.

[26] 宋岩,王嘉娣.脑心通治疗脑梗死78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2):175176.

[27] 孙英健,王媛媛,曲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4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4):5253.

[28] 孙迎男.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31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164165.

[29] 童向霞.步长脑心通治疗脑梗塞32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161163.

[30] 王大模,钟光清.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02,23(8):863.

[31] 王建文.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4):311.

[32] 王磊,付洪伟.步长脑心通胶囊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3):3334.

[33] 王黎.脑心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0,53(11):845846.

[34] 王松龄,张天华.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47例[J].河南中医,2010,30(11):11331134.

[35] 王卫华,葛伟,张永葆.“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期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4445.

[36] 王玉霞.步长脑心通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63164.

[37] 王志远,王冬菊,张玉琢,等.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致脑心综合征36例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4):139140.

[38] 王智光,岳玉武.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9):10581059.

[39] 魏新彦.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2.

[40] 吴建平,李爱琴,郝素琴.脑心通治疗脑梗死131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4):319320.

[41] 席东焱.脑梗死病人血小板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脑心通干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6): 654656.

[42] 肖家平,李强.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1):35.

[43] 徐建银,王林.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7):3637.

[44] 闫树宁,季永生.脑心通治疗脑梗死160例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06,27(1):84.

[45] 杨福泰,李向东,周晓燕.脑心通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2):7879.

[46] 尹陆黎.脑心通胶囊联合低频电疗治疗脑梗死3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54.

[47] 应爱娟.步长脑心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变化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7(23):104106.

[48] 余忠.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与治疗机制探讨[J].四川医学,2007,28(8):862863.

[49] 张富国.步长脑心通胶囊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12):53.

[50] 张荣淮,闫士莲.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10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6):3031.

[51] 张善朋, 刘永生.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9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1):120.

[52] 张天华,王松龄.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10):18441845.

[53] 张渭芳.脑心通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2):44.

[54] 张艳丽,杨克雅.脑心通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poB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3941401.

[55] 张泽兰,李作孝.脑心通治疗44例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观察[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13(2):7476.

[56] 朱敏初,金玉华.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9,41(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