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例6篇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1

诗词,特别是古代诗词,寥寥数语,浓缩了语言之精华,是价值极高的“营养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诗词教学中若能“读”“画”结合学诗词,以诗还画,以画明诗,帮助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诗词,可以在顺利达到理解诗情诗里的目标,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对品析语言,揣摩意境,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读”“画”结合学诗词立足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所创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听诗揣意说画卷 诗词理解中,“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西施”。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掌握大意。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应该有些什么景物,再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些景物?答案不要求唯一,这样,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如《钱塘湖春行》一文学生听完后很容易罗列出下列景物:小山、云、莺、燕、花……这时,学生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就大致了解了春意。就此一点,教师加以适时的引导:你认为还有哪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就可以说出许多。再问:为什么作者选取了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去揣摩文义,与此,为进一步加深,还可以引用《天净沙·秋思》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比较,找出其中的景物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在揣摩比较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得更有效一些。 二、读诗明意勾轮廓 学生在揣摩比较之后,教师引导作关键词的欣赏,体味用词的精妙,离不开学生的诵读。学生根据听诗的范例进行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完成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这样读?(2)为什么这里写这种景物,另一种景物在另一处?(3)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找到景物安排的理由、“画”的细节及色彩搭配,重点的确立也就迎刃而解。如《钱塘湖春行》中,春意融融,春水涣涣的景物分布等,学生的理解就会呈明显的个性色彩。在作画的过程中,诗中的细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增或删。然后在小组共同欣赏评议,学生个人阐述理由,小组成员作出评议,在小组中修改,在讨论中去明晰。 三、品诗析意添细节 教师为启发学生的联想,引发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发现诗与“画”的绝妙搭配,引举“踏花归去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深山藏古寺”等一些诗画的绝妙搭配,品诗析画,品画名诗,让学生对诗画有浓厚的兴趣。在看自己的诗画有哪些尚不如人的地方进行分析探究:我这样画来表现诗是最好的吗?还有没有更好的表现方法?为什么呢?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之后,再在细节上下功夫,让学生在独特视角中发现诗的意蕴,明白诗人通过这么一幅画或几幅画想表达什么,诗情也就凸现出来。而且学生自由组合,共同完成真正的画,配上诗句,成功的自豪感自不待言。 四、借画还景品诗情。 诗情画意,画意诗情。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他们结合自己的体验逐步理解诗情的过程。用绘画的方式学诗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空洞的评述,放飞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因为学生的体验不一样,所以绘画的内容也有差别,理解也会显出不同的色彩。在品的过程中,由个人创作到集体合作,一品诗,二品合作的快乐。在快乐中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2

千万富翁书中出

今年30岁的李允出生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办事处四大队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12年前从部队退伍后,李允决定和弟弟一起养殖鳜鱼。满怀创业的冲动,兄弟俩拿着父母省吃俭用攒下的11万元,开始挖鱼塘、盖棚屋、购鱼苗。李允本想好好挣一笔,不料当年夏季, 一万多条鳜鱼全部缺氧窒息而死。

看着鱼塘里白花花的死鱼,李允并没有气馁,他一边学习养殖技术,一边向亲戚朋友借钱继续从事鳜鱼养殖。可是,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到2004年底,李允累计亏损30多万元。“那年春节,三十晚上,全家别说吃肉,就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有个债主直接抱走了他家唯一值钱的电视机。

可喜的是,通过不断摸索,李允的鳜鱼养殖技术有了突破。2005年,李允的鳜鱼养殖亩产达1250公斤。但是由于鳜鱼养殖技术难度高、风险性大,接下来几年,他的事业进展并无大的起色。

2008年的一天,李允发现大队新增了一个“农家书屋”,就走了进去。在书屋的农业科技书柜前,李允看到了一本由湖北省水产局、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编写的《湖北渔业科技入户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翻开一读,李允注意到了一个品种:黄颡鱼。通过阅读,李允发现黄颡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于是李允决定尝试养殖黄颡鱼。

此后,只要遇到养殖难题,李允就骑上摩托车到大队农家书屋翻书找老师。通过阅读《水产健康养殖手册》《无公害名优水产品养殖技术》等书,李允的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年底干塘,10亩水面的黄颡鱼产量竟达8000多公斤,纯利润逾10万元。初次养殖黄颡鱼就取得成功,再加上鳜鱼收入,当年李允就打了一个翻身仗,还清了所有债务。

尝到甜头以后,李允成了书屋的常客,村里很多养殖户也纷纷向李允取经,几年下来,李允带出了20多位徒弟。此后,李允在农家书屋阅读《合伙时代——合伙经营成功指引》一书后,产生了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想法。2009年8月,李允正式成立了“武汉锦军水产专业合作社”,并被选为合作社理事长。如今,该社社员不仅有东西湖的农民,还有新洲、黄陂、汉川、仙桃、监利等近10个周边区县市的养鱼专业户,仅黄颡鱼一项年产量就达200多万公斤,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李允本人通过养鱼成了千万富翁,社员年收入少则3万元,多则近百万元。李允说:“这一切,我不能不感谢农家书屋,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

维权意识书中来

倘若不是弟媳妇的一个电话,湖北襄樊张集村村民崔光明或许也不曾想到,今天的自己居然会对农民工工伤事故全程操作索赔了解得那么透彻。崔光明的弟弟今年50岁,瓦工活干得不错,一把瓦刀养全家,还供养出一个大学生。在外当瓦工盖房已有20多年。去年春节后,崔的弟弟、弟媳两人到河南省镇平县一个建筑工地粉墙。一天,崔光明接到弟媳电话,得知弟弟从腐朽的脚手架上摔下,造成腰部骨折,正在镇平医院骨科治疗。崔的弟弟曾向建筑队老板反映过,只是老板一直未解决。

接到电话后,一筹莫展的崔光明急匆匆跑到张集村农家书屋查找资料,翻阅了半个小时,当他看到《工伤事故全程操作索赔》一书,便立即向书屋管理员交了押金,登记后拿回家细细阅读。回家后,崔光明把《工伤事故全程操作索赔》翻了好几遍,书中对工伤的认定赔偿有详尽的讲解,其中第185页提到:“农民工进城务工,在工伤保险上与城市职工享受同样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必须为农民工参加统一的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定期缴纳工伤保险费。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18号文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农民工的工伤权益应得到维护。”

通过阅读《工伤事故全程操作索赔》,崔光明逐步了解到: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当出现用人单位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不在同一统筹地区的情况时,原则上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未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的,在生产经营地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在参保地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按参保地的规定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针对弟弟的工伤事故,崔光明在《工伤事故全程操作索赔》一书中找到了更贴切的答案:用人单位在注册地和生产经营地均未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后,在生产经营地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按生产经营地的规定,依法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文件还规定:“发生工伤地的劳动部门是受理农民工工伤案件的部门。”

弄明白农民工工伤事故维权后,崔光明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很快,他把《工伤事故全程操作索赔》一书中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看法告知了弟弟和弟媳,建议他们在当地农家书屋中租借此书研究,通过当地劳动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的鉴定,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仲裁。在崔光明的协助下,弟弟和弟媳终于解决了这个麻烦事,最后顺利向建筑队老板索要了合理赔偿。

崔光明意识到,原来再麻烦的问题,只要找到问题关键,也是能够成功解决的。“感谢农家书屋解决了我们看书难的问题。”崔光明说:“这是一件真正的好事、实事!”

书屋圆了编戏梦

湖北省鄂州市的林波樵是一个只念了5年书的农民,在田间地头奋斗了大半辈子,他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给裤腰带松绑,过上富裕日子。虽然念书不多,闲暇时候,林波樵还是喜欢读点书。自从村里有了农家书屋,林波樵成了书屋的常客。说起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一本书,林波樵思虑再三,坚定地回答说:“第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就是我学习阅读的最大功臣。”由于只是小学水平,林波樵在阅读中一旦遇到生字、生词,只得求助于《现代汉语词典》,通过拼读音、看注解,他才慢慢认识了不少字。

除了认字,林波樵没有想到,农家书屋还给自己带来了惊喜。林波樵所在的村庄就有一个戏班子,村民们自发组织的,逢年过节排演传统小戏。林波樵是老戏迷,加上他以前在村小学代过两年课,戏班的班头老余坚持要林波樵帮忙编新戏。“老余哪里晓得,他这是在难为我——拿铲挥锄我是把好手,舞文弄墨不是我的强项。”但好面子的林波樵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嘴上拒绝着老余,心里憋了一口气:一定要编个戏!

为了学习编戏曲,林波樵每天端着茶杯在农家书屋泡上了。在书屋,林波樵一直搜索阅读跟戏曲相关的书籍,尤其是鄂州市拿过文华大奖的童话京剧《小凤》,更让他茅塞顿开。同时,波樵还想法设法通过在鄂州市文化局供职的一位亲戚,拜访了鄂州市有名的艺术家秦湘麟先生——《小凤》的编剧兼导演。

至今,林波樵还记得秦先生说的一句话:生活就是一本活字典。“这话说得太精辟了,写戏就是写人,就是写生活,不能拘泥书本,要向生活这本字典学习。”

2009年夏天,林波樵写成了第一个小剧本《老酒戒赌》。戏里的人物原型就是同村村民,以前他好,输了不少钱,弄得家贫如洗,老婆抱怨、孩子受苦。说起来,老酒也是农家书屋的受益者。林波樵听老酒说,有一次他输了钱怕挨老婆骂,躲在农家书屋里“避风头”,结果他无意中看了一本关于胡柚种植的书,老酒此后就不赌了,这几年他承包了村后的荒山,靠种胡柚发了财。林波樵觉得老酒的故事很有意义,就编成了一个小戏曲。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3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1、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2、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A."开元盛世"时期 B."贞观之治"时期 C."文景之治"时期 D."光武中兴"时期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C、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 D、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6、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7、对完善科举制作出突出贡献的关键人物不包括(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8、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⑴开元盛世 ⑵贞观遗风 ⑶贞观之治A、⑴⑵⑶ B、 ⑶⑵⑴ C、 ⑵⑶⑴ D、 ⑵⑴⑶9、"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 )A、吐蕃 B、突厥 C、南诏 D、靺鞨10、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 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11、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 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12、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定都临安 B、宋军收复建康 C、宋金达成和议 D、岳飞取得郾城大捷13、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14、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唐玄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祖统治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15、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 )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16、两宋时都市中的“瓦舍”是( )A、夜市 B、商业区 C、娱乐场所 D、居住区17、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西夏与辽18、明经科举考试中的"帖经"类似于今天历史考试中的( )A、选择题 B、问答题 C、作文题 D、填空题19、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A、五代和契丹 B、辽和北宋 C、金和北宋 D、辽和南宋2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21、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邢窑 C、哥窑 D、越窑22、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的原因有( )①雕版印刷的普及 ②书籍文化用品的流行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23、中国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秦 B、唐 C、元 D、清24、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C、为高官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5、《百子嬉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与下列哪一句诗所指的相同是(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26、元朝时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27、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28、我国首创殿试和武举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29、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是(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大藏经》 D、《徐霞客游记》30、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大一统的辉煌时期是( )A、商周时期 B、西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31、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贾似道3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3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唐“开元通宝” B、交子 C、会子 D、关子34、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唐朝后期 B、五代 C、北宋 D、南宋35、如果你生活在宋元时期,看不到的社会现象是( )A、在瓦舍中看戏、听书、看杂耍 B、吃江南运来的大米,C、大宗交易用纸币支付,不用带大量铜钱 ( ) D、朝廷大兴“文字狱”36、"瓦舍"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37、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38、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A.永济渠 B.广通渠 C.江南河 D.灵渠39、大运河连接的五大水系,由北而南的正确排序是:( )A、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B、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C、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D、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40、岳飞在《满江红》中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是指(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41、618年,贵族李渊父子以关中为根据地,起兵反隋,建立了_____,定都_____,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李渊就是_____。42、李世民于626年继承皇位,改年号为"_____",他就是历有名的_____。43、唐太宗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史称 _____;武则天统治时,继续实行唐太宗政策,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史称_____;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44、_____是吐蕃历杰出的政治家,_____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45、_____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唐玄宗时高僧______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唐太宗时高僧______西行天竺求取佛教精义。46、960年,__发动陈桥兵变,建立 ____,定都___,即今天的开封。47、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 _____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____,历称为南宋。4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_____,它最早出现于我国_____(朝代)的四川。三、材料题(40分)4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请回答:(1)这是谁的诗句?(1分)(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2分)(3)这种全盛局面是在何时,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的?(2分)(4)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1分)(5)该诗作者的诗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世称为什么?(1分)(6)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3分)50.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请回答:①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2分)②简述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2分)③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6分)5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3分)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2分)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1分)52.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阅读后回答:①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1分)②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1分)什么朝代逐渐完善?(1分)③对这种制度起着发展和完善作用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分)④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2分)⑤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1分)什么朝代被废除的?(1分)⑥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的是谁?(1分)⑦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3分)一、 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A D C D B B A C A C B A D C B D D C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A A C C B D C D B C C C B D D B B C C B二、填空题:41——48略三、材料题:49、①杜甫; ②开元盛世; ③唐玄宗;安史之乱; ④诗圣; ⑤诗史;⑥“开皇之治”;“贞观之治”;“贞观遗风”;50、(1)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2分)(2)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2分)(3)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虽然大运河的开凿也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 但是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6分)51. ①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3分)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2分)③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1分)52. ①科举制度(1分); ② 隋朝(1分); 唐朝时期(1分); ③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分);④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2分); ⑤状元(1分); 清朝(1分)⑥封建统治者皇帝。(1分)⑦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人们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3分)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4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1.根据拼音,写出合适的词语。(5分)

武夷山的九曲溪畔,yìlì ( )着挺拔jùn qiào( )的玉女峰,山顶qīng cuì( )

的树木犹如piāo yì ( )的秀发,山间云雾liáo rào( ),宛如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 2.请根据提供的情境填上不同的成语,每空一个。(6分)

面对这场考试,你做了充分的准备,感到很有把握,用一个成语来描绘:( ) ;来到考场,每个人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你此刻的心情是( ) ;看看你的监考老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他(她)的外貌( ) ;再看看你周围的同学,他们个个埋头答题,好像答得很顺手,你想到了成语( ) ;这时候,你也该集中注意力,( )地答题了。不管考试结果如何,你会做到( ) 。

3.回忆读过的古诗填空,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1)劝君更尽一杯酒, 。 (2) ,天下谁人不识君。 (3)黑发不知勤学早, 。 (4)湖光秋月两相和, 。 (5)水光 ,山色 。 (6)纸上得来终觉浅, 。 ①第(1)(2)句中的“君”分别指 和 。 ②与第(3)句表达相同意思的诗句是“ , 。” ③第(4)(5)句描写的风景名胜分别是 和 。 ④第(6)句告诉我们 。 4.根据要求写句子。(3分)

⑴例:风儿不停地吹,小草来回地摇摆。

风儿不知向小草说了什么笑话,乐得小草前仰后合。

小池里,荷花摇曳,青蛙鸣叫。 ⑵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列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 一个人能获得找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⑶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改成被字句)

5、综合修改。(标点1处,错别字2个,语病3处,在原文修改。 ) (3分)

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飘浮在黄海滩涂上。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象水塘边走去。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讯即蹦跳着逃入草丛„„这是在著名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涌现的一幕。黄海滩涂这片宽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放养的理想野生场所。 6、仿照下面两句话的格式和含义续写一句话。(2分)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色;如果你是 ,就给 ;如果你是 ,就给 。 7、联系学过的课文填空(6分)

社会和大自然是一本书,一本无字的书,所以说,“ ,行万里路”。气势磅礴的长江,

的三亚落日,威武雄壮的烟台的海,让我们真正领略到祖国河山的无比壮丽;《西游记》中有一则故事叫“三打白骨精”,我们还知道四大名著中带“三”的故事,如《三国演义》中刘备 ,《红楼梦》中刘姥姥 。其实,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样会让我们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看到“锄头”,我们就会想到古诗“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吴国少年借“螳螂捕蝉,_____________”的故事巧妙地劝阻吴王攻楚,我也会想到这样寓言故事类八字成语“__________ ”;读到“孙悟空、太上老君、炼丹、踢翻”等词,我会联想到成语“_____________”。 在书中,我们认识了很多人:被日本人民

称为 “ ”的聂荣臻将军;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秘密的意大利科学家 。法国保护情报的

一家;

8、我们盐城有许多特产,如森达皮鞋、阜宁大糕、大纵湖的螃蟹等,又是文化名人施耐庵、宋曹的故乡。作为骄傲的盐城人,如果让你用广告的形式宣传盐城的特产和旅游业,你设计的广告词是: 。(2分)

9、小芳的阿姨因工作不顺利,老是抱怨自己没有遇上好的机遇。小芳想劝劝阿姨,请你帮小芳想一条这方面的名言: 。(2分) 10、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排列。(5分) ⑴云开雾散之后,凭栏四望,武夷山水尽收眼底。 ⑵天游峰海拔1400米,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

⑶当雨过天晴、晨曦初露的时候,可以在这里欣赏云海奇观,有时还可以看到奇妙的“佛光”。 ⑷它位于武夷景区中部,峭壁千寻,高拔于群峰之上,常驻有云雾缭绕。 ⑸因为游客登峰巅、观云海,犹如遨游天宫,所以这座山名曰“天游”。 正确的顺序: 、 、 、 、 。

11、写出一个最近发生的、大家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 正如顾宪成所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3分) 二、阅读理解(23分)

A、《广玉兰》 片断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用“——”划出能体现“数世同堂”这个词语意思的一句话。(1分)

2、这段文字从 、刚刚绽放时、 和 这四个方面描写广玉兰花开时的不同形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广玉兰的 之情。(4分)

3、短文为我们学写一种植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读了这段话,你能学到哪些主要的表达方法(写作技巧)?请写出两种。(2分)

(1) (2)

B、你的微笑是最美的花

①绵阳,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

②一些平凡的日子,平凡的人,平凡的细节,就如同这个季节常有的毛毛雨,看似漫不经心,却常常把你的心灵濡(rú)湿。

③一天晚上,天上下着蒙蒙细雨,空气中偶尔飘来桃花的幽香,我和妻子拎着大包小包,在百盛商场门口等出租车。刚有一辆空车驶近,一位抱孩子的妇女就急匆匆地奔了过去,等拉开车门,却发现忘了带钱包。“糟糕 ,”妇女有些尴(ɡān)尬(ɡà) 嘟囔着说 只顾抱孩子上医院 急糊涂了 妻子一听,二话没说,赶紧把自己的零钱递给妇女。妇女正踌躇,旁边又有人掏出零钱递过来,她更是左右为难。出租车司机一看,笑起来:“谁没点儿难事啊,上车,免费送你。”这一来,掏钱的人尴尬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愣了好一会儿,又“扑哧”一

声笑了起来。 ④这样的细节,缀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无须刻意寻找,只要怀着同样的真诚,不管在何处,你都会与它邂(xiâ)逅(hòu)。

⑤就在第二天,我驾车去办事,在富乐路口等红灯。同行的朋友说,这里曾经是绵阳第一个女子岗亭,值勤的女警可漂亮了,一道风景线呐。可惜呀,如今的漂亮女孩,都经不起日晒风吹雨淋,不愿去当马路天使。正说着,黄灯闪亮了,我松开手刹车,准备起步。不料,年轻的女警却微笑着打了一个缓行手势,随即,又笑容满面地向斑马线跑去。

⑥原来,一个年轻的孕妇正走在斑马线上,汽车发动的引擎声,让她有些慌乱。女警搀起她的手,轻声说着

什么,年轻孕妇立刻笑了起来。两个人神态自若地从等候的汽车前面走过,像贵宾检阅仪仗队,又像至亲至爱的两姐妹在私家花园里悠闲散步。仿佛一道(灿烂 绚丽)的彩虹划过,我和朋友都被女警(灿烂 绚丽)的笑容怔住了。我们突然发现,笼罩在连绵阴雨中的城市,(果然 居然)也如此美丽。

⑦朋友说,一个灿烂的微笑,就是一朵美丽的花。每一次绽放,都是一次感动,温暖了别人,也温暖着自己。这么说,笑容绽放的绵阳,不就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吗?行走在这座城市,我常常想起冰心写的那段话:“爱在左,情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 事实上,有很多绵阳人都爱读这段话。读这段话的时候,大家都在想,冰心老人描写的,是不是我们自己啊?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2分)阅读时,遇到“踌”字不认识,可用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再查 。“踌躇”一词在字典里有这样两种解释:①犹豫不决;②得意的样子。联系语境,“踌躇”在本文中应选第 种解释。

2、给短文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补上所缺的标点符号。(2分) 3、划去短文第⑥自然段中不合适的词语。(3分) 4、回答问题。(9分)

(1)初读短文时,我知道本文所讲的事发生的时间是 季,地点在绵阳的 。(2分)

(2)再读短文时,我知道短文围绕“绵阳,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这句话写了两件事例:一是

二是 。而第 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分)

(3)精读短文时,我发现文章多处写到了“笑”,每一处“笑”都能体现当时人们的心理活动,比如第③自然段中“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愣了好一会儿,又“扑哧”一声笑了”,这时大家内心想的可能是 ; 再如第⑥自然段中“女警搀起她的手,轻声说着什么,年轻孕妇立刻笑了起来”,这时年轻孕妇内心的感受是 。而无论文中哪一处的“笑”,都有一个共同点,用文中的话说,那就是“ 。”(3分)

(4)再细细回味短文,我品味出文章末尾的一句话表达了“我们” 的思想感情。(1分) 三、作文。(30分+3分)

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写一写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一种生

六年级语文课堂练习2012.5(参考答案)

一、书写 (酌情给分) 二、积累与运用

1.屹立、峻峭、青翠、飘逸、缭绕

2、胸有成竹/成竹在胸 心平气和/七上八下 慈眉善目/眉清目秀 游刃有余 全神贯注 心中有数/宠辱不惊(提示答案不唯一,符合句意即可)

3.(1)西出阳关无故人 (2)莫愁前路无知己 (3)白首方悔读书迟 (4)潭面无风镜未磨(5)潋滟晴方好 空蒙雨亦奇 (6)绝知此事要躬行

①元二、董大(董庭兰)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③洞庭湖、西湖④书本知识的学习要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4.⑴略

⑵一个人只有学会了与别人合作,才能获得找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⑶他身上被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淋得湿漉漉的。 5、标点:“林茂草丰。”中的“。”改成“,”。

错别字:“象水塘边走去”中的“象”改成“向”。“讯即”中的“讯”改成“迅”。

语病:“涌现”改成“出现”。“宽阔”改成“广阔”。“ 是麋鹿放养的理想野生场所”改成“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6、略7、读万卷书 美妙绝伦 三请诸葛亮 三近大观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黄雀在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火眼金睛 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伯诺德夫人 斯帕拉捷 8、9、、略10、24135 11、略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三、阅读理解 A

1、1分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 2、4分(每空1分)含羞待放时 盛开时 凋谢了 喜爱

3、2分 (每空1分)总分总结构 比喻、拟人 (其它如先概括后具体、抓住事物的特点写 列举数字等均可) B、

1、2分 (每空0.5分) 部首 足 7画 ① 2、2分 (每空0.5分) , ,“ , 。” 3、3分 (每空1分) 划去灿烂 划去绚丽 划去果然 4、9分 (每空1分)

(1)春 大街上(或马路上或百盛商场门口和富乐路口)

(2)路人和司机热心帮助抱孩子的妇女 女警搀扶孕妇过马路(意对即可) ④ (3)原来不仅仅是我愿意帮助别人,我们身边的人都乐于助人。 十分感谢女警察 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或冰心说的话也可 (4)喜悦 自豪(意对即可) 四、习作表达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5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很明显,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板块,即形象分析、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内容赏析和思想情感,能力等级为D级。诗歌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鉴赏形象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时达到的艺术效果。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衬托、反语等修辞技巧,以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比兴等表现手法。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在高考设题时,这五个板块所占的比例并不均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呈现出轻重、多寡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从近三年的考题中窥见一斑: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五大考查内容中,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考查频率独领,高唱主旋律,并且始终保持平稳的态势;语言特色、形象分析和内容赏析处于次高位置。据此可以预测,未来高考在诗歌鉴赏的考查上,考查内容仍将遵循这一规律,不会有大的变动,这就给我们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把握这一规律,做到有的放矢,就一定能轻松决胜高考。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诗歌鉴赏所选诗词的难度都不太大,考生大多都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内容,为答题扫清障碍。但据抽样分析,诗歌鉴赏一直是“重灾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答题不准确,不规范,随意性强,考生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要做到既能读懂诗,又能答对题,就必须掌握答题技巧,规范作答,提高得分率。

第一,着眼整体理解,全面把握。诗歌鉴赏的根本在于理解,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歌的含义,答题时才能一语中的。脱离对诗歌情感主旨的整体把握,脱离对诗歌含义的准确理解,堆砌再多的名词术语都只能是徒劳。全面把握诗歌内容要兼顾标题、作者、注释、诗句,做到“四管齐下”。

第二,明确题干要求,分辨清楚题目类型,确保所答即所问,不偏不倚,命中“十环”。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赏析语言、表达技巧,抑或是回答作者的观点态度。只有这样,答题时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第三,熟悉并运用鉴赏术语。诗歌鉴赏要求使用规范的、专业的名词术语,将鉴赏水平从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层面,从而提高得分率。专业术语主要包括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洁洗练、明快浅显、辞藻华丽、沉郁顿挫等)、思想情感(如忧国伤时、怀古伤今、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思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以乐写哀、烘托渲染、欲扬先抑、正侧结合、巧用典故、对比衬托等)三个方面。

第四,运用规范的表达程式。解答诗歌鉴赏题不仅要知道答什么,还要知道怎么答,也就是要用规范的模式把答案呈现出来。①鉴赏思想内容、思想情感类试题的表达程式一般为:这首诗(或××联)描写了××(景、人、事、物),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思想、志趣)。②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的表达程式一般为:这首诗采用了××技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思想情感,起到了××作用。③鉴赏语言特点类试题的表达程式一般为: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诗中的××句子(词语)体现出这种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五,精心组织答案。答题时要注意采分点,要结合诗句进行具体赏析,切忌脱离文本的泛泛而谈,说空话、套话。有时还要根据分值给答案标上序号,以凸显条理性。

不管命题形式怎样变化,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不会改变,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总是有章可循的。只有明确试题类型,熟悉答题技巧,规范操作程序,才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稳操胜券。

【典型例题解析】

1.(2015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解析】本题属于对诗歌内容的考查。要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必须从全诗的内容入手去寻找答案。这首诗按照总分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联为总起,点明“开颜”,定下情感基调,为全诗之“眼”,是第一层;后三联为分说,是第二层,对“开颜”进行解说,从三个方面写出“开颜”的原因,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解答此题还要读懂诗意,弄清楚颔联、颈联以及尾联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解析】此题要求赏析“写景艺术”,显然应归类为对艺术手法的考查。解答这类试题的步骤是:首先找准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哪里运用了这些手法以及运用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或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另外,要尽量多地将手法答全,减少遗漏,并按要点标明序号,凸显得分点和条理性。

【参考答案】①选取景物,铺陈描摹。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极力描摹环境之美。②移步换景,富有层次。作者写景由远及近、由外而内,错落有致。③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用“通月朗”“待春还”,表达赞美之情。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诗,先铺展笔墨大肆描摹景物,为抒情铺垫蓄势,诗末触景生情,点明题旨。诗的前三联极写窦员外新居环境的优美,在充分铺垫之后,尾联直抒胸臆:见到眼前如此美景,作者流连忘返,虽平日文书甚多忙得不可开交,也偷得半日清闲,想要长留此间了,羡慕、留恋之情溢于言表。

【参考答案】尾联写诗人见此美景,流连忘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以及志趣相同之感。

2.(2015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月 圆①

杜 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解析】本题所选的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写景自然离不开景象或物象。因此,对这类诗歌,命题人常常从景象(画面)入手设置考题,这类试题属于形象鉴赏类。诗歌形象包括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诗人自我形象以及诗歌描写的景象或物象。纵观近几年的形象鉴赏类试题,考点聚焦在景象与物象上,有时也涉及人物形象。解答此题,应注意逐句分析,把握前三联每一句中景物的特点和地点的转换。第一句描写的是孤月当空的景象;第二句地点转换,写寒江之上的景象;第三句写江面浮光跃金的景象;第四句写到了席子,是室内景象;第五句写空山的静寂;第六句写星空的寥廓景象。先明确诗歌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再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提炼概括。

【参考答案】①孤月当空,月光照射上秋夜的江面上,又反射到屋门上。②月夜里,江面上波光粼粼,楼阁内月光照在席面上,席子光彩美丽。③明月照耀着幽深少人的山林,月光皎洁,疏星寥落。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解析】试题要求“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属于典型的表达技巧类试题。“虚实结合”限定了鉴赏角度,命题指向非常明显。由诗歌尾联第一句中的“故园”二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想象家乡的松树和桂花的情态,这明显是虚写;而第二句月夜万里清辉的景象实中有虚,一个“共”字,表明写的是两地清辉,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清辉是虚写。这样的虚实结合,很好地把诗人寄居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参考答案】作者由眼前的月景联想到故园松树正茂、桂花正香,这是虚写故园之景,后一句由虚转实,描绘出月光照耀千里的阔大境界。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而思念故乡,渴望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的情感,并希望都能共浴美好月光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对自己客居在外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3.(2015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①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F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虚:废墟。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

【解析】这道题目巧妙地将课内知识(诗句选自高中教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入其中,注重回归教材,关联课本知识,兼顾文学常识的考查,不失为一道好题。

【参考答案】春江花月夜

(2)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题。把风格、内容或情感等相近的两首(段)诗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赏析,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考题大多从两个角度考查,一是比较两首诗(词)语言(特别是用词)的异同,一是比较情感的异同。答题时一般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简析。如果题干要求赏析二者的差异,则只需回答不同点就可以了。解答此题,可以从分析句子的内容入手,按照使用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感的模式来组织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两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敝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人生代代无穷已”是说人类的代代相续,“江月年年望相似”是说江月之永恒不变,两句通过人类与江月的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抒发了豁达乐观的豪迈情怀。

【参考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两句,以都邑变成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常见题型撷英】

1.(2015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2.(2015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郑宋代爱国词人。

(1)请分别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作简要赏析。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2014年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的“过”“随”二字作简要赏析。

4.(2014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O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5.(2014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6.(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7.(2013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韩琦,时为丞相。②金: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8.(2013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

9.(2013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新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读《文选》诗九首(选一)①

[清]舒 位②

云浮鸟倦早怀田,乡里儿来巧作缘。

仕宦中朝如酒醉,英雄末路以诗传。

五株柳树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晋前。

只有东坡闲不过,加餐遍和义熙年。

【注】①《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这首诗是诗人阅读其中编选的陶渊明的诗后,有感而作。②舒位,清代诗人,一生坎坷,曾九次参加会试,皆不中,遂绝意进取,游食四方,以馆幕为生。

(1)根据诗歌内容,诗人写了陶渊明的哪些方面?有何用意?

(2)“五株柳树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晋前”一联刻画了陶渊明怎样的形象?

(3)后人评价舒位的诗风格博丽奇崛,尤善典故,句法奇迥,情浓意丰,请从用典、修辞、意象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拟 古(其三)

陶渊明

仲春遘①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②,君情定何如?

【注】①遘(gòu):遇。②本句化用《诗经・柏舟》中“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一句,其意为“我的心不是石头,不能随便移动”。

(1)简要分析“草木纵横舒”一句中“舒”字的妙处。

(2)结合全诗,分析诗的后面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赋得残月似新月

[明]袁宗道

一钩曾挂暮霞里,半i还悬晓雾中。

醉起忽迷钟早晚,山行误认峰西东。

从他乌历干支换,且喜蛾眉首尾同。

安得人生也似月,苍颜浩首又如童。

【注】浩:通“皓”。

(1)首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尾联的“安得”“如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侧犯・咏芍药

姜 夔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1)词的下阕分别描写了芍药和词人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2)题。

杨柳枝

万 树

不合临池起画楼,断烟疏雨叶飕飕。

谁能数得垂杨柳?一叶垂杨一点愁。

(1)结合本词,简要赏析“一叶垂杨一点愁”。

(2)首句的“不合”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巫山高

王 融

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曲。

烟霞乍舒卷,蘅芳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瞩。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注】阳台:神话中巫山神女出没的地方。

(1)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

明月逐人来

李持正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①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②,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注】①禁街:京城街道。②鳌山:元宵灯景的一种,把成千上万的彩灯堆叠成一座像传说中的巨鳌那样的大山。

(1)请简要分析本词一、二句中“明淡”“深浅”的妙处。

(2)“皓月随人近远”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3)词的下片通过描写君王游赏来表现元宵佳节的热闹,请结合本词简要说明君王游赏的过程。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南园家宴

张 谓

南园春色正相宜,大妇同行随。

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觅路鸟先知。

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

山简醉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1)诗歌主要描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

(2)“花间觅路鸟先知”中的“鸟先知”体现了南园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鹦鹉曲・农夫渴雨

冯子振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1)请简要解说这首曲子在结构上的特点。

(2)“看一片闲云起处”中的“闲”和唐代诗人来鹄绝句《云》“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中的“闲”意思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

(3)这首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10.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谒金门・示知命弟①

黄庭坚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②。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③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④。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本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贬所黔州。知命是其弟,自芜湖登舟至黔州看望黄庭坚。②吴头楚尾:即豫章,今江西,春秋时为吴国之西界,楚国之东界。③《虞美人》作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贬所宜州。④典出《太平御览》,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请简要赏析《谒金门・示知命弟》首句中的“又”字的表达效果。

(2)两首词作中的词人形象有何不同?试作分析。

1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题。

寄江南故人注

家铉翁

曾向钱塘住,闻鹃忆蜀乡。

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塘?

楼 上

葛起耕

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春宵。

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

【注】此诗作于宋亡之后,时诗人奉命使元,被拘留在燕京。

(1)请简要分析《寄江南故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试比较这两首诗,赏析其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有何异同。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绥州作①

韦 庄

雕阴②无树水难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③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注】①本诗是韦庄年轻时外出求学而羁留绥州时所作。绥州城亦称扶苏城,因最高处即秦始皇长子扶苏墓。②雕阴:绥州城南门正面之山即雕阴山。③单于:曲调名。

(1)颈联中的“笑”“秋”二字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加以赏析。

(2)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常见题型撷英】

1.(1)①开头两句通过“高卧”“仰看”等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②“插”是“插入”的意思。用一“插”字描写江边山峰陡峭、挺拔的气势,把静态的山峰写得具有动态美,形象生动。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水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2.(1)①“湿”是“打湿”“沾湿”之意,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沉重的心情。②“迷”是“迷失”之意,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颓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浓的爱国情感。

3.(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2)“过”是“经过”“过后”的意思,“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出来。“随”是“跟随”的意思,一个“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探幽的遐思。

4.(1)此句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2)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示例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O香、春在无人赴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示例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5.(1)示例一: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字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因为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示例二:①第一、二句紧扣诗歌题目,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就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有路”,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2)示例一:“背”是背着的意思,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大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漂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6.(1)①艳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2)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长醉不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7.(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8.(1)上片刻画了一个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的词人形象。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此句的意思为: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9.(1)示例一: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烟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用一个“流”字描写烟之动态,形象生动。

示例二:三、四两句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烟洁白的色彩美,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的姿态。

(2)示例一: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一个“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的“无家客”“独”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示例二: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美景吸引,起身欣赏,但举头望天,将一切美景收入眼中后却因想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不免产生思乡怀亲之愁,所以“不眠”。

【新题演练】

1.(1)诗人写了陶渊明的生平事迹、诗文作品、思想性格和人品志趣等。这样写,既高度评价陶渊明的诗歌和理想,深挚同情其壮志未酬终老田园的遭际,也有自伤之怀。

(2)这一联通过展示陶渊明心中和笔下的理想社会图景以及精神生活境界,刻画出一个追求理想境界、向往美好生活、精神生活丰富的诗人形象。

(3)①用典:“云浮鸟倦”出自《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乡里儿来”暗含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②比喻:以酒醉比喻陶渊明在朝做官时的独特作风,不仅写出陶渊明嗜酒,而且表现其以醉眼睥睨官场龌龊、借醉心以暂时忘却人间炎凉的“大隐”态度,既勾勒出陶渊明潇洒飘逸、风流自赏的形象,又曲折传达出其狂放、傲世的性情、心态。③意象:诗人精挑“云浮”“鸟倦”“桃花”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巧妙组合,含蓄地展现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和理想境界,可谓简略高妙,不见斧凿痕迹而获深邃意。

2.(1)“舒”意为“舒展”。一个“舒”字,形象地写出春回大地、草木舒展身姿、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流露出诗人难以抑制的欣喜之情。

(2)诗的后面六句着重写了燕子,表达了诗人对燕子的亲切喜爱之情。诗歌通过与燕子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决心隐居不出来做官的坚贞不渝的高洁品质。

3.(1)①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钩”“i”比喻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的月亮。②采用互文的形式将新月与残月进行对照,用富于动态的词语精确地刻画了两者的相似之处。

(2)“安得”的意思是“哪里能够得到”,“如童”的意思是“像童年一样”,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及对人生的美好愿望,即希望人生如月一样美好。

4.(1)①词的下阕描写了正在盛开的芍药花,花朵金红,绿叶细密,人们在花丛中尽情地唱歌跳舞,刻画了芍药的美丽形象。②“鬓成丝”“自修花谱”等描写了词人年事已高,自觉迟暮而孤寂的形象。

(2)词人通过对芍药花的盛开和人们的热闹场景的描写,使之与自己的孤独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和悲凉之情。

5.(1)该句化抽象为具体,描写垂杨和忧愁这两方面的内容,将抽象的“愁”化作具体可感的“垂杨柳”,极写忧愁之多,形象生动。

(2)表达了词中人物的苦闷和忧愁之情。“不合”在这里是“不当、不应该”的意思,表达了词中人物对自然景色的无理责备:因为池塘的美景与杨柳的美丽一起进入到词中人物的眼底,本来内心就充满愁思的词中人物更加忧愁,怎么能够受得了!

6.(1)三、四两句具体想象阳台的美好景象:美丽的彩霞乍舒乍卷,或隐或现;蘅芷的芳馨时断时续,隐约可闻。那卷舒变幻的云霞,像是神女的彩裳在飘动,那时断时续的蘅芷芳香,像是神女散发的幽香。这种貌似绘景,实为暗示象征的写法,使两句所显示的境界变得空灵缥缈,暗寓向往、期待之意。

(2)诗通过想象与对眼前景的幻觉式感受,写出诗人那种歆慕、期待而又怅惘的心理,也烘托出神女缥缈的身姿倩影。

7.(1)①“明淡”描绘的是元宵佳节夜空的景象。此时圆月明亮,星河(银河)与之对比就显得明而淡。②“深浅”描绘的是早春的景色。此时,春天已到,但余寒犹存。这两句写出了元宵节时的自然季候特征。

(2)这一句使用了比拟的手法。诗人赋予“皓月”以主观感情,把皓月当成多情的伴侣,比拟极为新巧。

(3)①坐在御楼上观灯。下片前两句表现君王观灯的场景。②观灯的喜悦。“珠帘不卷”表明君王与民同乐以及对灯展的喜爱之情。③起辇回宫。君王回宫之时乐声悠扬,臣僚跟随。

8.(1)①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樱桃开始挂果,杨柳枝条低垂,一派烂漫春色。②幸福、和睦的家庭。一家人欢聚一堂,在南园举行家宴,其乐融融。

(2)①园中鸟多。鸟具有灵性,常来花间嬉戏,十分熟悉曲径。②南园花丛茂密,花径隐蔽。用“鸟先知”反衬人后知,表现花径的隐秘。

9.(1)这首曲子以对立的两方――农夫急切盼雨与天公不遂人意结构全篇,展现了农夫的急切愿望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

(2)一致。两个“闲”字都是“悠闲”的意思,都描写了无视农夫的焦虑不肯下雨的云彩,表现了农夫对这种悠闲的云彩的恼怒之情。

(3)①以口语入曲。比如“恼杀”“渴煞”“恨”等词语,都是口头语言,简明通俗。②用词质朴。曲子表现了农夫盼雨的急切心情,字字句句都由农夫眼中看到、口中说出,无雕琢痕迹。③语句工整。曲子的最后两句,对仗工整,句式整齐。

10.(1)“又”字表示重复和继续,过了一座山,又是一道水,山水不断,路程迢迢。“又”字写出了弟弟知命万里远来,行路艰难,表达了词人对弟弟前来看望自己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2)《谒金门・示知命弟》中的词人是一个重天伦情谊的贬官形象。自己身在贬所,弟弟前来看望,连夜挑灯话家常,恍如梦中,欣喜不已;又是以“成蹊桃李”称赞弟弟,又是引弟弟“入堂松桂”。兄弟之情,质朴浑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中的词人是一个难忘少年童心的贬官形象。身在天涯,见梅犹喜,夜间闻香,早起观赏,浮想联翩。全词在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的对比中,刻画了一个喜爱梅花、人已老而少年心犹在的贬官形象。

11.(1)①思乡念亲之情。诗人把“蜀乡”和“钱塘”对举,表达了思乡之情。②故国之思。“曾向钱塘住”,其实是说曾在钱塘为官,表达了作为南宋遗民的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③国破家亡的痛苦。写这首诗时,南宋已经灭亡,诗人南归无望,平淡的诗句里饱含着诗人极度的亡国之痛。

(2)①相同点:两首诗都是触景生情,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家诗说“闻鹃忆蜀乡”,葛诗说“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春宵”。②不同点:家诗以哀景衬哀情,杜鹃的哀鸣触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故国难归的伤感;葛诗以乐景衬哀情,“箫声”“春宵”形成的恬静优美的景致有力地反衬出诗人深深的伤痛情怀。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6

一、在阅读中应该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的人性美

所谓人性美,就是一种求真向善的美,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在阅读《战争与和平》时,我们会为彼埃尔追求人性完美过程中的曲折痛苦的经历深深感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完美自我的愿望。《勇气》中的法国妇女,能两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美国士兵,完全是出于人的善良的本性。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文学作品中,学生都可以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人物,他们和我们身边的人物一样平凡,他们也和我们身边的人一样在追求和展示着人性的美好一面。在阅读中,和书中人物一同去思索、去经历,无疑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求真向善的人格。

二、在阅读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生活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特征”。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认知、欣赏和美感作用。在阅读中,学生能阅历上下五千年,驰骋纵横八万里,能聆听孔子的教诲,也能和亚里士多德对话;体验了伟人的生活乐趣,再来感受穷人度日的艰辛;从爱因斯坦的成就中可以吸取成功的经验,从一些人的碌碌无为的人生中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阅读是思考社会、思考人生的。”阅读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一种生活。各种作品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社会生活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人在争名夺利,有人在默默奉献;有人偷奸耍滑,有人大智若愚,各种人物,都展现在我们眼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历着历史的兴亡盛衰,经历着欺人被欺、助人被助,与忠奸善恶各种人打着交道,人生阅历也就大大丰富了。只有丰富的经历,才能有成熟的思考,才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不为种种假象所迷惑,坚定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在阅读中应该引导学生饱览作品的自然美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自然之子,自然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可以看出饱览自然风光和读书对人生修养是同样重要的。屈原被放逐江南,洞庭湖畔,汩罗江边的芳草修竹成了他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湘君山鬼或许就是云梦泽的精灵。李白一生都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作品充满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灵气,成为一代“诗仙”。大自然不但给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而且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亲近自然,必然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亲近自然、与自然充分交流的产物,不仅真实地再现了自然美景,而且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特殊感受,是人们了解大自然的重要资料。

在文学作品中,教师带领学生尽览荷塘的幽美月色,聆听小石潭的流水潺潺;出了长江三峡,径奔碣石沧海,追踪徐霞客的脚步,随科考船探险南极,足迹将踏遍世界的每个角落。阅读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将自己完全融于自然之中,汲取大自然的灵气,不但能增加情趣、擦亮自己发现美的眼睛,同时,还会增强探索自然的勇气和信心。

四、在阅读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作品的语言美

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语言运用的典范,从作品中获得语言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之一。文学作品中一切的美,都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学习语言有一个领悟、再现和积累的过程。朱自清笔下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雨,绵密、晶亮,令人产生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心旷神怡。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或熟练老到,或清新自然,或凝练优美,或音韵流畅,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教师和学生一起再现其丰富的内涵,必能在学生心里引起强烈的共鸣,此时积累语言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了。在阅读教学中,务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读、背诵、仿写、造句等,让学生领会、欣赏、积累好的语言,还要激发学生运用这些语言创造美的冲动。

五、在阅读中应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人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