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马路边范例6篇

我在马路边

我在马路边范文1

从托儿所出来后,丢丢一路蹦蹦跳跳,唧唧喳喳,像只快乐的小鸟。

突然,丢丢惊喜地大喊:“妈妈,我发财了!你看……”丢丢小小的手心里擎着一枚一角的硬币,乐得直蹦高。

我几乎出于本能地取笑她说:“傻丢丢,一角钱能干什么?一个棒棒糖还要五角呢,这可不是妈妈小时候了,现在一角钱什么也买不到。”

丢丢被我一说,失望地扬起小手,把那枚硬币远远地扔了出去。硬币转着圈往前滚去,恰好卡在下水道的铁盖上,在阳光下闪着银色的光。丢丢抬起小脚就要往下踩。看着丢丢抬起的小脚,刹那间我心里想起了什么,连忙喝住丢丢。

一角钱也是钱,不能浪费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亚洲首富李嘉诚有一次不慎丢落一枚一元硬币,一名印度籍值班替他拾起后,李嘉诚竟给他100元作为酬谢。李嘉诚说:“若我不捡起这一元,让它滚到下水道里,这一元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酬谢,值班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不可以浪费。”

瞧人家说的话,再看我说的那些!我一阵懊恼。我赶紧蹲下身,轻轻地把硬币从缝隙里抠出,放在手心。“妈妈,你不是说,它什么也买不到吗?干吗还要捡它?”丢丢不解地问。“一个硬币什么也买不到,那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呢?”我启发她说。丢丢的眼睛马上亮了,说:“对,五个就能买棒棒糖了。”说完还拿过硬币,用衣角擦擦上面的灰尘,小心地放进自己的兜兜:“妈妈,以后咱们走路要慢一点。说不定能捡到好多硬币,能买好多棒棒糖呢!”

我的心不禁咯噔了一下。

捡到的东西,要还给失主

我这话说得又有问题了吗?他怎么被我引导成了小财迷? “丢丢,如果前面有一个包,里面有好多好多硬币,你怎么办?”我问。

“很重吗?没关系,我打电话让爸爸开车来帮我拿。”

可那是别人的钱啊!我在心里尖叫,脸上却依然保持笑容,不行,不正确地对待这一角钱,将会严重影响我家丢丢的人生观。“丢丢,老师说过捡到东西要怎样做?”“要交给老师,或者交给失主。”

丢丢迟疑了一下,停住脚,摸出那枚硬币。“妈妈是在说它吗?那我要交给老师还是失主?”没等我反应过来,丢丢自己做了判断:“这不是在学校,要交给失主!”我长出一口气:我家丢丢,终于“迷途知返”了。

可是失主在哪儿呀?恰好走过来一个阿姨,丢丢问:“阿姨:这是你的钱吗?”阿姨说不是。丢丢又接连问了几个人,回答都一样。

丢丢突然说:“妈妈,我知道了,‘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他一边哼着歌一边向马路中间正在指挥交通的警察跑去。看一眼车水马龙的路口,我一把拽住了丢丢,说警察叔叔太忙,可以想想其他的办法。

换个方式,发挥一角钱的价值

短短半小时,这已经是我第三次为了这枚硬币而懊恼了。到底怎么办呢?一回头,身后是中国人民银行,我心中一亮,领着丢丢进了银行。

柜台上是一个透明的大盒子里,里面有很多硬币,外面是一双红色的手圈成一颗红色的心,写着: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助学。我对丢丢说:“里面的这些小硬币是要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买学习用具的,我们找不到失主。”

丢丢说出了当天最精辟的一句话:“妈妈,这样咱们就帮它找到它的朋友了。”看我家丢丢多会说话,比她妈妈强多了。

我在马路边范文2

在某重点中学的校门前,曾发生过这样一起车祸:中午放学时,一群男生相互追逐着出了校门,到了马路上仍未停止。其中一个高个子男生扭过头来边倒着小跑边说:“拜拜啦!”就在这时,他撞倒了一位骑自行车的年轻女性,紧接着,一声刺耳的刹车声,一辆大卡车停下来了。所有的人都惊呆了,那位年轻的女士和自行车一起倒在了大卡车的车轮下,车轮从她的头部及胸部碾过,脑浆流了满地。这位年轻女士是位4个月孩子的母亲,一个十分美满的家庭在几秒钟内就遭到了灭顶之灾。而那位个子高高的男生一直是位品学兼优的初三学生。发生车祸之后,他失语两三天,再说话时只会说:“我杀人了,杀人了!”夜间梦中也只是喊着:“杀人了,杀人了!”

孩子交通安全意识的淡漠,和我们成人对他们的教育有关,也和我们平日的行为有关。一次车祸,让我感触很深:一位母亲拉着儿子过马路时没走“斑马线”,3岁的儿子失去了一条腿。其实,发生车祸的地点距“斑马线”还不足300米远,为了少走这几步路,孩子付出了一条腿的代价!

站在十字路口,观察一下过马路的情况:年轻父母抱着小的孩子,拉着大点的孩子跑,并没有想到短暂的等待换来的是全家的从容。

小学生、中学生们,有时仨一群,俩一伙边走边打闹,你推我搡,你追我跑,完全不在意往来车辆。甚至还有些腿脚都有些不利落的老年人,也不去走斑马线,不愿等绿灯亮。这些看起来很“勇敢”的人们,恐怕没有不知道汽车是能轧死人的。

但小孩子,他们是不懂汽车能把人撞死、轧死的。因此,做父母的首先要遵守交通规则。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自幼形成一种不闯红灯的行为习惯。除此之外,还应经常给孩子讲讲交通规则和“马路安全”知识,如识别十字路口的信号灯,让他们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并告诉孩子,闯红灯会带来生命危险。每次带小孩子过马路时,都应告诉孩子: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也就是“斑马线”。要先看左边,再看右边,指示行人的绿灯亮了才能过马路。

孩子们在马路上还易犯的一个毛病是,看见马路对面有熟人(尤其看见母亲)就会忘了安全,不顾一切地跑过去。父母亲们可以带孩子去实地“演练” 一下。比如下班时间,父亲带上孩子去接母亲,看见母亲在马路对面,父亲就可以对孩子说:“这里不能过马路,咱们到那边去接妈妈。”而到了“斑马线”处,再对孩子说:“这里有‘斑马线’,待指示行人的绿灯亮了,咱们就可以从这里过马路去接妈妈了。”

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应让他们养成不在街上吃零食的习惯。且不说路边小商贩所售的零食本身的卫生,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街上边走边吃零食,必然要分散注意力,容易发生车祸。要求孩子做的事,成人当然也要以身作则。

我在马路边范文3

凌晨四点多,浓黑的天空透出淡淡的光,这是一个燠热的暑日开始前短暂的清凉时刻。三峡地区一个偏僻小村废弃的校舍里,席地而卧的赶马人已经起身,宁静的山村一角霎时喧闹起来,骡马的呼吸声、杂沓的蹄声、赶马人的吆喝声、拍打毡垫的声音、搬运马驮子和驮篓的声音……混杂在温热的空气中。

骡马们被主人从马棚里牵到房前院子里,趁着主人去搬马驮子的工夫,一个个滚倒在地,在沙地上撒着欢打起滚来,直到听到主人用呵斥淘气孩子似的语气,一声声催促道“杂种,快起来”,才翻身站起来,格外驯服地让主人铺上毡垫,安上马驮子,再捆好驮篓。

二十几匹骡马跟着主人、在黎明前的暗影里来到村口公路边,背上一篓篓的砂石料,顺着赶马人自己修筑的山间小道,将砂石料运到山上正在修建的电网铁塔基座那儿。半透明的天空中,金星还在闪耀,狭窄的山道边,虫儿的合唱被沉重的马蹄声打断,浓重的露水打湿了赶马人的衣衫。又一天紧张的劳作开始了。

这是驻扎在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白洋坪村的一队马帮,在为三峡输变电工程运送修建铁塔基座所需的砂石料。因为盛夏的山间暑热难耐,马儿也受不了,马帮每天四点就开始工作,到上午十点休息,下午避过午后的骄阳,再从五点做到晚上七八点,然后才歇息吃晚饭。

从三峡到上海,这是个漫长的战线,凡是现代交通运输工具难以到达的地方,传统的马帮运输的方式就派上了用场。在这条漫长的线路上,有数千匹骡马在为修建铁塔基座运送所需的砂石料。

消逝的马帮因输变电工程重生

传统意义上带着帐篷、锣锅和枪支,响着铜铃,唱着赶马调,浪迹天涯的马帮也早已退出了西部交通的历史舞台。

马帮作为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马帮,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马帮在大西南的历史上和现实中,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在云、贵、川、藏的险山恶水之间,无数的马帮驮着茶叶和各种山货,在茶马道上默默穿行。专门从事大宗货物长途运输的马帮,骡马多者数百匹,有的甚至多达数千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与外界的连通路线都被封锁后,经由再转道至印度的茶马古道就成为大西南后方仅存的国际陆路通道、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西部大开发带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滇藏、川藏公路早已取代了过去蜿蜒在大山、河谷问的茶马古道,西部偏远山区的众多村庄也都通了路,汽车、拖拉机往来不绝,即使最僻远的小村,摩托车也能将它与外界联通,马已不再是当地人们最重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传统意义上带着帐篷、锣锅和枪支、响着铜铃,唱着赶马调,浪迹天涯的马帮也早已退出了西部交通的历史舞台,成为了一个只属于过去时代的西部传奇。

2008年,他们为德昌挣回了2500多万元钱,马帮的收入已占到德昌县财政收入的70%到80%。

今天,即使我们来到西部,也很少能看到那里的马帮和赶马人了,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遇,在湖北,我们有幸目睹并采访了一群当代的马帮人。

龚平富,今年38岁,是我们在三峡地区发现的一群马帮人中的一个。第一次看见他,是在宜(昌)保(康)线上

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高家堰村的公路边。他正和几个伙伴,把堆在路边的一袋袋水泥抬上马背上的驮篓,20几匹高大健壮的马相继驮上水泥后,被赶马人牵着,从公路边,下到通向田野间的乡村土路。

这是条迂回美丽的乡间道路,水色浅碧的东风渠

宜昌市百万人口的供水线,清波溶溶曳曳,一路婉转相随,两边平畴、浅岗上,稻田离离,松黑竹青,七八个人,二十多匹马儿,在山水间首尾相衔,渐行渐远,构成一幅动人而奇异的图画。要知道这里不是汉藏地区的茶马道,时间也不是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这队马帮犹如从天而降,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在做什么?我们心中充满了好奇。

赶马人龚平富揪了把路边的青草,擦擦满手的水泥灰,在马队回来运下批次的水泥前的间隙里,告诉我们,他们这对马帮有骡马25匹,12个赶马人,到这里为三峡输变电工程运送修建铁塔基座所需的砂石料。整个这一带有上十个铁塔,搬运电线塔基砂石料和塔材的赶马人总共有三四十个,骡马百多匹,分成几队,散布在三峡输变电工程宜昌沿线。他们都来自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

“我们县里家家有马,每年春节过后,只要你有时间,随时骑着摩托车从德昌县城往茨达方向走,都能看见一匹匹骡马被赶马人从各家各户家里牵到公路上来,准备装上大‘康明斯’后,运往全国各地去驮运货物。”

见多识广的龚平富还告诉我们,马帮中每个赶马人拥有骡马两到四匹,极少数赶马人没有骡马,只是被雇佣来赶马。马帮由他们称之为“老板”的人统管,“老板”也是德昌老乡,多由赶马多年的“马锅头”升任,他负责给马帮在全国各地联系工程任务,协调电线塔基承包方与马帮的关系,并垫付每个赶马人运马的费用,再从给赶马人发放工资时扣除。“老板”联系到工程后,就会组织马帮到工程地点,大卡车‘康明斯’一辆可运25匹骡马,因此,一车马通常就是一队马帮骡马的数量。每队马帮又有自己的马锅头,负责管理本队马帮日常生活及工作。现在整个德昌县,有四五千匹骡马,一千多赶马人,多在德昌县的茨达乡、宽裕乡,他们分属一百多个马锅头带领,长年在省外跑运输,光在陕西、青海等省,德昌马帮一年就驮运过千万吨物资。2008年,他们为德昌挣回了2500多万元钱,马帮的收入已占到德昌县财政收八的70%到80%。

早在汉晋时期,德昌就是“南方丝绸之路”主线一零关道上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驿站。

为什么在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会兴起这样一支马帮?它又是怎样发展壮大的呢?查阅资料我们得知,早在汉晋时期,德昌就是“南方丝绸之路”主线一零关道上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驿站。南方丝绸之路由蜀道进云南,经印度再到波斯,是中国最早的贸易通道之一。解放前,德昌还有马帮,主要是在德昌县和盐源县之间往返,运送盐等货物。解放后,马帮逐渐式微,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迅速发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50公里,国道108线和成昆铁路贯穿全境,90年代更实现乡乡通公路。交通运输一方便,养骡马的人就少了,马帮在德昌县已绝迹多年。

“那时候,我赶骡马也主要是帮附近村寨里的村民,驮运一些粮食和货物。”赶马人廖庆芳说,“当时,赶骡马的很少了,许多村民都不愿意赶骡马、觉得饲养骡马还不如饲养水牛、黄牛实用。”

九十年代中期,位于四川省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的输变电工程,要在大山里修建许多铁塔。那时,由于山里大都没有通公路,建设电站的各种建筑材

料等物资都很难运到工地上去,靠人工背成本太高又太慢,德昌县境内的许多村民本是马帮人的后代,他们灵机一动,人背又不如马驮,于是重拾旧业,买了许多骡马来帮工程队驮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由此,一支专为输变电工程运送建筑材料的马帮队伍形成了。因为赶马收益不错,越来越多的德昌人加入马帮的队伍。

由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马帮运输有市场,加之德昌赶马人能吃苦,守信用,德昌马能驮、赢得了声誉,因此德昌马帮日渐壮大,跟随工程建设走遍了全国,成为今天罕见的一支建设队伍。这支专为山区输变电工程而生的马帮,受到了全国各地的输变电建设企业的青睐,他们的工作、生活充满艰辛与神奇。

赶马人的苦乐年华

工价是死的,不做就没钱,可每天他们人要吃饭,马要喂料,要出房租水电,成本是每天都要发生的。

龚平富十几年的赶马生涯见证了德昌马帮的发展与现状。

“我是97年开始赶马的,现在有六匹骡马。”龚平富说,在此之前,他曾在合肥、郑州等地的火车站做过搬运工,勉强能糊口外,几乎挣不到什么钱,97年过年回家,听乡邻说给二滩输变电赶马“要得”,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也贷款8000多元钱买了两匹骡马,开始了赶马生涯,结果一千就是十二年。2005年年底到2007年2月、在南京给江苏输变电赶骡马,两匹马赚了三万块钱,那是最高兴的一次。“南京人好啊,我们的生活什么的都是当地人送的。”龚平富现在有两个孩子在德昌县城读书,老大上高二,老小上初三,一年生活费、学费等费用总共要两万元,出来赶马挣到了钱,这笔费用就有了着落。

为了能多挣点钱,那年他从南京回家过年。在家乡花16000元又买了两匹马(这时骡马的价钱每匹已涨到了8000元),然后随马帮到汶川赶马,做到2008年5月2号回家。他说:“幸亏当时回了家,躲过了一劫。”10天后,“5・12地震”,那些还没离开汶川的马帮伙伴们有的就再也回不了家了。至今,他在汶川赶马的工钱还只拿到一半。

到了今年,不知怎么的,赶马人都感觉活儿不好揽,工价也低,刨去花销几乎挣不到钱。九十年代到2000年前,赶马的工价能有每吨每公里120元,2000年后逐渐下降到现在的3040多元,最让他后悔的是去年他又花高价买了两匹骡马,

匹价值12600元,两匹骡子就花了25200元骡子是好骡子,每匹能驮430多斤,但因供方市场饱和等等原因,现在马帮的生意已很不好做。他说道“现在赶骡子不好挣钱”,“我们这样辛苦,两匹骡子一个人一个月也就能挣1000多元。”

九十年代时,三四千元就能买到一匹骡子,去年最贵,但今年骡马的价钱已掉下来了,他总价五万多的六匹骡子现在卖掉的话只能卖到近三万元。所以,他也只有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了。

这两天,他正思量着不如回家去算了,他给我们算了笔账,水电建筑队的汽车将砂石料运到公路边,他们每天再赶着马从田间小道将砂石料运到一公里外山上的铁塔施工地。每天上午和下午加起来,他们赶着马在这一公里的路上可以来回走十五六趟,每匹骡马一次能驮300到400斤,一天一匹马能运3吨多砂石料。赶马人的收入按骡马运料的吨数和里程来算,在这里是45元/吨公里。一匹马一天要吃10到20斤玉米,一个人、两匹马一天至少要四五十元的开支,他六匹马就更不止了。

工价低不说,马帮最怕的就是人马都来了,却等不到活儿干。他们到这里已有一个多月了,加起来只做了七八天的活,一个是现在这里雨水太多,下起雨来路泞蹄滑,马儿倒是能背着三四百斤的货物,但很容易出事,更要命的是他们要等水电工程队的人的工作进度,只有他们把山上塔基的坑挖好了,他们才能往上运料,常常是做一天,等两三天。工价是死的,不做就没钱,可每天他们人要吃饭、马要喂料,要出房租水电,成本是每天都要发生的。

这次从四川德昌到宜昌骡马运费一车近9000元,赶马人自己乘坐火车前来,每人路费400多元。骡马的运费、这边的生活费等都是老板垫付的,将来是要从赶马人的工价里扣除。现在眼看赚不到钱了,还要欠下老板的钱,这次来他只带了400多元的路费,买了从四川来湖北的火车票,回家的路费一分也没有。“我昨天已经给家里打了电话,叫老婆把收的水稻打成米卖掉,给我寄点路费过来。”

他今年才19岁,汶川棉池镇草坡乡金波村人,地震中姐姐死了,家里还有个妈妈。

将近半个多小时后,只听铃声叮当,马儿们空着驮篓又回来了,一时间蹄声杂沓,尘土飞扬,老龚他们开始装水泥。这些骡马都是训练过的,既能负重,又很温顺听话,有的马儿驮好了水泥、不要人牵,就自己上了路。这次我也随他们走了一趟。小路随着东方渠绕了个柔美的S形,然后跨过渠上的一座水泥预制板搭成的简易小石桥,爬上两边植被葱郁的一道土坡,忽然折向一条五六米长的陡坡,坡陡泥滑,两边灌木密密地覆在头顶,骡马走到这里,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走过了这一关,上面就是一道长长的平岗,视野豁然开朗,再过一个山凹,对面的山坡上就是目的地了。那里工程队的人正在施工。

在平展的山脊上,赶马人小索边走边告诉我,和以前走过的陡峭曲折的山路和碎石子路比起来,这条路算是他们马帮走过的最好的路之一了。小索是龚平富在汶川赶马时认识的伙伴,一个赤膊的满身水泥灰的羞涩少年。他今年才19岁,汶川棉池镇草坡乡金波村人,地震中姐姐死了,家里还有个妈妈,地震后不久,他就又找到龚平富给他赶马,一直还没回去。他告诉我,老龚待他很好,虽然这两年赶马不太好挣钱,除去六匹马的费用所有收入,老龚一直都和小索平分。

下午6点多,路边的水泥搬完,马帮收工了,赶马人赶着各自的骡马,沿着公路回到他们临时的家。这是栋紧邻路边的100多平米的农户,离他们上砂石料的路边不过300多米。主人老李正在做着大家的晚饭、烟熏火燎的厨房里传来诱人的锅勺碰撞声。

赶马人干的是个力气活儿,虽然货是骡马背,可每天重达几吨的货都由赶马人装上卸下,还要跟着马来来回回地走,每天最少要走十几公里路,非常消耗体力,而工作性质又决定他们常常驻扎在最偏僻的山村、买菜买肉极其不便,山里人家有块生满绿霉的腊肉就已是很好了,所以,吃上一顿有油水的饭菜,就是赶马人最开心的时候。不过,现在赶马人还不能歇息。

房子左边挨着的土崖,有片宽敞的空地。沿着山崖一排用彩条塑料布撑起的马棚,下面铺着稻草,先回来的骡马已然悠闲地在棚中喝着主人打来的井水,吃着草料和玉米了。更多的骡马回来了,赶马人顾不上自己累了一天,先都在忙着卸下马背上的驮篓,将它们整齐地码放在一起,再去空地一角上的井里吊上清凉的井水,给马儿饮水备料。骡马们累了一天,现在终于轻松了,都乐得在空地中间的沙土地上打着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劳作后的愉悦轻松的气氛。赶马人告诉我:“骡马们在沙土地上打滚,不光是撒欢,还是在洗沙土浴呢。

走南闯北的赶马生涯,对赶马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骡子,骡子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也是需要他们悉心照料的“孩子”

“在外面赶骡马的时候,由于每个马脚子都想多挣些钱,所以只要有活路做,都尽量地去做。”一个赶马人说,骡子每天要将这么重的建筑材料运上山去,远的上千米,近的也有几百米,很多时候都要忙到天黑才回来。这样下来,骡马的工作量就比较大,非常辛苦。有时骡马一赶回来,倒在地上就休息,累得连青草都不想吃。

我在马路边范文4

家门前有一条柏油马路,是联系邻镇的主要干路,所以往往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马路一旁的不远处,是一所小学。每到放学的时间段,便会有许多的小学生佩戴着红领巾踏上马路,踏上回家的路。

那是一个平常的午后,一群群小学生三五成群地从校门里鱼贯而出,走到了马路前,在老师的身后,等待着红灯熄灭,路灯闪烁起光芒。西边,欲颓的夕阳把西边的半边天染成一片鲜红,闪耀着柔和的光芒。

马路的一头,顺着一排屋舍眺望,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背着娇小的书包,走出学校,一步一蹦地来到了马路前,他抬头望了望前方还未消逝的红光,不屑地依然迈着自己的步伐走向马路的另一头。远处,一辆淡蓝色车身的出租车长啸着喇叭,向着这个路口疾驰而来,路边的行人不禁一惊。近处,那个男孩依然在马路上鲜红的领巾在午后的清风中飘动。不过,那男孩被咆哮而来的车辆吓呆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等待着“野兽”的撕咬和吞噬,,行人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儿。马路周围仿佛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人们都在祈祷孩子能逃过这一劫。

这时,一个穿着一袭雪白色连衣裙,戴着一副红色外框的眼镜的青年少女一个箭步朝男孩冲了过去,血红色的高跟鞋踏得路面“当当”地响。他冲到孩子身边,一把抓起孩子就往路边跑。路边的行人都屏住了呼吸,凝视着他们,心跳仿佛停止了一般。

少女带着孩子冲到了马路对面,孩子肩上的书包被晃得掉在了马路上,疾驰的出租车与他们擦肩而过,路人们高悬的心一下子又放回了胸膛之中。马路对面,少女一个没站稳,戴在脸上的眼镜飞了出去,砸在马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摔了个粉碎,玻璃渣子洒在马路上。

少女低着头看着早已哭得满脸鼻涕和泪水的男孩,用双手为他抹去脸上泪水,把她抱在自己的怀里,任他的泪水和鼻涕擦在雪白的连衣裙上。孩子的抽泣声渐渐变小,少女看着男孩,笑了笑,说:“以后过马路要小心点,当心车。”那个笑容,我至今没能忘却,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少女随即转身,向着西边那一抹淡淡的红霞走去,雪白的连衣裙在风中飘动,在空中画出一条优美的弧线。而我,一个过往的行人,在目睹这一切后,幡然醒悟:世间的一切黑暗和恐惧皆不可怕,让人可怕的是在黑暗前没有一颗光亮的心。

我在马路边范文5

她,白净的脸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显得特别有神,只要一笑,嘴边就会露出两个小酒窝。你猜她是谁?她就是我的好伙伴李海韵。

记得一天早上我和李海韵一起去上学。来到马路旁边我们看见一位老奶奶站在马路旁东张西望,不知道怎么办。我本来想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可是李海韵比我抢先一步,只见她健步如飞地跑到了老奶奶身边说:“我扶您过马路吧!”还没等老奶奶回答完,她就扶着老奶奶往前走,这是我也赶紧扶着老奶奶的另一边,跟着李海韵一起过马路。到了马路对岸,老奶奶说:“谢谢你们,你们是哪所小学的?”我们赶紧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送完老奶奶过马路,我们就各自回学校去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李海韵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我为有这样一位好伙伴而自豪。(四年级)

我在马路边范文6

关键词:将军饮马;轴对称;线段之和最短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327-02

早在古罗马时代,传说亚历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数学的学者海伦,一天,一位罗马将军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将军每天从山峰A出发,先到河边饮马,然后再去河岸同侧的营地B地开会,应该怎样走才能使路程最短?从此,这个被称为"将军饮马"的问题广泛流传。

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难

如图所示,从A出发向河岸引垂线,垂足为D,在AD的延长线上,

取A关于河岸的对称点A',连结A'B,与河岸线相交于C,则C点就是饮马的地方,将军只要从A出发,沿直线走到C,饮马之后,再由C沿直线走到B,所走的路程就是最短的.如果将军在河边的另外任一点C'饮马,所走的路程就是AC'+C'B,但是,AC'+C'B=A'C'+C'B>A'B=A'C+CB=AC+CB.

可见,在C点外任何一点C'饮马,所走的路程都要远一些。

以将军饮马图形为基本图形,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复杂的图形问题。

1 在三角形里

例、如图2所示,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EM+CM的最小值为

分析:要求线段和最小值,关键是利用轴对称思想,对比将军饮马问题,此题的线段AD相当于河流,点C,E相当于山峰A与营地B,根据等边三角形关于中线的对称性,利用将军饮马思路此题迎刃而解。

解:因为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点C与点B关于AD对称,连接BE交AD于点M,这就是EM+CM最小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因为CM=BM,所以EM+CM=BE,过点E作EFBC,垂足为F,因为AE=2,AC=6,所以EC=4,在直角三角形EFC中,因为EC=4, ∠ECF=60°,∠FEC=30°,所以FC=2,EF=

2 在四边形里

2.1 在正方形中。

例.如图,正方形ABCD,AB边上有一点E,AE=3,EB=1,在AC上有一点P,使EP+BP为最短.求:最短距离EP+BP.

分析:对比将军饮马问题,此题的线段AC相当于河流,点B,E相当于山峰A与营地B, 根据正方形沿对角线的对称性,利用将军饮马思路此题迎刃而解。

2.2 在菱形中。

例 如图5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