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酸酸乳广告范例6篇

蒙牛酸酸乳广告

蒙牛酸酸乳广告范文1

【关键词】 蒙牛 比附定位 事件营销

2007年9月,当香港联交所公布的财务报告表明,蒙牛已凭借半年销售额超百亿的业绩,成为中国乳业当之无愧的领军者时,媒体和公众并没有对此表示惊讶。8年以来,对这头“中国牛”带来的辉煌,人们似乎早就习以为常。然而,究竟是什么激发了蒙牛不断跃升的动力?是什么构成了蒙牛的成长之道?“我们卖的是品牌,不是产品。”这是蒙牛总裁牛根生最常挂在嘴边的话,蒙牛从一开始就提倡大力打造品牌的思路让我们领略了蒙牛的成长之道。无疑,蒙牛品牌的成功塑造为其超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而其品牌成长的不同阶段所运用的策略更是独树一帜。

一、蒙牛品牌定位的经典之作――比附式定位策略

蒙牛创造的奇迹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在其品牌战略中,其紧随当初乳业第一品牌――伊利乳业的比附式定位策略的运用,堪称经典。所谓比附式定位策略就是攀附名牌的定位策略,即企业通过各种方法和同行中的知名品牌建立一种内在联系,使自己的品牌迅速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占领一个牢固的位置,借名牌之光使自己的品牌增辉。其实质是一种借势定位或反应式定位。借竞争者之势,衬托自身的品牌形象。在比附定位中,参照对象的选择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来说,只有与知名度、美誉度高的品牌比较,才能借势抬高自己的身价。它一般有三种形式。

1、甘居第二

这一招既可回避竞争者的锋芒,又能赢得市场的同情,这样较易使消费者记住这个通常难以进入人们心智的虚位。20世纪60年代,美国DDB广告公司为爱维斯汽车租赁公司创作的广告“老二宣言”,便是运用比附定位取得成功的经典。

2、攀龙附凤

其切入点亦如上所述,再通俗的说法是“攀高枝”,想尽办法与名人、名牌、重量级人物傍上关系,使自己成为“耀眼的明星”。如果戴安娜不嫁给查尔斯王子,她可能永远是一个平民;如果章子怡碰不到张艺谋,她可能永远成不了世界明星。

3、加入高级俱乐部

公司如果不能取得第一名或攀附第一名,便退而采取此策略,借助群体的声望和模糊数学的手法,打出入会限制严格的俱乐部的高级团体的一员,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形象,如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当初宣布自己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使消费者感到克莱斯勒和第一第二一样都是知名品牌。

二、蒙牛比附式定位策略的娴熟运用

1、品牌成长初期,绑定第一,建立自己的品牌

蒙牛从产品的推广宣传开始就把自己和伊利联系在一起。蒙牛总裁牛根生来自伊利,本身对伊利很有感情,同时又深悉比附之道。没有第二的情况下,绑定第一就是第二。在创业初期,面对有极高潜力的市场和同行业诸侯纷争、品牌林立的发展态势,尤其在“南光明,北三元”的两强局面打破后,伊利成为乳业第一位置,面对伊利等强势乳业品牌以及中国加入WTO后与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最紧迫的事莫过于搞好品牌建设,而使用比附式定位策略无疑是最适合的。为此,蒙牛的第一块广告牌写的是“做内蒙古第二品牌,”其宣传册上闪耀着“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蒙牛乳业……我们为内蒙喝彩”,在冰淇淋的包装上,蒙牛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蒙牛利用伊利的知名度,迅速提高了自身品牌的影响。

2、每次做广告都想着伊利,获得竞争对手好感

蒙牛采用此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自己,在刚启动市场时,仅有1300万元资金,在伊利、草原兴发两个资本大鳄面前显得弱小无比。蒙牛曾经还出现过奶车被拦截的事情。因此,蒙牛审时度势、努力平衡好各种关系。首先,蒙牛采取了名为伊利和兴发等企业免费做广告,而实为壮大自己的做法。蒙牛把内蒙古作为一个大品牌,没有把目光仅限在自身的成长上,而是高瞻远瞩,根据“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拥有量全国第一,牛奶增速第一”的状况,提出“建设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倡议。并从2000年9月起,投资100多万元,投放了300多副灯箱广告,正面主题为《为内蒙喝彩》,下书“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塞外明珠辉照宁城集团,仕奇集团,……我们为内蒙喝彩,让内蒙古腾飞”。这样,既防止了两败俱伤,又把自己和这些名牌放在一起,让消费者感觉蒙牛和他们一样也是名牌,攀龙附凤、加入高级俱乐部的思想被蒙牛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建设中国乳都――为内蒙喝彩”这样的宽广视野和高尚情操体现出蒙牛的博怀,为内蒙积聚了巨大的无形资产,不仅不会招致其他对手的反对,反而增强了人们对蒙牛的好感,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而蒙牛的另一句口号“提倡全民喝奶,但你不一定和蒙牛奶,只要你喝奶就行”,也让伊利和兴发等从道义上也不好意思向其下手,从而赢得了自身生存的机会,同时也起到了麻痹竞争对手的作用。在蒙牛,“竞争对手”这个词被另一个词――“竞争队友”所代替。这种智慧不仅体现了老牛的胸怀,显示出蒙牛的大度,也在无形中为蒙牛做了宣传。

3、比附伊利并非是真正的谦虚,体现了实在的风格

蒙牛将“向伊利学习”,“争创内蒙乳业第二品牌”打在产品包装上给人一种谦虚印象,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正如蒙牛总裁牛根生所说:“蒙牛和伊利竞争,暂时不配,”这足以体现蒙牛是现实的,而这又并非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谦虚,实际上就是借名生辉,借梯升高。点亮了别人,也闪耀了自己。

三、事件营销――蒙牛品牌超越的良策

蒙牛通过采用比附式策略在中国乳液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获得认可后,紧随而来的是进行下一步战略――采用事件营销的手段进行新的品牌定位,进一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打造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以便超越市场竞争中的强劲对手。

所谓事件营销就是指经营者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手段和方式。事件营销是近年来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它已成为营销传播过程中的一把利器。相对于广告等传播手段,事件营销以小博大,花小钱、办大事,往往能取得四两拨千斤的广泛传播效果。

事件营销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借势”,一种是“造势”。充分利用者两种形态能为企业节省更多的广告费用,从而达到广告所达不到的品牌传播效果。

相对于伊利一贯的稳健,蒙牛善于不断借势升级,从最初的借势奥运(2001年7月),借势伊战(2003年3月),借势非典(2003年),到后来的造势神五(2003年10月),造势央视标王(2003年底),再到造势超级女声(2005年),从开始的“为内蒙古喝彩”到提出“中国乳都――我们共同的品牌”到后来的航天员专用牛奶、运动员专用牛奶、志愿北京首席合作伙伴、万人草原游,再到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从前初的“借势”到后来的“造势”,蒙牛正是在不同时期用这些连续的事件进行品牌营销,可以说,事件营销是蒙牛品牌快速成长的最大秘密。神州五号,央视标王,超级女声三次事件营销最为典型。并且每一件事件营销,其品牌的诉求重点也有所不同。神舟五号事件,蒙牛品牌处于强化快速提升其认可度及打造美誉度阶段,与光明、伊利品牌的影响力仍然存在差距;央视标王事件,蒙牛仍处于提升认可度和打造美誉度阶段,但超越光明、伊利的时机已经到来;而超级女声事件,品牌美誉度提升成为其品牌提升的关键,品牌延伸扩展为以提高品牌核心价值的内涵为主,增加品牌年轻化、时尚化联想。“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活动”成为了蒙牛史上最精彩,最轰动的一个事件营销。

1、选择个性化的产品和个性化媒体的准确对接,将传统产业与文化创意经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事件营销的渗透力

2004年,蒙牛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和利润下滑的问题,经过详细考虑蒙牛决定推出“酸酸乳”系列产品,在推广手法上,希望通过一个电视节目,创造一种流行元素,实现酸酸乳与电视节目的整合营销,牢牢抓住12-24岁蒙牛酸酸乳目标消费群,这样2004年刚刚诞生的“超级女生”进入蒙牛视线,这是一档追求个性前卫,喜欢彰显个人美丽与自信的女孩展现自己歌喉的电视节目。非常巧合,蒙牛酸酸乳的自信、年轻、阳光、充满活力的品牌个性与这档节目的目标受众的个性不谋而合,另外,蒙牛酸酸乳的品牌内涵同样是鼓励少女们勇敢秀出自己独特的一面,用真实、勇敢、自信、激情,用自己的魅力为这个世界增添多重口味。作为超级女声的冠名赞助商,蒙牛无疑是成功的。“酸酸甜甜就是我”和“想唱就唱”这两首歌曲把蒙牛酸酸乳的品牌定位很好地和超级女声的流行时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选择这个事件作为载体,使酸酸乳的个性化与元素得到充分体现,正因为节目形式和目标消费群非常适合蒙牛酸酸乳的计划,为产品找到了最符合文化特征的营销形式,对接点非常精准到位,这样蒙牛利用“超级女生”在中国市场上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件营销,其渗透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所引发的“超级女生”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最大的赢家莫过于蒙牛,酸酸乳的销量翻了三番,增加了两条生产线,产品仍然供不应求。

2、选择强势媒体,坚持聚焦法则,居高声自远,大力提升事件营销影响力

事件营销影响力多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运用,尤其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强势媒体,广告环境好,对其受众有较大的影响力,广告具有极强的说服效果。纵观蒙牛品牌的成长过程,可以发现蒙牛的传播媒体聚焦于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强势媒体,其传策略是实施分阶段传播,引导媒体报道的节奏和方向,层层铺垫,逐步推进。蒙牛当初起步时,启动资金中拿出1/3做广告,第一年就选择央视,正是这一选择使得蒙牛成为了中国人的蒙牛,而不是一个地域性品牌。2003年底央视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会上,蒙牛以超出伊利一亿左右的投标额――总标高达3.1亿――成为了2004年度的央视标王,蒙牛不仅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更是在未来的媒体资源争夺上占尽了先机。蒙牛以强烈的传播意识,主动站在央视这一强势传播平台上,借助强势传播之力,形成水泻般的传播优势,放大了蒙牛品牌传播效应,从而最大程度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和认可度,提高了自身的美誉度。同样在“2005年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生”活动中,蒙牛选择了湖南卫视,首先是因为湖南卫视的平均收视率位列同时段全国所有的卫星频道第二,仅次于央视,也由于蒙牛酸酸乳的目标受众群与湖南卫视《超级女生》非常接近,对品牌受众影响力很大,结果证明蒙牛和湖南卫视强强联合打造的“超级品牌”经过起始阶段、高潮阶段、深化阶段三个阶段的强化传播,获得空前成功,前一次使蒙牛液态奶销量连续7个月居全国之冠,后一次,较2004年同期增长33.9%,这大大提升了蒙牛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蒙牛成为了真正的全国性强势品牌。

3、另外,蒙牛还对品牌代言人策略进行了巧妙运用,获取品牌代言人峰值,用整合传播的方法增强了事件营销的辐射力

蒙牛采取了以广告,公关,促销等多种手段传播一贯的信息,以提高品牌价值,提升品牌形象。在2005年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的“超级女生”活动中,蒙牛选择2004年超级女生张含韵作为代言人,“酸酸甜甜就是我”的蒙牛酸酸乳广告从年初就在全国及地方各大媒体狂轰烂炸,浪漫、天真、自信、充满激情的张含韵自然地诠释了蒙牛酸酸乳年轻有活力的品牌内涵,表明了“蒙牛酸酸乳”愿伴随着女生们一起享受青春的成长的酸酸甜甜。蒙牛以清纯、可爱的张含韵为依托,运用电视、报纸户外各种媒体全方位传播,让目标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品牌代言人忘情歌唱,尽情品味蒙牛酸酸乳的广告,营造了一种体验蒙牛酸酸乳的强大社会氛围。另外,为了让受众最大限度体验品牌代言人即品牌的魅力,蒙牛在百度中专门创立了“张含韵吧”,所有网友都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品尝“蒙牛酸酸乳”后的感想,对张含韵的喜爱即对超女比赛的看法自由的交流发表,敢为天下先的蒙牛创造了“造星”和“造品牌”相结合的成功范例。蒙牛正是因为借助央视和湖南卫视这些强势媒体和传播平台,并结合其他形式的传播手段,将2005年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生”事件营销运作得有声有色,成功抢占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使其品牌效应深深植根于消费者心中,树立了鲜明的品牌形象,打造了品牌的忠诚度,将蒙牛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超越了无数的对手,一跃而成为全国乳液第一品牌。

四、蒙牛与时俱进,品牌继续升级

2007年初,蒙牛“特伦苏”产品问世,“蒙牛,只为优质生活”的品牌定位也随之传播。这是蒙牛“自然给你更多”之后的又一品牌定位,用蒙牛自己的解释是:只为优质生活。不仅要提供自然、绿色、营养丰富的产品,更要为消费者营造更优质的生活。蒙牛从“大草原”的定位传播已经转变到了“优质生活”。这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是蒙牛品牌发展的需要。现在,蒙牛又在上海投放了新的巴氏奶“现代牧场”,提出“喝鲜奶,找现代牧场”的产品口号。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无”小企业,一个初创时排名仅为全国第1116名的乳品企业,经过短短的八年,一跃成为全行业老大,其发展速度是一个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企业也不敢奢望的速度,蒙牛现象被称作“西部企业,深圳速度”,蒙牛已由一头“内蒙古草原牛”变成一头“中国猛牛”,并正在向“世界牛”大步迈进,蒙牛演绎了一个乳业神话,一段商界传奇。

21世纪是品牌竞争的世纪,蒙牛的成功表明中国企业有决心有信心更有能力创造出自己的强势品牌,而在品牌的成长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运用不同的品牌塑造战略显得至关重要,这样,企业才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高定基:蒙牛的比附定位策略[J].企业管理,2003(5).

[2] 连陀生:蒙牛为什么可以?[EB/OL].全球品牌网,省略 /2007/71586.shtml.

[3] 上海铭泰・铭观乳业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品牌PK:伊利VS蒙牛[J].中外食品,2006(8).

[4] 喻祥:从三次事件看蒙牛的狼性回归[J].东方企业文化,2005(11).

[5] 戴世富:事件营销:蒙牛品牌快速成长的秘密[J].企业研究,2005(10).

[6] 李光斗:品牌战――全球化留给中国的最后机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蒙牛酸酸乳广告范文2

一方面是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为乳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的成熟和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使乳业巨头们接二连三地出现危机,企业品牌受损.而后光明乳业回收过期奶遭媒体曝光后引起行业地震,再是百年品牌雀巢因碘超标事件的公关失当掀起消费者拒购风波……中国三业巨头唯独蒙牛在飞速发展中一枝独秀,无论是市场扩张的攻城略地或是品牌运作的如日中天,都达到了收发自如的境地。

蒙牛掌门人牛根生――这位来自成吉思汗故乡――倍?是如何6年销售200亿元人民币,投资收益率5000%?靠什么样的智慧让一头牛跑出火箭的速度?

借船出海 打造蒙牛

世界上的竞争,从古到今无非是三种资源的竞争,一是体力竞争,二是财力竞争,三是脑力竞争。论这三种力的关系,谁都可以统御谁,只是条件不同,三种力的地位不同。蛮野社会,体力可以统御财力和智力;资本社会,财力可以雇用体力和智力;信息社会,智力可以整合财力和体力。这就是“三力法则”。

公元1999年。牛根生这个由刷瓶子出身的伊利副总裁被免职时,已经41岁了。人过四十不学艺。何去何从?牛根生也曾经困惑不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呼和浩特公园南路附近一所53平方米的民宅里,蒙牛诞生了。没有任何标志,没有半点张扬,整个公司羞答答地蜷伏在这所居民区,匍匐前行。然而,就是在这间简陋的民宅里,震惊全国的“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经营模式和“筹股风波”如虎脱笼。

前面是纷杂的市场,后面是强大的对手。一个弱小的公司靠什么才能生存下去?“得奶源者得天下”,而当时的奶源已被大企业瓜分殆尽。自建基地,先建工厂,弄不好会落一个“出身未捷身先死”。1999年2月,蒙牛远赴冰城哈尔滨,跟一家液体奶公司洽谈接管。这家企业当时经营不善,正缺管理人才。一个有船划不动,一个有桨没船划,蒙牛液态奶顺利贴牌生产。4月,蒙牛企业管理层再赴工业重镇包头,“蒙牛牌”冰淇淋终于成功“投胎”。

借别人的媳妇生孩子只是一个权宜之计,能解决一时的问题,绝对不是企业家的思路。同年6月,蒙牛在内蒙古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林格尔的生产基地破土动工。可是,问题还是接踵而来。厂房有了,设备困难又出现了,一台液态奶2500万元,这对于初创的蒙牛自己是买不起的。怎么办? “曲线到达”。通过沟通,在看好蒙牛的情况下,利乐公司采取了灵活变通的策略,先在北京找了一家租赁公司,然后由这家租赁公司以第三方的身份把设备转租给蒙牛。蒙牛如果将来不出问题,那就一直租下去,万一有个闪失,撤回设备。

“只打的,不买车”。蒙牛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把传统的“体内循环”变作“体外循环”,把传统的“企业办社会”变作“社会办企业”。通过为合作方出人才、出标准、出管理、出技术、出品牌,蒙牛运作了国内8个困难企业,盘活了7.8亿元资产,实现了双赢。

企业成败不仅靠实力,也取决于策略。当时,内蒙古乳业的第一品牌是伊利,世人皆知。内蒙古乳业的第二品牌是谁?没人知道。借势――实力小得可怜的排不上号的蒙牛一出世就提出创“第二品牌”――这等于把所有其他竞争对手都甩到了身后,一起步就“加塞”到了第二名的位置。蒙牛这光沾大了,这势也借巧了。

创意出来了,如何用最少的钱最大化地把它传播出去?

出奇兵!不能陆陆续续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蒙牛用筹集来总资金的三分之一在央视及其他媒体打广告。其中,最初以12万元在呼和浩特购得300多块路牌广告的权,期限为三个月。1999年4月1日,人们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呼和浩特市所有主街道都戴上了“红帽子”――道路两旁冒出一溜溜的红色路牌广告,上面黄色大宇:“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呼和浩特沸腾了,蒙牛出名了。

避实击虚 四处扩张

世界上“力”再大,也不如“利”。“利”再大,也不如“理”大。聚牛深谙其理,小心翼翼地不较对方的“力”,不磁对方的“利”,却抽出一个“理”字大讲特讲,以进为退,巧打太极拳。

2000年9月,蒙牛在和林格尔生产基地树起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子,主画面为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上面高书“为内蒙古喝彩”,下注却是:千里草原腾起伊利。兴发集团、蒙牛乳业……最引人注目的是,蒙牛把最大的竞争对手伊利排在了首位。自己花钱为对手做广告,好多人不理解。然而,这可是大智慧。此时的蒙牛钱少、名小、势薄,更为残酷的是,蒙牛与伊利同城而居。在狮子鼻尖下游走,在巨人脚底下起舞,在鲁班门前耍大斧,一有不慎,有可能被挤垮?蒙牛制定出了和伊利竞争,要么在产品上做出差异,要么在地域上做出差异的市场扩张三板斧战略。

第一板斧:展翅鹏城,蒙牛六千里跃进

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被人称作决策的“神来之笔”。蒙牛选择的第一个重点市场不是家门口的首府呼和浩特,也不是附近的首都北京,而是需要辗转3300公里才能将货送达售点的鹏城深圳!

为什么舍近求远?在蒙牛之前的1997年至1998年,伊利进军深圳特区未获得成功,退走了。展翅鹏城是许多企业的梦想,然而,此时此刻蒙牛毕竟不是“鹏”,自然也谈不上“展翅”。

一听说是内蒙古的牛奶又来了,且名不见经传,商家们不约而同地一致采取抗拒心态。大型超市水泼不进,中型商场拒之千里,小型店铺满腹狐疑:进也行,拿钱来!

怎么办?

蒙牛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先做居民你进超市的人不也是从小区出来的吗?我攻破了小区,免费品尝,促销员身着蒙古袍三五人一组,最多时达几百人,遍布深圳的主要社区。同时,写了句充满“挑衅:味道的广告语:提起深圳,你会想到高楼大厦,高科技;提到内蒙古,你自然会想到蓝天、白云、小羊,还有那从遥远年代飘过来的牛奶的醇香……几千里路来到这里:不尝,是你的错;尝了不买,是我们的错,好牛奶自然会说话。

这一尝,果然尝出了质量,尝出了魅力。蒙牛牛奶由地摊而小店,由小店而商超,一路绿灯。

2000年,做了3600万元。2001年,就是1个亿,这时已成深圳第:品牌。2002年,做了2个亿。2003年,做了4个亿。2004年,做了6个亿……

第二板斧:问鼎北京,大冰砖旗开得胜

1999年5月到10月,蒙牛的王建邦像幽灵一样游走在北京。他在看,在想,在寻觅,为蒙牛冰淇淋找一个漂亮的切入点。10月1日,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举行开街仪式,这一天大冰砖在这里出尽风头,一天销出3000多箱!

大冰砖的卖点在哪里?他发现:第一,冰砖给人的感觉很凉――10月的北京依然炎热。第二,冰砖给人的感觉很大、很实惠。但市场上的冰砖也有缺点:

纸与砖往一起粘,且没有吃勺,吃起来既不方便,也不卫生。

“伊利10年前做过冰砖,如今早已不做了,他们不做我们做。”牛根生下决心生产这种“过时”冰砖。1999年年底,蒙牛冰淇淋一期工程完成后,推出的第一个产品“蒙牛大冰砖”,首次冲击北京市场,插入点直指王府井。

促销方式当时也独具匠心:花了3800元钱订了5000张POP,上面的信息简单而集中――跳跃而出的冰砖盒,旁注硕大的一句导购语:“蒙牛大冰砖,买二赠一!”

这是中国冰淇淋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买赠活动,开号――“价格战的罪人”。包括之前发生在深圳的牛奶爆发力。11月18日初推时,一天卖1000箱。一个月后的12月18日,上升为1万多箱/日。

此次作“秀”,醉翁之意不全在吸引消费者,更大的用意在于“敲山引虎”,激荡行业里的经销体系。结果也正如所料,―活动的开展引起子业界的高度关注经销商们纷纷过来跟蒙牛洽谈合作,蒙牛趁势从300家经销商中选择了30家佼佼者,一举完成了北京地区的销售网络建设。这次活动总费用仅3万多元.却起到了上百万的广告效果。

品牌三境。第一境,牌在眼中,第二演,牌在手中;第三演,牌在心中。牌在眼中,解决的是“知”的问题,广告也好,陈列也好,游说也好,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是品牌舱第一功夫。牌在手中,解决的是“行”的问题。卖也好,赠也好,尝也好。进入消费者的生活是品牌的第二功天。牌在心中。解决的是“信”的问题,履诺也好,认证也好,公益也好,进入消费者的信念是品牌的第三功夫。

第三板斧:逐鹿上海,枕牛奶网上飞奔

上海是个“牛奶高地”。据统计,上海人均牛奶消费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居全国首位。上海又是个“竞争高地”。蒙牛之前,草原乳业的先驱者屡战无果。“要拿吃奶的力气才能挤进上海市场”,这是众多厂家及经销商的共同体会。

在上海,光明乳业苦心经营多年,是巴氏杀菌奶。UHT(超高温瞬间灭菌占统治地位的泼水难进。作为UHT牛奶的倡导者,上海同样成为液态食品包装巨头利乐公司难啃的骨头。“挺进无竞争领域”是蒙牛的竞争理念之一。

2000年,蒙牛产品开始进军上海。

首先要开启消费者的“心门”。起先,蒙牛曾用价格较贵、保质期为8个月的砖奶“试水”上海,效果不佳。为了缩小与上海巴士杀菌奶的价格差距,蒙牛在产品细分上最终选择了价格相对低廉的枕奶。

1500公里以上,45天的保持期,这么远的距离,这么短的保持期,能行吗?一些人对此提出质疑。蒙牛执意要进上海,并联合利乐公司和上海烟糖公司――当时,上海烟糖公司与蒙牛合作组成上海销售公司,它是大股东。上游增援,下游助战,这两大公司承诺与蒙牛“三人齐上阵,合围战上海”。同时,蒙牛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市场推广销售平台――易购365。在切入策略上,蒙牛倚恃自己牛奶的独特品质,推出了强有力的免费品尝和买赠活动,并辅以网络营销这个最现代的营销工具。虽然这种策略的弊病是费用太高,诞生在一间小屋里的蒙牛公司用的却是上海最值钱的销售网络――消费者打个电话,牛奶就送到家里。

借助易购365,蒙牛先采取了产品试用模式,将牛奶的样品免费赠送给经过细致分析后,精心挑选出的5000个家庭,请这些客户品尝,随后进行一定程度的跟踪及回访。接着,又委托易购365向目标消费者发送奶票,奶票的价格正好是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牛奶用量……

在战争进行到最残酷、最激烈,整个买赠的钱花到800万元的时候,一看投资这么多的钱,蒙牛的大股东上海烟糖公司在买赠这一推广项目上当了逃兵,而后利乐公司也溜掉了。“喝过牛奶的人说好没?说了!喝过牛奶的人有没有不买的?没有!好,继续投!当总的买赠投资增到1000Z元的时候,“哗――,整个市场开了!”事情过去几年了,牛根生向记者提起这事,仍激动不已。

蒙牛开拓上海市场的过程第一步以易购365等网上销售为引擎,牵引产品起飞;第二步,蒙牛以网上销售已经赢得的有利地位――品牌知名度与消费群――为筹码,与大型商超谈判,迅速地、低成本地将产品销售扩大到传统销售渠道。而后者,很快就代替网络成为销售主力,这是国内首个大众消费品在电子商务公司帮助下完成初期市场营销的成功案例。一个新型营销模式成为蒙牛开辟上海半壁江山的开路急先锋。

至此,蒙牛完成了它“全国攻略”的初期部署。

押注神五 自搭乳桥

坐着没有机会,走着有一个机会,跑着有两个机会。

背会是个技术问题,体会是个战术问题,用会是一个战略问题。

十年磨一剑,迎得百花开。一个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蒙牛,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层层选拔和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学的多次检验,蒙牛被确定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然而,一个限制性条件使这一认证成为一个不能说出的秘密,在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顺利返回地面之前,不得对外宣传。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于营销来说,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本世纪最大的一笔垄断性的资源,谁占有它,谁就拥有了制高点。然而,它也包括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失败,所有的广告投入将成泡影,甚至还会有负面影口向。中国人一贯能办大事情,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勒紧腰带就发展了“二弹”,何况中国在蒸蒸日上的今天。押注神五,一鸣惊人。蒙牛前期广告投入1500万,为了预防失败,广告图案上不打日期,两套方案做两手准备。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在一团烈焰中,“神舟”五号冲天而起,16日6时,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的时候,电视突然停播两分钟――这正是大气层激烈摩擦产生了“黑障”失去了信号的当儿,此时的牛根生呼吸急促了,心跳加速了。当画面再一次出现,航天英雄杨利伟从返回舱走出来时,牛根生叫着跳起来了,一声令下,全国40多个重点城市的候车亭广告,近万家超市的宣传物料,几百家报纸的广告版面,印好的数万箱包装.在杨利伟走出返航舱的刹那间,伴随着“为中国喝彩”的口号,“航天员专用牛奶”的信息铺天盖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让人们记住了“神五”,记住了“杨利伟”,同时也记住了“蒙牛”。

2004年7月,已经连续10个月居全国之冠的蒙牛,也就是说从“神五”飞天的当月起,蒙牛便荣登上“领导者”之位,―开始了自己在中国液态奶行业的领导历程。

思想决定轨迹。“蒙牛――中国牛――世界牛”是确定蒙牛品牌战略的三步曲。蒙牛要想走向世界,第一个窗口则是香港。然而香港市场的变数极大,这里是“台风”高发区,一夜之间吹跑一个品牌并不稀奇。如何进入香港?香港这个自由港,除了烟酒等少数几项物品外,其余的都免税。香港商超本能地拒绝:“大陆品牌,我们不要,不要。”

要与不要,直觉反射。自由之港,品质说话。结大超市,惠康255个分店里244个有蒙牛奶,华润69有蒙牛。蒙牛奶雄踞在货架中央,250毫升纯牛奶,每支4.8港币。与蒙牛比拼的都是国际名牌,澳大利亚的保利,瑞士的雀巢,维记、十字牌等。3个月后,“蒙牛走到哪儿,哪儿的其他牛奶就降价”的规律在香港上演。2003年5月,香港居民投票选举“超市十大品牌”,蒙牛荣获“香港超市表现最优秀新产品奖”。

2004年,蒙牛成为香港牛奶的第一品牌,据AC尼尔森的统计数据,蒙牛砖牛奶的市场占有率达25%。蒙牛吸纳了摩根士丹利及英联的国际资本之后,2004年6月10日蒙牛公司股票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以红筹方式上市,发售股份35000万股,以每股3.925港币的价格发行,公司筹集资金额达13.74亿港币。蒙牛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乳制品企业,同时也成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蒙古和美国等地。

超级女声 全民娱乐

中国乳业价格升级战的2002年,千家乳企业一拥而上,争食液体奶“蛋糕”,一时间群雄跑马圈地,竞争异常激烈。

蒙牛并非国内做乳饮料的第一人,在此之前市面上已经有成熟的乳饮料产品,这就给酸酸乳打入市场增加了难度。如何打破局势,让酸酸乳深入人心是摆在营销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2004年湖南卫视的全国收视率继续稳居所有省级卫视第一、所有卫星频道第六,仅次于央视五个频道。但是,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老牌娱乐节目遭遇模仿,同质化现象严重。2004年新生的“超级女生”因没有赞助商,也没有太多的费用和太大约宣传力度。截至到年底,“超级女生“的收视率是0.5%,在湖南卫视的收视排行榜上排列第八位,冠名费为2800元。可是,“超级女生”的观众和蒙牛酸酸乳的消费群惊人的一致:都是14―17岁的春春期女孩子。

用一元钱投给“超级女生”,10元钱在背后做幕后的推动工作。蒙牛定下谈判策略之后,将自己要投入的力度量化到非常具体的地步,每一个步骤都有具体数字,多少个包装,多少张DM,多少个堆头,有多少经销商,分销商,业务员等。一般来谈赞助的老板都只谈价格,蒙牛却把对节目的推广理得要花多少钱,一场一场怎么做,蒙牛的要求是什么,湖南卫视得到的将是什么说得一清二楚。谈到最后,湖南卫视台长欧阳常林说了一句极为经典的话:“除了湖南卫视不能叫‘蒙牛台’,其他的资源都可以利用。”

前期既没有疯狂造势,也没有大肆宣扬。2005年元宵佳节这一天,人们惊奇地发现蒙牛酸酸乳的广告开始高频度地在湖南卫视亮相,每一段插播的广告中都能看到。广告片中的主人公是2004年“超级女声”大赛人气最旺、场外支持率最高的季军得主张含韵。片中的张含韵一开始戴着耳机在唱歌,歌声走调严重,引起了不少人的嘲笑。但是在她深深喝了一口蒙牛酸酸乳之后,其歌声有了质的改变,人们的目光从嘲讽变成了跟随,继而大家和张含韵一起唱起了《酸的甜》,并拿起酸酸乳合力喊出了“蒙牛酸酸乳,酸酸甜甜就是我”。整个广告片洋溢着梦想与自信的色彩。

铺天盖地的蒙牛酸酸乳广告伴随着元宵佳节的月光洒遍了各个角落。在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的现场,张含韵正在动情地演绎着《酸的甜》,甜美的歌声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之后,集团副总裁、液体奶总经理杨文俊给大家拜了个晚年,同时宣布蒙牛将与湖南卫视强强联合,共同打造2005年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张含韵将成为蒙牛酸酸乳的形象代言人!

一夜之间,蒙牛酸酸乳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超级女生张含韵的清纯个性和歌曲《酸的甜》的优美旋律成为年轻人追赶的时尚,“酸酸甜甜”、“想唱就唱”等流行词语也越传越广。

电视――蒙牛酸酸乳TVC广告片在各大电视媒体上频繁播出,强化产品印象;网络――蒙牛专门开办了“酸酸乳超级女声”网站进行互动宣传,与电视媒体互相呼应;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收听频率最高“music radio”也在插放广告;路演――蒙牛酸酸乳的路演宣传活动揭开序幕,比任何一场商业路演都更为火爆;户外――张含韵的甜美形象遍布大街小巷;卖场――商超里面,蒙牛酸酸乳的促销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不仅如此,就连每一箱、每一盒。每一瓶蒙牛酸酸乳上都印有活动介绍。同时。2005年的“超级女声海选活动”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开,万里挑一,成为女孩子们议论的热门话题。中国网络门户新浪活动和一次女生才艺选拔活动随着社会影响力的提升,竟成为一种全民关心的娱乐活动。“超级女声”活动渐入高潮,蒙牛酸酸乳成为女孩子心目中的时尚饮品。

布局中国 三足鼎立

故土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吨位决定地位,胸怀决定事业。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2004年12月12日,一个将载入中国乳业史册的日子,中国第一位机器人走进蒙牛。从手工到机器,从机器到机器人,挤奶方式的革命生动地勾勒出了中国奶业的“螺旋式上升图”。这台机器人被安置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占地面积8848亩、饲养规模为万头奶牛的中国规模最大的单位牧场――蒙牛澳亚国际示范牧场。

此时,蒙牛完成了它的市场布局、工厂布局和奶源布局,其中液态奶工厂进行了三次布线。蒙牛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乳制品的专业制造商”,旗下共有“三大系列”一是液态奶系列,二是冰淇淋系列,三是奶品系列,分别涉足牛奶的常温、低温、高温三种状态。

液态奶是蒙牛的主打产品。根据市场战略的变迁,蒙牛液态奶共进行过三次大的布线。

第一次布线:内蒙古境内东西沿线

在发展初期,蒙牛有一个战略:“纯牛奶不走出内蒙古,冰淇淋走出内蒙古。”即牛奶工厂建在内蒙古,奶源采自内蒙古及周边草原带;而对奶源无严格要求的冰淇淋,则分散到全国。在这一战略下,工厂与奶源建设除了总部的一至五期工程,还向西延伸到包头、巴颜淖尔市等地区,向东延伸到通辽、乌兰浩特等地区。牛牛奶“纯天然,无污染”的差异化卖点起过积极作用。市场布局的全国性,与工厂布局、奶源布局的区域性,决定了蒙牛这个时期的主打产品为UHT常温奶。

第二次布线:黄河沿线

在发展中期,蒙牛大力发展酸奶等低温产品,以省外延伸,在黄河沿线发展了河北、山西、北京、山东等工厂与奶源基地。

第三次布线:长江沿线

这一时期主要解决的是酸奶等低温产品“产地贴匠销地”的问题,同时,也不排除蒙牛下一步生产巴氏杀菌奶的可能性。在中国乳业三强的工厂与奶源布局中,蒙牛的布局最为分散,目前14个省级行政区拥有20多个生产基地。这是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变可以换”的应变型布局,反映了蒙牛决策者的战略思维。

这个创业仅为7年的蒙牛,如今与中国的光明、伊利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然而,对于中国风云变幻的奶业市场,蒙牛的道路还任重道远,特别是地方品牌的崛起。奶业市场重心的下移和农村市场开发的近期,更为激烈的竞争也刚刚开始。

2005年9月7日,蒙牛以不限男女,不限肤色,不限语言,不限年龄地全球招聘总裁,吹响了进军全球市场的号角……

蒙牛酸酸乳广告范文3

在足球场上,第一个敢于裸奔的人是最让人难以忘记的,第二个裸奔的人就不一定能让人记起,因为后面的裸奔者是模仿的,除非后面出现的另有创意。中国乳业的竞争也是如此,走在最前面的是第一个裸奔者,是创新者,后面裸奔的是跟随者,跟随者只能取得暂时的快乐。在国内,乳业的跟随者比比皆是,有的是继续生存、有的是昙花一现,那么乳业的跟随策略应该怎样去运用?

依靠大树好乘凉 蒙牛的第二策略

在中国乳业竞争现状下,乳业品牌的生死存亡也许就在一瞬间,尤其是经过2005年的广告大战和价格战,不少企业是元气大伤。光明、三鹿“回产奶事件”使得两家品牌美誉度有所受损,价格的竞争使得中小企业无力回天,甚至纷纷倒闭。2006年,伊利在央视和全国各地媒体猛做广告,来势凶凶,搞得中国乳业竞争的局面又是一浪高一浪。2005年,蒙牛通过“超级女生”运动是名利双收,今年又会出其不意,决不坐地等闲。其实,伊利也好,蒙牛也好,两个内蒙古知名品牌,两个全国品牌,在过去的发展中,双方是相互学习,相互跟随,跟随策略是稳中有升,又彼此的推动发展。

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为了尽快赶上领先的企业,经常采取“跟随战略”,选择一个跟随对象,然后在产品、定价、甚至包装等方面模仿领先企业。这是弱势企业避免被领先企业甩开的好战略。蒙牛在起步初期,就是以跟随战略迅速缩短了与伊利的差距,在2004年以后,又逐步开始超越。

在2000年前后,蒙牛提出了“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创意。当时内蒙乳品市场的第一品牌当然是伊利,蒙牛当时还名不见经传,连前五名也进不去。但是蒙牛的聪明也就表现在这里,蒙牛通过把标竿定为伊利,使消费者通过伊利知道了蒙牛,而且留下的印象是:蒙牛似乎也很大。

经过几年的发展,蒙牛通过跟随伊利的发展,在实力上实现了巨大突破,开始超越伊利的品牌发展。从一个全国乳业排名一千多位靠后的品牌做到如今领头羊的地位,可以说是乳业发展史上的奇迹。成功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蒙牛当初的第二策略不愧是一个双刃剑,劈开了自己的一条金光大道。

从回避与伊利的冲突、到亦步亦趋地跟随伊利,蒙牛在创业之后几年内,很好地采取了跟随战略,从而快速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同时避免了强大竞争对手的打压,然后,当具备一定实力之后,又及时改变了跟随战略,在产品结构方面蒙牛开始有所侧重,与伊利有所区隔,从而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伊利。例如,冰淇淋市场,伊利第一,蒙牛第二,但是在液态奶市场,蒙牛高居第一。到2004年,蒙牛成为全国第二,此时的蒙牛已不再是内蒙的第二品牌,而是全国的第二品牌,并且发展势头很猛,后来居上。

蒙牛的这种发展模式属于典型的战略跟随,首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能够看的远、依靠巨人的力量走得快,伊利成为了蒙牛当初发展依靠的一棵大树,依靠大树好乘凉。这种成功的跟随战略适合什么样的乳业品牌?

乳业品牌的第二战略发展首先要有成就第二品牌发展的气势和实际行动。很多企业光自己在空喊第二口号,没有根据自己的整体品牌状况进行调整策略,更谈不上给予消费者实际的承诺和眼前一亮的感觉。山东作为全国乳品市场的重地,山东第一品牌有人在喊,第二品牌也有人在喊,号称第二品牌的乳业市场连自己的地市区域都超越不了,谈何山东第二。像这种现象永远也不会发展到第二品牌,一是没有真正的实力;二是没有十足的气势。蒙牛在当初喊出创“内蒙古第二品牌”时,在城市的户外广告方面首先实现了突破,一夜之间让全呼和浩特市的消费者知道了蒙牛,同时也感受到了蒙牛的发展气势,首先提高了知名度。接着又喊“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千里草原腾起伊利、兴发、蒙牛乳业”等广告语,这是对竞争对手的麻痹,也是对消费者的继续提示。如果没有这样积极向上、永不停步的发展趋势,第二品牌只是自我欣赏,没有任何意义。因此,第二策略的应用是要讲究发展实力和发展实际的,不能光是徒有虚名。

第二策略是要学会超越,不能超越的发展迟早会遇到发展的瓶颈。因为所有行业的跟随都是在学习别人的产品技术,模仿产品,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乳业产品的发展需要科研的投入,不断开发新的产品,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竞争的是一种创新的竞争。第二品牌通过跟随可以获得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是消费者对你的品牌提及率会很低,品牌美誉度也不会很高。所以,第二策略的正确运用一定要短平快,不然就会落后挨打。蒙牛的第二策略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提出“中国乳都”口号后,已经预示着蒙牛要提速发展了,其并不满足于第二的品牌。虽然蒙牛还不如伊利的实力强,但是在消费者的脑海里乳都却是呼和浩特,蒙牛是第一品牌。纵观蒙牛一连串的宣传口号,第二策略只不过是一个跳板,跳过去之后,要做的就是超越。无论在一个省或者一个县,做第二就要有第二的实力,有了第二就要超越第一,因为乳业的发展拼得是技术、拼得是实力,只有发展到第一才有更强的竞争力。如果不能超越,第二将会成为第三或者第四,甚至会消失。

第二策略的提升要开创差异化。任何行业都在讲究产品USP,蒙牛的USP也是与伊利进行区隔,开创液态奶的新局面、创造酸酸乳的新发展。这样使蒙牛做到了使品牌发展和提升的目标。实际上差异化的开辟是在第二策略有了一定的起色后进行的超越,让所有的竞争对手在某个产品领域不敢和你抗衡,在纯奶、酸奶、乳饮料等类别进行创新是乳品行业竞争发展的核心,第二策略的提升必须寻找自己的核心USP。

实现赚钱梦  中小企业搭上顺风车

许多企业在进入市场时,都找到行业内的排头兵或领袖企业,选择并实施了适合自己的跟随策略,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不仅在乳品行业,在别的行业也是如此。比如在太阳能行业,皇明无疑是老大,皇明开创了太阳能行业的先锋,现在也逐渐发展成熟,很多中小企业马上转行或者直接投资发展太阳能,目的很明确想搭顺风车,淘到一批金子。在前几年,手机行业没有成熟时,国内的手机品牌非常少,现在手机已经发展到逐步白热化的程度,国内的很多企业介入手机行业,都想分到一块蛋糕。再看乳品行业,在5、6年之前,中国的乳品企业销售额在百万之上的不足一千家,现在销售额在500万以上的近2000家,可以看到这种乳品发展的膨胀速度之快。

乳品行业的跟随者大多数是想通过跟随大品牌的产品推广来拉动自己产品的销售,能够跟着大品牌赚到足够的银子,实现利益的膨胀而已。这种做法在国内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典型的一种跟随策略。中小企业一般分布在省内市场,没有实力去做全国市场,对于产品的开发没有任何优势,往往是做巴氏奶为主。但是很多企业连自己的奶牛养殖基地都没有,并且做的还津津有味,跟随乳饮料的发展趋势,只想赚到黑心钱,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随着市场逐渐成熟,这种企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中小企业的生存讲究跟随,跟随的速度和时机往往最为关键。

2005年,蒙牛的超级女生“酸酸乳”让蒙牛实现了酸酸乳近300%的增长额,同时品牌的知名度和综合实力得到巨大的提升。这是蒙牛的骄傲,也是中国乳品的先例。蒙牛酸酸乳不仅带动了蒙牛企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酸性乳饮料产品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掀起了酸酸乳发展的新篇章。中小企业看到蒙牛酸酸乳的成功后,纷纷开始转向酸性乳饮料的发展,打出酸酸乳的名称来顺风推广。这种跟随的发展比较有成效,也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是看到成功产品后开始跟随的一种现象。这种跟随一定要注意三点:

一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只有看到跟随目标成功后,马上进行跟随。因为在目标对象没有成功之前,冒昧的投入会增加风险,使企业在整个产品推广中做的非常辛苦。一般情况下,在一个新品没有推出之前或者没有一定的市场销售之前,中小企业绝对不能开辟新的产品类别。因为一旦上市后,行业的巨头会马上跟随,超越你自己,爱多CVD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中小企业跟随大品牌的发展要看市场,摆正你的利益关系,跟随只是想淘金子。这种跟随一定要看准时机,把握好跟随的火候。

二是学会模仿秀,在产品的包装和产品口味方面做到真实再现,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定的利益。产品是基础,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消费者就会马上转移消费导向。包装是引起消费者视线的关键因素,包装上面的跟随能够快速起到推来市场的局面,让消费者第一眼看到产品的特色属性。娃哈哈现在对“营养快线”的推广非常凶猛,这也是娃哈哈创造的一个新品,空中的电视、地面的品尝赠送等活动做的非常多,同时起到一定的效果。现在 “营养快线”的知名度已经很高,前不久,我去一家山东乳品企业,他们的产品包装非常像营养快线,并且连名字都几乎一样,这是他们刚刚做的新品。在04年的时候,我服务山东的兔巴哥的时候,跟随他们的市场经理考察市场,在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模仿兔巴哥的小企业也是非常多。其实模仿并不能代表造假,模仿是为了发展,造假才会让企业倒闭、身败的惨烈。

三是掌握好跟随的进度,蒙牛在跟随战略实施之后,自己有了发展的基础就转变了策略,实行了差异性定位,开辟创新局面。这是智慧的选择和发展。作为中小企业,跟随也不能够永久不变,一跟到底。就像一样,押的大最后一旦失败,整个财产都将赔进去了。乳业的跟随进度应该在产品成熟期,消费者已经接受了产品,市场开始升温,不用自己去引导市场。就拿 “益生菌”这个产品概念来说,现在蒙牛专门在推“益生菌”概念,更适合儿童和家庭,从电视到终端,“益生菌”产品已经开始了大的动作。我们淄博的一位客户在此之前推“益生菌”概念,因为没有大量的资金去引导市场,只能靠自然的销售,“益生菌”也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可是现在或者将来,“益生菌”概念一旦成熟,跟随品牌就会蜂拥而至。

所以,跟随的进度把握一定要看市场的成熟化程度,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等到产品将近衰退期的时候,不要说跟随,应该是撤退,因为那时的跟随已没有任何意义。

中小企业不要因为自己的实力相对较弱就在抱怨,我们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跟随。其实跟随只是想近期取得产品销量的提升,而不能在品牌提升上面有所突破。品牌的提升发展是需要综合实力来支持的,如果蒙牛不进行品牌的持续发展,一味跟随的话,也不会有今天的蒙牛。中小企业取得销售的突破后,一定要注重培养品牌基础,持续的发展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好买卖不怕扎堆 好产品不怕跟随

俗话说:好买卖不怕扎堆。这句话用的最多的恐怕是饭店行业,哪条街上饭店最多,生意肯定最火,这就是扎堆的结果。因为只有饭店多了,来这里消费的人才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久而久之,消费者也就越来越多。实际上在乳品行业,好产品不怕跟随,可能还担心没人跟随,最后也就没有竞争对手,只能自己一个人表演,会非常累。

蒙牛的酸酸乳、伊利的优酸乳、光明的心爽,加上今年的三鹿酸酸乳,几大乳业巨头都在乳饮料行业竞争发展,这对整个乳饮料行业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成就了一个新品类别的成功。他们不仅各自得到了发展而且还带动了一些中小品牌的发展,消费者也随着产品的引导逐渐对乳饮料更加认知,消费潜力逐步加大。

蒙牛酸酸乳的成功、伊利优酸乳的突起,归根结底是产品的发展适应了市场,消费者接受了产品。否则,只会功亏一篑,搞得元气大伤。功能性饮料的乐百氏“脉动品牌”在推出的时候,打出新的“功能性”饮料概念,使得后面跟随着娃哈哈的“激活”、农夫的“尖叫”、雀巢的“舒缓”、统一的“体能”、康师傅的“劲跑”、汇源的“他+她”等等。这些品牌的跟随都没有取得实质的进展,只是跟随脉动的出现而趁机占领一块市场,但是现在看来,功能性饮料除脉动之外,其他的都偃旗息鼓了。脉动当初提出“功能性”饮料概念也是走了一条差异化道路,在推广的过程中没有做好消费者的引导,后面的跟随者又没有进行产品的真正推广,只是在跟着喊自己的品牌口号。至此,功能性饮料没有让消费者真正接受。这就给乳业的发展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首先看清楚是什么螃蟹,不然的话会自讨苦吃。

乳业在我国发展至今,产品的竞争尤为重要,乳业产品经历液态奶、酸奶、乳饮料的发展,在将来的产品发展中,乳酸菌饮料将得到迅速崛起。乳酸菌产业在全球的年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在乳酸菌饮料市场的表现最活跃,在全球市场增长率超过9%。而在中国市场,乳酸菌饮料的发展速度更惊人。2004年,中国乳酸菌饮料生产企业达到150多家,总产量超过48万吨,比前一年增长148%。在日本和欧洲,活性乳酸菌饮料在乳制品市场中的比例是80%,在北美是30%,而在中国不到5%。乳酸菌饮料能够迅速发展的更为重要原因是,科学分析证实,乳酸菌饮料能够预防肠癌、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提高系统免疫功能、减轻过敏反应和防止糖尿病。这与中国市场消费者追求健康、营养的大趋势不谋而合。

太子奶现在推广的乳酸菌力度比较大,相对比较成功,抓住不同消费者对乳酸菌的需求,强力打造健康品牌。蒙牛、三元、光明等品牌也逐渐加入到乳酸菌的行列,乳酸菌的产品概念让消费者首先知道这是一个好东西,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现在一些小的品牌也在推出棒酸、棒奶,宣传的卖点都是乳酸菌。这样,整个行业发展起来后,消费者的需求也会逐渐扩大,品牌的成功几率也会加大。因此,乳业产品的跟随首先看产品发展趋势,好产品不怕跟随,跟随成就市场,成就品牌。

蒙牛酸酸乳广告范文4

“特仑苏是什么?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这是2006年在央视屏幕上出现的广告。时间过去一年了,大多数消费者已经知道蒙牛旗下这个“特别贵”的品牌了。与蒙牛以往大力赞助“超女”不同,它的营销方式有些特殊。

特仑苏走的是一条高端化发展之路是怎样实施的呢?

产品扩展

特仑苏在普通牛奶中加入了OM P成分。到底加没加、加了多少,我们姑且不管。至少它加入了OMP概念,把牛奶和补钙结合在了一起,这是明智之举。消费者都知道喝牛奶比喝水、喝软饮料有营养,甚至也许能补钙,但没有哪种乳产品能真正把这一点说出来。特仑苏抢先定位,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需要心理认同的欲望,以后消费者再要补钙,就不用再买盖中盖之类的钙产品了,因为喝特仑苏就可以解决问题,很方便。

品牌高端化

由于价格方面的原因,加上“超女”有争议的形象,蒙牛品牌一直处于低端市场,比如酸酸乳、早餐奶之类。所以有了特仑苏这个“特别贵”的品牌后,蒙牛品牌确实收到了向上延伸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蒙牛家族品牌的整体形象。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品牌名称。据说特仑苏是蒙古语,意思是“金牌牛奶”。这个名称能引起消费者的好奇甚至联想,比酸酸乳之类的直截了当来得有技巧。

其二,价格水平。酸酸乳之类的产品,250m l纸质包装的价格一般为1.8元/盒~2.5元/盒,散装与箱装均有销售。而特仑苏相同包装的只有12盒整箱销售,没有散装销售。特仑苏的价格也由最初上市时的每箱32元飙升到55元,每盒的价格为2.7元~4.6元,比前者高出50%~84%!如此一来,消费者终于知道蒙牛不只有低价牛奶,还有高价牛奶。

其三,广告策略。以前提到蒙牛,消费者联想到的大多是几个“超女”又唱又跳的广告画面,其广告谈不上什么创意和设计。而特仑苏的广告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一反常态的黑白色调画面,富有磁性的男声旁白,以及颇有蛊惑味道的“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的广告语……都在向消费者传达着一个信息:特仑苏不会像“超女”那么庸俗。另外它的广告媒体、时段和频率也颇为讲究,不再是铺天盖地,而是精挑细选。

市场高端化

一般情况下,低价位产品面向的是中低端大众消费群体。蒙牛的酸酸乳等品牌以及业内的其他竞争品牌所面对的都是这样的市场,但蒙牛显然不满足于这块市场。高端品牌当然要针对高端市场,于是蒙牛面向高端消费群体的特仑苏就“应运而生”了。事实也证明,购买特仑苏的多是一些高级白领、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政府公务员。

由此不难看出,蒙牛通过战略规划,比较成功地实施了它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在竞争白热化的液体奶行业中寻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特仑苏在国内率先进入一个新的无同类竞争的市场,一时间处在了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告诉消费者特仑苏“特别贵”是有道理的。

但的问题是:在“特别贵”之后,蒙牛又该做些什么呢?它现在哪些“短板”呢?

竞争地位

特仑苏较早进入高端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看似避免了在中低端市场与竞争对手的纠缠,实则不然,它的竞争地位岌岌可危。

其一,对手的威胁。蒙牛原本就不是市场领导者,比它强的尚有伊利和光明,它只能算是挑战者。特仑苏进入高端市场的脚跟尚未站稳,强大的竞争者就接踵而至,伊利投放了金典,光明则推出了优倍,而且光明的优倍虽然档次与特仑苏相当,但价格却要低很多。可以预见,新一轮的竞争将会更加惨烈。

其二,替代产品的竞争。特仑苏的价格太高,消费者完全可以不买价格如此贵的产品,而是可以买价格便宜的优酸乳、酸酸乳;可以不买纸质包装,而是买袋装或瓶装的;可以不喝著名品牌的牛奶,而是喝一些地方品牌的牛奶。经济学理论早就说得明明白白,当一种产品价格过高时,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蒙牛难道不明白这一点?

品牌高端化的风险

站得越高,跌得越重,这一道理谁都懂。品牌向上延伸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其一,品牌名称的层次感。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的含义可以分为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用户六个层次,消费者能从一个品牌身上识别出这六个层次的就是“深度品牌”,否则只是“肤浅品牌”。那么消费者能从特仑苏身上识别出几个层次?蒙牛也许想让消费者识别出用户层次──高收入者。但特仑苏真的能让消费者想到那些西装革履的人吗?另外,特仑苏的英文单词delu xe有豪华、高级的意思,这又能让消费者想到哪个层次?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价值、文化和个性,特仑苏也许体现出了价值,但蒙牛需要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

其二,品牌差异化的风险。企业做大之后都会走集团化发展之路,海尔、联想如此,蒙牛也想如此,而集团化的表现之一就是产品和品牌的差异化。包括光明、伊利、三鹿等在内的众多竞争者,在乳产品上都没有十分清晰地区分品牌差异化,结果消费者只知道有光明、伊利之分,有纯牛奶、酸奶之分。然而特仑苏却做到了这一点,这是非常可取的。但这么做同样存在风险,消费者真能像区分宝洁的飘柔、海飞丝、潘婷那样,区分出蒙牛的酸酸乳、特仑苏吗?

高价位策略

高价格能产生高利润,但也伴随着高风险。法国依云矿泉水(Evian)便是一款成功的高价产品,也许特仑苏就是把它当作了学习对象。但依云矿泉水的背后积淀了一段欧洲贵族的历史文化,而特仑苏的背后有什么?恐怕只是一个蒙古词语。消费者愿意长久地为一个没有太多深度的产品支付高价吗?

市场需求与消费习惯

特仑苏把目标市场定位于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从理论上讲是成立的。但如果深究下去,很显然,只考虑市场需求是不够的,更需要分析人们的消费习惯。特仑苏定位的前提是:目标市场有高价位消费的习惯。事实恐怕并非如此,消费者居家过日子是要计算收入和支出的,我国的绝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奢侈到要每天喝5元一盒的牛奶。特仑苏也许不会被金典、优倍击败,战胜它的可能恰恰是它自己的酸酸乳、早餐奶之类的低价产品。

渠道建设

特仑苏进入市场应该是通过蒙牛已经建成的销售通路,而其进入的销售终端则是商场、超市、便利店以及酒店、娱乐场所。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其一,低端渠道与产品的高价位策略不相吻合。蒙牛传统的销售通路与其他品牌一样,以大众渠道为主,即以商场、超市等零售商为主而兼顾其他,而特仑苏的销售通路也是如此。可特仑苏是高端产品,顺理成章的它应该进入高端渠道,与目标市场的主要消费通道相符合。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特仑苏并没有把一些高消费场所作为主要的销售通道,造成了销售渠道与产品的高价位策略不相吻合。

其二,中间商的市场操作不到位。蒙牛不能只将特仑苏高端品牌的概念传达给消费者,还要传达给中间商。如果中间商不提高认识,不把它当作高端品牌来对待,特仑苏只能混迹于低端产品之中。事实上,很多零售商确实是把特仑苏同其他低价产品放在一起销售的,并没有采取具体措施体现特仑苏的高端品牌形象。

广告及促销方式雾里看花

特仑苏的广告及现场促销如同雾里看花,让人有些看不明白。

其一,在广告表现方面,如前所述,特仑苏的电视广告与其他乳产品相比有所不同,不再是艳丽明快的暖色调,而是以黑白为主的中性偏冷色调,同时使用了悬念式的广告语“特仑苏是什么?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这一广告的确与众不同,也产生了吸引消费者注意的效果。然而据调查,有些消费者看了特仑苏的广告,并不能马上把广告和牛奶联系起来,反而联想到了其他产品,比如油、刮胡膏、强力胶等等。有些消费者看了之后,尤其是看到画面中白色的乳液在流淌,居然联想到了一些暧昧的东西。广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看来特仑苏80%的广告费是浪费了。

蒙牛酸酸乳广告范文5

这些酸奶和乳酸菌饮料常宣传其中的活性乳酸菌能起到调理肠胃的作用,酸奶和乳酸菌饮料还可以补钙等等。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5年11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达能、伊利、蒙牛、光明、风行、燕塘、香满楼、卡士、多牧多、味全、益力多等11品牌15款活菌型酸奶、乳酸菌饮料,对其营养价值进行验证。

本刊此次测试指标包括蛋白质、脂肪、总糖、钙离子、乳糖、柠檬酸、乳酸菌初起与模拟人体胃酸探索乳酸菌存活数等。

哪些酸奶的品质更优?哪款乳酸菌饮料的综合评分更高?

乳酸菌调节肠胃实是夸大宣传?

模拟人体胃酸的实验中,所有产品中的乳酸菌几乎全军覆没,也就是说,即便喝下这些含有益生菌的产品,益生菌也无法“活着”到达肠道。

|本刊记者/尚雍贺

“300亿活性乳酸菌”、“让肠道做运动”,酸奶和乳酸菌饮料的营销概念让消费者难以捉摸。

乳酸菌真的能够承受人体严酷的选择机制,活着到达肠胃,起到调节肠道的作用吗?

2015年11月,《消费者报道》通过检测15款产品初开盖的乳酸菌含量和模拟人体胃酸的严苛的探索性实验来检测其存活乳酸菌数。

结果显示,15款产品其初开盖后乳酸菌含量差别较大。含量最高的是蒙牛冠益乳和伊利每益添,同为990亿/100g(mL),其含量是最少的燕塘酸牛奶的2400倍。

不过,在模拟人体胃酸的实验中,所有产品中的乳酸菌几乎全军覆没,也就是说,即便喝下这些含有益生菌的产品,益生菌也无法“活着”到达肠道。

蒙牛、伊利初开盖乳酸菌含量较高

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添加乳酸菌发酵而成乳制品。乳酸菌饮料则是指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得的乳液中加入水,再加上其他添加剂调制而成的饮料。

本刊酸奶和乳酸菌饮料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9%的消费者在选择酸奶和乳酸菌饮料时看重“摄入乳酸菌”和“调节肠胃”的作用。

调节肠胃的关键,正是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

“乳酸菌等益生菌有益肠道健康,可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刺激肠道蠕动,有缓解溃疡、腹泻、便秘的作用。”高级乳品分析师宋亮告诉本刊记者。

国家标准要求活菌型酸奶乳酸菌不低于1亿CFU/100g;活菌型乳酸菌饮料乳酸菌出厂时不低于1亿CFU/100mL,销售过程中要有活菌检出。

《消费者报道》此次送检的9款酸奶中,只有燕塘的初开盖乳酸菌含量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其乳酸菌检出数值为0.41亿/100g,仅为国标规定的四成。蒙牛冠益乳初开盖的乳酸菌菌落数则最多,达到了990亿CFU/100g。(如图1)

“含活性乳酸菌的奶制品对物流、销售条件都比较高,温度需保持为2-6℃,否则很容易造成乳酸菌死亡。”原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解释说。

6款乳酸菌饮料均检出活菌,满足国标要求。伊利每益添和蒙牛优益C分别达到了990亿/100mL和960亿/100mL。

实际上,对于摄入多少益生菌可起到调节肠道的作用,营养学界仍未有定论。

“肠道中有超过100万亿的细菌,如果进入肠道的有益菌数量很少,基本上起不到作用。但是到底多少有益菌进入人体才能起作用,目前并没有科学定论。”国家一级营养师刘璐认为。

乳酸菌或无法“活着”到达肠道

“购买时不应只看产品乳酸菌的含量,而是要看有多少活菌能经受住胃酸的考验到达肠道。”国家一级营养师焦通告诉本刊记者。

本刊酸奶和乳酸菌饮料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近六成消费者认为食用酸奶和乳酸菌饮料能摄入大量的活菌。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消费者报道》综合专家建议,设计模拟人胃酸的实验以探究乳酸菌能否“活着”到达肠道。

“食物要经过pH值1-2的胃酸消化2-4小时之后才会到达小肠。”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卞华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道。

检测结果显示,经模拟胃酸培养后,绝大多数的乳酸菌都失活,也就是说,乳酸菌或无法抵抗胃酸,并不能“活着”进入肠道。(如图2、3)

“人体内益生菌的种类很多,数量都是亿量级的天文数字,即便有少数活着的乳酸菌能进入人体,但是相比较庞大的菌群也起不到什么实质性作用。”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告诉本刊记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也指出,被胃酸杀死的乳酸菌进入肠道,虽可能起到一定调节肠道的作用,但效果远低于活菌。

不过,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

台湾生合生物科技集团研究所林金生所长则认为,活菌与死菌都具有相同的生理功能。其含有相同分的小分子功能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同样具有良好的健康功能。

“灭活菌会黏附在肠衣的表面,产生竞争排斥,也会刺激免疫,同时可以去除食物中的重金属、霉菌等毒素。因此可以认为灭活菌与活菌有相同的功效。”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胡文锋说。

乳酸菌饮料营养价值不如酸奶

检测结果显示,所有酸奶中均检出相当含量的乳糖,乳糖不耐受人群应谨慎选择;酸奶蛋白质含量则远超乳酸菌饮料,酸奶营养价值更高。

酸奶保留了牛奶的营养,却含更少的乳糖,因此常成为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首选乳制品。而受企业对“益生菌”宣传的影响,许多消费者在酸奶和乳酸菌饮料上也会傻傻分不清该选哪种。

众多品牌酸奶中,哪一款乳糖更少,营养更丰富?乳酸菌饮料与酸奶哪一类产品的营养更胜一筹?

2015年11月,《消费者报道》通过检测酸奶中乳糖的含量,及衡量乳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乳酸菌饮料的蛋白质含量来进行判定。

检测结果显示,所有酸奶中均检出相当含量的乳糖,其中,燕塘酸奶乳糖含量与牛奶相差不大,乳糖不耐受人群应谨慎选择。

6款乳酸菌饮料中,蛋白质含量普遍低于酸奶,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益力多,但其蛋白质含量也仅为1.27g/100mL,不足达能碧悠的4成。

9款酸奶均非低乳糖产品

摄入奶制品后,部分消费者会出现腹胀、排气甚至是腹泻的反应,这都是乳糖不耐受的典型表现。而广泛存在于奶制品中的乳糖正是引起乳糖不耐受反应的“罪魁祸首”。

“多数中国人由于天生缺少能够消化乳糖的酶,因此不适合直接饮用牛奶。发酵酸奶时,乳糖会水解成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因此酸奶中乳糖更少,不易引起乳糖不耐受反应。”国家一级营养师焦通告诉本刊记者。

“乳糖不耐受人群,在选择奶制品的时候应尽量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产品,酸奶是牛奶的比较好的替代品之一。”他说。

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对低乳糖食品的要求是乳糖含量不高于2g/100g。

然而本刊此次送检的9款酸奶没有一款可达到低乳糖的要求。

中国畜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蒋爱民编著的《畜产食品工艺学》指出,正常生牛奶的平均乳糖含量为4.8%,即4.8g/100g。本刊此次检测燕塘酸牛奶的乳糖含量可达4.0g/100g,乳糖含量并没有因发酵而大幅度降低。(如图4)

营养师顾中一曾撰文表示,在科学的指导下大多数健康中国成年人每天摄入6.25g乳糖将不会出现任何乳糖不耐受症状。

以乳糖含量最低的伊利畅轻酸奶为例,乳糖含量为2.6%,如果每天食用超过240g,仍可能引起因乳糖不耐受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少量多次地喝牛奶,即使是乳糖酶缺乏的个体也可耐受少量乳类。为避免乳糖不耐受的不良反应,乳糖不耐受消费者在喝牛奶或酸奶之前,可进食碳水化合物较高的食物,如馒头、面包片等。”国家一级营养师刘璐建议。

酸奶蛋白质含量远超乳酸菌饮料

“牛奶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是消费者、企业和奶农最为关心的两项指标,含量越高,品质越好,同时也意味着生产成本越高。”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

“生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每高出0.1g/100g,收购价格就会相应的上涨。目前中国牛奶收购价格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差别,在2800元/吨至4500元/吨之间波动。”高级乳品分析师宋亮告诉本刊记者,“生牛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越高,奶农喂养成本越高,企业生产奶制品的成本也越高。”

本刊检测结果显示,9款酸奶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6款乳酸菌饮料。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为达能碧悠,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3.15g/100g与3.49g/100g。(如图5)

2014年尼尔森公布的数据显示,活性乳酸菌饮料整体的市场已经增长至73.4亿元,较2006年增长了9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乳酸菌饮料的国家标准GB 16321-2003《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13年来一直未变,其蛋白质要求仅为0.70g/100g。

6款乳酸菌饮料中,益力多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27g/100mL,但仅为达能酸奶的4成。燕塘和光明畅优蛋白质含量均为1.04g/100mL。(如图6)

“企业考虑到生产成本与销售利润,在生产酸奶及其它奶制品时较多的采用奶粉而不是鲜牛奶。消费者在选购时可优先选购鲜奶制成的酸牛奶。”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刘冬梅告诉记者。

对于有舆论指出“按照牛奶的品质,最好的奶供到车间做酸奶,然后品质稍差的用来做纯奶、高钙奶,其次是花生奶、早餐奶等,品质再差一点的用来做乳酸菌饮品和雪糕等”,宋亮也表示了认可。

益力多乳酸菌饮料含糖过高堪比可乐

检测结果显示,7款产品糖含量较高,摄入超过200mL就超过卫生组织推荐摄入量。乳酸菌饮料含糖量明显高于酸奶,儿童、减肥群体以及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选用。

看似健康的酸奶,却有着不亚于可乐的糖含量。

尽管个别厂商调整了配方,开始生产低糖型的产品,但绝大多数产品均未“低糖化”。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众多产品,哪款含糖量最低?含钙量最高?

2015年11月,《消费者报道》对11品牌15款活菌型酸奶、乳酸菌饮料的总糖、钙和柠檬酸含量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7款产品糖含量较高,摄入超过200mL就超过卫生组织推荐摄入量。乳酸菌饮料含糖量明显高于酸奶,儿童、减肥群体以及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选用。

达能碧悠钙含量则最高,达到了125mg/100g。

乳酸菌饮料含糖量堪比可乐

酸奶和乳酸菌饮料的酸甜口感让不少消费者爱不释手。但在留恋美味的同时,不能忽视产品中大量的糖。

“酸奶和乳酸菌饮料因为是乳酸菌发酵的产品,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使产品变得很酸不能直接食用。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胃口往往会添加一定量的糖来调节口味。”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教授刘冬梅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选择酸奶和乳酸菌饮料的消费者一般是想从产品中获得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但是,部分奶制品本来的能量就不低,做成酸奶再添加精制糖的话,喝多了会有肥胖的风险。”国家一级营养师焦通说。

2015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WHO)了《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这份最新的指南建议,成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由目前的占总能量10%降至5%,大约每天为25克。

根据这份指南的建议,当糖的摄入量过高时会引发儿童房的超重、肥胖和蛀牙的风险。

那么,本刊此次送检的15款酸奶和乳酸菌饮料它们的总糖含量是多少呢?

检测结果显示,酸奶总体总糖含量略低于乳酸菌饮料。15款产品中只有伊利每益添达到了低糖的要求,为4.9g/100g;多牧多北京风味酸奶总糖含量为9.5g/100g,其余的13款酸奶和乳酸菌饮料均达到了10g/100g以上。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益力多,其总糖含量达到了17.6g/100mL,是伊利每益添的3.6倍。如果饮用相同容量的产品,益力多将为体内带入更多的糖。(如图7)

即便每天只食用一杯酸奶(180g),糖的摄入量也已非常接近25g,伴随着其他食物所带入体内的糖,那么普通消费者将会很难控制在推荐值以下。(如图8)

本刊乳酸菌饮料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41名消费者中有40%的人群每天饮用一次或多次乳酸菌饮料,有32%的消费者则是“任性”地想喝就喝。

如果以每天饮用一瓶乳酸菌饮料(350mL)为例的话,只有伊利每益添的总糖含量较低,其余5款乳酸菌饮料的糖含量都超过世卫组织的推荐值25g。其中蒙牛优益C、燕塘健菌多、味全、光明和益力多的总糖含量远超推荐值的2倍多。(如图9)

“酸奶和乳酸菌饮料中的糖含量一般都比较高,甚至高于普通的碳酸饮料。特殊人群一定要谨慎选择,如儿童、肥胖患者和糖尿病人。”原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说。

达能、风行含钙较多

作为钙的优质来源,酸奶补钙的作用不容小视。

国家一级营养师焦通指出,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是人体补钙的最佳来源之一。牛奶中适当的蛋白质、乳糖比例使钙易被人体吸收,而酸奶中的钙比牛奶中的更易被吸收,是因为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进一步促进钙被人体所吸收。

本刊此次送检的9款酸奶其含钙量有一定差别,钙离子含量最高的是达能碧悠和风行乐悠,含钙量最低的是光明畅优。考虑到酸奶中同时含有较高的糖分,通过酸奶来补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图10)

“虽然奶制品是良好的优质蛋白和钙的来源,但是我们仍然要保证我们的食物多样化;对于素食者来说,豆腐也是良好的钙源,所以食物多样化会保证我们人体对于全营养素的均衡吸收。”焦通建议。

此外,在6款乳酸菌饮料中,均检出了微量的柠檬酸,不过这并不能够证明是企业自己添加还是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要分辨清楚乳酸菌饮料和乳酸饮料。前者是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味,后者则是通过柠檬酸等添加剂调制而成,未经发酵。”高级乳品分析师宋亮告诉本刊记者。

达能、蒙牛酸奶综合评分较优

本刊检测结果显示,乳酸菌饮料蛋白质约为酸奶的一半,但含糖量却普遍高于酸奶,综合来看,酸奶的营养价值高于乳酸菌饮料。

乳酸菌饮料和酸奶,因其相似的功能使部分消费者难以区分,到底谁的营养价值更高?

2015年11月,《消费者报道》通过蛋白质、脂肪、总糖、钙离子、乳糖、柠檬酸、乳酸菌开盖与模拟人体乳酸菌存活数等指标的对比测试,告诉消费者哪款酸奶品质更优。

总体评价,9款酸奶中,包括达能碧悠和蒙牛冠益乳在内的两个品牌达到了优良的推荐。6品牌乳酸菌饮料的总体得分并不高,伊利每益添总体性能较优。值得注意的是,因乳酸菌饮料的总糖含量太高,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肥胖患者和糖尿病人应谨慎选购。

酸奶系列达能、蒙牛综合性能较优

本刊此次送检的9款原味酸奶中,达能在蛋白质与脂肪这两项指标中表现较好,蒙牛和卡士在初开盖的乳酸菌含量领先于其它品牌,想要补钙的消费者则可以选购风行与达能产品。

除达能和蒙牛两款产品评级达到“优良”之外,其他品牌评级为“好”,多牧多垫底。

值得注意的是,9款酸奶产品中的糖含量较高,不宜过量食用。

“如果只考虑营养价值,风味发酵乳和乳酸菌饮品的蛋白质含量低于发酵乳,如果对营养要求高的消费者,建议购买发酵乳类的产品。当然追求口味的,可能会选择风味发酵乳。”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教授刘冬梅说。

乳酸菌系列伊利、蒙牛综合排名较优

在本刊此次送检的6款乳酸菌饮料中,伊利和蒙牛综合排名是仅有的两款达到“好”级别的推荐。而传统的乳酸菌饮料巨头光明和益力多表现并不理想,排名倒数前两名。

“活菌”、“有益菌”一直都是乳酸菌饮料广告的主打卖点,尽管所有的产品初开盖活菌数表现不俗,远超国家规定。但在模拟胃酸实验中,全军覆没。

乳酸菌饮料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如想通过此类产品代替日常食用的牛奶和酸奶,仍需谨慎。

在总糖含量方面,乳酸菌饮料整体高于酸奶且普通糖水差异不大。5款产片饮用一瓶(以350mL计)将会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糖推荐摄入量的一倍。

酸奶营养价值高于乳酸菌饮料

本刊检测结果显示,乳酸菌饮料蛋白质约为酸奶的一半,但含糖量却普遍高于酸奶,综合来看,酸奶的营养价值高于乳酸菌饮料。

“消费者在购买时务必要分清楚发酵乳和风味发酵乳,按照需求购买自己喜欢的产品。”一位食品行业专家告诉本刊记者。

蒙牛酸酸乳广告范文6

蒙牛杨文俊总裁在会上透露,未来五年,蒙牛的目标是进入世界乳业10强,年营收达到500亿元,而君乐宝的营业目标也将较现在至少翻一番,定位于30-40亿元。杨文俊表示,这次合作可谓“三赢”:一是与行业共赢,有利于通过资本整合加快民族品牌做大做强,和谐竞争;二是与消费者共赢,有利于双方奶源、研发等资源的共享,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高品质的产品;三是与产业链共赢,双方的合作有利于更好地夯实牧场奶源基础,促进乳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蒙牛总裁杨文俊强调到,他称蒙牛只是现金参股了君乐宝,是合作不是收购。君乐宝方面称,在蒙牛并购之前,其最大股东是董事长魏立华个人。不过魏立华没有透露,蒙牛并购后自己所持君乐宝股份将减持到多少。另据媒体披露,并购完成后,“君乐宝”及其附属品牌将作为独立品牌长期存在并发展;在君乐宝董事会,蒙牛会委派首席质量官、财务负责人进入君乐宝,届时在7个董事成员结构中,蒙牛将占到4个席位;君乐宝经营层维持不变;在奶源、产品质量、市场方面与蒙牛协同,在财务会计政策标准方面与蒙牛统一。

聚焦君乐宝

君乐宝成立于1995年,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酸牛奶生产基地,低温活性乳酸菌饮料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位、系列酸牛奶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四位。在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的酸奶市场份额很大,在华东和东北地区也有市场辐射运作。君乐宝旗下的产品如沙棘酸奶、红枣酸奶等等都是业内称道的经典创新之作,其主管市场和销售的高管都来自于可乐、华龙等知名企业,销售模式和队伍建设在业内口碑一向不错。目前投资1.8亿元的国内单体车间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高档酸牛奶项目已于今年6月投产。

君乐宝曾经是三鹿名下的子品牌,“君乐宝”这一品牌在三鹿时代亦被隐去,而是借用“三鹿”品牌。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君乐宝先后两次、共斥资3395万元从三鹿手中购回股权,开始了独立运营。君乐宝一直以酸奶系列及红枣酸奶系列为主。三聚氰胺事件对君乐宝影响很大,业内曾经推测君乐宝很难渡过难关。人们要么对三鹿依旧心存芥蒂,要么对君乐宝这个品牌太陌生。曾经的君乐宝的广告宣传中,采取的策略是绑定策略,其广告语为:"三鹿君乐宝,好喝的酸牛奶!"因此人们几乎认可都是三鹿这个品牌,对君乐宝没有太多的印象。所以,现在的君乐宝,加上三鹿这个品牌,知名度很高,但是现在品牌已经一文不值;去掉三鹿这个品牌,君乐宝只是一个全新的品牌,品牌知名度锐减,需要重新塑造品牌形象。

所以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君乐宝的酸奶促销力度非常大,很多主推酸奶都是买一赠一,同时君乐宝也开始生产纯牛奶,而且上市后价格也是非常低,并且配合大规模的广告攻势。顺着原来三鹿君乐宝的网络,君乐宝的新品也很快就铺下去了,而且面比较广,石家庄街边的小零售店到处都有。这一些快速高效的举动,让业内感觉到了君乐宝管理团队的干练和重新崛起的希望。君乐宝已经撇开三鹿东山再起,可以说非常之不易。

君乐宝以扎实的营销功底,优质的产品质量,精明的营销策略,逐渐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在激烈的乳业市场中站稳了脚跟,消费者给了君乐宝东山再起的机会。

2010年11月22日17:00左右,君乐宝所有经销商都收到了各省办事处的一条短信,内容是:“河北卫视今晚6点半河北新闻联播节目,10点半直播京津冀节目中将播出君乐宝公司与蒙牛集团签约仪式,敬请各位同事及经销商朋友收看。”其实在这之前近半年时间,坊间已盛传蒙牛并购君乐宝消息,当日,消息灵通人士已通过网络得知蒙牛以4.6亿收购君乐宝51%股份,君乐宝经销商此晚将是一个不眠之夜,这事实在乳品行业也将是一个不小的震动。

各方评价积极

对于这次并购,在业内引起了阵阵涟漪。但最为媒体所认可的点评莫过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在签约仪式上说的一番话:“随着企业规模和实力的不断扩大,并购整合也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这也是国外诸多乳业巨头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中国乳业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压力,要想更快的发展壮大,打造出世界级的乳业民族品牌,并购整合十分有必要......蒙牛与君乐宝的合作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既有利于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也为中国乳业进入品牌整合时代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在会上表示,蒙牛与君乐宝的合作有三个符合,第一是符合“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经济转型的精神,第二是符合奶业资源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的行业政策,第三是符合从竞争走向竞合的市场经济规律。

商务部研究院马宇主任分析认为,“我国众多行业都是高度分散,市场集中度远远不够,造成规模经济效益差,也对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进步造成了阻碍。我国乳业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甚至更为突出。要解决这种状况,必须大力进行行业资源整合,并购是必然的,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蒙牛既往业绩实现主要依靠自建工厂,很少资本整合,随着产业政策的出台和企业量级的变化,由增量带动转变为存量重整已成为现实需要。对君乐宝的整合实质上是蒙牛整合地方区域性品牌的开始,也会推动整个乳业加速走上集约化增长的道路。”

合作缘由让人思量

对于合作动机,曾有业内人士猜测,君乐宝投奔蒙牛可能源于资金压力。对此,君乐宝乳业公司负责人澄清说,当前君乐宝已实现赢利,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12.6亿元,日子并不难过。“君乐宝做得挺好的,为什么要卖呢?”当蒙牛控股君乐宝的确凿消息传来,外界对君乐宝此举颇有质疑。“企业只有依靠规模效应、技术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从君乐宝董事长魏立华在当天签约仪式上的发言中,人们或许可以揣摩出君乐宝引进蒙牛的初衷。

作为河北乳业第一品牌,君乐宝一直被寄予重振河北乳业的希望,而其近两年来发展迅猛的势头,也支撑了这种希望。 然而,“做得挺好”的背后,是来自国内外乳业巨头跑马圈地的重重压力。魏立华认为,尽管在河北乳业一枝独秀,君乐宝依然是一个区域二线品牌。合作后,借助蒙牛在奶源、研发、质量管控以及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君乐宝将加速跻身全国乳业先进行列的步伐。言谈话语中,魏立华流露出对蒙牛短短十年从白手起家做到中国乳业第一、世界乳业16强的钦佩之情。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君乐宝此次引进蒙牛或与其推进上市进程有关。 当前,许多二三线地方乳企呈现做大的冲动,而借力资本市场成为一条捷径。

今年以来,已有雅士利、黑龙江环球乳业等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宁夏夏进、重庆天友等也在加快上市步伐,而君乐宝要想从河北第一品牌跃升为全国知名品牌,走上市之路也不令人意外。君乐宝此次背靠蒙牛这棵大树的方式和意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若干年前与本地一家乳业巨头的合作。

君乐宝在创业初期,便投入同处一地的乳业巨头三鹿旗下,依托其品牌、技术、管理支持,产能迅速膨胀。中小乳品企业独自开疆拓土,需要打‘持久战’,耗时费力;而牵手乳业巨头,依托其技术、资金、管理支持,可以打‘闪电战’。这种做法可使中小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快发展。

蒙牛的收购动机是不言而喻的,三聚氰胺事件,万言书事件,诽谤门事件,个个都让蒙牛尴尬不已,渴望成为中国乳业第一品牌的梦想愈发遥远,而控股君乐宝无疑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君乐宝作为业内颇具实力的低温奶领域的佼佼者之一,缘何轻易放弃控股权?是不是遇到了资金链问题还是经营方面的巨大障碍难以逾越?不过这些都没有得到行业的证实,我们还是简单分析一下这两个企业之共性,或许能找到些眉目来。

蒙牛创始于牛根生,其创业元老几乎都来自伊利,所以蒙牛创始初期肯定有伊利的影子,只不过蒙牛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发展势头得以快速发展,可以说,是伊利的基因裂变和发展。后来得益于世界金融资本的支持,融入了国际企业管理的基因。由于其创始时,伊利的奶粉尚未表现出行业霸主地位,所以蒙牛选择了优势的冰淇淋和液态奶作为核心品类进行扩张。由于奶粉行业的“厚积薄发”特质,决定了伊利奶粉品类的崛起和蒙牛奶粉多年沉迷的发差,遂又与欧洲阿拉合资运作奶粉,由于战略的失误以及先天的基因缺陷,至今未有起色。蒙牛得益于国际资本后又险败于国际资本,中粮“横空出世”式的全购,成就了一个真正的蒙牛。蒙牛的“DNA”是复杂的但又是合理而具有竞争力的。

君乐宝创始于魏立华,一开始便以发酵型酸牛奶入市,始终以价廉味美占据北方部分低端市场,与三鹿合资后,才得以快速发展,成于三鹿却险败于三鹿,2008年乳品事件后,顽强地脱离三鹿并不被三元兼并,终于化蛹成蝶。目前君乐宝拥有生产厂9家。在全国市场,君乐宝酸牛奶占有率居第四位,仅次于蒙牛、伊利、光明,而在河北本土市场,君乐宝液态奶市场占有率已位居第一,被行内人士非常看好。其产品低端市场上的认知度,占有率,口感接受度,单点产出往往从局部的骄人市场表现令乳品“大鳄”们不屑中又大跌眼镜。其固有的三鹿“王者”之气,市场竞争中的“亮剑”精神,以及其产品推广强大的地面攻击战,尤其是“单点爆量”往往令对手望而生畏,这些企业基因部分甚至成为他自己的“杀手锏”或经营秘籍。

和大多数区域性二线品牌“遍地开花”的全产品线经营策略不同,君乐宝从创立初始就确定了以酸奶生产项目作为主营方向的发展战略。这让君乐宝在日后巧妙地避开了同蒙牛、伊利等一线品牌的正面竞争,保留了自己在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

君乐宝销售渠道模仿外资快消品巨头的模式,采取直营+经销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市场终端的掌控能力和应变速度,是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另外,君乐宝从光明、华龙、可口可乐等公司挖来不少优秀人才。但这个地方品牌近年却面临国内外乳业巨头的重重压力。

2010年9月26日,伊利投资5亿元,在张北投建河北省最大液态奶生产基地;10月21日,投资2亿元的新西兰恒天然牧场项目落户河北玉田……据了解,目前全国五大乳品企业全部进入河北,而且每一家至少建有2个加工厂。

而作为一个地方乳企,囿于自身资源,君乐宝亦面临一些困境。有业内人士透露,为了开拓市场,君乐宝一度将产品从黑龙江销售到江苏、湖南。但由于低温奶产品保质期短,不利于长途运输,在市场开拓期间亦铺垫了大量资金,此外囿于各省销量不均衡,因此君乐宝在某些省份并不赚钱。

这很可能是君乐宝委身“外嫁”的原因所在。君乐宝总裁魏立华称,通过和蒙牛的合作,君乐宝可以借助蒙牛在奶源、研发、质量管控以及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速跻身全国乳业行列的步伐,企业只有依靠规模效应、技术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

最终笔者结合业内人士的观点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君乐宝经过多年的运作,在酸奶领域已经达到其自身的最大潜力,华东和东北市场虽投入不少,但收效甚微,常温奶制品市场一直毫无起色,希望跻身于乳业第一阵营的夙愿变得模糊。巨大的营销费用也成为君乐宝快速成长的压力和负担,希图引进高端人才再塑辉煌的想法也逐渐淡去,而蒙牛渴望摆脱目前和伊利竞争的不利局面,扭转乳粉市场颓势的前提下,出价也一改以往谈判的保守,达到了君乐宝老板的底线,由此双方一拍即合。

对乳业格局影响巨大

蒙牛,君乐宝优势基因的融合,必能产生整合效应,君乐宝的产品优势和奶源资源都将得到更大的潜能发挥。收购完成后,蒙牛集团旗下的酸奶市场份额将提升至30%以上,其低温产品业务亦有望与常温奶业务一样,成为重要的产品线。届时蒙牛将形成常温奶与低温产品“两条腿”走路的格局。收购消息后次日,蒙牛股价即逆市上扬。高盛、德银等多家机构亦报告对蒙牛做出“买入”评级,称收购将有力巩固蒙牛在乳业市场竞争地位。

强强结合之和,渠道上优势可能会最先发力。蒙牛酸牛奶的优势在高端市场,在大型现代连锁超市,面对的群体也是牛奶的高端消费群体。而君乐宝则恰恰相反,在传统渠道拥有强大的营销力,其产品面向大众消费群体,尤其是在北方优势更强。笔者不赞成二者优势互补而补齐品项,形成类似宝洁的自有品牌相互竞争局面,而是各自把持自有优势。蒙牛的袋装酸奶、八连杯等低端酸奶划给君乐宝,而君乐宝的东方知味、酪爵系列划给蒙牛运作,各自发挥聚焦效应,高、低策应,一统酸奶市场。

若品项规划成立,渠道倒不会相互冲突。两个品牌依据原有市场优势顺势发展。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君乐宝的直营系统,其在部分市场现代渠道的直营很有潜力。一是君乐宝多年的直营积累了丰富的直营操作流程和经验;二是拥有良好的终端客情关系;三是有直营的仓储和配送条件;四是具有经营盈利的能力。牛奶行业已步入低毛利行业,许多现代渠道经销商已失去经营兴趣,厂家则在厂价结算基础上不堪商超昂贵的费用。直营则可以以利润补贴费用,在现代渠道发挥更强大的营销力。若君乐宝的直营系统作为蒙牛的经销商来经营蒙牛产品,必将所向披靡。如成功,可以以君乐宝的直营系统逐步建立起蒙牛强大的自营系统。

蒙牛在乳品行业的营销表现无可非议,不论在高端的品牌塑造,还是事件营销,甚至在操作层面的终端销售表现,都是整个行业的标杆。但君乐宝就不同了,以高端的有限费率投入支持形象,以低端市场起量,并补贴高端市场上的略亏和费用不足,所以,君乐宝的经销商是奶行业最舍得投入,最能自我营销的经销商群体,其与君乐宝的关系结合很是紧密,部分经销商还是公司的小股东,靠此种厂商鱼水关系,君乐宝才得以重新站起来。蒙牛入主后,君乐宝的“缺钱”营销从观念上会有所改变,品牌力会增强。有效的,更大的市场投入会使经销商群体更积极,力度更大的运作君乐宝。如果市场运营和费率投入还是以前君乐宝的策略,将会形成蒙牛的“中央军”与君乐宝的“地方军”的阶级差异,无利君乐宝更快发展!

1.融汇彼此优势,软硬基础扎实

君乐宝作为华北第一乳企,多年来不断坚持自主创新,目前低温产品市场占有率已雄居全国第四、液态奶销量位居全国前十。从经久不衰的大红枣酸奶,到经典风味老酸奶、酪爵庄园欧式酸奶酪,君乐宝始终坚持品牌自主创新。据介绍,目前君乐宝大红枣酸奶每天销量在200吨左右,去年销售额达4.6亿元。

联姻蒙牛后,借助蒙牛在资金、产品研发、质量管控以及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君乐宝将最大限度发挥其在低温产品事业方面的研发实力,进一步夯实奶源基础建设,并借助现有渠道资源,稳定实现未来5年内营业额翻一番,年营业收入达到30亿至40亿元的战略目标,进而加速跻身全国乳业第一集团的步伐。

依托华北黄金奶源带的优势,君乐宝创新性地打造了自己的"托管奶厅",能够24小时对奶厅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控。除了奶牛饲养、繁育、防病、防疫等情况可以得到落实外,挤奶储存运输等都能够得到全程掌控,从根源上确保了原奶的品质安全。

随着原奶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奶源安全问题日渐浮出水面,各大乳企纷纷意识到上游奶源建设对一个乳业品牌的重要性,开始纷纷争夺各区域的的优质奶源,以期提升自身的品牌竞争力。前不久,君乐宝凭借其华北"黄金奶源带"的低温航母优势一举赢得蒙牛近4.6亿元注资,两大乳企相得益彰,充分实现了优势资源整合互补。从长远来看,作为华北领军企业的君乐宝或将成这场乳业整合大潮中最大的赢家。

优质的奶源则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是每个乳企安身立命的重中之重。从源头上进行产业链改造,提升盈利空间、降低隐性成本、不断强化品牌形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整个乳业运行机制中,奶源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却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环。高额的资金投入,漫长的回报周期让众多乳企望而却步。面对原奶日益高涨的价格和日渐突出的原奶安全问题,一些中小型乳企遭遇了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甚至出现大规模倒闭的现象。很显然,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被这个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所摒弃,资源整合成为中国乳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

据了解,目前蒙牛在全国拥有9个万头以上的超大型牧场,还将在未来几年投入20亿-30亿元,以参股、合作等方式建设现代化大型牧场20-30个。蒙牛一向把奶源作为战略性资源,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正是基于此,有着华北地区黄金奶源基地的君乐宝乳业喜得垂青,两者的强强联合将一举实现奶源共享,并在资金、研发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这对君乐宝来说无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之在现有的低温研发优势上得以突飞猛进,早日实现突破华北区域面向全国市场的大品牌战略愿景。

2.酸奶市场格局生变

近年来,国内低温产品市场发展飞速,目前容量已达到130亿元左右,近三年综合增长率为18.2%,其中酸奶近三年产销量增长速度高达20%以上,大大超过其它乳品品类的增长率。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未来几年酸奶市场还将迅速扩容,因此,酸奶市场成为乳企的必争之地。

此次合作之后,蒙牛集团旗下公司的酸奶市场份额将达到30%以上,蒙牛和君乐宝两个品牌也将由原来各自为战结成统一战线。蒙牛公布年报数据显示,06-09年蒙牛酸奶复合增长率为27.3%,2010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长率更是达到30.3%。君乐宝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酸牛奶生产基地,酸奶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四位,在其年营业额12.6亿中,高达84%的业绩来源于酸奶。

此次整合,业内认为,更深远的影响是双方在产品研发、生产技术、品质管控等“软资产”层面上的优势互补,君乐宝可以与蒙牛共享蒙牛亚洲最大的高科技乳品研究院以及海外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和相关研发成果,提高君乐宝低温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双方共同为消费者开发更多高附加值、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酸奶精品。过去,蒙牛冠益乳开启了中国高端功能酸奶的先河,而君乐宝的红枣酸奶以其口味创新创下了该品类的销售奇迹,这样的产品创新在今后也有望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靳烨认为:“中国乳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与世界最先进的乳品科技接轨,提升在高附加值乳品上的自主研发能力。此次蒙牛与君乐宝结成战略合作,双方科研实力与经验方面的共享互补,将会推动低温乳品在菌种的研发和应用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相信通过此次合作,对于强化具有高附加值的低温乳品、提升中国乳业的国际竞争力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品牌整合 集约发展

双方合作后,君乐宝将借助蒙牛在奶源、研发、质量管控以及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实现“君乐宝”由区域强势品牌向全国品牌迈进,更好地助力中国乳业持续健康发展。

3.蒙牛受益巨大

对于蒙牛来说,拿下君乐宝亦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在蒙牛2010年半年报公布的数据中,2010年上半年蒙牛乳业完成销售额144亿元,其中常温奶及乳饮料的销售收入共计112亿元,占蒙牛乳业整体销售额的78%;而酸奶产品的销售收入为13亿元,只占蒙牛乳业当期总销售额的9%。

容易看出,以酸奶为主的低温产品对蒙牛销售额的贡献并不明显。但从纵向数据比较不难发现,酸奶业务占蒙牛液体奶产品(包括常温奶、乳饮料、酸奶)销售额的比重正逐年增加,而常温奶和乳饮料的占比则是相应减少的。比如从2009年到2010年上半年,蒙牛常温奶的销售占到蒙牛液体奶总销售的比重从62.4%下降到61%,乳饮料从28.1%下降到20.6%,而酸奶则从9.5%增至10.4%。这很好地说明了低温乳品的高增长率。行业统计数据亦显示,低温乳业近3年增长率为18.2%,其中酸奶近三年产销量增长速度高达20%以上,大大超过其他乳品品类的增长率。

酸奶将有望成为蒙牛进行行业突围、提升竞争地位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在奶粉方面,市场前五强都被多美滋、雅培等外资奶粉占据,伊利更是一举占去将近11%的市场份额,而蒙牛还不到3%。这意味着,在奶粉市场蒙牛发力的空间不大。但在酸奶领域,多年来蒙牛、伊利一直难分伯仲。此次纳入君乐宝,蒙牛的酸奶市场份额预计形成35%的市场占有率,远远领先于第二名伊利18%的份额。这不仅将完善了蒙牛酸奶的产品层次和结构,也使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值得看好 。

中国乳企是否进入整合趋势?

据了解,早在2009年,工信部与发改委就制定了《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鼓励国内乳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强强联合等方式,整合加工资源,提升产业水平。“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提出,中国乳业总体发展规模应该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意味着,蒙牛和君乐宝的合作,或许将拉开中国乳业整合的帷幕。

“我希望蒙牛和君乐宝的这次合作,能够为未来中国乳品行业的整合提供一个范例。”11月22日,在蒙牛与君乐宝战略合作签字仪式上,蒙牛乳业集团总裁杨文俊这样评价这次的合作。

他认为,中国目前有规模乳企800余家,未来乳品企业之间战略整合是个大趋势。在谈到双方整合带来的最大好处,杨文俊多次谈到奶源共享问题。他表示,蒙牛一向把奶源作为战略资源,而君乐宝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对奶源建设的重视程度与蒙牛不谋而合。在对奶源的管控方面,双方的合作会使未来奶源质量更好。两家能够更好维护良性合作、良性竞争,这样才能给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区域乳企的魅力和出路

一个是中国乳业第一品牌,一个是区域二线品牌;一个年销售收入257亿元,一个年销售收入12亿元。站在蒙牛的面前,君乐宝无疑是一个“小个头”。是什么让他们彼此青睐,在笔者看来,无疑是君乐宝的单品为王的创新策略更具魅力。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从这个案例展开去深深思考区域乳企的生存之路。

去年,贝兰德“闪婚”完达山,今年,君乐宝“外嫁”蒙牛,,在感叹河北省乳业市场格局再现变化之余,人们不禁要问:区域型乳品企业还有多少发展空间?以常温奶销售为主,蒙牛、伊利等基地型企业迅速成为全国性乳业巨头,而在以生产保质期较短的巴氏奶为主的城市型企业中,除了上海光明较为知名外,其余企业影响力均局限在本地及周边地区。而综合型乳品企业,受制于产品线覆盖广、单位销售量难以扩大,尚未形成全国性或知名企业。

这些区域型乳品受消费者青睐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口味本地化、产品新鲜,以及拥有适合当地消费者的特色新品,都是其占据市场一定份额、抗衡全国性乳企的重要因素。对此有业内人士预测,一些区域品牌若能继续在品质和创新上稳扎稳打,将有可能打破现有市场格局,上演乳业版的“星火燎原”。 不久前,中国质量协会了2010年液态奶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结果显示,区域型品牌让消费者最满意,占总量的34%。

一个区域型乳业品牌完成到全国乳业品牌的嬗变,必然要经历从一个市场的竞争到多个市场的角逐,从一个小区域的市场竞争到多区域的市场对抗,在一场又一场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成长壮大。

目前,全国大部分区域型乳企以巴氏奶为主导,要形成独具竞争优势的区域型品牌,需有效避开与蒙牛、伊利等基地型乳品企业的正面竞争,打造属于自己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比如,中国的奶酪市场现在处于萌芽状态,市场总体规模大约在8000吨左右,国内的产量仅为2000吨左右,其余的全部靠进口。如何把握这种新兴高端市场,则需要技术创新来实现。 同时,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乳企需在自信中保持一定的风险意识。 从君乐宝采取的保留自有品牌的策略可以看出,区域型乳企对规避产业风险有着自己的慎重。“虽然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大企业一旦出现品牌危机,不免殃及池鱼。保留自有品牌,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业界如是解释君乐宝采取的策略。

从君乐宝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区域乳企的出路,要么选择稳健经营,滴水石穿的日积月累,要么背靠大树,牺牲权益谋求更快发展。

君乐宝和蒙牛两大乳业巨头的资源整合顺应当今乳制品行业发展潮流,为整个乳业向集约化集团化经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但两者虽都为民企,但企业文化却大不相同,整合过程中,难免产生冲突。这种冲突的化解完全在于蒙牛与君乐宝的产品战略规划和市场的战略布局,更重要是市场运作手法和风格的取舍,可以说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