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沟通范例6篇

高品质沟通

高品质沟通范文1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沟通;灭菌物品;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是为全院提供无菌器材、敷料及一次性灭菌物品的医技科室,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以充分发挥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的协同作用,才能达到无菌物品的质量监控和安全使用。1 沟通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消毒工作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中,消毒供应中心是为患者治疗服务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和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科室。无菌物品的质量安全将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为了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沟通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是畅通无菌物品全程质量控制、加强科室间密切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2 沟通具体做法

2.1 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灭菌知识培训 在医院感染办公室的支持配合下,把对灭菌物品的要求、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消毒灭菌的工作流程、各监控手段等做为重点内容举办知识讲座,进行培训,严格要求科室自备包的包装、体积、重量及包布的要求。请灭菌专业权威人士及、北京护理学会消毒专业委员会主任授课。

2.2 加强与兄弟优秀单位的沟通学习 在无菌物品全程优质服务工作中,要经常带领科室人员走出去,参观学习上级或同级优秀单位。多次进行学术沟通,以优秀单位为榜样,学习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学习规范的管理模式;与科室沟通时重点查找我科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经过与兄弟单位学术上的交流和沟通,转变了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消毒灭菌工作,做到立足岗位精细化管理消毒灭菌工作。

2.3 与临床科室加强沟通共同进行安全管理 与科室沟通共同完成无菌物品使用安全管理的永恒目标[1]。医疗安全是目前医院质量管理热点问题,为标准无菌物品的供应质量,发现不符合灭菌要求的物品包及时纠正,并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帮助并指导其做好物品灭菌前的规范处理工作。要以上级医院或同级优秀单位为榜样,保持灭菌工作的高起点、高质量。坚持经常与临床科室沟通,宣传中心供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与科室负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取得临床科主任、护士长的支持。全院医务人员之间相互协助、监督,共同做好无菌物品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坚持临床科室有需求做到及时解决,临床科室遇有大抢救无人来供应中心换取无菌物品时,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主动去临床科室送无菌物品,配合抢救。每天下收下送时加强与各科室工作人员的沟通,收送物品时做好查对、登记、虚心听取意见或建议,不断改进工作。细心观察无菌物品安全使用情况,取得临床科室的理解。

与临床科室沟通可以密切联系各临床科室,取得他们在科室对待灭菌物品的初步消毒工作的配合,畅通无菌物品的下收下送全程质量管理。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依托于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以全员参与为基石,严格制度、执行各类物品回收、分类、消毒、清洗操作规程。

充分发挥消毒供应中心支持系统的作用,每周护士长下临床科室沟通1-2次,及时反馈临床科室信息,回到科室进行整改落实,每月召开质量安全分析会。为临床提供优质、安全、低耗的无菌物品。通过沟通,我们及时得到了信息反馈,并立即对相关科室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评价。达到无菌物品优质供应和零投诉,进一步提高临床满意度。3 沟通的体会

医务人员应正确应用消毒技术,才能确保消毒效果[2]。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以《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为依据,积极宣传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环节,物品的清洗、包装、装载、操作人员的工艺监测、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及消毒灭菌后的运送、保存是影响最终灭菌效果的关键环节。我们要耐心讲解对临床自备灭菌包的各项要求,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灭菌工作每次都要严格执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及B-D试验。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把好无菌物品的质量关。通过沟通,进一步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质量,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为临床提供了高质量放心的无菌物品。

参考文献

高品质沟通范文2

论文关键词 地沟油 犯罪 侦查对策 防控对策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地沟油最大来源为城市大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地沟油可分为三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一定次数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垃圾油是质量极差、极不卫生,过氧化值、酸价、水分严重超标的非食用油。它含有毒素,流向江河会造成水体营养化,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过菜油”之一的炸货油在高温状态下长期反复使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水解、氧化、聚合等复杂反应,致使油黏度增加,色泽加深,过氧化值升高,并产生一些挥发物及醛、酮、内酯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致癌作用。“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毒性则是砒霜的100倍。

一、制售地沟油犯罪的特点

近些年,地沟油的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引起全国性舆论反响,更有专家称我国每年约200万吨地沟油返回餐桌。地沟油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社会公害。当前,我国制售地沟油犯罪的主要特点有:

1.暴利。地沟油与正规合格的食用油相比,成本低廉,可谓“一本万利”,因而足以让那些唯利是图者丧心病狂,铤而走险。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言:“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2012年上半年破获的浙江金华特大新型地沟油专案中,新型地沟油个体熬油户卖出的价格是5000元/吨,地沟油贩子卖出的价格是7600元/吨左右,而到了正规的油脂公司,这样的新型地沟油摇身一变卖到了12500元/吨,这跟传统地沟油的销售相比,利润相当。

2.主体多元化,单位制售突出。从以往查处的案件来看,其犯罪主体成分复杂,既有个体经营者、无照商贩及社会闲散人员,也有工人、农民甚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中个体经营者和无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大。但随着制售地沟油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制造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不再只是小作坊、小窝点参与其中,单位、法人制售地沟油犯罪日益突出,甚至是规模较大的正规油企,造成地沟油的大肆泛滥。公安部在2011年破获的135起地沟油案件中,济南的格林生物公司制售地沟油案件,江西的南昌环宇生物柴油公司制售地沟油案件,这些都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往往从掏捞、粗加工、收购、贩运的过程中,个体经营者和无业人员的黑窝点参与的比较多,到了精加工、批发销售阶段,正规油企参与的比较多。

3.犯罪隐蔽。随着公安机关“打四黑除四害”、“地沟油破案会战”专项行动的深入,制售地沟油的违法犯罪分子为了规避法律,逍遥法外,也在不断的调整作案方式,翻新作案手法。首先是发现比较困难,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正规的生物柴油、生产动物饲料等幌子,甚至是有一些公司具备食用动植物油资质。如格林生物有限公司制售地沟油案中该公司就是生物柴油公司,破案以后才发现公司内部有两套设备,一套设备是用来生产生物柴油的,另外的设备就是生产所谓食用油的。其次,调查取证非常困难,因为案件涉及环节比较多,链条比较长,从掏捞开始,到粗加工再到生产,往往都是跨地域、跨省市,所以单靠当地公安机关破案非常困难。再次,缉捕非常困难,在生产场所的物色上,多选择在隐蔽、不易为外人接近的地点。如格林生物有限公司制售地沟油案,制造工厂是建在一个半山腰上,易守难攻,如果执法人员去接近它,极容易被发现;另外,它周围布满了铁丝网和探头,目的都是为了逃避打击。办案民警蹲守的地方是一个30米高的悬崖,稍不留神的就可能掉入山底。

4.容易诱发其他刑事犯罪。大多数的生产、销售地沟油犯罪的行为人不仅仅是实施了一种犯罪行为,为了获取非法利润,往往伴随很多附随犯罪,如侵犯商标权、偷税、漏税、为了欺行霸市或打击报复而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同时,为了使生产、销售地沟油行为能顺利进行,往往采用行贿手段,拉拢一些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充当保护伞。于是又会出现国家工作人员在食用油安全监管和查处“地沟油”违法犯罪活动中、、徇私枉法的犯罪。

二、制售地沟油犯罪的定罪

《刑法》第143条和第144条分别规定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地沟油似乎既属于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也属于有毒、有害的食品。生产、销售地沟油在刑法上似乎触犯了两个罪名:究竟以何罪名定罪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难题。笔者认为,对于生产、销售地沟油的行为,应当依照《刑法》第144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罪处罚。理由如下:

第一,地沟油总体属于有毒有害的食品。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其中包括:(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4)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要求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明知是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而销售的行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是指对人体具有生理毒性,食用后会引起不良反应,损害机体健康的不能食用的原料。如制酒时加入工业酒精加工成食用酒,在饮料中加入国家严禁使用的非食用色素等等。如果掺入的是食品原料,只不过由于污染、腐败变质而具有了毒害性,不能构成本罪。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的区别主要就在于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在食品中掺入的原料也可能有毒有害,但其本身是食品原料,其毒害性是由于食品原料污染或者腐败变质所引起的,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罪往往在食品中掺入的则是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地沟油本身就氧化值、酸价、水分严重超标,含有大量毒素,不能用作食品原料,其毒害性并不是由于食品原料污染或者腐败变质所引起的。因此,地沟油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应将制售地沟油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更为妥当。

第二,对制售地沟油的行为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处理符合立法本意。在刑法上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属于危险犯,要求该行为必须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才能构成既遂,且最高可判处行为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罪属于行为犯,只要实施了该行为,无论情节轻重都构成本罪,且最高可判处行为人死刑。可见刑法对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罪处罚要严厉的多。垃圾油、“过菜油”、“泔水油”的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危害甚烈,严重时可以致癌,严重侵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老百姓对此民怨极大。因此,将制售地沟油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从严打击,符合立法本意。

三、生产销售地沟油犯罪的侦控策略

为了有效遏制和减少生产、销售地沟油案件、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根据此类案件特点和规律,应采取针对性的侦查对策,加大力度,多管齐下,提高打击、防范和控制能力。制售地沟油属于经济案件,公安机关在进行地沟油案件的侦查过程中,也需要使用一般经济案件侦查的措施、手段和方法,如询问、讯问、搜查、扣押、摸底排查、并案侦查、特情侦查、秘密辨认和侦听等,在此笔者不在赘述。笔者只就制售地沟油犯罪特有的侦控策略进行论述。

1.从地沟油物流方式和资金流向入手获取线索,溯根寻源,查找犯罪嫌疑人和作案窝点。制售地沟油,必然要通过流通渠道实施。制售地沟油案件的来源很大一部分都是由知情人的举报和受害者的控告,因此对于知情人和受害人要详细询问地沟油的来源和物流方式,严查餐饮服务单位进货查验记录、物流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通过分析案情和深入调查,回溯源头,查找出地沟油的窝点。另外,地沟油的销售会引起资金的转移和流通。通过查询和追踪银行账户资金的流向,同样可以发现嫌疑人或者知情人,突破全案。

2.用科学统一的方法及时作出鉴定。对于地沟油的鉴定消费者有许多方法,如:一看透明度、二闻气味、三尝味道、四听声音,还有上海市的中学生提出的测凝固点的方法。但认定地沟油、必须有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对油品进行检测、鉴定后,才能在法律上确认是否为地沟油,才能据此定罪量刑。地沟油的氧化值、酸价、水分严重超标,而且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甲苯丙醛和磷等有毒或致癌物质,这必须有专业的鉴定机构运用科学方法才能鉴定出来,得出鉴定结论作为定案证据。

3.做好阵地控制,多方获取线索。通过公开检查与秘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应在餐饮行业、制油行业、快递行业、运输行业、印刷行业、包装行业、城乡结合部、出租屋聚集区等地布置一些秘密力量,及时向警方提供制售地沟油的信息,以便从源头堵住这类犯罪的发生。

4.注重侦查协作。当前形势下,地沟油犯罪呈现出跨地域作案,定性难、取证难等特点,这在客观上要求经侦部门必须进行侦查协作。首先是公安机关和食品监督、质监等行政执法部门的协作,如调查取证、提供线索、鉴定、开展专项行动或联合行动。其次是不同区域经侦部门的协作,制售地沟油往往从掏捞、粗加工、收购、贩运,再精加工,到批发销售,都是跨多个省市,这就需要多省警方协作联动捣毁犯罪网络。

高品质沟通范文3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地沟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伴随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在食品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一些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不惜通过牺牲他人的健康和生命来牟取暴利,食品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与人们身体健康密不可分。“地沟油”便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种违法犯罪活动的表现形式。

一、“地沟油”犯罪的表现形式

二、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角度看“地沟油”犯罪

所谓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就是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1、对“掺入”的认定

从该罪的基本罪状来看,“掺入”的行为主要表现在生产环节,并且在生产环节中的“掺入”多表现为故意,至少是一种放任态度下的间接故意。当然在销售环节也同样可以有“掺入”行为,但这种行为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生产行为。因此,对“掺入”的认定主要围绕生产进行。

行为人实施“掺入”行为时,掺入物与被掺入物之间并不需要满足一定的比例,既可以以多掺少,也可以以少掺多,或者等量掺杂。同时,对于“掺入”后,生产的食品在外观状态上可以表现为显形的掺杂或隐形的掺杂。前者如为提味招揽顾客而将罂粟壳“掺入”火锅底料,后者如将工业用酒精冒充食用酒精“掺入”酒中。“地沟油”犯罪的“掺入”行为则表现为这种“隐形”的“掺入”。在上文中介绍道“地沟油”的生产加工过程,对于“地沟油”上餐桌的形式也就清楚地看到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将“地沟油”搬上餐桌,另一种便是将“地沟油”“掺入”合格的食用油后搬上餐桌。但是,目前我国对地沟油的检验检疫技术并不能完全检测出食用油中是否掺入了“地沟油”,或者根本就是以“地沟油”冒充食用油。加之“地沟油”的生产、销售活动具有很强的隐秘性和链条性,这给司法及行政人员的查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障碍。

2、对“明知”的认定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或间接故意,所以对行为人是否“明知”的判断决定是否成立该罪名。对“明知”的认定应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即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明知”是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而故意进行添加,其对行为结果持放任态度。作为“地沟油”的生产者,为牟取高额利润,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并且弃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于不顾,生产加工“地沟油”,使这种有毒、有害的食品流向市场,并最终流向群众的餐桌。“明知”的另一方面表现为销售者对其所销售的食品是有毒、有害的食品或被掺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明知”。因为“明知”是生产者或销售者或生产、销售者个人的内心活动,我们无法从外部直接判断其内心的故意,如果行为人承认自己“明知”,那么在主观故意上的认定便不会出现困难。但是,司法实践中的行为人对于其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或意图并不会直接坦白,这就需要通过对行为人的生产、销售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定其是否“明知”。实践中被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主客观相结合进行判断。即通过行为人的个人知识和经验这一主观方面来判断行为人是否“明知”,再根据社会公众的认识和经验这一客观方面来判断行为人是否“明知”,如果社会公众认识到行为人的行为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或者是认识到其生产、销售行为所造成的危险性,那么就可以推定行为人在主观方面是“明知”的。所以,对于“地沟油”生产、销售者的主观“明知”的判断同样如此。

3、对“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认定

要明白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有毒、有害。所谓有毒的物质,就是指进入人体后能与人体内的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对人体的组织和生理机能造成破坏的物质;而有害的物质,则是指被摄入人体后对人体的组织和机能产生一定副作用的物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则是指含有对人体有毒害性成分能造成人体组织和机能破坏而不能作为食品的配料或者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对于食品添加剂是否为非食品原料的判断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因其可用于食品加工生产,并且用其加工生产出的食品是可以食用的,所以食品添加剂应属于食品原料。但笔者认为,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其本身并不具有可食用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我们明确的看到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营养物质,而食品或食品原料均为能够为人体提供维持健康的基本元素具有营养价值且可以长期食用的无毒无害的物质。因此,食品添加剂应属于非食品原料的范畴。文章开始便介绍到“地沟油”含有黄曲霉素等具有极大的毒害性的元素,其明显符合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标准。

综上所述,“地沟油”的生产加工及流通是完全符合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犯罪构成的。

三、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出台的《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将生产、销售“地沟油”的行为纳入到刑法规制范畴,体现了我国对“地沟油”犯罪活动的打击决心。“地沟油”的生产、销售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保障我们“舌尖上的安全”则是时不我待的重中之重。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相结合才是预防该类犯罪的有效方法。

高品质沟通范文4

“因为品牌叫得响,我这20 亩葡萄,今年已卖了20 多万元。”深秋时节,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的万亩葡萄园果香醉人,忙着采摘的济农葡萄种植联合社理事长许建告诉记者。

近年来,任城区实施品牌战略,培植以长沟葡萄为主的林果产业,长沟葡萄产量、品质、市场占有率、品牌价值不断提升。长沟葡萄基地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命名为“栽培与质量控制示范基地”;被省旅游局评定为“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长沟葡萄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沟牌”葡萄成为知名品牌。今年长沟葡萄亩销售收入1.3 万元,年销售收入将达1.3 亿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从果品到产业

长沟自古是水旱码头,商贾云集之地。古运河沉淀的丰富有机质,甘甜的运河水,为葡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长沟葡萄呈紫红色,表皮有一层果粉,皮薄肉厚,甜而不腻,沁人心脾。

多年来,果农们在合作社理事长许建的带领下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采用避雨设施、套袋等技术,创造了葡萄延时采摘技术。采用通风好、采光好的“高、宽、垂”数字化栽培模式,行距3 米,株距2 米,每株15 穗果,每穗0.75~1.0 千克,每亩产量控制在1 500~2 000 千克。这些综合技术的运用,使得叶片长期保持碧绿,养分源源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供应给植株,葡萄从每年5 月份坐果到霜降,5 个月时间,不裂果、不烂果。每年的中秋节是长沟葡萄的最佳采摘期,一直到霜降节气,比普通葡萄延长了一个多月的采摘期。

长沟镇对葡萄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组织果农到天津、青岛大泽山等地学习;聘请中国农科院、山东农大专家到果园传授技术;出资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长沟牌”葡萄商标;投资600 多万元建设改造了3 000米葡萄长廊和150 套观光亭、经营房;引进开发保鲜、贮存、运输新技术;鼓励发展大棚葡萄、早熟葡萄种植。长沟镇被评为“山东省葡萄名镇”。葡萄从几户种植到2 000 余户种植,从种植1 亩到种植1 万亩,从乡间果品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沟葡萄实现了一个产品到一大产业的飞跃。

从创业到创新

长沟镇按照“重点在特色、优势在品牌、关键在管理、根本在龙头”的思路,打好“创新创优”牌。在品种创优上,该镇组成葡萄新品种课题研究小组,引种了‘金手指’、‘矢富罗莎’、‘夏黑’、‘泽香’等十多个品质好、价格高的葡萄新品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无公害栽培技术。2012 年长沟镇引种的‘金手指’、‘矢富罗莎’、‘夏黑’、‘泽香’4个葡萄新品种通过了专家组无公害生产技术鉴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葡萄新品种的项目边试验边推广,经济效益显著,3 年共推广1 000 亩,‘金手指’市场价每千克100 多元,‘矢富罗莎’等新品种每千克都在40 元以上,已产生3 000 多万元的收入。

在品质创优上,推行严格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依托葡萄专业合作社,建立封闭式标准化生产园,推广生产环境安全、生产过程安全、生产出的产品安全模式,生产有机葡萄,目前已建起20 个葡萄精品示范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长沟葡萄品牌创优,让“长沟牌”葡萄走出济宁,走向全国。新成立的长沟农产品协会,在为葡萄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信贷担保、葡萄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知名度越来越大,为保证长沟葡萄的品质,今年在葡萄协会的带领下,长沟葡萄采用了二维码技术,建立了长沟葡萄产品可追溯体系,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打造葡萄观光游

高品质沟通范文5

【关键词】地沟油;危害;鉴别技术

地沟油泛指各种劣质油,包括过期食用油回收、生活中重复使用剩余的油等。地沟油来源于各种城市饭店的隔油池,经由一些不法商贩进行加工,再出售给各大小饭店、餐馆等餐饮场所。

1.地沟油造假现状

地沟油现在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油污废水排出下水道中的油脂物质,其中包括各大餐馆酒店所集中处理的泔水进行加工提炼成为的地沟油;另一类是从病猪、死猪及其内脏提炼出的地沟油;还有一类是人们重复使用过后剩余的食用油,经过添加新油后重新进行使用的地沟油。食用油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能为人体提供所需要的脂肪酸、氨基酸等营养元素。但是地沟油不但不能提供这些营养元素,还会破坏人体中原有的营养平衡状态,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能致癌,但因利益的驱使,地沟油的使用一直屡禁不止。

2.危害及影响

地沟油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其一表现在地沟油来源上,在食用油反复加工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其二是地沟油收集加工提炼过程,地沟油中有害物质的相互污染能够产生更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危害具体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营养价值方面

食用油在重复使用过程中,原有的营养价值被破坏。其中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被破坏,因为高温氧化作用,其脂肪酸也受到破坏。在地沟油加工的过程中,必然要反复进行高温加热,使原本就已经不具备营养价值的油产生其他有害物质,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食物的吸收,对人体产生的毒害较大。

2.2酸价和过氧化值方面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可作为油脂变质程度的指标。地沟油在收集加工的过程中,酸价过高造成酸败而产生过氧化物。过氧化物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普遍使用在工业生产中,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过氧化物就是双氧水,具有一定危险性。所以,当产生了过氧化物的地沟油进入人体内时,就会使自由基粒子活动失去控制,破坏细胞结构,容易导致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出现。

2.3重金属方面

地沟油收集加工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完成,地沟油容纳物一般都是金属器皿,而地沟油的反复加热使金属器皿中的重金属融入到地沟油中,使地沟油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中铅是重金属中毒性较大的一种,进入人体后,很难排出,会对人体的脑细胞形成伤害,如果孕妇不小心食用了铅过量的地沟油,就极易危害到胎儿的神经系统;食用汞污染的食品后汞能进入肝脏,使大脑、神经和口腔都受到较大的损害;砷则是砒霜的组成成分之一,剧毒,食用含有砷的地沟油,会导致食用者慢性中毒。因此,重金属残留于地沟油中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

2.4胆固醇方面

地沟油通常是多种劣质油脂的混合,油脂本身的胆固醇含量就较高。胆固醇过高容易使体重变胖,睡眠不好,造成“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三高病的发生,长期过量摄入胆固醇,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生。

2.5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其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我国对于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允许量为≤10μg/kg。地沟油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黄曲霉毒素B1极容易滋长,使其含量严重超标。黄曲霉毒素B1随着地沟油摄入人体,易导致食用者患上肝癌和食道癌。

2.6有机溶剂

在地沟油的收集与加工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烷烃、氯化烃、芳香烃等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在涂料、粘合剂、漆中经常用到,一旦进入人体,其神经毒性能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轻则神经衰弱,重则肌肉萎缩;血液毒性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肝肾毒性能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过量摄入能引起人体急性中毒反应,严重则会引起致命情况的发生。

3.地沟油鉴别技术及方法

地沟油鉴别技术。

地沟油的使用一直处于屡禁不止的状态,其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地沟油鉴别技术尚未有实质性的突破。目前主要的检测鉴别技术有:常规理化检测、色谱检测、光谱检测、磁核共振法和质谱法等。

3.1常规理化

常规理化检测是鉴别地沟油优先考虑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酸值、过氧化值和碘价的测定来进行综合判断。比如:国家对油酸值的标准为≤4mgKOH/g,普通食用油的酸值一般在0.2mgKOH/g左右,但地沟油的酸值测定结果一般会在94~150mgKOH/g,且大部分超过了mg KOH/g。一般常规理化检测会使用电导测定法,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地沟油加工过程中,融入了重金属和各类杂质这一显性特征提出。通过离子掺杂在非导电物质油脂中,采用无机溶液萃取后测定其电导率,这样就能准确进行鉴别。

3.2色谱检测技术

色谱技术主要针对地沟油中混合的各种油脂和滋长的有毒物质来进行鉴别。色谱技术最常用到的技术是气相与气质色谱联用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与气质色谱联用法可以从地沟油中分析出动物油脂的存在,其存在的依据是胆固醇指标;薄层色谱法和柱色谱法结合分析,地沟油中色谱表现出拖尾斑,且跟合格油对比发现,其拖尾状、Rf值与合格食用油有较明显的区别,根据1712cm-1红外光的照射,能够证明某些有毒物质的存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结合红外技术,以胆固醇作为检测指标,对其检测目标油进行鉴别,通常地沟油胆固醇含量与合格油胆固醇含量具有明显差异。

3.3光谱检测技术

光谱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鉴别速度快、成本低且不会造成污染,一般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折光率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技术和拉曼光谱检测技术进行鉴别。光谱技术对油样品进行扫描,可以判断出是否含有地沟油,比如说花生油在紫外可见区域扫描,可以发现有三处特征吸收峰,根据这出特征吸收峰的变化可以鉴别出花生油中是否掺杂了地沟油。这种技术对于大量的检测鉴别工作来说,既高效又准确。

3.4磁核共振检测技术

磁核共振主要采用的是凝固点检测。地沟油和合格油的凝固点不一样,合格油的凝固点较高。凝固后,可根据其固体脂肪的含量予以鉴别,一般而言,地沟油的固体脂肪含量较高。比如可食用植物油和地沟油同时放置在10℃和0℃下,实践表明,地沟油的固体脂肪含量在9.47%~43.25%之间,而可食用植物油的固体脂肪含量接近于0。

4.结束语

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了《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展开了地沟油的严打整治行动,其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仍有250~300万吨地沟油流入市场,在食用油市场中占了极大的消费比例。因此,提高地沟油的鉴别技术水平,对保证国家百姓食品安全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琛,李明.地沟油检测技术研究现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2,41(12).

高品质沟通范文6

关键词: 三维荧光; 光谱检测; 地沟油

中图分类号: O 433文献标志码: A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4.01.002

引言

生活中的地沟油泛指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劣质油,如提炼的泔水油、反复使用的炸油、动物废弃物加工提炼的油等等。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又极其不卫生的废弃食用油,虽然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但却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如黄曲毒素。若食用,将会破坏人们的白血球和消化道粘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的严重后果。目前,由于鉴别技术滞后等原因,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鉴别出地沟油则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目前主要检测地沟油的进展大概可以分为:理化指标分析[1]、重金属检测[2]、胆固醇含量检测[3]、脂肪酸组成分析[4],电导率法[5]等。但是,由于地沟油的产生和销售的情况复杂,以及植物油本身的一些特性,在实际应用时,上述方法多少会有一些局限,虽然可以鉴别地沟油,但检测过程耗时较长,而且实验步骤复杂,涉及的设备昂贵,不易进行现场的操作。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的指纹性,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数据处理和Origin8.0绘图软件绘制出来的光谱图完整地描绘出纯植物油和不同比例配比的地沟油的荧光信息,根据这些光谱图所显示的荧光信息可以进行判别被测样品物质是否掺杂了地沟油,结果比较理想。利用荧光检测地沟油这种方法比其他检测手段快捷方便,成本比其他检测方式低,结果的准确率较高,能节省很多的繁琐程序;而且利用三维图像能很快地分辨出是否掺入地沟油。

1三维荧光检测原理

当某种物质经过某种波长的入射光照射后,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波长长的出射光(波长范围通常在可见光波段内);一旦停止入射光,其发光现象也会随之立即消失,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 物质之所以产生荧光,是因为在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时,光的能量使物质的原子核周围的一些电子由原来的轨道跃迁到了能量更高的轨道,即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但是,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是不稳定的,所以会恢复基态,当电子由第一激发单线态恢复到基态时,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所以产生荧光。

三维荧光光谱的信息包括荧光强度(fluorescence intensity),激发波长(excitation wavelength,Ex)的荧光发射波长(emission wavelength,Em)的三个维度。三维荧光所含信息内容丰富,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高灵敏度。三维荧光光谱主要反映了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能更完整地表征出物质的荧光信息。

三维荧光光谱的表示形式主要有两种:等角三维投影图和等高线图。等角投影图形式比较直观,反映的是从立体图的任一固定角度所观察到的投影图。等角三维投影图表示的荧光光谱图比较直观,容易从图上观察到荧光峰的位置、高度以及光谱的某些特性,但不容易直接提供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所对应的荧光强度信息。等高线图是以平面坐标的横轴为激发波长,纵轴表示为发射波长,平面坐标上的各个点则表示由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所决定的样品的荧光强度。等高线光谱图通过记录不同激发波长处的荧光光谱,将荧光强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在构成的平面上显示一系列等强度线组成的同心圆。中心最小的椭圆型闭合圈的位置对应于立体图的峰位置,其中闭合圈的疏密与立体图中峰的陡度有关,闭合圈的形状与立体图中峰的形状和走向角息息相关。显然,可以得知等高线图是立体图降维显示的结果,它解决了立体图中峰峰遮蔽不易观察的问题,集中体现了样品成分和成分方面的微观特征,清晰地揭示了谱图的微细结构,完整地表达了被检测物质的荧光信息[6],具有指纹性特征。

产生荧光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该物质的分子必须具有能吸收激发光的结构,通常是刚性、共轭双键较强的平面和多环结构;二是该分子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荧光效率,就是荧光物质吸光后所发射的荧光量子数与吸收的激发光的量子数的比值。在使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让荧光物质所发出的荧光通过发射单色器照射于检测器上即进行扫描,以荧光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其作出的图即为荧光光谱图。让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发荧光物质使之发生荧光,而让荧光以固定的发射波长照射到检测器上,然后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绘制的图,即为荧光激发光谱[7]。

2实验

2.1仪器、试剂及样品

荧光光谱的检测采用瓦里安Cary Eclipse荧光分光光度计及其配套软件。试剂分为两组:第一组实验用地沟油(自制,主要由茶籽油、花生油、动物油各三分之一组成);第二组实验用植物油(是金龙鱼公司的非转基因玉米油)和地沟油(是玉米油和动物油以9∶1,7∶3,5∶5分别配制而成)。

2.2测试方法

第一组实验:取一支试管,分别加入各三分之一的茶籽油、花生油和动物油,使其混合均匀,静置待检测。

第二组实验:取4支25 ml的具塞试管,分别加入10 ml,9 ml,7 ml,5 ml的植物油,然后按序分别加入动物油0 ml,1 ml,3 ml,5 ml,使每一具试管的总油量为10 ml,静置待检测。

主要测试条件设定:激发波长范围为200~700 nm,发射波长范围为210~710 nm,激发狭缝为 5 nm,发射狭缝为10 nm,步长为10 nm,发射光谱通带均为5 nm,激发、发射波长间隔均为2 nm,扫描速率为1 200 nm/min。

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3.1数据处理

第一组实验三维荧光光谱测量范围选择了激发波长范围为200~700 nm,发射波长范围为210~710 nm,范围选定后将样品放置荧光分光光度计内检测,检测分析获得的数据再导入Excel中整理,最后再通过Origin绘图软件生成矩阵绘制光谱图。

第二组实验激发波长范围为200~700 nm,发射波长范围为210~710 nm,

激发狭缝为5 nm,发射狭缝为10 nm,步长为10 nm,发射光谱通带均为5 nm,激发、发射波长间隔均为2 nm,扫描速率为1 200 nm/min,范围选定后将样品放置荧光分光光度计内检测,检测分析获得的数据再导入Excel中整理,最后再通过Origin绘图软件生成矩阵绘制光谱图。

3.2数据结果分析

第一组实验主要是对由茶籽油、花生油和动物油各三分之一自制而成的地沟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图1即为由茶籽油、花生油和动物油自制而成的地沟油样品图,如图所示比起后面不同比例配比的地沟油有更多的荧光峰,这是由于含量越高的地沟油的成分也越复杂,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荧光物质。由图1显示可知,地沟油的样品图像较后面掺杂不同含量,就地沟油的荧光强度而言,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散射。说明地沟油中存在着一定大小的颗粒物质,这些颗粒物质对入射光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散射,但是这种散射作用较弱,在含量较少的地沟油中都没有很明显的反应出来,只有当地沟油含量较高时,这种散射才比较明显。

第二组实验对纯植物油和地沟油(纯植物油和动物油分别以9∶1,7∶3,5∶5比例配比)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图2即为纯植物油(非转基因玉米油)的光谱图,如图可见在Ex=205 nm,Em=310 nm;Ex=225 nm,Em=480 nm;Ex=204 nm,Em=600 nm;Ex=215 nm,Em=690 nm;Ex=300 nm,Em=560 nm处都有荧光峰,五处的荧光峰对应的荧光强度大小相近,这些荧光峰主要是植物油本身所含有的维生素E的荧光信息。虽然植物油中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甘油酯,但脂肪酸甘油酯并不发荧光,植物油的荧光发光中心主要集中在维生素和色素中。

图3即为植物油与动物油9∶1配比的样品图,掺入地沟油的量为10%。如图可见出现了两个新的荧光峰Ex=450 nm,Em=590 nm;Ex=500 nm,Em=660 nm,其中Ex=450 nm,Em=590 nm处的荧光强度比较强,Ex=500 nm,Em=660 nm的荧光强度比较弱,这是由于掺入的地沟油是重复使用油,与空气中氧接触后发生水解、氧化、聚合等复杂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如D-甘油酸、对二甲苯等,除了植物油本身维生素E的荧光外,新的物质也会发生荧光。

图4即为植物油与动物油7∶3配比的样品图,掺入地沟油的量达到了30%,如图所示,此时荧光强度最高的荧光峰发生了位移,从Ex=450 nm,Em=590 nm移到了Ex=400 nm,Em=600 nm;Ex=500 nm,Em=650 nm,可能是随着样品溶液中的地沟油含量增加,其他的物质成分或此样品有环境的影响。其中原Ex=500 nm,Em=660 nm处的荧光峰也发生了位移,并且荧光强度有所增强,这是由于随着掺入的地沟油量的增加,地沟油中所含的主要物质亦随之增加,其反映的荧光强度也相应增强。

图5即为植物油与动物油5∶5配比的样品图,掺入地沟油的量高达50%,相比7∶3的配比样品图两处荧光强度较高的荧光峰已经发生了越来越明显的位移,且一开始荧光强度最高的荧光峰渐渐减少,说明地沟油中含有一些物质对植物油中的维生素的淬灭作用,而另一荧光峰越来越高,说明随着地沟油含量的增加,地沟油中的主要物质也不断增加,相应的荧光强度也随之增强。

4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的光谱图分析可以得知:地沟油中存在着一些物质会使维生素E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地沟油中存在着很多不同于新鲜食用油的物质,其相应的荧光信息在图中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地沟油还存在着一些颗粒物质,这些颗粒物质对入射光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散射,在掺杂的地沟油含量不够多的时候不会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但是当地沟油含量较高时,这种散射就会很明显。

三维荧光光谱图能够获得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或其它变量变化时的相应的荧光强度信息,能较完整地描述出被测物质的荧光信息。荧光强度的等值线生成一个“指纹图”,根据其指纹谱的特征,可完成多组分混合物体系中较为复杂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任务。所以可以借助三维荧光光谱图谱的差异进行油的不同种类和不同批次的鉴别和区分,为油类等物质的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方法。

三维荧光谱测量分析技术,不仅适用于现场操作,还可以避免费时而又繁琐的分离程序,能够快速、精确、完整地描述出被测物质的荧光信息。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快速无污染等特点,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多组分物质分析手段之一,在水体油污染检测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810]。食用油和地沟油中均含有各种荧光成分,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对食用油和地沟油的检测,可以从三维荧光光谱的等角三维投影图和等高线图获得它们的荧光信息,从荧光峰的位置、高度等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快速检测出食用油中是否掺杂了地沟油。

参考文献:

[1]张清,沈群.我国食用植物油中地沟油检测技术回顾[J].食品科技,2010(10):311314.

[2]张强,陈秋生,刘烨潼,等.地沟油识别与检测方法研究现状[J].粮食与油脂,2010,40(9):39.

[3]张蕊,祖丽亚,樊铁,等.测定胆固醇含量鉴别地沟油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6,31(5):6567.

[4]张爱华,肖志红,张玉军,等.地沟油预酯化及生物柴油的制备研究[J].粮油加工,2009(12):9498.

[5]朱锐,王督,杨小京,等.电导率测定在鉴别食用植物油掺伪应用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8,11:4243.

[6]黄冬兰,曹佳佳,徐永群,等.三维荧光指纹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韶关学院学报,2008,29(9):6568.

[7]周蓉蓉.纳米ZnO掺杂及复合薄膜的制备与光学特性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8]马海新.Er∶Yb∶KYW 激光晶体生长与性能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