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什么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由什么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由什么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工作

由什么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范文1

关键词:家长委员会;经验;问题;思考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要求,密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的作用,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步伐,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学校决策科学化、学校教育社会化进程,锦州市对本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家委会的设立和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结果如下:

一、家委会的组成

1.家委会的产生办法

中小学家委会是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委会是学生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由学校和家长民主选举产生,由有教育经验、关心学校教育、热心社会工作的有威信的家长担任委员,代表全体家长与学校配合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家委会的构成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在锦州市的中小学、幼儿园家委会主要通过家长自己自愿申报、班主任老师筛选后,每班确定3-5名懂教育、有一定教育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家长组成,班主任老师从中选出1名负责人负责家委会的具体工作协调和安排,定期接受学校交代的工作任务。有的学校与家庭教育志愿者结合起来一起向家委会成员颁发聘书,让他们持证开展工作。家委会成员主要由班级中学习、纪律、品德等各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家长,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学生家长以及在社会中能够为班级建设和发展提供帮助的学生家长构成。他们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较高,个人素养较好,为教育出资出力的热情很高。他们按照学校的要求,在全体家长和学校之间架起了一道互通信息的桥梁。

2.组织结构、活动情况及主要职责

锦州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家委会一般由学校家委会、年级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三级构成。学校家委会成员在年级家委会成员中产生,年级家委会成员一般在各班家委会成员中产生,他们统一由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领导。他们参观并参与学校开展的多种比赛和活动,比如学校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大课间跑操、广播操,每年假期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利用工作的有力条件为学校出资出力:家长会前后利用“关爱一线通”与全体家长沟通等:有的学校发动家委会成员对学校的各种收费进行监督:利用学校放学接孩子时间了解班级学生的思想波动情况,定期与学校、班主任沟通。以便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配合学校共同开展教育工作。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号召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动态:收集和反映家长们所关注的问题;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学校发展献计出力;协调家校关系,促进家校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解决矛盾,促进工作;支持和参与学校的各项重大教育活动,协助学校加强科学管理;协助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负责联系学生家长所在的机关、厂矿、社区等单位,发动这些单位的力量帮助学校,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学校发展。

二、家委会主要职责

1.通过家委会的工作,进一步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2.家委会分别于学期初和学期末两次集会,讨论、研究学校的工作计划,了解学校的工作安排,制定并印刷优秀家教的经验材料,协助学校订阅《家教周报》、《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等家教杂志。

3.家委会成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或其它重大活动,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反映学生校外表现和思想动向,沟通和协调师生关系、学校关系。

4.关心维护学校的声誉和荣誉,及时反馈社会、家庭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学校做好个别对学校工作有误会的学生家长的疏导工作。

5.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安全工作,定期参与、组织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及时发现学校及学生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妥善处理,确保师生的健康。

二、锦州市在家委会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

锦州市家委会在家庭教育现代化课题研究实践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做好民主监督管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积极参与推动学校民主管理进程,取得明显工作成效。锦州八中每学期召开一次邀请家委会成员参加的会议,每次会议均有明确的主题,即就学校发展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以学校的德育主题来说,“告别两面人”

(针对学生在校是小能手,在家是小皇帝的人格分离状况)、“孝敬父母”(针对学生感恩缺失状况)以及近几年开展的“诚信教育”(针对学生责任缺失状况),这些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或当时出现的家教热点问题与家长热烈讨论,学校总结提升,拟订实施方案并具体落实,在下一次的家委会会议上进行汇报,与家长一起总结、反馈上一阶段的实施情况,提出下步打算,让家长参与、决策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家长还参与学校活动。他们设立了固定的教育教学研讨周,让家长走进学校,深入课堂,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家长通过听课、评课,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性。

(二)发挥家委会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锦州市自从2007年开展家庭教育现代化课题研究以来,家委会在家校合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学校向每一位家长发放“家长——教师交流卡”,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学校及时将有关收费、学生奖励或处分、大型活动开展等情况告知家长,家长通过联系卡反馈意见,并由家委会收集汇总。对家长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家委会及时与学校沟通,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协调发展。

2.建立校务公开报告制度,加强家校沟通。锦州市许多中小学每学年都要向家委会通报学校及各年级的工作计划,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家委会工作定期例会,了解学校各项工作、重大事件,积极协调家校关系,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每学期请家委会对学校教育工作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反馈,并作出诊断性评估,学年末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和教师。学校向家委会发放意见和建议征询调查表,民主评议有关学校收费、师德师风等情况。

3.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提高家教工作水平。锦州市各中小学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组织家长学习家教理论,每学期定期召开1—2次家长会,请家委会成员为家长讲授家教知识,交流探讨家教工作经验。锦州市凌河区解放小学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家委会正确导向,与学校形成正向合力,使创建工作更加符合家庭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利益。家委会积极组织“今天怎样做家长”论坛交流:参加编拟学习型家庭测评方案的讨论。在推进校、区各层次学习型家庭评比表彰活动中,家委会表现不凡,贡献很大。

(三)发挥家委会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方面的作用

建设好与时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家委会,是实现家校联合,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关键。首先,制定家委会章程,明确家委会的性质与职责。其次,坚持民主推荐与改选,保持家委会的生机与活力。最后,完善家委会的组织机构。家委会一旦产生,学校就将他们的联络方式告知全体家长,以方便沟通与交流。而作为家长代表,他们更多的是主动与其他家长密切联系,汇集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搜集学生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定期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学校领导反映提交。

(四)发挥家委会在创新育人机制方面的作用

在推进家委会建设上,锦州市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三个深入促三个转变”,即,深入沟通促家长由教育的旁观者变为同盟者,深入合作促家长由教育的参观者变为参与者,深入体验促家长由教育的评论者变为支持者。通过积极有效的推进策略,规范和强化家委会建设,发挥家委会在创新育人机制方面的作用。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广大家长角色转变,让家长由以往站在学校大门之外观望教育、议论教育、指责教育,变为理解教育、参与教育、支持教育,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锦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把家委会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当中,纳入对学校的办学水平考核体系当中,家校合作育人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一起部署、一起推进、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确保家校沟通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同时,立足学校实际,建立完善学校、年部和班级三级家委会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家委会章程、职责、日常工作例会制度、各成员与学校部门对口联系制度、家长义工制度、家长评价学校制度等,认真抓好执行落实,确保家委会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五)发挥家委会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作用

为加强家委会建设,锦州市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家长整体素质、更好的培养下一代、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家委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家委会工作,重视发挥班级家委会的作用。

做好班级家委会工作,是学校家委会工作得以较好开展的重要保障。锦州市许多学校在新生入学开始,就根据各个班级的特点开展班级家委会的工作。班级家委会成员利用他们拥有的社会资源网罗家庭教育专业人才为家长服务。他们聘请专家为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子知识,解答家长的家教困惑和难题,改变家长的家教认识,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掌握教子良方。家长了解了刚入学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常出现的一些情况后,能更好地有准备地应对孩子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宣传普及家教科学知识,使家长有力地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使家校合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学校与家长经常沟通,为家委会成员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开学一个月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家长的素质,有针对性地召开家委会成员纳新会,给家长颁发家委会成员证书。随后,班主任利用家长的资源优势以家长学校的形式对其他家长进行培训,宣传普及家教常识,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这样,学校刚入学就做好家长的工作,为以后学校家委会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通过班级家委会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

三、锦州市家委员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锦州市家委会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实践中创新了一些思路,但应当看到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

1.家委会工作只是极少数人真正参与。很多情况下,家委会成员的作用往往以个人的意见表现出来,不能代表全体家长或者大多数家长的意愿。

2.家委会具体开展工作还有许多困难。它往往要受时间、精力、财力的限制,有些事情很难落实。

3.选拔家委会成员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什么样的家长更有威信,什么样的家长有积极性,什么样的家长有能力,什么样的家长有教育经验,这一系列问题的考察缺少时间和条件,因而家委会成员的工作热情、能力威信等就受到了影响。

四、加强和改进家委会工作的思考

锦州市的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家委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应当看到,家庭教育工作要向更深层次发展,向更高目标迈进。还需学校家委会及全体家长的共同努力。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如何加强和改进家委会工作,真正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建立家校联手的法律机制。现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主要还是由学校来承担,家庭教育的作用还处在被动从属地位。如何建立有效的家庭学校有机结合教育机制,以法的形式界定家庭、学校的教育范畴还有待研究。

二是建立校外教育体系。学生的校外教育还处于散放状态,家长素质的千差万别也导致家庭教育水平不一,家庭教育的短板逐渐显现。这样,建立学生社区教育、社会教育体系与学校教育遥相呼应,成为素质教育应当思考的问题。

由什么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范文2

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家庭教育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益补充,是改进和提升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助推器,他们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教育过程上也是连续的,在作用上更是互补的。

一、高职生家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现状

1.家庭教育不能与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轨

据调查,87%的家长在学生的小学及中学阶段,为了能够让孩子考上理想中的高等学校,会主动地与教师及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以期了解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同时,92%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会非常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当孩子进入大学之后,许多家长思想上有所松懈,认为自己的教育任务已经完成了。首先,许多父母认为子女已经是成人了,具备了成人应有的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能够以对自己和家庭负责的态度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因此认为没有必要继续施加教育。其次,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学识、修养、生活经验不足以影响子女,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认为学校教育能代替家庭教育。再次,由于许多父母忙于生计,无暇施以教育,特别是众多的农村家庭,赚钱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对子女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各种原因,促使两种教育不能有效结合,学生也在中间无所适从,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就被削弱了。

2.学校未把家庭教育列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日程

虽然学校很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并没有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日程。据调查,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较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的不足15%,有的辅导员管理学生一年了,还不能准确地叫上每个学生的名字,更不用说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与家庭成员以及亲朋好友的关系,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了。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安排中,一般都没有把家庭教育纳入工作范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业绩评估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要求。

3.高职生本人也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许多高职生不主动也不愿意接受父母们的教育指导,这是高职院校家庭教育缺失的又一个原因。许多高职生认为自己在外求学,父母也帮不上什么忙,而且有的父母文化水平有限,说不出什么道理来,于是和父母的联系就少了。其实,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家庭和睦带来的快乐,为他们受挫时提供一个必要的缓冲。对于在外求学的高职生,父母的教育也会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4.家庭教育基础不一、参差不齐

有些家庭的综合文化水平和素质都比较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正面的、优良的氛围;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受过教育的专门训练,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能力差,许多家长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一般经验教育孩子,缺乏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不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难以做到科学育人;有的家庭长辈之间关系紧张或者长辈有严重的过错行为,这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势必会产生消极作用。

二、加强家庭教育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迫切性

1.实现家庭教育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构建文明校园的需要

由于目前在校高职生中有许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父母溺爱中长大的,缺少生活的磨炼,怕苦、怕累、怕难,往往存在自理能力差、不善与人交往的问题,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感恩意识缺失、诚信意识薄弱。在构建文明校园的进程中,基础文明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作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面,务必做好。

2.实现家庭教育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作为刚刚迈人成年的高职生,还处于一个心理断乳期,思想上还很不成熟,他们既想摆脱家庭的束缚获得独立,同时又对家庭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一方面,表现为抗挫能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理性、容易冲动;另一方面,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对自我的驾驭能力不足等。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背景下,高职生心理健康和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务必做实。

3.实现家庭教育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促进学生成才的需要

上了大学后,由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一些学生往往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表现为无所适从或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网络游戏中,导致生活不规律、学习成绩下滑。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逃课弃学,欠费欠学分;第二,延期毕业,无证无工作;第三,学校劝退,毁己毁家庭。

三、家庭教育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发挥家庭教育的连续性作用,为高职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对新时期的高职生来说,在思想上还有许多不够成熟的地方,容易产生行为的偏差,需要有人及时给予心理上的指导,而在现有的辅导员制度下,作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力军的辅导员,一个人需要面对的是300多名学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异常现象。而作为家长,子女上大学之前的陪伴者,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当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有异常表现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进行干预,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2.发挥家庭教育的监督性作用,为高职生全面发展献计献策

日常教育管理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涵盖了学习、生活和工作,诸如上课、考试、请假、纪律、卫生、实习等。各项工作由学校的校纪校规来规范,也需要家长的教育和监督。第一,在学习方面,家长要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对于收到学籍预警的学生,家长务必要及时与学校、学生本人沟通,共同商定帮扶计划。第二,在纪律方面,家长要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协助执行外出及假日的请假销假制度,并同时做好安全提醒工作。

3.发挥家庭教育的示范性作用,为高职生素质提升树杆立标

对于每个人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感恩是人之常情。然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在高职生中,不诚信、感恩意识淡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假贫困、知恩不报等。家庭作为教育实施的载体,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孩子树立典型,营造诚信感恩的环境。此外,对于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不诚信、不感恩现象,家长有责无旁贷的教育引导责任,要认真对待,坚决制止,防微杜渐。

4.发挥家庭教育的指导性作用,为高职生就业择业把脉问诊

目前,许多家长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他们主要从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影响学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这与大学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有一定的分歧,教育观念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不利于高职生的健康成长。其表现为大学期间的学习唯一目标就是为了毕业找个工作,导致学生对学业没有理性的规划,对就业也没有科学的认识。因此,家长务必转变观念,结合孩子的实际,根据行业的发展,参照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为孩子的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并督促付诸实施。

5.发挥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作用,一对一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我国许多高等学校认为,政治教育工作是以辅导员为主进行管理的。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辅导员和管理的学生比是1:150,但在现实中根本达不到要求,有的学校比例甚至达到1:400,这使辅导员不能够关心到所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心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中国有句俗话:“知子莫如父。”所以家长有责任、有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向学校及时反映学生的状况,以便于辅导员和教师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与此同时,学校也能够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地反映给家长,使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四、家庭教育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建议

学校和家庭之间要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经常交流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学业情况,听取家长对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实现增强教育效果的目的。

1.增强家长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作意愿

在进入大学以前,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一般比较密切,但进入大学后,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就相对会比较缺乏,而这对高职生的思想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事实上,高职生本质上仍是未完全独立的一部分未成年人,尤其是大学新生。学校与家庭教育只有很好结合,才能提升高职生的情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不应只是双方教育方法的一致统一,更应该是双方合作教育意愿的增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次要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美国著名教育专家范德格里夫特和格林曾提出,“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内在的积极态度。这个内在的积极态度,应当是共同服务于高职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积极主动的伙伴关系,才能促进双方的积极沟通,使双方的教育资源得以整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2.提高高职生家长的素质

高职生家长的自身素质如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良好素养、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对引导高职生积极进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家长要不断充实学习,用最新的理论观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其次,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再次,对于大是大非问题,要坚持原则,不能颠倒黑白,唯唯诺诺。最后,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意自己言行对高职生的影响。作为父母,要带头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重视对家长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

父母的文化背景、家庭收入状况以及家庭成员间的结构关系等,都会影响着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言行。在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教育中,处于不同阶层的家长在行为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受教育经历,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家长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高职生活;如何与已经是成人的孩子进行沟通;如何帮助孩子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如何面对自己的情感问题;如何处理好和家庭成员的关系等。

4.建立学校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互动机制

我们要探索一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思想以及方法上和谐一致的互动机制,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切实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

(1)建立动态的学生档案,获得有效的与学生家长联系的第一手资料

学生一入学,就应该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档案,了解学生详细的家庭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父母的工作单位、主要的社会关系等情况,为后面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会,解读学校教育管理规定并告知相关联系方式

在新生家长见面会上,向家长宣讲学校的校规校纪,让家长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指出家长在高职生教育管理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同时,告知家长相关联系方式,诸如学生工作办公室的电话、辅导员联系方式、学校校院网址、成绩核查路径等。

(3)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和通报相关紧急事宜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情况,负责教师应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可分类进行,主要有如下形式:其一,对于学生正常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及综合表现,可以以信函的形式告知家长;其二,对于突发性或者意外事件,以电话的形式在适当的时间告知家长;其三,对于情况较特殊的学生要密切跟踪,除了通过网络、电话、信件等方式与家长联系,有必要时还要深人家庭,以家访的形式实现,以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和教育,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4)家长代表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建立联系的必要途径

由什么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范文3

家庭教育工作已进入社会事业发展大局。家庭和学校在共同育人过程中,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理念和方法却各有侧重,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往往会产生矛盾。家校间如何有效地沟通解决这些矛盾呢?

家校合作的现实意义

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角色分为三类:

1.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有关研究发现,当家长的这种角色参与学校教育时,他们能成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长的自信心以及家长对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随着参与有所提高。

2.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家长可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帮助教育学生,可就某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可就自身经历给学生做非正式报告等。

3.作为学校教育决策的参与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们关于家校沟通合作的问题也给出了各自的见解: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当然,家校冲突大多是由一方不尊重孩子引起的。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真正树立尊重儿童的理念,并切实落实到教育行动之中。孩子一生下来就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打骂孩子、溺爱孩子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都是不科学的教育行为。如果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都真正树立了尊重儿童的理念,家校冲突就不会出现,有的只会是强大的教育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素兰:“现在,很多家长是‘70后’、‘80后’,未来会有‘90后’,家长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大,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而又得不到满足,家校出现矛盾是必然的。我觉得家长自己也要改变,如果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比较新,可以用一些善意的方式,去帮助具体的学校和教师。”

家长会或家长委员会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普遍采取的家校合作方式,但这种方式往往是学校的单向组织和号召,家长方面缺少积极主动性去双向交流。家长会上,多是老师向家长通知学生最近的考试成绩等学习情况,希望家长多督促学生学习,很少就学生的性格品德方面有所交流。在家长会的整个过程中,家长也一般是坐在讲台下,被动地听而没有发言的机会。更有甚者,学校只把家长联系作为处理偶发事件的手段,老师与家长见面沟通时所谈的就是学生在家里犯了错,要求家长带回家好好管教。长此以往,就给学生和家长一种印象,只要是老师家访或是叫家长去学校,就一定是学生在学校里成绩不好或是打架闹事了。结果使许多在心理上与学校和老师产生了障碍和隔阂。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学到更多的本领,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品德的人。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因此,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PTA途径的开发利用

全国家长教师协会(National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简写为PTA)是美国最大的保护儿童利益取向的志愿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是美国最大的儿童问题咨询机构。它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美国教育中被广泛运用,并且堪称是西方教育特色的典范。

19世纪末PTA起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占领军,美国全面参与了日本战后的教育改革,PTA于此时被引进日本。在日本实践的60多年中,PTA 在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PTA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委员由家长自荐或推举,与班主任共同组成班级PTA。再由各班级PTA 委员中产生学校PTA。所有的家长和教师都是PTA 的会员。每学期会员要缴纳会费( 数额很小) 作为PTA 的活动经费。学校PTA 分各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组织学校的运动会或父母与孩子的体育比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公益活动;组织野营;监督学校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建议等等,并担负起儿童在社区中活动的组织和监督管理工作。

家校合作的基础在于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领导首先是组织者,要对家校合作进行指导和支持,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划人,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的学校整体计划的制订,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动。最后是家校活动的实施者,学校领导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责者,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是学校教育的参与者而不是观察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用真诚来支持教育,很多家长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参与者,成了一名观察员。学校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宣传,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家长的积极参与配合。

我国家校合作的PTA借鉴

当下,社会参与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而在社会参与力量中,家庭的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影响。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

换位思考是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一,大家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有利于彼此谅解,达成共识。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二是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营造合作气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积极的态度,二是实际的行动。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1.家访。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班主任每年对学生至少要家访一次,和家长面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家访时一定不能是“告状式”家访,教师在指出学生的问题的同时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真正起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2.家长会。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家长会每学期一般举行两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学期结束时也可以利用社区由教导处、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走出校门到社区召开家长会,主要是汇报成绩,向家长宣传假期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长起一个监督作用。

3.实行学校开放教学日制度。让家长去参观学校的教学活动以及体育比赛、学校艺术节等活动。开放教学日可以密切家长和学校的关系, 使家长熟悉孩子的教育环境以及老师同学, 长期坚持下去还可以建立家长对学校的信赖感。有些在孩子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的12 年里,连他们坐在教室里的模样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家长让他如何去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包括孩子的人际关系、他对同学和老师的评价等),又怎样配合学校去教育孩子呢?

由什么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范文4

关键词 幼儿园班级管理;凝聚力;家庭教育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特殊的,每班至少要配备两名老师,才能将班级管理好。如果要想抓好班级管理,首先要抓班级老师的凝聚力,老师彼此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我在此与大家分享下我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一些看法。

一、班级管理的前提是老师需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责任心

班级管理需要班级两位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只有工作上和谐融洽才能把班级的管理搞上去,因此老师之间的配合其重要。班级是幼儿活动游戏的场所,幼儿的日常活动及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两位老师没有必要明确的分主班老师和配班老师,因为两位老师都是班级的领导者同时也是班级的主人。两位老师时时刻刻都要坦诚相待,加强沟通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包容对方,理解对方。例如:某位教师在处理班级各方面事情时要与另一位教师多沟通多交流多探讨:幼儿的一日表现情况;近一段时间都做了什么;心情怎么样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两位老师都要良好的交流意见和对幼儿的看法。通过交流沟通老师之间关系感情贴近了,也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和班级管理,老师要有主人翁的精神,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呵护,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去管理,这样班级才有凝聚力、向心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到位顺畅,轻松,快乐。

班级管理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要做到严以利己,宽以待人。在处理班级工作时不要独断专行,应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和学习经验,取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把他人的管理经验借鉴到自身的工作中,使教师与幼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也要敢于承担自己对班级管理的责任,例如:去户外活动时两位教师都必须参加,都要严格看护好幼儿的活动情况。否则若是只有一名教师,当教师精神松懈的时候,幼儿指控能力差,就非常可能发生危险。幼儿活动起来没有克制力,会造成班级管理上的困难。所以不论哪一个时间哪一个活动中,班级里的两位老师都要默契的配合管理班级,只有管理一致班级管理才有条理。我们幼儿园目前每个班级就配备两位教师,我和我们班级另一位老师配合的就很融洽,同时负责班级里的事物,班级里的一切事情都做到心中有数。每天我们两个早早到校打扫卫生把教室收拾的干干净净,然后一位教师在教室门口迎接幼儿进教室,另一位教师则到学校大门接幼儿,让孩子们站着整齐的队伍,由老师带入教室。幼儿只要进入我们的校园就不会离开各位老师的视线,接完幼儿后两个老师就不能离开班级,开始一天的工作。包括晨间活动,吃饭,集中教育,游戏活动。当午饭开始时,一位老师管理幼儿进行饭前教育工作,另一位老师负责给孩子盛饭。班级的纪律日日增强,孩子在吃饭时没有声音,不掉饭粒,做到细嚼慢咽,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长此以往,班级的管理制度幼儿早已熟记在心。老师要做到眼中有活干心里有事做,争着干抢着做,一个老师上课另一个老师就做班级的其他事情,两个老师和谐融洽,班级的管理工作也就不难了,真正的做到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爱心的班主任。

二、班级管理的关键是要抓好幼儿的常规教育

(1)组织幼儿与教师共同讨论制定班级的制度和规则。讨论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让幼儿在讨论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是幼儿学习知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2)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以利己,做出榜样。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首先就要做到,让幼儿知道什么可以做、怎么做、什么不能做。让幼儿进行监督,也可以实行扣分制。

(3)发挥评价功能,调整已有常规。幼儿每天是在老师和小朋友的评价中成长,小朋友非常在意这种评价,表现好的都要发小红花。所以在每天幼儿即将离园时,我总是要对他们一天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让孩子知道今天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三、班级工作的管理离不开孩子们的家庭教育,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沟通,实现家园共育

必须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单纯地把幼儿园看成幼儿的生活护理场所,对班级的一些常规不懂得遵守和配合,这对班级的管理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我就积极地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明确幼儿是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在工作中,我们班两名老师相互学习相互配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并重,共同完成幼儿的保教任务。家长们了解了情况后,对我们老师更加尊重同时也能愉快的配合老师开展班级工作。

由什么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范文5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家长资源 有效利用

1 正确认识幼儿园有效利用家长资源的意义

家长们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成功的育儿经验、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幼儿园有效教育资源的来源之一;充分地、有效地发挥家长作用,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优势互补,有助于形成家园教育的合力;幼儿教师和家长在良好的家园合作中,也是一个共同接受教育的过程,它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促使幼儿园教师不断地改正与修正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幼儿教师和家长良好的家园合作,有助于双方尽快建立感情,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重视家长工作,把家庭真正当成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尊重、平等地对待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声誉。

2 全面了解家长资源可以用在幼儿园的哪些方面

2.1 在幼儿园管理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专门的家长委员会或有家长代表参与的幼儿园管理委员会,商量和决定幼儿园的学期计划、内容,共同探讨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进行评估、监督,对幼儿园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比如: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幼儿营养膳食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充分保证幼儿的营养,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期末向全体家长公布儿童伙食费用的支出情况,以保障幼儿的利益不受侵害。

2.2 在幼儿园课程方面。“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可以听取家长的意见,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在具体教育环节中,家长也可以与教师联手配合”。比如:社会活动“爸爸的大手”。老师把孩子的爸爸们请到教室里和孩子一起进行教育活动,先进行谈话活动,问爸爸的大手有多大?可以做什么?然后让孩子画一画爸爸的大手,爸爸把手放在画纸上,孩子画出爸爸手的轮廓,在轮廓上画出爸爸的大手能做哪些事情,如做饭、洗衣服、和我玩等,最后让爸爸们都举起自己的孩子,用事实说明爸爸的大手可以做什么。

2.3 在幼儿个别化教育方面。“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实践中,教育活动往往是以群体活动为主,很难照顾到幼儿个体的需要和教育。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用家园合作来弥补。家长通过为老师提供孩子的个体性情况,帮助老师有效地掌握孩子的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教育,掌握个别化教育的方法和技能”。比如:小班新生入园初期,教师就从家长那里了解到这位家长的孩子听力有障碍,是靠植入人造耳蜗帮助倾听是,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发音不够清晰,语言发展较同龄孩子滞后。经老师和家长沟通会,采用的教育方法与途径是:

2.3.1 赏识激励。在教学活动中,这个孩子思维活跃,他的绘画作品有自己的创意,而不是临摹老师的范画……老师以赏识的语气对他说:“宝宝,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爱动脑筋,如果以后你大胆发言,那老师和小朋友就会更喜欢你了。”

2.3.2 提供表现机会。班级各种活动中,多给孩子发言、讲故事、当小值日生等锻炼机会,不仅促进了他的语言发展,而且增强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2.3.3 强化亲子关系。将孩子接回家后,家长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用适当的方式纠正他的发音。经过家园配合,共同努力,发音不够清晰和语言发展滞后的问题有所改善,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4 在幼儿园质量评价方面。“家长是衡量幼儿园办园质量的一个标尺,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质量评价之中能使幼儿园的评价工作更为全面、客观、公正,对提高办园质量、更好的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比如:每个学期结束时,可以向全体家长发放教师工作质量评价表和幼儿园整体工作评价表,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使幼儿园的工作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

2.5 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意识和水平。“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者,可能在教育的观念、方法和行为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与不足,教育方法也比较简单、盲目,过分溺爱和娇惯孩子的现象十分普遍。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理应比家长更能认识到幼儿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应该怎样对幼儿进行教育”。

3 熟练掌握家长资源利用的内容和形式

3.1 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主要目的:一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内的各方面的表现,了解教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同时通过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孩子的表现,反思自己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二是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①教育活动开放日。比如:在幼儿园的开放日中,家长积极的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当看到各种废旧物品,在师生们灵巧的双手下摇身一变,成了孩子们手中各种各样可爱的玩教具时,家长们赞叹不已。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让家长们大开眼界,增进了家园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家长更乐于配合幼儿园教育。②幼儿学习成果展览与汇报会。③接送交谈与家访。④家园联系手册。⑤便条或电话联系。⑥参与教育活动。⑦参与管理活动。⑧为幼儿园教育提供资源保障。

3.2 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活动。幼儿园的亲职教育是为了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质量,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帮助和进行指导的过程,是一种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最终目标的成人教育。①家长会。比如:内容可以有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入园准备”、“怎样做一个好家长”、“儿童营养膳食”;教育经验交流会“我的育儿经”、“好习惯是这样形成的”、“我是孩子的好伙伴”;家庭教育专题讨论会“当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时家长应该怎么办”、“孩子特别的任性怎么办”、“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范围可以是全园家长会、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主讲人可以是专家、园长、班主任、家长等。②家长园地或家庭教育专刊。是用文字的形式向家长宣传有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预防疾病、营养膳食等,以及登载教育活动重点、家长心得体会等。③家教现场指导。④家长沙龙。⑤家庭互助组。比如:放假期间,可以组织起家庭互助组,4~5个孩子由一个或一对父母照料一天,其他的爸爸妈妈去工作或休息,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个孩子玩儿,没有玩儿伴,太孤独、没意思,也不好带。4~5个孩子在一起活动,可以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互助友爱的情感。

3.3 国外幼儿园的一些做法。

3.3.1 在美国,幼儿园专门设置了亲职教育设施,由心理学家及辅导教师对年轻的父母进行亲职教育。①由专家主持有关父母教育的讨论会、座谈会与演讲会。②编印内容有趣的育儿指南及专题手册,供父母阅读参考。③运用通讯答问及函授方法,为父母个别解决问题。④一起观看有关心理卫生的戏剧与影片。⑤成立家长――教师资讯协会,加强家长与教师的联系,请家长支持教育活动,并组织研讨会,学习和增强教育儿女的能力。

3.3.2 在日本,幼儿园专门成立了“妈妈委员会”和“爸爸委员会”,由幼儿园提供活动场地,妈妈委员会负责组织妈妈们研讨育儿经验、学习插花、学习厨艺,请专家做化妆讲座等;爸爸委员会组织爸爸和孩子进行足球比赛、郊游远足、举行游艺会等。

4 重视家长工作,把家长资源的利用纳入幼儿园管理

4.1 在管理上,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组成部分纳入幼儿园管理之中,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幼儿园、年级、班级的家长工作制度,每学期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总结、评价、考核中。成立家长学校,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4.2 在教育上,把家长和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尊重、平等地对待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

4.3 在家园沟通上,园长和教师要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教育行为专业,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洪秀敏.当代幼儿教育新理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8

由什么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问题学生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24-02

近些年,随着招生率的不断提高,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思想品质不够好、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都升入了职业学校。这是一个让教师和家长都头疼的群体,这些学生大多有较强的厌学情绪且性格偏激。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问题学生的出现,是自身因素,还是环境因素;是社会环境,还是家庭环境,抑或是学校环境。本文将从家庭教育方面分析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及教育方法。

一 问题学生的家庭现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问题学生的家庭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问题学生中的比例较高。下面分别对这几类家庭做简要分析。

1.留守家庭

留守家庭是指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被留在家乡跟随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过着分居生活的家庭。在留守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以维持生计,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能接孩子进城或留在身边。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的长期分开而缺少必要的思想指导和观念的塑造,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根据对本校的问题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有32%的学生属于此类,特别是三界方向的,大部分学生家长在上海、嘉兴、湖州等地承包建筑工程或土地种植。

这类孩子在学业上由于常年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有不完成作业、逃学等现象。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辈的孩子由于宠爱,也存在着思想上的代沟而无法有效监管,除了给孩子必要的生活费用外,无法从心理上跟孩子进行交流、在学业上进行教育,所以根本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监护目的。

在思想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隔代的教育更有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的倾向。这类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为一些无端小事而大发脾气。

在人格方面,由于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而家庭是学生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由于父母在教育岗位上的长期缺位,对子女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孩子对父母的亲情度、依赖度都严重下降。留守学生往往表现为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他们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需要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在心理上,他们主要表现为:一是孤僻内向。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在身边的鼓励和支持,他们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易造成自闭心理。二是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冷漠了对亲情的渴望,他们把父母只是当成“提款机”。三是心胸狭隘。他们过早体会了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四是功利主义。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出于对孩子的愧疚,往往采取一种物质补偿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而学生得不到精神关爱就从物质上加以发泄,容易与人攀比,缺乏勤俭节约的精神。

2.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是指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家庭。近年来由于受社会风气影响,离婚率居高不下,造就了大量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本来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日子受到了冲击,他们还不成熟的心理由于家庭的变故而受到了伤害,他们的心理创伤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愈合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第一,内向自卑。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骄傲。处在一个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缺少了这份优越感。离婚家庭的父母由于彼此的感情不和而对子女产生负面影响,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而缺乏自信的重要原因。

第二,抑郁冷漠,充满憎恨。有的学生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加上父亲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当看到其他同学在父母面前撒娇或父母对他们的宠爱,心里就会十分难受,于是自我封闭,我行我素。

第三,暴躁易怒。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宣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

二 存在的不良教育方法

不管是留守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包括一些完整的家庭),导致学生成为问题学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方法不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缺失

留守家庭由于父母常年在外,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由于精力不足,或是自身的教育水平有限,除了管好孩子的日常起居,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以外,无法提供学业上、心理上的支持。学生在学校以外的教育就无法得到保证,平时的生活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这种缺失的教育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柱。

2.溺爱教育

溺爱教育在留守家庭和单亲家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被调查的家庭中,这种教育占51.3%。不管是留守家庭还是单亲家庭,父母为弥补对孩子造成的不足或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对他们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只要能做到,各方面都无条件满足。2011届机械班有个童姓男生,父母在外地开了一个香榧加工厂,他就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学开始,爷爷奶奶就对他百依百顺,是属于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那种溺爱,什么要求都能满足他。初中毕业后,他到远离家乡的市区来读书,经常逃课去网吧,弄得奶奶焦头烂额。

3.“放羊式”教育

在这两类家庭中,这类教育也不在少数,在所调查的问题学生中占26.8%。有的留守学生寄养在亲戚中,除了父母定时给学生提供生活费外,其他时间都不予以管理;而在离异家庭中,由于父母双方都各自重组家庭,孩子成了“两不管”,孩子在平时都处在失管状态,有时候老师找家长也各自推脱。

4.暴力教育

暴力教育现象在家庭教育中也时有发生,占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15.3%。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奉行“棒头出孝子”的传统思想,认为不打不成器;有的家长由于爱子心切,对达不到他的要求的子女严加管教,实行打骂;还有少部分家长因为生活的不如意,就拿孩子出气。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脾气暴躁,意志消沉,自控力差。

还有其他的家庭教育误区,作为父母必须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避免陷入种种误区,进而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走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 改进家庭教育以防止问题学生的出现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对孩子一生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孩子走健康成长的道路。

1.加强有效沟通,培养同孩子的良好关系

要让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沟通是前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要沟通,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有相互信任、平等对待,孩子才会对你言无不尽。所以,做父母的就必须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沟通。其次,要注意沟通的方式。现在的孩子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有他们认为的“隐私”,只有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间,才能在愉悦的心情中进行交流。

不管是留守家庭也好,离异家庭也好,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交代。如留守家庭的父母,应告诉孩子,父母是为了给他营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去外面打拼的,在家里认真学习,照顾好老人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支持。既给他讲明了理由,还给了他任务,让他有成就感,父母在外工作,他在家照顾老人,他就可能会有更好、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离异家庭,父母双方即使感情破裂,也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动干戈,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天地,如果天地塌了,那他就绝望了。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告诉孩子父母相互分开的理由,并且告诉他,不管父母是否在一起,父母都还是会关心他、爱他。

2.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奖励和惩罚是教育的两个有效手段,在家庭教育中也应做到奖罚分明。首先,建立适当的奖励措施是对孩子良好行为的肯定,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可以做的。其次,建立适当的惩罚措施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否定,让他知道什么是错的,不能再做的,是要受到惩罚的。调查表明,适当的惩罚对孩子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最后,奖罚的执行一定要明确,一定要到位,不要因为在惩罚过程中孩子出现不配合就手软,这会将孩子引向宠爱的边缘。

3.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