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文小学范例6篇

朱棣文小学

朱棣文小学范文1

“我家里都是成功得可怕的人,哥哥和弟弟加起来有6个高等学历,而我只有一个。不过我后来得了诺贝尔奖,就差不多打平了!”

科技世家一门豪杰

朱棣文祖籍江苏太仓,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为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华裔。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43年留美就读麻省理工学院,1946年获该院化工博士学位;母亲李静贞出生于天津一名门之家,1945年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工商管理。朱棣文父兄辈中至少有12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大学教授职位。因此,朱棣文说:“生活在一个杰出人才众多的家庭中,你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笨蛋。”他在从事物理学研究时,如果三四个月中没有重要的新进展,就会感到不安。朱棣文曾风趣地说:“我是我们家学位最少的人,我只有一个物理学博士学位。”

虽然朱棣文的家庭“博士成群”,但是在他小时候,他的家庭也是普通华人家庭,像大多数华人一样,他从小也要帮助家里做一些家务活。当年,三兄弟都要跟妈妈在家里厨房包馄饨,“当时大家排成一列,妈妈负责调馅,大哥则在前头擀面皮、放馅,我跟小弟在后面负责包馄饨,好像工厂的生产线一样。”朱棣文回忆说。同样,基于中国人的传统,朱棣文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看得很重,对三个儿子的期望非常高。

拿到博士学位之前不许结婚

童年的朱棣文对周边的一切好奇心极大,什么都要动手制作、动脑探索一番。肥皂捏的小动物,纸折的小飞机,木雕的军舰,被拆得面目全非的玩具,积木搭起来的“宫殿”,用许多复杂零件组装了一半,既叫不上名称也不知有啥用的古怪机器,检测花园土壤酸碱度的试纸,粗糙的小火箭⋯⋯常常把客厅堆得乱七八糟,但母亲从来不说“你得把那些垃圾扔掉”。有一次搞化学小试验,把家里的饭桌烧着了,吓得直哭,可母亲并未责备,却安慰他说:“没关系,它还能修好,继续玩你的吧。” 他会从午餐费里节省出一笔钱买材料,跟一位同学用自制火箭做实验。有一年夏天,他们甚至还检测出邻居家的油过酸会使食物丧失营养成分。

在朱棣文上大学以前,朱棣文的哥哥是学校里各门功课纪录的保持者,老师们总是记得他哥哥的名字,并希望朱棣文能表现得同样优秀,可朱棣文只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通过看书学会了网球,甚至进了校网球队,还用小店里买到的竹子自学撑杆跳,“很快就轻松跳过两米四”。

朱棣文丰富的爱好却让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因此他未能进入最有名的大学,而是考入罗切斯特大学,可他却很知足,“没人知道我哥哥,终于可以做我自己啦。”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做教授的父亲对他说:“你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前不许结婚。”他在罗切斯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数学学士、物理学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1978年,朱棣文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在这期间,他参与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为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1997年,他与其他两名物理学家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我家里都是成功得可怕的人,哥哥和弟弟加起来有6个高等学历,而我只有一个。不过我后来得了诺贝尔奖,就差不多打平了!”朱棣文笑着说。朱棣文始终认为他的童年和青年时光非常难得,“在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对孩子最在意的是,你要学知识。我一直感激母亲,困惑的时候我至少可以跟她沟通。我想,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让你自由寻找那些对你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把人脑当成一个容器,往里填东西。”朱棣文说。

体贴的丈夫和开明的父亲

朱棣文的夫人吉恩出生在英国,毕业于剑桥大学,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也是著名学者,曾是朱棣文所在的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助理,招生办主任。

为了先生的事业,吉恩辞去了工作,专心操持家务,家中也一直未聘请佣人。而朱棣文是一位体贴的丈夫,一有空,就会当太太的厨房助手。在家里,朱棣文更是一位如他自己的父母一样的开明家长,他认为孩子喜欢什么,就应该让他们学什么。他从来不逼孩子,不给孩子任何的压力。甚至,他经常与孩子一起玩电子游戏,玩得很投入,很开心。

他对此是这样解释的,他的童年时代,父亲就没有给他任何的压力,任由他自由发展,所以他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门类中,学有所成。如今,两个儿子没有考上什么显赫的名牌大学,他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他觉得孩子的路还长,只要他们开心,成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他特别看重孩子童年的快乐,他认为只有快乐中才有创造性。他的办公台子上方,有一张孩子的涂鸦之作,一贴十几年,此画出自他小儿子四岁时之手,画的是什么内容,旁人看不大明白,像人,又像企鹅,还有点像猫头鹰,反正是四不像,但朱棣文非常喜爱,每天都要看几遍,看着看着就忍俊不禁,开心咧嘴。他认为这就是艺术。

没有他们就根本不会有我

在夫人吉恩眼里,丈夫朱棣文的烹饪手艺很高,而且业余生活相当丰富。他有三大爱好,即除了物理学以外的科学、运动、家庭和朋友,他每天都要从这四者中选择一部分作为他业余生活的中心内容。朱棣文说,中国血统对他的影响是无形的,这跟自己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他特别注重家庭、孝顺老人。每逢家人聚会时,朱棣文总会大显身手,亲自下厨,为大家献上一顿丰盛的美餐。父亲称赞他很能干、人缘好,总有一大堆朋友,而且很孝顺。老人家最爱品尝他做的烤鸭和他调制的香槟酒。

获得诺贝尔奖后,虽然奖金高达百万,但是平均分到三个获奖人手上只有30多万美元,朱棣文和中国传统的一家之主一样,将其中大部分钱用来归还家里的房贷及给孩子们学习派用场,剩下给自己的只有5000美元,他就用这5000美元给自己买了一辆高档的山地自行车,为的就是周末,他要经常和夫人骑山地车花两三个小时登山。游泳也是其一大爱好,有空就去学校或附近的游泳池游泳。打网球更是他的最爱,每周都要打好几个小时。

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朱棣文还喜欢欣赏古典音乐、交响乐、歌剧、绘画艺术,爱下棋、玩填字游戏、爱读书……甚至他还吹过长号,虽然他说自己吹得很糟糕。但是他每做一件事都兴致勃勃、认真专注,全身心投入,这也是他最终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

对于那些终其一生进行理论科学研究的人来说,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然而简朴随意的朱棣文依旧是一身半新不旧的休闲服、牛仔裤,有的衣服都磨得透亮了还穿着。这位系主任还是常年骑着他那辆人人皆知的红色破自行车去上班。那车座都裂了,嘎吱乱响,跟斯坦福大学里随处可见的豪华轿车形成鲜明对比。朱棣文的秘书是中国人,一次从国内带来一块年糕,朱棣文吃了几口后要外出,就把年糕扣在碗里。几天后回来,朱棣文打开碗,闻了闻,发现没变味,把剩下的年糕又吃了。

尽管他生活上很节俭,但他在慈善捐助上却从不吝惜,常常大笔捐钱并为此觉得非常快乐。

朱棣文小学范文2

[关键词]朱棣;朱高炽;朱高煦;平衡;以退为进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034-02

明建文四年(1403),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得成功,成为明代第三位统治者,是为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朝中军国重臣数次奏请及早册立太子,朱棣本人也认识到拥立太子之事刻不容缓,因为在封建社会这是关系到朱氏王朝统治能否平稳过渡的头等大事。然而不论朱棣本人还是这些军国重臣,或者有自己心中支持的人选,或者在人选上摇摆不定,出现太子人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作为朱棣长子的朱高炽能否顺利地册立为太子,成为一个疑问。面对汉、赵二王“(朱)高煦、(朱)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①怎样才能恰当地处理好这层纷繁复杂的关系,保住自己的太子地位。这些都是摆在朱高炽面前的非常棘手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为能否合理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朱高炽的政治命运。本文拟从朱高炽挫败汉、福二王的太子之争,消除来自朱棣的猜疑,化解与朱棣的政治分歧三个角度作一探讨,以期论明朱高炽在永乐时期的政治实践中并非逆来顺受、宽仁近乎庸懦之辈。朱高炽采用的韬光养晦、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有效地化解了各种复杂的矛盾,保住了自己的太子地位。

按专制社会“立嫡以长”的礼法传统,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理所当然。然而,在永乐皇帝的三个儿子中,朱棣最为赏识的却是次子朱高煦,最为宠爱的是三子朱高燧,而最不喜欢的恰恰是长子朱高炽。尤其是偏爱在“靖难之役”中战功卓著的朱高煦,朱棣曾亲口许诺于他,《明史》记载道:“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②但朱高炽除是长子外,还具备了其他二人无法具备的条件:一是洪武二十八年(1395),朱元璋亲自册封他为燕世子,即是燕王藩位的合法继承人,如今朱棣登基皇位,自然他也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二是朱高炽宽仁温厚,做事沉稳干练。这一点深得高祖朱元璋的喜爱,夸其有“君人之识”。“靖难之役”中,朱高炽曾率万余守军成功地抵御了李景隆50万南军的进攻,保住了“老根据地”北京,朱棣本人也对此赏识有加。另外,朱棣极为钟爱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也即后来的明宣宗),这也是朱棣最后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原因之一。永乐皇帝本人即是非正常继位的,这从他的即位诏中花费大量文字试图说明继位的合法性可以看出(接近建文帝即位诏相应部分的三倍),并且缺失政治合法性对他的统治以及后来的各项政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③他再也不愿去破坏传统礼制,相反,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要重建传统礼制。从后来太子与明成祖分工合作,长期监国处理日常政务的情况来反观,无疑,朱高炽是三人中最为合适的人选。他非常能胜任监国重任,所谓“东宫监国,朝无废事”。④虽然在册立太子这件事上朱高炽就册立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主动行动,但恰恰是这件事促成了日后的太子之争,所以在此叙明册立太子前后之事很有必要。

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后,朱高煦不免失落沮丧,并欲伺机夺取太子之位。朱棣也因许诺未能兑现而有意偏向朱高煦,大有补偿安慰之意,他对朱高煦厚待有加,朱高煦受到的礼遇甚至超过太子。与此相反,朱棣对太子则采取了诸多的限制与防范。这无疑助长了朱高煦的嚣张气焰,使二人的关系更趋复杂,朱高煦也因此加紧了伺机夺位的准备。面对这种局面,朱高炽既不能禀明圣上圣裁,也不能给予有力的回击,因为朱棣是偏向朱高煦的,他处在不利的一面,这样做会使矛盾显性化,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变局,对于已拥有太子之位的朱高炽来讲,这样的结果是他不愿看到的。因此,朱高炽一方面专心于监国事业,似乎并不曾知晓来自其弟的挑战与压力,有人问他是否知道别人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他说:“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⑤另一方面经常与文人学士谈论诗文,表露出对权利和政治的漠视,刻意回避与朱高煦的冲突表面化。他清醒地认识到,只要自己没有重大的过失,没有去超越朱棣为他划定的监国权利范围,不致对朱棣的专制统治产生威胁,他的太子之位就是稳固的。另外,雄才大略的朱棣对他们兄弟之间的争斗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他只是借朱高煦、朱高燧之眼监视太子,借朱高煦、朱高燧之力打击太子,借此搞政治平衡术,以防太子权力坐大、权欲膨胀以至危及其统治地位。一旦朱棣苦心经营的原有平衡被打破,他会采取措施予以重新平衡。

永乐十五年(1417),朱高煦武装夺位的活动引起朱棣的警觉与震怒,朱棣采取了坚决果断的行动,囚禁了朱高煦,并准备将其废为庶人,然而正是在太子的“涕泣力救”下朱高煦才保住了亲王爵位。可以看出,朱棣虽对朱高煦恩宠深厚,但也决不允许他出现越轨举动,不许触碰他为诸位皇子设定的政治红线,不许打破他苦心经营的平衡。至此,朱高煦完全丧失了朱棣的宠爱与支持,太子朱高炽少了一个有力的皇位竞争者。这件事也从另一方面反证了有些史书和有些人认为的朱棣曾多次试图废掉太子、谋立朱高煦为太子的论说并不符合历史实际。

朱高煦被遣送乐安之后,朱高炽的政治环境并未有所改观。朱棣进一步加强了对朱高炽的监视、限制和打击。朱棣对太子监国一直不放心,在他北征时曾传令六科将太子裁决庶务的情况详加记录向他上报,有时甚至对太子处理过的政事蛮横地加以更改,可见太子的一举一动都在朱棣的严密监视之下。现在,朱高炽少了一个重要的竞争对手,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要填补这一空缺,除朱棣本人之外别无他选,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利用一切手段监视、限制和打击太子及其周围文臣。永乐十五年(1417),朱棣对监国的“留守事宜”在法律条文上做了更改和补充,这次调整使太子在用人、司法、祭祀等方面的权限大为缩小。同时,朱棣继续打击太子朱高炽及其东宫官属,使得“侍从监国之臣皆朝夕惴惴,人不自保”。侍从监国之臣稍有不慎抑或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下狱之事屡见不鲜。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身为太子的朱高炽做何反应。

他表现出少有的克制忍耐,虽然他对其中的缘由了然于胸,却在公开场面从不表露声色,也没有去设法营救这些官员。这种做法与永乐十四年(1416)朱棣要将朱高煦废为庶人时高炽“涕泣力救”,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高燧谋反之事败露之后太子“力为之解”形成鲜明对比。朱高炽高明的政治能力在这些事件的对比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朱高炽之所以不去营救东宫官属和侍从监国之臣,固然是因为朱棣不会买他的账,更重要的是:一方面他认识到,这仍是朱棣时时提醒他以及他身边的人,朱棣他才是惟一的大权在握的统治者,才是惟一的天下人主,他们的权利是朱棣赋予的,不可有非分之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与朱棣的矛盾表面化以至发生冲突,不让人抓住把柄作文章。相比之下,替两位使他颇为头疼的弟弟求情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政治回馈:有利于明成祖对三兄弟之间的争斗有更为准确的认识,改变明成祖对他的既有成见。

朱棣宏大的叙事或称为伟大的形象工程的实施,⑥“给国家和黎民百姓造成了异常沉重的财政负担”。 ⑦据黄仁宇推测,永乐帝进行的一切事业的总费用可能超过国家正常收入的2~3倍。⑧这样严峻的财政负担,必然不能长期存在与维持,调整与变革势在必然。朱高炽即位后,迅速调整和改变永乐时期的四面出击的开创国策,这说明虽然太子在监国期间没有明确地反对朱棣的大规模开创性活动(也不可能去反对),甚至还直接或间接地支持和配合过(只能如此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但他对国力的超负荷运作已有清醒的认识。再从监国期间的政治实践来看,他在处理日常政务时有意采取了一些尚宽的政策,从总体看,对朱棣的大规模的开创政策有些许调整与抵消。史载:“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务。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⑨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是开创还是守成的政治分歧。但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朱高炽仍然没有去碰朱棣为他设定的职权边缘线,他严格把自己的政治活动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既调整了与朱棣的关系,使监国事业有条不紊的进行,也日益赢得了朝野的支持,自己的地位得到巩固,权势得到提高。

随着汉、赵二王夺位活动的相继败绩,加之永乐后期朱棣长期重病缠身,常常不能临朝视政,在长期与太子分工合作之后,朱棣慢慢地解除了对太子的戒备,将许多军国大事交于太子朱高炽处理,加上朝中重臣与太子朱高炽长期形成的特殊关系,朱高炽的地位和势力日益巩固。可以说,朱高炽看似被动应付、实则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非常成功。

[注释]

①?t??u??y?张廷玉等:《明史》卷8《仁宗本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08页、第112页。

②张廷玉等:《明史》卷148《杨士奇传》,第4132页,《明史》卷150《金忠传》,4159页亦有类似记载。

③有关内容可参赵轶峰先生《明前期皇帝的即位诏――从洪武到正统》,《求是学刊》,2011年第1期。

?v?朱大可:《从郑和下西洋到朱棣的权力美学》,《新京报》2005年7月13日。

朱棣文小学范文3

解缙才华如此过人,当然就很容易出人头地,很容易受到当政者的赏识和青睐,他历事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朝,三位最高统治者都对他恩遇有加,命他进入内阁、参与机务、参与国家大事。对于一个年轻的文人来说,能得到如此器重,确实不太容易。然而。解缙后来的结局却十分悲惨。被曾经特别器重他的最高领袖(明成祖朱棣)下令逮捕,并在朱棣的暗示下,由锦衣卫用酒灌醉,埋在积雪中活活冻死。那么,解缙何以会落得如此下场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解缙书生气太重、太过天真,不懂得官场潜规则,以至于给自己酿成了杀身之祸。

中国大多数文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有着极强的“帝王师”情结,喜欢做帝王之师,喜欢向最高领袖进献治国之道,以达到儒家那种“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才子解缙也不例外,而且他也得到了这样的机会。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伞⒚鞒勺嬷扉Χ季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他因此感动万分,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曾上“万言书”给朱元璋提建议,建议朱元璋宽仁少刑,“陛下尝教臣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良由陛下诚信有间,而用刑之太繁也。”他还建议朱元璋加强监察机构在反腐方面的作用;建议建全干部任用制。而且,他还在《太平十策》中对朱元璋将20多个皇子、皇侄分封到各地做藩王的做法进行了批评,指出了这一做法潜藏的危险:“分封势众,万一不幸,必有厉长、吴潞濞之虞。”上述这些建议,虽然言辞略嫌直率、尖锐,但朱元璋并没有怪罪他,一是朱元璋认为解缙只是一介书生,批评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二是解缙在提出这些问题时也讲究了一定的技巧,比如,他在批评当时刑法过重时,并没有说这是朱元璋的责任,而是把责任都推到了大臣身上:“天下皆谓陛下任喜怒为生杀,而不知皆臣下之乏忠良也!”这等于是在为朱元璋开脱,所以朱元璋听了当然会高兴。

然而,并不是所有问题朱元璋都不介意。有一件事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就是为前宰相李善长鸣冤一事。胡惟庸因“谋反”被诛后,因为胡惟庸是李善长一手提拔起来的,朱元璋恨意难消,便以“串通胡惟庸谋反”的罪名将李善长及其家属70多人全部处死。解缙在心底里为李善长抱不平,再次表现出了“知无不言”的率真性格,代替工部郎中王国用起草了一份奏疏,公然为李善长鸣冤叫屈,并在奏疏的最后告诫朱元璋:“臣恐天下闻之,谓功如善长且如此,四方因之解体也,今善长已死,言之无益,所愿陛下作戒将来耳。”朱元璋看过解缙的这份奏疏后,也认为解缙说得有道理,也明白自己在李善长问题上做得不对,但他是天子之尊,金口玉言,如果承认了错误。以后还怎么示威于群臣?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帝王权威。朱元璋不可能为李善长翻案。因此,解缙在这个问题上给朱元璋挑毛病,就有点不识实务了,朱元璋从此开始对解缙有想法了,不打算继续重用他了,但他没有像对待其他朝臣那样大开杀戒,而是找了个借口让解缙下岗了。不久之后,他在和解缙之父解开聊天时,貌似无心地说,你的这个儿子啊,很有天分,将来一定能成大器。他还年轻,所以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10年之后再回来。也为时不晚啊!解开一听就明白了,皇上是对我儿子下了逐客令了啊,便很知趣地和解缙谈了此事,解缙主动请辞,回老家读书去了。

8年之后,朱元璋驾崩,其孙建文帝登基,虽然10年之期未到,尚差两年,但解缙有些等不急了,渴望能得到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重用,便回到了京师,求皇上为自己安排一份工作。但由于此前得罪了一些人,那些人便开始报复他,以“违反圣旨”之名弹劾他,朝廷因此将他贬到了边远地区;好在后来经礼部侍郎董伦举荐,建文帝才将他召回京师,出任翰林院待诏。解缙性情虽然有耿直的一面,但也不乏奸滑之术,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了侄儿建文帝,解缙并没有像方孝孺那样为旧主尽忠而死,而是在朱棣率大军入城之际,“叩马首迎附”,由建文旧臣摇身一变,成了永乐新贵。这一举动。当然会赢得主子欢心,朱棣便任命他为内阁大学士,入文渊阁参与机务要事。朱棣了解解缙的性格,知道他敢于进谏,便想利用他作秀,把自己打扮成有从谏如流之风的当世唐太宗,于是便鼓励解缙说:“敢为之臣易求,敢言之臣难得,敢为者强于己,敢言者强于君,所以王、魏(王猛、魏征)之风世不多见。若使进言者无所畏,听者无所忤,天下何患不治?”朱棣此番言语,其实就是做做样子、打造自己善于纳谏的形象,可是,书呆子解缙再一次当真了,于是再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能吸取上次的教训,终于把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解缙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在评价朝臣时口无遮拦、实话实说,一点也不避讳。有一回,朱棣召见解缙,拿出一份大臣名单,让解缙品评这些大臣,解缙便毫无顾忌地把这些大臣评头品足了一遍,直言不讳地对他们进行了差评。按理说,解缙的这种直言风范是一种胸怀坦荡的作风,应该给予肯定才是,可是,这种作风却触犯了官场的潜规则,遭到了大多数官员的忌恨,《明史・解缙传》中是这样评价的:“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现洞达,引拔士类,有一善之不容口,然好藏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有这么多官场同道恨解缙,解缙其实就已经十分危险了,可惜的是他对此却浑然不知,继续“口无遮拦、实话实说”。如果说任意评价朝廷官员得罪的只是臣子的话,那解缙后来的举动就犯了更大的错误,因为他介入了皇太子册立,卷入了权力之争。

朱棣有3个儿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按理说,朱棣应该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但朱棣不太喜欢这个大儿子,而是喜欢二儿子朱高煦。想立二儿子为太子。而且,他曾亲自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二儿子:你大哥身体不好。所以你要努力啊!朱棣在立储问题上拿不定主意,就私下里向解缙征求意见。皇上向自己征求立谁为太子,当然是皇上对自己的信任。如果解缙聪明一点的话,面对这个问题。他就应该像那些有经验的老臣一样,说:“此乃陛下家事,臣不敢妄言!”把这事推掉就得了。可解缙天真的本性又呈现出来了。他直白地建议朱棣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因为“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且指出了另一个理由,就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也是个“好圣孙”,有利于将来接班。朱棣认同了解缙的观点,便将朱高炽立为太子,将朱高煦封为汉王。虽然这样做了,但朱棣仍然在感情上偏向朱高煦,对他恩宠有加,给他的待遇甚至超过了太子。这一来,解缙又开始“知无不言”了,直接向朱棣劝谏,让他不要太偏向于朱高煦。

如果说,关于立谁为太子的事是朱棣主动找他征求意见的话,那么这次劝朱棣不要偏心于朱高煦,则纯属是管闲事、瞎操心了。这引起了朱棣的不满,朱棣认为解缙太不明白事理,公然离间皇家骨肉关系,所以便渐渐疏远了解缙。适逢交趾发生事变,朱棣便召集大家讨论是否出兵一事。解缙反对出兵交趾,而且再次劝谏朱棣“不宜过宠汉王”,朱棣更加恼恨,便想找个理由将解缙打发走。恰在此时,怀恨在心的朱高煦开始报复解缙,诬陷解缙“泄露宫禁秘密、廷试阅卷不公”等诸多问题,朱棣正愁找不到理由惩治解缙呢,便下令将解缙贬到了遥远的交趾做个解饷官。外放了几年,吃尽了蛮荒之地的诸多苦楚,解缙的内心自然是很凄凉的。以前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在朝中做官,现在却被发配到这种地方,心里怎么也不好受。

但解缙也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还有一个潜在的机会,也许将来会让他重新回到京师、重新成为朝廷重臣。这个机会,就是太子朱高炽接班。朱棣百年之后,如果不出什么差错的话,朱高炽就会顺理成章地接替皇位,成为一国之君,解缙是太子党的铁杆党员,死心蹋地地为太子卖命,之前多次为太子说好话,所以,太子心中对他自然是感激的,一旦登上帝位,把解缙重新提拔起来,也是很自然的事。可是,解缙却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因为他又一次的举动为自己带来了牢狱之灾,惹下了杀身大祸。永乐八年(1410年),解缙回京城述职,那时朱棣没在家。率大军远征漠北呢。国家大事都交给了太子朱高炽监国。解缙如果有经验的话,就应该不见太子,以免给别人造成口实。可是,解缙竟然主动找到太子,向他汇报工作。这样一来麻烦了,对他恨之入骨的朱高煦立即向朱棣告状,说解缙趁皇上外出之际私见太子,毫无人臣之礼……朱棣得报大怒,下令将解缙抓了起来,关到了牢里。

朱棣文小学范文4

朱小棣开着一辆红色polo,在大街上转悠了好几圈,依然找不到停车的位置,心里烦躁得像烧开的壶水,翻着花儿。这年头,真是买车容易停车难啊,想找个车位比找个老公还困难,哪儿都是满的。

转到第五圈的时候,终于看到一个戴着墨镜的女人,抱着吉娃娃从街边的专卖店里出来,一头拱进了泊在道边白色的宝马车里。朱小棣的脸上,立刻漾开了幸福之花,还是老话说得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朱小棣有些兴奋,像无意中中了大奖,她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打量着从哪个角度切入,才能安全地进入狭小的停车位。她手心发热,鼻尖冒汗,谁叫自己是一只菜鸟呢?

还没有来得及下手,车位便被一辆黑色的迈腾捷足先登了。

只见迈腾,一打方向盘,一个回轮,就稳稳驶进了小小的停车位。眼睁睁地看着一块奶油蛋糕被别人抢走了,能不心疼?朱小棣那个气啊,明明是自己先看到的,这世间还有没有公理可言?她下了车,双手掐腰,做泼妇状,伸手弹了两下迈腾的车窗,玻璃落下,露出一张年轻男人的脸,卷卷的头发,小眼睛,有点像灰太狼的造型。他一脸错愕:“美女,有事吗?”朱小棣气势汹汹地说:“迈腾,你也太欺负人了吧?我找了半天才找到这个车位,你上来就给撬了,还有没有个先来后到?”

他笑了,露出一口白白的小牙:“美女,第一我不叫迈腾,我叫腾迈。第二,我以为你倒出了停车位,打算开走,所以才拱了进来,并不是有意想占你的便宜。”

朱小棣的脸腾的一下红了,她挥了挥小拳头,做恶狠狠状。“狡辩!我不管什么迈腾还是腾迈,第一,别一厢情愿,自做多情,等你的小眼睛什么时候长大,兴许我会看上你;第二,请注意你用词的尺度,小心我去法院告你。”

腾迈说:“美女,生成这样,不能怪我,我天生的小眼睛,这辈子也长不大了,拜托你别惦记了。再说,就你这母老虎的范儿,男人看到你,只怕都逃了吧?另外,也请你注意用词的分寸,你这是人身攻击,小心我请律师告你。”

冤家路窄,互不相让,朱小棣气得只有倒吸气的份儿,如今的男人可真是小家子气,没有半点风度,抢了别人的车位,还如此强势,野蛮人啊!

朱小棣恶狠狠地丢下一句:“随时恭候!”开着红色polo绝尘而去。

一个小小的停车位,朱小棣当然不会放在心上,当时尽管很生气,可没几天就忘记了,谁会把一个陌生人放在心上?又没有家仇国恨。真正让她无法消化的,是她被迫辞职了。

郁闷难当的朱小棣拉着死党梅含去K歌,梅含说:“也好!也好!发泄一下就没事了,省得窝在心里,再弄出个三长两短,不值得。”

梅含的愿望当然是好的,舍命陪君子的勇气也是可嘉的,可是过程却是很难忍受的。朱小棣哪里是个省油的灯?灌下两瓶啤酒就开始耍酒疯,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扯着五音不全的嗓子杀猪一样嚎上了。

梅含捂着耳朵看着朱小棣且歌且舞,舞罢抓起茶几上的啤酒又往下灌。梅含眼疾手快,一把抢下来说:“失恋也没看到你这副德性,怎么丢了一份工作就是世界末日?就不能活了?”朱小棣唇齿不清地嚷嚷:“那人居然用猪蹄一样的胖手摸我,我扇他耳光不对吗?公司为什么让我辞?我又没错,他们凭什么让我辞职?”

梅含像哄小孩一样,拍着朱小棣的背:“对对,扇得好,对付那种色狼就得扇耳光,扇得轻了,要是我,保准打得他满地找牙。小棣,咱不喝了,咱回家好不好?”梅含苦口婆心,半哄半拖半拽往外走,可是一个娇小的女生哪里弄得动?一出门朱小棣就坐在台阶上,再也不肯走了,把梅含愁得上吊的心都有,两个女生半夜三更坐在马路牙子上,被人劫了色怎么办?遂有些后悔自己出的馊主意。

就是这个时候,腾迈和一帮人说说笑笑从她俩身边走过,走了几步,想起什么似的,又折回来,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看清是昏昏欲睡的朱小棣,不禁笑了,伸手掠了一下她额前被风吹乱的头发,说:“polo,我还没找律师你,你怎么就想不开了?干嘛借酒浇愁啊?”

朱小棣拨开他的手,笑嘻嘻地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的polo是贷款买的,现在工作没了,还不上贷款,polo也会没的。”腾迈把食指抵在唇边,示意她小点声,然后说:“我也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的迈腾是借的。”朱小棣就笑了,指着他,含混不清地说:“和我一样,都是穷鬼,呵呵,穷鬼,来,干一杯……”说着,用手比划着喝酒的动作。

不知为什么,腾迈有些心疼眼前这个女孩,埋怨道:“不能喝就别喝了,瞎逞强。”

那天晚上,是腾迈把她俩送回家的,尽管后来朱小棣完全不记得那天晚上的事,但是还是欠下腾迈一个人情,所以当腾迈背着行李来投奔的时候,原本想说不的朱小棣,还是把门打开了一条缝。

腾迈侧身挤进来说:“咱俩可真是难兄难弟啊!我也丢了工作,在你这儿凑合几天。不白住,帮你分担房租,坐你的车,帮你分担车贷,你看行吗?”

朱小棣在心里盘算了一下,现在失业,房租车贷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那点积蓄维持不了几个月,能有人分担一下,当然是好事。不过她还是和腾迈约法三章:第一,共居一室,不是同居,不要存非分之想。第二,分担的费用,每月月初交上,否则走人。第三,家务劳动,不提供免费服务。然后公事公办,用A4纸打印出来,贴在墙上,以便随时学习、理解、掌握、实施。

应该说腾迈是个相当不错的室友,认真履行约法三章,而且没有一般男生的坏毛病,臭袜子毛巾什么的不会乱丢,衣服整整齐齐挂在柜子里,对食物、红酒、音乐和一些品牌商品的鉴赏力非凡,见解独到,不吸烟,上网时间很节制,床头柜上有一本《狼图腾》,最主要的是,不会半夜三更,找借口敲朱小棣的门,与初次抢车位时的痞劲儿判若两人。

两个人都开始忙活工作的事,腾迈早出晚归,跑了好多天,似乎一无所获,倒是朱小棣在一家连锁家具超市找到了一份工作,那是一家名牌家私,薪水待遇都不错。

为了庆祝新生活的开始,腾迈亲自下厨,做了几样小菜,开了红酒,买了鲜花。朱小棣很意外,看着腾迈说:“很隆重,不过先问清楚,是不是要分账单?”腾迈就笑了:“当然,除了我的劳动是免费的,其他食物和鲜花,我都列了账单,放在柜子上,你从房租里帮我扣除就可以了!那可是我这个月最后的几文钱了。”

朱小棣吃了一口荷兰豆炒腊肉,腊肉炒熟后呈透明状,荷兰豆碧绿养眼,配以雪白的蒜末,有一股天然的清香。朱小棣赞不绝口,说比老妈炒得还好吃,要不是旁边柜子上的那份账单,简直就太完美了。她闭上眼睛做享受状,夸张地说:“迈腾,看不出你还真有两下子啊!”腾迈笑:“你不知道,我有三下子呢,拜托你别这样打击我,我叫腾迈,不是迈腾。”

朱小棣的租屋里,有了烟火的气息,有了笑声,可惜好景不长,腾迈病了,朱小棣不知不觉进入了角色,赶腾迈去床上躺着,逼他吃药,煮粥给他喝,腾迈幸福得晕乎乎的:“哪辈子修来的福气,还没有娶媳妇就有人给我做饭了!”朱小棣哼了一声:“别臭美了,我是怕你趁着生病挂掉了,就没人帮我分担房租和车贷了。”

话虽如此说,但两个人看彼此的眼神,明显多了些内容。

那天下班,朱小棣明显地不高兴。腾迈只当没看见,拉着她说:“我想带你去海边散散步。”朱小棣本不想去,可是禁不住腾迈的软磨硬缠还是去了。

来到海边,站在一块黑礁石上,她看见一大片空旷的沙滩上,画着两颗心,下边有几个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朱小棣的心,怦然动了一下,但很快冷静下来,她说:“腾迈,我今天偶然得知我打工的那家连锁超市是你们家的,你怎么解释?”

腾迈沉默了一小会儿,说:“我不是有意隐瞒的,那家连锁家具超市的确是我们家的,但不是我的。我没有骗过你,我的确很穷,上次出了差错,被老爸从公司里撵了出来,所以在你这里分租,我要凭自己的本事创业。”

朱小棣的心软了下来:“那你就用这些穷浪漫,来蒙我?”腾迈牵起朱小棣的手说:“穷是穷了点,但我是真心的。”

一句话没说完,朱小棣的死党梅含打电话来,神秘兮兮地问:“你和那个迈腾真的恋上了?那天在你家喝的蘑菇汤真是太好喝了,他的手艺不赖,你帮我问问他有没有哥哥或弟弟。”

朱小棣笑:“别流口水了,别无分号。”

腾迈问朱小棣:“什么事儿乐成这样?嘴巴都咧到耳根后面了。”朱小棣担心他知道真相会得意,所以打着哈哈混过去了。

朱棣文小学范文5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时,他已21岁了。继位后改“洪武”为“建文”,史称“建文帝”。但在位仅仅四年,即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用武力推翻,而下台后的建文帝下落,却又成了千古疑案,众说纷坛。主要有:

自焚说。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宫内侍人都说建文帝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燕王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惨不忍睹。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儒传》均持此说。

削发为僧说。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则认为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无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时少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头时交给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群臣急忙把箱子抬来,打开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证,上面写好了建文帝等三个人的名字。还放着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白金十锭、遗书一封,书中写明:“建文帝从鬼门出,其它人从水关御沟走,傍晚在神乐观西房会集。”据此,建文帝三人剃了头,换上了憎衣,只带了九个人来到鬼门。鬼门在太平门内,是内城一扇小矮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建文帝弯着身子出了鬼门,其他八人随之出了鬼门后,就看见水道上停放着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僧人,僧人招呼他们上船,并向建文帝叩首称万岁,建文帝问他怎么知道我有难,僧人答道:“我叫王升,是神乐观住持,昨夜梦见你祖父朱元璋,他本是出家之人,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观为僧。”至此,建文帝似削发为僧,继承了祖业。

此外,在《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里记载:明成祖朱棣当了皇帝后,对建文帝自焚而死,也产生过怀疑,也有人告诉他那具烧焦的尸体是马皇后的,建文帝削发为僧外逃了。他就把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抓了起来关进监狱长达十余年,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并派郑和下西洋“欲寻踪迹”,派户科都给事中胡濙遍行郡、乡、邑长达16年,搜寻建文帝下落,一直到朱棣死前一年的一个晚上,他已睡下了,但听说胡濙回来了,急忙穿上衣服,在卧室单独召见。胡濙访得建文帝离开紫禁宫后,削发为僧,既没有去神乐观,也没有去西南、东南周游避难,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在江苏吴县普洛寺内,此后一心为僧,无复国之意。近年徐作生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实地考察后,指出:永乐二十一年(1423),建文帝死于江苏吴县穹窿山,终年46岁,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

也有人指出,建文帝自焚身亡是历史真实,因为当时燕军兵临城下,把紫禁宫团团围住,建文帝想逃也来不及了,更何况经考查也无鬼门、御沟逃路。建文帝也深知他的四叔是个贪权无厌、残暴无情的武夫,落在他手里决无好下场,不如以死了之为上策。燕王朱棣也绝不会让建文帝活下去,否则,他就不能当皇帝。朱棣为了不留下“杀侄夺位”之臭名,故意苦心寻找建文帝下落,留下了历史疑案,这可能是朱棣的用心之机。

综上,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建文帝,这是历史事实。但他的真实用心及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各类词书字典,也只好注明;“建文帝不知所终”。虽然朱棣宣称在宫中找到建文帝的尸体,并为他举行葬礼,但朱棣对建文未死的传言不敢掉以轻心。溥洽是建文帝主录僧,《明史·姚广孝传》记载“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濴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余年。”直到姚广孝病危时请求朱棣释放溥洽,溥洽才获释。

有野史记载,建文帝离宫后出家为僧,云游四方。有诗云:“阅罢楞言磐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嶂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传言此诗作者是建文帝,但未证实。

朱棣文小学范文6

像许多成功人士一样,大舜早年的遭遇很不幸。母亲早逝,父亲瞽叟续娶,继母嚣张,两面三刀,生弟名叫象,象生性傲慢,忌妒,桀骜不驯。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恶劣家庭环境中,一般的孩子很容易长成“问题少年”。可是大舜不是般人,天生具有圣人禀赋。他对父母不失孝道,与弟弟也十分友善。

可是,父亲、继母弟弟还是合谋要加害于他。一次,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舜利用聪明智慧多次转危为安,并且还一如既往地孝顺父母,善待兄弟,最后终于感化了他们,处理好了家庭关系,

舜在20岁的时候以孝行而闻名天下,受到了人们的称颂。十年之后尧向四方诸侯长老征询意见,选择“接班人”,四方长老都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便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通过提拔贤能,惩恶扬善,舜的治国才能更加得到了尧的认可。于是,尧禅位于舜。

执政之后,大舜励精图治。即位当年,就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加强了对地方的治理,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据《史记》所载,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百岁之时还到南方视察,南巡路上,“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儒家理论观之,大舜是一位完美的圣贤,所以他备受后世称颂。舜以圣贤的形象列于济南历史上的纯爷们之首,我觉得这恰恰是对济南人的种特殊教育:要做纯爷们儿,永远应该向大舜学习,向圣贤学习,圣贤之道才是纯爷们儿行事做人的最好依止。

圣贤之外,英雄亦可被称为纯爷们。出生在济南的秦琼就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形象后来被民间尊为“门神”。他的故居就在济南的五龙潭公园之内。

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626年(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去世,陪葬于昭陵。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被追封为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秦琼被封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跻身凌烟阁。

秦琼的传奇人生后被演义进了戏剧以及说唱文学之中,并且被人们誉为。“山东好汉”的典型。除了五龙潭故居外,在济南千佛山半腰还有一处“唐槐亭”,传为秦琼栓马歇脚之处。

如果说秦琼是以能征善战而名列“济南纯爷们儿”之列的话,那么,辛弃疾就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全面人才。

很多人都知道是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其实,辛弃疾也很有军事才能。他于公元1140年出生在济南历城。辛弃疾出生之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但辛弃疾不甘心做异族的“顺民”,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史载,他曾带领百余人夜袭金兵大营,大胜而归,勇气堪比三国名将甘宁。辛弃疾带兵回归南宋之后,力主收复中原,但是,南宋朝廷不采纳辛弃疾的建议,辛弃疾的军事才华无处施展只能在词作中寄托情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作为一个力主收复中原的主战派,辛弃疾可谓生不逢时,他的主张得到不朝廷的认可,他的一腔壮志豪情只能通过笔墨表达。但是,历史终究是公正的。辛弃疾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成了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济南大明湖公园里有铁公祠。祠里除供奉铁公像外,还有后人的一首凭吊诗文皇东破济南城,鼓角连天草木兵。悬版无灵千古恨,铁公祠下一吞声。

2004年初夏,我的外国文学老师吴小龙先生和荷兰汉学家巴特同来济南,我陪他们游览大明湖。铁公祠内,我们诵读这首诗,并谈起铁铉的悲壮故事,唏嘘不已。

铁铉(1366―1402)机智灵敏,“善决疑狱”,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建文初,铁铉任山东参政,镇守济南。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为夺取帝位,起兵南下发动“靖难之役”。建文二年(1400年)六月八日

燕王朱棣率兵至济南城下。铁铉督众,矢志固守。朱棣攻济南三个月不克,亲至城下劝降。

铁铉设计,率众诈降,暗在城门上置千斤闸,想把燕王砸死。燕王朱棣到城下时坐骑受惊,铁闸虽然落下,但朱棣得以逃脱。朱棣大怒,以重兵围城,并用大炮轰击,城将破铁铉急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又书写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分置垛口

燕军不便开炮城得以保全。铉又募壮士,出奇兵,大破燕军。铁铉又与大将军盛庸合兵收复德州诸郡县,建文帝提拔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提升他为兵部尚书,赞理军事。

可是,“靖难之役”的结果是燕王朱棣夺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1402年,朱棣当上皇帝后,设计擒住了铁铉,并将其押送到南京。铁铉见朱棣骂不绝口,立而不跪。朱棣大怒,遂将铁铉凌迟处死,并将铁铉的妻子女儿发配“教坊”,充当军妓。铁铉死时年仅37岁。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自己侄子的帝位,残忍杀戮建文皇帝的旧臣,这其中,杀戮方孝孺和铁铉两案尤为惨烈。朱棣杀方孝孺,株连十族,杀了840多人,是历史上株连最多的杀戮,表现出的是嗜杀成性,朱榱杀铁铉,除了处死铁铉外,还将其妻子女儿发配“教坊”,充作军妓,表现出的是其

流氓无籁的卑鄙品行。而方孝孺,铁铉等人则因为铮铮铁骨而受到后人的尊敬缅怀。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铁铉方孝孺等就是这样的人,说他们是“纯爷们儿”,当之无愧。

一个人,之所以被称为牛人,被誉为

纯爷们儿

不在于其生理性别而在于其精神气质不在于个人际遇的成败,而在于其能否面对现实并能超越现实。虽然身为女性,但李清照在经受了苦难之后还能超越苦难,并把个人的生命痛感化作艺术上的审美,这是非常值得钦佩的。从吟咏和羞走,倚']回首,却把青梅嗅

的婉约女子,到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坚强妇人,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生命成长的清晰轨迹。一个人不断地成长,并最终将自己历练得具有金属质感和思想硬度,这样的人,当然是纯爷们儿。

上一篇单边桥技巧

下一篇承诺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