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体范例6篇

甄嬛体范文1

1、天气甚好,乃是极好的日子。本宫琢磨着好久没和姐妹们一聚了,私心想着不如借五月二十一日本宫生辰这天与姐妹妹们在XX饭店一聚,以增加我们的姐妹感情,不知姐妹们是否赏脸肯前往一聚呢。

2、你倒是回不回家,回倒也罢了,若是不回,赶明儿你家房子让人给弄塌了,你便是想回也没地儿去了。

3、本宫听说近来洋鬼子的东西很是时兴,历法更是极好的,私心想今年不若过个阳历年的生日倒也有趣不俗,真真巧的是五月二十居然是周日假期,姐妹们正可得闲儿来本宫这里串个门子。近来观象台上折子说,天气愈发炎热。不若找个清净幽僻的所在促膝畅谈,某某楼的店主也是个不俗之人,膳食又是极佳的,口味平素甚合吾意。本宫已差人定了个极雅致的包间,小二回说臭豆腐正是当令江南新贡的,正好同去尝个鲜儿,请姐妹们一定前来,咱个是不见不散的了。

4、近日邂逅小扮一名,貌似潘安风趣幽默,疑是天赐良缘。炎炎夏日,风景明媚,他邀我翌日出外踏青游玩,若能促成连理,也是一段大好姻缘。却是家中并无称心衣裳,唯恐不登大雅之场。想到店中买衣裳一二,奈何囊中羞涩,不知姐姐可否施与援手,它日倘能与子携手,想来也是极好,倒也不负姐姐恩泽

5、本宫今日夜观天象,发现这日子是极不好的,私心想着你若是能回,定能逃出一劫,待到过了时辰,发生什么可就说不定了。

6、皇恩浩荡,太平盛世,嫔妾也为皇上开心,嫔妾看着百姓安居乐业,倒也不付恩泽了,这真真是件好事啊。

7、方才在图书馆见一书,名为《唐僧之情史》。读罢之后,有一问题一直困扰在心。想着若是回到寝室,定让你替我思虑思虑。夜深了,本宫要歇息了。

8、天气是极好的,天气微凉,日光甚是明媚又适逢二十号是本宫的生辰,想来跟各位姐妹一聚是最好不过的了,怎奈一一通知甚是繁琐,况本宫近日甚是繁忙,恐耽搁了生辰大事,为此寝食难安,若能于生辰之日欢聚,却也不负各位姐妹恩泽!“说人话!”我过生日大家必须都来!

9、四郎,掐指算算苏维博欣的培训怕是要开始了,私心想着这培训是真真的好,像我们这样的新人多多学习那是极好的,若能参加此培训,定能多多出单。

10、本宫近来无聊的紧,上了上网,方才在网上认识一帅哥,外形自是极好的,而且谈吐甚是幽默风趣,()真真是投缘啊,约了在肯德基门口见面。却不曾想竟是一女扮男装之人,甚而诱惑本宫出柜,让本宫情何以堪。私心想着以后还是少上网,多陪陪男友,方不负恩泽。

11、方才登QQ发现你盗了我的号,用心极是歹毒。私心想着若是让我逮到了你,定要你不得好死。想必对于警戒世人必是极好的。

12、昨晚天气清爽,本是极好的日子,若能一觉到天明,做个美梦,便是再好不过了。却偏恼人蚊子不停的转悠,负了个大好光阴。现在细细看来,手臂上尽是红点点,也越发的痒了。

13、今儿倍感乏力,恐是昨夜玩得太晚,扰了心神 队上在家打扫半天卫生,不想身子越发疲累,但愿休息一天能够恢复。今儿个早上看错了时间,半天方才明白,当真是春困至极。若能睡个回笼觉,那必是极好的!逗困甚为难得,岂能辜负?说人话:“困了,今儿真的要早点洗洗睡了……”

14、于在外逛街认识一男子,高大帅气,血气方刚,让本宫一眼相中,与那男子在王府井约会,却来得是那男子的女朋友,让本宫别想做第三者,让本宫情何以堪啊!

15、妹妹想必是近日过得滋润些,也承了龙宠,这身子便是日益丰腴,倒也不负恩泽。

甄嬛体范文2

【关键词】 《甄嬛传》;宫廷剧;影视商业化

《甄嬛传》播映后,各方对其评论不一。民众普遍叫好,索福瑞的收视率调查表明,2012年上半年《甄嬛传》的收视率一直稳居同类节目第一;官方主流媒体则对其进行了温和的提醒,《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指出其有“煽色腥”之嫌;而学术知识界只是将其看做娱乐工业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又一影视流莺,鲜有真正全面的置评。这说明,《甄嬛传》是一个分裂的文本。

叫好者认为该剧制作精美、故事扣人心弦,加上不同于戏说、穿越、秘史等恶搞类的正剧风格,使其具有了较浓的人文情怀和较深的历史厚度,因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果真如此吗?其实,我们仅仅只需与郑晓龙本人参与策划或导演的广受好评的作品《北京人在纽约》、《金婚》、《渴望》、《刮痧》相比,高下立判,更遑论以其它影视精品为坐标来进行置评。与真正的影视经典相比,《甄嬛传》由于屈从于商业的要求,其精美的制作和还算缜密的叙事遮蔽了该剧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人文深度。它只不过是当下充斥影视屏幕的宫廷剧的一次不成功的突围。

说《甄嬛传》是一次突围,主要原因在于该剧试图对流行的宫廷类影视剧有所突破,事实上,它的确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是大家所称道的正剧风格改变了宫廷剧戏说、穿越、秘史等恶搞之风。影视剧的戏说之风并非没有其理论根基,一方面是对文艺作品娱乐功能的体认,而另一方面新历史主义又为阐释历史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然而,影视剧中对历史过渡的阐释和演义则完全走向了,已使人生厌。《甄嬛传》试图改变这种风格,郑晓龙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说,“现在有些宫斗和穿越题材电视剧太低劣,我希望能认真地拍一部严肃的古装剧,以正视听”[1]。其实,一直以来郑晓龙就是一个对艺术很真诚的导演,从1994年执导《北京人在纽约》以来,郑晓龙的作品均源于现实的生活或真实发生的历史,使故事附着在生活和历史之中,即使他参与策划的《编辑部的故事》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见长,但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郑晓龙在《甄嬛传》中显然延续了他一贯的追求。《甄嬛传》的故事最初由网络流潋紫发表在网络上。故事的背景是没有具体所指的大周朝,人物、事件都是虚构的。为了使《甄嬛传》富有历史感,该剧将原作中的故事移植到清朝雍正年间,将原作中25岁风流倜傥的皇帝玄凌换为40多岁更符合历史的雍正,将甄嬛入宫的年龄也提高了2岁。将故事和人物置于一个具体的历史时空之后,该剧还按照清朝的官制,给每一个人物都赋予了一个身份,无论是皇帝、皇太后、皇后还是妃嫔们,都按照自己的身份行事,避免人物做出超出身份的事情。这都使该剧保证了历史的真实性。

其次,在叙事逻辑上用生活和历史逻辑代替了戏说与时空穿越来推进故事。古装剧类型化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两种固定的结构故事的叙事逻辑。一是戏说,比如《戏说乾隆》、《还珠格格》、《李卫当官》、《铁嘴钢牙纪晓岚》等,这些电视剧由于以戏说为名,所以乾隆、还珠格格、李卫、纪晓岚等人物的行为和故事情节都可以不符合其身份,人物也可以具有不符合可能性的能力,人物的性格也可以不需要一个发展过程,故事情节也可以荒诞离奇。二是穿越,比如《步步惊心》、《宫锁心玉》等等,由于故事以时空的移置为前提,所以,同样赋予故事中的人物不符合单一历史时空下的行为以合法性。应该说这两种叙事逻辑并不是不可使用,而是当被类型化之后,便容易导致影视剧作的同质化。《甄嬛传》则试图突破这一类型的束缚。故事设置了一个单一的时空,以一群少女进入清宫的遭遇来展开,其中以甄嬛为主线。在叙事情节的推进过程中,《甄嬛传》遵循了历史和生活的逻辑。

大清后宫具有双重的身份,它既是前朝延续、社会的顶端,又是一个家庭世界,因此它承载着历史与生活。这样,在后宫之中,大多数宫人与皇帝之间的关系都交织着这种历史的要求与双方情感之间的纠葛。比如作为故事主线的甄嬛和雍正之间情节推动的内在动力就就是历史和生活情感双重的动力。一方面是绵延子嗣的历史要求,另一面是两人之间的情感需求;而情感关系可以通过子嗣的有无来得以加深或疏淡。再比如雍正和年妃之间关系的发展也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历史和生活相交织的逻辑。一方面,年世兰入宫,与她的哥哥年羹尧为雍正开疆拓土有着很大的关系,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封建王朝对所谓忠贞臣子的一种奖赏,剧中可以看到随着年羹尧命运的变迁,雍正对年世兰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可以说这是当时的历史现状;另一方面,雍正和年妃之间其实还是有过一段真实的感情,而年妃仗着哥哥的军功和雍正的宠幸,在宫中排斥异己,推动情节的展开,所依据的则是生活和情感的逻辑。再比如雍正对皇后的态度,则更可以体现出历史的逻辑。雍正对皇后并没有多少感情,但是始终不废除皇后,这是因为他作为封建帝王维护王朝稳定的原因,这当然是历史的逻辑使然。而推动安陵容命运的更多的依据的是一种生存的逻辑。作为一个来自于地方小官吏家的女儿,她在选秀时就感受到宫中生活的残酷,所以需要一个依靠,先是依靠甄嬛和沈眉庄,转而依靠势大的皇后,并进而想方设法获得雍正的宠信,并不惜在此过程中充当皇后打压异己的工具。这些情节的设置,都是由生活作为其内在推动力的。

最后,《甄嬛传》在制作的精致上也超出了古装宫廷剧的粗制滥造。据郑晓龙自己讲述,2007年他就想将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改编成电视剧,[2]2009年开始剧本创作,2010年9月开拍,2011年11月在地方台首播,前后历时四年多。《甄嬛传》最初拍了90多集,后来删成76集,不仅拍摄时间长,而且后期制作时间也长,达9个月。一定意义上说,慢工的确出了细活,使《甄嬛传》在各个细节方面都做到精致的程度。《甄嬛传》制作的精致首先表现在人物的设置上。剧中以雍正和甄嬛为中心,还包括太后、皇后、妃嫔、宫女、太监、大臣、亲王等众多的人物,每一个演员都符合角色的要求。尤其重要之处在于每一个人物都是具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比如皇后的深藏机心、年妃的跋扈、沈眉庄的端庄、端妃的超然、果郡王的飘逸多情等,甚至不占很重要地位的各宫的太监们也都性格鲜明,这样才组成了一幅鲜活的宫廷生活画卷。其次表现在服装的设计上。根据制片人敦淇在博文中介绍,做过《三国演义》、《赵氏孤儿》等古装剧设计的服装设计师陈同勋按导演的要求,把甄嬛人生的三个阶段细分设计出48套服装,全剧其他角色的定制服装共计800多套。[3]这些不同的服装使剧中人物更符合其身份。另外,剧中的各种制度、礼仪都严格遵循历史的要求。比如皇帝、皇后、妃子们所乘坐的轿辇,妃子们的称谓,后宫的分宫等都严格按照清朝的制度。而妃子们所穿的花盆底鞋,行礼方式都基本上符合清宫中的礼仪。据报道,郑晓龙导演对细节的要求非常高,在开机拍摄前两周,专门请礼仪指导中戏教授张晓龙(戏中温实初的扮演者)对饰演嫔妃、宫女、太监的演员们进行了培训。[4]

可以说,正是由于有了上述三个方面追求,让《甄嬛传》在众多古装剧中突出了自身的品格。

不过,尽管《甄嬛传》对古装类型剧有所突破,但并不能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突围。古人云“技进乎艺,艺进乎道”,标明了艺术的三个维度,就影视而言,即声像之技、叙事之艺、人文之道。以此标准而言,《甄嬛传》最多也只是在技和艺的层面有所斩获,但在道的层面则严重缺失和偏离。

应该说,《甄嬛传》的编导在创作时态度是真诚的,在道的层面是有所追求的。郑晓龙曾坦露他拍片的初衷,要“用《甄嬛传》给宫廷戏上课”,“它要有人文精神关照同时带有批判精神”。[2]然而,在实际的剧集中,郑晓龙所自诩的人文关照和批判精神都没有能够实现。

我们首先看该剧的主题。《甄嬛传》故事讲述的是甄嬛三姐妹抱着美好的愿望,很清纯的状态到后宫,但最后都变成腹黑的妇人,借此过程批判封建后宫制度对妇女的戕害。但是,批判封建后宫制度戕害人的主题并没有得到完整的展现,而是让位给了对丛林法则的认可。故事的开始交代甄嬛、沈眉庄、安陵容三个纯真少女的背景,写她们的单纯和不谙世事,一定意义上是为她们以后的变化做铺垫。最初对选秀过程的细致描述可以说初步接触到了封建后宫制度。在故事的展开部分,包括皇帝一夫多妻制、后宫妃嫔等级制度、皇宫绵延子嗣原则加诸他们身上的伤害。最后是三人悲惨的结局。这一闭锁的叙事结构看似能完整地完成对主题的渲染。

但是,正是在故事展开的部分,批判制度戕害的主题被完全遮蔽了。应该说故事到甄嬛出宫的前半段,还是对这一主题的演绎。到这个时候,甄嬛已经感受到了后宫等级制度的森严、封建帝王的无情,愤而决定离开后宫,可以说这是她反思的结果。如果故事到此结束,一个完整的批判封建后宫制度的主题倒是可以呈现出来。但是,由于商业利润的要求,需要将剧集延长,故事紧接着又演义了甄嬛的二次进宫。甄嬛的二次进宫,其动机主要是为了报果郡王的死(其实是假传了消息)和当初雍正不救其家人的仇。这样,故事的后半段转换成了一个复仇的主题,甄嬛和雍正的的关系也从前半段的主从关系变成了对手关系。如果说前半段封建后宫制度是甄嬛身上的枷锁,那么在后半段,封建后宫制度成了甄嬛利用的对象。比如她利用自己子嗣众多的优势提高在雍正心中的分量和巩固在后宫中的地位,利用自己的等级优势延揽心腹等等。这些甄嬛都应用得如此娴熟,根本看不出封建后宫制度对她个人的限制,反而成了她手中得心应手的工具。这样一来,甄嬛的故事反而变成了一个不顾一切复仇、往上爬并最终成功的个人奋斗史。可以说,正是由于前后两个部分貌似合理的组合,使编导所要表达的主题被完全置换掉了。

我们再来看该剧中的价值立场。新时期以来,影视作品中不再对人物做简单的价值判断,而是尽力挖掘人物性格变化的内在动因,给予同情性理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价值判断的丧失或模糊,价值立场的选择往往是一部剧集人文内涵的重要方面。具体到《甄嬛传》,剧中每一个妃嫔都生活在封建后宫制度之下,都是制度的牺牲品,编导理应采用同样的价值立场来表现。但是,编导们并没有跳出俗套,仍然设置了一个善恶、忠奸二元对立的价值体系。毕竟要符合国人的欣赏习惯,保证收视率。这样,甄嬛、沈眉庄与皇后、年妃、安陵容成为了价值天平的两端,居中的则是敬妃、端妃、太后。剧中甄嬛、沈眉庄基本上采取了同情和赞赏的态度,而对太后和年妃,则持否定态度。为了保证对这一价值立场的固化,剧中对甄嬛、沈眉庄进宫前的生活进行了介绍,给观众留下一个她们本质清纯的印象,以使她们在宫中的遭遇能使观众同情。而对于皇后和年妃,则虚化了她们的成长经历,直接设置为甄嬛和沈眉庄的对立面,着力表现她们的残忍和不择手段。在这样一个整体的价值预设之下,剧中甚至对甄嬛在故事后半部中的复仇行为也采取了赞赏的态度。其实,甄嬛逼死皇后、年妃的复仇行动和最后使重病中的雍正受刺激而死的行为,与皇后、年妃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比她们手段更为残忍。然而,这些情节在剧中都被表现为甄嬛的聪明和智慧,完全丧失了对甄嬛的批判。这不能不说是该片的重大缺失。

以上对《甄嬛传》主题的偏离和价值的模糊的分析表明,该剧离编导们所声称的“人文关照同时带有批判精神”还相差甚远。

也许,我们需要反思之处在于,为什么这样一个曾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团队,也抱有真诚的创作态度,却没有生产出一部又叫座又叫好的作品呢?可以想到的很简单的回答是因为商业了艺术。然而,这样回答是模糊的、笼统的,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我看来,是对商业手段不正确的认识导致了该片没有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准。

这一不正确的认识就是认为只有争斗、悬念、暴力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这一看法的确有着深层的人性基础,也往往成为影视用来吸金的手段。但是,一方面,能吸引观众的,并不是只有这些手段。我们很难说《北京人在纽约》、《阿甘正传》这些成功的影视片中有什么争斗、悬念、暴力,这些影视片的成功只是源于对生活平实的叙述,同样也感动、震撼了观众。另一方面,争斗、悬念、暴力等叙事手段,必须与无害的主题相结合,才能既抓住观众,又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我们熟知的《潜伏》也充满了悬念、争斗和暴力,但我们认为它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这是因为片中的悬念、争斗和暴力都统摄于主人公余则成的正义事业之下。而《甄嬛传》中的争斗、悬念、暴力最后统摄于对宫廷中勾心斗角的赏玩。这不能不说是编导对商业手段理解的误区。

甄嬛体范文3

关键词:甄环体;社会传播;公众心理;语言模因

中图分类号:H109.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41-03

随着《后宫甄嬛传》(根据《甄嬛传》改编)这部76集历史、古装、情感、宫庭电视剧在电视、网络上的热播,“甄环体”迅速爆红,成为继“淘宝体”、“凡客体”、“咆哮体”、“知音体”、“梨花体”等之后网民、观众喜欢的又一语言载体。本文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学及模因论等相关理论对“甄环体”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探析。

一、“甄环体”兴起背景与语境感知

“甄环体”的兴起有其复杂的文化背景。编剧流潋紫(本名吴雪岚)自幼喜颂诗词歌赋,尤为钟情《红楼梦》,对其语言风格更是酷爱有加,故其在创作《甄嬛传》时,潜移默化中,大量借用古代典籍、唐宋诗词等,复古之风贯穿全著,语言风格与《红楼梦》一脉相承,极为考究,精心雕饰打造的台词,有浓郁“红楼体”风味,古风依存,仿佛令人置身清庭后宫。《后宫甄嬛传》自“嬛嬛一袅楚宫腰”的甄嬛出场起,剧中宫廷嫔妃等人物用语对话文艺腔调十足,语调不急不缓,口气不惊不乍,从容大方。观众们在看电视剧的过程中,被里面“古色古香”的台词所倾倒,细细感知品味这古诗风韵之余,观众、网友将这种文体称为“甄嬛体”,除了在微博上刻意用“甄嬛体”行文造句外,平时说话聊天时纷纷效仿,言语间颇具古风,极具喜感,凭空制造出雅趣欢乐氛围。如:(1)“方才在东区看上一套房,规划极是精致,私心想着若是这房独独便宜售与我,我定可今年年底结了婚,对我的家庭必是极好的。结婚买房虽是要紧,却也不能忘了工资两字。如今的工资虽是越发越多了,但今日不比往昔,飞涨的物价必是眼花缭乱,头疼得要紧,开销更是没办法说。若是真的开始还贷,钱也没了,人也瘦了,本宫真要伤心欲绝了。其实本宫虽然中意房子,却也心烦至极,毕竟经济实力有限,万一被公司欺压,若是开始还贷想跳槽也难了,在本宫身边只有高额的房价,没有比房价更高的工资,更没有单位分配的便宜房源,敢扰乱本宫购房计划,娱乐统统都要靠边,你试过从结婚还贷还到孩子结婚的滋味吗?”(2)“在本宫身边,只有共同贪睡的人,没有比我更能睡的,更没有宣扬应该早起的人,敢打扰本宫睡懒觉,统统都得死!其实本宫虽然喜欢打瞌睡,却也处处小心,毕竟是在上班,万一不小心被领导看到拉进小黑屋就不好了。”诸如上述“甄嬛体”举不胜举,其内容涉及作文、炒股、购房、睡觉等,模仿人物从甄嬛,到皇后、华妃、果郡王、眉庄等,其特点看似不合时宜,但都是古风犹存,诙谐幽默,令人深感滑稽,忍俊不禁,喜感十足。且“甄嬛体”说话拖泥带水,被大家一致认为不讲“人话”,令人难以适应,尤其令汉语学习者犯晕。其实上文要表达的意思极为简单,就一句话:①工资永远比不过房价,买房真头疼。②小心睡懒觉。

二、“甄环体”社会文化心理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级性,而且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功能性。美国语言学教授萨丕尔(EdwardSapir)说:“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1]不同时代的语言往往被打上不同时代特色的烙印。当前,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四通八达,影视文化、网络文化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置身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解放、鼓励创新、个性张扬”的时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表现出多元性、时代性、群体性等特点[2]。网络、影视传媒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淘宝体”、“甄嬛体”等个性化语体的衍生提供了适宜生长的、满足特定社会层次需要的环境及条件。“甄嬛体”之所以成为又一种爆红文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迎合了大众社会文化心理需求。观众、网民们在交流中创造出各种诙谐、幽默、亲昵等语言,映射出人们的不同生活体验与人生态度。当前依托影视、网络而流行的“潮体”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从当初挑战戏谑主流文化、吸引大众消费的商业广告的“凡客体”,到高亢激昂的“咆哮体”、腻歪粘乎的“淘宝体”、燃情怀旧的“蓝精灵体”,再到彰显个性特色的“高晓松体”、“黛玉体”等,都从不同层面迎合了不同群体文化心理需求。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压力与日备增,商家需要吸人眼球的广告效应,个人需要娱乐,甚至“恶搞”,以博出位,或缓减来自环境与人际间的紧张与压力。于是“凡客”、“淘宝”、《后宫甄嬛传》等商品销售者力倡“商品文化化”、“消费个性化”,重视顾客文化心理分析,在营销中迎合大众的消费文化诉求,另辟蹊径,挑战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与世俗理念,创新使用不同于主流文化的语言形式,用一种类似文字创意游戏的“戏谑”格调满足着大众多元的个性心理需求:一是分析大众的文化心理,紧扣大众生活的情感体验。如“淘宝体”商家用极其简单一个“亲”字,瞬间拉近了与顾客的距离,牢牢抓住了大众的文化心理,让顾客在“骗客”、“宰客”的冷、陌中体味“上帝”的宠爱。二是体验“娱乐至死”的精神享受。网络、影视为公众提供娱乐、交流的平台与沃土,推进了“甄环体”等文体的衍生,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公众内心的紧张与压力,丰富了公众文化生活,满足了个体关于马斯洛层次论中“社会交往”的需求。随意浏览网页,“极好的”、“本宫”等“甄环体”关键词随处可见,但旁附“说人话”三个字也几乎与之相随。这充分说明,大多数公众对于“甄环体”的“模仿”与“恶搞”旨在参与文字游戏娱乐,追求一种文化体验,尤其“甄环体”能为网友发挥娱乐天赋、语言才华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和平台,也让公众的生活增添了新的情趣。

三、“甄环体”语言模因分析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以供沟通交流的语言,而语言的复制、传播、变异及创新主要基于模因。“模因”术语系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Da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他认为语言本身即模因,语言模因以基本的字、词、句及篇章为基本表现形式,自然语言中的模因主要是通过语言本身的运用、教育和知识传授及信息的交际和交流三个方面体现的。从另一层面讲,模因也是一种认知行为或行为模式,语言由一个人传输到另一个人,从中可以窥见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语言通过模因这个基本的信息单位的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研究语言模因可以科学揭示语言变异、语言流传、语言传播的基本规律。“模因论”是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语言变异进化的,该理论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及文化传承性的进化规律,以历时和共时的视角进行诠释。因此,“模因论”这种新理论对于诸如“甄嬛体”这种语体变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3]。“甄嬛体”之所以成为又一种爆红的网络流行文体,鲜明特色的语言模因起着关键性作用。公众与网友最认同的“甄嬛体”的语言模因特色在于两点:一是复古之风浓郁,“古色古香”,富有韵味,全剧用语半文半白,文言古典融会贯通,尽显诗词歌赋风雅;二是表意行文“犹抱琵琶半遮面”,隐约晦涩,九曲回肠。根据模因论,语言模因其实质是一种思维病毒,可以不断地从一个宿主过渡到另一个宿主,不停地变化着形态,但固有的模式始终依旧。《后宫甄嬛传》中那些“极好的”、“本宫”等语言模因如同流行病毒,耳闻目睹、润物无声地感染受众的大脑,并传染其他公众,而公众一旦被这种“甄嬛体”病毒感染,就会寄生头脑之中。“甄嬛体”这种病毒会不知不觉中改变被传染者的行为,引导他们着力去宣扬这种行为模式,激发被传染者模仿及传播心理驱动,因此街头小巷、网络博客中“本宫”、“极好的”随处可见。根据“模因论”进化观点,究其实质,“甄嬛体”是当代社会影视、网络文化发展的产物,是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打在语言上的烙印,因此其衍生和爆红并没有违背语言发展进化的生态规律。

四、结语

语言传播深度与广度是语言“软实力”的象征[4]。吕明臣先生在《网络语言研究》中说道:“言语交际形式是为交际目的服务的,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言语交际形式受到交际目的的很大的制约。当然交际目的不是唯一要考虑的因素,但却是重要的因素。交际目的对交际形式的选择要求是交际形式要适合去表现交际目的,交际目的不同,交际形式就不同[5]。”“甄嬛体”的衍生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与公众文化需求。作为网络时代的语言产物,姑且不论“甄嬛体”在汉语言大家庭中位居几何,也不去预言会不会“昙花一现”,会不会“像王国维曾在《宋元戏曲史序》中写到的“成为‘一代之文学’,如‘楚之骚’、‘汉之赋’一样影响深远”。[5]但我们无法否认其的确符合语言生态进化发展规律,并且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汉语言,为文化传播和公众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陆卓元,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5:3.

[2]黄海泉.网络语言的社会文化解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94-96.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4]刘晓天.提升语言软实力推动汉语国际传播[N].光明日报,2012-02-13.

[5]吕明臣,李伟大,曹佳.网络语言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90.

甄嬛体范文4

关键词:职业学校;影视欣赏课程;职场文化

从2000年开始,大部分职业学校结合培养目标及学生的需求开设了《影视欣赏》课程。笔者在教学中除引导学生进行影视欣赏外,还给了学生一个不同的切入点,即通过影视作品认识职场文化,获得职场启示,如《后宫甄嬛传》、《杜拉拉升职记》、《人再囧途——泰囧》等,使学生在提高影视欣赏水平的同时,还能与职场有些近距离接触。下面以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为例,谈一些职场启示。

一、 低调入职,善于示弱,站稳脚跟

孙俪扮演的甄嬛从一个低位嫔妃到皇太后,实际上就是一个初入职场的女大学生到职场CEO的“成长史”。在剧中,夏氏为什么会挨“一丈红”酷刑?学生回答,太嚣张。是的。和甄嬛一起入宫的夏冬春在情况不明之时,就非常高调、嚣张,使华妃认为其是皇后一党,痛下杀手,以至于遭到了“一丈红”的酷刑,沈眉庄的遭遇也是如此,因为非常风光而很快遭到华妃陷害,以致最后心灰意冷一生。十七岁的甄嬛以秀女之身入宫,这时的她,“只有防人之心,绝无害人之意”,一个非常清新单纯的女子。初入宫,她与眉庄、陵容结成一派,却遭遇到皇后和华妃两派的打击,几度涉险,差点丢命。低调的甄嬛通过装病使自己免于成为焦点。她将自己满腹才华和顶尖舞艺全部隐藏,一副女子“无才便是德”,识字不多的愚钝女的模样。甄嬛的做法,其实就是韬光养晦以图后谋,即使是对最低等的宫女、或者宫中的元老级宦官也一视同仁,从不怠慢,以此善结贵人,拓展人脉。初入职场,经验不够,人脉全无,这时候如果你虎视眈眈,对周围的同事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势必至于树敌太多。而如果适当示弱,则可以得到大多数同事的帮助,可以很快在职场站稳脚跟,使得领导和同事有时间、有机会逐步认识到你的“好”,从而逐渐拥有人脉。示弱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就是要干好工作。为了干好工作,需要了解领导,了解同事,甚至还要了解对手,你才能待机而发,一击而中。

二、 储存经验,开动脑筋,待机而发

面对雍正这样一个明君,甄嬛很能揣摩帝心,她利用自己的好人缘,斡旋在上级、下属、对手、合作伙伴之间,游刃有余,还频繁制造机会与雍正相遇,在最短的时间内她能准确把握帝心,讨巧圣上。对皇帝的工作时有恰当、高明的建议,使领导对她的建议高度重视。面对竞争对手也绝不轻易出手。如剧中的眉庄由于深得雍正宠爱,华妃和曹贵人联手设计造成眉庄“假怀孕”,在雍正面前被揭破导致眉庄被打入冷宫,此时其他嫔妃要么落井下石,要么战战兢兢,只有甄嬛真心求情,让本就不忍心的皇帝颇为欣赏。所谓患难见真情。即便是被害后出于自保而不得不出手,她也是不让人抓到把柄。如为沈眉庄翻案,甄嬛也不直接出手,而是利用家人找到已经逃跑的造假太医,“碰巧”交给侍卫为眉庄翻案,也间接让华妃等人失宠。又如年羹尧守城门时穿着皇帝赐给的黄马褂,皇帝盛怒,甄嬛也是淡淡地说,可以理解年羹尧的做法,无非是希望皇帝念其功劳,网开一面,只是这样以来,世人该怎么看待皇帝呢?这话一箭双雕,既给皇帝留了个善良的印象,又促使皇帝下令处死年羹尧。当然,现代职场不需要这些刀光剑影,和同事要真诚相处,不可以随意打压同事。不在背后议论他人,即便别人因为各种原因,有意无意地传话到被议论人那里,也要让人体会到你的善意和宽厚,而不要被别人抓到把柄。

三、 顺境不狂,逆境不馁,坚守工作

甄嬛为什么要自请出宫礼佛?礼佛的地点又是皇家的甘露寺?因为她聪明而顽强。遭到如此沉重打击,甄嬛并未被击垮,她首先自请出宫礼佛,暂离皇宫这个是非之地,防止对手给她制造更多的麻烦。远离了对手视线后,她又不断利用关系将自己的消息不断传给皇帝,利用崔瑾汐和苏培盛的对食关系,将皇帝召来,以完成为十七爷复仇的大业。其中的楚楚可怜、以及对女儿的相思,都直指皇帝内心,让皇帝越发思念,最终赦免其罪召其回宫。其性格中的隐忍、坚持、百折不挠,也着实令人佩服。现代职场,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顺利时,千万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要犯穿错衣服一类的错误。谨记祸从口出。如果逆境时,不要气馁,要想办法,借力打力,爬出深坑。

四、 坚持原则,秉承善良,广结人脉

我曾经问过学生,木薯粉事件中,端妃出来帮了甄嬛,而后来穿错衣服时,端妃为什么不先行阻止,而让事情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呢?真正的原因只能是,之前她要借甄嬛之力打压华妃,年羹尧被除后,甄嬛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她也就不用帮了。甄嬛实际上是知道端妃的这些想法、做法的。但回到宫中后,甄嬛除了依旧低调,还是和端妃他们走得很近。因为她知道,她对于端妃,还有利用价值。但是,甄嬛集团却有很多人在帮她,包括端妃、敬妃。皇帝驾崩后,四阿哥弘历登基,甄嬛被尊为太后,独掌大权,风光无限。这就是她的“羊文化”起了作用。平时的点滴温情、真诚善良,使大家在关键的节点上回馈了她。而对对手的毫不留情,又是受“狼文化”的影响。她是一个职场成功人士。在她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几点成功特质。一是有容乃大。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摒弃前嫌,为了目标的实现;二是自我保护意识强。核心机密越少人知道越好。有句话就是这么说的,秘密就是用来出卖的;三是发力时机恰当。为了提高自己在后宫的震慑力,她巧妙地用四碗糙米汤收拾了争宠的祺嫔,她巧妙地透露了安陵容用舒痕胶让自己流产的事实,她很少剑拔弩张,却还是一一收拾了对手,显示了其处事待人的高超的艺术。四是坚韧不拔。历尽磨难,却未失善良的本性,这也是她得道多助的真正原因。从最后以太后身份训诫皇后的话里,我们感觉到了这些,“从今往后,在哀家的眼里,是断断容不得这些脏东西,请好自为之。”

五、职场忌讳

不能成为华妃,专横跋扈,树敌太多,成为众矢之的,不得善终;不能成为曹贵人,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这类人在职场中无才无貌无德,俗称马屁精,叛徒,最后会死得很难看;不能成为安陵容,表面温顺实则内心险恶。心机太深,她投靠皇后,多次设计陷害甄嬛,出卖朋友,最后不会拥有一个真朋友。在职业学校《影视欣赏》课程教学中,通过对一些影视作品进行职场文化再解读,既可以读出新意,读出趣味,读出时代性,更可以帮助学生毕业后走上职场的时候,吸收正能量,使自己迅速适应职场的工作环境,适应竞争压力,更好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 克里斯蒂安·麦茨,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01.

甄嬛体范文5

显然,这个漫画版的“隔靴搔痒”在今天依然流行。

看看时下的电视剧,比如“三破一苦”的苦情戏,高富帅和灰姑娘的青春戏,再看看以前的清宫戏以及正时髦的后宫戏,团结了一大批中年大妈、小毛孩、嫩姑娘和办公室“菜鸟”,围着荧屏不错眼,我们就知道,一些“搔痒扒子”成功了。

它们在搔痒,搔社会和人生的痒。

热播的《甄嬛传》便是个榜样,是“隔靴搔痒”的高手。有网友把《甄嬛传》叫做《甄嬛升职记》,女主角甄嬛,从一个低位嫔妃到皇太后的升迁过程,放在现实社会来看,就是初入职场的女大学生到职场CEO的“成长史”。在后宫这个女性最残酷的“职场”,她韬光养晦以图后谋,善结贵人拓展人脉,巧借资源克制对手,进退有度东山再起,游刃有余地在上级、下属、对手、合作伙伴中斡旋。其实我倒觉得,我们还是小看了甄嬛姑娘,这些手段放在政治、恋爱领域一样通行,甄嬛就是一个善于博上位的大师,因为她搔着了现实中许多人的“痒痒”。

这种“痒”有个名目:人生焦虑症和社会焦虑症。

现在个体的人生焦虑很多:买不起房、升不了职、贫富落差大、老实人吃亏、衡量成功的标准是当官发财……社会焦虑更多:工作压力大、办事不容易、结婚不轻松、蚁族、老龄化、啃老、信仰缺失……人生中的许多不确定性使人心生迷茫,焦虑不安,浮躁不定。

这时候,大批量涌现《甄嬛传》这般丑小鸭变白天鹅之类的电视剧是必然的。它们像童话一样,像琼瑶阿姨一样,像一样,首先就预设一个巨大的“馅饼”,也许很快就会掉落下来砸在你头上,又像落水者抓到一根稻草,尽管这也许是最后一根稻草。虚幻的稻草,却给人以希望——“馅饼”和“稻草”在眼前,由不得人不打破头去争去抢。这种希望,类似搔痒扒子的功能,舒缓了焦虑,减少了痛苦,暂时止了痒,所以风靡一时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新的问题同时出现了:《甄嬛传》们的本质也就是搔搔痒,并不提供治痒的药物和药方。这种搔痒方式当然是止不住痒的,反倒越搔越痒了,从脖子到脑袋,从手足到胸腔。因为它搔痒的手段是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彼此倾轧,是踩着别人的尸体前进。耐人寻味的是,它获得的利益建立在阴谋(偶尔阳谋)的基础上,而不是来自社会制度保障和维护。

我家丫头读初三,抽空看了几集《甄嬛传》后,她有点不爽地问:“老爸,这些人斗来斗去有啥意思?老师说要与人为善呀。”我无语。她老妈依然看得津津有味。这就是“甄嬛”搔痒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映照。

甄嬛体范文6

“方才看了看表,转眼已是上课时辰。请问小主,我们是否该移驾教室,且去听听今日先生所教何物?”“也好,叫上孙贵人(孙某某同学),我们一同前往。”——你瞧,只不过上个教室,前面那几个女生,竟然说得这么文绉绉的,真不知她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带着这样的心思,我踏进了教室。我正要安排组长们分头去检查同学们昨晚家庭作业的情况,一贯稳重的陶梓明同学却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手拿一本草稿纸朝讲台前飞快地跑来。我急了:“你你你……你想干嘛?”他愣在那。好一会儿,才“谦卑”地说:“柯大人……”“嗯?”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臣有一事相求。”“你说啊?”“肚子突然疼痛甚厉,急需出去方便一下。”“去去去……快去快回。”恍然大悟的我,一脸的尴尬。其他同学,听了我们的对话,也全忍不住笑得炸开了锅。

查完作业,刚回座位坐稳,就瞥见同桌和邻座用小纸条在聊天。抢过来一看,恨不能当场晕倒……“小主,今日天气极好。若能在放学路上,与三两个小姐妹结伴踏青,真真好上加好。”“所言极是。请去通知陶小主、张小主,中午放学,我们一起。”“谢小主夸奖。我这就去。”

我再也按捺不住了,涎着脸凑到同桌跟前:“你们这是怎么了,说话拿腔拿调的?”“柯大人,你想知道?”她不相信,眼睛里写满疑惑。“不是一般的想!是非常想,特别想,实在想!”我一口气把自己能想到的好词,都吐出去了。“本宫写小纸条之事,你不打算向老师禀报?”哦,考验进行时。“肿么(怎么)可能?你把我小柯看成什么人了?”“那,最近有没看《甄嬛传》?”“《甄嬛传》?”我更是云里雾里。

当晚回家,我将电视从央视一套一直调到新疆卫视,才发现除了少儿频道,几乎每个台都在放《甄嬛传》。可怜的我,都中学生了,还天天不离少儿频道。好在还有机会!瞧到后来,我终于发现——原来,那些同学口中的文绉绉的话,就是学的《甄嬛传》中人物所言,即“甄嬛体”!

接下来几周,“甄嬛体”就像一阵风扫过咱们校园,连老师们也没放过。换种说法——对,就是老师们也不甘落后。不信?请跟我来!

课间,我捧着一堆作业本走到了语文老师办公桌前。语文老师看了我附在上面的未缴作业名单后,一声低吼:“鲁某某那厮,真是该打!”“小主所言极是,本宫深有同感。”英语老师连忙附和。我忍不住咧嘴笑了。见我这样,英语老师故意说:“呀,已是上课时辰!本宫我去去就回。”我只好急急地放下作业本,朝着教室所在的方向一路狂奔。刚到教室门口,就大叫一声:“英老驾到!”喘口气后,才一本正经地转身、立正,然后朝英语老师所在的位置微微欠身,“微臣在此恭迎小主”。

写到此刻,我忍不住朝着上半年的自己微微笑了。坐在中学的课堂上,我的手又痒痒了,那就让我再试一试我的“甄嬛体”——皎洁的明月伴随微凉的清风,还有教学楼下同学们的行色匆匆……一切都在表明,天色已晚。今儿个虽然不困,但梦一定是极好的。毕竟,作文已顺利诞生!

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初中部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