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国庆主题范例6篇

手抄报国庆主题

手抄报国庆主题范文1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德育工作扎实开展,对广大师生进行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教职工创业、创先、创优,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决定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迎中秋,庆国庆”主题教育周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会议及《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变化,讴歌伟大建设成就,展望美好发展前景,激励全校师生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加信心,凝聚力量,奋力走在我镇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前列。为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和谐、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我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活动指导:杨XX

组织实施:史XX

成员:级部主任、班主任

三、时间安排

2015年9月29日---10月12日

四、活动内容

1、一至五年级召开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2、五年级同学制作一张以“讴歌祖国伟大建设成就,展现家乡巨大变化”的手抄报。

3、五年级全体学生认真开展“颂歌献祖国”征文活动

(1)征文主题:(自选一)

祖国颂:歌唱祖国、民族,可以也抒发个人情怀。

国庆或中秋故事:讲述发生在你身边的与国庆、中秋有关的故事。

家庭或家乡的变化:可以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记录家庭生活的变迁,也可讲述家乡教育、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4、二至四年级学生(每班交10件作品)举行“金秋颂”画展

5、十月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会唱一首爱国歌曲”、“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活动班班生生都参与,形式生动,寓教于乐。

6、二至五年级摘抄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

五、活动安排

1、一至五年级召开“属于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要求:主题鲜明,黑板上有召开标语。10月8日下午完成并上交。

2、五年级同学每人制作一张以“讴歌祖国伟大建设成就,展现家乡巨大变化”的手抄报。

手抄报的版面设计要求:手抄报的主要组成部分: ①主标题:即手抄报的名称,如“小主人报”“国庆专刊”等。 ②报头:紧跟主标题的一幅画,与主标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③文章:是手抄报的主要部分 ④标题:是指每篇文章的题目 ⑤尾花(或插花),一般用文章的结尾处或中间。 ⑥花边装饰:用在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分割空白处。 ⑦底纹装饰:给文章或题目进行底纹装饰。

3、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活动班班生生都参与,形式生动,寓教于乐

通过广泛开展师生的歌咏比赛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为庆国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各班级师生的文体资源优势,大胆创新,彰显特色。

各班级要结合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歌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我校师生的精神风貌。

4、五年级全体学生认真开展“颂歌献祖国”征文活动

1)征文主题:

祖国颂:歌唱祖国、民族,可以也抒发个人情怀。

国庆或中秋故事:讲述发生在你身边的与国庆、中秋有关的故事。

家庭或家乡的变化:可以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记录家庭生活的变迁,也可讲述家乡教育、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2)征文要求:文体、字数不限,要求原创。

3)征文方式:

五年级每班评选出5篇优秀习作10月9日上报一中点,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10名,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宣传栏上。

5、二至四年级学生(每班交10件作品)举行“金秋颂”画展。

6、二至四年级学生(每班交5件作品)摘抄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

五、活动要求:

1、活动开展期间,学校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评比量化。

2、上交材料:

一至五年级主题班会 :10月8日下午 交级部和学校。

五年级手抄报、征文: 10月10日 交级部和学校。

手抄报国庆主题范文2

为庆祝国庆节,我自己做了一份美丽的手抄报----《小太阳报》。

为办好报纸,我把自己当成主编,请爸爸、妈妈和亲戚朋友们当记者。

报纸共分四个版。第一版是我自己创作的一幅主题画----欢天喜地庆国庆。第二版是“记者”们给报纸写的稿件。头条是爸爸写的生活小常识,主要是告诉人们国庆期间要注意的生活事项。这个版上的照片也是我自己摄的,内容是反映叔叔、阿姨们在我家共同庆祝国庆的场面。第三版我和弟、妹妹们共同摄的一组图片,共五幅,每幅图下面还写了图片上的内容。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还是那幅北大街的夜景,因为体现出了达州人民奋力向上的精神。第四版是我们写的评论,主要是想提示家长在国度期间不要只顾自己玩,不管小孩的学习。同时也提示小朋友们玩好后也要认真学习。

通过做手抄报,我对报纸有了不少了解,也许我今后真能成为主编。

手抄报国庆主题范文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根据市旗有关要求,我校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中秋情浓意更浓”为主线,全力突出中秋节的“团圆、和谐”的节日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准备充分。

学校按照上级的部署制定了“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方案,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的来历、民间风俗、经典诗词并利用班晨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全体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爱家乡。

二.活动丰富多彩。

1.开展了“迎中秋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各班师生精心准备,以诵读传统经典诗句的方式来欢庆中秋佳节,诵读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在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秋习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组织传统文化宣讲活动。通过开展黑板报专题专栏、手抄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大力普及传统节日知识,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倡导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3.开展以“感恩、团圆”为主题的手机短信寄语活动。利用网络媒体,上网寄语、留言,发手机短信,抒发感恩党、感恩祖国的感言。向外地乃至国外的亲人传达节日的问候,表达团圆、思念的情愫,在家家思团圆的氛围中,融入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大义.

手抄报国庆主题范文4

建党99周年手抄报资料1:建党节由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1920xx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公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0xx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煮,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冠军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一大”的确1920xx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建党99周年手抄报图片欣赏(5张)建党99周年手抄报图片1

建党99周年手抄报图片2

建党99周年手抄报图片3

建党99周年手抄报图片4

建党99周年手抄报图片5

建党99周年手抄报资料2:建党节的意义一个诞生于艰难困苦中的政党的生日,往往是在不经意的日子。险恶的环境使她无法从容地择取“良辰吉日”,但却更显露出其应势而生的意义。

作为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的准确生日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出来的。1938年5月,中央领导第一次提出党的生日时,根据的是当时在延安的两位参加过一大的同志——毛主席和董必武的回忆。他们只记得一个夏天,天气很热,大概在7月。因为无法准确考证,于是就把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一个似乎比不经意还不经意的日子。

许多日子因为某位伟人的诞生被历史重重地写上了一笔,日历上凭添一页亮色,七月一日,也因为一个伟大的政党而变得不同凡响,熠熠生辉。

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他的生日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一刻,人们为他而聚,歌为他而唱。家人、朋友的礼物、祝福,证明所拥有的亲情、友情,赢得的喜爱和尊重。一个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政党,她的生日的庆祝是她赢得人民衷心爱戴的证明。党的领导人发表的节日贺词总要对党的未来加以展望。那虽不同于烛前的许愿,但却是一个政党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标志。

每个人的生日都过得差不多,但会过生日的人,会使生日过得更有意义,成为人生的“加油站”。他能使自己的生日变成总结过去、计划未来的节点,从中汲取激发自身努力进取的动力。而一个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政党,在节日氛围中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更多的也是对党的未来的理性思考,及时思考应对时代呼唤,增强自身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新方略。

近年来,中央领导几次在“七·一”期间发表重要讲话,谋划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新路线,使党的生日意义变得更加非同寻常。

实际上,每名党员都有两个“生日”。一个生日赋予自然的生命,一个生日是找到了终身奋斗的信仰。从某种角度讲,后者比前者更有意义。自然出生无可选择,而理想和信仰的抉择,却出自个人的意愿和理性,这一个生日才完全属于自己。

建党99周年手抄报资料3:建党节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建党日确立后,全党开始大规模地举行纪念建党日的活动。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创刊)出版了《中国共产党99周年特辑》,发表了题为《纪念中国共产党99周年》的社论,还发表了朱德写的《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战争》、林伯渠写的《中国共产党与政权》、吴玉章写的《我和共产党》等纪念文章。在此前后,该报还大量报道了延安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举行纪念党诞生99周年活动的情况。同年7月1日,重庆《新华日报》也发表纪念党的诞生的社论。

从此,“七一”就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每年的7月1日,全党都要热烈庆祝党的诞生纪念日。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这是我们党最重要的纪念日,也是中国人民、中国民族最重要的纪念日。”

建党99周年手抄报资料4:《七月的天空》如果

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

怎会有今天

壮丽锦绣的山河

如果

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

怎会有今天

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果

不是那一种坚韧的信仰

怎会有今天

光辉灿烂的中国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潮的红旗

盛装

天地间一片神奇的土地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火的激情

高唱

世纪里一首不朽的赞歌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深情的笔墨

书写

八十年一段艰辛的历程

岁月的风尘

掩盖不住你永远青春的

容貌

历史的长河

沉淀不去你奋斗过的

业绩

开拓者与后来人

都抱着一个光辉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

艰难岁月里

你是一团不灭的火

把希望播撒在心灵

和平年代中

你是一盏长明的灯

引导前行的步伐

于是

这一首赞歌

为你唱了八十年

都没唱够

于是

被你点亮的心灯

要用燃烧的生命

手抄报国庆主题范文5

[关键词] 抄本 出版 《世说新语》 传写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3) 01-0098-06

抄本,专指以手工抄写而成的书籍或文章。在中国的简牍时代,人们将文字抄于竹简、木板或缣帛上。公元105年,东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发明“蔡侯纸”,自此以后,中国社会迅速迈入纸的时代。雕版印刷普及之前,大致自汉末至北宋初年,近一千年的时间,文字作品大都是以纸抄本的方式在社会上流通。从出版学观点看,汉唐时期属于名副其实的抄本出版[1]。

在出版实践上,汉唐时期的抄本出版,与宋至清代的刻本出版,与晚清以来的现代出版,差异很大。本文拟以《世说新语》在抄本时代的出版与传播过程为例,分析抄本出版的主要特征,包括书籍的出版传播方式、著作权、编辑、书商等问题。

1 《世说新语》的出版与传播(抄本时代)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言行的小说,成书于5世纪上半叶(南朝刘宋时期)。书中所记人物自秦末至刘宋初年[2],大致自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初,以晋代(3—4世纪)的人与事所占比重最大。这本书写成后,流传很广,深得历代读者的喜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经典著作。

今人对《世说新语》产生与流传的了解,除相关史书外,主要来自宋代汪藻《世说叙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晚清王先谦《世说新语考证》、近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等书籍和文章。《世说新语》在抄本时代的出版与传播情况,笔者主要基于上述论作,并参考相关考辨文章(包括硕士、博士论文)。对一些不清楚的问题,笔者力求综合考虑各方观点,结合原始资料,给出相对客观的答案。

1.1 书名不一

今天,书名《世说新语》是共识。这一共识始于宋代[3],宋以前,这本书称作《世说》或《世说新书》。

宋以前有关《世说新语》的史料,主要见于《南史》《隋书》《新唐书》《旧唐书》《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史通》《酉阳杂俎》《通典》,在这些书中,大都记载为《世说》,只在《史通》《通典》《酉阳杂俎》等少数几部书中出现过《世说新书》的名字。北宋末年,黄伯思第一个指出,书的本名是《世说新书》[4]。四库馆臣最早注意到这一资料,也完全认同黄伯思的观点[5]。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支持四库馆臣之说(其实是黄伯思之说),也推测此书本名是《世说新书》。

对《世说新书》之论,余嘉锡以后的学者——徐震堮和杨勇均不认同。徐震堮“颇疑此书本名《世说》”[6]。杨勇更指《世说新书》之论为“妄自测猜也”[7]。 徐震堮、杨勇认为,书的原名应为《世说》。

书的原名到底是《世说》还是《世说新书》,两方各执己见。以笔者来看,书的原名或以《世说》为宜。一来《世说新书》之论大都基于推测,二来,宋以前,所有正史的记载均为《世说》。在无明确书证及出土文献证明前,正史中的明确记载是应该认真考虑的。至于《世说新书》,当是传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抄本,应该是在《世说》写成后不久,大约梁陈之际就出现了[8]。《世说新语》的名字则要到五代宋初才出现[9]。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行文中使用《世说》为书名。

1.2 编撰者与编撰过程

《世说》的署名作者为刘义庆。刘义庆(403—444)是刘宋王朝的开创者——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10]。自《南史》至《四库全书总目》,历代公私著录,对作者均无异议。直到20世纪上半叶,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才提出质疑,认为《世说》“或成于众手”[11],此论一出,得到广泛认可,余嘉锡、徐震堮、杨勇等均表赞同。曹之更在其《中国古籍编撰史》中专辟一节“世说新语的抄撰者”,对刘义庆的作用和“成于众手”之说进行了全面论证:“首先,刘义庆是一个组织者,他把一大批‘文学之士’从各地招来,并为他们编撰《世说新语》提供了各种方便,厥功甚巨。其次,由于地位和学识的关系,刘义庆当参与了《世说新语》的策划、谋篇等工作,也不排除他在听政之余亲自参与抄撰工作的可能性。这样,刘义庆作为《世说新语》的‘主编’应当是当之无愧的。”[12]以笔者所见,曹之所论综合已有研究,最为详尽可信。

至于《世说》的成书过程,鲁迅提出,《世说新语》“纂缉旧文,非由自造”[13]。当代研究基本认同此论。该书主旨鲜明——魏晋清谈和人物言行;体例明晰——分门录事、以类相从,说明编辑意图明确。从编撰过程看,编撰者们对已有资料进行了不少剪裁与加工,属于以编为主,以自撰为辅[14]。

1.3 注本的出现

《世说》成书于何时?学界尚无定论。杨勇定于宋文帝元嘉十六七年之间(439 — 440),曹之则认为要到元嘉二十一年(444)始成书[15]。两者相差不大,可笼统表述为五世纪上半叶。以此为基准,大约在《世说》成书三四十年后,南齐人史敬胤[16]为该书做了注解。在史注后二三十年,梁代的刘孝标又为《世说》作注,注本共十卷[17]。刘孝标的注文十分丰富,引书400余种[18]。刘孝标注本面世后,很快取代了史注,并和《世说》原本一起流传。原书与注本起初是分开流传的,到唐代,二书合并,通行为十卷本[19]。

1.4 抄本类型多样

《世说》面世后,宋以前,一直以抄本的方式在社会上流通。梁代刘孝标的注文中有“诸本”“众本”等语[20],可知当时《世说》已流行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抄本。但这些抄本均已亡佚。存世的抄本实物只有19世纪下半叶发现于日本的唐代抄本《世说新书》残卷[21]。要了解《世说》抄本的情况,只能通过文献记载。除隋志、两唐志等的官方记载外,较多可信记载来自南北宋之交汪藻的《世说叙录》。汪藻是北宋至南宋时人,他写的《世说叙录》一书,最早记录了《世说》自诞生到北宋时期的流传情况。

汪藻除著录隋志、两唐志的《世说》抄本外,还记录了十余种宋及宋以前的私家藏本,有李氏本、颜氏本、晁文元本、钱文僖本、晏元献本、王仲至本、黄鲁直本、章氏本、张氏本、赵氏本、陈扶本、激东卿本、邵氏本等。汪藻所著录的这些抄本大都因收藏于某家而得名,这些抄本内容大致相同,但书名、分卷、篇第乃至具体文字均有不同。书名有《世说》《世说新书》和《世说新语》,前文已述。至于卷篇问题,汪藻认为,《世说》最初究分几卷,已不可知。据汪氏总结,有两卷、三卷、八卷、十卷、十一卷等数种分卷系统,在篇第上,也不尽一致,有36篇、38篇、39篇的分别,此外,即使同为十卷,具体的分卷方式也不相同[22]。

其中,十卷、36篇的刘孝标注本最为常见,是《世说》抄本系统的通行本。

2 抄本时代书籍出版的几个特征

现代出版包含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基于这三要素,可以描述出书籍由作者到读者的过程:作者写出书稿,投到出版社,出版社的编辑把关(阅读、修订),形成定稿,出版机构将这一定稿印刷(大量复制),投放到以书店、报亭、网络为代表的书刊市场上,供读者自由选购。这一过程中,书籍大都通过市场自由流通,各类出版机构和书店(包括网上书店)等是读者获取书籍必不可少的中介,出版社、作者、书店一般都会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以此来看宋以前《世说》的出版,会发现很多与今天完全不同的现象,如作品面世后,书名不一、卷数不一、篇第不一,流传过程中,出版社、书店乃至经济收益均无任何记载。从出版学角度,这些现象涉及作品如何面世、读者如何获取书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中介等问题。《世说》的出版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汉唐抄本出版的面貌与特征。这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书籍的传播方式——读者传写[23]。这也是抄本出版与印刷出版的最大差异。由于书籍传播模式的不同,抄本时代,著作权的主张、定稿的处理,读者获取书籍的途径,中介、出版效益等,均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2.1 读者传写是抄本书籍公众传播的最主要方式

《世说》在抄本时期的传播方式是读者传写。所谓读者传写,指的是读者从市场上购买纸笔等书写材料,自己或雇人抄写(佣书),来复制文本,供读者自己使用。汉唐史料中常见“传写”一词,此类事例更是俯拾皆是,读者传写在汉唐时期是文本传播的主要方式。

尽管在有关《世说》的记载中,没有明确指明它的传播方式,但与它差不多同时代、同类型的书籍——《语林》就是通过读者传写传播开来的:“裴郎作《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24]可以确定,《世说》的流行必也如《语林》一般——“无不传写”。

读者传写的主动权完全在读者,读者始终掌控着书籍的流传。只要读者喜欢,不需经作者同意,也无需支付作者报酬,只需自己掏钱购置纸笔墨,自己抄或雇人抄,抄几本随意。从出版学角度看,读者传写是抄本时代书籍面向公众传播的最重要方式,也可以视作一种复制发行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持续了一千多年。

2.2 编撰者不经中介,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定本

在现代出版观念中,作品的定稿问世属于出版机构的业务,出版机构中的编辑一般会对作者书稿提出意见,与作者协商修改后,排定版式,最终确定为定稿。换言之,作者完成作品后,如果不经过中介机构,特别是出版机构编辑的认可,就无法作为定稿向社会公众传播。以此来看《世说》,会发现,在作品面世的过程中,既不见出版机构或书商,更无出版编辑的身影。《世说》完成后,作者刘义庆并未交付任何出版机构,而是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了定稿。这种现象实是抄本时代的常态。西晋陆云为其兄陆机编定文集问世[25];梁代诸葛璩的文集由其弟子刘皦编定问世[26];唐玄宗为上官婉儿编定文集[27];白居易自己编定文集,送到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作为定本,让天下人传写[28]。抄本时代,在作品问世过程中,几乎看不到中介的身影,大都是作者或编撰者,直接向社会提供定本。

2.3 读者传写会形成不同的抄本系统

抄本时代,作品通过传写的方式流传开来。传写如链环一样,每一个传写者面对的底本都是上一个传写本,直接面对原本的极少,这样的结果,就是极可能形成不同的读者圈和不同的抄本系统。之所以会出现《世说》《世说新书》《世说新语》等书名,“李氏本”、“颜氏本”、两卷本、三卷本、十卷本、十一卷本等十数种不同的抄本类型,原因就在于读者传写。汉唐时期,越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传写的抄本系统就越多。如陶渊明的集子,由于传写的风行,梁、隋、唐官府所藏陶集抄本就有数种类型[29],民间收藏的抄本类型与官方又不相同[30]。到北宋初年,陶渊明集已存在数十种不同的抄本。

2.4 读者传写秩序的形成:维护署名权、自发评论、自发校勘

作者向社会公众提供了定本,随着传写的开始,抄本的多样化不可避免。多种抄本的出现似乎表明定本的困难。汉唐时期的人们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呢?仔细考查资料,会发现,在这种貌似无序的传抄系统中,存在着一种自发形成的秩序。

《世说》原书八卷,是刘义庆提供的定稿。梁代之前,《世说》以八卷本面貌传抄,梁代刘孝标的十卷注本出现后,八卷与十卷同时在社会上流传,到隋唐之时,社会上广泛传写的就是十卷刘注本了。很显然,尽管抄本类型多样,但在《世说》流通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通行本。通行本的遴选过程,完全基于读者的自觉选择。以注本为例,史敬胤、刘孝标注《世说》,均为个人行为。他们的最初身份都是读者,为《世说》作注,完全是出自个人喜好。刘注本面世后,读者在传写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其注本的优秀,从而自觉淘汰了史注,确立了刘注本的权威性,使之成为《世说》的通行本。通行本的出现充分说明,读者传写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读者自发维持的秩序和规范。具体表现为三个特征:读者自觉维护作者的署名权;读者自发评论;读者自发校勘。

2.4.1 读者自觉维护作者的署名权

汉唐时期,无论何种抄本系统,读者都会自觉维护作者的署名权。以《世说》为例,卷数、篇第、文字等均可能因为传抄,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但作者从未出现变化,书名也始终保证最核心的《世说》名称不变,从而维系了作品与作者关系的可靠性。刘孝标注本出现初期,原本、注本分行,后合并,这一过程中,一直清楚地标明刘义庆撰、刘孝标注。说明读者心目中,著作权的归属是十分清楚的。书籍面向公众传播后,署名权就变得尤为重要。作品署上作者之名,充分表明作品的归属,读者传抄过程中自觉维护作者的署名,既能保护作者的权益,亦能推动作者创作的积极性,更是书籍公众流通的标志和重要保证。

2.4.2 读者自发评论

读者传写培养出了大批的当世读者。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现“纸贵”之事,如左思、谢灵运、谢庄、邢邵、徐陵、庾信等,作品一经问世,立即被读者传抄,声名远播。作品在当世即拥有了大量读者,文人相互品评作品之风也随之兴盛。魏晋以后,读者评论蔚为风气[31]。在品评之风盛行的环境中,《世说》的读者选择过程完全有可能伴随各类品鉴,包括口口相传、书信往来乃至意见领袖的推重等。这种读者自发形成的品评是确立权威抄本或通行本的一种重要方式。

2.4.3 读者自发校勘

读者传写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传抄错误。书名不一,卷数不一,篇第不一,都是传抄的结果。错字、漏字、改字等异文现象更是常见。《世说·赏誉138》:“简文云:‘刘尹茗柯有实理。”刘孝标注称:“柯,一作朾;又作仃;又作艼。”[32]这三字字形相近,明显是传抄之误。现存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与离其时间最近的现存宋刻本对照,就有数十字不同,且多出了五百余字,更有部分文字,其他存世刻本均无[33]。

既然差错不可避免,校书就成为必需。自汉至唐,校勘在藏书或阅读中十分常见,对传写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政府制作或复制书籍,常规做法都是先校书,再复制[34],这一规矩早在西汉刘向校书时即已形成[35]。隋唐官府所藏《世说》,同样也会走这样的流程。校勘并不仅是政府行为,民间同样如此。最早为《世说》作注的史敬胤就是第一个认真的校勘者,刘孝标在作注时更是“广校众本”[36]。梁陈以来,在《世说》的传写过程中,读者中的有心人一直都在自觉地进行校勘。自刘孝标、顾野王至汪藻、黄伯思,校勘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

从出版学观点看,在面向公众传播的过程中,著作权的归属、定本的提供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读者传写中,如无一定规范,极有可能造成作品传播的混乱。但事实是,汉唐时期的读者通过对署名权的认定、自发的评论和校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作品的有序传播。

2.5 著作权:独重署名权

《著作权法》明确规定,著作权包含两个部分:人身权和财产权。署名权属于著作权法中的人身权,最为重要。没有署名权,就谈不上财产权,可以说,署名权是著作权的基础与核心。作者出售他的作品,有权获取报酬,他人要想复制和使用,既应取得作者的同意,也应支付相应的报酬。这些观点,在今天的人看来天经地义。但在中国的抄本时代,公元3—11世纪,人们对著作权的看法与今天有很大不同。简言之,无论作者或读者均只有署名权观念,没有财产权观念。

读者传写过程中,《世说》原本和注本的署名均明确标为刘义庆和刘孝标。《世说》自面世始,就广受读者欢迎,传抄者众多,但作为作者的刘义庆以及作为注者的刘孝标,却从未获得到过任何经济上的利益。没有人支付给他们稿费,更无版税。这种现象在抄本时代十分正常。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的“杂诗”十分流行,扬州、越州一带,有人复制他们的作品并售卖[37],元、白二人与这些售卖者全不相识,也未从其手中获得任何收益。白居易更认为他们私自售卖的那些作品,讹误频频,于是自己抄写复制了几份文集定稿,放到几处佛寺中,任人传写,目的完全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而不是要从中获取经济收益。

抄本时代,作品完成后,主要通过读者传写传播开来,作者要的是名声,而非金钱。在著作权领域中,作者独重署名权,漠视财产权,这种观念直至刻本时代依然占据主流。

2.6 书商参与程度低

研究出版,需要考察出版机构或书商。那么,抄本时代的书商是何种状况?《世说》在抄本时代是一本热门书,传抄者众。以现代出版眼光看,这种热门书必会成为出版社或书商争抢的对象。但在《世说》的出版过程中,却找不到书商的身影。刘义庆直接向社会提供了定本,读者自己买纸抄写书稿,这其中均不需要书商。书商有可能参与抄写复制,但也找不到任何资料证明。可以说,《世说》的出版,从现有资料看,书商几乎零参与。那么,抄本出版中,书商处于何种地位?当今学界常常引用北朝《阳五伴侣》和唐代元白诗作之例,说明书商售卖书籍。但我们注意到,在这两个例子中,书商与作者根本不产生如今天那样的出版关系,元稹、白居易与售卖者毫无关系。北朝有书商抄卖阳俊之的《阳五伴侣》,书商当面见到阳俊之,却不认识,且称其书的作者名阳五,是“古之贤人”[38]。在这两个例子中,《阳五伴侣》、元白诗作均为当时的热门作品,但书商与作者全不相识,均为私下复制售卖,作者未获任何收益,而且,作为作者,白居易对书商明显持反感态度。这些情况,至少可以说明,在创作领域中,书商没有什么地位。在读者领域或书籍流通领域中,由于读者传写的盛行,书商的作用也不会大。以此我们大致可以推断:抄本时代,书商在书籍出版传播领域中的参与程度比较低。

3 结 语

书籍的公众传播方式是出版活动的核心问题。抄本时代,书籍的主要传播方式为读者传写,以此为基点,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抄本出版的独有特征。

从现代出版观点看,读者传写就是复制,由于传写不需经作者同意,也不给作者报酬,算得上是一种盗版行为,但处于抄本时代的汉唐人,无论作者还是读者,均视此现象为当然。抄本时代的作者重名不重利;作者直接向社会提供定稿;读者自行传写;自觉校书;书商参与度低……这些都是中国抄本出版的特有现象。同样,传抄极易造成定本的不确定性,出现书名不一、卷第不一和异文现象等。作品面世后,如果是热门书如《世说》,较之一般书籍,由于抄写复制的本子多,卷次不清和异文现象会更为突出。如果不是热门书,则通过传写方式能保存下来的抄本就较少,极端者,书籍的亡佚会不可避免。这些都是读者传写不可回避的问题。

研究中国古代出版史,最困难的是理解并还原当时的历史境况。对于抄本,书籍史、文献学界均不陌生,但抄本出版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原因概在于:汉唐时期抄本书籍的出版情况与宋以后的出版,与西方抄本时代的出版均有很大差异。也正因为此,2003年,出版学家林穗芳先生就指出:“有关古代抄本出版的情况我们目前所知甚少。”[39]时至今日,已有不少出版史论作论及到了抄本出版问题,也取得了一些进展[40]。但总体来看,多数研究囿于文献学和书籍史视角,侧重于罗列书籍种类和版本流传,或者抛开出版流程,单纯谈论书籍的编辑,读这样的论作,总有隔靴搔痒之感。笔者着力梳理《世说》的出版传播过程,目的就是想证明,我们可以拿现代出版的观念来看古代,但一定要实事求是,尽量还原当时的历史状态。《世说》并非偶然和个例,抄本时代处处存在读者传写现象,只有承认这一现象,才能真正触摸到抄本出版的内核。

注 释

[1][39]“西方学者一般把古代出版史划分为抄本出版和印刷出版两个时期。” 林穗芳.有关出版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出版史料,2003(2):107,112

[2][3]“《世说》所录人物,以秦末陈婴母(《贤媛一》)入之篇,次以武帝时之郭舍人(原作东方朔,误。《规箴一》),次以元帝时之京房(《规箴二》)、王昭君(《贤媛二》),次以成帝时之班婕妤(《贤媛三》),下至宋初谢灵运(原作傅亮,误,《言语》一0八)而止。”“(《世说新语》之名)极盛于宋代。”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再版序”13 (笔者按,各类《世说新语》笺注及相关研究文章中,以杨勇的统计最为仔细);“卷前”1

[4]“《世说》之名肇刘向,六十七篇中已有此目。其书今亡,宋临川孝王因录汉末至江左名士佳语,亦谓之《世说》。梁豫州刑狱参军刘峻注为十卷,采摭舛午处,大抵多就证之,与裴启《语林》相出处,皆清言林囿也。本题为《世说新书》,段成式引王敦说澡豆事以证陆畼事为虚,亦云‘近览《世说新书》’,而此本谓之《新语》, 不知孰更名之。盖近世所传。”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106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儒家”:《刘向所序》六十七篇,《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也。张舜徽认为,这六十七篇是刘向“所自为之书”。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123-124

[5]“黄伯思《东观余论》谓,世说之名,肇于刘向。其书已亡。故义庆所集,名《世说新书》。段成式《酉阳杂俎》引王敦澡豆事,尚作《世说新书》可证。不知何人改为《新语》,盖近世所传,然相沿已久,不能复正矣。” 四库全书研究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97:1836

[6]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4:“前言”1

[7][24][32][33] 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卷前”1,248,435,“卷前”4

[8](梁陈之间)的顾野王:“凡号《世说新书》者,第十卷皆分门。” (汪藻《世说叙录》)。 世说新语(影印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613 “《新书》之名,当起自梁、陈之间。” 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卷前”1

[9]日本学者神田醇基于汪藻的《世说叙录》,判断“世说新语”之名可能出现于五代宋初。见罗国威.《世说新语》辞典序[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75

[10]刘义庆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宋书(卷51)[M].北京:中华书局,1974:1474-1475

[11][1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53,53

[12]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12

[14]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08-110;张叔宁.“纂缉旧文”与“自造”新文[J].明清小说研究,2003(4):5;刘强认为,《世说》有虚构和杜撰,是在文献可征基础上的“二度创作”。见刘强.《世说》学引论[D].上海:复旦大学,2004:19-21

[15] “《世说》成于众手,刘义庆出刺江州之时也。即元嘉十六、十七年之间(438、439)。” 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卷前”3 “刘义庆率一大批‘文学之士’从元嘉十年开始抄撰,直到元嘉二十一年(444)去世。”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12

[16]周祖谟为《世说新语笺疏》所作“前言”中认为,史敬胤为南齐人:“汪藻在《考异》中所录敬胤书共五十一条,其中十三条无注。案敬胤事迹无考,据‘王丞相云刁玄亮之察察’一条注文,知与卞彬同时,当为南齐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7:“前言”1,杨勇在“自序”中认为,史敬胤为齐梁间人。在“卷前”中,引刘兆云之说,定史注成书时间约在齐永明中。当在公元485、486年间。见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自序”6;“卷前”3

[17]赵建成.刘孝标《世说注》撰著时间考[J].古籍整理学刊.2009(1):19-21

[18]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7: “凡例”2;另据赵建成统计,刘孝标《世说注》共征引古籍475种。见赵建成.刘孝标《世说注》考略[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3

[19]“八卷、十卷分行,至于唐世,遂二书合行,通为十卷。”见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 “卷前”1

[20]《世说·文学57》“僧意在瓦官寺”条刘孝标注:“诸本无僧意最后一句,意疑其阙,广校众本皆然。唯一书有之故取以成其意。” 见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221

[21]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日本明治十年(1877)发现于京都东寺,后割裂为五,分藏五人。罗振玉设法使分者复合,并于民国五年(1916)影印。该残卷起于“规箴第十”,终于“豪爽第十三”。其中,“规箴”24则,“捷悟”7则,“夙惠”7则,“豪爽”13则,共51则。

[22]世说新语(影印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613-617

[23]“读者传写”观念最早由刘光裕先生在2004年提出。详见刘光裕《抄本时期书籍流通资料》,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5]陆云《与兄平原书》:“前集兄文为二十卷,适迄十一。当黄(潢)之。书不工,纸又恶,恨不精。”见郁沅,张明高.魏晋南北朝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71

[26] “诸葛(璩)所著文章二十卷,门人刘曒集而录之。”梁书(卷51)[M].北京:中华书局,1987:744

[27][28] “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玄宗令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 “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如佛书杂传例流行之。”旧唐书(卷51; 卷166)[M].北京:中华书局,1975:2175,4358

[29]梁有《陶潜集》五卷,隋有《陶潜集》九卷,唐有《陶渊明集》五卷,《陶潜集》五卷,《陶潜集》二十卷。分别见《隋书·经籍四》《旧唐书·经籍下》《新唐书·艺文四》。

[30] 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十卷有宋庠(996-1066)所作序录,序录中,宋庠指出:“今官私所行本,凡数种,与二志不同。”他自己就藏有数十家陶集的本子,且搞不清楚哪一种是原本:“卒不知何者为是。”宋庠语见胡旭.先唐别集叙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377,378

[31]陈静.抄本传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者、读者和作品[J].出版科学,2010(2)

[34]“隋开皇三年,秘书监牛弘,表请分遣使人,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绢一匹,校写既定,本既归主。” 隋书[M](卷32).北京:中华书局,1973:908 “贞观中,令狐德棻、魏征相次为秘书监,上言经籍亡逸,请行购募,并奏引学士校定,群书大备。” 旧唐书[M](卷46).北京:中华书局,1975:1962

[35]陈静,刘光裕.刘向校书对古典出版的贡献[J].出版史料,2004(1)

[36]《世说·文学57》“僧意在瓦官寺”条,刘孝标注曰:“诸本无僧意最后一句,意疑其阙,广校众本皆然。唯一书有之,故取以成其意。”见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221

[37]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扬越间多作书模勒乐天及予杂诗,贾于市肆之中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文学资料丛刊[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11

[38]“(阳)俊之,位兼通直常侍、聘陈副、尚书郎。当文襄时,多作六言歌辞,而拙。世俗流传,名为《阳五伴侣》,写而卖之,在市不绝。俊之尝过市,取而改之,言其字有误。卖书者曰:‘阳五,古之贤人,作此《伴侣》,君何所知?轻敢议论!’俊之大喜。” 北史(卷47)[M].北京:中华书局,1974:1278

手抄报国庆主题范文6

为了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营造欢乐、祥和、温馨的节庆氛围,特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和目的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历程和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把爱国情感化为具体行动,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二、活动时间

XX年9月21日—XX年10月20日

三、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四、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1.“红歌唱响校园”。

(1)时间: 9月21日—10月20日

(2)地点:学校

(3)内容:百首爱国主义歌曲

(4)备注:课间活动时间播放百首爱国歌曲,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教唱爱国主义歌曲。

(5)负责:少先队

2.组织 “诵美文 庆国庆”美文诵读。

(1)时间:9月23日前后

(2)地点:各年级办公室

(3) 人员:各班选派2名学生

(4) 内容:选自本年级语文课本美文(或片段)。

(5)备注:由各年级段语文教师组成评委,各年级组语文学科带头人负责,每个年级组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评分标准由语文教研组负责制定下发。

(6)负责:教导处

3. “听爷爷讲故事”。

(1)时间:9月27日下午

(2)地点:学校操场

(3)人员:全校师生

(4)内容:聘请校外辅导员讲辛酸过去,让学生体验祖国60年巨变。

(5)负责:德领组

4.升国旗 唱国歌。

(1)时间:9月30日

(2)地点:学校操场

(3)人员:全校师生

(4)内容:升国旗仪式并唱国歌,国旗下专题讲话

(5)备注:国旗必须无破损、无褪色,全体学生统一着装。

(6)负责:少先队

5.“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1)时间:9月30日

(2)地点:各班教室

(3)内容:组织学生诵读、吟诵中华经典,承文化传统、颂和谐中华,可举办如中秋诗文朗诵会、诗词赏析会、中秋诗歌创作会等。

(4)负责:少先队 办公室

6.观看国庆大典。

(1)时间: 10月1日

(2)内容:及时收看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纪念活动实况,认真填写收看反馈表(附于致家长一封信上)。

(3)负责:办公室

7.“我爱你——祖国” 手抄报比赛和“小手绘祖国”绘画比赛。

(1)时间:国庆节期间(10月10日前上报办公室)

(2)人员:手抄报:4——6年级学生 绘画:1——3年级学生

(3)内容:围绕新中国成立67周年

(4)备注:各班选交作品3幅以上,每个年级组评选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5)负责:教导处办公室

8.“我的祖国”主题班会。

(1)时间:10月14日班队课

(2)地点:各班教室

(3)内容: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以“我的祖国”为内容的主题班会。

(4)负责:少先队

9.“爱我中华”黑板报。

(1)时间:10月20日前完成

(2)人员:各中队

(3)内容: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为主题。

(4)备注:少先队将在第八周进行检查。

(5)负责:少先队

10.校园亮化、美化。

(1)时间:国庆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