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杜甫范例6篇

月夜杜甫范文1

关键词:月亮;杜甫;意象;内涵

0 引言

月亮不仅仅存在于古老的传说、神话中,还存在于诗词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用来表达诗人、词家的思绪与情感。此时的月亮相较于神话中的月亮来说不再那么遥不可及,通过诗人、词家的想象,我们会发现其实月亮与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是存在许多相似之处的,月亮的阴晴圆缺对应着人们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所以这些演映着人类生活的相似之处就成为了诗人、词家灵感的源泉。我国古代以月为内容的诗词有很多,无论是诗仙李白的《静夜思》还是坡的《水调歌头》,都通过对月亮的吟咏来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情感,使得月亮这个意象的内涵不断加深,所能够应用的空间也不断拓展。[1]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时期,一生颠沛流离,忧国忧民,以其最为自觉、最为深沉的社会意识,穷毕生精力和天才创作诗歌,存世一千三百多首。其诗把个体人格融入广阔人生,襟怀博大,至情至性,内蕴深广,众体兼善,素有“诗史”之称。为何杜诗在唐代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本文试从诗歌月意象方面作简要分析。本文首先从“月亮”这一词在中外、古代时的应用,引出杜甫在人生经历中与“月亮”的渊源。然后从杜甫诗歌借月亮表达出的“勤勉、志向、思念、惆怅”分别对月意象进行分析。最后,总结杜甫通过诗歌中月亮寄托对当时社会的愿望。[2]

1 杜甫诗歌月意象中的“勤勉”

《春宿左省》是杜甫于公元757年的九月在门下省值夜的时候写下的。此时唐军已经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长安。而杜甫也在这个时候从~州到京,官复左拾遗。就左拾遗这个官阶而言,它的主要责任就是讽谏,素有大事廷诤,小时上封事的说法。而这首《春宿左省》正是在杜甫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所写下的一首诗。“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一句颔联细腻的刻画出了时间的流逝,从夜幕到夜晚,我们能够看到杜甫始终都在忙于公务,抬头望去,已有明月当空,表现出了杜甫居官勤勉,尽忠尽职的为官之道。[3]虽然说在诗中杜甫的本意是为了通过星光月下之景来展现帝居高远的赞颂,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侧面看出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月”这样意象同样能够用来刻画时间流逝,并展现出诗人的勤奋与努力。其实从整首诗中我们能够看到杜甫在任职左拾遗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状态。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讲,此时的杜甫为官的气息要重于作为诗人的气息,所以诗文中透露出来的是他身居高职的心绪不宁。特别是诗文的最后两句“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深刻的展现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寝卧不安,在唐王朝遭受了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杜甫回京办公还担任着如此重要的职务,展现出了杜甫一腔爱国之情。并且诗文中借月亮来表现时间的流逝,不仅将虚无的是具现化,同时也加深了我国古代诗词中月意象的内涵。[4]

2 杜甫诗歌月意象中的“志向”

从我国传统的古诗词中我们往往能够看到诗人满怀一腔热血抒发自己宏远的报国志向与为国家,为人民担忧的那份忧患意识。杜甫作为我国唐代诗人中的佼佼者自然也不例外。[5]

特别是在杜甫的诗歌中也深刻的表达了其内心深处的志向与抱负,还有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而表现出的忧患意识。在《古柏行》中杜甫曾写道,“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这颗孔明庙前的古老柏树高耸入云,云气直接巫峡,月光照耀,冰冷的寒气直通岷山,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出了自己对诸葛武侯的敬仰以及其对诸葛孔明的推崇备至。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孔明庙前的这个古柏一样能够直耸入云,做一个像月光一样纯洁的官。而且诗中很明显提及了诸葛武侯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是因为有君王的赏识,而杜甫也希望帝君能够看到自己的一腔热血,加以任用。所以杜甫在月亮中寄托了自己的为官之志和报国之情,但是奈何在这国家危亡之际,用人之时,如自己一样的拥有报国志向的贤才良将却不能够得到任用,那些奸佞之徒却能够扶摇直上,作者通过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对当朝统治者的失望。从杜甫的生平中我们能够看到,杜甫在年轻的时候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然而却先后遭遇了安史之乱、困居长安,一腔热血得不到君王的赏识而埋没在飘零之中。此诗是杜甫54岁在夔州居住时的咏叹之作。[6]

3 杜甫诗歌月意象中的“思念”

正如我国传统诗歌中在月亮中寄托了无限的思念,杜甫的望月诗中同样也饱含着这种思绪。在《月夜忆舍弟》中,从诗的题目上就已经点出了作者要借明亮的月光抒发自己对兄弟的回忆和思念。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仅道尽了时间匆匆,岁月恍然如梦的现实,同时也诉进了作者对于故乡以及故乡亲人的那份怀念。此时的杜甫面临着唐朝最大的动荡事件“安史之乱”。而这首诗正写于他与弟弟因战乱而分散在山东、河南一带,由于战火纷飞,诗人怀揣着对弟弟安危的忧虑和思念写下了这样一首月诗。从诗文内容上来看却又在情理之中,一轮明亮的月细致地刻画了当前作者微妙的内心世界,着重的突出了作者感景伤怀的思绪。

杜甫还有一首诗《月夜》同样是写在安史之乱的期间。天宝十五年,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而杜甫原本是举家迁至白水县,投奔其舅父,然而后来长安陷落,唐玄宗无奈逃蜀,使得叛军大举进入白水,致使杜甫又只能举家迁徙,七月肃宗在灵武县接下唐代的统治地位,而杜甫在知道此事之后随即奔赴灵武,却不料途中遭俘,被禁长安。可以说在这一阶段杜甫是长期处于颠沛流离的阶段的,直到被禁长安,对妻子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怀让他在望见窗外那一轮皎洁的月亮的时候不由得思绪万千。“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此时通过月亮展现出来的情感不仅仅是一般夫妇之间的离别之情,而是在动乱的时局之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战争带给人的离乱之痛,所以正向浩淼的唐朝国土上那些支离破碎的家庭一样,杜甫也承受着家庭分散,各居一地的那份思念与忧愁。遥望夜晚悬挂的圆月,虽然和远在~州的妻子共赏一轮明月,却不能团聚,徒留妻子一人孤独观赏,一份浓郁的思念喷涌而出。看上去是妻子在独自赏月,杜甫又何尝不是呢。纵观整首诗,作者抒发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思念之情,还有天下千千万万个因战乱而失散的家庭,他是在通过月光来传递他们的思念。月是天下人的月,情也是天下人的情,月光是冰冷的,情却也是温暖的,因为其中有着浓浓的思念还有爱意翻涌。

所以,杜甫望月诗中的这种思念之情是非常深刻的,一如其一直以来的那份现实主义写作风格,他将所有无法具象化的情感都寄托在月亮这个独特的意象上,用月亮所展现出来的种种形象树立起诗人内心最深沉、最真挚的那份情怀。

4 杜甫诗歌月意象中的“惆怅”

杜甫通过“月”这样一种文学意象抒发了许多复杂的情感,包括他勤勉的为官之道,包括他宏远的志向,包括他对妻子、孩子以及兄弟的思念。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感是始终贯穿于杜甫望月诗中的,那就是怀古伤今的怅惘。我们说生活的苦难给予了诗人无限的艺术灵感,而杜甫生存的年代正是一个充满了动荡与不安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里杜甫满心愁绪无法排遣,只能通过月亮这样一个情感的宣泄口将所有对国家未来的忧患讲述出来。在《暮归》一诗中,“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一句诗道尽民生疾苦。天色已晚,一轮明月已然当空照耀,却仍有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百姓原本应该安居乐业,享受生活,却无奈只能在这战火纷飞的时代苟延残喘地活着。诗人怜悯之心顿起,他渴望回到长安去为皇室尽忠,为百姓改变战争的痛苦,奈何路上仍有兵患。所以这首诗中的那轮明月已然映现了杜甫内心的怅惘与烦忧,看着百姓受苦受难,但是他却无法改变民不聊生的现状,他的心,他的灵魂都是痛苦的,焦虑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感与思绪,所以杜甫的诗中满是忧国忧民的深刻情怀。

5 结语

从杜甫的望月诗中能够看到一个感性的杜甫,他的情怀,他的心意都寄托在了一轮圆月,一弯残月之中,他用月光来传达思念,传递温暖,他也用月光来抒发雄心壮志,凌云气概。我们还能够看到一个理性的杜甫,他深入地刻画了唐代动乱时期的民不聊生,让我们置身于那个残酷的年代感受那份悲凉,冰冷的月光一如那些挑起战乱的人的心。沉郁顿挫的笔解读出的是杜甫满怀天下的灵魂,是他对天下太平的渴望,然而冰冷的现实让他这些渴望与梦想无从安放,所以他只能将这些存放在天上的月亮上,希望那永恒存在的月能够洒下满是他希望和温暖的月光,希望能够有明君带领天下百姓远离战火与硝烟,真正建立一个平安喜乐的安宁社会。这种愿望不仅仅存在于杜甫的望月诗中,可以说他的每一首诗都表现了他对百信安居乐业,对天下和平安宁的期待,这就是杜甫,一个温暖的、感性的、理性的伟大诗人。

参考文献:

[1] 刘茹斐.文化语境中的中西月意象[J].湖北社会科学,2014(08).

[2] 索祖翠.论王昌龄诗中的月亮意象[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

[3] 周新.浅谈古典文学作品中月亮意象的审美特征[J].昌吉学院学报,2004(01).

[4] 庄超颖.古代离别诗中月亮意象的社会心理内涵[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月夜杜甫范文2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名家赏析”中,遴选了《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杜维沫先生的赏析文章,其中有句云:

这里我们不妨把诗的中间两联四句按文意的逻辑顺序作一梳理:昭君远嫁匈奴的悲剧(一去紫台连朔漠),乃是由汉元帝的昏庸造成的(画图省识春风面),她身死异域,遗恨无穷(独留青冢向黄昏),即便能魂归故土,又于事何补呢(环佩空归夜月魂)!(2007年6月版第63页)。

无独有偶。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2001年12月版)《杜甫律诗五首》之《咏怀古迹(其三)》中,诗句作“环佩空归月夜魂”;而在高中《语文》第六册王力《语言与文学》一文中,却又明确写道:

诗人们还把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地理、时令、宫室、动物、植物、形体等,用一小类相对,叫做工对。上面所引白居易诗的例子(指《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句――笔者注),就是工对的典型。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杜甫《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为什么不说成“……月夜魂”了。(2002年10月版第34页,2005年10月版第33页)

由此看来,“月夜魂”还是“夜月魂”,还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呢!

翻检相关的唐诗选集及杜诗注本,笔者发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普及性的唐诗选本多为“月夜魂”,如《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2月版)、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1980年2月版)及各种“三百首新注”等;而专门性的杜诗注本则多作“夜月魂”,如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2004年6月版)、浦起龙《读杜新解》(中华书局2000年12月版)、傅庚生《杜诗散绎》(东风文艺出版社1959年3月版)等。语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专攻“杜诗”者,似更具有权威性!又,“杜诗注本太多,仇、杨为胜”(张之洞《书目答问》),仇兆鳌《杜诗详注》之所以为学界所推崇,不仅是因为它成书年代较早(康熙年间),还由于它依据的是宋代所编的杜诗定本,能真实地反映杜诗原貌,具有极高的可信度。而《唐诗三百首》之类,当为“流”中之“流”的“三手货”“四手货”,它们在传抄过程中如出现文字出入自然是极有可能!

撇开版本不说,就律诗对仗而言,亦应以“夜月魂”为优。“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两句,“夜”与“春”属时令类,“月”与“风”属天文类,“夜月”与“春风”正好可构成上引王力先生所说的工对。杜甫写诗苦心孤诣、精于格律,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当不会出现“月夜”对“春风”这样的瑕疵!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联系内容来看,似更应选取“夜月魂”。第一,仇兆鳌《杜诗详注》中认为,“夜月”一词本自庾信《昭君辞应诏》:“……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便入胡笳声。”笔者深以为然。“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其一)》)、“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自不难看出杜甫对庾信的推崇;如此,袭用其诗中“夜月”这一意象可谓情理之中。第二,“春风面”指昭君的美丽容貌,已为所有注家所认同,可谓不争之事实;这便意味着“春风”是用以修饰“面”的,“春风面”意即“春风”一般的“面(容)”;据此,则“夜月魂”也应是偏正结构,亦即“夜月”也是用来修饰“魂”的,“夜月魂”意即“夜月”一般的“魂(灵)”――“夜月”重在“月”,皎洁的明月正如昭君那纯洁的灵魂,可谓妥帖;若为“月夜”,则重在“夜”,既无法与其后之“魂”产生意义上的联系,又不能与上句“春风面”构成工对!

月夜杜甫范文3

宿府 杜甫阅读答案:

(1)一二两联是如何来写清秋之景的,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①视听结合,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组成一幅“清秋图”。②以动衬静,以彻夜回荡的角声来反衬四周的清寂。 ③拟人,将吹角当人写,角声在悲切地自言自语。

(2)结合三四两联,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

答:①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②飘零辗转,因关塞战争频发,萧条荒凉,归路艰难。③苦捱十年,无奈暂依幕府,也只是求得暂时安居,政治抱负仍难实现。

宿府 杜甫翻译:

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严寒;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我颠沛流离了十年;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宿府 杜甫字词解释:

①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

②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

③永夜:整夜。

④自语:自言自语。

⑤中天:半空之中。

⑥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指时间推移。

⑦伶俜(pīng):流离失所。

⑧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

⑨强移:勉强移就。

⑩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杜甫此次入幕府,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任职,虽是应严武盛情邀请,但也只是求暂时安居。

宿府 杜甫背景:

此诗作于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秋,当时作者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

宿府 杜甫中心大意:

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宿府 杜甫简析: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

宿府 杜甫赏析:

此诗作于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秋,当时作者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

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清代方东树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翻译一下,就是:“长夜的角声啊,多悲凉!但只是自言自语地倾诉乱世的悲凉,没有人听;中天的明月啊,多美好!但尽管美好,在漫漫长夜里,又有谁看呢?!”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许多感慨。

月夜杜甫范文4

论文摘要:杜甫、孟浩然同是盛唐时期的两位著名的诗人,由于相似的不幸的人生经历,具有极其相似的诗歌风格,是满怀豪情的盛唐颂歌,是政治理想与心胸抱负的抒怀,是对仕途失意的失落与对社会的批判的表达,是游赏遣兴与闲适的生活的再现,是真挚的乡情、友情、亲情等真性情的流露,是隐居生活的闲适与闲适当中透露出来的壮志难酬的情怀的抒发,是浓郁的羁旅愁情的表白,是入仕与归隐的矛盾交织的悲哀,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主导下的不同抉择的倾情陈述。但是,同中有异,表现为:杜甫的名门,孟浩然的清贫;杜甫的真情,孟浩然的狭义;杜甫的现实的深刻揭露,孟浩然的超脱现实的清静无为;杜甫的忧国忧民的真情流露,孟浩然的感慨身世的壮志未酬;杜甫的心中有国民的集体主义情怀而产生入仕与归隐的矛盾,孟浩然的出生贫贱,担忧物质基础的个人主义情怀而产生入仕与归隐的矛盾;杜甫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浩然以道家思想为主导。

一、不幸的人生经历

1. 首先杜甫、孟浩然出生就不同,杜甫出生官宦而孟浩然出生贫寒,杜甫远祖是名将,祖父又是初唐诗人,可谓是书香门第,杜甫从小就有延续“家族兴旺”的责任感,孟浩然终身布衣,经历以隐逸和漫游为主,他的目标不是延续“家族兴旺”,而是振兴家庭改变贫困落后的局面。

2.杜甫的时代是712年—770年,是横跨“安史之乱”的,他一生的奔波相当艰辛,不仅屡次落第而归,而且还要东奔西走,到处逃难奔波,在他的一生中,对社会的现实的认识极其深刻,充满批判,但批判之中又由“恨”转“爱”,其“忧国忧民”的情思贯穿整个时代,绵绵不绝。孟浩然没有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浩劫,他的一生没有杜甫那样的大起大落和惊心动魄,却和杜甫一样有着不幸的仕途经历,都为着心中的理想而不停奋斗,但始终落得怀才不遇的境地。这不是他们自身的原因,而是盛世背后的黑暗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在黑暗的官场面前,他们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归隐,但由于主客观的不同处境,入仕与归隐的内心矛盾又冲击着他们,使他们意欲超然却无法忘怀,壮志未酬之志跃然诗中,充满了阵阵愁情。阵阵愁情加速了他们的衰老和病情,孟浩然之死:“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动疾而终”①杜甫之死:病死于舟中,他的绝命诗是《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二、 满怀豪情的盛唐颂歌

1. 杜甫与孟浩然在初期兼有满怀豪情的盛唐诗歌。杜甫有《饮中八仙歌》,其对才俊之士充满了景仰,特别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者的豪放不羁,才俊的显赫才气,显示出盛唐气象。孟浩然的《登安阳城楼》写江城春日才子群公的闲情逸致、城郭绿洲的开阔景致、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三者融为一体,尽显盛唐之音。

2. 不过,孟浩然的诗歌当中除了描写盛唐气象的豪迈情怀之外,还有杜甫诗歌中所没有的侠义精神,孟浩然的《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有“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展示了少年任侠的作风,创造了生动鲜明的洛阳游侠形象。

三、政治理想与心胸抱负

1.杜甫、孟浩然在出生盛唐的时代背景之下,都充满了心胸抱负和入仕的欲望,富有远大的政治理想。虽然他们一再的落地而归,但心中的信念让他们始终不肯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的理想跃然诗中,充满豪情。杜甫的《望岳》是最能体现他远大理想和心胸抱负的诗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将全诗推向高潮,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势,充满了傲视群雄,自命不凡的高度自信精神。

2.与杜甫的《望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写洞庭湖浩渺宏阔、涵容天地、巨浪排空,景象雄壮,气势磅礴。“蒸”字、“撼”字富有强烈的夸张色彩,景中注入远大抱负和胸襟,后四句表达希求汲引之意,自然含蓄态度中肯。

四、仕途失意的失落与对社会的批判

1.杜甫、孟浩然都是空有一身抱负却落得两手空空,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艰难的入仕之路和百般无奈的落第而归,使他们开始对当权者产生了不满的情绪,开始对仕途产生怀疑,进而进行了大胆地揭露和批判。

2.杜甫从《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到《乐游园歌》,再到《丽人行》,其批判的力量也在加强,反抗的情绪也在升温。《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最含蓄的批判,它的主旨也只是入仕的迫切心情,但从“焉能心怏怏,只是走??。”可以看出杜甫的愤愤不平之情,《乐游园歌》写出了歌舞升平中感受到的深刻的社会危机,而《丽人行》则直面得讽刺了杨国忠兄妹的荒淫和奢侈,“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通过劝人回避来反衬出杨家的不可一世。

3.孟浩然从《田园作》到《京还留别新丰诸友》,再到《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其批判的力度也在加强,反抗的情绪也在升温。《田园作》也只是入仕的迫切心情,但诗中也开始感叹朝端无亲故,揭露当时朝廷用人唯亲的腐败现实,到《京还留别新丰诸友》开始怀疑入仕济世的人生道路,再到《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的与黑暗腐败官场决绝的态度。

4.孟浩然的态度很明确,要与官场决绝,所以他选择归隐,而杜甫不会也不愿意决绝,他要继续争取为国效力。但我们知道,不管是杜甫还是孟浩然,他们实际上都不会愿意决绝的。他们的入仕与归隐的矛盾至始至终没有调和。杜甫的批判直指唐王朝,揭露封建制度本身的黑暗,揭露王公贵族的荒淫的奢侈并暗示它所潜伏的危机。孟浩然虽然也直接批判当时朝廷的腐败,但更多是针对它用人唯亲政策上面的腐败,并不像杜甫那样全面揭露,可以说,杜甫的批判和揭露是深层次的,并且随着他深入社会现实的了解而更加深刻地揭露出来,孟浩然的批判和揭露是浅层次的,他却没有像杜甫那样去了解社会现实,他主张的是超脱现实、清静无为这一点是不同的。

五、游赏遣兴与闲适的生活

杜甫、孟浩然,在早年都有着对美好生活得向往和享受,不论是野外郊游还是与友人同饮,都充满了欢快的情调。孟浩然的《游凤林寺西岭》和杜甫的《题张氏隐居二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和“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都写出了同友人畅饮至深夜而归的欢快心情。

六、真挚的乡情、友情、亲情,富有真性情

1. 杜甫和孟浩然都是性情中人,都极富真性情,他们的诗歌当中充满了乡情、友情和亲情。杜甫的诗歌以友情为主,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同情,《春日忆李白》写出了对李白的怀念之情,表达了杜甫与李白之间的深厚友谊,《天末怀李白》则写李白被流放而抒发的不平,表达了对奸佞小人、社会现实的愤慨以及患难见真情的友谊和思念之情。杜甫的乡情、亲情诗以《月夜》为代表,诗人借月抒情,深刻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2. 孟浩然的乡情、友情、亲情诗就更多了,有对妻子思念的乡情、亲情、同时也是爱情诗的《他乡七夕》,而爱情诗恰恰是杜甫所没有的。也有怀念友人的友情诗,以《秋登万山寄张五》为例,和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相似的是孟浩然的《送袁十岭南寻弟》,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怀念,读来感人肺腑。

3. 孟浩然的真性情诗是很多,但是,却没有杜甫的同情士卒的百姓的诗歌,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其诗歌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是孟浩然所缺少的情感。

七、隐居生活得闲适与闲适当中透露出来的壮志难酬的情怀

1. 仕途的失意和黑暗腐败的唐王朝使杜甫、孟浩然对仕途产生了怀疑,从而选择了逃避现实,超脱现实,选择隐逸的生活方式。孟浩然的隐逸诗很多,大多反映出隐居生活的闲适,有《北涧浮舟》,全篇洋溢着诗人赞美襄阳山水、乐在故乡隐居的思想感情,还有《过故人庄》中的浓郁的乡村风味和淳真的人情美,杜甫的隐逸诗开始于760年成都草堂落成后,杜甫弃官华州,寓居成都草堂,开始了短暂的隐居生活,这一时期生活相对安定,诗人心情相对愉悦。以《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为代表,“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通过写自由自在的戏蝶舞和娇莺啼,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传达出轻松愉快的隐逸之情。

2. 但是,不论杜甫还是孟浩然,他们在隐居生活的闲适中却仍然没有忘掉自己的政治抱负,始终有着壮志未酬的情怀。杜甫的《野望》写诗人寄野望而抒其家国之恨,感叹自己不能为国效劳。“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这两句言诗人感时而思报国,读来感人肺腑。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写夏夜水亭纳凉和对友人的怀念。前四句写诗人隐居生活得闲适之趣,后四句在怀友中流露出他的孤独与寂寞,特别是“恨无知音赏”暗示壮志难酬的悲哀。

3. 同为感叹壮志未酬的情怀,杜甫却更深刻,因为他更多地是想要为国效劳,抒发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思,而孟浩然的壮志未酬或许只是感慨自己的身世罢了。

八、浓郁的羁旅愁情

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诗人夜泊秋江,客中念友。前四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写景:暮霭、山色、袁鸣、夜幕、江流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意境。而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受孟诗这四句影响,借孤寂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乡思、客愁,怀友之情与漂泊之感,抒发浓郁的羁旅愁情。

九、入仕与归隐的矛盾交织

1. 不论是杜甫还是孟浩然,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始终无法决定自己应该入仕还是归隐,仕途的失意与朝廷的腐败使他们丧失了对仕途的信任,他们也一度选择了逃避现实,逃避黑暗的社会,但是,种种原因却让他们不忍逃避,不忍与唐王朝决绝。

2. 首先我们来看杜甫,从他一次次的落第和仕途失意的经历来看,可以说,可以忍受得住那么多的打击却还是坚持自己的政治抱负,实在是难能可贵。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坚持这样呢?这股力量说白了,就是“爱国爱民”,亦可称“忧国忧民”,因为他不愿放弃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不愿亲眼看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面临灾难,濒临崩溃而袖手旁观,他要拯救国家,拯救人民。因为他心里始终想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假如他永远为个人打算,至少也会减轻入仕与归隐的矛盾。他是有抱负的诗人,时时放心不下的是祖国,是人民:‘……倚著如秦赘,过逢类楚狂。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妖孽关东臭,兵戈陇右创。时清疑武略,世乱?文场。馀力浮于海,端忧问彼苍。百年从万事,故国耿难忘!(《遣闷》)”②在个人失意的时候,尽管老庄思想抬了头,把自己身家一切事都可以置诸度外,但是一想到“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送卢侍御归上都》),便禁不得又要挣扎一番。所以杜甫想归隐却又不能归隐,因为他“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和人民。

3. 其次我们来看孟浩然,和杜甫一样,多次求仕失败,失意愤慨,抒发对朝廷的不满,揭露朝廷压抑摧残人才的黑暗腐败,他甚至想与官场决绝,但是,他想归隐,又苦于家贫,生活困迫,甚至缺乏开辟园林的资金。他的《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就是写落第后的失意和困居长安的苦况,并表现了诗人入仕与归隐的内心矛盾。孟浩然不是杜甫,他出身贫寒,生活没有来源,要归隐的话,便没有了俸禄,没有了俸禄,岂不是要饿死。他不像杜甫那样“忧国忧民”,他很实际,他要的是个人的安危,他是在为个人打算。孟浩然的道家情节浓厚,讲求清静无为,但没有了物质生存资料,没有了生活来源,要“归隐”谈何容易。所以,孟浩然同样面临入仕与归隐的矛盾的纠缠。

十、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主导下的不同抉择

1. 在入仕与归隐的抉择的问题上,杜甫把难以抉择的关键定位在“心系国民”上,而孟浩然则把关键定位在“个人生存”上,究其根源,还得分析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

2. 杜甫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儒家思想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使得杜甫从小就为“儒学”思想所熏陶,“儒学”思想提倡仁者爱人,忠君爱国的思想,使杜甫从小就形成了“爱国爱民”的观念,国家也提倡儒学,目的是为了禁锢人心,培养忠实于朝廷,为封建专制效劳的庸臣、愚民。所以,杜甫以儒为主的价值观体系造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使他无法像道家一样超脱现实,追求个性自然。

3. 孟浩然就完全不同了,他的出生贫寒,是一个布衣终身的诗人,没有或是很少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条件和可能,所以封建正统的儒学思想无法深入其人心,而却使孟浩然形成了儒、道并重,以道为主的价值观。道家思想追求“清静无为,洒脱自然”的境界,这是一种主观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在一定程度上比儒学更愚人,他使人达到一种与世无争,一无所求的超然无我之境。“及期,浩然会寮友,文洒酒讲好甚适。或曰:‘子与韩公预诺而怠之,无乃不可乎?’浩然叱曰:‘仆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佗!’遂毕席不赴。由是闲罢。既而浩然亦不悔也。其好乐忘名如此。”③可见,道家的归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使孟浩然追求超脱世俗的欢乐而忘掉现实生活中的功名利禄。

注释:

①“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动疾而终”出自(唐)孟浩然 著 赵桂藩 注《孟浩然集注》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1年4月第1版 第9页

②“假如他永远为个人打算,至少也会减轻入仕与归隐的矛盾。他是有抱负的诗人,时时放心不下的是祖国,是人民:‘……倚著如秦赘,过逢类楚狂。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妖孽关东臭,兵戈陇右创。时清疑武略,世乱?文场。馀力浮于海,端忧问彼苍。百年从万事,故国耿难忘!(《遣闷》)”出自 傅庚生《杜甫诗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9月新1版 第19页

③“及期,浩然会寮友,文洒酒讲好甚适。或曰:‘子与韩公预诺而怠之,无乃不可乎?’浩然叱曰:‘仆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佗!’遂毕席不赴。由是闲罢。既而浩然亦不悔也。其好乐忘名如此。”出自(唐)孟浩然 著 赵桂藩 注《孟浩然集注》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1年4月第1版 第3页

参考文献:

① 傅庚生《杜甫诗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9月新1版

② (唐)孟浩然 著 赵桂藩 注《孟浩然集注》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1年4月第1版

③ 林继中《杜诗选评》 三秦出版社 2004年7月第1版

④ 陶文鹏《王维孟浩然诗选评》 三秦出版社 2004年7月第1版

月夜杜甫范文5

10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3.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0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0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l0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人京使〉)

l07.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

10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l0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1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1ll.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1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1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1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1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月夜杜甫范文6

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

2、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

3、姑妄言之姑听之。——王士祯

4、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荣奠仔细看。——杜甫

5、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6、束风吹醒英雄梦,不是感阳是洛阳。——朱元璋

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8、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

9、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

10、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示央。——曹丕

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1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13、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耳胜琼

1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

1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16、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

17、忽如一夜春风来,告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18、花明月黯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

19、畏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

20、青青子拎,悠悠我心。——诗经

21、始信英雄亦有雌。——秋瑾

2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安

23、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

24、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

25、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

26、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27、畏相思,在长安。——李白

28、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空城。——欧阳炯

29、花非花,雾非雾。——白居易

30、青山隐隐水迢迢。——杜牧

31、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朱元璋

32、昔去雪如花,今来花如雪。——范雪

33、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

3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3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36、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

37、束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38、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

39、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40、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李煜

41、畏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

42、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谢灵运

43、宜未雨而绸缪。——诗经

4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45、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佚名

46、青山绿水去无声。——朱熹

47、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竹。——杜甫

48、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晁冲之

49、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

50、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

51、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苏轼

52、知我者,二三子。——辛弃疾

53、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陈恭尹

54、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

55、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樟?——杜甫

56、枕上诗篇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

57、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

5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59、炙手可热势绝伦。——杜甫

60、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61、佳名奚囊盛不住,满山风雨送人看。——程南溟

62、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苏轼

63、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李煜

64、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

6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66、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元稹

67、昔年有狂客,号称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6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69、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悟空

70、采石江边一杯土,李白诗名耀千古。——蓬轩别记

71、束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7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73、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

74、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

75、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

76、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

77、畏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

78、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柳永

7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王之涣

80、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

81、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

82、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吴伟业

83、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林瀚

84、妾有睿华君不省,花无恩爱犹相并,花却有情人薄幸。——欧阳修

上一篇书虫读后感

下一篇滑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