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日记范例6篇

摘抄日记

摘抄日记范文1

1958年6月7日……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 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1959年10月25日青春呵!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1960年8月20日有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我是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1961年4月28日现在,我们国家处于困难的时期。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我们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克服当前存在的暂时困难,坚决反对大吃大喝,力戒浪费。同志,你是否意识到您的一切生活在幸福之中?可能意识不到,也可能意识到了。当您能吃到一顿饱饭,穿上一套衣服,能当家作主,自由地生活,您有如何的感觉呢?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这是党和毛主席给您带来的,是革命前辈流血牺牲给您带来的。1961年10月20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摘抄日记范文2

恽代英同志从少年时起,一直在严肃地探索人生,不断地追求真理,切实地履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他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立志“伺候国家”“伺候社会”;他十分注重修养,严于责己,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积极向上。正如同志所说的,恽代英同志应该“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即将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恽代英日记》,真实地记录了恽代英同志在“五四”前后探索救国道路的学习、思想和生活,记录了他对人生、理想、道德和情操的许多精辟见解,现选登一些,以飨读者。

——编者

近日思得“人生目的”问题,可列纲目如下:一、人生本由偶然非有目的。二、人生无目的故无价值。三、人生无价值而不死者以人畏死或不欲死,故此外无其他高尚理由。四、人畏死而求生,则必须牺牲小幸福以求大幸福,即为自利而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凡正义观念均由此起。五、人无为国家天下反其心愿以牺牲生命之理,以人为生而牺牲,若并生命而牺牲之,是失其本矣。六、自杀不为罪,以人生本无价值,凡不愿自杀而又不知牺牲小幸福以求大幸福者,其愚较自杀尤甚。 (1917.1.2)

余思欲立人者,不可不先己立。吾每好谆谆告人,冀其一悟,然徒言每每无益。此日记事身所力行,不数年而所化日远。可见欲化天下,端在自修也。 (1917.1.24)

桓温曰:大丈夫不能留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人之所贵乎名者,以人之敬之也。如名虽留万年,徒供人之笑骂,百代儿孙尚以为耻,亦何贵此名乎?

(1917.4.1)

瞻叔问修养思想之方。余拟作一文刊之《光华》,以代答之。大旨如下:

一、读书重思想,不重文辞。

二、对于贤哲之言取怀疑态度,凡有所疑,须彻底考究之。

三、自是者勿遽是之,自非者勿遽非之。自己对于自己之思想,常设法探试其是否。

四、凡于矛盾之处或不明白处,必潜心研究。

五、广读古今异书,潜察其理之是否。

六、勿使思想堕入荒诞无实。

七、古今人所立奇特而自以为恰当者,录存之。

八、自己发明新意,虽片言必录存之,又时自批评之。 (1917.5.9)

人未有能一生不吃亏者。非因他人损人利己而吃其亏,即因自己损已利人而吃其亏。然被损于人者,虽吃亏而心不甘,心不甘仍不能不吃亏。惟自损而吃亏者,心中不以为苦,而反乐之,即他人感于我之自损,不复更忍损我以利彼,即吾更不致有心不甘而吃之亏。故损己利人,乃最善吃亏,而亦最善求乐者也。

(1917.7.17)

择小说当如择友。盖阅小说时,无异以精神与书中人相接触,即交友之损益,不过因以精神相接触故也。世无品格完善之人,然如善作小说者,则描写一品格完善之人,以为读者最良之友,亦非难事。此所以果有好小说读之,有时较交友大有益,而离群索居,良小说之价值至少与良友等,然此言良小说也。若恶劣小说,其效正与上反。如与狎邪子弟游,自然日学日坏,如有父母使其子弟比之匪人,而曰:汝无以匪人所为为师,而当以为戒。(1917.8.18.)

我们都晓得:今日我们的国家,是在极危险的时候,我们是世界上最羞辱的国民。我们立一个决心,当尽我们所能尽的力量,做我们所应做的事情。我们不应该懒惰,不应该虚假,不应该不培养自己的人格,不应该不帮助我们的朋友,不应该忘记伺候国家、伺候社会。我们晓得: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国家的事情不是没有希望。 (1917.10.8)

凡过失之不能改者,皆以未明知其真因,及未用最合宜之方法之故。而非提出过失名目,则思考之目的不专,研究亦不得周详,如此必不易得其真因及合宜方法。 (1918.4.9)

人事之有阻力,如行路之有绝崖。绝崖固不易攀,然自古有人曾上此崖之顶,则必有法可上,或力攀,或另由曲折之较平道路而升。吾人今日尚未至绝崖之下,正宜看清山路孰为曲折之平路,无徒盲行以至崖下。已至崖下则难于为力矣。今人未遇阻力,既不预习攀缘之技,又不看清山路,及至崖下,则叹途穷,此岂智者之事耶? (1918.4.11)

又如行路而倾跌,跌后又行,足力愈壮。使吾人一跌,则嗒然自丧,以为此乃不能行之铁证,归而卧于床上,俟能行之时,如此则吾人将永不能行矣。故失败而灰心,非行事所宜也。 (1918.5.2)

纪堂言,立志须用集义功夫。余意集义者,即在小事中常用奋斗功夫也。如吾人言富贵不淫,且看今日能否为一饮食、一恭维,作良心所不愿作之事否。言贫贱不能移,且看今日能否不为少数金钱或小地位而枉道求之否。言威武不能屈,且看今日能否不为一种威吓或压迫而自丧所守否。在小处不能不犯过失者,其在大处犯过失必矣。小压迫小引诱即能胜过,在大压迫大引诱中能否胜过尚为一问题。如小处不能胜过,尚望大处胜过,岂非自欺之甚乎?胜过小者,再胜过较大者,再胜过更大者,此所谓集义也。不然集义仍是一句空话。 (1918.5.3)

人不但应原谅人,且应宽宥人。因世无完人,此人人所知。岂但人人有不可免之过失,亦且有不知改或未能改的品性上之缺点。譬如我好晏起,好自炫,好杂乱无章,皆明为罪恶,并非过失。我自问非不向上之人,非欺世盗名之人,惟此改过未能之成绩,既无可自讳,亦无可求谅于人。惟有望宽宏大度的朋友,宽赦我,包容我,让我带此等缺点,仍可为人类未来效犬马之劳而已。我固如此,他人亦何独不然。

……

在此不圆满之世界中,人人当有一种觉悟,以互相原宥宽恕。庶几能为诚心的互助生活,以求共进于较善。今世人乃反其道而行,处处不肯原谅,更无望其宽宥。如此互相诛求,互相激荡,更何望其有同心协力,以谋互助生活之一日。吾于此义甚欲贡献我同学朋友,然自问“宽宥”朋友的精神,自己亦究竟缺乏,不可不每日自儆惕也。 (1919.5.14)

人人开始做助人的事,总是怕耽搁了自己的事务同时光。然而不助人的人,未见他不为别的事耽搁他的事业同时光。我常想,不助人的人,精神每每是消极的,晦昧的,所以便终日做事,未见能收一日的实效。一、不助人的人,胸襟每每卑狭,容易懒惰,容易受猥屑恶习的引诱,所以亦没有能终日做事的。二、不助人的人,精神每是静止的,所以做事便费力多,亦成功少。三、至于不能养高尚纯洁的品格,应付事物的才干,那更不论了。能助人的人,事事同上述的相反。所耽搁的时间,不过等于不助人的人瞌睡、闲谈、闲耍的时间。然而他那每天一部分的做事的时间,因为精神清醒,活泼,纯洁,比那一全天做事的人还收效多些。所以每每肯做事的学生课业反好,不一定是课业好才肯做事,有时亦因肯做事课业反好了。 (1919.8.23)

摘抄日记范文3

色 彩

棕色呢,接近黑色,但比黑色来得柔和,就像冬天里的一团温暖,虽然不是明艳的火炬,可是,它的内涵是深厚的,包容的,它能给一个人的心灵和身体以双重的爱护与理解,不像单纯的黑色来得那么直接,那么没有过度。棕色,是一种谦虚的红,它无时不在暗中跳跃出生命的激情;棕色,是被俘虏了的黑,它放下棱角与芒剌,把一份温婉的凝重装点;棕色,是千万种颜色中最大度、最含蓄、最宽怀的绅士,它不计较,不奢华,不张扬,不刺眼,它就在自己默默不语的沉着中透露出自身的无限情怀,让一个生命因它而更加纯朴浑厚,因它而持重大方,因它而世代相承。我喜欢棕色,喜欢棕色的品格,喜欢棕色的视觉,喜欢棕色给人的灵魂带来的一份安宁。

风和雨

雨是烟雨,雨是被裹在风中的,那风就变成湿的了,就像是风和雨合起来在和人做着某种游戏一样,以显得它们作为大自然的两种物质的威力完全不同于一种。可不是,风是看不到的,只能借助别的物质才显出它的存在的,比如,人的皮肤,人的头发,被吹落的树叶,被刮起的飞尘。而此刻,这风和雨在一起,风就浪漫多了,雨也浪漫多了,不过,它们都在相互忍让着,并没有往前抢的意思,因此,感受到的风雨是轻柔的,就像妈妈刚刚从水中浴出的手,又用这双手去触摸自己的宝宝,宝宝可能会觉得这双手没有日常的干爽,可毕竟是轻柔的,甚至是多情的。

摘抄日记范文4

作者:王志军 单位: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

写作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而当前作文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还未完全摆脱“费时低效”的现状。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上出了问题。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课内作文练习,课外作文作业几乎为零;即使布置了,也因为没有有效的辅导,布置的量又小,形式单一,学生只是把它当成了差事应付一下了事。久而久之,写日记反而成了累赘。而且,教师不知道如何行之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文,往往是费尽气力但收效甚微;学生怕写作文,对写作持消极态度,甚至厌恶作文,感觉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找不到下笔的入口点,要么绞尽脑汁,无话可写,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是作文没有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如果学生在生活中善于亲身体验多彩有意义的生活情景并细心观察,并自主储备积累丰富的素材,那么他们在习作行文才会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极形象朴实地昭示我们作文教学应注重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结合起来,着力引领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并表达生活。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导引学生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积累生活,且自然和谐地把生活与写作结合起来呢?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验,我创新了作文作业模式———积累生活素材,加大阅读量,有效地进行阅读积累,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1.创设网络“课外好词佳句摘抄本”。这种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从学校、家庭、社会中观察、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结合班级博客的形式,在网络上也得到延伸。主要方法是:(1)每人准备一本硬封面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上姓名并启发大家写上学习座右铭,可摘抄,也可创作。(2)每周完成一摘抄,可以是一短篇佳作,也可以是小片段,必须内容具体,书写端正。(3)文章摘抄后,在文后附上一段自己的阅读心得,或对文章进行评价,或撰写读后的感受,或写写自己类似的经历。(4)建议大家为摘抄本设计精美的图案,图案可以临摹,可以创作;可根据摘抄内容,也可随意。(5)摘抄作业时间自由安排,一般每周一上交,教师阅览或点名学生代表阅览后,集中讲评。讲评内容包括摘录材料、摘后随记及插图设计。教师建立自己班级的博客,将优秀的摘抄片段以拍照的形式或者直接摘抄到班级的网络博客中,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要求家长也建立每个学生自己的博客,定期更新学生的摘抄日记内容,以随时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

2.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兴趣为先导,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快乐写作驿站”的经营,并建立网络版,以扩大影响力。这种作业类型注重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追求真实、个性、自由、创意的作文,写自己喜欢的文章,达到直抒胸臆、了无隔阂,鼓励学生“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真正变为“我会写,我要写”。主要形式是(1)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的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然社会,用自己的笔将它们记录下来,题材不限,内容不限。(2)以作文课为基点,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发现,同时为它们设计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插图,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技巧。同时,要求学生或者家长,以网络笔记的形式,通过网络多媒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察日志”,教师也会浏览每个学生的网络小站,定期进行点评和评比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也利用这种定期规范化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留意观察生活的习惯。

3.以提倡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悟,力求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验,抒写自我的一种随想,一种感悟,倡导个性化作文的作业———“生活小随笔”的设计。这种作业设计是加强个性化作文指导为基点,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捕捉训练契机。形式类似于日记,但摆脱了日记的束缚,题材不限,内容不限,篇幅不限,日期不定,完全是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表明自己心声的平台。主要内容由孩子们自定,模式有(1)人物外貌素描———外貌的好词佳句摘抄;(2)朋友相册———人物片段描写;(3)我的相机———把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4)我的随笔———词语或点滴知识的记录;(5)心灵之约———表白自己的情感。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作业设计与研究,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兴趣为先导,想方设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教学后的信息反馈,通过建立班级自己的博客和学生建立个人博客和网络小站,利用网络带来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追求真实、个性、自由、创意的作文,写自己喜欢的文章,达到直抒胸臆、了无隔阂,鼓励培养学生“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真正变为“我会写,我要写”。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迈出困境,出现新的局面。

摘抄日记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培养

现在一份中考卷,如果不走正途,只想投机取巧,靠猜题押题,或盲目“多练”,可能弄巧成拙。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学者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钱梦龙说得更具体:“阅读能力虽然不是语文素养的全部,但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落实到语文教育的操作层面,阅读能力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语文课千头万绪,抓什么?抓住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条,就能执一驭万而不致顾此失彼。”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在这里,我浅谈个人的五点教学体会。

一、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的行为习惯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明确要求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合作探究的方式,就是要求老师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但贯彻到课堂上,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让学生与老师探讨问题的机会少。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也少,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坚持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

坚持阅读课外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农村的学生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有的学生初中三年几乎没有看过一本课外书,桌面上见不到课外书,也有的书是买了,从来没有打开过,由此,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和视野大打折扣。

阅读课外书,厚积薄发,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发生质变,阅读能力就能提升。

为了搞好课外阅读,解决课外阅读资源匮乏的局面。第一,建议学校定期开放学校图书室。虽然农村学校图书室图书有限,杯水车薪。但与个人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老师经常到图书室去指导,怎样看课外书,看什么样的书,很受欢迎。第二,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学期开学,我都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两本课外书,可以去借,可以去买,由学生专人负责,本学期内互换看完这些书,一本书的周期最好不要超过一周,让书有更多的传阅机会;并指导学生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写心得体会,定期检查。

三、坚持引导学生写日记

特级老师钱梦龙、李镇西、魏书生等,都主张学生写日记,并且有的有专题论述学生写日记,他们认为:写日记的好处很多:练字,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等。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坚持写“教育日记”。大凡作家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每学年规定学生写日记,内容不定,200字以上,字迹整洁,每星期五篇,并且允许一两篇抄课外阅读的精彩部分,定期检查(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日记指导。把学生的日记抄到黑板上,进行详细、具体的指导。

写日记实际上是对知识:运用――巩固――再运用――再巩固的过程。写的过程,知道自己的不足,迫使自己去看书。久而久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互相得到提升。

四、坚持让学生办手抄报

为激发学生读和写的兴趣,锻炼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语文教师可牵头和指导,由学生自己动手,创办手抄报。要求把阅读过程中摘抄的经典作品,放到手抄报上,并且在手抄报上自己动手写一写自己的作品。我们考虑九年级任务重,每学期办一期,七、八年级每学期办两期,每人一份,互相传阅。在传阅过程中,虽然手抄报稚气十足,但这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他们自己精心呵护的责任田,学生仍然感到自豪,尤其评出是优胜手抄报的,更是乐滋滋的。

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都想露一手,把最好的拿出来,他们会主动地寻找书籍阅读,认真地精心地挑选作品,琢磨自己写的文章。在读和写能力得到加强的同时,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像是“春风潜入夜,细雨润无声”一样得到提升。

摘抄日记范文6

教书的时候,学生一直讲学好语文很难;离开教师岗位后,也经常有人问我学好语文的方法。每每这时,我都惜字如金、羞于回答。逼得急了,我就说,两个字:习惯。大家都说,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显得格外重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人终生受益。

学生都说语文难学,老师也讲语文难教。学好语文真的那么难吗?表面看好像也是,中、高考时数、理、化包括外语都有人拿满分,语文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得满分的。但是,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语文的及格率却是各门学科中最高的,作文满分卷也越来越多。看来,语文学习并不难,学好教好语文也并不是不可能。依我看,语文学习,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老师不是去教导而是去感染学生,学生不是去学习而是去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关键在于养成习惯,要把语文当成日常生活的必需,把学好语文变成一种生活习惯。这就是我的学生语文平均分能在一学期内提高10分,我自己在日后的机关公文写作中得心应手的原因。

我个人的经验,学好语文要养成积累、阅读、摘抄和练笔四个方面的习惯。当然,还有朗读、背诵、演讲等等,但这是我的弱项,底气不足,这里就不卖弄了。先来讲讲积累的习惯。一说到积累呢,不少同学都想到死记硬背,其实这既对也不对。语文积累首先是字词和语言的积累,要认识足够的字词,要把每一课学到的生字生词都记住,要把前人创造的语言尽可能多地积累。字都不认识,怎么谈学好语文?我们不是仓颉,可以自己去造字,也不是鲁迅,造个词人家也认同。好在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语言博大精深,足够让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了。我的成功做法是:字词句,每天记。我比较笨,每天坚持记一个,同学们脑袋灵活,一天记两个三个甚至五个都是没有问题的。每天不多,但一年坚持下来,数目就可观了,五年,十年呢?记得我读书时,老师就在黑板一角搞了个“一日一成语、一周一诗歌”,等我教书时,每次课也拿出五分钟来,让学生上台,“字、词、句、篇,,各说上一个,台上的学生要讲,必须先准备,台下的学生要记,我会检查。嘿,你还别说,这一学期下来,学生的积累本写得满满的,我也从中记住了不少成语和名言名句,收益不小。当然,还有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之类的积累,这个听起来感觉有点玄乎,先不讲了。

接着谈谈阅读的习惯。不管你问谁,都会告诉你语文要多阅读,古今中外的大师们都是如此,像,在床上摆上大半床的书,睡不着时,随手拿来就读,既打发时间又能催眠。又像卢梭,他读书时每每“陷入狂热状态”,几乎是“贪婪地阅读”“沉醉在书籍里”,最终从一个学徒成为一代社会学家、文学家。阅读是不能带有功利性的,不能为考试去阅读,应该为求知而阅读,为陶冶情操而阅读,为丰富思想而阅读。阅读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需要,如果把阅读当作一种负担,那是不可能有什么效果的。学生时代由于课程压力大,毕竟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一律要求读多少长篇小说不大可能,可是像《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是完全可以的。我读书那会,不像现在满街都是读物,在乡下书店都没有,更别说什么图书馆了,要读书,就必须去借。去亲戚朋友家借,去老学究那儿借,去问同学借。亲戚朋友还好办,一般都乐意借给我;老学究就麻烦了,“惟书与老婆不可借”,那就得拿出一点技巧、费上一番功夫了;至于问同学借书,说是借,其实多半要靠“行贿”得来,要得到书,得抢着去扫地擦黑板,作业练习册,把书的主人服侍高兴了,书才能到手。可以说,我这样的阅读纯粹是出于兴趣,也成了习惯,所以也最有效果。作为学生,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有自己喜欢的书读,都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容易心浮气躁,兴趣自然会转移到热爱学习上来。’再来说说摘抄的习惯。我的“摘抄生涯”是从中学开始的,不过最初也是三分钟热情,摘抄了几天就懒了下来,此后就只是零零散散地摘抄过一些。后来,书看得越来越多,每每看到好的文字,总要激动一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美妙的文字!可是,激动归激动,激动过后就忘了行动。但毕竟还没有练成“过目不忘”的绝技,等到某一天想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才“惨然若失”。这样的经历多了,也就学乖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看到好文字时,就会自觉地摘抄下来,日后稍加工一下,就能变成自己文章里的好文字了。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儿年下来,竟然也有了厚厚的几大本。

最后聊聊练笔的习惯。练笔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在没有什么写的,就记上“今天没什么可写”。关键在于坚持,在于养成这么一个习惯。从日记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就是好样的。等日记写得多了,尝试文学创作也并非不可能。当以上几个方面都成了习惯,语文就会学好了。一旦养成这些好习惯,不仅语文成绩肯定会上去,你的思想会更深邃,感情会更成熟,视野会更开阔,气质会更高雅,思维会更缜密,心胸会更宽阔,也会更有智慧。学好语文不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与其说如何学好语文是靠方法,不如说是靠习惯。

上一篇过期的情书

下一篇企业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