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安慰孙女范例6篇

奶奶安慰孙女范文1

高龄老太给小保姆悉心传授护理课

1992年3月5日,71岁的孙世英正在家里戴着老花镜看书。这时门开了,她的大女儿带着一个拎着行李的乡下女孩回来了。这个女孩身材矮小,衣着朴素,看人的眼神怯生生的。孙世英看到她的第一眼,便对她生出了怜爱之心。

这个女孩名叫周邦燕,来自四川省青川县一个偏僻农家。在老家,她经常被酗酒的父亲打骂。一气之下,她就跟着表妹一起来到了北京。

到北京后,周邦燕到家政公司登记求职,然而,当时的家政公司只接收有介绍信的人,仅带了一张身份证的周邦燕被拒之门外。她在家政公司门口急得直哭,正好遇到孙世英的大女儿来找保姆。看周邦燕挺可怜,孙世英的大女儿就把她领了回来。

初进孙家时,周邦燕连米饭都蒸不熟,做家务更是笨手笨脚。孙世英非但没指责她,还耐心地指点她从做饭学起,再教她做别的家务。周邦燕到孙家的第四天,孙世英因为心脏不太舒服,被送到医院治疗。周邦燕不知道什么是心脏病,也不知道这种病人怎么护理,她怕自己睡着了,奶奶叫她听不到,就在另一张空床的床沿上坐了一整夜。孙世英知道后,感慨地说:“这孩子对我真好!”

孙世英出院后,周邦燕对她照顾得更加尽心。还别说,这一老一少在一起竟有说不完的话。晚上,她们能从9点聊到11点。对孙奶奶了解得越深,周邦燕就越发觉得老人不一般。孙奶奶出身于旧时的高官家庭,读过教会学校,会说英语,还上过的高级助产学校,和、邓颖超有过一段交往。孙奶奶和丈夫早年秘密加入共产党投身革命,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周邦燕觉得,能照顾这样的老人是她的福气!

和孙奶奶相处时间长了,周邦燕对孙奶奶的脾气、喜好摸得很透。看到孙奶奶情绪有些低落,她就会问:“要不咱们把房间给挪一挪?”所谓“挪一挪”,就是把房间里的家具调换一下位置。得到孙奶奶的同意后,祖孙俩就会花费几个小时把家具全部换到新位置。孙奶奶的老伴觉得她们做的事情有些可笑,可她俩觉得挺有意思。

来北京两年后,周邦燕做起家务来已经驾轻就熟了,每天都有大把空闲时间。孙世英觉得把时间浪费掉太可惜了,不如用这些时间学点东西。可让周邦燕学些什么好呢?老人突然想起,平时周邦燕经常向她诉苦,说城里人有个头疼脑热,自己买点药就解决了,可在农村有了病都不知道怎么办,特别是那些生过孩子的妇女,月子里没少落下病根。孙世英觉得,自己应该教给周邦燕一些护理知识,因为周邦燕将来也会做母亲,如果能提前掌握一些简单的医学知识,对她今后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于是,她决定教周邦燕“解剖生理”方面的知识。

对于孙奶奶的这个提议,周邦燕起初不太感兴趣,她觉得自己又不当医生,学这些东西也没用。但她又不愿驳孙奶奶的面子,何况自己又没事情做,学点知识也好。于是,每星期总有两个下午,这一老一少就伏在客厅的桌子上学习。孙世英离休前做过多年妇产科主任医师,主编过妇产科护理教材,也在妇产学校教过书,因此,教起周邦燕来得心应手。

尽管是业余学习,孙世英在“课堂”上的要求一点也不放松,她要求周邦燕每堂课都要做笔记,下节课开始前要先通过测试,直到过关后才能开始讲授新知识。慢慢地,周邦燕就从学习中找到了乐趣。有一次,一个孕妇来孙世英家做客,顺便咨询一些孕期应该注意的事项,孙世英不但一一解答,还拿出听诊器帮孕妇检查。周邦燕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这时,孙世英摘下听诊器,让周邦燕也来听一下孕妇的胎心音。按照孙奶奶的指点,周邦燕竟听到了胎心的跳动,她觉得太神奇、太有意思了。

三个月后,那位孕妇产下了一名男婴,孙世英带着周邦燕前去探望,并教给年轻妈妈一些哺乳方面的常识。孙奶奶说得头头是道,周邦燕都一一记在了心里。

为保姆婚事倾尽心力甘做娘家人

一晃,周邦燕来北京已经4年了。在农村,像她这样大的姑娘早就嫁人做了母亲,她却像浮萍一样漂在北京。一想到回老家循规蹈矩过上辈人的日子,周邦燕就有些不甘心。

替周邦燕着急的还有孙世英和她的家人。周邦燕来孙家的第三年,孙世英便忙着给她介绍对象。周邦燕长相清秀,只是身高不到1.5米,这让孙世英很是发愁。私下里,她问过周邦燕找对象的条件,周邦燕说:“只要对方人好,肯干,不嫌弃我个子低就行!”

孙世英给周邦燕介绍的第一个男孩来自河南,来北京已经五年多了,在建筑工地当油漆工。周邦燕前去赴约,孙世英在家里有些忐忑。3个小时后,周邦燕回来了,脸上带着甜蜜的笑容。孙世英觉得有戏,问周邦燕对那个男孩印象如何,周邦燕红着脸说:“他长得还算齐整,也是个能吃苦的人,只要他没意见,我也没啥说的!”孙世英听了很高兴。过了几天,孙世英就催周邦燕和那个男孩约会,说感情是培养出来的,老不见面就生疏了,她还把自己当年谈恋爱的经验讲给周邦燕听。有了孙奶奶的指导,周邦燕心里有了底气。

让孙世英没想到的是,半年后的一天,周邦燕与那男孩约会回来,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孙世英问周邦燕怎么了。没想到周邦燕一下子扑到她怀里哭了起来。孙世英当时没往坏处想,以为周邦燕和那个男孩闹了别扭。她安慰周邦燕:“傻丫头,谈恋爱哪有不吵嘴生气的,过两天就好了。”没想到听了她的话,周邦燕哭得更凶了。孙世英有了不祥的预感。果然,平静下来后,周邦燕对孙奶奶说那个男孩向她提出了分手,理由是男孩的家人嫌她个子太低,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孙世英也挺难过,不过她安慰周邦燕:“个子低不是你的错,他不同意是他没这个福气,别难过,回头奶奶再给你介绍。”听了孙奶奶的话,周邦燕拼命地点头,在她心里,孙奶奶就是她在京城唯一的依靠,比她的亲奶奶还亲。

两个月后,周邦燕走出了失恋的阴影,孙世英又开始给她张罗对象了。有一次,一个亲戚来看望孙世英,亲戚的司机在楼下等着。送亲戚出门时,孙世英看到那个司机小伙挺精干,个子也不高,就向亲戚打听那个男孩的情况。亲戚说那个男孩人挺机灵,还没有对象。孙世英一听,心里暗喜。第二天,她便给那个亲戚打电话,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亲戚爽快地说:“这是好事,就给他们说合说合吧!”

两天后,周邦燕和孙奶奶亲戚家的那个司机见了面。相亲回来,周邦燕神情黯然地对孙奶奶说:“那个男孩说他个子本来就低,想找个高点儿的,没说几句话就走了。”说着说着,周邦燕委屈得哭了。孙世英安慰周邦燕:“丫头,别伤心,只能说咱的缘分没到,再等等,奶奶非得给你介绍个好的!”听着孙奶奶的暖心话,周邦燕扑到老人怀里哭了。

两年内,孙世英给周邦燕介绍了3个对象都没有成功。1997年秋天,孙世英又给周邦燕介绍了个身高1.8米的男孩,这个男孩的表哥和孙世英的女儿是同学,他十几岁就到北京打工,家里条件不太好,但人勤快善良。周邦燕抱着试试的心态和那个男孩见了面。没想到,两人竟很谈得来。此后,周邦燕和那个男孩频频约会,感情发展很快。看到周邦燕每次约会回来都笑容满面,有时还哼着歌,孙世英觉得这次肯定有戏。

1999年春节前,在孙世英的催促下,周邦燕和男友小张结了婚。周邦燕在北京的亲戚只有表妹一个人,孙奶奶便成了她的娘家人。像自己的孙女出嫁一样,孙世英为周邦燕置办了一桌酒席,还送了一台25英寸的彩电作为陪嫁。在酒席上,周邦燕拉着新婚丈夫双双跪在孙世英面前,叩谢老人的如山恩情。周邦燕噙着泪说:“没有奶奶的照顾,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我会把您当亲奶奶一样孝敬!”孙世英拉起一对新人,感动得老泪纵横。

保姆孙女与雇主奶奶真情动京城

婚后第二年,周邦燕有了女儿。孙世英觉得再留她不合适了,就找机会对周邦燕说:“丫头,你都当妈了,我不能把你绑在这里,你该有自己的生活了。”听了孙奶奶的话,周邦燕低头不语,眼里满是泪水。孙世英明白她内心的感受,安慰她:“你照顾了我7年,咱祖孙俩的缘分不会断,我这里永远是你的娘家,有什么难处就来找奶奶!”听了孙奶奶温情的话,周邦燕心里这才好受了一些。

北京房租贵,在孙奶奶的帮助下,周邦燕和丈夫在附近租了一间1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开始了新生活。女儿嗷嗷待哺,周邦燕要全力抚养孩子,家里的开支只能靠丈夫小张一人。小张没啥技术,干的都是体力活儿,收入也不稳定。

一天,孙世英让新保姆陪她一起去看望周邦燕。看到周邦燕一脸愁容,似有心事,孙世英再三追问,才知道小张已经一周没找到活儿了,孩子的奶粉钱都成了问题。孙世英马上掏出200元钱递给周邦燕,说:“小张这样打零工也不是办法,得找个稳定的工作才行,回头我给他问问。”

周邦燕以为孙奶奶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一周后,她就接到孙奶奶的电话,说有个物业公司需要保安,让小张过去见一下经理。第二天,小张就去见了物业公司的经理。经理见小张身材魁梧,是个干保安的料儿,当即决定留下他。就这样,周邦燕的丈夫终于有了稳定的工作。

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周邦燕想出去工作,替丈夫分担一下。她去探望孙奶奶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孙世英提醒她:“现在北京的月嫂很紧俏,工资也挺高,你跟我学过护理知识,可以去做月嫂呀!”周邦燕一想:对呀,我跟着孙奶奶学的护理知识还没用上,干脆就做月嫂吧。

周邦燕通过家政公司,很快找到了工作,在一对白领夫妇家里做月嫂,帮着护理他们刚出生的女儿,月薪2500元。由于周邦燕手脚利索,又有护理知识,起初做得很顺利,但很快就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一天,产妇因奶水不畅,胀痛。周邦燕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赶紧给孙奶奶打电话。在孙世英的指导下,周邦燕一通忙活,终于把产妇的奶水疏通了。随后,在孙奶奶的指点下,周邦燕采取饮食疗法、中药疗法,彻底解决了产妇胀痛的困扰。此后,只要产妇或婴儿出现异常情况,孙世英都有解决的办法,让周邦燕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干了两个月,雇主对周邦燕非常满意,除了工资外,又给了她一个红包以示酬谢。周邦燕对引领她入门的孙奶奶很是感激,拿到工资后,她立刻给孙奶奶买了些营养品,登门看望老人,又捎带着向老人请教一些内分泌方面的知识。

此后8年间,在孙世英的指点下,周邦燕先后护理了近百名新生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做事麻利,厨艺精湛,征服了很多挑剔的雇主,成了家政公司的“金牌月嫂”,收入也水涨船高。

奶奶安慰孙女范文2

母亲盼我出息,

却连儿子的婚礼邀请都没得到

母亲的命比黄连还苦,她从小没了父母,唯一的姐姐远嫁后失去了音讯,年迈的爷爷独力养大了她。18岁那年,母亲甩着长长的辫子嫁给了我的父亲,我的奶奶早年守寡,脾气古怪、暴躁,打我记事起,奶奶每天摔盆打碗,指桑骂槐,时时处处找母亲的碴儿,母亲被奶奶欺负得曾跳过村东头的深井,被救上来后,奶奶收敛了几天,过后故态复萌。

别的女人婆家受了气,可以回娘家搬援兵,可母亲不能,养大她的爷爷早已过世,“娘家”这两个温馨的字眼仅存于她的梦里。母亲受了欺压,只能忍气吞声。好在父亲对她不错,我们兄弟四人还算懂事,从不惹母亲生气。

四兄弟中,我排行老二,书读得不错,母亲常对我说:“儿呀,以后你考上大学在城里安了家,娘跟你一起过,再不受你奶奶的气了!”我攥着拳头向母亲表决心:“娘,您放心吧,到时您跟我到城里住高楼,吃好的、穿好的,媳妇不疼你,我就休了她……”

这句话把母亲逗乐了,转而她又抹起了泪,泪里带着笑:“好儿子,有你这句话,娘就知足了!”

1990年9月初,在母亲不舍的目光里,我走出了九曲黄河边上的那个小村子,来到城市上大学。

大学报到前的一天,奶奶仍找碴和母亲吵架,为了让我离家前有个好心情,母亲隐忍着,我悄悄安慰她:“娘,别跟奶奶一般见识,她守了大半辈子的寡,也不容易,等我将来在城里安家了,就接您过几天清静日子!”

我的诺言让母亲的底气足了,奶奶再找碴儿,她不屑回击了。因为在她心里,是认定要跟儿子到城里生活的。

大学4年转瞬即逝。毕业后,我到南方漂泊了4年,然后回到郑州谋了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和大学时就在一起的女友感情也水到渠成,谈婚论嫁提上了议事日程。

女友家在郑州,没有多余的房子供我们结婚,那时郑州的商品房还在起步阶段,我借了许多钱,未婚妻及家人出了一部分,凑够10万元买了套70平方米的二手房,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并开始筹备婚礼。

此时的我已是债台高筑,办婚礼订酒店、花车等每个环节都要用钞票进行打点,最艰窘时我连婚礼行头都置办不起了,未婚妻把父母给她的2000元置妆费匀一半给了我,我才添了套西装。

婚礼订在那年的五一,当一切就绪后,有一件不得不考虑的事情让我纠结再三,按照风俗,婚礼现场要给双方父母行感恩礼,这样,我的父母必须到场。让父母见证儿子的幸福时刻是我最大的愿望,然而,因为家里经济状况差,父母来回路费,省城住旅馆的费用,还有给儿媳妇的红包,等等,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时的我手里已握了一大把借条,所有能借钱的地方都借遍了,我不愿再厚着脸皮向别人第二次张口了。

可没有钱,父母就不能出现在我的婚礼上。我心里比谁都清楚,一直盼着我出息后带她到城市生活的母亲,如果连儿子的婚礼都无法到场,那种莫大的失望可以想象得到,那种莫大的遗憾对我来说,将终生无法弥补。

婚礼一天天逼近,我这个本该春风拂风的准新郎,内心却经受着巨大的折磨。最终,我没向父母发出邀请……

母亲还没见过孙女,

癌魔却向她袭来

婚礼那天,妻子那边宾客盈门,而我这边只有同学和好友,亲人无一到场。向岳父母行完鞠躬礼后,男方父母上场这一环节只能尴尬地略过。婚礼男方家人不到场,这让妻子娘家人议论纷纷,我貌似镇定的外表之下,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父母尤其是一辈子没有出过县城的母亲,本该出现在大城市工作的儿子的婚礼现场,却连邀请也未接到,对母亲的愧疚让我痛彻终生。

婚后一个月,我带着新婚妻子回了老家,母亲拉着漂亮的城里媳妇欢天喜地,我却依然无法消除婚礼没邀请父母的深深愧疚。当屋子里仅剩我和母亲的时候,我想向她解释婚礼没请她到场的原因,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我觉得一切的理由都那样地苍白。

母亲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宽容地笑笑:“儿呀,娘知道你的难处,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孩子在大城市混不容易,是爹娘没本事,结婚没帮你一分钱的忙,娘去了郑州,还得让你操心,还是不去的好!”

母亲一番话让我泪水四溢,情绪平静下来后,我向母亲表示,过不了多久,我就接您到城里住段日子,母亲显得很兴奋:“好呀,娘活了大半辈子,还没到大城市逛过呢!”

从老家回来后,我白天上班,晚上给报刊杂志写稿挣外快还债,日子忙忙碌碌,接母亲进城的诺言时时会想起,只是平时事情太多太忙,又怕母亲来了无人照顾,还有和城里媳妇能不能处得来等担忧,一直未能兑现自己的诺言。每次觉得有愧于母亲时,我总这样安慰自己:母亲才五十多岁,以后经济条件好了,有孩子了,就接她进城长住。

日子如流水般逝去。一年后,女儿出世了,母亲做梦都盼着有个闺女和她贴贴心,到我这里才实现了她的愿望。接到我的报喜电话,母亲欢欣不已,恨不得立马就来省城看孙女。当时妻子的姨妈照顾着月子,妻子担心母亲来了家里住不下,就让我跟母亲说,女儿满月后,就接她过来住段时间。母亲说也好,趁这一个月的空儿给俺孙女做几件衣服。母亲的心总是这样宽厚,从来没向我抱怨过半句,这反倒让我更加羞惭。

然而,还没等到女儿满月,一个坏消息震得我五脏俱焚:母亲患了绝症!

那天,我正在外地出差,突然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老人喑哑的声音让我有种不祥之感。果然,父亲语调凝重地告诉我:你娘这几天吃不下饭,脸蜡黄蜡黄的,到县医院查了查,医生诊断为胆总管癌,已到了晚期。

我还没兑现对母亲的诺言,癌魔却迫不及待地袭向母亲,这个消息让我无法接受,可不接受也得直面残酷的现实。

出差回来,我请假赶回老家,本想接母亲到省城做手术,可母亲仍为我考虑,觉得大城市的医院费用高,我结婚、生孩子花费大,欠的债还没还完,不想拖累我,坚持到县里的医院治疗。

我拗不过母亲,托人联系了县里最好的医生,给母亲做了手术。因为已到了晚期,体内的癌细胞无法切除,主刀大夫告诉我,你母亲最多还有半年的期限,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医生无情的宣判令我心碎。我的母亲,一生受苦受难的母亲,还没过几天好日子,竟又到了生命的大限!

为了安抚母亲,我和家人约定,不把病情真相告诉她,而是轻描淡写地对母亲说:你胆总管长了些息肉,已经切除了,再吃点药就好了。

这话让母亲轻松了许多,她喃喃地说:“俺还没见过孙女哩,老天爷咋会收了我!”

“儿呀,娘这次真的活不成了……”

我工作、生活压力大,不能时时守在母亲床前。为了能经常和母亲说说话,我给家里装了部电话,电话就放在母亲的床头。此后,我每天都要在电话里和母亲聊几句,哪怕是三两句话,只要听到母亲的声音,我心里就踏实。

母亲不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每次和我通话时,都主动安慰我:“等我这病好一些,就去你家里看看,我可想我那大孙女哩!”我心里难受,却只能噙着泪安慰她:“娘,等你好了,我就回家接您!”

肆虐的癌魔并没有放过母亲,她很快就到了靠打杜冷丁止痛的地步。母亲的病一天天加重,她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清醒的时候,她像是安慰自己,又像是安慰家人:“反正我得的不是死症,会好起来的,我还未见我孙女的面,怎么能走呢!”

母亲的话让我肝肠寸断,我和妻子商量,决定抱着女儿回老家让老人看看,不能让她再带着遗憾离世!善良的妻子表示同意,可准备抱孩子回家的时候,刚满月的孩子偏偏发起了烧,怕孩子经不起折腾,无奈,我只得取消了带女儿回家的计划。

为了安慰母亲,我回家时,把给女儿拍的照片带给母亲看,母亲摩娑着照片上孙女胖嘟嘟的脸,喃喃地说:“我的乖宝宝,奶奶多想抱抱你呀!”母亲的话让我愈加难受。

母亲的病越来越重,她终于意识到留给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一次,我给她打电话,母亲刚从昏迷中醒来,她吃力地拿起听筒,断断续续地说:“儿呀,娘这次真的活不成了……”

母亲的话让我心痛如绞,我怕在电话里失态,勉强安慰了她几句就挂了电话。放下听筒后,我情绪彻底失控,当着同事的面失声恸哭。我清楚,我无法面对的那一天不可阻挡地要来了!

第二天,我请假回了老家,我要陪着母亲度过她最后的日子,我给母亲喂药、洗换掉的脏衣服、端屎端尿,尽最后的孝心。那几天,母亲清醒的时候,眼晴几乎没有离开过我,目光里满是对人生对亲人的留恋。

一次,母亲注射完止痛针,精神缓解了很多,她吃力地对我说:“娘走得不、不甘心呀,娘还没去过你那儿,还没看一眼孙女……”母亲的话让我愧疚不已,泪如雨下。

回到家的第三天,母亲在一次昏迷过后再没有醒来,给母亲换衣服时,抱着她被病痛折磨得瘦小枯干的身体,我已经流不出来泪水了。母亲带着对亲人的不舍走了,也带着诸多遗憾走了,逝者已矣,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悲伤和痛悔。

为母亲整理遗物的时候,一个更大的过失让我终生无法原谅自己。我做了多年的编辑、记者,为采访对象拍了无数照片,唯独没给老母亲拍张照片,母亲唯一留下的影像就是身份证上那张模模糊糊的相片。

这个过失让我对母亲的愧疚无以复加,我痛骂自己不配为人子。母亲的很多遗憾,平时我只要用用心,都是可以弥补的,而我那时总认为母亲还有大把的时间,想不到老天没有留给我任何弥补遗憾的机会。

母亲走后的近4000个日子里,每当午夜梦回,想起带着遗憾离世的母亲,我都无法入眠。好在父亲还健在,我只能加倍地把对母亲的愧疚在父亲的身上弥补。我不想在父亲百年之后,再让自己活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中。

奶奶安慰孙女范文3

69岁的柴小女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赵店乡红堰村人。

她舍身连救4名儿童的消息,经河南当地媒体报道后,迅速流传并引发热议。网友们称,这是善良人的本能,这是无私者的惯性,它展现出感天动地的大善大美。大家以“最美奶奶”的称谓,表达对柴小女的敬意。

2011年8月12日下午两点多,柴小女带着12岁的孙子程浩杰,来到距村子五百多米外的湍河漫水桥边洗衣服。

湍河又称七里河,发源于伏牛山腹地的关山坡,经内乡、邓州、新野汇入白河,然后注入汉江。因上游河道狭窄、水流湍急而得名。近年来,由于非法采挖河沙,造成河道内深坑泥潭密布、水流湍急等恶劣地质现象。

柴小女洗衣处的漫水桥是一座垮塌的桥,湍急的河水从狭窄的断裂处流过,桥面根本无法通行。下午4时左右,就在柴小女快要洗完衣服时,从下游走过来4个本村的学生,3个女孩1个男孩,跳进水里开始清洗塑料袋。

突然,有人喊“救命”,只见一个女孩滑入了深水中,仅露出头部在水面,在这一刹那,另两个女孩忙过去拉落水者,不想两人也一下子被激流淹没。与此同时,站在岸边的男孩慌忙呼喊,并急忙下去拽人,但很快也掉入深水中。

此时,柴小女急忙扔下手中的衣服,跑过去跳进深水里救人。她很快把第一个孩子推到浅水处,对孙子程浩杰大声喊道:“危险,快回村子里喊人!”程浩杰哭喊着,迅速跑向村子。

第一个被救上岸的叫庞占英。随后,男孩子褚玉田第二个被托出水面,获救的庞占英则伸出手,将柴奶奶托起的褚玉田拉上了岸。接下来,柴小女又向褚贝贝沉没的地方游过去。不一会儿,褚贝贝的头露了出来,柴小女在下面举着她。庞占英赶紧把褚贝贝也拉上来,这时柴小女才露出水面,不停地咳嗽、喘气,已经没力气了。庞占英伸手要拉她,柴小女问:还有谁在水里?庞占英说阎圆圆还没上来。柴小女又返身游去,庞占英哭喊道:“奶奶你行吗?”柴小女回过头看了她一眼,又钻进水里……

村民们以及当地派出所民警和消防官兵闻讯赶到,经过四十多分钟的营救,柴小女和12岁的阎圆圆被打捞上岸,但遗憾的是,她们都已停止了呼吸。

仿佛天塌地陷,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回荡在这个一百多人的小村庄。

2011年8月15日凌晨,柴小女出殡,她所在的红堰村程南组仅有百余人,但周边有近千名群众自发前来送行。被救的女孩庞占英跪在柴奶奶坟前,满脸泪水。

和许多勤劳的农村妇女一样,柴小女一辈子任劳任怨,是儿女眼中勤俭持家的好母亲。她平时过于节俭,留下的衣物,全是别人穿过后送的旧衣服。柴小女共有两儿两女,均已成家。老伴十多年前过世后,她跟二儿子一家生活,由于二儿子夫妇常年在南方打工,她便担负起了照顾两个孙子的重任。

柴小女的大女儿程荣丽说:“4个外孙、4个孙子、1个孙女都是她一手带大的。”不仅照顾孙子,她还养了几笼鸡,种有四五亩田地,出事那天,她还在地里为种萝卜一直干到中午。老人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总是教育孩子们做人要坦坦荡荡,要为大伙儿着想,别光顾自己。儿女们更是谨记老人的教诲,在她离去后,并未向有关部门邀功,而是低调进行了掩埋。

柴小女走了,但她生前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刻在了乡亲们的脑海里。75岁的冯玉莲老人流着泪说:“她就是个热心人,让她干个啥,她把自个的活扔下就来帮!”

村民张义敏刚一张口,便忍不住抹起眼泪来,说自己的娘家妈和婆家妈都不在了,丈夫常年有病,全靠柴小女帮助,她这一走,心里可难受了。张义敏说,2010年农历十月十六晚,天气阴冷,已到产期的她感觉不适,深夜11时来找柴小女。柴小女赶紧帮她联系了医院,并陪她到了医院,一直陪到第二天生下女儿,还张罗着给买鸡蛋。平时,张义敏孩子的衣裤也是柴小女一针一线做的,光给孩子做的尿垫子就有六七个。

在柴小女生前所住的堂屋门外,有一台老式的缝纫机,这是她心爱的做活儿工具。如今,在她曾经用过的缝纫机上,还放着给邻家小孩未做完的衣服。

大儿子程来峰回忆说,从他记事起,针线活非常好的母亲就给别人做鞋、做小孩衣服或缝改衣裤,这么多年从未改变,不光自己村,别的村也有人找她帮忙,她从不推辞。还有,由于柴小女家离村小学近,所以天一热,总有亲戚及乡邻的小孩来她这儿吃饭,她从不嫌人多,有时还做好饭在路边等着孩子们来吃。“娃们能吃多少饭,不麻烦!”这是柴小女生前常说的话。

2011年8月15日,被救女孩庞占英及其父母拿着锦旗来到柴小女家,拿出现金表示感谢,柴小女的大儿子程来峰说啥也不肯收,他说:“这钱我不能收,母亲只是做了她应该做的。她若在天有灵,得知孩子平安无事一定会欣慰的……”

网友“给在天堂奶奶一封信”中说:这才是真正的“共和国脊梁”,人民心中的“最美奶奶”。相信“最美奶奶”一定能够感动2011年的中国!

奶奶安慰孙女范文4

我的奶奶是在去年农历九月初六的那一天去世的。那天的场景我记忆犹新:那天下午,下第一节课时,我正准备下楼,碰见了爸爸。我很吃惊,不知道爸爸来干什么,但是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一定发生了很重要的事。没等我开口,爸爸就说:“奶奶病的很重,我们要赶快回去!”

于是,我匆匆地拿上了书包,向老师请了假,就走了。然后把弟弟从幼儿园接了出来。我们回到家时,妈妈已经把东西整理好了,我们坐上了车,开往奶奶家。奶奶家的那条路很不好走,一路颠簸,渐渐地,快到奶奶家了。这时,我遇上了大姐,大姐说:“奶奶,奶奶……已经……”我听不下去了,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我奋力地冲向那个小院……

家里,挂着奶奶的那一幅遗像,我看着遗像,想到了许多以前的事:每次放假,原本要回奶奶家,可我总是以学习为借口不去;即使去了,也很少和奶奶说说话。奶奶晚年得了病,一只手和一只脚不能动,只能坐在椅子上。每次回家,奶奶总希望我和弟弟能陪她,但我们坐不住。每次离开,奶奶总是那么依依不舍,用布满皱纹的手抚摸我和弟弟,说:“一定要好好地读书啊!”爸爸回忆说:“你八个月大的时候就被送给奶奶养了一段时间,一直到满两岁。”听到这里,我才知道我是在奶奶的下长大的。奶奶有六个儿女,想当年是多么穷苦,奶奶都把这六个儿女养大,待儿女长大后,她还要帮他们照看孙子、孙女。到老了的时候,累得一身病。

奶奶安慰孙女范文5

邻居有个不幸的孩子,叫灵灵,我是看着她长大的。

三年前一个冬天,灵灵的父母因为情感不和,几度闹离婚,经过两场官司的较量后,离婚终于有了着落,可抚养权的争夺仍在继续进行,谁也不愿意放弃,这让法院左右为难,

灵灵的爸爸是家中独苗,还有年迈的双亲,因为惧怕父母承受不了儿媳离婚,孙子也跟着远走高飞的残酷现实的打击,灵灵爸爸给灵灵妈妈一笔钱,让她放弃对灵灵抚养权的争夺。最后法院将灵灵判给了爸爸,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为了帮孙子驱赶失去母爱的痛苦,奶奶申请提前退休,爷爷下班立刻回家,变着法子讨孙女欢心。爷爷奶奶都是知识分子,除了照顾灵灵,还教她知识,每天给灵灵讲一个故事,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不仅如此,爷爷还教灵灵习字,背诵古诗。

四岁的灵灵很快就适应没有妈妈的生活,渐渐地,她也忘记了她还有一个母亲。

直到半年后的一天,妈妈突然出现在灵灵家门口,喊着灵灵的乳名,受母爱的牵引,灵灵走了过去,母女俩紧紧地抱在一起。

看着女儿面对自己一脸惊慌,灵灵妈妈有些不甘,为了巩固自己与女儿的情感,灵灵妈妈不惜一切代价讨好灵灵,她带着孩子上麦当劳吃汉堡,上蓝水星玩各种刺激的游戏,上华侨公园看冰雕,给孩子买新衣服,买新奇的玩具,所有孩子喜欢的她都一一满足。灵灵很喜欢有妈妈的日子,只是每次妈妈离开的时候,灵灵都哭得死去活来,直到被奶奶抱走的那刻,她还泪眼汪汪呼喊着妈妈。

渐渐地,哭,成了灵灵每天的必修课,鞋带松了,她哭,汤太烫,她哭,走路摔倒了,她也哭,常常搞得两位老人不知所措。爷爷倒是耐心,每次都将灵灵抱怀里,轻声细语哄着,情急之下,他也会吓唬灵灵几句:小心被你妈妈卖掉!谁知灵灵听后哭声更大了:我要妈妈!不要奶奶!我要给妈妈打电话!

你只爱妈妈!那奶奶也不要你啦!奶奶一气之下夺口而出。孩子听后越哭越凶,直到在抽噎中进入了梦乡。

看着心爱的孙子嫌弃自己,奶奶也泪流满面。要不是媳妇添乱,孙子可以一直快快乐乐地生活,因为媳妇,孩子变得难带。从前,孙子总奶奶前奶奶后地叫个不停,而现在,只会哭。

奶奶开始埋怨起媳妇来。往后,媳妇一来电话,奶奶怕孙子受媳妇引诱,跟自己不亲,干脆说孙子不在,出去玩还没回来。

怕孙子情感偏向媳妇,爷爷奶奶对灵灵更是疼爱有加,要什么买什么,竭尽全力满足灵灵的所有要求,合理的,不合理的,只要孩子喜欢,统统给。

每次我去灵灵家时候,总看见五岁的灵灵趴在阳台上。我说:灵灵你在这里干什么呢?孩子没有说话。她奶奶告诉我,她是在等她妈妈。只是,孩子不会说她想妈妈,因为她明白爷爷奶奶不喜欢。

后来,灵灵进入了一种可怕的境地,她孤单,几乎不说话,经常沉默不语,在家里极少说话。出门更是小哑巴,看着小朋友嬉戏玩耍,她只是愣愣地望着,不管大人怎么哄怎么劝,她就是不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也不愿意离开,就那么木木地望着……

爷爷奶奶怎么也想不明白,两个老人含辛茹苦抚养孙子,孩子的母亲只是来过几次,孙子为何就那么迷恋她母亲。现在惨了,孙子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说话,小小年纪,怎就变成小哑巴了?

灵灵是不幸的,孩子无疑成了大人情感拔河中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着爷爷奶奶,另一端系着妈妈,一颗幼小的心就这样被大人硬生生地扯成两半。

妈妈千方百计讨孩子欢喜,却不能时刻呆在孩子身边照顾孩子,给孩子心灵上的的安慰。灵灵因想念妈妈而排挤奶奶,这给抚养带来一定的困难。奶奶爱孙子,怕孙子难带,故意谎称孙子不在,孩子得不到母爱而更加孤寂。

在情感的较量中,大人不定都安然无恙,何况受伤的是幼小的孩子。

多么可怜的孩子!多梦的年龄成了忧伤的泉源、自闭的禁地。短暂的欢乐过后,换来的却是漫长的等待,孤独的神伤,寂寞的煎熬。在苦与乐的相互映衬下,孩子更加怀念与母亲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积压在胸中的苦闷得不到释放,加上爷爷奶奶与妈妈的敌对情绪,将孩子逼进自闭的境界。孩子想念妈妈而不敢倾诉,怕遭爷爷奶奶谴责,唯有用孤僻去对抗世界的冷漠,躲在窗台默默地眺望远方,期盼妈妈的归来……

如果双方不自私,不将自己的占有欲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那么孩子就不会受伤。

我实在不忍心看着孩子继续受伤,我找到灵灵妈妈,就灵灵情况跟她做了交流,灵灵妈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做法会伤及到无辜孩子,她很伤心。在我的开导下,她逐渐认识到对方长期照顾孩子,自然能与孩子建立深厚的情感。而自己心血来潮看一次,孩子对自己不亲,不足为奇,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长就足够,犯不着跟两位老人做情感较劲。到头来,孩子被爱折磨得伤痕累累,那肯定不是她想要的结果。没有妈妈不疼惜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心灵健康,有什么不能做出让步呢?

我利用空闲时间跟灵灵的爷爷奶奶做了几次思想工作,孩子是她妈妈所生,离婚也不是孩子母亲所愿意的,那是缘分使然。她看孩子,就让她自然地来,自然地走,一切顺应孩子的本意。没有一个母亲会伤害自己的孩子。

两位老人听后表示,为了孩子的健康,在情感上他们会更大度些,如果孩子能恢复到从前那种性格,他们都愿意做出让步,他们不会在孩子面前说她母亲的坏话。

为了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我给她做了几次心理辅导,孩子跟我也亲了起来。

望着孩子幸福的表情,我笑了,为自己的努力感到无比欣慰……

奶奶安慰孙女范文6

老伴遗言:

不能让孩子耽搁在咱的手里

1992年10月底的一个清晨,河南三门峡市市民曹秀凤起床后,看到刚打开院门出去散步的老伴又走了回来,手里还多了个竹篮,竹篮里赫然躺着一个面色蜡黄的婴儿。

曹秀凤诧异间,老伴急火火地说:“这孩子有病,被人扔到咱家院门前,咱们得救他!”曹秀凤和老伴一起打开包裹,一股腥臭味直往鼻孔里钻,襁褓里的男婴长满了脓疱,还不停地拉着肚子。襁褓里有一张字条:“1991年11月3日出生,病重无钱医治,盼好心人收养!”他们赶紧把孩子送往医院,这个可怜的弃婴输了3天液才转危为安。

婴儿出院后,为孩子的去留一家人产生了分歧。曹秀凤和孩子们建议老伴把这个孩子送往福利院,老伴却不容分辩地说:“这孩子让我捡到就是缘分,我的退休金加上伤残补贴每月有800多块,足够养这个孩子的,就这么定了!”

随后,老伴把目光转向曹秀凤:“我想好了,让这孩子随你的姓,名字叫岩磊,小名丑蛋。他的体质弱,起这个名字是希望他的身体能像石头一样经得起敲打。”

看到老伴决心已定,家人不再反对。曹秀凤和孩子们心地善良,对小岩磊照顾得很好。小岩磊称呼曹秀凤和老伴为奶奶、爷爷,喊她的女儿、儿子为姑姑、叔叔。

曹秀凤的老伴虽行伍出身,却喜欢习文弄墨,象棋下得也很好。小岩磊长到3岁后,老伴每天脖子上驮着小岩磊,到处找人杀几盘过过瘾。谁也没想到,小岩磊看爷爷和别人下棋次数多了,竟看出了门道。一次,爷爷去了趟厕所,回来后看到小岩磊竟替他把棋子摆好了,车、马、相等各归其位,这下把爷爷乐坏了,手把手教孙子下起棋来。没想到小岩磊悟性惊人,没教几天居然会走很多步了。这一来,爷爷积极性更高了,每天都要和孙子杀几盘。起先,小岩磊只能赢不能输,一输就哭,可没多久爷爷却真的下不赢他了。不仅如此,小岩磊记忆力惊人,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仅看一遍,他就能记住全部城市的名字,令曹秀凤老两口惊讶不已。

1997年3月,老伴到河南周口市参加战友聚会,3天后才能回来。看着小岩磊泪水涟涟难分难舍的样子,老伴眼圈红了,郑重地嘱咐曹秀凤:“这孩子下棋天分很高,将来肯定能成才,咱们得好好培养他,不能让孩子耽搁在咱的手里!”没想到老伴的话竟成了临终遗嘱。两天后,从周口传来噩耗,因为老伴和战友相聚过度兴奋,突发脑溢血暴亡。

老伴走了以后,曾有好心人劝曹秀凤把小岩磊送人,也有一些人主动要求收养小岩磊,但都遭到了曹秀凤的拒绝。她掷地有声地说:“我要把小岩磊拉扯成人,否则对不起死去的老伴!”

为学象棋,

一老一小漂泊异乡尝尽甘苦

老伴的遗愿深深刻在了曹秀凤的心里,此后她一有空便四处寻访象棋高手。一天,她得知火车站附近有位靠摆棋摊为生的老人棋下得很好,便带着孙子赶去让小岩磊拜他为师。老人和小岩磊下了一盘,感觉这孩子天分不错,便收下了他。跟着摆棋摊的老人学了半年,老人说啥也不带小岩磊了。他真诚地对曹秀凤说:“大妹子,你这孙子是下象棋的天才,赶紧为他另访名师吧,再跟着我会把他耽误了!”

这时,小岩磊的棋艺在当地已小有名气,许多慕名来访的成年人都败在他的手下。1998年11月,曹秀凤带小岩磊到天津参加全国象棋锦标赛。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60多岁,刚满7岁的小岩磊年龄最小。他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3.5分的好成绩,比很多成人选手分数还高。赛后,他得到了与河北特级象棋大师刘殿中下车轮战的机会,赢得了大师的赞赏。刘殿中建议天津海河棋院院长赵长忠收下小岩磊。

1999年春节后,曹秀凤带小岩磊到天津海河棋院报到。院方对祖孙俩很照顾,为了不耽误小岩磊对文化课的学习,赵院长帮他联系了附近的小学就读。一年后,海河棋院解散,小岩磊又转到天津河西区象棋俱乐部。就是在这里,祖孙俩遇到了一桩令他们刻骨铭心的事情。

2000年8月,小岩磊在天津参加全国少年象棋邀请赛。赛前,一位选手家长找到曹秀凤,恳求小岩磊比赛时网开一面。看人家说得可怜,曹秀凤和小岩磊动了恻隐之心,在比赛中小岩磊就放了那个小选手一马。由于曹秀凤对这件事情的利害关系考虑不周,这一让竟惹出了许多麻烦。有人当着曹秀凤的面,对着小岩磊破口大骂:“臭要饭的,假仁假义,再这样下去就滚蛋!”这顿臭骂让曹秀凤心里格外难受,小岩磊的自尊也受到了很大伤害。回到住处,小岩磊抱着奶奶哭得很伤心,并闹着要回家。曹秀凤帮孙子擦干眼泪,一字一顿地说:“孩子,你记住,我们不会讨一辈子饭。别人可以看不起我们,我们可不能看不起自己!”小岩磊咬着嘴唇重重地点了点头。

在天津学了3年棋,小岩磊棋力大增。可这3年里,曹秀凤家里的情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自从陪着小岩磊外地学棋后,曹秀凤再也没时间照顾家里。2002年,大女儿因病离开人世,留下了年仅16岁的外孙女。老来丧女,痛何以堪!可曹秀凤在家待了几天便返回天津,她挂念着小岩磊,女儿走了外孙女还有爸爸照顾,而小岩磊离开她一天,生活便会一团糟。

没想到,让曹秀凤内疚的事情一桩接一桩。大儿媳因为婆婆不能为她看孩子整天与儿子吵闹,最后两人选择了分手。在电话里获知这个消息,曹秀凤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似的沉重,生性豁达的她半个月内竟瘦了十几斤。可内疚归内疚,曹秀凤却只能这样做。她想,虽然孙女、外孙女都不是父母双全,可终归还有一个亲人,而小岩磊离开了她就是孤儿啊!

2003年,小岩磊和奶奶一起到江苏镇江参加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一举夺得14岁组亚军。辽宁盘锦市棋院教练陈建明非常欣赏小岩磊,邀请他到盘锦学棋。为了孙子的前途,曹秀凤毫不犹豫地再次选择了漂泊。当年9月,祖孙俩来到了盘锦,曹秀凤花150元租了间房子,置办了简单的炊具,在这个人地两生的城市安置下来。12月初,因为屋内温度太低,小岩磊受凉发烧到40度。为了省下4元钱的车费,她急忙借了辆自行车,载着小岩磊往医院赶。62岁的奶奶带着12岁的孙子,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吃力地骑行在如刀的寒风中。在一转弯处,由于天冷路滑,曹秀凤连人带车重重摔倒在路面上。

小岩磊挣扎着爬起来,看到奶奶躺在地上不止,吓得他哭喊着:“奶奶,奶奶,你没事吧?”曹秀凤疼得直吸气,说不出话来,小岩磊拽着奶奶的手,眼泪汪汪地说:“奶奶,我不学棋了,咱们回家吧!”在小岩磊的搀扶下,曹秀凤费力地站起身试走了几步,心里踏实了许多,她帮惊慌失措的小岩磊擦着眼泪,笑着安慰他:“小丑蛋,奶奶没事儿,还能走路,这是老天爷让你好好学棋啊!”小岩磊紧紧地抱住奶奶,用力地点着头。

小岩磊的棋艺越来越好了,整个盘锦几乎找不到对手,他尝到了独孤求败的寂寞。在深圳打工的大儿子得知小岩磊的苦恼后,打听到深圳棋院有位叫刘星的象棋大师,棋下得非常好,便打电话给母亲,让她带小岩磊到深圳学棋。2004年4月,曹秀凤和小岩磊踏上了南下深圳的列车。

孙子成才,

曹秀凤告慰老伴与儿女团聚

到深圳的第二天,大儿子就带着小岩磊拜访刘星大师。刘星和小岩磊对弈后,赞叹他是象棋天才,决定亲自执教。

为了不让小岩磊落下文化课,刘星为他联系到深圳滨河中学就读。滨河中学按特长生接收了小岩磊,除了免去他的借读费和学杂费外,还为祖孙俩提供了住处。

但深圳是个高消费城市,祖孙俩单单生活费每月就要近千元,曹秀凤靠着每月400多元的退休金举步维艰。思来想去,曹秀凤想到老伴去世后单位分给她的那套80平米的住房。眼下,唯一的筹钱办法就是卖掉这套她赖以养老的房子。

2004年8月,老家的房子还没有卖出,曹秀凤又借钱带着小岩磊到济南参赛。在“济钢杯”全国少年象棋邀请赛中,小岩磊表现神勇,战胜了赛前夺冠呼声最高的另一名少年,以13岁的年龄获得了16岁最高年龄组的冠军。因为小岩磊在这次象棋大赛中超过规定胜率,依据中国象棋协会有关规定,他成了中国年龄最小的象棋大师。让曹秀凤更加开心的是,孙子不但为深圳争了光,还获得了一笔不菲的奖金。这样一来,她在老家赖以养老的房子也保住了。

重回滨河中学读书的小岩磊更加用功了,学习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考上大学只是时间问题。让祖孙俩更为高兴的是,在滨河中学领导的努力下,2006年7月,小岩磊的户口也迁到了深圳。深圳棋院吴院长很欣赏小岩磊的象棋天分,他说:“以曹岩磊现在的棋力,只有特级象棋大师才能带得了他。”

2009年6月,18岁的曹岩磊就要参加高考了。曹秀凤心里早就作好了打算:孙子考上大学后,她就回老家与儿女们团聚。这些年来,为了陪伴小岩磊学棋,自己欠下的心债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