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计划范例6篇

每天的计划

每天的计划范文1

1.通过解答一组相关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合应用题是怎样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复合应用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5×4127+280.37+1.688÷16

3.37+6.638.4÷0.70.125×81.02-0.43

1.25+1÷×16

2.要求下面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1)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种多少棵?

(2)桃树的棵数是梨树棵数的多少倍?

(3)五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这堆煤实际烧了多少天?

(5)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够装订完?

(6)小明几分钟可以从家走到学校?

教师总结:

应用已经学过的数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问题考虑需要哪两个直接条件,是我们分析和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关键.

二、归纳整理.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复合应用题(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2:

a.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b.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c.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2.5小时走完原定路程.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学生板演)

2.小组讨论:这三道题都有什么联系?这三道题有什么区别?

联系:这三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问题也相同,都是求“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问题都需要先知道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区别:

a、实际每小时走的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计算;

b、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已知的.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未知的,需要两步计算;

c、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计算.

3.教师质疑:对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结果的应用题,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分析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分析b、c量道例题.

4.教师总结:从上面这组题我们可以看出,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所求问题出发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条件,直到所需条件都是题目中的已知的为止.

5.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我们想知道此题目做的对不对,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1)按照题意进行计算;

(2)把所求得的问题作已知条件,按照题意倒着算,看最后结果是否符合题意.

三、巩固反馈.

1.解答并且比较下面两道应用题,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1)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手表1000只,实际每天生产50只.实际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2)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手表1000只,实际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手表多少只?

2.判断:下面列式哪一种是正确的?

(1)一个修路队要筑一条长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务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够装完?

A:(2640-240)÷240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个机耕队用拖拉机耕6.8公顷棉田,用了4天,照这样计算,再耕13.6公顷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B:13.6÷(6.8÷4)÷4

C:(13.6+6.8)÷(6.8÷4)

(4)一个筑路队铺一段铁路,原计划每天铺路3.2千米,15天铺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路0.8千米,实际多少天能够铺完这段路?

A:3.2×15÷0.8B:3.2×15÷(3.2-0.8)

C:3.2×15÷(3.2+0.8)

(5)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后,每天用原料14吨.这样,原来用7天的原料,现在可以用10天.这个厂现在比过去每天节约多少吨原料?

A:14×7÷10-14B:14×10÷7-14

C:14-14×10÷7D:14-14×7÷10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丰收农具厂制造一批镰刀,原计划每天制造360把,18天完成,实际每天多制造72把.照这样计算,多少天能完成任务?

2.边防战士巡逻,共行26千米.前2.5小时在平路上行走,平均每小时行5千米;后来在山地行走,平均每小时行3千米.在山地行走了多少小时?

3.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后,每天用原料14吨,这样,原来7天用的原料,现在可以用10天.这个厂现在比过去每天节约多少吨原料?

六、板书设计

复合应用题

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4.5-3.75

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4.5-11.25÷3

每天的计划范文2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87-01

摘要:思维的创新性、求异性、敏捷性、深度性、广阔性是人的重要思维品质。设计趣味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多变试题,诱发学生求异思维;设计规律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设计逻辑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性、广阔性是本文探索主要对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品质;培养

人的良好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创新性、求异性、敏捷性、深度性、广阔性等,这些良好思维品质是从小培养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实施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既是教学目标的要求,又是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数学教师应负于必要责任,研究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具有深远意义。

一、设计趣味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中告诉我们,要加强数学练习的趣味性,设计有趣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好方法。

如在一次练习中,有的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小朋友甲有一些苹果,送给小朋友乙一半,送给小朋友丙一半的一半,小朋友甲还剩下9个,小朋友甲原来有多少个苹果?”学生思维活跃地思考着,交流着,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发现的学习气氛。过了片刻,有的学生这样做:9×4=36(个),教师及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着。有的学生这样做:9+9+9+9=36(个),教师也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又是这样做:18+18=36(个)等……,方法很多。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开拓,并且方法是多样化。因此在这样的练习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新颖、独特。设计这样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多创设情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创造的欲望、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哪怕是一点点发现,教师应及时地表扬、肯定,使学生永远具有不懈的学习动力。

二、设计多变试题,诱发学生求异思维

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更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1.教学中设计一题多解应用题,改变应用题的不同条件和问题。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200箱,发到各班共160箱,还剩多少箱?”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

(1)学校购进图书200箱,发到各班共160箱,还剩几分之几?

(2)学校购进图书200箱,发到各班共160箱,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200箱,发到各班共160箱,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2.计算题中一题多解。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1)25×4×8;(2)25×2×16;(3)25×30+25×2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设计规律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其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规律性的东西。如低年级小学生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学习9加几。初学时9+3需要详尽表述口算过程(9和1凑成10,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经过一些练习,学生掌握口算步骤以后,引导学生在题组9+2、9+3、……9+9的练习中,找规律简化思维过程。经过观察比较,学生就会领悟到“9”加几,只要把加上的数分出1与9凑成10,剩几就是十几。找出了规律,最后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出结果。这样既 使计算准确又提高了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四、设计逻辑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性、广阔性

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度性、广阔性,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抓基础促迁移,于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 知识容量,把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并充分发挥这种 知识结构所具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例如,以“两商之差”数量关系为基本结构的应用题,抓住a/ b-a/c=f这一结构形式,就可把以下具有可逆关系的12种题型统一在这个关系之中。

1.原计划30天生产360台榨油机,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360/20-360/30=f)

2.生产360台榨油机,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每天生产18台。实际可提前几天?(360/12-360/18=f)

3.原计划30天生产360台榨油机,实际每天多生产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360/b-360/30=6)

4.生产360台榨油机,实际每天生产18台,结果提前10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几台?(360/b-360/18=10)

5.生产360台榨油机,实际20天完成,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原计划多少天完成?(360/20-360/c=6)

6.生产360台榨油机,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提前1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几台?(360/12-360/c=10)

7.生产一批机器,原计划30天完成,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这批机器有多少台? (a/20-a/30=6)

8.生产一批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每天生产18台,结果提前10天完成,这批机器有多少台?( a/12-a/18=10)

9.生产360台榨油机,原计划完成的时间是实际的1.5倍,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 (360/b-360/1.5b=6)

10.生产360台榨油机,实际每天生产的是原计划的1.5倍,实际提前6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台?(36 0/b-360/1.5b=6)

11.生产360台榨油机,实际完成的天数是原计划的2/3,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原计划多少天完成? [360/(2c/3)-360/c=6]

12.要生产360台榨油机,原计划每天生产的是实际的2/3,实际提前1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台?[360 /(2c/3)-360/c=10]

每天的计划范文3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批判性

小学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精细地估计数学材料,准确选择推理条件;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推理过程,并能及时调整和校正。在推理过程中表现为善于从不同角度、正反两方面去理解概念,区分相近概念;善于区别不同的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及其适用的条件;善于发现并指出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排除错误的干扰。在运算过程中表现为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善于进行辩证地思索与分析,自觉检查思维过程,自我控制和调整思维方向,对解答结果能自觉作出估计和检验。在维理效果上表现为推断、估计、自学以及对结论与推理过程进行评价的能力较强。

怎样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小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教师有时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评价。

在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习惯。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往往忽视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对自己思维的破绽、错误不易注意。因此,在组织练习的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思维,自觉地表述思维过程,自觉地加以检验。另外,进行多项选择题的训练,也有利于思维批判性的发展。多项选择题和其它类型相比,问题提法改变了,题目虽然不大,涉及内容却很广,有很多的陷井,要想选出正确的答案,必须用批判的态度去思考。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简缩性和快速性。具有这一思维品质的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适应紧急的情况,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直接”得到结果。克鲁捷茨基的研究表明,推理的缩短取决于概括,“能‘立即’进行概括的学生,也能‘立即’进行推理的缩短。”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快速地概括出数、式、形和数量关系中的数学特征、规律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在理解过程中表现为善于迅速地抓住数学问题的实质,熟练地进行等价变换。在运用过程中表现为用压缩了的结构进行数学思维,思路清晰,弯路少。在推理效果上表现为从冗长的分析推理中解脱出来,减少中间环节,简缩数学推理过程和相关的运算系统。

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抓基础促迁移,于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把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并充分发挥这种知识结构所具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例如,以“两商之差”数量关系为基本结构的应用题,抓住a/b-a/c=f这一结构形式,就可把以下具有可逆关系的10种题型统一在这个关系之中。

(1)原计划30天生产360台机器,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360/20-360/30=f)

(2)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每天生产18台。实际可提前几天?(360/12-360/18=f)

(3)原计划30天生产360台机器,实际每天多生产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360/b-360/30=6)

(4)生产360台机器,实际每天生产18台,结果提前10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几台?(360/b-360/18=10)

(5)生产360台机器,实际20天完成,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原计划多少天完成?(360/20-360/c=6)

(6)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提前1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几台?(360/12-360/c=10)

(7)生产一批机器,原计划30天完成,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这批机器有多少台?(a/20-a/30=6)

(8)生产一批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每天生产18台,结果提前10天完成,这批机器有多少台?(a/12-a/18=10)

(9)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完成的时间是实际的1.5倍,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360/b-360/1.5b=6)

每天的计划范文4

关键词:数学思维;批判性;敏捷性

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一种思维品质,它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估计思维材料、检查思维过程,不盲从、不轻信。思维的批判性来自学生对思维活动各环节、各方面的调整、校正,即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调整”“校正”又来自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只有深刻的认识、周密的思考,才能全面正确地作出判断。因此,思维的批判性是在深刻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精细地估计数学材料,准确选择推理条件;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推理过程,并能及时调整和校正。在推理过程中表现为善于从不同角度、正反两方面去理解概念,区分相近概念;善于区别不同的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及其适用的条件;善于发现并指出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排除错误的干扰。在运算过程中表现为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善于进行辩证地思索与分析,自觉检查思维过程,自我控制和调整思维方向,对解答结果能自觉作出估计和检验。在维理效果上表现为推断、估计、自学以及对结论与推理过程进行评价的能力较强。

怎样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批判性?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小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教师有时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评价。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出示左图,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数据用两种方法求图形面积(单位:厘米)。学生计算后发现,两组相对应的底和高求出的面积不相等。这是为什么?教师便引导学生讨论,找原因,从而发现,两条直角边长度之和等于另一条边,就不可能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设计,在审题时即对题目条件的可靠性进行论证,无疑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必大于第三边”的知识。

在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习惯。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往往忽视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对自己思维的破绽、错误不易注意。因此,在组织练习的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思维,自觉地表述思维过程,自觉地加以检验。另外,进行多项选择题的训练,也有利于思维批判性的发展。多项选择题和其它类型相比,问题提法改变了,题目虽然不大,涉及内容却很广,有很多的陷井,要想选出正确的答案,必须用批判的态度去思考。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简缩性和快速性。具有这一思维品质的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适应紧急的情况,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直接”得到结果。克鲁捷茨基的研究表明,推理的缩短取决于概括,“能‘立即’进行概括的学生,也能‘立即’进行推理的缩短。”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快速地概括出数、式、形和数量关系中的数学特征、规律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在理解过程中表现为善于迅速地抓住数学问题的实质,熟练地进行等价变换。在运用过程中表现为用压缩了的结构进行数学思维,思路清晰,弯路少。在推理效果上表现为从冗长的分析推理中解脱出来,减少中间环节,简缩数学推理过程和相关的运算系统。

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抓基础促迁移,于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把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并充分发挥这种知识结构所具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例如,以“两商之差”数量关系为基本结构的应用题,抓住a/b-a/c=f这一结构形式,就可把以下具有可逆关系的12种题型统一在这个关系之中。

(1)原计划30天生产360台机器,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360/20-360/30=f)

(2)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每天生产18台。实际可提前几天?(360/12-360/18=f)

(3)原计划30天生产360台机器,实际每天多生产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360/b-360/30=6)

(4)生产360台机器,实际每天生产18台,结果提前10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几台?(360/b-360/18=10)

(5)生产360台机器,实际20天完成,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原计划多少天完成?(360/20-360/c=6)

(6)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提前1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几台?(360/12-360/c=10)

(7)生产一批机器,原计划30天完成,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这批机器有多少台?(a/20-a/30=6)

(8)生产一批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每天生产18台,结果提前10天完成,这批机器有多少台?(a/12-a/18=10)

(9)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完成的时间是实际的1.5倍,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360/b-360/1.5b=6)

(10)生产360台机器,实际每天生产的是原计划的1.5倍,实际提前6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台?(360/b-360/1.5b=6)

(11)生产360台机器,实际完成的天数是原计划的2/3,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原计划多少天完成?[360/(2c/3)-360/c=6]

(12)要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的是实际的2/3,实际提前1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台?[360/(2c/3)-360/c=10]

每天的计划范文5

1:每天必须学习2小时。

2:每天只能玩电脑2小时(不包括周一至周五)。

3:每天早上7:00起来晨跑1小时。

4:每天只能上街逛2小时。

5:每天把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做好。(计划可以更具体一些)

每天的计划范文6

拟建工程建筑占地面积为6390.9m2,拟建建筑主要为一栋13层高的主楼建筑,南面较远处另有一栋1层高的简易房屋,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CFG桩基础,主建筑场地之内及周边地面之下共同设计二层地下室,基坑深度为8.65~8.80m,基坑周长约为233.0m。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局部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建筑设计等级为乙级,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鉴于本工程开工时间为2011年8月1日,计划竣工时间为2012年6月10日。从工程开工到竣工,合计工程110天(包土方开挖时间),全面完成规定的合同工程量。其中本工程的基坑支护工程是重点施工之一。本工程响应招标文件工期计划,综合考虑施工技术要求,施工设备效率,施工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和工期,并满足项目总工期、阶段节点工期和重点工程工期要求。根据本工程工期要求、资源合理配置等原则,向下安排工程基础工程施工,向上为建筑上部结构施工留有足够时间。

2关键线路

鉴于本工程基坑支护的复杂性,基坑支护工程是重点施工之一,控制好基坑支护工期对于把控整个工程工期具有重要影响。本工程基坑支护工作量主要如下:1、设计搅拌桩约326根,设计桩长13.0~18.0m或钻至岩面,预计总工作量为4610.9m,钢花管约183根,设计桩长6.0m,预计总工作量为1098.0m。2、设计钢管桩约39根,设计桩长9.0m,预计总工作量为351.0m。3、设计旋喷桩约39根,设计桩长15.0m或至岩面,预计总工作量为585.0m。4、设计钻(冲)孔桩约216根,设计桩长13.0~14.0m,预计总工作量为2812.4m。5、喷层工作量约2587.2m2。6、设计锚束约113根,锚长26.0~36.0米,总延米约3162.0米。7、压板、冠梁、立柱、支撑梁约283.73m3。8、支护栏杆约228.3m。根据我公司在以往类似基坑施工经验和施工设备等情况,编制出基坑围护各工序的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控制好关键路线工期是控制好整个工程工期的重要措施,本工程对基坑支护的关键线路工期控制如下:(1)搅拌桩施工计划投入2台套桩机进场施工,预计每台机每天施工进尺150.0m,预计2台机每天完成工程量约:300.0米,预计总工期为15~20天;因不可抗拒因素(停电、停水、下雨等)或材料原因工期顺延。(2)钢管桩施工在搅拌桩施工龄期达到7天后,计划投入1台套钻机及1台套灌浆设备进场施工,结合搅拌施工进度,预计总工期为15~20天;因不可抗拒因素(停电、停水、下雨等)或材料原因工期顺延。(3)钻冲孔桩施工在搅拌桩施工龄期达到15天后,计划分段投入8台套桩机设备进场施工,预计每台钻机3天施工2根,预计8台机每天完成5根,预计总工期为45~55天;因不可抗拒因素(停电、停水、下雨等)或材料原因工期顺延。(4)旋喷桩施工在钻孔桩施工龄期达到7天后,计划投入1台套设备进场施工,预计每台钻机每天施工进尺50.0m,预计总工期为8~10天;因不可抗拒因素(停电、停水、下雨等)或材料原因工期顺延。(5)压板施工在钻孔桩施工完工后开工,预计工期为5~6天;因不可抗拒因素(停电、停水、下雨等)或材料原因工期顺延。(6)基坑土方开挖到设计高度,开始土钉及喷层施工,计划投入1台套喷锚设备进场施工,结合土方开挖情况,预计总工期为10~15天;因不可抗拒因素(停电、停水、下雨等)或土方开挖原因工期顺延。(7)基坑土方开挖到设计高度,同期开始锚束施工,计划投入2台套设备进场施工,预计每台钻机每天施工进尺120.0m,预计2台机每天完成工程量约240.0米,预计总工期为15~20天;因不可抗拒因素(停电、停水、下雨等)或材料原因工期顺延。(8)锚束达到锁定龄期后,开始冠梁施工,预计工期为8~10天;因不可抗拒因素(停电、停水、下雨等)或材料原因工期顺延。(9)土方分层开挖,钻孔桩间喷层分层施工,计划投入1台套喷锚设备进场施工,结合土方开挖情况,预计总工期为15~20天;因不可抗拒因素(停电、停水、下雨等)或土方开挖原因工期顺延。(10)基坑开挖到设计深度后,开始立柱、支撑梁施工,预计工期为8~10天;因不可抗拒因素(停电、停水、下雨等)或材料原因工期顺延。

3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鉴于本工程基坑支护较为复杂,工期较紧,为了能有效地确保工期如期实现,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全面的支持,组建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部,确保本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将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专业施工设备以及丰富的施工经验,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信心和保障。

3.1施工设备保证

针对本工程规模大、施工设备多的特点,以自有的施工工艺设备投入到本工程中。并且我司充分了解当地的社会资源,能够合理组织社会资源,在施工设备方面保证工程进度的顺利实施。

3.2技术保证

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将由具有丰富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主要管理人员都参与过大型填海造地及地基处理的施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有成套成熟的施工方法与施工经验,能及时解决施工中各种问题。

3.3精心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

工程开工前,将认真研究优化施工方案并立即编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单项工程实施细则,编制相应的总进度计划和月、周进度计划。施工中,严格按照网络计划展开平衡流水作业,各分项工程协调配合,统筹兼顾,全面展开施工。计划上要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强调当天计划当天完成,维护计划的严肃性,从而达到对施工项目整体进度的控制。当某一天的进度计划由于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而不能完成时,应及时调整后续施工计划,以确保总工程按时完成。

3.4计划保证

编制完善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严格系统的网络化计划控制。将从资源供应,人员进场、设备调遣、资金使用等方面提前策划,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前做好材料使用计划及市场调查,保证各项资源在本工程中的投入。同时以最快速度安排本工程施工的各种施工设备及材料进场。在工程实施前拟投入本工程施工的主要设备、人员、材料大部分在周边邻近地区,进场周期和施工准备期大为缩短,有利于工程项目的开工及工程进展,确保总工期。

4结语

上一篇暑假计划表

下一篇减肥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