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例6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1

【摘要】: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为寻找红色足迹——泸定桥,以及调查和收集关于泸定桥的信息。实践活动以走访,收集,参观泸定桥和红军纪念馆为主要方法。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使我收集到更多关于泸定桥历史,红军长征时飞夺泸定桥的英勇事迹,为后人留下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宝贵的长征精神,和国家关于红色旅游的开发和保护政策。寻找红色足迹实践活动是自己更加了解到红色遗迹保留的完整性和开发的合理性,其中不仅保留了泸定桥原始风貌也加入了少数民族藏族的地域特色。因而,泸定桥也成为了国家红色旅游景点和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正文】:

泸定桥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大渡河上。该桥始建于清朝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的桥台的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做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物,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途经这里飞夺而使该桥闻名中。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纪念地。1961年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泸定桥,我于____1年 1月20日正午12:00整,坐汽车顺着大渡河抵达甘孜州泸定县和泸定桥。我和当地居民并找到当年目睹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80高龄的李某,李爷爷说:“泸定桥距今300多年,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曾以是连接四川与藏区的重要交通路线著称于中外”。李爷爷有感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我详细的讲解了泸定桥那丰富的历史,他还激动的为我讲解那惊心动魄的一幕——“22勇士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老人不经感慨,“大渡桥横铁索寒”。他动情地说:泸定桥作为红色旧址,对国家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和长征精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不断激励着后人发扬不怕牺牲和奉献祖国的伟大精神 。

随后我又来到泸定中学,泸定中学坐落于当年泸定县城外、大渡河两岸,校园里的两棵参天大树和它旁边的一所建筑物一直是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的场所。因为这里曾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前线指挥部,在旧遗址里还有红军留下的标语和宣传画。同志就在这两棵树下听取了红军指挥员聂荣臻、罗瑞卿汇报胜利夺桥的经过,并在后来写下来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记录了红军这一壮举。泸定中学校园内的这两棵大树,是新生入学的爱国主义教材。通过校方领导了解到,泸定这座有70多年的光荣革命传统的小镇,也为当的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县教育体育丁开富局长说:“全县中小学组建了‘22勇士中队’,在中小学中开展争创以22勇士突击队队长廖大珠名字命名的‘廖大珠团支部’活动,并为学校配备德育干部、聘请校外辅导员、为孩子们讲述随处可见的当年红军战斗、生活的旧址革命史,为泸定后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坚定爱党爱国信念打下坚实基础。”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将带着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勇往直前的精神,发扬“铁索不再寒,勇士有后人”的无畏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更大成绩,为西部宏图增添一笔浓重的色彩。

地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的泸定县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是泸定桥。泸定桥之所以蜚声中外是因为红军长征这里曾传出“22勇士飞夺泸定桥”的英雄故事。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还解到了泸定县关于开展红色旅游的游览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及其公园,邓小平题定的碑铭,聂荣臻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及其公园设计新颖,把纪念意义、地方风情、艺术博览、旅游观光融为一体。而今,泸定已变成一座初具规模、美丽又富饶的新型城镇。泸定因泸定桥而旅游业发展速度快,并且资源丰富、市场容量大、开发前景广阔是甘孜州东部贸易中心和关外及、青海部分产品的供应基地,也是甘孜州主要的工

农业生产基地和旅游景区,被誉为“甘孜州东大门”。因而泸定发展旅游业的思路为:以泸定文化旅游区和历史遗迹泸定桥文化、长征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为主线。将泸定桥及周边地区历史民俗文化旅游区作为优先开发区,将泸定县旅游业建成高起点、高品位的红色旅游观光胜地。 来源于:【美丽甘孜红色泸定泸定招商信息】的内容:将泸定铁索桥历史文化遗迹作为泸定县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对象,因此也加大了对泸定桥旅游资源的开发。坚持《泸定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开发与保护并重的重要原则下,为全县旅游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奠定基础。启动泸定桥广场、长征大道等项目;努力加大泸定桥的规划和建设为中心,将泸定桥和纪念碑公园等的整体包装提上议事日程。为打造更高水平的红色景点——泸定桥,因而旅游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做好以下几点。1、指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并依照规划促进旅游业的有序发展。2、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提高城市功能。3、解决好文化宣传问题。进一步挖掘泸定桥文化内涵,积极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推进泸定县的旅游业快速发展。4、解决好旅游业管理及人才问题。进一步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5、解决好旅游环境问题,同时加大治安整治力度,确保有一个清洁安全的旅游环境。6、解决好旅游投诉问题。认真贯彻相关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为来我县旅游的游客排忧解难,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发现许多问题。泸定桥作为旅游点向人们开放,但有少部分人不爱惜遗迹,在桥头堡上乱画、乱涂,乱扔垃圾,不仅损坏了遗迹,也污染了自然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泸定桥并未起到宣传长征精神和红色精神。因而我建议有关部门做出相应的措施和应对决策。首先加强全民的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再加强旅游管理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发动全民力量,保证旅游点的清洁卫生, 对违反相应的规定,做出一定的惩罚。相关部门也要做好宣传长征精神,发挥红色旅游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以期引导人们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红色旅游。

在新时代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泸定桥不仅作为红军长征的精神象征,而且还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教材。在实践活动中我可以体会到什么是长征精神,什么是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骨头精神,神魔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在21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没有雪山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阻力是划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严峻的考验。他表面看起来并非那么壮烈,那么艰难。但要取得胜利,并非那么容易。虽然爱国主义感情不是与生俱来,但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容易淡忘。面对这种现实,以何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但红色旅游的推出,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走访历史遗址和历史人物,和听一些关于极具震撼力的革命精神会令每个中国人感叹,感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叹人们江山的得来不易,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绪也会油然而生。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让这种情绪蔓延在中华大地上并持续下去,我们的民族也会再次崛起。抵御外来侵袭。

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勤劳和智慧是我们的祖国阔步迈进世界经济强国行列。这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血轻年,我们应该有自己远大的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年轻的新长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光辉的旗帜,寻找红色足迹,适时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心转化 为报国之行。今天为中华振兴而勤奋学习,明天为中华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泸定桥之行,收获颇丰。这是一次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红色旅游和实践活动。祖国的山河,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处处印上红色的史。让我们重踏长征之路,寻找红色足迹,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寻找金色的理想,寻找火红的太阳,追寻明媚的春光。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2

案例一:

师:同学们,七十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举世闻名的事件,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同学们都收集了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不是常说“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以前,我误认为是所有的红军一起走了二万五千里。后来,通过收集资料才明白,“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指红军主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各路红军长征行程总里数为六万余里。

生2:通过读课后资料袋我了解到了t军为什么要长征。

生3:我知道长征路途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缺医少药、断粮欠饷。他们走过皑皑雪山、无边草地、茫茫高原。还有国军围追堵截,红军内部派系斗争。总之,他们要一边饿着肚子赶路,一边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生4:我收集了长征途中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长征线路图(多媒体出示长征线路图)。长征途中,还有许多著名的战役。(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七律・长征》,重温这段了不起的历史。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拓展阅读的内容丰富,但教师没有利用好这些资源,拓展阅读交流显得繁杂、冗长、无度。教师补充的长征线路图和《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因为出现时机不对,是为了拓展而拓展的设计,显得没有价值。

案例二:

1.故事导入,初识长征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长征路线图。(引导学生看特别勾画了长征路线的地图。教师利用教材资料袋中的内容做简介。)在这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哪些同学能和我们交流一下?

生1:我读过《倔强的小红军》,文章写了陈赓和一个小战士之间的故事,他们在长征途中没有吃的东西。

生2:我看过《丰碑》,里面讲一位军需处长在爬雪山的时候把棉衣让给了别人而活活冻死。

师:长征路上,红军缺衣少食,爬雪山,过草地,如此艰辛,但红军战士却用非凡的意志完成了这一人类史上的壮举!让我们走近《七律・长征》,一起重温这段英雄的历史。

2.补充资料,建构英雄形象

(师引导学生品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出示金沙江图片。)

师: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说说这句话的大致意思。

生: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金沙江水流湍急,两岸的山峰高耸入云。当时红军渡江的时间是在1935年的5月。5月正是气候变暖的时节,所以说“暖”。

师:这位同学能结合资料理解诗句,很好!这句诗背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来听一个小故事(生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讲述,对“暖”字,你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就渡过了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此时此刻红军战士的心情非常高兴、激动,这个“暖”是指他们的心情高兴,并不是指气候温暖。

师:这位同学理解的很好,这里的“暖”是指心里的暖。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师:刚才我们读懂了“暖”,那么你又是怎样理解这个“寒”字的呢?(教师出示泸定桥图片)你们看,这就是泸定桥。泸定桥长约103米,高有30多米,而且在红军到达之前,木板已被敌人抽掉了,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看到这样的桥,你有什么感受?

师:就在这样一座让人心惊胆寒的桥上,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此时此刻,当看到一个个战士倒下,你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

师:同学们,现在你认为“寒”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师:这句诗中的一“暖”一“寒”,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红军?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3

通过计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运用计算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利用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关键词】计算法语文教学应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为了准确、具体、生动、鲜明地突出某些事物的形状、大小、多少、强弱和事情的关键、必要性等特点,常用许多数目来充实内容。使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给读者以真实的感受。对这类教材我除了采用比较、举例的办法教学外还妙用数学运算法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把我多年教学的体会小结如下,和同仁商槌旨在抛砖引玉。

一、 通过计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阅读课通过字、词、句的教学,使学生达到感知全篇的目的,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教学,从而达到目的。而在某些课文中采用计算法,对学生理解课文回去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处理《飞夺泸定桥》红军与敌人抢时间一段时,为了使学生明白红军为什么与敌人抢时间,我首先让学生懂得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去边读边想,使之知道主要内容。然后出示三道耐心寻味的数学题让学生计算,其一是细读课文凭借课文中的已知条件算一算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多少?其二是算一算我军从接到命令到赶到泸定桥必须用怎样的速度赶到;其三是数一数赶路的速度和途中遇到多少困难?学生根据问题细致认真读课文寻找已知条件,敌军:两团固守、两旅增援。若每班12人,每排3个班,每连3个排,以此类推一团千余人,一旅三千多,共计八千有余。而我军仅一个团,悬殊之大。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如果不抢在敌援兵前面赶到泸定桥夺取泸定桥,后果又会怎样?28日早至29日晨约20个小时,红军远离泸定桥240里,日夜行程,平均一小时要走12里,还要从敌人手中夺下泸定桥。时间如此紧迫,任务极为艰巨。其次数一数进军途中的困难:翻山越岭、道路泥泞、饥饿疲劳、雨夜漆黑,还要击溃沿途阻击的敌人。学生通过数一数,算一算深感夺取泸定桥关系到红军部队生死存亡。懂得了抢时间是取得胜利的关键。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形象图跃然纸上,浮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动脑思考,计算议论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思想的熏陶与教育。

二、 运用计算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意识的气氛能促使学生积极的去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各种感官一起活动,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的融为一炉。在语文教学中凭借教材固有的因素,变换一下角度,让学生从运算的数据中透视出文中含着的意思。比如《鲸》一文中,最大的鲸重16万公斤,最小的2千公斤,学生虽知道其重,但重到什么程度内心是模糊的。向学生介绍一下我国捕获的一条4万公斤重的鲸,长18米,舌头仅有十几头大肥猪一样重,五人围坐在嘴里看书学习还挺宽敞的。通过分析,让学生列式计算,进行类比,体会一番就明确了最大的鲸比我国捕获的这头4万公斤重的鲸还重四倍,可想鲸有多大?巨鲸的形象在学生脑中就产生具体深刻的印象,这样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了。

三、 利用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4

一、多加鼓励,让学生积极发问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深度、难度时,老师给予表扬、鼓励,这是不难做到的。但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或偏离教学要求,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时,即使老师不责怪提问的学生,对大多数学生的嗤笑置之不理,也会挫伤提问学生的自尊心,也许还会导致该学生从此以后在课堂上沉默下来。所以,对于不善于提问题的学生加以鼓励,表扬他们敢于提问题的行为,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增强他们提问题的勇气,是非常重要的。

二、创设氛围,让学生爱于发问

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如在教《鸟的天堂》时,在学生自己明白鸟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树后,我出示两个句子:A、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B、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质疑:课文中说是只有一棵榕树,怎么说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呢?很多树在一起才能称为“树林”,而“鸟的天堂”只有一棵榕树,怎么说是“树林”呢?在本教学片断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正是因为执教者从文中的“矛盾”处入手,创设情境,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产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提出问题。

三、有质有疑,让学生满足欲望

学生受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开动脑筋,提出了问题。这时,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遇到这种情况,不管通过什么途径或办法,都要使学生求知欲望尽可能得到满足。只有这样,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才能保持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必须非常充分,既吃透教材,又吃透学生。吃透教材,就是吃透教材中的知识以及与教材密切相关的知识;吃透学生就是深入了解本班学生水平,做到有备无患。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材无关,甚至刁钻古怪,老师一时难于解答时,决不能采用简单的方法,粗暴的态度,更不能把错误的东西随意地塞给学生,而是要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然后在适当的场合告诉学生。

四、教给方法,让学生拓开思路

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系去构设矛盾。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宽学生质疑的思路。为了把学生质疑的水平从一个高度提高到另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提出问题。

1.用课文中存在的内容跟假设它不存在作比较来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的第五自然段,从铁索桥、大渡河、泸定城三个方面描述了泸定桥的险要,夺桥的困难。这部分内容表面看似和飞夺泸定桥没有联系,其实它从侧面更加突出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据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设想:如果把“为什么泸定桥是天险”这部分删去,直接叙述:“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夺下泸定桥”,行不行?在学生围绕“行与不行”开展议论,各自发表看法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不写“泸定桥是天险”,有什么不好?

2.用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和那部分内容比较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一枚金币》一文中,有三处写到了“儿子的表现”。根据这个写作特色,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前两次儿子的表现是怎么样的?最后一次的表现又是怎么样的?这三次不同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质疑,朗读课文后,升华了对课文的理解。

五、走出课堂,让学生大胆想问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从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5

教学目标:读懂全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唱。

教学重点、难点:(一)读懂全文,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唱这首诗。

教学流程及解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参加过市、县举行的徒步大会吗?你徒步最多走过多少里程?有什么感受吗?生:身子很累;脚很疼;口很渴;腿很酸;心里很害怕――害怕我能不能坚持下来。

师: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吧,红军战士对于长征的感受又是什么呢?(板书课题)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伟人的叙述吧。

这是一次正气浩然的长征,这是一次可歌可泣的长征,你对长征了解多少?生:交流有关长征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理解诗中红军长征的艰难以及体会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做下了情感的铺垫。通过交流资料使学生了解那一段背景,为新课的学习作下知识的铺垫。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指名朗读。2、教师范读。3、填空。

的诗中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的翻越(五岭),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等五幅征难图。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因此,对诗的内容把握上,我采取让学生自己找词语填空的形式来学习。为诵读诗文、理解诗的意境节省时间。

三、读、唱诗句,体会意境

1、学习第一句诗

(1)教师引读:红军/不怕(学生--远征/难)

(2)组内学生:对比朗读(按照教师引导的方式)

师:从同学们的对比朗读当中,你了解到红军对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感受是什么?生:不害怕(即大无畏)师:从哪个词中看出红军的大无畏来。生:万水千山、只等闲。师:指导学生理解和朗读“万水千山”和“只等闲”。

(3)全班男女生对读

师:为了更好地体现出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精神,我们来个全班男女生对读好不好?

男生读:红军/不怕;女生读:远征/难;男生读:万水/千山;女生读:只等/闲。

(4)男女生对唱

师:让我们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唱出来;范唱之后指导学生二部轮唱。

设计意图:通过男女生的对比读和唱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诗的语调、韵律和节奏,领悟意蕴,体会情感,以读和唱代讲。男生的声音洪亮能突出长征的艰难险阻,女生的声音细弱能突出红军的藐视困难。

2、学、三、四句诗

(1)播放五岭山、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的画面。

(2)学生看后讨论、交流感受。

学生:有的用词汇来描述。(板书)教师:因势利导―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学生:有的画简笔画,有的讲故事,有的回忆课文《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有的读诗句谈。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出作品节奏和韵律。(丸、暖、寒、颜)学生:个性化地朗读。

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并感受红军面对困难的大无畏和取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

男生----教师----女生。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这三句诗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突出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的?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生:“逶迤”、与“磅礴”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险峻;“细浪”和“泥丸”用的是比喻手法比喻困难之渺小;“腾”和“走”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方法,突出红军的不怕困难。师:用简笔画体现夸张、比喻的手法。生:“暖”和“寒”是对仗,即表达了红军度过金沙江的喜悦,又表现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更突出了红军战士的神勇无比;从“尽开颜”看出红军的欢呼喜悦之情。师: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配乐朗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教学中,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理解诗意,在朗读、演唱中感悟、品味诗中的语言美。在配乐朗诵中,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朗读与学唱,直观与想象,理解和表达相结合。使学生由理解到感悟再到抒情。由男生、教师和女生对比读能更好地体会诗的夸张、对仗的写作手法,便于理解和记忆。

四、拓展延伸,升华中心

教师:面对用青春和热血为我们换来幸福生活的红军战士,你想以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最深的感受?学生:用的诗来歌颂他们,合唱歌曲《长征》。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语文课堂 多媒体 应用 教学效率

近年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为不同年龄的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

1、录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声音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而录音是一种贮存和提供音频信息的手段。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战友》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放录音,学生聆听课文录音,心潮会随着作者的情感激流而澎湃,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自豪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学生听完录音,对那种严守钢铁般的纪律和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2、投影——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投影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只要运用得当,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不仅画面生动而且文字优美,但小学生无法通过形象的对比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水投影片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受漓江的特点。制作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山的投影片进行对比观察来理解桂林山的特点。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影视——加深学习兴趣。

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形象结合,生动直观,它能逼真地表现各种教学事物,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册《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一是“飞”就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二是“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红军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使学生被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直观形象,理解课文重难点。

1、由静变动,生动悟意。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在教学《燕子》时,第三段中讲到“还有几只横掠湖面,剪尾式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圈地荡漾开去。”学生很难理解“横掠”的意思,于是我适时地放了燕子“横掠”飞行的课件,很好地展现了燕子飞行的动态,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2、化文为图,巧解难点。

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学生听起来却是“如坐雾里”,目的自难达到,重点依然在,难点亦未克。

3、演绎成趣,融生达情。

所谓“演绎”就是将合适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参与表演,把课堂当剧场,让学生当演员,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突破课文的重点。但要想使学生进入角色,演得成功,还需教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创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激活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1、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动静结合,声形并茂,能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迅速转化为有意注意。电教媒体的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等特点。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运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通过画面展开联想,能领悟内容,发展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在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构思、加工、提练、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自己的口或笔表达出来,这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

上一篇创新工厂

下一篇往事